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醫藥調研報告(通用8篇)

醫藥調研報告(通用8篇)

醫藥調研報告 篇1

1問題的提出

醫藥調研報告(通用8篇)

1·1背景

我國醫藥行業的整合浪潮已經開始,以一些國有大型醫藥企業為首,開始了頻繁的收購兼併活動。受到國內外醫藥行業發展的大環境影響,我國醫藥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經歷併購重組。目前,醫藥行業受到上藥、華潤等大企業的推動和引領,已經開始了內部整合與外向兼併發展,以此實現自身的發展壯大。

1·2研究方法

本文是採用理論和實際密切相結合的方法,概述了資產重組的績效評價理論,並運用該理論對xx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前後業績情況進行分析。

1·3重大資產重組績效分析理論依據

重大資產重組績效是指重組活動是否有改善企業經營和提升股東財富的效果。它通常從兩方面衡量:股票投資收益和公司經營業績。在資產重組績效研究中,最常用的兩個方法是:事件研究法和財務指標法。

1·3·1事件研究法

事件研究法是一種統計方法,其原理是當具體事件發生時,某些指標是否發生變動,以及這種變動是否與該事件有相應地聯繫。具體操作中常通過股票收益率這一指標的分析,檢驗某事項產生之後股票在二級市場價格前後變動程度來判斷對事項的敏感程度。

1·3·2財務指標法

財務指標法所運用的數據來自於上市公司財務報告,通過採用反映盈利能力、償債能力、運營能力、成長能力等方面的財務指標,分析重組前後一段時間財務指標的變化情況,偏向於研究重組的中長期效應。

2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實施過程及分析——以xx公司為例

2·1公司概況

北京xx公司製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xx公司”,股票代碼:600161·SH)於1998年獨家發起設立,於同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xx公司於20xx年及20xx年實施兩次重大資產重組,原主業包括疫苗和血液製品兩大類業務,疫苗業務主要是一類疫苗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由於整體疫苗市場趨近飽和、新產品研發難度大、市場競爭激烈,導致xx公司下屬疫苗業務整體盈利能力較弱,並且疫苗業務受固定資產投入大的影響而虧損,短期內難以實現盈利,而血液製品業務發展前景相對明確、盈利能力較強。20xx年,為履行解決xx公司與控股股東間同業競爭承諾,控股股東與xx公司啟動重大資產重組,置出xx公司全部疫苗業務,置入控股股東旗下血液製品業務,聚焦血制業務,徹底解決與控股股東間同業競爭問題。

2·2重組實施路徑

整個資產重組分兩步走,第一步xx公司將經營疫苗業務的子公司北生研100%股權和長春祈健51%股權以現金18·06億元的價格轉讓給控股股東中國生物,同時xx公司子公司成都蓉生以現金3·6億元的價格向中國生物收購其持有的貴州血制80%股權(20xx年10月已經完成向國藥廣東環球收購另外20%少數股東權益,實現全資控股),首次交易於20xx年5月完成交割,交割完成後,公司成為血液製品專業化公司。

根據擬注入資產實際情況,xx公司啟動第二步重大資產重組,以6·2億元向中國生物現金收購子公司成都蓉生10%股權,並由成都蓉生髮行股份支付收購中國生物旗下上海所、武漢所和蘭州所血制資產,合計總價27·37億元,第二次交易於20xx年1月完成,xx公司成為中國生物旗下唯一血制業務上市公司。

上述重大資產重組中,xx公司和標的公司同為血液製品專業公司,原材料相同、工藝相近、經營模式類同,具有良好的協同效應和規模經濟效應。並且xx公司和標的公司同受中國生物控制,企業文化相同,重組後在企業文化和管理方面的整合將較為順利。

3 xx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績效分析

根據前述理論分析,對資產重組績效進行評估主要有兩種方式:事件研究法和財務指標法。

3·1事件研究法

xx公司首次重大資產重組股票價格從停牌前一交易日20xx年12月5日至20xx年3月24日復牌交易日,收盤價從19·11元上漲10%至21·05元。同日,xx公司公開披露:“公司預計在20xx年四季度啟動下一步資產注入工作,以徹底解決同業競爭問題。”隨後期間,股價波動上漲,在20xx年10月13日達到重組期間歷史最高點22·38元/股,漲幅接近18%。第二次重大資產重組於20xx年10月16日下午停牌,至20xx年12月14日復牌交易,股價由21·86元下降至21·45元。鑑於公眾股東前期對於xx公司將於20xx年10月實施重大資產重組存在預期,前期股價上漲較大,疊加血液製品行業“兩票制”“藥佔比”等行業政策影響,xx公司股價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總體來看,自20xx年12月5日至20xx年12月14日期間,股價上漲12%,股票市場上投資者對xx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方案表現出正面支持。

20xx年,xx公司股價和上證綜指偏離值在10%以內,和行業指數偏離值在15%以內。四季度起,因行業回暖、業績提升獲資金關注,xx公司股價走勢強於大盤和行業板塊,中長期來看,重大資產重組對xx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了積極作用。

3·2財務指標法

文章採用以下財務指標對重大資產重組前後業績進行計算分析,考慮到20xx年xx公司重大資產出售實現的7·58億元投資收益(税後)對利潤指標影響較大,故利潤指標均為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數據,比較結果如下。

由表1可得,xx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後在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方面均得到有效改善;成長能力方面,收入增長率、淨利潤增長率、股東權益增長率有所增長,總資產擴張率由於進行了重資產向輕資產的置換而有所下降;營運能力方面,存貨週轉率有所下降,應收賬款週轉率有所提升,資金流轉的速度有所提高,對資金的使用更充分、有效。20xx年與20xx年相比,大部分指標有更進一步的優化提高。

4研究結論

從股價表現和重組當年經營業績來看,xx公司重大資產重組體現了良好的績效,從中長期來看,重大資產重組對xx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了積極持久的正向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4·1實現了規模經濟和協同效應

整合後,xx公司成為國內生產規模領先的血液製品公司,下轄成都蓉生、上海血制、武漢血制、蘭州血制、貴州血制五個血液製品生產企業,在13個省份擁有57家單採血漿站,漿站資源地域分佈覆蓋省份擴充到川、晉、魯、蘇、鄂、閩、湘、贛、黔、滇、瓊、甘、寧13個省/自治區,在採漿量、投漿量、銷售收入方面均居於全國領先地位,20xx年全年實現採集血漿1568·07噸,增幅11·86%,高於行業平均增幅約5個百分點,規模優勢明顯。目前共計擁有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三大類、14個品種、71個產品生產文號,生產的血液製品在中國血液製品市場中,佔有較大市場份額,擁有質量、規模和品牌等綜合優勢。經過多年的努力,xx公司已建立了科學有效的運營管理機制,在血源管理、人才隊伍、技術研發、生產質量等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和資源儲備。此外,xx公司通過管理提升和技術共享等手段不斷提升公司整體運營效率。

4·2提高業績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業績方面,xx公司整合後業績提升明顯。20xx—20xx年期間,營業收入從20·95億元增長到29·31億元,複合增長率為12%,淨利潤從2·86億元增長到7·32億元,複合增長率為37%。

核心競爭力方面,整合後xx公司有效地降低了自身和控股股東下屬其他同領域企業間的競爭,在市場份額方面持續上升,還有效規避了與控股股東下屬企業間因為同業競爭而產生的產品競爭問題。不僅如此,xx公司通過重大資產重組的方式,推進了整體集團內部的資源整合,以此形成了更加具有競爭力的模式,在市場經營過程中,獲得了更高的市場份額,獲利空間也得到了擴大。

5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的有效性建議

5·1全面提高核心競爭能力

醫藥行業當中,傳統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能有效地對市場發展的環境和需求進行判斷,從而導致自身競爭力的提升和方向判斷方面出現了失誤。此種情況下,企業內部的核心競爭力無法得到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未能得到充分提升。對此,企業要根據市場發展的特徵和自身實際情況,不斷地對內部核心競爭力進行強化建設。本案例中,提高核心競爭力對於xx公司產生了激勵作用,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提供了正向影響。在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xx公司還通過強化企業監督和管理的方式,對內部資源和外部環境資源加以利用。對此,企業可以在重大資產重組的同時,加強與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合作,以此提高我國醫藥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以xx公司為例,資產整合後,充分發揮在技術、人才和資金等方面的優勢,不斷做大做強。通過與國內外企業加強合作的方式,可以研發出品質更優的生物製品,提高國內產品在國際市場當中的優勢。再比如,積極吸收國外先進的技術、人才和管理方法,搭建更適合企業發展的內部和外部環境,以此推動我國醫藥生產企業邁向更高台階。

5·2逐步推進實質性資產重組

部分企業在完成了重大資產重組的初期階段,經營效益往往不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出現此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原管理模式和新管理模式間需要時間進行協調與磨合。部分企業在經營管理的初期階段,管理模式還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地分析原本企業經營不善的根本原因。對此,企業在重大資產重組後,需要逐步推進實質性的資產重組,系統地分析出原本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結合自身的經營特徵和市場行業發展規律,制定出全新發展戰略,實現優勢互補揚長避短。比如,xx公司整合後及時制定了血液製品業務十三五發展規劃,確定了五大業務中心的組織管理架構等,確保了企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以發揮出自身發展優勢,結合市場規律擴大經營效益。

醫藥調研報告 篇2

一、發展現狀

州現有藏中醫療機構5所,其中州藏醫院為二級甲等醫院,縣中醫院、縣、縣、縣藏醫院為二級乙等醫院,正在新建民營性質的縣級藏醫院1所(貴德縣藏醫院)。全州40所鄉鎮衞生院中85%的鄉鎮衞生院開展藏中醫藥服務,420所村衞生室中85、7%的村衞生室開展藏中醫藥服務。州、縣、鄉鎮醫療機構共有藏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140名,其中藏醫133名,中醫7名,高級職稱19名,中級職稱34名,初級職稱87名。村衞生室有藏中醫生371名。年全州各級藏醫療機構門診100021人次,門診人均費用為52、1元;住院4298人次,發生醫藥費用為1234、7萬元,人均住院費用為2872、6元。

二、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着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我州藏醫藥事業穩步推進,在治病救人、構建基本醫療衞生保障網絡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着人民羣眾醫療服務需求的日益增長,特別是民族地區由於農牧民羣眾長期形成的用藥習慣和藏醫藥在治療慢性病及康復、保健方面的特殊療效,藏醫藥事業發展與羣眾的需求還不相適應。目前我州藏中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項目建設、資金投入、設備配置等方面有待於進一步加強。各級藏中醫院底子薄、投入小、發展慢,基礎設施薄弱,診斷、製劑設備簡陋短缺。二是中藏醫藥的特色優勢未得到充分發揮,藏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和產業發展的協調性不夠。三是藏中醫專業人才嚴重匱乏,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結構失衡、人才斷層的現象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人員編制短缺問題十分突出,現有人員普遍存在綜合素質不高、服務能力低下的問題。四是藏中醫醫療服務體系不夠健全,製劑設施落後,藏中藥使用率低,其獨特的醫療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五是中醫醫療機構分佈不均,全州僅有綜合性中醫院1家,服務半徑有限,中醫藥普及率低。

三、發展思路

1、高度重視藏中醫藥事業發展。將藏中醫藥事業納入各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編制實施當地藏中醫藥中長期發展規劃,切實加強對藏中醫藥工作的領導,制定出台各項優惠政策和措施,不斷增加對藏中醫藥事業的專項投入,及時研究解決藏中醫藥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加大藏中醫藥的政策扶持力度。通過資金、項目、科研、管理、人才等方面的有力支持,加快推進藏中藥事業發展。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醫療保障制度中,將符合政策規定的藏中醫藥服務技術、項目、院內製劑等納入報銷範圍,在價格制定、臨牀應用、醫保報銷比例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和支持,研究制定扶持藏中醫醫院開展院內製劑的優惠政策。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和管理模式,引進民間資本,享受同等待遇,加快和促進藏中醫藥事業發展。

3、加快藏中醫藥隊伍建設。制定傾斜政策,合理確定藏中醫療機構人員編制定額,通過吸收和引進相結合的辦法,解決藏中醫專業人員不足問題,鼓勵懂藏、漢雙語的專業技術人才到基層服務。把理論培訓與臨牀進修、學歷教育與繼續教育、研讀經典與跟師臨牀相結合,探索建立人才培養新機制。加大培訓工作,每年培訓100名藏中醫藥技術人才。

4、加強藏醫藥整體服務能力建設。從人力、物力、財力上加大藏藥製劑建設的投入力度,改善藏醫製劑設施,規範工藝流程,改造劑型,更新包裝,全面提高藏藥製劑的科技含量,確保人民羣眾用藥安全有效。對全州藏藥製劑進行資源重組,建立藏藥製劑中心,實行統一生產、統一價格、統一配送、統一管理,推進藏藥製劑的標準化、規範化、科學化。探索建立以州藏醫院為中心,輻射各縣藏醫院,規模適宜、協同聯合、優勢互補的藏醫藥聯合體模式,並逐步向基層普及推廣延伸。加大投入,開發藏醫服務系統應用軟件,建立藏醫藥信息化服務平台,逐步實現資源共享。

醫藥調研報告 篇3

根據上級工作安排,我科對我市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實地察看了多個衞生院的公共衞生服務開展和藥品零差率銷售等情況,聽取了相關單位和科室關於我市醫藥體制改革工作情況的彙報,並就有關我市醫藥體制改革的具體工作進行了座談。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基本情況

醫藥衞生事業關係千家萬户幸福,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關係全市人民健康。為加強對醫改工作的領導,我市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的醫改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醫改工作的組織與協調。並相繼出台了《關於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性文件,為醫改工作的推進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二、市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目標要求

我市結合醫藥衞生工作實際,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健全完善三級醫療衞生服務網絡,大力促進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全面啟動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深入開展衞技人才素質提升工程,着力緩解羣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切實惠利羣眾、改善民生,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衞生制度,努力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衞生服務”的目標。

三、我市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具體做法

(一)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使羣眾看病有保障。

1、三大醫保擴面工作進一步推進。根據醫改有關要求完成了社會保險徵繳工作,為擴大覆蓋面打下了良好基礎。截止20xx年,全市城鎮職工醫保參保?人,參保率%。城鎮居民醫保參保?人,參保率%,其中成年人蔘保?人,參保率%,學生

童參保xx人,參保率%。201年新農合參保?人,參保率為%,基金籌資總額xx元。

2、基本醫療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不斷完善提高最高支付限額、降低乙類藥品和醫療服務項目自理比例、調整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等待期、取消特殊病種門診起付標準、建立門診統籌等5個方面的內容。職工醫保報銷比例穩定在80%以上。對特殊病種實行全年計算一次起報線、多次費用連續計算,累加報銷的政策。

(二)大力促進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使羣眾平時少生病。

1、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紮實推進。一是領導重視,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在省衞生廳確定我市為農村居民健康檔案試點市縣後,衞生局召開專門會議,明確局長親自抓,分管局長具體抓,基婦科具體負責,建立分級負責的管理機制,明確責任人。分工協作,有機結合,共同做好農村居民健康檔案的建檔和管理工作。自工作開展以來,局領導班子成員分包到鄉鎮,定期督查工作情況,及時解決村所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各鄉鎮定期彙報工作進展。二是組織有序,方法靈活,要求統一,保障到位。

1、統一標準,集思廣益。開好動員會,進一步提高各級管理人員對農村居民健康檔案工作的認識,統一了思想;召開了六期建檔培訓會,培訓人員1400餘人次,提高了鄉鎮衞生院建檔醫生護士的操作技能,統一了標準;召集有關人員到建檔工作速度快、質量好的單位進行了學習觀摩,熟悉建檔工作的程序、方式方法、管理措施等。2、結合實際,靈活操作,提高質量。建檔工作涉及面廣,既取得鎮村幹部的支持和羣眾的信任,又合理安排配置衞生資源。組織各鄉鎮衞生院多措並舉,採用先易後難,整村推進,總結經驗,全面推廣,高質量完成建檔工作任務。如有的單位人手少,鄉醫基礎好,就採取分片包乾,明確鄉醫建紙質檔案,

再由衞生院人員審核錄入檔案的方法;有的衞生院組織工作人員包片包村完成建檔;有的衞生院發揮職工羣眾基礎好的優勢開展建檔工作;3、統一安排,統一要求,保障到位。統一印製了居民健康紙質檔案、設置了檔案室,配備了電腦和檔案櫃、檔案盒。統一制定管理制度、確定建檔對象、建檔流程等。各鄉鎮衞生院安排一名專職人員負責檔案管理,按照面積15平方米以上、符合十防(即防盜、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水、防潮、防塵、防鼠、防蟲、防泄密)要求的房間存放檔案。預撥工作經費,加快軟件系統建設,提高工作積極性。三是加強考核督導,嚴格獎懲。建立了與完成工作任務相結合的項目實施績效考核制度,堅持定期深入基層督導檢查,按照《公共衞生服務項目及補助標準》,根據各單位實際完成的工作量核撥資金,有力促進了公共衞生服務工作的開展。

以居民健康檔案建立為載體,推進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工作開展。截止20xx年5月完成紙質健康檔案332681份,建立電子健康檔案328190份,建檔率達82.5%,完成焦作市下達的建檔任務。同時將27463名老年人、20850名高血壓、6366名糖尿病、301名重症精神病人納入規範化管理。

2、基本公共衞生服務所需經費得到較好保障。20xx年撥入中央和省市級資金452.55萬元;20xx年撥入資金658.6萬元,其中:中央補助資金409.2萬元,省補助資金136.4萬元,市級補助資金46萬元,縣級補助資金67萬元。兩年合計撥入資金1111.15萬元。20xx年共撥付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基本公共衞生服務資金555.47萬元,餘額555.68萬元。20xx年上級撥入資金508.47萬元,已撥付605.68萬元。累計賬面餘額為458.47萬元。

(四)加緊進行基本藥物制度實施準備工作,使羣眾看病少花錢。

xx市由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共有12家鄉鎮衞生院。按照關於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綜合改革要求,以建立新的運行機制為切入點,全面啟動鄉鎮衞生院綜合改革,積極探索“三定三建立”的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改革新模式。“三定”即定編制、定崗位、定人員;“三建立”即建立基本藥物制度新機制,財政保障新機制,管理與績效考核新機制。

(一)堅持合理、公開、公平,做好“三定”工作

一是實事求是,核定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編制。按照省裏規定,我市對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應設編制進行初步核定上報,省裏核准編制370名,原有編制435個,實際超編65名。根據省市有關文件規定對超編人員進行合理分流。目前,在編在崗330人,在編不在崗90人,在崗人員需補充40人,需分流50人,現已分流13人,另外的37人已計劃分流到鄉村一體化管理機構及村衞生室。二是科學統籌,設定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崗位。按照“因事設崗、按需設崗”的原則,科學設置工作崗位370個,其中專業技術崗位佔總數的80%以上;工勤和管理崗位佔總數的20%以下。目前,各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崗位設置工作已經完成。三是人盡其才,做好人員競聘定崗與工作。採取民主評議與推薦、競聘演講、組織考核等方式,公開選聘12家衞生院院長;嚴格按照制定的崗位,堅持“人盡其才、擇優選用”原則,公開競聘崗位所需人員。目前,12家衞生院人員競聘上崗工作已全面開展,7月份完成。

(二)堅持公益性,積極探索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新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一是建立新的藥品管理機制,基本藥物制度全面實施。從去年3月1日起,在12家鄉鎮衞生院開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

一年多來,基本藥物配送與供應渠道健全暢通,運行規範平穩,效果明顯,衞生院呈現出“兩降”即藥品價格下降、門診均次費用下降,“兩增”即門診量增加、醫務人員工作量增加兩大特點,在降低藥品費用、減輕羣眾就醫負擔方面,受到羣眾好評。截止20xx年5月底,我市共採購基本藥物1583萬元。另外,從今年3月份開始,我市擴大基本藥物覆蓋範圍,在6家市級公立醫院和5家民營醫院推行了基本藥物制度。通過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藥品購銷秩序更加規範,藥品使用更加合理,羣眾受益更加明顯。我市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工作榮獲全省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工作先進單位。20xx年共撥入基本藥物補助資金463萬元,下撥107萬元;20xx年共撥入基本藥物補助資金107萬元,下撥264萬元,累計賬面餘額199萬元。

四、我市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1、市級財政壓力巨大。深化醫改的工作任務能否成功,關鍵在於醫改資金的投入。市級醫院整合、搬遷、重建等需要資金投入,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衞生服務站軟硬件建設需要資金投入,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藥物零差價需要財政補貼,衞生負債化解也需要資金,特別是績效工資的實施將是更大的投入。醫改是硬性任務,勢在必行,必須做好,因此財政在投入上必須做到三個確保:確保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工作順利進行,確保基層醫療機構的正常運行,確保醫務人員的隊伍穩定。

2、基層社區衞生服務單位招人難、留人難。醫療衞生單位在城區的佈局和農村醫療衞生狀況發展不平衡,醫療衞生資源過於集中在城區,農村衞生髮展相對滯後,技術力量薄弱。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後,基層衞生服務中心和站的門診業務量將大大增加,醫院醫療和藥品二大支柱之一的藥品收入將無從談起,如果財政的補償難以保障醫務人員在實施醫改前的工資福利待遇,醫

醫藥調研報告 篇4

穩固醫藥流通第二,加快內部資源整合

投資評級與估值:上海醫藥、上實醫藥等8個公司是新上藥利潤的核心來源,業績增長明確,我們預計公司-XX年每股收益0.61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0.43元)、0.59元、0.74元。生物醫藥產業已被上海市確定為重點發展的九大高新技術產業化領域之一,上海市政府明確提出要積極推動國有大企業發展、加速做大重點企業、大力扶持骨幹企業。本次重組後,公司成為代表上海醫藥產業和國資背景醫藥產業的唯一平台,將在醫院招標採購和價格等方面得到扶持。考慮公司醫藥商業的行業地位以及當前醫藥股估值水平,給予醫藥商業業務XX年35倍市盈率、醫藥工業業務XX年30倍市盈率,目標價18.7元,首次評級"增持"。

關鍵假設點:深度開發華東,進軍華南、華北、東北,通過收購擴張醫藥商業,市場份額逐步上升,20xx年市場份額有望從目前的5%上升到15%。新上藥啟動以浦東、奉浦、星火三大基地為核心的產業佈局調整計劃,通過集中、集聚生產資源發展聚焦產品,降低生產成本,並通過產品整合擴大銷售。

有別於大眾的認識:市場可能擔心:新上藥整合後,僅僅是資產的整合,不能發生協同效應。我們認為,未來新上藥成為上藥集團資產單一上市平台,建立起完整的醫藥產業鏈,實現產業資源整合的協同效應。短期整合效應:預計降低XX年財務費用9000萬元;中長期整合效應:醫藥商業全國擴張,工業資產整合降低生產成本。

股價表現的催化劑:收購兼併;後續集團資產注入。

核心假設風險:資產重組後,新上藥旗下醫藥資產眾多,對於管理層來説,如何有效整合醫藥資產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醫藥調研報告 篇5

近年來,全市衞生系統不斷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公共衞生服務體系得到完善,城鄉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農牧民醫療保障水平顯著提高。近年來,全市衞生系統不斷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公共衞生服務體系得到完善,城鄉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農牧民醫療保障水平顯著提高。截止20xx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醫療機構1657家,其中有醫院(療養院、檢驗所)57家、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186個、鄉鎮衞生院68個、門診部38個(綜合門診部13個、中醫門診部4個、中西醫結合門診部5個、普通專科門診部4個、專科門診部2個、口腔門診部6個、眼科門診部2個。)、婦幼保健所(院)10家、衞生所(醫務室)42家、個體診所815家。全市共有鄉鎮衞生院68個,一體化村衞生室441家。全市有社區衞生服務機構186個,其中:中心47個、站139個。全市衞生機構有工作人員24401人,其中衞生技術人員19450人,佔總人數的79.7%。全市實有牀位共13590張,全市平均每千人口醫療衞生機構擁有病牀4.8張(全國平均3.8張,全區平均4.08張)。全市有大型醫用設備CT24台,核磁10台,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DSA)14台,電子直線加速器(LA)7台。

(一)加強公共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構築健康屏障,保障羣眾能夠“防得了病”。

全面貫徹“預防為主”方針,着力改變“重醫輕防”的局面,突出加強公共衞生建設,努力使羣眾“少得病、不得病”。積極促進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全市城鄉居民規範化電子健康檔案建檔人數199萬人,建檔率73%。實施了農村牧區孕產婦住院分娩、“兩癌”檢查、免費服用葉酸項目和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復明手術,改造農村牧區户廁5.6萬座。加大傳染病防控力度,完善全市三級傳染病直報網絡,強化傳染病預警預測,切實抓好傳染病防控工作。強化衞生監督,切實履行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能。市財政投入800萬元購置水質全分析儀器,使我市水質檢測項目達到國家標準。強化婦幼機構和產科管理,全市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9.98%,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明顯下降。完善自願無償獻血網絡,實現臨牀用血100%來自自願無償獻血。加強衞生應急管理體系、預案體系、應急隊伍、應急演練等基礎性工作,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能力顯著提升。落實創衞長效機制,順利通過國家衞生城市複審。今年6月1日自治區人大批准《____x市愛國衞生工作條例》正式頒佈實施,愛國衞生工作邁上法制化軌道。

(二)構建和完善城鄉醫療服務網絡,提高羣眾就醫的可及性,確保羣眾“看得上病”。

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是我市醫療衞生的客觀現狀。據統計,我市醫療資源83%集中在城市,城市中又有80%集中在大醫院,造成農村牧區和城市社區醫療資源缺乏,成為“看病難”的原因之一。為此,着力發展農村牧區衞生和城市社區衞生服務。

1. 在農村牧區衞生方面。抓住國家以項目資金的形式對農村牧區衞生基礎設施和設備配置給予支持的有利時機,近年來,實施了15所縣級醫療衞生機構、53所蘇木鄉鎮衞生院、138所嘎查村衞生室新建改擴建項目。20xx年,積極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標準化嘎查村衞生室建設項目,目前104個嘎查村衞生室建設項目中,完工並投入使用13個,主體完工正在裝修中22個,正在進行主體建設40個,未開工29個。三年投入252萬元專項經費,用於城市醫院對口支援蘇木鄉鎮衞生院。農村牧區三級衞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農牧民羣眾在鄉村的就診率明顯提高,逐步引導形成“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就醫觀念。

2. 在城市社區衞生方面。社區醫療服務具有方便、價廉等優勢,既有利於分流病人、緩解大醫院的就診壓力,又有利於降低衞生服務成本、減輕城市居民的醫療費用負擔,是緩解城鎮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根本出路。我市合理調整衞生資源,鼓勵和引導醫院延伸服務開展社區衞生工作,將一級醫院、部分二級企業醫院、區屬醫院、門診部、分院、街道衞生院轉型或改造為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形成政府主導、行業推動、醫院舉辦的發展模式。實現社區衞生服務基本覆蓋全體居民,並形成“十五分鐘服務圈”,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羣眾就醫,逐步形成“小病進社區、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格局。

與此同時,不斷加快大型醫院建設,先後建成市中心醫院、包醫一附院、包醫二附院、包鋼醫院、北重醫院、市腫瘤醫院、包鋼三醫院、市傳染病醫院等醫院新大樓。20xx年啟動新都市區醫院籌建工作,開工建設了精神衞生中心病房大樓。

(三)完善機制,健全醫療保障體系,確保人民羣眾“看得起病”。

立足衞生行業實際,多途徑構建醫療保障體系,着力推進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和基本藥物制度,強化醫療機構內部運行管理機制,改進醫療服務,努力緩解羣眾就醫負擔。

1. 不斷完善新農合工作機制。20xx年全市參合農牧民69.63萬人,參合率99.07%,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425元,基金達到2.96億元。實行重大疾病醫療保險,病種擴大到29種,其中將14種大病以及無責任意外傷害納入大病商業保險範圍。今年住院報銷最高封頂線提高到13萬元。

2. 積極推進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市693個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全部配備和使用國家基本藥物、自治區增補藥物,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實現基層全覆蓋的目標,有效降低羣眾用藥負擔。

3. 加快醫療機構運行管理機制改革。

一是推動公立醫院改革。九原區醫院、達茂旗醫院、固陽縣醫院和土右旗醫院分別列為自治區和國家縣級醫院綜合改革試點醫院,重點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績效考核、優質護理、醫藥價格機制等方面進行改革探索。

二是強化醫療服務管理。同時全市二級以上醫院不斷改善診療環境和服務流程,積極開展臨牀路徑管理、優質護理示範工程、預約診療服務。強化醫療機構對口幫扶,促進優質資源共享,啟動市中心醫院與土右旗醫院協作辦醫。積極推動包鋼三醫院股份制改革。與市公安部門聯合開展醫院安全防控體系建設。啟動市綜治委、衞生、公安、司法等部門聯合建立的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積極推行醫師多點執業工作。大力發展醫療服務,鼓勵不同形式的社會辦醫,形成多元化的辦醫格局。

三是積極開展醫療機構公益性建設。推行濟困門診、濟困病房建設和對口支援農村牧區工作,大力推行單病種最高限價。深入推進“健康____x行動”。

四是加強行風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醫療服務環境。大力開展“三好一滿意”活動和醫德醫風教育活動,在12家三級醫院安裝了反統方軟件。積極推行醫療服務信息公示制度和診療費用一日清單“五統一”制度,實現診療收費電子監督,努力提升衞生行業形象和醫院公信力。

(四)加強設備配置和隊伍建設,提高醫療衞生服務能力和水平,確保羣眾“看得好病”。

提高醫療機構診療水平和醫療衞生工作人員技術水平,是保障人民羣眾就醫效果的根本所在。在抓好各大醫院人才培養和引進,建立高、精、專醫療技術隊伍,更新陳舊醫療設備的同時,着力抓好農村牧區和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設備配置、衞生隊伍建設,促進全市整體醫療水平的提升。

加強醫療設備裝備。為406個嘎查村衞生室、40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配備價值317萬元和260萬元的基本醫療設備。投入276萬元為35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配備了雙向轉診車。投入253萬元實施農村牧區基本衞生服務全覆蓋工程,配備了17台流動衞生服務車及車載設備,發放3314個家庭健康保障小藥箱,為全市173個沒有衞生室的行政嘎查村農牧民提供基本衞生服務。

加快基層衞生信息化建設。投入750萬元在固陽縣醫院、達茂旗醫院、土右旗醫院實施旗縣醫院能力建設,配備PACS系統,用於日常監測信息採集和遠程會診。投入700萬元實施基層醫療衞生機構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完成全市一體化嘎查村衞生室和社區衞生服務機構信息管理系統。

加強第三方醫療服務。20xx年,我市首次引進醫療服務第三方評價組織機構,對我市12家醫院進行了全面的醫院服務管理暗訪調查,對每個被調查醫院形成完整的調查報告。並就存在的問題與醫院領導班子面對面、一對一、全方位、逐條逐項進行反饋,對改進醫院管理提供了科學的決策依據。

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衞生隊伍建設。健全和完善培訓制度和規劃,加強培訓基地建設,確定包鋼醫院、市中心醫院、包醫一附院為全科醫生臨牀培養基地。

加強名醫培養和學科建設。全市有國家級臨牀重點專科5個,自治區級領先、重點學科14個,重點實驗室3個,自治區臨牀醫學研究所5個,____x市領先、重點學科71個。擁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3人,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1人,省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8人。引進和培養醫學博士、碩士210名。20xx年啟動實施名醫人才培養工程,五年投入1000萬元。首批5名名醫培養對象、10名名醫後備培養對象陸續赴國內外進修深造。對未進入名醫培養工程的蒙中醫、兒外、傳染病、精神科等學科進行專項資助培養。今年確定培養對象22名,其中名醫培養對象5名,名醫後備人才培養對象10名,名醫後備中蒙醫7名。

雖然我市衞生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仍然滯後於經濟的快速增長,醫療衞生保障水平與人民羣眾的期望以及社會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醫改面臨不少困難,一些體制性、機制性、結構性矛盾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一)全市公共衞生體系建設還不健全,公共衞生財政投入不足,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任務仍十分艱鉅。疾控、衞生監督、婦幼保健等公共衞生機構基礎設施等比較陳舊、滯後,婦幼保健機構作為差額撥款單位,財政投入總量仍然不足,運行存在一定壓力。艾滋病、結核病等傳染病防治經費不足。慢性病防控一是經費投入不足,部門間協調溝通、各負其責、有效監督的工作機制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院、專病防治機構、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分工負責和分級管理機制尚未建立。縣級以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傳染病監測和報告能力低下,全市90%以上傳染病是由縣級以上醫療機構發現並報告。地方病防治專業隊伍建設滯後,目前全市地方病防治專業人員40餘人,工作任務繁重,人員年齡普遍較大,學歷水平普遍較低。全市9家縣級婦幼保健機構中,目前仍有3家婦幼保健機構(東河區、石枴區、昆區)還未納入政府全額事業撥款單位,與《全國縣級婦幼衞生工作績效考核標準(試行)》中要求的“明確婦幼保健

機構為全額預算事業單位”的目標還存在差距。全市9家縣級婦幼保健機構均為單獨建制,名稱規範,科室功能設置基本能與其開展業務相匹配。現達茂旗婦幼保健所、青山區婦幼保健院開展產科、住院臨牀業務,其他機構受條件限制僅能開展門診診療和婦女、兒童保健服務。除昆區、達茂旗、固陽縣婦幼保健所以外,其餘機構業務用房均未達到《考核標準》的要求,其中白雲區、東河區、石枴區婦幼保健所等機構甚至未達到要求的50%。婦幼保健機構人員配備中,專業人員所佔比例平均佔75%以上,本科學歷所佔比例達50%以上,按照《考核標準》中保健人員與當地人口比例1:10000的最低編制要求,昆區、青山區、東河區婦幼保健機構人員配置均不達標,白雲區、石枴礦區由於服務人口較少,存在開展業務工作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的現狀,而其他達標旗縣也存在人員老化,專業人員斷檔的問題。

(二)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醫療衞生資源差距較大,一些地區醫療衞生機構重複設置,佈局不合理。優勢醫療資源多集中在市三區,特別是青山、昆區,三級醫療機構重複設置,職能交叉,資源“過剩”,新都市區、九原區和其他旗縣區醫療資源匱乏,難以形成區域內資源的合力優勢。特別是農村牧區衞生工作基礎薄弱,發展水平總體不高,衞生資源總量、質量、衞生基礎設施、服務條件及人口健康狀況等方面都落後於市區,絕大多數大型先進醫療設備都集中在了城區大型醫院,農牧區醫療設備短缺、落後,且旗縣區之間、鄉鎮之間存在一定差距。

(三)衞生專業人才總量不足,供需矛盾仍然突出。8家直屬醫療單位1997年核定編制人數3970人,牀位數2590張,已不適應各單位目前業務增加、服務需求增多的實際需要。目前8家醫院實際開放牀位4341張,按照牀位和專業人員1:1.5的比例,應核定人數為6652人,總體人員短缺。同時,疾病預防控制、衞生監督機構專業人員不足,疾控機構具備流行病學調查能力的人員比例不足30%~40%;衞生監督員總體數量不足,平均監管數量大,監督頻次低。基於此種情況,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好現有編制,暢通進人渠道,有效緩解部分單位現有專業技術人員嚴重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立足目前我市醫療單位發展實際規模,在充分調研和測算的基礎上,分批分步有序增加部分醫療單位編制,從長遠角度解決人員不足問題,以形成專業人員梯隊建設。

(四)“無主病人”救治機制亟待完善。我市幾乎所有醫院都存在“無主病人”欠費情況,20xx至20xx年各醫院累計接診無主病人1995人次,累計投入救治費用515.3萬元。鉅額的醫療欠費,醫護人員長時間辛苦付出得不到回報,影響醫療機構正常運轉秩序和醫護人員的積極性。同時,國家衞計委要求地方設立大病救助基金,我市目前還沒有開展此項工作。

(五)公立醫院改革滯後,有待於加快探索推進的步伐。目前,我市公立醫院改革仍然停留在表層的服務管理方式的改進,深層次的“四個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仍然沒有推開。

(六)村醫的養老問題亟待解決。我市共有鄉村醫生921人,50歲以上佔40%。鄉村醫生面臨人口老化,而絕大多數又沒有養老保險的現狀。為保障村醫老有所養,調動和發揮村醫積極性,需要積極探索實行村醫養老保險機制(鄂爾多斯市制定養老補助待遇:在崗工作滿10年,女滿55歲,男滿60歲的村醫,每月發放養老金1200元)。

(七)健康服務業發展滯後。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突出,健康服務中所需供應出現短板,導致現行健康消費保障機制不完善。服務鏈上的關鍵環節缺損,使得健康服務業的發展無法與消費需求和新興業態發展趨勢相匹配。第三方醫療服務需求逐年增加,現有的第三方醫療服務能力不能滿足羣眾需求。

(八)120急救能力落後於經濟社會發展。及時有效的院前急救,對於維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損傷、減輕患者痛苦,為進一步診治創造條件,提高搶救成功率,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由於我市政府投入不足、急救資源不足,急救隊伍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導致我市院前急救一直處於供需不平衡的狀態下。政府投入不足,各急救分站業務收入只能維護一般運轉,基本建設、更新車輛、增添設備困難重重,120急救車輛配備嚴重不足,且車輛更新不及時,車輛狀況差,存在“帶病”出車現象。按每5萬人配置一輛救護車,我市至少應配60輛救護車用於院前急救,現有的27輛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各急救分站實行24小時兩班倒,有4個分站由於人員不足,實行每班24小時制,醫護人員超負荷工作。國家對急救服務輻射半徑規定為3-5公里,而我市由於急救網絡醫院不足,服務半徑遠遠超過五公里,服務距離大,急救時間也在延長。在我市的報警求救電話中有30%的是騷擾電話。

(一)以將改革開放和創新作為核心驅動,提高醫療衞生服務和管理能力。

1. 應進一步推進衞生信息化建設。儘快拿出區域性衞生信息化建設規劃,以衞生業務為主線,以實用共享為目標,參照____x市衞生信息化“12446”工程,加大政府衞生信息化建設投入,建立全市統一的衞生信息化平台。

2. 加強機制體制創新,強化衞生人才科技支撐。完善公立醫院服務體系,建立公立醫院與城鄉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工作。將人才戰略與體制創新相結合,深化“將才、團隊、平台”的科研人才發展模式,以人才培養帶動公立醫院法人治理機制和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逐步建立基層醫療服務監管制度,推動基層醫療服務監管隊伍建設,加強基層醫療服務監管工作。建議市政府保障名醫人才培養工程持續推進,加大名醫人才培養工程影響力,更好建設與管理重點學科,完成科研成果、適宜技術推廣、應用。

3. 加快推進健康服務業發展。根據國務院印發的《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針對健康服務中所需產品供應短板,大力發展第三方檢驗、檢測、評價等服務,引導發展專業的醫學檢驗中心和影像中心。建議市政府整合全市醫療衞生資源,支持發展第三方醫療服務評價、健康管理服務評價,以及健康市場調查和諮詢服務等健康服務產業集羣,建立我市獨立的第三方評價機構。

4. 院前醫療急救帶有社會公益性和政府行為的特徵,是社會抵禦重大災難、集體突發事故不可缺乏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完善的院前急救體系和快速的現場急救能力,是社會安全保障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市院前急救與經濟社會發展,建議市政府加大投入,整合120急救指揮中心和各醫院急救分站醫療急救資源,參照北京模式建立符合實際的綜合型120急救體系(既指揮各家醫院的急救分站做好院前急救,同時也有自己獨立的一支急救隊伍,指揮中心的急救隊伍平時也參與院前急救,一旦遇到突發事件,可以迅速到位,及時開展應急救援)。

(二)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繼續推進基本醫療衞生制度建設。

基本醫療保障體系進一步加強,基層衞生服務水平和公共衞生服務能力有所提升。新農合成果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城鄉一體化醫療保障服務體系基本構建。居民健康檔案真實性和規範性核查進一步加強,《____x市愛國衞生管理條例》基本落實,並實行城市衞生長效管理。在實施城鄉醫院對口支援項目的基礎上,以城帶鄉,積極探索推廣上下聯動的醫療聯合體機制,促使大醫院的人才向基層流動,並積極探索村醫養老保險機制。建議市政府出台有關政策制度以便加快支付制度改革深化進程,並通過提高籌資標準、增加財政補助等方式,增強制度保障能力,提高參合患者醫藥費用補償比例,並進一步規範城市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建設,加強管理標準化,實現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服務站一體化管理。

(三)完善公共衞生服務體系,更好提升醫療衞生安全保障能力。

基本公共衞生服務,是指由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城市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鄉鎮衞生院等城鄉基本醫療衞生機構向全體居民提供,是公益性的公共衞生干預措施,主要起疾病預防控制作用。近幾年,我市在衞生公共服務體系和醫療衞生安全保障方面有了全面發展,下一步建議市政府通過進一步完善政策,將健康管理融入社會管理的各個環節,呼籲並引導城鄉居民提高健康意識、改善健康行為,實施健康自我管理,全面提高羣眾健康素質。

(四)調整和優化衞生髮展布局,促進城鄉衞生統籌協調發展。

應本着“科學佈局、優化結構、適度規模、多元辦醫”的原則,對部分綜合醫院和當前短缺的專科醫院進行規模和結構調整,統一規劃佈局,合理定位各醫療機構的性質與管理歸屬。加強專科體系建設,以現有的重點專科為基礎,有

計劃地加強蒙中醫、骨科、康復、老年病以及婦女、兒童醫療服務等專科醫院建設,形成基本覆蓋居民主要健康問題的專科體系,並確定各家醫院的重點學科和發展方向,提高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要加大市級醫院對口支援旗縣醫院的力度,提升縣醫院的服務能力和水平。控制醫療資源總量,逐步建立公立醫院與民營醫療衞生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明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功能與任務,按社會需求控制和調整機構規模,規定服務內容。放寬市場準入,建立公開、透明、平等的健康服務業准入制度,鼓勵民營資本進行醫療市場。

醫藥調研報告 篇6

醫院是市一間中醫性質的公立性醫院,醫院有職工人,實有病牀頭櫃張,高級職稱人,中級職稱人。醫院以中醫為基礎,以中醫手法為特色,大力宏揚中醫藥事業。自接到市衞生局轉發的省中醫藥局《關於開展中醫藥工作調研督導活動的通知》(粵中醫函[20xx]125號)後,我院結合實際,對我院的中醫藥工作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 高度重視,提高認識接到通知後,醫院高度重視,領導班子及時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工作,並召開中層以上幹部會議,傳達和學習文件精神,要求各科室提高認識,重視檢查,落實措施,認識中醫藥工作調研督導檢查是貫徹落實國務院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是貫徹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重要體現,是促進我院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良好契機。通過會議,大家提高了認識,統一了思想,積極響應,認真按中醫藥局的要求做好自查工作。

二、 制定措施,開展工作醫院根據省中醫藥局《關於開展中醫藥工作調研督導活動的通知》的有關內容,制定了自查措施,成立了自查工作小組,工作自上而下,層層落實,各科各級進行自查,完後收集資料,分類整理。

三、 自查結果

1、深入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按照省中醫藥管理局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總體要求,我院以此為目標,以解決羣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為切入點,切實加強醫院管理,確保醫院管理年活動的正確方向和效果,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全面推進醫療質量管理,建立規範醫療行為、提高醫療質量和確保醫療安全。

2、深化醫療改革,解決羣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針對當前羣眾反映“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我院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發揮我院中醫藥特色的優勢,我院為專科醫院,接治患者相當一部分為骨折病人,按照綜合醫院的常用治療方法都是選擇手術治療,而我院以中醫藥特色為主,採取中醫手法,免去手術的大筆費用,以我院自制藥為主,見效快,費用低,切實為羣眾着想。我院一貫實行藥品網上招標採購工作,常用醫療耗材亦集中招標採購,降低藥品和高值耗材價格,降低藥品批零差率,降低設備檢查治療費用,通過控制藥品費用,減輕羣眾看病負擔。

3、實施科教興院,提高醫院中醫藥事業的整體水平。我院制定了培養優秀中醫藥學科帶頭人和旨在培養優秀中青年中醫藥人才計劃,將中醫管理人才、外向型人才和中醫護理人才納入培養範圍,並試行中醫住院醫師帶教機制。着力加強重點學科、特色專科建設。我院獲得市重點專科掛牌。重點以中醫骨科為主,大力推進中醫特色建設。

4、積極培養中醫藥人才,促進人才梯隊建設。我院醫藥人員以中醫藥人員為主,%為中醫藥專業,在人員的培養教育是以中醫藥為重點,在新招聘的人員當中也以中醫藥人員優先,對是中醫藥專業的畢業生優先招聘。

5、加強中醫特色科室建設。我院以重點專科骨傷科外,還加強了中醫特色的輔助科室建設,開設有鍼灸、推拿、拔罐、牽引等非藥物療法科室,並開設有骨增藥物導入、中藥外燙等中醫特色的科室,在診療中儘量應用中醫適宜技術,將中醫應用比例提高到70%以上。

6、加強中藥利用,突出中醫特色。醫院注重發揮中醫中藥特色,全院中藥飲片和中成藥品種共有種,藥品銷售中,中藥和中成藥佔總銷售額%。針對我院是以骨科為重點的特點,經我院老中醫多年的實踐經驗,製成了、等種針對骨科為主的自主醫院製劑。近年來,種自制製劑需要重新註冊,申請許可證,在藥劑科全體同志的努力下,克苦攻關,團結協作,對所有自制製劑全部重新制訂新的質量標準,嚴格把好質量關,經過不懈努力,五種自制製劑順利通過了藥監部門的驗收。為突出中醫藥特色,我院重視對中藥的管理,設有中藥飲片調劑室、中草藥庫、中藥飲片庫、中成藥庫、中藥煎藥室,中藥房主任由主管藥師擔任,中藥煎藥室由中藥師負責,我們積極開展創建“放心藥房”的工作,健全了各種制度,包括藥品採購制度、中西藥庫和中西藥房工作制度、毒麻劇藥的管理制度、各類人員的工作職責等。嚴格把好藥品採購和藥品保管儲存兩個重要環節,大部分的藥品都是通過招標採購,並且堅持到三證齊全的藥品銷售單位採購。加強對中藥飲片的質量管理,對進入醫院的中藥進行嚴格把關,認真鑑定中藥飲片質量,杜絕偽劣假藥進入藥房。對中藥飲片做到勤查、勤洗、勤曬、勤篩,發現黴變、蟲蛀能及時處理。同時,加強對中藥調劑和價格管理,保護病人的利益。定期對中藥調劑和藥價進行檢查,檢查結果與工資獎金掛鈎,促使中藥調劑和劃價準確率大大提高。此外還改善了加工場的周邊工作環境,擴大了工場面積。同時加強對煎藥室的管理,對煎藥過程中的先煎、後下、烊化等特殊要求嚴格按醫囑操作,確保煎藥質量。

7、加強中藥房硬件投入。我院已投資購買一套不鏽鋼藥櫃,替換已老舊的木質藥櫃,新藥櫃衞生、整潔、防鼠,對中藥飲片的保管有極大的便利,對一些容易發黴、變質的中藥,醫院給藥房配置了電冰箱,通過冷藏以保證中藥質量。醫院也正準備給中藥房安裝空調機,對中藥飲片的質量有了進一步的保障。

8、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我院制定了《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實施方案》,組織學習了《關於加強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指南的指導意見》和《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指南》,制定醫院十年發展規劃,制定《醫院常見骨科病診療方案》,制定醫院行為規範,制定了醫院院微、醫院院歌、醫院宗旨、醫院院訓、醫院精神。並加強了中醫醫院環境形像建設。

20xx年月日

醫藥調研報告 篇7

醫藥產業已成為當今最具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之一。全世界約有1/3的人口在使用中醫藥治療疾病和養生保健,約有130個國家和地區銷售和使用中藥,我國藥品市場近十年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長,在幾次金融危機中,全球醫藥產業都能獨善其身,未受較大影響。經過十年努力,我縣中藥材產業得到了較好較快發展,為中醫藥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優勢關於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管理存在問題的調研報告和機遇

(一)條件得天獨厚。我縣地處武陵山腹地,是、貴陽、長沙、武漢四大城市的幾何中心,區位優勢明顯,是x市規劃建設的五大地區級物流樞紐之一,藥品銷售市場前景看好。境內藥用植物種類有1270餘種,達到國家和省級標準約有268種,重點藥材有銀花、白朮、玄蔘、天冬、杜仲、骨碎補、黃姜、黃精、續斷等品種,其中銀花、白朮量大質好,是極具代表性的中藥材資源。

(二)產業初具雛形。截至目前,我縣以銀花為主的中藥材面積超過35萬畝(銀花30.1萬畝、白朮3萬畝左右、天冬6000餘畝、黃精3000餘畝、青蒿8000餘畝、百合20xx餘畝,另試種了白芨、重樓等名貴中藥材),藥農户年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中藥飲片、綠原酸提取和植物中間體提取、金銀花涼茶生產線已經投產。與西南大學等科研單位開展了銀花成分分析和藥理、藥效、毒理等基礎研究,開發試製了包括銀天顆粒在內的一批新產品。“銀花”獲國家地理商標認證和gap基地認證,“藥食同源”認證在國家衞計委網站完成公示。依託中藥材天地網建立了首個國家基本藥物中藥原料動態監測與信息服務站,“中藥材買賣通”等電商交易平台運行良好。成功舉辦兩屆武陵山中藥材產業發展論壇,中藥材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顯著提高。

(三)扶持政策給力。《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將生物醫藥產業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並將“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作為單節列出。《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將銀花、白朮等納入特色中藥材基地規劃。全市《醫藥產業振興發展規劃(—20xx年)》將銀花作為“五園七基地”之一進行佈局。今年,縣委、縣政府提出實施中藥材“1211”的發展戰略,明確到20xx年,中藥產業產值達100億元以上。並從今年開始,每年整合涉農項目資金5000萬元以上,扶持中藥材產業發展壯大。

二、問題和挑戰

(一)外部競爭激烈。近年來,外資醫藥企業爭先恐後地加大在華投資,國內各大醫院進口藥、合資企業藥和國產藥大約各佔1/3,技術領先、資本雄厚的外資醫藥企業基本上壟斷了高端藥物市場,傳統的中醫藥產業面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同時,就渝東南地區而言,各區縣中藥材資源都比較富足,發展思路大同小異,且大多各自為陣,缺乏統籌規劃和差異化發展,甚至存在惡性競爭。

(二)資源欠缺管理。部分中藥材品種受市場、病害等客觀原因影響嚴重,產量差異極大。如銀花產業因受市場低迷、《藥典》分離等因素影響,羣眾種植積極性有所降低,目前很多中藥材種植基地養護、管理不到位,自生自滅現象普遍存在。對稀有藥材還未形成系統管理,亂採亂摘現象仍然存在,破壞十分嚴重。

(三)產業結構失衡。雖然我縣明確提出打造100億級的中藥材產業的戰略目標,但我縣企業仍然集中於簡單的種植和加工等生產環節,生物醫藥、生物製造、生物化工等行業仍處於“零”起步階段。以祥華生物、紅星中藥材為主的我縣中藥材企業,在化工原料、製劑和製藥等方面研發投入不夠,生產水平仍然十分落後,如不能引入大型製藥企業落户,產業集羣將很難形成。

(四)隊伍素質不高。目前,我縣絕大多數從業人員未受過專業培訓,專業結構不合理,整體素質不高。雖然成立了專門的中藥材產業辦公室,但與中醫藥專業相關的人才幾乎沒有,既缺乏中藥材種植、加工、製藥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也缺乏專門從事醫藥產業評估、市場運作的產業化人才。而在產業開發方面,雖然與x大學等科研機構研發了一些科研產品,但仍未成規模開發、生產,利用效率太低。

三、對策和建議

(一)強化產業支撐,構建發展體系。繼續加大對藥材示範種植大户的扶持力度,對種植典型户建檔立冊,跟蹤服務,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在藥材發展種植過程中的種子、技術、銷售等困難,確保已成規模的藥材基地不因外部因素受到破壞。加大對野生中藥材資源的保護力度,建議由縣中藥材辦公室抽調專人對全縣範圍內中藥材資源開展一次資源普查,並建檔管理,對稀有藥材進行跟蹤保護。同時,要抓緊制訂我縣中醫藥產業中長期規劃,避免產業結構重複、產品項目雷同等現象,既要確保中小型醫藥企業的發展,又要制訂大型醫藥企業引入規劃,並出台具體的扶持政策,採取各種形式加大對項目、人才、技術的引進力度,進一步擴大融資渠道,

逐步建立以企業投入為主體,風險投資為補充,政府投入為引導,金融投入為放大的醫藥產業投入支撐體系,使相關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二)加大招商力度,推進集羣發展。結合我縣中藥材產業基礎、地域特點、自然環境和市場條件,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大力推進特色優勢中醫藥產業錯位發展,搞好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產業鏈延伸,努力形成差別化競爭的產業集聚與區域分工發展佈局,重點要依靠招商引資來增加產業投入和新品開發。在我縣出台的加快推進生物醫藥產業的意見基礎上,進一步制定加快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尤其要圍繞中醫藥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制定相關政策,從企業落地、研發、生產、管理、銷售等方面加以扶持。繼續加大對產業項目的招商力度,力爭引入1—2傢俱有影響力的世界500強醫藥企業落户園區。向上爭取國家對中藥材基地建設的投入和國家扶持農業的多種專項資金,打捆使用,積極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着力構建一個地區級醫藥產業集羣,把醫藥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做大做強。

(三)引導企業創新,增強競爭能力。繼續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產學研技術創新體系,加大對發展前景較好的中獸藥產品及日化產品的研發力度。加強對新產品的保護和開發力度,促進企業新產品的研發、推廣以及新技術的應用。抓好專業人才集聚工程,幫助企業引進高新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大對現有人才的教育培訓,建議每年對從事中藥材和中醫藥管理人員開展1—2次專業培訓。鼓勵縣級用人單位優先選拔醫藥領域高端科技人才,縣政府可酌情解決住房、落户、子女上學、生活待遇等問題。此外,還應牽頭成立武陵山區中醫藥產業發展戰略聯盟,建立信息、融資、招商等互通互助機制,形成產業發展合力,增強新興產業的行業競爭力。

醫藥調研報告 篇8

中醫藥是我國衞生事業的重要特色,也是中華民族5000年燦爛文化的豐碑。嶺南中醫藥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羣眾基礎良好。在國家和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的正確指導下和深圳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和高度重視下,有關部、委、辦、局的大力支持下以及深圳市衞生、中醫藥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中醫藥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績,中醫資源配置有較大投入,醫療服務能力明顯增強,中醫科教工作成績斐然,中醫行業管理力度加大,基礎內涵建設得到夯實,中醫應急醫療救治體系、管理體制改革、醫德醫風建設都取得了顯著成效,整體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部分指標處於全國或全省領先地位。

1.中醫立法的背景

為了使我市制定的《深圳經濟特區中醫事業發展條例》更具有科學性、針對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根據中醫立法工作計劃安排,20xx年1月11日至18日,市衞生局與市法制辦聯合組成調研小組,就我市中醫事業發展現狀、存在哪些法律障礙、立法需規範哪些法律關係等問題,採取實地考察和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在市內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道如下。

2.市內調研的基本情況

在實地考察和召開座談會期間,各層面的中醫從業人員均一致認為我市中醫立法十分必要且非常急迫,就我市中醫發展的現狀、立法應解決的問題暢所欲言地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建議和想法,為《深圳經濟特區中醫事業發展條例》的起草提供了寶貴的素材和起草思路。

3.我市中醫藥事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3.2中醫醫療機構設置不足現有的中醫藥資源和服務遠遠不能滿足市民對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目前我市僅有3個區設有中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也只有福田區有1家,且規模很小,僅30張病牀。各區中醫藥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嚴重存在,作為深圳面積第一大區的龍崗區,至今無一家中醫院。

3.3中醫醫療機構中醫藥人員編制及構成比例不合理醫院人員編制少,留不住人才,且現有人員構成比例不合理,有的中醫院中醫師的比例甚至低於西醫師。

3.4中醫醫療收費過低許多治療效果很好的中醫醫療技術得不到與之相符的價值體現,如中醫手法復位骨折治療費僅幾十元錢,而如果進行手術治療其醫療費少則上千元,多則上萬元,由於經濟利益的`驅動,許多醫院及中醫師就放棄中醫最傳統的簡、便、驗的治療方法而選擇西醫療法,從而導致中醫西化。

3.5適宜的中醫醫療技術得不到醫療保險政策的支持由於中醫的自身特點以預防為主,防患於未然,而現行的醫療保險政策卻是重治療輕預防,住院標準一直以西醫為標準,使得許多具有中醫住院治療徵象的病人無法收入院,白白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此外,許多適宜的效果良好的中醫治療方法(如中藥燻蒸、耳穴按壓等療效極佳的中醫技術等),被誤認為保健方法,不列入醫療保險記帳範圍,從而制約了中醫的發展。

3.6與中醫藥有關的評審或者鑑定活動如中醫藥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中醫醫療事故鑑定、中醫師的繼續教育、中醫科研課題評審、中醫醫療質量評估等,沒有體現中醫藥特色,沒有遵循中醫藥自身的發展規律。

3.7現行的對中醫藥製劑的管理,阻礙了中醫藥的發展我國目前有關藥品管理的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不利於對中醫藥製劑的保護和利用。對中醫藥的祕方、偏方和驗方的管理、利用和對院內製劑的管理沒有體現中醫藥的傳統特色。

3.8假中醫、中醫推拿、鍼灸減肥充斥市場目前,社會上許多無牌中醫師、鍼灸推拿按摩減肥,街頭巷尾處處可見,在水療和按摩保健中心等非法的醫療機構中也處處可見,大多是沒有資格的人員也在從事中醫推拿、按摩、鍼灸等醫療活動,且假醫假藥假廣告的泛濫,已嚴重敗壞了中醫的聲譽,更使中醫技術貶值。

3.9中醫管理體系不完善,人力不足市衞生局中醫處是我市唯一中醫機構的行政管理處室,定編5人,目前到位2人,無論從制定政策法規、宏觀管理,還是具體中醫執法等正常管理工作,心有餘而力不足。再則,各區衞生局沒有設立中醫科,個別區衞生局學中醫專業的科員尚未配備,影響中醫事業的發展。

3.10科研機構分散,績效差目前,我市有兩所中醫藥研機構,市中醫藥研究所掛靠市中醫院,幾乎沒有發揮應有作用,市中西醫結合臨牀研究所掛靠市第二人民醫院,硬件軟件建設都受到牽制,難於發揮較好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kzljn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