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教育調查報告範文(精選16篇)

教育調查報告範文(精選16篇)

教育調查報告範文 篇1

一、調查概況我於20xx年9月份,對我實習的一所省重點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教育調查報告範文(精選16篇)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一)具體目標1、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2、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3、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二)調查方法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六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1、教育價值觀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青年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調查結果表明,對於高中畢業後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願望。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教育調查報告範文 篇2

一、調查背景

幼兒園的後勤保育工作是全園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照顧好幼兒一日的起居飲食;要創設良好的環境條件;要充實和改善保教設備;要提供人、財、物的要素;要促進幼兒保教活動的順利開展等都必須有後勤大量的瑣碎、複雜的事務人員的支持、配合、努力才能完成。幼兒園的後勤工作有別於一般學校,除了教好孩子,還要讓孩子學好、吃好、睡好,環境好、生活好。要管理好幼兒園的後勤保育工作,我覺得提高後勤人員的素質、管理好幼兒園的生活環境和物品以及保證優質的膳食等方面非常重要。

幼兒園是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要實施保育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搞好幼兒園的保育工作,必須採用科學有效的方法。

調查時間:4月12日至6月4日

調查地點:XX幼兒園

調查目的:

瞭解幼兒園保育工作內容及流程,初步掌握具體的保育工作方法,發現其中問題並找到解決方法。

調查人:

二、調查方法

1、觀察法: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複性。

2、訪談法:又稱晤談法,是指是通過訪員和受訪人面對面地交談來了解受訪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心理學基本研究方法。

3、調查法:為了達到設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計劃全面或比較全面地收集研究對象的某一方面情況的各種材料,並作出分析、綜合,得到某一結論的研究方法,就是調查法。

三、調查結果

根據我們一個多月的調查,體育東路幼兒園的保育工作基本程序如下:

1、入園檢查:摸頭、摸下頜檢查幼兒體温,用手電筒檢查幼兒口腔和手指

2、日常檢查:

3、特殊時期檢查:預防手足口病:每天清晨幼兒入園時用消毒水泡手15秒,再用洗手液洗手;教室內所有窗台、桌子、櫃子及水杯櫃皆用消毒水消毒夏天防蚊:每天下午等幼兒離園後,關閉教室門窗,用蚊香片薰蚊,第二天清晨在打開門窗通風

四、基本結論

體育東路幼兒園在幼兒保育方面的工作做得非常詳盡且認真,他們有具體的規章制度來確保保育工作的有序開展,並且在非常時期有特殊措施來彌補上述表格的遺漏之處。

同時根據各個季節的季節特點和多發傳染病來調整具體保育措施,同時爭取家長的支持。

但在針對個別幼兒的身體狀況並沒有具體措施,通過觀察,大部分保育工作只是形式上的,教師和保育老師沒有多加留意和用心。

所以應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強保育工作責任制,讓保育工作步步到位,時時加強,同時根據不同幼兒的身體素質進行適當的個別性調整。

教育調查報告範文 篇3

黨的“xx大”報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優化教育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減輕中國小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

由此可見,教育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有着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我們黨和政府也十分重視,而國小階段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和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黃金時期,因此打好國小教育的基礎,對今後中學、大學的學習將起到極大的作用。而農村的教育條件、教學水平等在總體上都低於城鎮國小,因此,農村的義務教育尤其是國小教育顯得很重要。而從幾年來的情況看,政府對義務教育較為重視,投入也是越來越多,農村國小的整體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教學的硬件設施上,一改過去破舊的拼湊起來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其次是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我認為目前農村的國小教育仍存在許多弊端,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後

儘管目前農村國小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國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過一些沿海地區,跟人家比,我們真是差距太大啦,我們做農村國小的領導者每天在考慮的是到哪兒能弄到辦學經費,而人家的領導者每天在考慮的是到哪兒能花掉手裏的辦學經費;真乃是天壤之別呀!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國小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缺乏或不完備,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因經常缺乏資金無法買新的。

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1、教師負擔重。在我們農村國小中,年紀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後,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於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國小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階段式。這種原始落後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農村家長為生活所迫紛紛外出打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2、教師思想觀念落後。部分老教師受固有傳統教學思想影響嚴重,習慣於運用傳統教學模式,存在思想守舊、觀念落後、改革創新意識不強、有畏難情緒的現象,缺乏實課程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中很自然地還走傳統教學的老路,影響着教育質量的提高。

3、教師培訓落後。做好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素質勢在必行。教師觀念的更新,教材和課程標準的把握,更多要依賴於教師培訓工作。可是,目前農村學校普遍存在選送培訓和校本培訓不到位的現象。

很多學校的教師外出就會影響校內教學。其次在於學校辦學經費緊張,缺少培訓經費。校本培訓不到位,主要原因在於學校學科教師數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訓的師資和條件,開展專業培訓和教學研究很難形成氛圍並保證質量。

4、教師自學自研落後。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教師傳統的專業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實施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加強自學自研,不斷“充電”,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把加強自學自研作為職業發展的需要來對待。可是,農村學校由於受地域、經濟、硬件等條件限制,可供教師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資源極為有限。許多學校沒有網絡,缺少圖書。有限的圖書得不到及時更新,多數已經過時。教師自學苦於沒有資料可學,自研苦於沒有資料可查,蒐集資料,完善知識結構,改進教學策略受到影響,解決教學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缺少輔助資料。另外,由於學校學習資源的限制,教師外出培訓成果在校內得不到鞏固練習和及時消化理解,不能內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現培訓成果的流失。教師自學自研的落後嚴重影響了教師專業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

20xx年X月XX日

教育調查報告範文 篇4

經歷了一個月的實習生活,讓我初嚐了身為一名教師的酸甜苦辣。回顧和學生們一起走過的日子,不禁想起自己的中學時代,也深感如今的學生比我們過去多了一份頑皮,一份靈活,一份大膽。學生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強,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要想在學生中樹立起好老師的形象,還需要走一段不尋常的摸索之路。在實習期間,我們的主要任務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學工作。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和策劃者,也是學校管理的中間力量和骨幹分子,對良好班風和校風的形成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一個班主任又怎樣使自已的工作上台階、上水平、上檔次呢?實習期間擔任班主任工作,我有這樣一個認識,班主任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實質上是一個與學生實行心理溝通的過程,只有真正瞭解了學生的內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當,才能達到教師對學生的成長提供幫助指導、學生對教師的工作給予配合支持的目的,從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談談自己切合學生心理實際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嘗試下面談談本人在實習班級工作中的一點體會。

一、獎懲適當。 我知道一個優秀的班主任,時刻應該用“愛”去開啟學生的心靈,很多時候我們的一個笑容,一個課餘誠懇的交談,有時是一個眼神,一句鼓勵的話,都會對學生產生長久的影響,你愛的奉獻會得到愛的回報,但我們細想一下,這樣的學生有多少,真正能感悟到你老師的愛的學生,絕對孺子可教也。常有的是你對他的寬容增加了他的放縱,淡薄了紀律的約束,這在實習中我也是有所體會的。今天我們面對的不是幾個學生,而是六十二人的班級沒有嚴明的紀律,如何有良好的班風?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懲罰也是教育的一種手段。當然,懲罰特別要慎重,我認為當我們懲罰學生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保護好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錯的就是錯的,不要一錯百錯,全盤否定;②懲罰的目的是警示學生什麼不可以做,做了會有什麼後果,不是為懲罰而懲罰學生,而是為教育學生而懲罰學生,換句話説,懲罰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③誰都會犯錯誤,但不是誰都會改正錯誤,受懲罰不要緊,要緊的是改正錯誤,關鍵不是懲罰,關鍵是接受教訓,改正錯誤。

二、組織開展活動的魅力。 良好班集體的建設必須依靠活動來實現,活動可以產生凝聚力,密切師生關係,使每個學生髮揮主體的積極性,這時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健康的競爭心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在我班,凡是學校組織的活動,班主任和我都給予高度的重視,如校運會的報名與訓練班主任與我都親身參與當中,開動員大會,一起與學生訓練。告訴他們不用把名次的好壞,放在第一位,只要我們盡力了就行了。心理學等理論告訴我們:在競賽活動中,一個人的目標期望水平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只有中等水平的期望值才能使參賽者保持最佳的競技狀態,對於我們每個同學來講,活動的目的不是拿名次,而是看我們如何對待競爭,是否有參與意識,是否全身心投入了,是否能做到問心無愧。在活動中進行教育,同學們易於接受也能很快轉化為行動。抓住“活動”這個最佳的教育時機,精心設計教育內容,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主題班會。 經過一個星期的準備,在第一週的週五我主持了新學期的第一次班會,這也是我主持的第一次班會。這次班會的主題是“安全教育與新學期新打算”。在班會上,同學們積極發言,讓我深深的體會現在的中學生已經有了很豐富的安全常識。例如,上體育課的注意事項,交通安全,地震、颱風來襲需要注意哪些等等,他們都回答的頭頭是道。班會的另一個要點是“新學期新打算”,讓一些學生上講台説出他們上學期的不足之處和這學期的計劃。這不僅讓學生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以便改正,更讓學生在學期初就定下新學期的大體計劃,更有目的地進行學習。這也培養了學生上講台的心態。雖然沒有每一個學生在班會上都發言,但是我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有了自己的新的計劃、新的打算。每一個學生都對上台發言的同學都深有感受。教學更是實習的重點,以下是我實習的一點心得。

第一是預備階段。先熟悉實習班級的情況,認識班上的每個學生以及他們學習情況(通過班主任或班委或直接交流)。然後,認真聽指導老師上課。現在的聽課的感覺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以前聽課是為了學習知識;現在聽課是學習教學方法。目的不一樣,上課的注意點就不一樣,現在注意的是指導老師的上課方式,上課的思想。接着,根據在大學所學的教育知識和在中學實習聽課所學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礎上備課,試講。做足了上講台的準備。

在經過了前兩週的聽課、試講後,第三週我正式走上講台,第一次感覺自己所學的知識派上用場。作為一名教師,還有一個天職就是教書,無私地把知識傳播給學生。這也是我們實習的重要內容——授課。我初次體會到當老師的辛苦。上一節課,要經過“備課(寫教案)——上課——批改作業——接受學生反饋的信息——評講、鞏固練習”這樣一個流水線。看起來簡單,可其中每個環節又有很多小細節,最主要的是“上課”。這個環節,也就是我們一直在探討的“課堂教學”。

近年來,我國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各種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具有指導意義的成果不斷湧現.然而,這些成果大多着眼於如何使學生對數學知識與技能學得更多、更快、更好,如何促進與之相應的個體心理品質的形成與發展,卻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個體社會化發展問題.也就是説,強調了課堂教學中以知識的傳遞和學習為基軸的教育過程,強調了以個體心理品質的訓練與養成為主線的發展過程,卻忽視了以人際互動為中心的社會過程。幾乎所有的教學過程都發生在學生羣體人際互動的環境之中,因此重視學生個體與學生羣體的相互作用,加強和指導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就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所謂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它要求學生們在一些由2—6人組成的異質性小組中一起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課堂教學作為一種系統,需要不斷地進行反饋與矯正。

在班級教學中,不同的學生有着不同的學習風格和矯正需要。尤其是在國中數學教學中,班級內學生數學水平差距甚大,設計適當的矯正活動需要大量的計劃時間。如果教師是矯正活動的唯一幫助來源的話,那麼管理上的困難將會拖延教師對學生的幫助,從而降低它的效能。如果運用合作學習,學生們則可以從同伴中迅速得到高質量的矯正活動的幫助,縮短了矯正時間,也就有更多的時間用於完成學習任務。小組中的合作學習還能為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提供誘因,並且能降低焦慮。經驗顯示,在同伴輔導的過程中,向其他同學提供幫助的小組成員得益最大。這即是説,學習困難學生的進步並不以犧牲優秀學生的發展為代價,相反,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學習小組的同伴輔導中獲益非淺。需要説明的是,並不是説建立起了學習小組,在課堂上進行了幾次小組討論學生就能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教師應對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作細緻的組織工作,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必要的指導,對小組之間的活動情況組織有效的交流,以此來提高小組活動的效率。當我們不斷地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使合作學習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時,它所起的作用就會充分地顯現出來。還應指出,強調合作學習並不意味着削弱學生的自主學習,事實上,合作學習的一個基本點就是強調個體責任。其出發點乃是強調在各種形式教學活動的互配實施中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以上介紹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我個人認為是可行的,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又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隨着計算機的發展和教學軟件數量的增加,計算機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利用計算機來演示幾何教學中的圖形,能夠使學生更直觀地掌握幾何中的性質、定理、判定等命題。從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識傳授,大大提高課堂利用率。因此,為了適應現代教學需要,我們必須掌握有關的計算機知識,製作教學課件,並把它應用在課堂上。 在實習中,我還只是採取傳統的講授法,一共上了八節代數課,還有A、B班的練習課,覺得還是A班的效果好。課堂上若學生對我的提問有所反應的話,就是對我最大的回報。因此,在課堂上必須注意學生的反應,即時對他們的疑問作出解答,使上課內容能夠按時完成。 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個個學習成績優秀,但這總是老師的一廂情願。我認為,要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原因,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確立教學內容。

回顧這兩個月,我在不斷的向前輩老師們學習他們的教學經驗和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藝術,從中體會到教師的喜悦和煩惱,體會到我未來工作的快樂,也有了新的追求。

教育調查報告範文 篇5

計算機已近在我們的各個生活領域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通過這次調查瞭解當地計算機的發展狀況,進一步推進計算機的發展。

一.中國小教育中計算機發展存在的問題與狀況

在中國小教育的發展軌跡中主要以漢語、英語、數學等學科為發展的知識領域,併兼容了地理、化學、物理等社會科學,以此來教育學生髮展,然而卻忽略了計算機科學這個日益發展的教育課程,計算機是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是20世紀發展最快的新興學科。計算機及其應用已近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有利的推進了信息化社會的發展,計算機已成為信息化社會必不可少的工具,對我們的學習生活、科學研究提供了積極的保障,而且在各種軍事戰爭中發揮着不可磨滅的作用。中國小教育似乎忽略了這一門新興學科,教育機構並不太在乎在教學任務中抓住提高這門學科的推廣力度。許多學生及老師不怎麼了解它的優點,從而使中國小教育有一些侷限性。

中國小教育課程有許多不足的教育模式,尤其在計算機教學領域,缺乏必要的聯繫意識,計算機胡發展教育還處在萌芽狀態,計算機思想思維並沒有使大多數學習着所接受,致使計算機在日常教育中停留在不起眼的地位。通過對學生們的大概瞭解,許多學生心中還沒有建立計算機這個意識,只是盲目的認識罷了,沒有怎樣去挖掘計算機隱含的價值,而教師在計算機教育中也只是片片討論,沒有將計算機真正融入到教育教學任務中。

因此,我們在中國小教育中對於普及計算機知識面臨着極大的挑戰,如何更好的在教育改革中發揮計算機信息知識,需要每一位教師及學生的積極配合,只有把計算機知識很好的和其他學科教育聯繫起來才會進一步促進計算機的發展,學生的教育知識以及應變能力將會極大胡提高。在以後的教育中應兼容對計算機發展的培養,使更多的信息幫助提高學校文化事業的發展。

二.中國小教育的發展規律及其改革方向

大多數地區的中國小教育都採取以往的教育模式,因循守舊,用傳統的教育體制發展教育事業,因此,很難在教育進展中有所發展。隨着時代的發展,教育事業領域湧現出了許多系統綜合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在英國參與式教學的影響下,中國教育發展規律也有了極大的改變,還逐漸從傳統的教育體系中脱離出來,被新的全面的思維所取代。其中湧現出的發散思維教育模式對後來的教育事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來啟發學生對知識的思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學習。不再盲目的接受知識,而是有規律有體系的深刻了解科學知識。找到其中的教學方法,從而使今年來的學校教育事業不斷提高。

就我們這個地區來説,也許是處於貧困地區吧,新的教學方法還沒有普及與推廣,因此,這裏的教育水平比起南方等城市就顯得非常不足,許多教學方法遠不足以前那些。因此,這裏的教育體制急待完善與加強。而計算機在此中也沒有過多的涉及,好多計算機的信息知識、系統結構並沒有建立起來,在教育教學中似乎沒有固定統一的教育規律。

就這裏的教育改革方向而言,我們應加大力度提倡使用新的教育思維,讓計算機信息技術深入到改革教育發展中,用全面綜合的一種教育規律來引導教育事業,並不斷嘗試新的教育模式以及信息產業技術。在教育中千萬不可遺漏對計算機的發展,始終把計算機作為一門新型科學來發展。

三.對計算機在中國小教育中的社會調查總結

1.通過組織團隊對學校教育中計算機普及發展的調查分析

就學校的教育本身而言,有明顯的科學教育傾向,其中忽略了一些必要的教育任務。缺乏一套完整的系統的教育規律制度,並沒有過高的教育水,教育機構對對學生的教育事業不夠熱情。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喜愛基本課程教育,而對計算機學科課程並不讓大多數學生所接納,使學校教育存在不平衡發展,如此怎麼可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2.實踐中有關社會重點問題的研究

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想發展就必須擁有一套過硬的思想理念,一種過硬的創新思維模式。如此才可以保障國家民族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在實踐中通過調查表明,大多數人關心經濟方面的問題,相對不怎麼提及科學文化事業,人們的商業意識比較濃厚,而教育文化水平卻相當低乏,由此斷定,這個地區的發展模式應該以經濟為主,而科學文化意識就顯得非常單薄。

由以上兩個調查及分析可以粗略的認為,我們個地區並不怎麼關注信息科學知識的普及與發展,並且在教育教學事業中忽略了對一些學科的教育,而計算機在這裏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只是停留在一個不起眼的地位,人們還沒有被信息時代的潮流所碰撞,要全面推動這個地區計算機事業的發展比較困難。

四.計算機在今後的發展進程概要的提議

因此調查分析我們這個地區信息技術教育目前的狀況及面臨的問題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可能為相關部門作決策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作為未來的信息技術型人才,我們有責任深入農村中國小做調查研究,這樣可以使我們比較清楚的認識到當前農村中國小計算機教育面臨的問題,進而為解決問題提供事實上的依據,同時也為以後投身於教育事業做好充分的準備。

教育調查報告範文 篇6

自治區"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調研組於20xx年1月9日至14日,分三個小組對伽師縣、疏勒縣、裕民縣、阜康市、伊寧市、天山區等六個樣本單位的學前教育工作進行了調研。調研期間共召開園長、幼兒教師座談會12次,調研各類學前教育機構近50所,發放並收回調查問卷100餘份。獲得了大量資料和信息,基本摸清了六個樣本單位學前教育發展情況。現根據調研提綱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區各地認真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幼兒園工作規程》,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通過健全組織機構,加強隊伍建設,規範辦園行為,使學前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幼兒園保教質量穩步提高。

(一)學前教育發展規模

各地結合本地實際,把發展學前教育納入城鎮、新農村建設規劃,通過擴大公辦幼兒園辦學規模,鼓勵社會力量辦園,大力興辦雙語幼兒園等措施,大幅度提高了學前教育覆蓋率,促進了我區學前教育的快速發展。

1.幼兒園建設。據統計,XX年全區共有各類幼兒園1077所,其中教育部門辦204所,佔18.94%;民辦584所,佔54.22%;集體辦和其他部門辦289所,佔26.83%。20xx年全區已有各類幼兒園2563所,比XX年增長2.4倍。其中教育部門辦1434所,所佔比例比XX年提高37.01%;民辦852所,所佔比例下降20.98%;集體和其他部門辦277所,所佔比例下降16.02%。

XX年全區幼兒園中有城市幼兒園546所,約佔總數的50.70%;縣鎮217所,佔20.15%;農村幼兒園314所,佔29.15%。20xx年全區幼兒園中有城市幼兒園569所,所佔比例下降28.50 %;縣鎮309所,所佔比例下降8.09%;農村幼兒園1685所,所佔比例提高36.59%。

據調研數據分析:天山區、伊寧、阜康三市(區)共有城鎮公辦園12所,其他部門辦園15所,合計27所,佔三市(區)城鎮幼兒園總數的23.3%。表明我區城市仍然以民辦園為主,民辦園承擔着城市市區四分之三以上的幼兒教育任務;裕民、伽師、疏勒三縣共有農村民辦園5所,僅佔農村幼兒園總數的3.4%,而我區農村已基本形成公辦園為主的辦園格局。

2、幼兒入園情況。各地初步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辦園體制,以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為重點,努力提高學前教育普及程度。

據統計,XX年全區在園(班)幼兒293397人,其中城市118502人,佔40.39%,縣鎮67448人,佔22.99%,農村107447人,佔36.62%;

20xx年全區在園(班)幼兒達到490610人,增長了1.67倍;其中城市127508佔25.99%,所佔比例下降14.40%,縣鎮82980人,佔16.91%,所佔比例下降9.24%,農村280122佔57.10%,所佔比例提高20.48%;

XX年幼兒園適齡兒童數約為97.92萬人,在園(班)幼兒293397人,毛入園率29.96%;20xx年幼兒園適齡兒童數約為94.51萬人,在園(班)幼兒達到490610人,毛入園率51.91%;20xx年比XX年提高了21.95%。

以上數據説明,XX年以來在國家及我區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我區學前教育有了較快的發展,適齡兒童入園率也有了較大的提高。

(二)學前教育管理現狀

1、教師隊伍建設情況。各地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將在編在崗的幼兒園教師納入編制管理,享受與中國小教師同等待遇。此外,為保證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採用聘用代課教師等方法,補充幼兒數不斷增長的教育需求。

據統計,XX年我區有幼兒園教職工18623人,其中專任教師10185人,園長1327人。20xx年我區幼兒園教職工21234人,比XX年增長14%,其中專任教師12322人,增長20.98%,園長1607人,增長21.10%。數據表明,無論是我區幼兒園教職工、還是專任教師都遠遠落後於我區幼兒園入園率和在園幼兒的增長速度。

據調研數據分析:六縣(市、區)共有幼兒園教職員工3834名,其中專任教師2144名,佔55.9%,保育員543名,佔14.2%,生師比為19.5:1。專任教師中有公辦教師1040名,佔48.5%,民辦1125人,佔52.5%;其中具有教師資格證的有1216人,佔56.7%。

2、幼兒園管理情況。各地認真貫徹國家、自治區對幼兒教育的相關政策,將學前教育和幼兒園工作納入教育統一考核之中。以制度化管理為重點,通過強化行政管理、加強教學指導,全面落實幼兒教育工作。每年由教育局牽頭聯合各職能部門組成檢查組對幼兒園工作進行量化考核評估,初步形成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的管理,並通過創建示範性幼兒園活動,不斷改進工作、提高辦園質量;

堅持依法審批,實行年檢(年審)制度,對民辦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衞生、安全、行政管理等工作進行不定期督查,評估其辦學資質和能力,不合格者限期整改。並積極發揮公辦幼兒園的示範引領作用,促使民辦幼兒園的管理和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3、學前教育經費情況。各地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學前雙語教育發展保障經費,按照《自治區學前雙語教育發展保障經費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規範經費的使用和管理,由教育經費核算中心統一管理,做到專款專用。

此外,各地還在財政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努力加大幼兒園建設的投入。除了解決部分新建幼兒園地面硬化、綠化、美化和圍牆等附屬工程的資金外,還列出專項資金自聘學前教師,以解決學前教師嚴重不足的問題。如:伊寧市自聘臨時代課教師100名,伽師縣自聘名87名,疏勒縣自聘63名,有地方財政發給工資。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發展方面的問題

1、城市公辦園數量嚴重不足。由於國家和自治區學前教育經費主要用於發展農村少數民族學前"雙語"教育,並未惠及城市幼兒園,致使城市公辦園數量嚴重不足。如天山區各級各類幼兒園共計44所,其中公辦園8所,其他部門辦園13所,民辦園23所,民辦園佔總園數的52%;伊寧市城區內有幼兒園43所,其中公辦園僅有3所,民辦園40所,民辦園比例達到93%。公辦園的極度匱乏造成城市弱勢羣體和流動人口子女入園難的問題日益突出,他們既上不了數量稀缺的公辦幼兒園,也上不起收費高昂的民辦幼兒園。學前教育的普惠性和公益性在城區難以得到體現。

據統計,20xx年天山區有適齡幼兒約22300人,實際在園幼兒11625人,毛入園率52.1%。尚有47.9%的適齡兒童不能入園。天山區小神童幼兒園地處大灣地區,是一所民辦幼兒園,儘管每月僅收取管理費250元,園中也有許多空的學位,但是周邊仍然有很多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入不了園。

2、農村非"雙語"公辦幼兒園發展面臨巨大困難。農村非"雙語"公辦幼兒園既不能享受"雙語"幼兒園經費補貼,也得不到地方財政經費的支持,辦園條件長期得不到提高和改善,設施設備陳舊、老化,發展規模和速度受限。為維持正常運轉,非"雙語"公辦幼兒園只能通過收取各種費用維持運轉,客觀上增加了家長的經濟負擔。尤其是大多數農牧民子女需要送孩子到較遠的鄉鎮中心幼兒園接受教育,除承擔管理費、伙食費、取暖費外,還要承擔交通或寄宿費用,使農牧民負擔加重。

非"雙語"公辦幼兒園多為差額撥款單位,收費標準(管理費)從50-250元不等,所收費用大多用來支付聘用教職工工資及必要的辦公經費。伊寧市實驗幼兒園20xx年經費預算收入1877.1 萬元,其中財政撥款225.09萬元,管理費收入1652.01萬元,財政撥款僅佔全部預算收入的12%。

3、幼兒園辦園條件亟待改善。由於經費投入不足,除已實施自治區雙語項目的地區外,大部分幼兒園辦園條件長期得不到改善,辦園設施陳舊。阜康市、伽師縣、疏勒縣將一些舊院落、舊教室、舊辦公室改做幼兒園,規模太小,又無寄宿條件,急需要修補或改建。一些鄉鎮、村雙語幼兒園未安裝暖氣,冬季靠火爐採暖,不僅不能滿足需求,也帶來安全隱患。各地幼兒園普遍存在大班額現象,個別幼兒園甚至出現50-60人/班的情況。

20xx年我區幼兒園生均建築面積為4.18平方米,與國家標準6.09平方米有較大差距。其中城鎮幼兒園建築面積5,94平方米,與全國標準11.24平方米差距巨大。農村城鎮幼兒園建築面積2.86平方米,也遠遠低於全國標準。

4、雙語幼兒園經費投入缺口較大。自治區雙語幼兒園投資計劃是以1000元/平方米的單方造價下達的,近年來各類建材價格不斷上漲,新動工的項目幼兒園實際單方造價比自治區下達的投資計劃單方造價高出許多,加上各地需自籌附屬工程經費(每所幼兒園需要附屬工程配套經費大約為30萬)、發放自聘教師工資,使"雙語"幼兒園項目縣感到壓力巨大,一些幼兒園的附屬工程建設滯後。

由於我區各民族大雜居的現狀,使得各幼兒園在招生時,選擇了混合編班,一個班裏既有少數民族幼兒,也有漢族幼兒,少數民族幼兒享受雙語補助,漢族幼兒未享受補助,呈現出民、漢幼兒同園不同待遇、"一園兩制"的現象。

(二)教師隊伍的問題

1、幼兒教師編制短缺,數量嚴重不足。由於歷史的原因,非"雙語"公辦幼兒園編制管理長期處於無人問津的狀態,在編教師 "只出不進"。為彌補教師缺額,保證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公辦園聘用大量代課教師,從而造成公辦幼兒園在編教師所佔比例逐年降低、聘用教師所佔比例逐年加大的現象。"雙語"幼兒園雖然通過自治區學前雙語教師招聘補充了一些學前教師,但補充速度遠遠跟不上項目的建設進度。

據統計20xx年六縣(市、區)共有專任教師2144名,其中公辦教師1040名,佔48.5%,聘用教師1125人,達到52.5%。六縣(市、區)共有在園幼兒52349名,按國家規定的幼兒園每班幼兒30人、配備兩教一保的要求,六縣(市、區)應有教師(含保育員)5232人,現有教師(含保育員)2687人,缺2545人,缺額近一半。

2、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幼兒教師尤其是農牧區幼兒教師專業結構不合理,幼兒教育專業畢業的教師所佔比例很低,不具備教師資格的人員大量存在,學前雙語教師"一缺兩低"(漢語水平低、漢語授課能力低)的現象也較為突出。

伽師縣304名幼兒園專任教師中,幼兒教育專業畢業的52人、佔17%,具有教師資格證的32人、佔11%,漢語水平等級達標的56人、佔18%。

3、幼兒教師待遇普遍偏低,教師隊伍不穩定。六縣(市、區)雖然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的文件精神,將在編在崗的幼兒園教師與中國小教師同等對待,納入編制管理。但聘用教師的待遇普遍偏低,養老、醫療、户口、住房、培訓、及職稱等基本權益缺乏保障。在參與問卷的87名教師中,有職稱的僅為19人,佔21.84%。待遇低、工作量大,致使目前幼兒園難以吸引和留住優秀教師,教師隊伍不穩定,人員流失現象嚴重,尤其是民辦幼兒園更為突出。教師問題是制約六縣(市、區)學前教育健康、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

自治區工資補助的臨時聘用學前雙語教師享受三金,在繳納三金後的實得工資在600-700之間,而各縣自聘教師工作待遇不足800元(伊寧市自聘教師人均工資800元,伽師縣自聘教師人均工資600元,疏勒縣自聘教師人均工資300-600元),而且不享受三金,在承擔完交通、午餐等費用後,工資所剩無幾。

(三)管理方面的問題

1、其他部門辦園數量下降,管理缺失。近年來,其他部門辦園在改制或企業破產時,園舍大都被挪作他用或直接拆建做房地產開發,致使企事業幼兒園數量大幅降低。烏魯木齊市XX年還有其他部門辦園83所,20xx年只有62所,五年間已有21所其他部門辦園消失,超過四分之一。不斷加快的城市化進程使得城市中心區的教育用地一地難求,如果任由企事業單位隨意關停幼兒園而不採取補救措施,不僅會造成國家教育資源浪費、教師流失,而且會使城市幼兒"入園難"的問題進一步加劇。

2、對民辦幼兒園尤其是無證園的管理不到位。六縣(市、區)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民辦幼兒園准入不嚴格的現象,城市和農牧區均有相當數量的無證園,這些幼兒園無任何辦園手續,師資、園舍條件等都無法達到辦園要求。此外,由於對民辦園監管還不到位,致使民辦幼兒園在收費、教學、園舍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問題,如管理制度不健全,園舍建築面積、户外活動場地和衞生條件不達標,等。

(四)保教質量方面的問題。

1、幼兒園管理隊伍薄弱。各縣市"雙語"幼兒園園長主要為鄉鎮國小校長兼任或國小調劑教師擔任。管理者缺乏學前教育管理經驗,對學前教育政策法規、文件不瞭解,教學管理缺乏科學性和有效性,也是造成學前教育"國小化"傾向的主要原因。

2、幼兒園保教質量堪憂。幼兒園班額普遍過大,教師數量不足,教師專業化水平低,教學方式單一、保育員缺乏培訓,教育手段落後,保健醫生缺乏,幼兒園保教質量堪憂。此外,由於幼兒園經費、人員配備不足,致使教師沒有時間和精力研究兒童特點和教育規律,疲於應付;同時,由於一班一師現象的存在,也導致了大量的安全隱患,從而影響了辦園效益。

三、建議與對策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前教育的均衡發展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礎。面對我區學前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城鄉差異、地區差異、園所差異等,努力促進學前教育均衡發展是當務之急。

(一)強化政府責任,將學前教育納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

1、將學前教育納入自治區""規劃和自治區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學前教育實行政府主導、公辦為主、社會參與的辦學體制,教育行政部門宏觀指導和統籌管理學前教育,其他相關部門履行各自職責,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發展學前教育。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將學前教育逐步納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

2、堅持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和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理順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各類學前教育機構一律實行教育行政部門歸口審批、登記註冊制度。落實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學前教育的職責,並明確職能機構。選配有一定政策水平和行政管理能力、懂業務的專職幹部和教研、督導人員充實到區縣學前教育管理隊伍中,加大對本轄區學前教育的統一管理、統一考核,建立起學前教育質量管理與評估體系,促進教育質量全面提高。

(二)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提供"廣覆蓋、保基本"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

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擴建一批安全、適用的幼兒園。地方各級財政要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形成中央、地方各級財政共同承擔學前教育經費的新局面,大力發展普惠性的公辦幼兒園。

1、城鎮在實施舊城改造、新區建設時,要做到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作為公共教育資源由當地政府統籌安排,建設用地按國家有關規定予以保障。原有小區配套幼兒園(民辦),通過政府統籌安排,交當地教育部門辦成普惠性的幼兒園,滿足小區居民和外來人員子女就近入園的需求。

2、加大對農村幼兒園園舍建設和改、擴建的力度。鄉鎮和大村獨立建園,小村設分園或聯合辦園,人口分散地區舉辦流動幼兒園、季節班等,將原有學前兩年幼兒園的辦園體制逐步過渡為學前三年,進一步增加幼兒園容量,改善辦園條件,基本滿足所轄區域人民羣眾入園需求。中國小布局調整後的富餘教育資源和其他富餘公共資源,優先改建成幼兒園。

3、企事業單位幼兒園,不得隨意關、停、並、轉,對於部分不具備獨立辦園條件的企事業單位應本着平穩過渡的原則,在政府統籌下,將所辦幼兒園交給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規劃,或由社區或具備條件的團體、個人承辦。確保"三不一保",即堅持三個不變:辦園性質不變,教師待遇不變,教育經費投入不變;"一保",即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

4、積極發展普惠性公辦園,僅僅依靠預算內的財政投入是有困難的,還需穩定並扶持部門辦園。要積極調動企業、事業、個人等社會各方力量,多形式並舉,多渠道投資,多元化辦園,形成政府辦園、企業辦園、聯合辦園、股份制辦園、個人獨資辦園等各類幼兒園競相發展的新局面。

5、對貧困家庭子女及流動務工人員子女入園,建議採用發放"幼兒教育券"或向民辦園購買學位等方式解決入園困難。家長可持券自由選擇正規的幼兒園,幼兒園憑券向政府換取公共教育經費,以此縮小城鄉學前教育的差距,使經濟貧困家庭適齡學前兒童能夠受到完全或部分的資助,確保他們就近有園可上,上得起園。

(三)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舉辦幼兒園,加強規範管理。

1、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特別是面向大眾、收費較低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引導和支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形成"以政府辦園為骨幹,社會力量辦園為補充"的辦園格局。

2、將民辦幼兒園的業務管理、師資培訓和督導評估納入教育局統一管理,加大民辦幼兒園規範化管理,扶持民辦幼兒園擴大規模、完善硬件設施,引進先進教學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形成並發展辦園特色,向標準化、規範化方向發展。

(四)增加教職工編制,提高教師待遇,完善聘用制度,穩定教師隊伍。

目前我區各類幼兒園中教職工比例較低,尤其是教師緊缺,師生比嚴重超標,教師待遇得不到妥善解決,教師素質偏低,幼兒教師流動性大。

1、增加幼兒園教職工編制,保證公辦幼兒園教師編制不縮減。雙語幼兒園目前按每班一位教師的標準配備師資,班級未配備保育員,幼兒園未配備保健醫,無法保證幼兒園的保教質量,也不符合《全日制、寄宿制幼兒園編制標準》(試行)勞人編[1987]32號文件規定(教職工與幼兒比為1:6-1:7),建議增加雙語幼兒園教職工編制,重新核定城市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及時補充幼兒園教職工人數,尤其是幼兒園教師、保育員及保健醫。

2、建議對幼兒園原聘用的在崗不在編、長期在教學一線從事雙語教學、學歷為中等專業、高中或"五大"生,經本單位、縣市教育部門考核合格者,在教師招考時從學歷、年齡上予以照顧。

3、依法保障幼兒園教師的合法權益,在職幼教人員實行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幼兒園公辦教師的工資及其它待遇要與中國小公辦教師一樣,列入區政府財政統一發放,並做到按月發放教師工資。對於農牧區等較偏遠的地方,根據工作距離,發放交通及誤餐補貼。

4、監督完善民辦幼兒園的教師待遇問題,實行幼兒教師最低工資福利保障制度,制定幼兒園教師最低月工資標準,並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

5、提高幼兒教師職稱評聘比例,各地教育部門應將幼兒教師的職稱評審納入當地教師職稱評定系列,切實解決幼兒教師尤其是雙語及民辦幼兒園教師職稱問題。

6、健全幼兒教師培訓體系,把幼兒教師的培訓納入中國小繼續教育規劃,落實培訓經費,開展多形式培訓,不斷提升幼兒園教師整體素質。

(五)加強對學前教育教學、保育工作的管理。

1、積極開展自治區及各地示範性幼兒園的評審工作,發揮這些幼兒園的示範和輻射作用,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提高幼兒教育的整體質量。同時,在社會力量辦園中,扶持一批辦園思想端正、管理嚴謹、教育質量高又擁有較好社會信譽的幼兒園作為示範園,在全疆形成以社區為背景的多種形式的早期教育機構。

2、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及無證民辦幼兒園,要堅決取締,但要建立科學合理和富有人性化的關閉方案,當地教育部門要做好無證幼兒園關閉後的幼兒分流工作,街道鄉鎮要妥善解決無證幼兒園舉辦者生活上的後顧之憂。對那些基礎好、有一定辦園經驗的非註冊幼兒園,應當以管理和引導為主,針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改進意見和改進時間表,以促進這類幼兒園的健康發展。

(六)建立學前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1、依照學前教育事業的社會公益性屬性,各級政府應確保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明確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公共服務體系中學前教育的地位,將學前教育納入當地教育發展的統一規劃與管理之中,落實人力、物力、財力。逐步完善學前教育的經費保障機制。一方面強調各級政府部門投入的責任,形成對學前教育經費投入的強約束;另一方面按立法規定,確定學前教育資金的投入方向、使用細則、效率評估等辦法。

2、在學前教育經費保障上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單列財政預算。在教育事業經費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學前教育事業經費,並將其列入財政預算,做到逐年增長。

(2)下撥公用經費。公共財政安排非雙語幼兒園的學前教育預算內生均公用經費與雙語幼兒園等同,並做到逐年增長。

(3)設立專項經費。如:學前教育專項經費,用於全區範圍內學前教育機構各類獎勵和各類幼兒園的改擴建項目專項扶持,並出台相應的管理辦法,確保專項經費的規範使用;基本建設專項經費,用於保證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和部分幼兒園的改擴建等;維修改造專項經費,用於維修和改造幼兒園園舍;教育資助專項經費,向困難家庭幼兒發放適當的營養午餐補貼,確保低保家庭和困難家庭子女入園,並統一納入中國小教育資助專項資金;學前教育研究專項經費,以科學研究保障我區學前教育的科學發展。

3、合理確定幼兒園收費標準,實行成本合理分擔機制。明確學前教育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公平性和社會福利性的屬性,通過專業研究確定學前教育支出的標準,立足於舉辦普惠性的學前教育。一方面推行質價統一的幼兒教育收費機制,公辦幼兒園實施等級收費,民辦幼兒園按半圓成本核算收費;另一方面為了體現對薄弱幼兒園的扶持,採取各級各類幼兒園的生均定額補助政策,落實對家庭經濟困難兒童的資助制度。

地方政府是發展學前教育、解決"入園難"問題的責任主體。各地要建立督促檢查、考核獎懲和問責機制,確保大力發展我區學前教育的各項舉措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教育調查報告範文 篇7

一、問題的提出

人類社會即將進入21世紀,未來的世紀將是以智取勝的世紀。面對日趨激烈的科技、綜合國力的競爭,世界各國都把成功的希望之光聚集在造就適應新世紀需要的合格人才上,世人稱之為“通向新世紀的戰略制高點”。而合格人才培養的根本出路在於進行教育改革。現在我國政府明確提出,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希望通過教師為社會發展培養大批各級各類人才。這裏的“人才”不是迄今學校教育的“標準化人才”,而是具有競爭意識、獨立意識、開拓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新型人才。為此,要求一千三百多年科舉制

影響下的傳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舉國上下轟轟烈烈地宣傳素質教育,然而聲勢如雷電交加,成效卻細雨綿綿。何以如此?師範教育和國小教師培訓該如何改革?帶着這些問題,我們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對國小教師的教改思想觀念、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改革實踐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二、調查概況及結果分析

1.調查概況

(1)調查目的及問卷編制依據。由應試教育體制轉向素質教育體制,是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而觀念的變革是最高層次的革新。對此,國家教育部陳至立部長説,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是轉變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為了解國小教師現有的教育思想觀念,從事教育改革實踐的情況,同時也為師範教育的改革以及國小教師培養、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尋找科學依據。按照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和中國小教師評價指標體系,在徵詢國小教育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我們編製成這份調查問卷。

(2)調查的主要內容。這份包括30個項目的問卷從6個方面對國小教師教改思想狀況及教改實踐狀況進行了調查。這6個方面分別是:

①教師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即素質教育內容體系的認識;

②教師對新的學科教學模式的瞭解情況及運用情況;

③國小開展教研活動情況;

④教師補充新知識情況及從事教育科研情況;

⑤教師對現代化教學媒體的理解及使用情況;

④教師補充新知識情況及從事教育科研情況;

⑤教師對現代化教學媒體的理解及使用情況;

⑥阻礙素質教育向前推進的因素。

(3)被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被調查的教師共2019人,分另選自XX市12所市重點國小,1所區重點國小,兩所普通國小云一所廠礦國小。被調查教師的年齡在20^"50歲之間,學歷層次拍中專或中專以上,職稱從小教初級到高級。

2.結果處理

本問卷發出2019份,回收1861份,回收率為93%。用統訓學的方法、技術對調查結果進行了處理,分以下幾個部分用表格郎形式呈現如下:

3.結果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目前國小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有以下幾個特點:

(1)從表4中可以看出,有83%的教師對當前國小教育教學模式不滿意;有85%的教師認為應當探索適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學模式。這説明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眾多的國小教師己經認識到開展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2)當問及什麼是素質教育,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應當具備哪些方面的素質,應當怎樣進行培養時,教師們的回答狀況有以下三個類型:

①不明確或不知怎麼答;

②回答不繫統,支離破碎;

③回答籠統(比如:素質教育就是“五育”全面進行),缺乏深入細緻的思考。

這説明教師雖知素質教育一詞,但不明確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應怎樣進行。

(3)雖有進行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願望,但缺少實際行動。這一特點從以下幾方面可以反映出來:

①教研活動。按理説教研活動是提高教師業務素質,進行教學思想交流,推進教學改革的一條重要途徑。但從表2中可知,只有33%的教師認為推進了教育改革。

②對教學模式的探索及使用。從表4中可以看出,教師中對新教學模式積極關注並瞭解的佔6. 4%,嘗試運用的佔25%。

③對學生的評價標準。有88%的教師認為絕大多數教師在對學生評價時仍以考試成績論優劣。

④現代化教學設備的運用。認為絕大多數教師都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佔16%。

(4)頭腦中缺少不斷補充新知識的願望和教育科研意識。如表1中,經常讀教育書刊的教師佔37%,訂閲與專業有關的報紙、雜誌兩份以上的佔21%,讀懂並吸取別人研究成果的教師只佔17%,在報刊上發表過文章的教師只佔14%。

(5)教師的改革意識受學校對教師的評價標準以及來自社會、家長壓力的制約,以致不敢進行教育改革。從表5中可以看出,82%的教師認為在教育改革中受到來自這兩方面的壓力。

三、建議與討論

從對調查結果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從我們國家提出素質教育以來,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觀念確實在逐步地深入教師們的教學意識中,正轉變着陳舊的教育觀念。但是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比如説,長期以來應試教育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我國限於物力財力,還不能創辦足夠的大學滿足每個學生的需要,考試仍是選拔人才的主要手段。教師雖意識到教育改革的必要,但畢竟不容易。儘管如此,素質教育的腳步,並不會停下,因為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民族的希望。

轉變教師的觀念需要時間,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應當對教育體制進行深入思考,創立推進素質教育的社會大氣候。以筆者陋見,提出幾點所謂建議請教於同仁。

(一)教育管理者(包括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應切實為教師進行教改創造條件。如建立獎勵制度,獎勵具有開拓精神、勇於改革者;科學全面地評價教師工作效果,建立完善、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

(二)通過培養和培訓兩條途徑提高教師對素質教育的認識,根據學科特點和社會實際構建層次清晰的素質教育體系,使素質教育更具效率性、針對性。

(三)學校應當建立教研活動的檢查、監督機制,隨時掌握教研活動情況,保證教研活動真正起到促進交流、推進教育改革的作用。

(四)建立和完善業務進修、培訓制度。21世紀需要的是有競爭意識、有開拓能力、科研能力和高超教學技能的教師。通過培訓增強這些意識和能力。

總之,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關鍵問題是轉變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然而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畢竟是複雜的。當務之急應當是通過調查等方法瞭解目前國小教師教育思想、觀念的現狀。在此基礎上,研究探索轉變教師教育思想、觀念的規律、方法。依照規律創設條件,破除陳舊觀念,樹立素質教育的思想、觀念。

20xx年X月XX日

教育調查報告範文 篇8

(一)選題意義

20xx年秋季開學,廣西正式實施新課改,旨在一改以往傳統教學中教師機械地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變為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成為課堂教學中學習知識和獲得生命情感價值體驗的主體,從而使教育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髮展。

南寧四中是一所普通中學,一個月實習下來,實地進入課堂才深刻感受到新課改理念雖好,但真正操作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資深高級教師上課學生都能睡倒一片、提問課本內容無人應答、上到哪一頁不知道、畫哪裏也不知道……活躍的課堂是每個政治老師都追求的,它能讓政治課從繁瑣、死板中脱離出來,從而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走向輕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此氣氛,對於初為人師的我們動力何在?講課的慾望何在?基於此,筆者在與指導老師、實習班級學生深刻談話的基礎上,在聽了一星期教學指導老師的課、聽了半個多月其他實習老師的課以及在自己上了8節政治課、一節講評課的基礎上寫了此份調查報告,期望能給自己一個提升,也給後來者以經驗借鑑。

(二)調查對象

四中盧XX老師、黃XX老師,高一年級(1)、(4)、(7)、(8)班學生。

(三)調查方法

訪談調查法、實地觀察法、實驗調查法

二、調查經驗

對於高一學生來説,感性思維仍強於理性思維,思考問題也往往憑一時的好惡,他有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往往就興致盎然,反之則興趣索然。因此,在課堂上要使學生對政治產生興趣,就必須找到讓學生興奮的點,讓學生從瞌睡中爬起來,在興奮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經筆者調查發現,對於以下的點,學生最感興趣、最易興奮、從而最能活躍課堂:

(一)播放貼近學生生活及與熱點時政相關的視頻、音樂或展示圖片材料

我們的教學指導老師因教學經驗豐富且對課件製作不甚熟悉,因此他上的班級是不用多媒體教學的,但是他建議我們新老師使用多媒體。上過一兩次課後就發現,只要一放視頻、音樂或展示圖片,學生立馬主動關燈拉窗簾,然後安靜坐着,目不轉睛、兩眼泛光地盯着大屏幕,連趴了很久的同學也都紛紛爬起,精神抖擻着加入大部隊。吸此經驗,此後幾乎每節課我都準備2分鐘左右的相關音樂、視頻或幾張圖片,在課堂導入時或中途播放,且儘量中途播放。播放完之後呢?興奮一般只能持續10分鐘左右,該睡的繼續睡,該幹嘛的又做回自己的事兒了。因此,每節課找那麼兩三個興奮點來吸引學生就非常有必要了。

(二)利用小故事解釋拓展課本知識點

如在講《處理民族關係的原則》一課,講到學生們熟知的少數民族之一“壯族”時,我跟他們拓展説,以前其實是寫做“僮族”,1965年,經周恩來總理倡議,國務院就把“僮”字改成了“壯”。為什麼要改呢?這一提問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然後學生們就各種回答。這時氣氛就來了,教師也就可以順利的繼續開展教學了。

在講《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自治權時用了學生熟知的“三月三”放假的例子,與此同時,為了讓學生的知識能夠遷移,我還利用自身優勢同理講了我們瑤族自治縣“盤王節”放假的規定。(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幾個瑤人乘船飄洋過海,遇上狂風大浪,船在海中飄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能靠岸,眼看就要船毀人亡。這時,有人在船頭祈求始祖盤王保佑子孫平安,許下大願。許過願後,風平浪靜,船很快就靠了岸,瑤人得救了。這天是農曆十月十六日,恰好又是盤王的生日。後來瑤族人民就把這一天定為“盤王節”,這一天,我們會跳傳統舞蹈——長鼓舞來慶祝瑤人的新生和盤王的生日。富川是臍橙之鄉,現在把臍橙節和盤王節一起過,多了個免費吃橙子大賽,就使得節日更加熱鬧了。)用一分多鐘講了盤王節的由來和過節時的主要活動,學生就覺得非常有趣。會問很多:“那老師你會跳長鼓舞嗎?”, “老師吃橙子真的是免費的嗎?等問題。整個課堂也就活躍多了。

(三)點名回答課堂提問

教學指導老師在我們上課之前就給我們建議説,學生可能對於很多問題都回答不上來,所以我們提問,只能問課本上有的。但,就是課本明擺着,學生要麼都找不到,要麼找到了也不搭你,死氣沉沉的。沒人回答課講不下去,總不能一節課40分鐘都是老師一個人在那兒説吧?這時,點名叫學生起來回答問題就十分有必要了。

剛上一個班的課,能認識並且記住的也就那麼兩三位同學,或直接讓他們回答,或拿座位表隨便點,主動舉手是沒有的。發現一點,就在提問後看着座位表説:“看誰的名字最大氣,或説最具特色老師就請他回答”,點個與某明星或某歷史人物名字相似的,像高一(4)班有個叫“李俊傑”還有一個叫“黃俊杰”,我會説“哎呦,好名字,來,回答一下。”學生們會有一點小起鬨,氣氛就非常輕鬆了。沒有這些名字的話就點個名字大氣的,直接問“咱們班誰的名字最大氣啊?”學生一定會積極主動推薦人選,這時學生推薦的人一般是在班裏比較活躍的,讓其回答也可活躍氣氛,他不懂可以叫另一人幫回答或叫鄰坐回答。這也是活躍課堂氣氛的一個點,在這樣一個氛圍下學生不會心驚膽戰的害怕老師點到自己。如果這時候,教師適時給予相應鼓勵,也就更能提高其積極性了。

(四)講課時穿插練習

還是以講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的自治權為例,直接講民族區域自治地方有哪些自治權,然後一個個解釋什麼是經濟自治權、什麼是文化管理自治權、立法自治權、變通執行權多沒意思,學生覺得無聊又記不住,自己也講得無聊。這時就可以直接讓學生看課本,問“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有哪些自治權?”完了直接給題、給材料: “在執行全國性法定節假日的基礎上,《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習慣節日放假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98號)規定,將“三月三”這一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列入自治區的節假日。”讓學生判斷材料體現了哪些自治權。一般學生只能回答出體現了“立法自治權和文化管理自治權”,其中還有體現了“變通執行權”,學生對於這個不懂,這時候教師就可以解釋什麼是“變通執行權”,這一權力在材料中是怎麼體現的。

就這樣以一種檢驗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既達到了活躍氣氛的目的,又達到了加深理解的效果。如若講完課還剩時間,也可以把課前準備好的2—3道相關練習讓學生做,做錯了吸取教訓下次錯的可能性就會變小、做對了讓學生有些成就感,可謂百益而無一害。

總的來説,在理科班上課,只要你有些例子、有些材料,學生都會相對活躍;而文科班女生較多,或因害羞或因不想成為焦點、或是真的不會,上起課來就會覺得相對沉悶。這時候,睡覺的人就必須認為他懂了,有問題時就叫其回答,起殺雞儆猴之效;文科班很沉悶,相關視頻、音樂、圖片或材料必須得用,男生的作用也要給他積極發揮出來。只有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才會有活躍的課堂,也才會有充滿動力講課的教師!

三、結語

以上四點是一般課堂中比較能引起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讓學生興奮從而提高課堂活躍度的點。

本文所説的“興奮點”是指能激起學生精神振奮或激動的情景痕跡。通過找“興奮點”,盡力喚醒正在沉睡或準備沉睡的學生,吸引心神不定或到處遊離的同學,活躍課堂氣氛,讓老師有點小動力繼續上下去,使我們的政治課、特別是有些遠離學生生活的《政治生活》能夠繼續上下去。課堂是一個師生溝通的生命場,但是在普通中學,並不是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你的生命在陪伴着他的生命,因此,要讓學生喜歡你的課,教師就不能就知識點講知識,而必須營造一種輕鬆的氛圍,不能讓學生覺得學習就是一種負擔、就是一種任務。我們老師必須要學會在教材內容和學生心靈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讓學生去接受你,接受你講的東西。課堂時不時有點氣氛,學生輕鬆了,教師上起課來自然也就輕鬆順暢了,我們教學目標也就能更容易達到。

未來的路還有很長,自己也就上過四個班共八節課,也只是採訪了兩位政治老師,還有詢問了一些學生的意見,可能調查有不盡完美之處,僅希望通過此份調查報告分享自己小小的不成型的經驗,給自己、也給後來者以借鑑。

教育調查報告範文 篇9

一、調查概況

我於20xx年9月份,對我實習的一所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六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青年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

3、學習需求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 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高中畢業後的打算,99%的學生想讀大學。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的艱難性。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羣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 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教育調查報告範文 篇10

調查目的:幼兒園存在的一些遊戲缺失問題

調查時間:20xx年07月02日

調查地點:xx幼兒園

調查對象:幼兒園小朋友

為什麼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尷尬場面:老師帶着孩子玩完以後,孩子會問:老師,我們現在可以玩了嗎?

為什麼很多幼兒被剝奪了遊戲時間,不得不去學習英語、彈琴、繪畫等等?

孩子的遊戲成了變相的作業或上課。

一位幼兒園老師設計了這麼一個遊戲情境:老師扮演雞媽媽,小朋友們戴上頭飾當小雞,雞媽媽領着小雞們到小貓家串門,小貓不在家,但在家裏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寫着數字的卡片,讓小雞們找出這些卡片,並且根據這些數字在地板上繡花,卡片上寫着幾,就繡幾朵花。

這樣的遊戲在如今的幼兒園裏非常典型,老師是想通過這個遊戲檢查一下孩子們是否掌握簡單的數字概念。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黃進説,但是我們卻不禁要問:孩子們在老師設計好的遊戲裏,在老師的帶領下沒有一點自己去開發新的遊戲情節的想法,這樣的遊戲其本身有沒有存在的意義,是不是成了一種點綴?

有專家認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遊戲當作糖衣,靠糖衣來誘使孩子們吞下知識這個苦片。人們認為在幼兒園裏遊戲對學習重要,是因為人們希望遊戲能賦予孩子們一些經驗、技能和知識。黃進説,但卻忽視了遊戲最重要的一點,即孩子們在遊戲中自主的、歡愉的體驗。

在前不久舉辦的中國幼教百年紀念大會暨學術研討會上,不少與會專家學者提到了當前學前教育中的遊戲缺失現象。

華東師範大學學前系教授李季湄説,所謂遊戲缺失,更多是從遊戲被成人控制這個角度而言。不少專家認為,老師成了遊戲的設計者,遊戲成了老師導演下的一台戲,成了外部強加的活動,成了變相的作業或上課。

遊戲應該是孩子自發感受到樂趣的行為,但現在許多幼兒園裏遊戲是按成人的意願在玩。經常老師帶着孩子玩完以後,孩子會説:老師,我們現在可以玩了嗎?孩子們根本不把這認為是遊戲,是玩。遊戲被當成了工具。

李教授説,當然寓教於樂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這樣的所謂遊戲,大部分還應該是孩子自發的遊戲。

讓孩子們玩自己的遊戲。她給記者講了這麼一個故事。有一次,她跟班上的孩子們一起吃滷花生,有孩子突然問:這種有很多味道的花生是怎麼做出來的?於是,孩子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很快孩子們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滷花生是種出來的,另一派認為是煮出來的。曹老師提議孩子們乾脆一起來做試驗,看看滷花生究竟怎麼做出來的。於是一組孩子開始種花生,另一組孩子則開始煮花生。答案當然很快就出來了,但煮花生的孩子卻很有興趣地加入到種花生的行列中。種花生的過程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怎麼才能讓種出的花生有味呢,有孩子説直接把辣椒和花椒加到土裏,但立刻又有孩子説不對,應該把辣椒和花椒泡水澆到土裏;隨即又出現了新問題:用熱水泡、温水泡還是冷水泡?

這些問題,我都讓他們自己去解決。曹偉説,他們完全能夠解決,孩子們的能力和創造經常會讓你意想不到。

曹偉説她班上的孩子們玩的遊戲主題經常是從孩子們討論的感興趣的話題中找出來,遊戲情節怎麼發展進行下去也由孩子們來決定,誰在遊戲組織中扮演什麼角色,不是由老師來指派,而是由孩子們自主決定,最後遊戲做完了,再讓孩子們自己來作評價。那你呢?起一個引導作用?記者問她。嚴格來説,引導這個詞不準確,不是引導,我只需要在一旁觀察和發現他們,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必要的時候給他們一些建議和幫助。曹偉説,我跟他們是平等的,是他們的一個玩伴,跟他們一起玩。

學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兒全面發展,而且還要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幼兒園的各種活動都應當體現幼兒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並給幼兒自由自主活動的空間和時間。幼兒的創造性遊戲應當體現創造性,而不要把成人的期望和想法強加給幼兒。教師不能用組織作業或上課的方法來組織和指導幼兒的遊戲。應當改變重教師編制的教學遊戲、輕幼兒自發的自由遊戲的傾向。

但是幼兒園的老師們也有滿肚子的苦水據説,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做遊戲多了,認字識數少了,就會有家長找上門來提意見,我讓孩子到這裏來是受教育的,不是來玩的。

劉焱教授説,提前開始、越早越好已經成為現代人們對於嬰幼兒教育的普遍信條,望子成龍的家長希望通過這種提前開始的學習,讓自己的孩子贏在人生競爭的起跑線上,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幼兒被剝奪了遊戲時間,不得不去學習英語、彈琴、繪畫等等。

儘管x年頒發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到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原則之一,但劉教授指出,理論上、口頭上重視遊戲,實踐中輕視甚至忽視遊戲,已經成為當今學前教育領域中一個普遍存在的矛盾現象。

幼兒園教室中的遊戲在迅速減少,使用筆和作業紙的現象在急速增長。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劉焱教授説,幼兒教育也已被納入到應試教育的軌道。

教育調查報告範文 篇11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澄西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00份,回收有效問卷7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依據。

二、調查結果

通過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和多次與教師、學生座談的結果顯示,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6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32%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8%的中學生沒有考慮。另外,農村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許多學生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考大學”意識的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

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高中生厭惡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教育調查報告範文 篇12

上週,學校組織我們進行了為期一週的教育見習活動,希望通過見習能讓我們深入中學教學第一線,瞭解中學教育現狀,並進一步提高對教師職業的理解與認識,促進個人教學技能的形成。這次見習的內容包括課堂教學見習,班主任工作見習和見習總結。在這期間我積極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個人有了很多收穫。同時,我以我所見習的中學——海中為主要調查對象,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工作,是針對語文這門課而言的。在此,我介紹一下自己的實習生教育調查報告的結果,談談對中學語文教與學的一些看法。

首先,在老師教授方法方面。

我所在的中學,雖然是海南最好的中學,語文的教學方法仍然是一套公式化的教法,解題、介紹時代背景、泛讀課文、講解生字生詞、分段、分析課文、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這種千##第1篇律的教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整個過程單一、枯燥,加上大多數老師並沒有很深厚的文學功底,語文課堂顯得更加沉悶、無趣。老師在講台上根據固有的模式大談特談,學生在講台下作自己的事,少數認真聽課的同學看起來也是抱着某種利益的心態——高分。整個課堂完全以教師為主體,學生不再是教學活動中的積極參與者,而是一個被動的接受教師灌輸知識的客體。這樣不僅束縛着青少年活躍的思想,使學生不動腦筋想問題,同時也浪費了他們的學習時間,影響了他們學習水平的提高。

我認為,現代化的教育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體,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充分保證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因為學生都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可以很好地接受教師的教育,也有權利抵制這種教育。教師的教育和教材對於學生的發展來説,只是外固,真正獲取知識、得到發展還要靠學生的內因起作用。學生作為內因主動的學習不存在了,教師和教材再好的外因也將失去意義。

第二,老師在課堂提問方面。

我發現一種很常見的現象:教師在課堂上會連續提問,但這些問題大多是很簡單的是非問,或者選擇問、填空問、甚至是自問自答,雖然大部分學生都能踴躍回答,或者説都能回答得上,但學生的回答顯然都是很倉促,且習慣性地不加以深入思考而快速作答,而這些答案一般都在教師的掌控之中,這樣課堂牢牢地控制在以教師為主體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創造性及問題的生成性都大大降低。表面上學生積極參與了課堂,其實整個教學質量並不高。

第三,教師的課堂點評。

在教學進行過程中,有時候有的同學會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教師往往採取迴避的態度,而有的同學偶爾會有一些充滿靈氣的回答,袒露出他們不一般的思維痕跡,但通常情況下,老師都不夠敏感,對學生的回答只作簡單的肯定、否定,或者不置可否有的老師點評語言單一、蒼白,不能夠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合適、恰當的評價,讓人感到老師的語言空洞。甚至有的老師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後濫用表揚,不管問題價值大小,學生回答的價值量有多大,老師都是一個口吻“對、不錯、太棒了”等等。這種脱口而出的隨意表揚使很多學生在回答問題時隨意應付。看似課堂氣氛活躍,其實是對教學、也是對學生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第四,教師的講課內容。

聽了一週的語文課,發現老師講課期間常插入諸如此類的話:這個字、詞很重要,考試的時候常會考到;這個句子注意它的翻譯,考試會可能有所涉及;這種閲讀理解題需要同學們好好看看,大學聯考經常會出現類似的題型。

整堂語文課都在語文老師的善意提醒中有條不紊地進行。學生們每次一聽到此類的話,都會條件反射地集中注意力。真的是因為這個知識點的重要性嗎?不是的,很顯然,是為了考試。考試獨立於教育、教學之外,考試內容取代了教學目標,分數成為最終的教學目的。記得課間,我試着跟語文老師交流教學方法,我説:“老師,您看,我們這堂課可不可以再這樣拓展延伸一下,或許課堂的趣味性會有所增加。”老師很乾脆地回答:“沒有必要,考試不考!”我愣了,考試不考,就不講嗎?語文教學難道也純粹是為了考試嗎?

我好疑惑,中學語文課程標準上説:中學語文教學設定的總目標是“是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由此派生的教學目標從四個方面考慮:知識技能、應用能力、人文素養、情感態度。這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這些理論上的目標在現實的實踐過程中卻存在着極大的反差。老師講課以課本為主,課本上有的,就進行模式化講解,課本上沒有的,老師便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會提及。不要説知識技能沒有得到提升,人文素養、情感態度,甚至應用能力更是無從談起。

然後,在做班主任代理過程中,我也注意到一些關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現象,比如:大多數學生能夠自律,學習態度端正,積極上進,希望考出好成績,讓生命更充實、更有價值、更有意義。並且絕大多數人都曾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他們對學校生活的評價是累並快樂着,對學習有着濃厚的興趣。

然而,這裏也有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高。通過對學生作業的批改,我發現,班裏抄襲作業的現象比較普遍,有近90%的同學反映本班同學有抄襲作業的現象。

二、學生的課業負擔較重,心理壓力普遍較大。我所見習的學校學生平均每天早上六點起牀,晚上12點休息。除了上課時間,每天課外學習時間在4小時以上,而有些科目每天作業時間都要超過2小時。如果每門課程的作業都如此,學生如何應對?即使只語數外三科每門作業要2小時,學生也不可能完成。其實這麼多的學生抄襲作業也從另一方面説明他們的課業負擔的確過重了。因為過重的課業負擔,加上家長及老師的不間斷督促,他們的心理壓力也隨之增大。

這便是我這次見習所見所感,也是這周我調查的收穫,在當今新的教育體制下,好的教育方法及教育理論在短時期內根本無法與實際教學實踐相一致,甚至會出現脱節的現象。我們只有期望教師的個人素養能越來越高,素質教育和教育改革能越來越順應實際教學。

教育調查報告範文 篇13

師範生實習鑑定一個多月的實習已經結束,從年前的準備階段,到三月份的正式講課,這一過程的收穫體會是很多的。

讓我體會很深的首先是對教育這份事業的熱愛。在學習中常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麼對教學的熱愛是使你全身心投入教學的動力,不管是備課,還是講課。備課中,具有了動力,才能全方位的考慮過程、內容,考慮學生的反應。正如實習開始,杏壇副校長所説的“備學生”,怎樣體會到學生的反應。有了這份動力,才會想出設計出更好更科學的方法,應用於教學過程,啟發式教學等方法才能很好的應用並取得較好的效果。

其次是要設定較高的目標,同時又要考慮到效果不佳時,自己的反應。就是預先想到效果不好時,自己應承受這份壓力,較好期望固然很好,但若由於自己的能力所限以及各方面的變化,引起教學效果不佳,自己應接受這一現實。不能因為一時的衝動,而破壞了整個活動。當我第二次課效果不好時,當時實在難以接受,爾後的兩天為下次的備課則沒了興趣,沒有了熱情,自己前兩次作了充足的準備為什麼會這樣?我在思考這些,思慮再三,還是備課不充分,沒有更好的調動學生,既沒有預計學生的反應,又沒有考慮可能發生的情況,比如第二次課的板書問題,這都是沒有預計到的。

而當我在第三次課時,心情平淡而又有熱情,坦然面對一切。這樣就好了許多,語速較前兩次慢了一些,課堂中出現的錯誤少了許多。

總的説來,實習讓我收穫許多。不僅僅是對教學,做任何事情都滿懷熱情。我抵制住了第三次課前的不良反應,作了充分的準備。對事情結果期望高,嚴要求,又要以最壞的結果來考慮,坦然面對。這是我較深的體會。

最後,我還想説的事,感謝張老師的悉心熱心感懷。每課必聽,不管是試講還是上課,更重要的事提出學生的問題,以一個有豐富經驗的老師來發現這些問題,解決問題,這是對學生最大的負責與幫助。同時,我們這一團對也是值得學習的。互相幫助,照應,共同進步。

教育調查報告範文 篇14

學前教育是老百姓極其關注的一個民生問題。近幾年,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了許多這方面的建議、提案。在前兩年對學前教育發展情況進行持續監督的基礎上,今年6月份,葛益平主任、徐育斐副主任、王祖煥副主任、厲秀珍副主任等常委會領導分別帶隊,檢查走訪了鹿城、龍灣、甌海、洞頭、樂清、瑞安和永嘉等縣(市、區),通過實地查看當地公辦和民辦幼兒園、召開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座談會等形式,深入瞭解學前教育發展現狀。6月22日,市人大教科文衞委召開會議,專題探討學前教育發展。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學前教育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深入實施學前教育第二輪行動計劃(**年),開展學前教育先進(達標)鄉鎮街道創建,鞏固無證幼兒園整治,學前教育工作提速提質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大幼兒園建設力度。近兩年,通過新建、改擴建,新增幼兒園達100所,新增幼兒園建設面積13.2萬平方米,新增幼兒學位1.9萬個,全市3至5週歲幼兒入園率為97.5%。全市現有幼兒園1486所,在園幼兒32.09萬人,等級幼兒園在園幼兒覆蓋面為94.92%,普惠制幼兒園覆蓋面為83.2%。全市185個鄉鎮(街道)有103個建成公辦幼兒園。同時,推動住宅區公建配套幼兒園移交落實。近兩年,全市已移交住宅區配套幼兒園12所,今年甌海區將移交配套幼兒園10所,“入園難”問題逐步得以緩解。

(二)加大財政經費投入。各地普遍建立健全對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以獎代補的機制,突出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教師參保補助、教師年工資補助、新園開辦補助。20xx—20xx年三年財政性學前教育年投入佔同級財政性教育經費比重連續遞增,20xx年、20xx年、20xx年佔比分別是2.81%、3.78%、4.04%。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各地政府出台了系列政策,積極招錄優秀畢業生加入幼兒教師隊伍,20xx年、20xx年,全市分別招錄幼兒教師189名和230名,各地相應建立了幼兒教師資格證考取和教師學歷提升進修獎勵制度。目前全市幼兒教師持證率為80%,較兩年前提高了31.86個百分點。專任教師大專以上學歷為86.5%,較兩年前提高了26.5個百分點。

二、學前教育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雖然近年來我市學前教育水平取得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但從總體上看,由於底子薄、歷史欠賬多,學前教育仍是我市整個基礎教育中最為薄弱的環節,整體水平明顯低於全省平均水平,與羣眾需求存在較大差距。突出表現在人財物方面三個“嚴重不足”:

一是公辦幼兒園嚴重不足。目前公辦幼兒園與民辦幼兒園之間辦學條件差異很大,羣眾公認的優質幼兒園基本上是有諸多保障的公辦幼兒園,而民辦幼兒園“低小散”現象較為普遍,全市1486所幼兒園中,公辦幼兒園只有144所,僅佔總數的9.7%,佔比排在全省末位,蒼南、樂清公辦幼兒園僅佔2.56%、3.91%。全市公辦幼兒園只能接納14.68%的幼兒,剩下85.32%的幼兒只能選擇民辦幼兒園,這種狀況使得目前公辦園辦園壓力大,“大班額”和“入公辦園難”問題嚴重。

長期以來,縣(市、區)政府在城市開發建設中對幼兒園的配套公建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學前教育規劃滯後,幼兒園設置有較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就市區而言,大多集中在核心城區及新建住宅區,如下呂浦一帶公辦幼兒園較密集,市郊地帶如仰義、豐門至今還沒有公辦幼兒園。在規劃執行中,部分區域規劃的配套幼兒園沒有與小區住房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建成的幼兒園,有的小區也沒有按規定及時移交,挪作他用現象也時有發生。鹿城區反映,部分由市級單位負責建設的幼兒園未按期建設或建成後未及時移交。好幾個縣(市、區)至今還沒有一所配套幼兒園移交。至去年底,全市沒有公辦幼兒園的鄉鎮(街道)還有82個,如蒼南龍港這樣一個人口大鎮至今還沒有一所公辦幼兒園。平陽縣16個鄉鎮(街道)僅有4個建有公辦幼兒園。

二是財政經費投入嚴重不足。雖然學前教育財政性投入佔同級財政性教育經費比重連續遞增,但20xx年我市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佔比也僅為4.04%,其中蒼南、平陽不到2%,永嘉、瑞安、樂清也不到5%,而同期全省平均為5.84%,杭州達10.37%,寧波達8.22%。

全市普惠性幼兒園覆蓋面佔比為83.2%,但一些地方對普惠性民辦園獎補政策模糊、力度不大。由於普惠性幼兒園多數都是非在編教師,平時負擔着非編人員的工資、培訓和日常支出,而按照普惠制收費標準,民辦幼兒園贏利困難,有些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為了降低成本,低薪聘用教師,壓縮管理人員,擴大班額容量,管理不規範。調研中,公辦幼兒園反映20xx年由物價部門制定的收費標準已不適應幼兒園發展需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反映財政獎補金額少,而且物價部門核定的30%浮動率又限制了收費,收支難以平衡,普惠性幼兒園申報進退兩難。

三是教師編制嚴重不足。從調研情況來看,幼兒教師事業編制佔比很低,普遍反應編制不夠,特別是新辦的公辦園大部分都沒有核定編制,如鹿城區20xx年至今新舉辦的公辦園均沒有核定編制,今年僅招聘10名事業編制幼兒教師,而非在編教師收入待遇很低,缺乏歸屬感,難以吸引優秀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如温州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留温工作的比例不到20%。教師資格證持有率列全省末位。“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實施後,非在編教師離職生育現象增加,導致幼兒教師隊伍相當不穩定,教師隊伍的不穩定性,嚴重製約學前教育工作的全面提升。

三、推動學前教育發展的建議意見

學前教育是個人終身發展的啟蒙階段,對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奠基性作用,既影響全市千家萬户的家庭,又關乎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5月26日,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浙江省學前教育條例》,並將於9月1日正式實施。我市各級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相關職能部門必須深入學習、貫徹實施《浙江省學前教育條例》,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在人財物方面補好“短板”,推進全市學前教育這一社會公益事業優質均衡發展。

(一)堅持規劃剛性,大力建設公辦幼兒園。縣(市、區)政府是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責任主體。要根據城鎮發展規劃和人口流動趨勢,充分考慮二胎政策和户籍政策的調整變化,科學規劃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佈局,健全覆蓋城鄉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政府要制訂配套幼兒園移交的流程,明確各職能部門的具體職責,規劃、住建、國土部門要嚴格把關,保證新建居住區配套建設幼兒園在工程第一期就實行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和同步交付使用“四同步”,教育部門要及時做好接收工作;針對已建成的居住區沒有配套幼兒園或者配套幼兒園達不到規劃要求的情形,縣(市、區)政府要統籌利用“大拆大整”專項行動拆後的閒置校舍或者其他一些適合場地建設幼兒園,就近滿足老百姓需求;82個還沒有公辦幼兒園的鄉鎮(街道)在今年要落實規劃佈局,各級政府要做好迎接省、市人大常委會的執法檢查準備。

(二)加大財政投入,扶持發展普惠性幼兒園。學前教育要堅持公辦民辦並舉的原則。針對我市公辦幼兒園比例過少並且無法在短期內改變局面的實際,必須解放思想,發揮“有為政府”作用,加大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學前教育服務的力度,這就要對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加大扶持力度,讓更多的民辦幼兒園承擔起學前教育的公益性任務。公共財政資金要發揮“四兩撥千斤”作用,對“收費大眾化、質量有保障”的普惠性幼兒園進行獎補。同時,要加強學前教育的地方政策研究,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積極支持和鼓勵優質民辦園進行等級提升,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更好地滿足羣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學前教育需求。價格主管部門要依據幼兒園辦學成本、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要求和社會承受能力,合理確定並定期調整收費標準及普惠性幼兒園收費的浮動率。

對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佔同級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過低的縣(市、區),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有增財計劃和可操作措施,市、縣人大常委會要上下聯動,進行跟蹤監督,保證資金到位。

(三)提供政策保障,提升幼兒教師隊伍素質。幼兒教師是發展學前教育事業的基礎和關鍵。教師編制不足已經成為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瓶頸”。各級政府特別是編制部門、人力社保部門要增加全日制學前教育畢業生考錄編制計劃,想方設法、多種渠道留住温大和温籍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要加快落實幼兒園教師補充計劃,下決心擴大規模招錄一批熱愛幼教工作的全額事業編制幼兒教師,包括招聘一定比例的男性教師,不斷提高公辦幼兒園中事業編制教師比例,儘快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同時要逐步提高非在編教師的工資和社保待遇,健全和完善非在編幼兒教師的職稱評定體系,依法保障其進修培訓、評先評優、職稱評聘等方面的合法權益,確保教師隊伍的質量和穩定。

教育調查報告範文 篇15

一、調查概況

我於20xx年9月份,對我實習的一所中學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本文由本站收集整理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六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國小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國小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青年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3、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高中畢業後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願望。

(二)當前國小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的艱難性。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羣體具有這個想法是

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 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解決對策:

1、教學觀念——構建平等、民主、和諧、活潑的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往的教學都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變成了學習的客體。現代的教學理念應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有個性的鮮活的個體,教師應有意識地創造環境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意識到自己的力量,然後積極地去參與,讓他們感到參與的快樂,成功的喜悦。所以可以在每次上課前,精心設制一些問題,然後,以小組為基本單位,讓學生們去討論。這樣學生就在一個民主、愉快、和諧、積極向上的課堂氣氛中主動地去學習,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主動地去動腦、動手、動口,全方位地參與,並自覺自願地蒐集材料,進行加工、整理,然後,各組出一個代表到講台前去闡明小組的觀點和認識,使每個同學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通過這種方法,學生不但有了學習的興趣,還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他們所找的資料、知識範圍已大大超出了課本,並掌握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2、教學模式———由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陳述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式、論證式轉變,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是教和學的有機結合,學是目的,教是引導。教育者施行的各種教學手段,都是為使受教育者明確應該怎麼學,都是為使受教育者願意學、喜歡學、主動學。教育者只是提供條件,只是幫助促進,而不是灌注,更不是替代。我們所面對的都是過去的事情,而過去的事情不可能重新回到我們面前。所以,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接受前人的記載和教師的講述。這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唯一可循的依據。

3、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真正地解放學生,而不要以考試、分數來壓學生,使學生成為分數的附庸,逼得學生在教師指定的圈子裏不敢出來。那麼,怎樣才能真正地解放學生呢?我認為,要真正地解放學生,不能一卷定“終身”。其次還要着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特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獨立精神和主人翁責任感。

4、教學手段——由單一化、原始化向多樣化、現代化轉變。教師講解,是無法突出學習的形象、生動、豐富、有趣的特點,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形象生動的教學掛圖,事件的錄音、錄像、電視、投影以及多媒體電腦等在教學中的運用,能為教學創設一個較為真實的環境。因此,教師是否能儘快熟練恰當地掌握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儀器和設備已成為衡量一個教師技能的重要方面。

總之,在當前形勢下,教與學還處於不斷地探索發展中,對於一些標準體系還需不斷地深化和完善。“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才能真正地採取批判繼承的科學態度,才能真正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只有將正確的政策、法規領悟、滲透,真正落到實處,歷史的巨輪才會向前滾動,我們的社會才會和諧、穩定地發展。

教育調查報告範文 篇16

[摘要]

信息技術課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已納入各中國小必修課的範圍之內,而農村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還處在起步階段,與城鎮中國小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與問題。本文首先以舒蘭市第中學為調查對象,採用訪談、觀察、問卷調查等方式對農村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課堂教學情況及學校的信息技術課教師隊伍與學校的相關設施的配置情況進行調研,對農村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課堂教學環境、學習者的學習背景、學校領導與任課老師對信息技術教育的態度等幾方面進行理論和實例研究,並通過精心觀察所調查學校的現有情況分析出農村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普遍存在的各種典型問題,最後作者就為解決這些問題列舉了各種可行的措施和對策,並將其進行整理、歸納,做出總結

[關鍵詞]: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引起的原因,對策及措施

[1.研究的背景]

隨着中國小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進程的加快,信息技術逐漸進入中國小,越來越多的農村中國小開設了信息技術必修課,人們對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關係的探討也越來越多。共同關注的話題是如何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巨大功效為教學服務、提高教學效率。針對信息技術這門課來説,它是沒有地區差異的,但是不同地區對信息技術的認識和利用程度就有所不同了。由於國內農村山區與城市在經濟發展、文化教育等方面存在着較大的差異,所以信息技術在農村教學中的運用就與城市有所不同。本文正是因為農村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中存在各種問題才以珊瑚鎮中國小為調查對象,通過進行調查問卷及分析問卷調查情況的形式對比城鎮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的區別,找出農村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存在問題的原因,並提出一些能解決這些問題的可行的策略和方法。

信息技術教育是一種基礎文化教育,更是人才素質教育,中國小開設的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新興的知識和技能相結合的基礎性課程,它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實用性、靈活性,在中國小的素質教育中佔據着重要地位。由於信息技術教育本身發展較快,直接影響着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的方向和內容的穩定性,而農村國小信息教育還處於起步階段,它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着全國信息技術教育的推廣和推進程度。至今有很多專家學者都對農村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過研究,並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和建議。本文通過實踐從課堂教學環境、學習者的學習背景等幾個方面對農村國小信息技術課程課堂教學情況進行調研,期望能夠對一線教師的實踐教學提供幫助,讓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更具有人文性,適應新的形勢下對人才培養的需要。

但不能以單純的計算機教育替代信息技術教育。兩者的區別:簡要説來,信息技術教育與計算機教育的根本區別,或者主要分水嶺就在於如何看待計算機。計算機教育把計算機作為課程的學習對象來學習,而且是惟一的學習對象;而信息技術課程則把計算機作為課程的學習工具來學習,而且只是學習的工具之一。

計算機教育與信息技術教育並不是對立的關係,而是發展的關係,計算機教育是信息技術教育的基礎與前提。

信息技術教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涵,一方面是信息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即主動地利用各種信息工具和各類信息資源,有效地對各種信息進行處理;另一方面是技術教育,主要包括對信息的採集、加工、分析、發佈過程中運用到的傳感技術,通信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等,其中計算機技術是信息技術的中心,而計算機常識教育又在信息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國家開設的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中明確規定其任務為: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當前,計算機技術是信息技術的核心,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更是其發展的熱點。故計算機教育無疑是目前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內容。然而,在信息技術教育中,絕不能因此就將單純的計算機教育與信息技術教育等同起來,以前者來替代後者。

具體而言,信息技術能力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運用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二是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進行各學科的學習;三是瞭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和影響。如此,不僅向學生傳授了信息技術知識,還着重培養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他們的主動學習的精神和批判意識,在應用信息技術中形成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另外,對於不算髮達的國家和地區以及邊遠地區和農村,計算機教育的成本無疑是昂貴的,因此一些國家主張信息技術教育在考慮計算機教育的同時,也應根據現實的能源情況,將其他信息設備,如印刷材料、錄音帶、錄像帶等納入到信息技術教育當中,以便提高信息技術教育的現實性。

如此看來,儘管計算機教育是當前信息技術教育的核心,但絕非全部,應當賦予信息技術教育以廣泛的內涵和外延。國內在開展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時,不僅要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掌握其基礎知識和技能,瞭解其發展及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更應注重通過信息技術教育使學生提高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他們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運用信息技術,並將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由於種種原因,當前信息技術教育就是計算機教育的思想仍嚴重地影響着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甚至出台的有些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教材安排的完全是計算機技術的內容。令人欣慰的是,信息技術教育不是單純的計算機教育正在被愈來愈多的人所認識。各省、市和自治區陸續組織編寫的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教材也更多地融人了計算機教育之外的信息技術教育內容。更令人興奮的是,根據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及現實需要,教育部20xx年11月下發的教基[20xx]35號文件——《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將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規定為培養中國小生的信息素養,並且認為信息素養應當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⑴信息意識:即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工作和生活的問題的意識,這是信息技術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點。

⑵信息常識:即信息科學技術常識,促使學生閲讀有關的信息文章,參加有關討論,便於瞭解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⑶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統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採集、傳輸、加工處理和應用的能力,信息系統的分析與查錯能力,以及對信息系統與信息進行評價的能力等。

⑷信息道德: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信息倫理道德修養,使他們能夠遵循信息應用人員的倫理道德規範,不組織和參與非法活動,並知道如何防止計算機病毒和其他計算機犯罪活動。

[2. 農村中國小的信息技術教育現狀調查]

[2.1 調查的內容與目的]

本次調查要對在校老師及學生分別進行,其中調查教師的情況是本文主要調查的部分,調查學校信息技術教育建設的情況以及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及對信息技術的認識情況。對教師主要從以下五大類進行調查:第一類為學校信息技術環境建設調查;第二類為教師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認識調查;第三類為學校在信息技術應用情況方面的調查;第四類為對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習慣來調查;第五類為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情況調查。調查學生則從他們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以及他們對信息技術老師的反應來進行,輔助説明學校的信息技術建設的總情況。

[2.2 問卷的設計]

根據論文的主題:調查分析農村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的現狀。不僅要調查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的上課情況,還要調查學校有關教師的具體情況和計算機等硬件設施的情況。大家都知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目前比較熱的話題,不僅信息技術課的老師要會操作計算機,其他科的老師也要會使用,並利用其進行輔助教學。因此,對師生分別設計了一個問卷,見附錄。

[2.3 基本情況數據統計]

本次調查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對象是舒蘭31中學的教師與學生兩大羣體。

本次調查向教師發放調查問卷40份,回收問卷40份,有效問卷40份。調查對象是兩所學校的在職教師,教師問卷調查的內容共分五大類:第一類為學校信息技術環境建設調查;第二類為教師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認識調查;第三類為學校在信息技術應用情況方面的調查;第四類為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習慣調查;第五類為教師參加信息技術培訓的情況。

為了進一步瞭解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瞭解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態度、習慣和能力等方面現狀,在兩校學生中隨機抽樣調查了40名學生,調查對象分佈在、七、八等兩個年級中,問卷調查的內容涉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應用信息技術的習慣、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認識和態度等。

[2.3.1 教師問卷主要情況分析]

⑴學校信息環境的建設

舒蘭31中學配備了一個學生機房,有50台電腦,但是這些電腦的配置都比較舊、而且配置較低。在所有老師中除了信息技術老師配有電腦外,其他老師均沒有電腦,只在辦公室配置了一台電腦。另外學校有一個多媒體教室。學校的信息技術老師比較少,只有2個信息技術老師,而且都不是專業出身。被調查的其他老師中幾乎都參加過進修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培訓。

這些數據顯示,在農村中國小中信息技術環境還是比較薄弱的。

⑵教師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認識

從教師對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價值觀念調查中可以看出教師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認可程度,瞭解教師在觀念上存在的距離。調查顯示,教師認為信息技術能有效處理學科中的問題佔60%,認為效果一般的佔30%,尚可的佔10%,沒有一位教師認為是無效的。從本調查中可以反映出現代教師對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功能和作用總體上是認可和接受的。

⑶學校應用信息技術的總體情況

調查數據顯示,有50%的教師認為機房有電腦,師生能上機,但無法自由上網。20%的教師認為不具備良好的運用電腦及上網環境。這説明學校的信息技術應用環境還有待改進。在應用信息技術的整體氛圍方面,55%的教師認為網絡資源不太充足,資料較少(可能是網上查詢、運用搜索引擎的能力不足)。這説明學校中形成了一定的應用信息技術的氛圍,但氛圍還不夠濃厚,因為還有70%教師認為在學校不能自如地運用信息技術,平時也很少談論這方面事情。有10%的教師認為學校師生在學校上因特網的周平均時數太少。此外,還有80%的教師認為學校應該建立專題網站,認為學校還應該提供課件與備課資源庫等信息資源,這也反映出學校要在這方面應該加大建設力度。

⑷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習慣

調查數據顯示,只有5%教師平均每天使用電腦時間在1小時以上,所佔比例並不高。半小時以下的比例為10%,90%的教師認為自己沒有時間使用電腦。説明近70%的教師平時不習慣使用電腦,或未將電腦使用與教學工作結合在一起,未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自己教學工作的一種有效手段。教師中備課上課資料的主要來源還是教科書和教育資料佔90%,只有10%的教師備課,上課資料來源於互聯網,10%的教師使用網絡教學資源,數據庫備課,把報刊雜誌作為備課上課的主要來源佔10%。這充分説明信息技術在備課這一環節上尚未很好結合。

在信息化的教育環境中,一種新的基於資源型的學習方式無疑會成為重要的教學模式之一。在這種模式中,教師需要首先通過計算機和網絡等信息工具獲取相應的信息,對教學內容進行及時有效的補充和改進,以便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教育信息化要求各學科教師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以及較強的運用信息工具的能力。為了解中國小教師的信息能力,問卷針對教師對一些常用的軟件、服務的使用、掌握情況進行了調查,具體包括:文字處理軟件、電子表格軟件、演示文稿製作軟件、多媒體課件使用、因特網使用和網絡服務使用。

文字處理軟件掌握情況 電子表格軟件掌握情況

選項百分數(%) 選項百分數(%)

不會50不會70

WPS20會一點20

WORD30EXCEL10

演示文稿製作軟件掌握情況 多媒體課件使用情況

選項百分數(%) 選項百分數(%)

不會50 不會60

使用過25 使用過30

製作過25 製作過10

因特網使用情況 網絡服務使用

選項百分數(%) 選項百分數(%)

從未40 網上鄰居15

不常35 WWW30

經常25 電子郵件25

無50

調查數據表明,一小部分中國小教師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軟件工具(如WORD、EXCEL)的使用,具備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工具運用技能。網絡上有豐富的教學資源,為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調查結果顯示,經常使用因特網的教師只佔25%,並且幾乎都是青年教師;對於各種網絡服務的使用情況也不近如人意,就幾個年輕教師使用過網絡服務。這些數據一方面説明了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有待於進一步加強和提高。此外,根據相關性分析,不同年齡的中國小教師在信息技術水平和信息技術教學的水平上有顯著的差異,隨年齡增長呈遞減的趨勢。

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的情況

選項百分數(%)

經常用20

偶爾用40

不用40

信息技術作為工具進入教學過程是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教師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工具可以增加教學信息量,從而提高教學水平和效率。但是在這次調查中發現,教師在教學中對信息技術的運用不是很理想。從調查數據來看,只有20%的教師經常運用信息技術教學,40%的教師偶爾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不用信息技術教學的教師人數佔被調查教師人數的40%。調查發現,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展示,並未從內心深處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資源獲取、加工、利用的有效工具,停留在為應用信息技術而應用信息技術的層面。

[2.3.2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獲取信息途徑表

選項百分數(%)

查閲圖書20

與同學討論25

上網查資料5

詢問老師40

在問及學生獲取信息的方法時,他們都有多種途徑獲取信息。——閲讀報紙、看電視、課堂、因特網以及與人交流等。由此可見,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比較廣泛,課堂已經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而且因特網成為學生獲取信息的首選,因此,提醒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進一步開拓自己的教學內容,使之不致落伍,儘量加快自己獲取信息的腳步,使學生真正受益。

計算機,它能幹什麼?上網聊天、玩遊戲、查信息、辦公打字與表格、網頁製作和動畫、收集圖片和書籍,下載……等等很多用途。那麼中學生認為計算機能用來幹什麼呢,是否用來學習呢?分析調查數據:20%的人認為是用來學習計算機有關的知識,30%的人認為回在將來工作上使用到,25%的人認為會在今後學習其他知識時使用到,25%的人認為用來娛樂、看電影、聊天、看新聞。從數據上看,中學生還是能認識到計算機的正確用途的。

有65%的人認為信息技術課有利於其他課程的學習,在信息化的教育環境中,一種新的基於資源型的學習方式無疑會成為重要的教學模式之一。在這種模式中,教師需要首先通過計算機和網絡等信息工具獲取相應的信息,對教學內容進行及時有效的補充和改進,以便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有利的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這樣就更有利於促進其他課程的學習了。

[2.4 調查結果分析]

隨着信息技術的廣泛傳播,信息技術教育也納入了學校的教育範疇,許多的學校都配備了微機為廣大學生的學習服務,這是一件功不可沒的好事、實事。然而根據對舒蘭31中學的調查,學校還存在一些問題。

2.4.1 資金短缺基礎設施比較薄弱

資金是困擾農村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一個大問題,經濟條件差的地方,無法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能夠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地方,絕大多數存在着計算機數量多、配置水平低、教學資源匱乏,難以保證學生上機時間等問題。資金的匱乏導致必需的硬件設備跟不上,造成信息技術課程難以開設的“瓶頸”。資金不足,猶如一個瓶頸,使信息技術教育中一些必需的設備無法提供,從而導致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相當的抽象。而信息技術教育本身就是實踐性和理論性相結合的,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鞏固理論,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資金不足,就相當於教學設備不齊全,在基本的教學條件不能滿足的條件下,何以提高農村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的效果呢?

要在農村中國小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就需要有成套設備。我國農村經濟落後,學校資金困難,信息化環境建設步伐很慢。雖然大多數學校領導都已認識到建校園網、更新升級的重要性,然而計算機房的日常維護費和電費,使有限經費更加緊缺,致使學校的計算機無法及時修理和更新。可以説資金是困擾農村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一個大問題。 但今年省裏已興建遠程教育資源網絡。

2.4.2 人們對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視程度還不夠

雖然國家已經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的影響卻根深蒂固,不論是學校領導、教師、學生還是家長,對一門課的重視程度往往取決於它在會考、大學聯考當中所佔的比重,對於信息技術這門基本沒有列入考試範圍的科目,誰都不願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時間。所以,多數學校將信息技術教育等同於計算機教學,將信息技術教育的培養目標只停留在教會學生如何操作計算機上。

[1].教師不關心。很多教師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不願也不想去改變,信息技術教育理論匱乏,信息素養不高對現代教育意識和現代教育觀念缺乏瞭解難以發揮出教師的引導作用。他們大多數認為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教學的工具,不使用信息技術照樣能把課上好。這使信息技術課程流於形式,成為上公開課、示範課的教學工具,成了應付檢查的手段,而沒有從學生自身發展的角度去利用,更沒有放在大的教學環境中思考。

[2].學生不認真。很多學生認為學習信息技術教育就是學會計算機操作。上課不認真聽課,作業不認真完成等現象時有發生,他們認為不會考或大學聯考就無所謂,把信息技術課堂當作是玩的好地方。

[2.4.3 缺乏優秀的師資隊伍]

農村中國小掌握信息技術教育理論的專業人才鳳毛麟角,多數教師自身專業水平不高,對現代教育意識與現代教育觀念缺乏瞭解,難以發揮其引導作用。目前,在農村中國小計算機教育專業的教師比較少,而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教師的進修機會不多,所以導致許多教師具有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教學水平滯後,難以適應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同時,絕大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地位低、待遇低、工作重,很多學校還把信息技術教師列入後勤或教輔人員之中,身兼數職。另外,信息技術教師出成果的機會少、晉職評模機會少,而且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缺乏一套激勵機制,導致大部分教師無積極性、沒有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去。

從觀念認識角度來看,很多教師還缺乏現代教育觀念和教育信息化的意識,將信息素質簡單地等同於計算機技術,只停留在教會學生如何操作計算機上,未能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由於教育自身的慣性極大,教師習慣於傳統的教育方式。特別是應試思維的長期束縛,使很多教師接觸的信息仍只是應試資料,使用的信息傳遞方式主要是傳統的單向傳遞。雖然這種方式在今天的時代和今天的教育對象面前已越來越力不從心,甚至阻礙着教育發展,但一些教師卻沒有從自身的觀念和行為更新方面去找出路。從技術能力方面來看,教師的信息技能普遍不高,而且不同鄉鎮、不同學校的教師間存在着極大的差異。

[2.4.4 對信息技術教育認識不夠明確]

農村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農民收入仍然偏低。有些學校領導人缺乏現代教育意識,農村教育基本上還徘徊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許多學校領導還是將學生的考試成績、中大學聯考的升學率作為評價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標準,不重視信息技術教育的建設,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阻礙了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也影響着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和體系結構。

目前大多數中國小教師認為“信息技術”就是“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就是“計算機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在許多教師眼裏,只要運用了信息技術就一定能提高教學效果,這種觀念誇大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運用信息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教學效果,但前提條件必須是科學的運用信息技術,如果運用不當,效果不但不會提升,反而可能下降。例如:在一節國小數學課上,教師將“釐米”畫在了電腦上,並通過投影投到屏幕,這樣“釐米”尺寸遠遠大於實際尺寸,這對教學效果有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就這個問題而言,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就不一定比常規教學手段先進,要視教學內容、教師特點、教學目標而定,在某些方面,運用“黑板+粉筆”的手段可能更有效,就教學手段而言,只有是否“適用”的問題,沒有“最好”的問題,當然,信息技術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在教學中的應用也會越來越廣泛。

[2.4.5 學校的資源利用率低]

隨着信息技術課的普及,多數學校有了微機室配備了微機,供學生上課使用。但是由於資金、技術人員等因素,學校購買的微機質量良莠不齊,許多的微機根本無法正常使用,更有的學校的微機成為一種擺設,或者成為門面。領導來檢查就誇誇其談。究其原因,首先農村學校資金少,無法購置好的設備,或商家以次充好,矇混過關,其次學校沒有專門的人員保養維修。也就造成微機閒置,資源浪費。

[3.問題存在的原因及對應的解決方法]

[3.1 問題存在的原因]

⑴資源短缺、資金不足是制約其發展的最大瓶頸。

⑵學校領導不夠重視信息技術教育環境的建設,同時對信息技術教育缺乏一個很好的認識。

⑶缺乏專業的信息技術老師,缺乏會計算機維修的老師。

⑷在校的大部分老師缺乏應有的信息素養,不知道如何使用計算機,使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而只是偶爾利用計算機給同學們展示一些作品之類的東西而已。

⑸由於信息技術課不參加會考及大學聯考,學生自己也不認真學,即使有興趣也不會花時間去認真學,究其原因還是受教育體制的影響。

[3.2 解決方法與對策]

[3.2.1 具體措施]

農村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面臨着諸多挑戰,只有在瞭解其現狀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加以解決,才能推動農村信息技術教育工作的進程。

⑴ 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信息技術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物質基礎保證,農村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必須調動政府、教育內部、社會等多方面力量,可採取“引資修建、借雞下蛋”等辦法,保證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

⑵ 提高認識轉變觀念,謀劃適合農村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思路

通過組織領導及相關人員學習、參觀,使他們充分認識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是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需要,信息素養應成為人們的一種基本能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是適應信息化社會教育方式根本轉變的需要;中國小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是國家提出的一項事關全局的戰略任務,農村中國小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具體措施。應為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便利的條件,為學科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激勵政策。形成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和應用文化氛圍。學校領導應制定一些有利於教師和學生信息素養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和評價機制。

⑶ 領導要重視

領導的信息意識要先到位,只有領導的觀念、意識到位了,才能對本地區,本學校的信息技術軟硬件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做出決策和實施規劃,工作才會深入和落實。因此,領導應帶頭用現代教育理論武裝頭腦,在教學管理和評價活動中率先走在信息化的前列。

⑷ 建立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對貧困地區信息技術教育的扶持機制

由各級政府規定扶持對象、扶持時間,在資金、設備、技術、師資等方面進行扶持以減輕貧困農村地區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壓力。

⑸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因此師資培訓就成為教育信息化當務之急。

數量足夠,素質較高,適應教育信息化的師資隊伍是推進農村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在採取激勵政策,吸納具有高水平計算機知識的專業人員到農村學校去的同時,必須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就地取材,發揮縣教師進修學校培訓師資的優勢,培養信息技術教育專職教師。並對在職中國小教師定期進行信息技術培訓,提高他們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教育信息的基本技能,適應教育信息化的發展。

教師培訓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轉變教師觀念,要使廣大教師感到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認識到這是關係到下一代能否適應21世紀需要的大問題,從而能自覺地改變一本書,一支粉筆的教學模式,積極、自覺地去學習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而且要把教師掌握現代化教育技術的能力和水平作為教師職務聘任、職稱評審和評先進教師、年度考核的必備條件。在農村中國小,每個教師都擔負繁重的教學任務,因此在信息技術教育的培訓上要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除每學期安排少部分老師參加系統培訓外,對大多數老師要結合學校實際需要,利用寒暑假、節假日、晚上等時間,有針對性的進行進修培訓。另可採取首先由各地區的骨幹教師參加較高級別的培訓,其次是各地方參加過培訓的骨幹教師對各學校的一部分教師進行培訓,最後由這些教師對全校教師開展校本培訓,這種層層推進的培訓方式不僅節省了培訓經費,而且有利於培訓工作的開展。

由於教師的年齡、文化層次都大不相同,教師的培訓一定要做到分類分層次,對一般老師要求掌握計算機的入門知識和基本應用技能,如WINDOWS、WORD,POWERPOINT、EXCEL、網絡瀏覽器,視頻展示台、集中控制枱的使用等。對中青年骨幹教師,應掌握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理論,教學軟件的設計製作與評價知識,如Authorware、Photoshop、多媒課件的製作等。

⑹ 加強教育科研,促進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是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的核心,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必須充分發揮中國小信息技術教師的作用,構建教研網絡,要廣泛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教研活動,引導信息技術課教師從教育觀念、學習內容、教育形式、教育技術和教育資源五個方面探討如何進行整合。

⑺ 加強教育資源建設,實現信息共享

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是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基礎性工作。要建立縣域信息技術教育中心,為縣域範圍內各學校提供信息資源的基礎上,鼓勵各校進行校園網建設,不具備上網條件的少數中國小可通過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配備並定期更換教育教學資源來解決教育資源共享問題。還要加強縣域信息技術教育資源庫建設,要鼓勵教師結合教學實際,製作符合農村學生認識特點、具有鄉土特色的教學軟件,通過資源庫進行交流,可省時、省力,避免重複建設,實現共享,使農村信息技術教育的可操作性更強。

⑻ 從實際出發,合理配置信息技術教學設施。

信息技術教育設施的建設技術含量高,投資巨大,對大多數欠發達地區的學校而言,資金仍將是制約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的瓶頸。因此在信息技術教育設施建設上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切不可好高騖遠,盲目攀比。這些年,許多學校花巨資建成的計算機房,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應;舉債投入又使學校經濟處於困難狀態,因此農村中國小建計算機房、建多媒體教室一定要從實際出發,符合“夠用即可”的原則,不然,無情的“摩爾”定律將使你的投資很快貶值。

信息技術教育是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因此,計算機房是信息技術教育的基礎。但是,一旦信息技術列入必修課,以每週兩課時計,一個24個班級的學校,至少要有兩個五十台配置的計算機房,這僅僅是最低要求,若網絡教育正式全面鋪開,讓每個學生每天都有上網的機會,那麼,學校就得有更多的計算機房,需要投入很多的資金,顯然,巨大的投入對欠發達地區的農村中國小來説是不現實的。因此對農村中國小來説,最切合實際的、最經濟的就是高低搭配、新舊結合。具體做法是這樣:不是全部按標準配置,而是本着“夠用即可”的原則,用廉價的二手電腦組成低配置。由於電腦的更新換代快,二手電腦的實際應用時間並不長,質量應該是有保證。而用於上網、一般的計算機教學所要求的計算機配置是不高的,二手的低配置也是足夠的了,而費用則不到標準配置的三分之一,七八萬就可建一個50台的計算機房。事實證明,經費困難的農村中國小用二手電腦進行信息技術教育是一個好辦法。如果經費許可,再按高標準配置一個計算機房,供學好基礎的學生進一步學習使用,這樣就形成一個高低搭配的計算機房。

[3.2.2 建議]

目前,大多數的農村中國小在信息技術建設方面都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資金和師資的問題。對於資金,單從學校一方來籌集是比較困難的,也難以實現。可以採取“多渠道來籌集資金”,尤其是農村經濟基礎相對薄弱,要儘量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同時也可以動員學生及家長捐一點錢來支持學校信息技術建設。但是有錢了也不能隨便配置設施,不能跟其他學校進行攀比,而要根據學校的情況,合理的配置信息技術教學設施,既不能配置價格很便宜而設備非常陳舊配置非常低的設備,也不要配置目前幾種比較新的產品,因為這些產品的價格比較高,會大大地提高設備的投入,而用於教學是沒必要有非常高的配置的。可採取高低新舊配置相結合的方式,主要設備如:CPU、主板可配置新的,而主機箱、顯示器可採用二手的配置,這樣每台電腦都可以省下很大一部分錢,可以配置更多的電腦。而師資最大的問題就是農村中國小中很多教師缺乏應有的信息技術素養。目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比較熱的一個話題,這要求不僅是信息技術老師要懂計算機,其他任課老師也必須會使用計算機來教學,從而給其他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在校老師的信息技術水平,最好的方法就是對其進行信息技術培訓,可採取首先由各地區的骨幹教師參加較高級別的培訓,其次是各地方參加過培訓的骨幹教師對各學校的一部分教師進行培訓,最後由這些教師對全校教師開展校本培訓,這種層層推進的培訓方式不僅節省了培訓經費,而且有利於培訓工作的開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mod9d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