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美德演講稿 >

弘揚傳統美德踐行勤儉節約演講稿(精選15篇)

弘揚傳統美德踐行勤儉節約演講稿(精選15篇)

弘揚傳統美德踐行勤儉節約演講稿(精選15篇)

弘揚傳統美德踐行勤儉節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據報道,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多達800多萬噸,價值高達20__億元,被倒掉的糧食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第一次看到這則公益廣告的資料,相信大家都會感到震驚,同時為我們中國人所造成的浪費而感到恥辱。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這個民族百折不饒、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每個公民都要在工作、學習、生活中自覺弘揚節儉的優良作風,養成節儉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油、一粒米的良好習慣。

節儉要從小事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聚沙可成塔,積水可成淵”。小朋友們在吃飯時要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愛惜糧食,爭做“光盤行動”的小模範。外出就餐時,更不能擺闊氣,講面子,要合理點菜,不剩飯,不浪費,吃多少,要多少,吃不了,打包走!大家要樹立節儉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一齊對“浪費”堅決説不!

節儉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良好習慣。隨手關燈、隨手關水龍頭,不讓電腦、電視、空調等長時間待機……還有我們小學生用的草稿紙,一面用完,另一面必須要之後使用。另外大家外出旅行時,能夠隨身攜帶水杯和洗漱用品,外出就餐時隨身攜帶筷子,減少對賓館和飯店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即衞生又避免資源的浪費,算得上一舉多得。

生活中需要節儉的地方還很多,節儉的行為還需要大力提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從我做起,從一滴一點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勤儉節儉的傳統美德就必須能在全社會進一步發揚光大。

弘揚傳統美德踐行勤儉節約演講稿 篇2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曾幾何時,餐桌上樸素的饅頭鹹菜變成了大魚大肉?曾幾何時,多年前難求一斗米變成剩飯成桶?人們在燈紅酒綠的世界裏大肆揮霍,“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的貧婦人,紅軍長征時推脱百次的一口乾糧,貧困人家過年才吃一次的豬肉在這物慾橫流的時代裏似乎是一縷歷史青煙般渺小,哪裏知道米雖形小,大善含之?

那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勞作在稻田裏,當他知道餐桌上如此浪費時,心都要碎了,他振臂而呼:“孩子啊!當年人們爭着搶着的一碗米飯來之不易啊!你們怎麼能如此浪費呢?”或許只有他還記得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災害,萬頃良田顆粒無收,人們為了一塊樹皮大打出手,村子裏寂靜無聲,只有枝頭的烏鴉撲稜着翅膀等待下一個餓死的人。他立誓,要培育出高產水稻品種,讓這三年地獄不再出現。當主持人扶着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袁隆平上台時,院士用他沙啞的聲音重述了這段往事,那為了一粒粒糧食而累彎了腰的老人,豈無大善含之?

“你這是幹什麼?”旁邊的中年人還未説話,警務員便一步上前喝道。“我就是看司令太餓了,才,才買了一户人家的半袋米,”炊事員説着説着眼淚就啪塔啪塔地掉了下來:“司令已經兩個星期沒吃過像樣的飯了,我怕……”一旁的中年人停下筆,走過來拍了拍他的肩膀:“我是軍人,正值壯年,能挨抗餓,可那户人家呢?説不定他們家的孩子已經餓了兩天了,老人就因為缺了這一口糧食而死去了,如今戰爭連連,受苦的哪裏是我?是老百姓啊!”當炊事員含着淚聽從劉伯承元帥的話將米還回去的時候,也曾想着,有一天,家家户户都能吃得飽飯,那也是黨奮鬥至今的目標。

這些故事不應該成為束之高閣的落灰歷史,應該被一遍遍擦亮,對着那些大手大腳的生意人,對着那些年少無知的學生們,對着那些肆意揮霍的人們,告訴他們每一粒米每一塊餅都是那個年代的人們生存的希望,是那個年代的人們想都不敢想的饕餮大餐,是那個年代的人為之努力一生的心血。

米雖形小,大善含之。若棄之以節儉,換之以奢侈,則民族必亡。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弘揚傳統美德踐行勤儉節約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在這個莊嚴的時刻,我懷着激動的心情,向大家演講的主題是“愛國勵志,勤儉節約”。我們偉大的祖國有着五千多年悠久歷史。在這歷史長河中出想了許許多多的愛國人士。其中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近代傑出的科學家錢學森他在美國獲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他有了金錢、地位、名譽……他如果留在美國,可能會開上名車,住上豪華的私人別墅,擔任美國航天和火箭事業的研究製造者。如果他回到祖國,不但失去了在美國的一切金錢、地位、榮譽,而且可能過上比原來窮苦十倍。甚至二十倍的生活。當時的中國非常貧窮落後,剛剛解放,百廢待興。可他毅然選擇了回國。他説:“我是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裏的一切,但不能放棄祖國,我應該早日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這是一番多麼戀人的話語啊!而且為了祖國,可以放棄一切,難道這還不足以表達錢學森的愛國之情嗎?我們國小生是初升的太陽,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我們應該學習錢學森在困境中不屈不饒,有堅定的決心和巨大的勇氣和精神,以及他愛國勝過愛一切的品質。我作為一名國小生,我要好好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祖國。我在機構上課要認真聽講,積極參加機構組織的各種活動和比賽,克服困難,改正錯誤,發揚優點。我覺得幫助弱者,幫助有困難的人也是愛國。我是一名少先隊員,我要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機構社會上每年都要慈善捐款。我總能力所能及捐點錢給有困難的人,但願對他們有所幫助,這也是為國出力,也在為國分憂。

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義務。我現在就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在機構,我不亂扔垃圾,不踩踏草坪,不傷害小樹,自覺維護校園環境。在公園,我要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公共設施,在公共場所,見到不講衞生的人,我要主動出來勸告和制止。這就是作為一名國小生獨特的愛國方式,也是我的愛國方法。

同學們,從“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到“勤儉持家久,詩書濟世長。”無一不在證明着國家的富強,家庭的富裕,勤儉節約起着決定作用。勤儉節約,它是一種美德,一種傳統。中華民族正是具有這種精神,才能生生不息,興旺發達。今天我要説,勤儉節約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責任。一個懂得勤儉節約的人,一定會為未來打算。他在自己處於好運的時候,就一定會為將來可能不幸做好準備。而一個沒有頭腦的人,根本不會將來着想,他會大手大腳的把全部收入都用用光,一旦遇到急難,家會手足無措。由此看來,勤儉節約難道不是一種責任嗎?

水是生命之源,萬物之本。沒有水就沒有生命,就沒有大千世界的五彩繽紛。春暖花開,雨水喚醒了萬物,炎炎夏日,河水灌溉了農田,金色的秋天,泉水吸引了遊人,冰天雪地,熱茶讓人倍感温暖。重視水,節約水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也是每個公民包括我們每位同學的義務和責任。我們要牢固樹立“節水光榮,浪費水可恥”的信念,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以主人翁的責任感,重視水,節約水,珍惜生命之源。

我們要珍惜眼前的光陰,帶着一絲不苟的態度去學好文化知識,學好科技本領。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踏好腳下的每一步,做到“一步一個腳印”,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高尚的情操,努力做一個愛國勵志,勤儉節約的好學生。明天的我們,定會收穫美好的前程,綻放人生的光彩。

謝謝大家!我的國旗下講話完了。

弘揚傳統美德踐行勤儉節約演講稿 篇4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輝煌,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璀璨的傳統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仁人志士層出不窮,中華美德熠熠生輝,民族精神世代傳承。

在華夏大地,這片波濤洶湧的大地上,在寒風凜冽的世界第一高峯,插着一面用愛凝結成的,萬古流芳的旗幟。

中國年曆史,中華人民的美德卻漸漸消失,但這件事讓我難以忘懷講信用,説到便做到,這件事也改法。

講信用,説到便做到。那是在一個週五的下午,我爸爸新給我買了一隻金光閃閃的鋼筆。我的好朋友小琳,用着羨慕的眼光仰慕我的鋼筆,説:“好漂亮的鋼筆,一定很貴吧!我也好想要啊。”聽了這句話,我的尾巴都翹到天上去了,“是啊,我爸爸買給我的,很貴的,要在專賣店才有。”小琳嚥了口水,好像有事相求,但又不好意思。“能借我用用嗎?”,“星期一一定還你。”這一句讓我不相信。因為小琳家很窮。我還是答應了。放學後,和小琳告別後,回家了。星期六,我想去她家看看,但一進門,她歉疚的表情映入了我的眼簾。她坑坑巴巴的説:“對不起”就迅速的跑了,這讓我在此懷疑。不就後她來到了我家,手上還拎什麼:“你這麼啦,是不是不舒服!”“對不起,我把你的鋼筆弄丟了。”我很驚訝。“我一定會補償的,這是我用壓歲錢買的,把你鋼筆弄丟了,對不起。”我十分感動,她真是説到做到。這正是中華美德。“這隻筆要一百多元。和那隻筆一模一樣,一樣金光閃閃,從這到專賣店去要兩個小時。她是多麼的講信用啊,這隻小鋼筆,她願意用自己的錢去保護友誼,這讓我感動流淚。

信用,你只要去信守,所有人都會尊重你和你做朋友,所以禮節美德很重要。

謝謝大家!

弘揚傳統美德踐行勤儉節約演講稿 篇5

身為中華民族的公民,我們不僅為秀麗的山川、遼闊的江河倍感自豪,也時常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而驕傲。上至道德崇高推行禪讓的始祖,下到當今感動國人的各路誌士。也無某們已叫不出他們的名字,或許也記不起他們的相貌,但是他們高尚的品德,卻始終烙在我們心中。

提到傳統美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個字浮出腦海,這八個字也高度的概括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切美德,後來很多的美德也是由這八個字延伸。

“百善孝為先”,也難怪這中華民族聰慧的人民會把孝這一美德提到八個字的首位!這很有講究,不過這也很實際,做人首先應當懂得尊敬、孝順父母長輩!當然,盡孝也並不僅僅在物質上。父母的養育之恩、親人的關切之情,我們的“寸草心”僅用物質,又何以能報答?也許一點精神上的安慰,也會讓疼愛我們的父母親人開心不己!而身為學生的我們,又如何在精神上給父母長輩安慰呢?當我們坐在明亮的教室,電扇的涼風為我們消去襲來的熱流,我們在感到一絲滿足的時候,此刻的父母,也許正在灼熱的太陽下,為我們賺取那一筆一筆的學費、生活費!當我們圍在餐桌旁,噴香的飯菜勾起我們的食慾,可口的飲料為我們消去渴燥,可曾想過,此刻父母正在幹嘛!也許學習上的困難讓我們心情不暢,讓我們想要放棄,那麼,細細的想一想,當我們還是一個赤誠忠厚的孩童時,曾在心底許下孝順父母的宏大願望,我們是否真的為這些願望努力了?曾經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立志:我要考大學,做個有較高文化的人,用我所學的文化知識賺錢,讓父母享享清福,為祖宗爭爭光……可我們,今天的我們到底為這做了多少?六月大學聯考在即,最擔心最緊張的不僅僅是我們自己,還有教導我們的恩師,還有那一雙雙一直關注我們成長的父母親人的眼睛,我們又怎能狠心讓那一雙雙飽含了希望的雙眼變得黯淡、失望呢?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那些做孩子的明白得太晚,還是父母離開得太早呢?親愛的同學們,我們何不趁早,盡我們最大的努力考出一個優異的成績來寬慰父母,回報親人呢?既然是父母親人的願望,那我們為何還要懶散呢?“父母呼,行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同學們,讓我們從小事着手,用一舉一動來證實我們的孝心。同學們,努力吧,讓六月大學聯考優異的成績,化作孝順父母、寬慰親人的樂章,和着父母親人快樂的笑聲,讓這曲凱旋之歌更加嘹亮。

弘揚傳統美德踐行勤儉節約演講稿 篇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做文明國小生”。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也是一個舉世聞名的禮儀之邦,中華民族在自己發展歷程中,形成了代代傳承的美德。為了這五千年延綿不絕的中華文明,為了這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民族之魂,同學們快快行動吧,讓我們一起來爭做文明的國小生,從自己做起,從細微之處做起,改掉各種陋習,走在校園裏,自覺地彎腰揀起腳邊的紙屑;走在教學樓裏,主動地向迎面走來的老師問好;步行在大街上,認真遵守交通法規,與文明通行,坐在公共汽車上,真誠地為身邊的老人讓座……

其實“文明”並不遙遠,它時刻圍繞在我們身邊。如果你還沒有做到,就從現在開始。在家,爭做孝敬父母的好兒女;來到學校爭做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讓我們愛護校園裏的一草一木,讓我們朗朗的書聲和歡歌笑語在校園裏迴盪。讓我們在這裏留下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回憶。當有一天我們步入社會,我們就一定會成為一名有公德、守法紀的好公民。“成於心而形於外”。

讓我們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讓我們在自我監督於自我完善中逐步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並使習慣成為自然。真真正正做一名合格的、文明的國小生。

弘揚傳統美德踐行勤儉節約演講稿 篇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一個甜蜜的微笑,一種執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融會成美德讚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今天,因此我國素以“文明之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我國勞動人民歷來重視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具有悠久的傳統美德。而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文明禮儀處處可見,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忽略。所以我們要把文明美的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去。

我記得有一個下雨天,我在車站上去等車,好不容易等來了一輛車,裏面去是一片亂哄哄的人羣,我費盡全身力氣,漲紅了臉,才擠進了人堆裏,猛然間一抬頭,看見有一個空位,我趕緊跑過去坐下來,長長的舒了一口氣,忽然前面走來了一位老奶奶,她顫巍巍的,大家都視而不見,漠不關心,車上的廣播播了幾百遍“要尊老愛幼”,我覺得那是根本是在浪費電,因為大家見到這位老奶奶,都不理不睬,毫無反應。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為我們滋潤心靈,給予我們心靈的慰籍,讓我們遠離俗氣,擁抱文明!

弘揚傳統美德踐行勤儉節約演講稿 篇8

早上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

《易經》中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為一箇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勝天、鋭意進取、浩然正氣、居安思危、愛國愛民等等,始終是我們民族脊樑們在不斷變化着的社會政治實踐中面對各種矛盾和危機,逐步積累起來的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自覺意識。這種自覺意識以危機感為基礎,寄託着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從而匯聚成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長江與黃河,在世界的東方一路前行。同學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我們義不容辭。我從以下兩方面與同學講講。

一. 勤學、好問

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極為豐富,這與古人的勤學是分不開的。錐刺股是先秦縱橫家蘇秦好學的故事。蘇秦為吸取廣博知識,夜以繼日發憤苦讀,當睏乏時,以錐子刺腿,用來振奮精神,堅持學習。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蘇軾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都説明勤學的道理。

讀書光好學還不夠,還需善疑好問。孔子從小入太廟“每事問”。他主張“疑思問”,“不恥下問”。荀子把“不知則問”和“不能則學”相提並論。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學不行,不問不知”。他們都把學和問聯在一起。不學不問怎能成為學問家,學貴在問,這樣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由此看來,勤學好問對我們中學生來説是尤為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中多思考,大膽質疑,逐步形成勤學好問的良好品德。

二. 敬長、知禮

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大釗曾説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為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為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長傳統美德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範。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左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為傳誦,深刻反映了這一點。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係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説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 ,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 ,勤儉、廉正,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同學們,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讓我們為擁有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裏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多倫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範!

弘揚傳統美德踐行勤儉節約演講稿 篇9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我想讀過《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格言》的人,對這句話一定不會陌生,這是裏面講誠信篇中選自《論語·為政》的一句格言。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化歷史的大國,《論語·學而》中説:“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禮記·中庸》中稱:“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最講信用的,而歷史和現實也充分證明:誠信為本,於世於人,於國於民,何其重要。

回想從開天闢地至今,就有着許多講誠信的故事。西漢初年,季布為人正直,樂於助人,特別講信義,當時諺語説:得黃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諾。由此有了今天的“一諾千金”這一成語。北宋晏殊參加殿試,發現考題正是自己曾寫過的,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向君主和主考官説明實情,要求換個考題,《晏殊誠實無欺》這一美德故事也因此流傳至今。伯牙,子期,一個撫琴,一個聽音,衣袂飄飄,風清雲淡,於是在高山流水中結為知音,並莊嚴約定,後來故人逝去,再無知音,伯牙寧可斷琴。這約定與斷琴,便是對友誼的誠信。方誌敏,一位無私的共產黨員,他的遺書可謂樸實而又感人:“我經手的錢有上百萬,但我知道那是普通百姓的血汗錢,是用於革命事業的。”相信這番話會令“伸手派”汗顏。這遺書體現了入黨宣誓時定下的對人民、對革命事業的誠信,千金難易。

可如今,在市場經濟的時代背景之下,在各種文化交融,價值取向多元的社會裏,有些人錯誤地認為:誠信“一文不值”,中華傳統美德已經“過時”。這種錯誤的迷失,導致了個人乃至社會行為的偏差。

在這裏不妨舉個例子。華裔美國科學家微軟中國研究院前任院長李開復博士,去年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了《一封給中國留學生的信》,文中寫到他面試一個求職者的經歷。在面試談話的過程中,求職者表示,如果錄用他,可將在原公司工作時的一項發明帶過來。可是李博士並沒有錄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處世準則,缺乏最起碼的職業道德——“誠信”。文中還寫了有關中國留學生的實例,某些中國學生拿着讀博士的獎學金到了美國,可一有工作機會,他們就馬上申請離開學校,將自己的承諾拋在一邊。

想一想,長此以往,我們失去的僅僅是誠信嗎?

不!我們失去絕不僅僅是誠信!

有人認為,當今社會缺少人文關懷。其實主要就是精神家園的迷失,缺乏誠信,就是精神家園迷失的具體體現。因此,尋找精神家園已經成為人文關懷的首要任務。那麼,到哪裏去尋找精神家園呢?

×年4月,《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格言》一書全國出版發行,為該書題詞:“傳承中華美德,培養民族精神”。李嵐清副為該書所寫的序中指出:中華傳統美德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資源。我想,這無疑是我們至美至善的精神家園。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中華傳統美德鑄造了我們民族的靈魂,成為中華民族壯大的精神源泉。它積澱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遺產,它藴含着豐富的人類道德精華,它體現了人類對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它昭示着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因此,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新階段的時候,我們更要大力提倡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也許還有些人會覺得,傳統美德離我們很遠,我們只要安於本分,不做違法亂紀的事就行了。

可是你想過嗎?當你向老師、長輩和客人彬彬有禮地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與朋友相聚不失約的時候;當你學會珍惜每一粒糧食的時候;當你學會“寬於待人,嚴於律己”的時候;當你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的時候;當你學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你“志存高遠”而又“腳踏實地”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嗎?!

隨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格言》的不斷出版和發行,全國上下都掀起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浪潮。我們堅信,有這樣濃厚的學習氛圍,我們的學生一定能健康成長!我們期待,有這樣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中華傳統美德將會再放光彩。

弘揚傳統美德踐行勤儉節約演講稿 篇10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大釗曾説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為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為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而今天敬長傳統美德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範。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左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為傳誦,深刻反映了這一點。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係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

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説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勤儉、廉正,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同學們,承繼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讓我們為擁有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裏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範!

弘揚傳統美德踐行勤儉節約演講稿 篇1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易經》中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為一箇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勝天、鋭意進取、浩然正氣、居安思危、愛國愛民等等,始終是我們民族脊樑們在不斷變化着的社會政治實踐中面對各種矛盾和危機,逐步積累起來的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自覺意識。

這種自覺意識以危機感為基礎,寄託着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從而匯聚成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長江與黃河,在世界的東方一路前行。同學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承繼傳統美德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勤儉、廉正,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同學們,承繼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讓我們為擁有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裏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多倫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範!

弘揚傳統美德踐行勤儉節約演講稿 篇12

身為中華民族的公民,我們不僅為秀麗的山川、遼闊的江河倍感自豪,也時常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而驕傲。上至道德崇高推行禪讓的始祖,下到當今感動國人的各路誌士。也無某們已叫不出他們的名字,或許也記不起他們的相貌,但是他們高尚的品德,卻始終烙在我們心中。

提到傳統美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個字浮出腦海,這八個字也高度的概括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切美德,後來很多的美德也是由這八個字延伸。

“百善孝為先”,也難怪這中華民族聰慧的人民會把孝這一美德提到八個字的首位!這很有講究,不過這也很實際,做人首先應當懂得尊敬、孝順父母長輩!當然,盡孝也並不僅僅在物質上。父母的養育之恩、親人的關切之情,我們的“寸草心”僅用物質,又何以能報答?也許一點精神上的安慰,也會讓疼愛我們的父母親人開心不己!而身為學生的我們,又如何在精神上給父母長輩安慰呢?當我們坐在明亮的教室,電扇的涼風為我們消去襲來的熱流,我們在感到一絲滿足的時候,此刻的父母,也許正在灼熱的太陽下,為我們賺取那一筆一筆的學費、生活費!當我們圍在餐桌旁,噴香的飯菜勾起我們的食慾,可口的飲料為我們消去渴燥,可曾想過,此刻父母正在幹嘛!也許學習上的困難讓我們心情不暢,讓我們想要放棄,那麼,細細的想一想,當我們還是一個赤誠忠厚的孩童時,曾在心底許下孝順父母的宏大願望,我們是否真的為這些願望努力了?曾經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立志:我要考大學,做個有較高文化的人,用我所學的文化知識賺錢,讓父母享享清福,為祖宗爭爭光……可我們,今天的我們到底為這做了多少?六月大學聯考在即,最擔心最緊張的不僅僅是我們自己,還有教導我們的恩師,還有那一雙雙一直關注我們成長的父母親人的眼睛,我們又怎能狠心讓那一雙雙飽含了希望的雙眼變得黯淡、失望呢?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那些做孩子的明白得太晚,還是父母離開得太早呢?親愛的同學們,我們何不趁早,盡我們最大的努力考出一個優異的成績來寬慰父母,回報親人呢?既然是父母親人的願望,那我們為何還要懶散呢?“父母呼,行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同學們,讓我們從小事着手,用一舉一動來證實我們的孝心。同學們,努力吧,讓六月大學聯考優異的成績,化作孝順父母、寬慰親人的樂章,和着父母親人快樂的笑聲,讓這曲凱旋之歌更加嘹亮。

弘揚傳統美德踐行勤儉節約演講稿 篇1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這句話早已傳遍全中國,用來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禮儀、知禮儀、行禮儀,同時也讓他們把中華傳統美德和家風保護好並傳承下去。也許一些對這方面陌生的人會問:中華美德和良好家風是什麼?我們怎麼弘揚、傳承他們呢?

中華傳統美德,主要包括八個字:忠——盡己報國的責任;孝——生生不息的愛心;誠——求真務實的品質;信——立身興業的基點;禮——人際文明的規範;義——人間正道的嚮導;廉——清白正氣的根基;恥——人之為人的底線。它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和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它使人陶冶愛國情操,從小樹立愛國愛民的志向;它讓人孝敬長輩,對其充滿了孝心;它讓人仗義疏財,盡力幫助別人。它感化了身邊的一切,讓處世的人明白了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從而彌補了愚昧和笨拙,醜陋與缺點。我們,便可以用五個詞來概括、形容它:精忠報國、仁愛孝悌、誠信好禮、天下為公、自強不息。

中華良好家風,簡單地説就是一個家庭或民族的優良風尚和作風,包括為人處事的態度和行為準則。因此,良好家風就是有大家庭成員的態度、行為以及氛圍營造的,存在於大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現在人們處理日常生活各種關係和態度行為中。它猶如一種巨大的磁場被人們深深感受到,讓人們發自內心地服從和遵守。總得來説,良好家風就是圍繞“態度”和“行為”二詞,像一本一墨未染的筆記本,開始睜大眼睛看着人們:認真衡量後,記錄下一些正義的人們的光輝事蹟,根據這些事蹟創新出一些良好的風尚。後來記錄下的事蹟和風尚,便被人們採納,五千多年來一直讓人們的子孫後代保護、傳承着。

講述了那麼多,我們可以發現,中華傳統美德和良好家風其實很好理解,就是把他們拆成一句句、一個個的詞句,字裏行間總是有他們的“總管”詞句。生活中,身為國小生的我們應該自主養成優良的閲讀習慣,學習時一絲不苟,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態度和習慣,腦海裏總要想着自己的繁榮國家——中國的傳統美德和良好家風,不僅自己要遵守,也要告訴別人,把它們弘揚、傳承下去。當然,如果沒有它們,或者沒有大部分人去遵守它們,我們的生活將不會像現在這樣美好。然而,請一些人不要頑固地認為:它們只是幾個詞,我們不用軟磨硬抗地去遵守......

相信廣大人民永遠遵守“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這句話,我們的生活將比現在更加得美滿!希望大家支持我的文章!謝謝!

弘揚傳統美德踐行勤儉節約演講稿 篇1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當我讀完《中華美德頌》之後,我知道了傳統美德的重要性,也知道了中華傳統美德的具體內容,包括它的形成和發展,還明白了中華傳統美德在中國歷史上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它是支撐民族進步的基石,所以我們應該發揚它。

想要發揚傳統美德,傳承道德文化,就必須瞭解傳統美德的五大理念和道德文化的特徵。

那麼,首先讓我們走進中華的傳統文化中來了解一下美德文化和道德文化吧!

什麼是中華傳統美德的五大理念?它又有什麼作用呢?

“仁、義、禮、智、信“為中華傳統美德的五大理念,這五大理念帶動了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發展和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個中華傳統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仁“是指要有同情、關心和愛護的心態,即“仁愛之心“。主要倡導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懷、互相尊重和互相愛護,是世間萬物共生、和諧相處、協調發展的一種道德規範。

“義“是指人的儀表,是人們在人際交往中對親密友誼、對美好、善良的追求,即“正義之氣“。是超越自我,正視現實、仗義會道的做人態度。

“禮“是指禮儀、禮貌和禮節等規矩,即“禮儀之規。“是建立人際關係、社會秩序的一種標準和規則。

“智“是指要具備辨是非、明善惡和知已知人的能力,即“智謀之力。“是人認識自己、瞭解社會、解決矛盾、處理問題的眼光和能力。

“信“是指要具備誠實守信、堅定可靠、相互信賴的品行,即“誠信之品“。是人們交往和處事的道德準則。

“仁、義、禮、智、信“五大理念的關係,既相互關聯、相互依存又相互支撐,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道德大廈的根基,這是人們理應履行的基本義務和主要品行。由於現在的人們缺乏對傳統美德的認識,就觸碰了它並且違反了它,相信對傳統美德瞭解之後,人們會主動去維護它並且發揚它。

你看中國的禮儀不僅源遠流長,而且中國還是“禮儀之邦。“中華民族“禮“的起源,是我國原始社會祭神祈福的一種宗教儀式。西周時,周公明確提出了“德政“的思想主張以“禮樂“治天下;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禮崩樂壞的局面;大教育家孔子創建了獨特的以“仁“為核心的儒家倫理道德體系。西漢時期,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採取一系列措施“尊民以禮““勸學興禮“。儘管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人物,提出不同的思想,但他們都是以相同的道德體系來治天下——禮儀。可見禮儀是治國之本,同時也起着至關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們不應該去破壞這“禮儀之邦。“

弘揚傳統美德踐行勤儉節約演講稿 篇15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中華民族以“崇尚道德”和“禮義之邦”而著稱於世界民族之林。愛國、誠信、厚仁、重義、敬親、貴和、求新、好學、勤儉、奉公等道德要求,經過數千年的不斷陶冶、實踐和發展,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極其重視“精神生活”、“道德人格”、“崇高境界”、“理想信念”、“誠實守信”在人的生活中的導向功能,這對於克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些目光短淺、低級庸俗、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等腐朽思想來説,有很強的針對性。對於中華民族的這些傳統道德,只要我們能夠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吸取其精華、批判其糟粕,傳承其美德,拋棄其侷限,併力求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賦予其新的社會主義的時代精神,就一定能夠成為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提高廣大人民羣眾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於公民道德建設的發展,有助於“以德治國”的實施。

為了使道德建設更好地深入人心,具有使人民羣眾喜聞樂見和通俗易懂的形式,還必須運用各種有效手段,對人民羣眾進行誘導、啟迪和教育。特別是對於廣大青少年來説,運用“格言”“言簡意賅、朗朗上口”的特點,使他們在青少年這個便於記憶的時期,熟記和背誦這些“格言”,就能夠更好理解、感受和身體力行這些格言的內容,這不僅對當前提高他們的道德品質,有教育的意義,而且,在長大成人後,對他們更好抵禦各種不良影響的腐蝕,也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古代的思想家強調,對青少年加強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渠道,就是要把必要的基本道德規範和格言,對青少年“講而習之於幼稚之時”,這樣,就可以使他們“習與智長,化與心成”,長大成人以後,對社會的正確的道德要求,也就能夠順其自然、嚴格要求,也就不再會有格格不入“捍格不勝”的憂慮了。

“傳承中華美德,培養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時代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方面。按照傳統道德基本內容,把傳統美德分為愛國、明智、持節、自強、誠信、知恥、改過、厚仁、貴和、敦親、重義、尚勇、好學、審勢、求新、勤儉、奉公、務實等18個部分,比較全面系統地反映了傳統美德的各個方面,本着少而精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選擇了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格言”,這對於加強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陶冶他們的道德品質,進一步推動公民道德建設、加強以德治國,培養民族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説:“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遠。”然而,在這所謂的道義背後,在一樁樁英雄事蹟之中,始終有一個千年不變的精神內容存在,這便是—傳統精神文化。

傳統精神文化是一個在民族適應環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語言,習俗和人文傳統的長期發展歷程中,表現出來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志向。這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養浩然之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後有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為祖國,為人民勇往直前,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無疑更具有現實意義。

xx大報告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加以強調是對民族精神的發展,也是對文化建設理論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應該從大小環境做起,大小年齡進行普及教育。大的環境,國家應該倡導,鼓勵這種精神,使國民具備這種精神,並使其變為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動力。而從小的方面來説,應該在各類教育中滲透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大力發展教育從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養。

當前,培育和弘揚傳統文化,首先要培育與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知難而進、艱苦奮鬥、自強不息、清正廉潔、永不自滿,樂於奉獻等的民族精神,不落於時代而不斷髮展;不囿於陳規而勇於創新;不敢於驕傲而奮發向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振興中華的民族精神。今天的偉大變革和新的偉大實踐,正是孕育新的傳統文化最佳時期,我們要抓住機遇,反覆提煉,不斷總結,為民族傳統文化的寶庫增光添彩,這既是民族發展的攻堅戰,又是民族精神前進的光輝點。

仰望中華世紀的聖火我們感到中華民族正閃耀着我們民族特有的堅忍不拔,不畏艱難的偉大精神。而且,正是這種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國從落魄中重新崛起,並再次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作為祖國後代的我們,所要做的是同先輩們一樣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繫起來,真正地做到: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立志報效祖國。這不但是每個中華兒女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根本途徑,更是祖國對我們的要求。讓我們一起為中華傳統文化這顆長壽樹澆水、施肥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meide/7906e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