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職場指南 >創業人生 >

大學生創業必須留意的五大陷阱!

大學生創業必須留意的五大陷阱!


在坐的很多人可能都有一個夢,有的人想自己創業,有的人夢想有朝一日能成為一個大企業的ceo,有的人則想成為一個大型企業中最好的技術人員,不管你們夢在哪裏,我今天很想講的是,從一個企業,我們看到這樣幾個公司在nasdaq市場上的變化,在管理層的更新交替的過程裏,實際上我覺得一個企業從創立到成功是一件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大學生創業必須留意的五大陷阱!


比較極端地説,一個公司的成功有其偶然性,而失敗則有它的必然性,即使你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對了,你還不一定能成功,它可能還要機遇和某種偶然性,但若一件事沒做對的話,那幾乎可以肯定你是要失敗的,這不是給大家潑冷水,而是説大家要意識到這個問題,美國intel公司的and rogrope有一本書叫《only the paranoia survive》,中文翻譯成《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我不知道醫學中偏執狂怎麼定義,我不認為該叫偏執狂,也許我醫學上比較無知,實際上其概念的翻譯更準確的是一種神經過敏的人,就是天天認為有人要害他,天天認為他要失敗,天天認為到處是陷阱,這種人就叫paranoia,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在商場中生存下去,所謂商場如戰場,所以處處有陷阱,如果你抱着我是北大mba,所以我會怎樣怎樣,那麼等待你的多半是一個跟頭接一個跟頭的失敗,而相反,你要覺我怎麼這也不懂那也不懂,這樣有危險,那樣更危險,有這種危機感時,你的企業才可能生存下去,我們要天天處於這種paranoia中,如果你不能enjoy這種paranoia的話,那麼你就不要創業,也不要做職業經理人,因為他要天天經受壓力,而且要真正體會到一句名言叫“the journey is the world”,過程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天天夢想着一種結果。

那麼,為什麼説創業中會有這麼多的陷阱呢?我概括一下,從一個企業的成立到成為世界級的公司--我想我還沒資格在談這一點,但是我自己這麼想,這是自己的夢,以及亞信的夢,即成為世界級大企業,要經過這麼五關:

一、創業關

創業是最難的,但真正到你把一個企業做到最大時,反過來去看,你會覺得創業既是最難,又是最容易的,為什麼?熟悉硅谷的人知道,硅谷有一批人,我們開玩笑叫它職業的創業者,叫professional eatra prisonear。他就是創立一個公司,然後賣掉或者上市,然後再創立一個公司,還能夠上市或賣掉,有的人能在一生中搞出七八個十幾個公司,也有人可能一輩子沒有做成一個公司,那麼這裏邊是有規律可尋的,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99%的人失敗了,1%的人才成功,它有一定的規律。創業最難的,我覺得就是人,創業的激情是一個企業最重要的,這次跟我一起在財富論壇發言的張朝陽,在sohu的股票掉到一塊錢以下時,許多人對他有這樣那樣的意見和爭論。

但是我很欣賞財富雜誌主編的話:“也許張朝陽本身有很多缺點,也許田溯寧,也就是我的搭檔,也就是亞信的前任總裁,他的寬帶夢可能不一定像他想像的那麼容易實現,但是他們血液裏的那種激情,正是創業者所需要的,也就是説,不管別人怎麼説,我就是要做,當然創業不是光靠激情就夠了,但是沒有這種激情,就幾乎不可能渡過企業的艱難過程,就像賭博,下賭注的人靠的通常都是激情,一個冷靜的、理性的人,他要贏的概率達到51%,甚至將它與未來的收益相比,仍然不是你應該做的事,沒有這種信念,信心和激情,沒有準備吃苦的精神,那麼創業就不應該是你的選擇,但是我想很多人仍然會選擇創業,因為在創業過程中,一步一步地給你帶來的那種回報,一種刺激,都會給你很大很大的reward。


在創業過程中,除了要有激情外,還要有很好的創新精神。這麼方面,北大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高校中北大創業公司成功的是比較多的,因為在北大的文化中,有一種追求獨立追求自由,不受拘束的精神,有追求獨立於其他人的思維,如果你總想抄捷徑,去看看什麼是成功的,然後自己也去跟着做,那麼通常來説是不可能的,如果一個人一直跟在別人後面學人家,那麼他永遠也只能是落後者,而且還可能差距越來越大,所以説,創新精神在創業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經營觀念

我們這一代,對不起,我不是説我們不是一代人,不是這個意思。從小到大,我們就被告訴説賺錢是不光彩的事情,在我讀bill gates的road a head時,看到他講的一個小故事,反央出我們中美兩國青年人思維方式的不同,他想要做操作系統時,那是他在中學時,曾經有一天,在一個書刊前,看到一本雜誌,説一個人,一個公司做了一個小小的象計算器的東西,裏面用了一個軟件,跟他想做的很象,他覺得簡直是五雷去頂,這可糟了,市場上有人搶在我前面,我可怎麼辦?我想一箇中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有這種一個概念,有人要搶我飯吃,有這種competition的意識,這種市場競爭的觀念。我不知在坐的各位怎樣,反正我那個時候還是在想怎麼拿諾貝爾獎呢,我希望我們各位在經營方面應該是有了長足的進步,而這一點的的確確是最難的。

實際上,在現在很網站被股市拋棄了,我們説不是説公司管理人員的管理上有什麼缺陷,主要原因還是經營理念上的欠缺。這麼説,亞信開始想做的是icp,asia info想做的是把亞洲和中國的info在internet上賣出去,但是我發現行不通,這是我們公司經營理念上第一次遇到的問題,即所謂badness plan do not work on。在97年底,公司高層發生了一次爭論,那時正是上市的高潮,網站上環繞着光環,我們公司已經為別人做了四五個網站,我們公司就有人在想,如果我們的開發人員一晚上能做出三個網站的話,那為什麼我們不自己做網站,而把這上有潛力讓給別人呢?我當時是極力反對這種觀點的一個人,我説,如果我們的員工一天能做三個網站,那麼就算中國其他的公司員工比我們笨十倍,那麼他們10天也能做出一個網站,在這麼一個容易進入的領域,靠什麼賺錢?當然可能還有很其它argument支持這種觀點,也有象yahoo、amazen這樣掙錢的模式,但一個基本的問題是,一個進入壁壘這麼低的領域,要想掙錢太難了,當然也能掙錢,比如餐館,關鍵是我們要的是什麼?

當然我們討論了很長一段時間後,我們覺得要選擇一個進入壁壘高,能符合現在公司特點和位置的行業,對於一創業企業來説,所需過的經營關,幾乎可以把90%的公司kill掉,因為有太多的誤區存在,而成功的路就那麼不多。要懂市場,但市場往往不那麼明顯,我有一個理論叫30%和70%,如你只有30%的信息時就作決策,那麼你的決定一準是瞎掰,但如果在你掌握了70%的信息時,你還在猶豫,那麼等你終於做出決定時,就已經晚了。因為在競爭相對激烈時,每一塊肉都會有成百上千只狼在盯着,如果你不在發現時就抓住他,那麼就不是你的了。所以創立這麼一個公司,早也不行,晚也不行,全靠對機遇的把握,你有一個idea,跟別人不一樣,還要有創新,可以想象這的確是要過的第二關,而這一關本身來講就是擁有很大的challenge。

我希望自己在做這個公司前,能夠像大家一樣有一個管理學院來學習管理學知識,他們有用的,能幫你分析很多東西。
可能很多人會問我,你當初是怎麼定經營戰略的,你也未念過mba?我覺得很簡單,因為自己很幸運。我聽過一個物理學博士,朱金武的演講,他説我之所以在超導領域能成功,是我有一個信念,就是如果別人和我在同一起跑線上,那麼我成功的概率一定很大。當初我看中internet就是這樣,那是在93年,internet的激情和衝動不停地在後腦勺轉動。那時田(田溯寧)總比我更有激情,我説一句話,他在沒聽明白時,就能用十句話把周圍所有人感動。我覺得這樣一種戰略方向非常重要,你去尋找這樣的直覺。我想沒有精確地30%,但是做錯了,隨時會改,因為知道自己不懂,根據直覺,根據這樣一種commonsense隨時調整,所以當我們進入中國時,發現icp根本不能做,跟10個人談internet,有9個人不懂,做什麼?我們選擇做技術,也就是做修路的,所以我記得我的第一個business plan只有三頁紙,也就説了三件事,第一要做系統集成,第二要做軟件中心,第三要成為中國的eds。在當時,這是一個很遙遠的夢,但現在我們的確朝這個方向走。

第三關:管理關

實際上,當你的公司成長到一定程度時,對創業者來説,就面臨第三關:就是管理。在開始創業時你根本不用想什麼管理,也不要使用你在書本學到的很多管理知識。這樣説也許有點極端,但要強調的是,如果一開始就把大公司的管理經驗用上來,那會帶來很高的成本,但要有那種觀念,在公司剛成立時,最重要的是你的customer market,第一位的是要想辦法把你的單子賣上去,創業者經常説的是要有idea,但是現在nasdaq流行的是proof of your idea。你的idea是對的,也千萬不要天天給投資者講故事,最後自己也被自己講的故事給騙了,因為你沒有去做。那麼過了這樣一個階段,那麼管理就變得很重要了,當一個公司壯大到50或100人時,好像以前那種哥們幾個吃頓飯,就做出一個決定的氣氛沒有了,首先哥們幾個想坐在一起,都很困難了。這時候決策流程分工就變成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也就是怎樣讓一個團隊做事情?管理和經營有很大的區別,經營更多地是面對一件事,而管理面對更多地是人,就看你是否能把一支團隊帶出來?

我記得我們也經歷這麼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面對的是人,在硅谷當你的idea被投資者認可,並且也被proof之後,那麼成立一個企業就很容易了,為什麼?因為它有一批像在坐的各位這樣,我們叫它professional army,全是經理,副經理級的,做銷售的,做市場的,做法律的,做財務的,只要有錢,就像買東西一樣,可以立馬開始一個公司,成功的概率比較高,因為創業者不需要關心這些問題。但中國不行,因為我們的army絕大多數還在這兒坐呢,當然這也預示着將來有6位數的年薪在等着大家,投資者絕對不會吝嗇它的錢,問題是能否找到他敢給錢,且也敢接受他的錢的人,當然,不是説你説敢,他就會給你的,他要真正看到你的經驗。

那怎麼辦呢?對創業者説,一方面他還要從少的可憐的army去逃選,另一方面呢,還要靠自己去學,有很多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夭折了,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沒有辦法跨過這個learningcurve。或者他請來的職業經理沒有把他的idea實現,或者他們的矛盾,使得職業經理人沒有發揮出自己的優勢,所以在這一關,又是莖棘遍佈。

你犯錯誤的機會遠遠大於你不犯錯誤的機會。
第四關:成長關

當你的管理關過了之後,你的團隊也不錯,那麼從亞信來講,當然我不敢説我們的管理已很好了,因為每一個關你都要不停地過,不像打遊戲似的,過了第2級,就是第3級,且永遠不用再回來,它要不停地要過。我覺得過了管理關後,面臨的就是如何保持公司的高速增長性。美國做的比較好的公司hp至少它前一段時間做的比較好,它的一個退休的高級副總裁(svp)是我們的董事,他説在最快的時候,hp一年就要長出一個市值10億美元的企業來。成長就是對一個基本功已不錯的公司來説,會發現前面有更大一座山在等着你,別看你前面做的多好,股票長的多快,在這個階段,任何一個投資失誤,都會讓你前功盡棄。

當你的公司越大,你會發現,要維持成長性就越不容易,它對你最大的挑戰就是:你投什麼?投資者説,你們上市融了1億八千萬美金,不是讓你存在銀行裏拿利息的,否則不如我們自己去存銀行。但我會説,你天天給我要profit,但是我只顧profit,怎麼是投資?不投資又怎麼保持公司的成長呢?這個道理很簡單,你不可能今天投資,明天就立馬有利潤。投資要看明年,看後年,但這一點正是business難的地方。但投資者會説,我付你工資就是要你想這些事的,所以你就要維持這個平衡,既要維持成長,又要出利潤。但是除非你進入一個黃金領域,就像中國電信一樣,所謂電話一響,黃金萬兩,你可以隨便投資。但絕大多數創業者沒有這麼幸運,也不可能這麼奢侈,所以你面臨的這第四關就是成長問題。

第五關:全球化

接下來你可能要問,下一關是什麼呢?我説是全球化,尤其是做產品的公司,如果你是做服務的,像目前亞信這樣,還可以在當地稱王稱霸支撐一下,但是如果你是做產品的,比如你也想做一個windows系統,那麼很難很難,為什麼?打個比喻,我們的科學家工程師和美國的一樣聰明,而且我們的人力成本是他們的1/3,但如果他們的市場比我們大6倍,那麼他們用3倍的市場來抵消我們的成本優勢,而另外三倍的市場就可以賺取利潤,這個算術很簡單,當他們用6倍於我們的市場在copy其產品時,我們就沒有比較成本優勢可言了。所以説,如果你做產品,那麼全球化就不再是一個你願不願的問題,而是你必須要做的問題了,如果你想成長的話。但是要做的話,就要冒很大風險,外面的市場你懂不懂,我們有什麼優勢?很可能一大筆投進去,也只不過是打了一個水泡。

我説了這麼多,不是説讓大家別去做企業,只是想告訴大家這樣一個艱難的過程,但我相信,只要你堅持下去,不停地做,總有成功的那一天。很多人願意投資給你,不怕你失敗,因為這是必然的,只要你有這種精神,每次失敗爬起來後,就會學會很多東西,吸取教訓,而不是在原地重複。

大家比較關心的另一個問題可能就是做一個職業經理,最重要的是什麼?我説,是先學會做人,為什麼這麼説?就做一個企業來説,技術、管理等什麼你可以後天快速學,但是做人不行,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的風格,為人處理的方式,道德品質都是長期積累的,不可取一朝一夕學得到的,而要從日常的生活中來學習。現代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的競爭,如果説,跟對你同宿舍的同學室友都不care,那麼投資者怎麼會相信你會care你的員工呢?你不care你的員工,他們又怎麼會跟你去創業,奮鬥,打江山呢?這是個淺顯的道理。

關於管理者應具備的素質大家課堂上學過很多,我覺得最核心的一點,如果你要去創業,做職業經理人的話,就是要有countbility,也就是可依賴性,靠得住,或者説更大一點,叫做敬業精神。用心去做好事情,也就是要對得起股東給你的工資和信任,或者如果你是為自己幹活的創業者,也要對得起員工對你的信任--在關鍵時刻不要當逃兵。你可以為了一點自己的利益放棄企業,但是那樣你永遠成不了大事。

所以這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事,當你開始創業或做一個職業經理人時,你會發現最難的是和人打交道,特別地是對北大同學,剛才我講了北大的優勢,但在這個領域,則可能就是一個劣勢了,因為她追求的是個人自由,與眾不同,獨立思考的精神,但是當你稍稍多走半步時,你就會發現所有其他人都認為你不是一個good team player,因為你太強調自我了,在某種角度上是對,因為它有助於創新,但是你會不會妥協,會不會站在對方角度上想問題,會不會找到一個雙贏的辦法等等。我自己非常驕傲我們北大的文化,但同時我們也要思考,能不能建立一個團隊,凝聚一個團隊,能不能和別人合作去辦一件大事呢?最後,我想談一點,因為有人可能會問我我在北大的生活,對我後來的創業有什麼影響?那麼我在這裏,第一次跟別人説,我的第一次創業是在北大。當時我是校學生會副主席,負責生活方面的,有很多想法,其中之一就是辦個英語餐館,也就是來吃飯的人必須都説英語,大概是在我19歲時候吧。磨來磨,丁校長説了一句話算了,放幾萬塊錢,讓他們練練吧。到現在我還特別感激,他讓我練一練,做了3個多月,後來由於學業太重,發現實在練不下去了,我不知道如果這個business繼續做下去會是什麼樣子的,但是我發現純粹的由大學生做的企業,很難有連續性,因為大家學業呀,考試呀,都有很多事情。

所以我覺得在北大最大的感受就是,在這種自由的氛圍中,你什麼都想做,什麼都敢做,什麼都應該去試,然你就找周圍一批人來幫助你,我想在今天,北大這樣的空氣和氛圍應該會更好,更利於創業,現在已經有同學自己去拉風險投資了,應該説大家現在的機遇比我們那時好很多,希望更多的比我們強很多,優秀很多的人出來,為中國的不管是高科技產業或是整個行業,未來的成功來做一點事情。我堅信在坐的各位未來一定會有很多非常優秀傑出的人,那時候你回頭也許會説當初那個丁健,他講的那點東西,算什麼啊。我希望那時候我們還能有機會在一塊交流合作或競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hang/rensheng/76pw9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