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五百字導遊詞(精選20篇)

五百字導遊詞(精選20篇)

五百字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江南水鄉——湖州南潯,很高興成為大家的導遊。我姓顏,大家叫我小顏好了!

五百字導遊詞(精選20篇)

我們江南水鄉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稱,我們這裏水中養魚,田裏種稻,地裏種桑,別有一番風景。

遊客們,現在我們來到的是河流旁,這條河流已經有好多年的歷史了,但是,這條河流常年保持着平、清。這條河流的水清澈見底,而且很綠,像一塊無暇的翡翠。幾乎可以望見河底,如果你有時候仔細凝視着河的話,就會發現有許多小魚在水中游來游去呢,就像在玩捉迷藏似的。

現在,我們就要去田野裏了,遊客們,隨我來吧!

遊客們,看!這一片金黃色的海洋是多麼美啊,這就是稻穀。稻穀現在已經是成熟的了,就等着農民伯伯去收割了。稻穀收割了以後,可以做成大米,大米是弄民伯伯的血汗,所以我們不要浪費米飯哦!

江南水鄉的美景説也説不完,看也看不夠,現在,請大家盡情地去遊玩吧!請大家在遊玩的時候,不要去田野裏亂踩,也不要扔果皮的食品包裝袋。祝大家玩得開心!

五百字導遊詞 篇2

紹興魯迅紀念館建築造型體現江南傳統風格,以“老房子,新空間”的設計理念,與魯迅故里歷史文化街區渾成一體。其內的“魯迅生平事蹟陳列”,才用編年體形式,全面反映魯迅一生業績,重點反映魯迅與故鄉紹興的淵源關係,具有鮮明的紹興地方特色。展覽手段豐富,如多媒體場景演示“水鄉社戲”等,引人入勝。

紹興魯迅紀念館始建於1973年。20__年初,為恢復魯迅故里的傳統風貌,與環境尺度不協調的陳列廳被拆除,恢復為周家新台門。

新建的紀念館位於魯迅故里東側,它東接魯迅祖居,西鄰周家新台門,北毗朱家台門,南臨東昌坊口,與壽家台門隔河相望。

魯迅紀念館總佔地面積為6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5000平方米。它以“老房子、新空間”的設計理念,使其與該地區傳統街巷肌理保持統一。紀念館外部為紹興台門建築形式,主入口採用紹興傳統竹絲台門。

紀念館環境幽雅,廣場及各出入口室外地面均採用紹興傳統的青石板地面。其中展廳和魯迅祖居毗連的綠化巷,栽竹疊石,花木扶疏,更是紹興的典型傳統天井庭園。還有一條水景系列,從序廳西側開始逶迤北上,在館址西北方形成開闊水面,加以填土移木,積石理水,配置紹興特有的廊橋、烏篷船舫等建築小品,營造出一派江南水鄉意境。陳列廳庭園植物以文化含義深厚的樟、鬆、蘭、梅為主,同時遵照魯迅《朝花夕拾》中記載,選栽棗樹、皂莢樹、桑椹、木蓮藤及覆盆子等物種,再現魯迅當年的環境氛圍。

紹興魯迅紀念館“魯迅生平事蹟陳列廳”本身是一座富有紹興特色和時代特徵的現代化展館,造型簡潔平和,樸素無華,充分體現了魯迅精神的人文內涵。內部採用雕塑、不鏽鋼裝飾牆面,以現代化展示手段加強了紀念館建築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感染力。建築與水景縱橫交錯,室內外空間相互滲透,構成了一個充滿靈氣的具有紹興特色的現代展館。鑲嵌在陳列廳正面牆上的“紹興魯迅紀念館”七個大字為郭沫若所題。

陳列廳由序廳、南北主展廳、輔助展廳、名人文庫及休閒區等幾部分有機組成。

進入序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尊大型青銅座像,坐在鮮花叢中的魯迅,表情自然,和藹可親,儀態從容,更多地表現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實面貌。序廳兩側設有“水鄉紹興”、“越中名賢”大型浮雕,反映紹興悠久歷史、燦爛文化。邊上放置導遊觸摸屏等。序廳空間開敞亮堂,配置盆栽喬木,氛圍莊重樸實,體現魯迅先生的偉大和平和。

主展廳共兩層,分為南、北展廳兩個大空間形式,同時又與序廳緊密相連,空間貫通一體。

南展廳底層為第一部分:魯迅在紹興(1881—1897)。紹興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特別是眾多的歷代越中先賢,給魯迅的思想以很大的薰陶和影響。魯迅7歲啟蒙,12歲進三味書屋讀書。他不囿於《四書》、《五經》,多方尋求課外讀物,從野史、筆記、小説及各種民間文藝中吸取養料,努力掌握文化歷史知識。魯迅從小接觸農村,親近農民,這使他既瞭解了紹興的風土人情,又看到了廣大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祖父的科場案發生,魯迅家從小康而跌入困頓的地步,使少年魯迅飽受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心靈受到創傷。建築空間佈置成魯迅當年的生活環境,使觀眾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南展廳二層為中庭式迴廊展場,主要展出魯迅在南京、日本、紹興、北京、廈門、廣州、上海等地的生平事蹟。

第二部分:魯迅在南京、日本、紹興(1898—1912)。魯迅在南京求學,努力尋求新的知識,逐步形成“將來必勝於過去,青年必勝於老人”的社會發展觀。東渡日本留學。他立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積極參加反清革命活動。在事實的教訓面前,他改變醫學救國的初衷,認為主要是要改變國民的精神。於是毅然棄醫從文,以筆作為武器,投入了新的戰鬥。辛亥革命前夕,他從日本回國,先後在杭州的浙江兩級師範學堂、紹興府中學堂和山會初級師範學堂任教。一方面培養青年,一方面又積極投身於辛亥革命。

第三部分:魯迅在北京、廈門、廣州(1912—1927)。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魯迅站在時代的前列,寫下了許多戰鬥檄文,猛烈抨擊舊思想、舊文化和舊道德,並同帝國主義、新舊軍閥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在大革命的高潮中,魯迅離開北洋軍閥盤踞的北京,先後到廈門、廣州,一邊從事教學、文學創作,一邊投入新的戰鬥。他在廣東經受了腥風血雨的考驗,在事實面前嚴厲解剖自己的思想,糾正了過去只信進化論的“偏頗”。

第四部分:在上海(1927—1936)。魯迅到上海定居,開始了他一生中最光輝的十年。他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器,團結廣大進步文化人士,向敵人衝鋒陷陣,粉碎了黨的文化“圍剿”,成為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與共產黨人交往密切,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他以“竊火者”自喻,致力於中外文化交流,倡導新興木刻運動。他關心青年,培養青年,為青年的成長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北展廳二樓為第五部分:民族魂。魯迅逝世後,舉國哀悼,人們喻之為“民族魂”。人們紀念他,學習他。建國後,北京、上海、廣州和紹興等地相繼建立魯迅博物館(紀念館),《魯迅全集》多次再版。魯迅著作被翻譯成英、法、德、日、俄等50餘種文字,遠播世界各國。北二樓建築環境明朗,建築空間寬敞,再現魯迅先生民族魂的偉大氣概,給參觀者無限的振奮和沉思。

展覽通過大量的實物、手稿、照片、書信、圖表、模型等展品,採用現代化展示手段,如多媒體觸摸屏、三維立體成像及魯迅與閏土、魯迅與藤野等仿真人物蠟像,生動地再現了魯迅一生的光輝業績,既有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紹興地方特色,反映了紹興鄉土文化對魯迅的薰陶和早期家庭變故對魯迅的影響,同時又有魯迅在上海十年韌性戰鬥的重點,真實形象地再現了魯迅的光輝業績及其思想發展的歷程。

輔助展廳單獨設在主展廳西側,與主展廳隔水相望。通過一條明亮的玻璃廊橋,與主展廳有機結合。輔助展廳東側臨水設有玻璃通廊和弧形挑台。在參觀中不僅將庭園水景盡收眼底,而且在主展廳與輔助展廳之間通過透亮的玻璃牆面,構成相互滲透相互烘托的活躍人文景觀。

名人文庫採用藏書室形式,設在東側,面對封閉式綠化庭院,環境幽靜,是學者、公眾進行資料收集、學術研究的好場所。

北展廳底層為休閒區,設有休閒茶座、三味書店及休息觀景平台。觀眾可在此休閒購物,欣賞美景。

五百字導遊詞 篇3

靈巖山坐落於泰山西北麓,位於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境內。它始建於東晉,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歷史。該寺歷史悠久,佛教底藴豐厚。但因年久失修,現在去的遊客也不多了。

靈巖寺的寺門與寺內的殿門是錯開的,並沒有正對着。進入靈巖寺,走過幾個殿之後便到了主殿千佛殿。千佛殿始建於唐朝,正殿中供奉的是通體貼金的“三身佛”,殿內四壁上有成百上千尊木雕小佛,千佛殿也因此而得名。但殿中最值得觀看的還當屬圍坐着在四周的40尊泥塑羅漢,他們表情姿態各異,非常栩栩如生。參觀完千佛殿後,繞道寺後的西北面可欣賞闢支塔。這是一個九層樓閣式磚塔,塔基為八角形的,上面刻有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門的浮雕,它也是靈巖寺的標誌性建築。

參觀完闢支塔之後可向山上走去,整個爬山過程約1.5個小時左右。在山上有幾處泉水,卓錫泉,白鶴泉和雙鶴泉,他們三泉相臨,俗稱“五步三泉”。傳説卓錫泉是當年一位老和尚用禪杖戳地而得的泉,它也是濟南72名泉之一。而不遠處則是袈裟泉,相傳是挖泉水時,在泉旁處理着一塊形似袈裟的鑄鐵,故因此而得名。該泉水四季不斷,為寺內主要飲用水。

繼續拾階而上,便能看到另一眼名泉——甘露泉,它有“靈巖第一泉”之稱。而如今的甘露泉表面看似一池死水,水面上漂浮着很多樹葉,但若是一桶桶的從池中舀水上來,池中的水依舊不會減少。

暫別甘露泉繼續向山上走去。靈巖山的路標很有特色,不用木牌,而用熒光色的筆在山石上寫着,並附上箭頭,非常醒目。之後便來到了白雲觀,據説這裏是觀音成仙的地方。此處有一個天然的山洞,山洞的盡頭供奉着兩尊觀音像。出來繼續登上山頂,這裏便是紅門。紅門是建在山頂的一座小廟,廟裏供着一尊大石佛。站在紅門外遠眺,東邊的雲霧中就是泰山的極頂。參觀完後可原路返回。

五百字導遊詞 篇4

Jinshan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Zhenjiang City, 43.7 meters abovesea level, covering an area of 41.6 hectares. Jinshan is one of the scenic spotsin China since ancient times. In ancient times, Jinshan was originally an islandstand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Yangtze River, with the reputation of "a beautifulHibiscus in the middle of the river". In the Tang Dynasty, Zhang Hu described itas "seeing in the shadows of trees and hearing the bells on both sides of theriver";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Shen Kuo praised it as "the water on bothsides of the building is connected, and the sky is in the mirror in the northand South of the river". It used to be an island in the Yangtze River. Due tothe "great river flowing to the East", it was connected with the land around theend of the reign of Emperor Guangxu of the Qing Dynasty (1903). There are manyplaces of interest in Jinshan, such as lengjietai, miaogaotai, Guanyinge, Fahaicave, guxianren cave, gubailong cave, etc.

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in Jinshan. The exquisite and beautifulcishou pagoda stands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in the northwest of Jinshanmountain, 30 meters high. It matches the whole Jinshan mountain and the JinshanTemple just right, as if it has lifted the mountain. The brick and woodstructure of the tower, up and down traffic, each floor eight sides havecorridors and railings, eight sides ventilation, there are scenery, differentscenery layers, Song Dynasty Wang Anshi poem: "several towers pillow layers ofstone, four wall windows open face wind, suddenly see the birds fly on theground, start startled in mid air.". Another example is the lengjietai,miaogaotai, Guanyin Pavilion, Fahai cave, guxianren cave, ancient Bailong caveand other places of interest. They are all built on the basis of rock drillingby the side of the mountain. Their ingenious design makes people admire themagical wisdom and superb art of the builders. Zhang Chuanshan, a great poet andcalligrapher of the Qing Dynasty, said in his crossing the river in the snow onthe 16th: "old friends, when they fold bamboo slips together, the road is notfar from the river. The mellow wine steals away the snow in Jingkou, and the bigsail presses the tide in Haimen. The lights in Yangzhou are hard to make themoon, and the Sheng song in Wu city is left with this flute. The wind and wavesare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and the two wonderful lotus flowers are Jinjiao. "Compare Jinshan to a beautiful lotus.

Jinshan has many names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ancients compared theYangtze River to the perfume sea, comparing the mountain to the seven Jinshan inHuayan Jing, so it is called Jinshan. There is another saying in the book ofnine regions written by Wang Cun of the Song Dynasty: Fa Hai, an eminent monk ofthe Tang Dynasty, came here to repair the temple for his son. He cut throughthorns and thorns in the mountains every day and dug gold one day. Li Qi, alocal official, rebelled against the emperor. The emperor ordered that gold behanded over to Fahai for temple restoration, and the mountain was named addition, Jinshan was once called Zexin mountain, Fuyu mountain, Huofumountain, Longyou mountain, Zijin Mountain, etc. The name of Jinshan is relatedto Jinshan Temple, which is built cleverly according to the mountain and has aunique architectural style. There are many buildings in the back of the temple,and the pavilions and pavilions are connected layer by layer. The mountain andthe temple are integrated to form a group of ancient buildings. The scenery isspectacular and magnificent, forming a unique style of "temple wrappedmountain". Since the Song Dynasty, there has been a saying in Beijing that"Jinshan Temple wraps the mountain, Jiaoshan mountain wraps the temple.".

Jinshan is also known as "myth mountain". Every historic site on themountain has charming myths, legends and stories. This is the origin of thewell-known Chinese classical myth "the legend of the White Snake", which iswidely spread among the people and adds a very charming color to this famouscity. In the novel Shuo Yue Quan Zhuan, Yue Fei visited the Jinshan historicsite "Qifeng Pavilion", which has a pleasant scenery. In the chapter novel watermargin, Zhang Shun lies in Jinshan Temple in the night, and Song Jiang takesRunzhou city (that is, today's Zhenjiang City) wisely. Emperor Kangxi andEmperor Qianlong of Qing Dynasty visited Jinshan many times and left many"imperial" cultural relics. There are many folk tales about Qianlong in Jinshan,which makes Jinshan more famous. Poets, calligraphers, celebrities and scholarsof all ages, such as Bai Juyi, Li Bai, Zhang Hu, sun bream, Su Dongpo, WangAnshi, Shen Tuo, Fan Zhongyan, Zhao Mengfu and Wang Yangming, visited the scenicspots and left many precious relics and popular chants. Since the Tang Dynasty,there has been an endless stream of international friends and tourists. Yangxuezhou, a Japanese painting monk in the Ming Dynasty, lived in Jinshan for twoand a half years. He painted "the picture of Jinshan Longyou temple in themiddle of Yangtze River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other paintings about Jinshan,which are now preserved in the temple.

Jinshan, a green snail like hill, contains a lot of romantic past eventsand has infinite charm, attracting numerous Chinese and foreign poets andtourists. Some people say that "if you don't go to Jinshan in Zhenjiang, you'venever been to Zhenjiang". This has its own truth. When you visit Jinshan, youwill understand the mystery. Jinshan tour route

Jiangtian Temple -- sunset Pavilion -- Guanyin Pavilion -- lengjiatai --foyinshanfang -- Jinshan Sibao -- cishita -- gufahai Cave -- Liuyun Pavilion --miaogaotai -- Qifeng Pavilion -- Bailong Cave -- Chaoyang Cave -- guxianren Cave-- Yudai bridge -- yudock -- GuoPu tomb -- Jiangtian temple, the first spring inthe world

五百字導遊詞 篇5

北九水 為白沙河中游的峽谷地帶。白沙河發源於巨峯北麓海拔800多米處的天乙泉,始名涼清河,中為九水。嶗山北九水因水有九折而得名,以北九水療養院“九水界橋”為界,分內、外九水。澗水自上順流而下,遇峯崖必折,折處必彎,彎處必漩,漩處必湧一潭澄水,在嶗山十二景中稱“九水明漪”。

九水風光素被譽為“灘峽奇秀,清流急湍,峭壁危巖,水作龍吟,石同虎距,音樂圖畫,文本天成。” 外九水 自我樂村菊灣溯至北九水療養院,全長6.5公里。 一水始自孫家村村東之菊灣,南有玉筍峯,北有黑虎山,兩山相夾,中為大澗,澗底巨石交錯,姿態萬千。 二水澗中大石壘迭,排空壁立。澗南有巨巖,名錦屏巖,石色蒼翠。巖下潭水,錦巖倒影,波光漣漪 三水於1967年建三水水庫,為九水新景。水清澈靛藍,從溢洪壩頂凌空跌落,如珍珠壁簾,晶瑩奪目。壩東一峯如老僧打坐入定,名定僧峯,石紋披斜恰如衣紋。 四水南北兩峽對峙如門,名天梯峽,水自峽澗中湧出,銀花四濺,聲蕩幽谷。

三水建水庫後,此峽已沉身庫中,僅可見露出的對峙石壁。 五水四周山巒重繞,青翠四合,名環翠谷。澗底流水到此較緩,流聲叮咚,間之鳥鳴啁啾,如奏絲竹,又名玉笙澗。 六水為北九水峯巒之險首處。澗北有黃褐色山峯聳立,遠望如一匹駱駝臨澗而卧,,有昂首嘶空、氣吞長川之氣勢,該峯俗名“駱駝頭”。峯側新鐫“駝峯煙雲”四字,為嶗山名勝“駝峯插雲”。該峯從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形狀,由東看似駱駝頭,由西與南望則形似鷹嘴,東北望猙獰粗猛形似惡鬼,故亦有鷹嘴峯、惡鬼峯之名。峯西迭嶂排空,陡峭險惡,名飛虎巖。此處澗水分外湍急,在飛虎巖下,湧成一個形似雞爪的深潭,名為雞爪潭。 七水山谷寬敞,山環水抱處為七水村,又名河西村。澗東有村名為河東。澗北一峯臨水獨立,呈丹褐色,山勢秀如盆景,名小丹丘。又因巖石突出如髮髻,又叫仙人髻,亦名小梳洗樓。峯頂石上,南向刻有“小丹丘”三字,乃集鄭板橋字。

東北山凹處是通往王哥莊的山口,由此途經土淺嶺可抵王哥莊。 八水山勢舒緩,澗水悠悠,漫山皆鬆,山風徐來,鬆嘯、流水溶為一片濤聲,名松濤澗。水中石崮上刻有“松濤澗”三字。 九水為外九水的盡頭,是一處不大的山坳,松竹相間,流水潺潺,盛夏亦涼風習習,素有“小關東”之稱,是風景優美的避暑療養勝地。澗南是北九水療養院,澗北是太和觀舊址,又稱九水廟。西山有仙古洞,洞內壁光滑,為卵形,巖石結成,高2米,深3米。明代登州武舉周魯曾題刻“仙古洞”三字於洞左,為叢林所蔽,遊人多不知,在山坡巨石上另有題刻“仙古洞”三字。 內九水 自北九水療養院溯流而上至靛缸灣,長約3公里。兩山夾立,水流中穿,峭壁危巖,澄潭激湍,與外九水相比,內九水峯巒更加峭拔,峽間更為險峻,景物薈萃,奇境屢出,遊人至此,目不暇接。 內一水,為一山坳,遠山近岫,一派清秀,橋兩側潭寬水闊,流清石奇。 內二水,溯澗上行至雙石屋,倚崖臨水,松竹交蔭,潭光山色。村中有20餘户人家,因村旁有兩石洞似屋而得名。

雙石屋村南,巨石橫陳澗底,潭處石間,澄泓湛碧,寒氣凌人,名“印月潭”。村對岸山峯突起,酷似着甲將軍,故名“將軍崮”。1957年,羅瑞卿大將陪同朱德元帥遊覽此地,看到“將軍”,頗覺有味,一番推敲,遂命此景為“將軍遠眺”。二水路旁石上,還鐫刻有郁達夫遊嶗山詩文。 內三水,東行半里許,漫水橋頭,有一大石上刻篆書“三水”二字。澗水從東北方破峽而來,被澗中大石分隔阻攔形成短瀑,白沫飛濺,狀如馬尾,名“馬尾瀑”。該峽谷從前棲居着許多鸛鳥,峭壁和山崖上多鳥窩,故三水河澗又名“鷹愁澗”。

內三水澗中巨石上鐫刻有清代著名畫家高鳳翰五言律詩。澗北山巒陡削,石紋垂直,有“九水石林”之稱。 內四水,順澗前行,喬松滿谷,流水淙淙,雲霧繚繞,山巒時隱時現。澗對岸一峯如削,秀出雲端,從東南方飄來之雲霧常被此峯分切,故名“斬雲峯”,1980年夏季一場暴雨中,此峯被雷擊腰截。南岸有風景亭高聳,該處河谷有石門,高如城牆,人可穿行其間,因以為亭名。亭旁卧石上刻有“石門亭”三字。 內五水,南岸懸崖垂石如裳,望之如士大夫拱手相揖,刻有“大夫石”三字。內五水山谷尤狹,澗南懸崖陡壁高約百米,色赭黃,石紋縱橫有致,斑駁絢爛,氣勢磅礴,因其色彩閃爍如鳳錦,故名“飛鳳崖”,谷中圓崮上鐫刻三字。飛鳳崖下有“凝碧潭”,清極而色碧。 內六水,山道隨水勢彎曲,水隨山轉,人傍水行。南岸道旁一潭碧水,名“鏡天潭”,潭旁一巨石,上平如台,台上置石桌、石凳,名“觀音台”。

坐枱上可領略此處風光。澗北赭黃色崖壁拔地而起,高數十米,狀如船帆,石紋縱橫相綴,在陽光下輝煌似錦,名“錦帆嶂”。另在北岸40米高之峭壁上,刻有“山高水長”四字,字徑1.5米,為北九水最大刻石。 內七水,峽谷更加陡峭,兩側石壁巖石呈青黛色,山上長滿黑松,翠綠如滴,景色幽深,古稱“冷翠峽”。峽谷內一崮突起,上有方正奇石,名“天印石”。從內八水回視,恰似馬頭,故又名“馬首是瞻”。澗內另一懸崖峭立,幾與雲接,名“連雲崖”。連雲崖旁有一巖,似利劍直插青天,此巖與連雲崖之間是一道狹窄巖縫,仰視惟見遊雲而逝,人行其下,甚驚,莫不頻頻撫頂回首再三,故有“一步三回頭”之稱。 內八水,冷翠谷東上為石門峽,峽兩岸崖高數十米,對峙如門,故名。

入峽後為大龍門,古稱“大崖門”,訛傳為“大衙門”,俗稱“大牙門”,清代張鶴改稱為“大龍門”。大龍門東去,出口即為“二龍門”。二門之間,山峯彎曲似弓,翠嶂環抱如城,故壁上鐫有“月城”二字。月城俗名圈子裏,四面皆絕壁,西入東出,水從中流,遊人叫號,如甕中音。出月城,在峽南岸凹洞內刻有“魚鱗峽”三字,深秋後,峽谷四壁呈赭黃色,又名金華谷。 內九水,過金華谷,東南攀登而上。峽谷佈滿各種卵石,光滑明亮,似魚鱗排列,流水因此成紋,狀如魚鱗,故名“魚鱗峽”。峽谷廣畝許,三面峭壁凌空,東南方一道瀑布從石壁裂處三折而下,跌入一潭碧水中,轟鳴震盪,名“潮音瀑”。” 潮音瀑 又名“魚鱗瀑”,位於九水畫廊終端。

以水聲似潮、水形象魚鱗而得名。瀑布旁陡壁上鐫刻着“潮音瀑”三個大字,為 30年代葉恭綽手書。潮音瀑從懸崖峭壁之上分三折而瀉;第一折落差約6米,第二折落差約5米,第三折落差約10米,織成一幅寬約5米的水簾,直瀉崖下清潭。三折飛流方向有異,恰如空中飛卷長練。瀑下清潭直徑約22米,深5米,形如缸,色靛藍,清澈見底,名“靛缸灣”。 潮音瀑旁建有石砌仙舫一座,是為紀念在此犧牲的抗日戰士。

西崖頂上有“觀瀑亭”,供遊人亭中觀瀑聽潮。“巖瀑潮音”為嶗山勝景之一。 蔚竹庵 位於嶗山北麓鳳崮之下。初建於明朝萬曆十七年(1589)。由全真華山派道士宋衝儒創建。佔地2.6畝,分前後兩進庭院。蔚竹庵最初稱“三元殿”,正殿中分別供奉真武大帝、觀音大士和三官神像。其中真武大帝和觀音大士的神像是用檀木精雕而成,為嶗山諸道場中木雕神像之首;三官神像為銅鑄,規模不大,很有特色。殿壁曾題有古詩一首:“峭石開青壁,嶙峋不記年;叩門驚宿鳥,隔澗聽流泉。樹老含秋色,峯高入暮煙;蓬君棲隱處,遙望白雲間。”點畫出這座道家的世外仙境。 該庵本世紀初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主持道長唐宗煜,使蔚竹庵在當時的膠澳一帶成為旅遊熱點。

1930年,唐道長離庵去西安八仙庵主持廟事,曾經協助楊虎城將軍積極宣傳抗日。 蔚竹庵後面山石高壘,巨石似即落下來聳危可歎。庵周圍自然環境保護極好,庵東澗谷,竹林茂盛,澗中流水淙淙,被譽為“蔚竹鳴泉”。1934年,著名作家郁達夫遊至此地,曾賦詩一首:“柳台石屋接澄潭,雲霧深藏蔚竹庵。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風景似江南。”詩鐫刻在雙石屋村旁的巨石上。 柳樹台 位於竹窩村北,折崮頂西北。海拔500餘米,東西兩山夾立,中豁一口。此處風景美麗。德佔時期,曾在此築有麥克倫堡療養院、總督療養樓、私人度假別墅等,並修築台柳公路自市區抵此,方便療養、遊山度假,使柳樹台成為著名的風景療養區和重要的入山通道,名躁一時。德日青島之戰,德軍撤離時放火燒燬麥克倫堡療養院。其後不同時期,柳樹台闢有旅館、飯店,為進山遊客提供食宿。 花花浪子瀑布 位於北九水桑家河澗谷。澗盡頭處峭壁高聳,懸掛着一幅高約20米、寬約4米的瀑水。該瀑酷似“掛毯”,陡立的峭壁,像一台繡花機,用水流編織“奇花異卉”。“花朵”紛揚,撒進崖底水潭。瀑布左側,有一巨石,酷似大佛,立於懸崖之頂。瀑布右側的石崖高處,有石刻“花花浪”大字。

五百字導遊詞 篇6

各位領導,遊客朋友們:

您乘座的查幹湖X號遊船已經駛離碼頭,正通過“草原運河”——引鬆渠駛向充滿神祕色彩的查幹湖。進入湖區以後,遊船將加速行駛,風會很大,在船頭站立會很涼爽愜意,但提醒您在船邊站立時要扶緊站穩,注意遊湖安全,同時,要注意您攜帶的物品,以免失手落入湖中。

現在我們的遊船已經進入查幹湖。

查幹湖在蒙語中叫“查幹淖爾”,意為白色的湖。查幹湖南北長37公里,東西寬17公里。水域總面積大約420平方公里,在全國十大淡水湖中排列第七位,她的蓄量約7億立方米,是吉林省最大的內陸湖泊和省級自然保護區,也是吉林省著名的漁業生產基地、葦業生產基地和天然旅遊勝地。

查幹湖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盛產鯉魚、鰱魚、鯽魚、武昌魚等15科68種,年產鮮魚5000多噸,其中“查幹湖胖頭魚”經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中心認證為AA級綠色食品,遠銷省內外。近幾年,查幹湖的蝦類、珍珠類等水產資源也得到有效的開發,肥美的湖蝦早已擺上了遊客的餐桌。查幹湖四季分明的地理位置,水草肥美的自然資源,為野生、水生動物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生存環境,使查幹湖又成為野生動物的天堂,鳥類的樂園。在湖畔草原和湖中小島有狐、兔、獾等野生動物20多種,有野鴨、天鵝、大雁、丹頂鶴等珍稀鳥類80多種。其野生動物種類之多,密度之大,是省內外許多旅遊景區都無法比擬的。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風光獨特的自然資源,使查幹湖自古以來就是王公貴族們神牽夢縈的風水寶地。遼代自聖宗起,直至天祚帝,每年都要帶領羣臣嬪妃,千里迢迢從京城來到查幹湖巡幸、春獵,在湖面鑿冰捕魚,用遼帝親自釣上來的“頭魚”在岸邊大擺“頭魚宴”,因為初春的湖魚最鮮、最肥、最香。當春風吹綠郭爾羅斯草原的時候,查幹湖畔大雁鳴、天鵝叫、百鳥咽啾,此時的帝王們又開始放鷹搭箭捕捉天鵝、大雁,並用遼帝親自放飛的“海東青”捕來的頭鵝,舉行頭鵝宴,在湖畔歌舞狂歡,飲酒作樂,直至春盡方還。由此可以想象當年查幹湖那種恢弘壯觀的場面。

大家往湖的東北方看,湖邊的那座山,叫青山頭,是查幹湖四周湖畔的制高點。關於查幹湖和青山頭曾流傳着一個古老而悽美的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在郭爾羅斯這個地方並沒有這個查幹湖,而是一望無際的茫茫草原,在草原的深處有一個雖從小就失去父母但卻出落得英俊威武的小夥子,名叫查幹少布。他射得一手好箭,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都百發百中。

查幹少布天性善良,打來的獵物大都送給周圍生活貧苦的牧民,因而深受百里草原牧民的喜愛。一個百草披綠的初春,查幹少布又帶上弓箭出去打獵,突然,他看見一隻梅花鹿驚慌失措地向他跑來,兩隻惡狼在後面拼命追趕,精疲力竭的小鹿眼看就要成為兩隻惡狼的美餐。説時遲那時快,查幹少布搭弓“嗖嗖”兩箭,射死惡狼,救下小鹿,小鹿用感激的目光看了看查幹少布,依依不捨地轉身跑向草原深處。

當天晚上,似睡非睡中的查幹少布突然夢到了他救下的那隻梅花鹿,小鹿對他説“我是來報答你的救命之恩的,我本是天上的仙鹿,因偷吃御花園裏的靈芝仙草而被玉帝發落凡間,罰期明天就要滿了,在返回天宮前來看看恩人。看你孤單單的一個人太清貧寂寞了,我要為你找個伴兒來陪伴你。你明天早上朝北走,翻過七七四十九座山就會看到一座仙女峯,半山腰有個仙女洞,洞裏有一個石匣子,石匣子裏面有一支金簪子,你把金簪子放在懷裏帶回來,就會有一個仙女來陪你過日子,千萬記住!”説完金光一閃小鹿就不見了。

第二天,查幹少布帶着乾糧弓箭按照小鹿在夢中所指的方向出發了。走哇走,一路上歷盡艱險,憑着好箭法射殺了無數狼蟲虎豹,闖過了七七四十九道鬼門關,終於來到仙女峯半山腰的仙人洞,見祥雲繚繞的洞裏面果然有一隻石匣,打開石匣一看裏面真有一隻光華耀眼的金簪子,他喜出望外,揣起金簪子急忙往回趕,似乎不一會兒就到家了。

五百字導遊詞 篇7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歡迎您來清西陵觀光遊覽,我是導遊員×××,旅途中您有什麼意見和要求儘管提出來,我願竭誠為您服務,我們今天的日程是這樣為大家安排的:首先參觀泰陵,中午到行宮就餐,下午參觀崇陵。

泰 陵

清西陵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陵墓建築羣之一,位於北京西南125公里處的河北省易縣境內。在800平方公里的陵區範圍內,建有帝陵、後陵、妃園寢、王爺、公主、阿哥園寢等十四座,還有行宮、永福寺兩處附屬建築及衙署營房遺址,品種齊全、佈局合理。陵區內保存有古鬆一萬五千餘株,這些樹不但美化了西陵,而且可以避免外界風沙的侵襲和熱氣、寒流的影響,為西陵營造了一個特別的小氣候,使陵寢處於一個獨立完整的自然環境之中,使這裏的建築,得以很好地保存。清西陵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極高,在20xx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在20xx年1月11日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4A景區。

清西陵中,雍正皇帝的泰陵建築最早、規模最大,堪稱首陵。這是一處清朝盛世時期遺存下來的古建羣體,從它的選址、規劃,佈局都反映出當時國家的強盛以及政局的穩定,在建築用料、工程技術,傳統工藝等方面也都非常考究。

當代建築學家講,泰陵是一處典型的風水寶地的模式。站在大紅門前五孔橋上環顧四周,可以看到,北面有連綿起伏的永寧山,為靠山,酷似屏障。永寧山是太行山的餘脈,與東陵的昌瑞山屬於同一脈系,此山從山西過來,如巨龍橫卧中原;大紅門兩側的東、西華蓋山為天然門户;九龍、九鳳山為環護左、右的低嶺;南面形態端莊的元寶山,為泰陵的朝山;在中間廣闊的平原上座落着泰陵輝宏壯麗,錯落有致的建築羣。易水河從五孔橋下流過,形成山映於水,水扶于山的格局。“陵制與山水相稱,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在這裏充分體現出來,同時又展示出古代建築學家巧奪天工的高超藝術。正如美國景觀建築學權威西蒙德先生所説的:“埃及人是在他自己預定的一條不能改變的需求道路上一直走到底,中國人在他的世界裏獨自徘徊時有友好的大自然來引導他拜謁上天和祖墳。所以沒有任何一個地方,風景會真正成為建築藝術材料。”

泰陵的建築佈局也非常考究,完全依照帝王生前所居宮廷格局,按禮制的需要而規劃設計。以神道為中軸線貫穿南北,主體建築安排在中軸線上,一律座北朝南;地宮座落在中軸線的末端,居中當陽,其餘建築沿中軸線次第排開。這些建築都以準確的尺度,適宜的體量,斑斕的色彩,靈活巧妙的手法進行配製和空間組合,使陵寢的紀念性、禮制性主題有條不紊地展開並不斷深化。

石牌坊是泰陵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泰陵設三架,無論是從數量還是排列形式上都獨具一格。一架面南、兩各東西,與北面的大紅門形成一個寬敞的四合院。三架牌坊的大小、規制完全一樣,均由66塊大小石料,仿木卯榫結合而成,每架牌坊高12.75米,寬31.85米,為五間六柱十一樓造型,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打造,各個部位還雕有豐富的紋飾,畫面佈局合理,造型生動,雕工細膩,玲瓏剔透,生機盎然。這在中國曆代帝王陵墓中尚屬孤品。成為清西陵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最具有價值的建築之一。

整個陵區注重對門的處理,門既可作為出入之用,也可截斷空間界面。大紅門是進入陵區的總門户,單檐廡殿頂,看上去質樸、凝重、敦實、穩重,視若騰龍偃卧,鎮守陵前。兩側有42華里的風水牆,逶迤延展,包護陵區,愈發顯出大紅門的莊嚴氣派。

具服殿獨成一院,是供後代皇帝、后妃來謁陵祭祖時更換衣服的場所,沿續明代拂座殿而建,殿內有淨房,類似於現在的洗手間,內有繡花墩馬桶。而今為了方便遊人,在淨房的旁邊建有一座水沖廁所。

聖德神功碑樓是記述皇帝生平功德的主要建築之一,俗稱大碑樓,建成於1739年,花費白銀十三萬一千五百兩。大碑樓佔地5.54畝,高26.05米,四面闢門,為重檐九脊歇山頂,穩中有變,富麗典雅。它座落在方形廣場的正中,四角各有一根高12米的華表相襯,使碑樓顯得更加莊嚴、肅穆、雄偉、壯觀。四根華表的柱身均用整塊石料雕成,呈圓柱形,直徑1.5米,周身浮雕着朵朵雲團,一條巨龍於雲朵間盤繞柱身扶搖而上,帶有呼之欲出的動態感。華表也叫擎天柱,又稱墓表。起源於遠古時代,初為木質,為納諫而設,又叫誹謗木。在陵墓神道上設華表,在西漢時期就很流行,是木質華表,石刻華表在東漢時盛行。華表裝飾着象徵皇權的雲龍圖紋,作為皇家建築的特殊標誌,襯托出主體建築的高大,使其更加宏偉壯觀。

碑樓內,矗立着兩統巨大的石碑,每統碑重56.55噸,碑身陽面用滿漢兩種文字鐫刻着雍正皇帝生前的豐功偉績,大約五千字,這是一部給雍正歌功頌德的重要資料。

繞過碑樓,是一座七孔石拱橋,這是清西陵四十九座橋樑中最長的,長107米,寬21米。(欄板上是二十四節氣望柱頭,又稱火焰望柱頭。柱頭上有二十四條陰刻線,代表二十四節氣。因為有河才有橋,而河位於田野之中,大地與田野不可分,與二十四節氣有一定的關係,耕種、澆灌都離不開二十四節氣。)像這樣巨大而完美的石橋在中國是不多見的。它對於建築物的佈局組合起着連接作用,使組合羣的層次明顯,過渡自然,緊湊而不鬆散,同時也顯示出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

五百字導遊詞 篇8

更加驚心動魄的綿山奇觀是——掛祥鈴。這個原本在唐代是一種祈雨謝佛的法事活動,漸漸已演化為綿山一帶的民間習俗。

綿山的掛祥鈴在抱腹巖的空王寺。人們在寺中拜求空王佛許願或還願之後,便請專事掛鈴的藝人上山,將一隻水罐大小的銅鈴掛在巖腹上方陡峭的巖壁上。

掛鈴之舉十分驚險。藝人先要爬到山頂,將一條繩索系在松樹上,然後扯住繩索一點點降落下來,直至巖腹上方,遂以繩蕩身,直到貼附巖壁,再把銅鈴牢牢掛在洞口上方的巖壁上。整個過程令人心驚膽戰。藝人隻身懸吊,下臨無地,全憑一根繩索,需要非凡的膽量與技能,是不是非此不能表達對佛的虔敬?故而,每每將銅鈴掛好,隨即燃放紅鞭一掛,以慶事成,亦報吉祥。

掛祥鈴這個古俗為綿山人所喜愛,千年不絕。如今抱腹巖洞口掛着銅鈴密密麻麻一片,山風吹來,鈴聲叮噹,清脆悠遠,與下邊寺廟中的鐘鼓和梵樂合奏成樂,悦耳亦悦心。此情此景此民俗。何處還有?

山西綿山導遊詞5

今天我們將要遊覽的是介休綿山,綿山是太行山支脈,海拔高度為20__多米,因山勢綿豆而取名為綿山。後因春秋時期晉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聲大震。歷代都在綿山興建了許多寺院禪房,於是成了著名的佛教聖地。而且綿山風景絕佳,也是我國北方著名的旅遊風景區之一。從介休南行20公里到達綿山腳下的興地村,在興地村有一處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我們在遊綿山之前先參觀的第一個景點——迴鑾寺。

迴鑾寺是由於唐太宗當年到綿山想登山未成在此迴鑾而得名。當時唐太宗還留下題詩一首:“迴鑾遊福地,極目玩芳晨,寶剎遙承露,天花近足春。焚鍾交二響,法日轉雙輪。寂爾真仙境,超然離俗塵。”大家請隨我進寺內參觀。這座寺廟在五代時曾遭戰亂的破壞,宋代時又重新修建。寺內院落寬展宏敞,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左右垛殿和東西配殿。從天王殿向內觀望,雖然院內建築物不高,卻莊重、肅穆。大雄寶殿是寺內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羣和鐵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繪有元代壁畫,可惜十年動-亂中被毀掉了。現在寺內生長有古鬆、龍槐、杉樹等,夏日槐蔭如傘,四季古鬆清幽,給寺內增添了勃勃生機。

五百字導遊詞 篇9

報國寺佈局雅緻,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祖師殿等五重殿堂。主要供奉有彌勒佛、四大天王、韋陀菩薩、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十八羅漢等諸佛菩薩像及思摩、本空、離欲等祖師像近六十尊,造像生動莊嚴。其中,有從緬甸迎回大小玉佛二十三尊,其中接引佛高達四米,重十餘噸,實為珍稀文物。目前,在國內寺院中,擁有緬玉佛像數量之多,佛像之大,尚屬罕見。  中興本寺的住持、百歲高僧離欲上人,為禪門宗匠。

鑑於末法時期,淨土法門更為契時契機,四十年代在成都弘法,即興建“離慾念佛堂”,廣度有緣。並以持戒修行,淨化身心;以慈悲濟世,培植福德(離欲上人遺方)。修福修慧,自行化他,樹立優良道風。現任住持昌臻法師繼承上人遺願,興建能容納二百人唸佛的“離慾念佛堂”,每年定期舉行佛七。興建面積二千餘平方米的教學大樓一座,每年舉辦“淨宗弘法人才培訓班”,面向全國四眾弟子,專修淨宗經論(昌臻法師文集),培養了一批弘法人才。為滿足居士們的要求,先開辦“唸佛安養院”,繼興建“離慾念佛苑”,為居士們提供安度晚年、清淨唸佛和臨終助唸的道場。

同時,本寺一直堅持以多種形式開展弘法利生活動。如:舉行佛法通俗講座,與兄弟寺院協同舉辦“禪淨共修營”、“佛法與人生研討會”,出版佛學書刊等。並長期舉辦助學、扶貧、救災、放生、修路等活動。1995年被評為“四川省宗教界為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的先進集體”。現在,報國寺已成為道風樸實淳良,專修專弘淨土宗的清淨道場,被譽為遠近聞名的“蜀中淨土”和朝拜觀光的勝地。

五百字導遊詞 篇10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今天由我帶領你們去江南的水鄉遊玩,看;這就是我們水鄉綠色的堤岸,在那裏,有各種植物;垂柳、水杉、刺槐、白楊、桑園、竹林。這些事堤岸有的植物。看;這是水鄉彩色的田野,裏面有金黃的菜花、翠綠的麥苗、彩霞般的紫雲。這些是彩色的田野有的植物。

下面我們去綠色環繞的村落,那的建築是用白牆、紅瓦、閃亮的窗,這裏的樓裏的屋檐像喜鵲尾巴,這還有河,你看,河上還有鴨子。

這的拖駁船是用來拖船的,像一條長龍在水上透氣,看那個人牽牛走過橋,多麼的像牛郎牽着金牛踩鵲橋去見織女。

好了今天的遊覽結束了,希望大家多多來遊覽,這還有很多勝景,我個大家介紹的只是一部分,大家有機會把江南水鄉的勝景看完,我永遠是你們忠誠的導遊,我希望大家住在這,看着夜景,甜甜的進入夢鄉做個好夢。

五百字導遊詞 篇11

中山陵各位朋友,來到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你們一定想去看看當地最有名氣、最具特色的景點吧。到了南京,如果沒去中山陵,可以説你只看到了半個南京城。儘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稱,擁有"金陵四十景"等眾多名勝古蹟,但中山陵無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個。

説起中山陵,當然要提到它的主人--偉大的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孫先生本名孫文,字逸仙。外國友人都稱呼他為"孫逸仙博士"。因為他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用過"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國內被尊稱為孫中山先生。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於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個農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後求學於檀香山、香港等地,畢業後在廣州、澳門等地行醫。後來他棄醫從政,並於1920xx年在日本組織中國同盟會,被推舉為總理,提出了"驅除按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著名綱領,及"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學説。1920xx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孫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於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職。此後,經歷了"袁世凱竊國""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等風風雨雨,1920xx年他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在1920xx年1月廣州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將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應馮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討論國家大計,終因積勞成疾,於1920xx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中山陵的墓址是孫先生生前選定的。這裏視野開闊,氣象雄偉,的確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你們也許會問;孫先生出生於廣東,逝世在北京,畢生為革命奔波於各地,為什麼要選擇南京作為自己的長眠之地呢?

據説,早在1920xx年孫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時,靈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薦過這塊"前臨平川,後擁青嶂"的風水寶地。當年3月31日,中山先生為求南北和平統一,毅然辭去總統之職。4月初的一天,他與胡漢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帶打獵,來到現陵墓所在地休息。孫先生環顧四周,對左右説,我將來死後,想向國民求得這塊土地以安葬(待我他日辭世後,願向國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軀殼爾)。當然,紫金山的氣勢風水還不是孫先生作此決定的根本原因。孫先生臨終前囑咐:"吾死之後,可葬於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儘管孫先生在南京停留時間並不長,但南京對於孫先生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他選擇南京紫金山為墓址,從根本上説,是為了紀念辛亥革命,激勵革命同仁。

五百字導遊詞 篇12

神農溪全長60公里,沿途接納17條溪間,8處百米瀑布,溪流由此向南穿行於深山峽谷之中,注入浩浩長江。乘着古老的“豌豆角”小扁舟順水漂流,但見兩岸多呈80至90度的壁塹,陡峭聳峙,並與山頭相續。山峯相對高差海拔300米至1200米,壁間狹窄處僅7米。兩個小山村將20公里地段分成棉竹、鸚鵡、龍昌洞3個峽段,而以“險、秀、雄”各具特色,崖壁上不僅鍾乳密佈,怪石峯峯,還分佈着大小溶洞60多個,且大多數洞口有石砌土壘的牆壁,留下古時戰亂的痕跡。又以龍昌洞、燕子阡著稱。龍昌洞非石洞,長10裏,可以浮舟往來。燕子阡洞高80米,寬30米,洞中巖壁頂上常年棲息着成千上萬的短嘴金絲燕,飛翔在峽谷深處的上空,給遊客們帶來一種喜慶的氣氛。燕子阡洞中有巖漿積澱而成的“千丘田”,阡陌縱橫,蔚為壯觀。神農溪迂迴曲折,落差較大,形成長短各異,急緩不同的灘多達60餘處,有“一里三灣、一灣三灘”之説。多道淺灘,水深不到0.5米,水淺滯澀,船底與卵石摩擦,猶如陸地行舟,三十多道急灘平均落差1.7米,最高達3米,駕舟漂流似箭離弦,使人在有驚無險之中領略與大自然搏鬥的無限樂趣。

五百字導遊詞 篇13

天一閣博物館位於寧波市內的月湖西岸,這裏坐落着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天一閣。它是明朝嘉靖年間(1561-1566年)卸任官員範欽所建的藏書處,樓中擺放着古籍與書案,處處瀰漫着厚重的書香氣息。

博物館其實是座江南園林,園區內的東園和南園錯落有致地分佈着假山、池塘、亭台等景緻,走在古樸的磚木長廊內,感受清幽的環境。園內建有明州碑林,數百通石碑記載了古代官方的教育史。還有書畫館,時常會展出天一閣所藏曆代書畫精品和名人雅士的書畫佳作。

園區內另有天一閣建成之前的藏書處“東明草堂”、展示寧波民居建築特色的“秦氏支祠”、以及範氏故居等建築。而在麻將陳列館中則可看到形形色色的麻將牌,讓你瞭解到麻將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五百字導遊詞 篇14

各位貴賓,大家好!歡迎來到西昌。説起西昌,很多人都會浮想聯翩,航天城、月城、小春城等一個個名字就會閃現出來。好,下面就讓我們開始西昌之旅,去認識這座美麗的城市。

在四川省西南攀西大裂谷,有一座青山環繞,冬暖夏涼,惠風和暢的美麗城市。一枚枚運載火箭從這方神奇的土地升騰,象劃破蒼穹的利劍把一顆顆衞星送向太空。這就是有着二千六百五十一平方公里幅員面積,54萬人口,海拔1500米,蜚聲中外的中國航天城西昌。

西昌市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區首府。據史載,早在公元前一世紀,她便是祖國西南邊陲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漢朝時,這裏叫邛都,公元862年,南詔征服這裏後,把它改名為建昌。 1720xx年,清朝雍正年間,因其位於四川西部,朝廷又希望它繁榮昌盛,故改名為西昌,並沿用至今。在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上,在悠悠歲月中,曾演繹過司馬相如的開疆拓荒,諸葛亮的獵獵南征,楊升庵的淺吟低唱,馬可波羅的異域探奇,彝海結盟 的千古絕唱。

從名字的演變中,我們知道了西昌悠久的歷史。同樣從名字中,我們還可以知道西昌的特點。昆明有春城之稱,西昌也有小春城的美譽,這裏的氣候絲毫不遜色於昆明。西昌年平均氣温攝氏17度,最冷的一月平均氣温也在攝氏10度,而七、八月份的平均温度卻不過二十四、五度而已。真可謂: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時春。除了宜人的氣温,西昌明媚的陽光也讓人神往不己。西昌的年日照時間可達2400多小時,尤其是冬季,一踏進西昌的土地,陽光、藍天、白雲頓時令人心曠神怡,近年開展的攀西陽光之旅就因此而吸引了大批遊人。

説到陽光,免不了要説説月光。西昌有一個至柔、至美的名字:月城。在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四川段上,有三大氣象景觀,清風、雅雨、建昌月。其中建昌月指的就是咱們西昌的月色。昌海拔較高,又沒有污染,所以空氣的能見度特別高,月色自然是分外皎潔了。

好了,大家知道了西昌小春城、月城的來歷,至於 航天城就無須多言了。自然是這裏有蜚聲中外的西昌衞星發射中心,它已成為我國高科技的象徵和對外開放的窗口,她的開發和發展前景以及整個地區資源開發的帶動作用已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中央領導曾指出:西昌豎家的門面,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

中國有一句古話: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那麼今天我們就做一回仁、智雙全者吧,先遊山,再玩水,瀘山、邛海在等着我們。

現在我們就行駛在通往邛海、瀘山景區的路上。邛海、瀘山景區位於西昌城南5公里,自古被譽為川南勝境。瀘山因其蒼翠黛色,並且靠近瀘水(金沙江水系的古稱),所以取名為瀘山瀘山是一座集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於一身的景區。古人用鬆、風、水、月四字來概括瀘山的風景,如果覺得這四個字太抽象的話,那麼下面這幅對聯可謂形象而貼切:天上月、水中月、月月齊明;松濤聲,海濤聲,聲聲相應。自古名山古剎不分家,有這樣的風光,當然少不了道觀寺廟。不過瀘山不像峨眉皆佛,青城純道,它是儒、道、佛三教合一,像這樣三教和諧共處一山的現象是不多見的,一山不容二虎的説法在這裏可得改一改了。1985 年在瀘山修建了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更是為這座名山錦上添花。涼山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地,50年代初,這裏還處於奴隸社會時期,1956年實行民主改革後,涼山社會形態可謂一步跨千年,從奴隸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這座博物館保存了大量關於這方面的實物和資料,為我們認識、瞭解這一巨大變遷提供了條件,同時,我們還可以瞭解到涼山彝族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情況。

進入博物館前須登上29台階,它象徵着涼山從1956年民主改革到博物館建成的1985年間20xx年的奮鬥歷程。博物館門前有一座雕塑,名?quot;涼山之鷹,他是彝族歷史上的一位英雄 支格阿龍,是一位和后羿一樣的英雄。

第一個展廳是序廳,包括涼山的地理概貌、涼山彝族的來源及涼山的歷史沿革幾個部分。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西南,總面積六萬零一百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xx至2500米,總人口 380萬,其中彝族160餘萬,另外還有漢、藏、回、傈傈等十四個民族。彝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它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是一種古老的音節文字。據記載,涼山彝族的主要來源是 70年代以前,由雲南昭通一帶遷入的古侯、曲涅兩個部族繁衍而來。除此之外,最早有戰國時期氐?quot;旄牛種的南遷,中期有唐朝時南詔的烏、白二蠻的北遷,後期有明清時由雲貴渡江而來的部族。自秦朝開始,歷朝歷代均在涼山設置郡、縣,涼山還逝代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個展廳介紹的是社會生產力,從這裏陳列的大量實物及圖片可以看到,涼山彝族地區的生產力十分低下,耕種還屬於原始的刀耕火種。社會分工還十分模糊,畜牧業和手工業都還未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商業也還處於以物易物的初始階段。

接下來的展廳介紹的是涼山彝族奴隸社會的等級制度。奴隸制的社會形態在涼山持續了二千多年,森嚴的等級制便是它的重要特徵之一,根據血緣關係,所有社會成員被分為五個等級,即茲莫、諾合、曲諾、嘎加、嘎西,這些名稱都是彝語的音譯,都有各自的含義。茲莫,在彝語中是權力的意思,漢語稱之為土 司,是受朝廷冊封的官員。諾合,彝語中是黑色的羣體的意思,漢語稱之為黑彝。這兩個等級都鼠族階層,屬於統治階級。曲諾、即白彝,屬於平民。而嘎加和嘎西都屬於奴隸階級,他們毫無人身權利,是奴隸主的私有財產,象牲畜一樣可以被任意買賣。

第四個展廳介紹的是彝族的家文及習慣法。所謂家支就是家族的意思,它是父系血緣集團,有父子聯名的譜系。涼山彝族地區沒有形成統一的政權組織,而黑彝家支就起着政權的作用。習慣法是涼山彝族不成文的法律,它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奴隸制度的依據,包括人身佔有與保護財產所有、犯罪、婚姻等方面,而依據習慣法作出的刑罰十分殘酷,往往是斬手、斷足、挖眼等酷刑。

第五個展廳守於宗教、婚姻家庭與文學藝術。涼山彝族沒有成型的宗教體系,他們的信仰還處於祖先崇拜與萬物有靈的階段,鬼神支配着人們的思想行為。從事與宗教信仰有關的職業的人叫畢摩和蘇尼,他們各有其職,各司其法。蘇尼的主要職責是攆鬼驅邪,而畢摩是誦經安神祭祖,除此之外,畢摩還是彝族文化的傳播者和繼承者,是彝族的民間文化人。所以畢摩的社會地位也比蘇尼高。

涼山彝族的婚姻制度有兩個準則:等級內婚,家文外婚。即同一等級不同家族的人才有可能通婚。等級內婚是要保護血統的純潔,維護等級制度;家支外婚是避免近親結婚。這兩點是不能違反的,否則會面臨嚴酷的懲罰,甚至是死刑。

彝族有着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有創世史詩《勒俄特依》等一批代表作,還有大量反映彝族人民戰勝自然、戰勝邪惡的神話、故事、童話、寓言。作為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也有自己獨具特色的樂器,如口弦、三絃、月琴等。而以漆器為代表的工藝美術品更是達到了較高的水準。

第六個展廳集中展示了彝族的風俗習慣,有彝族盛大的節日 火把節、彝族新年,有絢麗多彩的服飾,有獨具特色的彝族伙食,有獨特的婚禮、葬禮。目不暇接的實物、照片一定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後是民居院,這是一所典型的彝族民居,由木結構的板屋和土木結構的碉樓組成,板屋全部採用穿逗結構,集中展示了彝族建築的精華。

參觀完博物館,再往山上走就是瀘山寺廟和道觀中規模最大的光福寺。據《四川通志》記載,光福寺始建於唐朝,原名飛樑寺、大福寺,明憲宗成化年間改名為光福寺。光福寺山門匾額系原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題寫。光福寺各殿、閣均依山勢分級建造,寺內現保存有植於漢、唐時期的柏樹數株。還有著名的地震碑林,一百餘通百碑記載了1536年、1732年及1850年西昌三次大地震的詳細情況,包括時間、範圍、強度及地震的破壞程度,為地震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是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不少名人都曾光臨光福寺,明朝時狀元楊升魔被貶至雲南,途經西昌,借宿於此,時逢火把節,於是留下了這首詩: 老夫今夜宿瀘山,驚破天門夜未關,誰把太空敲粉碎,滿天星斗落人間。過了光福寺,再往上還有文昌宮、觀音閣、玉皇殿等寺觀,大家可以一路看去。

下了瀘山,就來到邛海。邛海是四川最大的天然湖泊,它的面積為31平方公里,南北長11公里,東西寬5公里,平均水深 14米,最深處達34米。關於邛海的成因,自然少不了美麗動人的傳説。流傳最廣的是秦朝時樣潼縣沉陷的故事。至今還有一説,幸運的人就能看到水下古老的城池。其實,邛海處於一個斷陷盆地上,由於地殼運動,東部的螺髻山不斷上升,而邛海斷陷盆地則進一步下降,從而形成邛海。如果把西湖比作雍容華貴的貴婦,那麼邛海就像清新質樸的村姑,它的美就在於它的恬靜、自然。在不同的季節,湖水會呈現深淺各異,純淨細柔的綠、藍、青各色,顯示出高原湖泊獨有的魅力。春夏之際,岸邊垂柳依依,藍天、白雲、青山倒映水中,你可以充分體?quot;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秋天,天高氣爽,月色溶溶之際,天地渾然一體,天上月、水中月交相暉映,充滿詩情畫意。而冬天,少了幾分煊囂的邛海,更有一種寧靜致遠的意境。邛海還是一個盛產魚蝦的湖泊,每年產量可達150萬斤。同時,也是開展水上運動的好地方,這裏曾舉辦過多次國際、國內比賽。

人們常説,最好的總在最後。那最後我們還剩什麼?西昌衞星發射中心。現在我們就去領略它的風采。

西昌衞星發射中心位於西昌以北70公里的一個叫沙壩的山谷中。有人會問,中國這麼大,為什麼會把發射中心選在西昌呢?這得從發射衞星的要求説起。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衞星,也就熟道距地面三萬六千公里的衞星,要求緯度低,海拔高,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轉產生的離心力,增加火箭的有效負荷,節約燃料,簡化火箭的設計難度。這裏的緯度是北緯28.2度,海拔1500米,符合這一條件。第二,良好的氣候條件,特別是晴朗的天氣多,第三,較好的交通條件,這兩點西昌也符合要求。最後,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當時還處於冷戰時期,我國的許多軍事、工業的重要項目都分佈在三線地區,這裏羣山環抱的地勢也符合當時的戰略思想。這樣,衞星發射中心就證式落户西昌。從1970年開始建設,我們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一座包括髮射測試、指揮控制、跟蹤測量、通信、氣象、勤務保障等系統在內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綜合性航天發射場,也是我國目前唯一能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衞星的發射基地。1984年進行首次發射以來,至今已成功發射了國內外20多顆衞星。西昌衞星發射中心創造了我國航天史上的許多第一:第一次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衞星,第一次發射外國衞星、第一次發射大推力捆綁式火箭等等。我們參觀的首先是指揮控制大廳,它是整個發射中心的大腦。這裏集中了我國最先進的各種航天測控設備。大廳裏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前方一面20餘平方米的電視顯示屏及各種狀態顯示屏,它們隨時顯示着發射場的工作情況、火箭衞星的運行狀態及有關參數,專家們就是在這裏完成對衞星發射的指揮控制、數據交換與處理等工作,從而運籌帷幄,決勝太空。當年,美國前國防部長温伯格走進這裏時,情不自禁的讚歎道:西昌,休斯敦!

走出指控大廳,再往前行六公里,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由 2號工位及3號工位兩個發射系統組成的發射場。3號工位於 1984年投入使用,1990年發射了第一顆外國衞星亞星一號。它高達77米,發射塔上有11層可作180度水平旋轉的工作平台,3號工位主要用於發射長征三號火箭,它可以把1.5噸以下的衞星送人軌道。2號工位建成於1990的年,工期只有14個月,而國外建設同類型的發射工位一般需要2年時間。2號工位由一座高97米,重達似4500噸的活動勤務塔架和高74米,重1040噸的固定臍帶塔以及三座高175米的避雷塔組成。火箭、衞星的起豎、對接,最後的檢測和燃料的加註都在塔上完成。塔上的各種設施完備,可以對塔內的温度、濕度、壓力、潔淨度進行隨意控制。2號工位主要用於發射長征二號捆綁火箭等大推力火箭的發射。它是目前我國發射能力最強、技術最先進的發射工位。

離發射場不遠的山坳裏,是火箭、衞星技術廠區,這裏有測試大廳、火箭單元測試樓、衞星遠地點發動機測試間、衞星檢漏廠房、衞星加註總裝廠房、固體火箭探傷廠房等,是對衞星、火箭進行檢測的地方。

各位貴賓,在遊覽結束之後,請讓我再説一説西昌的發展近況。近幾年來,西昌的發展也取得了日新月異的進步。西昌市豎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城市和民族經濟試驗區,省委、省政府批准的攀西資源綜合開發區的中心城市之一。西昌又是攀西地區和川滇結合部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也是攀西資源綜合開發的重點區域。攀西地區是我國罕見的資源富集組合優越的聚寶盆,農業、水能、礦產、生物,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開發潛力十分巨大;具有極大的開發前景、裝機容量達180萬千瓦、投資 160億元的西昌官地電站,正在抓緊前期工作。農業資源得天獨厚。西昌日照長,水資源充足,土地肥沃,安寧河貫穿全境83 公里,使西昌成為安寧河河谷平原主體和攀西農業綜合開發的腹心地帶。西昌平壩、山地相間,屬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的立體氣候,發展兩高一優農業獨具優勢。反季蔬菜、花卉、特種水產正成為蓬勃興起的產業。是四川省優質稻米、繭、絲、煙、果、林、反季蔬菜、花卉、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相信各位貴賓再次來到西昌時,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個更加迷人的新西昌。謝謝大家!

五百字導遊詞 篇15

麥積山石窟,是麥積山國家5A級旅遊景區五大子景區之一,位於秦嶺西端北側,距城區28公里。鑿於十六國後秦時期,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10多個朝代的不斷開鑿、重修,遂成為僅次於敦煌莫高窟的我國第二大藝術寶窟,現存194個洞窟,泥塑、石雕7800多件,壁畫1000多平方米,崖閣8座,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被譽為“東方藝術雕塑館”,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朵藝術奇葩,與敦煌莫高窟、山西雲崗石窟、河南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而麥積山石窟則以獨特的泥塑藝術獨樹一幟。

中國大型石窟羣之一,"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宗教藝術古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著名風景名勝區之一。位於甘肅天水縣麥積鄉南側,是西秦嶺山脈北支小隴山前山區的孤峯,相對高度142米。峯頂呈圓錐狀,紅色砂礫巖層略近水平,因巖體形如農村麥垛而得名,為隴原上麥垛式丹霞地貌。石窟創建於十六國姚秦時期(約384),大興於北魏太和元年(477)以後,西魏再修崖閣寺宇,北周造七佛閣,隋初建舍利塔,又於七佛閣下雕出高達15米的摩崖大石佛三身,為麥積山最大雕像。唐開元二十二年(734)天水一帶發生大地震,崖面中部塌毀,分窟羣為東崖和西崖兩部分,即五代時所謂東閣和西閣。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均曾增建重修。東崖以涅□窟、千佛廊、散花樓、上七佛閣、中七佛閣和牛兒堂等最為重要,規模宏大;西崖共140窟,最重要的三大窟中以萬佛堂最大,天堂洞次之,127號窟最小,皆開鑿於6世紀。石窟高峻驚險,凌空鑿於20~80米的懸崖峭壁上,星羅棋佈,層層相疊。有崖閣、摩崖窟、摩崖龕、山樓、走廊及不同類型的窟形與窟龕等,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及建築結構演變發展的重要依據。石窟以精美泥塑藝術著稱於世,還有少量石刻像和像碑,反映出中國曆代雕塑藝術特點。現存窟龕194個,塑像7800身;壁畫1100平方米,僅佔原有壁畫3/10。

五百字導遊詞 篇16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張家界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寶峯湖風景區觀光遊覽。我叫小X(根據自己的姓氏特點進行充分地發揮,力爭在遊客面前“一鳴驚人”,注重言簡意賅),是寶峯湖風景區的專職講解員,能和大家一起在寶峯湖度過一段愉快的旅遊時光,我感到十分地榮幸,希望大家多多配合和支持我的工作。在此需要提醒大家的有三點:第一、寶峯湖是特級防火區,除了休息時的吸煙點,其他任何地方包括遊船上都嚴禁吸煙,敬請為我國煙草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煙民朋友們委屈一下;第二、路邊的野花不要採,敬請各位朋友手下留情,不要隨意攀枝摘花,拈花惹草喲;第三、遊覽途中,敬請您隨時注意講究景區內的環境衞生和保護好自身的人身安全。

寶峯湖風景區隸屬於世界自然遺產——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是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內唯一以水為主的觀光遊覽區,以高峽平湖的特點著稱於世,因背靠佛教勝地寶峯山而得名,總面積274公頃,由寶峯湖和鷹窩寨兩大部分組成,湖光山色融為一體,人文山水交相輝映。我們今天的遊覽路線是先爬鷹窩寨,再去寶峯湖泛舟,大約需要三個半小時的時間。俗話説得好:倒吃甘蔗節節甜。我們今天就要先爬山,後遊湖,先苦後甜啦。不過等我們爬上鷹窩寨頂,飽覽南海石林絕景之後,所有的苦和累都會跑得無影無蹤。

【奇峯飛瀑、飛流界峯】 好啦,首先映入眼簾的第一個景點叫奇峯飛瀑,因其亮麗多姿、充滿活力而被譽為我們寶峯湖的“眼睛”。這處景點是天然與人工的完美結合,原來就有一簾瀑布,只不過水量小而已,後經人工鑿寬,就變得訇然作響、跌宕跳躍、氣勢恢宏了。瀑布下面的鐵索橋以及周圍的綠樹翠竹是當年拍攝《西遊記》的背景之一。1998年冬天,《西遊記》後十五集攝製組在總導演楊潔的帶領下,來到張家界各大景區拍攝《智取通天河》、《真假美猴王》等劇情外景,我們寶峯湖風景區的奇峯飛瀑就成了花果山、水簾洞最好的外景地。瀑布下面那個綠色的舞台是 20xx年11月18日第七屆張家界國際森林保護節開幕式大型文藝演出留下來的,我們遊湖結束以後不僅可以在這裏欣賞原汁原味的歌舞表演,還可以在這裏盡情地留影拍照。

在瀑布的右邊,萬仞絕壁之上有四個人工雕刻的紅色大字:飛流界峯。這是1996年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老先生來寶峯湖觀光遊覽之後留下來的墨寶,也是奇峯飛瀑靈動活脱的生動寫照。在這裏,我給大家出一個小小的問題,讓大家來猜一猜:這四個字是怎麼刻上去的呀? (略為停頓一下)對,這位朋友説得對。當年四位技藝高明的石匠為了刻出這四個字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先從這座山峯的背面緩坡爬到峯頂,然後用吊籃順石壁而下,在吊籃上辛苦作業,十分艱難。

【玉液潭】好啦!我們大家可以停下來,稍微休息一下。請大家轉過身來,在我們的前方,有一個埡口,這就是寶峯湖的泄洪口。每到洪水季節,我們寶峯湖湖面的水位超過438米以後,湖水就會從這個泄洪口傾瀉而下,響聲巨大,氣勢非常壯觀。等到洪水過後,泄洪口下面的這個水潭波平如鏡,好似盛滿了一潭瓊漿玉液,所以我們叫它玉液潭。(這個景點是不爬鷹窩寨直接上湖時講解的)

【一線天】我們現在就要爬鷹窩寨了。顧名思義,鷹窩寨的意思是指只有雄健的老鷹才能在上面築窩的地方,喻其艱險陡峭。但早在1994年,我們公司就修建了這種國家標準遊道,我們今天一上一下只需一個半小時就可以圓滿完成任務啦。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條幽長幽長的峽谷,我們稱它為“一線天”。你看左邊的石峯向右傾斜擠壓,而右邊的後仰,似乎在不斷地退讓,兩峯中間的天空宛若一根又細又長的絲線。“一線天”的長度、窄度和深度在全國所有景區中都堪稱佼佼者。(剛進入一線天時)請大家稍停一下,抬頭看一看我們的正上方,一塊巨大的石頭卡在兩峯之間,欲掉末掉,我們稱它為“試心石”。據説這是上天賜予一線天,專門檢驗熱戀中的男女而設的。如果兩個人的感情不純真,從試心石下經過的時候它就會掉下來;如果兩個人的感情堅貞不渝,手牽手地從試心石下經過的時候它會巋然不動。好啦,我們團隊中有沒有正處在熱戀中的一對,趕快手挽手往上走,檢驗一下,感情牢固率到底有多少。朋友們,往上爬呀!

【路途中】 (輕鬆、自然、隨意性地聊起土匪的故事,以減輕遊客爬山的疲勞)大家也許都看過電視連續劇《烏龍山剿匪記》和電影《湘西剿匪記》,對湘西的土匪有所瞭解。實際上,海拔720米的鷹窩寨在解放前就是一個方圓八百里內有名的土匪窩,所以電視連續劇《烏龍山剿匪記》和電影《湘西剿匪記》都將我們鷹窩寨作為最好的外景地而來此拍攝,鏡頭裏面的“一線天”和我們現在所處的當年的拍攝現場有什麼不同嗎?大家仔細想一想。(略為停頓)20xx年夏天,由申軍誼、張豐毅等演藝界明星組成的夢舟明星籃球隊來到了我們寶峯湖,“鑽山豹”申軍誼故地重遊,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國內外有這樣一種説法:關東的響馬、河北的韃子、湘西的土匪,並稱為中國的三大匪患,其中尤以湘西的土匪驍勇剽悍、殺人不眨眼而著稱。解放前,湘西的土匪特別猖獗,殺人放火,無惡不作,這實際上是當時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是官逼民反的結果。人們似乎都有這麼一個觀點:只要一提到“土匪”兩個字,馬上就會同“惡魔”、“妖怪”等字眼聯繫在一起。説真心話,如果有吃有穿,不愁錢不愁糧,誰願意去當土匪。你看現在湘西各地都勤勞致富奔小康,會產生土匪嗎? “土匪”這個詞是萬惡的舊社會給我們湘西人民背的黑鍋!

雖然解放前,我們湘西的土匪犯下了滔天罪行,但他們都稱得上是熱血男兒,只要有改過從新的機會,他們一定都能夠樹立新功。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是1949年解放的,然而我們張家界直到1952年才解放,這三年幹啥去了呢?剿匪!整整三年,幾乎犧牲了劉鄧大軍47軍一個軍的人馬,才基本肅清了湘西各地的土匪。罪大惡極的土匪頭子就地鎮壓,以泄當地民眾心頭之憤;罪行輕的就陸陸續續往朝鮮戰場遣送。在“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志願軍中就有4萬人是我們湘西的土匪兄弟。著名電影《英雄兒女》裏面的主人翁王成的原型就是我們張家界的宋海橋和宋德清;在整個朝鮮戰場殲敵最多、獲得勛章最多的志願軍戰士便是我們張家界的神槍手金珍彪,共殲敵 165人。著名電影《上甘嶺》相信大家都看過吧,上甘嶺被炸成一片焦土的場景大家一定歷歷在目。我鄉下老家村子裏的老村長便參加過上甘嶺戰役,一級甲等殘廢軍人,也是土匪出身。他不能看《上甘嶺》這部電影,一看就要喝酒罵娘,心裏一點也不痛快。因為為了守住上甘嶺這塊陣地,志願軍動用了四個師的兵力,幾乎全軍覆沒,其中80%都是湘西的土匪改編而成的。我們老村長是為數不多的倖存者之一,而那麼多兄弟都光榮地犧牲了,睹物思人,他的心情肯定非常難過。(中途必須加唱山歌,以解除遊客爬山的疲勞)

【新舊遊道分叉處】大家一路辛苦了!爬過山路十八彎,我們來到了鷹窩寨遊覽線的新舊遊道分叉處。在這裏,我們將進行精彩的二選一活動。選擇之前,我給大家先解釋一下新舊遊道。左邊的是舊遊道,直接通往鷹窩寨的山頂,沿途可以欣賞到當年的土匪遺留下來的遺蹟,還可以感受一下當寨主的滋味。而右邊的遊道哩,順着這條峽谷就可以前往我們景區1999年才順着山勢開發出來的絕壁棧道。站在絕壁棧道上,可以欣賞到百丈峽和南海石林的秀美景色。(路途中,可以向遊客介紹景區內遊道兩旁生長的蕨類植物和杜鵑花)

【絕壁棧道】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終於爬上來啦。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叫絕壁棧道,竣工於1999年,全長700餘米,耗資200多萬元。只見腳下是百丈深谷,上不見峯頂,下不見谷底,絕壁之上開鑿出來的空中棧道讓你驚心動魄。站在這裏可以體驗驚險、刺激的感覺,也可以將百丈峽的美麗景色盡收眼底,還可以遠眺天子山和鷂子寨。

【情人幽會】站在這個位置望過去,遠方起伏的山巒中間,有兩座山峯相對而立,恰似一對情人正在竊竊私語,左邊為男,右邊為女,模樣惟妙惟肖,生動形象。再仔細瞧一瞧,你會發現男的很胖,女的還好像扎着馬尾辮。你看他們含情脈脈,難捨難分的樣子,真叫人感動。不過,他們這一場幽會的時間可真夠長的,至少有幾百萬年了。連續幾百萬年地、津津有味地説着情話,我們團隊中有人做得到嗎?

【猴園】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叫猴園,關在籠子裏的是猴王和王妃們,自然放養在山上的是猴子猴孫們,只要我們馴猴人鄧老伯打一聲招呼,山上的猴子就會跑下來搶東西吃。大家可以到旁邊的小賣部給可愛的猴子們買份見面禮,猴哥、猴姐會特別高興的,然後您就可以盡情地與猴共舞,但是你在給它們丟餵食物的時候可千萬別戲弄它們喲,這些猴哥、猴姐們跟人一樣,有仇必報,有恨必泄的喲。不過,你對它有禮貌,它照樣以禮待人,會同你交朋友、友好相處的。(着重強調嬉猴時的人身安全)

【幸福橋】 這座幸福橋是通往高峽平湖的必經之道,過了這座橋,你就會婚姻美滿、家庭幸福。我提議團隊中成雙成對的趕快拉起手一起走過幸福橋,單身的也沒關係,自己的左手握自己的右手,幸福的感覺你有沒有?注意啦,過橋的時候可千萬別回頭喲,否則幸福就會打八折。(笑)

【好漢坡、鷹嘴峯、躲官埡】 我們現在所爬的這個坡共有168個台階,直接通往寶峯湖上船碼頭,被稱之為“好漢坡”,喻意爬上這個坡之後不僅會成為一個英雄好漢,而且還會出“好大一身汗”。好啦,各位朋友,我們緩步來到這裏以後,轉過頭去,對面有一座石峯突出了尖尖的一大塊石頭,好像一隻老鷹的尖嘴伸出來一樣,我們叫它“鷹嘴峯”。我們的面前有一個小山埡,叫“躲官埡”,相傳宋朝有一位姓張的官員厭倦了官場的爾虞我詐、明爭暗鬥,跑到張家界躲了起來,過起了隱居田園的舒適生活,這就是他當年前來隱居的必經之地。

【上船事項】 我們面前的這一泓碧水就是聞名遐邇、素有“人間瑤池”之稱的寶峯湖,現在目力所及的地方不足整體的六分之一。等會兒,我們將從這個清涼亭碼頭上船,繞湖一週,大約需要30多分鐘的時間,最後從對面褐紅色的忘歸碼頭下船,所以提醒大家注意:需要方便的朋友趕快到左邊的衞生間去,需要抽煙的朋友趕快到右邊的亭子裏過足煙癮。(遊客上船時,立於船頭,必要時扶一把,並再次提醒遊客注意安全和講究衞生。)

【上船後概況介紹】 俗話説:山有多高,水就有多深。寶峯湖這個高峽平湖位於海拔為 438米、相對高度為85米的半山腰上,湖長2.5公里,平均水深72米,由雨水、山泉水、地下水彙集而成,主要功能有防洪、灌溉、旅遊和發電,並且因水質特別好,所以還是武陵源的部分飲用水源,希望大家以實際行動保護湖水的清潔衞生。著名詩人汪曾祺來寶峯湖觀光遊覽後留下了這樣的詩句:一鑑深藏鎖翠微,移來三峽四周圍;遊船駛入青山影,驚起鴛鴦對對飛。我們今天就按照這首詩中的美好意境開始我們的湖上之旅吧。

【女山歌船】我們遊船的右前方有一艘小花船,只要掌聲熱烈,就能請出土家阿妹為你演唱原汁原味的山歌。(歌畢)大家覺得唱得怎麼樣?你想不想露一手,同我們土家阿妹對歌,以歌達意,用歌傳情呀?如果哪一位能對上三首,你就得多準備一張返程飛機票喲;如果對不上,你可得留下來,為我們的阿妹做三年苦工、砍三年柴、倒三年洗腳水喲。在這裏,我告訴大家一個小祕密:我們土家阿妹特別喜歡戴眼鏡的阿哥喲。因為自古以來我們這裏都屬於蠻荒之地,經濟落後,文化匱乏,所以特別羨慕有文化的人。在張家界,誰的眼鏡鏡片厚,就表示誰的文化高,土家阿妹就會打心眼地喜歡誰。

【石門迎賓】我們遊船的正前方有兩座石峯相對而出,形成一座石門,正在歡迎大家的到來,我們叫它“石門迎賓”。它是寶峯湖的最窄處,寬僅 15米,同時也是寶峯湖湖水的最深處,深119.5米。(再次提醒遊客注意個人人身安全)。

【孔雀開屏】過了石門迎賓,大家是不是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俗話説: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大家在動物園裏面都看過孔雀開屏,但你看過石孔雀開屏嗎?在我們遊船的左前方,有一堵白綠相間的石壁,石壁的右上方有一座突出來的石峯,恰似一隻孔雀的頭部正迴轉過來用尖嘴梳理羽毛,而左邊的石壁是它張開的巨大尾屏。(此處可以提前設置懸念)。

【金蟾含月】不知不覺,我們的遊船已經到了寶峯湖的湖尾。在我們的正前方有兩座呈“V”字型疊在一起的山峯,像一隻朝天張開嘴的蟾蜍,蟾蜍的俗稱叫癩蛤蟆,俗話説: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大家猜一猜,我們面前的這隻蟾蜍到底想吃什麼呀? (停頓,等待回答)不對,蟾蜍現在想換一換口味,想吃月亮裏的嫦娥姐姐,大家沒想到吧?每年的八月十五,潔白晶瑩的月亮剛好落在蟾蜍的嘴中,璀璨奪目,形成了一道絕世奇觀——金蟾含月。著名詩人邵燕祥當年被寶峯湖的美景所迷之後有詩讚曰:峻峽深藏酒一甌,藏醒藏醉不藏愁。山於絕處活芳草,水到窮時橫小舟。愛此風光高檔次,唐情宋思暫勾留。我們的遊船馬上就要掉轉船頭了,需要留影的朋友請馬上拍照,不過,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笑面佛】俗話説:旅途多危,有佛則安。我們今天遊覽寶峯湖,就有一位“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的“笑面佛”在默默地庇佑我們一路平安。請大家朝我們的正前方看過去,矗立在那裏的石峯像不像一位巨大的彌勒佛盤腿打坐,並且在開懷大笑哩,我們叫它“笑面佛”。再仔細看一看,“笑面佛”還有一個好看的肚臍眼。

【男生歌船】好啦,各位朋友,我們欣賞完少數民族舞蹈表演以後,就該是我們船上的女同胞一展歌喉的時候了,因為在我們前進方向拐彎的地方有一艘烏篷小木船,船上有一位土家阿哥,只要女同胞的歌聲唱過去,熱情但又靦腆的土家阿哥就會跑到船頭,為您一首接一首地唱土家山歌,但遊戲規則是您唱一首他唱一首,民族歌曲和流行歌曲隨便您唱,什麼都行,只要唱出特色和味道就OK。

【神遊峯】在我們前進方向的左邊有一座巨大的石峯,高高聳立,我們叫它“神遊峯”,意思是説只可神遊,而不能登臨。神遊峯的中部有一條斜伸下來的羊腸小道,我們叫它“神遊道”,是當年仙女們來寶峯湖沐浴的必經之路。

【半臉八戒】 當年《西遊記》攝製組拍完電視劇以後,有一位帥哥留了下來,呆在寶峯湖不走,這就是我們寶峯湖的曠世美男——豬八戒。遊船的左邊突出來的那塊巖石是豬嘴,特別形象生動的是耷拉着的耳朵,還有眨巴眨巴的眼睛,而且豬八戒非常趕時髦,戴了一頂提倡環保的綠顏色的帽子。遊船過來以後回頭再看,怎麼豬八戒少了半邊臉?原來他經常偷看寶峯湖的仙女沐浴,有一次被趕來的高小姐也就是他的老婆一耳光打掉了半邊臉。不過這半邊臉還留在左邊的石壁上,大家找找看,找到了,你就有了今天晚餐的下酒菜,地地道道的正宗土家菜——紅燒豬頭肉(此處可以提前設置懸念)。

【迴音壁】 在我們前進方向的右邊,有一堵弧形的石壁,迴音效果特別好,我們叫它“迴音壁”,我們大家一起來試一試,好嗎?來,乾脆利落地喊一聲“好”,準備,開始:好!

【娃娃魚巖】我們寶峯湖不僅生活着湖南省的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還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娃娃魚。娃娃魚的學名叫大鯢,喜歡在陰暗、潮濕的地方生活,因其叫聲酷似嬰兒的哭聲,故名“娃娃魚”;其膚色極像被燻黑的土家臘肉,所以又名“臘狗”。寶峯湖的娃娃魚很有靈性,每當遊船來了以後,它們都會往船邊跑,如果大家不信的話可以把頭伸出去看看,看船邊有沒有娃娃魚,我可以向大家保證,那條娃娃魚絕對有鼻子有眼睛(笑,同時學會察言觀色,不能隨便開玩笑)。好啦,同大家開一個小小的玩笑,真正的娃娃魚在右邊。從遊船上望過去,湖岸邊的那塊石頭像不像一隻巨大的娃娃魚,圓乎乎的腦袋,細細的牙齒,平滑的皮膚,這就是我們寶峯湖的娃娃魚巖(從正面看,可以講解成鱷魚)。

【金龜出水、情人橋】 我們面前有三座小島,中間那座島最小,看上去像一隻烏龜剛剛浮出水面,我們叫它“金龜出水”。請大家抬起頭來,在我們的遠方,兩座相對峙的石峯之間有一座石拱橋,這是我們寶峯湖的情人橋。每到土家族的情人節那天,成羣結隊的青年男女會在橋的兩端互唱山歌,私定終身。在這裏,我請教大家三個問題:第一、西方的情人節是哪天?第二、中國傳統的情人節是哪天? (停頓)噢,你真厲害,全部都答對了,簡直是愛情專家喲!第三個問題是有獎問答,如果誰答對了絕對有獎:土家族的情人節是哪天? (停頓)對,是農曆三月九年級,現在馬上為愛情專家頒發獎品。

【仙女照鏡】獎品就在這裏:一位美女。在我們前進方向的右邊有一根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石峯,請大家從湖面2米處往上看,那塊扁平的部分多麼像一位美女臉部的左側像,緊緊抿着的櫻桃小嘴,高高挺起的鼻樑,微微閉着的眼睛,似乎正對着湖水這面偌大的鏡子在梳粧打扮,而頭上的那部分便是她高高盤起的髮髻。俗話説:大眼勾魂,小眼迷人。這麼漂亮的姑娘,肯定誰都喜歡。仙女的對面就蹲着一隻青蛙王子,為仙女已守候了上萬年,好不容易才向仙女説了一句話以表達他的愛慕之意,這句話是一首歌的歌名,叫:“雖然我很醜,但是我很温柔!”然而仙女並不領情,回贈了一句話也是一首歌的歌名,叫:“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青蛙王子聽了以後便在岸邊傷心地哭啊哭,不停地哭,我們寶峯湖的湖水之所以這麼多,可全是青蛙王子的情人淚喔。

【鴛鴦島、留客鬆】 好啦,我們現在轉到這三座島的另一面來啦,這三座島叫鴛鴦島,因為我們寶峯湖四季恆温,湖水冬天不結冰,所以是候鳥鴛鴦最好的越冬棲息地。每年農曆十月,湖面上都有成羣結隊的鴛鴦嬉戲遊玩,晚上就回到鴛鴦島來過夜。大家都知道,黃山有一個著名景點叫迎客鬆,而我們寶峯湖中間小島上這棵松樹我們叫它“留客鬆”,也就是説到了這裏,我們寶峯湖的湖上之旅即將結束了,連松樹都想把大家留下來,大家高興不高興?

【忘歸碼頭下船】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好啦,各位來賓,各位朋友,請大家清點好自己的隨身物品,一定要注意安全,等船停穩以後再下船。在這裏我為大家唱一首寶峯湖的湖歌——《哥哥來看妹》,歡迎大家再來寶峯湖並預祝大家後面的旅途一路順風(唱):如果你要來看妹,請你要到寶峯湖,寶峯湖的妹妹多,個個都會唱山歌。如果你要來看妹,請你不要坐車來,車上的人太多,擔心哥哥被嚇着。如果你要來看妹,請你不要走路來,路上的蛇兒多,擔心哥哥被咬着。如果你要來看妹,請你不要坐船來,船頭的風浪大,擔心哥哥掉下河。如果你要來看妹,請你不要坐飛機來,飛機上的空姐多,擔心哥哥被迷惑。如果你要來看妹,請你從夢中(網上)來,夢中(網上)只有你和我,我倆悄悄把話兒説。(遊客下船時,立於船頭,必要時扶一把,並再一次提醒遊客注意安全。)

【山月亭、青雲梯】從湖上下來以後,我們經過的這個亭子叫山月亭,是以著名國畫大師關山月的名諱來命名的,又因其建在懸崖峭壁之上,恰似一輪彎月而得名。這左轉右拐、建在萬仞絕壁之上的遊道名叫青雲梯,共有331級,著名詩人屈正中曾有詩曰:石磴凌空起,遊人如蟻行。其驚險程度可見一斑,所以請大家千萬注意安全,既要注意腳下的台階,又要防止 “中頭獎”。

【電站、湘西藏秀、飛泉穿石】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寶峯湖的湖底,面前的這棟房子是利用湖水發電的發電站,兩台機組的發電量共為325千瓦,一台200千瓦,另一台為125千瓦。當年為了解決景區外圍村子裏的照明問題,修建了這個小型電站,多年後這處高峽平湖卻成了旅遊勝地,發電的功能己很小了,真叫人無法想象。山月亭的下方凹進去的石壁之中,刻有四個大字:“湘西藏秀。”這是著名的園林建築學家陳從周老先生留下的墨寶。“湘西藏秀”四個字中,重在一個“藏”字,也就是説我們寶峯湖的秀美景色是藏着的,是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美妙氛圍的。回過頭來,我們面前一塊巨大的石頭上噴射出一簇美麗的水花,我們叫它“飛泉穿石”,也是人工與自然的最佳結合。

寶峯湖是自然與人工共同創作完成的風景藝術絕作。上世紀七十年代,當地村民築壩發電,無意間造就了一個風景秀麗的湖泊,因湖背依寶峯山,故此得名。八十年代中期,寶峯湖作為自然公園推向旅遊市場;九十年代,該公園由馬來西亞保利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租賃經營,開創了張家界市旅遊資源商業化管理模式的先例。公園由寶峯湖和鷹窩寨兩大塊組成,包括動態水景區、水上游樂區、民俗風情園、動物神趣區、保利度假村、保利娛樂中心和奇異登山線等七大項目。尤以寶峯湖、寶峯飛瀑、鷹窩寨、一線天四大景觀最為叫絕,被稱為武陵源“四絕”。

“寶峯飛瀑”看,一進大門,飛流直下的瀑布就佔據了我們的視野,可謂先聲奪人。1998年金秋時節,香港特首董建華在北京向國務院述職後,攜夫人董趙洪娉考察張家界,並興致勃勃的遊覽了寶峯湖,倆口子就坐在這個位置合影留念,留下了對寶峯湖的一片深情......

(山月亭)寶峯湖雲梯,依絕壁而建,堪稱武陵源最為驚險棧道。1998年5月,著名國畫大師關山月先生不顧八十八歲高齡,一步步登上雲梯,不禁為寶峯湖的山光水色所陶醉。在雲梯半山亭小憩時,陪同遊覽的著名畫家鍾增亞見小亭無名,遂提議取名“山月亭”,立即得到同行者的贊同。遺憾的是,關山月先生已經不幸辭世,但山月亭卻永遠記住了這位偉大的人民藝術家......

(寶峯湖)雲梯直上最高層,忽見粼粼碧水深。果然高峽出平湖,人間瑤池此處尋。寶峯湖水深72米,湖長約2華里,水闊處達150餘米,狹窄處公10餘米,蓄水量為400多萬立方米。您腳下的這座水壩壩址,在我國水壩選址築湖史上,堪稱奇蹟:壩高80米,最寬處12米,最窄處僅3米。這座風光秀麗的山湖始建於1974年,1979年建成,主要用於山區小水電和農田灌溉。利用它做旅遊風景資源,則是從1984年才開始的。隨着武陵源區旅遊事業的蓬勃發展,這座美麗的山湖越來越為中外遊客所鍾愛。

湖水四周,奇峯環抱,佳木葱籠,疊翠堆綠的小島,像顆顆綠色的寶珠,給山湖更添了幾分神秀姿韻。有人寫詩讚道:“一鑑深藏鎖翠微,移來三峽四周圍。遊船馳入青山裏,驚起鴛鴦對對飛。”這是對寶峯湖風光生動的寫照。

(神女照鏡)寶峯湖,既具有山水輝映動靜互襯的整體形象美,又因湖中多奇峯怪石,且具有景物的個體姿態美。那座獨立湖邊,默默佇立的湖中石峯,叫做“神女照鏡”,您看她亭亭玉立,身姿窈窕,正低頭陶醉在湖水中自己美好的倩影。如果您看得仔細,便會發現,這位神女的“頭”上戴有一頂人間罕見的寶冠,這頂寶冠上,“金釵玉簪”參差抖散,枝繁葉茂,這頂寶冠其實是一叢杜鵑花,人們真不敢相信,在這樣光禿禿的石峯上,周圍連一棵草也看不到,而單單長有一叢杜鵑。每當春天到來,這石峯上的杜鵑花開,便會招來千百隻蝴蝶圍着這叢杜鵑花翩翩起飛,而這峯、花、蝶的影子又一同落進如鏡的湖中,形成迷人的奇觀。

(鱷魚巖)這座橫伸於水面的石頭叫做“鱷魚巖”,據傳它是觀音娘娘專門派來保護“神女”的,如果有人對神女起歹心,或者想盜走神女頭上的“寶冠”,就定會被這條正張開大嘴的鱷魚吃掉。鱷魚巖對面是神遊峯,此峯出湖面高約百米,如鋼刀直插雲霄,給人以奇雄險峻的凌厲感和超凡拔俗的清高感,此峯只可神遊,無法攀援。

(金龜出水)大家看這隻“金龜”,靜卧湖中心,當遊船徐徐駛近,激起湖漣漪時,金龜便頓然活了起來,似向您翩翩游來。它在歡迎遠方的客人到寶峯湖作客哩!

(湖中對歌)請大家注意聽,這是土家阿哥阿妹在對歌。土家人能歌善舞,凡土家寨必是山歌之鄉。土民上山勞動、打獵、趕集或紅白喜事,都要對山歌。特別是一些男女青年談戀愛,不請紅娘大媒,就以情歌牽線。通過對歌,試探對方的文化、口才、人品及表達各自的心思。山歌是詩的藝術,又是音樂韻律藝術,結構上講究“比”、“興”,要押韻;一般是對唱,也有即興而唱的,如:

砍柴莫砍桐子柴,桐子打油划得來。

燈盞掛在板壁上,郎磨沙刀姐做鞋。

(鸕鶿捕魚)大家看,那是鸕鶿在捕魚。從前,武陵源人以打獵捕魚為生。漁夫養一、二隻鸕鶿,就等於開了半坡荒地。鸕鶿是魚的天敵。鸕鶿見魚就拼命追殺,是小魚,就一口吞了,可惜漁夫在它們的脖子上紮了個小圈兒,魚兒咽不下,卡在喉管裏,只好上船吐出來;若遇到大魚,就先啄眼睛,讓它失去反抗力,再勾住腮殼,把它拖出水面。

訓練有素的鸕鶿對主人十分盡忠。有一次,那兩隻鸕鶿突然失蹤了,漁夫四處尋找不見蹤影。這樣過了三天,漁夫都絕望了。第四天早晨,漁夫又傷心地來到湖邊呼喚着他的鸕鶿,他彷彿聽到一聲鸕鶿的迴音,急忙跑到沙灘邊,一幕悲壯的情景把他驚呆了:只見一條3米多長的大魚渾身鱗傷,死在岸邊;兩隻鸕鶿羽毛被拔得七零八落,遍身傷痕,奄奄一息倒在大魚兩側。漁夫明白了:原來兩隻鸕鶿與大魚搏鬥了三天三夜!

漁夫哭了,把受傷的鸕鶿抱回家精心治療。那條大魚呢,大家猜有多重?

(躲官埡)這兒叫“躲官埡”。緊夾這埡的南北兩座山峯,南面的叫做“躲官寨”,北面的叫做“貶官寨”。據當地人流傳,在明崇禎年間,有一位姓張的朝中大臣,對昏庸腐朽的崇禎皇帝失去了信心,對你爭我奪,相互傾軋的皇親國戚、文武官員的醜惡行徑深惡痛絕。借一次來永定任巡撫的機會,來到武陵源。他見此地風光奇秀,民風淳樸,聯想到朝廷腐朽,官場惡濁,遂起隱居避世之心,當即解散隨行人員,不願迴歸。同行官兵中有人回到京城,稟告皇上,皇帝大怒,派一位官人前來捉拿回京定罪。一位採藥老人,連夜把張隱士藏在這座山峯的洞穴中。每隔一段時間,就為張隱士送米送菜。那位前來捉拿的官人,四處打聽,杳無音訊,只好空手回京交差。皇帝聞奏大怒,將他削職,賜金返鄉。誰知這位官人,自覺無顏返鄉,也動隱居之心,來到此地,又為那位採藥人知道,便把他送到張隱士對面峯上的洞穴中隱居。從此,當地人就把這兩座山峯叫做“躲官寨”和“貶官寨”。據當地人説,曾有人在“貶官寨”的石壁上發現用柴炭寫的幾句偈語:“躲官貶官,一身清閒;天地悠悠,自自然然。”

(鷹窩寨)武陵源本來是一塊人間樂土,到了清末民國時期,天下大亂,一些農民逼良為匪;山外一些土匪為避官府清剿,紛紛隱匿到武陵源孤峯深嶺之中,佔山為王。關於匪患,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社會問題,那些年月,中國無處不匪。美國的西部土匪史,現在成了聞名世界的旅遊資源。

算起來,武陵源境內共築了大小二十餘座寨子,最有名的有黃石寨、腰子寨、鷹窩寨、烏龍寨、羊寨、青巖寨、粟谷寨、扁桶寨、保月寨、楊家寨等。

鷹窩寨海拔680.9米,最高峯720米,垂直高度300餘米。上寨下寨,就這一條獨路,百分之百的天險。這就是鷹窩寨,建於時代初,早年香火很旺,據説應驗如神。大家看,這裏四面絕壁如城,只有一條狹縫可借出入,民間取名鷹窩,正是極好的寫照。清末民國時這裏被土匪盤踞,於是成了官府與土匪之間爭奪這座天險雄關的戰場,當地百姓深受官匪禍害之苦,便編了不少打油詩。其中有一首:

連年匪害實堪悲,大小人兒總受欺。

五日未燒灶膛火,十家常有九家啼。

更有一般愁目處,地無青草樹無皮。

鬥米好買八歲兒,典妻難換三升米。

(一線天)剛才大家領略了鷹窩寨天險的風采,現在,我們已置身“一線天”。“一線天”全長200餘米,峽高約100米,平均寬度不到4米,如此幽深狹窄的峽谷,實在罕見。此時此刻,當您聽到這峽谷之中叮咚流淌的山泉,看到石壁上點綴的綠樹、山花、小草,那該是多麼恬適愉悦的情感啊。古人認為登高望遠可以使人心胸開闊,入峽尋幽則可以使人寧靜沉思。所以,清代大學問家魏源認為旅遊除遊山之外,還要注意遊峽谷。他説:“世人遊山不旅谷,何異升堂遺奧曲。奧曲全在兩山間,登高一覽何由足。”

(聽瀑樓)朋友們,寶峯湖遊結束了,大家一路辛苦了。現在,我提議到“聽瀑樓”歇歇腳,洗洗汗,聽聽音樂,養好精神再趕路。你們看這民族式建築,背依砂巖石峯,面朝寶峯飛瀑,登斯樓也,品土家之香茶,聽瀑布之濤聲,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感歎人與自然傾心交談的空靈境界?

五百字導遊詞 篇17

親愛的遊客,我們的車子行駛在延安東路高架上,還有十五分鐘就到了上海的着名景點外灘了。我在此向大家介紹一下外灘景區的概況。外灘是上海的窗口,是上海的像徵,是上海歷史的凝聚。他集中體現了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國際現代化大都市的特點。又能體現出上海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

外灘景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融合的風景區,又是西方古典風情與中國現代風情相得益彰的風景區,也是中國近代文化與現在文化交相輝映的風景區。外灘位於上海母親河黃浦江與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東方明珠景區隔江相望。它北起外白渡橋,南至新開河中山東一路中山東二路地區全長約1800多米地形呈新月形。在它西面有北京東路南京東路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廣東路延安東路金陵東路等幾條各具特色的重要道路,它們是建設和發展外灘景區的重要支架。外灘原是在上海城廂外,東北面的沿江灘地。

上海外灘舊時俗稱:黃浦灘

1843上海開阜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這一地區,於1845年以上海道台頒佈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為依據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為英租界。1849年法國也在英租界的南面劃定畝土地為法租界。隨後兩國沿江開築道路,稱黃浦路,黃浦灘路。100年後也就是1945年,為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才改名為中山東一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沿江修築起了二十多棟巍峨參差,各具特色的世界各國古典風格的建築。並在此地區開設了110多家銀行等經融機構,使之成為當時遠東最大的經濟中心。

百年滄桑,上海政府於1992-1993年間對這一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將原來的馬路擴建成十車道的寬闊道路,並在北面建起來造型獨特的吳淞路閘橋以此減輕外白渡橋的重負。隨後又建起了延安東路高架,使該地區的交通更為通暢,更展現了國際化大都市的強勁活力。沿江則修建起防汛牆和綠色長廊,各類雕塑和建築小品坐落其間更使得外灘詩情畫意。站在黃浦江邊的觀景台上,江風拂面,江面波濤粼粼,百舸爭流,江上海鷗高低飛翔,可一覽大城市港口的絢麗風光。隔江而立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聳入雲宵,國際會議中心造型優美,金茂大廈,中銀大廈等跨世紀的摩天大樓更是欲與天工試比高,以及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宏偉的氣魄更使外灘借得美景。

五百字導遊詞 篇18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美豔天下的丹導,現在我們去大熊貓基地啦!

我們先去熊貓別墅吧,不過在去那兒之前為了防止你們走丟,我們來編個口號:“丹導最美,熊貓寶貴!”ok,let’sgo!

這是熊貓吃的箭竹,哇!遊客們看,那隻熊貓正在吃竹子吶,那隻正在跳舞,好像在迎接我們啊!來,我們往裏走,哈哈,看那隻肥滾滾的熊貓,它在抱着竹子睡覺覺呢!

這位小朋友注意:你的玩具槍不能對着熊貓哦。好,看來大家有點餓了,那我請你們吃熊貓便當吧。

飯吃飽了,大熊貓看了,去看小熊貓吧。這是月亮產房,迎接我們的是可愛的肥嘟嘟的小熊貓。瞧!這隻在睡覺,這兩隻在玩耍……遊客們,告訴你們剛出生的熊貓只有老鼠這麼大哦!它們睡覺的地方軟軟的,涼涼的可舒服啦!

告訴你們熊貓的眼睛為什麼這麼黑。從前有個小女孩,她看見一隻熊貓和一隻豹子打架,她知道可愛的熊貓打不過豹子,於是便把自己讓豹子吃了,那隻熊貓因此得救。熊貓很感動,召集所有的熊貓為她準備葬禮。在那一天,所有的熊貓都流淚,它們用黑紗擦自己的眼睛,因此它們的眼睛就變黑了。哈哈,不過,這只是個傳説哦!

好,本次旅行結束了,喊一下我們的口號“丹導最美,熊貓寶貴!”拜拜!

五百字導遊詞 篇19

皆さん、こんにちは、私は風景観光団のガイドです。徐瑛傑と言ってもいいです。今日の観光スポットは福建の名山である太姥山です。

まず、太姥山の伝説を紹介します。太姥山はもともと才山と呼ばれています。伝説の山の下に村があります。村にはとても貧しい家があります。家族はみんな金持ちになりたいです。ある日、山には神様がいます。彼は人々に富をもたらします。貧乏人はすぐに出発します。頂上に來て、貧乏人は神様を見つけました。自分の考えを彼に教えました。神様は手を振って言いました。「あなたはもう金持ちになりました。帰ってもいいです。」貧乏人はお禮を言って家に帰りました。貧乏人は家に帰ると、びっくりしました。わらぶきの家は豪華なビルになりました。妻と息子は金で泳いでいます。老神に感謝するために、貧乏人は才山を太姥山と改名しました。観光客の友達はここです。

太姥山の美しい伝説、太姥山の観光スポットはたくさんあります。ラクダのこぶ金亀が壁に這い上がる。一筋の日

太姥山に入ると、専用車に乗って登山口に登れます。山に登ると、ラクダのこぶのような形をしています。ラクダのこぶを通ると、金亀が壁に登ります。見てください。金色の亀が石の壁にゆっくり登ります。また、天を通る時は気をつけてください。

太姥山の美しい観光スポットはたくさんあります。遊びに行きたければ、私を探しに來てください。

五百字導遊詞 篇20

尊敬的遊客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你們好!歡迎各位來到孔子的家鄉曲阜參觀遊覽,同時也感謝您選取我作為您此次遊覽的嚮導。我是曲阜旅行社的導遊員張某,大家能夠叫我小張或者張導。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下方就讓我懷着結識新朋友的欣喜情緒,為大家帶給導遊服務。

孔廟是祭祀孔子的禮制廟宇。孔子是我國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據記載,孔子生而首上圩頂,似尼丘山之形,故因名丘,字仲尼。

孔子在一生艱辛探索的社會實踐中,深入瞭解和認識了當時社會,逐步創立了儒家思想的基本體系,成為當時著名的政治理論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創立的儒學思想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有着很大的影響。孔子死後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孔子生前所居之堂改做“壽堂”,房屋三間,裏面陳列着孔子使用過的“衣、冠、琴、車、書”,“因以為廟,歲時奉祀”,即每年按時祭祀。儘管當時孔子已是相當知名的學術大師,但儒家還只是一個學派,孔子的地位不高,所以最初的孔廟也僅僅是孔子的故居。漢代以後,孔子及儒學地位逐漸提高。

據記載,從公元220xx年到解放前,孔廟先後重修擴建七十多次:歷經兩千餘年的歷代重修擴充,便得曲阜孔廟構成了規模宏大的古代建築羣。共佔地約14萬平方米,殿堂閣廡466間,門坊54座,碑亭17座。規模之大,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全國三大古建築羣。

孔廟的總體佈局是由孔子當年的故居長期發展而來的,至今已有二千四百餘年的歷史。孔廟建築發展追求的建築效果是透過建築羣整體所造成的環境去烘托孔子的豐功偉績和儒學聖教的高深博大來完成的。因此,孔廟建築的藝術表現力首先是它的總體佈局及建築序列的完整性;其次是它的個體建築的處理及每道院落的格局,每個殿、堂、樓、門、亭都充分顯示出了各自的重要作用;第三是個體建築的細微方面,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家們在設計和施工方面的無與倫比的建築藝術成就。

在整體建築方面,孔廟採用古代傳統的宮庭式建築形式。但它經過歷史上的多次重修擴建,每當重修擴建的時候,它必然要受到前代孔廟建築形制、規模等因素限制,然而,孔廟的建築羣體最終成功地利用了先代遺產,既體現了歷史遺產的延續,又持續了它的總體的完整性。

這種獨特的建築形制是由多種因素促成的。首先,孔廟是孔子故宅擴建而成的,它保存了許多有關孔子的古蹟,如故宅井、詩禮堂、魯壁、金絲堂以及為紀念孔子講學建造的杏壇等;其次是王者宗廟因素,如門戟之制,前殿後寢之制等;第三是宮庭因素,如天子五門之制,王城角樓之制,東、西華門等;第四是宗族家廟因素,如啟聖殿、崇聖祠、家廟等;第五是祭祀因素,在孔廟被祭祀者除孔子、四配、十二哲外,還有先賢先儒、祖先等總數達二百餘人,這樣為容納大批的從祀者神位,就須得設立廊廡,由此便構成了廊廡院落。

除以上幾個因素外,還突出地表現了孔子的聖人地位及孔孟之道的神聖性,如泮池、璧水、牌坊等,並以書樓象徵孔子在學術方面的偉大成就。孔廟成功地運用了傳統的庭院組合與環境烘托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到達了渲染孔子在學術上、教育上的卓越貢獻和在古代社會中崇高地位的目的,是中國古代建築羣中別具一格的建築形制。

孔廟內現有古樹一千二百餘棵,與宏偉的建築羣相互輝映,個性是夏季,上千只鷺鳥居住在古木之上,構成了孔廟又一獨特的景觀,鷺鳥已被曲阜市定為市鳥。

萬仞宮牆

“萬仞宮牆”原名仰聖門,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門。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20xx年),孔廟為劉六、劉七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所毀,正德皇帝下令建城衞廟、於是以孔廟、孔府為中心修築了明曲阜城牆,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0xx年)竣工。在與孔廟正南門相對處設立城正南門。因正南門為孔廟而設,所以應視正南門與孔廟為一體。明代學者胡纘宗為表達對孔子的尊敬和讚揚,親書“萬仞宮牆”石額鑲於門上,其意出自《論語》子貢語。魯大夫叔孫武叔以前對大夫們説:“子貢的學問很深,比孔子還要強些。”子貢聽説後就給叔孫武叔説:“人的學問好比宮牆,我的這道牆不足肩頭高,別人很容易看到裏面有多少東西,我老師這道牆有好幾仞高(仞:丈量單位,一仞約等於八尺),別人是看不到裏面的東西的,只有找到門,走進去,才能看到這牆內雄偉的建築,可找到門的人太少了!”胡纘宗認為數仞宮牆仍不能表達他對孔子的讚揚,於是將其改為“萬仞宮牆”。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到曲阜來,為了顯示他對孔子的敬仰,把胡纘宗書寫的石額換下,自我親筆書寫了同樣四個字鑲於城門。此刻看到的“萬仞宮牆”石額,即乾隆皇帝的御筆題寫。

金聲玉振坊

金聲玉振坊建於明代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金聲玉振”四字為明代學者胡纘宗手跡,坊上有平面淺雕雲龍戲珠,柱頂各設圓雕“辟邪”一隻,俗稱“朝天吼”,坊後有一座單孔石橋,上設龍陛,名曰“泮水橋”,橋下泮水原上游接古泮池,下游流經明城正南門西水門入護城河。此橋建於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

“金聲玉振”四字出自《孟子·萬章下》,孟子説:“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意思是説孔子集聖賢之大成,始終而一。“金聲”原意是指我國古代樂器“鍾”發出的聲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國古代樂器“磬”發出的聲音,在古代奏樂時以擊“鍾”為始,擊“磬”為終,金聲玉振的原意為一首完善的樂曲。孟子將孔子思想比喻為一首完美無缺的樂曲,在那裏借用孟子語意,是説孔子思想完美無缺,集古聖賢之大成,以到達絕頂的意思。

櫺星門

櫺星門建於明代永樂十三年(公元1420xx年),原為木質結構,清代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衍聖公孔昭煥重修孔廟時,換成石柱鐵樑。四根石柱頂端為四大天將,中間平梁上是火焰寶珠,以象徵此門由天將守衞而成為參天立地的天門。

櫺星,即天田星,最早見於史料的有漢高祖命祀靈星,凡祭天先祭靈星,古人認為靈星“主得士之慶”,專門管官的星。宋仁宗天聖六年(公元1020xx年),築郊台外垣置靈星門,即在祭天之台的外牆置靈星門,形如窗櫺,故曰“櫺”。孔廟設櫺星門,意為祀孔如祀天,此見於宋《景定建康志》、《金陵新志》所記。另外,孔廟有碑記:置櫺星門“取其疏通之意,以納天下士”,無論任何地方,只要設有櫺星門,那麼它的門扇必須是由櫺子結構而成,因此有疏通之意,孔廟取此意,以招引天下的文人學士都來學於此。

櫺星門外東西兩側,各有一幢下馬碑,上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在封建社會,所有來曲阜祭孔的官員,無論職位高低,來到孔廟前見到此碑,須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對孔子的尊崇之意。此碑始立於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現僅存東面一幢。

太和元氣坊

太和元氣坊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為石質結構。“太和元氣”四字為當時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太和”指天地、日月、陰陽會合之氣,“元氣”原意為構成世界的原始物質,之後,一些唯物主義者將“金、木、水、火、土”這五行稱為“原氣”,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由五行構成。在那裏,“元氣”為天地、日月、陰陽會合之氣,是生長萬物的根本。“太和元氣”也就是説孔子思想體現了整個人類思想最精華、最高貴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萬物一般,能使人類思想到達一種至高無上的境地。

太和元氣坊後為“至聖廟”坊,原名為“宣聖廟”坊,始建年代未查到記載,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20xx年)的廟圖上已有“宣聖廟”坊。清雍正七年(公元1720xx年)改“宣聖廟”為“至聖廟”。此坊為漢白玉石質。“至”即至高無上的意思。

太和元氣坊位處孔廟第一進院落。此院東西各有一座木坊,東為“德侔天地”,西為“道冠古今”。此二坊建於明代永樂十三年(公元1420xx年),清雍正七年(公元1720xx年)重修,三間四柱,上方是牌樓,六重四拱,坊下各飾有八隻石雕怪獸,中間四隻為“天祿”,兩旁四隻為“辟邪”,異常古拙。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意思是説孔子對人類做出的貢獻如天地一樣大,孔子思想是空前絕後,無論古今還是將來,都是至高無上的。

聖時門

聖時門原為孔廟正門,建於明代永樂十三年(公元1420xx年),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擴建,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清世宗賜名為“聖時門”。此門建於高台之上,前後御道上各有浮雕雲龍戲珠石陛,系明代雕刻。“聖時門”三字為清高宗乾隆手書。

“聖時”二字出自《孟子·萬章下》,孟子將中國古代的四位聖人做了比較後指出:“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認為伯夷反對武王滅紂,不食周粟而死,為聖之清者;伊尹,幫忙湯滅夏桀,湯死後輔佐外丙,仲壬死後立湯孫太甲即位,因太甲破壞湯法,被伊尹放逐,三年後太甲悔過,又被伊尹接回復位,孟子稱伊尹為聖之任者;柳下惠是春秋時期魯國大夫,他曾三次被貶黜而仍留任,人問他為什麼不離開,他回答説:“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之後,齊攻魯,他派人到齊勸説退兵,沒用一兵一卒,就退了齊軍,所以孟子説他是聖之和者。透過比較,孟子認為孔子是聖之時者,終始而一的聖人,是最適合時代的聖人,無論任何一個時期,任何一個朝代,孔子思想都應成為正統思想。

璧水橋

進來聖時門,豁然洞開,很大的方形庭院內,古木參天,芳草如茵,東西對稱各有一腰門,對面三架拱橋掩跨璧水,半掩着弘道大門,加之石制盆景上綴,使人心曠神怡,無不動情,頓覺進入了“神”的境界。崇聖者仰之彌高,觀覽者先睹為快。與此情此景相連接,東邊腰門曰“快睹”,西邊腰門曰“仰高”。“快睹”寓先睹為快之意,“仰高”則出自《論語·子罕》。“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意説孔子之道高深不可測,抬頭向上看,越看越高,學習孔子的思想學説,一旦入進門來,才感到裏面的東西學無止境。此二門建於明代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過去只有皇帝祭祀才可走正門,一般人只能從仰高門進廟。

前面一水橫穿,三橋縱跨,環水有雕刻石欄,因水“壅繞如璧”取名“璧水”。北京天安門前有金水,那裏設“璧水”意為孔子廟宇與皇宮等同,三橋因而得名璧水橋。始建於明代永樂十三年(公元1420xx年),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增添石欄,河身砌有河底,原河上為小牆,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將小牆改為石欄杆。

弘道門

弘道門始建於明代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原門三間,當時是孔廟的正門。明弘治年間重修孔廟時,改建為五間。清代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雍正皇帝欽定為“弘道門”,後由乾隆皇帝題寫“弘道”二字豎匾立於門額。

弘道門下現有石碑兩幢,東碑是元代刻成的“曲阜縣歷代沿革志”,記載了曲阜在元代以前的歷史沿革概況,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西碑是元代“處士王先生墓誌銘”,頗有書法價值。二碑原立於曲阜城東舊縣村,1964年移入孔廟。

大中門

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正門,始建於宋代,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重修。“大中門”三字匾額系清高宗乾隆手書。

大中門兩側各有綠瓦拐角樓一座,各三間,平面作曲尺形,建在方形高台之上,這兩個角樓與孔廟後面東西兩角樓構成的矩形輪廓,即是元代孔廟的輪廓。孔廟內的主要建築物都在此輪廓之內。角樓建於元至順二年(公元1331年)。孔廟設角樓是仿照宮庭皇城角樓之制而建成的,意使孔廟像皇宮一樣威嚴。

同文門

同文門始建於宋代,原為三間,明代成化年間擴為五間。清康熙年間名曰“參同門”,清雍正七年(公元1720xx年)改為同文門。此門是一獨門,左右無牆。以前中國傳統的宮殿式建築,在主體建築之前常有小型建築作為屏障,以表示莊嚴,同文門就擔當着奎文閣的屏障作用。“同文門”三字為清高宗乾隆手書。

奎文閣

奎文閣原名藏書樓,始建於宋代,重檐五間,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改為三檐,賜名“奎文閣”。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20xx年)改為七間,清高宗乾隆皇帝題寫閣匾。

奎文閣東西闊30。1米,南北深17。62米,高23。35米,三重飛檐,四層斗拱,檐下八根八稜石柱,內部結構為層疊式木架,閣兩層,中間夾暗層,原上屋藏御賜經書,暗層藏印板,下層藏御香帛。

“奎”,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傳説為西方白虎之首,共有16顆星,“屈曲相鈎,似文字之畫”,《孝經》上講“奎主文章”,後人進一步將奎星説成是“文官之首”。所以,金章宗為讚頌孔子是天下文官主,將原藏書樓命名為“奎文閣”。

奎文閣自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20xx年)擴建以來,經歷了幾百年風風雨雨和上百次地震,在西面碑亭內有塊碑記載了清代康熙年間一次大地震,“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即説百分之九十的房屋倒塌,而奎文閣安然無恙。到本世紀八十年代初,奎文閣因歷年久遠,加之多年失修,有些木質糟朽,閣上方扭斜,於是由國家文物局主持,組織古建築專家聯合擬出修復方案,撥款120餘萬元,比原定工期提前一年將奎文閣重新整修。整修完的奎文閣,完全持續了原有的規格和風貌。

奎文閣廊下東、西各有一幢石碑,東為《奎文閣賦》,由明代著名詩人李東陽撰文,著名書法家喬宗書寫。西為《奎文閣重置書籍記》,記載了明正德六年(公元1520xx年)劉六、劉七率農民起義軍攻佔曲阜、佔領孔廟,“秣馬於庭,污書於池”,將奎文閣藏書“焚燬殆盡”以後,皇帝“又命禮部頒御書以賜”的狀況。清代奎文閣中的藏書又有增添,清晚期將藏書移入孔府保存。

奎文閣內現為孔子聖蹟圖陳列。孔子聖蹟圖現存三套,一是明代聖蹟圖繪畫,二是明代雕刻聖蹟圖木板,三是明萬曆年間的聖蹟圖石刻。那裏陳列的系明木板聖蹟圖印本。聖蹟圖全套120幅,描繪了孔子一生主要活動。

標籤: 導遊詞 五百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vo8el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