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發言稿 >

宗族會議講話

宗族會議講話

宗族是中國傳統社會中比較普遍地存在的社會基層組織,它具有久遠的發展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傳統鄉村社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宗族會議講話,僅供參考。

宗族會議講話
宗族會議講話(一):

尊敬的各位與會宗親:大家好!你們辛苦了!

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來自安徽、池州、九華山的宗親,名叫汪長富,統宗九十二世。是爽公派大畈支下、是61世惟瞻公、71世秋一公的後裔。我是地地道道的一介草根、並且是認真嚴謹和非常執着的汪氏譜迷。十多年來,我對汪氏宗譜和相關史料的收集、研究、考證、整理和對接,作了很多艱辛的努力和無私的付出,也獲得了不少大家公認的成果。所以,我也就越發熱情漲、興趣濃厚、任勞任怨、樂在其中。

受黃山市汪華文化研究會駐會領導9月12日會議決定的委派、並受祕書長汪怡民的委託,在此我謹代表黃山汪華文化研究會即中華汪氏聯誼總會,同時我也代表中華汪氏通宗世譜編修管理委員會,向滇黔川渝汪氏宗族理會擴大會議的順利而隆唐地召開,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衷心的祝福!向汪詩明等為籌備這次會議付出艱辛的諸位宗親致以誠摯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先代表黃山市汪華文化研究會宣讀總會致滇黔川渝汪氏宗族理會本次擴大會議的賀信(接《賀信》)。

接下來,我代表中華汪氏通宗世譜編修管理委員會和我本人,向大會作以下發言,我的發言主要有兩項內容:

一、汪氏淵源與郡望考略

(一)潁川侯:黃帝第五十九代、周文王第十六代孫,魯成公黑肱之次子,魯襄公姬午之胞弟,姓姬名汪字象文。周簡王十三年、魯成公十八年戊子、公元前573年生,姬汪誕生時雙手握拳三日乃開,伸展後兩掌有紋,左似水右似王合而曰汪,遂以為名。魯襄公二十一年己酉、公元前552年,因功受襄公封為上大夫、食採潁川,故稱潁川汪侯。配王氏,生子一曰挺。汪侯與夫人卒葬潁川城南三十八里伏龍山,坐北朝南。

(二)潁川記:潁川因以潁水得名,秦置潁川郡的前身,轄境主以潁河流域,輻射約今河南禹州、太康、許昌、長葛、登封、尉氏、平頂山、葉縣等,治陽翟,隋唐後改治許昌。潁川城原名陽翟、後名禹州、中稱禹縣、今複稱禹州,是夏朝的千年古都。深入研讀元代鬆壽公的潁川論,並經諸多史料考證:老譜中亂用之詞川、穎川皆應為潁川,潁川屬今河南,而非今山東。

(三)肇姓祖:名誦,字元通,號誌道,挺公長子,史屬東周~春秋~魯國。生於周景王十五年、魯昭公十二年辛未、公元前530年,周敬王二十年辛丑、公元前520xx年仕周為都司馬,封邑城平陽。配河間柳氏,生子三曰鉞、銓、。誦公與夫人卒葬平陽鄯鄉武丘,即戰卒於郎的春秋童子。誦公本姓姬,依照王公貴族之法規,公子公孫三代後不可延續貴族之姓,別姓有多種途徑,可封賜、可採邑、亦可自選報準。恰逢誦公因夾谷會盟、備戰有功而獲命氏特權,再又因覺祖名由來神祥而引以姓汪,故奉潁川侯為汪氏鼻祖,誦公實是別姓祖而稱三世祖。

(四)平陽郡:本汪氏在唐朝前期盛於新安江流域,謂之“郡望新安”;唐開元初期盛於黃河西域,被敕封為“河西汪氏”。宋帝詔編全國經典百家姓,凡姓皆標郡望,新安與河西兩地顯然不能代表汪氏全體。於事,我汪氏宋代先賢們議定:汪氏郡望應總為平陽,平陽郡即始此也。都司馬──軍內部門統領或都城首領。城平陽──後曰東平陽,即今山東新泰市。古有十七地謂之平陽,久考確認:公之采邑即汪氏郡望為魯之城平陽,而非晉之都平陽,亦非魯之南平陽和西平陽。理由有三:其一,在當時唯有城平陽已名之而屬魯國,且魯曾嘗試建都如此;其二,誦公實為汪氏別姓始祖,而此前幾乎沒有分脈,以誦公封地為郡望可一統蓋之;其三,汪氏出自魯國公室,泰山是為魯邦之望,則平陽可作汪氏之望,宜也。

(五)江南祖:自春秋汪氏得姓至東漢北遷江南,歷三十餘代、七百四十多年,一至三十世先祖們大多仕居於今豫中北東西、魯西中南、陝東中西南、隴東中西南,少數仕居於晉南、冀南、皖北和蘇北。三十一世祖文和公字君睦,漢靈帝建寧三年即公元170年生,獻帝初平三年即公元192年因破黃巾軍亂授龍驤將軍。獻帝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中原大亂,為追剿黃巾軍從禹州南遷至會稽,受孫策表授為會稽令,遂居浙江會稽,是為江南始祖。獻帝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20xx年,孫權遣部平黟、歙二縣,與始新、新定、黎陽、休陽六縣立新都郡,又舉家遷居歙縣。

(六)越國公:自東漢南遷至隋末,歷四百一十多年、亦歷十三代,三十一至四十三世由歙縣向新安江流域發展,大多仕居於浙西中、皖南東,少數仕居於浙北、蘇南、皖中、贛東。四十世祖叔舉公始居績溪登源,從此出現了一個彪炳史冊的顯赫大家族,最為顯要的當數四十四世祖汪華。華公(586―549)原名世華、字英發、又字國輔,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諱而改名為華。自幼聰慧穎異、酷愛攻書習武,受世家文墨德教的薰陶、得陳名將寶歡授以兵法,又拜多位名家高人指導,成就文韜武略、集大智大勇大德大義大武大謀於一身,誓為郡民立天下。二十歲起逐為歙州副將、主將、刺史,三十三歲起逐克宣州、杭州、睦州、婺州、饒州,帶甲十萬、統領六州。時至中原大亂、地方割據興起,為保六州安居樂業,適期定都歙州、立吳國稱吳王。

唐王建國初年亦顯德政和強盛,傳受隋帝禪讓當為正統,為六州兔遭生靈塗炭、亦為中華大地一統江山,決意奉籍歸唐。唐高祖欣納並嘉封汪華為上柱國、越國公,任歙州刺史、總管歙宣杭睦婺饒等六州諸軍事。四十三歲時任左衞白渠府統軍、居京師,五十八歲時授忠武將軍、任右衞積福府折衞都尉,六十歲時特授九宮留守、執掌禁軍、輔佐朝政。貞觀二十三年三月病卒長安,永徽三年十月敕葬於歙縣城北雲嵐山。華公一生:功德無量、忠勇蓋世,熱心安民、衷心護國,郡民謳歌、大朝嘉譽,唐宋元明清歷朝大帝追封十數次,有公侯王帝等各種封號,鼎禮奉拜一千三百餘年。他是汪氏聖祖、是名鎮江南的義軍統帥、是德惠民心的安邦君王、是靖民護國的歷史功臣、是古徽州人文始祖。華公配五妻、共生有九子,個個聲名顯赫、各分支派,今中華汪氏,絕大多數均屬華公後裔。

二、本次會議的歷史意義

十九年前,在汪義富、汪詩明等老一輩的努力下,大西南地區就成立了滇黔川汪氏宗族理會。九年前,在理事會的領導下,由汪詩明等人的艱辛努力,踏訪古徽州及周邊很多地方,查訪到乾隆版汪氏通宗世譜等多種徽州汪氏老譜。在此基礎上,理會又收集了數十支遷居大西南汪氏宗支的族譜資料,經考訂、整理,於20xx年編修成了首部《滇黔川汪氏通宗世譜》,這是大西南區域的汪氏通譜,為全國汪氏尋祖歸宗、收族通譜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這次宗族理事會擴大會議,是一次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盛會,是貫徹落實武漢和黃山兩個全國宗族性會議精神的續會,也是全國最大的區域性聯宗、續譜的動員會。這是滇黔川渝三省一市汪氏各宗支家族的一件盛和喜事,是大西南汪氏宗族和全國汪氏大家族文化發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滇黔川渝三省一市地處祖國大西南,這邊有很多汪氏的分支,因距汪氏大本營的徽州路途很遠,故歷屆徽州老譜都未能收錄這些宗支,成為歷史的遺憾。我自所以發自內心的意願堅決赴黔參會,就是想趁這次盛會之機瞭解更多大西南汪氏宗支的大概情況,努力收集這邊各宗支的族譜資料或尋根信息,以提前介入並盡力協助的方式,為中華汪氏通宗世譜做些實實在在的基礎攻關工作

最早在唐朝就有越國公汪華的次子,即45世璨公及其長子處嶷公,因仕職而赴蜀並留居涪川即今思南縣,歷經一千三百多年肯定分支很多,但隆版汪氏通宗世譜及諸多其他汪氏宗譜均無任何信息記載。往後的元朝又有達公遺脈的甘肅汪世顯家族大軍征戰留守至此,尤其明、清兩朝均有更多征戰和遷徙而來的。或從軍征戰而來,或強制遷徙而來,還有其他種種。總之,遷來的宗支很多,遷徙的原因也很多。

但不知這次會議的宗支覆蓋面能有多廣,更不知大西南三省一市的汪氏宗支究竟有多少。不管怎樣,通過這次會議的交流和影響,以後會有更多的汪氏宗支加入到尋根問祖、編修宗譜的大潮中來,使所有宗支都能成為中華汪氏通宗世譜中的一部分,而不會成為“被遺忘的部落”。這次會議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就是加強宣傳、廣泛交流、形成共識、擴大影響,以達到收宗睦族,續修通譜的目的。

我來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要廣泛收集各宗支的族譜資料和尋根問祖的信息資料。敬請與會各宗支的代表給予大力支持,將各自攜帶的族譜資料供我查閲和拍照,有需要尋根的也請提供尋根信息資料,有想交流和探討的也同樣歡迎。最後,預祝大會圓滿成功!並祝全體與會宗親身體健康、平安幸福、心想成!

謝謝大家!

宗族會議講話(二):

各位嘉賓、各位領導、各位宗親:

大家下午好!

非常榮幸參加這次滇黔川渝汪氏宗親的盛會。首先,我向在座的各位宗親、由衷的表示祝福,並預祝本次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各位宗親,自1990年滇黔川渝汪氏宗族 各分理事會成立以來,我們在理事會領導的帶領下,歷經坎坷,尋根問祖,理清宗脈,於1994年,20xx年完成滇黔川渝汪氏通宗世譜的兩次修譜的光榮任務,我們滇黔川渝的汪氏聯誼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多年來,我們雲南鎮雄的汪氏宗親,聯繫緊密,往來頻繁,始終抱團,在社會上,經濟上,生活上互通有無、相互幫助,定期召開聯誼會,為汪氏家族辦實事辦好事,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有聲有色,盡顯我汪氏風範。

20xx年8月,滇黔川渝三省一市汪氏家族理事會在鎮雄召開了預備會議,今天增選我為理事會成員。這是汪氏宗親對我的高度信任,我深感責任重大,但我有決心和信心與各位理事一道精誠團結,努力工作,圓滿完成這一屆理事會交給的各項任務。

20xx年7月18日,我帶着我的小兒子、小女兒參加了汪王文化高峯論壇暨文化研究會第二屆理事會,會止老會長汪明裕作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退職不退崗的發言,令我感動,新會長汪煒作了“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熱情洋溢的講話,讓我激動,以及汪氏宗親網站長汪慶豐、書畫家、將軍汪江準;執行會長、總參謀部某政部委汪承興等汪氏精英名人到場演講祝賀,為創建汪王文化高端品牌注入新的活力,各位宗親,振興汪氏事業,彰顯汪氏文化的歷史使命,已落在我們汪氏這一時代人的身上, 因此,我們一定要發揚汪王忠勇大愛的思想以及和諧社會的精神,深入開展汪王文化研究,做到知行合一,以汪煒會長為核心,緊密團結在黃山汪華文化研究會的周圍,把汪華文化研究深入推廣,最終,成為極賦品味的敦品,黃山作為汪氏的中興之地,同時,也是我們汪氏家族的榮譽和驕傲,我們一定要會同黃山本地宗親們一起努力,做實事,來真的為汪王墓規劃設計建設奉獻一份力量。

我們一定要積極參加《中華汪氏通宗世譜》這一編篡工作,不圖虛名,不説空話,腳踏實地,真抓實幹,最終完成這一宏偉目標。

尊敬的各位宗親:讓我們萬眾一心,羣策羣力,充分發揚我汪氏的優良傳統,為汪氏的繁榮昌盛作出應有的貢獻。

謝謝大家!

宗族會議講話(三):

各位宗親、各位嘉賓:

大家好!

今天,我們滇黔川渝三省一市汪氏家族理事會擴大會議在秋高氣爽、陽光明媚的畢節山城拉開了帷幕,這標緻着我們三省一市汪氏族人在貫徹武漢全國聯譜會議、黃山汪王文化研究會議方面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這是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一步,凝聚共識、精誠團結、勇往直前的一步。是順應時勢、共同打造《中華汪氏通宗世譜》準航母的一步。它將在滇黔川渝乃至全國汪氏家族的歷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在此,我謹代表滇黔川渝汪氏家族理事會向與會代表及各位嘉賓致以誠摯的謝意和熱烈的歡迎!

古人云,人之有祖宗,猶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也。凡人,必有父母,有祖、有曾祖、有高祖…….上溯至姓氏之始,即為本。我汪氏乃百家大姓之一。人丁浩繁,早已遍佈全國和海外,潁川侯之上,又可溯至軒轅黃帝,炎黃二帝中,我們是黃帝之苗,這就是我們汪姓人的源頭。俗話説,本固根粗,源遠流長。我們的自豪感實緣於此。

歷史的車輪已駛入21世紀,我們偉大的祖國已跨入世界強國之列,已為我們奏響了“中國夢”大樂章的主旋律,我們要為家族興旺發達、團結和睦盡職盡責,以家族的團結去維護祖國的團結和鞏固,用家族的興旺發達去推動祖國的振興強大,用中國的強大去維護世界的和平和安寧。這是我氏全國聯譜重大意義之所在。這就是大局意識。作為百家大姓之一的汪氏族人,應有這種胸襟和氣度,應為全國聯譜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我深信,在這次全國聯譜中,我們滇黔川渝的汪氏宗親一定會大顯身手,勇做貢獻。會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並非孬種。《中華汪氏通宗世譜》這株奇葩,一定會在全國汪氏族人的共同努力下開得鮮豔奪目,為世人稱頌。

關於汪王文化研究,是我們這次大會的主題之一。意義重大而深遠。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已提出了《關於在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建設中加快打造“汪王文化”品牌的建議》。該文從汪華及“汪王文化”現象,“汪王文化”對於加快建設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的主要功能、加快打造“汪王文化”品牌,推進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建設的若干建議等三大方面加以論述,表達了“汪王文化”現象在皖南國際旅遊示範區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作為華公的後裔,我們不光要引以為榮,更要積極投身於研究活動之中,為研究活動添磚加瓦,使之結出豐碩成果。

然而,本次大會只有兩天時間,不能平均用力,為了把聯譜工作落到實處,理事會決定:先傳達其精神,待聯譜工作安排就緒,再組織專門會議,專項佈署。力爭全國聯譜和“汪王文化”研究雙豐收。希望與會代表和理事會一條心、一股繩,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積極獻言、獻策。一句話,希望大家從自身的角度出發,有錢的出錢,有智的出智,有力的出力。共同為打造汪氏譜牒新航母,為“汪王文化”研究開花結果而共同努力。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

人逢喜事精神爽,話必投機笑語多。

國泰民安吟盛世,情長紙短舞婆娑。

同心同德同獻計,共議共商共高歌。

有幸參加齊奮進,揚鞭催馬樂呵呵。

謝謝大家!

標籤: 宗族 講話 會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fayan/krjol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