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關於肚兜的現代散文:五毒肚兜

關於肚兜的現代散文:五毒肚兜

【端午專題】五毒肚兜

關於肚兜的現代散文:五毒肚兜

我兒子小時候有一條鮮豔的紅肚兜,是過端午節時婆婆給的,説是天快熱了,系在孩子肚子上可以防受涼,那時他才七八個月大。我給孩子戴了三四年,直到再也戴不成了才解下來。十五年過去了,直到現在,我還清晰地記得那個肚兜的樣子。大紅色的棉布,圓不圓方不方的,剛好遮住肚子,在遮肚皮的地方用彩色絲線繡着蛇、蠍、蜘蛛、壁虎、癩蛤蟆等。剛開始只是覺得好看,孩子帶着晚上睡覺我沒有後顧之憂,可以一覺睡到自然醒。後來才知道這是端午的一種習俗。

端午之前,小孩子,特別是不滿一週歲的小孩子,人人都能得到祖母和外祖母送來的“五毒肚兜”。肚兜上繡“五毒”是有講究的。據説:五月是動物活躍的時期,特別是有毒動物,小孩更容易受到這些動物的侵害。所以在端午節時,民間用巫術的方法鎮壓五毒。繡制帶有五毒圖案的兜肚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至於哪五毒?民間説法不一,蛇、蠍、蜘蛛、壁虎、癩蛤蟆等比較普遍。這些都是帶有巫術意義的民俗事象,表示人們的一種美好的願望。肚兜所用的布,一般都是大紅色,五毒圖樣一般用白色、黑色或綠色,用其它綵線搭配縫製而成,非常精美,真可以説是一件藝術品。有些還做成短褲形狀,孩子整個夏天輪換着穿,一直穿到秋涼。因為它既漂亮,又舒服、耐穿,所以大人喜歡,小孩穿上也開心。有些小孩可以穿兩三個夏天。小孩長大了不能穿了,母親還會把它像寶貝一樣收藏起來。有的還會轉贈會別人,接受的人也會很開心,因為這不是人人都會做的,一般年輕人可能都不會做了。我兒子的肚兜就傳了兩代,我老公的奶奶是村裏少有的巧手,繡了這個五毒肚兜送給孫子。婆婆是個細心的人,就把它收藏起來,傳給我的兒子們。只是我是個敗家子,不知道把它弄哪裏了。

我是一個從針這邊扎不到針那邊的女人,還是姑娘的時候,媽媽總是調侃:“針都不會拿,我看你嫁到婆家怎麼辦?男人的鞋都要爛的穿不到腳上了。”我嘿嘿一笑:“誰想穿我做的鞋,下輩子吧。”可是沒有等到下輩子,就有一個男的朝我討鞋穿。記得我兒子半歲多吧,婆婆去西安看病了。端午節,村裏的老人都給孫子孫女做蛤蟆鞋,説是辟邪的,我很是羨慕。婆婆不在,媽媽眼睛又不好,誰給我兒子做呢?我就想着自己給兒子做一雙了。説幹就幹,我請教了村裏的能行老人,去集上買了五色絲線,針,花布等東西就動手了。要鞋樣,拓着鞋樣剪,用針線把軟軟的鞋底和鞋幫縫好以後就開始繡鞋頭上的蛤蟆了,照貓畫虎,兩天的功夫,還愣是叫我給弄好了。雖然針腳粗糙,蛤蟆是天下第一大丑,但這奇醜無比的蛤蟆鞋還是贏得了村裏老人的一致好評。現在很後悔沒有把它當文物一樣保存下來,那可是我與針線打交道的第一次啊。

端午節我們一般都是放假的,每逢端午我都要回家去,走的時候帶着媽媽或婆婆做的香袋,掛在褲腰上,招蜂引蝶。荷包又稱“香囊”。端午節期間,中國許多地區都有製作香荷包的習俗。在陝西關中的農村,端午節前,各家各户心靈手巧的婦女都要用彩色花布和綢布縫製各式各樣的荷包,裏面裝上香草和中藥材,如雄黃、蒼朮、香藿、丁香、白芷等,在節日當天給孩子們佩戴。美其名曰“祛災包”。

做荷包的勝景在七八十年代的農村特常見。一羣媳婦婆娘大閨女,或收工回來,或下雨天,大槐樹底下,大門房底下,三個一羣,五個一組,飛針走線,笑語喧譁,説話間,幾個香包就在女人們中間傳來傳去,還伴隨着嘖嘖嘖的讚歎聲。

“桂嫂子,你這針腳多細啊。”

“梅子,你那小辣椒也不錯哦,像真的一樣。”

“園妹,看你這縷子打的,感情是給女婿娃。”

“桂嫂子就愛胡説······”那叫園園的女孩子嬌嗔道,臉竟紅了。

“哈哈哈······”一陣陣爽朗潑辣的笑聲震得槐樹上棲息的鳥撲啦啦飛出好幾個。

再看看那些香包,大小不一,形狀各樣,小則直徑只有半釐米,關中人稱之為杏核,串在一條條彩縷上,搖曳生姿。我曾把它帶在手腕上,綁在腳踝處。大則直徑有十多釐米,鮮紅的顏色彩色的花邊,名曰缽盂,是有小孩的媽媽為孩子做的,掛在小孩的胸前,消災辟邪。手巧的婦女還會把香包做成小鳥、西瓜、柿子、辣椒等形狀,真是品種繁多,讓人眼花繚亂。每一個荷包的製作工藝都十分精美,又裝有藥材和香料,帶上它具有防病避邪的功用,所以成了人人的最愛。最為有趣的是端午節這天,有些地區流行“搶荷包”的習俗,父母要叮囑孩子將荷包藏好,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被別人搶去。搶荷包一方面是羨慕荷包製作的精美,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圖個吉利。被搶者不能生氣。

我小的時候,就搶過荷包,也被別人搶過。就像傣族人過潑水節一樣快樂。現在,我長大了,不搶了,討,問媽媽問婆婆討要。現在,媽媽老了,眼睛看不清楚了。所以我的荷包每年就都是婆婆給做了。有一年回家,婆婆忙沒有做,我要走的時候,她就解下拴在褲腰上的香袋,硬塞給我,“這是別人送給我的,給你。”

忙,連六十多歲的婆婆都忙得沒時間做香包了,這種充滿樂趣又充滿美好祝福的習俗淡的就像水一樣了。回家問村裏的女人們,答曰:“都能忙死,誰有閒工夫做那個,買一個不就得了。”心裏很是悵然若失。

其實,讓我悵然若失的豈止是端午節。小時候,最盼的就是過十五,比盼新年還急切。因為十五豐潤村打社火。高高的搖桿,震天的銃子,靈巧的旱船,舞動的秧歌,還有裝扮成孕婦的小丑······十里八鄉的都來到了這裏,慶祝豐年,乞求萬福。

不知道什麼時候,它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有一次問豐潤的一位鄉黨,答曰:“那一套傢俱早都叫村委會給賣了。”言語中滿是遺憾。

在關中的農村,有多少這樣的傳統都已經走出了人們的視線,或者正行走在消逝中······

我是該為農村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高興呢,還是該為日漸衰微的農村優秀傳統文化而擔憂?

矛盾而糾結,算了,不想了。又逢端午,過兩天我就要回家去了,媽媽,你是否做好了飯等我,婆婆,你的香袋是否已經做好了掛在窗前?

本文作者:雷寧俠

公眾號:一瓣書香

雷寧俠,網名清風,73年生,從事初高中語文教學20xx年,現專職作文閲讀輔導。20xx年冬開始寫作,酷愛散文詩歌,在《沙苑》《陽光報》《西嶽》等發表作品數篇。攜一縷清風,書萬千情懷。

標籤: 肚兜 五毒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xorr7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