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2022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蹟的個人心得體會(精選17篇)

2022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蹟的個人心得體會(精選17篇)

2022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蹟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1

在淚水與感動中看完了,那一幕幕是何等地令人震撼,何等地感動……樸實鄉村教師的執着與博愛,印證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樹立了可親可敬的榜樣。再多的語言也無法表達對他們的崇敬和愛戴,最美的老師,他們書寫了人間真愛,他們用柔弱的肩膀托起了民族脊樑,不愧為是真正的英雄!看到年輕美麗的鄧麗老師,她身上所折射出的光彩深深地吸引了我,多麼有愛心的鄧老師,對學生,對事業是那樣的充滿激情,一個人,影響了一所學校,一個人,改變了一所學校。孩子們在她的感召下那樣的自信、快樂;同事們在她的影響下,那樣的開心,陽光!

2022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蹟的個人心得體會(精選17篇)

“把平凡的事做到極致就是偉大”,從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裏,我們看到了“最美鄉村教師”的堅持和責任,體會到了他們那份始終不變的執着情懷。因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們甘受清貧、病痛而無怨無悔。正是有許許多多這些默默無聞耕耘在中國鄉村教育事業中的教師,大山深處那些渴望知識的孩子才有了飛向未來理想的翅膀。

作為教師隊伍中的一員,我敬佩的同時,更多的是反思:反思自己的付出。我有着比他們優越的環境,卻做不到他們的堅持;我有着比他們強健的體魄,卻沒有他們的勇敢;我有比他們優秀的學生,卻沒有他們的身體力行。反思自己存在的意義。剛進國小的孩子無知,教起來很累,以前的我覺得自己每天重複簡單的知識,生活很乏味。現在我才發現我的工作很有意義,因為我的努力,孩子們正在茁壯成長,將來他們會成為社會中的正氣力量。

感謝那些“最美鄉村教師”,他們讓我重拾起了心中的美好,重燃教育的熱情。他們所做的不僅僅惠及他們的學生,更激盪着我們做老師的心靈。

2022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蹟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2

左_,一個普通的名字,一個最基層的農村教師,卻有一種奮勇向前的拼搏精神,從一個掃盲教師到拿到大學文憑甚至成為全國模範教師、優秀教師;有一種不為名利所動的高貴品質,寧願放下三次改行的機會,也要堅守艱辛清貧的教育工作崗位;有一顆“不是我所生,卻與我更親”的愛生之心。這些都源於他無私奉獻於教育事業的堅定信念,這種蠟燭精神讓一個普通的名字響徹中國,傳遍教育界,成為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學習了左相平教師的先進事蹟,我感慨萬千,不斷進取,堅守崗位,不為名利所動,愛生如子,這才是最崇高的師魂!同是教師,我深深為自我曾有過的抱怨感到羞愧,為自我曾打罵過學生感到後悔,這一次的學習讓我改變了自我從教的想法,我不再把我的工作當做飯碗,而是作為事業認真去做,甚至當做國家、社會公益事業,只求付出,不求回報。我不再把學生當做獲取績效工資的工具,而是作為花朵去呵護,作為棟樑去培養。

我相信只要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有左相平教師的蠟燭精神,整個教育界必須滿是輝煌!

11月14日,我校全體教師學習了盤縣縣教師左相平的先進事蹟後,我感慨頗多,情緒很不平靜,個性是他身上表現出的高尚道德風範,更使我感動不已。

他從教十年如一日,盡職盡責,嘔心瀝血,鋭意進取,勇於創新,用心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他們生活簡樸、廉潔從教、克己奉公,言傳身教,把自我全部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他們的崇高品格和師德不僅僅受到學生和教師的尊敬,並且得到了廣大人民羣眾的高度讚譽。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像左相平這些誠實質樸的人民教師,表現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頑強的意志,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把自我的心血和力量獻給教育事業,他們的身上閃爍着師德的絢爛光輝。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中國小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於言教。要在自我的職業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標準,這是構建我們未來民族道德素質的基礎。

師德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萃,也是優良革命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書育人,教書者務必先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示範,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務必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他們讓我們懂得了,一個人,原先能夠這樣用心地對待工作和生活,能夠這樣真誠地與人相處,能夠這樣熱情地幫忙別人……在當今冷漠、隔閡漸成風氣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正是這樣的生活態度和方式嗎?能夠想像,假如生活中處處有像郭力華這樣的人,那我們這個社會,必將更加和諧,必將佈滿更多的温情,必將更有人情味,必將更讓人留戀。

學習了左相平的感人事蹟後,我深切體會到:一個人,原先能夠這樣用心地對待工作和生活,能夠這樣真誠地與人相處,能夠這樣熱情地幫忙別人……我很感動,從中學到了很多,也讓我重新熟悉了教師這份職業,在如今的這個工作崗位上,我想我就應用一份真摯的態度去對待,爭取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為教育事業盡微薄之力。

2022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蹟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3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6月29日上午,一場特殊的入黨宣誓在潤州區和平路街道舉行。鮮紅黨旗下,93歲的何以範舉拳宣誓,成為全市最年長的新黨員。

一心向黨幾十載,年過九旬終入黨,這在建黨95週年紀念日到來之際,顯得別具意義。書記夏錦文對此作了專門批示:何以範同志把入黨作為畢生追求,鮐背之年光榮圓夢,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信仰信念的力量,事蹟感人至深。要大力宣傳何以範同志一心向黨的情懷,執着奮鬥的品格,老當益壯的精神。全市廣大黨員、幹部要心中有黨、在黨愛黨,進一步踐行“四講四有”,努力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展現新作為、創造新業績。

何以範的入黨夢,可追溯到抗日戰爭時期。1944年,胸懷救國志的他與同伴相約投奔浙江山區的革命根據地,未料途中遇到封城,獨自被困。為了生存,他參加了當地政府的一個招考,有了在汪偽治下端“公家飯”的短暫經歷。而這後來成為他遲未入黨的重要原因。

1948年,何以範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並開始從事地下工作。但受當時環境限制,他沒有機會入黨。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歷史原因等,何以範的入黨願望又一再擱置,直到1957年被劃為右派。

1979年,獲得平反的何以範再次迎來入黨機會,但此時他心緒複雜:一方面,入黨是多年追求;另一方面,曾經的右派還有機會入黨嗎?1986年,單位領導找到何以範,問他是否考慮入黨。何以範一陣激動,但轉念一想:自己即將離休,入黨後還能為黨做些什麼?

離休後的何以範,也曾有過入黨衝動,但每想到自己年事漸高,已是“無用之人”,只能深藏入黨夢想。事實上,這20多年來,他為居民寫春聯,給學生宣講革命史,正用一件件“有益之事”豐富着自己“編外黨員”的形象。

2019年6月,一次擁軍活動中,何以範為子弟兵畫“雄鷹圖”時,“雄鷹展翅”再次攪動他的入黨夢。在諮詢有關部門並得到肯定答覆後,當夜何以範再也不能自已,用工整小楷寫下入黨申請書。

昨天,常委、組織部長秦海濤見證了何老的入黨宣誓。他動情地説,對黨心嚮往之70餘年,何老終於圓了入黨夢。這是信仰力量穿越時光隧道的歷久彌新,更加堅定了共產黨人的信念。真正的合格黨員是在感情上、思想上、行動上入黨,何老一人入黨,激勵帶動的是一羣人。

“雖然93歲了,但我覺得自己還年輕,因為共產黨人永遠年輕。”何以範説,他將以入黨為新起點,更好地老有所為、奉獻社會。

2022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蹟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4

在滕啟剛的辦公桌上,有一把8倍放大鏡,蒙塵卻顯眼。“這是老滕為了辦案特意買的。”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副院長侯俊道出8倍放大鏡背後的故事。

20__年3月,滕啟剛受理了原告不服公安機關對第三人不予治安行政處罰的決定一案,原告與第三人有無肢體衝突是案件爭議焦點。為了還原真相,老花眼的滕啟剛買來一把8倍放大鏡,用3個多小時一幀一幀地反覆查看監控錄像,終於找到了事實認定的關鍵證據,作出公正判決,各方當事人對他的敬業精神讚歎不已。

20__年,滕啟剛受理了一起不服公安機關行政賠償決定案件。原告劉某吸毒並患有艾滋病,於行政拘留期間死亡,其母親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當時沒有第三方機構能夠鑑定死者的直接死亡原因,但滕啟剛沒有簡單駁回原告訴求、一判了之,而是在卷宗中查找到了七種可能導致死者死亡的原因,最終確認死者與其中一種死亡原因具備關聯關係,部分支持了原告的訴訟請求,維護了死者及家屬的合法權益。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敬業精神和專業底氣來源於他30年不間斷的積累。在滕啟剛的電腦裏,留下他撰寫的總結、論文、心得等50餘萬字,每年的自查報告中都記載着當年案件被髮回重審的原因和改進辦法。

2022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蹟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5

“性子急,是因為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早在20__年10月,張定宇久確診了“漸凍症”。作為醫生,他很清楚自己接下來要遭遇什麼,疾病提前宣告了他人生的終點。

他知道,隨着全身肌細胞的逐漸萎縮,自己高大的身材會萎縮成小小的一團,先被困在輪椅上,然後被困在牀上,憑眨眼和他人交流,會用上呼吸機,在胃裏做造管,最後呼吸衰竭,迎來死亡。每一位“漸凍症”病人,都是這樣眼睜睜看着自己慢慢消逝的。

剩下的時間越來越少,張定宇決定做點什麼。他選擇不對同事們公開生病的消息,不知情的同事們只覺得,在時間流逝過程中,院長的性子越來越急了,對待工作愈發容不得馬虎。

20__年和20__年,張定宇曾隨中國醫療隊出征,先後赴往阿爾及利亞,巴基斯坦開展國際醫療援助。20__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後的第三天,張定宇作為湖北省第三醫療隊的負責人出現在重災區什邡市,全力救治傷員。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侵襲,是張定宇從業以來面臨的最大挑戰。長期超負荷工作,他的身體也已不堪重負。一次採訪中,他透露,最近2、3個月,他感覺到自己的臀大肌正在萎縮。晚上睡覺時,他可以明顯摸到自己關節囊和關節之間的間隙。肌細胞比自己預料中萎縮得還要快。

在接受《面對面》節目的採訪時,這位“漸凍症院長”表現出出人意料的樂觀和坦蕩,他預料自己以後會被固定在輪椅上,現在多做一點,以後或許能少留一些遺憾。

他説:“所有人的終點都是死亡,而我只是知道了自己的終點可能不會離得太遠,所以我想把這段時間用足、用好,不是一樣可以再做一些事情嗎?”

2022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蹟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6

“現在疫情嚴重,我們志願者要盡己所能,為戰勝新型冠狀病毒貢獻綿薄之力。”2月_日,當問及__村醫療點負責人___捐出200只口罩的初衷時,他堅定地説。

隨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迅速蔓延,羣眾對口罩、體温槍、消毒劑等防疫物資的需求水漲船高,___藥店的庫房也很快見底。___費盡周折想辦法採購了200只醫用口罩,捐贈給奮戰在防疫基層一線的工作人員、志願者和困難羣眾。“200只口罩對於疫情防控只是杯水車薪,但確實是我現在所能做的最大努力了。”

為了讓羣眾可以買到需要的醫護用品,___的藥房整個春節沒有休息,他一直在協調口罩、酒精等急需物資,讓羣眾都可以儘快有口罩可戴,建立防護。“現在羣眾可以通過掃門店的二維碼,每人免費獲得2只口罩,在免費發放口罩的同時___還不忘普及防範疫情知識,他説,很多村民朋友把口罩往耳朵上一掛,罩住了鼻子嘴巴以為就行了,其實配戴口罩還是有很多講究的。他提醒大家,配戴口罩要先將口罩對摺,口罩有顏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屬片的一邊向上,完全覆蓋口鼻和下巴,把口罩上的金屬片沿鼻樑兩側按緊,使口罩緊貼面部。佩戴口罩後,儘量避免觸摸口罩,以防降低保護作用,若必須觸摸口罩,在觸摸前後都要徹底洗手。脱下口罩時,應儘量避免觸摸口罩向外部分,因為這部分可能已沾染病菌。要丟棄口罩應放入膠帶或紙袋內包好,再放入有蓋的垃圾桶內棄置。口罩如有破損或弄污,應立即更換。

據瞭解,___今年__歲,自國小醫,自19__年以來一直在__村開藥店,價格實惠,童叟無欺,在村民中有口皆碑。同時,___經常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和一對一幫扶,為困難羣眾排憂解難。___表示,作為一名從事藥品行業的醫護人員,在關鍵時刻,能力所能及地為社會和人民羣眾分憂解難是自己的職責,也是一種義務。

2022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蹟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7

“我還要改作業哦,現在四個班我才改完了兩個班。再不改完就趕不上下堂課了。”見到葉連平時,他正在批改學生作業。秋日的早晨,陽光撒在這位91歲高齡的退休老教師身上顯得異常耀眼。

葉連平是安徽省和縣卜陳學校的退休教師。多年前,由於農村學校英語教學條件差,很多學生被英語拖後腿,影響升學。曾經在美國大使館工作的葉連平會説英語,在特殊時期曾被懷疑是美蔣特務。從不敢説英語的葉連平“變廢為寶”在自己家裏開設英語課堂,義務輔導國小和國中生,所需的書本用具都是他自己掏錢買。

20__年,鎮政府出錢把葉連平家對面的學校倉庫改建成兩間教室,一間供學生上課,一間作為圖書室。後面的小院子被葉連平收拾得乾乾淨淨,種上了夜來香和棕櫚樹,學生們課餘時間可以在這裏跳繩,打球,看書。

兩個多月前,一批來自合肥,巢湖的大學生志願者為了解決孩子的學習困難,在這裏住了五個星期。為孩子們帶來繪畫,音樂,舞蹈等興趣課。

由於生活條件有限,志願者們只能自己燒飯吃,但經常沒有新鮮的菜吃。8月7日,葉連平為了給年輕人買點菜,自己騎車去烏江鎮買菜,在買完菜回來的路上與電瓶車撞翻,腰椎右邊的第三根骨頭脱位。

8月9日,葉連平做了腰椎手術,住院不到十天,他就要求出院,由於傷勢未愈,很長一段時間裏他只能坐在凳子上講課。兩個多月了,葉連平至今仍戴着護腰。

2022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蹟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8

這個暑假,92歲的退休教師葉連平仍在村裏給留守孩子補課,他希望,最後一口氣也是在講台上呼出的。從20__年開始,葉連平利用節假日免費給周邊的學生補習語文和英語課。根據不完全統計,19年來,已經有1000多個孩子在這裏得到過幫助。

19年未向學生收過一分錢,一瓶礦泉水都捨不得給自己買

原本是語文老師的葉連平決定利用自己的英語特長,為孩子們補習英語。他找來英語教材,系統地研究,還根據不同的英語水平,把孩子們分了班,更有針對性地上課。

為什麼不收錢?

葉連平説,在物質生活上我是低水平,精神生活要高標準。“我拿着國家的工資,我吃着國家的糧,是人民的錢,我沒有權利再跟國家、跟政府、跟組織要賬。我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不吃零食。到外邊買書,我自己帶着乾糧和火腿腸,一碗陽春麪、一瓶礦泉水我都不買,省下來的錢,要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

用生命影響生命,要跟時間賽跑

葉連平説,我希望我最後的一口氣是在講台上呼出去的,而不是在牀上。我現在的口號就是那十六個字:生命不息,戰鬥不止,鞠躬盡瘁,死而不已。

“我不同意諸葛亮的話,他是死而後已,我是死而不已。我希望等到我走的時候,能夠被組織上承認,我是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就心滿意足了。”葉連平説。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台,四季耕耘。紮根在最貧瘠也是最需要教育的基層,葉老的堅守,也是一羣人的堅守。為你講述三位紮根基層一線的教育人員的故事,同樣,向他們致敬。

2022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蹟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9

朱有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我國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專家。他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積極投身脱貧攻堅事業,主動來到深度貧困的“民族直過區”承擔扶貧任務,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改變了當地貧困落後的面貌。他致力農業科學研究,取得多項重大科研成果,立足農村實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創辦院士科技扶貧指導班,為雲南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培養了1000餘位科技致富帶頭人。他情繫三農,紮根邊疆,掛鈎聯繫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以來,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間地頭,與少數民族羣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受到各族羣眾真心愛戴和社會各界高度讚揚,被親切地稱呼為“農民院士”。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稱號。

近一段時間,朱有勇的先進事蹟被中央媒體集中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幹部羣眾普遍認為,朱有勇是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基本方略的忠誠踐行者,是打贏脱貧攻堅戰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是奮鬥在脱貧攻堅主戰場的“農民院士”。廣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表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學習朱有勇科技扶貧的先進事蹟和忠誠擔當的崇高精神,積極投身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決戰決勝脱貧攻堅戰的偉大事業,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作出應有貢獻。

“時代楷模”發佈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授予朱有勇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朱有勇先進事蹟的短片。發佈單位有關負責同志,朱有勇的同事、學生,村民代表,及社會各界人士等參加發佈儀式。

2022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蹟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10

學校是建起來了,如何留住孩子卻成了難題。

為留住這些學生,家訪成了張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去有些學生家的路太難走,連車都租不到,只能徒步前往。一個假期甚至兩個假期,即便馬不停蹄,張桂梅也只能走訪完一屆學生的家庭。儘管如此,她依然堅持,“無論如何,我一定要親自到每一名學生的家裏去看看。”

一次家訪,到了山下,司機告訴張桂梅,車上不去了。學生的家在山頂,僅有一條不到半米寬的山路,路的一邊是萬丈懸崖,走路的話需要6個小時。為了節省時間,張桂梅搭乘鄉政府工作人員的摩托車上山。“當時坐在車上,我都不敢低頭,摩托車稍微歪一點,就會跌入懸崖粉身碎骨。”想起當時的場景,張桂梅至今心有餘悸。

學生下山來接她,在半山相遇時,張桂梅第一句話就問她,“你為什麼要回這兒來啊?你怎麼還老想回這兒啊?這地方你怎麼回來的啊?”女孩低着頭淡淡地説,“老師,我不回來,我上哪兒去啊?”張桂梅無言以對。

2022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蹟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11

一位法官、一位法院領導幹部因病去世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引起廣大司法界人士強烈反響,甚至引起黨的同志的高度讚賞,他就是上海高院副院長鄒碧華。説:鄒碧華同志是新時期公正為民的好法官,敢於擔當的好乾部。他崇法尚德,踐行黨的宗旨,捍衞公平正義,特別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頭,甘當“燃燈者”,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忠誠,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政法幹部要以鄒碧華同志為榜樣,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征程中,堅持理想信念、堅守法治精神,忠誠敬業,鋭意進取,勇於創新,樂於奉獻,努力做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業績。鄒碧華是何人物,有多麼偉大的壯舉,創造了什麼豐功偉績,贏得羣眾的肯定,得到領袖的讚揚?3月2日聆聽了鄒碧華先進事蹟報告會,一切有了答案。

鄒碧華同志是中國法治史中的里程碑人物。我們正在進行的依法治國進程,是從歷史、近代和現代成功和失敗的經驗中取得並得到執行落實。在歷史和現實中從不缺少理論家和實踐者,理論家講的分析的是事物發展規律性、重要性、原則性,實踐者強調是經驗過程、事物發展結果以及所遵循的流程。兩者往往是相差甚遠,甚至相互牴觸。一位偉大的法學家處理不好一起簡單的民事案件,一名資深的法官能夠熟練審理處理好各類案件,但黯然不知道成功背後邏輯關係。説鄒碧華同志是現代法治史中的里程碑的人物,就是基於他很好解決理論和實踐脱節分離問題,作為一名學者,他傳經佈道、著書立説,作為一名法官他審判案件、定紛止爭。在他生命中燃燒着兩團火,一團是對當事人的真情和每一起案件背後事實真相,一團是法官和事業關愛和奉獻,他用深邃理論素質和價值判斷指導所有參與司法過程中人員,遵從法治,堅守法治,將法治理念從一人一事中切入肌膚,詮釋着“讓人民羣眾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公平正義”,讓每一名法官從審判中感受到職業尊榮,他生前的法官同事説“鄒院長在長寧法院的4年,是我們重拾夢想的4年,是重燃激情的4年”。這句話足以證明他將遵從堅守法治的意義之火重新點燃,也是對之前輕視踐踏法治的否定。説他是里程碑式的人物,就是因為他用自己的言行改變了人們對法治尊崇。

向鄒碧華學習,學習他什麼?鄒碧華生前説“我不能改變世界,但是我可以改變我周圍的部分世界,我不能改變周圍所有的人,但是我可以改變周圍一部分人。”這個世界為什麼要改變,周圍的人為什麼要改變,改變什麼?我理解的是這個世界還有許多無規則、無秩序,周圍的人還有許多不遵守規則和秩序,更有甚者不遵守法治,他用生命告訴我們一個懂得尊重職業的法官,才能擁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一個擁有正確價值觀的法院,才能擁有不斷前行的力量。鄒碧華用其理論素養和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什麼是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理想事業,什麼是法院的正確價值觀——公平正義、崇法尚德,兩者結合,公正司法、為民司法。

鄒碧華生前所從事工作和一切讓我感悟到他另一個閃光點,也是里程碑的轉變,他將法院管理的理念從一般的管理中獨立出來。管理是科學,法院管理是一門學科,如果他不逝世,我想在他的推進和感召下,法院管理理念將迅速改變。多年來,從來沒有人像他從對法治的信仰、法律的尊崇、法官的尊榮、當事人尊敬的角度來詮釋法院的管理。作為法院一名工作人員,學習鄒碧華同志先進事蹟,不光是學習他的精神,光有精神,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更重要的是學習他的務實行動、一言關懷改變一人情緒,一事解難關注社會對法律的認識,一言一行一事長期積累起來改變人的價值觀、單位的價值觀。他説:“領導能力意味着凝聚力和戰鬥力”,可見,他對“領導”的理解不是權力和地位,而是一種責任和要求。他説:“管理能力代表着質量和效率”,他將管理提升到科學本質的要求。作為一名普通法官,學習鄒碧華愛崗、精業、敬業,他從一名書記員做起,和我們一樣,但他迅速成長,定格於上海高院副院長,不是僅僅行政職務的升遷,更是他精業、敬業的肯定。從本科畢業到碩士、博士、學者這是他精業,我們沒有,是他的時間充裕,還是他享有特權,我説都不是,是他對職業事業的尊崇,他辦理很多具有指導性的案件,我們沒有,這是智慧技巧的結合,他是一位值得我及所有信仰法治的人崇敬的人。

2022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蹟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12

今天是清明節,上蒼也為英雄而悲泣。當看了楊漢軍同志的宣傳報道後,被他的先進事蹟深深感動,又在網上搜索相關資料,深入學習瞭解了楊漢軍同志的生平事蹟。

楊漢軍同志因公犧牲至今,他的先進事蹟不斷傳揚,作為武漢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漢軍同志為武漢招賢納士、改革創新鞠躬盡瘁,是“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先進典型。

我們要學習他愛家愛黨愛人民的高尚情操。在生活中,楊漢軍同志對有困難的老人、青年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難題。對自己的患病的家人和老人,只要有時間,也是忙前忙後的關心和照顧。尊老愛幼,幫助他人是我國優良的文化傳統,也是一種素質美德。在楊漢軍同志身上發光閃耀,是值得我們不斷學習和傳承的。

我們要學習他勇於創新,鋭意進取的精神。在工作中,不能墨守成規,要勇於學習掌握新知識,開拓新視野,思考如何能讓黨的事業獲得更大的發展。

我們要學習他不忘初心,奉獻如常的精神。楊漢軍同志身居要職,廉潔奉公,時刻不忘為黨和人民對他的囑託和責任。兢兢業業,最終累倒在工作崗位上,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楊漢軍同志的感人不在於做出了驚天動地的壯舉,在於他實實在在為人民羣眾排憂解難,平凡之中見真章,帶給我們無窮的正能量。“死者長已矣,生者當勉勵”。作為一名普通的社區工作人員,我將認真學習,努力工作,積極進取,熱心為人民服務,辦好每件實事。向這些為黨為人民光榮犧牲的優秀的共產黨員學習,向曾經為創造我們新中國美好今天拋頭顱灑熱血而奮獻了青春和生命的人學習,勵志前行,爭做一名合格的黨員。

2022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蹟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13

偶然間在微信朋友圈刷到一篇記錄張桂梅事蹟的文章,在讀的過程中我被深深的感動,同時也感受到了強大的力量。是什麼力量支持這位看起來飽經滄桑女士願意為了山裏的女孩們能夠上學付出自己的一切。同時她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成功創建了全免費的女子高中,並且讓1600多名女孩成功走進了大學,改變了一生的命運,其中不乏全國頂級的大學,有浙大、武大、川大等。

事蹟的來源是央視的《面對面》,在節目中主持人對張桂梅做了採訪。先來看一下張桂梅其人(以下內容來自百度百科),女,滿族,1957年6月出生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院長,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這些內容是她眾多人生經歷中的一小部分,但這是最令我感動的歷程。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是全國惟一一家全免費的女子高中,這裏招收的學生全部是華坪縣農村貧困家庭的孩子。據公開資料顯示,20_年,全校共有118人蔘加大學聯考,600分以上有10人,一本上線48人,本科以上有109人,綜合上線率達100%。建校12年以來,有1645名女孩從這裏走出了大山,多名畢業生進入名牌大學。這是一份多麼偉大的成績,但每一個偉大的成績背後都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付出。

張桂梅在華坪中學任教過程中,時不時就會有女孩在課堂上消失,在家訪之後她發現,這些十幾歲的女孩都被家裏嫁人了。20_年張桂梅擔任兒童福利院院長,她發現一些健康的女孩被丟棄在福利院門口。這些經歷讓她萌生了建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的想法,因為幫助一個女孩可以挽救三代人。於是從20_開始她四處奔走,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四處募捐,然而社會往往是現實的,用了5年時間僅籌到了1萬元。事情的轉機出現在20_年作為黨的17大代表參加黨代會期間,一名記者在她褲子的破洞上發現了她的願望,發表了一篇名為《我有一個夢想》的報道。從此她想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願望得到了黨和政府的支持,政府出資200萬元創辦了華坪女子高中。高中創辦之後也不是一番風順,條件艱苦,師資落後,多名老師因無法接受這個工作條件而辭職。剩下的老師在張桂梅的帶領下,憑着作為共產黨員的信念才堅持下來,並取得了不凡的成績。

任何偉大的事業背後的過程都是艱難的,張桂梅甚至沒有自己的生活,她説:“也不是不想有自己生活,只是一天做着做着,就把時間做沒了。忘了,把生活忘了”。是什麼支撐張桂梅走了下來?在採訪的最後,記者問道:“您覺得您這輩子的價值在哪?”,張桂梅回答:“不管怎麼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還是少,畢竟她們後面走的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對我是最大的安慰”。我在這句話中找到了答案,就是她找到了人生的使命,是使命的力量支撐她堅持下來,並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做到了這一切。

使命是什麼,在當代的企業管理中,使命、願景、價值觀是經常被提到的三個詞彙,企業的使命就是你的企業存在的目的是什麼。對於個人來講又何嘗不是如此,一個找到自己使命的人和一個沒有使命的人,能夠做到的程度是絕對不一樣的。張桂梅就是因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也就有了支撐自己走下去的信念,在這個過程中她可以不記榮辱,不記得失,真心誠意的為自己的使命去奮鬥,進而取得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成績。

張桂梅的事蹟給我了很大的啟發,“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在20_年這個特殊的年份,疫情肆虐,國際形式波譎雲詭,但所有的危機又都是機遇,從此時此刻起認真的梳理自己,挖掘自己的人生使命,併為自己的人生使命而奮鬥。

在疫情之下,我們的黨和政府表現出了強大的執政能力,以極快的速度控制住了疫情,是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唯一能保持經濟正增長的國家。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珍惜當下的大好環境,為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而努力奮鬥。張桂梅在採訪中也提到:“我希望她們出來不需要感謝張桂梅,不需要感謝女子高中,我希望她們感謝我們的黨和政府就足夠了”。這正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心聲。

2022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蹟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14

提起鍾南山院士,很多60後、70後可能比較熟悉,他是我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為我國度過非典疫情做出了突出貢獻。在這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中,84歲高齡的鐘院士依然衝在一線,在疫情面前臨危不亂,讓人們提到他的名字彷彿就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般安心。

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期間,鍾南山院士早在1月18日就給了“出門戴口罩,不要到處跑”的忠誠告誡,當晚趕赴武漢考察情況,之後針對人們關心的疫情問題加以解答,給處於慌亂中的人們以一副定心劑,以至於坊間廣為流傳“鍾南山不讓動,誰都不要動”的段子,可見鍾南山話語的重量。

鍾院士曾經説過“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病人的生命。”希望在以鍾南山院士為首的醫護人員努力和全國人民的配合下,這次疫情早點被控制住,拐點早些出現,更少人感染,更多人康復。謝謝你,鍾南山!謝謝你,所有奮戰一線的醫護人員!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2022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蹟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15

中央宣傳部25日向全社會公開宣傳發布“當代愚公”黃大發的先進事蹟,授予黃大發“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20世紀60年代起,黃大發帶領200多名羣眾,歷時30餘年,靠着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被當地羣眾親切譽為“大發渠”。黃大發以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不等不靠的責任擔當,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踐行了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站在新的歷史時期,面對黨和人民羣眾的新要求、新期盼、新使命,我們更應該向黃大發同志學習,學習他堅定信念、敢於擔當、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才會名副其實成為黨組織的好乾部,百姓心中的好公僕。

要堅定信念,做到時刻不忘初心。指出,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理想信念作為思想和行動的“總開關”,是一名共產黨員骨子裏不能少的,只有做到有黨性、講黨性,在黨言黨,在黨愛黨,在黨憂黨,在黨興黨,才能忠誠於黨、忠誠於人民。平日裏,我們更要牢記當初的誓言,始終把“永不叛黨”靈魂長駐心間,學習踐行好黃大發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心中裝着百姓的冷暖,以一名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為他們辦實事,這樣老百姓才會因為我們的付出而更加幸福。

要敢於擔當,做到時刻不忘衷心。指出,敢於擔當,是領導幹部基本的政治品格和素質要求。當前,齊心協力打贏脱貧攻堅戰已成為全黨的一項政治任務,在具體的工作推進中,也面臨着諸多的困難和挑戰,要實現黨的這一偉大目標,更需要我們每一名黨員幹部向黃大發看齊,不忘衷心,拿出敢於擔當作為的精神,不等不靠,主動作為,主動擔當,在脱貧攻堅等工作上,站好自己的崗,履好自己的職,盡好自己的責,把高標準履職盡責作為一項基本要求,加強與羣眾的血肉聯繫,常深入羣眾中去,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問事於民,做到崗位工作能盡責、難題面前敢負責、出現過失敢擔責。

要無私奉獻,做到時刻不忘熱心。曾強調,無私奉獻,是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黨章明確規定,共產黨員必須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多做貢獻,決不能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是靠千千萬萬黨員的無私奉獻而鑄就的,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黨員幹部,要以黃大發精神為航向,幹好自身的工作,帶動好身邊人,以實際行動率先作表率,發揮、傳承、踐行好一往無前、艱苦奮鬥、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精神,不忘為民服務的熱心,不忘幹好工作的熱情,不忘為民辦好事的熱誠,始終心繫人民、情繫人民,忠誠為民一輩子,奉獻為民一輩子,成為人民心好的好公僕。

黃大發歷時30餘年,以堅定的信念、責任的擔當、無私的精神,帶領羣眾,戰鬥天地,為貧困地區的老百姓開鑿了生全之渠,是新時期黨員領導幹部學習的楷模,為老百姓增福祉、謀幸福更需要這種精神,黨員幹部要時刻放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不能丟!不能忘!

2022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蹟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16

談起”誠信“一詞,不禁使人反思它其內在的意義。然而,誠信是什麼,人們的理解各有不同。就拿我來説吧。過去,我只是無知地認為誠信只不過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罷了。但是,我也太天真了,把誠信想得那麼地幼稚。那麼,誠信究竟是什麼呢?我始終感到迷惘。當我在讀了,《誠信是什麼》這篇文章後,受到了啟發,對當初誠信的理解有了質的變化。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主人公李明與他爸爸去菜場買葱準備回家做紅燒魚,由於李明爸爸剛好身上沒帶零錢,全是100元的人民幣,一時找不開。好心的賣葱大媽先讓李明與他爸爸先拿葱回家做紅燒魚,然後再送葱錢也不遲。回到家,李明爸爸不想去送葱錢。李明死活不同意,講道理給爸爸聽:”誠信很重要,人要講誠信,大媽種點葱不容易。“最後,李明還是説動了爸爸去還錢。誠信就是誠實守信,這就是我找到的什麼是誠信的正確答案。

掩卷沉思,主人公一語到出了誠信的真諦,澄清了我思想上的迷霧,不禁為自己過去的幼稚無知而感到羞愧。簡單的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並不是誠信真正其內在的意義,只不過是誠信的一面罷了。誠信就是誠實,講信用。誠信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裏裏外外,生意場上要講信用,要公平競爭,不能使用旁門左道;買賣場上要講城信,要貨真價實,不能以假冒偽劣產品坑害消費者的利益;考場上要講誠信,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不要用炸騙手段作弊。

我覺得誠信好比是一面忠誠的鏡子,它會毫不隱瞞地告訴你,你的心靈上有沒有污斑。我還覺得,在思想裏,人們也不能沒有誠信這面忠誠的鏡子。一旦沒有了這面鏡子,我們內心的美與醜就沒有了可以衡量的標準了。正如古代一位君王李世明所:”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誠信對社會來説是多麼地重要,假如這個社會一旦失去了誠信,人們生活在互相猜疑中,那社會將會怎麼樣。

感謝你《誠信是什麼》,你使我變得更加成熟。你不僅使我認識了什麼是真正的誠信,而且使我懂得了今後我的一生該怎麼過,怎樣做人!

2022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蹟的個人心得體會 篇17

在1939年12月21日寫的《紀念白求恩》一文,結尾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毛主席這一名言激勵、教育了幾代人,成為了真正共產主義者的道德追求、精神追求。最近看《健康報》報道村醫劉貴芳的事蹟,深為感動,很值得社會學習,她就是一位高尚的普通人。

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南陽堡鎮後南堡村鄉村醫生劉貴芳,從事村醫工作30年,她把村裏的 72名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貧困老人當作爹媽一樣照顧,曾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鄉村醫生和全國最美鄉村醫生。

近年來她自籌資金295萬元建設了有150張牀位的醫養結合新模式的養老院,20xx年7月,養老院建成投入使用。

今年10月劉貴芳給總理寫信匯報了養老院情況以及遇到的實際困難問題。11月18日,總理專門給劉貴芳回信,充分肯定了劉貴芳籌錢建起公益性養老院的義舉。河北省委書記、省長對落實總理的重要指示精神迅即採取措施,下決心進一步把養老服務工作做好。

收到總理回信後,劉貴芳表示:“我決不辜負總理的囑託,要繼續紮根基層,為羣眾搞好服務,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人民羣眾真切感受到我們基層醫務工作者的付出和奉獻,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温暖。”

劉貴芳這種立足普通崗位,一心為老百姓服務的實際行動很值得在社會一線工作的領導和公職人員學習,這樣高尚的人在基層不斷湧現,我們社會主義大家庭就會温暖如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q3jlp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