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關於學習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20篇)

關於學習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20篇)

關於學習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

磨刀是車工的基礎。早年,剛剛入門的耿家盛被安排上夜班,白天閒着他心裏發慌,於是在父親的安排下,耿家盛跟着昆重第一位高級車工技師黃廷富學習磨刀。黃廷富是市勞動模範,是當時昆重公認的車工大王。黃師傅拿來一把車刀,站在砂輪機旁,一邊磨,一邊對耿家盛講解動作和技術要領。刀磨好了,黃師傅把它遞到耿家盛手裏,讓耿家盛照着磨。耿家盛仔細端詳這把刀,覺得是件藝術品,"刀子的前角、后角、主刀刃、副刀刃清晰可辨,特別是兩條刀刃,錚亮、鋒利,用它幹活絕對又快又好。這是高手磨出的刀。"

關於學習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20篇)

耿家盛找來幾把報廢的車刀,老老實實站在砂輪機前,照着師傅講的要領,認認真真地磨。用報廢車刀苦練了一個星期,耿家盛認為可以了,就把黃師傅此前磨好的、藝術品一般的那把刀拿出來,在刀子的另一端,照着師傅磨出的樣子,把刀磨好。這是一把用於車削台階的90度車刀,2019年5月,以耿家盛的名字命名的"大師工作室"遷址新建,這把車刀就被陳列在耿家盛的作品櫃裏,成為了耿家盛的"處女作".

"成天反反覆覆磨刀,反正就那幾個動作,當時也覺得乏味無聊,每當這時,腦子裏就有我父親、我師傅教給我的話兒,他們説的都是同一個道理:車工就玩‘一把刀’,刀好,一般而言,活就不會差。"

當然,經過後來很多年的積累,耿家盛才懂得父親和師傅們強調的"一把刀"是什麼意思,不是僅僅指把刀磨好,而是要"因材施刀",要能針對不同工件的加工參數、不同的工件材質,或者客户的特殊要求選刀用刀。很多時候,常規的刀子用不上,得自己想辦法制作刀具。耿家盛説,"直到這時我才明白,好的車工得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思維要靈活,方式要多樣,不能一成不變地應對工作。"

耿家盛的工具櫃裏,保存着一卷數百米的橡筋,這條細如麻縷的橡筋條是他切削加工橡膠膠輥時產生的副產品。這卷橡筋條顛覆了外行對車牀的刻板印象——車牀,只用來進行金屬加工?

耿家盛説:"車牀可以加工的材料有很多,除了常規的金屬,還有塑料、橡膠、木材。"這卷橡皮筋是製作一個橡膠膠輥,從橡膠上切削下來的,"當時,我針對這個膠輥的加工特點,感到一般的車刀做不了,喏,就自己發明了這樣一把刀。"

耿家盛從櫃子裏取出的車刀竟然是用一塊鋸片製成的。他説,"常規的刀子主要是切削金屬材料用的,對加工橡膠這種特殊材料,那些刀子用不了,橡膠材質軟、彈性大,刀子一定要鋒利,同時又要有剛性,我當時琢磨了好一段時間,心想用鋸片試試,不想一試就成功了,還好使。"

昆重現安裝分公司範子文曾是耿家盛的直屬領導,他評價耿家盛的技術特色時説:"他的法寶就是刀,他的刀有很多是自己根據工件特殊性自制的,這是一般人不如他的原因。"耿家盛成為車工大師的奧妙之一就是他和車刀的優良關係,即對車刀的打磨、使用和發明。

這也就是耿家盛傳承並總結的一個祕笈,"因材施刀".

關於學習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

官渡區殘聯組織全體幹部職工認真學習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深刻理解和認識當前開展向耿家盛同志學習活動的重大意義,弘揚勞模精神和勞動精神,傳承勞動光榮、勞動崇高、勞動偉大、勞動美麗的價值理念,激發全體幹部職工解放思想、奮發有為,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官渡區殘聯書記、理事長強調指出:學習楷模精神要以耿家盛同志為榜樣,弘揚工人階級的偉大品格和勞模精神,立足本職崗位,弘揚勞動精神,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切實履行工會組織職能,發揮工會組織作用,匯聚經濟社會發展強大正能量,提高認識,精心組織,迅速掀起學習熱潮,努力營造學習先進、爭當先進、趕超先進的良好氛圍,結合殘疾人工作實際,學習勞模要立足行為,少説多做,在工作中勤幹學習,苦練服務本領,提高服務能力。

全體幹部職工要學耿家盛精神立足本職,爭當先進、趕超先進,創新業績,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勤奮踏實,求真務實,努力在為改善殘疾人民生的工作中取得新成效。

關於學習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3

2月25日,箇舊市金湖公園召開全體職工會議,學習宣傳全國勞動模範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

我園按照雲南省總工會《關於在全省廣大職工中開展向耿家盛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精神,組織黨員職工31人,在三樓會議室集中學習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材料、觀看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新聞資料片。

會上,公園黨支部書記黃文紅向公園職工宣讀了《關於在全省廣大職工中開展向耿家盛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和介紹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的材料。材料詳細介紹了耿家盛30多年來刻苦鑽研、樂於創新、勇於實踐,掌握了車工的多項絕活,成為一名技壓羣芳、能力超強的車工能手,工作6年便在“全國青工技術大賽雲南省選拔賽”獲得車工第二名的好成績,成為了行業頂尖技能人才。

公園黨支部號召全體幹部職工認真向耿家盛同志學習,通過學習積極做好本職工作,弘揚勞模精神和勞動精神,傳承勞動光榮、勞動崇高、勞動偉大、勞動美麗的價值理念。

在此情況下,對耿家盛的誘惑是,好幾個學校來挖他,如果去學校教書,耿家盛的收入比現在高得多。耿家盛腦子裏所謂的"鐵飯碗"不是傳統的單位、崗位,而是技能。

如果按"良禽擇木而棲"的觀念,耿家盛有充分的理由和條件離開昆重,他不僅有這個條件,更有這個能力,但是他卻説,"我不能、不會、也不可以這樣做,我這代人很傳統,有着強烈的感恩心和組織觀念。"他接着説:"感恩心,就不用説了,沒有昆重的培養造就,沒有我的今天。按組織觀念講,除非組織根據工作需要來調動,按程序辦理,否則,要我自己與其他單位私下交易,一拍屁股走人,拋下困難中的昆重,我做不出來,也做不到。"

他的話,平實、平淡、平凡,"昆重好的時候,我一個月也掙五六千元,現在遇到困難,收入少了,我就要離開它,企業猶如我的父母,能不能父母老了弱了,就不要自己的爹媽了?不能嘛。"

除妹妹耿家豫外,耿家盛一家5口,一輩子都貢獻給了昆重。父親耿鼎曾是昆重的總工藝師、全國勞模,更是耿家三兄弟接觸機械、走進昆重的啟蒙者和領路人。耿家兩代人陪伴着昆重走過了近60年的歷史,他們與昆重的情感悠遠深長,無法割捨。

臧開衡説,耿家盛用銑牀銑,不停歇幹了兩晝夜,完活了,"幹之前,並沒有説好給多少錢,他也不問,傻傻地就接過去幹了。"夜裏凌晨1點,組裝完畢,一試模,"一模成功,這是模具製造過程中極其罕見的。"

一行8人,耿家盛的人品、技術表現最佳,第一個月工資就拿了3300元,是當時他在昆重的20倍以上。

最終,耿家盛回到了昆重。臧開衡説,"家盛若留下,絕對是技術骨幹,後來的發展不可限量,他對企業的貢獻不會比在昆重少。珠海那一年,對我、對家盛都是一種考驗和道德昇華。"

"收入如此低,師傅還在堅守,我理解是他吃苦耐勞的性格和對企業感恩的表現,不然,我沒法理解他。"耿家盛的徒弟馬自輝,其平靜的語氣裏有困惑,更多的是敬仰。

關於學習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4

今天我們復興中學舉行“勞動光榮,從我做起”的主題演講會,我代表G176班作個發言。

此時,我們的耳邊響起了高爾基的聲音:“我們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由聰明的手創造出來的”。大家都學過歷史,在從猿進化到人的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這些年,我們隆重祭祀炎帝,他就是古代的勞動模範,嘗百草,親農耕,留下了一個披荊斬棘的先祖形象。我們讀《詩經》,那裏有排山倒海的勞動的聲音。我們背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足蒸暑氣土,背灼炎天光”,我們想像上海屋檐下的包身工的勞動場景,甚至,我們走進圖書館,翻閲美國詩人惠特曼的《草葉集》,感受那麼多馬車伕、漁夫、木匠、伐木工等勞動者的多姿多彩,在我們成長的節奏和所受的教育裏,勞動創造世界,不僅是名言哲理,而且是知識體系,是栩栩如生的形象。

1899年7月,由恩格斯領導的第二國際,在巴黎舉行代表大會,通過了五月一日為國際勞動節,當五月的鮮花遍地開放的時候,我們甘之如飴地享受節日,我們知道這一天所寓示的深刻的歷史邏輯嗎?

親愛的同學們,面對着勞動這個話題,我們可以審視一下自己,我們做得怎麼樣啊?有人説,我們動手能力差,我們把髒衣服寄回家,我們不會洗衣服,不會燒開水,不會疊被子,學校打掃衞生還要家長代勞……是的,是的,這不是空穴來風,確實是我們的真實寫照,我們或多或少地都有這種輕視勞動的毛病。不但如此,我們還隨手丟饅頭,扔稀飯,而我們眼中憧憬的是長大後當大老闆、住別墅……今天,站在這裏,面對着這個莊嚴的主題,想起我們種.種有差距的問題,我不得不慚愧地低下頭。

我的語文老師告訴我,在上世紀80年代,有一首詩非常有名,《中國,正站在高高的腳手架上》,很形象地闡釋了勞動與崛起的中國的關係。一磚一瓦、一錘一釘的勤奮勞動,爬坡過坎、負重前行的誠實勞動,實幹加巧幹的創新勞動,構成了中國的精神圖譜。我們是21世紀的中國青年,我們與新世紀一起成長。在這個美麗的國家,我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奮鬥自成芳華的人生哲理啟示,有王進喜、時傳祥、李素麗、許振超給我們的嚮導,我們相信美好生活不是免費的午餐,不是天上掉的餡餅,那種不勞而獲的一夜暴富,不是我們追求的價值。我們以身許國,以身報國,就是要讓個人的奮鬥與國家的發展同頻共振,而個人奮鬥的底色就是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勞動能力,它是我們走向未來的入場券。

親愛的同學們,説:“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勞動是實現中國夢的發動機。熱愛勞動,必須在青少年時期養成。讓我們人人都熱愛勞動,從小事做起,從今天的我做起!請你們監督G176班的我,我與你們一起,雄姿英發,讓我未來的名片上,寫着:一個熱愛勞動的勞動者。

關於學習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5

4月15日這一天,我有幸聽取了我們縣兩位優秀教師的典型事蹟報告。在聽的過程中,我被兩位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深深地感動了。他們崇高的人生追求,強烈的愛崗敬業意識、無私的奉獻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給了我很大的震撼。這些平凡而普通的老師,默默無聞的工作着,在平凡的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讓人感動,讓人深思。

參加報告的兩位老師,都是從一位普通老師慢慢積累蜕變成今天的優秀教育工作者,都在平凡中孕育着屬於自己的春天,並且在不斷積累和創新過程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他們的報告從班主任工作到自己的業務學習,讓本來迷茫的我們稍感安慰,不再那麼浮躁。因此,今天的報告我們還是收益頗大的。

一、無私奉獻教育事業

人們都説,選擇教師,就是選擇了奉獻,就是選擇了付出;選擇教師,就是選擇了平凡。一個人活在世上總要有所追求,有的人追求金錢,有的人追求名利,有的人追求地位。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學習她甘於奉獻的精神,以高度的責任心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奉獻;學習張主任和王老師鍥而不捨的敬業精神,潛心鑽研,提高工作水平;學習他們奮發進取的開拓精神、崇高的品格、特殊的人格魅力。作為一名教師,有更多的方面需要學習,對自己業務的鑽研要深入要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對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改正。

只要自己守住一顆樂於奉獻的心,守住自己當初的不悔承諾,保持一顆淡泊平靜的心,“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窺然不動”。當師者“桃李滿天下”之時,當每個學生都成為建設祖國的有用之才時,我想學生對國家的貢獻就是對教師最大的回報了吧。只有真正做過教師的人,才能真正體會教師的幸福。三尺講台上,被尊敬的目光注視着,被熱情的稱呼包圍着,被幾十張天真爛漫的笑臉簇擁着,那是最幸福的感覺。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真正體會到這樣這種刻骨銘心的愛,這些都會成為我記憶中的珍寶,永遠留在我心底深處。堅守平凡,盡心盡力做好每件簡單的事,認認真真對待每件平凡的事;堅持以德育人,以己之平凡為基石,用愛心、誠心、細心、耐心、操心去超越它,鑄就屬於我們的輝煌!

二、真心愛護每一位孩子

教師的人格魅力比教學藝術更為重要,而教師的人格魅力的靈魂是一個“愛”字。愛事業、愛學生,愛所有的學生,愛是一種教育,誰有愛心,誰就把握了教育的真諦。張主任選擇了教師這個行業,所以他一直在堅持着這份愛,並把他的愛平等的給予了每一個孩子。在王老師的眼中,孩子的心靈最純潔,每個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師應該熱愛每個孩子,愛孩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師要將愛心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他們不僅是這樣説,而且也是這樣做。

還記得剛入我們學院時,老師曾對我們的諄諄教導:“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是對師範的要求,也是對教師的要求。”還記得第一次走進教室時,孩子們那純真的眼神,那渴求的目光……於是在心底,下定決心:“熱愛學生,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人對待!好好工作,讓我成為他們人生的轉折”。可是曾幾何時,這份樸素的願望被抱怨、牢騷、不耐煩、失望所取代,學生們的前途我看不到,我的前途我不清楚,我的眼前一片迷茫…… 更何況是談真心愛護學生們了。

加拿大學者範梅南認為,教育智慧主要體現在學生的“關心取向上”,關心是“人的崇高使命”。大家所敬仰的斯霞老師也是愛心育人的典範。其實愛是一次和風細雨的交談,循循善誘的開導,一個淡淡的微笑和一點小小的安慰。這樣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使你的孩子不再對你敬而遠之,也可以使你的孩子不再懼怕你;而變得喜歡你,也不會出現你一抬手就躲的局面了。老師對孩子的愛並不僅僅是教好書,盡到自己的職責,更是對孩子的一種關愛與引導,一種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正所謂好的習慣可以使人受益終生。作為老師,應把孩子的壞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當發現孩子有一點錯誤的矛頭時,就應及時制止,這樣做才是對孩子的真正的愛。

報告會上這兩位教師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介紹了自己在教書育人、鑽研業務等方面取得的驕人業績,這些優秀教師在報告過程中,將自己學習和工作中好的經驗,好的做法悉數傳授給全體與會新教師,為我們這些在迷茫中前進的教師打開了一扇門,為我們指引了前進的方向。我一定以他們為榜樣,認認真真工作,踏踏實實做事,在教育這片熱土上灑下一路前行的汗水,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我相信,這次報告會就像春風一樣深入人心,對每一位教師都會有所啟迪,作為一名剛步入教師行列的老師,我會重新審視自己,平時雖然也在不斷學習,但與這些優秀的教師代表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多查找自己的不足,做到愛崗敬業,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力求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對學生做到 “愛心、耐心、細心”,並且要做到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精益求精,嚴於律已,以身作則,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以崇高的師德塑造人。樹立終身學習的決心,活到老學到老。我要讓我的每一位學生幸福快樂的成長,讓他們愉快地學習,把學習當做樂趣,我相信我一定會做的更好!

關於學習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6

袁隆平同志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傑出的農業科學家、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他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科技工作者,立志解決人民羣眾的吃飯問題,五十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於雜交水稻科學研究,提出了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使中國水稻產量不斷邁上新台階,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可以説,袁隆平同志是我國當代知識分子的楷模。他獻身科學、頑強拼搏、勇於創新,以農業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不斷造福人類。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團結協作、甘為人梯,桃李滿天下,贏得了廣泛的讚譽。

他還是傑出的無黨派代表人士,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積極參政議政、獻計出力,為統一戰線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對於這位偉大的、為中國人民、世界人民創造了無限財富的袁隆平院士,有人評價他的身價何只千億,可他每月的收入連工資加補貼也只有幾千元。依其貢獻,他應該擁有更多的錢,但面對幾千元的工資,他樂呵呵地説:“要生活和生產,錢是重要的,但錢的來路一定要正。錢是拿來用的,有錢不用等於沒有錢。但是用錢,第一不要奢侈浪費,第二不要小氣,該用的就用,不該用的就不用。所以,我穿衣服樸素大方,這是一個原則。穿那麼好乾什麼,表面光。穿得好,也不見得你的地位就高。”這就是袁隆平院士的金錢觀,樸實直白,寓意深刻,發人深思。有人評價他説:

“袁隆平院士頭頂藍天,勇攀科技高峯;腳踏實地,造福世界人民。他幾十年如一日,刻苦鑽研,鍥而不捨;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服務人類社會;胸懷祖國,心憂天下,造福世界人民,……。”作為科學家,袁隆平院士不僅貢獻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貴、品德高尚的人。他傑出的科技才能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達到了完美結合和高度統一,贏得了社會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風,為我們身處教育戰線的廣大知識分子樹立了學習的典範。

作為奮戰在水利戰線的一員,我發自內心地讚揚袁隆平院士,我覺得我們大家都應該認真努力地學習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祖國、為自己的信仰,腳踏實地,造福人民。我們要學習袁隆平院士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人生觀、世界觀和金錢觀。我們除了要宣傳他的科研成果,長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志氣外,更應該讓大家都來學習併發揚光大他做人的態度和奉獻的精神。

要學習袁隆平院士為國、為民、為事業不畏艱難,勇於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説:“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作為一名具有高級職稱的黨員,身處教學科研第一線,我應該把個人的理想同院系學校及國家、民族的奮鬥目標統一起來,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專業教育教學的改革實踐結合起來,牢固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和永遠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並立身本職,從教學做精、科研做強、專業做大着眼一步一個腳印。

關於學習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7

滕啟剛同志生前系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庭長、四級高級法官,紮根基層30餘載,以生命踐行使命,為公平正義不懈奮鬥,生動詮釋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和人民法官對黨忠誠、堅守初心、無私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格。20__年6月4日,滕啟剛同志突發疾病去世,終年57歲。鞍山市委追授其為“鞍山市優秀共產黨員”,鞍山市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領導小組授予其“新時代鞍山政法英模”榮譽稱號。

為大力弘揚滕啟剛同志對黨忠誠、對司法事業無私奉獻、對人民擔當負責的敬業精神和司法為民的情懷,省委政法委號召全省各級政法機關要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結合本地區本單位實際,將滕啟剛同志作為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鮮活教材,對標先進找差距,激濁揚清鑄忠誠,努力建設一支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隊伍,矢志不渝地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捍衞者。

該通知要求,全省政法機關在推動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征途上,要充分發揮典型引領示範作用,鼓舞和激勵廣大政法幹警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大力弘揚英模精神,着力錘鍊鐵一般的理想信念、鐵一般的責任擔當、鐵一般的過硬本領、鐵一般的紀律作風,充分展現遼寧政法在黨的絕對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忠誠本色,匯聚披荊斬棘、砥礪前行的磅礴力量,推動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建設法治遼寧、平安遼寧的新篇章。

關於學習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8

7月12日下午兩點,我有幸參加了歷下房管局舉辦的“勞模先進事蹟報告會”。此次報告會共講述了十個物業單位中的先進個人及團體的感人事蹟,聽了他們以自己樸實語言帶來的真情講述,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次先進勞模,既有潛心研發技術的工程部經理,也有默默無聞的保潔服務人員;既有幾十年如一日,日夜堅守工作崗位的保安人員;也有愛心無私奉獻的團隊。雖然他們的崗位不同,年齡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愛崗敬業、甘於奉獻、勇於創新、爭創一流,他們都是來自物業領域的佼佼者,都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的榜樣。

每個勞模事蹟的每一個事例,無不充滿了對自身工作真誠的熱愛、對企業的無比忠誠。每當他們在工作中遇到各種困難的時候,他們從來都是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大膽假設、小心論證,從不怨天尤人放棄努力又是他們的共性所在。每個演講者的發言,沒有任何的刻意雕飾,矯情做作,人為拔高,不負責任地誇大,全部是一件件活生生、平凡但又具有成效的事實。正和物業30週年標兵陶玉勇從事小區保安工作30年,他能夠準確講出整個小區每個單元每户人家的户主姓名,他早已成為小區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信傑物業的工程員工所獲得“委屈獎”正是體現了我們物業人的不屈不撓的精神。龍泉物業中的老工程員工王佑忠從事物業維修工作12餘年,精力一如當初,正像他説的一句話:“人活着要有點精神”。

最後物業協會講述了高真的故事,在場的每位聽眾雙眼都飽含淚水,演講者也泣不成聲。高真同志,一名大學生黨員、學生會幹部願意把薪俸和職位放在一邊,毫無怨言、默默無聞、紮紮實實地為行業提供服務,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兢兢業業工作,踏踏實實做人。他思想進步,工作卓越,團結同志,恪職敬業,在協會工作的5年時間裏,負責協會雜誌的排版、編輯工作,出版了21期《濟南物業管理》雜誌,為協會做出了積極貢獻。現在,他不幸離世,雖然在場的大部分聽眾與他素未蒙面,但都為失去這樣的好同志而惋惜!為失去這樣的好人而悲痛!他對工作負責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一起祝願:高真同志走好!

此次報告會歷時2小時,勞模們的事蹟就像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那樣,平凡而真實,使事蹟更感人,形象更高大。儘管目前我們的行業在社會中的地位較低,在發展的途中充滿了種種困難,但在聽完報告會後,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在平常的工作中,學習勞模的工作精神,學習他們的工作技巧,那麼,我們就一定能順利完成自己的工作,達到我們的目的。整個報告會既是一次宣揚物業人奉獻精神的大會,更是一盞引航明燈,引領着我們在工作中如何更好的抓住要點,採取最有效的方式取得更好的成績。這樣的報告會對廣大聽眾來説既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更是一次智慧上的昇華,聆聽之後,對工作中一些迷惘的地方,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讓人獲益非淺。如果我們的行業在以後的宣傳中,能夠挖掘更多工作中的真實,多宣傳一些活生生的平凡中見偉大的典範,真實的力量是無窮的,將會使我們的員工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對工作更加具有激情,行業的發展就會擺脱困難,走進光明。

關於學習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9

在20__年1月份,在本應家家團圓的春節,在辭舊歲迎新年的中國,一場儲蓄已久的疫情爆發了,它像一隻貪婪的大手,把幸福與快樂揮散,把人類拉向痛苦的深淵,它以飛快的速度在全國蔓延,它吞噬了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它讓一個又一個人陷入了絕望。它就是形式SARS,但卻比SARS更加恐怖,殘忍……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白衣天使迎難而上,抗疫英雄層出不窮,在可怕的新冠肺炎面前,中國人如同覺醒的雄獅,咆哮着,奔跑着與疫情戰鬥。

張定宇,這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他的偉大或許是司馬遷口中的“重於泰山”吧。張定宇,1963年12月出生,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療系,1986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湖北省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

在忙碌的金銀潭醫院中,總有一個佝僂的背影,他就是張定宇院長,年過五旬的他身患漸凍症,妻子在好幾十公里外的醫院因感染新冠病毒隔離治療。每天凌晨兩點入睡,凌晨四點有起牀工作,在急診樓中,他穿着白大褂穿梭於各個病房之間,眼鏡上沾着水珠,混着霧氣。他那已經發病的雙腿,走路顫顫巍巍地;脱下口罩,臉上的勒痕清晰可見;他那被消毒水浸的一塊一塊往下掉皮的雙手;他堅守抗疫一線的背影,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他默默無聞工作後的汗水,是人民幸福與快樂的源泉。

張定宇院長在記者採訪中笑着説:“我為什麼不歇?我以後有的是時候歇,那麼為什麼不現在多做一些呢?我看着你們做,我會很難受的。”身患絕症的張定宇院長跟記者打趣。

張定宇,讓我們永遠銘記這個名字!

他,是疫情剋星,他,是抗疫先鋒!

關於學習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0

“真正實幹的好乾部!”

《這位當代“愚公”,在懸崖峭壁上鑿出7千米水渠,現實比神話傳説更震撼!》,4月19日,來自中國日報網的雙語新聞,早早突破10萬+的閲讀量。網頁的下面,好評如潮,點贊無數。

“感動!看得我眼睛都濕潤了,跟他們比起來,我們每天坐在明亮的教室裏學習,還能叫苦嗎?”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大發鑿渠。”

“感動中國就應該是這樣普通而偉大的平凡人。”

4月18日起,中國的主流媒體把目光都放到了貴州遵義,聚焦到老共產黨員黃大發同志身上,和他帶領村民歷時36年懸崖絕壁上鑿出的生命水渠上。

18日,新華社發佈長篇通訊《為了鄉親,他在峭壁鑿出萬米“天渠”》;19日,人民日報以《一個人,一輩子,一道渠》為題對黃大發事蹟進行報道;20日晚,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以《黃大發:一生只為一清渠》為題,作了長達4分50秒的新聞報道。

幾天來,國家級的報紙、網站、電視台,都陸續對黃大發老支書的事蹟進行各具特色的報道。

“大發渠”的新聞報道在播州區引起強烈反響。全區黨員幹部和80多萬人民羣眾,自發地掀起了向老支書學習、向老支書看齊的熱潮。

“黨員幹部必須裝着人民,那才是人民的好乾部,才能走到人民的心中,才能把事辦到人民的心坎上。”和平(鴨溪)經濟開發區的幹部魯迅雷,在參加單位組織的集中學習後,由衷地感慨道:黃大發一生只為一道渠,幾十年,堅持不懈,精神可嘉,由衷敬仰,這就是一個基層黨員的信仰,寧靜致遠,沉默有聲。

“再學習,再宣傳,全區再次掀起‘大發渠’精神學習熱潮。”中央級的新聞報道還在持續,學習老支書精神的高潮火熱掀起,讓“大發渠”精神成為脱貧攻堅、全面小康的堅強精神動力,也正在播州區這片熱土落地生根。

關於學習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1

1954年深秋,25歲的申紀蘭坐着驢車從山西平順縣出發,來到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自此以後,每年在京召開的人代會都少不了這樣一位樸實農民的身影,她是全國唯一一位連任十二屆的人大代表。從騎着毛驢參會,到如今乘坐高鐵來北京,申紀蘭感慨:“我參加人民代表大會以來,國家一次比一次好,變化一次比一次大。”

60多年來,她在全國人代會上的議案和建議始終離不開“三農”問題,從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到解決農村乾旱地區飲水困難、減輕農民負擔,再到山區公路交通、發展農村教育等。在今年山西團的小組會上,她用濃重的山西口音再次建議要為農村山區修好路,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民的利益努力呼籲着。

申紀蘭時刻關注着中央的重大方針政策,隨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佈局的開展,脱貧攻堅號角吹響,申紀蘭對脱貧工作也非常關注。“中央提出五年的脱貧計劃,是一個偉大的目標,是要打一次大仗。”申紀蘭認為,國家提出扶貧戰略,老百姓也要自力更生,這樣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才能更有效脱貧。

為了更好地履職,多年來申紀蘭一直堅持學習,每天都要看新聞,自己弄不明白的東西,會讓人講給她聽。

作為平順縣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申紀蘭感受到了農村日新月異的變化。“當人大代表這麼多年來,就相信共產黨是為老百姓的,沒有共產黨,就建設不好新中國。現在大家生活好了,要感謝共產黨,要愛黨愛國愛人民。”申紀蘭説。

關於學習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2

作為金銀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身患絕症的張定宇同志忠誠履職、勇於擔當,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阻擊戰中,衝鋒在前、身先士卒,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書寫着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作為黨員教師,我們要學習張定宇同志面對疫情衝鋒在前、挺身而出的精神,學習他勇於擔當、恪盡職守的責任擔當,學習他捨身忘我、無私無畏的愛民情懷,堅守平凡崗位,幹好本職工作,做愛崗敬業的典範。

要學習張定宇同志面對疫情衝鋒在前、身先士卒的精神。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張定宇同志雖患絕症卻仍不下火線,也顧不上被感染的妻子,他用因患漸凍症而一瘸一拐的腿,夜以繼日地奮力與病毒賽跑着。疫情發生以來,張定宇同志一直堅守在急難險重的崗位上,帶領全院醫護人員連續奮戰30多天。他曾説:“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裏搶回更多病人。”作為黨員教師,我們要以張定宇同志為榜樣,見賢思齊、自覺內化和完善自身品德,身先士卒做表率,不忘育人初心,牢記育人使命,把高標準履職盡責作為基本要求,時刻不忘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做教書育人的表率。

要學習張定宇同志關鍵時刻恪盡職守的責任擔當。共產黨員、院長、醫生,這是張定宇同志的三重身份。張定宇同志從醫33年,他曾隨中國醫療隊出征,援助阿爾及利亞;四川汶川地震第三天,他帶領湖北省第三醫療隊出現在重災區什邡市;20__年除夕,他以“無國界醫生”身份出現在巴基斯坦的蒂默加拉醫院;今天,他又戰鬥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的前線……他和同事們的身影,總是會出現在重大事故和災害發生的現場。張定宇同志曾説:“無論哪個身份,在這非常時期、危急時刻,都沒理由退半步,必須堅決頂上去!”

敢於擔當是一種責任、一種精神、更是一種能力,是黨員的基本政治品格和素質要求。作為黨員教師,要勇於擔當,全力履行自己的職責義務。在疫情防控面前,我們也應迅速行動、科學應對。不僅要做好個人衞生防護,起好帶頭作用,引導人們正確對待疫情防控,也要做好宣傳教育,豐富人們的疫情防控知識,引導科學地進行疫情防控,同時還要保持應有的清醒和冷靜,成為謠言的止者,為疫情防控營造良好的氛圍。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要堅持守正創新,樹立優良的學風,科學施教,勇於創新,用自己堅定的信仰信念作為指引和支撐學生成長髮展的精神支撐,着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要學習張定宇同志捨身忘我、無私無畏的愛民情懷。張定宇同志在自己身患絕症、妻子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情況下,仍堅守抗擊疫情最前線30余天,他的感人事蹟贏得社會各方人士點贊。當有公益基金人員聯繫張定宇,表示將向他和他家人捐贈100萬救助金時,卻被張定宇婉言謝絕。張定宇心中,只有急需幫助的醫護人員和病患者,希望把捐助款捐給更多需要幫助的醫務工作者和廣大患者。作為黨員教師,我們要學習張定宇同志作為醫護人員的“無我”初心,學習他捨身忘我、無私無畏的愛民情懷,自覺加強黨性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培養新時代的人才作為自己的天職,把學生的進步當做對我們最大的回報,堅守平凡崗位,把自己的智慧和愛心無私地奉獻給我們的學生,做愛崗敬業的典範。

關於學習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3

總有一種力量激勵我們前行,總有一種精神讓我們淚流滿面,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億萬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戰“疫”路上的一個個“好人”,一件件“好事”走進我們的視野,他們的事蹟,他們的名字……感動着我們,凝聚起社會正能量,號召着我們必有信心和決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在護佑生命的主旋律之中,逆行者唱響了戰“疫”的精神讚歌。他叫大家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而自己卻坐上去武漢的動車,“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召必戰,戰必勝”……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舉動,在平凡工作崗位上的愛崗敬業,默默奉獻,從不放棄,正是無數個平凡成就了感動,他們用實際行動,甚至有些是寶貴的生命,深刻的詮釋着“白衣戰士”的追求和風骨,譜寫着不同的精神和獨特的優秀。他們同樣是血肉之軀,同樣有牽掛的家人,但是在國家和人民的需要面前,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不拋棄不放棄,執着地追求心中的那份職業初心。他們那執着閃亮的人性光芒,如細雨滌塵,淨化心靈,他們那催人淚下的感動力量,如春雷驚空,振奮精神。這些平凡的“跡”錄和舉動叫我們怎能不感動,怎能不汲取其正能量,倍增信心去戰勝疫情。

在羣防羣控的大系統中,一線幹部築就了戰“疫”的銅牆鐵壁。“我負責的網格共有989户居民,每一户我們都進行了排查瞭解了具體情況……”“高兄弟,你要買的東西,我們幫你採購回來了,這是按照你的需要採購的……”這些簡單的話語温暖人心,給人力量,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一線幹部既是宣傳員又是戰鬥員,既要上情下達又要下情上達,工作任務繁重,但是他們沒有一絲埋怨,面對羣眾的不理解,他們耐心仔細地進行疏導和溝通。一線幹部精準施策,科學防控,對防控薄弱環節越是加強力量,發動一切可以發動的力量。一線幹部勇做防疫工作的一顆“螺絲釘”,做人民羣眾的主心骨,深入疫情防控一線,加強羣眾的防控意識,構築起嚴密的防疫紅線,實現全覆蓋,無盲區,嚴防疫情入侵。夜深了,他們還堅守在崗位;下雨了,他們還行走在路上……這些戰“疫”場上的先進“符號”和職業“元素”,怎能叫我們不感動,不為之震撼,讓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動力倍增。

在團結鼓勁的凝聚力之中,中華兒女書寫了戰“疫”的壯麗詩篇。“抗疫心連心,武漢不孤單”“隔離病毒,但不隔絕愛”……這些感人的話語總能帶給我們感動,這是億萬中華兒女團結一心戰“疫”的生動寫照。困難面前,中華兒女的激情、善良、堅強……都一一展現,他們自發捐贈蔬菜給武漢,他們主動捐款給武漢……他們的崇高,他們的真誠,他們的純粹,讓我們感動。疫情面前,中華兒女跨越了年齡和性別的範疇,突破了職業和地域的界限,超越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用一個個平凡的舉動相互感動,相互鼓勵。中國,只有在社會主義的中國,才可以把感動的命題書寫的這樣的氣勢磅礴,這樣動人。人民,也只有中國人民,才能感悟感動的真諦和內涵,彰顯着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這樣的精神脊樑怎叫我們不感動,這樣的力量是無限的,將幫助億萬中華兒女增強責任感去戰勝疫情。

這是一個平凡人感動平凡人的季節。戰“疫”路上你的平凡行動是抗“疫”的初始線和出發點,讓我們串聯平凡,鑄造合力,增強信心,汲取戰“疫”路上的“感動因子”,釋放正能量,為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勝利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原標題《汲取“感動因子”釋放戰“疫”正能量》)

關於學習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4

_,女,漢族,本科學歷,_年_月出生,_年_月參加工作,_年_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自上班以來,一直在鄉鎮工作,經過多崗位鍛鍊,基層工作經驗較為豐富,善於走羣眾路線,踏實肯幹,比較務實。歷任_鎮副鄉長、紀委書記、黨委副書記等職務,_年_月任_黨委副書記、鎮長。該同志在鎮黨委書記空缺的情況下,衝鋒在前、示範帶動、積極擔當、快速反應,團結帶領全鎮黨員幹部羣眾將防控工作落到實處,全鎮未出現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

一是勤學善思,政治過硬。該同志思想素質高,自覺做到勤學善思,能夠堅持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各項重要會議部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該同志政治立場堅定,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在重大政治問題上立場堅定,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終保持清醒頭腦,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了幹事創業的責任與擔當。

二是履職盡責,勤勉務實。在疫情防控期間,作為鎮防疫阻擊戰的總負責人,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深入到村組、企業查看防控情況,到居家隔離户現場督導,指導幹部羣眾做好疫情防護,始終與一線幹部羣眾並肩戰鬥。身為女同志,舍小家為大家,白天堅守工作崗位,晚上帶領人員執行“單雙班”夜查模式,為全鎮上下做出表率。作為主要負責人,她統籌安排職責分工,及時有效協調解決疫情防控、物資供應等大量的日常事務和防控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具體問題,確保防控指揮部高效順暢有序運轉。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組織職能部門靠上服務企業,積極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為企業提供“上門菜單式服務”,目前該鎮_家規上工業企業全部復工復產,復工率100%。

三是嚴格自律,清正廉潔。該同志為人正派、處事公道,始終把黨的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堅決反對“七個有之”,堅決做到“五個必須”和“五個決不允許”,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縣有關實施細則,嚴格遵守《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堅守底線、不越紅線、不碰高壓線;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夠時時、處處以身作則、嚴於律己,自覺接受監督,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誓言,保持了共產黨員的清正廉潔本色。

不足之處:由於工作任務繁重,導致平時的理論學習不能持之以恆,理論聯繫實際還不夠深入,解決基層困難和問題的經驗和方法還不夠。

關於學習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5

有一位84歲的老醫生,為國家操勞了一輩子,和病毒戰鬥了一輩子,他就是中科院院士——鍾南山。在20__年的抗擊非典中,他戰功赫赫,拯救了許多生命,連時任的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都説:“如果沒有鍾南山,抗擊非典的結果可能要改寫。”這句話的背後,是一個個驚險的故事。

20__年11月,廣東佛山出現了第一個非典病例。這是一鍾可怕的病毒,很容易傳播,一旦被感染了就可能死亡,並且暫時無藥可救。病人一波一波地湧入醫院,醫護人員一批一批地被感染,躺在病牀上,一天天惡化。醫生對這種病毒措手不及。這樣的日子不知過了多久,直到鍾南山先生的出現,才開始慢慢好轉起來。有一位有權威人士宣稱:“病原基本可確定是衣原體,並建議使用抗生素治療。”之後媒體開始大量報道,只有鍾南山堅決反對,並根據自己做出的實驗表示用抗生素無效。終於在他的堅持下,廣東在非典防治中沒有走更多的彎路,廣東省SARS病死率全球最低。他還直呼“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這來”。如果不是鍾南山的堅持,也許非典的結果真的要改寫。

20__年12月,一種名叫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在中國逐漸蔓延,其中武漢最為嚴重。84歲的他一邊告訴公眾“儘量不要去武漢”,一邊自己登上去武漢的高鐵,掛帥出征。那急促又鏗鏘的步伐,那匆忙又堅定的背影,那疲憊又剛毅的眼神,給患者,給百姓帶來希望的曙光。

從那一刻起,我心中不經流過一股暖流,看到了醫務工作者堅守的背影。那幾個匆忙而堅毅的白色背影,給了我們戰勝病毒的信心。此時的醫院就是戰場,醫生就是英雄,此時此刻,這些白衣戰士們,正衝在前方,用自己的血肉,為身後的億萬人民,築起堅固的防護堡壘,保護身後的億萬人民。

這堅定的背影,這正是一個科學家應有的良知和勇氣。災難之下,最見人性。有些人趁着混亂,大賺橫財;有些人為了保官,欺上瞞下;有些人驚慌失措;有些人避之不及。但是,也有像鍾南山一樣的人,於危難中挺身而出,奮勇向前,左手對抗災難,右手托出真相,這樣的人,就是國家棟梁,是民族脊樑。

鍾南山先生,有一顆救世之心,一腔赤子熱誠,一身高超醫術,一片赤膽忠心,有這樣的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是全體國人的幸運。我相信,只要我們積極配合,這場災難會在我們中國人頑強的意志力中得以平息。加油武漢!加油中國!一定要打贏這場疫情狙擊戰!

學習鍾南山先進事蹟心得體會例文

十七年前的非典,橫行霸道,傲慢不羈地走遍全國。 你可曾想過,你帶走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你可知你的肆意妄為,令多少人惴惴不安?

儘管這樣,卻依然有人不畏不懼,挺身而出。

“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這來!”

短短十二字,落地有聲,鏗鏘有力。

十七年前,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站了出來。從非典出現到消失的一年時間裏,他始終戰鬥在抗擊非典的第一線。他將自己的安危置外,不顧風險地救治病人、尋找治療的方法。在上級説非典型肺炎的病原是衣原體時,説非典得到控制時,他頂住壓力,説了真話。他説:

“非典的元兇不是衣原體,而是病毒!”

“我們頂多叫遏制,不叫控制!連醫護人員的防護都沒有到位!”

兩句話,猶如平地驚雷,響得叫人害怕。

非典消失後,他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和榮譽。他卻重歸於寂靜。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如今,新型冠狀肺炎的疫情蔓延至全國,來勢洶洶。耄耋之年的他不得不再一次出山抗擊疫情。他告誡我們不要去武漢,自己卻在説這句話的兩天前悄悄地去了武漢。在疫情面前,他同十七年前一樣,實事求是。坦然道出這次肺炎會人傳人,叮囑大家出門要戴口罩。

他,猶如在無邊陰霾中生出的絲絲光線,驅趕了黑暗。而人們只要見了“鍾南山”三字,便不覺惶恐,只覺心安。

他是“身着白衣,心有緞錦”的白衣天使;是實事求是敢説真話的剛正之人;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無雙國士。他是鍾南山院士。

令人更加動容的是,我們中國,有無數個“南山”。

他們在國難面前,在酷暑與嚴冬中逆着萬千車流,毅然選擇奔赴最前線。在那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勇敢交鋒,以自己的身軀為大家小家築起守護的長城。他們將自己放下,撐起萬家團圓,燈火通明。

你聽,那一個個熱血的心跳,那一次次跳動的脈搏。你看,他們是無畏的勇士,他們是逆行者。逆行者,永不被打敗。

人的一生是萬里山河,來往無數客。有人給山河添色;有人使日月無光;有人把生命侷促於互窺互監、互猜互損;有人把生命釋放於大地長天,遠山滄海。

哪怕用微弱光芒,也要把天地開創,這便是中國的脊樑。

願鍾南山院士壽比南山,願我們可以常見“南山”,願南山之外更有南山。

關於學習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6

一張泛黃的“報功書”邊角雖然已破損,但百字左右的行文,卻清晰印證了這名戰鬥英雄愛國報國浴血戰場的事蹟。

六十餘載,不僅是這份“報功書”,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功勛榮譽,他也始終埋藏在心底,連家人都不知曉。

歷經戰爭年代的硝煙,備嘗建設時期的艱辛,也見證了今日祖國的繁榮昌盛。然而,流淌的是時間,不變的是他奮鬥的底色和初心。

他,就是鞍山海城市94歲的退伍老兵張貴斌,一名在淡泊名利中書寫着忠誠、堅守着初心的老黨員。

10月17日,錦州遼瀋戰役烈士陵園,站在遼瀋戰役革命烈士紀念塔前,張貴斌獻完一束鮮花,行軍禮的右手久久不願放下,面對犧牲的戰友,他淚流滿面、泣不成聲,思緒也再次回到71年前的秋天。

1948年,鞍山剛剛解放,家住海城西柳小碼頭村的張貴斌來到部隊。雖然當時剛結婚不久,妻子也有了身孕,但為了人民當家作主,為了讓更多人過上好日子,他毅然選擇了參軍。

進入部隊不久,張貴斌參加了塔山阻擊戰。“七天六夜,一直守在壕溝裏,一步也沒後退,

一仗下來,全連就剩3個戰友了。”張貴斌回憶説,“我們人少,敵人人多,但我們就是頑強。天上的敵機不停地飛,炮彈把我的腿炸傷了,包紮一下繼續上,戰友倒下了,就搶時間把他們揹回來,打勝仗憑的就是我們不怕死的精神。”

因塔山阻擊戰的英勇表現,張貴斌獲得“人民功臣”榮譽稱號,並記大功一次。1949年2月6日,張貴斌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黨員。也是從那時起,“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成為他時刻遵循的行為準則。

隨後,張貴斌跟隨部隊打武漢、戰長沙,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時身負重傷才不得不離開部隊。作為戰鬥英雄,組織上準備安排張貴斌到廣州海關或漢口公安局工作,但他卻選擇了復員回鄉,在他看來:在哪都一樣為人民服務。

回到家鄉後,張貴斌將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立功證壓在箱底,從未向別人提及,更沒有因此向組織提出任何要求,就連兒女也只知道他是一個打過仗的老兵,對其他情況都不知曉。

20__年,張貴斌所在的單位——國網鞍山供電公司在做退役軍人的專題節目時,張貴斌在節目中對戰功也隻字未提。

直到今年鞍山退役軍人信息採集時,張貴斌的事蹟才被家人和社會所瞭解。一時間,整座鋼城都被張貴斌淡泊名利、深藏榮譽功勛的事蹟所感動,鞍山市委決定,在全市開展向張貴斌同志學習活動。

現在,張貴斌仍堅持通過新聞了解國家大事,時不時還要動筆記錄。國小兩年文化的他是在部隊接受的教育。張貴斌説,是黨給了他知識,教會他做人,給了他現在的安穩生活,他永遠感謝黨和國家。現在他老了,不能給國家作更多的貢獻,就管好小家,儘量不給國家添麻煩。

關於學習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7

“我就想問問老師,這是不是您跟我們開的一個玩笑啊!”“太突然了,到現在我都不願意相信發生這樣的事情。”3月22日上午,白曉卉生前帶過的多名研究生趕到濟南市殯儀館悼念恩師。他們相互抱頭痛哭,始終不願相信老師已經離他們而去。一名研二在讀的女同學眼噙淚水,“我們還要趕回實驗室,完成老師留下的工作”。

學為人師,她是學生的楷模榜樣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白曉卉帶領省立醫院臨牀醫學檢驗部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的檢驗醫師們一直奮戰在一線。她們先後輾轉於北京、新疆、河南、山東等疫情主戰場,與病毒展開了面對面的交鋒。

檢測工作時間緊、任務重,一次就要持續好幾個小時。脱下厚重封閉的防護服,除了被汗水浸濕的衣服,還有佈滿護目鏡壓痕的臉龐。就是在這樣緊張工作的間隙,白曉卉還要不斷學習最新的疫情防控方案和措施,及時向同事、學生講解樣本的採集、運送、保存和生物安全知識。

“説實話,由白姐領隊帶我們去,我們都很踏實。”山東省立醫院臨牀醫學檢驗部主管技師王澤筠對記者説,“有學生問我,為什麼每次都是她去?我説,這可能就是使命感吧,她覺得自己該去,既然自己有這個能力就該去完成這個任務。”

同為醫務工作者的高唐縣人民醫院的產科主任、副主任醫師苗靜,是與白曉卉同窗六年的中學同學。苗靜説,從少年到中年,白曉卉一直是他們學習的榜樣,“她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醫務人員的初心和誓言!”

亦師亦友,她給學生家的温暖

“春節假期的一天晚上,發現研究生實驗室的燈還亮着,過去一看是白主任在做實驗。”山東省立醫院臨牀醫學檢驗部臨牀微生物科主任金炎回憶。在科裏,白曉卉除了完成日常工作,還負責科研教學,這一方面的成績非常突出。

出事的前一天,白曉卉在師生羣裏發佈了一條消息,晚上7點要與大家一起開視頻會議,討論課題。當晚7點,同學們按時上線,白老師卻遲遲沒有出現。第二天她們才得知,敬愛的白曉卉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倒在了日以繼夜奮戰的檢測一線,永遠離開了她深愛的工作崗位。

“白老師出發去威海的當天,我們剛好一塊過完了三八婦女節,老師還悄悄為我們準備了巧克力。我們整個實驗室就是一家人,冬至煮餃子,元旦一塊兒看電影,臘八節喝臘八粥……”

“她每次下了班之後都是和我們待在一起,每週都會抽出時間來給我們開兩次組會,風雨無阻。”

“她就像一個小太陽,為周圍人帶來了光和亮,永遠温暖着大家。”

今天,再次見到備受愛戴的老師,同學們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一名學生失聲痛哭,痛心地説:“我不想讓你當英雄,我只想讓你來教我們。”

“作為醫生,我願意以我所學,盡我全力,用心守護患者健康。”白曉卉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她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位白衣戰士的錚錚諾言。

白曉卉,一路走好!

白曉卉,女,1980年4月生,中共黨員,博士,博士後,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臨牀醫學檢驗部副主任、主任技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泰山學者青年專家,齊魯衞生與健康領軍人才培育工程傑青人才,20__年榮獲“全省抗擊新冠疫情先進個人”,20__年當選“齊魯最美職工”。

關於學習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8

中哈邊境新疆薩爾布拉克草原的黃昏,是一種空曠而孤寂的美。當橙紅色的日輪墜向遼闊的地平線,草原深處的涼意漸濃,黑夜張口吞噬大地,形影相弔的白楊昂首堅挺,流連淡淡的夕照。

踏着彩霞的餘暉,草原的牧民們揮鞭趕着牛羊,從薩爾布拉克草原毗鄰邊境線的春秋牧場遷移到別處的夏季牧場。一望無垠的草原只剩下了76歲的魏德友和他的100多隻羊。守邊了半個多世紀,這位有着32年黨齡的老黨員習慣了孤獨的生活。

用木條插上了羊圈的門,魏德友回到自己居住的土房,一骨碌躺到了牀上。門外羊圈裏時不時傳來一兩聲低吟。除此之外,草原寂寂,四野悄悄。

流動的崗哨

薩爾布拉克草原地勢平緩,邊境線缺少天然屏障。除了哨點的邊防軍隊,護邊員的巡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牧民們搬走後,草原變成了“無人區”,發生偷越境的概率相對較大。塔城裕民縣邊防大隊政委葉爾那説。

魏德友是主動選擇留下來的。過着“家住路盡頭,放牧就是巡邏”的生活。

每天的清晨或傍晚,魏德友要來回走8公里的牧道去邊境線,看有沒有人員經過的痕跡,到牧民留下的房子查看情況。

幾個月前,3個年輕人騎着摩托車往邊境方向走,魏德友扯着嗓子、一路小跑,在鐵絲網跟前截住了他們,勸他們離開。

半個多世紀來,魏德友義務巡邊近20萬公里,勸返和制止臨界人員千餘人次,堵截臨界牲畜萬餘隻,未發生1起涉外事件。

“這是我和戰友曾經戰鬥過的地方,我要守到自己動不了的那一天。”魏德友説。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邊境最危險的工作就是放牧。魏德友説,他和守邊牧民堅持通過放牧的方式捍衞領土,與手握鋼槍的外國士兵面對面也不曾後退。

1973年,魏德友騎馬沿着沒有邊境設施標記的“爭議區”放牛,發現一架飛機在上空盤旋。等到飛機離開後,他在盤旋區域內尋覓可疑跡象,發現兩串朝向境內的腳印,向連隊彙報展開地毯式搜索,最終可疑的人退回到邊境線以外。

年逾古稀的魏德友仍沒有“退休”的想法。有一次巡邊遭遇暴風雪,迷失方向的他被困5個多小時。兒女擔心父親的安危,央求他回家養老,但一直沒能説動。

魏德友的妻子劉京好告訴記者,對邊境,魏德友有割捨不下的感情,一天不到邊境看看,就感覺少了點東西。

“現在走了,以前不就白守了”,魏德友説完向着羊羣小跑一陣,像是示意記者:自己身體還硬朗得很。

50台收音機

魏德友脖子上總掛着1台黑色收音機。這是兩年前趕集的時候花80塊錢買的。收音機掉漆的地方鏽跡斑斑,坑坑窪窪的摔打痕跡記錄着歲月的磨礪。

對這個不抽煙不喝酒的老人來説,收音機是除妻子劉京好之外的另一個“老婆”——放羊的時候,巡邊的時候,種菜的時候,機子不會離身。

“除了睡覺,其他時候都開着。”草原上信號不穩定,只能搜到4個台,但有新聞、能聽歌,魏德友已經知足了。

草原風大夾帶着沙土,收音機特別容易壞。從1964年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六一團兵二連屯墾守邊至今,魏德友整整用壞了50台收音機。

年代不同的50台收音機,是魏德友52年守邊歷史的見證。

1964年,24歲的魏德友響應號召,從北京軍區轉業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與30多名戰友遠赴萬里之外的茫茫戈壁屯墾戍邊。

緊接着,他從老家接來劉京好,在邊境安下了家,養育了兒女。

半個多世紀以來,昔日戰友陸續告老還鄉,邊防戰士一茬接着一茬,就連世世代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了條件更好的定居點。而魏德友卻選擇留下來,獨自生活在空曠的草原深處。

幾十年來,老兩口很少外出,想孫子孫女了,就讓他們過來住上幾天。

他可以過得更好

孤零零矗立在草原的土坯房,就是魏德友簡陋的家。

用報紙糊的“天花板”已經泛黃,1張木頭桌子歪扭地立在坑窪的泥土地面上,家裏只有4張凳子,來人多了只能坐牀上。

房子裏沒有通常照明電。窗台前6伏功率的太陽能發電機每天只供兩個燈泡的簡單照明和手機充電;除了收音機和手電筒,房裏再也看不到其他電器。

夫婦倆吃的米麪需要小女兒翻越幾十公里牧道才能送進來,喝的是門口井裏打出來又鹹又苦的鹽鹼水。

十年如一日,魏德友和老伴就過着這樣的苦日子。而原本,他們可以過比這好得多的生活。

從兵團退休的時候,魏德友每月能領到將近3000元的退休工資,加上妻子劉京好的20xx元,足夠老兩口安享晚年。

魏德友在連隊有1套房子,但至今他也沒有去住過1天。

前幾年,劉京好感染了布魯式桿菌。這種寄生在生羊肉的病菌發作起來會導致發高燒、渾身疼痛。劉京好時常要到城裏的醫院住院,留下老伴一個孤零零守邊。

魏德友在連隊放過牛羊、餵過豬,退休後還替別人打工代牧過。魏德友的手一次粉碎草料的時候被捲進了機器裏,拔出來後10個手指頭都血肉模糊,露出了白骨,右手食指只剩下了半根。

艱苦的生活和不幸的遭遇,從未讓魏德友退縮過。“只有守在這裏,心裏才踏實。”這個信念一直植根在這名老黨員的心裏。

關於學習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9

_,_鎮政府_。男,漢族,_年_月出生(_週歲),_年_月參加工作,_年_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全日制教育:_年_月畢業於_學校_專業,_文化。歷任_、_職務_年_月任現職。分管_工作。

一是講政治,講大局,具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該同志具有較高的政治站位,在疫情防控期間能夠積極響應號召,作為_鄉鎮疫情防控指揮部副總指揮,主動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積極學習中央、省市縣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有關精神,帶頭為大家輔導疫情防控注意事項,政治站位高、責任意識強、工作作風務實,堅持做到哪裏有任務,就帶頭衝向哪裏;哪裏有困難,就直撲一線解決;哪裏有責任,就挺起胸脯擔當,處處體現出一名基層領導幹部應有的大局意識和擔當精神,較好地完成了承擔的各項任務。

二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該同志寬容大度,不計較個人得失。待人誠懇、友善。在單位能夠尊敬領導,團結同志,能夠較好的處理與領導和同事的關係,對人熱情周到、積極服務。辦事情即能堅持原則,又能主動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展現出良好的工作作風和精神風貌。在疫情防控中,該同志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帶頭落實值班值宿等各項制度要求,始終駐守在鄉村一線,切實擔起來副總指揮的職責,通過率先垂範,確保了各項任務的落實落地,贏得了全鄉幹部的尊重。

三是工作紮實,業務過硬,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該同志愛崗敬業,紮實工作,積極進取,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為了提高值班人員履職盡責意識,他堅持每天把全鄉所有值班點位轉一遍,並親自把關各項數據上報,每天幾乎都忙到深夜,切實體現了一名黨員領導幹部的責任擔當。在工作作風上,講究民主,善於調查研究,認真聽取各方面意見,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羣眾,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受到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好評。

不足或努力方向:憑經驗工作,對新事物學習不夠,對有些政策運用的不充分。

關於學習耿家盛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0

__是一名從軍16年的退伍老兵,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後,主動請戰,一方面聯繫戰友,一方面聯繫市軍人退役局,要求到最危險最艱苦的防疫一線,真正彰顯了退役不褪色、退伍不褪志的軍人本色。

2月3日,在市退役局和冀村鎮政府的安排下,__帶領第一批22名退役軍人志願者開赴抗疫前線,他主動申請到了西鄰文水、南靠平遙,防控任務較重的富家莊村。到村報道後,他迅速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積極配合鎮村幹部,再次對全村196户人員的返鄉情況逐户逐人進行摸排;根據上級安排,利用鐵絲網對與文水、平遙相鄰的邊界進行封閉圍擋。__每天早晚都會沿全長2公里的防護網進行巡查,勸返外來人員,及時對防護網漏洞進行修繕維護,避免防護網外徘徊的人員流竄進入我鎮轄區。截止今日,他共勸返隔離網外的人員多達50餘人次。

利用在部隊時擔任思想骨幹和安全員期間所學習的知識,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對排查中發現的與平遙結親的村民,告知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危害性和嚴重性,要求其不走動、不接觸,做好思想穩控工作。2月13日清晨他和往常一樣準時進行巡查,得知村內一名老黨員趙正有同志,於當日同時失去兩名親人,僅有一河之隔的平遙縣郝莊村,九十五歲的岳母不幸去世,同日文水縣鄭家莊村八十多歲的姐姐也撒手人寰,因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連二人的最後一面也沒能見上。面對長時間居家且痛失兩名親人的劇痛,趙正有出現了恐慌、焦慮心理,__第一時間向黨小組進行了彙報,並用關心、耐心、細心疏導該同志情緒,經過十幾個小時的交流溝通,趙正有同志穩定了情緒,放下了思想包袱,並表示為了疫情防控大局,堅決不去參加葬禮,只是對着失去親人的方向長跪。

不講條件,勇於擔當。本着困難時期不給鎮政府和村內增加負擔的思想,吃最為簡單的飯,住簡易的帳篷。他是一名退役軍人志願者,更是一名黨員,他是一面旗幟,真正把初心寫在行動中,把使命落在崗位上。他的誓言是,只要眾志成城、勠力同心,就一定能夠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mjm4o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