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行政公文 >議案 >

農村人居環境的議案(通用19篇)

農村人居環境的議案(通用19篇)

農村人居環境的議案 篇1

關於加強我區村莊人居環境建設的建議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加強村莊人居環境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最近,我們會同區農辦、建設局、衞生局對我區村莊建設問題進行了調研,調查走訪了潘黃、郭猛、樓王、大岡等鎮以及仰徐、民強、鳳池、光明等村,併到山東諸城、萊西,膠州三市考察學習。通過調研考察,組織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及委員座談,並經常委會議討論,形成了關於加強我區村莊人居環境建設的建議。

一、基本情況

我區現有245個村(居),農户17.54萬户,農業人口43.93萬人,耕地面積78.82萬畝,農民人均耕地1.8畝,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270元。全區現有自然村落1248個,其中50人以下71個,50—100人208個, 100—300人562個,300—800人321個,800人以上86個.現規劃農村居民點571個,其中300人以下81個,300—800人407個,800—20xx人74個,20xx人以上9個。x年全區在建制鎮建房781户,在村建房 1336户.全區目前還有土草房10.45萬平方米。

建國以來,我區村莊建設在歷屆黨委,政府的重視下,取得了較大的成績.特別是1982年後,考慮到農民飲水、運輸等生產生活方便,力求使農民居住相對集中,對全區村莊建設進行了初步規劃.通過10多年的建設,農民居住滿天星的狀況有所改變,但這一時期的村莊建設大多是沿河、沿路而展開的。1997年後,開始啟動中心村建設,在政府的全面推動下,我區村莊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來,我區重視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別是最近在全區農村大力實施了以“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清潔家園”為主要內容的’三清工程”,使村容村貌有了較大的變化,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

二、存在問題

1、村莊建設規劃嚴重滯後.長期以來,我區村莊建設總體呈自行發展狀態,農民建房用地主要由村組安排。1997年以來,一度中心村建設推進力度較大,但後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中心村建設實際處於停滯狀態,村莊建設面貌改變不快,至今還沒有形成全區統一詳細的現代村莊建設規劃體系.由於規劃滯後,導致了自然村落小而散,形不成氣候;村民住宅樣式單一,不夠科學、適用,無個性特色,有些村莊只見新房、不見新貌;各類建築物亂搭亂建,村莊建設無序發展;有不少農民盲目仿效攀比,房屋求高求大、佔擠路道,造成村莊雜亂無章。

2、基礎設施嚴重缺乏。已建成的農民集中居住區,大多沒有路燈、環衞、排水等基礎設施,就是搞得相對較好的涇口、仰徐等村,也沒有公廁和垃圾填埋場。有些村莊至今還不通公路,如郭猛鎮的邵堡村,9個組只有1個組能通公路,其餘8個組雨天就難以通行。在農村飲用水上,由於二次改水未到位,資金投入不足,導致供水管道陳舊老化,加之不重視飲用水消毒,目前全區鎮村108個水廠有相當一部分供水水質不達標。農村改廁工作進展緩慢,65%以上的農户還在使用老式糞坑,西部鄉鎮還存有一定數量的露天糞坑。

3、髒、亂、差現象仍然存在。垃圾成堆、溝水臭濁、家禽散養、柴草雜物亂堆、糞坑亂搭是村莊存在的較普遍的問題。有些養殖大户將禽畜糞便不經任何處理,直接入田作肥,雨後造成河流嚴重污染。部分村辦企業緊靠農民集中居住點,環保條件相當差。全區約有60%的農户仍靠柴草作燃料,燒出的草灰大多散堆散放,甚至直接倒入河中。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和村容村貌。

4、土地置換問題成為制約瓶頸。調查中,幾於所有的村組幹部都認為,土地調整是村莊建設的關鍵性問題。一方面,由於建設規劃修編與土地總體利用修編不同步、不銜接,建設規劃難以實施。另一方面,由於土地二輪承包經營權三十年不變的政策,在安排農户宅基地時,如果碰到個別村民意見不統一,土地就難以調整,這樣,常常使舊宅基地騰不出,新宅基地又落實不到位。

5、管理工作薄弱。全區尚未形成強有力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管理機制和工作機制。長期以來,在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和管理方面,相關職能部門職責不清,協調配合不夠,形不成齊抓共管的合力; 區、鎮、村三級管理網絡還不健全,有些村管理人員還是空白;多數鎮村鎮建設部門管理弱化,專業人員不足,隊伍不穩定;基層幹部普遍對村莊人居環境重視不夠,缺乏主動性,無所作為;對農民舊宅基地復墾管理力度不大,x年全區約有25%左右的農户新佔耕地建房,儘管交納了土地復墾保證金,但老宅基地仍未讓出,既造成了大量土地資源浪費,又影響村容村貌;絕大多數村都有不同程度的負債,很難拿出資金加強村莊建設與管理投入。

三、幾點建議

(一)着眼長遠,合理佈局,科學制定村莊建設規劃

要確立規劃在村莊建設中的龍頭地位,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撤小村、並大村、建新村”的總體思路,既體現農村特色,又符合集約化要求,編制全區新一輪村莊佈局規劃。

1、深入調研,摸清情況。組織區農工、建設、國土等部門對全區245個村(居)進行調研,對現規劃的571個集中居住點再進行一次排查摸底,詳細察看村落地形地貌,瞭解村組幹部和廣大農民的想法要求。根據當地現有村莊佈局的實際狀況,充分考慮未來10—20年工業化、城鎮化發展趨勢,以及農村人口變化和村莊演化情況,確定出合理的耕作半徑和人9集聚的適度規模,科學劃分出撤併、控制發展或集聚發展等不同村莊類型。

2、制訂完善詳規,儘快實現規劃的全覆蓋。根據我區實際,在鎮村佈局規劃已初步形成的基礎上,開展新一輪總體規劃的調整修編工作,儘快編制出全區村莊建設詳規。可先編制出計劃創建康居示範村的建設詳規,然後再進一步擴大,在擴大中進一步完善提高,用2-3年時間實現全區村莊建設詳規全覆蓋。在制定詳規時,既要防止簡單套用城鎮建設模式,又要體現集約化要求;既要充分考慮到目前農民生產生活需要和經濟承受能力,又要體現社會上義新農村的超前性。應充分考慮羣眾的不同需求,向農民免費提供經濟適用和多樣化的住宅設計圖樣,結合老村莊改造,併兼顧保護有歷史價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

3、嚴格執行規劃,保持規劃的嚴肅性和連續性。規劃一經確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確需調整的,必須按法定程序進行。今後,凡農民新建房,必須建到規劃點上,寧可停建緩建,不能亂建。要通過“一書一證”、“一書兩證”的發放,調控農民建房行為,堅決改變農村建房散亂的狀況,確保規劃的嚴肅性。

(二)廣泛宣傳發動,引導農民積極參與村莊建設與管理

農民羣眾是村莊人居環境建設的主體。 目前我區農村“三清”工作力度很大,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這項工作主要依靠的是行政推動,黨員幹部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廣大羣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未充分調動起來。因此,“三清”的成果要鞏固,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羣眾的主體作用,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活動,引導農民共建自己的美好家園。一是充分發揮各種宣傳渠道的作用。以加強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為主題,開闢專題欄目,編印宣傳手冊和編排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進村入户宣傳。二是大力開展羣眾性整治環境活動。以“十星級文明户”和“文明衞生村(居)”創建為載體,廣泛發動羣眾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愛國衞生、清潔河塘等活動。三是讓羣眾積極參與村莊規劃建設。村莊規劃必須增強透明度,要在廣泛徵求羣眾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並作為村務公開的一項內容進行公示,所有村莊建設項目包括對農民建房許可證的發放都要進行公示,讓羣眾參與村莊建設全過程。四是全面提高農民素質。農村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除基礎設施較差外,農民相對落後的生產生活習慣和薄弱的公益道德觀念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調查中,不少農户室內收拾得千乾淨淨,而室外卻髒亂不堪。因此,必須採取有力措施教育引導農民,改變不講文明、不講衞生的不良習慣。普及農村科技、文化和法律知識,培養有文化、高素質的新型農民。

(三)多方籌措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我區村莊基礎設施普遍較差,進一步完善好道路、橋樑、水電、消防、醫療衞生、休閒娛樂、公廁、垃圾池、排水系統、公共綠化、有線電視等必備的公共設施, 已成為加快我區村莊建設步伐的迫切要求和廣大農民的強烈願望。當前,尤其要注重農村飲用水安全和村莊內道路建設問題。針對目前地面水廠少(全區僅大岡一個),供水管道普遍陳舊老化的實際,加快研究制定二次改水的方案,逐步發展地面水廠,實現區域供水,確保飲用水安全;加快村莊內道路建設,在通村公路建成的基礎上,採取有效措施,使村莊道路達到硬化要求,實現通村公路與村莊道路路網銜接。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關鍵要靠資金投入。在資金籌措和利用上,建議:一是抓住政策機遇,積極主動向上爭取資金。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後,國家加大了這方面的資金投入,據瞭解,僅農村沼氣建設一項,今年將投入國債資金25億。今年省裏又實施了農村“新五件實事”,這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我們要用足用活政策,積極跑部跑省,向上爭取資金。二是區鎮財政逐步向農村傾斜,整合支農投資,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目前,不少部門都有不同的資金可用於新農村建設,要按照“統一規劃、集中使用、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各方力量,集中支農資金中的一部分用於村莊建設。三是動員全社會關心支持村莊建設工作。尤其要引導本村企業經營者、在外創業人員,積極參與家鄉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四是鼓勵農民按照自願原則,通過一事一議方式,完善小型配套設施。此外,要發揮資金投入的導向作用,今後,凡涉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項目資金,要重點投向規劃的集中居住點。

(四)加大整治力度,不斷改善村莊人居環境

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作,必須標本兼治,通過發展循環經濟,綜合利用農村資源,建立生態村等措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當前,要着重解決好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幾個突出問題:

一是垃圾處理。按照“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的總體要求,逐步建立全區垃圾收集、運送、處理運行機制。目前,一要建好必備的基礎設施,在各村民集中居住點建一批垃圾箱和垃圾池,各鎮建立一個二級垃圾處理填埋場,按照“村收集、村或鎮處理”模式先運行;二要建立侏潔制度,落實村一級保潔員,專門從事村莊保潔和管理工作,按量按質計酬,尤其對不可降解的電池、塑料、農藥瓶等有害垃圾負責分類處理,同時要通過制定村規民約、建立村民家前屋後衞生責任區等方式,禁止亂扔、亂拋垃圾現象的發生; 三要儘快研究全區垃圾集中處理辦法,可藉助我區境內垃圾發電廠,探索出適合我區實際的垃圾處理模式。

二是秸稈處理。 目前,我區秸稈露天焚燒、亂堆亂拋現象仍較嚴重,綜合利用率低。對此,一方面要大力推廣秸稈全量還田、秸稈青貯氨化養畜、食用菌生產等綜合利用技術,另一方面要逐步推廣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有條件的村莊可引導農民將秸稈集中堆放。

三是改廁問題。由區愛衞會牽頭,通過宣傳發動和獎勵引導等措施,加快廁所“三隔式”改造工程;建設部門發放 “一書一證”時,要與農民簽訂專項契約,限制老式糞坑的建造; 大力推廣“一池三改”工程。通過發展沼氣,推進農民改廁、改圈和改廚。對養殖大户要重點推廣,利用沼氣對畜禽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積極推廣大岡光明和潘黃仰徐兩村的經驗,儘快建成一批沼氣村。

四是清潔河塘。圍繞“徹底清、清徹底”的目標,繼續推進村莊河塘整治工作,切實改變水環境。建立健全河塘保潔管護制度,落實人員,明確責任,將河塘清淤與冬春水利工作結合起來,將突擊整治與長效管理結合起來,將推行水面資源產權改制、實行市場運作與義務保潔結合起來。同時,要減少和控制污染源。特別要重視解決工業污水對水源的污染,按照“三集中”要求,村工業項目要向工業園區集中,對不符合環保要求,嚴重污染環境的要實行關停並轉,堅決杜絕直接向河道排放工業污水。

五是村莊綠化。在積極實施道路綠化的同時,大力開展村莊綠化工作。採取適當的貼補方式,向農民提供質優價廉的果樹苗木,既達到美化、綠化村莊的目的,又使農民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同時,通過創建“綠色村莊”活動,全力推進村莊綠化工作。

(五)精心組織,明確責任,強化對村莊建設工作的領導

村莊人居環境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面廣量大,必須精心組織、統籌兼顧、強化領導,真正形成科學合理、堅強有力的管理機制和工作運行機制,有序推進村莊建設工作。

一是成立領導小組,加強全區村莊建設工作領導。定期會辦研究村莊建設工作,協調解決有關矛盾和問題。研究制定基礎設施管護、垃圾處理、河道保潔等方面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不斷鞏固已取得的成果,防止前清後起。從目標制定,人員落實、經費籌措、檢查考核等各個環節明確具體要求和措施,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二是協同配合,加強村莊建設工作的指導。建設、國土、環保、衞生、農辦、農林等職能部門要明確各自職責,落實專人負責,幫助解決村莊建設過程中的具體問題。當前,要儘快研究解決規劃修編、土地置換與復墾、改水改廁等重點難點問題。三是強化鎮村領導工作責任,加強人居環境管理工作。必須把加強村莊人居環境建設作為鎮村兩級班子的應盡之責,選擇熱心能人負責村莊建設工作,強化考核,把考核結果與使用、報酬掛鈎。進一步加強村鎮建設隊伍力量,研究解決鎮村鎮建設服務中心運轉難的問題,充分發揮其在村莊建設中的指導服務作用。四是典型引路,分步實施。按照中央一號文件中規定的“五要五不”原則,村莊建設不搞一刀切,不搞一個模式,不搞強迫命令,防止大拆大建。在建設過程中,將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的村率先啟動,為面上提供經驗:對規劃內的高速公路、省道沿線兩側及城關鎮內村莊進行重點建設,對公路沿線影響村容村貌的零散建築要逐步拆遷。五是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全力推進村莊建設工作。通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實施強農工程,加快勞動力轉移等有效途徑,促進農民增收,為村莊建設提供有力的經濟支撐。

農村人居環境的議案 篇2

關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建議

建議內容:

為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現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根據《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實施意見》(渝府辦發〔20xx〕130號)的相關規定,區城鄉建委在全區範圍內初定了4個村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試點村。區城鄉建委、區水務局、區交委、區農委、區市政局、區環保局等部門在對試點村進行實地調研後,結合地方需求和部門現有優惠政策,對試點村的危房改造、山坪塘整治、生產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收運、公路硬化、人行便道建設等項目給予政策和資金的支持。

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試點村的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之處:一是廣大人民羣眾沒有意識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性,自身主動性不強;二是試點村規劃工作滯後,各個部門在分配整治任務時沒有依據村規劃進行實施;三是涉及整治任務的各個部門之間未能形成合力,部門之間力量較為分散。

對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和網絡,大力宣傳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積極意義,力爭在全社會特別是在農村範圍內形成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良好氛圍,讓廣大村民自覺投身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浪潮中來。

二是改善人居環境要規劃先行,村莊規劃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主要依據。要結合各村實際情況進行規劃,規劃要符合村莊實際,滿足村莊需求,體現村莊特色,合理安排整治工程項目,避免造成資金浪費和“千村一面”的情況發生。

三是涉及改善人居環境工作的各個部門,要在牽頭部門的統籌協調下,專人負責,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工作內容和工作職責,落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項目、主體、資金等相關問題。

四是在統一規劃前提下,對相關資金進行打捆使用,以求取得最佳效果。

辦復內容摘要:

一、通過媒介加強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政策、措施、目的、意義等的宣傳。

二、組織編制我區改善農村人民環境總體規劃(-20xx年)。

三、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中加強部門協調、明確任務、落實責任、資金打捆問題。根據《重慶市璧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試點工作x年任務分解的通知》(璧山府辦發〔〕37號),今年我區在丁家街道蓮花壩村、大興鎮蓮生村、七塘鎮喜觀村、八塘鎮智燈村進行改善人居環境試點,力爭將“試點村”打造成“示範村”。按照《通知》要求:一是各項整治任務的牽頭單位、配合單位以及鎮街之間的職責劃分與現行工作機制保持一致。二是試點村各項目的補助標準、籌資渠道與全區其他區域實施的同類項目保持一致,整合涉農資金,打捆使用,不過多增加鎮街和羣眾負擔。三是為減輕鎮街配套資金壓力,區財政安排120萬元對試點村進行“以獎代補”,堅持“獎勤罰懶,獎優罰劣”,不搞平均分配。關於全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工作機制、任務分工、資金籌措問題將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總體規劃中進行細化和明確。

農村人居環境的議案 篇3

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議案

議案內容:

受現代大眾流行文化的不斷衝擊,民間文化市場逐漸萎縮,其從業者的收入普遍較低甚至無以為繼,再加上沒有相關的鼓勵政策和激勵機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後繼乏人。因此建議,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落實情況:

我市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納入了“”文化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將文化藝術、民俗節慶和傳統體育競技作為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點門類;完成了第一批、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重新審查認定工作;積極扶持一批重點非遺項目產業化發展;積極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和傳習場所,扶持非遺項目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進一步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並在第五個 “文化遺產日”期間,精心組織了10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

農村人居環境的議案 篇4

學生食品安全無小事。多年來,各級部門都非常重視學校的食品安全,取得一定成效。但學校周邊食品衞生管理還存在着很大問題,和人民羣眾的期盼仍有一定差距,有些問題並未引起有關部門足夠的關注和重視。據我們調查發現,南潯鎮幾乎每所中國小的周邊都有小商店、食雜店,甚至還有大量流動的餐飲攤點。每到放學時分,我們總是會看到這些店裏和攤位旁邊擠滿了學生。有的學生甚至就在邊上的小吃店裏解決晚餐問題,存在極大的食品安全隱患。

一、現狀:

首先,當前一些校園周邊的飲(副)食品店無證照經營,經營過期食品、變質和“三無”食品。從央視記者的暗訪來看,這些食雜店售賣的多數廉價的食品,多數商品價格在1元左右。這樣的商品有的外包裝上面的地址電話都是虛構的,而有的甚至連生產日期都無標註;其次,部分學校周邊飲食店經營人員不能提供健康證明,加工環境衞生條件極差,原料及成品存放無防護措施,食物來源不清,加工製作質量無保證,餐具無消毒。特別是無證的水煮、油炸食品店及流動攤點都在大膽招攬學生顧客,向中國小生銷售小食品,由於中國小生自我防範意識弱,很容易上當受騙。長期食用這些不衞生、不健康甚至有毒害的食品對廣大中國小生的身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二、建議:

1、加強對學校周邊飲(副)食店的衞生管理,採取得力措施、督促整改,堅決取締無證照經營行為,依法取締校園周邊衞生條件不合格的各類飲食場所,特別是流動攤點,對不服從管理經營者根據法律法規給予處罰。要把加強對學校周邊飲(副)食店的衞生管理工作列為食品安全檢查的重要內容,建立政府牽頭,衞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商局等部門配合的校園及周邊食品衞生監管長效機制,不要只抓階段性整治,要把定時檢查與突擊檢查整治相結合,建立長效性的監管機制。

2、政府,學校,家長三結合,加強食品衞生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在學校中宣傳、普及衞生及法律知識,加強中國小生食品安全教育,以提高學生們衞生安全的自我保護意識。對於家長,也要讓他們意識到給孩子吃這種食品不僅不能夠給孩子帶來營養,還會影響孩子正常的生長髮育,甚至會危及生命健康。如果是自己買零食吃的孩子,也要家長做到不給錢或少給錢,配合學校、政府一起普及學生的食品安全常識,提高其鑑別能力。

3、加強校園周邊經營者的法律法規教育,做到户户遵紀、人人守法,提高廣大經營者的衞生法律意識,營造良好的食品衞生環境。學校周邊的交通情況本就不好,在上學和放學期間更是人滿為患。在這種情況下,在小吃店外、路邊攤上買賣食品更是加劇了交通堵塞。因此建議有關部門加強對中國小校周邊流動攤點的管理,對流動攤點的擺放位置設立專門的區域,這減少對市容影響,保證道路交通的暢通,也有利於管理。

農村人居環境的議案 篇5

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應突出重大項目攻堅,完成三澳核電項目公眾溝通、徵地拆遷,做好綠能小鎮規劃等工作安排。縣政府在“十三五”規劃綱要報告中也提到,要抓好發展機遇,把握三澳核電項目的能源建設機遇,積極打造全國綠色能源示範基地。

兩會期間,人大代表金瑞西提出了“以三澳核電項目為龍頭,打造蒼南清潔能源示範縣”的議案。議案指出,隨着經濟發展,能源緊缺等問題不斷凸顯。蒼南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饒,具有較大的清潔能源發展潛力。三澳核電項目的落地將為我縣建設“浙江美麗南大門”、打造全國綠色能源基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有力的保障。議案強調,這是我縣實現社會、經濟全面轉型升級的重大機遇。我縣應該抓住有利時機,以三澳核電項目為龍頭,充分挖掘自身優勢,積極打造清潔能源示範縣,實現經濟發展新跨越。

據瞭解,當前國家、省市正大力支持核電等清潔能源項目的發展,我縣將加快推進三澳核電項目建設,調整能源產業結構,助推經濟全面發展。

農村人居環境的議案 篇6

關於加強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建議

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日益突出的一個社會問題,殘缺的親情,誰來呵護留守兒童的心日漸成為社會大眾需要關心的問題。農村留守兒童羣體是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羣體,是我國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過程中所帶來的附屬產物。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髮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據資料顯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檢出率高達57.14%,而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長,孩子的心理問題越嚴重。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容易違紀,叛逆心理苗頭出現。在農村學校違紀學生中,“留守學生”佔絕大多數,低年級及學前兒童一般表現為逃學、遲到;不完成作業;小偷小摸;不誠實,經常説謊;高年級“留守兒童”開始出現叛逆心理,攻擊意識很強,與老師頂撞,不服從管教,更有甚者還盲目衝動、打架鬥毆。

2、普遍厭學,自卑心理十分嚴重。大多數“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對學習沒有興趣、不願參加活動、自卑心理嚴重、生活無聊而空虛。國小低年級“留守兒童”中,膽小怕事、課堂不敢回答問題的佔75℅以上;高年級“留守兒童”中,由於對學習失去信心,開始沉迷於網絡遊戲之中。

3、缺乏溝通,性格內向孤僻。由於缺乏父母親情的滋潤,許多留守兒童長期處於自我封閉的狀態,監護人的缺位溝通使他們長期看電視,並模仿劇中人,自言自語或與小狗小貓説話。長期的自我封閉,導致一些“留守兒童”出現了人際交往敏感,口頭交際能力減弱,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的性格內向孤僻冷談。

為此建議:

1. 建立留守兒童成長檔案。可以以學校(或者村、鎮)為單位,對全部的留守兒童的生活思想,學習情況,家庭教育情況進行調查摸底,逐一登記造冊,建立反映其進步與不足的成長記錄檔案,根據檔案記錄情況有效的做好工作。

2. 建立留守兒童志願之家。 如經費允許,可建立“留守兒童志願之家”,給孩子們一個專門的活動場所,可供孩子們閲讀,娛樂,交流。

3. 定期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活動。可以聯絡大學生志願者,利用寒暑假時期,開展音樂,美術等陶冶情操的課程;培養留守兒童與人溝通的最基本禮儀,學會説“謝謝”“對不起”,打破留守兒童羣體普遍與人溝通的障礙;也可以開設一些生活能力訓練內容,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增強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4. 大力發展農村經濟,鼓勵農民工返鄉。父母在身邊,是留守兒童最大的期盼,因此,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地轉移,使農民工能兼顧農業生產和家庭生活,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關鍵所在。

農村人居環境的議案 篇7

聯名代表:

至公路湖溪中洲段在修建龍安大道期間由於大貨車太多,導致路段受到了嚴重破壞,路面坑坑窪窪,破爛不堪。不但電動車、摩托車不好行走,就連不行也十分困難,“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目前這些道理最真實的寫照,村民對此叫苦連天,曾8次分別到縣公路局、信訪局、縣政府找有關領導協調解決。至現在已四年時間了,路還是原來那樣破敗不堪,現強烈建議有關部門重修安石公路湖溪、中洲段,切實解決村民出行問題。

農村人居環境的議案 篇8

22歲的黃某從20xx年5月到東莞某私人承包的建築公司當臨時工並簽訂了“僱用協議”。協議中約定,如遇工傷,僱主概不負責。半年後,黃某在工作時不慎從3米高空墜落,致使左脛、腓骨粉碎性骨折,公司即派車將其送醫院救治。治療期間,包工頭留下20xx元給黃某便不再負責。黃某向東莞勞動保障部門求助。

黃某遇到的情況在當前並非個例。在一些私營企業中,不少老闆在招人時就要求員工簽下“生死合同”,約定員工發生工傷和意外事故時概不負責。其實,發生工傷事故時遇到這種情況,職工仍然可以要求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因為“僱主對農民工的工傷概不負責”等條款的協議是不合法的,此合同從簽訂之日起就是無效的。職工在工作期間受到事故傷害,依然可以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要求,進行工傷認定,得到工傷待遇補償。

為防止類似事情發生,勞動者應瞭解自身的合法權益,不要同僱主簽訂含有不合法條款的合同或協議,如果發現僱主強迫員工簽訂這樣的協議,勞動者可以拒絕,並要求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

農村人居環境的議案 篇9

關於加快温州城市軌道交通規劃與建設的議案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温州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推進,人口在中心區高度集聚,對城市中心區交通產生了巨大的壓力。雖然先後5屆市政府連續努力,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新建和拓寬了眾多的道路,但是我市現時的道路系統仍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要,交通擁堵已成為阻礙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影響人民工作生活的突出矛盾。國內外城市建設的實踐經驗證實,單純依靠增加道路交通設施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交通擁堵問題,而建設城市軌道交通是主要的有效的解決辦法。

一、加快我市軌道交通規劃和建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是解決人民羣眾“出行難”的重大民生和民心工程。從當前我市交通現狀來看,城市核心區的相當多路段高峯時段已呈飽和,擁堵路段越來越多,擁堵延續時間越來越長。以交通秩序混亂、安全保障水平不高、運輸效率低下為特徵的“出行難”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羣眾高度關注、反映強烈的社會問題,成為影響人民工作、生活的突出矛盾。建設軌道交通,是落實市委、市府提出的公共交通優先戰略的一項決策,是優化我市生活環境的重大舉措,更是兼顧眼前和長遠的羣眾根本利益,擴大市民出行範圍,節省出行時間,解決羣眾出行難矛盾的一項民生和民心工程。

2、是順應温州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建設沿海產業帶、建設温州大都市,是事關今後温州全局和長遠發展的兩大主題,而加快以交通為重點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這兩大主題的

前提條件和基礎。軌道交通的建成是一個都市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象徵和體現,它完善了城市的基礎設施,提高了整個社會的運行效率,從而調整和優化我市發展佈局,為沿海產業帶平台建設和大都市建設提供必要和必須的交通環境,從而增強了城市功能。

3、是提高温州整個社會運行效率的需要。公交車、出租車、和私家車因為不具有準點到達功能而制約了它們的運行效率;與其相反,軌道交通運輸車以其快速、準點、運量大的絕對優勢,不僅使大量人羣節省了出行時間,而且滿足了他們準時到達目的地的需求,從而提高了整個社會的運行效率。

4、是構建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城市交通方式。軌道交通具有節約土地、運量大、耗能少、污染小、環保等特點,是資源節約型、環保型的城市交通方式。據國外統計資料表明:在土地佔用方面,公交車單位乘客佔用土地面積0.9m2-1.6m2/人,小汽車單位乘客高達26.7m2/人,而地鐵則只佔0.1m2/人。我市城區土地已是寸土寸金,再大量增建、擴建道路交通顯然是不可取的。在能耗方面,公交車和小汽車的能耗分別是軌道交通的3倍多和12倍。在環境保護方面,我市近年來機動車快速增加,尤其是牌照放開後,私家車數量更是突飛猛進;機動車污染物排放量已佔城市大氣污染物的40%以上。加快實施利用電力推動的軌道交通建設,可以有效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改善城市空氣的質量,從而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5、是改變我市城市交通滯後局面的需要。在我省,杭州和寧波兩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已熱火朝天地進行,這兩個兄弟城市的地鐵建設已按規劃鋪開。而我市的軌道交通處於規劃的前期。由於軌道交通工程技術含量高、影響面廣、時間跨度長,必需提前準備,未雨綢繆,等到交通擁堵不堪時再來研究,很可能為時已晚。

二、我市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的條件已具備

1、物質保障條件已具備。據市統計局今年3月27日發佈的《温州市20xx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表明,20xx年末全市常住人口達790.1萬人;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57.03億元;全年完成客運量已大大超過20xx年的26148萬人,即單向高峯遠遠超過1萬人/小時,接近3萬人/小時。換句話説,20xx年,温州的人口規模、經濟指標、客流規模指標均已符合國辦發[20xx]81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城市快軌道交通建設管理的通知》中對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輕軌申報的基本要求並接近發展地鐵的基本要求。

2、現在啟動我市軌道交通在時機上比較有利和合適。國家“”規劃中明確提出“有條件的大城市和城市羣地區把城市軌道交通作為優先發展領域”的發展戰略,表明國家對軌道交通已經擺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而且,軌道交通工程浩大,技術要求高,相當部分是地下開挖作業,一條線的開工到建成往往需要5年以上時間,因此,應該超前規劃和建設,決不能等到城市

交通擁堵不堪時才建設。

3、我市城市中心區的主要路段交通流量已飽和,交通擁堵現象日益嚴重,而建設軌道交通是解決城市交通的最有效措施。

4、“出行難”已成為全市居民反映強烈的社會問題和突出矛盾,不僅影響了廣大羣眾的生活工作,也制約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成為“瓶頸”問題。

三、幾條建議

1、建立強有力的領導小組和工作班子。要向杭州、寧波兩市學習,儘快建立由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市發改委、規劃局、國土資源局、建設局、國資委、財政局、交通局、環保局、監察局、鹿城區政府、甌海區政府、龍灣區政府等主要領導為成員的温州市軌道交通規劃與建設領導小組,同時將現存的温州市鐵路建設領導小組撤消或合併在新建領導小組之內,並在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

2、抓緊編制《温州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及相關的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和預測、預研報告。

3、組織專家論證並落實《温州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中尚未確定的軌道交通結構形式。

4、在列入《温州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內容中的温州市軌道交通網絡建設規劃中,對擬建的“快軌1號線”、“快軌2號線”、“快軌3號線”沿線途經温州城市中心區的地下部分要有前瞻性的規劃和設計,建設為地鐵規模。

5、鐵路温州新客站啟用後,把原火車站改建為温州的軌道交通樞紐。

讓代表們深感欣慰和振奮的是,3月19日,我市首個科學的、規劃在先的濱江商務區地下空間利用規劃方案通過會審。該方案將未來地鐵建設納入整體框架,將地下第二層設計為未來地鐵站台兼車庫,超前地發出立體開發地下空間資源的強音。雖然該方案還只是個案,但是説明本屆政府對城市主要功能區建設的信心和規劃在先的新理念。

我們期盼:温州城市軌道交通早日結束規劃,這項重大民生、民心工程,能早日開工建設並建成。

農村人居環境的議案 篇10

案 由: 關於普及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提案

審查意見:建議國務院交教育部、文化部分別研究辦理

提案人:

內 容: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民族在任何時代發展文化,必須重視弘揚本民族的傳統文化,離開了傳統文化,就丟掉了文化之魂,失去了發展的方向,也就淡化了民族特色,並將淪為外國文化的附庸。近年來,正當許多發達國家努力發展自己文化的時候,我們卻忽視了具有五千年曆史的中華傳統文化。傳統文化觀念的淡漠,文化發展的滯後,將會帶來嚴重後果,我們正面臨着西方文化巨大沖擊的考驗。對此,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將文化建設做為戰略任務,制訂了一系列文化建設的方針政策和措施,加快了發展步伐。為貫徹中央精神,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推動中國文化的偉大復興,現就普及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在大、中、國小普遍開設傳統文化教育課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關鍵在教育,教育重點在廣大青少年,青少年受教育的課堂主要在各級學校。為使傳統文化代代傳承,實現中國文化的振興和發展,建議在大中國小普遍開設傳統文化教育課,將傳統文化教育做為學生必修課程,列入教學大綱,納入學校教育重要內容。通過教育,使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歷史,學習傳統文化知識,領悟傳統文化精華,弘揚傳統美德,激勵傳統民族精神,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型人才。

二、加強教師隊伍培養

傳統文化教育質量取決於教師水平。由於多年忽視傳統文化教育及教師隊伍建設,目前教師的自身文化素質和教學水平難以承擔傳統文化教學任務,因此搞好傳統文化課教學,必須從培訓教師,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入手。通過培養訓練,形成一支熟悉中國傳統文化歷史,熟悉傳統文化教材,熟悉教學方法,有獨立教學能力的中國小教師隊伍;一支高學歷,高水平,學者專家型的大學教師隊伍。

三、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教材建設

近年來,教育部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列入"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有關大學和出版部門先後編寫出版了《中國傳統文化概論》《中國傳統文化通論》《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中國文化歷程》等書籍,有的已作為大學傳統文化教材進入大學課堂,為大學傳統文化課教材建設打下了基礎,創造了經驗。希望在此基礎上,集中有經驗的專家學者加強對現有教材的分析研究,儘快編寫規範化的大學教材。同時,各地要結合本地域特點儘快為中國小編寫好傳統文化教材,並不斷加工修改、提高教材質量,逐步將全國傳統文化課教學引向健康發展軌道。

四、在縣級以上城市建立中國傳統文化園

借鑑全國各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的建設經驗,利用博物館、展覽館、公園和現有各類教育基地等場所,為廣大青少年建立中國傳統文化設施和活動,展示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園,使其成為學生的校外課堂和羣眾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公益性文化活動中心。

五、營造中國傳統文化的社會輿論環境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要有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要努力拓展傳統文化的輿論空間,在學校、工廠、軍營、車站、機場、碼頭等各種公共場所,設置標語、圖片、宣傳畫等載體,展示中國傳統文化,讓廣大羣眾處處生活在傳統文化的氛圍中,時時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新聞媒體要通過設專欄、辦專刊,介紹中國傳統文化,開展傳統文化研討活動,加大宣傳力度,形成輿論環境;要開展以弘揚傳統文化為題材的創作演出活動,讓傳統文化走上藝術舞台,進入影視節目和文學作品;要進一步加強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宣傳,完善法規、制度措施,強化全民保護意識,培養弘揚傳統文化的社會風氣和良好習慣。

農村人居環境的議案 篇11

20xx年4月,杜某到陝西長城鐵塔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城鐵塔公司)鍍鋅車間工作,20xx年7月27日,杜某在上班時被空中落下的鋼材砸中左腳。經治療,於20xx年7月14日出院,共住院336天。

20xx年7月16日,杜某母親(張新會)向高陵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工傷認定,因杜某與長城鐵塔公司未簽訂任何書面的合同,不具備工傷認定的基本證據要求。所以高陵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建議杜某先行證明其與長城鐵塔公司的勞動關係。20xx年8月31日,杜某正式向高陵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仲裁委)提出仲裁申請,請求確認其與長城鐵塔公司的勞動關係。20xx年10月8日,仲裁委作出高勞仲案字(20xx)19號裁決書,裁決杜某與長城鐵塔公司存在勞動關係。裁決後,長城鐵塔公司不服,向高陵縣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請求法院依法確認杜某與長城鐵塔公司不存在勞動關係。20xx年4月12日,高陵縣人民法院以(20xx)高民一初字735號判決書,判決杜某與長城鐵塔公司存在勞動關係。長城鐵塔公司仍不服,訴至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該院以(20xx)西民二終字第02104號判決書維持了一審判決。後長城鐵塔公司向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該院以(20xx)陝賠民申字第00094號裁定書駁回了其再審申請。

20xx年1月9日,高陵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工認字(20xx)第074號工傷認定書,認定杜某為工傷。20xx年4月23日,經西安市勞動能力鑑定中心鑑定,杜某傷殘為七級,停工留薪期三個月。杜某將工傷認定書郵寄送達給長城鐵塔公司,長城鐵塔公司對工傷認定書不服,認為送達程序不符合法律規定。20xx年2月28日,長城鐵塔公司向高陵縣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訴訟,請求撤銷(20xx)第074號工傷認定書。

20xx年7月6日,杜某依據工傷認定書及勞動能力等級鑑定書向仲裁委提出工傷待遇申請,請求長城鐵塔公司支付醫療費、護理費、誤工費等,並要求單位辦理養老、醫療、失業保險。20xx年10月30日,高陵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了高勞仲案字(20xx)32號裁決書,部分支持了杜某的仲裁請求。雙方均不服,起訴至高陵縣人民法院,高陵縣人民法院認為,首先,原被告雙方的勞動關係已由該院(20xx)高民一初字735號判決書和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20xx)西民二終字第02104號判決書得以確認,確認雙方之間存在勞動關係;其次,高陵縣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作出的(20xx)第074號工傷認定書,已認定杜某所傷害為工傷,長城鐵塔公司辯稱西安市勞動能力鑑定中心作出的鑑定結論程序不符合法律規定,其辯稱理由不能成立。因為長城鐵塔公司作為勞動爭議一方,放棄申請鑑定也不申請複查,是對自己權利的放棄,因而其辯稱觀點不能成立;三、各項賠償數額問題,雙方爭議較大,本院依法判決長城鐵塔公司支付杜某護理費等各項費用共計179377.5元。後雙方又上訴至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最終以(20xx)西中民二終字第00843號依法維持了一審判決。

現該案判決已經生效且已履行。至此,杜某與長城鐵塔公司的工傷賠償案件歷經四載,終於落下帷幕。

農村人居環境的議案 篇12

編 號:議第25號

代表姓名:塗軍峯、範 薇、吳建新、鄒玉鳳、趙曉梅、董新明

王翠紅、尹為國、塗 君、朱玉忠、段曙明、馮永春

類 型:工交財貿

內 容:

城市公交和農村道路基礎設施作為直接為羣眾服務、涉及千家萬户的公共產品,是改善和提升人民羣眾生產、生活的根本保障。市委、市政府[20xx]1號文《關於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意見》提出,要“大力提高基本服務能力和水平,大力提升人民羣眾的生活質量”,20xx年全市115件為民辦實事項目中,涉及到此方面的就有兩項,同時,程希書記在我市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調研報告中也指出,“到20xx年,城鎮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預計為15%(分擔率=乘坐出行總人次÷出行總人次×100%),這不僅需要政府加大城市公共交通投入,切實改善道路狀況,增加公交數量,還要積極引導居民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這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的重視程度和決心。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市對城市公交的年財政預算額僅200萬元(從20xx年起),縣鄉道路大中修改造資金尚未列入財政預算,這給實事項目的順利實施帶來很大難度,而人民羣眾的呼聲又很高,迫切要求增加城市公交的運營頻次和質量,進一步提高縣鄉道路的完好率,確保安全暢通。

就城區公交而言,目前在營的8條線路41輛公交車大多數執行的是1元票價,而運營成本卻節節攀升,造成運營線路和運營班次越多虧損就越多,且公交車的使用年限(8年或50萬公里)和尾氣排放(pm2.5即產生的可吸入顆粒)也有硬性要求,這對於企業而言也確實不堪重負,從而使服務質量和檔次有所下降,形成羣眾不滿意,企業有怨言,最終必然導致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緩慢甚至停滯。

就縣鄉道路而言,我市現有的787.24公里農村公路(其中縣道217.24公里、鄉道570公里),自20xx年相繼建成使用以來,已經陸續進入大中修階段,羣眾以各種方式反映的洪謝線、青長線、劉陳線等59公里縣道和寧通公路南北輔道等60公里鄉道破損尤為嚴重,社會反響較大,如若不加緊修復,國家投入巨資建成的公路,必將在短期內毀於一旦。而據向有關部門瞭解,實施對縣鄉道路的路面大中修,經費是困擾他們的首要問題,迫切需要解決。

為此,從改善民生、服務發展的大局出發,我們建議:

1、適當增加城市公交的財政補貼額,從今年起每年至少增加20輛公交車,新增公交線路兩條,並能在今年優先解決新增20輛公交車的資金缺口(新型、低排放的公交車市場價在40萬元左右),同時,參照周邊城市的通行做法,能予建立正常的財政預算補貼機制和監管機制,並能夠在在今年調增公交補貼預算並逐年增長20%以上,以有利於城市公交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滿足羣眾的出行需求,圓滿實現上級考核我市到20xx年基本現代化的“公共交通服務水平”硬性指標。

2、對縣鄉道路大中修,按照“先急後緩、先計劃內後計劃外”每年合理安排一定的財政經費,實行預算管理,專款專用,並多形式鼓勵社會各界援助、援建,以確保已建成的縣鄉道路不至於因較少的維修資金不到位,而花巨資重建或者改建,造成國家資產的浪費。

年月日

農村人居環境的議案 篇13

寧於對汾屯路、淨寧路等 道路進行改造的人大議案

寧境內交通主要有“兩縱兩橫”四條路承擔,兩縱即杜寧路、淨寧路,兩橫即汾屯路、油西路。除油西路、杜寧路分別於20xx年和20xx年重新修繕後能正常使用外,其他兩條幹道汾屯路、淨寧路基本無法使用。 特別是 穿插鎮區的主要幹道汾屯路以及連接寧固和淨化的淨寧路的破爛不堪嚴重影響了全鎮經濟和社會發展。

汾屯路寧固段,屬S222線,全長約5公里,途徑我鎮左家堡、樑家堡、寧固三村,從20xx年開始路面開始毀壞,當前路況極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路面完全損壞;縣道淨寧路,全長7公里,是連接原淨化鄉至寧重要道路,涉及淨化、營裏、樂、嶽封等11個村,由於使用多年,加之負荷較大,從20xx年開始逐漸破損嚴重,目前已經嚴重毀壞,影響了全鎮將近一半村的農產品外運和經濟發展;我鎮低標準村通工程共完成東張、西張、河西、灘頭、南侯和北侯等11個村,户通工程基本為零。

建議: 交通是促進一個地區發展的先行和保障,在當今各項社會事業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我鎮交通瓶頸已經成為當前寧固發展的第一大瓶頸,全鎮交通路網的建設與完善迫在眉睫,建議上級有關部門儘快予以解決。

農村人居環境的議案 篇14

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

和外國企業所得税法(草案)》的議案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x年和x年先後公佈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税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企業所得税法》,對於貫徹對外開外的方針,吸收外商投資,促進中外經濟技術合作和交流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發展,這兩個法律在實際執行中日益顯露出不夠完善,有些規定已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為了更好地促進對外開放,進一步改善外商投資環境,妥善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財政部經過廣泛調查研究,徵求意見,討論修改,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草擬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税法(草案)》。這個草案,國務院已於x年12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經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十八次會議審議。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中提出的意見,國務院對草案又作了一些修改,現將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和外國企業所得税法(草案)》關上,請予審議。

國務院總理

x年3月28日

農村人居環境的議案 篇15

編號: 45

類型:

案由:

處理狀態: 已交辦

建議人: 王

附議人:

承辦單位: 主辦:XX縣財政局,會辦:XX縣編辦、XX縣人社局、XX縣教育局

正文: 建議內容:

X鎮幼兒園是X鎮內唯一一所學前教育機構,服務鎮內15個村、1個居委會,現有在園幼兒230人,受辦院條件限制,分了4個班,人員最多的班達60餘人,幼兒園暫設在X鎮中心國小內,教師全部僱請社會人員,老師無辦公室,幼兒無活動場所。x年,中心幼兒園投入施工,現已順利完工,但因各種條件及體制問題,至今還未投入使用,大門緊鎖,社會傳聞新幼兒園將採取公建民營模式運營,各位家長大多認為民營模式會增加羣眾負擔,大部分家庭將無法承受,且會降低校園安全保障和幼兒生活質量。

建 議:縣政府一是要採取措施,增加各項投入,保證師資和學前教育公用經費,確保新幼兒園x年秋季學期投入使用;二是按國家有關政策,保證每個鄉鎮建一所公辦幼兒園的模式,以減輕羣眾負擔,保障幼兒安全和辦學質量。

關於教育經費的議案3

x年,教育部等七部門下發治理教育亂收費規範教育收費工作實施意見,意見中明確指出:“嚴格執行公辦普通高中招收擇校生‘三限’政策。”並明文規定“從x年秋季學期辦開始,每個學校招收擇校生的比例最高不得超過本校當年招收高中學生計劃數(不包括擇校生數)的20,……在3年內取消公辦普通高中招收擇校生。”在《福建省教育廳關於做好x年高中階段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對招收擇校生的比例也由x年、x年的20以下,調整為本年新招生數(不含擇校生)的10。

隨着x年普通高中招收擇校生政策的終止,普通高中學校教育辦學經費短缺更是“雪上加霜”。如:福建省邵武一中為省級一級達標高中校,現有教、職工為220人,x年秋季高一入學新生計劃設14個班級,以每班45名新生計,共計招收630名新生,擇校生比例為10,僅能招收63人,每個擇校生高中三年的擇校費為18000元,63名擇校生的擇校費為1134000元,加上630名正取生每人繳納1800元/每年的學費,共計113400元,兩項收入總計2268000元; 220名教職員工的30獎教績效工資、公積金、社保、醫保、失業保險以及年終一次性獎勵等加上學校辦公經費等方面的費用支出,一年的辦學經費支出需在400~500萬元之間,缺口達200多萬元。福建省南平一中為省級重點達標高中校,現有教、職工為302人,x年秋季高一入學新生計劃設20個班級,以每班45名新生計,共計招收900名新生,擇校生比例為10,僅能招收90人,每個擇校生高中三年的擇校費為18000元,90名擇校生的擇校費為162萬元,加上900名正取生每人繳納1800元/每年的學費,共計162萬元,兩項收入總計324萬元; 302名教職員工的30獎教績效工資、公積金、社保、醫保、失業保險以及年終一次性獎勵等加上學校辦公經費等方面的費用支出,一年的辦學經費支出約需600萬元,缺口近300萬元。且南平教師平均工資只有沿海地區教師平均工資的三分之一。此外,近年來為改善辦學條件,滿足民眾對優質教育資源日益升温的需求,校園內的辦學設施新建和改擴建項目也使得普通高中校、尤其是一些省、市級的重點高中背上了沉重的債務,這更讓普通高中辦學陷入“債務深重”的境地。在普通高中學校辦學經費已然是“舉步維艱”之時,出台新的高中學校辦學經費保障機制勢在必行。為此建議:

1、統一省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下撥標準。為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公平、公正地保障基礎教育階段學生享有同等受教育的合法權益,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根據現階段高中教育發展的真實現狀進行調研,實事求是對高中生均公用經費額度重新認證、核算,科學核定並統一省級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準。對於經濟欠發達的市、縣,財政應給予必要的財政補貼或轉移支付。此外,還應建立健全與辦學成本、物價水平、財力情況聯動的穩定增長機制,以保障普通高中學校教育能穩步、有序的向前發展。

2、儘快清理公辦普通高中項目建設債務。針對公辦普通高中因改善辦學條件而導致的項目建設債務問題,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作為,在清理核實鎖定公辦普通高中債務的基礎上,通過合法途徑減輕、減除公辦普通高中學校債務利息,並規劃減除普通高中校債務的時間表,切實減輕普通高中學校的辦學壓力,防範學校財務風險,促進高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在滿足未來教育發展需要的建設項目,應引導學校科學規劃、勤儉辦學,從嚴審批學校建設項目,嚴格控制學校建設標準,切實落實建設資金來源,建立健全基本建設債務控制長效機制。

3、依法保障普通高中教師的合法權益。依照《教師法》,政府有關部門應努力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本地公務員的平均水平,基礎性績效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對承擔省、地、市示範性高中校、辦學質量獲社會認可且高層次人才相對集中的重點高中,如一級達標普通高中校,應適當增加績效工資總量,以此調動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穩定教師人才隊伍。

4、對普通高中辦學經費實施有效監管。在出台新的普通高中辦學經費保障機制的同時,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對普通高中教育辦學經費進行有效的監管。確保財政下撥的每筆經費都使用合法、合理,避免辦學經費錯位使用現象;對於普通高中階段教育的資金分配比例應公開、透明,便於加強監督。

農村人居環境的議案 篇16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事關農民的核心利益,它直接關係到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與現代化,關係到農民的生存、就業與發展,關係到農村社會的分工、分化、穩定與城鄉一體化的實現,是推進農業現代化亟需突破的瓶頸之一,必須引起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

一、當前農村土地流轉中的主要問題

一是農民對土地流轉思想上存有疑慮,不敢流轉。一是怕變,在目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和保障水平低下的情況下,土地對農民而言仍然具有生存保障和就業發展的重要功能,怕政策變,擔心承包土地流轉出去後會喪失土地承包經營權。二是怕亂。一些土地流轉之後要進行整理,大規模地推進排灌溝渠、機耕道及其它現代化的農業設施建設,原有承包土地的自然形態和界限消失,農民感覺不放心,怕村集體亂來。三是怕騙。怕老闆們騙農民,怕老闆們的項目失敗後到時租金都得不到,所以很多農民寧肯粗放經營,甚至不惜撂荒棄耕,也不敢將土地流轉出去。

二是農村土地流轉的底子不清,不好流轉。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全市仍有3.9萬户農民沒有得到第二輪土地延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有20多個鄉鎮和130多個村的農村土地承包檔案不健全,農民承包土地面積沒有得到確認,四周邊界不清晰,土地承包的底子不清楚。自x年開始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也還有改革不徹底不到位的地方,一些林地和林權的確權與發證工作沒有全部完成,存在界址和權屬模糊的死角。

三是農民土地流轉行為不規範,不會流轉。一是有流轉沒有土地流轉合同,農民私下“口頭協議”現象普遍,有的縣農村土地流轉合同簽訂率僅達到30%。二是有土地流轉合同但不規範、不完善,也沒有通過土地承包管理職能部門備案,存在合同糾紛隱患。三是有土地流轉合同,但不履行,各地都有項目經營失敗後公司破產、老闆跑路不履行合同約定,給農民造成土地流轉利益重大損失的情況。四是農村土地流轉後改變用途。有的土地流轉之後擅自改變土地用途,有非農化非糧化現象存在。

四是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發育緩慢,不便流轉。全市尚未形成“政府主導、市場引導、農民主體”的統一規範的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其運行機制也還沒有完全建立。也缺少土地流轉中介服務組織。有的農户有流轉土地意向,卻找不到合適的受讓方,而需要農村承包土地進行規模經營的又找不到成規模的流轉土地。農村土地流轉對象與範圍選擇餘地小,流轉形式比較單一。因為信息不對稱,市場發育不充分,有些地方農村土地流轉時農民得到的利益不多,存在廉租化現象。

五是農村土地流轉的法律法規不健全,不利流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法律法規不健全、不繫統,缺乏操作性,因此在指導實踐時經常發生扭曲和走樣變形。

二、關於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的建議與措施

(一)農村土地承包確權必須到位,夯實流轉基礎。一要依法辦事。要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全面落實農村土地承包確權工作,讓農民吃上“定心丸”。二要不留“死角”。清理和化解好歷史遺留問題,全面完成農村耕地、林地及其它土地資源的確權和發證,奠定土地流轉的堅實基礎。三要規範管理。切實加強區縣和鄉鎮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林地林權管理部門建設,強化管理職能,落實工作職責,把農村土地承包、集體林權改革落實到位,並建立健全相關檔案。要加強土地流轉之後土地形態變化及使用情況的跟蹤管理,對到期或退轉的農村土地做好補證和換證工作。

(二)健全農村土地流轉機制,確保流轉有序規範。一要加強流轉市場及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建立起區縣、鄉鎮、村三級土地流轉市場及服務體系。二要加大土地流轉管理服務力度。完善“政府主導,市場引導、農民主體”的農村土地流轉市場機制。 要加強農村土地流轉信息發佈、合同簽訂鑑證、政策諮詢、糾紛仲裁等服務工作,降低農村土地流轉的成本和風險。逐步建立覆蓋縣、鄉、村的農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系統。完善區縣、鄉鎮和村三級仲裁機構組織,紮實有效地開展好土地糾分仲裁工作。三要積極發展土地流轉的中介組織,用市場的手段實現生產要素的最優配置和資源的最合理流動。

(三)尊重農民主體地位,保障農民土地流轉權益。充分尊重農民意願,找準自身定位,工作注重引導而不包辦,推動而不亂動,不強迫農民流轉土地,不侵蝕農民土地流轉收益。保障農民權益,不僅是要規避流轉雙方的風險,更要讓流出土地農户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實現全程收益。要加強土地流轉經營者的管理和引導,用制度保證他們合法經營,誠信經營,及時兑現農民土地租金,即使項目經營失敗,也要保證農民權益和利益不受損。要加強農村土地管理執法,引導他們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不破壞、不改變土地的農業性質和用途,保護好國家耕地政策底線。

(四)完善相關政策,解決農民土地流轉的後顧之憂。加快建立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增強農民離開土地之後的安全感。要盡制定和完善有效引導農村土地流轉的政策措施,為農村土地流轉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農村人居環境的議案 篇17

張某於20xx年3月27日入職某裝飾公司,雙方尚未簽訂勞動合同,裝飾公司亦未對張某進行必要的入職培訓和安全教育,20xx年4月7日,張某在工作過程中,左手被捲入顆粒粉碎機中造成受傷。20xx年9月15日,張某被勞動行政部門認定為工傷,11月28日被勞動能力鑑定部門認定達到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標準六級。20xx年1月29日,張某以裝飾公司未簽訂勞動合同,未繳納社會保險為由與裝飾公司解除了勞動關係。裝飾公司以張某還處於試用工階段,雙方之間不存在勞動關係為由不同意向張某支付工傷保險待遇,雙方發生糾紛訴至法院。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係。第十條規定,建立勞動關係的,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第十九條規定,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根據前述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了勞動關係,試用期也是包含在勞動關係期間內的。張某在為裝飾公司提供勞動過程中受傷,裝飾公司未為張某繳納工傷保險費,張某發生工傷,故裝飾公司應承擔張某的工傷保險待遇。張某已達到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標準六級,且其於20xx年1月29日與裝飾公司解除了勞動關係,故裝飾公司應向張某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解除勞動關係補償金、停工留薪期工資及傷殘津貼等各項費用。

農村人居環境的議案 篇18

案由:關於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的建議

提案人:唐媚媚

內容: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人民齊心協力,攻堅克難,創業創新,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推進,社會經濟建設突飛猛進,尤其是工業的異軍突起,使我縣人口、產業得到了快速集聚,大批省內外務工農民湧入我縣就業,在為我縣經濟建設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也帶來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難等問題。雖然,縣委、縣政府高度關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讓外來務工子女同樣享受到城區優質的教育資源,盡最大努力促進教育起點公平,出台了《青田縣城區暫住人員子女就學招生辦法》等一系列政策,讓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享受同城同待遇。但就青田目前情況來看,還需進一步去研究和解決。 一、存在問題

(一)城區校舍嚴重不足,不能滿足所有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近入學。具體表現在:

1、城區校舍不足,鄉級校舍閒臵。我縣農村學校學生逐漸減少,逐步流向縣城或集鎮,給縣城或集鎮學校帶來很大的招生壓力,同時也產生鄉校閒臵的現象。如吳坑鄉、貴嶴鄉、小舟山鄉三鄉最多學生總數達1600餘人,而今年吳坑鄉等三鄉學生總數不足200人。

2、務工人員子女就學人數急劇增加,國小生就學難尤其突出。隨着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外來務工人員劇增,如意爾康集團就有6000多務工人員,他們子女的教育問題自然就落在城區、集鎮學校的肩上。目前,青田共有在校國小生29432人,其中外來務工子女有12679人。且絕大部分分佈在縣城或集鎮。例如今年縣實驗國小、東山校區、城東國小、塔山國小、城西國小、水南國小共有學生7887人,其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有5099人,佔總人數的64.7%。温溪鎮第一國小、第二國小、第三國小、第四國小、洲頭校區、沙埠校區共有學生4848人,其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有3268人,佔總人數的67.4%。

(二)學生人均用地、綠化面積等指標低下,未達到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標準

在《浙江省九年制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評定標準(試行)》中明確規定:“三類中國小校園用地面積指標36個班級為9.64平方米/生,18班級為10.43平方米/生”。青田縣城實驗學校校園用地面積11552平方米,36個班級,學生人均用地面積為5.89平方米/生;城東國小校園用地面積7453平方米,36個班級,學生人均用地面積為4.29平方米/生;温溪鎮第二國小校園用地面積是2658平方米,18個班級,學生人均用地面積2.77平方米/生,温溪高中洲頭校區校園用地面積675平方米,10個班級,學生人均用地面積1.42平方米/生。上述數字表明,我縣部分學校硬件設施未能達到義務教育標準化要求。 (三)學校專用教室嚴重不足,跟新課程背景下的素質教育不相符

部分學校因缺少多媒體、音、體、美、計算機房等專用教室,無法開設最基本的課程,基本的課外活動得不到保證。到目前為止,部分學校的上課模式還停留在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學生一天六節課,除了教室上課,還是教室。多媒體、音、體、美教室、計算機房、400米環形跑道,這些本來是學校必備的,可對他們來説,卻成了難能實現的美好願望。就目前青田縣各國小情況看,還有大部分學校專用教室嚴重不足,跟新課程背景下的素質教育不相符。 二、幾點建議

解決好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推進城市化建設的迫切需要,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儘管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效果明顯,但要讓每一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有書讀、讀好書,相關部門還須進一步調查研究,科學規劃,整合資源,協調發展,統籌解決好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使他們安心在我縣工作,為我縣的經濟騰飛注入新的活力。 (一)統籌規劃,合理利用,進一步優化學校佈局

1、科學規劃,解決外來務工子女入學工作。根據經濟發展行政區劃調整的趨勢和城市建設的需要,以及和諧、兩化一新等新理念融入同時,建議政府要充分考慮當地人口增減、城市發展、產業升級後外來務工人員流動趨勢,較為準確預測每年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人數,及時調整我縣教育規劃,適時新建、擴建校舍,合理配臵教育資源,從更高層面、更寬視野來考慮城鄉架構、產業的分佈、功能配套及教育佈局。

2、充分利用閒臵教育資源,緩解城區、集鎮學校的招生壓力。我縣部分鄉校校舍閒臵,教育資源未能有效利用,建議將這些閒臵學校可以由城區學校實行“一拖一”的管理模式,統一招生,統籌安排教師和學生,以達到教育資源的共享。如杭州、衢州均有成功的辦學經驗,值得鑑賞。 (二)規範管理,因人施教,讓務工子女享受平等教育

1、規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工作。實行“入學綠卡”制度,陽光招生,保證農民工子女方便入學。為加強對農民工子女的入學管理,建議申辦農民工子女“入學綠卡”,有計劃的接收農民工子女,如凡在本縣務工就業的外來務工者,根據暫住地和施教區域,憑暫住證、勞動用工合同、流動人口婚育證明等材料,到就近學校為子女申領“入學綠卡”。 只要持有“入學綠卡”孩子,就能跟本學區的孩子同等待遇地到規定學校入學。為了保證學校接收外來學生的積極性,政府可設立相應的補助制度,對於接收農民工子女入學的學校,除了政府按學生實際人數撥足事業費和公用經費外,還實行一定數額的經費獎勵性補助。學校憑“入學綠卡”結算。 2、民工子女評優考學與當地學生一視同仁,實行混合編班教學。混合編班是“和諧共進”的基礎。首先,我們將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與本地學生混合、統一編班,這是實現“和諧共進”的第一步,這同一個班級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與本地學生朝夕相處,在生活和學習上相互照應,使外來民工子女在短時間內融入主流,讓其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三)加大投入,完善設施,努力改善學校辦學條件

1、在發展工業的同時,有計劃的預留標準化的學校教學用地,參照浙江省九年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的標準建設高標準校園。把學校標準化建設納入到了全縣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之中,採取有效措施,不斷加大教育建設投入,通過完善教育資產管理、優化資源配臵等途徑進一步加快學校標準化建設進度。

2、加強校園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學校佈局新的標準,加大資金投入,建設標準化校園:普通教室、自然教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書法教室、語言教室、計算機教室、勞動教室等專用教室和輔助用房、多功能教室、圖書室、科技活動室、心理諮詢室、體育活動等公共教學用房及其輔助用房,有一定比例的綠化場地。 3、隨着我縣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外來民工子女就讀的人數將會越來越多,其義務教育問題將會日益突出,為此,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解決好外來民工子女就學問題,並按照確保教育優先發展,推進教育均衡發展,豐富教育內涵發展的工作思路,積極推進實施素質教育,深化學校內涵發展,紮實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教育優質化進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我縣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農村人居環境的議案 篇19

市人大議案調查組到武鳴縣對《關於解決上林至武鳴二級公路建設融資問題的議案》開展調查,縣領導韋華清,石巖及縣交運局、財政局、發改局、國土局、馬頭鎮等單位主要領導參加座談會。

當天,市人大議案調查組聽取了關於上林至武鳴二級公路武鳴段建設情況彙報。上林至武鳴二級公路武鳴段涉及武鳴縣馬頭鎮小黎、四明、清江、莫陽、全曾、小陸等7個建制村(社區),全長約14.18公里,計劃投資1.5億元。該項目列入自治區交通建設投資計劃。目前,該路段已完成項目建議書、立項、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評審、環境影響評估、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等前期工作。

市人大議案調查組對武鳴縣紮實做好公路建設前期工作表示肯定,同時針對項目建設中面臨的地質複雜、融資困難等問題向相關部門人員進行詢問,希望各部門能夠統籌協調,安排好各項工作,逐一解決遇到的難題,確保公路建設按計劃順利進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gzheng/yian/pxy79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