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優美的敍事性散文:乾糧

優美的敍事性散文:乾糧

編者按:以前的人學習生活條件比較艱苦,從《乾糧》一文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其中也能夠感受到母親對孩子的愛。

優美的敍事性散文:乾糧

上高二時,學校為迎戰大學聯考,分了文理兩科,高二兩個班只有八個學生學文科。學文科的學生太少,開不起班,學校便讓學文科的學生上理化課的時候去操場上自學歷史地理。

要命的是還沒有歷史地理教材。因為文科學生太少,且無學生向學校提要求,學校也就任其自生自滅了。半學期過去了,學文科的學生大部分又轉學理科,剩下的幾個也就混等畢業證了。

我的長項是語文、英語,弱項是物理、化學。父親過世了,我只有通過自己努力,才有可能跳出農門,改變自己的命運。

全縣只有縣中開設文科班,大哥讓我去縣中讀書。

學校在涇河川道的縣城,距離村子七十華里,走十里多川道,爬過縣人俗話説的“九里坡,九里坡,彎彎轉轉十里多”的九里坡,是二十多裏的原面土路,接着又是十多裏的下坡路,趟過三水河,又是彎彎轉轉的十多裏爬坡路。

這樣的路,每週要打個往返。不這樣,就只有喝西北風了。

走路難,餓着肚子走路難,一週不吃飯,也難。每週從家裏帶的乾糧是定量的,每頓飯兩個,不論乾糧的個頭大小輕重。往往是週六午飯過後,下午飯就沒了。偶爾碰上哪個同學偷吃,餓一頓兩頓的事兒也是常事。

更難的不是餓着肚子走路。

難的是,有時候艱艱難難地走回家,卻沒幹糧可帶。

週六最後一節課後,幾個同學甩開大步,一溜小跑,一刻也不敢停歇,往往回到家裏晚上十點多了。我上了原就到家了,可以少趕些路,大多數同學還要走一二十里路,趕回家裏就更晚了。

十點多的鄉村夜晚,八九成的人家都睡下了。夜靜悄悄的,靜的能聽見蟲鳴,偶爾能聽見讓人毛骨悚然的狼嚎聲。黑魆魆的夜,讓無數膽小的人一刻也不敢在外停留。母親卻常在村口孤零零的坐着,眼巴巴的等着我。

八〇年槐花盛開的時節,我回家去拿乾糧。快到村口了,我沒搜尋到母親的身影,心想母親是不是病了。有同學問,今兒咋不見老人在這兒候你哩。我心裏頓時感到一絲不詳,便心急火燎的加快了腳步望家裏趕。

推開下地坑莊子的大門,看見院子裏有燈光,我才放下心來。仔細一看,有燈光的地方是磨(wei)子窯。

我接過磨杆,讓母親歇歇,母親卻似乎用一種歉疚的口吻問我下午吃飯了麼,家裏沒糧了,她跑了幾家,才接到半鬥玉米,好給我準備明天要拿的乾糧。

聽了母親的話,我哪裏還敢説自己的餓着回來的。

回到廚房窯裏,我手伸進盛面的瓦甕裏捗攄了一下,瓦甕裏也就是一半碗麪了。母親走過來,將瓦甕傾斜着,將那點面捗攄到和麪盆裏,準備起面(發麪)。

“捗”在普通話中讀“bù”、“pú、”“zhì”我的老家讀“pú”,而“攄”在普通話中讀“shū”,我的老家則被讀成“suo”,“捗攄”就是“收斂”的意思。

我擋住了母親,不讓起面,我不想讓母親連一點有麥面的念想都沒有。母親作難的問我明天拿什麼。我指着面案上的洋槐花説,給洋槐花和上一點玉米麪,烙洋槐花餅子吧。

母親作難的説,你拿洋槐花餅,不怕同學笑話麼。我寬慰母親説怕什麼,大家都一樣。

我怕母親半夜後悔,推説餓的不行了,咱現在就烙吧。母親猶猶豫豫的不肯動手,我挽起袖子舀面,母親一看,便只好和麪了。

餅子烙好了,母親也吃了幾個,看母親吃得香甜的樣子,我知道,母親也是餓着的。

週日去學校路過九里坡原畔時,我看到各公社修路的帳篷隔一段一個,便想着進去討口水喝。做飯的大叔聞見我背的洋槐花味道,詢問了幾句,用報紙包了幾個饃饃塞到我懷裏,叮囑我別讓人看見,帶到學校裏去吃。

那是有半斤重的槓子饃,一個小夥子一頓最多能吃兩個的白麪饃饃啊。

我給大叔鞠了一躬,連姓名也沒想起問,便逃也似的走了。

走到原畔,想起母親,想起僅剩下的那一把麥面,我想也沒想便原路小跑着回到家裏,硬給母親留下兩個饃饃,才回了學校。

作者:孫立敏

公眾號:東方散文雜誌

標籤: 敍事性 乾糧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jg0pn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