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致辭 >主持詞 >

【播音與主持】:為什麼寓言類稿件考試的分數過低?

【播音與主持】:為什麼寓言類稿件考試的分數過低?

寓言故事常常被考生選作自備材料來朗誦,但是往往有些同學對這種文體把握得並不是很好,結果總是出現雖然自我感覺還好,但考試成績卻不理想的現象。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相關內容,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播音與主持】:為什麼寓言類稿件考試的分數過低?

寓言故事,一般來説,都是將一個深刻的、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藴含在一個生動的故事裏。其實,寓言故事朗誦起來不好把握,在以往的考試中,考生們的表現普遍存在一些誤區。

寓言故事的準備和朗誦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準備和表現寓言故事呢?以下我們以寓言故事《森林的聲音》為例來講。

森林的聲音

話説公元3世紀,某國的君王喬將他的兒子送到樸古大師門下,對大師説:“王子將要繼承我的王位,拜託您負責教授王子成為一名傑出的統治者。”誰知,當王子剛抵達寺廟,大師就將他獨自送到大森林中,並要求他一年後回到寺廟時要描述出森林的聲音。

冬去春來,王子回到寺廟,他滔滔不絕地對大師講述着所聽到的一切:“大師,我聽到了杜鵑美麗的歌聲、樹葉沙沙地作響、蜂鳥嗡嗡地啼鳴、蟋蟀唧唧地鳴叫……”聽完他的話,大師只説了依據:“請你回到森林繼續傾聽。”對此,王子頗感疑惑:難道自己還沒有完全辨識所有的聲音嗎?

時間一天天地流逝着,年輕的王子孤獨地端坐在森林裏,豎着雙耳盡力地傾聽着。然而,令他失望的是除了自己已聽到的,別無他聲。這天清晨,正當他默默地坐在樹下,他突然感覺到從未聽到過的模模糊糊的聲響,越是聚精會神地傾聽,這些聲響也越來越清晰。他立刻茅塞頓開:這些一定就是大師所希望我能夠辨別的聲音!

回到寺廟,王子恭恭敬敬地向大師描述着他新的收穫:“當我集中全力地傾聽時,我聽到了從未聽到過的聲音——鮮花在緩緩地開放;大地在陽光下復甦;小草在吮吸着露珠……”大師頻頻點頭讚賞:“傾聽聽不到的聲音是成為傑出的統治者必備的一項基本素質。因為只有當一位統治者學會密切地傾聽民眾的心聲——理解他們沒有表達的情感,瞭解他們沒有表露的疾苦,掌握他們沒有表達的抱怨,他才有希望鼓舞民眾的信心,滿足民眾真正的要求,以及瞭解所出現的問題。當領導者僅僅注意表面之詞,而不是深刻地洞察民眾的心靈,瞭解他們真實的想法、情感和要求,那麼這個國家必將滅亡。”

稿件分析

拿到稿件首先是備稿。靜靜地看,默默地讀,抓住核心人物的特點去感受,因為故事寓意通過他體現,人物語言以他為基礎。文中的大師智慧在何處,你體會到了嗎?對,思想深,有哲理的高度;還有方法妙,不靠説教;言語精,該説才説……那麼,這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智人,但離我們並不遙遠。他能啟發你探求真知,他懂得時間真理,也懂得人心。你喜歡他嗎?佩服他嗎?為他所使用的方法叫好嗎?對他所揭示的真理感到茅塞頓開嗎?非常願意將這個道理告訴更多的人嗎?如果是這樣,你就可以上口來講述它了,因為你有了講述的意願,並已有據可依。

當你將感受到的化為播講慾望之後,講述時還應體會到更細緻的表述衝動。從一開始,大師見到王子,沒有多餘的話,就將他送到森林中,並佈置了任務,到大師聽到第一次歸來的王子描述森林的聲音,不予認可,只讓他繼續傾聽,直到王子聽到了從未聽過的聲音,大師才講解了自己主張的道理。這幾次,大師或無語,或有言,都有不同的心理活動。他沉着而執着。王子一開始浮躁,後來能夠靜心、潛心,與大師的心理節奏不同,他自己前後也有對比。當他在描述常人都能聽到的聲音時是那樣的歡喜、自以為是,遭受大師否定後是不解,繼續傾聽時是痛苦,到終於有了新的發現才恍然大悟,等到他再見大師描述森林聲音時是平靜、感激。這些細緻的感情,你都感受到了嗎?

最後是朗誦出完整的作品,朗誦時主要把握語言的層次感,包括聲音的適度變化和整體的邏輯脈絡。記住,朗誦時,讓你的心再撫摸一次文字,同時成為你的聲音形象的底襯。故事開始,國王的囑託,進入交代,保持平靜,將你的激情留給你所體會到的情感的爆發點。敍述語言要有旁觀者的冷靜,又要有參與其中的激動;國王、王子和大師身份不同、目的不同,語言也不同,要區別開來;即便同一人物,大師或王子,前後心理狀態不同、語言也會有所區別。整篇文章揭示的道理在最終才明示出來,但卻是一條邏輯紅線,貫穿始終。

好了今天小編的介紹就到這裏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你喜歡記得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i/zhuchi/enoov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