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老舍演講稿(精選18篇)

老舍演講稿(精選18篇)

老舍演講稿(精選18篇)

老舍演講稿 篇1

一盅香茗、一包好煙、一個閒適安靜的環境、一支小花,一篇關於老舍的文。記事以來,接觸最多、影響我最大的作家一直都是林語堂。在上次作文中,藉着林語堂談及我眼中的文學。林語堂的閒適、飄逸、幽默、豁達,一直都是我所喜愛的,藉着林語堂的筆,講述我所知道的文學。因為上次作文的緣故,這次要寫我眼中的作家,一時無從下筆,思來想去,印象最深的也許就是老舍先生了吧。

最初接觸到老舍先生的是一篇中學課文——《濟南的冬天》,尤今記得老舍先生筆下所描繪的濟南:“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老舍先生是一個真誠的人,總喜歡以“寫家”、“文牛”、“痴人”自稱,從不以“作家”自居。一個安靜的環境、一杯散着熱氣的茶、一支叼在手裏的煙,先生就可以用筆書寫人生。身為北京人的他,有着傳統老北京的喜好:養花、看畫、玩骨牌、逗貓、泡茶館、聽戲等。他最喜歡的人生格言是“四世傳經是為通德,一門訓善惟以養年”。

老舍擁有一顆金子般的心。他本質上很嚴肅,很認真;但筆下,笑話連篇,讓人忍俊不禁。詼諧、幽默、嘻嘻哈哈的文風;卻大多講述悲劇,憂國憂民。温文爾雅的老舍先生,沒有尋常作家的習氣;但是,卻很有脾氣,他不願做的事,終究不會去做,他瞧不上眼的人,絕不多説一句話。在作品方面,十分謙虛,看到自己的文章永遠説的是失敗和不足;但是他對文章永遠不知滿足,什麼文體都寫,別出心裁。在老舍的身上,嫉惡如仇和捨命從善的激情同樣發達,這種相反相成的氣質,不時流露出來,塑就了一個真實、鮮活的老舍。我想,我欣賞的正是這樣一個老舍先生吧,真誠、正直、有氣節。

老舍是一個寫家。他説“寫家”,不説“作家”。寫家——以寫作為職業的人,和木匠、拉車的一樣,只是一種營生,職業之一而已。每日堅持不懈的寫作,是他給自己的規矩,練就了他用最少的字,最通俗最生動的話描寫複雜的心態、事務、風景的本領。老舍直到晚年創作力仍然很旺盛,寫了二十四部戲劇之後,計劃再寫三部長篇小説:一部自傳體的故事,一部天橋的故事,一部八大胡同的故事。他帶着小鋪蓋卷跑到密雲的枳營和香山的門頭村去體驗生活,準備堂堂正正地描寫滿族人,已是六十六歲的花甲老人。然而,事與願違,最後留下的僅僅是一部八萬多字的未完稿,一場聲勢浩大的災難使他無法再繼續拿筆,甚至,無法再去品一杯香茗。完結的只是他的生命,一個寫家的生命。

老舍先生是真誠的,因為他常常剖析自己。他不大喜愛寫序,也不大愛寫後記,最多寫上幾十個字,交代版本或者書名的緣起而已。先生説:改寫的小説裏都有了,不必再多做解釋;説多了,大有老王賣瓜的嫌疑。的確,很少看見他誇獎自己的作品,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在批評自己,承認自己的失敗和低能,對自己十分苛刻和嚴厲。

老舍剖析自己,不論指出的是缺點還是優點,都能意想不到地對別人發生好多奇妙的作用。這隻能説明一個問題:老舍是用他的人格在寫作。他很能忍耐,知道用一半恨,一半笑地去看世界。剛使他罵世,義氣又使他富有善心。老舍説:“要做一個寫家,須先做一個‘人’。蓋自己不崇高宏大,何以能體會世上最善最美的事?何以心明如鏡,鑑別善惡?有了真人,而後才有至文,文藝並非文字把戲也。”老舍的謙虛,使他成為一位真人,成為一位既有可愛的、幽默的性格,同時又有偉大成就的真人。

老舍先生是北京人;

滿族人;

窮人;

生於上上個世紀最末一年,死於1966年初起;

一生有數十年生活在國外……

以上五點對他來説,最為重要,是瞭解老舍、懂得老舍的五把鑰匙。老舍生在北京,長在北京,二十五歲之前一直住在北京,其後隔了二十五年,到了五十歲又回到北京,直至去世,他六十七歲時死於北京。如是看來,他的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北京過的,是個地道的北京人。這一點,幫了老舍很大的忙,北京是他的寫作源泉。

老舍的代表作,公認的一般有以下幾種:長篇小説《離婚》《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正紅旗下》,中、短篇小説《微神》《月牙兒》《我這一輩子》,話劇《龍鬚溝》《茶館》。這九部代表作,很巧,全是寫北京的。可以説,老舍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寫北京的。老舍有一個重要的文學主張。他以為熱烈的追憶往往能寫出絕妙的傳世之作。他説:最熟悉的,不管多平凡,總是最親切的,親切就可能產生出最好的作品來。

作為北京人,他用北京話寫作,老舍走了一條“五四”運動後白話文寫作的新道路,給當時的文壇刮來一股清新的風。他是第一位純粹用北京人口語進行文學創作的作家。他的文字被譽為最活潑的、最俏皮的、最有音樂性的、最流利的和最上口的文字。

老舍誕生在一個滿族低級軍官的家庭。一個清末普通的滿族人,多多少少都會唱兩句京戲或者牌子曲,會玩一兩樣樂器,會養鳥,會種花總之,在文化上相當成熟。這個滿族出身的背景,對一位作家來説,非同小可。老舍一歲半的時候,父親死於和八國聯軍的戰鬥中,生計完全靠母親做點私活。從小,他就看見苦命的母親和自己清貧的童年。逆境給了他一副瘦弱的身體,但同時也給了他頑強堅韌的性格和勤勞務實的精神。

老舍的作品有兩個特點:一是它們的悲劇傾向,另一個則是它們的幽默風格。他這兩大特點的形成,和他的窮人出身關係極為密切。老舍外表熱情温和,可是在文字中,他總説自己是個悲觀主義者,內心極為嚴肅。

然而,他由一片黑暗中走了出來,他並不知道是怎樣摸索着走出來的,“走出來,並無可欣喜;想起來,卻在悲苦之中稍微有一點愛戀”。這點愛戀把他由痛苦中升騰了起來,強打精神,咬着牙,把淚全嚥到肚裏,將嫉惡如仇和捨命從善同樣發揮到極點,並越過這個極點,開始用笑臉面對世界,大徹大悟,大慈大悲,成了一個大幽默家,信筆寫來,嬉笑唾罵皆成文章。

身後的盛況,時間的考驗,地域的覆蓋,一起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老舍先生,這位飽經苦難的人民藝術家,這位中國現代文豪,深深活在人們的心中,像一塊不朽的豐碑。

個人生為文學奉獻,一個人,一生懷着一顆愛過的心,他就是平民作家——老舍先生。

小時候,也就是三,四年級,包括五年級,心中不喜歡老舍的作品,覺得他的作品很難懂,而且有些句子都很難理解。

或許那是自己與老舍太生疏了,估計我接觸他作品很少的緣故吧,與他越來越疏遠。但是,我讀了第三單元,通過與老師,同學們交談,我感到老舍先生的作品是那麼奇妙,他用極其普通的文字來描述當今社會,不得心中對老舍心中肅嚴起敬。

《駱駝祥子》是老舍先生的小説,我看了其中的一章《祥子買車》,就像書中所説,老舍先生把他的作品描寫的猶如那幅曠世奇作——《清明上河圖》的結構一般

祥子之所以進城,是因為鄉下呆不住了,要拉車,為了養家餬口,買新車,也是因為希望家裏日子可以過得很好,這難道沒有把人間的人情世故寫出來嗎?把當時舊社會的昏暗與腐敗也體現了出來。

老舍先生文章幽默,用詞準確,精神,結構,層次分明,在《濟南的冬天》,一個“卧”字生動地體現出那副景象的唯美,祥和,看的一切都是那麼和諧,老舍的文筆真的讓我讚歎不如。

老舍的作品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熟悉,親切的字影在讀者的心裏跳動。雖然您離開了,但是,您永遠是我們最親近的作家,最親近的老舍。

老舍演講稿 篇2

一個人,一生為文學奉獻,一個人,一生懷着一顆愛過的心,他就是平民作家——老舍先生。

小時候,也就是三,四年級,包括五年級,心中不喜歡老舍的作品,覺得他的作品很難懂,而且有些句子都很難理解。

或許那是自己與老舍太生疏了,估計我接觸他作品很少的緣故吧,與他越來越疏遠。但是,我讀了第三單元,通過與老師,同學們交談,我感到老舍先生的作品是那麼奇妙,他用極其普通的文字來描述當今社會,不得心中對老舍心中肅嚴起敬。

《駱駝祥子》是老舍先生的小説,我看了其中的一章《祥子買車》,就像書中所説,老舍先生把他的作品描寫的猶如那幅曠世奇作——《清明上河圖》的結構一般

祥子之所以進城,是因為鄉下呆不住了,要拉車,為了養家餬口,買新車,也是因為希望家裏日子可以過得很好,這難道沒有把人間的人情世故寫出來嗎?把當時舊社會的昏暗與腐敗也體現了出來。

老舍先生文章幽默,用詞準確,精神,結構,層次分明,在《濟南的冬天》,一個“卧”字生動地體現出那副景象的唯美,祥和,看的一切都是那麼和諧,老舍的文筆真的讓我讚歎不如。

老舍的作品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熟悉,親切的字影在讀者的心裏跳動。雖然您離開了,但是,您永遠是我們最親近的作家,最親近的老舍。

您不愛用華麗的語言,所以,我用一個最樸實無華的詞還形容你,那就是——

偉大的老舍!

老舍永遠是我們的朋友!

老舍演講稿 篇3

前年冬天,走進老舍故居。院落並不大,很簡單。院中只有兩口水缸,兩棵柿子樹。雪片打在柿子上,點綴着灰白的院牆。

九年級的時候,學校曾組織我們觀看過話劇駱駝祥子,那是我第一次欣賞到話劇版老舍先生的作品。隨後又借了老舍作品集,老舍先生的作品確實語言質樸生動,但可能由於時代原因,還是有地方不能看懂。

老舍先生的作品廣受歡迎的原因就是他與市井中,三教九流的人都有交集,正因如此,他才能把他們的生活,舉動等一切描寫得清楚生動,能從書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作為一個北京人,很多北京的土語我都是從老舍的書中才真正見識到的。

老舍先生作品的“接地氣”和我們現在所説的接地氣並不完全一樣。接地氣説白了是要廣泛接觸老百姓,與最廣大的人民羣眾打成一片,反映最底層普通民眾的願望、訴求、利益。然而在我看來,前者的“接地氣”是刻意的,有些許矯揉造作的,是自己單方面的接近,才會給人帶來接地氣的感覺。而老舍先生的“接地氣”,是雙向的,彼此接近,這樣則會顯得更加自然,是他發自自己心底的流露,是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體現,從而讓人愛看,想看。因此,老舍的作品,讀起來讓人感覺親近,活潑,字裏行間透着京腔京韻,純樸自然。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如此一位可以稱得上偉大的作家,最終卻沒能善終。自絕於人民聽起來多麼可笑。骨灰都沒能夠留下。我們無法想象那樣慘絕人寰的苦楚,無法體會那樣切膚的痛。

人民藝術家,出身於人民,為人民創作,最後卻自絕於人民,多麼可笑。投湖自盡可能就是他的歸宿。

老舍演講稿 篇4

敬愛的老舍先生:

您好!

我是一名來自21世紀的小學生。我時常在想一個問題:如果我出生在您的那個年代,可能就是您最關心的進步青年吧!

我對您很是敬佩,常常拜讀門下。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駱駝祥子》,閲讀這本書時心神不定、囫圇吞棗地讀了一遍,説起大致內容也是張冠李戴,沒少挨父母責罵。雖説囫圇吞棗的看了一遍,太深奧,沒讀懂,但是常在校園裏和同學議論文學時,總能略説一二地虛吹這本書的內容,這樣才能顯得我還是很能領略先生您的文采。

説實話,雖是囫圇吞棗,但對祥子的悲慘人生卻印象深刻。他常常着了上頓沒下頓的,但好在後來他找到了一位賢淑媳婦,生活逐漸寬裕起來,可是就在祥子準備好好地過日子時,噩耗卻接踵而來:未出生的孩子死在孃胎中,與母親架鶴西去……最後,祥子又回到了“單身”生活。

回到上世紀,生活在北京城裏的人力車伕的悲慘人生,生活在水深火熱的戰爭年代的勞動人民,他們是如此地痛苦和煎熬。所以,21世紀的我們應該尊重和平、維護和平,讓整個社會變成文明和諧的社會,沒有戰爭,沒有恐懼。

我想和您説的話太多太多……今日暫別,日後再敍。

老舍演講稿 篇5

老舍先生説過“才華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在鋒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會生鏽。”是啊!有時候長久不練也會變得生澀。而老舍先生卻是活到老學到老。我們不應該向這位文學巨人學習嗎?

老舍先生雖然生到一個貧困的家庭,但是老舍有一位偉大的母親也是他第一位老師,老舍先生平易近人、節儉、與人和善、從不敷衍‘這都不是他的母親傳給他的嗎?這位母親是改變他一生的英雄。

老舍先生也是勤勞的,對什麼事都非常的認真,老舍先生有腿病,但是,老舍先生還不辭勞苦的養花,養花雖然很辛苦,但是他卻覺得很有意思。還説“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老舍先生他用一個作家安生立命的最可寶貴的文學作品,把世間美好永遠的留給人們。讓我們的靈魂昇華,使我們的情感激盪,這就是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平民寫家—老舍。

老舍演講稿 篇6

老舍是我最喜歡的現代作家。不過慚愧的是作品我讀得並不多。就寫作風格來説,我最為崇敬。

《茶館》用小人物們的故事記錄下整個民族的脈動。老舍先生以小見大的功夫實在是太厲害了,他的作品全都是關於平民百姓的,而反映的又全都是整個社會整個民族。

老舍先生很注重人物的塑造,他的觀點是,小説中的人物要比情節重要,情節可以淡忘,但人物是不朽的。

老舍先生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平民化。身為地道的北京人,他是那樣明晰老北京人們的生活狀態,並用他的筆生動地描繪出老北京的韻味,他的作品就是北平城的巨幅畫卷,把故都的風貌展現得淋漓盡致,把北平舊時的文化、老北京人的心理刻畫得入木三分。他畫了虎,畫了皮,更畫了骨!“人民藝術家”的稱號他當之無愧!

老舍演講稿 篇7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內容是《我眼中的老舍》。

老舍先生説過“才華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在鋒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會生鏽。”是啊!有時候長久不練也會變得生澀。而老舍先生卻是活到老學到老。我們不應該向這位文學巨人學習嗎?

老舍先生雖然生到一個貧困的家庭,但是老舍有一位偉大的母親也是他第一位老師,老舍先生平易近人、節儉、與人和善、從不敷衍‘這都不是他的母親傳給他的嗎?這位母親是改變他一生的英雄。

老舍先生也是勤勞的,對什麼事都非常的認真,老舍先生有腿病,但是,老舍先生還不辭勞苦的養花,養花雖然很辛苦,但是他卻覺得很有意思。還説“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老舍先生他用一個作家安生立命的最可寶貴的文學作品,把世間美好永遠的留給人們。讓我們的靈魂昇華,使我們的情感激盪,這就是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平民寫家—老舍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老舍演講稿 篇8

不知什麼原因,提到老舍我腦海裏就模糊地出現像齊白石模樣的影像,甚至覺得老舍就是位留着花白鬍須的老人。這個假期讀了老舍先生的作品《駱駝祥子》,讀了老舍的簡介,對老舍有了些清晰的認識。

老舍舒慶春,字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即捨棄;予即我;含有“捨棄自我”,即“忘我”的意思。老舍在文學在創作上達到了“忘我”的境界:首先,老舍忘我地工作創作了《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龍鬚溝》等大量文學作品,贏得了“人民藝術家”的崇高讚譽;其次,老舍作品中的人物描寫得細膩真實、活靈活現,根本感覺不到是小説中的人物,正如老舍本人的一句話:“一個作家實在就是個全能的演員,能用一枝筆寫出王二、張三與李四的語言,而且都寫得恰如其人”。

讀完《駱駝祥子》就感覺老舍就是祥子吧,或許是與祥子一起生活的人吧,要不然他怎麼能把祥子心裏感受寫得那麼細緻入微呢;要不然怎麼把上進好強的祥子淪為自甘墮落祥子的過程描寫的那麼合理自然呢。老舍愛憎分明,有強烈的正義感,關注小人物。《駱駝祥子》正是以人力車伕祥子坎坷、悲慘的生活遭遇為主要情節,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者的剝削、壓迫,表達了老舍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老舍是傑出地語言藝術大師,他用平易、自然、純淨的帶有京腔京味的語言,把祥子的故事娓娓道來。

老舍演講稿 篇9

您不愛用華麗的語言,所以,我用一個最樸實無華的詞還形容你,那就是——偉大的老舍!

在我眼裏,老舍應該是現當代作家中比較另類的存在。這種另類不是指老舍先生的行為言論異於常人,而是説他雖然處於那個文學界羣情激憤、百家爭鳴、正反交鋒的特殊時代,其筆觸卻依然温敦柔和,即使有諷刺批判之意也只是隱藏在文字中,相當含蓄。在他的作品中,幾乎找不到任何激烈的話語。此外,老舍的作品中政治目的性也不像同期作家那樣濃厚,前期基本沒有,建國後的作品雖應時代要求添加了一些與新中國政府相關的內容,也歌頌過新時期新風尚,但整體上也只是淡化色彩。沒有明確的政治立場也許也是老舍在後來的運動中受到衝擊的原因之一,但這也正好説明了其與世無爭,但求平和的性格。

其實,老舍對於一個民族的興衰榮辱有着更加深刻的感受。作為旗人,入主中原的自豪感在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的一瞬間蕩然無存,有的只是恥辱與不捨,就像其自傳體小説《正紅旗下》一樣。雖然在內容上,老舍寫了很多民俗活動和人與人之間的交際,但裏面總能讓人感到一種淡淡的哀愁。他用調侃的語氣來寫他大姐的婆婆一家,一面吃虧空一面又要撐臉面,鄙視他們欠債不還的無賴和無錢仍講奢侈的貴族毛病;同時又用一種讚頌的口吻來寫肉店掌櫃的這個漢族人用自己的勤勞和汗水爭取到了和滿人平起平坐的機會,但對他被封建傳統僵化了的思維表示扼腕。在這些人物中,老舍最欣賞的是他的二表哥,聰敏、好學,還沒有滿族青年身上那種沒來由的優越感和惰性,十分勤奮,並對人生有着明確的規劃,但他也不是完人,也擺脱不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共性。字裏行間,你都可以聽到老舍那沉重的歎息聲。

如果《正紅旗下》能夠完成,那它一定是一部足以傳世的經典。不論人物細節、民俗風情的描繪還是社會現實的揭露,都細膩深刻,甚至可以説不輸《紅樓夢》。只可惜作者中途停筆。

老舍演講稿 篇10

自從學了第三單元關於老舍先生的文章之後,我對老舍先生有了更深的瞭解。下面我來談一下我眼中的老舍。

老舍先生雖然生到一個貧困的家庭,但是老舍有一位偉大的母親也是他第一位老師,老舍先生平易近人、節儉、與人和善、做事從不敷衍的品質,這都不是他的母親傳給他的嗎?這位母親是改變他一生的英雄。

老舍先生是勤勞的,對什麼事都非常的認真,老舍先生有腿病,但是,老舍先生還不辭勞苦的養花,養花雖然很辛苦,但是他卻覺得很有意思。還説“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難道這不是真理嗎?”對阿,人如果不勞動,連養花這麼簡單的小事都做不好,何談做成大事呢?這句話觸動着每一個人,啟發着每一個人。

老舍先生是一個會生活、懂生活的人。他熱愛周圍一切的美好事物。養花、藏畫、養小動物、聽戲等等都是他的愛好。所以他的生活從來都不枯燥,相反卻充滿了樂趣。老舍先生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對於花給他帶來的“麻煩”他並不厭倦,而是更加愛護花,對於母雞的叫聲一開始給他帶來的“煩躁”也消失了,因為母雞是雞母親了,每一位母親都是偉大的。

老舍先生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但是他過着不比普通人高級,而是比普通人還普通人,他從不在別人面前擺架勢,在他眼裏,人人平等。老舍先生是多麼偉大的人阿,具有那麼多優秀的品質,怎能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老舍先生在我眼中,是平易近人的,是節儉的,是與人和善的,是做事從不敷衍的,是勤勞的,是熱愛生活的,是偉大的!

老舍演講稿 篇11

老舍,這個平民作家老舍,一生為中國的文學事業做了巨大的貢獻。

他樸素,書房只有一個桌子,一個椅子和一張牀,這種書房是有兩大好處的:既可以安心寫作,累了有可以躺在牀上閉眼休息,大概只有老舍先生才這樣想把。

他勤勞,他喜歡養花,這是人人都可以肯定的,養花是很辛苦的,他和他的夫人胡絜青在大雨來臨時得把院子裏100多盆花都搬到屋子裏,天空晴朗時有得把屋裏100多盆花搬回院子,這種情況下他都可以接受,他肯定很勤勞。

他好客,客人來的時候,他都熱情款待,握手雖是輕輕的,但是很親切,倒茶雖是緩緩的,但是很彬彬有禮。在客人來時,他會把他藏的平時都不捨得喝的酒招待客人。他多麼好客呀!

他平易近人,他幫助盲藝人組成隊伍,讓他們生活有了出路,他幫助老百姓解救芝麻醬的問題,讓他們衝新吃上香噴噴的麻醬麪。

他熱愛生活,他有好多愛好:藏酒,養花,養貓,藏畫,打拳,喝茶,書法,繪畫,説相聲,收藏古玩······

他有着這麼多的優良品質,我們應該多多學習他的這些品質和優點。在我心目之中,老舍先生是永生的,我時常深沉地懷念他。因為,老舍先生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的著名現代作家。是我文學編輯生涯唯一聯繫最密切的作家。老舍先生棄世是使我受到震撼最為強烈的偉大作家。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我讀高中時,跟老舍女兒是同班同學。校長是一位民主人士,他特意邀請老舍先生來給中學生講課。學校原是京師衙門,大堂就是講課的禮堂。此前我已讀過《駱駝祥子》,不禁想象老舍會是什麼樣子。他舉步邁進高門檻,緩步走上大講台,圓臉,分頭,戴着黑框眼鏡,笑呵呵跟學生打招呼,露出淺淺酒窩,和藹,慈祥,讓我們感到温馨,舒坦。此前,我沒見過所讀作品的作家本人,而今第一次見到,略有一些出乎意料。原來作家就是這個模樣,跟普通家長也差不多,沒有架子,沒有傲氣,樸素,親切。但他的談吐舉止,優雅,風趣,顯然是位學者智者。這便是用文字吸引我們、打動我們,愉悦我們,啟發我們,幫助我們更清楚認識現實和歷史的人。他那慈祥的神情,他那優雅的氣質,後來成為我與作家們打交道時瞭解對方的一個重要標尺。此後不久大學聯考我報名北大中文系,實際也跟這次難得的際遇不無關係。老舍先生是以其人其文和百姓知心、為民眾領路的人,真正的作家,就應該是和百姓知心、為民眾領路的人。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我在《人民文學》雜誌從事編輯工作已經八年,拜訪過所有在京的現代作家。但那大都是一般性組稿,唯有這次向老舍先生專題組稿,請他寫駱駝祥子在新社會的劇本,歷時兩三個月,聯繫得最密切,接觸得最親近。經典長篇《駱駝祥子》,早已由著名導演梅阡改編為話劇。這一次是老舍新創作,並非原劇續篇。1957年巴金主編的雜誌《收穫》創刊,推出老舍名劇《茶館》,這使新任《人民文學》副主編的劇作家陳白塵非常羨慕。他希望組織到與《茶館》並駕齊驅的新戲,發於《人民文學》。後因大躍進導致大饑荒,不便採訪,計劃延遲。1964年初,徵得老舍先生欣然同意,我分頭與北京市交通局和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聯繫,都得到了熱誠贊助。那一年春節期間的一天,老舍先生65週歲誕辰前後的日子裏,我陪同北京市交通局的領導和幾位拉洋車出身的幹部,來到丹柿小院,向老舍先生彙報解放以來三輪車工人的生活狀態。老舍熱誠接待我們,談到中午,他特意請大家到萃華樓吃肘子,那時就是最高檔的飯莊最名貴的菜了。為了深入瞭解新社會裏的駱駝祥子,老舍曾在我和交通局幹部陪同下,多次前往北京站等處三輪車站點採訪。在簡陋的木板房裏,老舍和工人坐在一條板凳上,歡聲笑語話家常。對老舍的問話,工人們都搶着回答。老舍認真聽,並做簡要記錄。經過一段時間,老舍寫出了新戲第一幕,把我和人藝的演員,其中有曾演過祥子的李翔,找到他家去,聽他讀劇本。説實在的,我沒有聽出所期望的《茶館》味道,李翔他們也默不作聲。老舍撫摸着稿紙,不禁歎了口氣:“往下,可該怎麼寫呢?”後來,他慨歎地向我表示:“現今流行‘打野鴨子’(當時正在上演配合政治任務的話劇《千萬不要忘記》,戲裏的一個重要情節是打野鴨子),咱寫不來這玩意兒。”從此老舍擱筆,他沒有讓自己的筆裹進鬥爭為綱的風雨裏去。而他本人,兩年之後,卻被那場史無前例摧殘人性、滅絕人道的“文化革命”腥風血雨裹挾進去,遭毒打,受凌辱。鬼魅橫行,羣魔亂舞,這世道怎麼了?太平湖畔,徹夜思忖。為尊嚴,為清正,為促使後人覺醒,他成為了二十世紀的屈原。 逼迫一批正直人士決然自盡,使我最不理解最為痛心的是老舍先生。現代作家之中,他是唯一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大師。新中國建立十多天,他就匆匆海外歸來。剛踏上故土,他説:“我的淚就不能不在眼中轉了。”他曾經表示:“我注視着社會,時刻想叫我的筆追上眼前的潮流。”他愛祖國,愛人民,關懷勞苦大眾,追趕社會潮流。歸國後隨即寫《龍鬚溝》,歌贊人民政府,首先改善貧民窟生活條件。為配合形勢,他寫各式各樣即興的劇本,不在乎能不能得流傳。他答應寫駱駝祥子新編,豈不也是為了歌贊社會。而那時的社會,竟把最忠誠於新社會的他逼上絕路。那時候國際上還不知他棄世,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祕密投票,首選老舍。老舍先生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是歷史的也是未來的。生為中國人,文化人,不可不知老舍,不可不讀《駱駝祥子》,不可不看《茶館》。先生的品格文章,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在民眾心目中,老舍是永生的。

“舒舍予,字老舍,現年四十歲,面黃無須,生於北平。三歲失怙,可謂無父;志學之年,帝王不存,可謂無君,無父無君,特別孝愛老母,布爾喬亞之仁未能一掃空也。幼讀三百篇,不求甚解。繼學師範,遂奠教書匠之基。及壯,餬口四方,教書為業,甚難發財;每購獎券,以得末彩為榮,亦甘於寒賤也。二十七歲時發憤著書,科學、哲學無所懂,故寫小説,博大家一笑,沒什麼了不得。三十四歲結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閒時喜養花,不得其法,每每有葉無花,也不忍棄。書無所不讀,全無收穫,並不着急。教書做事,均甚認真,往往吃虧,也不後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許能有點出息!不過不可能了。”這是老舍四十歲時寫的自傳,看到最後一句時我笑了出來,我認為這是老舍的幽默,自嘲。不知原意是否如此,再讀兩遍,又能看出老舍希望能一直活着,儘可能的幫助人們走出困境,一起革命。但這又是不可能的,有着些許遺憾。從中能感受到老舍為人的極度謙遜,話雖簡單但卻高度概括了老舍自己。謙虛、滿足、隨性、認真、無私、平凡,我覺得智慧一詞可以比較概括老舍。

老舍演講稿 篇12

這部話劇主要講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館在時代的變遷中逐漸走向破滅的故事。歷經了清朝、民國、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統治時期的裕泰茶館,在當權者和小人的謀劃下最終被改成了“花花聯合公司”。而一生守護着茶館的王利發掌櫃選擇了在他的茶館裏自殺。《茶館》該劇可以説是很現實,好人不一定有好報,而惡人不一定有惡報。解放前社會的黑暗、官員的腐敗被赤裸裸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唏噓不已。

先談談這幕話劇中的人物吧。老舍先生在《茶館》中刻畫的人物性格特點十分鮮明。每個不同的人物都代表了當時社會不同職業、階級的不同羣體。看似多達幾十位的出場人物,卻無一顯得重複。王掌櫃、常四爺、鬆二爺等等身世不同、個性顯著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只需讀過一次,就能把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深深刻在腦中。例如裕泰茶館的王掌櫃,正如卷首老舍先生予其的定位一般:精明、有些私心而心眼不壞。通覽全文,在我眼中他作為一個掌櫃,很圓滑又顯得軟弱,遇事就給錢、説好話。然而,在結局中他不忍看到茶館被高官與小人奪取,默默地在後院自殺。這一情節,彷彿出乎了人們的意料,但仔細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讓人心酸不已。這麼一個走着中庸之道的掌櫃,卻選擇以極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老舍先生通過一個人物,以其行為與性格的強烈反差,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悲哀,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風氣的諷刺與不滿。

再談談這部話劇的特殊之處。《茶館》的成功在於語言的成功和戲劇結構的巧妙、嚴密。話劇全憑台詞塑造人物,一個人的性格全體現於他的每一個字眼中。“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的語言功力令人歎為觀止。《茶館》中每個人物的台詞都有生活氣息卻意味深長。在戲劇結構上,《茶館》可以説是“形散,神不散”。整部話劇雖年代跨度大,沒有主線故事,但毫不顯得零散難懂。老舍先生通過一個主要人物,從壯到老,貫穿全劇。這樣,故事雖鬆散但有了連貫性。其次,故事中人物父子相承,雖然年代變化了,但每個人物所代表着的羣體依舊存在,並隨着時間的遷移有了細微的變化。令故事富有強烈的時代氣息。最後,每個人物都扮演着自己的故事,同時又與各自所處時代密切關聯。揭示了社會一角,展覽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生活。

老舍演講稿 篇13

捨得了名利,卻舍不了真情與對文學的熱愛,人們哀歎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文學獎,他卻笑稱“足矣足矣”。

一個温潤如玉的老人,用筆抒寫那個時代的傷痛。從《茶館》到《駱駝祥子》。與其説時代造就人,不如説你為我們留住了時代。

老舍,我願與你同行。不是因為你的名氣與影響力,更多的是你那顆淡泊的心。

你喜歡小動物,偶爾在寫作乏了時,逗逗小貓。貓是隻調皮的小貓,但卻會看時事,你寫作時,它極乖的,睡個覺,伸個懶腰,你總是笑眯眯地看着它,一雙眼睛眯了縫,皺紋一層層的。我也愛貓,人説貓能通靈,看得清前世今生,不知它會不會算得了,看得清。

你是有才識的大師。你是文學家,也是哲學家,教育學家。你會寫文章,也會書法、茶藝、園藝。你能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與你同行,我便如同置於你那古老整潔的四合庭院內,澆澆花,談談古今,説説傷心事,笑笑樂事,好不快活。

你是慈祥和藹的老爺爺。總是喜歡一個人在家寫寫書,偶爾出去走動走動,聯絡聯絡感情,寫寫隨筆,賞賞美景。你心中從未有名利,而是裝着大愛,對那個時代的人民百姓的愛,你的心胸在起伏,熱浪在翻滾,你要把這些説出來,告訴後代,告訴我們你們的痛,告誡我們珍惜現在。我多想聽你親口再説一遍當年事,再談一遍當年情。我手撫你的茶茗,靜聽着,陶醉着,感受着,時而微笑,時而皺眉,時而落淚,時而撫額,時而……這時我正抱着你剛剛寫的隨記,久久不能忘懷。

你是淡泊名利的文學家。“什麼諾獎提名,我文章還沒寫完呢?”我彷彿聽見了你在電話裏的言談。眉宇間一陣難受,你在咳,狠狠地咳,咳破了嗓,驚了天,動了地。我想起拿茅盾文學獎時,你尷尬的面容和冷冰冰地笑,你慣不了那個場合,你應付不了媒體,你知道的,你不看重那些,這些我都懂。我多想陪你同行,不在乎天高海闊,只願在綠水裏行舟,做一個“隱士”,做一個“樂人”。

你的一生受了多少委屈,數不盡道不完,你總是笑語歡談,“沒事……”卻是無數你的書迷心中的痛。

我願與你同行,共讀書,共逗貓,共賞景,共澆花,與您共擔那時代的使命與重任。

您願否?

老舍演講稿 篇14

在我心目之中,老舍先生是永生的,我時常深沉地懷念他。因為,老舍先生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的著名現代作家。是我文學編輯生涯唯一聯繫最密切的作家。老舍先生棄世是使我受到震撼最為強烈的偉大作家。

為了深入瞭解新社會裏的駱駝祥子,老舍曾在我和交通局幹部陪同下,多次前往北京站等處三輪車站點採訪。在簡陋的木板房裏,老舍和工人坐在一條板凳上,歡聲笑語話家常。對老舍的問話,工人們都搶着回答。老舍認真聽,並做簡要記錄。經過一段時間,老舍寫出了新戲第一幕,把我和人藝的演員,其中有曾演過祥子的李翔,找到他家去,聽他讀劇本。説實在的,我沒有聽出所期望的《茶館》味道,李翔他們也默不作聲。老舍撫摸着稿紙,不禁歎了口氣:“往下,可該怎麼寫呢?”後來,他慨歎地向我表示:“現今流行‘打野鴨子’(當時正在上演配合政治任務的話劇《千萬不要忘記》,戲裏的一個重要情節是打野鴨子),咱寫不來這玩意兒。”從此老舍擱筆,他沒有讓自己的筆裹進鬥爭為綱的風雨裏去。而他本人,兩年之後,卻被那場史無前例摧殘人性、滅絕人道的“文化革命”腥風血雨裹挾進去,遭毒打,受凌辱。鬼魅橫行,羣魔亂舞,這世道怎麼了?太平湖畔,徹夜思忖。為尊嚴,為清正,為促使後人覺醒,他成為了二十世紀的屈原。

逼迫一批正直人士決然自盡,使我最不理解最為痛心的是老舍先生。現代作家之中,他是唯一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大師。新中國建立十多天,他就匆匆海外歸來。剛踏上故土,他説:“我的淚就不能不在眼中轉了。”他曾經表示:“我注視着社會,時刻想叫我的筆追上眼前的潮流。”他愛祖國,愛人民,關懷勞苦大眾,追趕社會潮流。歸國後隨即寫《龍鬚溝》,歌贊人民政府,首先改善貧民窟生活條件。為配合形勢,他寫各式各樣即興的劇本,不在乎能不能得流傳。他答應寫駱駝祥子新編,豈不也是為了歌贊社會。而那時的社會,竟把最忠誠於新社會的他逼上絕路。那時候國際上還不知他棄世,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祕密投票,首選老舍。老舍先生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是歷史的也是未來的。生為中國人,文化人,不可不知老舍,不可不讀《駱駝祥子》,不可不看《茶館》。先生的品格文章,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在民眾心目中,老舍是永生的。

老舍演講稿 篇15

老舍—一個偉大的人民藝術家,一個讓後人永遠敬仰的文學巨匠,一座永恆的豐碑。

他一生創作了許多經典的作品,比如:長篇小説《離婚》,《老張的哲學》;戲劇《龍鬚溝》,《茶館》,《春花秋實》;短篇小説集《火車集》,《櫻海集》等等。但其中最着名的要算《駱駝祥子》了。

《駱駝祥子》這部小説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為背景,以人力車伕祥子的坎坷悲慘生活遭遇為主要情節,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祥子是北京舊三十年代一位青年車伕,善良,正直,他的理想是車,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車。於是,他省吃儉用,起早摸黑。三年之後終於得償所願,但是那時是抗戰時期,北平亂成一團,祥子稀裏糊塗地被抓去打雜,更痛苦的是他的寄託—車,也被奪走了。千辛萬苦逃了出來,回到“仁和廠子”繼續拉車。但是痛苦還沒結束:廠主劉四爺的女兒虎妞看上了祥子,並誘惑他,祥子上了當,不得不娶了虎妞,不多久虎妞就死於難產。從此以後祥子就墮落了,以前的善良正直不見了,他憎恨任何人。拉車也不去了,吃喝嫖賭的惡習也染上了,他可以為金錢出賣朋友,徹底淪為了行屍走肉。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小説,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面目,展現了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醜惡面目,如果不是他們的迫害,祥子也不會從充滿希望走向墮落,一個曾經勤勞堅忍,有着自己目標的人最後卻淪為了社會垃圾----這不就是可悲的人生嗎?也許這才是現實,殘酷、悲哀、無可奈何。

理想和現實總是充滿了矛盾,它們往往不能調和,然而它們卻又同時存在。社會是現實的,它不會為了一個人的理想而改變,也不會是完美無瑕的。對於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的上進。然而他最終沒能戰勝自己,沒能戰勝社會,終究還是被打敗了。

老舍演講稿 篇16

在我眼裏,老舍應該是現當代作家中比較另類的存在。

這種另類不是指老舍先生的行為言論異於常人,而是説他雖然處於那個文學界羣情激憤、百家爭鳴、正反交鋒的特殊時代,其筆觸卻依然温敦柔和,即使有諷刺批判之意也只是隱藏在文字中,相當含蓄。在他的作品中,幾乎找不到任何激烈的話語。此外,老舍的作品中政治目的性也不像同期作家那樣濃厚,前期基本沒有,建國後的作品雖應時代要求添加了一些與新中國政府相關的內容,也歌頌過新時期新風尚,但整體上也只是淡化色彩。沒有明確的政治立場也許也是老舍在後來的運動中受到衝擊的原因之一,但這也正好説明了其與世無爭,但求平和的性格。其實,老舍對於一個民族的興衰榮辱有着更加深刻的感受。作為旗人,入主中原的自豪感在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的一瞬間蕩然無存,有的只是恥辱與不捨,就像其自傳體小説《正紅旗下》一樣。雖然在內容上,老舍寫了很多民俗活動和人與人之間的交際,但裏面總能讓人感到一種淡淡的哀愁。他用調侃的語氣來寫他大姐的婆婆一家,一面吃虧空一面又要撐臉面,鄙視他們欠債不還的無賴和無錢仍講奢侈的貴族毛病;同時又用一種讚頌的口吻來寫肉店掌櫃的這個漢族人用自己的勤勞和汗水爭取到了和滿人平起平坐的機會,但對他被封建傳統僵化了的思維表示扼腕。在這些人物中,老舍最欣賞的是他的二表哥,聰敏、好學,還沒有滿族青年身上那種沒來由的優越感和惰性,十分勤奮,並對人生有着明確的規劃,但他也不是完人,也擺脱不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共性。字裏行間,你都可以聽到老舍那沉重的歎息聲。如果《正紅旗下》能夠完成,那它一定是一部足以傳世的經典。不論人物細節、民俗風情的描繪還是社會現實的揭露,都細膩深刻,甚至可以説不輸《紅樓夢》。只可惜作者中途停筆。

老舍演講稿 篇1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在這無奈的寒假中,在家裏只有書陪伴着我,無論我哭,我笑,它一直默默無聞地為我加油。我認真地讀了《駱駝祥子》這本著名的書。讀後感想頗深。不僅為老舍先生樸實、優美的語言功底所震撼,而且為主人公的命運而傷心。

在這本書中顯露出了舊時代的黑暗,同時也為我們展示出了一幅幅觸目驚心的世界畫面。祥子雖是一個鄉下青年,但是為了生活,來到了北京幹活。他不知幹了多少體力活,最後把拉車作為自己的職業。剛開始時,他勤勞節儉,就是為了他心中的一個理想——有朝一日買一輛屬於自己的車。

時間如流水一般,三年靠自己的辛苦掙來的錢,買來了一輛屬於自己的車。可是,買車後沒多久,因當時社會黑暗,車被繳了,還把自己抓進了兵營。祥子受盡磨難,牽着幾匹駱駝逃跑了。在路中遇到了好人,把駱駝買了三十五塊大洋。這與理想還相差甚遠,便把錢放進了蘆管裏了。後來被亂兵連長孫偵探給了敲了去。緊接着,他又嫁給了虎妞。用虎妞的錢買了輛新車,後來又因虎妞的難產而賣掉給虎妞埋葬。

《駱駝祥子》這本書告訴我們,在當時的黑暗社會,人們很難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如今這個和平繁榮的社會,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同時我們應該學習駱駝為理想而奮鬥的精神。理想是支撐一個人生活的最高信念,只有為了理想而不懈努力,才能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人。

無理想者難成事,無愛心無朋友,讓我們以祥子為榜樣,學習他為了實現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同時讓我們伸開雙手來保護家園,珍惜眼前。

老舍演講稿 篇18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每每翻開《駱駝祥子》這本書,頓覺沉重,辛酸的氣息襲來……

《駱駝祥子》這部小説以現實主義手法,簡潔生動的北京口語成功地塑造出了祥子、虎妞等人物形象,通過對人力車伕祥子由一個地道的好人墜落成買人命的社會痞子的描寫,控訴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否定了勞動人民個人奮鬥的生活道路,作品的生活氣息濃郁,地方色彩鮮明。《駱駝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是中國現代小説深入下層的重要作品,也是中國現代文學走向世界的重要作品。

祥子出身於舊社會中國的下層勞動人民家庭,自幼家境困苦,是京城裏的一個普通車伕。他身體結實健壯,身量與筋肉都發展的年歲前邊去,沒什麼模樣,但人長得挺精神,他像一棵樹一樣健壯,沉默而又有生氣。他勤勞、樸實、忠厚、善良、注重信用和講義氣,有積極進取的求生意志和人生理想。雖然那理想不算高:有一輛自己的車,自食其力。他要強,希望能憑本事吃飯。但是生於那個黑暗的世道,在經歷了好不容易買來的車被搶,委曲求全的娶了自己並不愛的虎妞,賣車安葬難產而死的虎妞,自己喜歡的小福子被賣到白房子後又自殺等一系列事情後,他對生活的期望和信心以及要強的性格都在生活中一點點喪失。他變得懶惰狡猾、極端自私、還耍無賴,成了徹頭徹尾的“刺兒頭”,逐步滑向墜落的深淵,最後禁不住夏太太的誘惑,得了一身髒病,成了一堆行屍走肉。祥子的遭遇和命運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時代和社會的悲劇。

《駱駝祥子》——舊北京人力車伕的辛酸故事,讀罷,不禁為此流淚罷、歎息罷……

舊社會——黑暗!

而且小説在人物描寫方面,通常以間接的方式進行人物的肖像描寫,即從別人眼中寫人物的肖像,從而達到生動形象和簡潔深刻的效果。

“把頂平凡的的話調動的生動有力”,從老舍的文章中,我受益匪淺。

在老舍的文章中,心靈得到了沉澱、洗滌,從各個方面都得到了一個更高的昇華!

……

又一次重温《駱駝祥子》之後,我陷入了更深的沉思……

標籤: 演講稿 老舍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0ewz9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