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國中歷史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國中歷史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國中歷史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 篇1

面對着新課程改革,作為歷史教育者應該怎樣去做呢?這是每一位一線教師一直思考的問題。目前的教學工作總是提到要緊扣課程標準,圍繞大綱展開教學工作,同時還要體現新課改的理念,這就無形中給教師增加了巨大的壓力。一堂歷史課究竟應該怎樣上才能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優勢,才能在45分鐘內最大限度地激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去,同時又能在以後應試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績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學中的一點感悟:

國中歷史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第一:語言關

作為授課教師要注重自已的語言,講一堂好的歷史課,必須具備良好的語言素質,要使語言精煉、有穿透性,力爭做到幾句話説出之後即能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第二:心理關

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階段心理特點是不相同的,這就要求教師學會把握各時期學生的心理變化,調整自己的授課風格來適應學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在教學工作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結構關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聽後背的教學模式,這就壓制了學生思想的發揮,也就違背了新課標理念中提出的以學生為主體了,而以教師為主體了。那麼新課標要求下我們應構建讀--講---剖---感---練五環的課堂結構,下面介紹一下就該課堂結構。

(1)讀:課上在教師的引導下,要求學生利用8—10分鐘閲讀教材,把握歷史課本中的主要內容,也就是通過讀書讓學生總整體上感知全文。

(2)講:在的讀書的基礎上,選1—3名學生講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對學生在講述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之處,請其他學生改正;其中,前兩個環節是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與表達能力,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現的平台,真正讓學生變成學習知識的主動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使學生感到我學習我受益,我參與我快樂。

(3)剖:剖析會考的考點,做到教學有針對性,同時要設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感到歷史知識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活樂趣的學科,讓學生在一系列的問題中輕鬆度過,對於積極參與回答問題的同學給予鼓勵(賞識教育),此環節的目的在於讓學生鞏固知識,如何運用知識,為以後的應試做準備。

(4)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感受所學的知識,對待知識,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識生活化。也就是通過學習歷史事件,讓學生對歷史有所感悟和認識,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史可以使人明智,從而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達到教育者的最終目的——讓每一位學生思想健康,為國家的建設服務。

(5)練:選擇精題當堂訓練,以達到知識的鞏固。這就要求教師課下要多做題、選精題,學生少做題、做精題,以減輕學生的負擔。

以上的教學符合感性—理解—鞏固—運用的教學過程,同時上面五個環節環環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體現新課標的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充當導演的角色。

第四:情感關

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情感的把握,要善於抓住歷史事件中有情感的事件,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也能彌補現實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學生缺乏“情感”,最終也達到了以“情”致“動”的良好效果。

最後,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不僅要多聽課,多評課,更重要的是要多鑽研,漸漸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學科思想,去引領學生學習。

總之,有思想的課堂才是有生機的、成功的課堂。

國中歷史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 篇2

為促進國中歷史課改經驗交流,探討國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切實提高國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益,9月29日,由德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組織的全市國中歷史“高效課堂”觀摩研討會在渤海中學隆重舉行。我有幸參加了此次活動,聆聽了渤海中學賈榮豔老師和高保新老師的兩堂示範課,兩位老師的講課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對國中歷史高效課堂有了更深刻的瞭解。下面談談自己在這次活動中的收穫和體會。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創造高效課堂不亞於行軍打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分秒必爭。要用好課堂四十五分鐘的每一秒,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尤為重要。兩位教師都採用學案式的教學方式,賈榮豔老師在《洋務運動》一課中採用印發學案與多媒體結合的方式,學案設計了學習目標,重難點,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收穫平台等環節,課件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又緊扣教材重難點豐富了課堂內容。高保新老師的《蒸汽時代》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了三個自主學習問題,每個自主學習後緊接着設計三個思考探究問題,環環相扣,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從兩位授課老師的教學設計及課件都充分看出其用心用力,充分挖掘有用的材料進行了精心的組織,做了大量課前的準備工作。

巧思妙引,化難為易

有創意的引導,可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促使學生很快投入對問題的思考。從而節省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賈榮豔老師在《洋務運動》一課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大清國比作病入膏肓的病人,分析洋務運動背景,目的、人物,形象的比喻,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興趣。洋務運動內容是重點,這一環節賈老師具體劃分了四個藥方,同樣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分析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時利用根基腐爛的大樹嫁接蘋果的漫畫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可謂是教學設計的巧思。高保新老師《蒸汽時代》一課的導入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布鞋和皮鞋,聯繫生活,使學生初步感受工業革命,誘發學生內在的知識潛能,可謂是教學的妙引。

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要創造高效的課堂,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抓學生主體作用。教學過程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該擺正位置,只起引導的作用。此次兩位老師都以學案導學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本知識點,然後通過小組合作,提出並解決問題。在學生學習、合作的過程中,老師也在巡迴點撥、提示、交流。當問題提出後,先把權力交給學生,由學生回答,學生解決不了的,由老師通過講解或補充資料,來幫助解決。

學習大事,必作於細

做於細,首要的一點就是抓具體。教學過程是有諸多具體要素構成的,這個特性決定了課堂就是抓具體。具體了才能突破,具體了才能深入,具體了才能落實。賈榮豔老師在《洋務運動》學案中設計了學法導航提出了內容、方法、要求、時間,可見對課堂做了細緻的研備,高保新老師《蒸汽時代》一課中教授瓦特改良蒸汽機一環節是特別強調了“改良”兩字並提示了蒸汽的“汽”的寫法,可見老師對考點易錯點把握精準,細緻入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反觀自己,我覺得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和當前的教育教學先進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以指導自己的教學,使自己的教學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2、鑽研新課標,轉變教學觀念,認真備課,研究教學方法,並且在備課時儘量地讓我們的歷史貼近生活。

3、努力開發多方面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開拓學生視野,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4、上課時大膽放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聽課學習的時間雖然是短暫的,但我的學習、反思的熱情一直都受鼓舞於老師的高超教學技能和細緻的教學思路,張弛有度、開合有法,我將以今日之所學為我將來之所用,如此亦不枉此行。

國中歷史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 篇3

目前,全國範圍內都在學習新課改,掀起了一股新的學習的浪潮也是改革的浪潮,這是中國政府重視青少年教育的一個具體體現,對於中國的學生來説,這亦是一個福音。前一段時間,對課改的概念只是有所聽説,但在頭腦中並沒有實際印象。通過這幾周來的學習,不僅對其性質和內容有所瞭解,而且明白了課改的重要意義,使我更加堅信,給學生減負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真正的付諸於行動了。

眾所周知,我國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學習壓力太大,這也是很難改變的一個現狀。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競爭也愈加激烈,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那成才的通道就是考所好的大學,有個好的工作,於是父母便不惜一切代價地培養孩子。在學校學習,在課外補習,在特長班學音體美,在外語班學韓日俄。學生為了能順利地通過大學聯考的獨木橋,只能被迫接受這一切安排,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所以才有了付老師講的畢業後,狠狠地把課本撕掉的事情發生。這些現象的出現,引發了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孩子的壓力是否太大了;這樣的學習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嗎;學是否能以致用;怎樣才能讓孩子帶着興趣去學,而且對學校的學習生活留有美好的回憶......

其實,關於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從隋朝的科舉制度開始就在不斷的改革中進步,針對現如今我國中學生學習壓力大的問題,國家沒有忽視,而是積極組織相關力量研究變通,經過數年的研討,終於決定由點到面地在中國實行新課改。新課改猶如一場及時雨,降落在中國教育這片土地上,雖然它能否大獲成功還是個未知數,但至少我們努力地改變過,與其一味地抱怨“應試教育”,不如積極地做些改變。通過這些天的培訓,使我們這些工作在一線的教師對課改的宏偉藍圖有所瞭解,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很有信心地接受新課改,雖然我們知道前方的道路崎嶇坎坷,但我們能夠做到齊心協力克服困難,為中國孩子的健康成長獻出我們的一點微薄之力,如果這是不可避免的歷史任務,那我們會為此而感到驕傲和光榮。

在這次培訓中,實際上我們學到的不僅僅是關於新課改的知識,更多的還有能夠親聆專家的教育經驗。例如,趙老師在促進教與學的發展性評價中講解了老師在課堂中容易出現的一些“虛擬表揚”,郭華老師講解了為什麼高中生在課堂上不願意回答問題等我們平時也遇到但總是忽視的問題。這些對於我們一線教師來説,都是非常珍貴的資料。

總之,新課改培訓使我們受益匪淺,也增添了我們工作的熱情和信心。相信新課改一定會在全國各界人士的努力下獲取成功的,讓我們懷着勝利的信心期待它的到來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wgyl6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