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勵志演講稿 >

我心中的老舍演講稿(精選4篇)

我心中的老舍演講稿(精選4篇)

我心中的老舍演講稿 篇1

老舍是我最喜歡的現代作家。不過慚愧的是作品我讀得並不多。就寫作風格來説,我最為崇敬。

我心中的老舍演講稿(精選4篇)

《茶館》用小人物們的故事記錄下整個民族的脈動。老舍先生以小見大的功夫實在是太厲害了,他的作品全都是關於平民百姓的,而反映的又全都是整個社會整個民族。

老舍先生很注重人物的塑造,他的觀點是,小説中的人物要比情節重要,情節可以淡忘,但人物是不朽的。

老舍先生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平民化。身為地道的北京人,他是那樣明晰老北京人們的生活狀態,並用他的筆生動地描繪出老北京的韻味,他的作品就是北平城的巨幅畫卷,把故都的風貌展現得淋漓盡致,把北平舊時的文化、老北京人的心理刻畫得入木三分。他畫了虎,畫了皮,更畫了骨!“人民藝術家”的稱號他當之無愧!

我心中的老舍演講稿 篇2

前年冬天,走進老舍故居。院落並不大,很簡單。院中只有兩口水缸,兩棵柿子樹。雪片打在柿子上,點綴着灰白的院牆。

九年級的時候,學校曾組織我們觀看過話劇駱駝祥子,那是我第一次欣賞到話劇版老舍先生的作品。隨後又借了老舍作品集,老舍先生的作品確實語言質樸生動,但可能由於時代原因,還是有地方不能看懂。

老舍先生的作品廣受歡迎的原因就是他與市井中,三教九流的人都有交集,正因如此,他才能把他們的生活,舉動等一切描寫得清楚生動,能從書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作為一個北京人,很多北京的土語我都是從老舍的書中才真正見識到的。

老舍先生作品的“接地氣”和我們現在所説的接地氣並不完全一樣。接地氣説白了是要廣泛接觸老百姓,與最廣大的人民羣眾打成一片,反映最底層普通民眾的願望、訴求、利益。然而在我看來,前者的“接地氣”是刻意的,有些許矯揉造作的,是自己單方面的接近,才會給人帶來接地氣的感覺。而老舍先生的“接地氣”,是雙向的,彼此接近,這樣則會顯得更加自然,是他發自自己心底的流露,是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體現,從而讓人愛看,想看。因此,老舍的作品,讀起來讓人感覺親近,活潑,字裏行間透着京腔京韻,純樸自然。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如此一位可以稱得上偉大的作家,最終卻沒能善終。自絕於人民聽起來多麼可笑。骨灰都沒能夠留下。我們無法想象那樣慘絕人寰的苦楚,無法體會那樣切膚的痛。

人民藝術家,出身於人民,為人民創作,最後卻自絕於人民,多麼可笑。投湖自盡可能就是他的歸宿。

我心中的老舍演講稿 篇3

一盅香茗、一包好煙、一個閒適安靜的環境、一支小花,一篇關於老舍的文。記事以來,接觸最多、影響我最大的作家一直都是林語堂。在上次作文中,藉着林語堂談及我眼中的文學。林語堂的閒適、飄逸、幽默、豁達,一直都是我所喜愛的,藉着林語堂的筆,講述我所知道的文學。因為上次作文的緣故,這次要寫我眼中的作家,一時無從下筆,思來想去,印象最深的也許就是老舍先生了吧。

最初接觸到老舍先生的是一篇中學課文——《濟南的冬天》,尤今記得老舍先生筆下所描繪的濟南:“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老舍先生是一個真誠的人,總喜歡以“寫家”、“文牛”、“痴人”自稱,從不以“作家”自居。一個安靜的環境、一杯散着熱氣的茶、一支叼在手裏的煙,先生就可以用筆書寫人生。身為北京人的他,有着傳統老北京的喜好:養花、看畫、玩骨牌、逗貓、泡茶館、聽戲等。他最喜歡的人生格言是“四世傳經是為通德,一門訓善惟以養年”。

老舍擁有一顆金子般的心。他本質上很嚴肅,很認真;但筆下,笑話連篇,讓人忍俊不禁。詼諧、幽默、嘻嘻哈哈的文風;卻大多講述悲劇,憂國憂民。温文爾雅的老舍先生,沒有尋常作家的習氣;但是,卻很有脾氣,他不願做的事,終究不會去做,他瞧不上眼的人,絕不多説一句話。在作品方面,十分謙虛,看到自己的文章永遠説的是失敗和不足;但是他對文章永遠不知滿足,什麼文體都寫,別出心裁。在老舍的身上,嫉惡如仇和捨命從善的激情同樣發達,這種相反相成的氣質,不時流露出來,塑就了一個真實、鮮活的老舍。我想,我欣賞的正是這樣一個老舍先生吧,真誠、正直、有氣節。

老舍是一個寫家。他説“寫家”,不説“作家”。寫家——以寫作為職業的人,和木匠、拉車的一樣,只是一種營生,職業之一而已。每日堅持不懈的寫作,是他給自己的規矩,練就了他用最少的字,最通俗最生動的話描寫複雜的心態、事務、風景的本領。老舍直到晚年創作力仍然很旺盛,寫了二十四部戲劇之後,計劃再寫三部長篇小説:一部自傳體的故事,一部天橋的故事,一部八大胡同的故事。他帶着小鋪蓋卷跑到密雲的枳營和香山的門頭村去體驗生活,準備堂堂正正地描寫滿族人,已是六十六歲的花甲老人。然而,事與願違,最後留下的僅僅是一部八萬多字的未完稿,一場聲勢浩大的災難使他無法再繼續拿筆,甚至,無法再去品一杯香茗。完結的只是他的生命,一個寫家的生命。

老舍先生是真誠的,因為他常常剖析自己。他不大喜愛寫序,也不大愛寫後記,最多寫上幾十個字,交代版本或者書名的緣起而已。先生説:改寫的小説裏都有了,不必再多做解釋;説多了,大有老王賣瓜的嫌疑。的確,很少看見他誇獎自己的作品,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在批評自己,承認自己的失敗和低能,對自己十分苛刻和嚴厲。

老舍剖析自己,不論指出的是缺點還是優點,都能意想不到地對別人發生好多奇妙的作用。這隻能説明一個問題:老舍是用他的人格在寫作。他很能忍耐,知道用一半恨,一半笑地去看世界。剛使他罵世,義氣又使他富有善心。老舍説:“要做一個寫家,須先做一個‘人’。蓋自己不崇高宏大,何以能體會世上最善最美的事?何以心明如鏡,鑑別善惡?有了真人,而後才有至文,文藝並非文字把戲也。”老舍的謙虛,使他成為一位真人,成為一位既有可愛的、幽默的性格,同時又有偉大成就的真人。

老舍先生是北京人;

滿族人;

窮人;

生於上上個世紀最末一年,死於1966年初起;

一生有數十年生活在國外……

以上五點對他來説,最為重要,是瞭解老舍、懂得老舍的五把鑰匙。老舍生在北京,長在北京,二十五歲之前一直住在北京,其後隔了二十五年,到了五十歲又回到北京,直至去世,他六十七歲時死於北京。如是看來,他的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北京過的,是個地道的北京人。這一點,幫了老舍很大的忙,北京是他的寫作源泉。

老舍的代表作,公認的一般有以下幾種:長篇小説《離婚》《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正紅旗下》,中、短篇小説《微神》《月牙兒》《我這一輩子》,話劇《龍鬚溝》《茶館》。這九部代表作,很巧,全是寫北京的。可以説,老舍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寫北京的。老舍有一個重要的文學主張。他以為熱烈的追憶往往能寫出絕妙的傳世之作。他説:最熟悉的,不管多平凡,總是最親切的,親切就可能產生出最好的作品來。

作為北京人,他用北京話寫作,老舍走了一條“五四”運動後白話文寫作的新道路,給當時的文壇刮來一股清新的風。他是第一位純粹用北京人口語進行文學創作的作家。他的文字被譽為最活潑的、最俏皮的、最有音樂性的、最流利的和最上口的文字。

老舍誕生在一個滿族低級軍官的家庭。一個清末普通的滿族人,多多少少都會唱兩句京戲或者牌子曲,會玩一兩樣樂器,會養鳥,會種花總之,在文化上相當成熟。這個滿族出身的背景,對一位作家來説,非同小可。老舍一歲半的時候,父親死於和八國聯軍的戰鬥中,生計完全靠母親做點私活。從小,他就看見苦命的母親和自己清貧的童年。逆境給了他一副瘦弱的身體,但同時也給了他頑強堅韌的性格和勤勞務實的精神。

老舍的作品有兩個特點:一是它們的悲劇傾向,另一個則是它們的幽默風格。他這兩大特點的形成,和他的窮人出身關係極為密切。老舍外表熱情温和,可是在文字中,他總説自己是個悲觀主義者,內心極為嚴肅。

然而,他由一片黑暗中走了出來,他並不知道是怎樣摸索着走出來的,“走出來,並無可欣喜;想起來,卻在悲苦之中稍微有一點愛戀”。這點愛戀把他由痛苦中升騰了起來,強打精神,咬着牙,把淚全嚥到肚裏,將嫉惡如仇和捨命從善同樣發揮到極點,並越過這個極點,開始用笑臉面對世界,大徹大悟,大慈大悲,成了一個大幽默家,信筆寫來,嬉笑唾罵皆成文章。

身後的盛況,時間的考驗,地域的覆蓋,一起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老舍先生,這位飽經苦難的人民藝術家,這位中國現代文豪,深深活在人們的心中,像一塊不朽的豐碑。

個人生為文學奉獻,一個人,一生懷着一顆愛過的心,他就是平民作家——老舍先生。

小時候,也就是三,四年級,包括五年級,心中不喜歡老舍的作品,覺得他的作品很難懂,而且有些句子都很難理解。

或許那是自己與老舍太生疏了,估計我接觸他作品很少的緣故吧,與他越來越疏遠。但是,我讀了第三單元,通過與老師,同學們交談,我感到老舍先生的作品是那麼奇妙,他用極其普通的文字來描述當今社會,不得心中對老舍心中肅嚴起敬。

《駱駝祥子》是老舍先生的小説,我看了其中的一章《祥子買車》,就像書中所説,老舍先生把他的作品描寫的猶如那幅曠世奇作——《清明上河圖》的結構一般

祥子之所以進城,是因為鄉下呆不住了,要拉車,為了養家餬口,買新車,也是因為希望家裏日子可以過得很好,這難道沒有把人間的人情世故寫出來嗎?把當時舊社會的昏暗與腐敗也體現了出來。

老舍先生文章幽默,用詞準確,精神,結構,層次分明,在《濟南的冬天》,一個“卧”字生動地體現出那副景象的唯美,祥和,看的一切都是那麼和諧,老舍的文筆真的讓我讚歎不如。

老舍的作品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熟悉,親切的字影在讀者的心裏跳動。雖然您離開了,但是,您永遠是我們最親近的作家,最親近的老舍。

我心中的老舍演講稿 篇4

您不愛用華麗的語言,所以,我用一個最樸實無華的詞還形容你,那就是——偉大的老舍!

在我眼裏,老舍應該是現當代作家中比較另類的存在。這種另類不是指老舍先生的行為言論異於常人,而是説他雖然處於那個文學界羣情激憤、百家爭鳴、正反交鋒的特殊時代,其筆觸卻依然温敦柔和,即使有諷刺批判之意也只是隱藏在文字中,相當含蓄。在他的作品中,幾乎找不到任何激烈的話語。此外,老舍的作品中政治目的性也不像同期作家那樣濃厚,前期基本沒有,建國後的作品雖應時代要求添加了一些與新中國政府相關的內容,也歌頌過新時期新風尚,但整體上也只是淡化色彩。沒有明確的政治立場也許也是老舍在後來的運動中受到衝擊的原因之一,但這也正好説明了其與世無爭,但求平和的性格。

其實,老舍對於一個民族的興衰榮辱有着更加深刻的感受。作為旗人,入主中原的自豪感在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的一瞬間蕩然無存,有的只是恥辱與不捨,就像其自傳體小説《正紅旗下》一樣。雖然在內容上,老舍寫了很多民俗活動和人與人之間的交際,但裏面總能讓人感到一種淡淡的哀愁。他用調侃的語氣來寫他大姐的婆婆一家,一面吃虧空一面又要撐臉面,鄙視他們欠債不還的無賴和無錢仍講奢侈的貴族毛病;同時又用一種讚頌的口吻來寫肉店掌櫃的這個漢族人用自己的勤勞和汗水爭取到了和滿人平起平坐的機會,但對他被封建傳統僵化了的思維表示扼腕。在這些人物中,老舍最欣賞的是他的二表哥,聰敏、好學,還沒有滿族青年身上那種沒來由的優越感和惰性,十分勤奮,並對人生有着明確的規劃,但他也不是完人,也擺脱不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共性。字裏行間,你都可以聽到老舍那沉重的歎息聲。

如果《正紅旗下》能夠完成,那它一定是一部足以傳世的經典。不論人物細節、民俗風情的描繪還是社會現實的揭露,都細膩深刻,甚至可以説不輸《紅樓夢》。只可惜作者中途停筆。

標籤: 演講稿 老舍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lizhi/dknrk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