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2023感動中國候選人朱麗華事蹟個人心得感悟(通用16篇)

2023感動中國候選人朱麗華事蹟個人心得感悟(通用16篇)

2023感動中國候選人朱麗華事蹟個人心得感悟 篇1

有人看不見光,內心卻澄明如鏡。

2023感動中國候選人朱麗華事蹟個人心得感悟(通用16篇)

她是一個盲人,最喜歡海倫·凱勒的這句話:我要努力把別人眼中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把別人脣上的微笑當作我的幸福。

她叫朱麗華,是嘉興的一名盲人中醫師,一名有24年黨齡的黨員。從醫33年來,她憑藉一雙靈巧的手,不僅讓自己的生命變得豐盈,也將更多微笑掛在別人脣上。

資助貧困生480人次、捐款333萬元、帶動100多名殘疾人就業……

“我沒有視力,卻不能沒有事業。”今年62歲的朱麗華,依然起早貪黑,忙碌在診所。她的抽屜裏,靜躺着一張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卡。

喝着南湖水長大,朱麗華的一言一行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如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她先後獲全國自強模範、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鋒”、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10月10日,嘉興市委作出決定,在全市廣泛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活動。

“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站起來”

20__年,朱麗華見到了仰慕已久的殘疾人楷模張海迪,兩人述説人生、暢談理想。牽着張海迪的手,朱麗華一臉燦爛。瞬間定格,朱麗華將這張合影擺在診所進門最顯眼處,“每天‘看’幾眼,人就會特別有力量。”

熟悉朱麗華的人都知道,笑容一度從她臉上消失。朱麗華曾有一個多彩的童年,還是田徑好手,能跳善跑。然而,兩次意外奪走了她的光明。

18歲,朱麗華徹底跌落無盡黑暗。“當時覺得人生迷茫,躲進房間虛度光陰。”在朱麗華最無助時,一台收音機成了她最好的夥伴。1983年的一天,張海迪的聲音從廣播裏傳出,她自強不息的故事瞬間點亮了朱麗華的內心:我一定要重新“站”起來。

1985年,在嘉興市民政部門和殘聯的關心下,朱麗華參加了省第一屆中醫推拿培訓班。“就像抓住救命稻草那樣,重新喚起了我對生活的希望。”朱麗華邊學盲文,邊練技能。

機會來之不易,她愈加珍惜。“剛學推拿手法時,常因用力不當而拉傷手臂。”朱麗華回憶道,一隻手臂受傷,綁上石膏,靠另一隻手臂繼續苦練。

努力不被辜負。一年後,學成歸來的朱麗華進入嘉興市福利院醫務室工作。為提高專業水平,朱麗華每天夜以繼日撰寫3篇專業論文,受到了業內肯定。

“困了就往頭上抹風油精,蚊蟲也不來叮咬。”朱麗華記不清熬過了多少個不眠夜,1998年終於拿到夢寐以求的中醫執業資格證書,成為嘉興首個盲人中醫師。

從33年前福利院一間房、一張牀,到如今擁有自己的推拿診所、20個牀位、十幾名員工。“盲人一樣可以成為家庭的頂樑柱。”朱麗華説這話時,滿是自豪。

“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

“站”起來的盲人,不只朱麗華自己。

按、捏、揉、顫……推拿室裏,李其忠的雙手一起一落,乾脆利落,手法熟練,不時與患者輕鬆交談幾句。

這分淡定來之不易。李其忠的生活一度幸福美滿,1999年一次意外導致雙目失明。“當時兒子只有3歲,工作也丟了,人生一下陷入黑暗。”李其忠回憶道。

李其忠忐忑撥通朱麗華電話,沒想到她一口答應收其為徒弟。20__年,李其忠重拾生活勇氣,成為麗華推拿診所的一名員工。

朱麗華的手温暖過每一位診所員工。每接收一個新徒弟,朱麗華都會手把手耐心教學,幫他們儘快掌握推拿技巧。

“一定要視病人如親人,是朱老師跟我們説過最多的話。”在李其忠眼中,朱麗華太拼了,身患腰椎間盤突出等職業病,診所依舊全年無休,從未給自己放過一天假。

“你沒出去旅遊過麼?”記者問道。

“我看不見美麗的風景,患者的一聲謝謝,就是我最好的風景。”朱麗華説。

在朱麗華眼裏,別人的事都是大事。員工陳永明患嚴重的心臟病和強直性脊椎炎,20__年病情惡化,各個醫院的醫生都連連搖頭。朱麗華卻不願放棄,將陳永明接到診所為其推拿治療。

一個月、半年、兩年……漸漸地,陳永明彎曲的身子舒展開了,不用枴杖也可走路。“現在我負責診所的收銀,月工資漲到4000多元。”陳永明獲得了“新生”。

越來越多的盲人走出黑暗。朱麗華創辦的麗華推拿診所招收殘疾人,不但安排吃住,還免費教授推拿技能。截至目前,共有100多人在朱麗華幫助下走上了就業、創業之路。

有人不理解,問朱麗華:“你每培養一個徒弟,就可能多了一個競爭對手。”

朱麗華的回答很簡單:一個共產黨員不能只考慮自己。幫助一名盲人掌握一項技能,也許就改變了一户家庭、一羣人的命運。

在嘉興市殘聯理事長聞人慶看來:“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長期做好事卻很難,而殘疾人就更難了,朱麗華的情懷鼓舞我們,不忘初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這是張海迪姐姐寫給她自己的,也是寫給我們所有殘疾人的。”朱麗華説這話時,滿是憧憬。

“心中有光,生命就不會黑暗”

至今未婚的朱麗華,卻擁有上百個“孩子”。

正在浙大讀研的朱麗霞就是其中之一。“朱阿姨,我馬上就能自己賺工資啦。”緊緊拉着朱麗華的手,朱麗霞開心分享自己的生活。

20__年,朱麗霞考上浙江大學,卻因家庭貧困而一籌莫展。朱麗華得知後立即伸出援手,每年5000元的資助,讓朱麗霞順利完成本科學業。

資助貧困生,朱麗華總是很大方。1991年,朱麗華從廣播中第一次聽説“希望工程”,當時月工資只有58元的她,拿出了140元資助雲南兩名貧困學生

“盡我所能幫助別人,就是我最大的心願。”朱麗華説,她已資助貧困學子480人次。

8月14日,嘉興市紅十字會助學儀式現場,握手、問候、遞上紅包……朱麗華給29名學子分別送上8000元助學款。

為了參加這次活動,朱麗華特地穿上價格最貴的短袖花襯衫。這是她3年前花100元買的,只在重要場合穿。

朱麗華對自己的摳門出了名。一件白大褂可以穿10年,20多塊錢的一雙鞋一穿好幾年,出門寧願多轉幾趟公交也儘量不打車。

“自己少花一元錢,就能多捐出去一元錢。”朱麗華白大褂上的黨徽,熠熠生輝。南湖革命紀念館籌建時,她月工資只有58元卻捐款116元,南湖革命紀念館新館籌建時又捐款1萬元;20__年,她響應抗震救災號召,為支援汶川地震災區救災建設捐獻了10萬元。

沿診所長廊徑直向前,走到底就是朱麗華的“家”。20多平方米的房間裏,擺有一張桌子和兩張牀,她和另一名女員工一人一張。

20__年4月27日,朱麗華簽下了器官捐獻書。“心中有光,生命就不會黑暗。”朱麗華説這話時,滿是堅定。

2023感動中國候選人朱麗華事蹟個人心得感悟 篇2

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

捐款金額高達333萬元

帶動了100多名殘疾人就業

為22萬多人次患者緩解病痛

……

一串串數字

拼湊出盲人中醫師朱麗華

不平凡的人生

朱麗華生於1957年10月,1994年10月入黨,現任浙江省盲協副主席、嘉興市政協委員、嘉興市盲協主席,嘉興麗華推拿診所所長。四十多年前,兩次意外事故讓她的雙眼徹底失明,但她用奮鬥來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雙手推出了璀璨人生。

她刻苦鑽研中醫推拿技術,成為嘉興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醫師,為22萬多人次患者緩解病痛,並帶動了100多名殘疾人就業;她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累計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捐款金額高達333萬元。近年來,朱麗華同志榮獲全國“自強模範”、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道德模範”等諸多殊榮。

9月22日,嘉興市委書記張兵對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批示:“朱麗華的事蹟十分感人。她身殘志堅、自強不息,心有大愛、樂於奉獻,自己失去了光明,卻給許多人帶去了光明,她以自己的模範行為,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生動詮釋了新時代‘勤善和美、勇猛精進’的嘉興人文精神,值得全市共產黨員和各級幹部認真學習。”

10月10日,中共嘉興市委印發《中共嘉興市委關於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的決定》,在嘉興市廣泛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活動。《決定》指出,朱麗華是嘉興市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優秀代表,值得嘉興市黨員和有關幹部認真學習:學習朱麗華同志堅守初心,一心向黨的政治品格;學習朱麗華同志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頑強品質;學習朱麗華同志心有大愛,樂於奉獻的高尚情懷;學習朱麗華同志勇於擔當,奮發有為的崇高追求。

2023感動中國候選人朱麗華事蹟個人心得感悟 篇3

“既然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一切奉獻給人民。”張海迪的這句話用在朱麗華身上或許再合適不過。

18歲失去光明,卻依靠自身努力成為嘉興首位盲人中醫師,為22萬多人次患者緩解病痛;28年來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捐款達333萬元,帶動100多名殘疾人就業……當62歲的朱麗華站上講台娓娓道出自己的初心時,人們説:“她失去了光明,卻用愛與温暖照亮了許多人前行的路。”

黑暗中追光:身體殘疾人生不能殘疾

“一個人可以沒有視力,但不可以沒有事業。我叫朱麗華,是一名盲人黨員,也是嘉興市目前唯一的盲人中醫師……”在千餘名聽眾的注視下,年過六旬的朱麗華由志願者攙扶着緩緩走上嘉興大劇院的講台。

朱麗華並非先天失明。18歲,是她人生的一道分水嶺。兩次意外事故讓她徹底看不見了。

“那是一種生不如死的絕望。我就是想死,覺得自己活着就是家人的負擔。”時隔40多年,當時的彷徨、無助和絕望,朱麗華還記憶猶新。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榜樣“海迪姐姐”的激勵,讓朱麗華漸漸明白:“眼前的黑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內心甘願淪為黑暗的奴隸。”她決定走出家門,用行動尋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舉辦第一屆盲人中醫推拿培訓班,朱麗華報名成為嘉興市第一個“吃螃蟹的盲人”。從學習時第一次碰觸到患者身體,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到對骨骼、經絡、穴位、手法等技能瞭然於心,學成歸來後,精湛的技術讓她贏得眾多回頭客。

“要做就做嘉興最好的盲人推拿師!”在朱麗華心中,這個目標從未改變。拿到中醫師證書的那一刻,她潸然淚下:“我終於能靠自己的雙手安身立命了!”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優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頒發中醫師證書,也見證了在希望與失望的決鬥中,朱麗華用勇氣與雙手“推”開的人生新大門。

為盲人造光:讓他們活得有尊嚴

經歷過痛苦和絕望,才知黑暗中的那一絲光亮何其珍貴。

上午9點左右,位於嘉興市區和興北路353號的麗華推拿診所內,已經忙碌起來了。診所有13位推拿師,全都是盲人。

“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盲人,我懂得在黑暗中四處求索、四處碰壁的艱辛。”朱麗華説,隨着推拿診所的名氣日增,讓自己好好活着對她來説已不成問題,但她明白:“僅僅滿足個體的謀生,絕不是生命的意義。一個被社會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義。”於是,她希望用診所“造光”,為更多盲人照亮前行的方向。

“如果當年沒有碰到朱醫師,我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會是啥模樣。”在福利院相識後,盲人吳阿姨與朱麗華已相伴28年了。“從斜西街‘征戰’到吉水路、磚橋弄、禾興北路,朱醫師走到哪裏就把我帶到哪裏,比自己親姐妹還親。”

吳阿姨説,診所的工作不僅讓她生活上有了穩定的依靠,還擁有了正常人活着的那份尊嚴,“真正體會到一個人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不會被生活踐踏。”

1991年,朱麗華開始收徒弟,而“盲人”是她收徒的唯一條件。一旦接收,不但包吃住,還免學費。如今,100多人在她手把手傳授下走上了就業崗位。

“朱醫師,就不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嗎?”每當有人不解發問時,朱麗華總會淡然答道:“賬,不能這樣算。安置一個人,解放一家人,影響一大片。人活着,有的東西無法用金錢來衡量。再説,我無兒無女,能走到今天,是黨和政府培養了我、成就了我,我不能光想着自己。”

朱麗華對自己很摳,一件白大褂穿了10多年實在破舊才壞。 

用餘生發光:夢想的傳遞是一輩子的事

除了盲人,在朱麗華的生命中,還有一羣十分重要的人:“我有一大幫孩子。”

1991年,朱麗華第一次在廣播裏聽到“希望工程”這個詞,一下子被觸動了。當時月工資只有58元的她,一口氣拿出近3個月的工資140元,資助了雲南兩名貧困學生,也開啟了她的助學之路。

在朱麗華居住的20平方米屋子內,“藏”着一沓沓匯款單,以及受助孩子們給她寄來的成績單和感謝信。“這才是我最珍貴的無價之寶。”朱麗華摸着一張張信紙,不自覺地笑了。

對於即將從浙江大學碩士畢業的朱麗霞來説,朱麗華是她夢想的領路人。20__年,品學兼優的朱麗霞如願考上大學,卻因學費發愁,好在朱麗華伸出了援助之手。每年5000元的學費,為朱麗霞的夢想插上了翅膀。

“6年了,與朱阿姨沒有血緣,勝似血緣。”朱麗霞説:“我知道張海迪是朱阿姨仰慕已久的人,她對朱阿姨的人生有着重要影響,而我想對朱阿姨説:‘朱阿姨,您也是我仰慕已久的榜樣!’”

28年來,朱麗華累計捐助貧困優秀學子480多人次,助學款達333萬元。可對自己,她摳到了極致:腳上穿的布鞋18元,白大褂穿了10多年實在破舊了才換一件。“自己少花一元錢,就能多捐出一元錢。”朱麗華説。

去年4月27日,在母親去世25天后,朱麗華還簽下了器官捐獻書。她説:“活着從醫幾十年,死後器官捐醫學,我願骨灰撒大海,不佔人間一寸土,將把此生獻祖國。”

2023感動中國候選人朱麗華事蹟個人心得感悟 篇4

“既然進了黨的門,就要做好黨的人,愛崗敬業在診所,樂於奉獻在社會,活着從醫幾十年,死後器官捐醫學,我願骨灰撒大海,將把此生獻祖國。”10月31日下午,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巡迴報告會在同濟大學浙江學院舉行,同濟浙院校長、黨委副書記董琦,副校長、黨委委員周亞夫,黨委副書記林冶出席報告會,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張新民主持報告會,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領導到會指導,全體教職工參與了此次學習。

浙江省盲協副主席、嘉興市政協委員、嘉興市盲協主席、全國自強模範、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鋒”、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最美浙江人、浙江省第六屆道德模範、嘉興市“十大紅船先鋒”、嘉興市麗華推拿診所所長朱麗華同志以“我的初心,我的夢”為主題展開演講。她的情懷之偉大,談到,“一個人可以沒有視力,但不可以沒有事業”,“自己少花一元錢,就能多捐出一元錢”。333萬元捐贈款、救治22萬多人次,雙目失明的她在33年中將愛心與決心發揮到了極致。嘉興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醫師的她心有大愛、一心向黨、勇於擔當,讓人們相信心中有光的人,永遠擁有光明。全體參會人員仔細聆聽了朱麗華同志的先進事蹟,都認為傷痕背後振翅飛翔的故事感人至深,經歷挫折後迸發出的頑強力量震撼人心、催人奮進。

朱麗華曾經的同事、嘉興市社會福利院護理部主任胡慧娟同志讚美她:“朱麗華同志把關懷當成恩情銘刻於心,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入黨誓言,把自己獻給了黨的事業。以大愛之心做事,以感恩之心做人,以自己的模範行為生動詮釋着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先進事蹟報告團成員、朱麗華資助的學生葉慧敏也來到現場,她説,朱阿姨對她們的愛和關心都是毫無保留的,她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業績。

張新民在總結講話中明示,同濟浙院全體教職工把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活動作為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各黨支部要開展好“學榜樣、找差距、踐初心”——向朱麗華同志學習的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幹部則要對標找準差距不足,着力查擺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要以榜樣的力量激勵守初心、擔使命,以更強的黨性意識、更堅定的理想信念爭先創優、追夢奔跑;要進一步弘揚紅船精神、浙江精神和“勤善和美,勇猛精進”的新時代嘉興人文精神,不斷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向縱深推進,為學校更好、更快地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最後,同濟大學浙江學院教師代表上台向報告團成員送上鮮花,現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2023感動中國候選人朱麗華事蹟個人心得感悟 篇5

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人如其名,顧誦芬院士投入航空事業70年,在我國航天事業仍處於“一張白紙”的背景下,直接組織、領導和參與了低、中、高三代飛機中的多種飛機氣動佈局和全機的設計,為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70載風雨兼程,從青絲到白髮,他將畢生獻給了祖國的航天事業,用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日日行不怕千萬裏的不懈追求。廣大青年幹部應以榜樣為標杆,學習榜樣事蹟,傳承榜樣精神,立志做“請黨放心”的優秀共產黨員。

信念堅定,傳承一片丹心為祖國的愛國情懷,做青春追夢者。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峯秋葉丹。幼年時,從小小的航模開始立下了“一定要搞出屬於中國人自己的飛機!”的錚錚誓言,從青葱年少到意氣風發再到如今年逾九旬,在一項項難題、一次次試驗中,他一直踐行着自己的誓言,無畏前行,如利劍出鞘般執着而無畏,絲毫不顧高速飛行對身體帶來的影響和潛在的墜機風險,毅然親自帶着望遠鏡、照相機,在萬米高空觀察,拍攝飛機的動態,解決了一個個飛機技術難題,在科研一線上奮鬥不止。他的眼裏有星辰大海的遼闊藍圖,腳下更有不畏征途坎坷的勇氣和毅力,踐行心中不變的理念,保持着迎難而上、不怕艱辛的衝鋒姿態,為航天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信念如磐,一脈相承。作為黨員幹部要以“蕩胸生層雲”的曠達,以“謂我不愧君,青鳥明丹心”的赤誠,凝練堅韌的信念支撐,多打打算盤、算大賬,少打小算盤、算小賬,做到既為一域爭光,又為全局添彩,讓信念照亮前行的路。

2023感動中國候選人朱麗華事蹟個人心得感悟 篇6

“感動中國”節目被人們譽為“中國人的精神史詩。”每一次觀看《感動中國》,感動都會在剎那間匯聚在一起,形成一股無限的力量,強烈的震撼着我的心靈,衝擊着着我的每一根神經,直到感動的淚水潸然而下。就在昨天晚上,我觀看了CCTV1直播的《感動中國》,看完後,我的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感覺。給人以長久的思索與追問:是什麼樣的情懷使他們成就瞭如此浩瀚宏闊的精神世界?是什麼樣的機緣使他們令九州動容?感動之每一位中國乃至全世界。

高淑珍,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兒子從小殘疾,生活不能自理。為了滿足兒子學習的渴望,她勸女兒王國光放棄讀書回來為兒子上課。後來又接收了幾位殘疾學生。5位學生,4張桌子,2張黑板和借來的舊課本。高淑珍家裏響起裏讀書聲。在這14年裏她一共接收了一百一十幾位殘疾學生。卻未收取一分學費。她用粗糙的手支起了課桌,寬厚的背擋住了風雨。有了愛,小院裏的孩子一天天的茁壯成長。你的心和泥土一樣質樸。你灑下辛苦的種子。善良會長成參天大樹。張麗莉,只是一名十分普通的老師,但她卻做出了不普通的事。

5月3日晚,一輛突然失控的客車撞向校門口的學生,在慘劇即將發生的一剎那,站在路旁的一位老師做出了一個選擇,她推開了四位學生。自己卻被壓在車下,永遠的失去了雙腿。他憑直覺挺身而出,那直覺背後是純正的師德。他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靈,刺激着我的神經。她是如此的偉大,她就是張麗莉。一個人存在的意義,並不是收取,而是給予、奉獻。李文波,能受天磨為鐵漢。他在大學畢業後。來到了南沙。在20多年來,他先後29次赴南沙執行守礁任務,向有關部門提供了氣象數據140多萬組。他是一位國民英雄。位卑未敢忘憂國,大浪孤膽守海疆。她用自己的行為告訴了當代大學生如何選擇人生。我長大以後一定要成為一名為國家作出貢獻的軍人。羅陽,長使英雄淚滿襟。他是一名中國知識分子,卻做着中國軍人的使命,他是兩彈一星的精神後人。

中國需要更多的羅陽。而我則願意成為另一個羅陽。我身處一個優越的環境中我又有什麼資格不去好好的學習呢?為了自己的前途,為了父母,更是為了國家,我一定要把學習放在第一位。我相信,在不久以後,我一定能成為一名國家英雄。他們沒有什麼超強的能力,但他們有一顆堅強、執着的心。他們是那麼的普通,但他們卻用平凡的雙手、高尚的心靈,成就了偉大的事業,感動着中華赤子,相信每位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這是一次精神的沐浴。同時使我們走路的腳更結實一分。

就像一年一次的充電,一個缺電的電池再次充實。於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力量。

2023感動中國候選人朱麗華事蹟個人心得感悟 篇7

庚子鼠歲來臨之際,這一千二百萬人的武漢,九州通衢之地,突然按下暫停鍵。武漢,像祖國的孩子,突然染了疾。感染人數不斷攀升……新型冠狀病毒,你讓武漢怎麼辦?

國家説:風裏雨裏,我們挺你。

我們常説:雖千萬人吾往矣。

我們現在説:雖病毒兇猛吾亦往矣。

正應了那句老話:“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武漢有難,四面八方的白衣天使昂揚請戰,已有17支隊伍來到這裏幫忙,八方四面的醫用物資奔赴武漢支援,一批批,一趟趟運到湖北,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志願者發起慈善捐贈為渡難助力。同行前來並肩作戰,快遞公司開啟綠色便捷通道,有能力的志願者幫忙募集物資,普通老百姓老老實實待家裏不添亂。武漢你看呀,全國人們關心支持你們,我們是你最堅固的盾牌。

我們在圈外過年,武漢,在圈內幫我們過關。武漢,加油,武漢,挺住。我們都在努力,我們並沒有放棄你。春天已經在路上了,有些事情我們還是要相信一下,比如沒有過不去的坎和冬天,也沒有來不了的春天。所以,請你們照顧好自己請堅持下去。春天見,是全國人民的祝福。

2023感動中國候選人朱麗華事蹟個人心得感悟 篇8

王婭生於1952年,今年66歲,是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的一名退休職工。16歲時曾到內蒙古五原縣插隊,後來在河北省的一個縣城當了一年民辦教師,農村孩子對知識的渴求給王婭留下深刻印象。

1989年,希望工程正式設立,王婭立刻捐出100元,而當時她的工資還不足200元,捐出的是她月工資的一大部分。

此後,她的愛心捐贈從未間斷:汶川地震、南方水災她各捐款20__元、甘肅舟曲地質災害她又拿出4800元……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天津市慈善基金會,也都留下來她持續的愛心捐贈足跡。

這些年到底捐了多少錢,王婭自己也説不清,而她現在每個月的退休金也才4000元。“我就是個普通人,做的這些事實際上很普通,沒有什麼。”王婭説,“當你看到有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有大的能力就多幫點兒,小的能力就少幫點兒,反正是盡力去幫。”

20__年,王婭偶然看到清華大學教授趙家和成立基金會,捐助甘肅貧苦學子的報道,深受感動。她馬上搜索網絡瞭解到,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主要捐助甘肅貧困學生完成高中學習,一次性捐款額為6000元,正好是高中三年的學費。至今已經資助4300多名學生完成學業。

王婭立即給基金會發去電子郵件,詢問賬務公開情況。不久,她就收到了基金會理事長陳章武教授的回信。信中,陳章武的一句話堅定了王婭通過基金會捐資助學的信心。“他説‘我們沒有專職人員’,就這一句話,我就告訴陳教授,我終於找着了,我要早知道,早給捐了。”

隨後,王婭很快將6000元助學金打入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賬户。這樣的舉動讓陳章武記住了這個普通的天津退休女工,因為基金會的捐贈者大多數都是陳教授熟識的朋友和同事,像王婭這樣沒見面就直接捐錢的並不多。

2023感動中國候選人朱麗華事蹟個人心得感悟 篇9

這是一位奉獻教育事業的模範,他是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什縣前進鎮的庫爾班·尼亞孜,為改變家鄉教育落後的局面,20xx年前庫爾班·尼亞孜拿出全部積蓄,創辦國家通用語言國小,堅持國家通用語言教育,為增進民族團結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烏什縣前進鎮,庫爾班·尼亞孜創辦的國家通用語言國小,很多同學的哥哥姐姐就是從這所學校畢業。這所學校已經成為許多當地學生走出縣城,獲得深造機會的起點。

烏什縣前進鎮國家通用語言國小學生:我姐姐也是從這個學校走出去的,她現在在湖南民族大學。

烏什縣前進鎮國家通用語言國小學生:我姐姐也是從這個學校考出去的,她現在在西安城市建設學院。

烏什縣前進鎮國家通用語言國小學生:我姐姐也是從這個學校出去的,她現在在福建莆田中學(內地高中班)上高三。

傾盡所有創辦國小 希望教育改變家鄉

如今,在烏什縣以及周邊地區,許多學生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進入這所學校就讀。然而,學校創辦初期卻不是這樣。20xx年5月,在外經商多年的庫爾班·尼亞孜回到故鄉,他拿出全部積蓄,在前進鎮開辦了這所國家通用語言國小,希望能為家鄉做點貢獻。

最美奮鬥者 庫爾班·尼亞孜:我回來看到家鄉的人們差距非常大,文化的差距,就是教育的差距。在我們當地的人們的眼裏,整個世界就是幾畝地、幾隻羊。

然而,正當學校逐漸步入正軌時,庫爾班發現,不少孩子卻被家長轉到了其他學校,最多時候,一天就走了十幾個。周圍不少人還説庫爾班辦學是假,劃地掙錢是真,一時間,關於庫爾班·尼亞孜辦學的謠言四起。

烏什縣前進鎮國家通用語言國小黨支部書記 副校長 李紅:我們的牆,我們的廁所,一晚上,鄉親們就把牆給我們推塌了,他們用這種方式就是無非告訴我們,説他們不接受我們。

遭遇誤解仍堅持理想 為孩子打造夢想翅膀

在這期間,庫爾班的父親因病去世,很多鄉親因為聽到他辦學的謠言而沒有來。面對相親們的不理解,庫爾班·尼亞孜選擇了堅持。

最美奮鬥者 庫爾班·尼亞孜:他們更需要的是教育,讓他們解放思想。我不想放棄的不僅僅是一個學校,是孩子們的未來。

20xx年6月,前進鎮國家通用語言國小第一屆小升中畢業生成績揭曉,38名畢業生均成績優異。庫爾班·尼亞孜的堅持也讓鄉親們改變了看法,大家紛紛把孩子送到這所學校就讀,學生從最初的僅有80人增加到700餘人,畢業生裏有不少學生在大學聯考中以優異成績考入了重點高校。20xx年,政府投入資金,為學校新建了8700多平方米的校舍,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提升。同時,烏什縣財政每年給學校提供76萬元資金支持。

最美奮鬥者 庫爾班·尼亞孜:這個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也是追夢人的舞台,讓更多的孩子們學習國家通用語言,學習中華文化,成為最自豪最驕傲的中國人,這就是我奮鬥的目標。

2023感動中國候選人朱麗華事蹟個人心得感悟 篇10

“憑藉着自己微薄之力,讓大山深處的女孩子們走出來,感動,敬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致敬時代楷模張桂梅!”11日,光明日報微信公眾號第一時間刊發了時代楷模張桂梅的感人事蹟,眾多網友紛紛留言,向“燃燈校長”致敬。

北京一零一中學校長陸雲泉深深地為張桂梅的事蹟所感動:“張桂梅老師長期紮根大山深處民族地區辦教育的事蹟,不斷地感動着我們。她按下自己的疾病和疼痛,把異鄉當作家鄉,把孤兒當作自己的孩子,幾十年默默地奉獻自己,她大愛無疆的博大胸懷,不顧個人生死的無私奉獻,堅忍不拔的頑強奮鬥,稱之為‘時代楷模’當之無愧,足以成為所有教師追隨的榜樣。”

北航實驗學校中學部數學特級教師李靖敏在一線教書40年,也曾在山區教過書。她表示:“學習了張桂梅老師的事蹟,我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她超負荷工作,用生命辦學;她扶弱濟貧,大愛無疆;她以驚人的力量,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她是我們教師學習的楷模!”

四川省宜賓市高縣來複鎮中心校校長何宇反覆看了幾遍關於張桂梅的報道,深受觸動。她表示:“作為一名農村國小的校長,我為張桂梅老師身上這種崇高的師德與教育情懷所震撼、折服。她真正體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改變一位農村女生,就能改變她們家的三代人!’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功利的浮誇,一切的付出都源於她對農村學生及他們家人深沉的愛!”

張桂梅的事蹟為何讓眾多教育人熱淚盈眶?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綜合研究部主任、研究員王烽認為:“張桂梅老師的事蹟之所以感人,我認為是因為她即使有好的機會也不離開,為了這些孩子而選擇紮根山區40餘年,通過尋求各種社會資源支持一點點把學校辦起來。她不僅‘留下來’,而且還做得這麼好,改變了如此多孩子的命運。做教育需要情懷,張校長帶着一顆‘童心’、一種‘痴迷’,真正踐行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

2023感動中國候選人朱麗華事蹟個人心得感悟 篇11

1986年底,顧誦芬調到航空工業部科技委任副主任。儘管離開了飛機設計一線,但是他並沒有放棄對於航空裝備的關注,並且在科技委主要負責預研工作。

在此後的工作中,他先後組織負責了戰鬥機主動控制技術(ACT)的預研,並取得成功和推廣應用。1994年,他組織王道蔭、鍾銘鈺和620所、628所的同志一起,經過飛機、發動機、武器、電子等30多位專家討論、審議,形成了對現有軍機提高作戰能力的初步建議,被當時的航空工業總公司採納。1996年,組織和參與了殲7E改進建議的擬定工作,年底形成了報告;組織和參與了殲8D改進的建議擬定工作,形成了建議報告;組織和參與了轟6改進的建議報告擬定,形成了建議報告。

1997年,撰寫了15年軍機發展規劃初稿。

1999年以來,顧誦芬領導科技委飛機專業組開展了大量的研究,涉及民機、大型飛機(包括大型客機和軍、民用運輸機)、轟炸機、高超聲速飛行器、無人機、教練機、輕型多用途戰鬥機、外貿機及CFD技術等。形成的研究報告、諮詢報告和建議書達20多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指導意見,為航空工業和國家決策提供了依據,促進了飛機技術的發展。

2023感動中國候選人朱麗華事蹟個人心得感悟 篇12

9秒99,中國選手第一次殺進了田徑世錦賽百米決賽,翻開了中國田徑歷史性的篇章。從第一個跑進10秒的亞洲本土選手,到第一個晉級百米決賽的中國選手,這個身高只有1米72的廣東小夥子,已經成為了中國速度。

1989年8月,小個子的蘇炳添出生於廣東中山古鎮。父母在家務農,小時候的蘇炳添就在泥巴地裏亂跑。不過,在蘇炳添的家族裏,可是有不少出色的運動員。表哥蔡健發比蘇炳添大9歲,是中山古鎮的百米賽跑冠軍,也是蘇炳添最早追逐的目標。那時候的蘇炳添還是跟着表哥屁股後面,在外公家外面空地四處追逐打鬧的。

玩耍打鬧,直到上了國中,蘇炳添因為陰差陽錯的選擇,才真正開始練起短跑來。那是在八年級的時候,學習成績不太好的蘇炳添被老師要求留下來補課。那時候的每天放學後,老師都會把一些學習不好的孩子留下來進行例行的“留堂補課”。

不想“留堂補課”,蘇炳添想方設法加入了學校的田徑隊。因為每天下午都要定時訓練,蘇炳添也就可以避免“留堂”。啟蒙教練楊永強成為解救蘇炳添的“恩人”。楊永強老師透露,當時在上體育課,發現蘇炳添爆發力、彈跳力特別好,就有心收下這個孩子,“個頭不高的蘇炳添跳起來竟然可以摸到籃板,我就留意了下,後來經過觀察,發現他彈跳力和爆發力都特別好,所以才把他吸收進了學校的田徑訓練隊。剛開始,我還想讓他練跳高呢。”

其實啊,八年級時候的蘇炳添已經展現出小小的短跑天賦,在他們村裏的比賽裏,身高只有1米5多的蘇炳添已經可以超過很多大孩子,拿到第一名了。剛剛進入田徑隊,還沒有經過什麼系統訓練,蘇炳添在泥巴地裏跑都跑得非常快。參加當地的中學生運動會,在跑道上有很多石子上都能跑到11秒多。

不過,真正的體育訓練並非那麼輕鬆。蘇炳添在20__年代表古鎮參加了中山市運動會,被當時中山體校的教練發現,並將蘇炳添從鄉下中學帶到了中山市體校。剛到體校的時候,蘇炳添對於每天早上5點多就起牀訓練並不適應。而且,由於剛到市體校,又沒有朋友,蘇炳添一個人哭了好多次,甚至一個人3次從體校跑回家。體校教練發現後,就動員楊永強教練再去蘇炳添家裏做説客,勸説蘇炳添回去。

之後隨着成績越來越好,蘇炳添在新學校也開始有了新朋友,才慢慢安心下來。20__年,蘇炳添代表中山市參加了廣東省中學生比賽,暫露頭角。於是,蘇炳添成為了廣東省田徑隊的一員,真正進入了專業運動員的行列。

即便成為了專業運動員,蘇炳添也一度險些放棄。在田徑隊成績中游,蘇炳添一年之後遭遇成績瓶頸,甚至還有些下滑,他也一度想過放棄。後來很多人都勸他留下,幫助他堅持渡過瓶頸期。這才有了後來短跑名將袁國強發掘出蘇炳添,一路成就中國速度的故事。

2023感動中國候選人朱麗華事蹟個人心得感悟 篇13

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敢於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英雄;每當危急關頭,從來不會缺少一大批逆風而行的英雄。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闔家團聚時刻,瞞着親人衝上一線的醫務人員;迅速集結,第一時間趕赴前線的援鄂醫療隊員;直面病毒,堅守在戰“疫”最前沿的“白衣天使”……這些與時間賽跑、跟病毒搏擊的勇士,在病毒面前築起一道道健康防線,讓我們深深懂得什麼叫做無畏、堅韌、奉獻。

跟病毒“賽跑”抗疫勇士彰顯初心力量。一張張給上級的“請戰書”、一條條與親人的寬慰信、一顆顆救死扶傷滾燙的心。除夕之夜,“白衣天使”們逆向而行的身影讓無數人淚目。他們用大醫仁心,用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敬業行動為公眾安全保駕護航。疫情當前,他們責無旁貸堅守在臨牀一線。已經回老家的又趕回值班,父母的電話都常常顧不上接。“我是黨員,我在戰‘疫’現場”;“一線崗位全部換上黨員,沒有討價還價!”黨旗在抗疫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讓我們深切地領略到什麼是人民利益至上,感悟到黨的初心的偉大力量。

跟病毒“賽跑”抗疫勇士彰顯仁心之美。“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裏搶回更多病人。”醫者仁心。時間就是生命。很多醫務人員一天只顧得上吃一頓飯,一個上午都來不及喝一口水,有人在投入戰鬥的近1個月時間裏,幾乎沒有脱下過白大褂,有人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疫情面前,八十四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趕赴武漢,冷靜、無畏、迎難而上的身影,令人敬仰,令人感動。他曾説:“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疫情發生以來,多少白衣勇士,正是胸懷這樣的大醫仁心,或堅守、或逆行、或挺進,用身體之盾勇敢地擋在疫情之前,完全把個人和家庭利益、得失置之度外,用義無反顧詮釋着醫德之美。

跟病毒“賽跑”抗疫勇士彰顯奮鬥風采。同時間賽跑,同歷史並肩,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是奮鬥者的人生,是偉大時代的召喚。猝不及防的新型冠狀態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正是一次賽跑意識和賽跑能力的考驗。據湖北日報報道:在戰役一開始就第一時間奔赴前線武漢的專科傳染病醫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他身患“漸凍”絕症,妻子被感染隔離,卻瞞着全院醫護人員,率領600多名白衣衞士在戰役一開始就第一時間奔赴前線,衝鋒在前,他已經與病毒賽跑、與死神競速了34天。他説:“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的肌肉在萎縮,但我的思想並沒有殘疾”。但是鮮有人知的是,張定宇在對抗“病毒”的同時,也在頑強地同“漸凍症”進行着鬥爭。他帶着武漢人特有的樂觀與豁達,身為漸凍人的在自己生命倒計時之際,沒有消極悲觀,更沒有無所作為,而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同時間賽跑、同病毒賽跑,盡能力救治更多患者,為打贏疫情防控戰盡力量,這是超越自我的賽跑,這更是超越生命的賽跑。正是像他這樣的勇士們爭分奪秒的頑強奮鬥、忘我奉獻,為救治患者、防控疫情、打贏抗疫硬仗贏得了時間、爭取了主動。

致敬和鍾南山、張定宇一樣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逆行者”,把責任與擔當抗在肩上,逆風而行,匯聚強大力量,勇戰病毒,牢固防線。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2023感動中國候選人朱麗華事蹟個人心得感悟 篇14

我沒上過大學,但這段經歷能改變人的命運。如果能幫助孩子們上大學、改變命運,真的是一件挺幸福的事。”鏡頭裏的王婭,消瘦的臉龐佈滿皺紋,此時卻綻放出欣慰而温暖的笑容。這個笑容定格在20__年2月16日,66歲的她被癌症奪走了生命。這位普通的國網天津電力檢修公司職工,被推選為“中國好人”。在全國如火如荼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時,王婭先進事蹟報告會今天走進全國總工會機關,為來自能源化學地質系統的工會幹部和一線職工上了一堂特殊的主題教育課。

在1989年之後的30年裏,用大部分工資和積蓄資助經濟困難的學生;7年無償獻血,6次給災區捐款;身患癌症,卻放棄治療,在生前把唯一住房贈予助學基金;臨終時簽署遺體捐獻協議,將遺體奉獻給了醫學事業……王婭的一生並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但她用自己的光和熱照亮了寒門學子的求學之路。

報告會現場,一部紀錄短片展示了王婭的先進事蹟和感人品質。報告團成員,“時代楷模”張黎明、王婭徒弟趙穎、大學生張寧寧、《光明日報》記者鄧暉分別作報告,甘肅受助學生通過視頻表達了對王婭的思念之情。他們用真誠而樸素的語言,講述了王婭的生前身後事,從不同角度還原了一個鮮活的王婭。

“我一生行善,每念及此,終覺欣慰之至,此生無憾。”王婭彌留之際留給受助孩子們的最後一段話,散發出直抵人心的温暖力量。聆聽報告會的幹部職工深受感動,大家紛紛表示,王婭用生命做善事,用愛温暖貧困學生的心,她的大愛初心、高尚品質和價值追求值得廣泛弘揚和傳承,要以此次報告會為契機,用實際行動踐行王婭精神,凝聚向上向善的強大力量。

王婭已去,但她激起的“愛心漣漪”還在繼續。據瞭解,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已向全國能源化學地質職工發出呼籲,開展向王婭學習活動。在王婭奉獻精神的鼓舞下,國網天津電力公司員工踴躍參與捐資助學活動,已向興華基金會捐贈157萬餘元,用來捐助甘肅貧困學生,幫助他們完成高中和大學學業。同時,國網天津電力公司啟動了“電網之光·王婭愛心”志願項目。

2023感動中國候選人朱麗華事蹟個人心得感悟 篇15

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一個普通人,但普通的王婭卻散發出如此耀眼的光芒,即使處於癌症晚期依然捐資助學,病危之際依然思考着如何奉獻自己的剩餘價值,甚至覺得自己的能力有限想要幫助更多的人。她一生堅持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燃盡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

王婭的行為告訴我們,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會收穫快樂,學會幫助別人,也是所有不平凡人奉行的品格,而正是因為幫助別人,才使他們真正的不平凡。雖然生活樸素,她的高尚人格以及對於人生的追求,無不讓人動容,也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意義在於樂於助人,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她的所作所為,喚醒了許多人對高尚人格的嚮往,激發起人們內心深處的愛心和向善的力量,甚至是一份社會責任感,每一位瞭解了王婭故事的員工都為之鼓舞,她用博大的愛心感動了我們每一個人。王婭所做的一切,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和高度評價,同時作為基層工作者具有良好的示範效應,是一種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的精神動力。

雖然王婭離開了我們,得到王婭遺體捐贈的人依然在代替着王婭生活下去,也註定王婭的精神會生生不息,我們作為新時代天津電力的一份子,更應該將王婭的奉獻精神持續地傳承下去。

2023感動中國候選人朱麗華事蹟個人心得感悟 篇16

其美多吉:雪線郵路的幸福使者【頒獎詞】三十忠誠風與雪,萬里郵路雲和月。雪山可以崩塌,真正的漢子不能倒下,雀兒山上流動的綠,生命禁區前行的旗,蜿蜒的郵路是雪山的旋律,堅強的多吉,你唱出高原上最深沉的歌。【主要事蹟】30年,往返甘孜與德格之間6000多次,行程140多萬公里,相當於繞赤道35圈——在這條被稱為“鬼門關”的雪線郵路上,其美多吉唱響了一曲不畏艱難、為民奉獻、平凡而偉大的勞動者之歌。郵車駕駛員,開開車、拉拉貨、送送信,似乎沒多少“技術含量”,但如果這項工作是在海拔5000米以上,夏天常有塌方、泥石流,冬天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積雪半米多深甚至遭遇雪崩的環境下完成,如果一干就是幾十年且從未發生一次責任事故,那麼,這個“技術含量”是不是很高?不管氣候條件多麼惡劣、道路多麼難行,其美多吉心心念唸的只有郵件、郵車。兒子出生時,他在郵運路上;家人春節團聚時,他在郵運路上;面對搶劫的歹徒,他怒吼“不準砸郵車”……用生命堅守在郵路上,這樣的職業擔當、敬業精神、勞動品格是廣大勞動者學習的榜樣和楷模。雪山可以崩塌,漢子不會倒下。在經歷了被砍17刀、4根肋骨被打斷、頭蓋骨被掀掉一塊的搶劫之後,他本可以提前退休了;在傷到經絡、肌腱斷裂、復原幾無可能的情況下,他本不能再開車了。然而,他沒有放棄,頑強地創造了生命的奇蹟,回到了他忠誠、熱愛的崗位上——小小郵車,凝結着這位鋼鐵漢子對職業、對人生的堅守與痴情。這份情義,雪山一定聽得見,白雲一定看得到。鋼鐵漢子,同樣柔情似水。在雪線郵路上,他的郵車裏常年帶着氧氣罐、紅景天,只為幫助那些遭遇風雪、進退兩難的陌生人;哪裏發生了交通事故,他就成了義務交通疏導員;哪裏有了爭執摩擦,他就成了“人民調解員”……其美多吉和那抹流動的“綠色”讓很多人在雪山高原感受到了温暖。在大山深處,在白雪皚皚的高原,其美多吉將自己活成了一座矗立不倒的“山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yjnq3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