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關於吃茶的文章欣賞:喫茶

關於吃茶的文章欣賞:喫茶

本站:喫茶即吃茶,把茶葉喝到嘴裏,是不會吐出來的,而是把茶葉嚼碎,吞入腹中。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喫茶》。

關於吃茶的文章欣賞:喫茶

記得去年剛到新崗位不久,單位的一位老領導笑嘻嘻地問我們,你知道我們剛上學的第一堂課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什麼?我不加思索便回道: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對!對!……我們剛工作那會兒,都要到偏遠山區知青的茶場去憶苦思甜,幹苦力活,幫忙釆茶鋤草,什麼民歌裏的場景[採茶撲蝶]哪裏允許,一天到晚都有人監工。吃苦菜苦筍……,一大桶的紫菜蛋湯,紫菜倒還捨得放一些,蛋花不見幾撮,湯裏沒有一星半點的油花,味跟刷鍋水一般。食物沒有什麼油腥味,紅薯飯吃到怕,苦味憶久了人就像洗了腸一樣,臉臘黃臘黃的。也許階級永遠不會消失,因了人的身份教育信仰而存在着。它更像高山上的梯田,雲霧裏的茶遠近高低不同,層次不同,都有一片自己的天空。

世間飲食男女難以擺脱俗塵煙火味去過清修的生活,雖然想想倒是浪漫,終是難以為繼,回過頭來人的追求到了極致也不過是求個簡單。何等奢侈的生活,飲食之餘還不是離不開茶,茶和酒一樣都是飲料,解渴提神助興之用。國人交際中更離不開他們,沒有一兩種親和的介質在人際中交往,應該是一件較尷尬的事。有清一朝的官場,同僚之間拜訪,端茶,那茶上桌就是個擺設,不能喝的,一旦端茶呵呵兩聲就是言盡,就是送客,恰恰這茶倒貼合了中國人含蓄的性格。

芥川龍之介在民國時期寫下了在中國的所見所聞,他似乎比中國人更瞭解中國人。他總結中國人是悠閒的民族,言辭之間想往工作之餘的慢生活,江浙一帶的茶肆令他流連忘返……這也許只是他所見的侷限性,純粹是為了有使命的考查。在神州廣闊的土地上,哪來那麼多悠閒的生活時光,他所走的皆是中國最富庶的地方。田裏的茶農一天勞作採茶,從清晨露珠掛上葉尖到日暮西垂到山那一邊;以及製茶的人,通宵達旦的一道接一道的手作他是沒見着的!作物靠天吃飯,製作一刻也不得閒,日裏來火裏去,耗日持久!我的舊居大院斜對面便是曾經市最大的花茶廠。仲夏夜暮低垂的時候,我茫然地站在大門口,看着自行車的洪流,等着父母歸來,常見絡繹不絕的光腳農民,有騎車有拉板車的還有挑着擔的……身邊皆是一袋袋網裝的茉莉花。落日餘暉心思遠,東風十里花香濃。那時候仲夏夜有紙廠的風,也有蜜餞廠的風,還有隔岸醬園發酵後鹹魚的風呢!恰如釆花人背心上濕了又幹,幹了又濕,帶着鹽晶一閃一閃泛着酸,甜甜的風與各種的風我已經習慣了,都能聞到從哪來,就看今夜吹什麼風了!無論什麼風,茶廠的門都開着,茶香傍着輪船的汽笛聲深深地入眠……

南方有佳木特指這種東方古老而神奇的樹葉,南方潮濕滋潤着草木生長,一方水土決定了人的性格取向。舊時兩層的磚木結構的茶館擠滿了人,雅座包間之上有半月型的窗,素白的牆,一方桌四人圍坐,桌上一細長青瓷的花瓶,斜斜地插那麼幾支當季的花兒,長袖輕舞慢搖摺扇,一邊端起青花蓋碗,輕叩有金玉之聲,撮飲細嚼茶點,一邊吟詩作畫。耳邊評書彈詞,吳儂軟語裏琵琶三絃裊裊繞樑而去,一聲驚堂木,喧囂俱沉寂,飲茶人夢中方醒來,不覺遐思已千里。

推開歷史的窗滑落的塵埃在晨曦透進的光裏飛舞,一束束像那電影黑白的鏡頭,肩披白巾手提銅壺的夥計笑容可鞠,穿插在廳堂中,不時有叫賣着各色點心捲煙的喊聲。那用桑皮紙包着像尖粽的瓜子配茶最是經典,也許瓜子就是中國才有的。想在茶道盛行的日本吃到很難,別的地域更是無從説起了,根本沒這個習慣。在日本明治時期喫茶低下層的人也可以介入上流社會的社交圈中,歸咎為社會開放包容。電影《無法鬆的一生》中的人力車伕鬆五郎,扛一筐炭,拎一籃子菜,在戲院兼茶肆的塌塌米桌下竟能燒煮菜餚,味大擾了喝茶聽戲的人……其後與軍隊陸軍大尉一家相識交集……出生於中國的三船敏郎這國寶級的演員,一生中飾演了多數黑澤明的精典電影形象,看來這茶與戲是分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各種場合若無茶是不可想象的,閒坐品茗拉瓜天南海北,沒有個消磨,話匣子還怎麼能打開,瓜子為嘮嗑而來,與茶一道再親民不過的了,無論販夫走卒文人墨客哪個不喜!

文人墨客不喜酒者有,不喜茶者倒沒聽説,喫茶已然成國粹的文化,總要為茶寫下什麼。古人喜歡煎煮茶,宋·蘇軾 [汲江煎茶]中可見一斑。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晚禁三碗,生聽荒城長短更。

我曾常在一位老友家閒坐攀談,陋居坐擁書城,人古怪到了極致,別人是泡,他呢就是煮,還是煮全發酵的茶,倒出如飲中藥苦不堪言,入鄉只能隨俗且由他去,別地哪有這番光景,不必正襟危坐,大可放鬆,聊個天翻地覆也沒人管。家中誰意翻誰意看,鼻水流了,邊上亂七八槽待處理的書撕了就是一擦,茶席間不斷地嚼什錦盤的茶食以下嚥,就似兒時喝中藥湯水要配糖以解苦澀。茶湯如凝膏濁不見底,炎炎夏日雲吞霧繞,舍內空氣不對流,泛着老書的味,眉頭皺成一團,將就着,就當來此憶苦思甜得了,從此對巖茶望而生畏。也是在此地喝到平生更難喝的茶,纖瘦架着厚鏡片的斯文人竟拿出把生了鏽的電工刀,生生讓我驚了一下,竟是撬那茶餅,問之答:普洱茶,取上一坨丟到黑不溜秋的電茶壺裏煮,聽到壺裏汩汩的聲音就有點莫名的恐懼,會不會有水鬼從中來呢?不會比苦丁茶難喝吧!端起八十年代的玉蘭花茶杯,呷了一口還是藥味,而且還帶着陳腐味,就像他這個人,固執的老派人,只適合在一撂撂小山一樣的稿紙前爬字,做個孤燈寺廟裏的苦行僧再合適不過了。可他又是嗜茶嗜酒之人,每每到他的地,我都要微醺一番,就着難喝的茶水在他的塌上斜靠那麼一會,聽着卡式sany音機放着琵琶曲《春江花月夜》,窗外白玉蘭正香徐徐地飄來,倒驅了舍內沉悶之氣,談累了小睡一番再做理倫,而他呢趁着酒性揮筆疾書呢!也不知道有沒有把我給寫了去!

常言道煙酒不分家,那茶與酒更是密不可分的了,酒下的字可讓字不平凡,讓理性轉而感性。酒把人的靈魂從肉體裏剝離開,介於實與幻之間的媒介,可以成仙也可以成魔,讓陌生變得熟悉不平等變得平等,可以撕開男女之間矜持的面紗,歡愉變得水到渠成,可飄然若仙乘風歸去,也可抽刀斷水,仙凡不可離於萬一,幹了沒有不可能的事。茶呢?眾人俱醉我獨醒的感覺,理性清醒的看並想着,喝酒暫時可忘身邊事,喫茶是努力讓人回憶起來。譬如茶話會上,開個批鬥會,每一人就着耳杯裏的茶要自我回顧批評一番,有曰:光榮的傳統。老領導開了腔,我在上面作報告都提到認清形勢……會上喝茶目的可以讓人始終清醒,不至於昏昏欲睡……,又提及前段時間某些可愛的處級幹部,也許太過老累,竟在百人大會上嗑睡,有礙觀瞻立馬請了出去站着旁聽,而後被領導請去喝茶醒腦去了!有同事問工作期間喝茶算不算違規,政客答:單位的地,喝茶談的是工作部署以及心得當然算工作了!什麼茶都好喝,工作茶不好咽啊!

改革開放的最初十年,小鄧的"黃色歌曲"何日君再來,月亮代表我的心……靡靡之音一時間風行街頭巷尾,緊接着港台客人五人六地來大陸淘金,興業辦廠,並帶來洋傘洋裝墨鏡音響……以換取外面需要的資源。那時港台就是跨越文明的橋頭堡,是大陸瞭望西方文明的窗口。大陸人最初的時尚風向標便來於此,內地人盼星星盼月亮,盼來的金主,紛紛地把家底都亮了出來。恨不得他們都拉去。長久的信息閉塞,像個孤島來了一艘大船。待今日這些人又把當初廉價買來的再放到拍賣會上,讓如今人傻錢多的大陸人天價購買,那些個當初賣的人做何感想呢?當初炒作普洱茶的,就是發現了勐海茶廠倉庫有積壓的幾十年前的藍印紅印茶,他們來的人誰沒有淘到寶貝呢?因此與當地人結緣的也不少呢!前幾年有人採訪勐海茶廠的老廠長,問那些茶料好嗎?不好!三份之二是粗茶只有面上放一些嫩葉,內裏還有許多茶梗呢!幾十萬上百萬去買一餅茶,這些錢做什麼不好呢?中國人最喜歡喝茶,該得的病一點也不比喝咖啡的少,關鍵從沒聽説過有幾十萬上百萬一罐的咖啡吧!中國人似乎不傻但就是比較盲目一窩風地衝,衝鋒號吹響的時候,最先倒下的一定是最勇敢的人!

茶本就親民,上了檔次也就不到二十年的光景吧!各色茶等於神州處處飄香,彼時哪來那麼多的講究,就一隨身的行軍壺,文雅的人或用速溶咖啡玻璃瓶等用毛線編織提着,裏面偶爾也有幾根冬蟲夏草,工農者或用洗淨了的油罐,捉一把花茶或是綠茶沖泡解渴,勞作直喝到如白水般的味道……如今喫茶少了粗曠,多了是排場,彷彿是古風盛行,可大排場的茶室,風聞多是權勢者洗錢的所在,喝者多以粗鄙者居多……

其實廣義的喫茶也不一定要花什麼錢,茶園摘些鮮葉泡了就最好,可以是水邊到處的鬼針草和魚腥草及蘆根,可以是溪邊的水菖蒲以及紅蓼,許多的草本熬了喝一點不亞於各色名貴的茶,因人而異效果好!喫茶隨性些更得自然之情趣!

公眾號:紅羅山書院

標籤: 喫茶 文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3kdkg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