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生物心得體會(精選17篇)

生物心得體會(精選17篇)

生物心得體會 篇1

分子生物學它不象人體解剖學那樣直觀,不象生理學那樣有條理化,更不象內外科那樣有吸引力.很多醫學大學生三羧酸循環學得很好,甚至很精,但對於後面的分子生物學,即基因信息傳遞一章卻感到非常頭痛,很多大五學生在考研時考慮到分值較小而乾脆放棄對這一章的複習.其實大家只要強制自己靜下心來花點時間先認真看好書本上分子生物學的第一章,即DNA的生物合成,當你對這一章看進去了,並且基本上看出了頭緒,我相信你一定有信心有興趣繼續看下去,並且最好是連貫性地系統性地看後面的,爭取一次性地看完分子生物學這一篇,用通俗的話説就是花大力氣啃掉這塊硬骨頭.如果中途有特殊情況,那麼間隔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兩天,否則你前面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興趣將會消失的一乾二淨,你又將回到從前討厭分子生物學的狀態.分子生物學理論學習只有通過自己看書理解才能掌握。

生物心得體會(精選17篇)

除了學習分子生物學理論外,分子生物學實驗也很重要,只有通過分子生物學實驗才能學到書上學不到的東西。因此,最好在大學階段進入老師實驗室,跟老師研究生學習分子生物學技術,那樣才能更好地學好分子生物學理論。

現在分子生物學實驗發展非常快,如果只是看書根本掌握不到多少東西,如DNA、DNA提取、PCR、文庫構建、測序等,在書上看着很複雜,而且印象還不深刻,如果進入實驗室多做幾次,其實這些實驗是最基礎的實驗,而且不用看書都能自己做,原理非常複雜或高深難懂,但實際做起來也不是很難。

生物心得體會 篇2

學習生化。我學生化的時候,平時也沒怎麼看書,基本是考前突擊的!因為我知道,像這麼抽象的課程,按照我這個記憶水平即使平時看了書,到時候不下工夫複習,一樣是什麼都不記得的!所以,我利用考前的2個星期突擊了一把,感覺效果還可以!我看第一遍書的時候,是把書都通看了一下(不過沒有講的我沒有看),掌握了基本的內容,在看書的過程中,寫出一些簡要的提綱,我還把一些重要的知識點一邊念,一邊抄,然後再揹着默寫一遍,晚上睡覺前反覆回憶,結果做夢都是這些東西,呵呵!第二、三遍主要就是根據這些提綱來回憶、複習,忘記的就再看書,不要怕重複,只有這樣才記的牢靠!最後一遍書主要是大概看一下課本,把專業英文單詞看了一下(因為我們要考20分的英文題目,還要英文回答!),整理一下思路!

下面就是根據我複習的經驗總結的一些重點:三大物質的代謝以及相互轉化,這可是重中之重,一定要掌握(尤其是三羧酸循環)!再有就是呼吸鏈、以及膽色素的代謝!其他的就是掌握一些蛋白質、DNA和酶的一些基本知識!分子生物學的內容主要是DNA、RNA和蛋白質的合成的過程一定要掌握,考試的主要分數都是出在這裏!

順便説一下,我複習生化的時候用的是北醫編的一本參考書,是16K,藍色封面的那本,雖然有的題目比較有難度,但是對於理解一些知識點還是很有幫助的!那本書的名詞解釋和問答題比較全面,也很細,考試可以參照那本書準備相應的題型!

生物心得體會 篇3

生命科學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微觀生物學的發展速度可謂驚人。作為一名本科生,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好基礎知識,為今後的科研工作或是研發工作打下基礎,這樣才能跟得上知識和信息發展的腳步。分子生物學作為微觀生物學的根基,學好它無疑將為將來的發展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最近我讀了一篇文獻,是有關不同類型的彌散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基因表達分析的。瀰漫型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最常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亞型,是在臨牀上異構的:40% 的患者目前的治療反應良好,長期生存,而其餘屈服於疾病。我們認為這種可變性在自然歷史反映了識別分子在腫瘤異質性。兩個不同的分子形式的DLBCL有着不同的gene表達模式,表明了B細胞有不同的分化階段。一種是表達中心B細胞的基因表達特徵(中心B細胞類似DLBCL),另一種是表達體外激活誘導外周血B細胞(激活B細胞類似DLBCL)。其中中心B細胞的存活率大於激活B細胞。我們發現腫瘤的分子分類的基礎上的基因表達可以識別以前未被發現和臨牀癌症的重要亞型。構建了一個特異性的DNA微陣列,分析淋巴惡性腫瘤的基因表達,判斷基因表達模型和腫瘤表型,最後利用分層系統樹圖得出結論。

從文獻中我瞭解了DNA微陣列技術,掌握了DNA微陣列技術的方法,學會了分析分層系統樹圖,更認識到了瀰漫型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研究的重要性。分子生物學是一門前沿的學科,我們只有努力學習英語,經常閲讀中外文獻,親自參與到實驗中去,才能瞭解分子生物學最新的研究成果,掌握分子生物學中的研究分析方法。

通過一個學期的分子生物的學習,第一,我掌握了以中心法則為核心的最基本的分子生物學知識

瞭解了基因表達調控的基本原理

鍛鍊了專業英語閲讀和寫作能力,也 接觸了微觀生物學前沿,培養了一定的科研思維能力。學習分子生物學提高了我們的微觀生物學素養,為今後的進一步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瞭解了最新的微觀生物學進展,讓我們對生物學科研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

生物心得體會 篇4

一般科目的學習分為四個環節:預習、聽課、鞏固、提高。當然,生物也不例外。

預習是輕鬆但又必需的環節,為了提高聽課效率,課前可將課本的重點、難點與自己不懂的地方勾出來,完成課後練習,為下一環節做準備。

聽課是最重要的環節,上課時,需將老師所講的重點、難點消化、吸收。同時,將各個知識點條理,做好筆記,還應積極動腦,儘量與老師的思維同步。在上課的過程中,若有某個知識點聽不懂,可暫時記下,千萬不可一味停留,以免影響下面的內容。

鞏固就是課後複習。複習時,應結合筆記本將課本吃透,把上課不明白的地方弄懂。課本是基礎的基礎,只有打好基礎,才可提高。

目前,課本上有較多的知識點需要記憶,抽出一定的時間去背誦是必要的,但不可只總單純的記誦。可結合練習題,一邊做,一邊梳理自己的知識並記憶。做題時,應該有信心,千萬不可一味依賴於答案。在做題的過程中,同時可檢查自己的學習是否有漏洞,爭取將每道題目都弄明白。有些知識,時間一長,就被遺忘了。所以,在平時,除了完成當天的作業外,還應複習前面的內容。久而久之,那些難記的內容自然是記住了。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千萬不可好高騖遠。在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好的暑假,可適當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做一些較難的題目,來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

在平時的學習中,向別人請教或幫助別人解答問題都會受益良多。在與同學討論的過程中,可以更深刻、全面地理解問題,形成一種全面地思考問題的能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細心、認真,不急不躁,成功之門就一定會打開的。

生物心得體會 篇5

本次為期一週的實驗課,讓我更加深入的瞭解了酸乳中的各種微生物和豐富的微生物的世界。正如我們所知,微生物也有着不同的特徵和生活方式,對人類的生活產生着或好或壞的影響。只有當我們能真正的瞭解這些微生物之後,我們才可以更好地與它們和諧共處。

這次酸乳中微生物檢驗實驗給予了我許許多多的鍛鍊,從最開始實驗課題的選取,實驗材料的尋找,小組分工協作完成實驗,到最後實驗報告的完善,一切都是我們小組共同努力的結果,所以説這次大型實驗給我們帶來的益處是無法估量的。

當然在這次實驗也暴露出了我們很多的問題。實驗前我們準備的資料不充分,導致了我們實驗開始時就手忙腳亂,實驗用的原料比例我們都沒能很好的把握。不過隨後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最終還是比較圓滿的完成了任務。實驗中我們先對培養基進行了製備,後來我們計量了菌落的總數並加以分析辨別。並對主要的菌種大腸桿菌、黴菌、酵母菌、致病菌,乳酸菌等進行了測定和研究。本次實驗我們忙中有樂,十分的開心。

這次實驗還增強了我們小組之間配合的默契程度,我們小組分工合作,有條不紊,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我們的實驗完成的很快。而且也使我們每個人的動手能力的都得到了較好的鍛鍊。實驗中其他組做的實驗也給予了我們很大的幫助,我們在思路比較阻塞的時候,大家相互幫助,給了我們很多懇切實用的建議。並且在不懂的地方老師也耐心細緻的給予了我們指導,使我們受益匪淺。這段實驗時光讓我覺得大家就是一個完美的大家庭,很好的團結在了一起。可以説這次實驗不光對於我自己,對於我們整個班級都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讓我感覺我們的大家庭變得更加融合,更有凝聚力了。

總的來説我們這次實驗是比較成功的,但是我們在實驗中也存在着很多錯誤並且也走了不少彎路。這給我們的警示是,在科研過程中要秉着嚴謹認真的態度,在實驗前做好周密的計劃,預想到各種狀況,避免錯誤的出現。這樣才能更好完美的完成各自的任務。

對於這次實驗我有一些建議,我覺得實驗中應該進行多種產品的對比和比較,在進行活性檢驗時應當設置空白對照。這樣實驗會更加嚴謹,我們分析的數據也會更準確,而且我覺得還可以放映一些相關的影視資料,讓我們更加深入的瞭解現代食品行業並根據現階段的發展情況確定實驗的主流方向,使實驗更接近現實工業生產。我覺得通過這些我們會更有針對性的完成實驗,並且有可能發現不同的問題,並給出比較合理的處理手段和實現方式。

最後我還是很感謝這次實驗,因為我們獲得了這樣一次機會,一個可以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我們相信我們能行,相信自己會把實驗任務完成的很出色。我希望這樣的實驗能不斷開展下去,讓更多的同學瞭解微生物,瞭解我們豐富多彩的食品世界。

生物心得體會 篇6

20xx年10月23—25日,我有幸參加國中生物課跟班聽課活動,無疑給自己的專業成長帶來了不小的衝擊。感謝江西師大老師的積極組織以及南昌各校的支持為我的成長提供如此好的學習機會。使我對新課程改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我通過本次學習也感受頗多:

一、教師角色發生了徹底的轉變

新的課堂教學,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教師不再是純粹的“教書匠”,也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我所感覺到的,上課的老師在課堂上不像是“老師”,反而像一位朋友,沒有一味的去講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引導,讓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比如:此次跟班聽課,我發現實驗中學萬凌雲老師的生物課給我帶來了很多的啟發。萬凌雲老師在上課時,與學生的互動性很高,不再是那種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通過採取互動授課的方式,讓學生對音樂課更加感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強調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快樂中不自覺地記住很多知識,而且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所記住的東西往往是很多的,並且能深入的理解其中的精髓。我覺得這是我最應該向老師學習的地方,我作為一名新教師,由於我的課堂控制能力還不夠,所以大部分上課時間都是我在講,學生在聽,一味地向學生灌輸,而忽略了讓學生通過自學去發現,去尋找,去領悟。,學生在一種民主、平等的氛圍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而教師自己只是一位引導者,學習活動中的參與者。這樣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也體現出教師角色的轉變。

二、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實現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人,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這次教研活動中,“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體現最為深刻,教師充分相信學生,並尊重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結果,耐心聆聽每一位同學的意見,適時給予鼓勵和點撥,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和諧、寬鬆的內部環境中去獲得新知,變被動為主動,轉客體為主體。比如洪都中學的劉麗萍老師在《細菌》這一課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動手用橡皮泥製作細菌模型,並加以引導學生正確做法,結果不言而諭,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使本堂課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教學方法的轉變和課堂形式的多樣化

教師不在是知識傳授者,打破了傳統的講授法和練習法為主的課堂教學,而是綜合運用了觀察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各個方面的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果,在教學中,尤其給學生創設觀察的情境和思考的餘地,讓他們有機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課堂中他們讓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少問幾個是什麼;讓學生多講一點,自己少講一點;讓學生多一點思考,少一點責備。採取各種形式的課堂活動來教學,活躍了課堂氣氛,如:師生互動、小組比賽、創設情境,真正實現了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原則。

四、深挖教材,並能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作為一個教育者,上好課的第一步必須是研究教材,備好課。作為本次活動中的幾位教師,從講課內容上,可以明顯感受到對於所授內容的潛心鑽研,從教學目標到具體的落實方法,從重難點的把握到突破,牢牢緊扣教材內容進行教學活動,不但完成了基本的教學目的,更重要的一點是創造性的使用了教材,進一步豐富了課堂內容,而且培養了各種思維能力的培養。比如:南昌十九中學的曾苑苑老師所講授的《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這一課當中,曾老師緊緊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在洗菜時發現菜葉上有菜青蟲,怎麼知道它是一種怎樣的食物?教師引導學生想辦法怎樣去解決,學生通過討論和交流,不但想出了好的辦法,而且間接的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本節課,帶着問題。這主要是教師對於本節課內容的準確把握和創造性的使用,沒有侷限於書本上的死知識,而是很巧妙的引入了本節課題。

五、課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聯繫

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更加註重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繫,尤其是生物學科,怎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生物意識,動手操作能力是中學生物教學的根本目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新課程改革理念,就是要把課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緊密結合起來,在生活中學習生物知識,然後把學到的生物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真正實現了實踐性學習的原則,使枯燥無味的生物知識轉化日常生活經驗,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例如:南大附中的趙豐碩老師在《廣泛分佈的細菌和真菌》這一課教學中,趙教師講細菌生存的基本條件時,提出的三個問題都從生活實際出發,把生物知識還原到生活,更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總之,通過這次聽課評課的培訓,我發現了自己在教學中的許多差距與不足,也從優秀教師那裏獲得了許多經驗與感悟,今後我將不斷反思,不斷努力,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喜歡學習、學會學習、獲得知識、提高能力,也使自己不枉為人師。

生物心得體會 篇7

有那麼一杯茶,入口極苦,黃連都不及它三分;回味極甘,連蜂蜜也遜色於它,它叫浮生。

那個叫“不停”旅店的老闆娘裟欏,就愛為來來往往的旅客,泡上那樣一杯浮生,在那甜苦交織的味道中,換取一個又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烏衣、巧別、飛天、夢碗、魍蛟、阿朱、翎上、小丑、白駒、羽蛇、地城、初酒。十二個故事,甘醇如清茶,道述了人世間的苦辛,説盡了裟欏的人生。

一杯茶,喝出的不僅是苦與甜,還有人生。聽旅客講他們的故事,不僅是他們的經歷,也是在述説一個又一個至深的道理。

《阿朱》這個故事讓我記憶猶新。阿朱這一生註定在修修補補中度過,他用生命修補了兩顆殘缺不全的心靈,只是想讓這個世界上能有更多的好人。他做到了,儘管過程艱苦,他甚至付出了生命,但結果,依然稱心如意。

我始終堅信,付出了辛苦勞動的人,總會收穫到一份甜蜜的回報。有句話這樣説“陽光總在風雨後”還有句話這樣説“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先苦後甜,是人生的成長軌跡。

先苦後甜,後面的甜才會更甜。就像跑800米一樣,跑到了一半,你已是累的説不出一句話,不想再跑,一心只想退出,但是當你咬牙跑到了終點時,心中的那份甜蜜是不言而喻的。先甜後苦,後面的苦只會更苦。今天你要完成的事情有很多,是你總想着去玩,“明天再做吧”你這樣告訴自己。結果,明天你要做的事情會有更多。

別幻想生活中只有甜而沒有苦。苦,可以讓人冷靜;當然,生活中也不能沒有甜。甜,可以給人鼓勵。受着苦,想着甜,生活才會更好。

鋼要經過千錘百煉,才能成為一件好的兵器,人也一樣,總要經歷點打擊,才會有所作為。海倫·凱勒失明,寫出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貝多芬失聰,譜寫出了,《命運交響曲》;司馬遷被貶入牢中,也還是寫出了《史記》。這些偉人的事蹟,不都告訴了我們先苦後甜這個道理麼。

人生如茶,先苦後甜。

生物心得體會 篇8

生物化學是研究生命有機體的化學組成、維持生命活動的各種化學變化及其相互聯繫的科學,即研究生命活動化學本質的學科。生物化學是運用化學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體的物質組成和遵循化學規律所發生的一系列化學變化,進而深入揭示生命現象本質的一門學科,有生命的化學之稱。

生物化學是現代生物學的基礎,它與許多學科交叉滲透,是生命科學發展的支柱。因此,奠定堅實的生物化學基礎已成為多種學科科技工作者的共同需要。我們身為林產化工專業的學生,自然要踏實掌握好並學會運用生物化學的知識。

通過這學期對生物化學的學習,我知道了核酸、蛋白質、酶、糖類、脂類是幾大主要研究物質,不僅要熟知並理解它們的種類、概念、結構、性質以及化學合成反應,還要學習其分解代謝,氧化途徑、酶促降解、生物合成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要熟練掌握的知識點。然而生物化學這門課,相對於我們理工科學生所學的其他課程來説,是需要比較多時間去背誦記憶的。我想這對於我們來説是很大一個難點。生化裏面囊括的知識點很多,也許這就得靠我們自己去總結歸納,去理解背誦。但這些內容並非一朝一夕所能理解吸收的,無論哪門課程,都是需要時間去好好學習,都是厚積薄發、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就像老師所説,我們學習生物化學,不只是為了應付結課的這一次考試,更是要理解這些知識,掌握這些知識,並能將其很好地運用到以後的學習和實踐當中。而且對於我們林產化工專業來説,我認為生物化學這門課的學習是不可或缺的。

説到這門課的學習,還記得剛開課時老師有讓我們寫下自己的安排計劃,當時我是這樣寫的:課前仔細預習,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後好好複習。現在看來這樣的計劃是有點理想化,其他的課業作業活動一多起來,就根本沒有時間完成計劃。也許我是在為自己找藉口,總之到了最後的學習狀況與一開始的預想有很大的出入,這是很不該的。到了現在最後的複習階段,之前的就不懊惱了,只想着好好複習,希望能在期末取得一個好成績。

最後是在老師的教學上,李老師是個很認真負責的老師。雖然剛開始作業比較多,但老師也是希望我們能熟悉課本並學會歸納總結。雖然我們怨聲載道,但在現在的複習階段,當時所做的那些總結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方便,也使我們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思維,更有助於複習。老師也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方便記憶的生化背誦順口溜,能讓我們更快的理解知識。而且老師還有給我們提供一個公共郵箱,裏面有很多的學習資料和相關知識,都能給我們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幫助。

不過在課堂上,還是希望老師以後在講課中能給我們多提供些條理幫助我們疏通思路,並能結合一些實際言傳身教讓我們更好理解內容,並且還可以從多個角度探討問題能夠讓我們理解更透徹學得更精通。不過李老師還是教給了我們很多知識,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學期這麼精彩的生物化學課堂,在此表示對老師的感謝。

生物心得體會 篇9

經過多次的新課程培訓及自己在實際教學的實踐,結合最近對新課標的重新學習和認真總結,本人感觸頗深,體會如下:新課標用高度概括的語言,表述了生物學的基礎性重要性。生物新課程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生物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生物新課程的內容要滿足了社會和學生雙方面的需要,生物課程應具有開放性,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新課程三維目標。具體心得總結如下。

第一、要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刻領會其精髓,更新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 生物課的教學要注重國中學生與生俱來的對周圍世界的探究興趣和需要,強調用符合國中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要注意把對學生“學”的關注轉向對學生周圍世界的關注。要進行科學探究方面的訓練,瞭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原理、方法、要點,認識科學探究的性質及在科學中的核心作用等。同時還要給他們補充必要的生物基礎知識,所以生物教師必須具有精深而廣泛的基礎知識,必須瞭解主要的生物學基本事實、理解其基本概念,通曉和弄懂某些輔助性的實驗知識和理論知識。此外,教師還要對基礎內容、學習方法、教學方法、學生情況等各個方面都有所瞭解,並把這些知識應用於生物教學。而且生物教師還應該具有指導學生所提問題而進行的探究活動所需要的種種技能,以及改進教學、評價和課程設置等的新方法和新途徑。

古人講的“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所以,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思考和總結,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

第二、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

生物學教學要求大膽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倡和積極實踐啟發式、討論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學,加強生物學實驗教學,積極採用計算機網絡等多媒體輔助教學,使生物學和信息技術整合,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互動起來。同時注重對學生的個別輔導,使每個學生都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新課標和新教材很好地體現了上述的精神。

第三、大力倡導“開放式”教學

教育信息化,使得教育資源共享變成現實,計算機網絡作為知識傳播的有效途徑,正得到前所未有的應用,未來的經濟將轉變為網絡經濟,知識經濟的產業發展日益全球化和網絡化。知識經濟的這些特點呼喚“開放式”教育,以培養一大批具有廣博知識,有較強攝取知識能力和具有開放思想的人才。新課標和新教材就是適當引進了合作式教學,加大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力度,實現了生物學課堂的開放性。例如,探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的實驗,課前教師佈置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習方式後,學生回家調查自己的家族、親人的性狀特徵。課堂上就會相互協作,分小組學習,學生們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熱烈地議論,相互鼓勵和幫助,課堂的知識信息多向傳遞,學生學得輕鬆、活潑、愉快。在這種開放式課堂中,學生學會了相互協作,學會了在和他人交流中獲得信息的方法,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對培養學生的開放思想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第四、強烈要求學習方式的變革

新課標要求學生由過去被動、機械、僵化的學習方式變為主動、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由過去“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如何實現這一轉變,關鍵是課堂是否能真正交給主體的學生,老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統治者、演講者,而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例如:《影響種子萌發的外界因素》一節進行到種子萌發需要哪些外界因素時,一名學生問到:"老師,我認為種子的萌發一定要土壤,因為我見過農民種小麥、玉米、黃豆等種子時,都是把種子埋入土壤裏,種子才能萌發出來? "我認為種子萌發不一定需要土壤,因為我媽媽生黃豆菜時,是把種子捂在被子下的潮濕的臉盆裏。 "另一名學生緊接着辯解到。需要探

究的問題在學生的疑問中產生了。經過學生的討論分析,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解決了有爭議的問題。在新課程課堂上象上述這種針鋒相對的提問情況經常出現,老師趁機發動全體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就這樣開始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在激烈的爭論分析中,既解決了問題,又學到了知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五、新課標要求把實驗到落到實處

實驗要求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視實驗的結果,更要重視實驗的過程,要求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這也是新課程評價的一個重要內容,實驗材料、用具等發動學生自己準備,學生準備的過程就是學習思考的過程,分析辨別的過程。如:"植物的開花"一節,學生從田野、路邊、山上採集的各種花朵,彙集在課堂上,極大的豐富了課程資源,各小組之間分工合作,互相觀察、解剖,做到資源共享。各種花的形態結構、顏色、氣味等學生直觀形象生動的掌握了,比老師用語言描述學生靜坐聽講效果要好的多,類似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比如:學生養植家蠶、蒐集鼠婦、蚯蚓、捕捉蟈蟈、蝗蟲等,不再一一列舉。這種實驗方式,注重了實驗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整個實驗活動過程中學會了分工合作,主動參與,學會了觀察分析,老師的負擔減輕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增強了。

第六、課堂教學和解決實際問題緊密聯繫 傳統教學往往只重視知識的獲得,而對於知識的獲得過程和獲得知識後的應用重視不夠,因此造成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的學習狀況,學到的知識是死知識,不能付諸於實踐。現在的課堂無論是學生提出問題,還是老師和學生合作學習,都離不開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至用嗎,讓學生從身邊的生活實際中體會到生物知識的重要性。比如:在播種種子之前為什麼要澆地、翻地?為什麼每個品種都有它固定的播種季節?為什麼在小麥的"揚花期"遇到陰雨天會減產?移栽樹苗時為什麼要多帶些土坨?為什麼在小麥即將成熟時下一場雨也會造成減產?貯藏糧食時,為什麼要曬乾?為什麼新疆的哈蜜瓜格外香甜等等問題,學生平時經常遇到的困惑問題,在課堂上經過討論、爭論、在老師幫助解決了,學生的那種成就感溢於言表。

第七、課堂教學的過程評價

學生學習積極主動傳統教學只注重期末考試、升學考試這些終結性評價,忽視了過程性評價,這樣造成學生輕視學習過程,只重視學習結果,學習的主動性和合作性差,課改後的評價落實到每節課上,無論學生的提問,回答問題,蒐集資料,做實驗的過程等,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把課上課下的每一節環節都做的很認真、很投入,從而強化了學習過程,間接影響了學習結果,使學生的各種技能和能力得到廣泛培養和提高。

總之, 新課程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探究,新課程將以創新為中心,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創造的慾望,勇於創新。新課改教師要先行。學高為師,德高為範,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充電,學習新知識,提高自身修養,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成為一名合格的、成熟的生物教師 。

生物心得體會 篇10

在中學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新精神,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這是實踐生物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生物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動用探究模式組織教學活動,能較大程度地激起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成果。

1、關於探究性學習的認識

探究性學習是在上世紀60年代由美國學者施瓦布倡導的,他主張從學科領域或實際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蒐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探索性學習符合現代教育理論提出的“主體性教學原則”和“以人為本,全面發展教育理念”,併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中學生物新課程突出“探究性學習”,有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能夠主動地獲取生物學知識,體驗科學方法,理解科學的本質,形成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及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探究性學習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探究性學習的基本過程

探究式教學過程基本上分為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兩個階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確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重要性及其價值。因為,在傳統的教育中,學生習慣於去思考、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因而也就大大束縛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與我們大力提倡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不相符。提出問題實際上是嘗試對一個問題進行識別和解説,發現自己的觀點或認知結構中存在的不足或不協調的過程,它是誘發探究思維的動力和方向。解決問題則是提出假設和檢驗假設的過程,其實質是重新構建自己的觀點或認知結構,使其更加充實和協調。據此具體説來,課堂上學生從事的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大致分為:問題、假設、推斷、檢驗、結論、交流、評價等基本環節。但在實際的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須從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不要墨守成規,照搬硬套,否則只有造成教學的公式化,從而降低課堂教學效果。削弱了學生學習的的興趣和慾望。

2.1探究性討論活動 這種方法主要運用於生物學原理等理論知識的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例如“探究生長激素的功能”,教師在學生已經具備了“新陳代謝”和“神經調節”知識的基礎上,介紹有關的背景材料,設置一定的情境:用含有生長激素的飼料來飼養動物,其結果的不同;廣受青少年歡迎的我國藍球運動員姚明的身高之理由;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的掛圖和病症介紹等。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被激發,產生疑問:這些病症是不是與生長激素分泌異常有關?生長激素與生長髮育有何關係?巨人姚明是巨人症還是正常的發育所致,這其中的原因何在?……然後,要求學生根據相關資料進行討論、分析、類比、歸納出生長激素的功能。最後,通過侏儒症、巨人症、等生長激素分泌失調的病症來驗證結論,澄清疑問。

2.2探究性實驗 生物科學和其它自然科學一樣,本質上是實驗科學。實驗教學是生物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新課程所倡導的探究性學習,有很多活動也是通過實驗來進行。生物實驗包括驗證性實驗和探索性實驗,驗證性實驗是已知結論的基礎上,學生按部就班完成實驗步驟。而探究性實驗則是學生不知道結論,沒有現成的實驗設計,需要學生通過實驗去探求結論。因此,探究性實驗融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科研能力培養於一體。例如“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實驗由教師出示日常生活一些實際例子,讓學生明確骨既有硬度又有彈性,從而提出問題——骨為何具有這兩重特性,與什麼有關係?之後教師稍微複習七年級生物中植物種子成分的鑑定實驗,從而引導啟發學生假設:骨含有無機物有機物。接着,通過骨的鍛燒及其在鹽酸中的浸泡設計實驗方案,進行觀察、記錄;最後,全班交流,得出實驗結論,並據此結論讓學生暢談青少年在進行體育鍛練應注意的事項。

3.探究性學習與能力培養

探究性學習作為新課程所努力倡導的教學策略和學習方式,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3.1探究性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觀察、再觀察”,前人之言已經明確了觀察的重要性。在生物學教學過程中,倡導探究性學習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因為探究始於問題的發現,而問題的發現又多源於觀察。在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呢?首先,教師要以高超的教學藝術激起學生觀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觀察、樂於觀察、勤於觀察。其二,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和詳盡的計劃。同時,在觀察時,要實事求是地做好記錄。最後,觀察時,要伴於積極的思考,要求學生對所觀察到的現象各觀地加以分析。

3.2探究性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對學習生物學和從事生物學研究無疑是很重要的。生物新課程中安排了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活動。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經給出了實驗設計方案,主要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能力。有的探究活動,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只給學生提出問題,其他部分如制定方案,實施方案,實驗結果分析,得出結論等都要靠學生獨立完成,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綜合實驗探究能力。

倡導探究性學習有諸多益處。當然,探究性學習活動並不是全部的教學活動。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學生的特點和教師自身的教學素養,採用多種多樣教學策略和方法,達到課程目標。

生物心得體會 篇11

我買這本《浮生物語》的時候,沒有任何的計劃,也沒看過關於它的任何簡介,我看到也因此決定要買這本書的,只有一句話:“浮生,就是人生,《浮生物語》講的就是人生的故事。”我因為這句話,買下了這本書,不可以算太貴,但是也話了我二十多元的私房錢,不過,翻開這本書,我就知道,我沒有白花錢。

這本書,有點兒神話的感覺,看《浮生物語》,就像輪迴了百世一般,每一個故事,就是一世……你聽到我這句話,是不是有點可笑?而我接下來要説的,更是一般和‘人生’搭不上邊的——《浮生物語》,講述的,是一個個和妖怪們息息相關的故事。其實看多了關於人的人生故事,《浮生物語》這一個個不合邏輯、不可思議的故事更為引人入勝,讓人如上了毒癮一般的離不開它。《浮生物語》,夢想、守護、執着……一段段複雜的情緒,和一羣羣執着的妖怪,就如同每個故事的開頭都有的浮生之茶一般,喝起來很苦,回味時卻是甘甜無比,脣齒留香。

每個事物都有故事,就如同那浮生之茶一般,有着百轉千回後的苦澀和甘甜。我是聽那寫故事的人中的一個,我也似他們一樣,謄寫這我自己的故事,而我的故事和他們的不同點在於,我的故事還——待續未完。故事,有平平淡淡如清水一般的,也有轟轟烈烈似巖漿一樣的,我並不知道我的故事屬於哪一種,我只知道,我的故事,我的人生,一定會有一點,讓人可以細細評味;一定會有一點,精美絕倫;一定會有一點,同北極星一樣,在夜空中閃耀!

和我一樣讀過這本書的,是鮑鮑,她讀完這本書,興沖沖地來説,她也想做着其中一種妖怪轟轟烈烈的活一場,在那個充滿玄幻的世界裏。對此,我想説的是,其實我們要活出自己與眾不同的人生,不一定要去做妖怪,做那這個世界沒有的種族,做人,也可以活的精彩!寫到這裏,我想起了一首歌,很多歌詞都記不清了,唯一記住的,就是這句:在塵埃中開出花來。塵埃中都可以開出花來,那我們也一定可以再大千世界中活得精彩,不是麼?

讀完了《浮生物語》,總覺得自己又長大了一點,雖説是一點,那也比以前長大多了,如果説,從前的那些關於人生的書,每一本讓我成長了1%,那這一次的《浮生物語》就讓我成長了至少10%,不過,想想也是啊,在《浮生物語》中,一個故事就算輪迴了一世,那我可是輪迴了好多世了,別人都是經歷百事,滿身滄桑;而我,聽聞百世,成長一點也不算突然吧?

看了那麼多故事,聽了那麼多人的人生,我明白了一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如果不想你的故事糟糕透了,那你就應該努力改寫自己的人生。努力吧!我們的人生,可以精彩極了;我們的故事,可以無與倫比!

生物心得體會 篇12

這是一杯叫做浮生的茶,味道非常的苦,但哭過以後,是深長的甘甜。不嘗苦,何來甘?我説,人生如茶。

這是一本關於妖怪的書,在一家名為“不停”的甜品店,明天都有妖怪來找“不停”老闆娘。呈上一杯浮生茶,聽得一個蕩氣迴腸的愛恨情仇——俊美的貓妖愛上一條魚,一個擁有不死之身的鼠妖厭惡長生,黃金獅子仰天長嘯拯救愛人……

“人生中不嘗苦,何有甘?”這是書中我很喜歡的話,因為人生本如茶。茶只有兩張姿態,沉,浮。飲茶人兩種姿勢,拿起,放下。沉時坦然,浮時淡然。人生不過一杯茶,滿也好,少也罷,爭個什麼;濃也好,淡也罷,自有味道;暖也好,冷也罷,那又如何?人生如茶,頭苦,二甜,三回味,人生不過如此。

書中《魚愛》一篇最令我記憶猶新。圖圖,一條很傻很天真的魚,傳説吃了她可讓修為低淺的小妖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滄瞳凱,貓王之後,年過十七,午夜後化為貓妖,嗜血成性,尤其對魚類(圖圖)毫不留情。但他和她相愛了,每逢午夜,他便不顧一切追殺圖圖,幸而有玄(一隻夜貓,受貓王救命之恩,願意保護滄瞳凱)最後捨棄內丹,使滄瞳凱不會再化為貓妖。

玄讓我知道了任何生命都值得被我們以真心去面對,正如書中所寫“再弱的生命,只要他們不曾傷害,不曾卑劣,都值得被尊重。”

再回憶一遍《魚愛》,起初被心愛之“人”追殺,但在玄的保護下仍能相伴在一起,直至正常的幸福的生活。這不正如茶一樣,頭苦,二甜,三回味嗎?

書中還有《狐守》,《夜蝶》,《無相》,《千機》,《靈犀》,《烏衣》,《巧別》,《翎上》這一系列故事,無不充滿情感,敲擊着讀者的心靈。

讀完這本書我懂得了,每個人都應該感謝生命賜予自己的一切,從人生中體會到真諦——不嘗苦,何來甘。其次我還記住了對待任何生命都應以一顆真心去對待。生命之所以珍貴,正是因為它的不可複製。

曾經,“不停”是一家甜品店。但,有些客人來店裏卻不是為了那些可愛的甜品,他們只是來喝一杯茶,一杯叫“浮生”的茶。在茶裏,品味人生。

——後記

生物心得體會 篇13

xx年x月x日,我參加了在xx中學舉行的國中生物聽課活動,無疑給自己的專業成長帶來了不小的衝擊,使我受益良多,現將我的感受總結如下:

一、教師角色發生了徹底的轉變 新的課堂教學,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教師不再是純粹的“教書匠”,也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我所感覺到的,上課的老師在課堂上不像是“老師”,反而像一位朋友,沒有一味的去講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引導,讓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比如:育才中學的顏秀紅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性很高,不再是那種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通過採取互動授課的方式,讓學生對生物課更加感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強調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快樂中不自覺地記住很多知識,而且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所記住的東西往往是很多的,並且能深入的理解其中的精髓。我覺得這是我最應該向老師學習的地方。

二、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實現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人,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這次教研活動中,“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體現最為深刻,教師充分相信學生,並尊重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結果,耐心聆聽每一位同學的意見,適時給予鼓勵和點撥,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和諧、寬鬆的內部環境中去獲得新知,變被動為主動,轉客體為主體。比如沙敦中學的郭蘭子老師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自己去總結沒有分解者的後果,並加以引導學生正確做法,結果不言而諭,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使本堂課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教學方法的轉變和課堂形式的多樣化 教師不在是知識傳授者,打破了傳統的講授法和練習法為主的課堂教學,而是綜合運用了觀察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各個方面的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果,在教學中,尤其給學生創設觀察的情境和思考的餘地,讓他們有機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店子中學的李艾玲老師和馬頭一中學的李昭老師採用的講課模式,既活躍了課堂,又激發了學生們的熱情,真正實現了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原則。

總之,通過這次聽課培訓,我發現了自己在教學中的許多差距與不足,也從優秀教師那裏獲得了許多經驗與感悟,今後我將不斷反思,不斷努力,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喜歡學習、學會學習、獲得知識、提高能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生物老師。

生物心得體會 篇14

不久前,我有幸觀摩了周老師的教學視頻,看了這有聲有色的課堂教學,我受益匪淺。

一、我的教學思路:

Part1 情景導入階段

給學生觀看關於“雞的孵化與發育”的短小視頻。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a:養雞場的母雞下的蛋都能孵出小雞嗎?

b:為什麼雞蛋放在平常的櫃子裏不會孵出小雞?

c:剛孵出的小雞毛茸茸的,十分可愛。可是剛孵出的麻雀粉紅的皮膚上一根毛也沒有,為什麼?

設計意圖:讓學生觀看視頻,通過直觀的視覺享受喚起學習興趣,誘發認知興趣和智力積極性。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新課,讓學生培養探究性學習的習慣。

(10分鐘)

Part2 觀察雞卵的結構

a:學生分成小組,課前讓學生製作雞卵的簡單模型。

材料:乳白色塑料袋子、透明塑料袋子、自來水、黃色乒乓球等

要求:製作出的雞卵模型至少要有三個結構,結構越多越好。

b:小組代表在課堂上展示所製作的模型,並説出所表示的結構。

c:對學生的模型做出評價,補充模型上沒有展示出來的結構(胚盤、卵殼孔等)。引導學生討論雞卵各結構(卵殼、卵膜、卵白、卵黃)的功能。並且解決part1中的問題a。

(10分鐘)

Part3 雞卵的發育過程

Ppt圖片展示雞卵的發育過程,提出“受精作用、體內受精”等概念,並且提出雞卵發育的條件,引導學生解決part1中的問題b。

(2分鐘)

Part4 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求偶、交配、築巢、產卵、育雛概念的形成)

圖片展示:孔雀開屏等。針對圖片中鳥類的各種行為提問學生,鳥類所處階段與行為目的。

(8分鐘)

Part5 早成鳥和晚成鳥

早成鳥和晚成鳥概念的提出,並且解決part1中的問題c。

(2分鐘)

Part6 知識鞏固與運用階段

讓學生通過練習題把這節課所學知識牢牢保持在記憶裏,並且學會靈活運用。(5分鐘)

Part7 課堂小結 (3分鐘)

二、我的收穫

1、 巧妙的情景導入

喚起學習興趣,誘發認知興趣額智力積極性,對於教學過程中發展知識、技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學生對於所學的內容抱有強烈的興趣與動機,主動積極地思考與活動,是誘導學生走向教學的前提;也是學生生動地、活潑地、創造性地發展的決定性條件。很多人都知道情景導入的重要性,但是卻由於種種原因一些人卻忽視了這一點,或者有情境導入卻設計得不夠巧妙,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從周老師的課堂中,我看到了巧妙的情景導入所帶來的效果。同學們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課堂氣氛也很活躍。當然,我這裏要強調的是“巧妙”二字。周老師僅僅用了幾幅圖,幾句成語,就完完全全地把學生們帶入了課堂。可想而知,把情景導入設計巧妙,不在於使用了多麼高級的教學設備,也不在於插入了多麼精彩的視頻,更不在於多麼複雜的導入過程。而在於導入的內容是否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是否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我設計的情境導入用了視頻,相比之下,還是周老師的情景導入比較巧妙。她讓學生用四字概括,話題從“花”到“鳥”,我設計中所用的視頻則單調了些。

2、 生物教學注重學生的探究精神

近幾年來,各個學科的教師們都提倡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而生物是一門探究性很強的學科,作為一名生物老師尤其要注重這點。周老師的教學過程對於這一點體現得很到位。例如,她先讓學生對圖片進行排序再提出概念;又如,她先讓學生解剖雞卵,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這對於學生來説是一種探究性學習,能使班級教學煥發出生機勃勃的活力和效力,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以及探究性能力。我的教學設計對此方面也有所涉及,體現在情境導入的三個問題,但是周老師卻可以把這種教學方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3、 教學過程要有 “節奏感”

節奏原本是指音樂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的現象.而教學做為人類特殊活動領域,也具有本身特有的節奏.概括的説課堂教學節奏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具有一定規律性和重複性的教學變化形式.節奏不同教學效果不同。課堂教學的節奏感包括教師教學的節奏感和學生思路的節奏感。首先,教師是課堂教學節奏感的引導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概念的形成、知識轉換、知識的鞏固等細節對學生能否通過教師富有節奏感的引導,形成自己特有的節奏感是至關重要的。其次,學生在課堂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可以培養思維的節奏感。周老師在講完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之後,通過板書歸納和總結了這一知識點,同時通過一個“杜鵑孵卵”的有趣故事過渡到了下一個知識點。至於課堂教學的節奏感,我覺得在我的教學過程設計中還很欠缺,在講課過程中知識的轉換和過渡不自然。以至於整個教學過程顯得不流暢。這樣會對教學帶來一定的缺陷,例如:學生不但沒有培養出節奏,很可能在知識的轉換過程中思維造成混亂,造成課堂中的學習效率低。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要注重這一點。

4、 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活化”

有人曾經指出,教學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重新“激活”課本內容,使知識恢復到鮮活狀態。可見,知識活化關係到教學的成敗。首先,知識只有活化才能轉化為學科能力。眾所周知,知識不等於能力,知識必須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具有價值。那麼怎麼把知識變為能力,知識活化是一個重要的途徑。其次,知識只有活化才能實現教學的功能和價值。周老師在課程的最後,列出一些詩歌讓學生用課堂上學到的生物知識來解釋詩歌中的動物行為。一般的教師會用練習題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知識的鞏固,周老師這一方法比較新穎,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讓學生結合中其它學科的知識來活化生物學科的知識。讓學生意識到,“生活處處有生物,知識處處不離生物”。

5、 教學過程中注重情感培養

教與學是一種師生雙方通過各種媒介進行傳授與認識的過程,是一種複雜的心理活動過程。教師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昇華感情,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的情感培養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因此要結合課堂知識,引導學生的感情進行昇華。缺少這一過程的教學是不完整的教學,也是意義有所缺少的教學。我在備課過程中,忽視了這一點。在這一課堂中,可以增加一個內容,在課堂的最後引導學生愛護鳥類,愛護大自然。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學,其實是個複雜的活動。它裏面含有太多的學問,這需要我們在實踐中慢慢去探究,因此,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我們應當虛心學習,與時俱進,在實踐中提升自己。

生物心得體會 篇15

這學期的微生物實驗已經結束,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微生物的世界中,以前也只是在書本中學習,但是真正走進它們的世界中是通過這個課程開始的。在開始微生物實驗之前我是以為這個實驗不會很難,但是通過本學期的學習發現這個課程真的很難。你不僅需要理論知識作為鋪墊,你還需要有嚴謹的實驗精神。

第一節課老師給我們介紹了我們本學期微生物實驗的幾個實驗和報告的要求,也讓我們瞭解了微生物實驗和以往其他實驗的不同。實驗步驟雖然很簡單,但是往往一個微小的細節處理不當也會導致你整個實驗結果的失敗。這個我真的深有體會,我們小組的實驗結果都很不理想。實驗步驟説難也不難,其實無非是先對配置培養液,然後對清洗乾淨的試管、培養皿以及配置好的培養液進行滅菌,等滅菌完了就放入無菌室進行細菌的接種,最後將接種好細菌和培養液的培養皿放進恆温培養箱進行培養。看似很簡單的操作過程我卻狀況百出。我總結了幾點導致這麼多次實驗失敗的地方。第一是操作不夠規範,在培養皿中倒入培養液後沒有搖勻導致培養基邊緣開裂,未等瓊脂培養液凝固就倒置導致培養基分佈不均勻。第二是理論知識欠缺,沒有等培養液冷卻至40到50攝氏度就倒入培養基然後馬上就接種了細菌,導致細菌已經被燙死。

好在值得欣慰的是最後一個自主實驗還是比較成功的。試驗以環境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為題設計實驗,我們小組通過PH值,温度,紫外線照射三個方面進行研究,結果很滿意,很明顯。大腸桿菌在PH值為7時生長最適,在温度為37℃時生長最佳,紫外線會抑制其生長。

不得不承認,通過這次實驗的學習,我們學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有些是書本上學不到的,只有自己參與了,操作了,才會知道。也要感謝老師對我們的照顧。

生物心得體會 篇16

的科學依據之一,對食品的質量與安全起着監督、預防、評價等作用。通過食品微生物檢驗可以判斷企業中食品加工環境、食品衞生環境的優劣,能夠對食品被微生物污染的程度做出正確的評價。食品微生物是一項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在實際生產生活中,微生物與食品的儲藏、運輸、加工、製造過程緊密相連。一方面是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作用製造發酵食品;另一方面是防止有害微生物污染食品,保證食品安全。

本次為期18天的食品微生物檢驗學習,使我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實際檢驗水平都得到了全面的啟發與提高,藉此機會要感謝公司領導對我的信任與大力支持!

此次學習分為二個階段,一是理論學習階段, 20xx年10月25日-11月4日於自治區質監局培訓中心學習微生物檢測技術理論知識。二是實習階段,11月5日-11月13日於自治區質監局檢測中心微生物檢驗室檢驗食品中的常規菌與致病菌。

一、 理論學習。

1、食品衞生學的意義;食品中菌落總數;大腸菌羣;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氏菌;沙門氏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黴菌,酵母菌等常見致病微生物的鑑別、分型與檢測技術;食源性微生物的分類與分佈;食品內外環境因素與微生物生長的關係;食品傳播性微生物的致病性與感染;食品腐敗的鑑評、監控;細菌的能量代謝、分解代謝、合成代謝等。使我們掌握了更多食品微生物的基本原理、新的檢測技能和方法以及食品質量的控制等。可使我們今後的工作更加精益求精,也為致病菌的檢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解讀了新《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關係到社會穩定,關係到百姓健康,新《食品安全法》的正式實施,對食品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標準也從衞生方面上升到安全層面,確保了對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企業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食品企業的微生物安全是關乎到千萬百姓的生命健康。因此,要求我們檢驗員要有較高素質,不但應具有很好的技術能力,還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3、授課老師思路清晰,突出重點,善於引導學生思考,使我們更加深入的瞭解了各種食品中的各種微生物和豐富的微觀世界。通過幻燈片向我們展示了隨處可見的食品都與哪些微生物有關及腐敗食品因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實例與數據。通過鮮明的圖片與生動的講解,使我們瞭解了食品微生物的重要性,在感慨微生物的強大作用之餘,深切的體會到了食品企業不僅要生產出好的食品,更要生產出更好、更優質的食品。

二、實習階段。

1、學習了更加嚴格的無菌操作技術、殺菌技術;完成了送檢食品及抽檢食品中各種細菌的分離純化培養、分型與鑑定;微生物觀察及分析;學習了菌種保藏與遺傳育種技術;完成了各種細菌培養基的配製。

2、借鑑了各種試劑的配製、使用記錄;各種儀器設備的操作使用記錄;實驗室與操作器具的消毒記錄等,以完善我單位的各項記錄。可參考致病菌的初篩可用快速檢測試紙片及初步證實實驗同步進行;對於已被證實的菌種可使用VITEK或PCR技術與下一步的生化實驗同步進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檢出效率及準確率。

3、瞭解了實驗前後的有效處理。前處理:玻化器皿的洗滌可使用超聲波清洗機;洗滌後的試管擺放可使用高壓筐層層堆疊,然後立起的方式;分裝液體可使用分液器;實驗過程中可實驗移液槍;錐形瓶塞可使用橡皮筋封口等,從而可極大提高工作效率。對於培養基要求115℃滅菌的,需提前將試管於121℃高壓鍋內滅菌,以保證管內細菌完全滅活。後處理:必須將已發酵或者已長菌的容器用獨立高壓菌鍋滅菌後才可洗滌。加強防範意識,保護自身安全。

4、經過證實,我單位曾一直使用的大腸菌羣檢測方法有誤:1)沒有證實實驗。我單位大腸菌羣的檢測一直採用的是GB 4789.3-20xx的檢驗方法,LST初發酵後便查MPN表報出檢出值,違背了大腸菌羣的國標檢驗三步法的規定(初發酵、復發酵和證實實驗)。規定中第一步LST發酵實驗是樣品的發酵結果,不是純菌發酵實驗,所以初發酵陽性管經過後兩步有可能成為陰性。大量檢驗數據證明,食品中大腸菌羣檢驗程序的符合率、初發酵與證實實驗相差很大,不同食品三步法的符合情況也不一致。只做一步初發酵,誤差是比較大的,這樣會有相當部分的合格樣品被作為不合格樣品處理。我單位必須加以重視,避免經濟損失。2)套用的國家標準有誤。根據我單位產品的微生物技術檢測要求,應採取GB 4789.3-20xx的檢測方法。初發酵:將待檢樣品接種於乳糖膽鹽發酵管內。分離培養:將產氣的發酵管分別轉種於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培養後觀察菌落形態。證實實驗:在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腸菌羣於乳糖發酵管繼續培養並觀察產氣情況,同時做革蘭氏染色證實;查MPN表,報出檢出值。

此次學習與實習雖然時間較短,但內容豐富、涉及面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謂受益匪淺、收穫良多,不僅豐富了知識、增長了見識,而且開闊了眼界、拓寬了思路,這些對我今後的工作和學習必將起到積極而長遠的影響。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學習、積累經驗、克服不足,腳踏實地、盡職盡責的做好各項工作。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提升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以飽滿的熱情、紮實的作風投入到工作學習當中去,為公司貢獻自己的一份光和熱。

生物心得體會 篇17

通過聽課和學習《國中生物課程標準》,我能體會到在新課改中首先轉變的就是觀念,教學目的上要轉變觀念,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把系統的傳授知識作為重點,目的在於讓學生系統地掌握大量的知識,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條理性。教師在教學中把知識範疇、重點、難點反覆掂量估計,圍繞它來展開自己的教學過程,通常會忽略掉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的培養,如今社會的知識更新很快,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讓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而且使學生具備終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如何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達到這一目的。

其次在教學策略和方法上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把“金子”變成“點金術”。新的教材理念要求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不可能單純地依靠知識的傳承、講授、灌輸來形成的,必須改變教學策略和改進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什麼變成怎麼學,把被動地學轉為主動地去學。新教材將探究性學習貫穿於全書的各個欄目中,因此,在教學過程的組織和實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學策略上要確保探究性學習活動的數量和質量,改變過去重結果輕過程的做法,重視探究過程,不拘泥於某一種形式,從而達到預期目的。

第三在教學內容上要轉變觀念,打破學科之間的侷限,要重視知識之間的遷移。生物科學教學是整體教學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教學目的常常是跨學科的,各科教學目的都在於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打破學科侷限,立足於生物學科,通過生物學科的教學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人。所以不光是教書而且要育人,要成才更要成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nodx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