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2023心理講座心得體會(精選16篇)

2023心理講座心得體會(精選16篇)

2023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1

講座圍繞“保持良好心態,做情緒的主人”這個主題, 講座開始,李教授與大家互動做了熱身活動“愛的鼓勵”,活躍了全場的氣氛。講座中,李教授圍繞心理健康的內涵、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如何調控情緒等方面,旁徵博引,侃侃而談,用豐富的案例、生動的圖文、幽默詼諧的語言闡述了“自己才是情緒的主人”,講座氣氛融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23心理講座心得體會(精選16篇)

講座結束後,同學們紛紛提問,李教授耐心回答,,引導同學們運用智慧的力量保持良好心態,做情緒的主人,做一個幸福的人、快樂的人、和諧的人。雙方互動良好,同學們積極性很高。

通過聽這次講座我們都從中瞭解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識,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去調節自己的心態,學會要怎麼去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首先我們知道大學生存在交際困難,對網絡產生過於強烈的依賴性,自我意識,學習與生活的壓力,情感困惑和危

機等一系列心理問題。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我們就必須學會正確的處理。

學會調控情緒很重要,其實情緒如四季般自然地發生,一旦情緒產生波動時,個人會表現愉快、氣憤、悲傷、焦慮或失望等各種不怎麼做情緒的主人同的內在感受,假如負面情緒常出現而且持續不斷,就會對個人產生負面的影響,如影響身心健康、人際關係或日常生活等。

控制情緒的方法有很多,最簡單的就是讓壞的情緒得以宣泄,比如大喊大叫或者哭出聲來;或者是讓自己一個人呆一會兒,慢慢平靜下來。聽一聽音樂看看電影也是不錯的。還有就是我們應該多交點朋友。

如果有朋友的話,應該多和他們一起玩一下,不管是簡單的一起出門逛逛,還是別的,多談談心。脾氣需要剋制,不能想如何就如何。

改變自我情緒,增加自信心的另一種方法就是自己找一句座右銘或對自己説一些自我肯定的話,以激勵自我。

另外要讓生活豐富起來,可以挑一些自己有興趣的東西。做一做,有成就感,就有生活的幸福感了,整個人神采也就不一樣了。還有我們要記住每個人生活中都有一段低迷的時期,要放寬心,每個人都是這樣的,通過自己的努力和

朋友的幫助,我們都會走出那段時期的。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

我們要學會用這些方法來幫助自己保持良好心態,控制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2023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2

成為心靈智者,創造幸福人生。

壓力導致身體和心理疾病這四個方面的心理壓力會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人一旦覺得壓力大,身心都會反映出來。所謂身體的反應可以導致各種不適,最簡單的就是吃不下飯、睡不着覺。身體不適會影響生活狀況、影響工作、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導致疾病,比如胃潰瘍、不孕不育、癌症等。在發達國家,醫學體系已經改稱為生物、心理和社會理念體系,也不再單純把人當動物看待,就是因為人有心理反應,有社會過程。

心理壓力當然也反映在精神上。例如,在高度緊張的情況下,人的信息加工能力會下降,腦力勞動成績也下降,嚴重的會導致工作系統的錯亂。當身體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作出嚴格的判斷非常難。但基本上所有疾病都是生理和心理的共同作用,完全是生理因素,跟心理因素一點兒不相干的,科學研究證明還沒有。一旦生病,應該積極地求醫問藥,積極考慮有哪些心理因素可以改善。身體和精神雙管齊下,就更有利於戰勝病魔,恢復健康。

自我調節和減壓要分成幾個方面來實現。首先要提高認識水平,要知道心理壓力的存在,如果不知道,就根本不知道如何應對。

其二,要逐步地變化,不要變化太猛,要把變化改為一種緩慢的過程,要有適應期。其三,維持心理健康通用的規則,就是要從事適度的體育鍛煉,它不僅對身體有好處,對心理健康也非常有好處。在鍛鍊過程中,人會自然而然地擺脱一切煩惱。

其四,要進行社交活動,尤其是退休人員。

最後,如果確實覺得自己壓力太大,覺也睡不着,可以找專業心理諮詢人員幫助。不過,壓力是一把雙刃劍,適度的壓力有利於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到了某個基點才會產生負面作用。

2023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3

壓力導致身體和心理疾病這四個方面的心理壓力會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人一旦覺得壓力大,身心都會反映出來。所謂身體的反應可以導致各種不適,最簡單的就是吃不下飯、睡不着覺。身體不適會影響生活狀況、影響工作、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導致疾病,比如胃潰瘍、不孕不育、癌症等。在發達國家,醫學體系已經改稱為生物、心理和社會理念體系,也不再單純把人當動物看待,就是因為人有心理反應,有社會過程。

心理壓力當然也反映在精神上。例如,在高度緊張的情況下,人的信息加工能力會下降,腦力勞動成績也下降,嚴重的會導致工作系統的錯亂。當身體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作出嚴格的判斷非常難。但基本上所有疾病都是生理和心理的共同作用,完全是生理因素,跟心理因素一點兒不相干的,科學研究證明還沒有。一旦生病,應該積極地求醫問藥,積極考慮有哪些心理因素可以改善。身體和精神雙管齊下,就更有利於戰勝病魔,恢復健康。

自我調節和減壓要分成幾個方面來實現。首先要提高認識水平,要知道心理壓力的存在,如果不知道,就根本不知道如何應對。

其二,要逐步地變化,不要變化太猛,要把變化改為一種緩慢的過程,要有適應期。其三,維持心理健康通用的規則,就是要從事適度的體育鍛煉,它不僅對身體有好處,對心理健康也非常有好處。在鍛鍊過程中,人會自然而然地擺脱一切煩惱。

其四,要進行社交活動,尤其是退休人員。

最後,如果確實覺得自己壓力太大,覺也睡不着,可以找專業心理諮詢人員幫助。不過,壓力是一把雙刃劍,適度的壓力有利於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到了某個基點才會產生負面作用。

2023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4

通過對生活深入思考“希望得到什麼成就、做好哪些準備、如何循序漸進的行動”,我應該對自己有個的規劃了,讓沒有夢想的日子遠離!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着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然而,在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由於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因素,導致部分老師,部分學生厭學等不健康心理,嚴重影響了教與學的工作。故而,我一直對心理健康的問題非常感興趣。現對這次心理健康學習談一點自己膚淺的體會。

一、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衞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通過教師的心理健康的學習,我也知道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古老文化的中國有這樣一句格言3歲看小,7歲看老。這充分説明了國小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響。結合我的實踐經歷和周邊情況,我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做了認真地分析。我認為,我們目前正處於一個社會的轉變期,紛紜複雜的社會現象,多元化的價值觀,來自升學、就業、競爭等方面的壓力,各種不可測的變數,引發了學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過去與現在雖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但審視我們目前學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層出不窮的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存在種種不足也是明顯的。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對症“下藥”。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黨的歷史是全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廣大共產黨員中持之以恆的開展黨史教育意義重大,學好黨史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必修的第一課。

列寧説過:“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中國共產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用自己的信念和智慧譜寫了歷史長河中的壯麗篇章。走過的路,經過的事,有成功有喜悦,有挫折有教訓。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忠實信仰者,中國共產黨的每一名黨員都要把學習黨史作為最基本的黨性要求,作為畢生的修身之道。回顧黨的歷史,不僅是為了緬懷歷史,更是為了牢記使命,力爭上游,再創輝煌。

中國共產黨成立95年來,歷經磨難而不衰,千錘百煉更堅強。期間,經歷了挫折,也收穫了輝煌。可以説,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近代中國的革命史、發展史、建設史。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總體上處於和平發展時期,經濟社會全面快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應當看到,長期的和平發展,使少數黨員領導幹部忽視對黨性修養的鍛鍊,宗旨意識、危機意識喪失,主要表現是:在黨員、幹部中,有的理想信念不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缺乏信心,在大是大非問題上認識模糊、態度搖擺;有的作風不正,宗旨意識淡薄,事業心和責任感不強,貪圖安逸、奢侈浪費,庸懶散現象突出,對羣眾利益漠不關心,對羣眾疾苦麻木不仁,不敢碰矛盾、不去着力解決問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重;有的原則性不強,奉行自由主義、好人主義,熱衷於搞“小圈子”;有的為政不廉,無視廉潔自律要求,少數幹部利用職權謀取非法利益,違紀違法問題仍然比較嚴重;有的黨組織對黨員、幹部教育、管理、監督不夠,發展黨員、選拔任用幹部把關不嚴。這些問題嚴重損害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嚴重影響黨的執政地位鞏固和執政使命實現。加強黨史學習,可以使我們不斷加強黨性修養,從而更加堅定理想信念,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加強黨史學習,可以使我們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和方法論,自覺地認識歷史、繼承歷史,善於從以往的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用歷史發展的眼光,想問題、作決策能夠按照歷史規律和歷史發展的辯證法辦事,從歷史發展進程中獲得繼往開來的強大動力。

二、加強黨史學習是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的現實需要

加強黨員幹部對黨史的學習,是新時期黨的建設的需要。在新的形勢下,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全面提高黨的戰鬥力,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的xx大報告指出:“新形勢下,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脱離羣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鋭地擺在全黨面前。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是黨鞏固執政地位、實現執政使命必須解決好的重大課題”。當前,我們黨的隊伍總體上是純潔、團結、有戰鬥力的。同時,也必須看到,隨着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隨着黨的隊伍越來越壯大,管黨治黨任務越來越艱鉅,保持隊伍純潔性的問題更加突出地擺在我們面前。在保持黨的純潔性方面,也面臨着嚴峻挑戰。全黨都要從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高度,從應對新形勢下黨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出發,充分認識保持黨的純潔性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不斷增強黨的意識、政治意識、危機意識、責任意識,切實做好保持黨的純潔性各項工作。當前,全黨正在大力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作風上保持黨的純潔性,反對“四風”。一方面,黨員幹部認真學習黨的歷史,有利於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消除黨內存在的消極腐敗現象,純潔黨的組織;有利於堅持黨要管黨和從嚴治黨的方針,實現黨的建設偉大目標。近年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在領導幹部隊伍中有滋長蔓延之勢,艱苦奮鬥、為民務實清廉的優良傳統在一部分領導幹部那裏被淡忘。黨員幹部們只有認真學習黨的歷史,不斷地從黨的奮鬥歷史中吸收養分,不斷加強自我修養,才能經得起權力、金錢、美色的考驗,才能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員職業構成、學歷層次、年齡結構、組織分佈以及幹部隊伍狀況等發生了巨大變化,加強黨史學習,是提高黨員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中共中央組織部發布的黨內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達8512.7萬名,從黨員隊伍結構看,全國有女黨員2026.9萬名,佔黨員總數的23.8%;少數民族黨員580.2萬名,佔黨員總數的6.8%;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黨員3408.1萬名,佔黨員總數的40%;35歲及以下的黨員2180.1萬名,佔黨員總數的25.6%。從黨員職業看,工人725萬名,農牧漁民2534.8萬名,黨政機關工作人員715.7萬名,企事業單位(含民辦非企業單位)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2019.6萬名,學生290.5萬名,離退休人員1553.8萬名,其他職業人員673.3萬名。從基層黨組織分佈看,全國7245個城市街道、3.3萬個鄉鎮、8.7萬個社區(居委會)、58.8萬個建制村建立了黨組織。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覆蓋面分別達到99.97%、99.4%。公有制企業黨組織覆蓋面達到99.98%。147.5萬個非公有制企業建立黨組織,佔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數的99.95%。4.03萬個社會團體建立黨組織,佔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社會團體數的99.21%。3.95萬個民辦非企業單位建立黨組織,佔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數的99.61%。新黨員已是“80後”成為主流,成千上萬青年黨員走上各級領導崗位,其中,走上省部級崗位不乏被稱為“70後”的黨員。青年幹部雖然思想敏鋭,視野開闊,勇於開拓進取,具有較豐富的專業基礎知識,但對於黨的歷史知之不多,有的還沒有認識到學習黨的歷史經驗的重要性。因此,面對眾多的青年黨員幹部和各種職業成分的黨員幹部,最重要的是加強黨史學習和理想信念教育。通過學習黨史,有利於增強黨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增強實踐“三個代表”的自覺性,增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信念;有利於傳承黨的精神遺產,從中借鑑、吸收黨的領導和建設的寶貴歷史經驗。通過學習黨史上的先進典型,可激發黨員幹部保持和發揚戰爭年代的革命精神、建設時期的奮鬥精神、改革時期的創新精神;從而增強黨員幹部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的自覺性,牢固樹立艱苦奮鬥的思想,磨練艱苦奮鬥的意志,增強黨性修養、黨員意識和黨性觀念,永葆蓬勃朝氣、昂揚鋭氣、浩然正氣。

三、加強黨史學習是適應時代發展的現實需要

認真學習黨史,是適應時代發展的現實需要,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需要。世界在變化,形勢在發展。當前,西方發達國家深陷債務危機,全球的經濟形勢異常複雜。北非、中東、東歐動盪不安,中國的能源安全受到嚴重影響。加上週邊的領土糾紛日益複雜化,置身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變化的今天,穩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黨的自身建設任務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黨中央提出了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加強學習黨的歷史就是實現建設學習型政黨的重要途徑。一個重視學習的政黨,是充滿希望、富有活力的政黨;一個善於學習的政黨,是能夠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政黨。事實證明,通過學習努力掌握和運用一切科學的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是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引領中國發展進步的決定性因素。只有瞭解昨天,才能瞭解今天;只有瞭解昨天和今天,才能對明天做出科學地預見,也才能制定並堅持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我們黨的歷史,不僅是黨組織自身的發展史,也是一部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富裕的奮鬥史,更是一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政治經濟建設道路的歷史。我們黨從領導根據地內的政治經濟建設到解放後領導大規模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教訓,這些經驗教訓對於我們做好當前的各項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鑑和指導作用。

中國共產黨在95年艱辛的奮鬥歷史中,積累了黨在不同歷史條件下完成偉大艱鉅任務的寶貴經驗,這些寶貴的歷史經驗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智慧結晶,是我們治黨、治國、治軍、理政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在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過程中,只要認真地學習、吸取和借鑑黨史的智慧,揚長避短,勇於創新,我們就能夠提高黨員幹部的素質,提高我們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真正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

2023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5

3月28日和29日,有幸參加了威海市教研中心在文登實驗國小舉辦了威海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專家報告會。報告會邀請到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生與繼續教育部常務副主任、上海市中國小心理輔導協會理事長吳增強教授和萊西市教科所李緒坤老師,分別就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課和學習心理輔導進行了專題講座和培訓。報告中設計了現場互動的環節,最讓人歎服的,還是好幾個一線教學的老師,對於案例的分析講解,思路清晰,邏輯嚴密,透着專業素養,絲毫不遜於專業的心理諮詢師。

吳教授以《聆聽學生的心聲——班級心理輔導實務》為題,就班級心理輔導基本理論與心理輔導活動課實效性兩方面內容進行了專題講座。吳教授通過對社會變遷與學生成長狀況的思考及“情緒失調生輔導”、“青春期輔導”、“優秀生輔導”等七個案例的剖析和現場互動,讓與會者全面瞭解了學生健康心理髮展目標,明確了心理疏導的不同方法。這些案例主要是探討中學生自卑、早戀、打架、升學壓力等問題的解決策略。這些都需要密切關注家庭教育狀況,查出問題的根源。案例7是《他不説髒話了》,講的是一個小男孩總是説髒話,作為班主任,我們聽到學生打小報告後都很清楚自己習慣怎樣解決這種問題。看看心理健康老師的策略:側面瞭解,談心,瞭解到原因是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解決問題,設計了三問:受女同學歡迎的男同學的行為舉止有哪些?你自己的哪些行為會引起女同學的反感?你自己哪些行為受女同學歡迎?好了,做個真正受歡迎到孩子吧。看似簡單幾步,其實是摸清了孩子的想法。如果我們不問青紅皂白,直接批評:你罵誰了?不準罵人。相信是不會有任何效果的。其他幾個案例輔導措施及干預策略課件上都有,需要的老師可以到共享查閲,因為主要是國中的內容就不一一贅述了。

李緒坤老師以《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課的設計與實施》為題就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結合大量案例做了精闢分析,涉及國小生心理健康輔導的內容方面,我覺得對我們有啟發意義的是學生的學習輔導。李老師説,好的木匠會看材質,好的老師必須懂得學生的心理。其理論方面説的和上個月聽王書記介紹的幾乎是一脈相承,關鍵是老師的愛心與耐心。方法上強調了團隊合作的指導。劃分的小組應該每月更換,使孩子能夠適應不同的團體,不同的夥伴,同時也有新起點的新動力。小組分工可以設主持人、書記員、觀察員、發言人、計時員、裁判員、聯絡員、保管員,如果人數少何以一人身兼兩職。書記員應該是歸納能力比較強、書寫速度比較快,寫字比較好的同學擔任;其中觀察員除了要觀察紀律,還要觀察老師、觀察其他小組的進度;計時員要有手錶,安排交流時間,最後還要留有總結時間;裁判員既要對內裁判,又要對外裁判,比如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發言等;聯絡員可以問老師,瞭解其他小組的狀況,可以下位出去看看;保管員負責管理物品……我們學科教學中如果真正發揮了小組的這些有效合作,相信課堂的效率應該是非常高的。另外李老師説可以讓團隊設計自己的海報,內容包括起一個隊名,設置標誌,建立團規,明確各自分工等,這個過程充分體現了民主自律。李老師極力建議老師表揚時表揚全組,千萬不要小組合作之後因為個人發言好就表揚個人,那樣會使得其他同學輕視凝聚力忽視團體榮譽感;還有他建議國小中高年級逐漸取消物質獎勵,可以獎章來代替,並且獎章一發就發給全組。這些天我自己就在班級試驗了一下,只要措施得當,讓全組的孩子來盯着某一個不守紀律或者不完成作業的孩子比自己盯者有效的多,當然前提時必須選負責的會分工的組長,並且老師對小組任務完成情況必須及時總結。

李老師還談到了進行心理健康輔導時,座位越圍圓越好,形式非常重要,體現親和平等(國際上也一般是圓桌會議)。我想班主任老師如果找幾個孩子個別談話,也注意儘量圍坐起來促膝談心,我自己以前就不大注意,經常時叫到辦公室居高臨下談話,想想也是,即使話語再怎麼温和,孩子也會因為高度心虛,更何況温和的時候少,習慣了快節奏還怕浪費時間耽誤自己一大堆的活幹不完。

最後一天下午,李老師談了學習心理的輔導。他以他女兒的具體事例,詳細生動地介紹了有針對性的輔導方法。李老師説孩子貪玩還誇他聰明,就是錯誤的。聰明是記憶力、注意力、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的綜合呈現。有的孩子被誇慣了,怕別人説不聰明,反而找個台階——玩。潛意識裏要是不玩了還考不好那不就等於自己笨嗎?所以就是硬着頭皮也要玩下去。我以前評價學生也經常犯這個錯誤,説你很聰明就是貪玩,結果學生和家長都美滋滋的。非常感謝李老師提醒,控制不了自己能是聰明嗎?這個也是為了教育學生不要找理由,為面子,應適應環境,自我完善。頭腦記憶力用進廢退,一直用一直長進。要注意良好習慣的養成,要有真確的認識,學習的意義在於使你更聰明,上學就是學會管自己。考試除名次、得分外,應該更重視失分,失去多少分,試卷的價值就是多少分。教師或者家長一定要引導孩子找到關鍵的點,如果是馬虎錯了,不能只説下次認真一些就行了,究竟是小數點點錯了還是七八五十六這句口訣背錯了,要找到關鍵,每天有針對性地加練一道這樣的題目。他還説他女兒大學聯考前的英語完形填空總是錯,就找出錯的類型每天一道練,結果一個月後正確率由30%提高到百分之八九十。最後他女兒考到北大,現在上海讀博士了。聽着真是感覺無論作為老師還是家長,我們在方法上引導的的確不到位。

關於學習習慣的問題他強調了生活習慣的善始善終,做事提速1/4的時間;擺放東西整齊有序,裝書包東西要隨用隨拿;頭腦中積累的知識也應是有秩序的,舉了找珍珠的例子——老師每天給的珍珠,有的孩子亂堆一氣,有的穿成一串,要什麼顏色的馬上取出,很有啟發意義;提到了課前三備:知識、物質、心理,課中三動:動口、動腦、動手;課後三結:隨堂隨結、單元小結、考前總結。總之,李老師對於輔導學習很有自己的經驗,可以説思路清晰,滔滔不絕,讓在座的老師感覺收穫很大。

兩名專家一直站立一整天為我們講課,心裏無比感動;也很敬佩他們的坦誠心態與專業水準,深刻體會到了學習的過程就是自我充實的過程。用吳教授的話説“關懷孩子健康成長面臨兩難抉擇,減負目前比較艱難”,而看看咱們在座的老師,我們的工作壓力也非常大。吳教授那句話隱含的意思不必多説大家可能也都會理解,所以在無能為力的前提下,少些抱怨,多些主動吧。而我自己感覺需要學習的東西更多,原本想有幸去聽了報告,儘量掬其精粹原味轉述給大家,但是水平有限,心有餘力不足,彙報不當之處還請大家見諒。最後,用李老師推薦的一句話作為本次活動的結語:教師是學生的沙漠甘泉或狂風暴雨,教師是學生的守護神或摧殘者,這全在教師的一念之間。教師的辛勤播動、積極鼓勵、傾聽關懷,會讓學生心田普降甘霖,會讓教師的福田日益豐收,會讓教育的園地充滿歡樂,惟有教師能創造學生、自己與教育的奇蹟。

2023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6

理輔導效應。針對特殊學生的特點,有側重地選擇團體輔導的主題。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採用講座法、認識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為訓練等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內在動機,並在活動中得到領悟。通過一系列的團體輔導活動,不僅讓全體學生獲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關知識,也拉近了同學間、師生間的距離,融洽了師生關係。

在考慮學生一般心理規律的同時,也要對暴露出來的個別學生的個別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幫助。在對學生的個別輔導中,我一方面通過心理輔導室兼職心理教師的個別諮詢輔導,另一方面也進行了個別談心與輔導。通過學校開通的心理諮詢箱,打通教師和學生的心理通道,及時瞭解學生的真實思想,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穫是巨大的,體會可能膚淺,切記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體健康!重視我們自己的心理,正視我們自己的問題,看到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更有效的幫助我們身邊的人,希望我們都能保持開闊的心境,良好的心態!

2023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7

講座圍繞“保持良好心態,做情緒的主人”這個主題,講座開始,李教授與大家互動做了熱身活動“愛的鼓勵”,活躍了全場的氣氛。講座中,李教授圍繞心理健康的內涵、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如何調控情緒等方面,旁徵博引,侃侃而談,用豐富的案例、生動的圖文、幽默詼諧的語言闡述了“自己才是情緒的主人”,講座氣氛融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講座結束後,同學們紛紛提問,李教授耐心回答,引導同學們運用智慧的力量保持良好心態,做情緒的主人,做一個幸福的人、快樂的人、和諧的人。雙方互動良好,同學們積極性很高。

通過聽這次講座我們都從中瞭解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識,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去調節自己的心態,學會要怎麼去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首先我們知道大學生存在交際困難,對網絡產生過於強烈的依賴性,自我意識,學習與生活的壓力,情感困惑和危機等一系列心理問題。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我們就必須學會正確的處理。

學會調控情緒很重要,其實情緒如四季般自然地發生,一旦情緒產生波動時,個人會表現愉快、氣憤、悲傷、焦慮或失望等各種不怎麼做情緒的主人同的內在感受,假如負面情緒常出現而且持續不斷,就會對個人產生負面的影響,如影響身心健康、人際關係或日常生活等。

控制情緒的方法有很多,最簡單的就是讓壞的情緒得以宣泄,比如大喊大叫或者哭出聲來;或者是讓自己一個人呆一會兒,慢慢平靜下來。聽一聽音樂看看電影也是不錯的。還有就是我們應該多交點朋友。

如果有朋友的話,應該多和他們一起玩一下,不管是簡單的一起出門逛逛,還是別的,多談談心。脾氣需要剋制,不能想如何就如何。

改變自我情緒,增加自信心的另一種方法就是自己找一句座右銘或對自己説一些自我肯定的話,以激勵自我。

另外要讓生活豐富起來,可以挑一些自己有興趣的東西。做一做,有成就感,就有生活的幸福感了,整個人神采也就不一樣了。還有我們要記住每個人生活中都有一段低迷的時期,要放寬心,每個人都是這樣的,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朋友的幫助,我們都會走出那段時期的。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

我們要學會用這些方法來幫助自己保持良好心態,控制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學了心理學這門學科的深刻含義,認為學習這門學科是很有必要的,讓每一個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斷完善自己,學好這門知識將助人也自助。現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在日常生活裏,我們會發生很多在人際之間,與環境之間甚至是自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衝突發生時,我們常常陷入悔恨,自責或是指責他人及環境的痛苦的深淵中不能自拔。比如:與同事之間在工作上發生一些摩擦有時候各自都認為無道理或是沒必要,但就是因為誰也放不下面子,誰也不搭理誰,搞得大家在工作中氣氛很是緊張。現在我不斷在學習中成長,能以平和的心態去處理與同事之間的關係。

二、每一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帶有情緒,這種情緒都被認為是負性的情緒。在工作中或在某些環境裏不允許有這樣或那樣的情緒發生,或會面時有這樣或那樣的情緒,這時我們會無力去面對,在不經意間,就毀壞了辛苦建立的一段關係。比如:對“憤怒”而言,以前我很害怕這類情緒的發生,在很多時候是避開它,一旦不小心觸犯了它時,就會不知所措,要麼被“憤怒”操控,失去理智,做出許多事後讓我後悔的事,經過成長後,我才發現我的這種對於憤怒的態度及做法,完全是因為對“憤怒”缺少學習和正確的認知所致,以為“憤怒”是一個凶神惡煞似的壞東西,現在才知道我的這些“憤怒”的價值觀來源於父母,由於父親的脾氣很怪,很小時的我常常看父親的臉色行事。如稍有不如意則捱罵,我就是在這樣的生活經驗裏學習關於“憤怒”和“膽怯”的知識的,在學習心理學之前我甚至把我的這種經驗中學習的知識又重複於我的孩子身上。

另外,我們要培養足夠的親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質,創造親密的關係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間的交會溝通能力,只有這種親密關係才能使我們心理成長,因為它是滋養生命的最佳營養。在中國這種親密關係大多數人卻從來不會,不具備培養親密關係的能力。比如:許多家庭,父子(女)之間,母子(女)之間,他們無法進行心與心之間的交流溝通。就因為他們之間不能視為朋友,不能平等的交談。導致許多家庭都把責任歸咎於孩子身上,卻從不在自己身上找找問題。這就説明了一個問題,即“能力”缺乏。我將不斷的提高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的學習成長,爭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就是為自己鋪路。

講座中有一節內容使我感觸很深,題目是《別讓家庭生病,孩子吃藥》,説的是學生成長環境對學生心理活動的影響和人格形成的關係,並關係到一輩子的幸福生活。書中的一首小詩特別引起了我的高度注意: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刻,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鬥,諷刺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疚,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讚揚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賞,公平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正直,支持中成長的孩子學會信任,贊同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愛,友愛中成長的孩子學會關愛。現在孩子的成長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性格、個性都有決定性的影響,教師和家長應該為孩子創造有利於健康成長的環境。

2023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8

最近一段時間,我認真閲讀了由陳玲老師編著的《心理學——改變孩子的一生》這本書。該書的特點是介紹了大量心理學家的精彩論述,並對每種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尋根問底,從心裏學的高度分析原因,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書中廣泛地吸收了近年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闡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全書以教與學互動作用為主線,以學習心理為核心,對學習動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學習策略與教學策略、學習遷移、智力與創造力、品德心理、羣體心理、個性差異與因材施教、心理衞生與教師心理等方面作了較為系統、深入淺出的分析。

學了心理學這門學科的深刻含義,認為學習這門學科是很有必要的,讓每一個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斷完善自己,學好這門知識將助人也自助。現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一、在日常生活裏,我們會發生很多在人際之間,與環境之間甚至是自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衝突發生時,我們常常陷入悔恨,自責或是指責他人及環境的痛苦的深淵中不能自拔。比如:與同事之間在工作上發生一些摩擦有時候各自都認為無道理或是沒必要,但就是因為誰也放不下面子,誰也不搭理誰,搞得大家在工作中氣氛很是緊張。現在我不斷在學習中成長,能以平和的心態去處理與同事之間的關係。二、每一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帶有情緒,這種情緒都被認為是負性的情緒。在工作中或在某些環境裏不允許有這樣或那樣的情緒發生,或會面時有這樣或那樣的情緒,這時我們會無力去面對,在不經意間,就毀壞了辛苦建立的一段關係。比如:對“憤怒”而言,以前我很害怕這類情緒的發生,在很多時候是避開它,一旦不小心觸犯了它時,就會不知所措,要麼被“憤怒”操控,失去理智,做出許多事後讓我後悔的事,經過成長後,我才發現我的這種對於憤怒的態度及做法,完全是因為對“憤怒”缺少學習和正確的認知所致,以為“憤怒”是一個凶神惡煞似的壞東西,現在才知道我的這些“憤怒”的價值觀來源於父母,由於父親的脾氣很怪,很小時的我常常看父親的臉色行事。如稍有不如意則捱罵,我就是在這樣的生活經驗裏學習關於“憤怒”和“膽怯”的知識的,在學習心理學之前我甚至把我的這種經驗中學習的知識又重複於我的孩子身上。另外,我們要培養足夠的親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質,創造親密的關係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間的交會溝通能力,只有這種親密關係才能使我們心理成長,因為它是滋養生命的最佳營養。在中國這種親密關係大多數人卻從來不會,不具備培養親密關係的能力。比如:許多家庭,父子(女)之間,母子(女)之間,他們無法進行心與心之間的交流溝通。就因為他們之間不能視為朋友,不能平等的交談。導致許多家庭都把責任歸咎於孩子身上,卻從不在自己身上找找問題。這就説明了一個問題,即“能力”缺乏。我將不斷的提高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的學習成長,爭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就是為自己鋪路。

書中有一節內容使我感觸很深,題目是《別讓家庭生病,孩子吃藥》,説的是學生成長環境對學生心理活動的影響和人格形成的關係,並關係到一輩子的幸福生活。書中的一首小詩特別引起了我的高度注意: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刻,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鬥,諷刺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疚,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讚揚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賞,公平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正直,支持中成長的孩子學會信任,贊同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愛,友愛中成長的孩子學會關愛。現在孩子的成長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性格、個性都有決定性的影響,教師和家長應該為孩子創造有利於健康成長的環境。

聽了北師大劉儒德教授的教育心理學課程的教授,感想深刻。作為一直對心理學感興趣的我,更是一個大好的機會。可以系統地學習這門課稱。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他必須具備判斷學生是否熱愛學習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這就需要理論的支持,即人的學習動機分析理論。

首先,我重新熟悉了關於學習理論的知識,包括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格式塔心理學理論,認知主義的學習理論等。也將學習本身當作一個學習的內容,講述了學習的分類:表徵學習,概念學習,命題學習,發現學習。以及不同類別的學習運用於不同的知識和採用不同的方式。接着又對學習的流程進行分析,以及學習的動機等。從這些方面去解説了學習這個平時實際我們都天天在做的事情。也通過這個分析,發現我們其實還可以改進我們的一些做法,比如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採取不同的方式。以後教學的時候,更是如此。有些知識就是適合講述,而另外的一些知識,可能就不能採取講述的辦法。應該更多的讓學生自己去發現。

其次,我又重新思考了學習的動機問題。這是自己成長和以後組織學習中都會遇到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如何保持學習的興趣,或者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夠將這些興趣保存下去,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前者是自己學習成長的必要條件,後者是當一個好的老師需要的能力。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有來自於學生內部的內部動機;也有來自於外部,比如學校的獎勵,老師的表揚,家長的稱讚等的外部因素。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本身又是由一些因素所影響的,這些影響就是我們如何處理自己學習和教學中出現問題所要考慮的。

另外,作為老師應該做到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作為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高爾基曾經説過:“只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懷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並實現自己的意志。”這次學習,使我對未來的工作更加充滿信心。

2023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9

今天聽了陳紀英老師關於在學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儘管身上覺得疲累,但心理卻覺得如沐春風一般,在教學工作中所有過的困惑、鬱悶都煙消雲散,心裏從內向外透着一股説不出的清新、敞亮的氣息。陳老師以詼諧幽默的語氣解讀了屢屢發生在我們身邊,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為我們找到在根源所在。

陳老師在報告中説要了解學生的需要,走近學生,學生接受了你,你才能真正的走進學生。“走近”、“走進”,看似只有微小的差別,或許在平時我們還會混用,但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卻有大大的不同。學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個體,哪能容我們直通通的走進他們的內心,所以我們只能先走近他們。怎樣才能走近他們,是不是無微不至的關心幫助就能走近他們,其實不盡然。如果我們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願想法,想當然的認為學生需要而為之,往往會產生實得其反的效果。

像陳老師説的一個小事例,在假期回來的第一節課先給學生3~5鐘的時間處理一下自己的事情,無非是同學幾天不見了,自己遇到的新鮮事想第一時間內跟同學分享,幾分鐘就搞定了,既滿足了學生交流的慾望,又同時給學生提了個醒兒,假期結束了。這樣該做的事都做完了,剩下的就是認真上課了。回想我們多數情況下所做的,往往是想當然的認為,學生的心跑野了,得在第一時間內把這韁繩勒緊了,而事實上就不那麼當然了。所以我們要了解學生的需要,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方能找到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

陳老師還講到師生關係是教育的生命線。現在都説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我們都高舉平等的口號,又是否真正做到平等。陳老師在這也舉了個小例子,也是幾乎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學生沒寫作業,“為什麼沒寫”,“我忘了”,“你都能記住什麼”。這樣的對話似乎在每一個老師身上都時有發生,接下來的談話就陷入僵局,談話這演變成了老師自己一個人的説教,學生要麼低頭不語(這是好的),要麼脖子一扭,臉一仰,不理你。這樣沉默的反抗讓老師覺得自己的師道尊嚴受到挑戰,然後説教就變成了批評甚至諷刺挖苦,將學生推的又離我們遠一些。

回頭看看這其中的對話過程,我們又何曾給了學生與我們平等對話的權利,學生説什麼我們堵什麼,學生説什麼錯什麼,反正你沒做作業就是錯了,再狡辯更是錯上加錯。學生沒有申訴的機會,我們也就無從瞭解學生沒做作業的真實原因。師生關係的構建需要交流、需要溝通,給學生説話的機會,滿足學生心理上的安全需要,讓我們蹲下身子,和學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對話,師生關係會在這樣的基礎上走向和諧。那麼我們的教育也會成果累累,親其師而信其教,親其師而信其道嘛。

在陳老師的講座中我還有很感觸,我會在以後的工作中繼續去領悟、去體驗、去實踐。

2023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10

教師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所以要求教師學高身正;社會對老師角色的美善化,對教師賦予了過高的期望值,使得身處教育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不但長期超負荷地工作,而且承受着來自社會、學校、家長、學生和家庭多方面的壓力,經常處於心理應激之中,必然導致各種心理問題,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

國小教師的心理問題不僅影響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也一定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和生命質量。而情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情緒使得疾病增加,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腸胃疾病,癌症等。所以在生活當中,我們需要努力改變這些。總是保持健康的心態。首先要做到心理平衡做到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苦中作樂。其次是合理的膳食,再是適當的運動。還需要戒煙限酒。

在工作中,有些人有典型的“癌症性格”,我也自問,我有沒有這種性格“看什麼都不順眼,有人時和人過不去,沒人時和自己過不去。”

人的健康50%取決於情緒20%取決於睡眠20%取決於運動10%取決於飲食。我想,做到這些我們的健康才不受影響。所以好情緒的培養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所以要放下心中的包袱,笑對壓力,放飛心情。

聽了這次講座,真的覺得,生命是可貴的,但是也相當的脆弱,珍愛自己的生命,凡事都不要太計較,心胸要寬廣,對待一些事情需要冷靜。就象黃老師講的那個關於風箏的故事,遇事應當完全瞭解事實後再作定論,而不是衝動的做出結論。在工作中,遇到不如意的事,多述説,這樣就不至於得心理疾病。不希望自己早上起來不想上班,而上班的不想回家,成為那種不幸福的人。

總得來説,好情緒創造好未來,讓自己不生命,健康的成為一個幸福的人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着去做到的。在今後的工作中,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寬容,而不要做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更加愛護我們的學生,關心自己也關心他人。幸福相信就在我們身邊。

2023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11

一、愛的選擇藝術

學習愛的選擇藝術主要應瞭解大學生的擇偶標準,並瞭解怎樣的選擇才能保證愛情的和諧發展。我國學者孫守成等人根據大學生擇偶的目標取向把擇偶標準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精神滿足型。這類大學生選擇戀人以理想、信念、價值、事業、能力等標準來衡量對方的水平,或以氣質、性格、興趣的相投作為共處的基本條件。

第二類是以獲得純粹感官滿足為目的愛情,它是一種對“情慾之愛”的追求。擇偶者着重注意戀愛對象的外表(身材、皮膚、相貌)和風度的吸引力。

第三類是以社會地位、經濟條件等為標準。這就是所謂的現實之愛,其實質是一種相互交換、互惠的理性考慮。現實的擇偶標準分為物質、虛榮和利用三種類型。

這三類擇偶標準都是客觀存在的,但純粹持一種標準的人很少。大多數人擇偶是在三種標準的混合中找出自己對理想對象的要求。心理學家曾經調查大量幸福美滿的家庭,得出愛情和諧至少需要以下三項保證:相互瞭解、地位背景相配、氣質類型相投。要使大學生的戀愛生活和諧,減輕戀愛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響,選擇與自己心理特點相配的戀人也是有必要的。

二、愛的表達藝術

愛的表達藝術主要指戀愛之初的表達,即求愛的表達以及愛情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的表達藝術。

怎樣恰到好處地表達求愛呢?最重要的是要準確地把握對方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狀態,並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的表達時機和恰當的表達方式。選擇時機,即首先要選擇對方和自己都處於好心情的時候,雙方關係十分融洽,情緒輕鬆愉悦。然後應選擇合適的地點,應是一個能私下面談的地點,一個不會給對方和自己造成心理緊張和不適的地點。選擇恰當的方式,即選擇你自己最擅長,對方又最容易接受的表達方式。

關於愛情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表達藝術。男女間的愛情達到一定程度,渴望用語言、行為,尤其是身體的接觸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大學生的性愛的行為主要有握手、挽臂、接吻、擁抱、愛撫、性交。

三、愛情糾葛處理藝術

關於學會拒絕。在談戀愛的過程中,有兩種情況必須明確地拒絕。一種情況是當別人追求你,你卻覺得對方並非你所愛的人時,要理智地拒絕。另一種情況是當談戀愛進入心理碰撞階段後,發現對方並不是你心目中的他(她),也應理智地拒絕。

關於學會爭吵。當戀人之間發生矛盾時,要儘量侷限在以理智為主導的爭論範圍內,避免演化為以情緒為主導的爭吵。

關於如何面對“多角戀愛”。多角戀愛歷來被認為是典型的愛情不專一,朝三暮四,視愛情為遊戲,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犧牲他人的感情的基礎之上,我們鮮明地反對三角或多角戀愛。

四、愛的昇華藝術

在進行戀愛心理輔導中,要使愛得到昇華,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培養高尚的戀愛道德。愛情是人類最美好、最聖潔的感情之一。只有懂得了愛情的真諦,才能採取對他人和自己都高度負責的態度,慎重選擇戀愛時機,在自己真正成熟、戀愛觀基本穩定、成才目標基本實現以及彼此瞭解較深、真正相互傾慕的時候,文明節制地進行戀愛交往,自然而然地步入愛情殿堂,並使愛得到昇華。

第二,擺正愛情與事業的位置。理性地對待學習與愛情,使愛情與學習相助相長,愛情才會綻開美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成果。

第三,處理好愛情與友誼的關係。在談戀愛的過程中不要侷限於“二人世界”,這無益於身心發展,應以友誼作為它的補充。友誼能為愛情提供養料,開闊視野,有利於豐富、更新愛情生活,有利於愛的昇華。

第四,注意克服戀愛中的心理偏差。戀愛中的心理偏差主要有自卑心理、猜疑心理、嫉妒心理、控制心理、報復心理等,這些都不利於戀愛的健康發展,更妨礙愛的昇華。

2023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12

一、年青教師壓力不小。

據講座資料顯示,從年齡座標比較,20——30歲的年青人是中國壓力最大的人羣。20——30歲是人踏上社會的轉型期,壓力主要來源於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從行業座標比較,中層管理者80分,經理層75分,教職員工75分,高於下崗工人(68分),也高於一般企業工人(59分)。

xx年青教師的壓力一方面來自自身:自身要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轉變,另一方面,也來自學校這個特殊的環境:繁瑣事情多、學生聲音嘈雜、社會期望較高、家長關係難處理,雖然工作時間固定,但完不成的工作還得帶回家做,此外,備課的工作可能使教師回家去後還在苦思苦想,不斷尋求更好的方案。

確認年青老師有壓力是正常的事情,就應該正確對待它。就我個人來講,就應該正視壓力,培養壓彈。“教育是心靈對心靈的呼喚,是用心靈來澆灌心靈。”具有良好的抗壓能力,處世積極,能夠感染學生,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心理能量。

二、瞭解你——我——他。

李老師在講座上特別強調人與人之間要互相瞭解。人和人的交流是以語言為工具的,但不恰當的`語言的運用會適得其反。儘管本意是好的,但情緒的宣泄卻可能傷害他人,破壞彼此的關係。

換一個角度,嘗試着去理解他人,那就會知道別人最需要的是怎樣的語言,自己真正需要説些什麼。講座上,李老師談到了兩點:

1、要就事論事,不要就事論人。

人是通過事情來了解人的,往往因為一些消極的事情而否定一個人的全部。當一個人被全盤否定時,那種感覺非常難受,並不利於他的改變。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其向好的方向轉變,所以不能夠否定一個人的全部,而應該就事論事。

2、知道説什麼,知道什麼時候説,知道對誰説。

説話之前要打好草稿,選擇合適的時間、想好合適的內容、考慮彼此的關係。

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支持網絡。

李老師在講座上要我們畫了一張蜘蛛網圖,網的中心是“我”,按照遠近次序,分別在網中填上當自己遇到壓力時可用的資源。

我發覺自己的壓力網絡比較窄,當遇到壓力時可傾訴的人也只有4—5個。儘管自己感覺已經夠多了,也足夠了,不過李老師説,壓力網絡越大越好,而且要在網絡中加入學科中的領軍人物與優秀教師。學科中的領軍人物和優秀教師往往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給自己補充心理能量。

四、區分清楚工作的重點。

“要區分清楚壓力的來源,確認重點,確認那些可以放棄。”教師的工作很繁雜,從早到晚基本沒停下來的時間。如果事事都覺得是同等重要的,把自己的精力平均分散,那會事倍功半。剛剛進學校的新老師,往往會想把什麼事情都處理好,但是總覺得力不從心。我曾經就有這樣的感覺,於是我開始思考什麼是最重要的。

對於我來説,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踏踏實實地把課備好,課後作好反思工作。雖然不是每一次都有師傅來聽,而且備課的辛苦可能也不能為人所知,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種教學能力的提高必定能有所進步。教育教學能力才是教師發展的根本。

2023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13

最近一段時間,我認真閲讀了由陳玲老師編著的《心理學——改變孩子的一生》這本書。該書的特點是介紹了大量心理學家的精彩論述,並對每種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尋根問底,從心裏學的高度分析原因,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書中廣泛地吸收了近年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闡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全書以教與學互動作用為主線,以學習心理為核心,對學習動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學習策略與教學策略、學習遷移、智力與創造力、品德心理、羣體心理、個性差異與因材施教、心理衞生與教師心理等方面作了較為系統、深入淺出的分析。

學了心理學這門學科的深刻含義,認為學習這門學科是很有必要的,讓每一個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斷完善自己,學好這門知識將助人也自助。現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在日常生活裏,我們會發生很多在人際之間,與環境之間甚至是自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衝突發生時,我們常常陷入悔恨,自責或是指責他人及環境的痛苦的深淵中不能自拔。比如:與同事之間在工作上發生一些摩擦有時候各自都認為無道理或是沒必要,但就是因為誰也放不下面子,誰也不搭理誰,搞得大家在工作中氣氛很是緊張。現在我不斷在學習中成長,能以平和的心態去處理與同事之間的關係。

二、每一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帶有情緒,這種情緒都被認為是負性的情緒。在工作中或在某些環境裏不允許有這樣或那樣的情緒發生,或會面時有這樣或那樣的情緒,這時我們會無力去面對,在不經意間,就毀壞了辛苦建立的一段關係。比如:對“憤怒”而言,以前我很害怕這類情緒的發生,在很多時候是避開它,一旦不小心觸犯了它時,就會不知所措,要麼被“憤怒”操控,失去理智,做出許多事後讓我後悔的事,經過成長後,我才發現我的這種對於憤怒的態度及做法,完全是因為對“憤怒”缺少學習和正確的認知所致,以為“憤怒”是一個凶神惡煞似的壞東西,現在才知道我的這些“憤怒”的價值觀於父母,由於父親的脾氣很怪,很小時的我常常看父親的臉色行事。

如稍有不如意則捱罵,我就是在這樣的生活經驗裏學習關於“憤怒”和“膽怯”的知識的,在學習心理學之前我甚至把我的這種經驗中學習的知識又重複於我的孩子身上。另外,我們要培養足夠的親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質,創造親密的關係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間的.交會溝通能力,只有這種親密關係才能使我們心理成長,因為它是滋養生命的最佳營養。在中國這種親密關係大多數人卻從來不會,不具備培養親密關係的能力。比如:許多家庭,父子(女)之間,母子(女)之間,他們無法進行心與心之間的交流溝通。就因為他們之間不能視為朋友,不能平等的交談。導致許多家庭都把責任歸咎於孩子身上,卻從不在自己身上找找問題。這就説明了一個問題,即“能力”缺乏。我將不斷的提高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的學習成長,爭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就是為自己鋪路。

書中有一節內容使我感觸很深,題目是《別讓家庭生病,孩子吃藥》,説的是學生成長環境對學生心理活動的影響和人格形成的關係,並關係到一輩子的幸福生活。書中的一首小詩特別引起了我的高度注意: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刻,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鬥,諷刺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疚,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讚揚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賞,公平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正直,支持中成長的孩子學會信任,贊同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愛,友愛中成長的孩子學會關愛。現在孩子的成長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性格、個性都有決定性的影響,教師和家長應該為孩子創造有利於健康成長的環境。

2023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14

“情緒感受是由情緒的和感覺的兩種心理特徵結合而成的”這一新的發現,提示了對情緒和情緒感受的傳統概念要重新看待。

人們一直認為如恐懼、憤怒、喜愛、妒忌等等各種情感體驗,都是對各種整體性的具體情緒的感受或體驗,它們“不是特異神經通路的感覺(sensa—tions),而是非特異神經通路的感受(feelings)。” 任何一種具體情緒都可以歸結為某種基本情緒或由多種基本情緒結合所形成的複合情緒,對這種具體情緒的感受就是對產生它的情緒神經通路興奮的感知。比如恐懼感受,通常認為恐懼是一種基本情緒,恐懼感受就是對恐懼情緒的感受,是我們對恐懼情緒的神經通路興奮的感知。雖然人們早已知道認知對情緒的影響,但認為這種不同神經通路之間的影響所影響的只是產生某種具體情緒的過程,並不認為某些認知性感覺會不可分辨地融入到情緒感受之中。而在主觀感受是由非特異的情緒和特異性感覺結合而形成的整體感受的認識下,傳統概念下的情緒感受就不再只是對具體情緒的感知,而只能説對情緒的感知只是具體情緒感受中的一種成分。那麼嚴格地説,恐懼、害羞等等感受就不能再看做是對情緒的感知或意識中的情緒,而只能説這些感受中含有情緒。如恐懼感受,它實際上是由對某種非特異的情緒的感知,和對特異的肌肉緊張的感覺,以及對刺激對象的形象的特異感覺三者結合而成的主觀感受。那麼,恐懼感受中這後兩個感覺的神經通路,也就不該再作為情緒通路來看待。雖然包括肌肉緊張等任何明顯的身體變化也都會再產生新的情緒,但情緒反饋和感覺反饋的通路和原因本質上也都是不同的。

在新的對情緒感受心理結構的認識下,也許可以這樣去區分某些概念:

一、情緒或情緒意識,是對腦內非特異神經通路興奮的感知,它是構成並存在於人們各種具體的情緒性感受(含有情緒的感受,即通常意義下的情緒感受)如一般身體快感或痛感、飢餓、解渴、恐懼、喜悦、悲傷、熱愛等等身體感受和情感中的一種感情性成分;

二、情緒感受(嚴格地説應該稱為情緒性感受,包括身體感受和情感),是由大腦內同時發生的情緒體驗和認知性感知覺這兩種不同性質的心理特徵結合而成的心理意識。

三、當由某種刺激產生了情緒通路的反應,如果此時與之在第二級神經映象區中結合在一起的,是反映身體部位和機械性特徵的身體感覺,它所形成的就是如疼痛、快感、飢餓等等身體感受;四、當與情緒結合在一起的不只是來自身體上的感覺,並且含有對非身體對象如外界對象和自我意識等內容的感知,就形成我們的恐懼、喜愛、害羞等等情感。

個人認為,對“情緒”和“情緒感受”傳統概念的重新看待和區分,將有助於對它們更深入細緻的研究和解釋。

2023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15

11月12日晚上6:30,作為四川音樂學院心理委員的一員,我聽了一場關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這個講座是我學習如何當一個稱職的心理委員的第一課。

通過上大學心理健康課程,我瞭解了許多關於心理方面的問題,也使我更好的認識了自己,懂得了心理健康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很重要的。然而,不少大學生自己意識不到自己的心理危機或疾病,不會主動向心理諮詢中心或是專家尋求解決方法。例如一些大學生經常口口聲聲説“鬱悶”、“空虛”或是“寂寞”、“無奈”等,這就有可能是產生心理問題的初期症狀;而失戀、考試不及格、不會做家務、受到同學嘲諷等在平時看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也可能成為導致他們情緒崩潰的導火索。但這些小問題、細節平時都不為他們所重視,他們意識不到容易引發的危機,也就不會主動尋求幫助,直至最後問題日積月累、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大學生應該更主動一些,關注自己的心理動態,主動向專家説出自己的所想。

我們應該都知道,如今,心理健康這個話題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重視。身體健康固然很重要,但心理健康也不可缺少。我們要追求的是身心健康,即身體、心理都要健康。心理老師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使我受益匪淺,她給我們定義了心理健康的'標準,提出了大學生面臨的成長問題。如何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和理財習慣、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交、人際關係及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分析等。讓我們感觸最深的有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要適應社會角色,環境的變化。我們應該要很清晰的認識到自己已是成年人,不再是未成年人。既然如此,就要更多一份主動心,責任心,很多問題及事情都要靠我們自己主動去做,去解決。要能儘快的適應一個新的環境,不要總是懷念過去的時光。每到一個新的環境,習慣就好。就像我們剛來到大學,也應該讓自己儘快的適應。否則就會出現許多的心理困擾,從而影響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第二方面: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雖然有句話叫“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但很多時候你還是需要別人的幫助。或是你不可能離開一個羣體獨立存在。所以就需要我們建立好人際關係。比如學會傾聽別人或是讚美別人。總之就不要讓自己脱離大眾。其實,我自認為自己在這方面做得不好。雖然自己也有幾個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但人際交往方面很狹窄,不敢主動與別人交流等。現在也要深刻的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相信自己以後也會在這方面多加註意。

第三方面:大學生常見的失落、自卑心理。自己覺得自己在這方面表現得很明顯。首先,來到這裏也不是自己最初的夢想,因為某些原因,只能選擇到這裏來。看着班上的同學進入了自己心儀的學校,自己不免有些許的失落。再者,來到這裏,在學習上遇到了許多困難。生活中同學多才多藝。這更添加了我自卑的感。但現在的我,不再自卑,不再失落。老師的教導、師兄、師姐和同學們的關心讓我更加堅定: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一切都會過去。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着全面發展的實現心理健康利於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徵,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徵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徵。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徵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所以大學生要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沒有意志,沒有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積極進取、服務於社會的人生觀作為自己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樹立遠大理想,“以天下為己任”,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推動大學生努力完成學業,自覺攀登科學高峯。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培養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

在心理課講座上老師提到心理委員必備的條件。如知識條件、技術條件、諮詢人員的道德禁忌等,讓我們一下子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情感,作為心理委員,自己首先不能對那些不法的行為或錯誤的態度置之不理,如果心理委員都麻木不仁,同學在如何調節自己的心理這方面就又可能陷入盲區。心理委員責任重大,不能掉以輕心。

我不泄露他們的隱私,我會盡最大的努力做到的,我希望我能成為一個稱職的有責任心的心理委員。

2023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16

通過對生活深入思考“希望得到什麼成就、做好哪些準備、如何循序漸進的行動”,我應該對自己有個的規劃了,讓沒有夢想的日子遠離!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着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然而,在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由於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因素,導致部分老師,部分學生厭學等不健康心理,嚴重影響了教與學的工作。故而,我一直對心理健康的問題非常感興趣。現對這次心理健康學習談一點自己膚淺的體會。

一、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

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衞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通過教師的心理健康的學習,我也知道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古老文化的中國有這樣一句格言3歲看小,7歲看老。這充分説明了國小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響。結合我的實踐經歷和周邊情況,我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做了認真地分析。我認為,我們目前正處於一個社會的轉變期,紛紜複雜的社會現象,多元化的價值觀,來自升學、就業、競爭等方面的壓力,各種不可測的變數,引發了學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過去與現在雖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但審視我們目前學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層出不窮的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存在種種不足也是明顯的。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對症“下藥”。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k07wn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