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職場指南 >精英人物 >

張海與李經緯:商人混世與企業家得道

張海與李經緯:商人混世與企業家得道

企業家的“得道”,就是用規範的商業行為、用制度來代替商人的“混世”。

張海與李經緯:商人混世與企業家得道

中國從來不缺商人。戰國時期的呂不韋,以全部身家換來了秦國,可謂商人的最高段位,到後世的鄧通、沈萬三,都是富可敵國的大商人。胡雪巖,更被譽為紅頂商人的楷模,受到無數現代商人的膜拜。

但是,中國是一個缺少企業家的國家。在當今世界中,猶太人被公認為是最會經商的,但是,有關人士進行了統計,發現全球華人擁有的財富總和已經遠遠超過了全球猶太人的財富總和,但是猶太人中已經出現了眾多巨型企業。與此相反的是,世人但知中國有商人,如浙江商人、廣東商人、福建商人等,卻很少提到中國有企業家。在西方,別人只知道張瑞敏,在日本和韓國,只知道倪潤峯。

商人與企業家,到底有什麼區別?

個人財富VS企業價值

當一個商人説,我不做大,兄弟們便沒有飯吃的時候,他是一個大商人,外加江湖大佬,但還不是企業家

追逐財富是商人的天性,追逐利潤也是企業的天性。但是,商人與企業家的區別在於,前者是以個人在財富上的成就為成功導向,而對於後者來説,財富對於他們來説只是一個開始。他們有一個更大的,超越自我的企業目標和價值。

在一些成熟的商業國家,曾經產生了很多自覺的企業家,當他們決定從商的時候,就已經決定走企業家之路。就如當初的比爾·蓋茨,他從一開始創業,似乎就已經把讓千萬人都用得到電腦軟件作為目標;再如山姆·沃爾頓,他發誓要建立一種既便利又廉價的商業形態,沃爾瑪成為他這一理想的道具,而不是相反。

在中國,除了少數有民族情結的企業家從一開始就立足於建立民族工業外,多數企業家似乎都走過了一條商人的道路。早期的商人,很多人都負擔着通過致富而改變自身和家庭命運的使命,特別是對於那些出身於社會底層的人來説更是如此。當年的年廣久,就是一個從窮得叮噹響的光棍起家,到成為“瓜子大王”。很多珠三角的企業家,在其初期,也都有類似的經歷。

當他們掘到第一桶金的時候,便開始分化,這個時候,那些看透而不看破財富的人,便有了更大的追求,開始考慮自身以外的意義。於是,便有了新的追求,成為自發的企業家。

可惜的是,在中國,有強烈使命感的企業太少,多數老闆只是小富即安,他們經商的最初目的達到後,缺少一個更大的目標,個人的滿足很難激發更大的前進動力,企業便做不大。於是,在中國可以看到很多老闆,很多商人,但是,卻少見到企業家。

可口可樂説,我們為世界帶來快樂。可是,問一問中國企業,有幾個是帶着純粹商業以外的目的?縱使進入世界500強,那本身也是一種外在的象徵,而沒有解決本質問題:企業存在的本身目的是什麼?

頗令人回味的是,當健力寶第二任掌門人張海被刑拘後,人們對健力寶前後兩個時期進行了對比。在同一企業對比兩個劃時代的兩個人,或許比不同企業更有意義。

李經緯時代,健力寶員工被人羨慕,三水市政府税收充足。

張海時代,健力寶員工淪落為街頭摩托拉客仔。

或許,這個結果從一開始就已註定。李經緯是企業家,而且是一個很有民族情結的企業家,而張海是商人,他的聰明和智慧在於資本。

對於財富的態度,也是商人與企業家的區別。在珠三角,很多企業家都在生活上非常平凡、簡約,並沒有把財富當作炫耀的資本,也沒有把它當作個人享受的基礎,而是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中。萬和的盧楚隆每天如果沒有特殊應酬,都會在員工食堂吃飯,希望集團劉永好也曾經説過,他穿的衣服從來沒有超過300元的。

而很多商人,則把財富當作炫耀富有、追逐享受的工具。當年德隆帝國倒塌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感到奇怪,因為德隆的很多高層名聲在外,他們出入高檔消費場所,香車美人,一擲萬金。有人甚至説,德隆不倒,天理難容。當商人的財富完全用為個人時,便註定了無法致遠。

當一個商人為個人財富而奮鬥的時候,他只是一個小商人;

當一個商人説,我不做大,兄弟們便沒有飯吃的時候,他是一個大商人,外加江湖大佬,但還不是企業家;

當一個商人為某一長遠的理想而奮鬥的時候,他才進化為企業家。

投機取巧VS專注恆業

一些商人把鑽制度不完善的空子變成他的潛規則,可是,一旦制度開始完善,而他們仍然堅持用非正常的方式參與商業活動的時候,他們便會成為“問題富豪”。

商業總是與投機聯繫在一起。追逐財富的天性,決定了商人的投機性。而真正的企業家,莫不是專注於某件事,並持續地去做。

很多商人一看就是聰明人,腦子轉得快,什麼賺錢就做什麼。並且只要賺錢,挖空心思去鑽空子,甚至最後一切規則都可以不顧。曾經有人勾畫出中國商人暴富流程圖,倒買倒賣、搞股票投資、做房地產,幾乎賺大錢的都帶點投機,也有點“不乾淨”。

問題是,當投機成為一種商業習慣後,便註定了其短命的結局。當年海南島炒房,剛開始幾乎大家都賺瘋了,可是,在房地產泡沫到來的時候,多數人都不收手,投機的甜蜜太誘人了。曾經的巨大財富立即灰飛煙滅,頓成一枕黃粱。不剋制投機慾望,就永遠無法突破小商人的境界,也無法長久。正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更大的問題是,一些商人把鑽制度不完善的空子變成他的潛規則,可是,一旦制度開始完善,而他們仍然堅持用非正常的方式參與商業活動的時候,他們便會成為“問題富豪”。牟其中最為拿手的本事在於“倒”,或曰“空手套白狼”。他以輕工產品換飛機,其祕訣就是一個“倒”字。空手道被牟其中確定為公司謀利的典範。但是,他後來在資本市場上,也玩起了“空手道”,結果把自己也玩進去了。周正毅也是如此,當年他在股票市場玩得溜轉,發了大財,但是,他忘記了,他發財的地方,是股市很不規範的中國大陸,可是他玩慣了,玩到市場規範的香港去了,結果事發。

相對於商人來説,企業家的崛起,則需要長期的努力。他們往往是幾十年如一日地做某一件事。我們可以考究一下作為中國企業標杆行業的家電行業。

從1968年創立美的到現在,何享健用了37年的時間,才把美的從一個小小的鄉鎮企業,變成資產過百億的企業巨頭;從1980年代初到現在,倪潤峯和無數的長虹人,用了20年的時間,才打造了長虹帝國。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專注,幾乎幾十年如一日從事同一事業。山姆•沃爾頓曾經説過,做簡單的事情,始終如一。他為一種能給消費者帶來簡單便利而實惠的商業努力了數十年,才留下了龐大的沃爾瑪,無論國內還是國外,一個真正的企業家,往往意味着長期的投入,乃至犧牲全部的青春。

一切商業活動,都存在商機,而優秀的企業家,也都是善於抓住商機的人。當年馬雲的崛起,就是因為看到了中小企業交流商業信息的必要,於是創立了阿里巴巴,而馬雲之所以把自己看作企業家而不僅僅是商人,則因為他的阿里巴巴一直在專著地做一件事。於商人而言,他們對商機的追逐更多地表現為“花心”,今天這個賺錢做這個,明天那個賺錢做那個。永遠在尋找機會,卻永遠不為哪朵花停留。

從某種意義上説,很難將企業家與商人完全區別,企業家的成色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超越商人幾分。特別是在中國,縱使是一些知名企業,也難以完全避免商人的習性。投機行為時有發生。在這些企業中,也有名望不淺的美的。如此看來,中國企業家要徹底完成對於商人的超越,可謂路漫漫其修遠矣。

混世VS得道

中國的商人,嚴格地説是一些市場政治家,或是江湖豪客,他們對於混世比做市場更在行

年輕富豪張海的前世今生,也許能夠讓人認識到商人的混世能力。

14的時候,張海就成為有特異功能的神童,據説可以把樹葉變小,讓時光倒流。

18歲的時候,就能讓幾十歲的社科院學者拜倒在腳下,令其心甘情願地幫自己扯起了社科院藏密瑜伽文化研究所的大旗,一下子變為藏密大師,夏日東活佛的親傳弟子,儼然一代宗師。到處講課傳道,其弟子中有不少達官貴人,富商巨賈。

25歲,成為上市公司中國高科的董事長,是當時中國最年輕董事長。

28歲,收購健力寶,搖身一變儼然成了資本高手和經營大師。

短短十幾年,張海從神童到大師,再到資本大鱷,在幾個不同的江湖中,都混得如魚得水,其混世能力,非凡人能及。也正是這種超級混世能力,使張海到哪裏,都可以撈世界,風光無限。

其實不惟張海,中國的商人,幾乎個個都是混世的高手。他們善於跟政府官員拉關係,獲得政策上的實惠,或者是乾脆弄個身份,把自己的頂子染紅;他們也善於跟客户搞關係,三杯酒下肚,馬上就成為朋友,你來我往,很多生意就在酒桌上談成;在企業內部,他們也是玩人高手,用人時親如兄弟,整人時翻臉無情,好時大被同眠,惡時棄如茅草。

中國的商人,嚴格地説是一些市場政治家,或是江湖豪客,他們對於混世比做市場更在行。

混世過程中的財富積累,更像香港黑社會中説的“撈世界”,“撈世界”也無非幾種手段,或權錢交易,多見於壟斷行業,如地產等,官員如嫖客,商人如婊子,討好官員以求利,把公眾財富轉移到自己腰包;或坑蒙拐騙,以損害他人來拿到自己的利益;或裝神弄鬼,招搖撞騙,如張海的特異功能,還有一些保健品企業等;或酒肉開路,先腐敗一把,利用人性的弱點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此種種,不一而足。其共同的一點,就是交換的不公平和不等價。

而企業家,則需要“得道”,這個得道,不是説其個人品德的修為,而説是他遵從現代商業社會的一切準則。在於他們領悟了商業的本質。他們不靠混世做企業,而靠行道來做企業。

得道的表現之一,就是用規範的商業行為,來代替混江湖。在企業外部,靠雙贏和價值共享來獲得發展,而不是靠獲得非對等的地位或者損害別人的利益。很多企業巨頭,都是能夠讓合作伙伴和競爭對手尊敬的。對競爭對手,他們按規則出牌,對於合夥夥伴,他們追求雙贏。我們可以看到,在很多偉大企業的身邊,都形成了產業羣,一個企業帶動了一羣企業發展,而不是通過殺人一萬,在累累白骨上建立自己的帝國。

得道的表現之二,也在於對於商業本質的徹悟。混世之存在,原因之一是很多商人並沒有認識到,商業的最終利潤,都來自於消費者,商業存在的本質是需求。於是,很多混世的商人,以做紅頂商人為務,從政府給予優惠的不對等市場地位裏要利潤;以做江湖混混為務,從經銷商那裏要利潤,就是不從消費者那裏要利潤。考究格蘭仕的成長曆程,我們可以看到,當格蘭仕發誓要讓一切工薪階層大眾都能用上微波爐的時候,它便成長為一個真正的企業,樑慶德也從一個商人蜕變為企業家,他領悟到企業的利潤之源,是存在於消費者之中。所以,一個真正的企業家,往往不把主要精力用來混世,而是紮實做企業。

得道的表現之三,在於洞悉到企業運作的規律,洞悉到人性的善惡和變化,並致力於建立一個構築在人性基礎上的現代企業制度。得道的企業家,往往不是靠個人的力量推動企業前進,而是用制度的力量。在一些偉大的企業裏,企業家更多依靠系統力量,而非個人英雄主義。或者靠個人權謀與機變。

得道的最高表現,是對於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有所超越。浙江有個知名服裝企業莊吉,大老闆讓出了董事長的位置,換來長久的合作。超越自己的權力慾望,這才是企業家。成就他人而對於自我適度抑制的施振榮,就更是偉大的企業家。他們的企業都獲得了長久的發展。傳統的商人對內部人的權謀,什麼殺功臣也好,爭權也好,打得頭破血流;而得道的企業家,則能夠從人性的角度去解決它,以個人人性的部分超越,打破這個死結。(羅建法)

來源:中國新時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hang/renwu/krkle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