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勵志演講稿 >

黨員實事求是闖新路主題發言稿

黨員實事求是闖新路主題發言稿

敢闖新路,是井岡山斗爭最重要的一條經驗,同時也是井岡山精神的深刻內涵之一。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黨員實事求是闖新路主題發言稿,歡迎大家閲讀。

黨員實事求是闖新路主題發言稿
黨員實事求是闖新路主題發言稿篇1

井岡山斗爭時期,敵我力量對比懸殊,革命條件異常艱苦。面對暫時的挫折,一些人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毛澤東同志敏鋭地察覺到了這一思想問題,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鬥爭》這兩篇光輝著作,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結合井岡山革命鬥爭實際,詳細分析了中國革命的特點,科學論證了中國的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原因以及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他大膽地預見:“不但小塊紅色區域的長期存在沒有疑義,而且這些紅色區域將繼續發展,日漸接近於全國政權的取得。”由此,中國共產黨人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引導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今天,我們肩負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性任務,要解決好新常態下思想觀念如何突破、發展方式如何轉變、利益格局如何調整、體制機制如何創新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正需要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在實事求是中敢闖新路,在敢闖新路中推進改革發展事業順利向前。

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敢闖新路的前提,它要求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在實踐中檢驗真理、發展真理。當年,在武裝起義遭遇挫折時,我們黨擯棄了以城市為中心的錯誤鬥爭道路,開始了農村包圍城市的偉大實踐;在危急關頭,我們黨及時召開遵義會議,把黨的路線轉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正確軌道上來,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回顧歷史,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什麼時候堅持實事求是,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會取得勝利,反之就會遭受損失甚至是嚴重挫折。今天,我們深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既不是閉門造車的主觀想象,也不是毫無章法的莽撞蠻幹,而是正視經濟轉軌、社會轉型、觀念轉變的現實,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有機統一,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動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巨輪駛向勝利的彼岸。

實事求是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解放思想、敢闖新路。從農村根據地的建設,到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建設;從打破“兩個凡是”的思想束縛,到鄧小平同志發表南方談話推動改革……我們黨之所以能在各個歷史時期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勇於變革,就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人擁有解放思想、敢闖新路的寶貴精神品格。鄧小平同志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正是因為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敢闖新路,才能衝破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禁錮,不斷開創新局面。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國航船破浪前行的動力引擎。以什麼樣的勇氣啃硬骨頭、涉險灘,以什麼樣的智慧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以什麼樣的方法破解改革難題,決定着我們能不能向歷史交出一份優秀答卷。面對艱鉅的使命,因循守舊、抱殘守缺不行,滿足現狀、故步自封不行,畏首畏尾、瞻前顧後不行,吃以往改革成果的老本、躺在前人功勞簿上睡大覺更不行。要“在弘揚井岡山精神上走在前列”,廣大黨員幹部就得把握實事求是闖新路的思想精髓,爭做思想的解放者,自覺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全面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爭做改革的先行者,敢於打破條條框框、探索新的路徑,尤其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時候,敢於自我革命、作出犧牲;爭做創新的促進者,大膽地支持創新創業,立足崗位當好創新發展的標兵,真正使自己成為知行合一、走在前列的共產黨員。

黨員實事求是闖新路主題發言稿篇2

“死後不開追悼會;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遺體送醫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沒用的火化;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岡山一棵樹下當肥料……決不要搞什麼儀式,靜悄悄的,三個月後再發訃告,只發消息,不寫生平……”這是老紅軍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志在生命臨別時刻的囑託。她,為了革命,將剛出生的兒子送了人;她,身為高官,卻讓自己的親生兒子幹了一輩子的護林員;她,將所有工資全部捐給貧困地區。她,用對信仰一生的守候帶給我們井岡山之行最深層的感動和最深刻的思考。

對信仰的無比忠誠與執着,是我們對所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最直觀的感受。從井岡山開始,我們黨依靠羣眾、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經過血與火的鬥爭,引領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和優良作風。這其中,最為核心的就是堅定信念、敢闖新路。

信念堅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信念堅定是對共產主義理想的無比信仰,對民族解放、獨立自主的無限執着,對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無私奉獻。在改革開放進入攻堅期的今天,信念堅定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是對依法依規的堅守,對改革創新的堅持。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在引領我們前進的征程,夢想照進現實,需要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卓絕的奮鬥,毅力和奮鬥的源泉正是我們對黨、對祖國、對民族和美好明天的堅定信念。

信念堅定,敢闖新路。在井岡山,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我們黨撥亂反正,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在新時期,我們黨堅持科學發展,更加註重全面、協調和可持續。敢於擔當、勇闖新路,貫穿於我們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時期,是全黨全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政治優勢,更是我們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的有力武器。當前,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作風建設如火如荼,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曾經探索走過的光榮足跡啟示我們:今天的創新,基點是立足實際、求真務實,方法是全面調查、深入研究,關鍵是艱苦奮鬥、依靠羣眾。

“信念堅定、敢闖新路”精神的傳承對於黨的組織和組織工作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毛澤東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一文中寫道:“紅色政權的長期的存在並且發展,還須有一個要緊的條件,就是共產黨組織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錯誤。”回望井岡山斗爭,黨的各級組織高舉革命旗幟,強化信念感召,推行民主措施,密切黨與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各類優秀人才競相來投,各級黨員幹部捨生忘死、前赴後繼,成為鬥爭勝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面對新階段新任務,反覆強調“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要求組織工作“要貫徹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做好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從井岡山到今天,組織部門歷來是“講政治、重公道、業務精、作風好”的模範,是黨員之家、幹部之家、人才之家,組工幹部歷來是信念堅定、品行端正的表率。對照歷史傳統和任務使命,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用好作風選作風好的幹部,選胸懷理想、立場堅定的幹部,夯實黨的基層基礎,廣泛集聚和發現使用事業發展需要的優秀人才,更是藏區組織工作特別是組織部門和組工幹部的責無旁貸的第一職責。

站在井岡山,遙想西柏坡,從“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到“兩個務必”,勝利前行的法寶從未改變,黨的優良傳統不容丟棄,我們必須從自身開始,清除作風之弊、洗淨行為之垢,全心投身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黨員實事求是闖新路主題發言稿篇3

井岡山精神,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而培育的一種偉大革命精神,成為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國革命精神的歷史源頭。xx同志將井岡山精神高度概括為24個字: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羣眾,勇於勝利。

堅定信念 百折不撓

1920xx年,蔣介石、汪精衞先後背叛革命,導致第一次大革命失敗。據不完全統計,從1920xx年3月至1920xx年上半年,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羣眾達31萬多人,其中共產黨員2.6萬多人,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和著名的黨的活動家陳延年、趙世炎、羅亦農、向警予、陳喬年、夏明翰、蕭楚女等相繼犧牲在敵人的屠刀下,全國黨員數量由大革命高潮時期的6萬人急劇減少到1萬多人,白色恐怖籠罩全國,中國革命處於低潮。但是,中國共產黨和革命羣眾並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乾淨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屍首,又繼續戰鬥了。

1920xx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祕密召開緊急會議,即著名的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到湖南改組省委並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1920xx年9月9日,起義軍分路發動進攻,欲包圍並奪取長沙,但由於敵我力量懸殊,遭受嚴重挫折。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當機立斷,改變原定部署,決定到敵人控制比較薄弱的山區尋求立足地,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圖發展。此時,部隊從原來5000多人鋭減到不及千人,缺乏彈藥,沒有給養,士氣低落消沉,不少人開了小差。9月29日,前委決定在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進行改編,把原來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將黨的支部建在連上,實行民主管理制度,這成為建設新型人民軍隊的重要開端。毛澤東鼓勵大家説:“賀龍同志兩把菜刀起家,現在當軍長,帶了一軍人。我們現在不只兩把菜刀,我們有兩營人,還怕幹不起來嗎?沒有挫折和失敗,就不會有成功!”

毛澤東的講話極大地鼓舞了指戰員的士氣,整編後的軍隊以堅定的步伐開始了向井岡山的偉大進軍。10月7日,毛澤東率部隊到達江西寧岡縣茅坪,10月27日進入井岡山的中心茨坪,開始了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20xx年初,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餘部和湘南農軍向井岡山轉移,在部隊因受到反動武裝襲擊和寒冷、飢餓、疾病的殘酷折磨而瀕臨瓦解的關鍵時刻,朱德、陳毅及時整頓部隊,激勵鬥志:“要革命的,跟我走!”“只有經過失敗考驗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們要做失敗時的英雄。”1920xx年4月下旬,朱德、陳毅率部來到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部隊在寧岡礱市會師。一身戎裝的毛澤東緊緊地握住朱德的手,深情而風趣地説:“師長見軍長,我要講軍容啊!我是第一次挎駁殼槍。”會師後的部隊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毛澤東任黨代表和軍委書記,朱德任軍長。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武裝力量從原來的20xx人增加到全盛時期的1萬多人。12月,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700多人到達井岡山,與紅四軍勝利會合,進一步壯大了紅軍力量。

紅軍隊伍雖然壯大了,但較之數百萬國民黨軍隊是微乎其微的,加之根據地經濟落後,物質給養極為匱乏,一些人產生了悲觀情緒,有人提出“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為此,毛澤東在1920xx年10月召開的湘贛邊界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全面深刻地闡述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的問題,使廣大紅軍指戰員在革命低潮時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邊界黨組織還注重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共產主義理想教育,堅定了根據地軍民為工農階級利益而戰的革命信念和意志。在龍源口戰鬥中,28團的3營營長肖勁身負重傷,腸子都掉出來了,他用裹腿布紮好腹部,繼續率部戰鬥到生命最後一刻。

班長馬奕福在9次負傷的情況下,用身體堵住敵人的機槍口,掩護部隊開展反攻。中共蓮花縣委書記劉仁堪在1920xx年1月不幸被捕,敵人先是許以高官厚祿,後又施以嚴刑拷打,他始終不為所動、堅貞不屈。敵人殘忍地割下他的舌頭,他便用腳趾蘸着自己的鮮血,在地上寫下了“革命成功萬歲”6個大字,最後壯烈犧牲。農民黨員賀頁朵為了不讓敵人搜到自己手寫的入黨宣誓詞,一直將它藏在榨油坊的屋檐下,每當夜深人靜時就取下來;反覆地看,默默地讀。他按照入黨介紹人“寧願被殺頭,也不能對任何人”囑咐,直到全國解放前,連兒孫們都沒告訴,他説“因為這是黨的機密啊!”賀頁朵堅守了一個普通黨員靈魂深處的忠誠信念,也保存了井岡山時期中國共產黨頑強生命力、戰鬥力的一個見證。

實事求是 敢闖新路

在八七會議以前,我們黨一直照搬俄國“十月革命”的“城市中心論"。八七會議後,中共中央仍然留在上海,而且依舊把工作重心和武裝起義的着眼點放在城市。毛澤東在秋收起義受挫後毅然帶領部隊去農村開展游擊戰爭,被黨內“左”傾領導者指責為“右傾逃跑主義”、“在政治上犯了嚴重錯誤”,並於1920xx年11月被中央臨時政治局擴大會議撤消了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湖南省委委員職務,讓他只擔任不能過問地方黨的事務的師長。

但是,在曲折和逆境面前,毛澤東不灰心、不氣餒,堅持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實事求是地分析國內外形勢,終於在井岡山建立起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組建了第一支中國工農紅軍,頒佈了第一部代表農民階級利益的《土地法》,開展了第一次整黨運動,建立了湘贛邊界第一個工農兵紅色政權,開闢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正如彭德懷後來所説:在蘇區時,我們都只看到山,前後都是山,只有毛澤東看到山中不同的路,摸清一條正確的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成功實踐為各地起義部隊實行“工農武裝割據”樹立了榜樣,“星星之火”很快形成燎原之勢,全國先後建立了10多塊革命根據地,中國革命重新凝聚起新的力量,燃起新的希望。

毛澤東選擇在地處湘贛邊界羅宵山脈中段的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綜合考慮了各種有利因素:這個地區羣眾基礎比較好,大革命時期湘贛邊界各縣曾經建立過黨的組織和農民協會;原在這裏的袁文才、王佐率領的部隊雖然大體還屬於舊式農民武裝的性質,但願意同工農革命軍聯合;這裏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地處湘贛邊界,距離國民黨統治中心比較遠,湘贛兩省軍閥之間又存在矛盾,對這個地區的控制力量比較薄弱。這些都體現出實事求是的精神。

堅持實事求是、敢闖新路,就不能唯上而要唯實。當時湖南省委代表反對毛澤東以井岡山為大本營的思想,要紅軍脱離根據地毫不猶豫地向湘南發展。毛澤東經過分析,“認為湘南危險,決定不執行省委的意見"。但是,省委代表卻利用29團的鄉土觀念拉其打郴州,結果造成 “八月失敗”,致使紅軍數量上損失約一半。在血的教訓中,大家才認識到毛澤東主張的正確性。對當時“左”傾盲動主義者提出的“使小資產變成無產,然後強迫他們革命”的燒殺政策,毛澤東堅決予以批評和制止,指出燒殺是一種脱離羣眾的錯誤政策,反動派的房屋留給羣眾住不是更好嗎?對於工商業者特別是地主兼營工商業者,毛澤東也主張循循善誘地進行政策教育:現在的革命只能打倒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和官僚買辦階級,對這些人只能沒收封建剝削部分,商業部分連一個紅棗也不能動。毛澤東就是以這種實事求是、開拓創新的氣概培育起井岡山精神,進而引導中國革命不斷走向勝利。

依靠羣眾 勇於勝利

紅軍之所以能在井岡山站穩腳跟並逐漸發展壯大,最根本的就是因為他們始終和人民羣眾打成一片,與人民羣眾結下了魚水之情。上井岡山之初,毛澤東身背斗笠,腳穿草鞋,走遍了整個羅霄山脈,對井岡山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情況進行了詳細而周密的社會調查,先後寫出了《永新調查》、《寧岡調查》,提出了工農革命軍的三大任務:第一,打仗消滅敵人;第二,打土豪籌款子;第三,做羣眾工作,幫助羣眾建立革命政權。1920xx年11月28日,由譚震林擔任主席的第一個紅色政權——茶陵縣工農兵政府成立,此後湘贛邊界縣級工農兵蘇維埃政府最多時達到6個。農民們最關心的是關係到他們根本利益的土地問題。因此,1920xx年5月至17月,邊界各縣掀起了全面分田的高潮,毛澤東還親自幫助農民寫分田牌。農民們欣喜地看到:毛澤東走到哪裏,土豪打到哪裏,田地分到哪裏。“民眾在打土豪後相信毛司令,在分田地後相信黨相信蘇維埃”,他們從事實中認識到黨和紅軍是為他們的利益而奮鬥,就全力支持紅軍和根據地的鬥爭。

要取得羣眾的信任和擁護,必須有嚴明的紀律。還是在秋收起義部隊向井岡山進軍時,毛澤東就在荊竹山針對少數人的違紀問題頒佈了三大紀律,第一行動聽指揮;第二不拿羣眾一個紅薯;第三打土豪要歸公。一位熟悉井岡山歷史的中央領導曾向人們解讀了這“三大紀律”更深的內涵:第一條是政治紀律,第二條是羣眾工作紀律,第三條是經濟紀律。1920xx年4月初,毛澤東在桂東縣沙田圩又宣佈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三大紀律第一、三不變,第二改為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六項注意是:一、上門板;二、捆鋪草;三、説話和氣;四、買賣公平;五、借東西要還;六、損壞東西要賠。它成為後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基本內容。宣佈後毛澤東又説,軍民關係要搞好,部隊紀律非嚴格遵守不可,否則就要打敗仗。紅軍正是靠嚴明的紀律贏得了羣眾的信任和支持,正如羣眾在歌謠中所唱道:“毛委員部隊紀律明,到處受歡迎。”

紅軍為了人民的利益而戰,井岡山人民就把革命當作自己的生命和無上光榮的旗幟。i920xx年10月至1920xx年1月,在井岡山紅軍與敵人大小近百次、平均數天一次的戰鬥中,人民羣眾紛紛為紅軍送茶送飯、站崗放哨、捕捉敵情、參加戰鬥、慰問戰士、護理傷員,有力地保證了紅軍連續粉碎江西敵人的4次“進剿”、湘贛兩省敵軍的3次“會剿”,取得重大勝利。如,6月的龍源口戰鬥,殲敵一個團,擊潰兩個團,繳槍1000多支。井岡山流傳着一首歌謠稱頌龍源口大捷:“毛委員領兵在井岡,紅軍力量堅又強。不費紅軍三分力,打敗江西兩支‘羊’(指江西軍閥楊池生、楊如軒)。”

1920xx年1月初,為了解決紅軍給養、以“圍魏救趙”戰略粉碎敵人的第三次“會剿”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主力向贛南發展革命地盤,由彭德懷等率紅五軍700餘人和800餘名紅軍傷病員留守井岡山。紅四軍出發時雖然不打算驚動當地的老鄉,但還是有許多人在清晨冒着凜冽的山風前來送行,後來一首《十送紅軍》的民歌非常形象地描寫了當時軍民兩依依的情景。紅四軍走後,敵人以比紅五軍多三四十倍的兵力進攻井岡山,紅五軍終因寡不敵眾,被迫突圍,井岡山失守。隨後,國民黨軍隊對井岡山人民進行了慘無人道的燒殺,從下莊至荊竹山50餘里的所有民房盡為灰燼,僅毛澤東居住過的大井村就有三分之二的人口被殺害,毛澤東的舊居被燒得只剩了一堵彈痕累累的殘牆。敵人走後,老鄉用蓑衣、斗笠將這堵牆小心翼翼地遮起來,他們説,毛委員總有一天會回來的。1920xx年4月底,彭德懷率紅五軍回師井岡山,收復失地。當看到井岡山一片焦土的慘景,彭德懷不禁潸然淚下。在部隊給養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他代表前委在茨坪的北橋向井岡山百姓每人發了一塊銀元,幫助他們重建家園,井岡山人民心裏激動萬分、一片温暖。

艱苦奮鬥 自力更生

井岡山斗爭時期,國民黨軍隊不僅在軍事上“圍剿”,而且在經濟上嚴密封鎖,妄圖把紅軍餓死、困死在井岡山。如毛澤東所説食鹽、布匹、藥材等日用必需品,無時不在十分缺乏和昂貴之中,有時真是到了極度。為了解決紅軍給養,安定羣眾生活,鞏固紅色政權,邊界黨組織領導根據地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進行了有效的經濟鬥爭和經濟建設。

保證大家有飯吃是頭等大事。土地革命後,廣大農民羣眾激發了生產熱情,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發展;1920xx年根據地普遍獲得糧食大豐收。為了儲備充足的糧食,1920xx年冬井岡山軍民還到寧岡、永新等產糧縣挑糧上山。邊界黨和政府還因陋就簡,創辦了修械廠、軍械廠、被服廠、印刷廠等軍需工廠。為了解決食鹽缺乏的困難,根據地軍民用房屋等老牆上的土取下來熬硝鹽,以代替食鹽。紅軍醫院設備簡陋、藥材缺乏,醫護人員就自己上山砍竹子,自制了竹鑷子、竹軟膏刀、竹藥筒等,還上山採集中草藥,自己動手配製中藥,用來治療傷病員。

毛澤東、朱德等領導同志帶頭艱苦奮鬥,經常參加運糧,留下了“毛委員背糧過黃洋界”和“朱德的扁擔”等動人的故事。毛澤東在1920xx年11月25日寫給中央的報告中説:“這樣冷了,許多士兵還是穿兩層單衣。好在苦慣了。而且什麼人都是一樣苦,從軍長到伙伕,除了糧食外一律吃五分錢的伙食。發零用錢,兩角即一律兩角,四角即一律四角。因此士兵也不怨恨什麼人。”“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幹稻草來軟又黃,金絲被兒蓋身上,不怕北風和大雪,暖暖和和入夢香。”這既是當時紅軍生活的真實寫照,又生動地反映了紅軍官兵的革命樂觀精神。正因為有了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井岡山軍民才不被任何艱難困苦所嚇倒。

往事如煙,歲月如歌。偉大的井岡山精神不僅為中國革命造就了朱德、彭德懷、陳毅、羅榮桓等功勛卓著的元帥和40多名戰功赫赫的將軍,而且為世世代代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像xx同志20xx年8月28日至9月1日在江西考察時強調的那樣:結合時代的發展,結合黨的歷史方位和歷史任務的變化,結合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實踐,讓井岡山精神大力發揚起來,使之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lizhi/zryrw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