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精選27篇)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精選27篇)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1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彰顯“忘我”的博大胸懷,“先天下之憂而憂”折射“無私”的崇高境界,“無非一念救蒼生”陳述“犧牲自我、服務人民”的深情告白。看透得失,才有餘閒;心有餘閒,才能寬廣。為了百姓,可以忘我;為了人民,可以忘私。忘記小我才能成就擔當大我,捨棄自己才能成全千百萬自我。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精選27篇)

十多年前的千山法庭特別簡陋,滕啟剛總是在雙休日自己買材料、下班後自己裝修,面對妻子的不解,滕啟剛卻説“公家的錢也是錢,得省着花”。對易引發村民鬧訪、村民有嚴重疾病等不利於訴訟解決的案件,滕啟剛不懼山路崎嶇一定先到被訴村民家、鄰家瞭解情況,他收結的219件案件中有210件是以調解和撤訴方式結案。滕啟剛在公園湖邊散步時遇到有人溺水,他水性雖不好,但還是當即下水救人,事後卻悄然離去。

“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張口閉口都是老百姓,都是別人的事兒,從來沒有他自己……”千山區法院院長金峯説。大賢秉高鑑,公燭無私光。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學習滕啟剛同志,要求法院幹警遇到重大挑戰、重大任務、重大困難等急難險重問題時要坦然面對、奉獻自己、大義擔當、砥礪前行,把初心變恆心,努力奔跑,把壓力變動力,勇做追夢人,以“小我”多一點奉獻,實現對“大我”的成就。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2

滕啟剛的調解功夫和審判智慧來自於30年司法實踐,沉澱在50餘萬字的工作筆記之中。“下錯葬、埋錯墳”怎麼判?沒有先例,滕啟剛用考證再三的證據體系動搖了被告“沒埋錯”的堅持,又用在基層摸爬滾打多年的深厚內力“蹦出”的一句:“你難道想把自己母親的骨灰永遠寄存在別人的墳裏嗎?”觸及靈魂的詰問更讓被告低下了頭。只有審理多件離婚案件後才能凝結出彌合離婚雙方撕裂情感的對聯——“前進一步是孤獨”“後退一步是幸福”“不棄不離”。

在千山區法院的審判委員會上,“老滕你先説説”是院長金峯的口頭禪。“老滕説”的權威性和認可度來自於對法律知識的匠心和對社會百態的深耕。不一則不專,不專則不能。匠心是對初心的堅守,對浮躁的拒絕。學習滕啟剛,要求法院人加快知識更新、加強實踐鍛鍊,跟上時代節拍,築牢每一道防線,攻破每一個關卡,專注每一道工序,精研每一個課題,全面提升審判業務綜合素養,努力成為正義的保護者、公平的捍衞者和法治的引領者。

滕啟剛的生命定格在57歲,他用一生的光陰堅守公正與擔當,辛苦了自己,芬芳了別人。那麼多的曾經來不及回憶,那麼多的故事來不及續寫,時光且住,不言離別。我們要汲取榜樣的力量,積跬步至千里,以最穩定、最持久、最滿格的正氣風采全力以赴,擔當起更大的責任;用嚴謹理性又不失温暖良善的執業情懷在法庭的“方寸間”辦好羣眾認為的“天大事”;憑卓越超羣、謙遜執着、清正廉潔的職業涵養譜寫一曲共產黨員爭做時代先鋒的頌歌!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3

巾幗不讓鬚眉 抗疫女民警火線出征

——抗疫先進事蹟材料民警

某某中共黨員,現任某某區公安局某某派出所警中隊四級警長。20__年初,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她不忘為民初心,時刻牢記擔當使命,堅守在抗疫執勤一線,舍小家、為大家,是某某派出所阻擊疫情攻堅戰線上的女警典範。

一是駐紮聯合檢疫站點,為民築牢安全防線。疫情來勢洶湧,某某積極請戰,主動要求到執勤點參加檢疫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頑強毅力,堅守在疫情“防輸入”最前線。與她一起執勤的警力均反映:“她檢查非常認真細緻,勤務又很規範,對個別不是很配合和理解身份查驗和體温測量的人員,能夠耐心勸説,效果理想,大家的評價都很高。”

二是積極投身醫學觀察點管理,衝鋒在最危險地方。除上崗執勤,某某還需要到轄區的24小時醫學觀察點進行守衞,並配合醫務人員開展醫學檢測等工作。因這項工作須與確診病人的密切接觸者近距離接觸,風險很大,加上極個別羣眾有抗拒心理,所以留守醫學觀察點的工作遠比想象中要困難得多。某某在協助醫務人員開展疫情防範知識普及過程中,還要及時安撫對方情緒,獲得工作對象的理解。

三是協助調配後勤保障,確保物資管好用好。“口罩應該這樣戴,不然不安全,要注重自我防護”“執勤回來一定要先洗手消毒。”……作為中隊內勤,某某每天都給戰友們念“緊箍咒”,通過一遍又一遍的温馨提醒,讓領導和同事加強自我防護意識。她還嚴格落實每天早午晚三次給全體人員測量體温,排查警隊內部自身防護是否到位。同時,協助中隊領導細緻做好防護物資的管理使用,完善物資領取調撥登記台賬,確保將緊缺的物資用在“刀刃”上。

此外,據瞭解,該同志的丈夫是市某某局公務員,也需要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他們夫妻二人都堅守在各自的阻擊疫情崗位上,但家中僅7歲的兒子無人照顧。於是,某某與丈夫商量好,每人輪流帶兒子上班,一人一天。她兒子表示:“今天輪到我陪媽媽上班,我一定乖乖的,不讓爸爸媽媽擔心。”

某某是母親、妻子、女兒,更是黨員、警察、公僕,在抗擊疫情一線,她用她的實際行動展現了某某警花的堅韌執着,守護着廣大人民羣眾的健康平安。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4

20__年3月18日,“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獲得者,南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兼武夷新區黨工委書記廖俊波在趕往武夷新區主持召開會議途中不幸發生車禍,因公殉職。

回看廖俊波的身平事蹟,心中始終裝着一方百姓。在政和縣工作期間,他始終心裏想着“如何讓老區人民儘快脱貧增收”,帶頭深入貧困村駐村蹲點調研,把脈問診,分類施策,三年多時間,政和縣貧困人口減少3萬多人,脱貧率達69.1%。精心打造政和省級經濟開發區,深入一線抓落實,新引進創辦60多家規模企業,20__年起,位於貧困地區的政和縣連續三年進入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

向廖俊波同志學習,要學習他一心只為百姓,真正做到了為人民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廖俊波同志用一生詮釋了這一定義,無論何時,他始終把羣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羣眾同甘共苦,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我們要向廖俊波同志學習,學習他以人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學習他堅持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學習他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學習他謙虛謹慎、真抓實幹,真心對羣眾負責,誠心接受羣眾監督。

向廖俊波同志學習,還要學習他一心為工作,真正做到了無私奉獻。無私奉獻是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本質特徵。黨章明確規定,共產黨員必須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多做貢獻,決不能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身為共產黨員,必須加強世界觀改造,把無私奉獻看作是共產黨員最基本的素質要求,樹立以無私奉獻為本質特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5

袁隆平,一個研究雜交水稻近半個世紀、還在繼續研究的傑出科學家,一個做着“禾下乘涼夢”、把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作為畢生理想的可敬知識分子,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爭相學習的對象。自主創新的春天已經來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號角已經吹響,學習袁隆平同志先進事蹟,具有更加鮮明的時代意義。為此,農村司、農村中心黨支部向科技部全體黨員幹部發出如下倡議:

一、學習袁隆平同志,就是要矢志民生,不斷堅定理想信念。把思想統一到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上來,把行動統一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促進科學發展和和諧發展的偉大實踐上來,把個人發展統一到祖國強盛和人民幸福的需要上來。拓寬視野,放眼全球,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和國際觀,在科技管理的本職崗位上,努力落實構建和諧世界的戰略構想。

二、學習袁隆平同志,就是要執着創新,不斷完善宏觀管理。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靈魂。建設創新型國家呼喚不間斷的管理創新。要以仁者的胸懷、勇者的膽識、智者的頭腦、志者的堅韌,不辭艱辛,不懼困難,勤於探索,勇於創造,適應轉變政府職能需要,不斷開拓宏觀管理新局面,推動自主創新事業不斷攀登新高峯。

三、學習袁隆平同志,就是要求真務實,不斷改進工作作風。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使我們的思維不落後時代,部署不脱離實際。堅持科研方向從需要中來,科研成果到需要中去,把科技發展的節奏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有機結合起來。堅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斷提高調查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不斷的創新實踐中提升自我。

四、學習袁隆平同志,就是要淡泊名利,不斷健全廉政人格。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把榮辱作為個人道德抉擇的標準,弘揚時代精神和先進文化,為當為之事,拒絕腐化墮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責任和付出作為個人價值抉擇的重要內容,陶冶人文情操,培養健康情趣,甘於奉獻。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權力觀和利益觀,堅持自警、自勵、自省、自重。

袁隆平説:“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讓我們每一位黨員幹部深入學習袁隆平同志的先進事蹟,做黨和國家的“一粒好種子”,把根深深地紮在黨和國家的崇高事業這一肥沃的土壤中,以昂揚的精神、實際的行動、優良的作風、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xx大勝利召開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6

一百多年前,五四運動拉開了中國現代歷史的序幕,也為穿越世紀風雲的青春史詩寫下序篇。五四運動開啟的“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九十年後已經匯成波瀾壯闊的滾滾洪流,注入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使之發揚光大,沒有任何力量和困難可以阻擋它前進的步伐。20__年的今天是五四運動90週年紀念日,而這一年,又將是我們新一輪改革開放的第一年。撫今追昔,在歷史的嶄新階段,中國人民將更高地舉起思想解放和進步的旗幟,繼承”五四”光榮傳統,弘揚“五四”精神,加快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步伐,奔向更加宏偉的目標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的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不僅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而且還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同時也是現代中國青年運動的發端,正是在五四運動中,中國青年作為一支新生的社會力量登上歷史舞台。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青年運動確立了正確的方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一代又一代先進青年在黨的領導下,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進行了不懈奮鬥,建立了卓越功勛。

五四運動的精神乘着這春風的浪潮隨之湧來。作為一名新世紀的青年,親眼目睹了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的社會一步一步走向了現代化發展建設的新時代。親身感受到了黨對我們青年的關懷、重視與栽培。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概括地講,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我們應該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了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前仆後繼,英勇奮鬥,積極進取,勤奮工作。“五四”運動所體現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所有中華兒女都應萬分珍視,大力弘揚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五四運動的精神時刻提醒着我們,愛國的思想應該時時記在心中,發揚“五四”精神,與時俱進,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信念,始終堅持正確的前進方向,勇敢地肩負起時代賦予的崇高責任,開拓進取,勇於創新,搶抓機遇,應對挑戰。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7

“疫情在前,黨員向前。我作為一名村醫,當鄉親們的健康收到了威脅,我必須要衝鋒在最前線。”__村的黨員村醫__沒有豪情壯語,為更加有效的抗擊疫情,毅然衝到抗擊疫情一線。

穿上白衣,盡顯醫者作為。突發的疫情讓人們猝不及防,而由於農村信息傳播相對不暢,造成村民對疫情認識不足、麻痺大意、防控意識較弱。憑藉着多年的職業敏感,__意識到這次新型肺炎疫情的嚴重性,主動加入__村的“抗疫戰隊”。__村有7名__流入人員,__每天早上逐一上門量體温、交代居家隔離注意事項,又耐心安撫他們的情緒。並囑咐他們消除恐慌心理,增強戰勝疫情信心,在家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疫情防控期間不要出門、串門閒聊、外出聚會等。

戴上黨徽,彰顯黨員擔當。每天,宋醫生除了為村民提供日常診療服務外,還積極參與疫情的防控宣傳和返鄉人員的摸排工作。__村有447户共1747人,為確保摸排宣傳到位,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白天,宋醫生和同事摸排村民信息“連軸轉”,挨家挨户敲門,進行基本信息登記,發放了疫情防控《倡議書》,講解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護知識,穩定羣眾情緒。晚上,宋醫生依舊值守在__村的勸返點上,為來往村裏的人員登記、測量體温,防控好疫情輸入的大門。

穿上白衣,他是守護羣眾身體健康的白衣天使;戴上黨徽,他是衝鋒在前抗戰疫情的黨員戰士。戰“疫”一線,有黨員擔當作為,有羣眾身體安康。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8

學校裏的每一位教師都有值得頌揚的感人之事。他們樸素的思想、正直的言行、平凡中彰顯人性光輝的事蹟都是激勵我不斷前行的動力。

__年12月3日下午,我校組織織教師觀看了遠程“視頻教育”《師德報告會》,認真聽取幾位來自一線的教師,真實生動、感人肺腑的個人先進事蹟,我受益匪淺,感觸很多。下面談一點自己的體會:

第一、對每一個學生充滿愛心,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只有愛孩子的教師,才能教好學生,教師的愛會使學生受到感動,更能使師生之間架起一座互相信賴的橋樑。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要時時刻刻關愛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決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對學困生要“愛”字當頭,格外偏愛,偏愛能更好地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從實際出發,有目的地進行教育。

第二、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作為教師,我們不能選擇受教育者,必須面對現實,我們所有教育的基礎是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真誠地熱愛每一個生命,以尊重與愛去構築學生健康的人格,為他們一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生命基石。作為教師,我們還應當懂得欣賞,欣賞每一個不同的個性,欣賞豐富多彩的生活,善於發現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與成功,為他們真誠喝彩,激發他們的生活熱情,支持他們充滿信心地走向下一個人生驛站。

學生怎樣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呢?聽了四位教師的師德報告後,我深有感觸,並深受啟發,更是深受教育。四位老師年齡各異,經歷有別,但有一個共同的情感——愛心——使他們走到了一起。愛心,成為他們塑造崇高師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楊維澤和呂宜民兩位老師不遠千里,克服種種困難,在條件艱苦、餘震不斷的災區支教。承載着組織的信任,同事的關心,家人的支持,這是一種大愛,是一種真愛;李雪梅老師每天面對不同的學生滿含微笑,幫殘扶弱,盡心竭力,吳順峯老師十幾年如一日任勞任怨,超負荷工作,展現給學生的是摯情,是真情。不可否認,如果説名師的造就離不開一定的機遇和條件的話,即使有,也只會垂青於那些一貫勤奮與努力的人身上。

我決心以這次報告為契機,強化主人翁責任感,深入紮實、有創造性地落實好教育教學的各項工作,也引發了幾點思考。

一、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不管是師德標兵還是優秀教師,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教學水平高,業務能力強。因此在今後教學工作中,加強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進一步研究《新課程標準》,用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更新自己的觀念,提高教學效率。

二、要加強師德學習,提高思想政治素質。一個好教師,不僅要有學術上的影響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師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巨大的、深遠的,甚至是受益終生的。

三、要進一步加強自己的學習,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及時更新自己的觀念。用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工作,更加高效。對自己教育教學中所存在問題要勇於承認,勤於創新。通過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教師首先提高素質。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規範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教育無小事,事事見真理,因此,教師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去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去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去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去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9

感動。

李夏同志生前系績溪縣荊州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今年8月10日下午,在抗台搶險時,突遇塌方泥石流因公殉職,年僅33歲。他的黨齡不長,只有短短5年,他參加工作的時間也只有12年,然而他對工作的態度、對羣眾的熱情和對黨的忠誠堪當我們學習的楷模。

學習李夏做一個認真負責的人

“工作交給李夏就放心”,這是他們單位領導和同志們的共識。我也是一名基層紀委書記,反思一下我自己的工作,我在單位領導和同志們面前,能得到這樣的評價嗎?很顯然,我還差得遠。我要以李夏同志的工作精神鞭策自己,找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立行立改,力爭迎頭趕上。

學習李夏做一個讓羣眾信任的人

“有事情,找李夏”成為當地羣眾的“口頭禪”。常言道“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有事情,找李夏”説明了羣眾對李夏同志的信任,這種信任,也一定是他在為羣眾服務的過程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反思一下我是如何對待羣眾的,面對羣眾的訴求,自己是如何去辦理的,能讓羣眾滿意嗎?能得到羣眾的信任嗎?今後我將學習李夏同志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做一個讓羣眾信任的人。

學習李夏做一個對黨的忠誠的人

李夏在羣眾危難時刻衝鋒在前,勇於擔當,不怕犧牲,用實際行動和寶貴的生命,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對黨的忠誠。他做到了“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入黨誓言。今後,我一定以李夏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好“監督、執紀、問責”的本職工作,做一名忠誠、乾淨、擔當的紀檢人。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10

朱有勇沒有躺在功勞簿上,他選擇投身新戰場——

雲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20__年貧困發生率仍然高達41%。這一年,中國工程院結對幫扶瀾滄縣。誰來牽頭挑起重擔呢?時年60歲的朱有勇主動請纓:“我年輕,我來幹!”

説幹就幹,朱有勇把院士專家工作站建在了瀾滄縣竹塘鄉雲山村蒿枝壩組,帶領團隊一竿子插到底,在這個寨子紮下根,一待就是五年。

倡導種冬季土豆,農民剛開始不積極,他跟村組幹部搞起了示範種植;考察三七基地的路上,車子陷進了泥坑,他第一個下去推車,任憑泥巴濺了一身;尋找水源時,他拄着枴杖穿行在雨後濕滑的山坡,一路上跌了三跤……

駐村扶貧,迷彩服就是朱有勇的“作戰服”。他要求參加院士指導班的學員都要穿上迷彩服,因為這樣可以一掃長期貧困滋生的萎靡氣息,激發起奮鬥的姿態來。

種出五斤重的“神奇土豆”,種出藥企搶着買的“有機三七”,培養科技致富帶頭人……把“冬閒田”變“致富田”,老百姓的評價,就是朱有勇脱貧戰線上的口碑。

一句承諾,映照一位共產黨人的一輩子

1955年,朱有勇出生在箇舊市一個農村家庭。

他經歷過艱難困苦的年代,對貧窮和飢餓的記憶刻骨銘心。“農民種地很辛苦,但再怎麼拼命幹活,種的糧食仍吃不飽。”他甚至做夢,一個玉米稈上結出五六個棒子,一株植物上面結西紅柿、下面長土豆,這樣大家就能吃飽了。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11

言傳身教 榜樣激勵校園

也正是這樣言傳身教,朱有勇院士成為了學生們的榜樣。

植保學院植物病理學碩士畢業生葉辰回想起師從院士的三年求學時光,感慨良多。他説,老師常説,做農業做學問,要把自己紮根於大地,把解決農民的生產問題放在首位,不能過於追求個人得失。這種執着認真刻苦樸素,深深感染了我,今後我要以老師為榜樣潛心耕耘不問收穫,也想成為導師這樣的人。

全怡吉也是朱院士帶的碩士畢業生。他表示,導師用自己的身體力行教導我們如何將科研當作興趣進行研究、如何把理論開發成技術應用到田間地頭為老百姓創造價值及要常懷感恩之心……這些使我終生受益。導師數十年如一日學農愛農、潛心研究的堅定信念和執着認真的態度深深激勵着我,是我終身學習的榜樣。

植保學院的大四畢業生趙鍇文看到各大媒體對院士的報道後,談到朱院士掛在嘴邊的“想農民所想”是我們雲農人的重要品質。朱院士四十年如一日紮根大地,服務農村,是因為他對這片土地的感情單純而深厚。朱院士最喜歡的“農民教授”稱號是農民在前,教授在後,他就是這樣的,先做農民,再做研究,一輩子服務於這片土地,服務於這片土地上的人,我們要像他一樣懷揣對土地的愛,學農為農。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12

“瀾滄縣資源豐富,農民有大量的耕地和森林,但是怎樣把這裏的資源優勢變成經濟效益?這裏的資源最適宜發展什麼產業?”

帶着這些問題,他走村串寨,研究田間地頭的脱貧經。

五年如一日,朱有勇帶領團隊利用專業特長,科學制定了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的發展措施,按下瀾滄扶貧“快進鍵”。

20__年4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專家扶貧工作站”在蒿枝壩組掛牌成立。

蒿枝壩組活動室成了一座“科技小院”。“這像是一個農民田間學校,在朱院士團隊帶領下,鄉親們一邊種田一邊學技術,樹立了科技致富的觀念。”竹塘鄉黨委書記黃鎮説。

朱有勇不敢懈怠,“我們習慣了把論文寫在紙上、發表在刊物上,現在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讓一家家農民富起來、一個個村寨脱貧!”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13

金銀潭醫院——武漢最大的傳染病專科醫院,目前收治的全部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這些天,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常常凌晨2時才能躺下,6時30分就起來工作。張定宇在這場與病毒賽跑、與死神競速的戰事中,已經戰鬥了33天。而他自己,也在同“漸凍症”進行着頑強鬥爭。同為醫務人員的妻子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在十幾公里外的另一家醫院接受隔離治療。57歲的張定宇顧不上被感染的妻子,用一瘸一拐的腿,夜以繼日地與病毒賽跑。

在過去的三十多天,張定宇院長一直戰鬥在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前線,可是他是一名雙腿已經開始萎縮、上下樓梯都艱難的漸凍症患者,曾隱瞞病情也要衝鋒陷陣,因為他是一名醫生,是一位共產黨員,秉持着治病救人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和擔當。他用自己“漸凍”的生命托起更多生命的希望;爭分奪秒搶救患者,甚至無法照顧被感染的妻子。張定宇院長曾説:“這樣的疫情和災難,無論發生在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後果都不可想象。我很感恩,當我們為了搶救病人不顧一切,背後支撐我們的,是整個中國。”最美的逆行,體現的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在革命戰爭年代,無數優秀共產黨員憑藉黨員“優先”的精神意志衝鋒陷陣,在無數生死攸關的時刻突出重圍、絕處逢生。現在,雖遠去了戰爭年代的硝煙,但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同樣考驗着我們。疫情時刻威脅着人民羣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影響着我們社會的正常運轉。從人之常情來講,張定宇院長可以選擇在患病初期選擇治病修養,可從共產黨員、醫生這一身份來講,他選擇了逆行,衝到一線。張

定宇讓我們看到,廣大黨員幹部應該秉持着怎樣的精神意志,應該以什麼樣的擔當作為戰鬥在一線。最美的逆行增添的是迎難而上的信心。張定宇在20__年被宣告生命餘下的路不會很長,張定宇卻説:“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張定宇同志把共產黨人的面貌展現在了防疫的戰場。“每位共產黨員都是一面旗幟”、“若有戰,召必回”,和他一樣,還有許許多多黨員幹部衝在一線、站在前沿,我們可能叫不出他們的名字,記不住他們的面孔,但他們下沉一線、衝鋒一線的身影,像火種像燈光,在這寒冬裏帶給我們温暖堅實的力量。

廣大黨員幹部像一個又一個衝鋒在前的“戰士”那樣拼搏,把黨員的身份亮出來,把先鋒帶頭作用發揮出來,把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書寫出來,團結帶領羣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們就一定能贏!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14

在防汛搶險一線,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轉移羣眾、守護大堤,在洪水面前築起一道衝不垮的堅強防線,讓黨旗在防汛救災第一線高高飄揚。

16日,重慶市萬州區五橋河遭遇近四十年來最大洪水,河道兩邊上萬名羣眾的生命財產受到威脅,當地黨員幹部挨家挨户組織羣眾立即轉移。

降雨持續,河水猛漲,很快就灌入了沿街商鋪和民房,一些還沒反應過來的居民被困家中。危急時刻,社區黨員與救援隊員一起緊急施救,在一米多深的洪水中將被困的居民轉移出來。

黨員幹部和救援人員全力以赴,需要轉移的5000多名居民全部安全轉移。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連日來,各級黨組織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哪裏有汛情,哪裏就有共產黨員的身影。

面對嚴峻的防汛形勢,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主動擔當、敢打頭陣,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在長江干堤湖北黃岡武穴段的防汛哨棚成立了6個臨時黨委、38個臨時黨支部,近1600名共產黨員帶領羣眾在大堤上值守;在安徽安慶高新區各個轉移羣眾安置點成立的臨時黨支部,從後勤保障、秩序維護以及衞生防疫等方面為羣眾排憂解難,讓受災羣眾衣食無憂,生活安定,真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轉移,黨員最後離開;搶險,黨員衝鋒在前。

近期,長江九江段、鄱陽湖、修河一直處於超警戒水位,發生潰堤、漫堤、管湧的風險很大。幾天前,江西鄱陽縣一段圩堤出現水下塌方,情況危急,72集團軍某旅官兵立即趕往馳援。12名黨員組成突擊隊跳入水中,頂住湍急的水流,用沙袋加固坡岸。連續高強度作業,他們的手多處擦傷。

經過3個小時的奮戰,堤腳被壓實,長約1.5公里的圩堤坡面鋪上了防浪布,保住了大堤。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15

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進一步營造尊重勞模、學習勞模、爭當勞模的良好氛圍,2月21日,全縣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推薦評選工作會議召開。縣領導周賢、陳虹玲、韓炎參加會議。

會議明確了勞動模範的推薦評選範圍、名額的安排分配、各類人員的身份界定,以及推薦評選的程序和時間。今年,我縣將評選出20名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評選原則為:面向基層,面向工作一線,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條戰線,面向社會各個階層;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公認原則;民主評選,自下而上,逐級審批,層層把關。

縣委副書記周賢要求,要提高對勞模和先進工作者推薦評選的工作認識,充分發揮推薦評選的社會效應,倡導勞動光榮的良好風尚,形成爭先創優的濃厚氛圍;要明確導向,堅持面向基層、面向一線,確保推薦人選的先進性、廣泛性、代表性和公信力;要嚴格把關,各單位要掌握好政策,嚴格程序,從嚴把好推薦評審關;要加強領導,各部門要切實履職盡責,完善集體決策程序;要加快進度,確保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評選推薦工作按時保質保量完成。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16

張連印同志是初心使命的真摯堅守者、“兩山論”的生動踐行者、革命傳統的模範傳承者。他信仰如炬、初心如磐,卸甲不移志、退休不褪色,為黨的事業拼搏不息、奮鬥不止;他少小離家、落葉歸根,與人民休慼與共、與百姓心手相牽,堅持奮鬥在綠化荒山、防風固沙的“新戰場”;他退休後脱下軍裝換農裝,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始終保持艱苦樸素作風,模範傳承黨的優良傳統,為廣大黨員領導幹部作出了光輝榜樣。

為宣傳褒揚他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中共中央宣傳部決定,授予張連印同志“時代楷模”稱號,號召廣大黨員領導幹部和部隊官兵,向黨的英雄模範人物學習,從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汲取奮進力量,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在新的奮鬥征程上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

“時代楷模”發佈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授予張連印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他先進事蹟的短片。中央宣傳部負責同志為張連印同志頒發了“時代楷模”獎章和證書。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和河北省委、山西省委有關負責同志以及部分幹部羣眾、部隊官兵和青年學生代表參加了發佈儀式。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17

我們在過年,他們卻在過關。在這病毒肆虐的惴惴不安裏,他們一路上披荊斬棘,無所畏懼,他們,是平凡人,而偉大恰恰來源於平凡。

身着白衣,心有錦緞

八十三歲的鐘南山爺爺,本來可以避開病毒的危險,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時候站了出來,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發的時候一樣。十七年前,他曾堅定地説:“把病人都送到我這裏來!”這斬釘截鐵的話語,帶給全世界無比的震撼。十七年來,這顆為人民服務的心,始終未改,為人民逆行的志,始終不變。

你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樣子。你的樣子我們銘記在心,你的精神我們世代相傳!讓14億人都成為你的樣子,我們就能在春暖花開之時,看到你脱下防護服,揭開口罩露出燦爛的笑容。

心懷感恩,致敬英雄

甘肅大哥楊榮榮從甘肅驅車30多個小時,送25噸蘋果到武漢,支援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奮戰的3000多名醫護人員。他説:“我的家人被醫院救過,所以我一定要來盡一份心意。回去還要被隔離14天,但還是要來。”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國人民同石榴籽一般緊緊抱在一起,共同抗疫,春就在前方!

守護家園,勇往直前

甘如意是武漢一街道衞生所的檢驗技師,病情初發時,她剛休假回老家。受疫情影響,武漢實施了進出人員管控,公共交通全部停運。她硬是靠手機導航,騎自行車、搭順風車,4天3夜跨越300多公里,趕回戰役一線。她説:“我不能後退,後退不可原諒!”

武漢不收淚,我們不後退。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因為他有千千萬萬英雄的人民組成。

有太多太多逆行出征者的故事讓我們動容,讓我們敬佩!上下樓5米,是他們夫妻堅守崗位卻無法觸碰彼此的距離;10天,是建設者與病魔賽跑交給人民的成績單;0.5秒/個口罩,是生產者日夜奮戰維護人民生命線的中國速度!

英雄民族何懼風浪,萬眾抗疫春在前方。一個偉大的民族,往往是從苦難中涅槃而生的!疫情過後,我們的國家會更加富強,因為最美逆行出征者!

世上最殘酷的事莫過於生死,政治老師説過:“人出生就註定要死去,這是命中註定。”但是,卻有這麼一批人,每天與死神作鬥爭,不計生死,不論報酬,站在危險的邊沿上,挽救更多的生命,完成了最美的逆行,他們就是——勇敢的白衣天使!

沒有什麼徵兆,沒有什麼預言,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毒——新型冠狀病毒,這些黑暗中的敵人,正邁着大步,侵入了我們的生活,向我們發起了攻擊。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幾乎侵佔了整個武漢,防控疫情迫在眉睫。一羣白衣天使出現了,他們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在新年前夕,不顧生危,告別家人,奔赴武漢,與死神作鬥爭。

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奉勸大家不要去武漢疫區,自己卻連夜從廣州趕往武漢,奔赴在抗戰疫情的最前線,臨危受命,義無反顧地奔赴武漢的還有73歲的李蘭娟院士,同樣奔赴在疫情的前線,這兩位敬愛的老人,放棄了在家的安穩,站在了抗爭“非典”肺炎的一線。這種為大家舍小家的精神怎能不值得我們讚揚呢?

不僅如此,祖國各地優秀的醫療人員,成立了醫療分隊,奔赴武漢,給武漢支援。一張張請戰書,一個個紅手印,分明就是一個個鮮活的熱血靈魂在跳動啊!

在網絡上傳來感人事件的同時,白衣天使們正在執行他們的使命,他們是醫生,他們為“醫”而“生”,他們為“生”而“醫”,他們就是我們的定海神針,有了他們,疫情總有一天要完蛋!

可惡的新型冠狀病毒,威脅着人們的生活、生命,可白衣天使們並沒有退縮,依然每天直面死神,同命運抗爭,為了照顧病人,關注病情,他們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待在病房8個小時,為了使空氣流通,他們沒有開暖氣,手都凍紅了,可他們卻一如既往地工作,沒有絲毫懈怠!

新聞上曾報道過:一個六歲的孩子哭鬧着,死活不讓做護士的媽媽去武漢,她怕媽媽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赴武漢支援的兒子向兩位老人辭別,老人的眼淚在眼珠裏打轉,卻堅定地朝兒子揮揮手,不讓他有任何的牽絆。

勇敢的白衣天使啊!他們是孩子的母親,也是母親的孩子啊!我們驕傲,因為有白衣天使在,祖國母親自豪,因為她有優秀的中華兒女!

讓我們一起對祖國祝福,讓我們日夜祈禱,向奔赴在一線的白衣天使們祈禱:身體健康,家人在盼你,中國人民在盼你,讓我們向全世界呼籲: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18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無數醫務工作者不畏危險,逆向而行,堅守在防控的第一線。在遠離大陸的長島縣小欽島鄉,島上唯一醫生王輝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小欽島鄉離縣城40多公里,坐船需要4個小時,人口只有900餘人。王輝是煙台萊陽人,20__年通過“三支一扶”計劃招募成為一名駐島“支醫”大學生。11年來她用美好的年華守護着海島百姓的健康,20__年被中共中央宣傳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授予“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榮譽稱號。

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王輝主動放棄春節回家與父母團圓,堅守在小島上,每天深入漁户為暫時居家隔離的返鄉人員測量體温2次。與鄉村黨員幹部一道在港口碼頭設卡,嚴格進島人員檢查,為這座小島構築起一道堅實的安全防線。

防控期間,王輝向黨組織遞交了“火線”入黨申請書,表達了自己渴望在防控疫情一線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願望。她説:“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我看到了身邊的黨員同志,他們總是衝在最前面。他們這種大無畏精神讓我深受感染,非常地感動,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和他們一樣不畏艱辛,貢獻自己的力量。”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19

滕啟剛,一位普通的共產黨員,一名普通的人民法官,在他的法官生涯中,始終站在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糾紛的前沿,為前來尋求解決糾紛的羣眾秉公執法,排憂解難,始終堅持“羣眾利益無小事”,幾十年如一日。最終倒在了他深愛的崗位上,終年57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滕啟剛同志的一言一行深深震撼着我,我要向滕啟剛同志學習,加強自身職業道德修養,把為人民服務作為審判工作的指南,堅持司法公正提高效率。做一名讓國家放心、讓羣眾滿意的人民法官。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20

19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個男生突然發高燒,張桂梅看到這位學生寒冬臘月還穿着單衣,當即把丈夫去世後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給了這位學生,並連夜把他送到醫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費。第二天,當學生家長趕到醫院,看到已經守候了整整10個小時的張桂梅臉色蒼白,神情憔悴,這位傈僳族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還有一個男生,因為沒有生活費而幾次提出退學。可只有4個月就畢業了,眼看孩子中途輟學,張桂梅心痛不已,每週拿出30元,幫助他順利完成了學業。

有一段時間,班裏的許多男生夜不歸宿,沉迷網絡遊戲。張桂梅得知後心急如焚,直接將行李搬到了男生宿舍,與他們同吃、同住、同學習。通過言傳身教,終於使他們戒除了網癮,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和健康向上的業餘愛好。此那以後,不少學生有趣地稱她為“校園媽媽"”。

20__年,張桂梅遠在東北年近古稀的姐姐病危,很想見一見她這位已經20多年沒見過面的妹妹,並給她寄來了路費。可這時,正趕上一個學生住院交不起住院費,她又把姐姐寄來的路費給學生交了住院費,並打電話請求姐姐諒解。

有一次,張桂梅在鄉下看到一個衣衫破舊的農村婦女心事重重。一問之下,才知道因為山體滑坡,原來的房子被沖走,各級政府湊錢給她蓋了新房,但自己也借了些錢。眼看孩子就要上學,自己又身帶殘疾,正為孩子上學的費用發愁。張桂梅聽後沒有多想,對那位婦女説:“孩子我揹走,你自己找點活幹,什麼時候有能力撫養孩子,就什麼時候去接回來。"就這樣,她將這個素不相識的女人的孩子背出大山,供他吃住和上學讀書。

20__年3月,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成立,張桂梅義務擔任院長。從那時起,她又把母愛給了失去父母的孩子們。

20__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邀請60位全國部分教師和教育專家到北戴河休假,並允許每人帶一位親人陪同。張桂梅作為雲南省唯一被邀請的教師,她的第一個念頭是要帶多年沒有見面的姐姐同去,但這個念頭一閃過後,她又想到了自己收養的孩子們。於是,張桂梅帶上了“兒童之家”年紀最小的“小蘿蔔頭”。

現在,“兒童之家”收養的孩子已經有20多人走向社會,成為自食其力的人。17人分佈在全省各地讀書。另有50人還在“兒童之家”,在張桂梅媽媽的呵護下幸福成長。張桂梅過着十分清苦的生活,但她卻把自己的工資和來自其他方面的收入都用在了別人身上。20__年國務院給她頒發了5000元獎金,她作為黨費全部交給了黨組織。20__年,“三八”婦女節,昆明市總工會捐給她2萬元用於治病。20__年,華坪縣委、縣政府獎給她1萬元獎金。這些錢經過她的手以後,她又轉手用到了學生和貧困羣眾身上。20__年,張桂梅獲得雲南省屆“興滇人才”獎。剛剛從昆明領獎歸來,她就把30萬元獎金全部捐獻給了民族國小,用於新建教學樓。同時,把“兒童之家”的一輛微型車和別人捐獻的一車衣服也捐給了這個學校。幾年間,張桂梅累計用於資助學生、困難羣眾和教育事業的捐款已接近50萬元,而自己卻沒有留下一分存款。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21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育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對一個國家來説教育是一件大事,對一個家庭來講更是一件大事。由於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分適齡兒童無法正常入學,對上學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種奢望,但張桂梅,一個62歲的老太太,瘦弱多病、無家無子,卻用行動讓1645名貧困女孩邁向了大學之路,實現了華麗轉身,她就是人間的“天使”。

做好一件事情並不難,難得是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對張桂梅來説,她這一輩子都在為貧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勞,為建立一所免費女子高中,面對旁人的不解、質疑甚至是謾罵,她都不予理會,牢記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擔,為改變貧困山區教育落後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現實情況,她四處奔走,拉贊助,搞募捐,最終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費女子高中成立了,這不僅僅是一所學校,而是無數貧困女孩改變命運的希望之門,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女子學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張桂梅,由一名普通的中學老師,義務當政府新建的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再到雲南省華坪縣女子高中黨總支書記、校長,這一個個身份的轉變和疊加,對她來説不僅僅是一個稱謂的改變,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對當地組織的關心和照顧,都化作了她為當地教育事業做努力貢獻的動力,她不為名利,不圖回報,只為讓每一位貧困的孩子能夠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她用一雙勤勞的雙手撐起了貧困孩子未來的天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張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過19年的努力實踐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教育奇蹟,她知行合一,身體力行,用行動向我們廣大黨員幹部上了一堂生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課,是用行動讓貧困女孩華麗轉身的“天使”。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22

學校黨支部組織黨員開展學習吳__的先進事蹟,吳__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把祖國的需要作為自己的需要,把改變中國航空事業的落後作為畢生的追求。

吳__用一生演繹了對人民、對國家、對黨和事業無限的忠誠;吳__一生堅定地跟着黨走,堅信只有馬克思主義、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和發展中國;吳__一生為國為民,一生矢志報國,始終不忘自己是中國人。

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我感到自己做的還是很不夠,我需要不斷反思工作作風和工作實效,持之以恆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我要向吳__學習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不斷創新的工作精神,保持創新鋭氣和鬥志,在工作崗位上大膽探索,用實際行動作出優異的成績。

吳老的事蹟告訴我們,成才必須有頑強的意志,必須只爭朝夕,從點滴做起,必須立足崗位,腳踏實地,端正心態,勤勉敬業。

在工作崗位上大膽探索、創新創造。

養成勤學習、多讀書、善探究、愛思索的好習慣,不斷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提高自已的綜合素質。

在實踐中更新思維、開闊眼界,在實踐中磨鍊意志、學會忍耐,成長為知識豐富、技能精湛、視野開闊、愛崗敬業的有用之才。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23

五一勞動節來了,這是屬於全世界勞動者的共同節日,在五一前夕,全國各地都會舉辦勞模表彰大會,以此來表彰一些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我觀看了勞模表彰大會後,被他們的事蹟和精神感動,他們是各行各業的精英人士,也是“勞模精神”的踐行者和傳承人,我也要像他們學習,爭做新時代的勞模,大力弘揚勞模精神。

何為“勞模精神”?“勞模精神”總的概括起來就是“愛崗敬業、艱苦奮鬥、勇於創新、爭創一流、淡泊名利、甘於奉獻”,雖然只有短短十幾個字,卻是需要我們一生追求和實踐。

弘揚勞模精神,我們要愛崗敬業、艱苦奮鬥。話説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難,在任何崗位上工作都沒有簡單之説,即使再平凡的工作也需要付出很多心血和汗水,我們才能擁有不平凡的業績。

弘揚勞模精神,我們要勇於創新、爭創一流。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就需要我們有創新意識,把創新做到極致,我們在行業內才能成為焦點和榜樣。

弘揚勞模精神,我們要淡泊名利、甘於奉獻。雷鋒曾説過做好事不留名,我們做任何事情也要有這樣精神,不要太看重名利得失,這樣我們才能有更大更多的進步。

生活因勞動更美好,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出來的,我們要以“勞動模範”為榜樣,在工作中弘揚勞模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努力奮鬥,共同迎接中國更加美好的未來。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24

“這是一等功獎章,這是三等功獎章……”遼寧省丹東市元寶區山城村,一間不起眼的平房裏,整潔的書桌上擺放着96歲的老英雄孫景坤的軍功章。

孫景坤的故事,得從72年前的1948年説起。

那年1月,24歲的孫景坤告別新婚妻子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隨40軍119師357團參加四平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解放長沙、海南島等戰役,屢立戰功。

在解放四平的戰鬥中,孫景坤是機槍手,是敵人火力重點打擊對象,密集的子彈襲來,如今他的身上仍留有不少傷疤。由於表現出色,1948年,孫景坤於戰地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0年,美國發動侵朝戰爭,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剛從海南戰場撤回的孫景坤,立即隨部隊集結安東(現遼寧丹東)待命。

“保衞和平,保衞勝利果實!”10月的一天,命令終於下來了,孫景坤隨部隊一起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1952年10月27日中午時分,孫景坤所在部隊堅守上甘嶺161高地,在擊退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後,部隊傷亡慘重,161高地三面處於敵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增援部隊很難上去。當時擔任副排長的孫景坤帶領9名戰士,帶着8箱手榴彈、兩箱子彈,從敵人火力死角突上陣地。在擊退敵人瘋狂反撲中,孫景坤擊斃數十名敵人,和最後剩下的3名戰友頑強地堅守在陣地上。趕來支援的戰友找到了昏迷的孫景坤。

1953年,孫景坤榮獲一級戰士榮譽勛章。同年,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回國英雄報告團成員,孫景坤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25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取得了顯著成就。當前,脱貧攻堅已到了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可以説每一名黨員幹部在脱貧工作面前都應責無旁貸,都要盡一份力,都要拿出勇氣,拿出擔當,為脱貧攻堅做出貢獻。

有這樣一位院士,他叫朱有勇,20__年退休後,退而不休,發揮餘熱,來到家鄉雲南最貧困的地區——瀾滄縣扶貧。瀾滄當地主要是拉祜族,這裏貧困面廣、貧困人數多,是脱貧攻堅主戰場,他把“家”安在田間地頭,用5年時間身體力行,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傳授給1500個村民,並讓村子擺脱了貧窮。11月29日央視新聞聯播播發了題為《“農民院士”朱有勇:用科技改變貧窮》的報道,聽了他的事蹟,令人非常感動,值得每名黨員幹部、特別是年輕黨員幹部學習反思,並實踐之、篤行之。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26

8月的華坪縣連續高温,熱得像一個大蒸籠。

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和老師們聊着今年孩子們的大學聯考成績:“159人蔘加大學聯考,600分以上有17人,一本線以上有70人。理科最高成績651分,文科最高成績619分……”她滿臉透着喜悦之情。

她叫張桂梅,是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義務擔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40多年來,她始終堅守雲嶺深處的貧困地區,拖着病體全身心投入教育扶貧主戰場,用大愛築起師德豐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堅定信仰和崇高境界。她先後榮獲“雲南省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十大女傑”“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雲嶺楷模”等40餘項榮譽。

“讓不幸的孩子都有媽媽”

今年63歲的張桂梅出生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1972年她跟隨姐姐來到雲南參與“三線建設”。1995年,丈夫患上胃癌,她花光所有積蓄也未能留住丈夫的生命。第二年,張桂梅帶着喪夫之痛,從大理市調到華坪縣民族中學任教。

那幾年,張桂梅經常看到一些因家庭變故成為孤兒的孩子,這讓她感到一陣陣心痛。她心想:怎麼能幫幫他們?讓這些不幸的孩子都有媽媽。

1998年7月,張桂梅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黨旗下宣誓後,她更堅定了要幫助這些不幸孩子的信念。20__年,有關部門派人找到張桂梅,希望她能義務擔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的院長。張桂梅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成了54個孩子的媽媽。

“每個孩子背後都有許多不幸的故事,每個孩子心裏都揣着一塊冰。”提起兒童福利院孩子們的身世,張桂梅一臉難過。她説:“我要加倍呵護這些孩子,讓他們感受到温暖與希望。”

“張老師雖然不是這些孩子的親媽,但卻比親媽還要親。”華坪縣兒童福利院工作人員趙建英説,多年來,張老師全身上下患有近20種疾病,她卻一點兒不在乎,只要不暈倒絕不去醫院。但若是孩子生病了,她便馬上送去醫院治療。

去年12月,福利院的孩子王龍朗出水痘住院,張桂梅拖着病體每天去醫院探望。王龍朗康復出院後,她又忙着製作錦旗送到醫院。她説:“要讓孩子從小心存感恩之心。”

截至目前,華坪縣兒童福利院先後收養了136個孩子,其中50多人已經走上了工作崗位。今年25歲的張惠華,是華坪縣兒童福利院收養的孩子,現在華坪縣石龍壩鎮工作。他告訴記者,是張桂梅媽媽改變了他的命運,他要像張媽媽一樣去幫助更多的人。

“讓大山裏的女孩都有書讀”

“一座高高的山上坐着一個小女孩,身旁放着一把鐮刀和籮筐,望着遠方發呆……這畫面到現在我都無法忘記。”張桂梅哽咽着説,當我下車詢問小女孩怎麼了?她哭着告訴我,想讀書,可家裏窮,要讓她嫁人。

小女孩的話和渴望讀書的眼神深深地刺痛了張桂梅的心,她覺得應該給山裏的窮孩子一個讀書的機會,便萌發了創辦一所女子高級中學的想法,讓山裏的女孩子都能免費接受高中教育,不再陷入“低素質母親、低素質孩子”的惡性循環中。

張桂梅開始四處募捐。大家都説她異想天開,可她仍舊咬牙堅持。20__年,作為黨代表在出席黨的xx大期間,有位記者問張桂梅:“你的夢想是什麼?”她深情地説:“我的夢想是創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讓山裏的女孩子都有書讀。”當時有人問她:“貧困山區那麼多女孩子讀不上書,你一所高中又能幫助多少人呢?”張桂梅堅定地説:“能幫一個是一個!”

在張桂梅的呼籲下,各級黨委、政府大力關心支持,社會各界紛紛慷慨解囊。

20__年,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開學了。第一年招收了100名貧困家庭的女學生。12年來,先後有1700餘名女學生從華坪女子高級中學走進大學校門,連續10年大學聯考綜合上線率保持100%,連續8年大學聯考升學率居麗江市第一名。

“只要黨員在,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萬事開頭難。辦學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建校初期,學校只有一棟教學樓,沒有食堂、廁所,學生和女教師只能擠在教室裏睡覺,男教師則睡在樓梯間。沒多久,17名教師有9名辭職離去,6名學生提出轉學,教學工作近乎癱瘓。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這時,張桂梅的身體也出現了問題:額頭、後腦、手臂上鼓起很多小包,長骨瘤,肺上有結節,呼吸困難。每天,她一邊與病魔作鬥爭,一邊想辦法把學校辦下去。整理檔案時,她無意中發現留下來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只要黨員在,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張桂梅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當天,她便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温入黨誓詞,誦讀《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經典文章,大家鄭重承諾:一定要把女子高中辦好,一定要把大山裏的女孩送入大學!

後來,學校成立了黨支部,張桂梅任黨支部書記。經過深入思考,她提出了“革命傳統立校,紅色文化育人”的教學理念,依託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共黨史等學科改進課堂教學,將紅色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環節。為發揮好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她還開創了“黨員一律佩戴黨徽上班、每週重温一次入黨誓詞、每週唱一支革命經典歌曲、每週組織一次理論學習”等“五個一”活動。

“太出乎我的意料了,高一剛進校的第一課,校長並不直接談高中階段的學習,而是對我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華坪女子高中畢業生鄧婕説,經過高中三年紅色文化的薰陶,使我變得更加堅強獨立。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理想,作為一名大學生,我要學習共產黨員吃苦耐勞、衝鋒在前的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滕啟剛先進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27

從20__年初至今,鄉幹部王毅總結自己的工作,離不開一個“勸”字。這幾天最要緊的事,就是勸鄉里的羣眾轉移,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王毅所在的長沙鄉,位於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的一個江心洲上,四面環水。當前長江干流安徽段水位全線超警,部分江心洲面臨的防洪形勢十分嚴峻。

“省防指14號晚上發出命令,要求儘快完成人員撤離任務。”王毅説,長沙鄉在這個命令發出前就完成撤離了。

7月14日中午,長沙鄉政府的大喇叭不間斷地播放要求村民撤離的通告。

“和老鄉們閒聊,他們開玩笑説,今年住在江心洲的人不容易,年初疫情嚴重的時候要求居家儘量不外出,現在要求不能留在家裏。”王毅説,不管是勸留還是勸走,都需要耐心細緻做工作。

“特別是這次轉移,一些老人捨不得家裏養的畜禽、種的莊稼。”王毅説,這還不是最讓他和同事們撓頭的事,“還有的村民把自己反鎖在家裏,跟我們‘捉迷藏’,工作不細就有可能漏掉。”

長沙鄉户籍人口超過6000人,常住人口20__多人。目前除了留在鄉里參與防汛搶險的200多人,其他村民已全部轉移安置。

這半年,從抗疫到抗洪,王毅很少有時間回在市區的家,“最近一次是端午節,回家待了兩天。”王毅説,回去抱兩歲半的兒子,小傢伙有點認生,喊着要媽媽,“説實話,有點難過。”

現在是防汛最吃勁的時候,14日鄉里的圩堤出現了一處很大的管湧,100多人奮戰10多個小時才化解險情。身為鄉里黨政辦主任的王毅,上傳下達的事很多,每次和家人聯繫,他都只用微信,“不能打電話,萬一有緊急通知,我這佔線不得了。”

王毅説,羣眾工作難做,但講究方式方法,把道理説通了,也好做。王毅説這些的時候,很老到的樣子,但其實他才29歲,到鄉里工作不足3年。

“我覺得最大的道理,就是生命至上,不管是勸留還是勸走,都是為了保護人的安全。”王毅説。

14日夜裏11點,記者發了一條微信給王毅,問他晚上有沒有和兒子視頻。凌晨兩點半,王毅回覆“沒有,在值班巡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yegzl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