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行政公文 >意見 >

產業實施意見(通用16篇)

產業實施意見(通用16篇)

產業實施意見 篇1

體育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發展體育產業,對拓展體育發展空間,豐富旅遊、文化產業內涵,促進我縣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加就業,豐富人民羣眾業餘文化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產業實施意見(通用16篇)

近年來,我縣在大力推進體育事業發展的同時,不斷推進體育產業新發展,體育彩票銷售快速增長,體育旅遊市場培育與開發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初步顯現。圍繞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我省“建設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強省和中國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戰略目標,我省體育產業迎來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好《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雲政發〔20xx〕43號)文件精神,現提出以下貫徹實施意見。

一、發展思路和目標

(一)發展思路

——努力滿足廣大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的體育需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以人為本、體育惠民方針,堅持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協調發展,在加強體育公共服務、完善

體育功能、提高體育整體水平的同時,不斷增加體育市場供給,努力向人民羣眾提供健康豐富的體育產品和體育活動場所,提高全民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以市場為導向,以改革為動力,大力培育和開拓體育市場。完善政策措施,廣泛引導和吸納社會資金投入體育產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體育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努力改善體育產業發展環境,着力培育體育產業市場龍頭企業和骨幹企業,提升體育產業內在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初步形成體育經濟發展的產業基地、產業帶。

——促進體育產業與旅遊、文化等產業協調互動發展。充分利用我縣得天獨厚的氣候、地理條件,以中國雲南高原體育基地建設為主軸,積極加強體育領域對外交流與合作,大力促進體育產業與旅遊、文化等產業協調互動發展,拓寬體育產業發展空間,努力形成具有永平特色體育產業發展格局,為全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二)發展目標

科學制定體育產業發展規劃,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體育產業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市場體系;努力培育一批市場主體,做到管理規範、充滿生機活力的體育社會組織體系;形成以全民健身服務業和重點,多業並舉、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體育產業新格局;形成體育公共服務與市場服務相互結合、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階段目標:

20xx年—20xx年,打牢基礎階段。整合體育產業資源,提升體育產業內在實力,增強市場競爭力,體育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培育形成多樣性、多層次、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特色體育消費產品。基本形成多元投資體育產業體制和全民廣泛參與體育消費機制。建立和完善體育產業經濟政策、產業政策、法規體系和統計體系。體育產業內部結構趨於合理,體育產業發展的良好局面。在“”期間,力爭體育及有關產業總產值、增加值年增均增長5%左右。

20xx年—20xx年,鞏固提升發展階段。體育市場投資及消費主體進一步成熟,體育消費市場不為擴大,全民體育消費水平顯著增加,一批現代體育企業成為體育市場主體,形成特色鮮明、在省內外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體系。體育產業宏觀管理體制基本建立,體育產業法規體系和統計指標體系較為完善。體育產業從業人數佔社會就業人數比例明顯提高,體育產業增加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明顯提高。

二、發展重點

結合我縣實際,突出特色,重點支持以下產業領域:

(一)體育健身服務業。加強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培育體育健身市場,引導大眾體育健身消費。緊密結合我省加快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和推進“一批重點旅遊城市和旅遊縣(市、區)、一批旅遊小鎮、一批旅遊特色村、一批國家森林公園、一批旅遊

休閒度假類重大項目”的機遇,推進體育產業進入“五個 一批”開發建設。進一步開發不同檔次、不同類型的體育健身項目,加強羣眾體育俱樂部建設。加大各類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力度,充分發揮公共體育設施功能。鼓勵各地因地制宜開發的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體育健身項目,加強我省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市場開發、推廣。

(二)體育旅遊。協調推進體育與旅遊等有關產業互動發展,不斷創新體育、旅遊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引導體育旅遊業健康發展。充分發揮我省旅遊文化產業優勢,以旅遊業為依託,強化體育產業與旅遊、文化產業互動與互補。抓住我省加快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機遇,推進體育產業進入服務業規劃和旅遊產業“五個一秕”項目規劃。加大力度開發網球、登山、攀巖、探險、定向運動、自行車、民族射弩等各具特色的體育旅遊項目。充分發揮我縣户外運動資源優勢,積極穩妥開展户外運動、極限運動等項目經營活動,不斷提升體育旅遊產品文化內涵,積極開展體育特色旅遊、全民健身旅遊、賽事專線旅遊、民族民間體育旅遊等服務。

(三)體育競賽表演業。優化資源配置,規範各類體育競賽和體育表演的市場運作。支持各鄉鎮根據自然人文資源特色舉辦體育競賽活動,鼓勵社會各界承辦或以冠名、特許、指定、專營等方式贊助體育賽事;積極引進和舉辦大型體育競賽表演,大力培育和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激活體育競賽表演市場;逐步建立競賽中介機構和競賽經紀人制度,帶動有關傳媒、廣告、贊助等行業發展。

(四)體育用品業。利用我縣資源條件和區位優勢,抓住我省建設中國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的重大機遇,大力發展健身綠色健康營養食品,積極承接省、州內有關產業轉移,培育一批體育用品銷售企業,創立本省知名品牌產品。

(五)體育彩票業。不斷研究探索我縣體育彩票市場發展規律,健全銷售管理監督機制,加強對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監管,提高使用效益,促進我省體育彩票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基本措施

(一)加強體育產業發展的領導。縣、鄉鎮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性,把體育產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制定和組織實施體育產業發展規劃;縣級體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發展體育產業的綜合協調作用,主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運用經濟的手段管理體育,把體育產業發展作為推進體育工作全面發展的重點工作內容來抓實抓好。

(二)深化體育體制改革。堅持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社會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充分發揮市場在體育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消除和防止對體育市場資源的限制和壟斷。加快有條件的體育經營事業單位的改制進程,加大體育項目市場化動作力度,促進體育逐步走向社會、走向市場。調整體育產業投資結構,合理配置資源,財政資金重點投資城鄉公共體育設施、體育教育、體育科研和難以產業化的競技體育項目。發揮體育產業綜合效應和拉動作用,推動體育產業與文化、電子信息等有關產業的複合經營,促進體育出版、體育媒介、體育廣告、體育會展、體育影視等有關業態發展。

(三)加大投融資支持力度,發揮市場在體育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拓寬體育產業發展資金來源渠道。充分利用省人民政府每年從體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20xx萬元作為全省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縣、鄉鎮人民政府也要通過安排補助資金等方式,對符合重點支持方向的體育產品、服務、項目和企業,採取貸款貼息、項目補貼、政府重點採購、後期贖買和後期獎勵等方式給予扶持。鼓勵社會力量捐資設立體育類基金會,鼓勵境內外組織與個人向基金會提供捐贈和資助。支持有條件的體育企業通過項目融資、資產重組、股權置換等方式籌措發展資金。鼓勵民間和境外資本投資體育產業,參與體育設施改造、建設和經營,參與興辦各類體育競賽、健身娛樂、體育培訓、信息諮詢等經營性實體,形成多元化投資主體新格局。

(四)完善和落實體育產業税費優惠政策。

1.認真落實國務院體育行政部門確認的新興體育項目的經營,以及新辦獨立核算體育經營企業和租用體育設施從事體育服務單位,按照國家有關優惠政策減免税費。

2.認真落實國家財政部門撥付體育事業經費的單位自用房、土地,免徵房產税和城鎮土地使用税。為安置體育事業單位富餘人員及下崗人員興辦的體育健身服務業,符合政策規定的實行有關税收優惠政策。

3.按照國家有關行政性收費和有關税法規定,新建、改建、擴建的體育訓練、競賽、科研、教育以及直接為羣眾健身服務等公益性體育設施、承擔國家培訓優秀運動員任務的訓練基地,減免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

4.凡社會資金、民間資金出資舉辦面向青少年的業餘體育俱樂部和興建校外體育活動場所的,按照國家和我省社會力量辦學的優惠政策予以扶持。

5.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縣級以上政府及其部門,用於公益性體育活動場所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規定的公益事業的捐贈,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規定在税前扣除。

6.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體育產業廣告費支出,允許按照税法規定在税前扣除。

7.符合條件的體育類非營利性組織取得的符合條件的收入,可按照税法有關規定,享受企業所得税有關優惠政策。

8.政府對用於羣眾健身的體育設施日常運行和維護給予經費補助,並根據其向羣眾開放的程度,在用水、用電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

二○xx年六月二十日

產業實施意見 篇2

為加快發展食用菌產業,培育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推進農業內部結構調整和生產方式轉變,根據《張掖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意見》(張政發〔20xx〕48號)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就加快全縣食用菌產業發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牢樹綠色發展的理念,按照“市場主導、企業帶動、農民參與、政府扶持”的原則,採取“基地佈局園區化、原料生產工廠化、菌種生產標準化、生產管理規範化、銷售加工專業化”的生產管理模式,優化食用菌產品結構和產業佈局,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加快培育栽培基地,逐步走出一條“種養產業+食用菌產業”的綠色循環農業發展道路,推動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

20xx年培育食用菌工廠化龍頭企業1個,建立標準化栽培生產基地1-2個,生產食用菌菌棒500萬個,栽培食用菌菌棒500萬個。以高台縣智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在新壩鎮、南華鎮、駱駝城鎮各落實香菇栽培試驗示範基地5畝,企業同基地農户簽訂栽培合同和產品訂單,進行香菇栽培加工銷售的試驗示範,為發展壯大全縣食用菌產業提供有效借鑑。到20xx年,全縣培育3個以上食用菌栽培經營主體,發展5個以上食用菌栽培基地,食用菌栽培基地面積達到1000畝,年栽培各類食用菌菌棒3000萬個,年產鮮菌(菇)2200萬公斤以上,總產值達到1.5億元以上。

二、工作重點

(一)優化產業佈局,逐步擴大發展規模。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創新“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户”的發展模式,以祁連山沿山冷涼地區的新壩鎮為重點區域,發展中低温型草木腐食用菌,利用夏秋季的低温優勢進行生產,輻射帶動其他鎮發展壯大食用菌產業。

(二)強化質量監管,推行標準化生產。建立健全食用菌生產標準,突出抓好食用菌產地環境檢測、投入品質量監管、菌種質量檢驗檢測、生產過程記錄、產品質量追溯及市場準入等關鍵環節,健全縣、鎮、基地三級檢驗監測體系,因地制宜、科學合理的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食用菌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

(三)培育營銷隊伍,加強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食用菌營銷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營銷大户、中介組織和加工企業的作用,健全完善促進食用菌產品營銷的政策體系,為全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引導龍頭企業完善與農户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訂單生產、股份合作經營等形式將分散的栽培户組織起來,形成“資源互通、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食用菌產業經濟聯合體;引導和鼓勵食用菌栽培户組建專業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體,提高組織化程度,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四)延伸產業鏈條,拓展產品增值空間。積極鼓勵支持企業或專業合作組織提高食用菌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利用民間資金、工商資本投資發展食用菌精深加工、新產品研發,針對不同區域人羣研發不同口味、不同類型的食用菌產品,逐步向即食食品、休閒食品、保健食品、藥品、生物製品等延伸發展。鼓勵和引導企業、專業合作社建設食用菌菌渣回收綜合利用體系,充分利用菌渣生產動物飼料、育苗基質、有機肥等。力爭到20xx年全縣食用菌生產所需培養料基本實現專業化生產和菌料循環化利用。

(五)創建名優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鼓勵企業或專業合作組織創建食用菌名優品牌,到20xx年,創建省級以上食用菌名優品牌1個、認定食用菌有機食品1個,綠色食品2個。鼓勵支持從事食用菌生產的企業和個人到國內外參加各類產品推介會、交易會、展銷會,進一步擴大對外交流,提高我縣食用菌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委、縣政府將食用菌產業作為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民增收和貧困户精準脱貧的重點產業來抓。縣上成立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農業、財政、工信等單位領導為副組長,相關業務人員為成員的食用菌產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做好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指導和協調工作。各鎮、相關單位要高度重視,切實將食用菌產業作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區域特色和脱貧攻堅的重點產業來抓,擺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結合實際,制定食用菌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和年度計劃,認真研究解決食用菌產業發展中的問題,促進全縣食用菌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二)加強政策扶持。充分發揮扶持政策的拉動作用,重點對在本縣從事食用菌生產經營及科研實驗推廣的企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栽培户等食用菌生產經營主體進行獎勵扶持,推動食用菌產業發展壯大。20xx年,縣政府將從支農發展資金中安排專項資金用於扶持食用菌產業發展,推動食用菌產業快速佈局,擴大規模。

1.扶持建設食用菌設施棚室。

①對新建日光温室、鋼架大棚栽培食用菌的,每座日光温室以實際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50000元)給予同期銀行基準利率50%的貸款貼息。每座鋼架大棚以實際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20xx0元)給予同期銀行基準利率50%的貸款貼息。

②對在蔬菜產業園外連片新建30座以上(含30座)高標準日光温室、鋼架大棚發展食用菌的,每座日光温室(60m×9m)補助5000元;每座鋼架大棚(60m×9m)補助20xx元。優先解決供水、供電、通路等配套設施。安裝自動捲簾機的,享受農機具購置補貼。

③在日光温室、鋼架大棚配套層架式設施發展食用菌的,享受20xx年縣委一號文件獎勵扶持政策。

④對新建連體鋼架大棚(5畝以上)並配套層架式設施發展食用菌的,每座連體鋼架大棚獎勵資金5萬元。

2.扶持發展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從事食用菌產業發展的企業,按照《高台縣小微企業創業創新若干扶持辦法》和《高台縣小微企業兩創示範基地建設扶持辦法》的優惠政策予以扶持,縣擔保公司擔保貸款優先向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傾斜。

3.扶持發展食用菌栽培農户。對在日光温室或鋼架大棚(1畝以上)發展食用菌(香菇)的農户,縣財政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企業和農户簽訂食用菌生產和產品收購合同,企業提供菌棒,回收合格產品。農户按規程和標準生產食用菌,按訂購合同交售合格的食用菌產品。

(三)加強科技支撐。加強與農業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在菌種選育、高效栽培、菌棚建造、菌渣利用、加工工藝等方面開展關鍵技術聯合攻關,為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提升食用菌產業的科技貢獻率。

(四)加強人才培育。加強食用菌產業實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建立一支業務技術精湛、作風優良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技術隊伍,指導食用菌栽培農户按市場需求、菌種特性生產、加工銷售食用菌。

(五)加強輿論宣傳。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宣傳媒體,營造加快發展食用菌產業的輿論氛圍,宣傳食用菌栽培設施建造、菌種生產、栽培管理、質量標準、品牌建設等信息和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典型企業和農户,引導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户加快發展食用菌產業,進行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市場化經營、品牌化營銷,提升食用菌產業化發展水平。

(六)加強監督考核。縣食用菌產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加強統籌協調,制定全縣食用菌產業發展規劃,創新食用菌產業發展模式,指導企業、專業合作社延伸食用菌產業鏈,開展食用菌產品的精深加工和高端產品研發,提升食用菌產業的經濟效益。相關鎮政府要結合實際,制定食用菌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建立健全食用菌產業發展的保障機制。縣督查考核局把食用菌產業發展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加大各鎮發展食用菌產業的檢查考核力度,促進食用菌產業加快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高台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xx年8月31日

產業實施意見 篇3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文化產業振興規劃》、中央九部委《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山西省政府《關於推動全省動漫產業發展實施意見的通知》等相關文件精神,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意見。

根據晉城城市特色、資源優勢、文化消費趨勢、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及新世紀城市發展規劃,把文化旅遊、現代傳媒、藝術品、文體娛樂、動漫影視和教育培訓這6個行業作為優先發展的文化產業,形成以重點文化產業為主導,相關產業聯動發展的格局。

---進一步加強對太行山文化的研究保護和開發利用。加強文化與旅遊的結合,以文促旅、以旅興文,以大型旅遊節慶活動為載體,推動旅遊和文化藝術活動的發展。

---發展與大眾文化、體育、健康消費相結合的文體娛樂產業。加快孫悟空主題公園、文化藝術中心、印刷工藝園區、太行山文化產業園建設,利用現有的文體宮、游泳館、跳水館,大力發展文藝娛樂業,積極申辦較大規模的體育競賽,積極開展國內外文化交流。

---發展具有晉城特色的會展業。結合晉城的人文資源、社會環境和經濟特色等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新建的會展中心和已有的文體宮等有利條件,以及對一些破舊工廠進行改造利用,形成多元的會展場館和獨特的會展環境。採用補貼、獎勵等措施,吸引和舉辦各種具有國際、國內品牌效應的會展,形成會展、住宿、接待、旅遊、購物、交通、休閒、娛樂的會展產業鏈,打開對外開放窗口,提升城市品位。

---發展與提高市民科學文化素質相結合的教育培訓產業。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或獨立辦學,進一步發展高中階段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社區教育,推進終身教育。大力發展專業知識、實用技能的各類培訓業。

三、積極調整文化產業結構,大力扶持文化骨幹企業

充分發揮市場對文化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以需求為導向、品牌為龍頭、資產為紐帶、企業為主體,打破地區、部門、行業、所有制界限,對全社會文化資源進行整合。樹立“只求所在、只求所用、不求所有”的觀念,積極爭取並支持省級部門、省屬企業在我市投資文化產業。進一步擴大開放,吸引各方投資,引進一批國內外著名文化企業來我市落户。力爭在“”期間,形成一批發展前景好、產業規模大、競爭能力強,具有晉城特色的文化產業羣和文化骨幹企業。

大力實施文化品牌戰略,充分利用太行山、趙樹理、上黨梆子等品牌優勢,在教育、文化、衞生、體育、新聞出版、文化旅遊等領域,培育一批名牌單位。充分利用女媧補天、精衞填海、愚公移山、白馬拖疆、二十八宿等文化遺存,推出一批精品名作。扶持《白馬少年》《二十八宿傳奇》等動漫企業做大做強,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並鼓勵其形成相關鏈。

推進文化企業集團化發展,改變目前文化產業單位規模小、相對分散、難以形成社會化生產和規模經營的狀況。積極創造條件組建具有較強競爭力,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大型文化企業集團。充分利用山水、人文、地理等資源優勢發展一批文化企業。在出版、文藝演出、體育、文化旅遊、娛樂休閒、藝術品生產等行業中,扶持一批規模化、集約化的骨幹企業,並創造條件發展成為企業集團。

四、加大財政的投入力度

各級財政要逐年增加對文化事業的資金投入,每年增長幅度應高於經常性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市本級財政每年安排文化藝術專項經費500萬元,重點用於市級文化單位的藝術創作和精品生產。“”期間,政府對文化事業的投入比例要有明顯提高。

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基金。政府每年從煤炭可持續發展本金中拿出5000萬元作為基本金,以此吸收社會資金,滾動發展,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管理,用於文化產業公共服務平台的建設,用於對文化產業投入,支持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獎勵優秀文化企業,鼓勵文化創新,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基金使用範圍如下:

(一)經市政府審定,每年公佈10家優秀文化企業,連續2年按企業對財政年度貢獻額的50%獎勵該企業,按第一年度企業對財政貢獻額的2%給予企業法定代表人一次性獎勵。

(二)鼓勵文化與科技結合的新興業態文化創意企業,對市政府審定的優秀文化創意企業,給予每家最高不超過50萬元創新獎勵。

(三)建設符合規定條件的文化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和重點項目(試驗)基地,給予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研發資助。

(四)對原創動畫片給予獎勵。在中央電視台主要頻道、省級少兒頻道黃金時段播出的二維原創動畫片,給予一次性獎勵,獎勵金額最高不超過200萬元。在中央台播出的二維原創動畫片,按片長每分鐘1600元給予獎勵;在地方台(省級電視台)播出的,按片長每分鐘1000元給予獎勵;在市級電視台播出的,按片長每分鐘500元給予獎勵。三維在二維的基礎上給予加倍獎勵。同一產品在多個電視台播出,按從高不重複原則給予獎勵。

(五)我市原創影視動畫片獲得國際知名動漫節(展)、國際A類電影節的主要獎項和國家重大獎項的,給予一次性獎勵,獎勵金額最高不超過50萬元;獲得省級重大獎項的,給予一次性獎勵,獎勵金額最高不超過30萬元;獲得市級獎項的,給予一次性獎勵,獎勵金額最高不超過10萬元;同一產品在多個獲得多個獎項的,按從高不重複原則給予獎勵。

(六)對我市數字出版產品、圖書報刊出版產品、音像出版產品等獲得“中國出版政府獎”等國家級政府類重大獎項的,給予一次性獎勵,獎勵金額最高不超過50萬元。

(七)從事電影發行、放映的電影公司及其他電影企業取得的收入以及在農村取得的電影放映收入免徵增值税和營業税。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適用13%的增值税税率,文化企業發生的廣告費用,按照税法規定進行税前扣除。

產業實施意見 篇4

貧困人口醫療兜底保障,安徽實施“健康脱貧”工程

安徽省政府出台《關於實施健康脱貧工程的的實施意見》,以“一個確保、三個圍繞”為重點,努力解決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據悉,今年4月,視察安徽時強調:因病致貧、因殘致貧問題時有發生,扶貧機制要進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醫保、新農合方面給予更多扶持。為貫徹落實重要指示精神,安徽省委、省政府把健康扶貧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着力在完善兜底措施上下功夫。結合貫徹國家衞生計生委等部委《關於健康扶貧工程的指導意見》精神,出台《關於實施健康脱貧工程的的實施意見》。

劃定個人自付費用“351線”,確保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服務

《實施意見》明確健康脱貧目標:加強醫療衞生服務能力建設,到20xx年底,貧困縣(市、區)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醫療綜合保障體系基本建立,貧困人口基本實現兜底保障。到20xx年,貧困人口醫療保障和醫療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重大傳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得到有效防控,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得到有效控制。

《實施意見》劃定貧困人口就醫個人年度自付費用上限,即在縣域內就診個人年度自付費用不超過0.3萬元,在市級醫療機構就診個人年度自付費用不超過0.5萬元,在省級醫療機構就診個人年度自付費用不超過1萬元。

圍繞“怎麼保”,着力構建“兩降四提一兜底”的綜合保障體系

《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以“兩降四提一兜底”為關鍵舉措,形成貧困人口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和兜底保障相互銜接的醫療保障體系。

兩個下降:降低貧困人口參保交費負擔。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保個人繳費部分,自20xx年起通過城鄉醫療救助基金全額代繳。降低醫保補償門檻。貧困人口縣域內普通門診不設補償起付線;取消住院預付金,降低補償起付線。

四個提高:一是提高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保障水平。重大疾病由12組增加到40組以上,慢性病病種在30種(組)基礎上,由基本醫保統籌地區應結合實際適當擴大慢性病病種範圍。常見慢性病門診實際補償比提高至75%;特殊慢性病門診參照住院治療的補償標準給予保障。重大疾病實際補償比提高至70%。二是提高基本醫保補償比例。貧困人口縣域內普通門診醫藥費用限額內實際補償比提高至70%;在鄉鎮衞生院和縣級、市級、省級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的,實際補償比分別提高到80%、70%、65%和60%。三是提高大病保險保障水平。貧困人口大病保險起付線,由1-2萬元降至0.5萬元,分段補償比例由50%-80%提高至60%-90%。四是提高醫療救助水平。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醫療救助範圍,醫療救助水平按年度住院合規醫藥總費用(含特殊慢性病門診)的10%給予救助。

一個兜底:貧困人口通過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綜合補償後,再扣除個人年度自付費用,剩餘部分合規醫藥費用實行政府兜底保障。

圍繞“怎麼治”,着力創新貧困人口醫療服務模式

《實施意見》提出,要在精準識別保障對象的基礎上,大力推進簽約服務、分類救治、便民結算,做到精確到户、精準到人,增強健康扶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一是精準識別保障對象。以建檔立卡數據為基礎,建立基於基本醫保信息系統的貧困人口身份識別系統、結算系統,精準識別,精細服務。制發《貧困人口醫療救助證》,方便羣眾享受政策優惠。二是開展簽約服務。貧困縣為貧困人口每人建立1份電子健康檔案、1張健康卡,為每個貧困户確定1名鄉村醫生簽約,對貧困人口實行分類健康干預,提供基本公共衞生、健康管理、基本醫療等服務。三是實施大病慢性病分類救治。對一次性能治癒的大病,集中力量進行治療;需要維持治療的,由就近具備能力的醫療機構實施治療;需要長期康復治療的,確定定點醫院或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實施定期治療和康復管理。四是實行縣域內先診療後付費。建立縣域內先診療後付費的結算機制,實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貧困人口健康脱貧醫療專項補助資金聯動,實現“一站式”信息交換和即時結算服務。

同時,大力推進分級診療,加強醫療行為監管。建立健全對口幫扶機制,推進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提升貧困地區醫療服務能力。

圍繞“怎麼防”,着力健全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體系

《實施意見》要求,積極實施公共衞生項目,落實國家基本衞生和重大公共衞生服務項目。全面實施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新生兒疾病免費篩查、婦女“兩癌”免費篩查、孕前優生健康免費檢查等重大公共衞生項目。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和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加強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全面開展貧困人口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行動。

產業實施意見 篇5

安徽省農村貧困人口綜合醫療保障制度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健康脱貧工程的實施意見》(皖政〔20xx〕68號),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和政府兜底保障相互銜接的貧困人口綜合醫療保障體系,落實“三保障一兜底”政策措施,有效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保障對象

保障對象為扶貧部門確認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以下簡稱貧困人口),與扶貧對象退出機制相銜接,實行動態管理。保障對象享受保障待遇時間與基本醫保保障年度一致。

二、保障政策

(一)資助參保

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保個人繳費部分,自20xx年起由財政給予全額補貼,通過城鄉醫療救助基金全額代繳。縣級民政部門會同財政、扶貧部門落實。

(二)基本醫保

1.門診補償

(1)普通門診。貧困人口在縣域內醫療機構門診就診,免起付線,在年度限額內實際補償比提高至70%(不含一般診療費)。年度報銷次數、補償限額等提高至各地普通人口的2倍。

(2)常見慢性病門診。貧困人口在縣域內醫療機構門診就診,免起付線,在年度限額內按病種實際補償比提高至75%。

(3)特殊慢性病門診。貧困人口在省內醫療機構門診就診,免起付線,參照就診醫療機構住院補償政策執行。原基本醫保個別病種較高補償待遇政策繼續執行。

2.住院補償

(1)起付線。貧困人口在縣域內鄉鎮衞生院及縣級醫療機構、市級醫療機構、省級醫療機構住院,起付線分別降至100元、300元、500元、1000元;符合基本醫保免起付線人羣繼續免起付線;年度內特殊慢性病患者在同一醫療機構多次住院的只計一次起付線。

(2)補償比例。貧困人口在鄉鎮衞生院、縣級醫療機構、市級醫療機構、省級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的合規醫藥費用分別按照80%、70%、65%和60%比例進行保底補償。特殊慢性病住院治療以及按照要求逐級轉診的,保底補償比例分別提高5個百分點。

(3)封頂線。住院(含特殊慢性病門診)補償年度累計封頂線不低於20萬元。大病保險及目錄內重大疾病按病種付費補償不列入年度封頂線計算基數。

3.重大疾病按病種付費

貧困人口患目錄內重大疾病,在市級、省級醫療機構住院治療實行按病種付費,補償比提高到70%。按照要求實行逐級轉診的,補償比再提高5個百分點。省、市級醫療機構按病種付費定點醫院、定點病種、費用定額、特殊病例、結算流程等規定與基本醫保保持一致。

(三)大病保險

省內住院大病保險起付線降至0.5萬元,各段補償比例在原有基礎上分別提高10個百分點。起付線至5萬元、5萬元至10萬元、10萬元至20萬元、20萬元以上各段合規費用補償比例分別為60%、70%、80%、90%。大病保險制度的其他規定繼續執行。

(四)醫療救助

貧困人口醫療救助水平按年度住院合規醫藥總費用(含特殊慢性病門診)的10%給予補助。補助金額不得超過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補償後剩餘的合規費用。

(五)政府兜底

貧困人口在省內醫療機構發生的限額內門診費用、住院(含特殊慢性病門診)合規費用納入政府兜底保障範圍。按照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政策補償後,貧困人口在省內縣域內、市級、省級醫療機構就診的,個人年度自付封頂額分別為0.3萬元、0.5萬元和1.0萬元,年度內個人自付合規費用累計超過個人自付封頂額時,超過部分的合規費用由政府兜底保障。個人自付封頂額按照貧困人口年度內就診最高級別醫療機構確定。

(六)其他規定

慢性病及重大疾病範圍按照《安徽省農村貧困人口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保障指導目錄》執行。享受綜合醫療保障政策的貧困人口就醫轉診,應執行《安徽省農村貧困人口分級診療辦法》的規定。

本實施方案未涉及內容繼續執行普通人口基本醫保及大病保險相關政策。納入基本醫保保障範圍的住院及特殊慢性病門診(本方案已有規定的除外),全部納入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及政府兜底保障範圍。其他需要提高補償待遇的,由各地另行規定。

因貧困人口及其家屬個人行為導致的過度醫療而發生的醫藥費用由患者自付;因醫療機構不合理檢查、施治、用藥等導致的過度醫療而發生的醫藥費用,由醫療機構承擔;以上費用均不納入綜合醫療保障範圍。

貧困患者年度內各項醫療保障的補償金額(含各地另增的醫療保障項目),累計不得超過其年度內醫藥總費用(包括限額內門診和住院費用)。

三、資金管理

(一)資金來源

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政府兜底保障資金分別來源於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基金、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基金、城鄉醫療救助基金以及健康脱貧醫療專項補助資金。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運用商業保險工具支持健康脱貧工程。

(二)資金結算

1.貧困人口醫藥費用“一站式”結算。

貧困人口出院時,聯網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合規醫藥費用通過綜合醫保“一站式”結算信息系統,即時結算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政府兜底以及個人自付費用。貧困人口只需交納個人自付費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及政府兜底資金由醫療機構墊付。

貧困人口在非聯網定點醫療機構就診合規醫藥費用,回參保地的醫保管理經辦機構通過“一站式”結算信息系統結算。個人只需承擔自付費用,其他費用由醫保管理經辦機構墊付。

2.機構墊付醫保費用定期結算。

醫療機構每月末將墊付的費用及相關票據分類彙總後,連同匯款賬號信息統一送達至各地醫保管理經辦機構。醫保管理經辦機構通知當地大病保險承辦機構及民政部門取回醫療機構以及本機構墊付款的相關票據。各部門應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在完成審核後5個工作日內向醫療機構或醫保管理經辦機構支付墊付款。發票、出院小結、結算單等原始票據由各醫保管理經辦機構保存,大病保險承辦單位及民政部門以機構每月墊付資金彙總表及結算單複印件為結算依據。

四、有關要求

(一)高度重視。各地、各部門要建立健全政府領導、部門協調、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明確各部門職責,儘快制定細化實施方案,確保貧困人口綜合醫療保障按要求規範實施。

(二)加強宣傳。各地、各部門要廣泛宣傳貧困人口綜合醫療保障方案,準確解讀綜合醫療保障相關政策,提高羣眾知曉率。引導貧困人口科學合理就醫,及時公開貧困人口綜合醫療保障實施情況,接受社會監督。

(三)加強管理。各部門、各醫保基金管理經辦機構要加強對貧困人口醫藥費用的審核與監管。各定點醫療機構應根據執業範圍以及自身醫療服務能力,引導貧困人口合理就醫,進行合理施治,嚴控不合理檢查檢驗、藥品、耗材等費用。

本實施方案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產業實施意見 篇6

各縣市人民政府,州安委會各成員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涼山州委涼山州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涼委發〔20xx〕9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加快推進全州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實現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的體系化、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組織領導

成立涼山州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推進領導小組(成員名單附後),負責全州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的組織、領導、督促、檢查;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綜合協調、政務保障等相關工作。各縣市、州安委會各成員單位也要成立相應組織領導機構,為有力、有序、有效開展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二、工作任務

(一)建立安全生產風險管理台賬。一要加快組建專家組。以抽調業內專家或購買社會服務等方式,各縣市、各行業主管部門、企業和相關事業單位組建安全生產風險管理專家組。二要加快風險識別和評級,釐定兩個風險清單。成立專家組後,要立即着手安全生產風險識別評級工作,全面徹底識別和明確本地、本行業、本單位安全生產風險,並根據危害程度進行風險評級,釐定各行業安全生產風險清單和各企業安全生產風險清單。三要加快建立風險管控標準,構建兩個風險管理台賬。以安全生產風險清單為導向,逆向清理國家和省、州相關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和標準,結合我州行業實際,對清理出的風險逐一科學制定管控措施和管控程度、標準,建成系統化、科學化、具體化、程序化、標準化的管控體系,形成各行業安全生產風險台賬和每個企業或相關事業單位風險管理台賬。

(二)建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一要理定監管責任清單。以風險管理台賬為導向和主線,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各級黨委政府釐定黨政安全生產領導責任清單,各級政府安委會辦公室釐定綜合監管責任清單,各行業主管部門釐定行業監管責任清單,全州範圍內各企業和有關事業單位釐定自身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清單。二要建立監管責任落實機制,構建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對清理出的責任,要逐一制定科學化、具體化、流程化的落實和監督制度,建成規範有序的本地、本行業、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落實體制機制,形成以風險管理為主線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三)建立健全風險管理信息庫。在前兩項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歸納整理全州各行業領域安全生產風險管理信息,形成較完整的全州以風險管理為主線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落實信息庫,為安全生產工作的科學化、標準化、程序化奠定堅實基礎。

(四)逐步推進其他各項工作。在抓好前面三項任務的同時,要逐步推進《指導意見》中“一條主線、三個機制、五個流程、四個保障”其他各項工作,條件成熟的要抓緊落實,條件不成熟的要加快創造條件推進落實。

三、具體分工

各縣市、各行業主管部門、企業和有關事業單位要按照《指導意見》要求,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分級屬地管理、以屬地管理為主”、“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的原則,依據各自職能職責,加快推進各地、各行業領域、各企業和有關事業單位以風險管理為主線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各縣市黨委政府負責本縣市黨政領導責任和監管責任體系建設;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所管行業以風險管理為主線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政府安委會辦公室負責綜合監管責任體系建設。

——州公安局。牽頭負責建立危險化學品、民用爆炸物品、煙花爆竹公共安全管理,大型羣眾性活動的安全管理,道路交通安全違法,建設工程、公眾聚集場所、公眾文化娛樂場所以及有固定經營場所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交通局。牽頭負責建立道路建設,道路客、貨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源頭監督管理,危險品貨物運輸經營,通航水域客貨運輸企業、港口作業,公路、水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安監局。牽頭負責建立煤礦、非煤礦山(尾礦庫)、煙花爆竹、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水務局。牽頭負責建立水利、水電建設工程項目和水庫、水電站、縣域電網、河道(湖泊)、堤防、水閘、渠道、漁業生產、漁業船舶、河道採石採沙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規建局。牽頭負責房屋建築和市政工程(包括城鎮燃氣)施工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教育局。牽頭負責建立教育系統(主要包括學校、校車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民政局。牽頭負責建立殯葬設施設備、救助管理站、福利院、敬老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國土局。牽頭負責建立無證採礦、以採代探、超層越界開採等非法勘查開採礦產資源的違法行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環保局。牽頭負責建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及放射性廢物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農牧局(農機管理部門)。牽頭負責建立農業機械安全生產風險管理台賬。

——州林業局。牽頭負責建立所屬國有林場、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和直屬企事業單位在植樹造林、森林管護、林木採伐、林區建設等作業生產中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文廣新局。牽頭負責建立文化影視新聞出版系統所屬企事業單位和文物收藏單位、文物保護單位、圖書館、文化館、劇院(場)等公共文化單位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衞計委。牽頭負責建立衞生系統醫療廢棄物、放射診療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工商局。牽頭負責建立商品交易市場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質監局。牽頭負責建立特種設備(包括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遊樂設施和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生產、使用、檢驗檢測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旅遊局。牽頭負責旅行社、旅遊景區、星級飯店及其他旅遊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州食藥監局。牽頭負責建立食品藥品行業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國網涼山供電公司。牽頭負責建立水電站大壩、電力可靠性和重要用户供用電等安全管理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和直屬事業單位。牽頭負責所管行業領域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

——各縣市政府。負責建設本縣以風險管理為主線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對識別出的風險逐一建立本縣黨政領導和部門行業監管責任。

——州安委會其他成員單位。要協助有關牽頭部門(單位)和各縣市政府建立涉及本單位職能職責的行業領域以風險管理為主線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

四、時間要求

各縣市、各行業主管部門、企業和相關事業單位要在年內完成目標任務。要高度重視,及時成立本縣市、本單位推進領導小組,明確負責人和具體操作人員,提供必要的經費和裝備保障,按照方案要求全面推進以風險管理為主線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務必在20xx年12月31日前完成建設任務。各縣市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督促轄區內企業和相關事業單位建立責任體系,各行業主管部門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督促指導本行業領域企業和相關事業單位建立責任體系。

五、考核獎懲

州安委會將監督管理責任體系建設作為今年安全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納入年度安全生產考核目標,增加目標中的權重,嚴格逗硬獎懲。州推進小組和州委、州政府目督辦對建設全過程進行跟蹤督查,重點督查各縣市黨委、政府建設領導和監管責任體系情況和州級相關部門風險管理台賬、行業監管責任體系建設情況,嚴格安全生產約談、追責等相關制度,確保相關工作貫徹落實到位。

涼山州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

年6月19日

產業實施意見 篇7

(一)準備階段

1、成立機構。成立x村“村改居”工作領導小組,由街道包村幹部和部分村民代表組成專門工作班子集中辦公,具體負責“村改居”的日常工作。2、宣傳引導。村召開村“兩委”會議和“兩委”擴大會議,並利用張貼標語、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加大對“村改居”工作的宣傳力度。重點宣傳“村改居”工作的意義、有關法規、政策等,提高羣眾對“村改居”工作重要意義的認識,增強信心,為全面鋪開“村改居”工作營造一個穩定的社會氛圍。3、調查摸底,制定方案。召開各種形式的座談會,廣泛徵求村民的意見,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按照上級有關政策規定,結合本村的實際,制定出具體的“村改居”工作實施方案,並提交村民會議表決通過。

(二)實施階段1.召開“村改居”工作動員大會。按照上級的總體安排,結合本村的實際和工作計劃,開好“村改居”工作動員大會,傳達有關文件精神,部署具體工作。2.確認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根據本村的實際情況,按照有關規定,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和非集體組織成員,名單及時向羣眾公佈,接受社會監督。3.向xx街道提出“村改居”申請,並上報《實施方案》,待區政府審批。4.成立居委會領導班子和相應組織。“村改居”後,居委會掛牌名稱為“xx街道居民委員會”,黨組織名稱為“xx街道x居委會支部委員會”(具體名稱待上級核准後再定),原村兩委成員自然過渡為居委會兩委成員,待任期屆滿後依法按程序換屆。5.建章立制。“村改居”後,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並公佈上牆;居委會亦可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身實際和羣眾的意願制定居規民約和居民自治章程。同時,建立相應的組織和服務體系,規範提升居委會管理服務水平。6.理順“村改居”後的各種關係。妥善解決好農業户口集體轉居民户口、社區黨組織設置、“村改居”後居民住房、集體資產處置、集體經濟組織名稱的變更、社區居民就業、居民的社會保障、基層婦女、共青團、工會組織建設、居委會的職數設置、工資福利、辦公經費和其他社會管理事務等方面的問題。

(三)總結驗收階段“村改居”工作結束後,要認真總結經驗,對改制中的有關文件、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入檔。及時開展對“村改居”工作的自查自糾,對不規範的問題及時糾正,進一步對“村改居”後的各項工作搞好規範完善。四、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堅持依法辦事,嚴格按程序操作。“村改居”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必須嚴格程序,認真操作。從準備工作到全面鋪開,都要嚴格把關,一環緊扣一環。既要掌握政策,嚴格程序,又要充分聽取羣眾的意見,堅持上下結合,穩步推進。(二)保持幹部隊伍的相對穩定,確保“村改居”工作的順利進行。在“村改居”過程中,要注意穩定幹部隊伍,村“兩委”班子成員暫不調整變動,確需調整的可在以後換屆時依法按程序進行

產業實施意見 篇8

為認真貫徹《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通知〉》,健全全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系,全面落實安全生產工作責任,認真實施安全生產重心下移、屬地監管、誰主管、誰負責的工作和責任機制,充分發揮各級各部門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作用,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和隱患的排查治理,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工作目標

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落實全區各級各部門安全生產監管、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責任,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隱患排查和治理。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督促企業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加大安全生產宣傳教育, 及時排查和治理安全隱患,落實各項防範措施,確保不發生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為全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

二、全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及責任追究基本原則

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和責任追究實行“誰主管、誰負責”;屬地管理和企業主體責任制,各街道(鄉、園、局)和相關部門黨政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分管負責人為責任人,並按以下類別和區域管轄原則進行劃分:

1、安全管理類別責任劃分:

全區安全管理範圍按以下類別進行責任劃分:

區政府分管副區長對所分管部門承擔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負責;區安委會主任負責總體協調、區安委會常務副主任協助具體組織工作。各責任部門按照下述分工,對全區區域範圍內所有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負責,承擔對其進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違法違規行為查處的責任。

建築安全:含建築施工企業、建築、拆遷、裝飾裝修工地、危險房屋,區建設局為責任及監管部門。

消防安全:區公安分局、區消防大隊為責任及監管部門。

公共安全:煙花爆竹燃放、危爆及劇毒物品儲存、使用,大型公眾聚集活動。區公安分局為責任及監管部門。

娛樂休閒酒吧、車站、商場等人員密集場所人員數量控制,區公安分局為責任及監管部門,區文體局為協管部門。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含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危、爆物品運輸、拖拉機、農用運輸車和校車管理等。區交警大隊為責任及監管部門。

工貿企業生產安全:含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生產經營單位、工貿企業生產安全、特種設備安全。區工業局(工業企業、特種設備)、區商務局(商貿企業、市場)為責任及監管部門,區安監局為安全生產協管部門。

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生產經營單位、職業衞生、易製毒化學品生產經營安全:區安監局為責任和監管單位。

食品衞生安全:含餐飲企業、學校、企業及建築工地食堂食品安全、食品生產、經營監管等。區衞生局為責任及監管部門。

學校安全:區教育局為責任及監管部門。

農機水利安全:含農業機械、水利設施安全、動物防疫、蔬菜農藥殘留、肉類檢疫監管等。區農林水局為責任及監管部門。

交通運輸安全:區交管局為責任及監管部門。

2、安全生產區域管轄原則

各街道、鄉、隆平高科技園、湘湖管理局按屬地原則,負責對本轄區範圍內所有單位及人員密集場所、建築施工、拆遷及房屋裝飾裝修工地、居民區、市場、經營門店等進行全面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隱患排查、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和安全問題的查處、報告,負責組織事故的救援、處置與報告。督促各管理、主管部門全面落實安全生產監管責任,督促轄區內所有單位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安全隱患整改責任,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完善和全面落實安全管理制度、規範和安全技術要求,保證安全生產投入,落實安全生產各項防範措施,治理安全生產隱患、培訓安全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

3、安全生產事故責任追究

區政府對轄區內發生人員死亡安全生產事故的街道(鄉、園、局),給予黃牌警告。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生產事故(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除外)的,對責任部門和街道(鄉、園、局)實行安全生產一票否決,根據職責分工分別對分管領導、責任部門、街道黨政主要負責人和分管負責人進行責任追究,分管該部門的區政府分管副區長向區委、區政府説明情況。發生重大事故的,按省市有關規定進行行政問責。

三、加強組織建設,健全安全監管網絡

1、建立健全街道(鄉、園、局)安全工作委員會。街道(鄉、園、局)要建立以行政主要負責人為主任,分管負責人為副主任,有關部門負責人任委員的安全工作委員會,區直有關部門要建立以行政主要負責人為組長,分管負責人為副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安全生產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指導、協調轄區(行業、領域)內的安全生產工作。

2、進一步規範街道安監站建設。各街道(鄉、園、局)安監站要做到編制、人員、職責、場地、裝備、經費“六落實”,保障工作的正常開展。各街道(鄉、園、局)應該設立獨立的安監站,各安監站必須配備2名以上工作人員。必須保持安監隊伍的穩定,安監站安全專幹在崗時間應該保持在2年以上,以保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業務開展的連續性和持證執法的基本要求。

3、建立社區安全生產聯組。每個社區均要建立安全生產聯組,聯組由轄區內的公安、消防和企業安全管理人員組成,每個社區必須明確一名固定工作人員為安全生產專幹,在崗時間應該保持在2年以上。

4、督促指導轄區內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對轄區內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危險物品生產、經營、儲存單位和建築施工、交通運輸從業人員在100人以上的生產經營單位,要督促其成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對從業人員在100人以下的,要設立專職安全員。

四、加強制度建設,規範安全生產監管秩序

1、建立區、街道(鄉、園、局),社區(村)、生產經營單位四級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全面落實各級各部門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和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2、建立安全生產例會制度。各級各部門專門研究安全生產會議每季度不少於一次,安委會(安全生產領導小組)防範重特大事故會議每年不少於4次。會議主要任務是分析本區域、本行業安全生產形勢,部署安全隱患排查與治理,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每次會議都要形成會議紀要並切實抓好落實,同時定期向區政府報告本地區的安全生產工作情況。

3、健全安全生產檢查制度。切實做好重大活動、重要節日期間的安全生產工作,每次檢查必須檢查前有方案,檢查過程有領導帶隊,檢查有記錄有文書,檢查後有總結通報,各街道(鄉、園、局)、區直各部門全年由領導帶隊的安全檢查不少於4次。

4、健全事故應急救援和事故報告制度。各街道(鄉、園、局)、各部門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地區、本行業的實際制度切實可行的重大事故應急救援方案,並每年組織一次演練,及時如實報告轄區、行業內發生的各類安全事故,積極組織事故的應急救援和善後處理,確保社會穩定。

5、健全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核制度和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制度,將安全生產納入對各級各部門和領導幹部的績效考核內容,落實工作責任和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定期組織考核檢查,嚴格獎罰。

五、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強化安全生產工作保障

1、將安全生產工作納入各街道(鄉、園、局)、各部門發展規劃,重視安全生產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和保障街道(鄉、園、局)、部門安全生產工作經費;

2、落實街道(鄉、園、局)安監站辦公專門用房,行政區劃圖、安全生產基本情況分佈圖、安全生產機構設置、重點監控單位分佈圖要規範上牆,相關安全生產會議,安全檢查記錄和事故報告記錄等資料規範齊全。並配備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檢查、檢測和安全防範、應急救援必要設備、裝備與設施。

3、全面掌控本行政區域、本行業(領域)內所有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狀況,建立健全區域(行業)內完整的生產經營單位、建築拆遷工地、事故隱患、特種設備、重點娛樂場所、重點人員密集場所、學校、網吧、重大危險源及其監管、監控,職業衞生申報、易製毒化學品生產經營、法定安全資格培訓等基礎台帳,底數清、情況明,台帳規範、內容詳實。

4、結合實際制訂本轄區、本行業所有生產經營單位的屬地監管、行業監管方案,依法對本轄區、本行業內所有的生產經營單位實施全面檢查和日常監管,每家企業每年檢查不少於一次,重點生產經營單位每季檢查不少於一次,並製作規範的檢查記錄和執法文書,監督轄區內生產經營單位全面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制訂並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

5、加強安全生產示範街道、安全社區創建工作,每個街道(鄉)至少創建一個安全社區。

六、加強教育培訓、營造安全生產氛圍

1、結合實際制訂街道(鄉、園、局)、部門年度安全生產宣傳、培訓、教育計劃,組織開展經營性的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活動。

2、積極開展安全生產教育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樓棟、進家庭等安全知識五進特色宣傳教育活動。積極創造條件,動員社會力量,利用各種類型的羣眾性文化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安全生產宣傳教育。

3、嚴格按規定組織開展轄區(行業)內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的法定資格培訓和高危行業從業人員的全員培訓,確保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高危行業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率為100%,高危行業從業人員培訓率100%。

七、加強排查治理,構建長效工作機制

1、全面履行協調、指導和監督街道(鄉、園、局)、部門和轄區內生產經營單位開展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職責,建立符合本地區、本行業實際情況的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規程和責任機制。

2、建立本轄區、本行業內所有生產經營單位完整的事故隱患和重大危險源監管檔案(台帳)及基本數據庫,全面掌控本轄區、本行業內的事故隱患和重大危險源的分佈情況,按規定及時準確向區安監局和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和重大危險源監控情況;對於轄區內、行業內重大危險源和一時難以整改到位的安全事故隱患要及時上報並制定監控方案的措施,明確監控和責任監督責任人員,確保重大危險源、安全隱患得到有效的監管和管理,確保直管高危行業隱患整改率達100%。

3、加大對直管高危險行業非法生產經營行為的打擊力度,採取有效措施取締本轄區、本行業範圍內非法生產、經營(儲存)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行為,進一步規範本地區、本行業的安全生產秩序。

4、按照全區統一部署並緊密結合本地區、本行業高危行業安全狀況實際,分類制訂街道(鄉、園、局)、各部門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方案,每季度重點組織開展一次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建築拆遷工地、消防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確保重點突出、措施具體、目標明確、效果明顯。

年月日

產業實施意見 篇9

安徽省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20xx-12-25 皖政[20xx]120號 安徽工資業務服務中心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養老保險制度,根據《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xx〕2號)精神,現就我省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改革現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獨立於機關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管理服務社會化的養老保險體系。

(二)基本原則。

1.公平與效率相結合。既體現國民收入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的要求,又體現工作人員之間貢獻大小差別,建立待遇與繳費掛鈎機制,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提高單位和職工參保繳費的積極性。

2.權利與義務相對應。參保人員按照國家規定,切實履行繳費義務,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形成責任共擔、統籌互濟的養老保險籌資和分配機制。

3.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合理確定基本養老保險籌資和待遇水平,切實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促進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

4.改革前與改革後待遇水平相銜接。立足增量改革,實現平穩過渡。對改革前已退休人員,保持現有待遇並參加今後的待遇調整;對改革後參加工作的人員,通過建立新機制,實現待遇的合理銜接;對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人員,通過實行過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5.解決突出矛盾與保證可持續發展相促進。統籌規劃、合理安排、量力而行,準確把握改革的節奏和力度,先行解決目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統一的突出矛盾,再結合養老保險頂層設計,堅持精算平衡,逐步完善相關制度和政策。

二、主要內容

(一)改革的範圍。按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事業單位(以下統稱單位)及其編制內的工作人員(以下統稱工作人員)。

上述事業單位是指根據《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實施意見》(皖發〔20xx〕14號)有關規定進行分類改革後的公益一類、二類事業單位(含按照有關規定暫不分類且納入事業機構編制管理的事業單位)。

編制外人員應依法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二)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户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單位繳費)的基數為本單位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工作人員的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之和,比例為20%。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個人繳費)的基數為個人繳費工資基數,比例為8%,由單位代扣。按本人繳費工資8%的數額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户,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

機關單位(含參公管理的單位)工作人員的個人繳費工資基數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資收入中的基本工資、國家統一的津貼補貼(警銜津貼、海關津貼等國家統一規定納入原退休費計發基數的項目)、規範後的津貼補貼(地區附加津貼)、年終一次性獎金。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個人繳費工資基數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資收入中的基本工資、國家統一的津貼補貼(國家統一規定納入原退休費計發基數的項目)、績效工資。其他項目暫不納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

個人繳費工資基數超過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低於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個人繳費工資基數。

個人賬户儲存額只用於工作人員養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國家統一公佈的記賬利率計算利息,免徵利息税。參保人員死亡的,個人賬户餘額可以依法繼承。

(三)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

1.本實施意見實施後參加工作、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20xx年的工作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户養老金組成。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户養老金月標準為個人賬户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本人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

2.本實施意見實施前參加工作、實施後退休且個人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累計滿20xx年的工作人員,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户養老金的基礎上,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髮給過渡性養老金。其中,對過渡期內(20xx年10月1日至20xx年9月30日)退休的工作人員,按照合理銜接、平穩過渡的原則,確定待遇計發辦法。

3.本實施意見實施後達到退休年齡但個人繳費年限累計不滿20xx年的工作人員,其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處理和基本養老金計發比照《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令第13號)執行。

4.本實施意見實施前已經退休的人員,繼續按照國家和省規定的原待遇標準發放基本養老金,同時執行基本養老金調整辦法。

5.機關事業單位離休人員仍按照國家和省統一規定發給離休費,並調整相關待遇。

(四)調整部分工作人員退休時加發退休費辦法。改革後獲得省部級以上勞模、有重大貢獻的高級專家等榮譽稱號的工作人員,退休時不另增加基本養老金,在職時給予一次性獎勵。獎勵所需資金不得從養老保險基金中列支。對於改革前已經獲得此類榮譽稱號的工作人員,退休時不另增加基本養老金,給予一次性退休補貼,資金從原渠道列支,退休補貼標準根據平衡銜接的原則另行確定。符合原有加發退休費情況的其他人員,按照上述辦法處理。

(五)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工資增長和物價變動等情況,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統籌安排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調整,逐步建立兼顧各類人員的養老保險待遇正常調整機制,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

(六)統一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政策。全省統一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和繳費基數核定範圍,統一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統籌項目和標準以及調整辦法,統一編制和實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預算,統一業務經辦規程,統一信息管理系統,實現省級集中管理數據資源。

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省對市調劑、市對所屬縣(市、區)統收統支。建立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省級調劑金,由省統一調劑使用。省級調劑金制度建立前,各統籌地區收支缺口由同級財政承擔。

(七)加強基金管理和監督。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單獨建賬,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分別管理使用。基金實行嚴格的預算管理,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户,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專款專用。依法加強基金監管,確保基金安全。

(八)做好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工作。參保人員在全省同一統籌範圍內的機關事業單位之間流動,只轉移養老保險關係,不轉移基金。參保人員跨統籌範圍流動或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流動,在轉移養老保險關係的同時,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户儲存額隨同轉移,並以本實施意見實施後各年度實際繳費工資為基數,按12%的總和轉移基金。參保繳費不足1年的,按實際繳費月數計算轉移基金。轉移後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個人賬户儲存額累計計算。

(九)建立職業年金制度。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應為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單位按本單位繳費工資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職業年金具體辦法按《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的通知》(國辦發〔20xx〕18號)等規定執行。

(十)建立健全確保養老金髮放的籌資機制。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應按規定及時足額繳納養老保險費。各級社會保險徵繳機構應切實加強基金徵繳,做到應收盡收。各級政府應積極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社會保障資金投入,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同時,建立職業年金經費保障機制,確保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平穩推進。

(十一)逐步實行社會化管理服務。提高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社會化管理服務水平,加快發放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卡,實行基本養老金社會化發放。加強街道、社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平台建設,加快老年服務設施和服務網絡建設,為退休人員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十二)明確經辦管理層次。基本養老保險實行屬地化管理。省直機關和在肥省直事業單位以及符合參保條件的中央駐皖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管理工作,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切實加強對改革工作的領導,精心組織實施。要嚴格按照機關事業單位編制管理規定,確定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員範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要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本實施意見精神,制定具體貫徹意見。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編制等部門要各負其責,密切配合,確保改革順利推進。改革中遇到的重大問題應及時報告省政府。

(二)加強政策宣傳和業務培訓。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直接關係廣大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各地、各部門要統一宣傳口徑,全面準確解讀改革政策,正確引導輿論,為改革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各地要結合工作實際,廣泛開展業務培訓,幫助相關工作機構和工作人員熟練掌握政策,提高工作水平和業務能力。

(三)加強經辦機構能力建設。各地要根據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實際需要,加強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能力建設,相應增加工作人員,提供必要的經費和服務設施。各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要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制訂和規範業務流程,實現規範化、信息化、專業化、精細化管理,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本實施意見自20xx年10月1日起實施,已有規定與本實施意見不一致的,按本實施意見執行。

附件:1.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

2.個人賬户養老金計發月數表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xx年12月9日

產業實施意見 篇10

安徽出台實施意見 做好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脱貧工作

從省人社廳獲悉,該廳日前出台《關於在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中做好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脱貧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實施就業脱貧工程、加強貧困勞動者職業培訓、提高貧困人口社會保險水平、引導各類人才服務貧困地區、提升貧困地區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能力等政策措施,確保如期完成脱貧攻堅任務。

具體來説,在實施就業脱貧工程方面,我省將提供精準就業服務,強化勞務對接協作,拓展貧困勞動者就業空間,幫助40萬有就業能力和願望的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勞動者通過就業創業實現脱貧;在加大職業培訓方面,將大力實施技能脱貧培訓,開展技工教育脱貧行動,使每個有參加職業培訓意願的貧困勞動者每年都能接受至少1次免費職業培訓,確保至少掌握1門致富技能;在提高社保水平方面,將引導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積極參保續保,實現基本養老、醫療保險“應保盡保”;在強化人事人才支撐服務方面,將持續落實向貧困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傾斜的工資政策,全面提升貧困地區幹部隊伍能力水平;在提升就業和社保公共服務能力方面,力爭實現貧困地區縣級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台基本覆蓋,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記者日前從省人社廳獲悉,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882.69萬人、3429.31萬人、1627.62萬人、442.02萬人、533.83萬人、510.63萬人,分別完成年度計劃的87.74%、100.86% 、101.39% 、101.85% 、101.1% 、102.74%,全面超過序時進度。

今年以來,我省加快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啟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信息採集和參保登記工作,鞏固完善城鎮居民大病保險制度,起草我省工傷保險省級統籌辦法及配套政策;積極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徵繳,引導和鼓勵農民工、非公經濟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繳費,將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納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範圍,深入推進建築業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同舟計劃”,各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持續增長;按時足額為“老字號”人員發放補助,截至9月底,我省累計為53.84萬名“老字號”人員發放生活補助28.66億元。 我省還認真做好社會保險待遇調整工作。啟動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工作;調整生育津貼發放標準,對按企業費率繳費用人單位的女職工,符合計劃生育政策延長60天產假期間,增發2個月生育津貼;上調傷殘津貼、供養親屬撫卹金待遇標準,人均傷殘津貼達到2696元、人均供養親屬撫卹金達到985元。

產業實施意見 篇11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實施意見

皖政辦〔20xx〕22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國辦發〔20xx〕1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經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依法規範企業勞動用工管理

(一)切實加強勞動合同管理。各類企業必須依法與招用的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建立職工名冊,並辦理勞動用工備案。在工程建設領域,實行先簽訂勞動合同後進場施工,大力推行簡易勞動合同文本,明確約定工作時間、工作內容、勞動報酬、支付方式等內容並嚴格履行。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把各類企業與農民工簽訂和履行勞動合同、考勤管理等用工管理情況納入監管重點,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發現不簽訂或不履行勞動合同等違法違規行為,及時督促整改。對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行政處理或行政處罰決定,並通報同級行業主管部門。

(二)全面實行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在工程建設領域,施工總承包企業(包括直接承包建設單位發包工程的專業承包企業,下同)和分包企業(包括承包施工總承包企業發包工程的專業企業,下同)應當全面實行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在工程項目部配備勞資專管員,建立勞動計酬手冊和管理台賬,記錄施工現場作業農民工的身份信息、勞動考勤、工資支付等信息,由農民工本人確認簽字並保存兩年以上備查。施工總承包企業要加強對分包企業勞動用工和工資發放的監督管理,實時掌握施工現場用工及其工資發放情況,不得以包代管。在處理拖欠工資案件時,施工總承包企業和分包企業應當提供花名冊、考勤及工資結算等相關記錄。各級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等行業主管部門要督促施工總承包企業和分包企業切實落實勞務用工實名制管理。

(三)加強施工現場維權信息管理。施工總承包企業要在施工現場醒目位置設立維權信息告示牌,明示業主單位、施工總承包企業及所在項目部、分包企業、行業監管部門等基本信息;明示勞動用工相關法律法規、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工資支付情況等信息;明示屬地行業監管部門投訴舉報電話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勞動保障監察投訴舉報電話等信息。

二、進一步健全工資支付保障制度

(一)完善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將工資保證金制度實施範圍從建築市政、交通運輸、水利等工程建設領域,逐步擴大到勞動密集型加工製造、餐飲服務等易發拖欠工資問題的行業。建立工資保證金差異化繳存辦法,對上一年未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建築施工企業,當年保證金降低50%收取,連續兩年未拖欠減按40%收取,連續三年以上未拖欠的免繳保證金;對一定時期內發生工資拖欠的企業適當提高繳存比例。嚴格執行工資保證金收繳、動用和退還規定,不得減免不符合條件企業的繳存比例,墊付農民工工資動用的保證金要及時補足。

(二)建立健全農民工工資(勞務費)專用賬户管理制度。在工程建設領域,全面實行農民工工資(勞務費)專用賬户管理制度,實行人工費用與工程款分賬管理、農民工工資與工程材料款相分離。施工總承包企業應按照銀行結算賬户管理有關規定,負責在工程項目所在地銀行開設農民工工資(勞務費)專用賬户。建設單位在撥付工程款之前,應按照合同約定的同期工程款的一定比例或施工總承包企業提供的人工費用數額,將應付工程款中的人工費先行單獨撥付到施工總承包企業開設的農民工工資(勞務費)專用賬户,專項用於支付農民工工資。農民工工資(勞務費)專用賬户應向工程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以及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等工程建設項目主管部門備案,並委託開户銀行負責日常監管,確保專款專用。開户銀行發現賬户資金不足、被挪用等情況,應及時向工程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等工程建設項目主管部門報告。

(三)全面推行銀行代發工資制度。全面推行各類企業委託銀行代發農民工工資。在工程建設領域,鼓勵實行分包企業農民工工資委託施工總承包企業直接代發的辦法,由分包企業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相關規定,為招用的農民工申辦銀行個人工資賬户,並辦理實名制工資支付銀行卡,按月考核農民工工作量並編制工資支付表,經農民工本人簽字確認後,交施工總承包企業委託銀行通過其設立的農民工工資(勞務費)專用賬户直接將工資劃入農民工個人工資賬户。

(四)建立健全政府欠薪應急週轉金制度。各市、縣人民政府要緊密結合當地產業、行業發展特點,建立健全政府欠薪應急週轉金制度,合理確定週轉金的規模和標準,切實加強和規範週轉金的使用管理。同時,在充分發揮應急週轉金應急保障作用的前提下,確保政府財政資金的安全。

(五)完善企業工資支付監控機制。各地要依託基層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網絡化管理平台和基層工會組織,對轄區內企業工資支付情況實行日常監管。對發生過拖欠工資的企業,實行重點監控。建立和完善欠薪預警系統,根據工商、税務、銀行、水電供應等單位反映的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定期對重點行業企業進行綜合分析研判,發現欠薪隱患及時預警並做好防範工作。企業確因生產經營困難等原因需要延期支付農民工工資的,應及時向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工會組織報告。各級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工會組織要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妥善解決好生產經營困難企業支付農民工工資問題。在工程建設領域,各類企業凡參加我省範圍內建設項目招投標,有關部門應當審核其3年內支付農民工工資情況。

三、切實加強建設領域工程款支付管理

(一)加強建設資金監管。在工程建設領域,採用經濟手段約束建設單位履約、要求分包單位墊資施工等措施,預防工程款拖欠。加強對政府投資工程項目的管理,對建設資金來源不落實的政府投資工程項目不予批准。政府投資工程項目一律不得以施工企業帶資承包的方式進行建設,嚴禁將帶資承包有關內容寫入工程承包合同及補充條款,嚴格限制尚未解決拖欠工資問題或3年內發生過拖欠工資問題的企業參加招投標。

(二)規範工程款支付和結算行為。建設單位應按合同約定的計量週期或工程進度結算並支付工程款。工程竣工驗收後,對建設單位未完成竣工結算或未按合同支付工程款且未明確剩餘工程款支付計劃的,可探索採取建立建設項目抵押或置換償付等辦法,有效解決拖欠工程款問題。對建設單位未完成竣工結算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不得辦理竣工驗收備案手續。對長期拖欠工程款結算或拖欠工程款的建設單位,有關部門不得批准其新項目開工建設,並納入信用信息系統,實施失信懲戒。

四、依法嚴懲拖欠工資違法行為

(一)嚴厲查處拖欠工資案件。加強工資支付監察執法,擴大日常巡查和書面審查範圍,推進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案件省級聯動處理機制建設,加大拖欠工資舉報投訴受理和案件查處力度。強化部門聯合執法和綜合治理,深入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提高拖欠工資案件查辦效能。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發生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公安機關要及早介入,及時受理與偵查,及時採取控制犯罪嫌疑人、凍結企業賬户等措施,防止欠薪逃匿和財產轉移等行為。健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公安、檢察、審判機關案情通報、聯席會議等制度,推動完善檢察院立案監督和法院及時財產保全等制度,確保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有效打擊和震懾惡意欠薪、欠薪逃匿等違法犯罪行為。

(二)及時處理拖欠工資爭議。充分發揮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的作用,引導農民工就地就近解決工資爭議。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機構對涉及農民工工資的爭議案件要優先受理、優先調處、快速結案。對集體欠薪爭議或涉及金額較大的欠薪爭議案件要掛牌督辦。加強裁審銜接與工作協調,提高欠薪爭議案件裁決效率。積極暢通法律援助渠道,健全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機制,依法及時為農民工討薪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

(三)妥善處置欠薪突發性和羣體性事件。各地要健全應急預案,完善應急處置工作機制,明確權限、任務和分工,規範分級響應和處置流程,強化部門聯動處置。發生因拖欠農民工工資引發的突發性、羣體性事件時,要及時啟動應急預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要迅速介入,當地政府要加強組織協調。對企業一時難以解決或企業主欠薪逃匿的,及時動用應急週轉金、欠薪保障金或通過其他渠道籌措資金,先行墊付部分工資或基本生活費,防止事態升級擴大。對採取非法手段討薪或以拖欠工資為名討要工程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有關法規的,要依法予以處罰;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強化問題隱患排查與化解工作,加強監測監控和提前預防,並積極做好勸解疏導工作,引導農民工依法理性維權。

(四)聯合懲戒拖欠工資失信行為。加快全省勞動用工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企業守法誠信管理,實行分類分級動態監管。建立拖欠工資企業“黑名單”制度,將企業拖欠工資等違法信息納入人民銀行企業徵信系統、工商(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住房城鄉建設等行業主管部門誠信信息平台和政府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同時,納入失信監管重點範圍,依法依規向社會公佈,在政府資金支持、政府採購、招投標、生產許可、履約擔保、資質審核、融資貸款、市場準入、評優評先等方面予以限制,形成失信企業“一處違法、處處受限”懲戒格局,提高企業失信違法成本。

(五)加強執法維權能力建設。按照國家規定,規範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設置、性質,統一機構名稱。嚴格按照公車改革規定配備勞動保障監察執法用車,按標準配備監察執法辦案裝備,保障監察執法辦案經費,為查處欠薪案件和執法維權工作提供必要支撐。進一步完善勞動保障監察管理信息系統,推動網格化、網絡化管理工作向鄉鎮(街道)、社區(村)延伸,大力推行網上辦理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提高欠薪案件處理效率。

五、嚴格落實保障工資支付責任

(一)落實企業工資支付和清償主體責任。各類企業要依法將工資按月足額支付給農民工本人,嚴禁將工資支付給其他組織或個人。在工程建設領域,建設單位對所發包工程項目的農民工工資支付負監管責任,施工總承包企業對所承包工程項目的農民工工資支付負總責,分包企業對招用農民工的工資負直接支付責任。相關責任內容要列為發包或承包合同的必備條款。以工程款未到位等為由剋扣或拖欠農民工工資,將合同應收工程款等經營風險轉嫁給農民工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的同時,由建設單位或施工總承包企業以未結清的工程款為限先行墊付農民工工資。建設單位或施工總承包企業、分包企業將工程違法發包、轉包或違法分包致使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由建設單位或施工總承包企業依法依規承擔直接清償責任。

(二)落實政府屬地管理責任。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各級政府對本地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負總責。建立健全由政府負責人牽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發展改革、公安、司法、財政、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國資監管、工商、信訪、人民銀行、總工會等單位參加的聯合治理工作機制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牽頭的聯席會議制度。要完善目標責任制度,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將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納入本級政府考核評價指標體系。要建立日常排查和定期督查、專項督查制度,加強預測預警,對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高發頻發、舉報投訴量大的市、縣,以及重大違法案件進行重點專項督查,及早將欠薪隱患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要強化責任追究,對領導責任不落實、組織工作不到位的,要嚴格責任追究。對導致發生重大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以及政府投資工程項目拖欠工程款引發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要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追究相關領導和責任人的責任。

(三)落實相關部門監管責任。各級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協調機制成員單位及各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責任分工和部門職責,做好治理拖欠工資問題的各項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信訪部門負責接待處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信訪事項,協調督促有關責任單位解決農民工的合理訴求等工作。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等部門要切實履行行業監管責任和治理工程建設相關領域拖欠工資問題的主體責任,規範工程建設市場秩序,督促企業落實勞務用工實名制管理等制度規定,負責督辦因掛靠承包、違法分包、轉包、拖欠工程款等造成的欠薪案件。發展改革等部門要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的審批管理,嚴格審查資金來源和籌措方式,牽頭做好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等工作。財政部門要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全過程的資金監管,按規定及時撥付財政資金。公安部門負責做好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立案和偵查取證,依法處置因拖欠農民工工資引發的羣體性事件等工作。國資監管機構負責督辦解決所屬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等工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以及法律宣傳等工作,引導存在較大爭議的拖欠工資案件通過訴訟途徑解決。人民銀行負責依法將嚴重拖欠農民工工資失信企業納入徵信系統並實施聯合懲戒。其他相關單位要根據職責分工,積極做好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xx年6月4日

產業實施意見 篇12

關於推進“村改居”工作的指導意見為加快我區“村改居”工作,推進農村全面城市化進程,結合我區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

“”是我區加快農村全面城市化、實現城市轉型提升的關鍵時期。“村改居”是推進農村全面城市化的重要內容,抓好“村改居”工作,對於從根本上改變城鄉二元結構,進一步完善社區管理體制,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各部門、各街區、各行政村必須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推進“村改居”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為全面提升我區城市化質量和水平,促進全區經濟社會事業和諧發展作出貢獻。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xx大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服務人民羣眾為主題,以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為目標,以縮小城鄉差距和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為核心,堅持“立足全區、科學統籌、梯次推進、先急後緩”的推進策略,促進全區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原則要求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和依法辦事的原則。“村改居”工作必須在黨工委、管委會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各街區黨委、村居黨支部要充分發揮能動性,帶領羣眾認真貫徹執行。同時,要堅持依法辦事,認真遵守有關法律法規,遵循法定程序和步驟組織實施。

二是堅持村民民主自治原則。對關係村民切身利益的各項決策,由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確保各項民主決策充分體現民意。

三是堅持為民謀利原則。“村改居”過程中,各項政策要體現民本取向,最大限度的惠民利民便民。同時,適當加大財政投入,保障居民逐步享受城鎮居民待遇。

四是堅持分步實施、循序漸進原則。嚴格掌握“村改居”的條件和標準,成熟一批,改革一批,穩步推進,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四、目標任務

破解城鄉二元結構體制,深化集體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社區管理體系,統籌城鄉社會保障水平,增強社區服務功能,幫助居民充分就業,提高人民羣眾物質文化生活質量,加快城市化進程,實現“居住社區化、資產股份化、就業非農化、福利社保化、服務公共化”。

五、政策把握

(一)關於“村改居”的基本條件

同時具備下列三個條件的行政村,應實施“村改居”:

1、村集體土地全部被依法徵收完畢或雖未徵收完畢,但人均耕地已無法滿足農民生產生活基本需要的;

2、位於城市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範圍之內的;

3、三分之二以上具有勞動能力的適齡農民不再從事農業勞動,不以農業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

(二)關於“村改居”的過渡期限

為保障“村改居”工作平穩推進,設置五年過渡期,過渡期自管委會批覆各行政村“村改居”改制方案之日起計算。過渡期內的政策取向堅持“從舊兼從惠”的原則,即選取並執行城鄉政策最有利於保障居民利益的政策;過渡期結束後所有政策一律按城市居民標準執行。

(三)關於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

堅持“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利於社區建設與管理、保障羣眾基本權益”的原則,建立產權清晰、運作規範、利益協調的新型社區集體經濟管理體制。

1、清產核資。全面清查核實集體所有的各類資產,包括現金、固定資產、經營性資產、資源性資產、非經營性資產、集體資產收益及集體債務等,並按程序進行登記造冊,界定權屬,明確產權關係。

原則上,集體所有的資源性資產、非經營性資產應先固化,確定權屬,變現後納入總股本,再行分配。對村集體土地的處置要按照現行政策分類處理,舊村改造用地之外的剩餘土地納入政府統一管理或由政府儲備。村土地資源的清產核資,先由土地評估單位進行評估,評估結果由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表決通過,同時要對各類房屋按照國家規定辦理產權登記。聯合辦學的學校資產不納入改制資產,但要明晰產權。屬於集體的各種債權計入資產,確實無法收回的債權要經村(居)民代表會議審議確認。屬於原村委會的債務要認真核實,弄清各種負債的構成和真實性,提交村(居)民代表會議審議確認。

對集體資產不能抵償債務的,即“負債村”,要對集體資產或債務進行固化,先確定股東資格,明確享有配股權人員範圍,不量化配股,也不量化股值,待集體經濟發展後,經民主程序再決定劃分和量化工作。

街道、發展區經營管理部門或相應的工作機構要加強對清產核資工作的具體指導,清產核資具體業務由改制村村委會委託具有合格資質的中介機構開展,審計、評估費用由各村承擔。街區要成立由社區幹部、村(居)民代表組成的清產核資工作小組,協助做好清產核資工作。清產核資後,各社區要將結果報街道、發展區經營管理部門或相應的工作機構審核,並經村(居)民代表會議確認後公佈。

2、界定股東資格。依據法律法規,結合村情村況,根據户籍、土地承包關係、婚嫁習俗、人口流動特點等狀況,明確享受集體收益的村民數量。對在讀大中專學生、現役義務兵、計劃生育超生子女、户口關係尚未明確的出嫁或入贅人員,以及其他特殊情況人員股東資格的界定必須由村(居)民代表會議根據國家法律和有關政策民主討論決定。股東資格經民主會議確定後,張榜公佈,並進行固化,實行“生不增、死不減、進不增、出不減”的政策,維護社會穩定。

3、設置股權。以清產核資後確認的淨資產為總股本金,結合股東數量,合理確定集體與個人利益分配比例。個人股實行“一人一股”,其權益屬於股東個人,產權轉移關係受法律保護,股權可繼承。沒有法定或指定繼承人的,被繼承人的股份劃入集體股。“村改居”後,新遷入和新出生的人口,可以通過繼承或募集的方式成為新股東。對個人抽資退股、股權轉讓等行為,要有明確的管理措施。

4、規範管理機制。支持村民發展股份制公司,以推行公司制現代企業制度為主要形式,即由村民出資,組成股東會,由股東會選舉董事、監事。建立以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為基本形式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嚴格的財務制度、監督制度,規範集體資產運營,確保可持續發展。

(四)關於農村户籍人口清理和證件簿冊標註工作

由公安部門牽頭,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組織各街區、村(居)和計生部門對農村户籍人口進行全面清理,重點摸清空掛户、下落不明、被判處刑罰或勞教、應徵入伍、無户口、出生未落户以及違反計生政策未落常住户口人員基本情況,按照相關政策規定及時採取有效户籍管理措施。同時,公安機關要按照“村改居”後各居民委員會的規範名稱及現有居民住宅情況分期分批完成微機登記信息修改、居民户口簿注改、居民身份證換髮和門樓牌編制等工作。

(五)關於社區管理體系建設

撤銷原有的農村村委會管理體制,建立現代社區管理體系。獨立行政村成立城市居委會,承擔原村委會的工作職能和權利義務,集中居住區建立大社區綜合管理體系。

原則上,實行“一村改一居”的改制模式,按照“先繼承、後優化”的原則,原村委會成員可直接過渡為社區居委會成員,任期屆滿後換屆。對不能適應居委會工作的村委會成員,可按照各街區制定的農村退休幹部管理辦法執行。集中居住區探索統一管理的模式,即在集中居住區內選舉產生社區管理委員會,履行基層羣眾性自治組織職責,協調指導各社區居委會工作,向社區居民提供統一的管理和服務。社區居委會辦公服務用房在原村委會辦公場所的基礎上(集中居住區內部)統籌解決,社區管理委員會辦公服務用房在集中居住區內部調劑解決。

(六)關於社會保障問題

建立覆蓋城鄉、標準同一、層次較高、發展均衡的社會保障體系,將改制村居民的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政策、標準逐步過渡到城鎮水平。

對改制後與我區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和靈活就業的勞動者,按規定納入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對不符合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參保條件的,可繼續按照高新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和辦法進行參保,享受相應養老保險待遇;改制村居民可根據自願原則參加“新農合”或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享受相應的醫療保險待遇。

(七)關於過渡期內計劃生育政策銜接問題

適應“村改居”工作需要,做好計劃生育過渡政策銜接工作。過渡期內的二孩生育審批、計生養老保險、社會撫養費徵收等方面按照農村條件執行,過渡期後統一按照城鎮條件執行。

計生部門要制定過渡期具體執行政策,並指導各街區、各村(居)做好過渡期政策宣傳工作,引導各街區、各村(居)及時修改完善計劃生育自治章程,確保計生政策得到有效落實。

(八)關於社區就業問題

過渡期內,繼續執行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等優惠政策,多方協調做好改制村居民的就業服務工作,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就業服務,包括失業登記、推薦就業、協助組織技能訓練、開闢社區服務崗位安置就業等活動。引導“農轉非”失業人員轉變觀念,促進就業,鼓勵創業。鼓勵社區設立公益性崗位,尤其加大對失業人員、就業困難羣體、特殊羣體的幫扶力度,幫助實現充分就業。做好靈活就業人員的就業認證登記和參加社會保險代管等工作。

(九)關於“村改居”後社區居委會的職數設置、辦公經費問題

1、人員職數及工資待遇。要根據各社區居委會的地域面積、人口數量、經濟總量、經濟收入等不同情況,由各街道、發展區提出社區居委會的人員職數設置意見,報管委會核准。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如果與新成立的股份公司有交叉任職情況,社區居委會的人員職數可以適當增加。對經選舉產生的社區管理委員會工作人員職數,要按照實際情況和上級要求確定。過渡期內,社區黨組織、社區管理委員會和居委會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待遇按原渠道解決。社區黨組織書記的社會保險由財政負擔,直到下一屆選舉結束;其餘人員由社區繳納承擔。過渡期結束後,社區兩委成員職數、工資保險按照我區有關規定執行。社區居委會和股份公司存在交叉任職的,財政只負責保障居委會工作人員的工資及保險,其他人員的工資及保險由股份公司負擔。

2、辦公經費問題。過渡期內,社區居委會、社區管理委員會的辦公經費按原渠道解決,過渡期結束後,按照上級規定的經費標準撥付。

(十)做好其他銜接工作

“村改居”工作事項繁多、程序複雜,有關部門要加強協作,做好集體土地處置專項規劃、舊村委審計考核、治安穩定、社區服務中心規劃建設以及婦女、共青團、工會基層組織建設等相關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機構,加強領導。在“村改居”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由社會事務局牽頭,黨政辦、組織部、紀工委、建設局、財政局、公安分局、社會事務局、地税分局、國土分局、工商分局、文教局、衞生局、計生局、統計局、就業辦、社保處、房管局和各街區根據各自職責,共同參與,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街道、發展區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和辦事機構,在各村安排駐點聯絡員,做好“村改居”實施方案的解釋宣傳工作,保證“村改居”工作有組織、有領導、有計劃、有步驟的順利進行。各有關部門要明確分工,細化任務,落實責任,抓好工作落實。

(二)主動謀劃,紮實推進。全區要先試點,取得經驗後再逐步推開。各部門、各街區要主動謀劃,積極作為,加強調查研究,做好工作預案,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各街區要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制定符合實際、操作性強的“村改居”實施方案,並指導各行政村制定、實施具體工作方案。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制定相關銜接政策和具體落實方案,做好配套服務工作。

(三)營造氛圍,形成合力。着力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通過大會動員、新聞媒體、印發“明白紙”、編輯小冊子,懸掛標語橫幅、設置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宣傳各項政策,推廣典型經驗,凝聚村民共識,形成發展合力。

(四)明確責任,強化監督。各部門、各街區要明確目標任務,增強時間觀念,加大推進力度,確保“村改居”工作按時完成。黨政辦、紀工委、社會事務局、監察局要對“村改居”推進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和隨機督查,確保“村改居”工作積極、穩妥、有序推進。

產業實施意見 篇13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健康脱貧工程的實施意見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深入貫徹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健康脱貧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的決定》(皖發〔20xx〕26號),根據國家衞生計生委等部門《關於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的指導意見》(國衞財務發〔20xx〕26號),解決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以下簡稱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現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基本方略,與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緊密結合,針對農村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突出重點人羣、重點病種,加強統籌協調和資源整合,採取有效措施提升農村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水平和貧困地區醫療衞生服務能力,為農村貧困人口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提供健康保障。

二、基本原則

政府主導、各方聯動。按照“保、治、防”的工作路徑,科學謀劃和紮實推進健康脱貧工程,落實政府主導責任,發揮部門職能作用,動員社會廣泛參與,形成協作聯動、有力有效的工作組織體系。

多措並舉、綜合保障。着力推進“三保障一兜底”,形成貧困人口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和兜底保障相互銜接的醫療保障體系。

防治結合、精準施策。着力創新貧困人口醫療衞生服務體制機制,加強服務能力建設,形成簽約服務、分類救治、便民結算、預防全覆蓋的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做到精確到户、精準到人,增強健康扶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統籌兼顧、共享發展。既要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切實保障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衞生服務,又要統籌安排,穩定並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水平,使之不因實施健康脱貧工程而降低,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三、主要目標

通過加強醫療衞生服務能力建設,到20xx年底,貧困縣(含市、區,下同)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醫療綜合保障體系基本建立,貧困人口基本實現兜底保障。到20xx年,貧困人口醫療保障和醫療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重大傳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得到有效防控,健康水平明顯提高;貧困縣衞生資源、居民健康、公共衞生、疾病防控等主要指標力爭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得到有效控制。

四、重點任務

(一)提高綜合保障水平。

1.代繳醫保參保費用。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保個人繳費部分,自20xx年起通過城鄉醫療救助基金全額代繳,由縣級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落實。(責任單位:省民政廳、省財政廳,排名第一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2.擴大醫保報銷範圍。制定《安徽省貧困人口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保障指導目錄》,重大疾病由12組增加到40組以上,特殊疾病經省級基本醫保管理部門審核同意後列入重大疾病範圍;慢性病病種30種(組),基本醫保統籌地區應結合實際適當擴大慢性病病種範圍。(責任單位:省衞生計生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

3.降低醫保補償門檻。貧困人口縣域內普通門診不設補償起付線;取消住院預付金,在鄉鎮衞生院、縣級醫院、市級醫院、省級醫院住院治療的,補償起付線分別降至100元、300元、500元、1000元。(責任單位:省衞生計生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

4.提高醫保補償比例。保障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服務,提高貧困人口合規醫藥費用補償比例。貧困人口就醫按《安徽省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分級診療辦法》規定執行。貧困人口縣域內普通門診醫藥費用限額內實際補償比(以下簡稱補償比)提高至70%;常見慢性病門診按病種付費,補償比提高至75%;特殊慢性病門診參照住院治療的補償標準給予保障。在鄉鎮衞生院和縣級、市級、省級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的,積極推行按病種付費,補償比分別提高到80%、70%、65%和60%,其中患特殊慢性病住院治療的再提高5個百分點;患重大疾病按相關規定並在定點醫療機構治療,補償比提高至70%。(責任單位:省衞生計生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5.強化大病保險保障。貧困人口大病保險起付線,由1-2萬元降至0.5萬元,分段補償比例由50%-80%提高至60%-90%。(責任單位:省衞生計生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安徽保監局)

6.加大醫療救助力度。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醫療救助範圍,醫療救助水平按年度住院合規醫藥總費用(含特殊慢性病門診)的10%給予救助。搭建政府救助資源、社會組織救助項目與農村貧困人口救治需求對接的信息平台,引導支持慈善組織、企事業單位和愛心人士等為患大病的貧困人口提供慈善救助。(責任單位: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扶貧辦)

7.實行醫療兜底保障。貧困人口通過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綜合補償後,在縣域內就診個人年度自付費用不超過0.3萬元,在市級醫療機構就診個人年度自付費用不超過0.5萬元,在省級醫療機構就診個人年度自付費用不超過1萬元,剩餘部分合規醫藥費用實行政府兜底保障。市縣政府承擔兜底保障責任,並設立健康脱貧醫療專項補助資金,省財政給予補助。因患者及其家屬個人行為導致的過度醫療而發生的醫藥費用由患者自付;因醫療機構不合理檢查、施治、用藥等導致的過度醫療而發生的醫藥費用,由醫療機構承擔,不納入兜底保障範圍。健康脱貧醫療專項補助資金由民政部門管理使用,封閉運行,具體實施細則由省民政廳、省財政廳會同相關部門制定。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運用商業保險工具支持健康脱貧工程。(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衞生計生委、省民政廳)

(二)優化醫療服務。

8.精準識別保障對象。以建檔立卡數據為基礎,建立基於基本醫保信息系統的貧困人口身份識別系統、結算系統,精準識別,精細服務。與脱貧退出機制相銜接,實行動態管理。縣可制發《貧困人口醫療救助證》,方便羣眾享受政策優惠。以縣為單位開展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殘致貧調查工作,把握貧困人口病情及病種,為分類救治和健康管理提供支撐。(責任單位:省衞生計生委、省民政廳、省扶貧辦、省殘聯)

9.積極開展簽約服務。貧困縣要為貧困人口每人建立1份電子健康檔案、1張健康卡,為每個貧困户確定1名鄉村醫生簽約。按照普通患者、高危人羣和一般人羣,對貧困人口實行分類健康干預,提供基本公共衞生、健康管理、基本醫療等服務。(責任單位:省衞生計生委、省扶貧辦、省殘聯)

10.實施大病慢性病分類救治。對一次性能治癒的大病,集中力量進行治療;需要維持治療的,由就近具備能力的醫療機構實施治療;需要長期康復治療的,確定定點醫院或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實施定期治療和康復管理。(責任單位:省衞生計生委、省扶貧辦)

11.實行先診療後付費。建立縣域內先診療後付費的結算機制,實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貧困人口健康脱貧醫療專項補助資金聯動,實現“一站式”信息交換和即時結算服務。改造相關信息系統,強化信息技術支撐。各醫療衞生機構要認真履行社會責任,為貧困人口提供優質服務。(責任單位:省衞生計生委、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安徽保監局)

12.加強診療行為監管。加快推進貧困地區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積極推行臨牀路徑管理與按病種付費。制定《安徽省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分級診療辦法》,嚴格縣域外診治條件,規範就醫秩序。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強化約束,嚴格規範醫療機構診療行為,加強費用管理,嚴控不合理檢查檢驗、藥品、耗材等費用。(責任單位:省衞生計生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物價局、省醫改辦、安徽保監局等)

(三)加強疾病防控工作。

13.積極實施公共衞生項目。落實國家基本衞生和重大公共衞生服務項目。全面實施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新生兒疾病免費篩查、婦女“兩癌”免費篩查、孕前優生健康免費檢查等重大公共衞生項目。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和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責任單位:省衞生計生委、省扶貧辦、省財政廳、省婦兒工委)

14.加強重點傳染病防治。強化和落實重點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傳染病和地方病。實施農村貧困户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深入開展愛國衞生運動。全面開展貧困人口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行動。(責任單位:省衞生計生委、省財政廳、省環保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愛衞會)

(四)加強醫療衞生服務能力建設。

15.建立對口幫扶機制。組織全省三級以上醫院與重點縣醫療機構建立穩定持續的“一對一”幫扶關係,開展醫療衞生人才“組團式”對口支援,建立醫聯體關係,簽訂幫扶責任書,明確目標任務、工作措施。幫扶雙方建立遠程醫療平台,積極開展遠程服務。(責任單位:省衞生計生委、省發展改革委、省扶貧辦)

16.推進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加強貧困地區縣級醫院(含中醫院)、婦幼保健機構、鄉鎮衞生院、村衞生室標準化建設,配置所需醫療設備,實施社區服務中心空白點建設。優先安排貧困地區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為貧困地區訂單定向免費培養醫學類本專科學生,每年招聘一定數量的特崗全科、專科醫生。(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衞生計生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質監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將實施健康脱貧工程作為打贏脱貧攻堅戰的重點任務,建立高效的工作推進機制,切實加強領導,統籌組織實施,及時研究解決健康脱貧工程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工作進度和推進措施,確定牽頭領導、責任部門和具體責任人,做到定責定時定人。

(二)加強協作配合。各有關部門要主動抓好工作推進和政策銜接落實,加強溝通,密切協作,形成合力。省扶貧辦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指導和督查,定期協調調度。省衞生計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民政等部門要及時制定相關具體辦法和實施細則,保障政策落地。

(三)加強資金保障。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統籌資金安排,加強資金保障,特別是要落實好貧困人口健康脱貧醫療專項補助資金。科學測算、合理安排城鄉醫療救助基金,運行中凡基金出現缺口的,由同級財政及時彌補。

(四)加強監督考核。審計、監察、財政、扶貧等部門每年對健康脱貧相關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開展專項審計監督。衞生計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民政、扶貧等部門和單位要對醫療機構診療行為、基本醫保及醫療救助基金經辦行為開展專項檢查,對違規經辦、過度醫療、騙保套保等行為依法依規嚴肅追究經辦機構、醫療機構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以及當事患者的責任。將健康脱貧工程組織實施、政策落實、資金保障、工作成效、對口幫扶等情況納入對市縣和部門(單位)脱貧攻堅目標管理,嚴格考核,強化問責。

(五)加強宣傳引導。各地要制定宣傳方案,加強對健康脱貧工程重大意義、政策措施和工作成效的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要完善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公民個人參與健康脱貧工程的政策措施,積極引導慈善機構等深入貧困地區開展慈善救助。要加強對貧困人口的宣傳教育,引導他們全面正確把握政策,規範就醫,合理就醫。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xx年7月26日

產業實施意見 篇14

根據《黑龍江省構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推進方案》、《中共黑河市委、黑河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意見》和區委、政府小城鎮建設會議精神,為進一步統籌全鎮區域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城鎮化作為促進區域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不斷釋放城鎮化在擴大內需中的巨大潛力。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解決“三農”問題,鞏固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以工促農、統籌城鄉發展,大力推進農村城市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努力打破城鄉經濟社會二元結構、打破農場與地方體制機制障礙,實現區域內城鄉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和可持續發展,讓發展成果惠及人民羣眾,共享現代文明。

二、總體思路

以加快城市化進程為核心,以規劃為基礎,以產業為支撐,以配套政策為保障,創新工作機制,落實有效措施。全面推進區域城鄉規劃管理、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事業、社會保障、政策措施“六個一體化”。圍繞打造西崗子小城鎮(2萬人口規模)、構築中心村(西崗子村、坤站村、曹集屯村)、建設新農村(1個示範村,4個試點村)。

三、工作重點

重點抓好西崗子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形成互促互動的城鄉發展體系。充分發揮規劃的先導作用,科學制定城鎮總體規劃修編、全鎮體系規劃及中心鎮和重點建設的新農村規劃,做好一個城鎮、三個中心村(西崗子村、坤站村、曹集屯村)和五個重點建設的新農村(坤站村、曹集屯村、東崗子村、西溝村、楊樹村)的規劃、設計和建設。20xx年度重點應做好以下工作:

(一)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1、加快鄉鎮路網建設。計劃完成1.3公里白色路面,由於鎮內1.3公里斷頭路年久失修,一直沒有硬化,嚴重製約了城鎮的交通、運輸,阻礙了經濟發展。五月份開始實施此項工程,預計10月末可完工。

2、加快公用設施建設。利用鎮東側1200平方米閒置地帶,建立休閒廣場一座,安裝健身器材,為居民提供休閒場所,豐富羣眾業餘生活。

3、加快亮化工程建設。根據城鎮規劃發展和需要,西崗子鎮今年計劃安裝路燈44盞,安裝後可覆蓋主街,解決夜間行人安全問題。

4、加快自來水設施建設。西崗子自來水設施多年沒有更換,整修,嚴重影響了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五月份計劃修建泵房一座,

更換部分管道。

5、加快綠化工程建設。為徹底改善居民居住環境,改變鎮容鎮貌。西崗子鎮決定在主街兩側進行綠化。

(二)推進產業、人口聚集

1、產業向園區聚集。建立產業發展集中區,搞好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產業向園區聚集。突出重點產業,形成產業優勢,依託鎮資源、區位、環境、人文和產業基礎,確定鎮產業發展重點。利用交通便利條件,在鎮東北側建立物流集散基地一處,緩解黑河市物流壓力的同時,進一步加大農民就業。加大土地流轉規模,實現農業生產集約化,現代化。

2、人口向小城鎮和新農村聚集。發育產業吸納人口聚集。通過扶持建設龍頭企業,大力培育有地域特色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吸收中心鎮和新農村農民進入企業,增加人口規模。大力發展城鄉第三產業,鼓勵社區服務、家政服務、餐飲、商貿流通等行業的發展,增加就業崗位,吸納農村人口進入鎮務工,擴大城鎮規模。大力發展農技、種子、農資、農機、防疫等農牧服務業,增強人口聚集能力。按照城鄉一體化工作方案,優先規劃和建設中心村,撤併小型村、縮減自然屯、拆除空心村、遷移深山村,促進農村人口向中心鎮和中心村集中。

(三)整合公共社會資源

1、加快教育資源整合步伐。通過走訪、調查。西崗子鎮利用

國小空地建立幼兒園一處,解決入托難的問題。

2、推進衞生事業均衡發展。努力構建覆蓋城鎮居民的公共衞生服務體系。強化鎮衞生院配套功能建設,提高服務能力和醫療水平。鎮醫院要根據城鎮體系規劃,完善基礎配置和醫療能力建設。繼續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確保參合率達100%。

3、完善其他社會服務體系。統籌組建鎮村社區,實行平台共建、資源共享,集中為農民和非農業户口居民提供公共服務、處理解決社會綜合管理各項事業。加大對城鄉一體化建設產業升級、科技創新、兼併重組、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以城鎮建設規劃為平台,加大對鎮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投入,發揮以點帶面示範作用。加快農村有線電視數字化平台建設,不斷擴大數字電視入網率。加強農村綜合文化站、農村休閒廣場建設。

(四)推進城鄉管理體制建設

1、健全城鄉就業體系。完善農村勞動力資源、用工信息、教育培訓和轉移公共服務平台,對城鄉失業人員和不充分就業人員實行統一的就業扶助體系和制度。統一城鄉就業政策,為進城農民工提供免費就業技能培訓,轉為城鎮户口後的居民可安排公益崗位、享受創業小額貸款、社保補貼等相應政策。

2、建立社會保障體系。中心鎮探索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動態管理、分類施保,探索推進城鄉養老保險制度有效銜接,實現農民老有所養。統一鎮醫療保險制度,對由農業户口申請登記轉為非農業户口居民,在醫療保險方面享受城鎮相應人員同等待遇。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自然災害救助體系和困難家庭的社會救助體系。

3、加強新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加強創新型、發展型領導班子建設,深入開展“三級聯創”和“三個代表”責任區等活動,推廣“專業合作組織+支部”、“協會+支部”等多種模式,建立實體型、產業型黨組織,探索建立鄉村社區黨組織。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引導農民自主開展公益性設施建設。推進村務公開,規範農村財務管理,推行村級財務“委託代理”制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強力推進。把區域城鄉一體化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列入鎮黨委、政府委重要議程,切實加強領導,強力推進。

成立以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政府副鎮長為副組長、有關部門、村屯為成員的領導小組。

西崗子鎮區域城鄉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組長:唐廣海、秦鐵峯;副組長:紀永華樑偉、石偉;成員:夏學成、李志超、韓雪奇。辦公室主任:郝華。成員單位:衞生院、電業所、城建所、中國小、各村屯。職責任務:按照省市城鄉一體化建設要求,確定工作思路、指導原則,制定推進措施。統籌協調領導幫建工作。指導各專項推進組開展工作。定期研究解決工作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總結階段性工作成果。

(二)創新機制,加大投入。探索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加強公共財政對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投入和引導。設立縣級財政區域城鄉一體化發展專項資金,積極爭取國家、省對口部門上級資金支持,增加社會性關鍵項目和非建設性項目投入,重點支持農業基礎設施、農業科技、農業公共服務體系以及農村公共事業等項目,確保區域城鄉一體化工作順利推進。

(三)落實責任,強化考核。把區域城鄉一體化發展各項目標任務細化分解到各鄉、街道辦事處和政府有關部門,形成責任明確、分工協作、齊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把推進區域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工作實績作為考核各級幹部政績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內容,科學制定全鎮區域城鄉一體發展化評價考核體系,強化考核,嚴格獎懲。區域城鄉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切實加強對城鄉一體化工作的督促檢查力度,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的落實。

(四)強化宣傳,營造氛圍。各部門、村屯特別是宣傳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和城鄉居民對城鄉一體化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充分調動廣大幹部羣眾參與的積極性,以城鄉一體化的理念調整工作思路和力量配置,自覺把各項工作融入到區域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大戰略中去,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區域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氛圍。

產業實施意見 篇15

各縣、區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直各建築業企業:

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於換髮新版建築業企業資質證書的通知》(建辦市函〔20xx〕870號,以下簡稱《通知》)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有關換證要求,為做好我市建築業企業換髮新版資質證書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換證範圍及時間要求

按原《建築業企業資質等級標準》(建建〔20xx〕82號)核發的舊版建築業企業資質證書(腳手架作業分包和模板作業分包以外的勞務分包企業資質暫不換證)。建築業企業應在20xx年6月30日前提出換證申請,20xx年7月1日起,舊版建築業企業資質證書失效。

二、換證程序

(一)企業換證前先到工商部門辦理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具體按安徽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安徽省工商局《關於做好建築業企業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辦理工作的通知》(建市〔20xx〕253)規定辦理。

(二)住房城鄉建設部許可的建築業企業資質換證,企業應通過住房城鄉建設部網站下載安裝“企業資質申請受理信息填報軟件”,填寫《建築業企業資質換證申請表》、《建設工程企業資質申請受理信息採集表》(以下簡稱《申請表》、《採集表》),點擊“上報”,同時打印《申請表》、《採集表》並加蓋企業公章,與舊版建築業企業資質證書副本複印件,一併報至企業註冊所在地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經我委彙總後上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對於《申請表》、《採集表》與全國建築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平台資質信息不符的企業,住建部將不予受理其換證申請。

(三)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許可的建築業企業資質換證,企業登錄“安徽省工程建設監管和信用平台”( 以下簡稱:平台),對本企業資質信息進行核對,確認資質信息無誤後,按照《通知》要求,登錄住房城鄉建設部網站,填報並打印建築業企業資質換證《申請表》和《採集表》,法人簽字、單位蓋章後,通過平台上傳《申請表》和《採集表》掃描件,省住建廳負責審驗、打印證書。

企業發現資質紙質證書信息與住建部或平台記載的資質信息不一致的,應通過平台上傳《建築業企業資質信息情況説明表》(附件2)掃描件,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核實修改。

(四)市住房城鄉建委許可的建築業企業資質換證,參照上述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許可的建築業企業資質換證程序辦理。各縣、區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轄區內建築業企業資質換證的基本信息受理、審核、上報,市住建委窗口打證、發證。企業發現資質紙質證書信息與住建部或平台記載的資質信息不一致的,應攜帶企業資質證書正、副本原件到所在縣住房城鄉建設局修改、完善後,方可申請資質換證。

三、有關要求

企業應按照《申請表》要求的內容如實填報換證申請,法定代表人應在《申請表》上簽字承諾對所申報材料的真實性負責。各縣、區住房城鄉建設局要高度重視建築業企業資質換證工作,加大宣傳力度,認真組織實施,保證換證工作順利進行。

本通知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我委已發文件《六安市住房城鄉建委關於貫徹落實〈安徽省建築業企業資質管理實施意見〉暨換髮新版建築業企業資質證書工作的通知》(六建工函〔20xx〕401號)中關於建築業企業資質換證工作的內容不再執行。

產業實施意見 篇16

各相關企業:

即日起,市城鄉建委窗口開始受理新辦建築業企業資質申請。具體辦理流程詳見合肥建設網辦事大廳——建築企業資質許可辦事指南。建築業企業資質過度階段,如資質管理政策調整,請遵照最新辦事指南和通知公告。

已有資質的企業升級、增加其他專業請換證後再提出申請。

市城鄉建委行政審批事務處

20xx年10月26日

附件:

建築企業資質許可辦事指南

一、實施主體:

合肥市城鄉建設委員會

二、辦理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第十二條、十三條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79號)

《建築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令第22號

《建築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和資質標準實施意見》建市[20xx]20號

《建築業企業資質標準》建市[20xx]159號

《安徽省建築業企業資質管理實施意見》建市〔20xx〕169號

三、辦理範圍:

1、企業營業執照註冊地為合肥市的申報施工總承包資質序列三級資質;專業承包資質序列三級資質及預拌混凝土、模板腳手架專業承包資質;施工勞務資質;

2、營業執照註冊地為四縣(肥東縣、肥西縣、長豐縣、廬江縣)一市(巢湖市)經縣(市)區主管部門初審後,申報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資質及勞務資質的企業;

四、申報材料:

(一)《建築業企業資質申請表》一式二份。(在合肥建設網或者安徽省工程信息網上下載。填寫並打印完整版申請表)。

(二)申報資質企業進入安徽省工程建設監管和信用管理平台企業入口,在系統中按資質標準要求錄入相關信息並上傳相關原件掃描件,提交申請,不再報送紙質申報材料。(施工總承包資質序列特級資質、一級資質及鐵路工程施工總承包二級資質;專業承包資質序列公路、水運、水利、鐵路、民航方面的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及鐵路、民航方面的專業承包二級資質;涉及多個專業的專業承包一級資質;施工總承包資質序列二級資質及公路、鐵路、水利水電、通信工程施工總承包三級資質、專業承包資質序列消防設施工程、公路、水運、水利、鐵路工程專業承包三級)(需要按建築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的第十四條提供紙製資料兩套)

(三)申報企業攜帶申請表(另:申請表需在工程信息網上上傳掃描件)和網上申報材料原件到建委窗口辦理;

(1、企業營業執照正副本;2、企業章程;3、企業資產證明文件(首次申請不需提供);4、企業主要人員;註冊執業人員、技術職稱人員(包括技術負責人)、現場管理人員、技術工人等4類人員證明材料;繳費單位應與申報單位一致企業主要人員社會保險證明;5、企業資質《標準》中明確要求企業自有設備,提供企業設備購置發票;其中,申請港口與航道施工總承包資質的,應提供設備主要性能指標證明、所屬權證明和檢驗合格證明。6、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首次申請不需要);7、業績證明材料(最低級別不需提供)7、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應提交的其他材料。

(四)四縣及巢湖市根據屬地管理原則由當地建設主管部門初審後,出具上報函及申請表至建委窗口。

五、申報程序:

(一)申報資質企業進入安徽省工程建設監管和信用管理平台企業入口,在系統中按資質標準要求錄入相關信息並上傳相關原件掃描件,提交申請(申報資質企業申請企業uk鎖→進入安徽省工程建設監管和信用管理平台→登陸企業入口→資質審批→資質申請→按資質標準要求錄入相關信息並上傳相關原件掃描件→提交申請)

(二)申報企業攜帶申請表和網上申報材料原件到建委窗口辦理;

(三)四縣及巢湖市根據屬地管理原則由當地建設主管部門初審後,出具上報函及申請表至建委窗口。

(四)窗口受理後請關注安徽省工程建設監管和信用管理平台資質審批系統的審核意見。

(五)對核准通過的企業,在合肥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網站和安徽省工程建設信息網公示(公示期為10天)→公告→發證;不符合資質標準的企業,在安徽省工程建設監管和信用管理平台資質審批系統網上即時退回,並告知不符合資質標準的審核意見。

(六)安徽省工程建設監管和信用管理平台網上申報→建委窗口受理→審核申報材料、核查原件及相關網上數據→行政審批處對申請材料集中進行評審→現場勘查→網上公示、公告→審批發證→報委建管處和省廳建管處備案。

六、承諾時限:材料齊全,20個工作日辦結不含公示時間。

七、收費標準及依據:發證不收費。

八、聯繫電話及地址:0551-63538821合肥市東流路100號政務中心三區辦證大廳建委窗口。

九、投訴電話:0551-63538836

十、網址:合肥市城鄉建設建委會網址

安徽省工程建設監管和信用管理平台

合肥市行政服務中心網址

注意事項:1、(領取企業uk鎖方式:登陸安徽省工程建設監管和信用管理平台網站首頁→業務系統→本省企業加密鎖申請

2、技術工人的證件和身份證信息按工程信息網上的關於新質標準中技術工人的相關説明要求上報(不需要實名制)。

資質申報在過度階段,如信息變動,請遵照最新辦事指南和通知公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gzheng/yijian/z690d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