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扶貧攻堅民情日記

扶貧攻堅民情日記

精準扶貧是當下農村問題的一個熱點之一,既是解決民生問題的大事,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遠期目標的切實有效的路徑,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及實踐價值。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20xx年扶貧工作日記,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閲讀!

扶貧攻堅民情日記
20xx年扶貧工作日記篇1

我是市供水總公司24名精準扶貧幫扶隊員的其中一員。我的扶貧對象是新橋河村村民萬坤兵一家。因萬坤兵的兒子六歲時不幸患上“股神經纖維瘤”,為治療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後續每年定期的複查和治療帶來的巨大經濟壓力,孩子身體上和心靈上遭受的折磨,讓孩子的奶奶精神上受到持續打擊,導致身體和精神狀況每況愈下,繼而喪失勞動能力,這給因病致貧的家庭雪上加霜。在幫扶過程中,我心中時時在思考:怎樣從根本上幫助這一家人從經濟層面和心理層面雙脱貧呢?

萬坤兵的妻子向紅,在照顧一家老小的同時,還要打工補貼家用,原本樂觀開朗的她,面對物質上的困境、精神上的重擔,在看不到希望的生活中,變得有些消沉。在以往的幫扶過程中,除了按政策有針對性地做好醫療救助、助學扶智以外,我一有機會就儘量從言語上開導她。

2月29日,向紅突然聯繫到我,電話裏聲音低沉、語焉不詳。得知她正在陸城,我馬上將她邀請到我的辦公室。

正如有些生理上的疾病會導致病人性格上的問題一樣,在貧困户中,物質上的貧困很容易讓人出現心理上的“貧窮感”和“被拋棄感”,如果能有人及時疏導,加上配套的其他扶貧舉措到位,就能讓貧困户真正完成“心理脱貧”。

得益於總公司一直以來持續而紮實的幫扶走訪工作,讓向紅對我產生了信任感,需要幫助時能首先想到我。在辦公室坐定後,我為她倒了一杯熱茶,兩人促膝談心,閒話家常。讓她揪心的是:兒子的病又到了複查治療期,家人相繼生病後的世態炎涼,工作上遇到了不順心的事,人到中年,各種精神負荷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同為母親,又身為同齡人,我特別能設身處地理解她的難處。

仔細聽着她的講述,我不斷鼓勵她正面思考,相信黨和政府,相信在大家共同幫扶支持下,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配合醫生治療,堅定孩子復健的信心,生活就會充滿希望。中午,我約上她和她打工單位的主管,一起吃了個簡單的便飯,進一步深入瞭解和解決她工作中的問題,同時,也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給予了她一些建議。

我深知,這個家庭最缺的是“希望”。對症下藥,精準滴灌,他們的脱貧目標不難實現,難的是家裏每一個成員能夠堅定信心,在上級和我們的幫助下,扛過這一段困難時光。我真誠地希望,每個貧困户都具備向紅勤勞、善良、堅強的品質,我們也將盡其所能,幫助他們早日脱貧。

20xx年扶貧工作日記篇2

長壩雖已入冬但天氣還不是太冷,早上九點多我已經和村幹部到了長壩村陽一社,硬化的水泥路上還有薄薄的一層冰,我們一行7人走在上面腳底下發出一連串咯吱咯吱的響聲。山路崎嶇難走但也掩蓋不了我們喜悦的心情,因為今天是我們工作計劃的最後一天,走訪的是長壩村最遠的三個社——陽一,陽二和麻池,這三個社有貧困户27户。

為了搞好精準扶貧自查自驗自評工作,準確掌握貧困户家庭情況,將國家扶貧政策宣傳到位,將優惠政策落實到位,在紀委書記李輝的帶領下,我們計劃利用四天時間將全村110户貧困户逐户走訪一遍,按照鎮上“宣傳政策,疏導情緒,完善資料”的工作安排,我們每到一户都要詳細講解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脱貧相關政策,不厭其煩地解釋羣眾提出的問題,有的羣眾説他們當了好幾年的貧困户了也沒見國家的扶貧政策,我們就解釋説,“你村上的路這幾年是不是硬化了,是不是吃上自來水了,生產生活條件是不是大大改變了?現在的扶貧政策不是説給了你幾百元扶貧款才算享受政策,而是大扶貧,政府通過修橋鋪路架水等手段改善基礎設施條件,通過勞動技能培訓,經濟林綜合管理,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等方式提高持續發展能力,進而激發羣眾內在發展動力,變輸血為造血,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窮”,聽了我們的解釋羣眾心服口服,對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工作也有了正確認識。我們每到一户都要坐下來和羣眾談心,瞭解他們致貧的原因,存在的困難和致富的打算,詳細詢問他們的收入情況,認真填寫了貧困户退出測算表,將裝有六種資料的貧困户資料袋發到貧困户手中,再三叮囑要妥善保存。

一天下來已經人困馬乏,五點多返回鎮上正好趕上大灶開飯,吃完香甜可口的飯菜回到辦公室整理好一天的資料,看着工作任務圓滿完成一種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想起了一句歌詞,革命人永遠年輕。

20xx年扶貧工作日記篇3

今天是我們扶貧工作隊入駐紅場村的第十九周,精準扶貧各項工作也都有了新的進展。

村民合作社藍莓產業基地裏,四百株從山東引進的“大苗子”,在解決了排水問題後,終於掛果了,顆顆飽滿、剔透;貧困户方正蓮跑過來説,她考慮再三,還是種牡丹和白芍,原來説好的一畝魔芋就不種了;單身漢陳春炎決定養牛,老早就去了趟龍潭峪,以八千塊錢買回來一頭牛崽;就連一向固執的李德雨,也終於同意搬離他幾十年來獨居的樵溝,加入集中安置……

正如紅場村的劉書記所説的那樣,農村工作是跑出來的,“一回生,二回熟”,他信了你這個人,才會配合你工作。

從機關到駐村工作隊,親近了土地,熟悉了農民和農村。紅場村有153户貧困户,380人。宣傳部14名幹部,聯繫31户,91人。他們多數勤勞卻未能致富,他們憨厚而又現實。他們在意外面的世界卻依然安土重遷。那些大齡單身漢,因為沒有組建家庭而缺少鬥志;還有那些礦工家屬,因為失去家庭主要勞動力而又返貧……

今年,紅場村扶貧工作的重點是“大搬遷”。貧困户們也開始為自己家的房子謀劃起來。

代興龍家在等地基前的小橋修好,以便請人拉建房的木料和水泥。代興林則説得更急切:“產業發展的20xx塊錢,還有搬遷的政策資金,我不要了,你給我五根杉樹杆子,我把門口的路修好。”我們告訴他林場的樹肯定不能隨便砍,但是可以幫他聯繫預製板和水泥,他自己再運些石頭,橋也是可以建起來的。

王霖家本來是決定集中安置的,但一想到安置區離自家的地太遠,又再三猶豫起來。農民是離不開土地的,糧食、蔬菜、飼料,都要靠自己的地。特別是對於年老而沒有其他收入的貧困户,搬進新房後,擁有一點自給自足的土地是那樣重要……

“大產業”,“大搬遷”,“大保障”,任何一項政策都不可能預見所有的問題。如何使各項政策落地生根,需要每一位精準扶貧幹部去思考,這也是我們的責任。

紅場村的這個春天顯得格外熱鬧。駐村工作隊從小紅場搬到魯家灣後,31户貧困户和駐點的鄰居們都漸漸熟悉了縣委宣傳部的三個人:老李,老孫,小龔。50後,60後,還有80後。

最近,老李在勸説代興林發展產業,老孫在為修路的事情奔跑,而我更希望王霖能夠早日搬進新居……在這裏的每一天都是充實的,就像央視公益廣告裏的那句話:“夢想依在,人生正當年。”

標籤: 攻堅 扶貧 民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o048x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