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職場指南 >辦公室交際 >

撲克遊戲折射孤獨心理

撲克遊戲折射孤獨心理


相互猜測懷疑 感受恐怖刺激

撲克遊戲折射孤獨心理

有一種撲克牌的玩法,由一名“法官”負責“導演”遊戲的全過程。撲克牌數量與人數相等,除一張黑色牌以外,其餘全部為紅色。“法官”手握撲克牌
,牌面朝下,每個人從“法官”手中摸一張,誰摸到了黑色的一張,誰即是這輪遊戲的“殺手”。遊戲開始時,“法官”宣佈:“請所有的人閉上眼睛。請‘殺手’睜開眼睛。請殺手‘殺人’。”“法官”見證“殺人”過程,而“殺人”的方式和過程不過是用手指一下某人,或是僅僅用眼睛示意一下。此時,“法官”説:“請所有的人睜開眼睛。謀殺案發生了。誰被殺了?”就在參與遊戲的人尋找死亡感覺的時候,“法官”突然與某人握握手:“恭喜你!你已經‘被殺’了。”此人即退出遊戲。隨後,開始尋找“殺手”。所有的人包括“殺手”在內,開始依次指認“殺手”,並説出理由。對被指認的“嫌疑分子”,進行舉手投票表決,如果超過半數,“法官”即宣佈此人“死刑”。如果此人正好是“殺手”,此次遊戲結束;如果是一位“無辜者”,此人也只好“冤死”而退出遊戲,其餘的人繼續指認“殺手”,直至最後“破案”。能將所有“無辜者”“冤死”,“殺手”也就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這即是目前在年輕人中頗為流行的撲克牌“殺人遊戲”。

大學畢業後工作才一年的女孩小芬這樣描述:在遊戲過程中,那種被殺、被懷疑和相互猜測的感覺特別刺激。當“法官”宣佈有人“被殺”的時候,每個人都在感覺這個“被殺”的人是不是自己?閉眼的時候有沒有過什麼異常的感覺?而“指認”“殺手”的過程也很有意思。她認為遊戲的魅力在於它本身包含了很多東西,猜測、期待、想像、分析、判斷、觀察、偵破與反偵破……遊戲的過程幾乎綜合了人們所有的心理活動。

對於“殺人遊戲”,首都醫科大學心理諮詢中心洪鴻老師認為,作為一種娛樂,遊戲本身無可厚非,但若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考察,遊戲所折射出的實際上是青少年對人際關係的特定態度,在遊戲中反映出的其實是青少年內心深處的孤獨感。

她認為,遊戲的吸引力在於它滿足了青少年的一些心理需求,比如推理分析、判斷能力、對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刺激的渴望等———遊戲中判斷“殺手”的過程,需要玩家去判斷、瞭解別人怎麼想。這本是每個人都有的願望———它是人與人間相互瞭解和溝通的需求。滿足這個需求的正常途徑是通過人際溝通,以“你好,我也好”角度處理人際關係來獲得,這種模式有助於形成安全、穩定的人際關係,它是一個人取得社會支持、克服孤獨感的基礎。而“殺人”遊戲中瞭解別人的渠道則是猜測和不確定的,在遊戲過程中,每個人都是孤獨的、都沒有安全感。

洪老師認為,如果為了放鬆,遊戲本無好壞,但實現人生的需求僅僅通過這種不健康模式來滿足的話,則是危險的,因為遊戲中猜測、運氣等的不確定性會影響青少年看世界的角度,從而強化心理的孤獨感和無助感。健康時報記者 楊鋭

來源:《健康時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hang/bangongfanwen/vr44j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