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勵志演講稿 >

健康教育的演講稿

健康教育的演講稿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呢?g關於健康教育怎樣演講?下面本站小編整理了健康教育的演講稿,供你閲讀參考。

健康教育的演講稿

歡迎大家的到來,今天組織大家在這裏進行《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知識健康教育講座。20xx年1月,衞生部第3號公告發布了《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試行)》,這是現階段我國公民應掌握的基本健康知識和基本技能,作為一位中國人需要了解和做到的一些健康的生活常識。

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公告是我國健康教育領域所發佈的第一個政府公告,也是世界上第一份界定公民健康素養的政府文件。目前也未檢索到國內外界定公民其它素養內容的政府文件。目前健康素養的定義是指個體獲取、理解和處理基本健康信息或服務,並運用這些信息和服務做出正確決定以維持和促進健康的能力。今天我們要共同學習公民素養66條裏的一部分知識,以後我們會陸續將全部的66條健康素養知識傳遞給大家。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健康的定義: 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且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這個定義,提示人們健康不僅僅是無疾病、不虛弱,它還涉及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三個方面。

身體健康:表現為體格健壯,人體各器官功能良好;心理健康:是指能正確評價自己,應對處理生活中的壓力,能正常工作,對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是指通過自我調節保持個人與環境、社會及在人際交往中的均衡與協調。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於健康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主要表現為生活有規律,沒有不良嗜好,講求個人衞生、環境衞生、飲食衞生,講科學、不迷信,平時注意保健、生病及時就醫,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和社會活動等等。

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四個方面。

一、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指能提供全面、均衡營養的膳食。食物多樣,才能滿足人體各種營養需求,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衞生部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為合理膳食提供了權威的指導。

(一)膳食應以穀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注意葷素搭配。

穀類食物是我國居民傳統膳食的主體,是人類最好的基礎食物,也是最經濟的能量來源。以穀類為主的膳食既可提供充足的能量,又可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有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應攝入250~400克的穀類食物。 蔬菜水果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質的重要來源,薯類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蔬菜、水果和薯類對保持身體健康,保持腸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罹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風險具有重要作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500克,水果200~400克。食物可以分為穀類(米、面、雜糧等)和薯類,動物性食物(肉、禽、魚、奶、蛋等),豆類和堅果(大豆、其他幹豆類、花生、核桃等),蔬菜、水果,純能量食物(動植物油、澱粉、糖、酒等)等五類。各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種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種營養物質,任何一種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多種食物組成的膳食,才能滿足人體各種營養需求,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

(二) 經常食用奶類、豆類及其製品。

奶類食品營養成分齊全,營養組成比例適宜,容易消化吸收,是膳食鈣質的極好來源。兒童青少年飲奶有利於其生長髮育和骨骼健康,從而推遲其成年後發生骨質疏鬆的年齡;中老年人飲奶可以減少其骨質丟失,有利於骨健康。建議每人每天飲奶300克或相當量的奶製品,對於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傾向者應選擇減脂、低脂、脱脂奶及其製品。大豆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必需脂肪酸、B族維生素、維生素E和膳食纖維等營養素,且含有磷脂、低聚糖以及異黃酮、植物固醇等多種人體需要的植物化學物質。適當多吃大豆及其製品可以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量,也可防止過多消費肉類帶來的不利影響。建議每人每天攝入30~50克大豆或相當量的豆製品。

(三) 膳食要清淡少鹽。

食用油和食鹽攝入過多是我國城鄉居民共同存在的膳食問題。鹽的攝入量過高與高血壓的患病率密切相關。脂肪是人體能量的重要來源之一,但是脂肪攝入過多可以增加患肥胖、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慢性疾病的危險。應養成吃清淡少鹽膳食的習慣,即膳食不要太油膩,不要太鹹,不要攝食過多的動物性食物和油炸、煙燻、醃製食物。建議每人每天烹調油用量不超過25克;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包括醬油、醬菜、醬中的含鹽量)。

二、適量運動。

適量運動也就是適宜運動指運動方式和運動量適合個人的身體狀況,動則有益,貴在堅持。運動應適度量力,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強度和運動量。健康人可以根據運動時的心率來控制運動強度,一般應達到每分鐘150~170(次)減去年齡為宜,每週至少運動3次。

(一)保持正常體重,避免超重與肥胖。

體重是否正常可用體質指數(BMI)來判斷。成人的正常體重是指體質指數在18.5~23.9 kg/m2之間。計算公式為:BMI= 體重(千克)/身高(米)2。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腫瘤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進食量和運動是保持健康體重的兩個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體能量,運動消耗能量。如果進食量過大而運動量不足,多餘的能量就會在體內以脂肪的形式積存下來,增加體重,造成超重或肥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可由於能量不足引起體重過低或消瘦。體重過高和過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現,易患多種疾病,縮短壽命。所以,應保持進食量和運動量的平衡,使攝入的各種食物所提供的能量能滿足機體需要,而又不造成體內能量過剩,使體重維持在適宜範圍。

(二) 勞逸結合,每天保證7~8小時睡眠。

任何生命活動都有其內在節律性。生活有規律,對健康十分重要。要注意勞逸結合、起居有則。工作、學習、娛樂、休息、睡眠都要按作息規律進行。一般成人每天要保證7~8小時睡眠,睡眠時間不足不利於健康。

三、戒煙限酒

(一) 吸煙和被動吸煙會導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多種疾病。

煙草煙霧含有4000餘種化學物質,包括幾十種致癌物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吸煙損害體內幾乎所有器官,可引發癌症、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白內障、性功能勃起障礙、骨質疏鬆等多種疾病。與非吸煙者相比,吸煙者死於肺癌的風險提高6~13倍,死於冠心病的風險提高2倍,死於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風險提高12~13倍。煙草煙霧不僅損害吸煙者的健康,也威脅着暴露於二手煙環境的非吸煙者;被動吸煙導致患肺癌的風險升高約20﹪,患冠心病的風險升高約30﹪。據統計,我國每年死於吸煙相關疾病的人數超過100萬,佔死亡總人數的12﹪。吸煙導致的多種慢性疾病給整個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二)戒煙越早越好,什麼時候戒煙都為時不晚。

吸煙者戒煙越早越好,任何時候戒煙都不晚,只要有戒煙的動機並掌握一定的技巧,都能做到徹底戒煙。35歲以前戒煙,因吸煙引起心臟病的機會可降低90﹪,59歲以前戒煙,在20xx年內死亡的可能性僅為繼續吸煙者的一半, 即使年過60歲戒煙,其肺癌死亡率仍大大低於繼續吸煙者 戒煙的人,不論吸煙多久,都應該戒煙。戒煙越早越好,任何時候戒煙對身體都有好處,都能夠改善生活質量。

(三)少飲酒,不酗酒

過量飲酒,會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風險,並可導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建議成年男性一天飲用的酒精量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 。

白酒基本上是純能量食物,不含其他營養素。經常過量飲酒,會使食慾下降,食物攝入量減少,從而導致多種營養素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等,嚴重時還會造成酒精性肝硬化。過量飲酒還會增加患高血壓、腦卒中(中風)等疾病的風險,並可導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對個人健康和社會安定都是有害的。應該嚴禁酗酒。儘可能飲用低度酒,建議成年男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克,成年女性不超過15克。孕婦和兒童、青少年不應飲酒。 四、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即能夠恰當地評價自己,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壓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學習,對家庭和社會有所貢獻的良好狀態。樂觀、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將目標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等均有助於個體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狀態。

這是健康生活方包含的四大要素: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日常生活中,環境與健康也是息息相關,保護環境促進健康。人類所患的許多疾病都與環境污染有很大的關係。無節制地消耗資源和污染環境是造成環境惡化的根源。每個人都有愛護環境衞生,保護環境不受污染的責任。目前階段我們**區正在創建省級衞生文明城市。

我們大家要遵守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遵守講求衞生的社會公德,自覺養成節約資源、不污染環境的良好習慣,努力營造清潔、舒適、安靜、優美的環境,保護和促進人類健康。保護環境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

一、夏季已至大家一定要做好除四害工作。什麼是四害——蚊子、蒼蠅、老鼠、蟑螂。為什麼叫四害,想必大家都有所瞭解,蚊子、蒼蠅、老鼠、蟑螂等會傳播疾病。

——蚊子可以傳播瘧疾、乙腦、登革熱等疾病。要搞好環境衞生,消除蚊子孳生地。根據情況選用紗門、紗窗、蚊帳、蚊香、殺蟲劑等防蚊滅蚊用品,防止蚊子叮咬。

——蒼蠅可以傳播霍亂、痢疾、傷寒等疾病。要使用衞生廁所,管理好垃圾、糞便、污物,使蒼蠅無處孳生。要注意保管好食物,防止蒼蠅叮爬。殺滅蒼蠅可以使用蒼蠅拍、滅蠅燈等。

——老鼠可以傳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熱、鈎端螺旋體病等多種疾病。要搞好環境衞生,減少老鼠的藏身之地;收藏好食品,減少老鼠對食物的污染。捕捉、殺滅老鼠可以用鼠夾、鼠籠等滅鼠工具,也可以利用蛇、貓、貓頭鷹等老鼠的天敵滅鼠,還可以使用安全、高效的藥物滅鼠。要注意滅鼠藥的保管和使用方法,防止人畜中毒。

——蟑螂可以傳播痢疾、傷寒等多種疾病。要搞好室內外衞生,減少蟑螂藏身的場所。還可以使用藥物殺滅蟑螂。

二、 咳嗽、打噴嚏時遮掩口鼻,不隨地吐痰。

肺結核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等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可隨患者咳嗽、打噴嚏、大聲説話、隨地吐痰時產生的飛沫進入空氣,傳播給他人。所以不要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時要注意遮掩口鼻。這也是當今社會文明素養的表現。

三、不在公共場所吸煙,尊重不吸煙者免於被動吸煙的權利。

世界衞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指出,接觸二手煙霧(被動吸煙)會造成疾病、功能喪失或死亡。被動吸煙不存在所謂的“安全暴露”水平。在同一建築物內,劃分吸煙區和非吸煙區將吸煙者和非吸煙者分開、淨化空氣或裝置通風設備等,都不能夠消除二手煙霧對非吸煙者的危害。如吸煙區設立在同一建築物內,二手煙霧會通過暖氣、通風、空調系統傳送到整個建築物中的每個角落。即使吸煙人數再少,房間面積再大,也不能依靠通風技術來消除二手煙霧的危害。只有完全無煙環境才能真正有效地保護不吸煙者的健康。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完全禁止吸煙是保護人們免受被動吸煙危害的最有效措施,也是對不吸煙者權利的尊重。每一位吸煙者,當吸煙成癮尚不能戒煙時,請不要當着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吸煙。吸煙請到室外。

四、使用衞生廁所,管理好人畜糞便。

衞生廁所是指有牆、有頂,廁坑及貯糞池,無滲漏,環境衞生,無蠅蛆,基本無臭味,糞便經無害化處理並及時清潔的廁所。使用衞生廁所,管理好人畜糞便,可以防止蚊蠅孳生,減少腸道傳染病與某些寄生蟲病傳播流行。推廣使用衞生廁所。家禽、家畜應當圈養,禽畜糞便要妥善處理。

最後給大家講一些常用的醫學常識,這也是公民健康素養的一部分內容

(一) 成人的正常腋下體温為36℃~37℃,早晨略低,下午略高,24小時內波動不超過1℃;老年人體温略低,月經期前或妊娠期婦女體温略高;運動或進食後體温略高。體温高於正常範圍稱為發熱,見於感染、創傷、惡性腫瘤、腦血管意外及各種體腔內出血等。體温低於正常範圍稱為體温過低,見於休克、嚴重營養不良、甲狀腺功能低下及過久暴露於低温條件下等。我們要學會測量腋下體温。腋下體温測量方法:先將體温計度數甩到35℃以下,再將體温計水銀端放在腋下最頂端後夾緊,10分鐘後取出讀數。

(二)正常成人安靜狀態下,呼吸頻率為16~20次/分,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漸減慢。呼吸頻率超過24次/分稱為呼吸過速,見於發熱、疼痛、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及心力衰竭等。呼吸頻率低於12次/分稱為呼吸過緩,見於顱內高壓、麻醉藥過量等。

(三)成人正常脈搏為60~100次/分,女性稍快;兒童平均為90次/分,嬰幼兒可達130次/分;老年人較慢,為55~60次/分。脈搏的快慢受年齡、性別、運動和情緒等因素的影響。大家要學會測量脈搏。脈搏測量方法: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指腹平放於手腕橈動脈搏動處,計一分鐘搏動次數。

(四) 會識別常見的危險標識,如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生物安全等,遠離危險物。

(五)需要緊急醫療救助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需要緊急醫療救助時,撥打120急救電話求助。電話接通後應當簡要説明需要救護者的病情、人數、所在地址以及傷病者姓名、性別、年齡、聯繫電話以及報告人的電話號碼與姓名。

(六)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藥品。

保健食品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適宜於特定人羣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

衞生行政部門對審查合格的保健食品發給《保健食品批准證書》,獲得《保健食品批准證書》的食品准許使用保健食品標誌。保健食品標籤和説明書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要求。

(七) 能看懂食品、藥品、化粧品、保健品的標籤和説明書。

定型包裝食品和食品添加劑,必須在包裝標識或者產品説明書上標出品名、產地、廠名、生產日期、批號或者代號、規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質期限、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等。不得有誇大或者虛假的宣傳內容。在國內市場銷售的食品,必須有中文標識。藥品標籤或者説明書上必須註明藥品的通用名稱、成分、規格、生產企業、批准文號、產品批號、生產日期、有效期、適應證、禁忌證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外用藥品和非處方藥的標籤,必須印有規定的標誌。非處方藥標籤印有紅色或綠色“OTC”字樣,可以按照説明書使用;其他藥物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化粧品標籤上應當註明產品名稱、廠名、生產企業衞生許可證編號;小包裝或者説明書上應當註明生產日期和有效使用期限。特殊用途的化粧品,還應當註明批准文號。對可能引起不良反應的化粧品,説明書上應當註明使用方法、注意事項。進口化粧品必須有中文標籤。化粧品標籤、小包裝或者説明書上不得注有適應證,不得宣傳療效,不得使用醫療術語。保健食品標籤和説明書不得有明示或者暗示治療作用以及誇大功能作用的文字,不得宣傳療效作用。必須標明主要原(輔)料,功效成分或標誌性成分及其含量,保健作用和適宜人羣、不適宜人羣,食用方法和適宜的食用量,規格,保質期,貯藏方法和注意事項,保健食品批准文號,衞生許可證文號,保健食品標誌等。

今天的健康教育講座就講到這裏了,希望很快和大家再見面,一起探討更多健康知識。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共創天藍,水碧,草清,地淨,人健康的美好**,幸福家園。

夏季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季節,人們户外活動增多了,但是,隨之而來也增加了傳染病的傳播機率。學校又是人羣聚集的場所,講究個人衞生,愛護校園衞生環境,形勢嚴峻,刻不容緩。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遠離疾病,健康成長:

我在這裏建議大家:

一、吃東西以前和大小便後洗手。

許多傳染病、寄生蟲病是通過不乾淨的手、不乾淨的水、不乾淨的食品傳染的,如甲肝、傷寒、痢疾、蛔蟲病、鈎蟲病等腸道傳染病。存在我們手上、水中、食品中的一些細菌和病毒很小,我們的肉眼見不到,在顯微鏡下放大幾百倍甚至幾萬倍才能看到它們,這類有生命的微生物是一些傳染病的病源菌,大多數通過口進入人體內,給人體帶來疾病。

二、養成不喝生水、不吃不熟食物的習慣

食物不能長期保存,食用前應徹底加熱,消毒、殺死細菌,防止各種傳染病,如傷寒、手足口病等,世界衞生組織在20xx年曾經提出一個口號:“洗乾淨你的手,煮熟你的食物。”可見這是非常重要的。

三、養成勤剪指甲,衣服乾淨整潔的好習慣(指甲裏面會藏有能使你生病的細菌和病毒)。

四、建議大家不隨地大小便,不隨地吐痰。

一口痰中有很多細菌和病毒,可以傳染很多細菌和病毒,會傳染很多疾病,如感冒、肺炎、氣管炎、肺結核等,這些病主要是由於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將病菌通過空氣飛沬灰塵經鼻子吸入人體內,造成這些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

最後:希望我們小學生能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

各位同學:

你們好!作為國小生的我們,每個人同樣有着自己的煩惱。學習、生活、同伴交往等方面,常常給我們的心理帶來很大的壓力,心理與學習生活息息相關。今天我們有必要進行一次心理健康的教育。

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麼什麼是人的心理健康呢?我們認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1.智力正常。2.情緒健康。3.意志健全。4.行為協調。5.人間關係適應。6.反應適度。7.心理特點符合年齡

那麼,心理健康的標準又是什麼呢?

1.樂於學習。 2.能與老師、同學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人為善,團結互助。 3.情緒基本穩定,心情輕鬆愉快。 4.意志健全,樹立自信。

不良的心理行為表現:

1.注意異常。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保持良好的讀書環境。在學習時應選擇安靜的地方,使自己與外界的干擾性刺激隔離;(2)使學習活動簡單化。在學習時,除了帶必要的書本及文具外,不攜帶使用自己分心的東西。(3)課桌上的東西儘量減少。課堂上或學習過程中,儘量少擺東西在課桌上,這樣可以減少分心,保持高度的集中。(4)進行必要的體育鍛煉。必要的體育鍛煉,有助於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缺點,並能使人對外界的各種刺激的適應能有所提高。

2.情緒反應異常。(1)換一種想法。我們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常常會心灰意冷,覺得前途渺茫。此時如果換一種想法,想到吃一點苦,受一點挫折對自己是有好處的,我因為這一次的失敗而有了更大的收穫。或者想,自己還年輕,還可以從頭開始,時間可以增加閲歷,經歷給自己帶來經驗。暗示自己,“車到山前必有路”,“勝敗乃兵家常事”等等。(2)掌握放鬆技術。在自己不高興時,可以應用自己已經掌握的放鬆技術,來緩解內心的痛苦,並使自己有一個強壯的身體。(3)合理發泄。當心情不好時,可以通過合理的方式來發泄自己的情緒,緩解內心的不平衡。例如打球、跑步、爬山、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或向自己最好的朋友傾訴,將不開心的事説出來等,這樣心理會好受一些。但切記不可選擇傷害自己或他人方式。

3.學習困難。

4.人際關係緊張。

5.考試焦慮。下面提供一些應對方法,供大家參考: (1)自我放鬆。(2)轉移注意力。(3)深呼吸及自我暗示。

6.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如何培養自信心,以下為大家提幾點建議:

1.不要總是懷疑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成功。不要害怕失敗,一次失敗不代表總是失敗,成功總是在不斷的實踐中獲得的。

2.每天清晨醒來,在心理對自己説幾遍“我相信自己,我能夠做好我想要做的事情”。

3.發自內心的表達自己的意見、情感和情緒; 4.培養自己有主見,自己做決定及處理某件事情; 5.瞭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發揮自己的優點,找到自己的缺點加以改正。

6.要多行動,不要只是想象,只要去做,你就會越來越自信.

當流星劃過,我們都許下自己美麗的願望:我能行!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自信,是使人走向成功的第一祕訣。”

思考:

你自己平時有沒有意志薄弱、缺乏自信的時候?如果有,你又是怎麼做的呢?

願同學們每天都有好心情!相信自己:我能行!

隨着我國社會轉型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隨之,在廣大農村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羣體——農村留守兒童。

近20xx年來,留守兒童成長問題已經成為一個社會焦點。關注這一特殊羣體,關愛留守兒童也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共識。

數量巨大: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人

根據20xx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的抽樣數據推斷,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人,其中14週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約4000多萬。

和20xx年相比,20xx年的農村留守兒童規模增長十分迅速。

在全部農村兒童中,留守兒童的比例達28.29%,平均每四個農村兒童中就有一個多留守兒童。

區域分佈:留守幼兒為同齡兒童的三分之一,集中於中西部

0-5週歲農村留守幼兒佔全國農村同齡兒童的比例為30.46%,集中分佈在中西部人口大省。

據調查,農村留守幼兒數量超過100萬的省份有四川、安徽、河南、湖南、江西、貴州、廣東。

這7個人口流出大省學齡前留守兒童總和佔全國學齡前留守兒童總數的65.97%。

教育問題:監護人重視不夠,九年義務教育難以保證

據統計,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

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侷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

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國中教育的在學率都低於正常家庭兒童。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進入國中階段以後,留守兒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週歲留守兒童的在校率僅為88%。

健康問題:身心健康令人堪憂

一縣域內的調查顯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通信頻率月均不足1次。33%的父親、25%的母親外出5年以上,60-70%以上的父母在外省打工。超過半數的留守兒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由於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範、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

一項調查顯示,19.6%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不如人,11.4%覺得自己受歧視,9.5%有過被遺棄的感覺。

一項調查顯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兒童所佔比例已高達20%。

一、農村留守兒童發展研究歷程

20世紀90年代以來,農村留守兒童發展研究大致經歷了三個基本階段:

1.單向視角分析:留守兒童的產生源於人口流動。農村富餘勞動力大量流入沿海城市,造成未成年兒童滯留農村。人口學家首先覺察到這個問題。

2.多向視角分析:進入新世紀後,“三農”問題成為我國優先解決的問題,留守兒童的發展與教育受到全方位的關注。

3.多元整合分析:20xx年以來,農村留守兒童與城市流動兒童問題開始整合。隨着城市義務教育階段的不斷開放,流入城市的農村兒童日益增多,相應的留守兒童的絕對數在下降。同時,經過教育資源整合,農村寄宿制學校不斷完善,農村留守兒童的“失控”狀態基本上得到遏制。

(一)單向視角分析

20xx年以前,社會學、人口學、教育學與心理學分別從各自學科的視野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成與發展狀況。

其共識是農村留守兒童生活在一種處境不利條件下,包括心理髮展在內的各個方面都面臨着不同程度的危機。

(二)多向視角分析

20xx-20xx年期間,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髮展研究從描述性分析轉向解釋性分析與對策性研究。

側重研究農村留守兒童人格、自我概念、心理健康等,研究結論多認為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焦慮、自卑、懦弱、膽小等心理問題。

其共識是充分調動各種社會資源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社會支持與心理輔導,最大限度減輕兒童在留守期間承受的壓力。

(三)多元整合分析

20xx年以來,隨着城市義務教育階段的不斷開放,流入城市的農村兒童日益增多,相應的留守兒童的絕對數在下降。其共識是留守兒童心理髮展因人、因時各有不同。

在情緒和行為上,有一些留守兒童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但從整個羣體的角度來説,這種問題並非十分顯著。

留守兒童在安全、學習、心理、行為上的問題,其表現複雜、多樣、個體性強,兒童有無問題是因他所在的家庭情況而異的。監護人不管是祖父輩、父母還是其他身份者,只要他有愛心,有文化,懂教育,善疏導,就能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反之,即使監護人是親生父母,也可能會造就出問題兒童。

本質上,留守兒童的問題並非由父母外出務工直接所致。

二、農村留守兒童常見心理問題

(一)心理健康問題

軀體化問題;恐怖、敵對;偏執、強迫、人際關係敏感;抑鬱等。

(二)自我意識問題

自尊較低,較重的自卑感;自我評價較低;盲目反抗、怨恨父母。

(三)情緒與社會支持問題

孤獨感;焦慮、抑鬱;幸福感低。

(四)社會行為問題

違法、違紀;社交焦慮;放任、自暴自棄;受欺負;攻擊、不服管教;小偷小摸,抽煙,酗酒,賭博,搶劫等。

(五)人格品質問題

內向、冷談孤獨、自卑拘謹;少年老成、抑鬱;衝動、任性;緊張焦慮、自我中心主義。

(六)學業與校紀問題

學習習慣不良、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興趣不高;輟學、逃學、厭學;紀律差、迷戀網吧。

(七)家庭與生活能力問題

與父母疏遠;父母榜樣缺失、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缺少社會責任感。

三、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主要成因

(一)親情缺失——喪失心理安全

親情主要形式就是依戀,而依戀是兒童早期與父母互動而形成的一種親密的情感聯繫。

如果父母能夠對他們的需要作出及時、有效的反應,則能夠有利於兒童建立起安全的依戀類型,從而使得他們將這種良好的人際互動泛化到與其他人的交往過程中,變得對他人更加信任。反之,如果父母不能對他們的需求及時做出反應,反而加之以虐待、忽視或遺棄等行為,則會使他們更可能建立起不安全的依戀類型,如迴避型依戀、抗拒型依戀、或矛盾型依戀。

研究發現,留守兒童多屬焦慮型依戀,缺乏基本的心理安全感。

(二)保教缺位——喪失成長榜樣

家庭教育貫穿於日常生活之中,父母是最好的成長榜樣。親自分離意味着成長榜樣的缺失,而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又往往缺乏必要的教育能力與基本榜樣效能。於是,大多數兒童處在放任狀態。

由於缺乏成人的有效監控,兒童成長過程必然出現嚴重分化。一部分養成不良習慣,甚至染上陋習。

(三)資源缺乏——喪失社會支持

農村留守兒童多屬貧困家庭,多早體驗生活的艱辛,導致兒童心理脆弱、麻木或反過來,敏感、悲觀。

四、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

(一)經濟保障與心理保健結合

留守兒童多為經濟貧困兒童。貧困導致兒童營養不良、身體素質不佳,進而導致心理問題。

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與生理健康問題不可分割,特別是營養平衡、良好衞生與生活習慣養成必須先行。

(二)社會支持與心理保健結合

留守兒童多為社會處境不利兒童。社會資源貧乏導致兒童喪失自信與理想。因而,政府關心與社會支持是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外部條件。

(三)學習輔導與心理保健結合

因文化水平的侷限,祖輩只能填補感情的空位,但是不能進行學業輔導。

留守兒童缺乏家長指導與監督,學習熱情與學習能力不足導致學習興趣下降,容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缺乏對不良誘惑的抵禦能力,走上人生歧途。

(四)家長指導(代理家長培訓)與兒童輔導結合

農村留守兒童代理家長已經成為一種成功的社會支持模式,並且逐步制度化。

附錄1:國小“留守兒童”代理家長職責制度

1.按照“自願、奉獻、就近”原則,做結對兒童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和成長的保護人,能對結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心理疏導、親情温暖,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2.建立留守兒童檔案,作好相關記錄,為學校管理、教師教學提供依據。

3.定期和不定期召開座談會,經常找學生談心,瞭解他們的想法,關心他們的心理動向,儘量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良好願望。

4.經常性瞭解學生學習、生活狀況,及時對不良現象進行糾正。

5.定期和不定期向班主任和科任教師交流,彙報學生表現情況。

6.定期和不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交流、溝通,反映留守兒童學習、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情況;以爭取父母更多的關愛,並與現監護人一起共商對孩子的教育管理措施等等。

7.關心留守兒童,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學習、生活、思想方面的問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搞好學生行為教育和鞏固工作,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具有複合性,需要親子雙方同步接受輔導,才能獲得持久的教育效果。

五、農村留守兒童心理輔導的基本方法

基於農村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成因,比較有效且可行的心理輔導方法是團體心理輔導與依戀關係輔導。

當然,如果條件比較好的學校可以建立心理輔導室,開展個別輔導和行為矯正。

(一)團體心理輔導

團體心理輔導是輔導員與學生之間建立一種開放、協調的關係,運用團體動力學原理幫助學生挖掘心理潛能,解除心理困惑,促進心理健康的助人過程。

具體説就是:根據學生問題的相似性組成小組,通過協商、討論、溝通、訓練與引導,同步解決學生面臨的共同問題。

其優勢是:輔導效率高;心理安全感高;團體成員相互支持;共同的經驗分享,使問題去個性化。

1.短程遊戲輔導

三個階段:

準備:確定目標、設計方案、成員選擇、引導投入、簽訂公約。

過程:導入活動、實施輔導、結束活動

評價:過程性評價、總結性評價和跟蹤性評價

團體的規模:

通常有一位或兩位諮詢員主持,或稱為團體指導者,多個來訪者參加,或稱為團體成員。

團體的規模因輔導目標的不同而不等,少則 3-5 人,多則10人。

通過幾次或是十幾次團體聚會、活動及參加成員相互交往,共同討論大家關心的問題,彼此啟發,相互反應,支持鼓勵,使成員瞭解自己的心理,瞭解他人的心理,以便改善人際關係,增加社會適應性,促進人格成長。

輔導過程:

第一階段:成員相互認識,熟悉名字等個人基本信息。可使用遊戲如小記者、棒打薄情郎、説字成組、春夏秋冬、大風吹等

第二階段:團體凝聚力形成階段,主要培養團體的信任感、安全感及成員的團隊合作意識。可使用遊戲如同舟共濟、信任之旅、瞎子背瘸子、蜈蚣翻身、穿越沼澤地等。

第三階段:人際交往訓練。訓練人際交往技巧,與同伴和老師的交往法則等。可使用遊戲如優點轟炸、天使與魔鬼等

第四階段:自我意識整合,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合理評價自己。可使用遊戲如照鏡子、快樂動物園、我的自畫像等

第四階段:探索自己在家庭關係、學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可根據實際情況設計活動,如家庭雕塑、情緒ABC等

團體輔導過程中領導策略:

發展階段

團體氛圍和團體行為

領導者行為

創始階段

成員對團體還不太瞭解,持觀望態度;有防衞心理,發言不太積極,即使發言也總是傾向説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或套話,不願意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

向團體成員闡明團體的目的;訂立團體規範;鼓勵成員表達內心的感受,營造寬鬆、和諧、温馨的團體氣氛。

過渡階段

成員的防衞心理有所降低,協助行為開始增加,但還是存在一定的心理顧慮,自我開放程度仍然不高;在討論過程中個別成員存在嘲諷或攻擊他人的行為,團體間的友好氣氛和信任感仍有待增強。

在學生面前適度的率先自我表露,主動展示對他們的坦白和信任,推動團體成員之間儘快建立起信任感;及時妥善的處理衝突情境;注意調動成員參與的積極性;給相對沉默的學生更多的發言機會和鼓勵。

發展階段

成員自我開放程度有所提高,團體互動有所增強,消極行為進一步減少;成員間信任感增強;願意進一步交流。

尊重團體的自然發展,對個別成員的情緒行為,瞭解原因後及時處理;鼓勵成員在團體中和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經驗,給予當事人支持和理解,避免他們自我暴露後給自己帶來壓力。

成熟階段

團體氣氛比較融洽,凝聚力和信任感已達到一定程度。成員在討論時能夠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自我認識加深,社會技能在團體中得到學習和演練。

引導團體活動朝向團體目標方向發展。幫助成員在團體過程中改變不正確的認知方式、學習各種社交、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促進成員社會適應性的提高。

結束階段

成員對即將結束的團體活動表現出不捨情緒;彼此間相互祝福,團體氣氛和諧融洽。

對團體總結、展望;和成員一起彼此給予並接受反饋,協助成員整理和回顧在團體中的收穫,鼓勵成員,樹立信心。

領導者團體輔導技術:

團體技術

反應技術

積極傾聽

作用技術

折中的技術

調停同理心

2.心理健康教育課

主要形式:

角色扮演、集體討論、集體遊戲;

自由聯想

組隊辯論、趣味搶答

主旨演講

手工製作、藝術欣賞

拓展訓練。

心理拓展訓練

心理拓展訓練主要以户外體驗性的實踐活動方式,強調用參與、合作、信任、挑戰、高峯體驗來提高參與者的心理認知水平。注重讓學生在愉快、積極參與中學到知識、領悟道理,並通過親身體驗挑戰困境來挖掘自己的潛能,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果敢、頑強、自信、堅韌等優良心理品質的形成,從而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大多數心理拓展項目是通過小組及團體合作的形式克服一定的困難,突破一定的心理障礙,最終完成練習,從而獲得成功的高峯體驗,達到提高學生自尊、自信的效果。

(二)依戀關係輔導

依戀理論中的核心概念——內部工作模型,在留守兒童的適應性發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為一種調節機制,它給留守兒童的干預指出了一個合適的方向。心理輔導的根本目的是改變留守兒童的依戀內部工作模式,改變對自我和他人的認知以及與他人的人際關係。

內部工作模型

兒童在與撫養者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建立起對自我和外界的心理表徵,在以後的人際關係處理過程中,就會用這種之前建立起來的表徵來處理當前遇到的問題。

也就是説,之前建立起來的表徵會影響到個體之後的思想、情感以及行為,這種內化了的心理表徵就是內部工作模型(internal working model,IWM)

1.母子療法(Infant-parent psychotherapy,IPP)

從依戀理論的角度出發,認為改善留守兒童的依戀類型,可以糾正他們已經形成的不良內部工作模型,從而改善其與他人的人際互動,減少問題發生的可能。

母子療法的特點在於讓父母與兒童一起接受干預,通過改變父母自身存在的不安全依戀類型,來改善兒童與父母之間的人際互動,以幫助兒童建立起良性的內部工作模型。

附錄2:案例

12個月大的時候,諮詢師幫助母親認識、表達以及解決自己童年時的痛苦經歷,將她們過去的經歷與當前對孩子的感受和反應聯繫起來,包括是否有不當的撫養方式。在孩子24個月的時候表現出更好的母嬰關係,母親對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共鳴,兒童的適應能力也更好。

2歲或2歲以下遭受過虐待的留守兒童的研究中,結果表明,通過改善母親自己的依戀類型,有助於在母嬰之間形成良性的人際互動,從而改善兒童的心理問題。

2.認知-行為遊戲療法(cognitive-behavioral play therapy,CBPT)

這種方法基於認知-行為輔導的原理,通過致力於改變留守兒童原有的內部工作模型(或認知圖式),來改善留守兒童的情緒或行為問題。不同的是,它減少了輔導過程中對語言的要求,以遊戲的方式,通過有目的的遊戲程序和過程,在遊戲的環節中改變兒童的不良內部工作模型,是一種更加註重操作的干預方法。

在輔導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用木偶或者動物來代表兒童自己,通過一定情境的設計,開展認知輔導過程。通過這樣一種角色扮演方法,可以改善兒童的不良信念,引導兒童對自己做出積極的自我評價。

考慮到留守兒童可能存在的生理、心理和發展問題,用此種方法對他們進行干預,將可能取得更加好的效果。

3.故事療法

故事療法主要目的是糾正兒童的不良內部工作模型。

基本程序是:諮詢師先給兒童呈現一些故事情境(如某個兒童來到一所新的學校,或者是需要向老師尋求幫助)。給出這些故事情境後,諮詢師就開始引導兒童,讓其自己完成這個故事。在他們講完故事之後,諮詢師需要強調一下故事中隱含的期待是什麼,然後讓兒童對可能的結果進行預測(如同伴會接受還是拒絕他,老師是否會給他提供幫助等),兒童被鼓勵大膽對他們的預測和結果的原因進行説明。

給兒童提供有差異但卻真實的故事,並且讓他們去完成這個故事,能夠修正不良的內部工作模型。通過這樣一些有組織的講述活動使故事情境中隱含的期待變得更為明顯,以便使兒童更好地對期待進行識別與迴應。在此過程中,兒童識別期待的能力得到增強,從而遷移到對自身期待的識別能力的提升。

小結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是一個不斷變化中的問題。隨着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農村素質教育的整體推進,留守兒童面臨的發展局面將會隨之改變。相應的,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方式也需要改進。

隨着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農村教師的心理輔導水平也會不斷提高,如是,一些先進的輔導方法也會逐步引進。但是,團體輔導與依戀輔導將是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基本方法。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出現高血糖,是因為胰島素抵抗(敏感性下降)和胰島素分泌功能減退(胰島素數量下降),從而使血液中的血糖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而長時間的高血糖可進一步加重胰腺內分泌胰島素的細胞的負擔,

使這些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下降和提前衰竭,血糖進一步升高,如此形成惡性循環。

別忽視隱藏在體內的兇惡殺手——血脂紊亂

糖尿病是由於人體內胰島素缺乏或人體對胰島素不敏感而引起血糖異常升高的疾病。實際上,胰島素不僅掌管着血糖的高低,它還是我們身體內其他兩大類物質: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的主要調控因素。在糖尿病患者中,由於胰島素的生物調節作用發生障礙,常伴有脂質代謝的紊亂,出現脂質代謝異常,俗稱“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脂質代謝異常是甘油三酯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身體中的好膽固醇)的下降。而血脂紊亂不僅會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給血糖控制帶來困難,還會加快糖尿病併發症,主要是大血管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

多長時間檢查一次血脂?

正常人可以每2年檢查一次血脂。

40歲以上的人應每年檢查一次。

有家族史的(親人中患有冠心病腦中風)、肥胖、長期吃糖太多、長期吸煙、酗酒、習慣靜坐(辦公室工作人員),生活無規律、情緒易激動、精神常處於緊張狀態(如司機),已經患有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腦血栓及已患有血脂紊亂的病人,應半年或更短時間定期檢查血脂。

查血脂要注意什麼?

1.要求在採血前一天晚10點鐘開始禁食,於次日早上9點至10點鐘採靜脈血,也就是應空腹12小時以上、晨間取血。

2.還應注意取血化驗前的最後一餐必須忌用高脂食物,不能飲酒,因為飲酒能明顯升高甘油三酯濃度,導致化驗結果有誤差;

3.應在生理和病理狀態比較穩定的情況下進行化驗,因為血脂水平可隨一些生理及病理狀態變化。如:創傷、急性感染、發熱、心肌梗死、婦女月經、妊娠等。

4.此外一些藥物如避孕藥、β受體阻滯劑,噻嗪類利尿劑、激素類藥物等也影響血脂水平,導致檢驗的誤差。

透視糖尿病治療不達標的危險

老王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是三年前的事了,由於血糖一直不太高,也沒有感到明顯不適,加上單位裏事情比較多,因此,除了偶爾去醫院配配藥,檢查空腹血糖,也沒怎麼放在心上。這幾天,老王覺得眼睛老是看不清東西,跑到醫院一檢查,醫生的診斷嚇了他一大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不及時治療的話,會導致失明。在吃驚的同時,老王很納悶:平時一直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呀,怎麼這毛病説來就來了?

事實上,老王平時未感到明顯不適,去醫院就診的時候只是查查空腹血糖,照他的話説也就是高“一點點”,很少按醫生的要求每3個月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一天內其他時間的血糖控制情況根本不能反映出來,而且長期血糖控制的情況也不清楚。按他目前出現嚴重的併發症來看,也就是説,不僅僅是空腹血糖,他長期血糖控制根本未達標。

血糖不達標會引起哪些危害

血糖高會引起哪些不好的情況呢?從起病的緩急來看,可以分為兩大類:急性併發症和慢性併發症。前者如醫學上所稱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滲性昏迷等,一般在血糖高出正常水平很多時才會發生;後者如糖尿病引起的腎臟病變、糖尿病心血管和腦血管病變、糖尿病眼部病變(如老王的病)等,它們在發生過程中往往不引人注意,但一旦發現就很可能已經較重了,這一類情況在臨牀上相當常見。

據世界衞生組織(WHO)有關統計,因糖尿病引起的失明比正常人多2。5倍,是致盲的首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壞疽和截肢比正常人多20倍,糖尿病同時發生冠心病及中風者比正常人高2~3倍!1/3的急性心梗、1/4的腦中風患者與糖尿病血管病變有關,糖尿病導致的腎衰比正常人高17倍!

血糖不達標為什麼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出現高血糖,是因為胰島素抵抗(敏感性下降)和胰島素分泌功能減退(胰島素數量下降),從而使血液中的血糖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而長時間的高血糖可進一步加重胰腺內分泌胰島素的細胞的負擔,使這些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下降和提前衰竭,血糖進一步升高,如此形成惡性循環。這就是醫學上所謂酌“葡萄糖毒性作用”。葡萄糖毒性作用的存在是糖尿病患者病情進展的重要原因。

目前醫學界已經達成共識,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等)的危險因素。醫學研究表明,高血糖產生某些有害影響,促進動脈硬化、血栓形成,而後者是發生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基本環節。

積極控制血糖,減少糖尿病長期併發症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高血糖是糖尿病各種併發症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素。國外已對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做過重大研究,結果發現,控制好血糖可使1型糖尿病患者的視網膜病變減少76%,腎臟病變減少54%,神經病變減少60%;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減少16%,視網膜病變減少21%,糖尿病腎病減少33%。

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常規監測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非常重要,應該長期將各項血糖值都保持在良好的水平。不同國家對於血糖的控制目標略有不同。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將HbAlc<7.0%就視為血糖控制達標了,我國採用的標準與國際糖尿病聯盟一致,即HbAlc要控制到低於6.5%的水平。這個標準雖嚴格,但只要努力,絕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都能達到。在實現血糖達標的過程中,除了控制飲食、適當運動,許多患者還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台理服用口服降糖藥物,如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的格列酮類藥物等。

此外,由於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的同時常常還會伴有高血壓、血脂紊亂,而高血壓和血脂紊亂同樣是引起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除了實現血糖達標,還需積極控制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如血壓、血脂,從而有效地減少2型糖尿病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

歡迎大家的到來,今天組織大家在這裏進行《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知識健康教育講座。20xx年1月,衞生部第3號公告發布了《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試行)》,這是現階段我國公民應掌握的基本健康知識和基本技能,作為一位中國人需要了解和做到的一些健康的生活常識。

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公告是我國健康教育領域所發佈的第一個政府公告,也是世界上第一份界定公民健康素養的政府文件。目前也未檢索到國內外界定公民其它素養內容的政府文件。目前健康素養的定義是指個體獲取、理解和處理基本健康信息或服務,並運用這些信息和服務做出正確決定以維持和促進健康的能力。今天我們要共同學習公民素養66條裏的一部分知識,以後我們會陸續將全部的66條健康素養知識傳遞給大家。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健康的定義: 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且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這個定義,提示人們健康不僅僅是無疾病、不虛弱,它還涉及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三個方面。

身體健康:表現為體格健壯,人體各器官功能良好;心理健康:是指能正確評價自己,應對處理生活中的壓力,能正常工作,對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是指通過自我調節保持個人與環境、社會及在人際交往中的均衡與協調。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於健康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主要表現為生活有規律,沒有不良嗜好,講求個人衞生、環境衞生、飲食衞生,講科學、不迷信,平時注意保健、生病及時就醫,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和社會活動等等。

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四個方面。

一、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指能提供全面、均衡營養的膳食。食物多樣,才能滿足人體各種營養需求,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衞生部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為合理膳食提供了權威的指導。

(一)膳食應以穀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注意葷素搭配。

穀類食物是我國居民傳統膳食的主體,是人類最好的基礎食物,也是最經濟的能量來源。以穀類為主的膳食既可提供充足的能量,又可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有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應攝入250~400克的穀類食物。 蔬菜水果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質的重要來源,薯類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蔬菜、水果和薯類對保持身體健康,保持腸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罹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風險具有重要作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500克,水果200~400克。食物可以分為穀類(米、面、雜糧等)和薯類,動物性食物(肉、禽、魚、奶、蛋等),豆類和堅果(大豆、其他幹豆類、花生、核桃等),蔬菜、水果,純能量食物(動植物油、澱粉、糖、酒等)等五類。各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種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種營養物質,任何一種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多種食物組成的膳食,才能滿足人體各種營養需求,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

(二) 經常食用奶類、豆類及其製品。

奶類食品營養成分齊全,營養組成比例適宜,容易消化吸收,是膳食鈣質的極好來源。兒童青少年飲奶有利於其生長髮育和骨骼健康,從而推遲其成年後發生骨質疏鬆的年齡;中老年人飲奶可以減少其骨質丟失,有利於骨健康。建議每人每天飲奶300克或相當量的奶製品,對於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傾向者應選擇減脂、低脂、脱脂奶及其製品。大豆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必需脂肪酸、B族維生素、維生素E和膳食纖維等營養素,且含有磷脂、低聚糖以及異黃酮、植物固醇等多種人體需要的植物化學物質。適當多吃大豆及其製品可以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量,也可防止過多消費肉類帶來的不利影響。建議每人每天攝入30~50克大豆或相當量的豆製品。

(三) 膳食要清淡少鹽。

食用油和食鹽攝入過多是我國城鄉居民共同存在的膳食問題。鹽的攝入量過高與高血壓的患病率密切相關。脂肪是人體能量的重要來源之一,但是脂肪攝入過多可以增加患肥胖、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慢性疾病的危險。應養成吃清淡少鹽膳食的習慣,即膳食不要太油膩,不要太鹹,不要攝食過多的動物性食物和油炸、煙燻、醃製食物。建議每人每天烹調油用量不超過25克;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包括醬油、醬菜、醬中的含鹽量)。

二、適量運動。

適量運動也就是適宜運動指運動方式和運動量適合個人的身體狀況,動則有益,貴在堅持。運動應適度量力,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強度和運動量。健康人可以根據運動時的心率來控制運動強度,一般應達到每分鐘150~170(次)減去年齡為宜,每週至少運動3次。

(一)保持正常體重,避免超重與肥胖。

體重是否正常可用體質指數(BMI)來判斷。成人的正常體重是指體質指數在18.5~23.9 kg/m2之間。計算公式為:BMI= 體重(千克)/身高(米)2。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腫瘤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進食量和運動是保持健康體重的兩個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體能量,運動消耗能量。如果進食量過大而運動量不足,多餘的能量就會在體內以脂肪的形式積存下來,增加體重,造成超重或肥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可由於能量不足引起體重過低或消瘦。體重過高和過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現,易患多種疾病,縮短壽命。所以,應保持進食量和運動量的平衡,使攝入的各種食物所提供的能量能滿足機體需要,而又不造成體內能量過剩,使體重維持在適宜範圍。

(二) 勞逸結合,每天保證7~8小時睡眠。

任何生命活動都有其內在節律性。生活有規律,對健康十分重要。要注意勞逸結合、起居有則。工作、學習、娛樂、休息、睡眠都要按作息規律進行。一般成人每天要保證7~8小時睡眠,睡眠時間不足不利於健康。

三、戒煙限酒

(一) 吸煙和被動吸煙會導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多種疾病。

煙草煙霧含有4000餘種化學物質,包括幾十種致癌物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吸煙損害體內幾乎所有器官,可引發癌症、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白內障、性功能勃起障礙、骨質疏鬆等多種疾病。與非吸煙者相比,吸煙者死於肺癌的風險提高6~13倍,死於冠心病的風險提高2倍,死於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風險提高12~13倍。煙草煙霧不僅損害吸煙者的健康,也威脅着暴露於二手煙環境的非吸煙者;被動吸煙導致患肺癌的風險升高約20﹪,患冠心病的風險升高約30﹪。據統計,我國每年死於吸煙相關疾病的人數超過100萬,佔死亡總人數的12﹪。吸煙導致的多種慢性疾病給整個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二)戒煙越早越好,什麼時候戒煙都為時不晚。

吸煙者戒煙越早越好,任何時候戒煙都不晚,只要有戒煙的動機並掌握一定的技巧,都能做到徹底戒煙。35歲以前戒煙,因吸煙引起心臟病的機會可降低90﹪,59歲以前戒煙,在20xx年內死亡的可能性僅為繼續吸煙者的一半, 即使年過60歲戒煙,其肺癌死亡率仍大大低於繼續吸煙者 戒煙的人,不論吸煙多久,都應該戒煙。戒煙越早越好,任何時候戒煙對身體都有好處,都能夠改善生活質量。

(三)少飲酒,不酗酒

過量飲酒,會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風險,並可導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建議成年男性一天飲用的酒精量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 。

白酒基本上是純能量食物,不含其他營養素。經常過量飲酒,會使食慾下降,食物攝入量減少,從而導致多種營養素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等,嚴重時還會造成酒精性肝硬化。過量飲酒還會增加患高血壓、腦卒中(中風)等疾病的風險,並可導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對個人健康和社會安定都是有害的。應該嚴禁酗酒。儘可能飲用低度酒,建議成年男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克,成年女性不超過15克。孕婦和兒童、青少年不應飲酒。 四、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即能夠恰當地評價自己,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壓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學習,對家庭和社會有所貢獻的良好狀態。樂觀、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將目標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等均有助於個體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狀態。

這是健康生活方包含的四大要素: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日常生活中,環境與健康也是息息相關,保護環境促進健康。人類所患的許多疾病都與環境污染有很大的關係。無節制地消耗資源和污染環境是造成環境惡化的根源。每個人都有愛護環境衞生,保護環境不受污染的責任。目前階段我們**區正在創建省級衞生文明城市。

我們大家要遵守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遵守講求衞生的社會公德,自覺養成節約資源、不污染環境的良好習慣,努力營造清潔、舒適、安靜、優美的環境,保護和促進人類健康。保護環境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

一、夏季已至大家一定要做好除四害工作。什麼是四害——蚊子、蒼蠅、老鼠、蟑螂。為什麼叫四害,想必大家都有所瞭解,蚊子、蒼蠅、老鼠、蟑螂等會傳播疾病。

——蚊子可以傳播瘧疾、乙腦、登革熱等疾病。要搞好環境衞生,消除蚊子孳生地。根據情況選用紗門、紗窗、蚊帳、蚊香、殺蟲劑等防蚊滅蚊用品,防止蚊子叮咬。

——蒼蠅可以傳播霍亂、痢疾、傷寒等疾病。要使用衞生廁所,管理好垃圾、糞便、污物,使蒼蠅無處孳生。要注意保管好食物,防止蒼蠅叮爬。殺滅蒼蠅可以使用蒼蠅拍、滅蠅燈等。

——老鼠可以傳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熱、鈎端螺旋體病等多種疾病。要搞好環境衞生,減少老鼠的藏身之地;收藏好食品,減少老鼠對食物的污染。捕捉、殺滅老鼠可以用鼠夾、鼠籠等滅鼠工具,也可以利用蛇、貓、貓頭鷹等老鼠的天敵滅鼠,還可以使用安全、高效的藥物滅鼠。要注意滅鼠藥的保管和使用方法,防止人畜中毒。

——蟑螂可以傳播痢疾、傷寒等多種疾病。要搞好室內外衞生,減少蟑螂藏身的場所。還可以使用藥物殺滅蟑螂。

二、 咳嗽、打噴嚏時遮掩口鼻,不隨地吐痰。

肺結核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等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可隨患者咳嗽、打噴嚏、大聲説話、隨地吐痰時產生的飛沫進入空氣,傳播給他人。所以不要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時要注意遮掩口鼻。這也是當今社會文明素養的表現。

三、不在公共場所吸煙,尊重不吸煙者免於被動吸煙的權利。

世界衞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指出,接觸二手煙霧(被動吸煙)會造成疾病、功能喪失或死亡。被動吸煙不存在所謂的“安全暴露”水平。在同一建築物內,劃分吸煙區和非吸煙區將吸煙者和非吸煙者分開、淨化空氣或裝置通風設備等,都不能夠消除二手煙霧對非吸煙者的危害。如吸煙區設立在同一建築物內,二手煙霧會通過暖氣、通風、空調系統傳送到整個建築物中的每個角落。即使吸煙人數再少,房間面積再大,也不能依靠通風技術來消除二手煙霧的危害。只有完全無煙環境才能真正有效地保護不吸煙者的健康。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完全禁止吸煙是保護人們免受被動吸煙危害的最有效措施,也是對不吸煙者權利的尊重。每一位吸煙者,當吸煙成癮尚不能戒煙時,請不要當着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吸煙。吸煙請到室外。

四、使用衞生廁所,管理好人畜糞便。

衞生廁所是指有牆、有頂,廁坑及貯糞池,無滲漏,環境衞生,無蠅蛆,基本無臭味,糞便經無害化處理並及時清潔的廁所。使用衞生廁所,管理好人畜糞便,可以防止蚊蠅孳生,減少腸道傳染病與某些寄生蟲病傳播流行。推廣使用衞生廁所。家禽、家畜應當圈養,禽畜糞便要妥善處理。

最後給大家講一些常用的醫學常識,這也是公民健康素養的一部分內容

(一) 成人的正常腋下體温為36℃~37℃,早晨略低,下午略高,24小時內波動不超過1℃;老年人體温略低,月經期前或妊娠期婦女體温略高;運動或進食後體温略高。體温高於正常範圍稱為發熱,見於感染、創傷、惡性腫瘤、腦血管意外及各種體腔內出血等。體温低於正常範圍稱為體温過低,見於休克、嚴重營養不良、甲狀腺功能低下及過久暴露於低温條件下等。我們要學會測量腋下體温。腋下體温測量方法:先將體温計度數甩到35℃以下,再將體温計水銀端放在腋下最頂端後夾緊,10分鐘後取出讀數。

(二)正常成人安靜狀態下,呼吸頻率為16~20次/分,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漸減慢。呼吸頻率超過24次/分稱為呼吸過速,見於發熱、疼痛、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及心力衰竭等。呼吸頻率低於12次/分稱為呼吸過緩,見於顱內高壓、麻醉藥過量等。

(三)成人正常脈搏為60~100次/分,女性稍快;兒童平均為90次/分,嬰幼兒可達130次/分;老年人較慢,為55~60次/分。脈搏的快慢受年齡、性別、運動和情緒等因素的影響。大家要學會測量脈搏。脈搏測量方法: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指腹平放於手腕橈動脈搏動處,計一分鐘搏動次數。

(四) 會識別常見的危險標識,如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生物安全等,遠離危險物。

(五)需要緊急醫療救助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需要緊急醫療救助時,撥打120急救電話求助。電話接通後應當簡要説明需要救護者的病情、人數、所在地址以及傷病者姓名、性別、年齡、聯繫電話以及報告人的電話號碼與姓名。

(六)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藥品。

保健食品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適宜於特定人羣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

衞生行政部門對審查合格的保健食品發給《保健食品批准證書》,獲得《保健食品批准證書》的食品准許使用保健食品標誌。保健食品標籤和説明書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要求。

(七) 能看懂食品、藥品、化粧品、保健品的標籤和説明書。

定型包裝食品和食品添加劑,必須在包裝標識或者產品説明書上標出品名、產地、廠名、生產日期、批號或者代號、規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質期限、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等。不得有誇大或者虛假的宣傳內容。在國內市場銷售的食品,必須有中文標識。藥品標籤或者説明書上必須註明藥品的通用名稱、成分、規格、生產企業、批准文號、產品批號、生產日期、有效期、適應證、禁忌證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外用藥品和非處方藥的標籤,必須印有規定的標誌。非處方藥標籤印有紅色或綠色“OTC”字樣,可以按照説明書使用;其他藥物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化粧品標籤上應當註明產品名稱、廠名、生產企業衞生許可證編號;小包裝或者説明書上應當註明生產日期和有效使用期限。特殊用途的化粧品,還應當註明批准文號。對可能引起不良反應的化粧品,説明書上應當註明使用方法、注意事項。進口化粧品必須有中文標籤。化粧品標籤、小包裝或者説明書上不得注有適應證,不得宣傳療效,不得使用醫療術語。保健食品標籤和説明書不得有明示或者暗示治療作用以及誇大功能作用的文字,不得宣傳療效作用。必須標明主要原(輔)料,功效成分或標誌性成分及其含量,保健作用和適宜人羣、不適宜人羣,食用方法和適宜的食用量,規格,保質期,貯藏方法和注意事項,保健食品批准文號,衞生許可證文號,保健食品標誌等。

今天的健康教育講座就講到這裏了,希望很快和大家再見面,一起探討更多健康知識。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共創天藍,水碧,草清,地淨,人健康的美好**,幸福家園。

標籤: 演講稿 健康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lizhi/9odkl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