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關於湧金橋的文章欣賞

關於湧金橋的文章欣賞

本站:每一座橋都有着它獨特的滋味,由着不同的歷史組成,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湧金橋》。

關於湧金橋的文章欣賞

湧金橋,又名奎光橋。位於孔廟東側國光樓旁的襄河上,是三孔石拱橋。明少司徒周繼有《學宮圖議》雲:“當於此造橋,以鎮下臂。”明崇禎(1628—1644)時,邑人金光辰、縣令孔尚共同募集資金建造,後兵燹橋圯。清道光(1821—1850)年間,橋又圯,邑紳程小圃、江佩蘅、印芾村諸前輩各輸巨金,鳩工庀材,重建茲橋。遂易今名。

湧金橋與積玉橋對峙,鎖鑰襄流,通衢南岸,積玉橋和湧金橋被稱為姐妹橋,孔廟位於其間,故積玉橋與湧金橋間的襄河有“泮池”之稱。

咸豐(1851—1861)年間,橋毀於兵火。光緒元年,縣令吳以敬署縣事,下車殷殷以興廢舉墜為念。時餘,縣令吳以敬適由皖南返鄉,路過此橋,提議重建湧金橋,並捐俸百金為首倡,其時與張澍棠、程雨蓀、王幼峯三鄉賢共議建橋之事。後來,工程未到一半而經費不足,覆函椒陵老輩薛慰農(薛時雨)、張任庵兩觀察,汪渠仙直刺,盛雲舫大令,均同意幕集善款,期成善舉,把橋的剩餘工程掃尾完工。此後因戰火天災,湧金橋命運多舛,光緒十五年(1889年),縣令朱壽祥、邑人王澍等又籌款,幾經復修。

民國九年(1920)增修橋面及橋欄。民國二十年(1931年),滁州到全椒的公路通車後,將橋面改造成平面,上世紀八十年代又把橋面加寬,增設人行雙道。

從明清到民國期間,全椒的交通運輸主要依賴水路。當時的襄河呈千帆競發、百舸爭流之勢。從奎光樓到湧金橋,再到泰山廟一段均系民船停泊之所。每年端午節,龍舟競渡於襄河,市民皆聚於橋上及兩岸觀賞,整個椒城萬人空巷。

據縣誌載:湧金橋建成後全椒科舉考試名聲鼎盛。咸豐二年(1852年)科考,鄉賢薛春黎就中了舉人。(清•薛春黎,字雅農,號淮生。劬學勤政,頗有卓識。遇事敢言,不避權貴。官至御史,卒於官。著有《味經得雋齋集》《味經得雋齋詩文集》《秦漢魏晉大事表》等。)同時中舉的還有汪鎏(金門)(著有《空谷傳聲》《枕襄吟社詩稿》)、楊燾(稻樓)。

癸丑年(1853年)鄉賢薛春黎曾偕同弟薛慰農(薛時雨)走橋,以示敬畏。

薛時雨,字慰農,一字澍生,晚號桑根老人,安徽全椒人。生於清嘉慶二十三年(1820xx年)。出身書香門第,祖父鳳翥,父親鑫,皆教授鄉校。咸豐三年(1853年),與仲兄春黎同科登進士第,傳為佳話。分發浙江,任嘉興縣知縣,年46時,由邑令擢知杭州。薛時雨為官十餘載,卓有政績。可能時逢戰亂。亦可能是洞察官場爭鬥之卑劣,視忌者日眾,48歲時卻毅然稱病辭官,執掌文教,退任杭州崇文書院山長。在杭州任教三年,家遭不幸。此前仲兄春黎病卒江西,此時伯兄暄黍又卒於安慶,鄉關之思愈切。同治八年(1869年),器重薛時雨的浙江巡撫馬新貽已調任兩江總督,欲聘薛來寧掌教。薛時雨考慮江寧(今南京)去家鄉全椒百二十里,風土最近,飄然東歸,應聘領江寧尊經書院,後又主講惜陰書院,直至終老,共20xx年。任教期間,人士蒸蒸,日勸於學,箸弟子籍,盛於浙江。時稱“石城七子”的顧雲、秦際唐、陳作霖、朱紹頤、何延慶、蔣師轍和鄧嘉緝,皆出自門下。薛時雨又擅長詩文,且文思敏捷。滁州、南京勝蹟,多留有題詠。

公眾號:天府散文

標籤: 金橋 文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9dpmd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