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心理學講座心得體會(精選10篇)

心理學講座心得體會(精選10篇)

心理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1

聽了x教授的教育心理學課程的教授,感想深刻。作為一直對心理學感興趣的我,更是一個大好的機會。可以系統地學習這門課稱。

心理學講座心得體會(精選10篇)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他必須具備判斷學生是否熱愛學習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這就需要理論的支持,即人的學習動機分析理論。

首先,我重新熟悉了關於學習理論的知識,包括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格式塔心理學理論,認知主義的學習理論等。也將學習本身當作一個學習的內容,講述了學習的分類:表徵學習,概念學習,命題學習,發現學習。以及不同類別的學習運用於不同的知識和採用不同的方式。接着又對學習的流程進行分析,以及學習的`動機等。從這些方面去解説了學習這個平時實際我們都天天在做的事情。也通過這個分析,發現我們其實還可以改進我們的一些做法,比如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採取不同的方式。以後教學的時候,更是如此。有些知識就是適合講述,而另外的一些知識,可能就不能採取講述的辦法。應該更多的讓學生自己去發現。

其次,我又重新思考了學習的動機問題。這是自己成長和以後組織學習中都會遇到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如何保持學習的興趣,或者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夠將這些興趣保存下去,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前者是自己學習成長的必要條件,後者是當一個好的老師需要的能力。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有來自於學生內部的內部動機;也有來自於外部,比如學校的獎勵,老師的表揚,家長的稱讚等的外部因素。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本身又是由一些因素所影響的,這些影響就是我們如何處理自己學習和教學中出現問題所要考慮的。

另外,作為老師應該做到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作為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高爾基曾經説過:“只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懷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並實現自己的意志。” 這次學習,使我對未來的工作更加充滿信心。

心理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2

臨近假期,學校又一次組織學習了xx教授的心理學講座,這次學習的主要內容是發展心理學和人格心理學。通過此次學習,讓我更深層次地理解了身邊的人和事,更深入地瞭解了自己,收穫頗豐。

發展心理學,就是研究人類心理系統發展過程和個體行為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它的研究任務非常明確:每個年齡段的基本特徵、心理機能發展特徵和心理髮展的內在機制。發展心理學有其規律性,有方向性和順序性,有不規律性,有普遍性和差異性,是增長和衰退的統一,還有連續性和階段性。而人格心理學研究的人格有獨特性、穩定性、整體性和功能性,其研究特點有科學風格、哲學風格和藝術風格。人格的形成和發展有許多影響因素,有生物遺傳因素、家庭因素、學校教育、社會文化因素和個人主觀因素。

xx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在座的教幹、教師闡述了發展心理學的方方面面的知識,讓大家瞭解了許多里程碑人物,明白了其研究的功能、方式和主要學派及其代表學説等等。x教授還通過列舉案例和互動問答的方式讓我們更進一步地理解身邊發生的事和接觸的人的各種行為方式。聽完之後不得不感歎,心理學確實有實效性,它確實可以幫助到我們很多。

x教授把一個人從最初的生命孕育直至生命的結束都呈現在我們面前,每一個階段的心理髮展都是不同的,熱門思想彙報並且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只是有時被我們誤解了或是忽略了,往往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後果,想想確實有道理。

現在想想,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在社會生活中都扮演着各種各樣的角色,在每種角色下都有着不同的心理活動,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在這之前,因為不知,因為不懂,我們在處理許多事情時都是隻做表面文章,而不能把握其根本,所以只能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能系統、全面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費時、費力且效果不令人滿意。聽了這次的心理學講座後豁然開朗,原來如此…

我,是孩子的媽媽,是學生的老師,是父母的女兒,是丈夫的妻子,還有許多頭銜,一個人真得是多面的。我做不到八面玲瓏,但我可以做得更好。當我們在不同角色裏時,就要全身心投入,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因為時間是不可逆的。

心理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3

成為心靈智者,創造幸福人生

——心理健康的自我呵護

壓力導致身體和心理疾病這四個方面的心理壓力會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人一旦覺得壓力大,身心都會反映出來。所謂身體的反應可以導致各種不適,最簡單的就是吃不下飯、睡不着覺。身體不適會影響生活狀況、影響工作、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導致疾病,比如胃潰瘍、不孕不育、癌症等。在發達國家,醫學體系已經改稱為生物、心理和社會理念體系,也不再單純把人當動物看待,就是因為人有心理反應,有社會過程。

心理壓力當然也反映在精神上。例如,在高度緊張的情況下,人的信息加工能力會下降,腦力勞動成績也下降,嚴重的會導致工作系統的錯亂。當身體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作出嚴格的判斷非常難。但基本上所有疾病都是生理和心理的共同作用,完全是生理因素,跟心理因素一點兒不相干的,科學研究證明還沒有。一旦生病,應該積極地求醫問藥,積極考慮有哪些心理因素可以改善。身體和精神雙管齊下,就更有利於戰勝病魔,恢復健康。

自我調節和減壓要分成幾個方面來實現。首先要提高認識水平,要知道心理壓力的存在,如果不知道,就根本不知道如何應對。

其二,要逐步地變化,不要變化太猛,要把變化改為一種緩慢的過程,要有適應期。 其三,維持心理健康通用的規則,就是要從事適度的體育鍛煉,它不僅對身體有好處,對心理健康也非常有好處。在鍛鍊過程中,人會自然而然地擺脱一切煩惱。

其四,要進行社交活動,尤其是退休人員。

最後,如果確實覺得自己壓力太大,覺也睡不着,可以找專業心理諮詢人員幫助。 不過,壓力是一把雙刃劍,適度的壓力有利於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到了某個基點才會產生負面作用。

心理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4

人最大的魅力,就是擁有一顆陽光的心態。老師最大的成功,就是把陽光心態傳遞給每一個學生,以積極的人生態度感染每一個學生,從而為學生幸福的人生奠基。在“全國幸福學校共同體”這個大平台的橋樑作用下,我有幸成為了廣東省日慈基金會“幸福心靈計劃”第二批學員。通過幾天全身心地與積極心理教育進行零距離的接觸,與專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心連心的溝通、手牽手的互動,全面提升了自己的積極心理學理念,切實了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和審視自我的能力。

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天的時間,卻讓我學到了很多,這是一門教會我們學習生活的學科。讓我知道除了智商、情商之外,還有樂商,我知道了感恩會讓自己更加的陽光,更加的積極,我知道了作為一個家長,應該以怎樣的角度面對自己的孩子,我知道了作為一個老師應該怎樣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在我以前接觸的心理學知識中,都是一些關於負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説,抑鬱,心理變態,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為心理學就是和這些負面的東西打交道,所以我對心理學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觸了這門課,它説的是人性中積極的東西,我一直認為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説了解積極的事物遠比關心那些消極事物有用,所以我對這門課很好奇。只有研究積極的東西,為我所用才有助於我們的心理健康,如果我們心理出現問題,也只有學習那些積極的東西才有助於解決問題。

任俊教授的講座,讓我明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裏,我們要怎樣面對最真實的自己。比如,以看待別人的客觀眼光來視察我們自己。我們把一切都顛倒了,就像那些名言説的:反省自己,即使上帝不關注你;認了最應當審視的就是自身。要知道自我,是一種勇氣;認識自我,是一種智慧;認識自我更是一種途徑。

這門課程中老師教會我們要學會感恩,感謝身邊的人,感謝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不論它是好是壞,我們都應該感謝,它讓我們學到了更多懂得了更多。永遠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生活給了我們酸甜苦辣,思想專題讓我們活的更充實更有意義。不僅要有感恩,我們還需要寬恕。寬恕那些你一直耿耿於懷的人或事,這不但寬恕了別人,同時也是寬恕了自己,讓自己不再那麼計較,也讓自己變得更輕鬆,這不是更好嗎。在李鵑老師的課程中,系藍絲帶的環節讓我倍受感動,平常老師深埋內心的感激的話語,在這一時刻得以完全的流露,讓人與人的距離更近,讓心與心的交流更緊。成人都能這樣敞開心扉,相信以這樣的方式對孩子們進行積極心理引導,更能拉近孩子們的內心。

李勁波老師的《情緒管理》,讓我知道在生活中我們需要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性。對於先天給予我們所無法改變的東西,我們需要學會接納。對於無法改變的事實,不管我們是否喜歡,但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對於這些我們需要學會坦然接納。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喜歡和尊重自己,只有喜歡自己才會由衷地欣賞他人。這樣你就擁有了自信和樂觀的心態。因為樂觀,因為自信,無論在怎樣的境遇裏,都會保持前進的動力。

曾幾何時,愛,在我們生活中也似乎越來越少,越來越遙不可及,我們很難感受到愛與被愛,越來越不會表達自己的愛,甚至是羞於表達自己的愛,只覺得愛就是用語言表達出來,用行動表達出來的才叫愛。殊不知:給孩子一顆陽光的心、給孩子投以關注、給他人予以幫助、給自己一些寬容、給陌生人一些關愛,這些都是愛。在面對困境時,如果你心理健康,你就能夠學會樂觀地看待這些事情,你就能找到前進的動力來。心理健康的人也比較善於積極思維,對事物永遠能找到積極的解釋,然後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得到解決的結果。

幸福似乎是距離我們很遙遠的事情。至於幸福是什麼,亦是無法言説的。幸福其實是一件特別簡單的事情,而幸福也總是在引導着人去過這種有意義的生活,實現自我價值。幸福沒有比較,只有自己的感覺,不是擁有了什麼才是幸福的。人生偶爾也有悲傷,也有失落,但悲傷失落之後,陽光依舊燦爛,幸福的感覺依然存在。簡單的生活、給自己一個微笑,也是一種幸福!所以讓自己學會快樂,不要悲傷包裹自己!

以陽光的態度正視自己,以積極的心態正視世界。讓自己的陽光感染學生,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從事教學工作,讓學生學習在生活中學會與人交往,與人交流的方法與技巧;學習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耐挫力,自信心得到增強,這樣也一定能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

“幸福心靈計劃”項目在西部地區的大力的推廣,希望幫助一個老師,可以照亮成百上千個孩子!幫助一所學校,可以孕育出成千上萬顆幸福的種子!

心理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5

聽了北師大劉儒德教授的教育心理學課程的教授,感想深刻。作為一直對心理學感興趣的我,更是一個大好的機會。可以系統地學習這門課稱。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他必須具備判斷學生是否熱愛學習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這就需要理論的支持,即人的學習動機分析理論。

首先,我重新熟悉了關於學習理論的知識,包括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格式塔心理學理論,認知主義的學習理論等。也將學習本身當作一個學習的內容,講述了學習的分類:表徵學習,概念學習,命題學習,發現學習。以及不同類別的學習運用於不同的知識和採用不同的方式。接着又對學習的流程進行分析,以及學習的動機等。從這些方面去解説了學習這個平時實際我們都天天在做的事情。也通過這個分析,發現我們其實還可以改進我們的一些做法,比如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採取不同的方式。以後教學的時候,更是如此。有些知識就是適合講述,而另外的一些知識,可能就不能採取講述的辦法。應該更多的讓學生自己去發現。

其次,我又重新思考了學習的動機問題。這是自己成長和以後組織學習中都會遇到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如何保持學習的興趣,或者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夠將這些興趣保存下去,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前者是自己學習成長的必要條件,後者是當一個好的老師需要的能力。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有來自於學生內部的內部動機;也有來自於外部,比如學校的獎勵,老師的表揚,家長的稱讚等的外部因素。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本身又是由一些因素所影響的,這些影響就是我們如何處理自己學習和教學中出現問題所要考慮的。

另外,作為老師應該做到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

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作為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高爾基曾經説過:“只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懷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並實現自己的意志。”這次學習,使我對未來的工作更加充滿信心。

心理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6

今天聽了陳紀英老師關於在學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儘管身上覺得疲累,但心理卻覺得如沐春風一般,在教學工作中所有過的困惑、鬱悶都煙消雲散,心裏從內向外透着一股説不出的清新、敞亮的氣息。陳老師以詼諧幽默的語氣解讀了屢屢發生在我們身邊,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為我們找到在根源所在。

心理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7

在師大學習教育心理學,收穫很多,學習到了許多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對自己曾經的教學工作行為進行了一定的反思。通過學習,能使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多的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學生的行為,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熱愛學習,懂得學習,並且能夠成為自己的未來的設計師。

在學習中,我發現學習動機理論的應用,對職業中學的學生尤為重要。職業中學的學生大多是學習上的失敗者,他們很少有學習的成功,也就沒有了學習的動機和熱情。運用學習動機理論,適當地採取一些策略,能夠更好地讓我們的學生關注學習,關注發展,關注自我突破。

通過楊帆老師的講解和教材的解讀,我懂得了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認知好奇心。

認知好奇心是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核心,是一種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學習活動本身的內驅力,表現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為。“情境”不僅指實際生活情境,還包括模擬交際情景、表演情景、直觀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情境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最有效手段,還是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積極參與的好方法。

2、運用強化原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A、為學生設立明確、適當的學習目標

B、正確運用獎勵與懲罰

C、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成果

3、對學生進行競爭教育,適當開展學習競爭

A、教師要教育學生認識競爭的利弊,教給學生公平競爭的方法或手段,教會學生學會競爭。

B、按學生的能力等級進行競爭,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勝的機會

C、進行多指標競

D、提倡團體競爭。

E、鼓勵個人的自我競爭和團體的自我競爭。

懂得這些理論之後,我們就需要把它轉化為具體的實施行為,設計不同的主題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才能獲得更多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甚至是教育教學的靈感。

心理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8

我認真傾聽了陳教授《關注學生的`基本心理需要》的講座,感覺受益匪淺。其中“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就沒有屈辱”,這一心理現象,令我感觸最深。

我班有一個不想做任何作業的小哲同學,我覺得他之所以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也許使我們老師的錯誤做法造就而成的“典型後進生”。反思平時的做法,我真想對小哲説一聲:“孩子,對不起!”

我將嘗試着從心理學的角度,針對我們班小哲同學的表現,分析其表象存在背後的原因,以求找出培養孩子健康成長的有效方法。

一、“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就沒有屈辱。”

鍾教授講到福勒博士曾深刻地指出:“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就沒有屈辱。”“可悲的是,避免屈辱壓倒了個人的發展。孩子們為了拒絕體制,寧願造成不幸的終身後果,也不願承受班級裏的恥辱……”

20xx年秋,我擔任一年級語文和班主任工作。我覺得我班小哲的一些變化,非常符合鍾老師講的這種心理現象。正是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小哲已經不再做任何作業,甚至拒絕學習。

記得小哲一年級剛入學時,能認得部分拼音字母,也能認識幾個簡單的漢字,每次老師提問,他會很積極地舉手,當然更多時候是搶答。因為他自控能力比同齡孩子要差,想説就一定要説出來才能安靜下來。後來,小哲對音節拼讀、認讀筆畫較多的漢字,漢字書寫等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困難很大。同時,小哲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越來越吃力。

我和老師們對小哲不約而同地就只有批評批評再批評,除了批評還是批評。這就出現了下面的一幕:“啊!錯了這麼多!唉!怎麼十個字,寫錯了九個!”我們班其它學科老師也經常向我告小哲的狀:“你們班的小哲,昨天又沒做數學作業!”“你們班的小哲,今天美術課又沒帶全美術材料,上課什麼也不做!”……漸漸地,老師們覺得他學習是怎麼也趕不上去了,就給了他更多的“自由”——他不管怎麼玩,只要不故意擾亂課堂,老師們就會不管不問。老師不再關注他,同學們也越來越忽視他的存在。小哲可以説是即將或已經被邊緣化了的孩子。

現在,小哲已經上二年級了,而他好像已經對學習知識完全失去了興趣。他不再寫任何作業,上課也只有玩。他可能正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拒絕寫錯誤的作業,以免承受班級裏的屈辱。這種現象就是福勒博士強調的,某些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他們認為“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就沒有屈辱。”“孩子們為了拒絕體制,寧願造成不幸的終身後果,也不願承受班級裏的恥辱……”

二、為了爭取自己應有的“一席之地”,小哲在以不適當的行動來追求自己的“歸屬”感。

戴克斯的“行為目的”理論:亞當。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論》(1759)中説:“一旦感到自己被世界所忽略,人類天性中最強烈的慾望將必然難以得到滿足。”表現出問題行為的青少年不相信自己可以用良好的行為方式得到“歸屬感”,但是又希望獲得師長和同伴的關注、認同和接納,為了爭取自己應有的“一席之地”,他們只有以不適當的行動來追求自己的“歸屬”感。”

現在的小哲,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心理,所以才表現如此。課堂上,小哲通常是旁若無人的“瘋玩”——隨便亂塗亂畫些什麼,咬咬鉛筆頭兒,捏橡皮泥,玩文具,摺紙飛機……任何一個小東西,都足夠他玩上一節課。課堂上,老師的教學幾乎已經跟他沒有任何關係,而他説不定什麼時候,就跑到講台上跟老師説:“我要上廁所!”他幾乎每節課都要上一次廁所。有時看他的神態表情,確實急需上廁所。有時又發現他去廁所的真正目的是到校園裏透透氣,玩一會兒。因為他要溜達很長時間才回到教室。

課間活動,小哲常常會因為一點兒小事(夥伴碰了他一下,同學搶了他的螞蚱……)而嚎啕大哭。一次課間活動,校園裏正澆花,他拿着一根長長的柳條沾滿了泥,一邊跑一邊甩,追着小夥伴滿校園跑,弄得校園裏好多水泥地面上都是泥污!還有一次,他竟然拿着一把剪紙刀剪自己的頭髮,夥伴們越是不讓他剪,他就越剪,結果很多同學圍觀,等老師指導,他已經剪得滿頭坑坑窪窪像個“刺頭”。如今的小哲,無論是與眾不同的怪異表現,有意所謂的惡作劇,還是譁眾取寵的行為,可能都是不想被人們給忽略掉,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吧!

想起小哲這一系列表現,我感覺自己身為老師,身為班主任卻絲毫不懂心理學,不瞭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只是盲目地做出誤判:“他是學習有智障的孩子,不用嚴格要求他完成學習任務,只要讓跟小夥伴們一起玩,一起快樂的在一起,就足夠了。”

原來,我這不是一種善舉,我只是在給自己找一個不用去管理他的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是一個不稱職的老師,對孩子的那份深深的歉意油然而生:“孩子,對不起!孩子,你需要什麼?孩子,讓我怎樣去幫助你?”

三、過去的事既然已經發生,懺悔也沒有必要,如何避免“錯誤的做法”再次發生倒應認真思考。希望“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若要尊重與接納每一個學生,除非我們對人的本質有積極的信念,相信每一個體獨特的潛能,重視每一個體的人性尊嚴和價值,否則我們不可能做得到。

當一位老師對學生有了基本的信任,他不但能欣賞學生成就和優美的一面,同時,他有能力去體諒和接納學生的錯失、困惑和混亂,因為他相信人的可塑性,可改變性。而教師的接納、尊重、饒恕、忍耐,會引導學生的轉變與成長。

小哲才剛剛踏上國小之路,如果我們能做到從現在開始,注意從言辭和行為等方面去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用一顆信任的心去尊重和接納這個孩子。他可能曾經是因為保護尊嚴的需要轉移了對知識和技能的興趣,現在趁孩子還沒有對學習知識完全失去興趣,我們還能幫助他更快地找回對知識、技能學習的樂趣。這就需要老師們達成共識,做到以下最基本的幾個方面。

1、對孩子全接納,無論他犯了什麼錯,都不要用侮辱的言辭去羞辱他,保證孩子最基本的“安全需要”得到滿足。

2、多關注他,給他發言的機會,多讓他回答難易適中的問題。他書寫能力差,但背記能力強,我們不要抓住其不會寫字的小辮子不放,多讓他背誦一些詩文,以展示其優秀的一面。

3、家校溝通,督促孩子完成老師專門為他量身定製的作業。只要孩子稍微有進步,就給以大力表揚,逐漸培養其學習的自信心。

4、小哲身強體壯,愛勞動,也很會幹活。我們可以抓住孩子的這一優點鼓勵他多為班級服務,這樣他會覺得自己對大家有用處,在班裏有地位,不是個可有可無的人。只要大家共同努力,逐漸讓他在同學面前找到了自尊,找到愛與歸屬感,他就會踏上健康成長的光明大道。

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一定是一個優秀的“學校心理學家”,他徜徉會在學生的內心世界中,時刻關注着學生內心的基本需要,與學生的心理髮展歷程一路同行!學習兒童心理學,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心理健康,讓每一個孩子的心裏充滿陽光,這將是我永遠不懈地追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心理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9

今天我前往縣委人民大會堂參加師培辦舉辦全縣中國小教師培訓,步入會堂,裏面坐滿了各校的老師,培訓開始主持人介紹了海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專職心理專家的李惠君老師的簡歷和崔建華國興中學專職心理老師的簡歷。兩位老師分別以上、下午進行講坐;她們的講坐生動有序,滲透人心,被我深深地吸引,在長達一天的講座,聽起來感覺挺好,覺得是一種享受,通過學習,我感受頗多,領悟了有助於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一、上午的培訓,由海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專職心理專家的李惠君老師開講,我體會到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教師的行為舉止,言談吐字,以及待人態度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培訓,自身有了感悟。我對心理調適的技能,提供維護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質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通過對個別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學習,對認識與識別心理異常現象有了認識,而且有了一定的輔導思路。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悦、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培養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通過這次聽心理健康講座,觀念得到了更新,學得一些有用的方法,在今後的教學及管理工作中,我會把專家的理論與自己的教育實踐相結合,生成自己的見解,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力爭做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在愛中實施教育。

二、下午的培訓,由海南國興中學專職心理專家的崔建華老師開講,我對於崔建華老師《師生溝通技巧》,有很深的心得領會,並且結合了自身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師生溝通的技巧在教育教學重要性,概括為:

1、語言是師生溝通中運用最多的工具。在師生溝通中,教師應注意用辭簡潔、語意明確、表達清楚,以免學生會錯意,形成誤會或衝突;應以學生現有的理解能力為基礎,不要超越其認知和語意瞭解的程度;特別是國小生應注意適當的語音、聲調。是溝通得以順暢有效的關鍵。另外還應注意語言的藝術性,多使用鼓勵和啟示性的語氣;對學生少用批評或責備的語氣。

國小生普遍存在較強的自尊心,情緒波動大,感情脆弱,心理髮育不成熟。做錯了事,還牴觸、不肯認錯,如果教師直言訓斥,當眾指責,會使其感到自尊心受傷。因此,教師的語言應講究方法、含蓄、和藹、親切來教育。

更要注意的是,使用語言的藝術目的是為了儘可能的降低對學生的傷害、使學生更容易接受老師的教育,使師生溝通更有效。因此,教師要謹記師生溝通的原則,避免對學生的挖苦、諷刺、責罵。教師還得根據不同的對象,採用靈活的方式。對自尊心強、有逆反心理、脾氣暴躁、感情易衝動的學生,宜採用平等商討的語言和語氣,善待學生,宜採用警句格言的點撥鼓勵。對性格內向、孤僻、有自卑心理的學生要用有層次、有步驟、逐漸深入的教育融入學生的心靈等等。

2、主動聆聽學生的感受,瞭解學生的情感,觀察學生的反應。是老師掌握學生表達的意思、活動動態複述過程。師生溝通才得以繼續;這樣學生就會主動與老師的親近相處。聆聽在師生溝通中有着奇妙的功效。理解性的交流,平等性的相處,更讓孩子願意與你溝通。

以上是我20xx年5月14日聽取兩位心理專家講座的一點體會,這將對我以後從事教育有很大的幫助和激勵。感謝專家的指點。

心理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10

長久以來,我都憑着自己的一點點積累和常識在工作。特別是學生思想工作方面,苦口婆心的勸誡之後無效,我會蔑視的説“朽木不可雕矣”。曾經引以為傲的温和的脾氣,以及像唐僧一樣苦口婆心的勸誡,在聽了兩次心理學講座之後,才發覺那只是我的自我感覺好而已,因為不懂心理科學,做的好多都是無用功。

每個月在光華學校舉辦的心理學講座是香港苗圃集團資助由上海社科院教授來授課的。能在廣漢的家門口聽到這麼高水平的講座是非常難得的。很可惜的是第一次有應力老師和李維老師將的課我只聽到最後一點點,感受不深。當時之所以去聽,是由兩位我的愛讀書的好朋友強烈推薦。雖然只聽了講座的最後一點點,她還是深深地吸引了我。於是激動地寫了申請表加入,又自發到噹噹網買了講座上推薦的《高明的心理助人者》和《羅傑斯心理治療》。

9月17日和18日的講座是由張靜漣教授主講的《心理諮詢的面談技術》。(給我們講完,她馬上就坐飛機走了,因為要去參加加拿大的一個項目)您能想象兩天的講座時間安排得滿滿的,累卻又心甘情願的感覺嗎?您能想象一個親切的老婆婆在台上循循善誘、手把手的教你一些對任何人都有用的面談技術,台下時時爆發出熱烈掌聲的場景嗎?請放心,這絕不是傳銷式受蠱惑的掌聲,而是由於思維的驚喜才爆發出來的由衷的讚歎。在講座中,我記錄了25頁筆記。可在我9月24日的日誌中我是這樣寫的:我很後悔,才不到一個星期,整理筆記的感覺就沒有剛剛聽完講座時的感覺好了!也許是上班加上自己讀書用腦過度,在整理張老師舉的一個關於“理解”的經典例子時怎麼都回想不起來。這個例子的牛脾氣真大,怎麼都不肯回到我腦子裏。看來下次,不能再等了,熬夜都要先把講座的精華以及自己的感受整理出來。

“助人自助”是這兩天學習的精華。羅傑斯認為:“每個人都有潛力,都能利用自己內在的資源解決自己的問題。”一切助人者都只應該協助別人“認識自己,調節自己”;“跨越自我障礙”;“發揮潛能,實現自我”。這使我想起國中時摘抄的一句曾打動過我的一句話“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哄騙你離開最後的成功!”當時我是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要奮進,聽了心理講座之後,我的理解有多了一層:要想讓人改變,必須促使他自己內心想改變才行。別人的強迫最終是效果不大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93eew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