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職場指南 >辦公室交際 >

新時代職場人共享焦慮症

新時代職場人共享焦慮症

這是一個焦慮的時代。我的意思是説,當焦慮的對象無處不在時,焦慮就成了時代的共性。原諒我説這麼裝學術的話,因為我剛閲讀完一章心理學——也許是一種急迫賣弄焦慮症。

你一定也在焦慮中,這是一種無人可以逃脱的心理病。它駐紮在我們身上,如影隨形。我曾經歷過青春期焦慮症和大學聯考焦慮症,現在時常為伍的有知識焦慮症、手機焦慮症、社交焦慮症和就業焦慮症等(這是可以啟齒的一部分)。此時此刻,還有趕稿焦慮症在我身上打短工。我知道我永遠不會有處女焦慮症和更年期焦慮症,但將來會有子女焦慮症和老年焦慮症。形形色色的焦慮症們,好像寶潔旗下的各款洗髮水,難以迴避;它們按部就班地出現,就像用完了洗髮水才能用護髮素,有條不紊。

新時代職場人共享焦慮症

焦慮就是患得患失,當你與某樣東西的得失陷入拉鋸戰的時候,焦慮感就油然而生。因此,治療焦慮症有兩種捷徑:徹底失去某物,或者牢牢擁有。英國作家德?博頓指出,觀看古代廢墟可以有效地緩解壓力,因為面對歷史久遠的石頭,我們會覺得急吼吼地去獲得成就是多麼俗不可耐的事,而且你大概不會萌生擁有它們的念頭。同樣道理,欣賞有生命力的藝術作品也可達到同樣效果,而且,“藝術可以挑戰社會對於‘何人重要’或者“”何為重要’的認識”,因此,不妨試試唐宋詩詞、明清小説,和《滿城盡帶黃金甲》,等等。明白了上述道理,你還能隨手找到緩解焦慮症的一系列工具:河莉秀。茂陵。新疆乾屍。大西洋洲。外星生物。流星雨。

不過,大多數人對抗焦慮感的手段是牢牢佔有事物——財富或社會地位。後者更直接有效,社會成就感甚至能延緩死亡。有研究者對奧斯卡獲獎者做了調查,發現他們的壽命比與同時期的明星和其他被提名者的壽命長4 年。這一規律似乎是個普適真理,最近,英國華威大學公佈了一項調查結果,研究者比較了19XX年至1950年間524名獲得諾貝爾獎提名的科學家的壽命,其中包括135名獲獎人,發現這些人的平均壽命為76歲,而獲獎者的平均壽命要比僅獲提名的高出1.4年。恕我不負責任地猜測,我覺得,在國內,院士也通常比一般的科研工作者要長壽得多——雖然,傳説中“科學家”是個低壽職業,他們中的大多數總是懷着巨大的焦慮感。

地位焦慮症,這又是一個新名詞。當人處在相對低的社會地位,長期承受壓力和挫敗感,體內就會持續地分泌各類緊張性激素——糖皮質激素和兒茶酚胺類激素等,造成各種病理性的後果:影響心血管功能、繁殖能力、抑制免疫系統的功能,等等。隱居是個不錯的主意,如果遠離人羣,即使物質不夠豐富,也容易保持好身心。

這個規律的普適性在動物身上也得以佐證。斯坦福大學的神經科學家羅伯特?薩波爾斯基曾長期在東非研究靈長類動物的社會行為和等級制度,他發現,低級別的動物同樣承受着巨大的健康壓力。例如,當社會等級高的雄性猩猩開始發育,表現出第二性徵的時候,低級別的同齡猩猩們往往還停留在發育前階段,遲遲不成熟。薩波爾斯基發現,這是一種羣體性發育不良——當動物羣體存在森嚴等級制度的時候,這種狀況能維持相當長的時間。如果人為拿掉處於統治階級的雄性,這些低等級的猩猩就能逐漸表現出第二性徵。他把這種現象叫做“社會性避孕”,認為是由於長期處於緊張壓力下而導致的發育延緩。

不過,有趣的是,薩波爾斯基觀察到,在某些等級變化比較動盪的羣體(例如節尾狐猴),統治者取得地位以後,常常需要動用暴力來維持現狀,會令它們長期提心吊膽,在這種情況下,高等級動物的健康狀況反而不如它們的“臣民”。這就是“精英症”了。

出處:新京報

標籤: 焦慮症 職場 共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hang/bangongfanwen/qxj86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