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技巧_巧手教育(精選3篇)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技巧_巧手教育(精選3篇)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技巧_巧手教育 篇1

首先,抓住第一次與家長見面的機會,力爭給家長留下良好的印象。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技巧_巧手教育(精選3篇)

應該説,與大部分家長的第一次見面,就是第一次家長會。家長的心情大都是一樣的,都想借此儘可能瞭解自己孩子的老師,以便確信自己的孩子是否能更好地學習和生活。因此,接班後的第一次家長會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家長會上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讓家長信服自己。 為此,就該精心準備,把自己對本班學生的教育和教學設想、計劃以及準備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告訴家長,並簡潔明瞭地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如:我們班的班訓是 “誠實、守信、自覺、認真”;目標是“各盡所能,全面發展”;每人每星期堅持寫一篇週記;每人帶一本課外書(可交換閲讀)堅持每天抽時間閲讀……等等。並 且,講話做到條理清晰,邏輯性強,具有號召力和鼓動性,讓家長對自己所説的話深信不疑,給家長一份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孩子的老師是一位好老師,只有家長足夠的信任了自己,他們才會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積極配合了。二是讓家長敢於接近自己。於是,説話的時候就應注意自己説話的語氣、語調和表情,讓家長感覺親切、隨和而又熱情,並給家長留下聯繫電話,希望多與家長一起共商育人良策,使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這樣,就會讓家長覺得自己是個可信任而又平易近人的人,為以後與家長的溝通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其次,營造寬鬆的氣氛,以平等的身份與家長交談。

以誠相待,用誠心架起溝通的橋樑。只有誠心誠意,才能打動家長的心,使他們愉快地與自己合作。有些家長,與老師交談會感到拘束、不自在,因此,我就注意營造輕鬆的氣氛,從不以教育者居高臨下的姿態和家長交談,不用“必須”、“應該”等詞語要求家長怎樣做,孩子的錯更不會責怪家長,而是尊重家長,積極接納 每一位家長,把家長當作是自己的朋友,多傾聽家長的話,引導家長提出寶貴建議,答應家長只要自己能辦到的事一定會盡力而為,如果不能辦到的我也坦然相告爭取家長的諒解。在與家長提出共同促進孩子發展的措施時,採用商量的口吻,徵求家長的意見,常用的句式是“您看這一行不行”、“您覺得這樣好不好”等。這 樣,讓家長感覺到得到老師的尊重,更從感情上也拉近了距離,與家長的談話自然就輕鬆多了,家長也就會經常願意主動和我聯繫和溝通了。

三、充分了解學生,與家長談及孩子的缺點時注意方式方法。

老師與家長的談話都是為了孩子,作為老師,我覺得首先必須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如:孩子的學習成績、性格特點、特長和愛好、優點和缺點等等。因此,我和家長談及孩子的發展情況時是比較具體的,從不籠統、模糊和泛泛而談,沒把握和不準確的不説,讓家長感到我對孩子的關心和重視,感覺到我工作的細緻、認真和 負責。而且,我與家長交流時,對孩子的評價也是客觀而全面的,既肯定孩子的優點與進步,也真誠地提出其不足之處及改進辦法。在談到孩子的缺點時,我也是根據具體情況而區別對待,與很熟悉的家長我就説得直率一些;而有些家長自尊心強的,會把談孩子的缺點視為對自己的批評而感到有壓力的,我就説得委婉一些,注 意家長的可接受性,同時也表達對家長心情的理解,以心換心,坦誠地與家長交流,這樣就可以達到共同解決孩子問題的目的了。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技巧_巧手教育 篇2

1.對於知識型的家長:一 般如實向家長反映情況,主動請他們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處理的意見,認真傾聽。這些家長一般來講比較注重對孩子的教育,他們觀察自己孩子的表現經常比我們老師還要深入、細緻、具體,作為教師應虛心聽取他們的建議。當然,在聽取家長意見的同時還要具有自己的判斷力,要冷靜地分析。每個班級都會有這樣的一批家 長,他們有一定的知識、修養,在教育孩子這方面有獨到的見解,與這類學生家長交談後通常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對於溺愛型的家長:一 般見面都要先肯定學生的長處,對學生好的一面給予肯定,再調皮搗蛋的孩子身上都會有一些閃光點,抓住他們身上的積極品質,那些溺愛型的家長更是希望聽到老師對自己孩子的肯定。要充分尊重學生家長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子女的正確性,這樣家長才會從心理上接受老師的意見。同時,也要用懇切的語言向家長反映情 況,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對於這樣的家長,教師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着婉轉。教師的主要目的是要家長全面的瞭解孩子,從而主動地與老師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方法,主動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

3.對於脾氣暴躁型的家長:這 樣的家長往往文化程度不太高,“恨鐵不成鋼”,學生一出現毛病,他們也不加分析就拳腳相向。與這樣的家長溝通要特別講究方式方法,謹慎行事。要以柔風細雨式的交談方式,要讓家長知道:老師請家長到學校來並不是希望給自己的學生招來一頓皮肉之苦,而是為了幫助學生儘快認識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希望得到家長 的配合,齊抓共管,共同教育學生。要使家長理解所有這一切,首先就要以情服人,取得家長的信任。使他們相信,請他們到學校來並不是為了給孩子以懲罰,而是爭取家長的協助,共同幫助學生。對於這樣的家長一定要聲明:既不能打罵孩子,還要起到教育作用。

4.對於後進生的家長, 我們要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教師最感頭痛的是面對“後進生”的家長。面對孩子可憐的分數,無話可説;面對家長失望的歎息,無言以對。對於“後進生”,我們不能用成績這一個標準來否定學生,要儘量發掘其閃光點,要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希望。對孩子的缺點,不能不説,不要一次 説得太多,不能言過其實,更不能用“這孩子很笨”這樣的話。在説到學生的優點時要熱情、有力度,而在説學生缺點,語氣要舒緩婉轉,這樣就會讓家長感到對他的孩子充滿信心。只有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會更主動地與老師交流,配合老師的工作。

5.對於氣勢洶洶的家長,我 們要以理服人。教師碰到氣勢洶洶的家長往往也會熱血衝頭,碰到這種家長我們一定要沉得住氣才行。碰到此類家長,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帶微笑。在人際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無窮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鐵吸引鐵片一樣讓人無法拒絕。班主任在面對家長的指責時,要剋制自己的怨氣;不要和家長爭執,更不要挖苦諷刺學生而傷 及家長,臉上要充滿微笑,那麼無論是在多麼尷尬或困難的場合,都能輕易渡過,贏得家長的好感,體現自己的寬容大度,從而最終消除誤解和矛盾。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技巧_巧手教育 篇3

師生間不良的溝通方式

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如果教師使用尖酸嘲諷的語言,儘管滿含“恨鐵不成鋼”的愛意,但師生之間的隔膜就在這不經意中產生。這樣不適當的表達,不僅無助於教育目標的實現,相反會產生巨大的破壞力量,會激起學生的怨恨心理、報復幻想,甚至閉鎖心靈。

1、抱怨。有的老師在教育學生時總愛抱怨,開始少數學生會有自責,但抱怨多了以後學生就會無動於衷,還會反感你這種做法,甚至認為這是無能的表現。應該多些理解,少點抱怨。

2、窺探隱私。有時候學生的難言之隱不想讓老師知道,這時候如果你一直窮追不捨,會造成學生難堪和怨恨,還會造成師生間的不愉快。別説是學生,就是自己的孩子也不窺探其隱私,也許你是出於關心,但他們未必就領情。

3、苛刻盤問。有些事情本來不是什麼大事,學生可以自行解決,或學生覺得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不想告訴老師。可有的老師出於關心總喜歡刨根問底,但學生未必理解,往往會造成僵持。這時老師要理解學生的感受,不如先放一放,等以後有機會再問,也許效果好些。

4、藐視。有的老師不把學生當回事,藐視學生,甚至傷害學生的自尊。班主任是班級的管理者,但在人格上學生和老師是平等的。如果老師對學生藐視,會造成學生反感,學生當然會疏遠他。

5、辱罵。有的老師在學生犯錯誤時,對學生諷刺挖苦,甚至嘲笑辱罵,這樣會引起學生地憤怒,造成師生關係緊張。有人説老師像外科醫生,絕對不可以隨意下刀,因為刀口可能永遠存在。我覺得這話是有道理的。

6、遙控、設“線人”。有的老師在管理過程中喜歡在班裏設眼線,通過“線人”的小報告來獲取有關信息。這種做法其實是很有害的,一方面自己不能深入實際,形成管理中的官僚主義,另一方面影響“線人”的人格發展,離間學生之間的關係,造成同學的反感和痛恨。

7、恐嚇。每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有的老師動不動就拿處分、開除等嚴厲的處罰手段相威脅。這樣會在學生心理上造成陰影,引起學生懼怕,導致心理上疏遠。

8、設圈套。還有的老師在處理一些事情時喜歡設圈套,“請君入甕”,這樣對學生傷害最重。會造成學生不再相信任何人、無安全感、害怕、行為退縮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ngxuan/n3y8q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