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精選29篇)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精選29篇)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1

最近一個響亮的名字再次響徹大江南北,他貧窮,粗茶淡飯,衣着簡陋,一生沒有任何積蓄;他富有,兩袖清風,表裏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執,執着造林,心無旁騖,老牛拉車不回頭;他豁達,淡泊名利,安貧樂道,草帽挨烏紗,平凡鑄偉大;對於家人的不理解,他説“忠孝難兩全,家國難兼顧”;對於人們的不理解,他説“只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他就是被人民親切地稱為“草鞋書記”“農民書記”“百姓書記”的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同志。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精選29篇)

“共產黨員不要躲在機關裏做盆景,要到人民羣眾中去當雪松。”這是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在職時的一句口頭禪,樸實的話語中滲透着“鄉土氣息”與堅韌品質。楊善洲1951年參加工作以來,一心想着羣眾,一切為了羣眾,帶領百姓在貧瘠的家園播撒幸福的種子。他以一生的忠誠和執着,守衞一名優秀黨員大公無私、艱苦奮鬥的精神高地,演繹一位領導幹部清正廉潔、淡泊名利的公僕情懷。

“我們奮鬥一輩子,不就是為了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有一個幸福的家園嗎?”這是楊善洲堅守一輩子的理由,也是他奮鬥一輩子的寫照。堅守一輩子,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前半輩子,楊善洲身在其位,手中有權,權只為老百姓所用。

牢記黨的宗旨,保持平民幹部本色,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間地頭搞調研、訪民情,每次楊善洲在下鄉途中,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種包穀就種包穀,他的足跡遍佈保山的村村寨寨,為改變保山地區的面貌,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經常拿出自己的錢來,幫助農村生產隊購買良種、肥料、牲畜等。一次,聽説保山縣大官市大隊成立了一個茶葉專業組,沒有生產基金,到處借錢,馬上給送去了8百元。有些人感到吃驚:“楊善洲這樣埋頭苦幹和無私奉獻圖個啥?”他説:“我們共產黨員就要像魯迅説的那樣,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輸出的早血!"

“草鞋書記”“農民書記”“百姓書記”這一個個親切的稱呼正是人民羣眾對他努力工作的認可,對他無私奉獻的肯定,對他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的讚揚。

為官一任的幾十年裏,楊善洲自感愧對早年守寡的年邁母親,愧對含辛茹苦勤儉持家的老伴,愧對每天上山種地、喂牛、打豬草的女兒女婿,愧對開着農用車跑運輸的孫子們。為此他傷過心,流過淚,但在公私之間、家國之間,作為“人民的幹部”,他深知自己必須擔負比常人更大的責任,經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驗。

“雖然我的職務退休,但共產黨員的身份永不退休!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還要接着幫羣眾辦”。走下工作崗位以後,時任省委書記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談話,讓他退休後搬到昆明居住,還可以到省人大常委會工作一段時間,楊善洲婉言謝絕了:“我要回家鄉施甸種樹,為家鄉百姓造一片綠洲。”正是憑着這種堅定的黨性觀念和宗旨意識,懷着對故土的眷戀和對羣眾的熱愛,楊善洲在退休後的第三天就説服家人,放棄了城市優越的生活條件,回到家鄉施甸縣無償擔任大亮山林場場長,一干就是20xx年,建成了面積8萬畝、價值1億多元、完全成材後價值可達3億元的林場,並將林場無償交給了國家。

楊善洲把自己退休後的22個春秋獻給了大亮山,“楊善洲,楊善洲,老牛拉車不回頭,退休又鑽山溝溝……”這是在雲南省施甸縣老百姓中廣為流傳的順口溜。在大亮山林場工作的每天起早貪黑勤勞動,把荒涼空曠,山石裸露的荒山建成了蒼翠的綠洲,讓不毛之地變成了生命的樂園。不求一分錢的回報。他無怨無悔,因為他早就把“為人民服務”五個字深深地刻進了自己的心裏,並心甘情願一輩子奉獻不止。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楊善洲是黨員幹部的一面鏡子,以其為鏡可知榮辱、明職責、立言行,激勵黨員幹部真抓實幹、創先爭優。作為新時期的黨員大學生,我們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刻苦學習,不斷創新,爭先創優,永遠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加強黨性修養,自覺實踐黨的宗旨,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2

優秀革命前輩紅祺個人先進事蹟

張祺這個英名,對於像我這樣的晚生、後學,的確有些陌生。有幸閲讀這位歷史老人,是從一摞厚重的黨史資料和幾位領導、專家的深情講述開始的。

因為工作關係,促成了不久前的一次滬上之行。在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徐建剛告訴我們,張祺是上海工人運動的傑出領導者,為上海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老人於1993年在上海逝世,終年83歲。如果張老還健在的話,作為百歲老人,面對上海乃至全國發生的喜人變化,他該何等高興和欣慰!

張祺,1910月生於浙江浦江,幼年家貧,國小畢業即外出做工;1930年進上海美亞綢廠當織綢工,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任美亞綢廠六分廠團支部書記,領導並參加震動全國的美亞綢廠工人總同盟罷工;1934年7月赴蘇聯莫斯科列寧學院學習,1936年1月轉為中共黨員;抗日戰爭爆發前夕回國,任中共江蘇省委工人運動委員會委員、宣傳部長和組織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員、上海工人運動委員會書記,領導開展和平民主運動;新中國成立後,曾先後擔任上海市總工會主席、中共上海市委、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中共上海市委紀律檢查籌備組組長、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中華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和中共上海市委顧問等領導職務。

對於張祺的功績,上海市人大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陳豪給予了高度評價:他矢志不渝,在任何時候、任何環境、任何壓力下,都始終堅持對真理的堅定信仰、對理想的執著追求;他紮根羣眾,始終牢記黨的根本宗旨,堅持貫徹黨的羣眾路線,把服務大局和服務羣眾緊密結合起來,把工會建設成為黨聯繫職工羣眾的橋樑和紐帶;他奮鬥不息,不論擔任何種職務,始終謙虛謹慎、勤勉好學,嚴於律己、恪盡職守,不計名利、甘於奉獻,始終保持黨員領導幹部的思想境界和崇高風範。

在白色恐怖下,張祺一次次經歷了戰友被敵人殘酷殺害的悲憤、置身被特務緊追不捨的險境,但他從未動搖過理想信念。他的侄子張伯禧回憶説,1946年3月的一天,特務在雁蕩路一帶抓張祺。當時,張伯禧剛好坐電車經過,車外一片混亂,聽説是抓共產黨,而且傳來了槍聲,並看見一個人影朝電車奔了過來。早已對特務行徑恨之入骨的電車司機在放過來人之後,故意擋住了特務的去路事後,張伯禧來到叔叔家,叔叔沒有任何緊張、後怕,表現出的依然是自信、堅毅和果敢。直到多年以後,張伯禧才知道,雁蕩路那驚險一幕,原來要抓的正是自己的叔叔。

1958年2月,張祺任上海市長寧區委第一書記。三年困難時期,張祺雖身患多種疾病,但仍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上,動員並帶領區委幹部和全區羣眾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他以身作則,艱苦奮鬥,經常抽出時間到各個菜市場瞭解副食品供應情況,傾聽羣眾呼聲。為克服暫時困難,抽調30名幹部,組織267個單位自力更生養豬、雞、鴨、魚,分配給有關幹部職工,減輕市場供應的壓力。同時,他還抓工業生產,至1959年底,區工業生產總值比1958年增長46.1%,全區評出53個先進集體、117個先進生產者,其中全國先進集體4個、全國先進個人13人。平時,張祺生活十分樸素。他家孩子多,困難大,糧食不夠吃,而自己常工作到半夜時分才下班回家,吃一碗菜泡飯充當晚餐。張祺當時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組織上按規定發給一定的生活補貼,但他卻經常把這些錢物拿去幫助身邊有困難的同志。

“文化大革命”中,張祺也和其他老同志一樣慘遭迫害。江青xx集團被粉碎後,重新走上領導崗位的張祺,帶領各級工會組織撥亂反正,大力恢復和發揚工會密切聯繫羣眾的優良傳統,為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黨的羣眾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在他擔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期間,他要求各級工會領導:“要做無名英雄,培養和樹立一批又一批的勞模先進工作者,揚名四海,而自己卻心甘情願默默無聞地捨己為人„„我們為黨和國家發現和培養了人才,人們是不會忘記的。”晚年,張祺還分別擔任了上海市委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工人運動史料委員會主任,指導上海地方黨史、工運史的徵集、研究和編撰,滿腔熱情地為黨史工作發揮餘熱。他歷時8年,根據親身經歷,查閲大量資料,以80歲高齡抱病完成了27萬字的《上海工運紀事》,為黨史、工運史研究留下了一部重要史料。張祺這種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崇高精神,令人感佩,催人奮進。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3

盧院士堅持着“先黨員,後校長;先校長,後教授”的原則,擁有樸素、率真、堅毅、無私、有情懷等美好的品質,身為一名華農學子,我很自豪,原來我的身邊就有着一名“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愛國,敬業,奉獻,淡泊名利,盧院士為我們這個時代樹立了難能可貴的標杆。他如一顆小種子般,紮根我心中,帶給我生機,指引着我如何更好的成為一名黨員,努力學習,在往後的人生中,奉獻祖國。

初次聽到盧永根院士的名字,還是在高三的時候,大家一同在教室裏觀看20__年度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內心被“種得桃李滿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風,是春蠶,更化作護花的春泥。熱愛祖國,你要把自己燃燒。稻穀有根,深紮在泥土。你也有根,紮根在人們心裏!”所震撼到。後來,榮幸考上華南農業大學,卻遺憾沒有親眼見過盧院士一面。現在,懷着一顆敬畏的心學習了盧永根院士的先進事蹟後,才知道原來看似平凡的“布衣”院士,身後走過的,都是偉大的身影。雖然盧院士已經離開我們了,但他永遠是激勵我們年輕一代在新時代堅守初心、砥礪前行的榜樣力量!永遠是我們華農的驕傲!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4

成為“麻小娟”,為留守兒童帶去温暖和光明

“小娟學姐的榜樣力量將激勵我前行!”近段時間,在麻小娟的母校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師生紛紛通過報紙、網絡、座談會等多種方式開展學習。該校20__級820音樂班學生付秀潔坦言,自己也曾是留守兒童,看到學姐的付出和堅守深受感動,也更加堅定自己回到鄉村做一名好老師的決心。

麻小娟的故事也讓很多師範生深受啟發。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現代教育2101班學生劉喆勇感歎道,麻小娟老師用愛與堅持為農村留守兒童塑造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質。“這也是我今後應當學習、擁有的品質,我要扛起教書育人這份重任,為孩子全面的發展做出努力。”

“與其説麻小娟是一千零一夜故事的現實版,不如説她就是童話,是那一羣孩子的童話。”衡陽師範學院20__級新聞與傳播學院網絡與新媒體一班學生蔣婉珍説,麻小娟老師講故事,是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教會他們如何成長、如何待人。“我羨慕她受學生喜愛,將來我要成為她。”

“熱愛每一個學生,塑造每一個學生,是我們師範生將來的使命和責任。”湖南師範大學20__級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學生劉姣説,麻小娟的事蹟對自己是一場觸及靈魂的教育課,“將來我也要像她一樣立師德、鑄師魂,呵護孩子健康成長。”

學習“麻小娟”,為農村孩子插上騰飛的翅膀

“在平凡中成就偉大,在熱愛中成就自我。”近日,麻小娟任教學校常德市鼎城區蔡家崗鎮中學舉行了學習麻小娟老師優秀事蹟動員會,全校老師深受鼓舞,倍有幹勁。

該校工會主席田芳表示,麻小娟老師把普通之事幹出不普通的效果,主要源於她對孩子由衷的的熱愛和她對教育的赤子情懷。一位90後的年輕女教師,腳踏實地,堅持不懈,胸中有大愛,心懷赤子心,何其可貴!而這正是當代年輕教師最需要學習的地方!

“在麻老師的故事中,我看到了90後青年教師的擔當和執着,感受到鄉村教師在教育路上的一份温暖與堅持。”張家界市慈利縣溪口鎮中學青年教師高雙豔表示,自己也是一名青年鄉村教師,將以麻小娟為榜樣,以“真心”換“真心”,做學生的“啟明星”,指引他們奔向美好的未來。

“做麻老師的學生是幸福的,每天被孩子們圍繞的麻老師也是幸福的。”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教師金小菊説,麻老師“不為名利,只因熱愛”的奉獻精神值得每一位老師去檢視自己,“從今天起,我願重拾初心,做一個像麻老師一樣温暖學生,幸福自己的教書人。”

衡陽師範學院物理與電子學院輔導員譚詠佳説,麻小娟對留守兒童們的細心關懷令人深受感動。“作為新時代教師中的一員,我要認真學習麻老師的教育事蹟,感悟麻老師的教育精神,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培養“麻小娟”,點亮更多農村孩子夢想

湖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鄧驗認為,麻小娟老師的“一千零一夜”就像1001顆夜空中最亮的星,燃起了孩子們無盡的思想火花,也讓大家看到關愛學生不光是響亮的口號,更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我們青年教師都應向麻小娟老師學習,以100分的用心對待每一個學生、每一次教學與科研,成長為擔‘大責’,懷‘大愛’,有‘大為’的優秀教師。”

麻小娟也是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培養的數萬名鄉村教師中的傑出代表。該校黨委書記羅成翼表示,麻小娟畢業後紮根鄉村教育,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用行動充分展現了當代師範生對信念的堅守和對夢想的追求,也必將激勵更多學子朝着優秀的目標奮進。學校也將繼續弘揚光榮革命傳統和教育傳統,為社會培養更多像麻小娟一樣堅守教育初心,厚植愛國情懷,堅定責任擔當的優秀人才!

“這些天,我通過各種途徑瞭解到麻小娟老師的先進事蹟,讓我這個老教育人深受感動。”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夏智倫説,在麻小娟老師身上,看到了純粹的教育情懷,看到了新時代鄉村教師的創新與堅守,看到了青年教師的責任與擔當。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夏智倫表示,要號召全省教育系統廣大教師,學習麻小娟老師的典型事蹟,學習她紮根農村、初心不改的教育情懷,學習她敬業愛崗、潛心育人的高尚情操,學習她積極進取、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學習她心繫學生、默默奉獻的崇高品德。

“三尺講台系國運。”夏智倫説,一個崇德尚學的民族,總是把崇高的位置留給教師,讓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和令人羨慕的職業,僅有“春蠶”精神的倡導還遠不夠,還要不斷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師道’有尊嚴,教育才有底氣,國家才有未來。讓三尺講台更温暖,更多孩子的夢想被老師點亮,民族復興的征途也將更加充滿希望。”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5

守住初心。滕叔常常教導我們青年幹警要時刻懷民於心,用真心為百姓解憂。作為一名基層法院的行政人員,為民情懷就體現在每一次接聽當事人來電的語氣中,每一次會見當事人的微笑中,每一次工作交接的細節中,這些日常工作的平常事或許並不會影響我們對案件的公正審判,但是卻實實在在的影響着人民羣眾切身感受到的司法温度。

作為青年一代更要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擔當時代使命,用青春書寫新時代的精彩華章,把青春奮鬥融入黨和人民事業,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但心嚮往之。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6

張貴斌老人戰功卓著,而他卻深藏功名,不計得失、埋頭苦幹、無私奉獻了60餘載。作為一名鞍山人,為鋼都有這樣一位英雄感到驕傲和自豪。作為一名教師,她將學習張貴斌甘於奉獻不計名利的精神品質。學習他時刻不忘堅守初心,對黨忠誠的堅定信念。少年強則中國強,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趙雲峯説作為教育工作者,在今後的工作中,她將繼續立足三尺講台,學習和發揚張貴斌同志的奉獻精神,因材施教,教書育人。用自己的知識點亮學生的智慧之燈,願化作護花的一捧春泥,滋養一株株幼苗長成參天大樹。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7

疾風吹勁草,烈火煉真金。--題記

除夕,這個中國人眼中最重要的日子,再遠的路,再大的風雪,也阻擋不了團聚的力量。親人相聚,相互陪伴,如同依偎着生命的根與源,像枝與葉般相擁相偎。可是,這種司空見慣的美好在今年卻是無比的奢侈。

疫情的爆發使你們不得不堅守在崗位,隨着時間的流逝,你們還記得逆流而上的那一天嗎?

那天,你換上了嶄新的西裝,把頭髮梳成了大人的模樣,買來回家的車票,你想終於可以回家和數月未見的家人團聚了,但是在知道疫情之後,你脱下了西裝並穿上了白大褂,拿起手機撥打家裏的電話:“對不起啊,今年我不能回家過年了,疫區需要我,提前祝你們新年快樂,對了,記得注意身體,”你強忍住內心的悲傷,微微一笑説:“明年我一定回家過年。”説完,你就奔向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接着工作

那天,你為了方便疫情的工作,你剪了心愛多年的長髮,脱去了漂亮的衣服,你專心致志的投入到防護疫情的工作中去。你想,沒有關係的,頭髮可以再留長,短髮也是超酷的,漂亮的衣服可以日後再穿,身穿白衣的你依舊最美。

那天,你拿着今年剛發的工資,你想一定要好好犒勞犒勞你自己,在得知疫情的相關需要以後,你將自己多年的積蓄全部捐出,自己又加入到志願者的隊伍,你想,等疫情結束之後一切可以重頭再來。

你可能已經年過花甲,但你知道疫情之後,你用你的畢生所學去研究如何克服疫情;你可能只是一位清潔工,但你將自己的全部積蓄捐往疫區,自己再前往疫區幫忙;你可能是一位老師,但是你隻身前往疫區給你的所有學生們樹立了一個榜樣;你可能只是一個軍人,服役多年後你終於可以回家,但是知道疫情爆發之後,你又一次放棄了回家的機會,“若有戰,召必回”你奮不顧身的趕往了一線......

你,你,無數個你,你們來自五湖四海,你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逆行出征者”你們將涓涓溪流匯聚成大海,你們將點點星光聚攏並照向四方,你們在疫情來臨時用沉默去代替旁人的抱怨,用最實際的行動去抵禦疫情的不斷侵襲。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你們拿起心中的信念作為武器去抵禦疫情,你們為眾人負重前行,用一襲白衣來守護我們的平安。逆流而上,危險重重,但是你們依舊昂揚而去,留下一個個堅實的背影。

你們也有自己的家人,你們也有自己的生活,你們也是一個平凡的人,但是你們的平凡造就了偉大。我覺得世界上所有的讚美之詞都不足以用來讚美你們。祝你們護士節快樂!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8

11月25日福州市葉下村民房發生火災,26歲消防員張偉傑在救援過程中不幸被轟然傾塌的着火建築物埋壓,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6歲。煮一壺生死悲歡祭少年郎,明月依舊何來悵惘。張偉傑用年輕的生命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

不忘初心,平時裏勤學苦練。“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作為一名90後,張偉傑和其他年輕人一樣有着開朗的性格、有着遠大的理想、有着美好的追求,但是他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充滿奉獻與犧牲的消防事業。在消防隊日常訓練中,張偉傑展現“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覺悟、牢記“武藝練不精,不算特勤兵”的隊訓、發揚“更高、更快、更強”的精神,練就了一身“真本事”。加入消防隊來,他始終兢兢業業、衝鋒在先,共參加1000多次救援行動,前後受到七次嘉獎,並被評為“優秀士兵”。張偉傑曾説:“自己是鐵不是金,是石不是玉,是紅塵中的沙粒,是大地上的泥土”。鋼鐵男兒守護了“將最後一滴熱血流入祖國的大海”的神聖誓言、詮釋了“向死而生,活到淋漓”的錚錚鐵骨、彰顯了“生而為虎不能像狗一般過活”的職業初心。作為一名國家幹部,我們更應該向張偉傑同志學習,因為藉着“英雄”的光,讓我們看到了沒有見過的“純粹”世界。

牢記使命,火場上勇往直前。“誰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火焰似“巨龍”猖狂地想要吞噬這些“微不足道”的人類,它“叫囂”着、“怒吼”着、“撕咬”着,倒要看看這羣消防隊員能做些什麼。張偉傑和隊友不畏“紅光”,奔入火場和“死神”搏鬥,高温“滾燙”了稚嫩的手腳、巨浪灼傷了年輕的臉龐、煙霧炙薰了堅定的眼神,誓要救下身陷火場的災民。張偉傑在火與血的“狂風中”堅守着“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在生與死的“暴雨裏”踐行着“社會謀發展”的信仰、在進與退的“大海里”牢記着“為國家謀興復興”的使命。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張偉傑用實際行動把浩瀚月光聚攏成温柔的模樣,用青春守護家國。作為一名公職人員,我們更應該向張偉傑同志學習,學習他的鋼鐵的意志和不屈的靈魂,“熔鑄”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世事渾濁不堪時,請抬頭望月,那裏有“英雄”為我們掃除心靈的塵埃。

“英雄”真的很好,可惜我不是詩人,説不出什麼好聽的話。我們身處偉大的時代,生活在偉大的國家,圍繞睿智的人民,我們正和我們的祖國一起撰寫一篇偉大的史冊。如同李雲龍所説:“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有多麼強大,就算對方是天下第一劍客,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即使倒在對手的劍下,也雖敗猶榮,這就是亮劍精神!”新時代、新徵程讓我們全體國民和“英雄”一起向“光明”前進。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9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長廖俊波雖因車禍不幸離去,但他在面對各種“誘惑”“橫眉冷對”的政治覺悟和黨性原則,在對待百姓“甘為孺子牛”、“撲下身子,沒有架子”的服務態度,在對待工作“拼、嚴、快、實”的奮鬥精神將被百姓永遠銘記和傳揚。

廖俊波為什麼會如此深受百姓歡迎和愛戴?據採訪手稿報道,“政和縣鐵山鎮東澗村村主任胡説,“我們村過去多年是空殼村,零村財,900多人的村子,300多人出去打工了。”“村裏沒錢,你怎麼當村主任,怎麼做事啊?”廖俊波説,“這麼多撂荒的土地要用起來。種花收入多也沒污染,你們想幹的話,我全力支持!”土地流轉起來,村民有了新奔頭。20__年,村民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村財也入賬10萬多元......”,沒有比腳更遠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廖俊波用一名黨員幹部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這句話的真實價值和深刻意義。只要把腳深深紮根於人民羣眾之中,俯下身子,把百姓所需作為自己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急百姓之所急,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親臨親為,就沒有過不了的河,解決不好的“難題”。

在困難面前是否敢於“面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也考驗一名黨員幹部黨性是否堅定,能力是否過硬的“試金石”。據採訪手稿報道,“武夷新區用“再造一個新城”的決心做招商、上項目。拆遷,地方幹部眼中的“天下第一難題”,必然繞不開、躲不過。廖俊波恨不得蹬上靴子自己上陣,一怕貽誤發展良機,二怕羣眾利益受損......”,這是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的“擔當精神”,是黨員幹部先鋒模範形象的“再現”,是人民好乾部的“典範”和“縮影”。正是由於在改革創新和扶貧攻堅的道路上有無數像廖俊波一樣“敢於擔當”的優秀黨員幹部,中國的經濟和社會才取得一個又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和突破性的進步。就拿20__年四川的脱貧攻堅來説,據資料統計顯示,四川省在去年扶貧攻堅中,就有27名優秀黨員幹部在扶貧攻堅中殉職,有50多名在扶貧攻堅中受傷......

懂得珍惜和感恩的民族才是優秀而充滿希望的民族。人民的好乾部“廖俊波們”用鮮血乃至生命為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築起了一座座通向富足和幸福的“陽光大道”,應懂得“珍惜”,要心存“感恩”。作為黨員幹部應繼承其“優良精神品質”,踏着“他們”沒有走完的“足跡”繼續前進,不辱使命、不負重託,積極主動作為,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事業奮鬥不息!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10

洪災發生後,環江縣委、政府高度重視,立刻啟動基層黨組織抗洪救災應急機制,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掛任龍巖、馴樂、長美、東興四個鄉鎮黨委第一書記的縣四班領導親赴洪災一線,靠前指揮抗洪救災工作;組織公安、武警、應急、消防、水利、國土等部門組成的抗洪救災黨員突擊隊共90多人,迅速奔赴災情最嚴重的龍巖鄉支持抗災搶險;龍巖鄉黨委成立抗洪搶險突擊隊,奔赴一線指揮和參與救援,使抗洪救災工作順利推進。

7月10日上午,受強降雨影響,中洲河河水快速上漲,淹沒了龍巖街四台區150多户房屋,洶湧的洪水對該片區的用電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危急之下,環江供電局抗洪救災黨員突擊隊12名黨員隊員冒着傾盆大雨衝進洪流中,果斷斷開了龍巖街四公變401開關,確保洪災中不發生觸電事故。龍巖鄉黨政支部和龍巖社區黨員突擊隊40多名隊員,在鄉鎮領導和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奔赴各個路口立牌設關卡,拉警戒線,挨家挨户敲門提醒羣眾緊急撤離。由於洪水來勢兇猛,龍巖鄉河堤附近有5户人家來不及轉移,洪水很快將一、二樓淹沒,5户人家只好爬上樓頂呼救,公安、武警、消防等黨員突擊小分隊不顧危險,利用消防車、衝鋒舟、橡皮艇等冒雨衝入洪水中,將受困羣眾轉移到安全地帶。經過黨員突擊隊的奮勇鏖戰,在短短几個小時內一共安全疏散、轉移羣眾420多人,無一人傷亡事故發生。

7月10日下午洪水慢慢退去,各村(社區)第一書記與鄉鎮政府黨支部組織黨員抗洪救災突擊隊,進村入户瞭解統計羣眾受災情況、宣傳上級救災政策措施、安撫受災羣眾情緒、解除羣眾顧慮等。應急、消防、水利、國土等黨員突擊小分隊奔赴各個自然災害隱患點,排查因洪水導致的安全隱患,避免二次災害事故發生。環江供電局黨員突擊隊加強對龍巖街片區的低壓線路和電錶的巡視和檢查,更換被水泡的電錶和開關,順利恢復龍巖街的學校和一百多户羣眾的供電。龍巖黨政支部聯合社區黨員突擊隊發動羣眾開展災後自救清潔行動,聯繫鈎機、運輸車輛對街道、受災民房進行淤泥和垃圾清理運輸,清理了淤泥和垃圾300多噸,疏通了龍巖街所有主要幹道。同時組織人員幫助受災嚴重的好多優超市整理、搶修受洪水浸泡的各類商品,挽回了5萬多元的財產損失。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11

“種得桃李滿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風,是春蠶,更化作護花的春泥。熱愛祖國,你要把自己燃燒。稻穀有根,深紮在泥土。你也有根,紮根在人們心裏!”這是《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盧永根院士的頒獎詞。學習“盧永根院士先進事蹟報告會”後,盧永根院士的事蹟再次深深地打動了我。

會上盧永根院士的生前祕書趙杏娟老師從治學嚴謹、公私分明、勤儉節約、學習不輟、學農愛農和扶貧濟困等六個方面回憶了盧院士日常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很多的小細節都讓我不禁淚目。盧院士生活簡樸,一生報效祖國,畢生積蓄回饋社會,這是滿滿的正能量。我們要向盧永根院士致以崇高的敬意。我們要向盧永根院士學習,學習他樸實的生活態度,弘揚愛國主義情懷,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有愛國熱情的中國人!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12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取得了顯著成就。當前,脱貧攻堅已到了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可以説每一名黨員幹部在脱貧工作面前都應責無旁貸,都要盡一份力,都要拿出勇氣,拿出擔當,為脱貧攻堅做出貢獻。

有這樣一位院士,他叫朱有勇,20__年退休後,退而不休,發揮餘熱,來到家鄉雲南最貧困的地區——瀾滄縣扶貧。瀾滄當地主要是拉祜族,這裏貧困面廣、貧困人數多,是脱貧攻堅主戰場,他把“家”安在田間地頭,用5年時間身體力行,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傳授給1500個村民,並讓村子擺脱了貧窮。11月29日央視新聞聯播播發了題為《“農民院士”朱有勇:用科技改變貧窮》的報道,聽了他的事蹟,令人非常感動,值得每名黨員幹部、特別是年輕黨員幹部學習反思,並實踐之、篤行之。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13

在生死抉擇瞬間,首先想到的是挽救戰機;在生命最後時刻,最難割捨的是上艦飛行。張超用年輕的生命,詮釋了對獻身航母艦載機事業終生不悔的人生追求。

飛行是勇敢者的遊戲,艦載機飛行員更是被譽為“刀尖上的舞者”。張超20xx年如一日,勇於挑戰自我、挑戰極限,以捨我其誰的豪情、攻堅克難的鬥志和堅持不懈的毅力苦練精飛本領,無懼無畏砥礪軍人血性,把一腔熱血奉獻給祖國的海疆,不愧是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的好榜樣。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張超一生始終追求實現強軍報國的人生理想,他不忘初心、恪守承諾,一次又一次選擇到海軍建設最需要的地方去,他用無私奉獻、鋭意進取、捨生忘死的精神,書寫了無悔青春。

這種對國家人民的大忠大愛,對使命責任的熱血擔當,對艦載事業的執着堅守,正是我們這個社會需要學習弘揚的寶貴精神,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力量所在。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14

3天完成所有街巷、商鋪和住户淤泥垃圾清理,用水、用電、交通等問題也同步協調解決,黨員幹部組成一個個小分隊,開始走訪貧困户、低保户、五保户。

大水退去留下一片狼藉,幹部羣眾走上街道上清淤打掃,幹得起勁。

7月11日,位於珠江上游的融江河水猛漲,下午4點50分,融江融水水文站洪峯水位超警戒線5.27米,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積水最深處達兩米,街邊店鋪一層幾乎全部被淹沒。

7月12日凌晨,洪峯過境,水位開始慢慢回落。

“店裏到處是污水,貨架被沖掉,四周全是腐木和垃圾,一片雜亂。”融水鎮城中社區商户韋耀足説,“當時可把人愁壞了!想打掃卻無從下手。”不止韋耀足,同街道的鄰居大多面臨一樣的處境。

“請支部黨員同志帶頭,組織大家幫忙清理,從受災最嚴重的街道開始!”初步瞭解情況後,城中社區黨支部組織委員、主任陶君在黨支部羣裏發佈信息,要求黨員帶頭攻堅克難,助力災後快速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我們來幫你!”韋耀足正一籌莫展,來了一個11人的清淤小隊,3名黨員加8名志願者。他們鏟污水、衝淤泥垃圾,街道的居民也陸續加入進來,不到一天,整條街道恢復如初。“社區幹部胸前都佩戴着閃亮的黨員徽章,有災有難了,他們就是主心骨。”韋耀足説。

水退的第二天清晨,社區的主街道就已基本清理完成。“我們幾乎每年都會遭遇洪水,相關預案早已做好,支部書記帶頭、黨員爭先,分片分區開展,關鍵時刻拉得出、頂得上,所以我們只用了1天基本完成了清淤和消殺工作。”城中社區黨支部書記範學説。

一天下來,範學沒顧上吃飯,手上也多了幾個血泡,淤泥和垃圾拉走了一車又一車。城中社區黨支部,除了在外流動黨員和老、弱黨員外,其餘32名黨員均參與抗洪救災工作。

關鍵時刻拉得出,平常功課要做足。範學介紹,城中社區黨支部早已把基層黨建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平時通過各種服務羣眾活動,着力建設“服務型社區”。

與城中社區相鄰的城南社區地勢低窪且人口密集,洪水退後,社區居民忙着清洗傢俱、掃淤泥、做消殺。剛剛完成清淤交班的城南社區副主任、黨員李毅簡單清洗了身上的淤泥,來不及吃飯,便拿着早就準備好的盒飯和水往社區孤寡老人唐瑞春家趕去。

為快速恢復生產生活,融水以支部組織黨員、黨員帶動羣眾,全力開展各項工作,大水退後又建起一座保穩定保民生的“紅色堤壩”:1天完成了44條街巷清淤工作,交通基本恢復通暢;3天完成所有街巷、商鋪和住户淤泥垃圾清理,共清理淤泥垃圾400多噸。

用水、用電、交通等問題也同步協調解決,黨員幹部組成一個個小分隊,開始走訪貧困户、低保户、五保户,瞭解受災情況,研究救災措施……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15

驀然想到,在這場悄然而至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除了有許許多多的醫護人員、突擊隊員衝鋒一線,也有大量文藝工作者堅守後方,真實書寫,向社會和人民傳遞着共克時艱的信心力量。

我在後方戰“疫”,我看到每一名文藝工作者都在努力奔跑。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他們沒有白大褂、也沒有綠軍裝,但是他們依然奮戰一線,發揮耳目喉舌作用,用不滅的燈為戰友們點亮歸家的路,用如椽的筆撐起同志們疲憊的肩。他們牢記囑託、響應號召,及時傳播疫情防控知識,客觀記錄前線點點滴滴,深入挖掘一線感人事蹟。他們,用鏡頭定格感動,讓我看到了“國士”南山眼中飽含的深情熱淚;他們,用畫筆描繪温暖,讓我看到了“逆行者”雪夜登機戰病魔的感人場景;他們,用各種各樣方式,讓我們看到一張張滿是壓痕的臉、一雙雙滿是血絲的眼。他們用心書寫着時代的精神圖譜,精心創作着平民的英雄讚歌。

我在後方戰“疫”,我為每一位奮戰在前的朋友點贊。我們手雖不能相握,心卻緊緊相連。您的“請戰書”,您的“與妻信”,您在抗擊疫情中的每一次逆行、每一份温情,都是我最樸質的創作元素。正如您所言:“既然從事了這個職業,這就是我的責任,雖然心裏也有不捨,但疫情面前,不能退縮。”我將始終堅守文藝初心,在這狂風驟雨中以筆戰“疫”,記錄感動、鼓舞士氣,謳歌真英雄,傳播正能量,用文字向白衣戰士致敬,向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抗疫英雄致敬。

有人説:在這個古老國度每一寸土地上,成片的花在大地上“搖擺”。每一朵都那麼渺小,當他們連成一片,風也要駐足,雲也要致敬。這種力量聚沙成塔,集孤弱為偉力;這種精神自強不息,使困地發新芽。我在後方戰“疫”,讓我們一起用愛歌唱、以筆戰鬥,眾志成城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16

滕啟剛,一位普通的共產黨員,一名普通的人民法官,在他的法官生涯中,始終站在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糾紛的前沿,為前來尋求解決糾紛的羣眾秉公執法,排憂解難,始終堅持“羣眾利益無小事”,幾十年如一日。最終倒在了他深愛的崗位上,終年57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滕啟剛同志的一言一行深深震撼着我,我要向滕啟剛同志學習,加強自身職業道德修養,把為人民服務作為審判工作的指南,堅持司法公正提高效率。做一名讓國家放心、讓羣眾滿意的人民法官。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17

武漢擬“火線”提拔10名戰疫幹部,廣州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發展黨員70名,河南堅守抗疫一線的583名白衣戰士“火線”入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醫護人員、基層幹部、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中湧現出一大批先進分子,他們在戰疫最前線經受考驗、砥礪擔當,面向鮮紅黨旗浴火淬鍊、砥礪初心,展現着新時代共產黨員的本色。

千錘百煉的鋼最硬,風吹雨打的鬆最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傳播速度快,感染範圍廣,防控難度大。越是嚴峻的鬥爭,越能考驗黨員的政治素質、黨性原則、初心使命。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以守護人民羣眾生命為職責,以衝鋒在前、英勇奮戰為使命,充分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在疫情防控最緊張的時刻,許多黨員醫護人員、黨員基層工作者冒着常人無法承受的巨大風險和困難,扛起最危險、最艱鉅的任務,經受住了“火線”檢驗,盡顯人民情懷和英雄本色。

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示:“對在鬥爭一線表現突出的入黨積極分子,可火線發展入黨。”中共中央印發《關於加強黨的領導、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政治保證的通知》,提出在疫情防控第一線考察、識別、評價、使用幹部的重要要求。開展“火線”提拔幹部、“火線”吸納黨員工作,意義深遠,影響重大。這是充實幹部隊伍和黨員隊伍、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必然要求,也能凝聚起先鋒示範、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

“火線”提拔、“火線”入黨,對黨員幹部個人而言,是一種崇高的榮譽,也是一種巨大的鼓舞。在抗擊疫情過程中,不管是於危難時搶救生命還是於細微處保障民生,不管是冒着風險靠前指揮調度還是辛勞工作日夜執勤站崗,一個個抗疫戰士,平日裏便是崗位上的先鋒,在“火線”經受靈魂的洗禮和非凡的考驗,更見真心和信念,更顯忠誠與擔當,經過黨支部研究同意、上級黨組織批准,在嚴格把關之下,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也為抗疫一線黨組織注入新的戰鬥力量。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火線”提拔、“火線”入黨,形成了崇尚英雄、崇尚實幹、崇尚奉獻的激勵導向,鼓舞更多信念堅定、為民服務、敢於擔當、勇於衝鋒的黨員幹部湧現出來,在疫情防控一線形成了守初心、擔使命的戰鬥熱潮。當前,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廣大黨員、幹部需要像那些優秀共產黨員一樣,增強必勝之心,堅決防控疫情;增強責任之心,積極擔當作為;增強仁愛之心,紓解羣眾憂難;增強謹慎之心,防範風險挑戰。9000萬黨員用行動展現初心使命、政治本色,凝聚14億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任何困難都難不住中國。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是一場大戰,更是一場大考。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黨旗飄揚;哪裏最危險,哪裏就有黨徽閃耀。廣大黨員幹部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線作為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的試金石和磨刀石,一定能在經受“火線”考驗中增強黨性、提升本領,努力創造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光榮業績。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18

20__年8月10日,受9號強颱風“利奇馬”影響,宣城市績溪縣普降大到暴雨,尤其是距離績溪縣城70多公里的荊州鄉,3小時降雨量達96.5毫米,多處出現山體塌方、道路中斷。救災搶險中,績溪縣荊州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李夏衝在了第一線,傍晚時分他在護送羣眾的途中遭遇泥石流山體滑坡,不幸犧牲。李夏在遇險前還拍了一組照片,發佈在微信羣裏,提醒大家注意險情,他用年輕的生命詮釋了一名紀檢監察幹部的初心使命、責任擔當。作為一名基層紀委書記,連日來我利用工作之餘,在網上搜索了李夏同志的生平事蹟,一件件看似平凡的事情深深地打動了我。

李夏同志生前和我們一樣,是一名鄉鎮紀委書記 ,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層紀檢監察幹部,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撐他在面對險情時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是什麼樣的精神鼓舞着他在災難面前臨危不懼毫不退縮?我想,那就是“初心”。李夏同志用自己年僅33歲的生命,書寫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無悔青春。

初心是什麼?作為一名紀檢監察幹部,我認為初心就是圍繞黨風廉政建設履職盡責,提升執紀監督問責能力,做好反腐敗工作。

初心源於信仰,我堅信李夏同志是一個對組織、對人民、對黨有着無限熱愛的人,是一個對初心、對使命有着堅定信仰的人,是一個對人生、對理想有着執着追求的人。李夏同志是基層千千萬萬紀檢監察幹部的一個縮影,更是鄉鎮紀委書記的優秀代表。一個人的優秀絕不是偶然,而是長期的日積月累,歷經打磨後刻在內心深處的烙印,李夏同志正是這樣。他心中有黨,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不顧個人安危;他心中有羣眾,對貧困幫扶對象問寒問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心中有責,對紀檢工作胸懷熱愛、嚴格執紀,工作業績突出;他心中有界,嚴於律己,對自己要求高人一等。同事對他的評價是對工作踏實盡責、對羣眾耐心細緻,工作交給李夏很放心。我們要向李夏同志學習,做到恪盡職守、勇於擔當,只要有需要,隨時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用實際行動踐行入黨時的初心和誓言。

初心就是擔當,當組織安排李夏到最偏遠的荊州鄉工作時,他的愛人很心疼,然而李夏只説了一句,工作總要有人幹。正是因為有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和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事業的擔當有為,所以無論在什麼崗位,無論在什麼時候,他都牢記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不掉鏈子不推諉,關鍵時刻衝上去,危急關頭站出來。

我要向李夏同志學習,把盡職盡責當做是工作標準,把工作崗位當做為羣眾服務的舞台。心中有羣眾,冷暖想羣眾,做忠誠乾淨擔當的紀檢監察幹部。一要學習他嚴謹細緻、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李夏同志聚焦主責主業,嚴格監督執紀,在紀檢崗位工作業績突出,在紀檢業務中,敢於較真。這就是紀檢工作的標準和規矩,體現了強烈的責任心和嚴謹的工作作風;二要學習他心繫羣眾,舍小家為大家的為民情懷。李夏幫扶的貧困户有6户,他積極地為貧困户發展產業、申請補助而奔波。李夏家在外地,平均每半個月才能回家一次,他愧對家人太多,卻始終把人民羣眾的冷暖安危記在心上;三要學習他恪盡職守迎難而上的擔當精神。李夏堅定的履行自己的職責,每一個危難時刻,李夏同志都挺身而出義無反顧衝在第一線,敢於擔當、樂於奉獻、衝鋒在前、無私無畏的精神已成為流淌在李夏血液中的深深烙印。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初心不因來路遙迢而改變,使命不因風雨坎坷而淡忘。”相信很多人都記住了李夏同志的微信簽名,我也相信會有更多的紀檢監察幹部會續寫好李夏同志的初心和使命。作為一名基層紀檢監察幹部,我要學習李夏做到對黨忠誠、自身乾淨、勇於擔當,在大是大非面前敢於亮劍,在困難危險面前敢於衝鋒,在歪風邪氣面前敢於鬥爭,始終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19

燕振昌同志用他52年的農村工作經歷和44年的村級黨組織書記工作歷程詮釋了一名農村基層黨員信、誠、勤、廉的一生。

燕振昌書記52年如一日,尤其是在他任支部書記的44年間,時刻把黨和人民的事業牢記於心,小到家長裏短、雞毛蒜皮,大到新村建設、整體佈局,無不操心權衡。

在燕振昌書記的日記中記錄着這樣一個片段:村民張某家吃麪條,明天去隨個喜。這裏用的是“隨”字,而不是添個紅包,隨喜這一説法很親民,作為一名村幹部,他把自己當作普通羣眾的一員,人事該走到的一定要走到,體現了與民同喜,與民同樂,而且也只是去一下表示一下心情,不忘自己的工作職責,既聊表寸心,又不失一名村官的親和力。

在農村,説到大事兒,近年來也就涉及怎麼去建設新農村、發展新農村。我到坡胡工作已有五個年頭了,在與燕振昌同志交往的日子裏,無不感受到他對這片土地的鐘情和熱愛。水磨河村基礎好,底子厚,工業經濟發展相對較快,十年前,黨的xx屆五中全會剛剛提出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他們就在“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的基礎上,就開始比照中央“村容整潔”的精神,對村容村貌進行規劃整治,對村內的大街小巷進行硬化、綠化、亮化,藉助幸福湖水,建造了人口文化廣場和環村排水渠,修建了亭台軒榭,這種北方農村少見的人文景觀讓周邊羣眾感受到了一種江南韻味;他們還在村主街道設置了隔離墩,規範了農村集市,努力展示農村村容整潔的一面;20__年下半年,幸福湖水位下降後,燕振昌同志又牢牢抓住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機遇,在村北建立了第一個村級村容管理所,確保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線村的另外一種生態治理。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21

“代主任的敲鑼聲沒響,雨再大我們都睡得着。”羣眾説,“一旦敲鑼聲響了,那就聽黨員幹部指揮,沒得問題!”

在江邊住了16年,霍之香沒見過這麼大的水。

6月22日凌晨4點多,社區幹部在樓下第一次呼喊通知時,霍之香聽得清楚卻沒太在意,翻了個身接着睡了。

霍之香的家在重慶綦江區石角鎮石角社區,就在蒲河岸邊,外牆上有個刻度表,標明瞭歷年洪水水位。

那天早上6點多,霍之香起牀開門,門外的雨依然嘩啦啦地下。雨幕中衝進來一個人,是社區主任、黨員代正勤。

“東西也不收,人也不撤走,你不要命啦?沒看水這麼快漲起來了嗎?”平常笑呵呵的他此刻臉色鐵青。霍之香趕忙把自己小賣部的貨物先往二樓上收拾。

大冰櫃抬不動,霍之香急得快掉眼淚。代正勤喊來幾名黨員志願者,一起抬出門往高處走去。冰箱來不及搬,霍之香把它用繩子鎖在窗户上。越來越高的洪水已越過台階,開始漫進屋裏了。

此時已是早上9點,從接到水文站的洪水預警起,社區黨員和志願者已經工作4個多小時了。沿河低窪地帶的警戒帶早早布上。在代正勤的敲鑼預警聲中,11個沿河低窪處的居民被組織着逐步撤離。

低保户、五保户、留守老人,都有專人對接,最早轉移到安置點。剩下兩塊任務最重,一是體力活,要幫助羣眾轉移財物;二是腦力活,得絞盡腦汁勸服沿河羣眾撤離。

有的是舍不下家裏的東西,有的是心存僥倖總覺得水勢不會太大……有些居民守在家裏不願意走。黨員志願者來了廖明霞家好幾次,但水都快有凳子高了,她還是沒走,忙着把凳子上的小百貨又往桌子上搬。

“你再不走,我們只有把你扛起走咯。”好説歹説,廖明霞才依依不捨地邁出家門。

社區黨支部在家的20多名黨員,基本都到了現場,帶動了左鄰右舍都來搭把手,一起和洪水賽跑,水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往上漫,黨員和志願者們馬不停蹄一家家地勸導居民轉移到高處。

上午11點多,洪水水位一度超過244米,比警戒水位高6米多。看着自家房子被水沒過,鋼筆、髮卡、包裝盒等百貨漂在水裏。廖明霞是又心疼又後怕,一個勁地跟大家説“謝謝”。

這時候,卻依然沒人能鬆懈下來。社區的黨員分片,帶着志願者們幫助受災羣眾清淤、搬運物品、打掃清潔。“洪水在退,就跟着除淤泥。不然晚上羣眾怎麼睡覺。”石角社區綜合服務專幹鄒景容説。

上午轉移羣眾,下午隨着退去的洪水除淤。代正勤終於能鬆口氣的時候,已經是夜裏12點了。穿着雨靴、披着雨衣的他,早就全身濕透,嗓子啞到説不出話來了。70多歲的老黨員張紹維也一直堅守到凌晨,“共產黨員,要在一線”。

這些在一線奮戰了一天的黨員幹部,好多卻都忘記了自己的家裏也在受災。6月23日深夜3點,鄒景容終於回到家中,一樓的電器還泡在淤泥裏,她説:“我們家沒啥值錢的東西,先轉移羣眾要緊。”

這一天,社區245户485人受災羣眾都被及時轉移。數十年一遇的洪災,沒有造成一人傷亡。

6月27日、6月28日、7月17日,洪水還來過3次。經歷過22日轉移的石角社區居民不再慌張,社區黨支部的隊伍讓他們心裏有了底。“代主任的敲鑼聲沒響,雨再大我們都睡得着。”有居民這樣説,“一旦敲鑼聲響了,那就聽黨員幹部指揮,沒得問題。”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22

張貴斌特別熱心,在村裏時,誰家有困難,他肯定盡全力幫忙;當信用社主任時,有幾個困難户貸款還不上,他就自己掏腰包幫着還。大夥兒打心眼裏敬佩、信服張貴斌。

工作中,張貴斌始終求真務實、艱苦奮鬥,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1962年,張貴斌到海城農電局西柳供電所任會計,他堅持原則、嚴格要求,力求賬目清清楚楚。西柳供電所距農電局15公里,張貴斌經常拖着傷腿,騎自行車去局裏辦事,每一個往返都要三四個小時。寒來暑往,這一干就是6年,張貴斌從沒耽誤過工作。

“為了保證資金安全,張貴斌自制了一個錢褡子,一分不差地將帶着體温的往來款送到、領回。”張貴斌的老同事趙汝策告訴記者,張貴斌不僅在會計崗位上特別稱職,調到海城農電局器材庫工作,同樣是一把好手。

到器材庫工作後,張貴斌的主要工作是從火車站接運器材。一列車電杆電線變壓器,靠人拉肩扛裝上馬車,一干就是十天半個月。張貴斌與同事趕着馬車去車站接貨,經常半夜三更才能回到家,但在張貴斌的帶動下,大傢伙從沒有過怨言。

1978年,張貴斌離休。當時,正值器材庫擴建,海城農電局特返聘張貴斌負責擴建工程。“30多年前,物資存放全靠記賬,那可是良心活兒,組織上必須找政治素質過硬還懂業務的人幹。”國網海城市供電公司經理寧遼逸説,張貴斌就是一名把黨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優秀黨員。

張貴斌處處為企業、為國家着想。這幾年,張貴斌因病經常住院,他是離休幹部,醫藥費全額報銷,可以住條件好的醫院,也可以住時間長一點,可他從來都是剛好點就出院。他跟孩子説:“我都好了,就別浪費國家的資源。”買藥也不讓孩子去報銷,拿自己的工資去買。他説,國家給的工資不少,不能再花國家的錢了。

“相比於犧牲的戰友,我很幸福。特別是作為一名黨員,對照黨章,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這些不算什麼。”面對人們對自己“捨生忘死、報效祖國,深藏榮譽、甘於奉獻”的稱讚,張貴斌這樣説道。

一次莊嚴承諾,一生忠誠不變。

張貴斌,一位耄耋老人,以始終堅守的初心,昭示着一名共產黨人的赤子情懷。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23

_始終堅持把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時間響應中央、省委、市委關於疫情防控的各項決策部署,迅速謀戰,科學應戰,以“1346”作戰法,動員廣大羣眾,羣防羣治、嚴防死守,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一、強化1個統籌,確保戰“疫”有方

成立縣委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和縣委主要領導任指揮長的指揮部,下設“一辦十一個工作組”,抽調人員集中辦公,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各鄉(鎮)、各級各部門迅速成立相應工作機構,科學有序開展防控工作。縣委主要領導先後組織召開縣委專題會議_次、縣委常委會議_次、領導小組會議_次對疫情防控整體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確保疫情防控工作協同開展、密切協作,全覆蓋、零死角。

二、建立3個清單,確保戰“疫”有底

(一)建立從省外返鄉縣籍人員清單。建立_籍大中專學生、外出務工人員、職工親屬(子女)等從省外返回_人員清單,尤其是從湖北(武漢)疫情流行區返鄉人員清單,登記造冊、建檔立卡,清楚掌握其活動軌跡及健康狀況。對排查出來的“三類人員”,實施“三聯一保”,1名鄉鎮幹部、1名村組幹部、1名醫護人員三方面人員聯合監督管理服務對象,確保居家隔離14天以上。

(二)建立縣籍幹部羣眾進出人員清單。建立全縣常住居民1月15日後離開_,節後返回_人員清單,全面排查出行活動、接觸人員情況,每日動態更新_次,一監測一報告,一分析一通報。

(三)建立縣外籍進入_人員清單。建立1月15日以後來_,當前在_縣境內工作、學習、生活旅遊的外省籍人員、港澳台人員及外國籍人員,全面掌握出現發熱、咳嗽等人員情況底數。

二、強化4個力量,確保戰“疫”有序

(一)強化行業部門的聯防聯控力。發佈_條調度令、重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一級響應24條措施和嚴防嚴控12條規定。建立縣鄉(鎮)村(社區)三級聯防聯控機制,實施網格化管理,地毯式追蹤,所有縣處級領導及部門主要負責人對所包聯鄉(鎮)、村(社區)、小區進行疫情防控督導。

(二)強化醫療衞生的診療救治力。組建以縣疾控中心醫務工作者為主的_支專業防控隊伍和鄉鎮衞生院、村衞生(室)為輔的_支疫情監測隊伍,深入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全縣衞健系統_名工作人員,除因病、長期在外培訓等特殊情況外,全部在崗。縣醫院、疾控中心等應急隊伍和專家團隊,主動請戰,分梯隊24小時值班備勤,隨時待命;應急藥品、器械、車輛等全面處於備用狀態,確保一旦發現可疑病例,第一時間收治到定點醫院,嚴格進行隔離治療。

(三)強化基層羣眾的羣防羣控力。出台羣眾舉報獎勵辦法,明確十項具體舉報情形。依靠羣眾自制疫情防控口罩、自用殺毒酒精;廣泛動員羣眾實施“一村一卡口、一組一摸排、一户一承諾、一户一提示、一人一監管”行動和“大清掃、大消毒”愛國衞生運動,採用土辦法潑撒石灰對環境衞生進行消毒,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

(四)強化社會各界的捐資捐物力。廣泛動員社會各界積極捐資捐物,參與疫情防控。組成_名志願者、_支隊伍,積極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疫情調查摸排等工作。目前共收到信用社等疫情防控捐款_萬元、_個醫用口罩、_雙醫用一次性手套、_件礦泉水、_公斤含氯消毒粉。

四、狠抓6項措施,確保戰“疫”有效

(一)嚴格排查,不漏一人。把加強人口管理作為疫情防控最基礎的工作,充分發揮黨員、駐村工作隊、村組幹部、小區樓長等密切聯繫羣眾的優勢,嚴格排查湖北(武漢)到_人員、_籍外出省內外人員,對_名從湖北(武漢)到_人員實施電話隨訪、測量體温、居家觀察等包保,做到“五清五不漏”,即:常住人口底數清、流入人口底數清、重點疫區流入人口底數清、發熱人員底數清、社會層面流動人口底數清,確保縣不漏鎮、鎮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户、户不漏人。

(二)嚴格疏散,不聚一羣。暫停開放博物館、宗教活動場所等文化娛樂場所、旅遊景區景點;暫停網吧、電影院、民宿等經營活動;暫停秀山碼頭客運船舶、道路客運班線、公交車輛、網約車營運等工作;關閉活禽交易市場和禽類宰殺點,禁止活禽上市交易;一律取消“農民街”人羣聚集趕集日,對參與人員較多的活動和大型會議一律取消或延期,延期推遲“兩會”等大型會議,截止目前,全縣共取消婚宴、生日宴等聚餐136家。

(三)嚴格堵卡,不鬆一刻。在交通要道和通村道路出入口設立防控監測點_處,嚴防死守。從公安、交運、衞健等部門抽調人員,實行24小時全天值守,逢車必檢,查車輛、查人員、查身份證、查去向,逐車逐人監測體温、摸排登記,堅決杜絕輸入性風險。截止2月5日,防疫檢查車輛_輛、_人,勸返外地州車輛_輛。

(四)嚴格宣傳,不留一角。充分利用微信、電視、宣傳橫幅、小喇叭等平台向全縣_萬幹部羣眾推送疫情防控提醒信;用三種民族語言、吉他彈唱和山歌對唱等民間文藝普及防護知識;學習強國平台採用《醫生指導下,__一鄉鎮自制_餘口罩應急》等精品新聞稿件,湧現出摩托車宣傳隊、移動喇叭宣傳隊等民間宣傳隊伍,形成了聯防聯控無死角、羣防羣治全覆蓋格局。

(五)嚴格保障,不失一萬。堅持將預防關口前移,多渠道做好防護物資供應,確保應急保障需要和中長期物資儲備,至目前,統籌調配口罩、防護服等醫療設備_萬餘個,羣眾自制口罩_萬個。目前,全縣設置_家發熱門診,_家定點醫院,預檢門診和發熱門診24小時開放;設留驗站_個,可留驗_人。

(六)嚴格督查,不推一責。成立_個督查組,分別由_名縣委常委和_名副縣長擔任組長,對各鄉(鎮)和縣直部門(單位)履行職責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做到“四查四保”。查黨委政府履職情況,查各個職能部門履職盡責情況,查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履職情況,查措施執行情況,確保每一項決策部署落實到實處。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24

滕啟剛他的事蹟像涓涓細流温暖人心,也像戰鼓和號角,時刻激勵我直面困難、迎難而上。偉大出自平凡,點滴造就偉大,在今後工作中,我將學習滕啟剛庭長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不求回報的奉獻精神、紮根基層的堅韌意志、廉潔自律的政治操守,厚植為民情懷、錘鍊工作本領,在平凡崗位上作出更好的司法詮釋。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25

看完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我的眼淚濕了眼眶,作為一名支教結束已經返校的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我深知基層工作的不易,她的故事更是基層工作者的一個縮影,我們都應該向文秀同志學習,學習她對黨忠誠、信念堅定,學習她紮根基層、心繫羣眾,學習她胸懷大愛、無私奉獻,學習她立足平凡、追求崇高,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拼搏奮進。文秀走了,千千萬萬個文秀還在,每一個青年學子都要承擔起光榮的歷史使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投入時代的洪流中,將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同頻共振,最大限度將自己投入到祖國偉大建設當中去。

通過學習“第一書記”黃文秀的事蹟,讓我明白了基層是艱苦的,只有心懷信仰,才能成芳華。努力、陽光、熱情、真誠、有追求,是黃文秀留給所有人的印象,她用赤誠的初心,質樸的奉獻融入貧困羣眾,擔當起脱貧攻堅重任。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學習“第一書記”黃文秀不畏艱苦,奮勇向前的精神。只有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把一脈相承的信仰,奉獻與犧牲的信念,化作迎難而上、登高行遠的力量,鑄成共產黨人無私奉獻、不負人民的魂。

看完黃文秀的視頻,我感慨萬分,她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用短暫的一生,為老百姓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踐行了一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鏗鏘誓言猶在耳,壯志未酬淚滿巾。文秀走了,帶着百坭村的扶貧重任和羣眾的脱貧願望、帶着她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羣眾的無限深情,匆匆離去。在她短暫的生命裏,用青春書寫韶華印記,以信仰鋪設腳下芬芳。雖然她走了,但她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裏。她用生命照亮的扶貧路,也將激勵着千千萬萬扶貧幹部不懈奮鬥,繼續前行!作為一名中共黨員,黃文秀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學習。在今後的支教之路上我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祖國奉獻自我的青春力量。

黃文秀同志勇挑重擔,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本色,我們要學習她身上可貴的精神,努力學習、勤於實踐、不懈奮鬥,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奉獻中煥發出絢麗的光彩!

外國語學院劉明晟同學表示,今天學習了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讓我極為感動且備受鼓舞。在此向扶貧先鋒致敬,向第一書記致敬。作為一名青年黨員,投身西部熱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的地方去,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貢獻一份力量是我的理想和願望。願加入西部計劃,同志願者們攜手共進,以前仆後繼、一往無前的毅力和決心,助力黨和國家打贏脱貧攻堅戰,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紮根西部,融入基層,深入脱貧攻堅戰主戰場,以為人民謀幸福為己任,初心不改,努力奮鬥,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做好扶貧工作,讓國家放心、人民幸福,是所有西部計劃志願者的追求和目標。我也會在實踐中不斷堅定理想信念,腳踏實地,虛心學習,以飽滿的精神面貌和紮實的工作能力貢獻青春力量。

學習黃文秀的事蹟後,瞭解到她放棄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決定回到革命老區百色,奔赴偏遠的貧困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將扶貧當作自己”心中的長征“,讓我回憶起去年暑假跟隨資源瓜裏鄉義林村第一書記在鄉間地頭跋涉,克服語言不通的問題和當地羣眾交流,協助降準扶貧工作的生活。對於基層,自己有很深的體會,大學連續三年暑假奔赴龍勝、全州、資源貧困山區參與為期將近一月的扶貧工作,與扶貧工作者戰鬥在第一線。深切感受到扶貧工作任重而道遠,扶貧道路不簡單,基層工作的經歷讓我覺得沒有辜負青春。今年六月,大學四年生活結束後,我將成為一名光榮的西部計劃志願者,踏入支教的崗位,繼續為祖國奉獻青春力量!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26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20__年,這個註定不平凡的春節,卻沒有那麼愜意,一場疫情彰顯了家國情懷,件件小事看透人間冷暖。

經過幾十萬年的漫長髮展,人類已經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卻不知自己才是自然界的一小部分。一場野味製造的“風波”席捲了整個中國,當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全國各大醫院和軍方紛紛伸出援手,無數醫療人員及其他工作者不顧及生命危險,奔赴抗疫一線,

在長達五十多天的營救行動中,嘔心瀝血、無私奉獻,湧現出一大批七零後、八零後、九零後……他們浴血奮戰的背影,深深印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裏,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築起了抗疫的長城,用自己的意志譜寫了醫者的讚歌。同時也彰顯了中國人深厚的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這些令我作為一箇中國人而深感自豪。

然而光明與黑暗是共存的,有光明的地方必定有黑暗。對普通市民來説,呆在家裏就是對社會的貢獻,但總有些人不遵守道德底線,依舊我行我素。

疫情嚴峻,在這非常時期,卻仍舊有“見不得光”的一面。四川雅安,一老人隱瞞接觸事實導致三十多名醫護人員被隔離。山東一歸國留學生拒不配合防疫檢測,還打電話辱罵工作人員。三月四日,松江一護士因換藥動作慢被家屬毆打。二月三日,合肥一男子在網上發文侮辱終南山院士及一線醫護人員……這一樁樁觸目驚心的案件,令我感慨頗多,不由讓我憤怒異常,深思這種社會渣子行為的目的,是心存怨恨報復社會,還是隻顧自己不顧他人,亦或是心理不正常行為怪誕?風氣永遠都會傳播的越來越快,所以對社會來説,病毒也許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心啊。

抗擊疫情,人人有責。對於我們學生來説,藉着這場疫情磨礪自己的性格,嚴格要求自己,學好文化課。因為我們的未來,就是中國的未來。願疫情一去不返,我們終將撥雲見日,相聚在朝氣蓬勃的校園。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27

“我感覺自己是很普通的勞動者,也沒有很突出的成績,也沒有很多感人的事,我覺得自己還是很普通的。”20__年,白曉卉當選“齊魯最美職工”時這樣説。

雖然年紀輕輕就擔任醫院臨牀醫學檢驗部副主任,成為泰山學者青年專家、博士生導師,但白曉卉一直把自己當做一名普通的檢驗人。

20__年7月,喀什出現疫情。白曉卉帶領山東省第二批援疆醫學檢驗隊支援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見到我,她直爽地説:‘工作的事你來安排,我們聽你的。’”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核酸組組長沙銀中不敢相信,眼前這位聽候自己安排的就是業內赫赫有名的白教授。

輪到白曉卉休息時,她會給沙銀中打個電話,“你們需不需要支援?”一天晚上,實驗室收到五六千管樣本的緊急檢測任務,白曉卉電話得知情況後,帶着隊員立馬趕到,投入檢測工作。

作為一名奮戰在邊疆的檢驗人員,沙銀中深知,白教授絕非“普通”,而是像天山雪蓮花一樣的“珍寶”。

他説,實驗室之前開展核酸檢測一天一個批次,疫情期間一天要做到五六十批次,樣本量激增,風險就會增加。白曉卉和她的山東同行開展了9天培訓,用在全國各地豐富的檢測經驗為例,告訴喀什的檢驗人員,大樣本情況下流程如何優化,人員如何分工,儀器如何保養……“在最無助的時候,白教授給了我們行動和心理上的支持,是對我們巨大的幫助。”沙銀中説,有位檢驗人員第一次得知接手樣本為陽性後怕得睡不着,經過白教授的培訓,成長為應對疫情的頂樑柱。

面對學生,白曉卉像一朵康乃馨。在研究生王麗麗眼中,白曉卉治學嚴謹,是值得尊重的白老師。白曉卉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1項,發表SCI論文50餘篇。在生活中,她又是那個在臘八節訂臘八粥,元宵節帶大家聚餐看電影,婦女節送來巧克力的白姐姐。有一次做實驗,前期實驗失敗,王麗麗難過又愧疚。白曉卉拍拍她的肩膀:“這條路不通就換另一條,不是每個實驗都能達到預期效果。”

在大學同學眼中,白曉卉是熱心腸。大學期間,白曉卉獲得保送研究生資格後,攬過了“後勤部長”的工作——給忙於考研的同學買飯、採購。性格中藏不住的俠氣和豪氣,為她贏得了一個親暱的綽號——“白大哥”。

在中學同學眼中,白曉卉天資聰穎。1980年,白曉卉出生在高唐縣樑村鎮韓寨村。“她從小到大一直擔任班長,高中時有次因病請假兩個多月,回校後她考試成績照樣排名前列。”白曉卉初高中同學、高唐縣人民醫院醫生苗靜説。

她還是慈祥的母親,孝順的晚輩。因為工作繁忙,週末也要在實驗室加班,為了多一點親子時間,她經常帶兩個孩子一起來實驗室寫作業。“曉卉特別孝順。”白曉卉的叔叔白允舉説,曉卉奶奶在世時,她只要有時間就回老家看望奶奶,大包小包給老人買禮品,陪老人聊天,臨走時還執意給老人留些錢。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28

防疫,就是戰役。

新冠肺炎是一個我們不知道底細的敵人。在這場戰“疫”中,從事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測的疾控人,就是前沿陣地上的“偵察兵”,他們必須儘快摸清敵情,及時為“指揮部”提供情報。

2月7日晚21:04,山東東營市疫情處置辦公室疫情防治組接到東營勝利機場情況通報:1月22日HU7640武漢—三亞航班一名旅客被確診為新冠肺炎,該航班始發站為東營勝利機場,東營—三亞航班旅客49人與該旅客同機航班到達,請予以核查。

接到通報後,市疫情處置辦公室疫情防治組立即將有關情況報告綜合協調組和有關領導。反饋名單僅有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市疫情處置辦公室立即啟動聯動機制,由市公安局通過大數據查找49名旅客住址及聯繫方式。

2月7日21:40,市疾控中心迅速做好應急準備。市及東營區、墾利區、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疾控機構集結32人,組建了4支流行病學調查隊伍。

2月8日00:28分,市疾控中心接到了市公安局協查的旅客反饋信息,立即分析旅客具體信息,將涉及人員名單按居住地傳達到各相關縣區,各縣區疾控機構立刻連夜進行調查。

因為涉及人員眾多,身份信息需要一一核實,加上已經是凌晨,調查核實難度較大,中間發現旅客地址信息不實的,還要反覆對接公安部門,確保一個不漏全覆蓋。

與時間賽跑。

2月8日12:15,流調組完成全部49名密切接觸者的信息核查工作,除2人未回東營外,其餘47人均完成流行病學調查。

2月8日15:50,47名密切接觸者全部完成核酸檢測採樣,中心微生物檢驗科爭分奪秒,立刻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

2月8日21:30,47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全部完成,均為新型冠狀病毒陰性。

從2月7日21:40,到2月8日21:30,一天,24小時,疾控人爭分奪秒、晝夜奮戰,全面完成47名密切接觸者的追蹤調查和核酸檢測工作,對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實現了應檢盡檢,打贏了一場漂亮的疫情防控阻擊戰。

先輩先進典型事蹟彙編學習心得體會_先輩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篇29

如今,走在城市的大街上,徜徉在鄉村的阡陌間,人們呼吸着自由的空氣,享受着公平正義的社會給自己帶來的福利。每個人,不論性別如何,都能享受發展帶來的機遇,獲取勞動創造的收益,擁有奮鬥得來的幸福。

然而70多年前的中國社會,並不是現在這個樣子。解放前,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是壓在婦女身上的一座大山。這種落後觀念剝奪了婦女的自由,打壓着婦女的社會地位,讓中國婦女們不能和男人一樣被平等對待。

那時,在申紀蘭的家鄉,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有一句流傳甚久的説法——“好男走到縣,好女走到院”。每次想起這個説法的時候,申紀蘭都很生氣。

“舊社會呀,不把婦女當人。婦女只能到院裏頭,男人就高一步了,就能到縣裏頭。你説這話能有道理嗎?我就不服氣。”

1951年,正值解放初,西溝村成立了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申紀蘭被選為副社長。當時社裏勞動力短缺,社長李順達鼓勵申紀蘭發動婦女下地勞動。

“動員婦女真難呀!”回想剛開始那段時間,申紀蘭非常感慨。那年才20出頭的她,很快召開了農業社婦女大會,動員村裏婦女下地幹活。可是到會的還不到一半人,就連那些過去婦救會的積極分子很多人都打了退堂鼓。申紀蘭只好挨家挨户去説服。不僅男人們不支持,就連婦女們也覺得出來勞動不如在家看孩子給男人做飯,工作進行得很艱難。

突破口的打開,始於一位叫李二妞的村婦的改變。

李二妞是村裏出了名的“不出門”,手腳慢不説,對村裏的事情也沒什麼熱心。要是能讓李二妞下地,其他人的工作就好做了。想到這,申紀蘭起身去了李二妞家。

“剛進她家,我就問:‘家裏有人嗎?’李二妞在裏頭説:‘沒人。’”回憶到這裏,申紀蘭歎了口氣,“你説明明她就是個人,她還説沒人,以前的婦女就是這,只要男人不在家,就當自家沒人。婦女在家裏沒地位,在社會上能有地位?”

剛開始,對於申紀蘭要自己下地這件事,李二妞是很抗拒的。

“你進步,你去下地。我活了半輩子,死了就是一輩子,解放不解放吧,無所謂。”

申紀蘭急了:“他爹(李二妞丈夫)瞧不起你,你能怨誰?你要勞動了,就能掙上工分,多勞動多掙工分,想換件新衣裳就換,不用靠他爹!”

第二天,李二妞真的扛個鋤頭下地了。原來婦女們都不相信她能來,一看連她都來了,全村婦女也就都下地了。

然而,即便人都來了,積極性還是不高。

“我黑來(方言:夜裏)就想,婦女們不想出來,除了男人們阻攔之外,覺得掙不了幾個工分也是個重要原因。”當時,婦女都下地了,可是掙的工分還是“老5分”。那時候10分算一個勞動力,兩個婦女只能算一個男勞力,所以婦女只能記5分,這按性別劃分的不公道的計分方式,讓婦女們沒什麼幹活的勁頭。

只有男女同工同酬,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申紀蘭決定在村裏組織婦女和男人比賽。

“理不辯不明!同工同酬為個甚?是説婦女有能力,也能幹男人的活兒!要想掙10工分,就要跟男人們比一比,跟他都幹一樣的活,看誰幹得好!”

以在地裏撒肥為例,以前都是婦女們裝肥,男人們撒肥。撒肥是個技術活,不容易撒勻,申紀蘭和婦女們下定決心要在這裏跟男人們比一比。他們各要了一塊同樣大小的地,比誰能先撒完,並且撒得又快又好。要贏在體力和經驗上有優勢的男人,關鍵在於使巧勁。在申紀蘭的帶領下,女人們先把地劃成行,然後一行一行地撒肥,撒進去的肥料又勻又實。不到晌午,女人們就幹完了自己的地。

反觀男人們,他們是幹一幹,歇一歇,抽袋煙,到晌午也沒幹完。一看婦女幹完了,他們有些後悔,後悔不該抽那幾袋煙。回憶到這兒,申紀蘭笑着説:“婦女們不吸煙,不耽誤功夫。”第一次,女人們掙到了10個工分,和男人一樣多。

就這樣,男女同工同酬,在這個中國太行山腳下的小山村裏率先實現。申紀蘭也因此當上了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回想過去,申紀蘭用無比堅定的話表達了自己的決心:“我帶領婦女爭同工同酬,就是這個決心,為婦女爭口氣!人家都説婦女是半邊天,我們就要為‘半邊天’爭光,爭氣!要是婦女不給婦女爭光,你代表什麼婦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yekzy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