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2022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16篇)

2022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16篇)

2022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

舟曲縣扶貧辦副主任。20__年10月7日晚,她在下鄉扶貧工作結束返回縣城途中,因車禍不幸殉職,年僅34歲。

2022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16篇)

全國婦聯號召廣大婦女向張小娟同志學習,學習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忠於黨和人民的高尚品格,學習她擔當實幹、在條件艱苦的基層一線揮灑汗水、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拼搏奮鬥的崇高精神,以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創造不凡業績,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巾幗力量。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號召全國扶貧戰線廣大幹部羣眾向張小娟同志學習,堅決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着力補齊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安全飲水短板,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確保高質量打贏脱貧攻堅戰。

2022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

張小娟20__年9月參加工作,常年奔波於脱貧攻堅一線。20__年10月7日,時任縣扶貧辦副主任的張小娟在完成曲告納鎮上大年村脱貧攻堅縣級抽樣調查工作後,返程途中所乘車輛不慎墜江,因公殉職。

決定指出,張小娟被當地幹部羣眾稱為脱貧攻堅的“活字典”“移動數據庫”、藏區羣眾的“貼心人”、黨和人民的“連心橋”。她深入研究貧困識別、貧困退出、扶貧資金管理、項目建設等工作,成為各鄉鎮、各部門24小時在線的“業務聯絡員”;她遍訪建檔立卡貧困户,提出深度貧困村發展建議;她創辦舟曲扶貧微信公眾平台,以簡明易懂的形式向羣眾宣講各項扶貧政策。她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全國廣大婦女學習的優秀榜樣。

全國婦聯號召廣大婦女向張小娟學習,學習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忠於黨和人民的高尚品格,學習她擔當實幹、在條件艱苦的基層一線揮灑汗水、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拼搏奮鬥的崇高精神,以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創造不凡業績,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巾幗力量。

2022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3

聽到張小娟犧牲的消息後,甘肅省税務局駐鎮原縣三岔鎮的8名駐村幹部舉行儀式,集體默哀致敬。“風華正茂的年紀就突然走了,令人惋惜,她的事蹟令人敬佩。”國家税務總局甘肅省税務局駐鎮原縣三岔鎮周家莊村工作隊總隊長成富軍表示,作為駐村幫扶工作隊成員,將以張小娟為榜樣,學習她敬業奉獻的人格和品格,全身心投入駐村工作,有一分光,發一分熱,為實現全省脱貧攻堅目標奉獻力量!

“張小娟誓言要改變家鄉落後面貌,懷着深情把生命和熱血奉獻給扶貧事業,她是綻放在隴原大地上最美的格桑花。”張小娟的先進事蹟讓省商務廳駐靖遠縣永新鄉永新村幹部朱燕深受感動,她説,張小娟用實際行動為全省廣大黨員幹部樹立了榜樣。作為一名和張小娟同齡的駐村幹部,要像張小娟那樣勇於擔當、崇尚實幹,以不怕吃苦、追求卓越的作風履職盡責,堅決打贏脱貧攻堅這場硬仗。

蘭州海關派駐康樂縣蓮麓鎮扎那山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趙政説,張小娟是甘肅脱貧攻堅工作中的優秀代表,她上學時品學兼優,畢業後回鄉奉獻家鄉。她心繫羣眾、為民務實,跋山涉水、走村入户,摸情況、提建議、解難題、抓落實,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推動扶貧舉措落地見效,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誓言和擔當。她舍小家顧大家,無暇關心和照顧家人,一心撲在工作上,直至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獻出寶貴的生命。張小娟的先進事蹟和寶貴精神生動感人,為我們樹立了榜樣。蘭州海關駐村工作隊將以張小娟等脱貧攻堅一線先進人物為標杆,勇於拼搏、攻堅克難,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履職盡責、紮實工作,為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作出應有的貢獻。

“張小娟是我們一線扶貧工作者的傑出代表,她的事蹟感人至深,她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禮縣馬河鄉孟泉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幫扶隊隊長劉小平説,為了脱貧攻堅任務,張小娟幾乎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無數個日日夜夜奔走在鄉鎮村組、田間地頭,她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基層黨員幹部的公僕情懷。她大公無私、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懷和事蹟,將成為每一位扶貧幹部攻堅克難的精神力量。

2022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4

20__年10月7日,國慶假期即將結束。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扶貧辦副主任張小娟結束了脱貧成果驗收工作,坐上回縣裏的車,打算加班寫驗收報告,不料途經隴南武都區兩水鎮時,車輛墜河,張小娟不幸遇難,年僅34歲,這朵生長在甘南扶貧一線的格桑花,剛剛盛開,就凋零了。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同志遇難在扶貧戰場,將30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茂美芳華戛然而止之後,又聽到這樣的噩耗,讓人感到格外揪心,不禁潸然淚下。

無論是張小娟,還是黃文秀,她們都紮根脱貧攻堅一線,將青春和生命奉獻給了扶貧事業,用生命之光照亮了扶貧道路,留下她們那最美的身影。。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在脱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我們更要不忘初心、勇擔使命、砥礪前行,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正以人民為本來做事,密切與人民羣眾聯繫,做好本職工作,用實際行動來踐行初心使命,要本色不變、初心不改。

尋找“初心”,奏響“大愛之音”。從“時代楷模”黃文秀,到“扶貧一線幹部”龍俊,再到“85後女幹部”張小娟。他們將一腔熱血傾注在扶貧事業上,一人一人地幫,一户一户地扶,一件事一件事地辦,將“大愛”傾注在人民心中深處。作為基層幹部,應不斷尋找“初心”,要找準自身優勢特長,明方向、找定位,全身心投入黨的事業,激發幹事創業的熱情,用好“大愛”,用豐富的知識、專業的技能,為人民羣眾解決難題。

堅持“初心”,奏響“夢想之音”。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青蒿素髮明者”屠呦呦,再到“為祖國加油”的“新鐵人”王啟民。他們不忘“初心”,用一生的時間堅持夢想,為人民謀福利,為祖國奉獻,讓“夢想”在祖國大地上“開花結果”。作為基層幹部,雖然沒有足夠的科學知識,沒有相關的科學技能,但是也應懷揣“夢想”,夢想可大可小,身為黨和人民之間的傳播者,我的夢想就是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做一名讓百姓稱讚的幹部,堅持“初心”,始終和人民在一起,懷揣“夢想”,共同走向蓬勃發展、幸福美好的未來。

追逐“初心”,奏響“中國之音”。10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短短8分鐘,卻點燃了全體中華兒女的內心,如今繁榮昌盛的中國,離不開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的奮鬥,是他們不斷追逐“初心”,才成就了盛世。現今,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延伸至鄉鎮、村。作為基層幹部,要以自身初心築牢使命,愛一行、幹一行,為“中國最強音”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2022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5

聽到張小娟遇難的消息時,很多她生前的同學和老師都難以接受這個現實。

張小娟在校期間的班主任章毅君老師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我問她大學的班長烏蘭‘打撈上來’是什麼意思,真的難以接受這麼年輕的生命戛然而止!這樣一位工作在扶貧一線的好黨員、好乾部離開了她全身心投入的事業!”

“我聽説消息後,第一時間找人再三核實。我不敢相信這是我們的孩子,但這真的就是我們的孩子。”10月10日,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説,她反覆確認,這位犧牲在一線的扶貧幹部,竟然真的就是自己的學生張小娟。

20__年,歷史文化學院教師蒙曼帶領張小娟(後排左四)班級在湘西鳳凰縣調研合影

張小娟大學室友烏蘭得知張小娟遇難的噩耗後,在朋友圈寫道:“那次相聚還想着以後白頭再聚首,沒想到竟然沒有以後。”

瞭解張小娟的人都説,她是一個愛笑的人。烏蘭告訴記者,她們大學宿舍過生日的時候,大家會買好多吃的,一起玩棋牌遊戲。每次小娟當殺手的時候眼睛都瞪得很大,表情很嚴肅。“小娟給我的印象很深刻,長得漂亮,小麥膚色,眼睛雪亮,黑白分明,烏黑的頭髮,笑起來很爽朗,很能感染他人。”

2022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6

蒙曼對記者説,張小娟時時刻刻都能看出好的地方、美的地方,身上有一股文藝青年的氣息,她對美是有追求的。“她愛美,所以希望全世界都美。”

張小娟的同學幾乎都遭受過她對家鄉的“宣傳轟炸”。很多同學都是通過她知道了甘南州,知道了舟曲縣。每每談起家鄉,熱愛之情溢於言表,説成片的花兒很美,總説歡迎大家去做客。“從她那裏,我知道了有個美麗的地方叫舟曲,有片純淨的土地叫甘南,至今心嚮往之。”張小娟的同學劉曉傑説。

“小娟畢業後,在北京找了一份工作,我理所當然地認為,她就融入了這座城市熙來攘往的人羣裏。直到10月9日晚上,同時知道了她回鄉、扶貧、殉職的三重信息。”蒙曼告訴記者。

大學畢業後,一直牽動張小娟內心的,是不能割捨的鄉情。所以,20__年,她回到了家鄉。工作10年來,張小娟先後在立節鎮、縣政府辦、曲瓦鄉任職,其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與羣眾直接接觸的一線崗位。張小娟一年中,至少有一半的時間奔赴各個貧困村,大部分週末時間都用於加班。她成了全縣扶貧工作的移動數據庫,同時也是各鄉鎮、各部門24小時在線的業務聯絡人。

蒙曼説,有時年輕人對美的追求,可以上升到人生的奉獻,這是讓人意外、讓人感動,又讓人覺得有希望的一件事。

無論是作為鄉鎮幹部,還是扶貧幹部,張小娟始終站在服務羣眾的最前沿,她總是能設身處地為羣眾着想,勤勤懇懇為羣眾服務,她成了羣眾最知心的朋友,受到廣大幹部羣眾的好評,樹立了新時代基層青年的工作典範,在平凡的生活中把美麗化作了甘甜。

“小娟的意外犧牲令人痛心,而無私奉獻一直符合她的人生軌跡。”蒙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張小娟熱愛家鄉,並對集體有貢獻的熱情。此外,中央民族大學立校的初衷是為了服務少數民族地區、少數民族,一代代學生踐行着立校時的理想,在人生面臨選擇時回到家鄉建設,張小娟也不例外。“小娟工作後入了黨,她將青春和生命奉獻給了民族地區,奉獻給了扶貧事業,是新時代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直接體現和黨員榜樣,作為老師,我心裏充滿了敬意。”

“我們那個理應獲得幸福的藏族姑娘,為了藏區更多人的幸福遇難了,我為她哀悼,更向她致敬!”蒙曼在朋友圈悲傷地寫道。

2022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7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研三學生李章權對記者表示,“學姐奮戰在脱貧攻堅的第一線,在基層工作一干就十年,對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是我們青年一代的榜樣,我為有這樣的學姐感到自豪,我會像她一樣去服務基層,用自己的所學幫助家鄉脱貧,她是我前進的不竭動力。”

“很難過以這種方式瞭解到張小娟學姐為扶貧工作所做的貢獻。她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回報家鄉的熱忱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這種精神貫穿着她工作過程中的每一刻。我在悲傷的同時,也提醒自己更應該勇於投身實踐,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和生活,用這種方式更好地記住她,記住她是我們的師姐,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榜樣。”中央民族大學20__級歷史文化學院李羽謙説。

“張小娟同志來自民族地區,學成後回到民族地區,響應黨和國家號召,紮根脱貧攻堅一線,將青春和生命奉獻給了民族地區,奉獻給了黨的扶貧事業,以高度負責的政治責任感,詮釋了一名共產黨扶貧幹部勇挑重擔、心繫人民的初心使命,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中央民族大學服務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辦學使命和責任擔當,是全校師生學習的楷模。”中央民族大學黨委書記張京澤表示,“我們要把張小娟同志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勇於擔當的可貴精神和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在全校幹部師生中樹起來,在一批又一批民大學子中傳下去。”

2022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8

20世紀90年代末,張小娟的父親張生財迎難而上,堅持承包了下來。他倔強地開着挖掘機,沿着陡峭的山坡生生開出了一條盤山路,直通荒坡腹地。而後又買來小核桃樹苗,牽來水管,自己一棵棵栽下苗木,並讓十餘歲的兒子張建平幫忙澆水。就這樣用了前後近兩年時間,張生財硬是在這裏栽下了900多株核桃苗和數千棵雲杉樹苗。

幾年後,小樹苗逐漸長大。又幾年,荒土坡上竟奇蹟般地出現了一片枝繁葉茂的核桃林。自那以後,村裏那條惹人嫌的泥水溝,即便在雨季,也再未氾濫成災過。

凡是認準了的事,咬着牙也要堅持到底,一定要善始善終,絕不半途而廢。這是父親教給張建平印象最深的一課。在這一點上,張建平認為二姐張小娟與父親如出一轍。就像這些年來,扶貧工作即使再苦再難,她也從未想過放棄。

國小未畢業的張生財,深深吃過沒有文化的苦。這讓他抱定了信念:無論如何,哪怕耽誤農活,也一定要讓子女多受教育。

那時,村裏的國小隻能讀到二年級,之後就要轉到村莊附近的曲瓦鄉中心國小。而張小娟上三年級時,卻與大兩歲的姐姐張小慧一起被送到了離家50餘公里外的舟曲縣城去上學。父親張生財在學校附近租了兩間房,姐妹倆的平日生活由奶奶照看。在曲瓦鄉,那時還沒有哪家為了子女上學會這麼做。

張小娟上五年級後,奶奶年紀大了,便回到老家。姐妹倆就此開始自己洗衣做飯、互相照應。直到小四歲的弟弟張建平也來縣城上三年級時,母親杜條先就完全放下了農活兒,全職下來照看姐弟仨的學習和生活。

在舟曲這個閉塞之地,普通人家的孩子要想改變命運,通常只有考學一條路。而張小娟也終不負所望,在20__年大學聯考中,以全縣文科狀元的優異成績從舟曲一會考入中央民族大學。

2022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9

張小娟同志是中國共產黨黨員,生前為甘肅省舟曲縣扶貧辦副主任。20__年10月7日晚,她在下鄉扶貧工作結束返回縣城途中,因車禍不幸殉職,年僅34歲。

全國婦聯號召廣大婦女向張小娟同志學習,學習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忠於黨和人民的高尚品格,學習她擔當實幹、在條件艱苦的基層一線揮灑汗水、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拼搏奮鬥的崇高精神,以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創造不凡業績,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巾幗力量。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號召全國扶貧戰線廣大幹部羣眾向張小娟同志學習,堅決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着力補齊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安全飲水短板,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確保高質量打贏脱貧攻堅戰。

2022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0

張小娟同志是中國共產黨黨員,生前為甘肅省舟曲縣扶貧辦副主任。20__年10月7日晚,她在下鄉扶貧工作結束返回縣城途中,因車禍不幸殉職,年僅34歲。

兩部門做出的決定指出,張小娟20__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20__年6月主動放棄北京工作,毅然回到深度貧困地區的家鄉工作,歷任駐村幹部、副鄉長、鄉紀委書記、縣扶貧辦副主任,在舟曲泥石流搶險救災現場火線入黨。她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決貫徹黨中央關於脱貧攻堅的決策部署,遍訪全縣208個村,遍訪87個貧困村所有貧困户,瞭解羣眾需求,解決羣眾困難,幹部羣眾稱她為“藏鄉好女兒”“羣眾知心人”。

她熟練掌握扶貧政策,被幹部羣眾稱為扶貧“移動數據庫”和“活字典”。她採用漫畫、微信語音播報等多種形式宣傳扶貧政策,不斷推動各項政策落實落地,幾乎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脱貧攻堅事業。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號召全國扶貧戰線廣大幹部羣眾和青年同志向張小娟同志學習,咬定目標,一鼓作氣,堅決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着力補齊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安全飲水短板,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確保高質量打贏脱貧攻堅戰。

2022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1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研三學生李章權對記者表示,“學姐奮戰在脱貧攻堅的第一線,在基層工作一干就十年,對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是我們青年一代的榜樣,我為有這樣的學姐感到自豪,我會像她一樣去服務基層,用自己的所學幫助家鄉脱貧,她是我前進的不竭動力。”

“很難過以這種方式瞭解到張小娟學姐為扶貧工作所做的貢獻。她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回報家鄉的熱忱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這種精神貫穿着她工作過程中的每一刻。我在悲傷的同時,也提醒自己更應該勇於投身實踐,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和生活,用這種方式更好地記住她,記住她是我們的師姐,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榜樣。”中央民族大學20__級歷史文化學院李羽謙説。

張小娟好似山間的格桑花,經歷着風吹日曬,堅守着困苦的山崖。即使香氣註定要隨風飄散,即便花瓣兒最終會零落成泥巴,但她在青春的年紀默默地在藏鄉綻放,為這片貧瘠的土地奔向小康留下了希望的芳華。

2022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2

全國婦聯日前作出決定,追授甘南州舟曲縣扶貧開發辦公室副主任張小娟“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

張小娟20__年9月參加工作,常年奔波於脱貧攻堅一線。20__年10月7日,時任縣扶貧辦副主任的張小娟在完成曲告納鎮上大年村脱貧攻堅縣級抽樣調查工作後,返程途中所乘車輛不慎墜江,因公殉職。

決定指出,張小娟被當地幹部羣眾稱為脱貧攻堅的“活字典”“移動數據庫”、藏區羣眾的“貼心人”、黨和人民的“連心橋”。她深入研究貧困識別、貧困退出、扶貧資金管理、項目建設等工作,成為各鄉鎮、各部門24小時在線的“業務聯絡員”;她遍訪建檔立卡貧困户,提出深度貧困村發展建議;她創辦舟曲扶貧微信公眾平台,以簡明易懂的形式向羣眾宣講各項扶貧政策。她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全國廣大婦女學習的優秀榜樣。

全國婦聯號召廣大婦女向張小娟學習,學習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忠於黨和人民的高尚品格,學習她擔當實幹、在條件艱苦的基層一線揮灑汗水、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拼搏奮鬥的崇高精神,以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創造不凡業績,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巾幗力量。

2022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3

張小娟同志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指引下成長起來的優秀青年代表,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先進典型,是脱貧攻堅一線揮灑血汗、忘我奉獻的基層黨員幹部的縮影。張小娟同志把青春和熱血都獻給了脱貧攻堅事業,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用短暫而精彩的人生譜寫了一曲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奉獻之歌,是政治進步、品德高尚、貢獻突出的先進典型,彰顯了當代甘肅青年的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昭示了當代甘肅青年正確的人生方向和成長道路。

省人社廳、共青團甘肅省委、甘肅省青年聯合會號召,廣大團員青年要向張小娟同志學習,以張小娟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開拓進取,不懈奮鬥。各級團組織要把學習張小娟同志先進事蹟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結合起來,同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結合起來,採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學習宣傳活動。引導廣大團員青年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先進人物為榜樣,主動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重任,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鬥者、開拓者、奉獻者,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譜寫新的華章、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尤婷婷)

2022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4

全縣扶貧幹部在遇到政策疑問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打電話向張小娟諮詢,正因如此,張小娟總有接不完的電話。家人給她打十次電話,基本有七次都顯示“正在通話中”。即便是晚上回到家,張小娟也是手機不離手,往往在做飯時還要接着電話,以至於一頓飯要等很久。

在舟曲縣民政局工作的弟弟張建平,見到二姐張小娟最多的地方,不是在家裏,而是在縣上脱貧攻堅的會議上。由於工作繁忙,週末時,張小娟也經常帶着年幼的女兒來辦公室,自己加班,孩子就在一旁寫作業。而翻開她的朋友圈,90%以上都是與脱貧攻堅有關的內容,或者是政策解讀,或者在加班,或者是去哪個鄉、哪個村。

如今,走進舟曲縣的村村鎮鎮,家家户户門口牆壁上,都張貼着一張漫畫圖——舟曲“精準扶貧政策圖解”。近幾年,貧困人口到户政策力度不斷加大,但不少農户在政策理解上存在偏差,一些貧困户由於文化程度低,對於自己享受的政策並不清楚,遇到生病就醫、娃娃上學的事就會一籌莫展,也不知道有政策扶助。

為此,縣裏將各項到户到人惠民政策進行精簡整理,梳理出48條,配以形象的漫畫圖片製成政策圖解,發放到農户家中。這樣,享受了哪些政策、哪些政策還達不到享受條件、將來還能享受哪些政策,都能按户情實際看得一清二白。一張圖文並茂的掛圖,就讓所有農户深切感受到了黨和國家的關懷,大大提高了扶貧政策的知曉度和滿意度。

2022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5

不平凡的人生

朱麗華生於1957年10月,1994年10月入黨,現任浙江省盲協副主席、嘉興市政協委員、嘉興市盲協主席,嘉興麗華推拿診所所長。四十多年前,兩次意外事故讓她的雙眼徹底失明,但她用奮鬥來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雙手推出了璀璨人生。

她刻苦鑽研中醫推拿技術,成為嘉興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醫師,為22萬多人次患者緩解病痛,並帶動了100多名殘疾人就業;她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累計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捐款金額高達333萬元。近年來,朱麗華同志榮獲全國“自強模範”、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道德模範”等諸多殊榮。

9月22日,嘉興市委書記張兵對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批示:“朱麗華的事蹟十分感人。她身殘志堅、自強不息,心有大愛、樂於奉獻,自己失去了光明,卻給許多人帶去了光明,她以自己的模範行為,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生動詮釋了新時代‘勤善和美、勇猛精進’的嘉興人文精神,值得全市共產黨員和各級幹部認真學習。”

10月10日,中共嘉興市委印發《中共嘉興市委關於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的決定》,在嘉興市廣泛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活動。《決定》指出,朱麗華是嘉興市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優秀代表,值得嘉興市黨員和有關幹部認真學習:學習朱麗華同志堅守初心,一心向黨的政治品格;學習朱麗華同志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頑強品質;學習朱麗華同志心有大愛,樂於奉獻的高尚情懷;學習朱麗華同志勇於擔當,奮發有為的崇高追求。

9月7日起,“南湖初心講堂——紅船旁的空中黨校”百堂融媒體黨課震撼展播,每天播出一期。百堂融媒體黨課將在“紅船領航”微信公眾號、浙江新聞客户端、“禾點點”新聞客户端、“讀嘉”新聞客户端以及紅船網、嘉興在線新聞網站、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等我市主要融媒體平台進行展播,並向省級和中央級融媒體平台推薦播出。

2022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6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共產黨員為黨的事業而奮鬥,不惜流血犧牲,靠的就是一種信念,為的就是一種理想。“燃燈校長”張桂梅,就是這樣的人,讓華坪女子高中的師生們遠方有燈、腳下有路、眼裏有光,讓理想信念迸發出改天換地的強大力量,為山區女孩追夢人生鋪起了一條光明大道。

這是拔掉窮根的堅定信念。華坪縣地處金沙江腹地,山區面積佔97%,2/3以上的大山在海拔1500米以上,散居着傈僳族、納西族、彝族等民族。走出大山、改變命運、過上好日子,是山裏人世世代代的夢想、心心念唸的追求。

山裏人窮,窮在意識落後、文化落後。與教育和貧困打了半輩子交道,張桂梅最懂山裏孩子的渴望,最懂這片山。1996年8月,張桂梅到華坪縣中心學校任教,“女生比例很低”、“很多女孩讀着讀着不見了”的現象,引起她的極大不安。通過不斷的家訪她發現,在家務農、外出打工或早早嫁人,是大多數當地女孩的共同命運。面對山區教育的“錐心之痛”,張桂梅認為,“女孩的教育問題解決不好,就會陷入貧困女孩—貧困母親—貧困下一代的惡性循環,所以救一個就是救三代!”水激則石鳴,人激則志宏。“我把那些姑娘一個個往回撈,哪怕我自己出錢,也一定讓她們讀書!”在那片貧瘠的土地上,張桂梅孜孜不倦地播種教育脱貧、創造美好新生活的希望,並將這一希望撒向雲嶺山鄉。

張桂梅始終秉持着對教育事業的痴心和執着,創造了貧困山區教育史上的一個又一個奇蹟,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對基層教育工作的責任和擔當,用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幹事品格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圖為20_年5月21日,張桂梅在課堂講述自編的故事,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華坪縣委宣傳部供圖

這是拿命來拼的堅定信念。越是在艱苦的地方,信仰越容易生長;越是經風雨的考驗,信仰越歷久彌堅。幼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還身患骨瘤、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等20多種疾病,經歷了數次病危搶救。張桂梅忘我工作的同時,忍受着常人無法承受的心靈傷痛和身體病痛。連續的命運重擊,怎麼挺過來?靠堅定的信念!困難沒有將張桂梅打倒,反而成了她燃燒自己的柴火。

理想就在崗位上,信仰就在行動中。1997年4月,張桂梅被查出身患腫瘤。沒錢治病,舉目無親。她決定瞞着病情,把九年級畢業班帶到畢業,這一拖就是3個多月。後來,學校瞭解到她帶病教學,送她去醫院做手術,當時取出來的腫瘤重達2公斤,非常危險。“我是老師,講台就是我的生命,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她的事蹟傳開後,華坪縣各級幹部、老百姓主動給她捐款,一位到縣城開第七次婦代會的代表也捐出僅有的5元回家路費,這樣的善舉,極大地温暖了她的心,給她以新的生命力。人在難處最知暖。“華坪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為華坪做些事。”從此,張桂梅的人生就與山區教育事業深深融合一起,燃燒自己、照亮學生,她用拼命精神,換來了貧困山區女孩人生命運的轉折。

這是教育報國的堅定信念。貧困山區教育起步晚、資源少、底子薄。有好心人勸導她:“張老師,女孩輟學問題在貧困山區具有普遍性,各級黨委政府會逐步解決的。”張桂梅卻迴應説:“我們等得起,可孩子們的成長等不起,她們可都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山區的希望,女高早辦一天,就能少讓一批山區女孩輟學,就能多為山區發展點燃一分希望啊!”張桂梅只是一名鄉村教師,但她在教育工作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她的心中有強烈的家國情懷。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尤其貧困地區學生的受教育水平全面提高,離不開無數個像張桂梅一樣的優秀人民教師的努力奮鬥。從邊疆到內地,從鄉村到城市,從高山到海島,湧現出張麗莉、李保國、黃大年、張桂梅等一大批優秀人民教師,一棒接一棒,一代接一代,提高人民教育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不斷為築牢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做出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z6j8w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