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職場指南 >職業生涯規劃 >

應屆畢業生跳槽頻繁,源自缺少職業規劃

應屆畢業生跳槽頻繁,源自缺少職業規劃

最近的一項針對大學畢業生的跳槽調查顯示,XX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內的離職率分別為:“211”院校22%,非“211”本科院校33%,高職高專院校45%。“離職類型”分為主動離職、被僱主解職、兩者均有(離職兩次以上可能會出現)三類情形。其中主動離職的佔到了88%。值得關注的是,越好的院校,畢業生的離職率越低。

應屆畢業生跳槽頻繁,源自缺少職業規劃

專家認為,應屆畢業生跳槽率如此之高,需先追朔畢業生工作不到半年即離職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職業定位模糊、缺少職業規劃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有高達75%的大學生表示,就業時的信息十分不對稱。一方面是學校提供的就業信息十分有限,大學生缺乏對企業以及從事職位的深入瞭解,稀裏糊塗、隨大流地就業;另一方面是招聘企業在前期將企業描繪得很好,以此來吸引人才,但等到大學生們真正進到公司後才發現,其實遠不是自己想像的那般,現在中存在巨大的落差。

另外,有很多畢業生在求職時由於缺乏對自己的認識,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怎樣的職業,從而喪失了一些較好的就業機會。因此一定要先弄清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劣勢及不足,知道自己最適合做什麼,從而取得競爭優勢。同時準確的評估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瞭解自己的個性特徵,在充分了解職業信息的基礎之上,才能更好地實現個人與職業之間的匹配。

“淺嘗輒止”式跳槽是大學生求職路上的隱形殺手

很多大學畢業生都認為,嘗試不同工作,積累各行業的工作經驗,以後找工作會更容易。然而,研究發現大多數用人單位均不認同這個做法。“工作經驗”並非以時間和數量判定,這種淺嘗輒止式的工作經歷太多,不僅不能為求職帶來任何的加分,反而會令企業覺得沒有安全感:“與其招聘這樣的‘經驗豐富者’,還不如招‘白紙一張’的應屆生更好培養”。

一般來説跳槽後進入一個全新環境,這時往往容易產生現實震盪,即發現工作性質或工作量超出其能力或預估,還可能會與上司或同事不和,或覺得環境不如意等就產生懊惱。因為對新環境的不適應,一旦出現不如意後就常與原公司原職務進行比較,且越比越覺得自己此次的跳槽實屬錯誤之舉,並想到再次跳槽,最終導致“習慣性”跳槽,三天打魚五天曬網地在職場中混沌度日。因此,有效阻止隱形殺手的侵入,是當前職場新人特別是應、往屆大學生們亟待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那麼,如何才能讓當前職場新人特別是應屆大學生們順利邁過求職的第一道坎?

1、充分收集職業信息,做好科學的職業規劃

作為剛畢業的大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尤為重要。職業方向的確定必須結合個人特長,興趣所在並綜合考察行業前景來確定。求職時不可目標過高,太理想化。有不少大學生在求職時強調大城市、世界500強和高收入,甚至為此不惜放棄個人的專業特長,不顧個人的性格和職業興趣,殊不知盲目的攀高追求不僅會錯過當前的就業良機,還會對今後的職業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大學生在求職前務必要明確自己的定位,結合當前的職業機會來設定職業目標,並根據不同階段的特有規律制定出短、中、長期的職業規劃。

2、可以允許自己試錯,但應把握適度及頻率

學者舒伯曾指出,人的職業發展過程有五個階段,即成長、探索、確立、維持、下降。14歲以前是成長階段,15-24歲的時間段是處於探索階段。而大學生畢業後1-3年,恰恰是職業生涯探索初期,通過過往的學習、生活體會以及對職業的理解,進行自我推敲與職業方面的探索,尋找最佳契合點。而當自己順利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時,便把已經開始的這份工作視為今後職業生涯的開端。因此,大學生在職業生涯發展初期,可以允許自己在“試錯”中探索自己適合的職業,但一定要把握“度”和頻率,那些一年換7家公司的“試錯”跳槽肯定是不值得提倡的。

3、出現職業困惑或不適應,尋找專業機構幫助

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因為沒有充分的職場體驗,所以大多是想當然,較盲目,憑感覺去找工作,即使在求職中贏得了offer,但在入職後也往往出現困惑和不適應,大大地增加了試錯的概率。

對於大學生而言,因為對職場世界的盲目,往往在選專業時沒方向,大學生活也缺乏科學的規劃,面臨畢業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也就成了必然的結果。如果想要彌補職業規劃的“先天不足”,應該加強實操能力的培養,充分參與實踐,提升對職業的瞭解與體驗,儘快適應職業的要求。

而對於已經進入職場的大學生而言,由於生涯教育的缺失導致不適應的後果,盲目性求職、想當然的問題很大,而此時若是出現了職業困惑和不適應,應該儘快到專業的機構尋找幫助。如果一昧地盲目試錯,不斷跳槽,只會令自己錯過最佳的就業機會,今後轉型成本也會變大。

通常大學生對職業生涯的概念還很模糊,求職擇業的隨意性、自主性較強,缺乏職業生涯的規劃。但這對於涉世之初的職場新人來説,做好職業定位、加強職業規劃又顯得十分重要。大學生求職須在瞭解自我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定位,並制定相應的規劃,以避免就業的盲目性,走好職業生涯第一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hang/zhiye/wy3kn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