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有效課堂實施方案(精選3篇)

有效課堂實施方案(精選3篇)

有效課堂實施方案 篇1

有效課堂是指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教學方法的科學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往往沒有或者是難易達到教學者預設的目標,這就應引起教學者的深思。如何構建有效課堂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研究的課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六方面進行探討:

有效課堂實施方案(精選3篇)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教育者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開展紮實有效的課堂教學,向課堂45分鐘要效益。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堅持教學和諧原則,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民主教學思想,與學生平等交流,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變教為誘,變學為思,以誘達思,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在教師循循善誘下獨立思考,主動獲得知識,和諧發展的過程。

二、充分發揮學校團隊作用,利用集體智慧構建有效課堂。充分發揮學科組團隊作用,紮實有效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即堅持以備課組為單位,實行“三研究、三統一、一堅持”(即研究教綱、教材,研究學生,研究考綱、考題;統一進度、統一檢測、統一質量分析;堅持集體備課制度)。堅持年級組教學質量分析、交流、總結。

三是課堂教學的着力點應放在培養學生自主性探究學習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思考,團結協作,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者要善於啟發誘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層層設疑,步步引導。課堂教學應堅持做到“五個儘量”。即儘量讓學生自己觀察,儘量讓學生自己思考,儘量讓學生自己表述,儘量讓學生自己動手,儘量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課堂教學同時做到“三個精講”。即核心問題精講,思路方法精講,疑點難點精講;學生掌握了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真正讓每一句話有效果,每一分鐘有效率。

四、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及其它優質教育資源,使課堂教學最優化。

五、把有效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和進一步加強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管理,作為構建有效課堂、縱深推進新課程改革實驗的重要方面落實到位。

六、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激發教師的創造熱情。

有效課堂實施方案 篇2

一、有效的教學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一節課的效果如何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得如何。因為知識是不能傳遞的,教師傳遞的只是信息,知識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建構才能獲得。也就是説學習是學習者自己的事情,誰也不能代替。

因此,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首先體現在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以保證對知識的主動建構。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首先體現在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的過程。

二是學習者在“做”中進行學習。

目標一旦確立,學習者在進行主動建構的過程中必然要藉助一定的操作對象,也就是説總是要有一定的事情讓孩子們去做。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鼓勵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活動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學習。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般先講授所要學習的概念和原理,而後再讓學生去做一定的練習,嘗試去解答有關的習題,其潛在的假設是:學和做是兩個獨立的過程,只有先學會了才能去做,去解決有關的問題。

我們所倡導的現代教學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來設計教學。先鼓勵學生去做,在做中學。因為在學生做的過程中,學生要綜合運用原有的知識經驗,甚至可能還要查閲有關的資料,從而作出合理的綜合和推論,分析、解釋當前的問題,形成自己的假設和解決方案。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提煉和概括,使得學習者所建構的知識更明確、更系統

二、有效的教學應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保持有效互動的過程。

如果只是教師講,學生聽,那麼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是單向的。教師們應該認識到學習不僅僅是個人的行為,還是一種社會性的行為。

因此,在學生學習中的交流就應該是多向的,教學過程不僅包括師生之間的互動,還應包括學生與其他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就是説,知識是合作掌握的,學習是學習者、教師和其他學習者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

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師生之間的關係也應該是合作的,而不是權威型的命令或控制。教師在教學中應始終充當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和合作者。作為促進者,教師參與協商,鼓勵和監控學生的討論和練習過程,但不是包辦代替,不是控制學生討論的結果。

作為指導者,教師應抓住學生學習中形成矛盾的地方,設計出相應的問題情境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提供必要線索的反饋,發展學生判斷、交流、反思和評價的能力,促進學生知識的建構,通過示範、講解,尤其是提煉和概括,幫助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作為合作者,教師把自己當作學習者,與學生一起去學習,敢於承認自己不如學生的地方;同時也願意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和專業人員合作,敢於冒風險去開拓自己專業以外的領域。

三、有效的教學應為學生的主動建構提供學習材料、時間以及空間上的保障。

學生主動建構必然要藉助一定的操作對象,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為學生的主動建構提供一定的學習材料。

教師提供的學習材料應更多地取材於現實生活,並且在很大程度上與問題解決聯繫在一起,讓學生感受到問題的存在,並學會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種原始數據去進行分析、思考,展開探索,提出假設,進而檢驗假設,得出結論。

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的知識建構提供充足的時間保障。因為在學習者面對一個新問題時,必然先要求他們用自己的頭腦獨立思考,在有了一定的想法和努力方向之後,開始嘗試用一些方法對該問題展開探索。根據嘗試後的結果,學習者還需準備自己在小組中需要交流的信息,必要時甚至要寫出書面的提綱。

這些環節是學生進行知識建構的必要環節,教師必須給予時間上充足的保障,這樣學生知識建構的質量才會提高,反之常常會流於形式。

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的知識建構提供空間上的便利。這裏的空間主要是指學生座位的安排。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往往是插秧式地編排座位,每個孩子被安排安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努力去理解黑板、教材或教師提供的學習內容和材料,這使得學習常常被視為孤立、個體化、相互存在競爭的活動。

如果我們把孩子們編排成一些工作小組,從空間上給予一定的調整,孩子們會十分樂於彼此進行交流、傾聽、解釋、思考他人的觀點以及自己進行反思,從而更有效地完成對知識的建構。

四、有效的教學旨在使學習者形成對知識真正的理解。

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這樣在課堂上教師想通過提問“你們懂了嗎?”或“你們還有什麼問題?”來判斷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學生是否形成了深層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能否用自己的話去解釋、表達所學的知識;

能否基於這一知識作出推論和預測,從而解釋相關的現象,解決有關的問題;

能否運用這一知識解決變式問題;

能否綜合幾方面的相關知識解決比較複雜的問題;

能否將所學的知識遷移到實際問題中去。

五、有效的教學必須關注學習者對自己以及他人學習的反思。

學習不是簡單地讓學習者佔有別人的知識,而是學習者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形成自己的見解,所以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習者要不斷監視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判斷自己的進展與目標的差距,採取各種增進和幫助思考的策略,而且學習者還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推論中是否包含邏輯錯誤等等。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即培養反省認知的意識,引導學生思考:“我怎麼想的?”“為什麼這麼想?”“我的解題途徑是否最佳?”“是否還有更好的解題途徑?”“今天學的這些知識(或研究的這些問題)之間有何聯繫?”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逐步養成反思的意識和習慣。

在評課時教師對學生進行自我監控與反思能力的培養無疑是一項重要的評價指標。

六、有效的教學應使學生獲得對該學科學習的積極體驗與情感。

學生在學習某門學科時,總是帶有一定的情感的。這種情感的投入與學生學習該學科過程中所獲得的體驗密切相關。

積極的體驗會使學生不斷產生濃厚的興趣和需要,對學習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並從學習中獲得興奮和快樂。而積極的體驗建立在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之上,建立在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斷的成功與進步之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錯誤應該得到允許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擊,學生的創造性應該得到尊重和保護,而不是忽略和抹殺。現代的教學觀特別強調教師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每一次成功與進步的評價在促進學生獲得對學科積極體驗的重要性和引導作用。因而這種評價不能簡單地形式化為一種膚淺的表揚。

有效課堂實施方案 篇3

新課程改革以來,我鄉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發生了顯著變化,課堂教學面貌明顯改觀,但課堂教學的總體水平,與“優質輕負、充滿活力”的新課程改革要求尚有差距。為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實現優質輕負的教育目標,經研究決定在全校開展深化課程改革,構建有效課堂、高效課堂實踐活動,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全面分析、準確定位、重點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關注課堂,決勝課堂,以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科學的課堂教學過程,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師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實施方案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

為加強領導,保證活動順利開展並取得顯著成效,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領會內涵、提高認識

有效課堂、高效課堂教學是指教師以新課程理念和科學理論為指導,遵循教學活動規律和學科特點,採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手段,課堂上,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好的教學效果。構建有效課堂、高效課堂,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現實要求,對於推進我校教育教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確立目標、明確思路

工作目標:構建“有效、高效、優質、輕負”的課堂。基本思路:以“有效的教,促進高效的學”的理念為指導,通過“學習、實踐、反思、交流、合作”的實踐策略,提高教師設計、實施、評價、反思教學的能力。努力探索常態教學條件下,實現三維目標的有效教學方式和策略。

(四)分項實施、重點突破

1、充分研讀教材

基本要求:要求全體教師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師對照課程標準,通讀所任學科教材內容(國小教師要適當掌握國中階段教材內容,國中教師要適當掌握高中階段教材內容),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識體系、脈絡結構和各部分之間的聯繫,把握課程整體目標和階段目標。在此基礎上,能夠細讀當前所教年級教材,吃透教材在整個學科中的地位、作用,能夠對教材進行靈活的加工處理,能夠書寫出高質量的教材分析,寫出整冊書和單元可行教學計劃。

主要措施:組織教師深入學習學科教材和研讀課程標準,通過專家講座、骨幹示範、同事合作、個人研讀等形式,採取培養典型、過程考核、教材教法能手評選等措施,落實本階段工作要求。工作目標:所有教師能夠正確理解教材、合理使用教材,部分教師能夠創造性使用教材。

2、優化教學設計

基本要求:要求教師規範備課、有效備課。教師在掌握課標、吃透教材、把握學情的基礎上,高質量落實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備程序、備作業的常規要求。在此基礎上,鼓勵教師不斷超越自我,創造性地開展有效備課,逐步讓每一節備課都能做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線索清晰、方法得當、內容精當,形成有個性、有創意的教學設計。

主要措施:通過加強常規管理,落實備課檢查、指導、考核制度,建立集體備課機制(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修改、課後反思),開展優秀教學設計展覽和評比,全面提高教師備課質量。學校力爭逐漸為教師有效備課提供充足的課件、課例等資源,推薦名師備課案例。

工作目標:所有教師能夠規範備課,部分教師能夠創造性地進行有效備課。

3、構建有效課堂、高效課堂

基本要求:一是課堂上創新教與學方式,充分發揮教師的組織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地把學生解放出來,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義學習過程中,全身心投入,積極動腦、動口、動手,教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動手實踐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堅持“四凡四不”,即凡是學生自己能學習的教師不教;凡是學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師不導;凡是學生能做出的教師不啟;凡是學生自己能説出的,教師不引。老師有時放不開,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學,是因為不相信學生的能力,所以一定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學好。許多教師只所以喜歡滿堂灌,是惟恐講不細,學生聽不明白。考試不及格,傳統的觀點總認為教師講得少,就是教師不負責,希望老師多講。這些不是方法問題,是思想觀念問題,説到底就是對學生信不過。思想觀念不轉變,教學改革永遠不會進行到底。二是要優化教學策略,恰當靈活地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精講精練,及時反饋、有效調控,切實提高教學活動實效。提倡“兩個高效”,即每一位學生的高效和每一分鐘的高效。關注每一個有問題的學生,關注每一學生的問題。閒則生非,課堂不允許一個學生閒,忙了,紀律就好,成績就好。學校最大的浪費是課堂時間的浪費。課堂上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讓學生自主卻不自流,讓學生全力以赴、全神貫注、全神投入,緊張而愉悦地學習。

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上一節校內公開課,男55、女52歲以下的教師必須做課件,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每位教師每學期必須聽課15節(含校內、校際),分管副校長、教導主任每學期聽課30節。

主要措施:開展各學科、各學段、各種課型的課堂教學觀摩、展示、研討活動。組織骨幹教師上示範課,全體教師授課大比武等活動。開展全員性的“兩效”課堂教學評比活動。有計劃地組織中青年教師、骨幹教師“走出去”,聆聽專家課堂,坐下來寫出聽後反思。工作目標:建立起各學科有效課堂、高效課堂評價標準和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全校教師牢固樹立起追求“兩效”課堂教學的理念,課堂教學水平整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4、優化作業設計

基本要求:要求教師精心設計作業、創新作業批改方式、減少學生重複、機械、無效的作業。教師精心地設計具有針對性、層次性、選擇性、實踐性和開放性作業,創新作業批改形式,發揮作業批改中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師生心靈交流的激勵性作用,作業及時評價,做到堂堂清,促進學生不斷改進和發展的作用。

主要措施:加強對課前、課中、課後三個環節教師佈置和批改作業情況的檢查和講評,組織作業設計研討,開展教師現場作業設計競賽、優秀作業設計案例評選、優秀班級作業展評、學生家長評教等措施,推進作業設計的優化,使教師形成自主設計高質量作業並及時批改評價的良好習慣。課堂練習時,堅持三條原則:一是發散性思維原則。選練題目有一定的代表性,通過練習能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二是量力而行原則。做到選練的題目適度、適量。所謂適度,就是難易適中,即不拔高,又不過於簡單。所謂適量,就是作業總量以學生經過努力在15分鐘內能完成為限,又不偏少。三是針對性地佈置不同層次的習題。”

工作目標:使全體教師形成自主設計高質量作業並及時批改的良好習慣。

5、規範學生學習習慣基本要求:通過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後鞏固等學習過程的管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預習要思考一些基本的問題:講什麼?跟以前的知識有什麼聯繫?等等。上課要做到“聲聲入耳、字字入目、動手動腦、用心學習”。要端坐在凳子上,起立時要站直;聽課時目視老師,重點內容課本上有的要勾畫,沒有的要記在課本的空白處或筆記本上;老師板書時要目視黑板;老師提出問題時積極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不明白的問題要及時問老師;回答課本上的問題時將書捧在胸前,聲音要宏亮;書寫時執筆要正確,要認真書寫,解答過程要規範,寫在規定的位置,不寫錯別字,要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討論問題時要主動參與,積極發言。堅持先複習後做題,複習是鞏固和消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把所學知識認真複習一遍,該記憶的.記住了,該理解的理解了,然後再做作業。

主要措施:組織學生學習“學習常規”,開展“學習標兵”、“學習模範班”評比活動,頒發流動錦旗,積極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風貌,進一步培育優良的學風、班風和校風。

工作目標:絕大多數學生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都能作到主動學習。

(五)、堅持活動,落實過程

1、開展教師教學技能大比武。

時間:20xx年5月

活動內容:以學校為單位進行課堂教學大比武,依據成績綜合排名,評出一、二、三等,結果列入考核。

2、開展教學設計比賽,時間:20xx年6月。

3、開展互聽互評活動,時間20xx年5月至6月。

深化課程改革、構建高效課堂實踐活動,是一項長期艱鉅的任務,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要不斷創新教與學的工作方式,以深化課程改革,構建高效課堂為重點,為我學校基礎教育又好又快地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8g4k0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