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中國農民豐收節心得體會(通用5篇)

中國農民豐收節心得體會(通用5篇)

中國農民豐收節心得體會 篇1

“瞧瞧,這晚稻,穗大,籽粒飽,看來今年秋糧又要豐收了。”湖南省炎陵縣中村瑤族鄉平樂村大户陳世丹忙得很,一邊忙着“三秋”生產,一邊還忙着把承包果園裏的優質黃桃通過電商賣到各地。

中國農民豐收節心得體會(通用5篇)

國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天。三農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糧食安全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中國農民豐收節,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覆,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充分體現出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對抓好農業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的殷切期望。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中國農民豐收節是農業的嘉年華、農民的歡樂節、豐收的成果展、文化的大舞台,以這樣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為契機,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強國的進軍號角已然奏響。

億萬農民慶豐收,成果展示曬豐收,社會各界話豐收,全民參與享豐收連日來,全國各地紛紛舉辦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農耕文化、豐收文化活動,展示各具特色的農業物產,展現新時代新農民的精神風貌,讓全社會感受到豐收帶來的快樂。豐富的地貌,多樣的氣候,成就了中華大地不同風情的土特農產。勤勞的人民,勤奮的文化,也涵養出中華民族質樸渾厚的民族氣質。中國農民豐收節以農民和豐收為要義,既有身份職業特徵也有產業地緣,既有現實地理特性也有文化風貌韻味,這一節日受到社會各界的熱烈讚譽和廣泛支持並不意外。

中國農民豐收節不是一般的節日,既是億萬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節日,也是祈願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國家意志的體現。從歷史脈絡看,千百年來的農耕社會孕育出多姿多彩的農耕文化,上至帝王祭祀社稷,下至黎民祭拜灶王,五穀蕃熟,穰穰滿家被視作國泰民安的標配。從文化現實看,在國家層面上設立一個全民族共同參與、共慶豐收的節日,有助於更好傳承和展示中華優秀農耕文化,凝練生成重視農業、尊重農民、慶祝豐收的新時代先進文化。

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也是對中國農民偉大創造精神的充分肯定。截至今年,從農村發端的改革開放,已走過整整40年。40年來,從安徽小崗大包乾點燃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革熱火,到浙江温嶺民主懇談增進協商民主的實踐經驗,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充分釋放,推動農業生產、農村面貌、農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農民豐收節不僅是一個鮮明的文化符號、政策信號,也是一個鮮明的改革旗號,將極大調動起藴含在農業農村農民中的偉大創造精神,提升億萬農民的自信心、榮譽感、獲得感,為促進農業農村加快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農民豐收節心得體會 篇2

6月21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同意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批覆》,同意自20__年起,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是億萬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節日,也是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生動體現。

黨的十九大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可以激發廣大農民投身鄉村振興,可以營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良好氛圍,可以滿足農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中國農民豐收節,有利於進一步彰顯“三農”工作的重要地位。在視察湖北時曾發表重要講話,要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鄉村振興總體規劃,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推進,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大力實施“三鄉工程”,發揮農民羣眾主體作用,落實好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基層組織“五個振興”任務,學習借鑑浙江好經驗好作法,建設好生態宜居美麗鄉村。中國農民豐收節,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問題的重要表現。

中國農民豐收節,有利於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農村要發展,根本要依靠億萬農民。要堅持不懈推進農村改革和制度創新,充分發揮億萬農民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激發農村活力。“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釋放出不斷加大農村改革力度、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的強烈信號,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農民豐收節,讓這個目標更加接近。

中國農民豐收節,有利於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和優秀文化傳統。以漁樵耕讀為代表的農耕文明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生產生活的實踐總結,是華夏兒女以不同形式延續下來的精華濃縮並傳承至今的一種文化形態,農耕文明所藴含的精華思想和文化品格在華夏兒女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其衍生出的勤勞勇敢、吃苦耐勞、艱苦奮鬥、勤儉節約、鄰里相幫等文化精神在今天仍具有時代意義,同時更彰顯了我們在國際舞台上的大國風範。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農民的節日,是一個向世人展示中國“三農”狀況的窗口,要通過組織開展億萬農民慶豐收、成果展示曬豐收、全民參與享豐收等多種活動,讓全社會、全民都感受到豐收的快樂。

中國農民豐收節心得體會 篇3

今年9月__日是中國農民豐收節,當下正值秋收季節,___新聞推出系列報道《大地頌歌·慶祝首箇中國農民豐收節》,聚焦三湘四水新農村,談農事、曬豐收、亮幸福,稻花香裏説豐年。近年來,湖南省漢壽縣通過農業專家及水產專家規劃指導,充分利用易澇低湖田、水塘、湖汊,大力推廣蓮藕、菱角等高效“節約型”水生作物的種植,到目前,漢壽縣已推廣蓮藕、菱角等“節約型”水生作物6萬多畝。每到採蓮摘菱的時節,農民們穿行於田田蓮葉、參差菱萍之間,享受着豐收的愉悦,那場景真是如詩如畫,美澈心脾。

“採蓮南唐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多麼詩情畫意的場景,令人為之神往。這種採蓮摘菱的活兒,在城裏人看來,簡直是太浪漫了,可在農民眼裏極為普通,乃是最常見的日常,每到秋季都會下湖採摘,迎來新的豐收季節。在農民迎接豐收季節、收穫勞動成果的行為裏,實際上充滿了對美的嚮往,藴含着豐厚的文化意義,而這也正是“農民豐收節”文化價值屬性。

在我國5000年的文明歷史中,農耕文化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從古至今,無數文人墨客用飽含真情的色彩,書寫了無數田園詩文、描摹了無數田園畫,吟哦讚頌田園風景,描繪各地風土人情,其中很多精品流傳千古,為世人所傾倒,從而將優美的農耕文化深深烙印在中國人的精神裏,一代代傳承下來。我國自古就有慶五穀豐登的習俗,如畲族的豐收節、藏族的望果節、彝族的火把節等,都是具有不同文化內涵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

即便進入到信息時代,還有很多人身在大城市,享受着現代科技文明,心卻留戀着故鄉農村的點點滴滴,念念不忘故土的風土人情,偶爾發出感歎,希望以後能夠回到家鄉,房前種花,屋後種菜,春播秋收,做一個逍遙自在的農家人。這種濃郁的思鄉情懷,其實也是對農耕文化的嚮往,土地孕育滋養着我們每一個人,如同血脈一樣,不可割捨。

“農民豐收節”的設立,不僅是為了給廣大農民羣體一個專有的節日,讓國人認識到農民在國家經濟發展不可磨滅的貢獻,提升農民的社會地位,提高農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時,也是藉此傳承與弘揚悠久傳統文化,讓國人體味迎接豐收的喜悦之情,體驗各地農民慶豐收的娛樂活動,增進對我國古老農耕文化的認知,增強國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是自然作物生長繁衍的規律,也是農業經濟發展的根基。對於廣大農民而言,豐收意味着揮灑汗水後的甘甜回報,改善家庭生活品質的動力,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無限暢想,都寄託於土地的無私奉獻。“農民豐收節”賦予人們美好的願景,讓大家對農民、土地有了全新的瞭解機會,認識到農耕文化的可貴,善待農民和農業,從而更加熱愛這片土地,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

中國農民豐收節心得體會 篇4

秋分時節,我們迎來了中國農民豐收節。春種秋收,春華秋實,農民們一年的辛苦耕耘,終在金秋時節收穫累累碩果。勞動人民最光榮,也最值得人民尊敬,此刻他們不僅洋溢着收穫的喜悦,而且又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節日。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

禮讚豐收節,讓農民辛苦耕耘,付出終有收穫。農民最樸實,他們敦厚實在、勤勞勇敢,他們“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辛苦耕作,將自己的汗水澆灌在自己的那畝土地上,年復一年生長出希望的果實。他們辛苦付出,就是為了給廣大人民羣眾提供更充足的物質資源,用只佔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這些辛勤付出的勞動者,在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浪潮中,通過“摸着石頭過河”,成為了“稻田裏的守望者”,實現了糧食產量連續12年增產,他們帶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成為了建設美麗鄉村的主力軍,書寫了鄉村振興的壯美詩篇。

禮讚豐收節,讓農民努力奮鬥,生活更加美好。“豐收”的前提是努力,是奮鬥,也是農民的自我成長和價值追求。“天上不會掉餡餅”,所以每一個人要為自己的豐收“擼起袖子加油幹”。“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今年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年,一切改革利好指向農村,當前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衞生得到極大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斷提高,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極大滿足,並逐步向小康生活邁進,豐收的日子也是他們美好生活的開始。

禮讚豐收節,讓農民緊跟時代,地位得到認可。9月22日,向全國億萬農民祝賀中國農民豐收節表示:“我國是農業大國,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廣大農民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等各個歷史時期都作出了重大貢獻。”這一節日的設立,凸顯了農業大國的農民情懷,進入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需要把農民作為一項受人尊敬的職業來看待,結合農村農業發展需要,讓更多有文化、懂技術的人才進入到新型農民的隊伍中來,傾注更多的智力和科技,讓農業發展更加多元化、產業化,壯大農業產業發展,真正讓農民的地位得到認可,讓豐收的寓意得到提升。

豐收的日子承載着四季的酸甜苦辣,留下了歲月印刻的足跡,寫滿了寧靜温馨的幸福生活。禮讚豐收節,致敬奮鬥者,讓我們一起迎接“三農”工作中的新挑戰,讓農民更加受人尊敬,讓農業更加有奔頭,讓農村更加安居樂業。今天,就讓我們共同慶祝豐收、共同致敬勞動、共同感恩大地、共同分享喜悦。

中國農民豐收節心得體會 篇5

20_年9月23日是秋分日,我國迎來了中國“農民豐收節”。歷來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對做好“三農”工作提出了許多新思想和新論斷。這些新思想和新論斷契合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戰略,着眼於我國經濟發展大局,為新時期我國農業改革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

“説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我國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就必須消除貧困,改善民生。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在於農民收入明顯增多,農村面貌明顯改變,農業生產明顯改善,經濟水平明顯提高,農民的腰包鼓了羣眾的笑臉多了,我國脱貧攻堅的擔子也就輕了。

“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雪山冰川也是金山銀山。環境就是民生,我們廣大農民過去“盼温飽”,現在“盼環保”,農村是我們老百姓賴以生存的棲息地,也是我們生長繁衍的根據地。記得住鄉土鄉愁,才能建設好美麗鄉村;留得住綠水青山,才能處理好經濟同環保的關係;保護好生態環境,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樣中華大地的天會更藍山會更綠 水會更清,人民也會更加幸福。

“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 不能忘記農民不能淡漠農村”。農民富了,農村美了,農業也就強了。十九大以來,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新時期,而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就是這個特殊歷史時期的產物。不僅讓我們重温了古今農耕文化的悠久厚重,更使我們體味到了豐收的喜悦。不同地域會孕育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地域也都有自己慶祝豐收的獨特方式,可是那種從骨子裏透露出來的喜悦感和滿足感卻是相同的。

“平凡的豐收,不平凡的喜悦”。金秋是個豐收的季節,也是一個喜悦的季節,而農民是豐收的主體,更是豐收的關鍵。我們每餐食用的五穀雜糧無不出自樸實的農民之手,正如小説《平凡的世界》裏面寫的:“只有勞動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不論什麼人,最終還是要崇尚那些能用雙手創造生活的勞動者”,而豐收節給農民那像土地一樣平凡的日子留下了太陽一般的光輝。

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們黨的奮鬥目標。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好日子都是幹出來的,除了黨和國家惠農為農的好政策以外,我們廣大農民羣眾也應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早日實現脱貧致富。也為早日建成鄉風文明 生態宜居 生活富裕的新鄉村,早日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注入新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zjen0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