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精選22篇)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精選22篇)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1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擁有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想。習近平十分重視生態環境保護,頻頻以妙言雋語生動闡釋。(新華網 5月17日)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精選22篇)

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落實國務院、生態環境部領導的批示精神,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入腦入心、融入血液;進一步建立公開透明、程序嚴謹、制度完善、行為規範的運行機制,鍛造執法嚴格、敢於負責、作風過硬的環保衞士。

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戰略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五大新發展理念,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各部門聯合執法監管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環境問題涉及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生物,要實現可持續發現,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人人都要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堅決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

首先,要建立追責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後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其次,要增強環保意識。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可通過標語、廣播電視、微信平台等手段,結合精準扶貧、送法進鄉村等活動,開展一系列保護生態的法治宣傳活動,讓廣大羣眾充分認識破壞生態環境的危害性,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最後,要加強聯合執法。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部門和司法機關等要加強聯繫,逐步實現對生態環境資源領域案件的實時監督,打通保護生態環境的“最後一公里”。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2

總書記講話為建設美麗中國發出了總動員,為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總要求,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吹響了總號角。具體來説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是在思想認識上,總書記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了空前高度,旗幟鮮明、擲地有聲,彰顯了黨中央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講話指出,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是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

二是在工作要求上,總書記強調,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為此,我認為環保隊伍要當仁不讓,做好攻堅戰的主力軍,既要當好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的軍師,為黨委政府的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支撐,又要做好衝鋒陷陣、敢打敢拼的主將,確保各項污染防治工作紮實推進。總的來説,就是要堅決貫徹習總書記要求,努力建設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生態環境保護鐵軍。

三是在具體工作上,總書記提出要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保障飲用水安全,基本消滅城市黑臭水體,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以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和20__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為契機,認真排查問題、制定整改方案,加大資金投入,強化指導督辦,建立長效機制,拉條掛賬、倒排工期,確保專項行動取得實效、達到國家考核要求。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3

這次大會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會議不僅明確了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好的原則,而且明確了重點任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污染防治攻堅戰進入關鍵階段之際召開這次會議,作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責任、前所未有的動力。

20__年以來,我市結合中央環保督察工作全面梳理環境問題,踏踏實實推進環境問題整改,咬緊牙關爬坡過坎,取得了一次次的突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但是,與人民羣眾的熱切期盼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當前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時期。這次環保大會對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6項原則、5點要求,進一步夯實地方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的生態文明建設責任,為我們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指明瞭方向。

下一步,我們將立足崗位、勇於擔當,以環境問題為導向探索影響環境質量改善的深層次原因,既從宏觀上有針對性地制定大連市生態環境保護總體戰略規劃,統籌解決環境問題;亦立足當前真抓實幹,推動解決影響人民羣眾健康的突出問題。同時,進一步推動相關部門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和責任追究機制,使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考核結果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獎懲和提拔的重要依據,使損害生態環境的領導幹部受到嚴格的責任追究。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4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強調,必須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踐行黨的根本宗旨,貫徹黨的羣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充分激發藴藏在人民羣眾中的創造偉力,為做好新時代黨的羣眾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密切聯繫羣眾的“神經末梢”,是團結凝聚羣眾的前沿陣地。各級黨組織應充分履行職能職責,把服務羣眾、造福羣眾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組織廣大黨員幹部為羣眾提供精準有效服務,不斷增強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時代密切聯繫羣眾的重大意義

密切聯繫羣眾是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和重要法寶。我們黨從成立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時期,我們黨都注意與人民羣眾建立密切聯繫,形成了一套“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的黨的羣眾路線。可以説,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堅持做好羣眾工作、緊緊依靠並帶領人民羣眾不懈努力和奮鬥的歷史。在我們黨的發展歷程中,之所以能夠始終保持進取精神和強大力量,經歷各種曲折和失敗而愈挫愈勇,最根本的是始終高度重視作風建設,堅持黨的羣眾路線,鍛造出人民羣眾擁護和支持我們黨的基本政治優勢,成為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之一。

新時代密切聯繫羣眾是推進新的歷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密切聯繫羣眾工作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舉,制定並帶頭落實八項規定,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顯著成效,深得黨心民心。實現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必須做好新時代密切聯繫羣眾工作,推動基層黨組織紮實做好組織動員和教育引導羣眾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廣大羣眾團結凝聚在黨組織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真抓實幹、攻堅克難,凝聚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做好密切聯繫羣眾工作是實現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應有之義。我們黨來自人民、紮根人民、造福人民,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羣眾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基層黨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堅強戰鬥堡壘,黨的各項任務最終要靠基層黨組織卓有成效的工作來完成,黨和羣眾的血肉聯繫最終要靠黨組織來保持和發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團結帶領羣眾更加自覺地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

基層黨組織要切實履行密切聯繫羣眾的職責

黨的十九大黨章修正案規定,“黨支部是黨的基礎組織,擔負直接教育黨員、管理、監督黨員和組織羣眾、宣傳羣眾、凝聚羣眾、服務羣眾的職責”,這一表述進一步明確了基層黨組織做好羣眾工作的職責定位。黨的基層組織就要着眼夯實黨的羣眾基礎,聚焦職能職責,堅持黨的根本宗旨,認真貫徹黨的羣眾路線,加強政治引領,自覺做好羣眾工作,在密切聯繫服務羣眾工作中唱主角。

要着力組織羣眾,匯聚推動改革發展穩定的磅礴力量。提高羣眾的組織化程度,是基層黨組織做好羣眾工作的重要途徑。基層黨組織要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的重點任務,全面提升組織力,充分發揮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把社會不同階層、不同羣體的羣眾組織集中起來,實現高效聚合。堅持和完善基層羣眾自治制度,健全基層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機制,提高羣眾的參與度和滿意度。加大黨務、政務、廠務公開力度,創新社會管理方式,羣眾的事羣眾商量着辦,讓廣大羣眾全面參與到基層社會治理中來,提高羣眾的參與度和滿意度。領導和帶動羣團、工會、婦聯等羣眾組織,組織、動員和團結廣大黨內外幹部羣眾,努力完成本地區本單位的工作任務。創新“互聯網+”羣眾工作模式,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推進電子政務,打造網上交流共享、在線服務平台,組織羣眾在網上交流、協調、解決問題,拉近黨羣幹羣距離。

要注重宣傳羣眾,增強羣眾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堅持不懈地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教育羣眾,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引導廣大羣眾堅定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大力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引導羣眾堅定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大力宣傳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成果,宣傳各類先進典型事蹟,引導激勵廣大羣眾立足本職作貢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通過解疑釋惑、溝通協調,統一羣眾認識,激發工作熱情,為改革發展提供思想保證和輿論支持。把青年羣體作為重點對象,瞭解他們的思想工作生活狀態和行為特點,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

要堅持凝聚羣眾,把羣眾緊緊團結在黨組織周圍。基層黨組織要當好羣眾的“主心骨”。要堅持政治引領,引導廣大羣眾堅定不移地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覺在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下行動。堅持組織引領,引導各類組織做好服務羣眾工作,帶領羣眾廣泛參加基層社會治理,使各類組織和羣眾成為黨的左膀右臂。堅持機制引領,以基層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民主協商、羣團帶動和社會參與等機制,全面實行網格化管理等方式,推行村(居)民議事會、村(居)民理事會、民情懇談會,健全基層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機制,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能力,引領廣大羣眾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要努力服務羣眾,不斷解決羣眾的操心事煩心事。基層黨組織是黨聯繫服務羣眾的橋樑和紐帶。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以服務羣眾、做羣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強化服務理念、提升服務能力,把工作重心轉到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羣眾、服務黨員上來。圍繞抓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任務落實,辦好那些羣眾衣食住行、柴米油鹽等具體的、瑣碎的事,辦好那些就醫、就業、就學、養老、環保等老百姓感到難辦的事、煩心的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堅持“好事”讓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來做,推行一站式服務、全程代辦等做法,開展黨員社區報到、志願服務、責任區、示範崗、結對幫扶等活動,為羣眾提供差異化、個性化服務,着力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把工作做到羣眾心坎上。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脱貧,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脱貧攻堅,加快實施交通、水利、電力和網絡扶貧行動,真心實意為貧困人口辦實事、解難事。

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密切聯繫羣眾的堅強戰鬥堡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立足擔當新使命、發揮新作為,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加強基層組織體系建設,把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羣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

要健全基本組織,構建健全的基層組織體系。近年來,許多地方適應經濟社會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的變化,弘揚“支部建在連上”的光榮傳統,積極探索創新黨支部設置形式,不斷擴大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對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的覆蓋,取得明顯成效。要圍繞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按照有利於密切聯繫羣眾、黨組織發揮作用的原則,健全基層組織,優化組織設置,理順隸屬關係,推進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避免出現黨的羣眾工作盲區和“空白點”,做到哪裏有羣眾哪裏就有黨的工作,哪裏有黨的組織哪裏就有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

要建強基本隊伍,打造忠誠乾淨擔當的骨幹力量。黨員幹部特別是黨組織書記是密切聯繫羣眾的領頭雁。要結合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加強教育培訓和實踐鍛鍊,不斷提高黨員幹部推動發展、改善民生、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本領。以村居“兩委”換屆為契機,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重點從致富帶頭人、技術能手、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復員退伍軍人、返鄉大中專畢業生中選拔村居“兩委”班子成員特別是書記。聚力精準脱貧攻堅,選好派強駐村工作力量,選派優秀年輕幹部到貧困落後和維穩形勢複雜的村和社區擔任第一書記、駐村幹部。

要落實基本制度,推動黨內組織生活正常規範、嚴肅認真。基層黨組織是黨員錘鍊黨性的熔爐,組織生活是黨組織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的基本方式。新出台的《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對提高組織生活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規定了“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談心談話等黨支部開展組織生活的基本形式。要嚴格黨內政治生活,堅持“三會一課”、支部主題黨日等組織制度,確保基層黨組織的組織生活能夠經常開展、取得實效。從嚴管理監督黨員,引導廣大黨員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充分發揮黨員在密切聯繫服務羣眾方面的先鋒模範作用。

要開展基本活動,充分發揮黨組織的組織優勢和組織力量。近年來,許多地方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採取建立基層聯繫點、實地調研、民情夜訪、駐村幫扶等形式,走出機關、走進基層、走進羣眾,為密切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要緊緊圍繞改進作風、服務羣眾、密切黨羣幹羣關係,組織黨員開展承諾踐諾活動,組織各級領導幹部聯鄉包村、黨員幹部包户入户,推動領導力量和工作力量下沉基層,組織黨員幹部與困難羣眾結對,更好地聯繫服務羣眾。深化黨員設崗定責、依崗承諾和黨員責任區、黨員示範崗等活動,提升羣眾的獲得感和對黨支部的信任度。

要強化基本保障,不斷夯實基層基礎水平。着眼推動基層黨組織有資源、有條件為羣眾服務,大力解決村和社區基層黨組織有錢辦事、有人管理、有場所議事的問題,推動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傾斜。落實基層黨組織工作經費、服務羣眾專項經費、基層幹部報酬待遇和基本養老醫療保險,推動發展壯大薄弱村空殼村集體經濟,加強鄉鎮“小食堂、小廁所、小澡堂、小圖書室、小文體室”和幹部週轉房以及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逐步改善基層幹部工作生活條件,保證羣眾話有地方説、事有地方辦、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管。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5

這次十八大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學習,我們是以問卷調查形式為主的實踐活動,為此我們小組的成員在採訪了校內同學,留學生和老師,在問卷中涵蓋個人關於環保節約的行為習慣,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常識,瞭解到大家對這一熱點的理解和環保意識。

通過這次學習,我們獲益匪淺,我們知道大自然提供給人類可利用的資源是相對有限的。就我國來説,我們的家底並不厚,“老本”並不多。面對近二三十年內面臨包括石油和天然氣在內的各種資源嚴重短缺狀況,一些人大聲疾呼:中國“地大物博”的觀念該改改了。必須把合理開發資源和保護環境,作為我國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樹立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惟一家園的理念,熱愛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

目前我國面臨的日益嚴峻的生態狀況告訴我們:必須擺正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自然萬物是脣齒相依,息息相關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統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員。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我們必須走出天人對立的誤區,迴歸和諧。

“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我們想要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就必須要愛護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而且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而所謂自然恢復為主,就是強調要求我們尊重自然界的規律,不要再發展的同時忘了自然界的規律,必須順其自然,儘可能恢復原有生態的面貌與功能。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6

當代表們聽到“我們一定要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中共xx大報告中這一充滿激情和期待的號召,響起了人民大會堂內雷鳴般的掌聲。

所謂的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而在20xx年的黨xx大報告中也已經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而現在在xx大再一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議題,並將此列入了重要議題中,可見中央高層對中國生態環境的憂慮與重視。

我們可以看到,歷屆人民代表大會中,環境問題都是重中之重,黨的xx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黨的xx大以來,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黨中央相繼提出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生態文明等新的發展理念和戰略舉措。黨的xx大報告又進一步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新要求,並將到20xx年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要求之一。黨的xx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綠色建築、綠色施工、綠色經濟、綠色礦業、綠色消費模式、政府綠色採購不斷得到推廣。“綠色發展”被明確寫入“”規劃並獨立成篇,表明我國走綠色發展道路的決心和信心。

另外,黨的xx大報告提出了,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xx大報告此次將生態文明建設列入重要議題,這在中共歷次代表大會政治報告中尚屬首次。

“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我們想要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就必須要愛護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黨的xx大報告提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而且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而所謂自然恢復為主,就是強調要求我們尊重自然界的規律,不要再發展的同時忘了自然界的規律,必須順其自然,儘可能恢復原有生態的面貌與功能。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黨的xx大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總體佈局的高度來論述,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佈局認識的深化,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五位一體的高度來論述,也彰顯出中華民族對子孫、對世界負責的精神。要實現真正的國富民強,必須守住“綠水青山”。那麼,如何實現“美麗中國”?即我們必須着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這不僅是當今世界的主流觀念,也越來越受到我們黨的重視。

而在自然環境保護之後,建設生態文明另一個重要的部分便是生態產品。在黨的xx大報告中,在提到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時也提出要“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作為公共產品的良好生態環境,包括清新空氣、清潔水源、安全食品——這些都是人類生產生活的必需品,是消費品,而各級政府理應成為第一生產者、提供者。“生態產品”的概念首次亮相黨代會報告,體現了黨對人民羣眾渴望優質生態產品、優良生態環境迫切需求的積極迴應,同時也對各級政府加大環保投入、保障基本環境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歷經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提供物質產品的能力有了大幅提高,文化產品的生產能力也在快速進步,但相對而言,提供生態產品特別是優質生態產品的能力實際上卻提升得較慢的。在黨的xx大報告中談到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時,把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列在第一位。而在黨的xx大報告提到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時,“資源環境約束加劇”仍然位列其中。這足以表明,資源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我們黨的重點關切。要真正實現“三大發展”,建設好“美麗中國”,任務仍然艱鉅,需要我們高度重視,一步一步攻堅克難,在今後的工作中把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向前進。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7

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用“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詳細地説明和闡述。報告中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十九大報告中關於生態文明的建設理論,為我們協調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指明瞭方向,張家口地區現在正在進行20__年冬奧會的建設籌備,習近平總書記在20__年初視察崇禮區時,對崇禮的生態建設就十分關注,要求每項規劃都要體現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的原則,不要貪大求全、亂鋪攤子,現在冬奧賽場建設已經進入了關鍵時期,而且各項建設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我們一定要按照總書記的指示,堅持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理念,在經濟建設的過程中也要保護好當地的生態環境,實現經濟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雙贏。

張家口地區擁有着豐富的旅遊資源,各地都在以冬奧會地舉辦為契機大力發展旅遊業,這就需要當地政府秉持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科學規劃,合理發展,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為全面建設美麗中國、美麗河北、美麗張家口而奮鬥。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8

祖國大地哺育着我們。我們在這兒世世代代生長、繁衍,建設着我們美好的家園。

現如今環境關係到我們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關係到子孫後代的生長於繁衍;關係到人類文明的未來……可是,我們大家又有誰去關心這個問題呢?大家一味的認為我們美好的家園就是綠色的,給人一種清新、安靜的狀態。對,可誰又會想到現在的環境是怎樣的呢?若是你沿着河邊散步,一陣微風輕輕吹來,陣陣惡臭頓時向你撲面而來。若你向水中望去,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大雜燴呀!看!水面上飄着垃圾袋、飲料瓶……水中的魚都被薰的露出了白肚皮。談到這兒,就沒人會設想一下嗎?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我們的生活會如何?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地球會如何?趁現在還來得及,我們應該保護環境!它關係到人們未來的生存危機!

現如今科技發達,經濟市場更是如雨後春筍一般,一夜之間爆發。國家的許多資源被眾多企業們不是破壞了就是浪費了。我國的資源也是有限的,部分也需要以進口作為補充。許多河流湖泊也被工廠所排放的污水嚴重污染,導致周邊的人無法飲用!

這些問題在人們眼中已是十分嚴重,可現在有一個最嚴重、最值得令人們談討的問題——霧霾。

幸福的生活已經起航。如今家家户户基本上有了小汽車,無論是出門遊玩還是上班,走到哪兒都離不開車。再加上工業將大量的工業污染物排放於大氣中,二者一結合,嚴重的污染了空氣中的環境,使霧霾的嚴重性再一次加深……資源的破壞,河流的污染,霧霾的加重,祖國母親身上的負擔越來越重了。為了祖國母親,應該努力的改變這一切,使這一切變得更加生機勃勃,煥發活力。空氣是心臟的動力,也是我們的呼吸機,我們都為了心臟的動力都應該去保護空氣,不要讓它蒙上一層灰色的面紗。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哺育我們中華兒女的乳汁,保護生命的源泉,不要讓清澈的河流不再流動……

我要讓天變得更藍,水變得更清,樹變得更綠,空氣變得更清新,陽光變得更燦爛,大地變得更生機……一切都是繽紛的世界!

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美好家園,要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積極保護生態資源,使地球母親恢復它原本的樣貌!努力創建美麗中國,美好家園!為了祖國的明天,不懈努力!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9

中國,一個偉大的國家,華夏,一個強大的民族,五千年的歷史,五千年的文明。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歷史推進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每個中華兒女都會為這個偉大的民族感到自豪。

是什麼讓你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是夢想,是每一個華夏兒女匯聚的中國夢,彙集的生生不息美麗的中國夢……中國,是大自然的傑作,那大好江山,迷住了我們,迷住了我。當我們隨父母一起踏足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領略美好風光,我們無不為之陶醉、激動和讚揚……

中國的美不僅僅是秀麗的風景,更湧現出體現中國人民善良心靈和崇高良知的美麗中國人。他們有助人為樂的,有孝順父母的,更有捨己救人的,為國捐軀的……他們是活雷鋒,是我們的榜樣,他們就是最美的中國人,是我們中國的點亮人類心靈的另一道閃亮的風景線。作為新世紀的中國人,我們應當自覺提高文化素質,增強節約意識、環保意識,並提升精神境界,為建設美麗中國盡一份心,出一份力,做一個美麗的中國人。歷經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大地掀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我們的家鄉也在日新月異的變化着:如今的武嶺公園,春天百花齊放,夏天綠樹成陰,秋天金黃燦燦,冬天白雪皚皚,男女老少都喜歡在這裏休閒散步、鶯歌燕舞,成為人們心中的“御花園”。遠望去,儼然一幅溪口人民安居樂業的美縮圖。

而正在修建中的銀鳳廣場又將給我們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相信這又將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公園。生活在美麗的中國的人們,都會有一個個美麗的中國夢。而我的夢想是當一名優秀的醫生。在我的心理,醫生是一個純潔、高尚的職業,醫生救人小到門診,大到手術,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危及生命。而醫生總是用他們高尚的醫德和高超的技術挽救一條條生命,給更多的家庭送去平安和幸福!而我就希望成為這樣的醫者,用一顆熱忱的心,一雙靈巧的手救助、醫治需要幫助的人們,讓所有的病人都成為一個健康的人,讓所有的病魔都在這個世界上消失。就猶如仙人之手,玉手輕彈,普降甘露,驅逐病痛,幸福人間!讓所有的中華兒女都健康快樂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我正在為這個夢想努力着,正在放飛着我的夢想。而當前我就需要腳踏實地用實際行動來實現這個夢想。努力學習,積極鍛鍊,就是這樣做的。我相信夢想和汗水是連在一起的,只有不斷努力,堅持不懈才能成功。用夢想點亮成功,開啟我最純真的童年之路。

我會在最率真的童年累積一顆愛國之心,用最純真的笑臉迎接每一天x,用最努力的行動去打造我的夢想,我的中國夢!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建設生態文明是我們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經濟快速增長中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的嚴峻現實而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戰略任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一定要深刻領會和把握這一重要精神,把生態文明建設擺上十分突出的戰略位置,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尋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共贏的發展模式。環境與經濟之間相互影響,反映出事物普遍聯繫之中的共同性和統一性。恩格斯説過,“勞動與自然界一起才是財富的源泉,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變為財富。”處於工業化階段的國家和地區,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充足的自然資源作保證,自然環境是衡量一個地區“軟實力”的重要標誌,在區域競爭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誰的環境好,誰就能讓更多的生產要素匯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態環境能夠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引擎。同時,經濟發展也為環境保護提供了物質條件。

聯合國發佈的《只有一個地球》報告中指出:“貧窮是一切污染中最壞的污染”,因為環境不可能在貧困的條件下得到改善。保護需要資金,資金需要通過發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開發資源才能有效保護生態,尤其是可以通過使用新工藝、新技術儘量減少甚至避免工業化階段的污染。由此可見,發展方式以人對自然的支配為前提,總量增長取決於對資源的開發以及有效配置,有賴於人類智慧不斷地認識、適應、利用、改造自然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講,環境與經濟二者統一於發展,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如鳥之兩翼,缺一不可。

綠色發展是經濟轉型的趨勢,生態文明是科學發展的標誌。時勢所趨,經濟欠發達地區迫切需要從“非此即彼”的“對抗性”思維中解脱出來,尋求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共贏”。

科技和制度創新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強大支撐。由於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資源豐裕的經濟體更願意通過傳統的要素投入獲得增長,對技術創新意願不如資源缺乏的經濟體強烈。

總體來看,當前欠發達地區主要依靠資源要素投入驅動發展的模式還沒有根本改變。應當看到,造成欠發達地區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的經濟增長方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約束,制度安排與推動綠色發展不相匹配,出現了一面是不斷加強生態保護設施建設,一面是不斷破壞生態環境,且破壞的速度比建設的速度還快。一些欠發達地區為擺脱貧窮,盲目追求增長,許多生態資源被濫採濫伐直至耗竭,資源浪費極其嚴重。這種任由稀缺資源繼續免費使用、廉價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決不能持續下去。

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中,江西省通過實施戰略性新型產業和“六個一工程”戰略,大力發展風電能源、高效農業等生態、清潔、循環經濟,形成了以礦產資源深加工、勞動密集型產業、現代農業以及生態綠色產業為主導的環保型產業體系,並通過生態市場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態市場運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還積極探索建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考評機制,加快推進水、電、礦產等資源型產品及要素價格改革,開展排污費改環境税試點,探索建立水權交易制度,推進生態合作、產業共建等多種方式的生態補償等。20xx年以來開展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不僅有力地促進了林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還對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經驗表明,科技和制度創新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強大支撐。實現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就要根據資源稟賦的特點,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態經濟規劃和相關政策,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重點建設區域性優質農產品生產等傳統產業基地,積極發展生態旅遊、清潔能源等新興產業,將生態經濟發展與農村經濟發展相銜接,利用循環經濟的理念使生態經濟的“涓滴效應”擴散開來,把發展生態經濟與發揮傳統要素優勢相互結合。這樣既可以賦予傳統要素以新的內涵,也可以讓生態經濟在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在制度建設上,要建立健全產權制度和價格機制,因為產權制度有效地促使人們保護稀缺資源,價格機制靈活地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變化。

此外,還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積極鼓勵人們尋找替代資源、節約使用最稀缺的資源,通過推動技術創新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推進綠色發展是轉變發展方式的“路線圖”。欠發達地區往往藴藏着較豐富的原生態資源,同時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貧困人口,面臨着加快經濟發展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雙重任務。一方面,我們不能用停止發展的方式來保護環境;另一方面,發展又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難治理”的覆轍。

新世紀以來,江西依靠區位優勢和要素優勢,成為新一輪產業轉移的最大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區產業的低端環節,賺一些微薄的辛苦錢。江西要實現科學發展、人民富裕、社會和諧,必須要有新的發展模式。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作為引領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龍頭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經濟文明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優勢,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兩年多來,全面啟動了“十二項重大生態經濟工程”建設,包括以生態保護、污染治理為主要內容的6大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和以保護“一湖清水”為重點、優化能源結構的6大基礎設施工程。

再以峽江水利樞紐工程為例,這是江西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水利建設項目,被譽為江西的“三峽工程”,具有防洪、灌溉、發電和航運等重大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該水利工程建成後,將對江西經濟核心區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達7.5億元。在防洪的同時,每年還可增加電量11.4億千瓦時清潔電能,有效緩解江西電力供需緊張狀況。另外,萍鄉、德興等資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繼通過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由“地下”轉向“地上”、從“黑色”轉向“綠色”。

江西在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質量在鞏固提高中保持全國前列。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3.1%,設區城建區綠化覆蓋率和綠地率均列全國第一位,林業產值突破千億,上升為全國第六。

當前,世界範圍內產業變革正在蓬勃興起,與我國的轉型發展形成了歷史性交匯,為欠發達地區推進綠色發展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歷史機遇。探索“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路徑,形成面向未來的新型產業發展格局和經濟增長模式,才能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才能在擴總量、上水平與轉方式、調結構的有機統一中贏得主動。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堅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既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內容,又是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在科學總結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和經驗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地指出,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我們偉大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讓人民生活在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之中。”這樣,就為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指明瞭方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優勢從根本上來説就是經濟發展優勢,不能因為在經濟發展上遇到一點困難,就動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念頭。不管經濟發展得再好,失去了良好的生態環境,這個經濟好的現狀也只是鏡花水月。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過程中,污染防治和環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關口。回顧20__年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同比下降9.3%,全國地表水優良(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上升3.1個百分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進一步下降,固體廢物進口總量同比減少46.5%……一個個具體的數據展現了我們一年來奮鬥的成果,也堅定了我們的防污治理的決心。我們必須要緊牙關,翻過這高聳的山峯,趟過這湍急的河流,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定力,不動搖,不鬆口,不開口子。

保護青山綠水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我們面臨的任務與挑戰將更加艱鉅,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找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嚮導的高品質道路。生態系統保護是一項複雜浩大的工程,我們必須按照其本來的機理,合理地輔助地開展工作,要堅持以自然恢復為主的戰略方針。我們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就要鞏固並擴大三大保衞戰的成果,對大氣污染嚴重區域展開重點攻堅工作,對工業、燃煤、機動車三大污染源加強治理並加大對新能源的研究力度,對重點流域和近岸海域進行綜合整治,強化對水、土壤污染的防治,制定更完善的制度對各個企業依法依規監管,加快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我們要貫徹盯重點、抓落實、高標準、嚴要求的理念,加大工作力度,抓準工作重點,抓好工作細節,解決好這些人民羣眾強烈反應的突出環境問題,既是改善環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當務之急。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防污治理,保護環境的任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堅持不懈,堅持打好這場硬仗,一定會迎來中國人民真正的金山銀山。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後,我們感受到今後生態環保工作任務將更加艱鉅,責任更加重大。

作為環保部門工作人員,我們更應該身先士卒,衝在保護環境第一線。我們要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讓環境違法企業付出沉重代價,新環保法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環保法,四個配套辦法(按日計罰、查封扣押、停產限產、行政拘留)就是我們手中的利劍,我們應當利用好這把利劍,斬斷環境違法行為。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增強“四個意識”,履行好生態環境保護職責,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分工協作、共同發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生態文明建設持久戰,以優異的工作成績迴應人民羣眾熱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的要求,不斷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經受住人民和歷史的檢閲。

我們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打造一支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的生態環境保護鐵軍,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精神,讓大連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建設生態文明是我們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經濟快速增長中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的嚴峻現實而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戰略任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一定要深刻領會和把握這一重要精神,把生態文明建設擺上十分突出的戰略位置,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尋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共贏的發展模式。環境與經濟之間相互影響,反映出事物普遍聯繫之中的共同性和統一性。恩格斯説過,“勞動與自然界一起才是財富的源泉,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變為財富。”處於工業化階段的國家和地區,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充足的自然資源作保證,自然環境是衡量一個地區“軟實力”的重要標誌,在區域競爭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誰的環境好,誰就能讓更多的生產要素匯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態環境能夠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引擎。同時,經濟發展也為環境保護提供了物質條件。

聯合國發佈的《只有一個地球》報告中指出:“貧窮是一切污染中最壞的污染”,因為環境不可能在貧困的條件下得到改善。保護需要資金,資金需要通過發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開發資源才能有效保護生態,尤其是可以通過使用新工藝、新技術儘量減少甚至避免工業化階段的污染。由此可見,發展方式以人對自然的支配為前提,總量增長取決於對資源的開發以及有效配置,有賴於人類智慧不斷地認識、適應、利用、改造自然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講,環境與經濟二者統一於發展,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如鳥之兩翼,缺一不可。

綠色發展是經濟轉型的趨勢,生態文明是科學發展的標誌。時勢所趨,經濟欠發達地區迫切需要從“非此即彼”的“對抗性”思維中解脱出來,尋求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共贏”。

科技和制度創新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強大支撐。由於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資源豐裕的經濟體更願意通過傳統的要素投入獲得增長,對技術創新意願不如資源缺乏的經濟體強烈。

總體來看,當前欠發達地區主要依靠資源要素投入驅動發展的模式還沒有根本改變。應當看到,造成欠發達地區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的經濟增長方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約束,制度安排與推動綠色發展不相匹配,出現了一面是不斷加強生態保護設施建設,一面是不斷破壞生態環境,且破壞的速度比建設的速度還快。一些欠發達地區為擺脱貧窮,盲目追求增長,許多生態資源被濫採濫伐直至耗竭,資源浪費極其嚴重。這種任由稀缺資源繼續免費使用、廉價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決不能持續下去。

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中,江西省通過實施戰略性新型產業和“六個一工程”戰略,大力發展風電能源、高效農業等生態、清潔、循環經濟,形成了以礦產資源深加工、勞動密集型產業、現代農業以及生態綠色產業為主導的環保型產業體系,並通過生態市場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態市場運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還積極探索建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考評機制,加快推進水、電、礦產等資源型產品及要素價格改革,開展排污費改環境税試點,探索建立水權交易制度,推進生態合作、產業共建等多種方式的生態補償等。20_年以來開展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不僅有力地促進了林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還對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經驗表明,科技和制度創新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強大支撐。實現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就要根據資源稟賦的特點,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態經濟規劃和相關政策,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重點建設區域性優質農產品生產等傳統產業基地,積極發展生態旅遊、清潔能源等新興產業,將生態經濟發展與農村經濟發展相銜接,利用循環經濟的理念使生態經濟的“涓滴效應”擴散開來,把發展生態經濟與發揮傳統要素優勢相互結合。這樣既可以賦予傳統要素以新的內涵,也可以讓生態經濟在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限度地發揮作用。

在制度建設上,要建立健全產權制度和價格機制,因為產權制度有效地促使人們保護稀缺資源,價格機制靈活地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變化。

此外,還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積極鼓勵人們尋找替代資源、節約使用最稀缺的資源,通過推動技術創新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推進綠色發展是轉變發展方式的“路線圖”。欠發達地區往往藴藏着較豐富的原生態資源,同時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貧困人口,面臨着加快經濟發展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雙重任務。一方面,我們不能用停止發展的方式來保護環境;另一方面,發展又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難治理”的覆轍。

新世紀以來,江西依靠區位優勢和要素優勢,成為新一輪產業轉移的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區產業的低端環節,賺一些微薄的辛苦錢。江西要實現科學發展、人民富裕、社會和諧,必須要有新的發展模式。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作為引領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龍頭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經濟文明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優勢,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兩年多來,全面啟動了“十二項重大生態經濟工程”建設,包括以生態保護、污染治理為主要內容的6大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和以保護“一湖清水”為重點、優化能源結構的6大基礎設施工程。

再以峽江水利樞紐工程為例,這是江西有史以來投資的水利建設項目,被譽為江西的“三峽工程”,具有防洪、灌溉、發電和航運等重大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該水利工程建成後,將對江西經濟核心區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達7.5億元。在防洪的同時,每年還可增加電量11.4億千瓦時清潔電能,有效緩解江西電力供需緊張狀況。另外,萍鄉、德興等資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繼通過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由“地下”轉向“地上”、從“黑色”轉向“綠色”。

江西在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質量在鞏固提高中保持全國前列。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3.1%,設區城建區綠化覆蓋率和綠地率均列全國第一位,林業產值突破千億,上升為全國第六。

當前,世界範圍內產業變革正在蓬勃興起,與我國的轉型發展形成了歷史性交匯,為欠發達地區推進綠色發展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歷史機遇。探索“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路徑,形成面向未來的新型產業發展格局和經濟增長模式,才能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才能在擴總量、上水平與轉方式、調結構的有機統一中贏得主動。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一個人的一生,會有大大小小數不盡的夢;一個想要發展壯大的國家,也會有一步步前進道路上的發展夢。一個優秀的民族必定有一個全民族共同奮鬥的夢想,中國夢便是那個承載了億萬中國人希望與夢想的大夢。

中國夢,我的夢,大家的夢。中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飛速發展。神舟飛船在太空中翱翔,墨子號量子衞星成功昇天,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位居世界第一,蛟龍號潛水器為我國的深海探索開闢了新的道路......中國,已經一步步邁向了世界強國的隊伍,與世界的聯繫愈來愈密切。

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們綠色的中國夢,推進生態文明,促進和諧社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我們努力發展中國經濟的同時,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一片淨土吧。人們是時候清醒了。當你們為了圖一時的利益建起一座濃煙滾滾的工廠時,當你們把大量有害垃圾深深地埋入泥土時,當你們把一座座冰冷的鋼筋混泥土建築物接連拔地而起時......是否會想過在未來的某一天,你的子孫和動物將無處呼吸,一隻只動物因為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一個塑料袋窒息,人們突然發現世界上已無地可種......順應時代發展的同時,保護好我們的環境,就是保護我們綠色的中國夢,就是建設我們更加美好的中國夢。

但中國在飛速發展的同時,卻帶來了不可逆轉的傷害。大地的皮膚變得傷痕累累,她的皮膚露出一片片乾枯的皺紋,她秀麗的頭髮——森林,被連根拔起。湛藍的天空一去不復返,反倒是那個“醜陋”的洞張着血盆大口,彷彿要吞併一切......中國的生態建設,迫在眉睫。

建設美好中國夢,是我們必須以實際行動去踐行的,如果我們今日只是原地暢談美好的中國夢,渾渾噩噩的度過每天的日子,我們遲早會被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淘汰。要想讓人民過上富足美好的日子,要想實現我們富強民主的中國夢,就要去拼搏,去努力,為建設美好中國夢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中國人!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15

生態文明,這個耳熟能詳的詞,想必大家心裏都懂,但又有多少人去做過呢?

環境是一個人類生存最基本的條件,如果我們破壞了環境,這等於破壞了我們生存的條件。

目前,生態環境日益惡劣,對我們影響最大的就是水資源。據有關資料報道:排水系統的鋪設和清潔劑的使用有增無減,消耗水中的氧,使魚類死亡,生態系統惡化。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污染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的污水排入河中,污染了5.5萬億的淡水。

這是多麼讓人觸目驚心的事實啊,保護生態環境是人人有責的,為什麼要破壞呢?

記得前主席_強調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

友好型社會。”因此,我們一定要把概念轉化為行動,共同投身於生態保護的大工程中。

在此,我向大家提出三點我的建議:

一、爭做生態建設的宣傳者。

爭當保護生態環境宣傳員,向家人、朋友、社區居民宣傳,形成“我以保護生態為榮,我為建設生態盡責”的良好風尚!

二、爭做生態建設的實踐者。

自覺參與各種生態保護和建設的公益性活動,用我們的雙手去創造優美的生態環境,讓我們的家園變得天更藍、水更清,讓我們國家變得地更綠、景更美!

三、爭做生態建設的志願者。

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精心呵護一草一木,自覺抵制破壞生態環境的不良行為,為營造綠色、生態、和諧、文明的環境奉獻一份力量!

“一木不成林,百花方為春”,讓我們攜起手來,每位同學都為城市、國家增添一份綠,描繪一筆彩,用我們的自覺行動,共同承擔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弘揚北大荒精神,構建生態文明,美麗中國!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16

小到一個家大到一個國,再怎麼重視生態文明都不為過,從xx大的“四位一體”到xx大的“五位一體”,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到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我們要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我們要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社會;我們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中去;我們要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生態文明的建設關乎人民大眾的幸福,關乎中國發展的未來,關乎我們的子孫後代,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為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

生態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要建設生態文明首先要處理好生態環境與經濟建設的關係。眾所周知,經濟建設是社會建設的中心,對於處在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經濟建設是重中之重,説到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不得不提到“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思想,它是一種辯證的思想,五大建設之間是有普遍聯繫的。在“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障,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這五個方面是相互影響的。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為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提供和諧的生態環境。經濟的發展不單單只是經濟的增長,簡單的追求經濟增長而忽視對資源、環境的保護,忽視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是對經濟發展的片面理解,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發展模式,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xx大以來,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存在着諸多方面的問題,比如説:霧霾、土地沙塵化、水土流失嚴重、空氣污染嚴重、湖泊面積縮減巨大、森林鋭減、土地退化等等,這些都是出現在我們身邊的逆生態文明建設的現象,並且已經明顯直接的影響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由於利益的驅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疏忽了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平衡,在資源的利用和開發中不注重對環境的愛護,這樣的發展下去的後果會很嚴重的,我們不能把生態文明建設從經濟建設中隔離出來,我們需要做到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又在經濟建設中保護好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只有樹立全面的、科學的、正確的發展觀,才能更好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使自然資源得以長期有效地運用和愛護,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

生態文明的建設要合規律性合目的性,必須做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我國的能源各種各樣非常的豐富,但我們也不能只注重當下的經濟利益,肆意揮霍各種能源,破壞自然環境來換取暫時的發展,國家的繁榮富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高速的發展讓環境的承載能力到達極限,我們不能先發展後治理,不能讓我們的下一代一出生就處在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中,生態環境問題不像經濟危機那樣週期性爆發,它是一個長期累積的結果,一旦出現就很難恢復到原來的樣子,所以我們更應該像珍惜生命那樣去愛護去關心我們的生態文明。

究竟怎樣才能更好的建設生態文明,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生態文明。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生態文明的構成是: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文化、生態制度。在生態經濟方面,要調整產業結構、減少污染物排放、合理利用資源與節約資源等;在生態環境方面,要提高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土壤質量,擴大綠化和環境基礎設施等;在生態文化方面,普及環保知識、宣傳生態文明知識、提高生態素質、開展生態創建活動等。在生態制度方面,應該投入保障、科學執政、信息公開。

作為新時代的研究生,我們更應該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先驅者,我們在學校裏學習了生態文明的先進理念,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生態文明在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所起的作用,主動把先進的生態文明理念運用到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不僅要要認真學習生態文明的理論知識,還要在實際的生活中積極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活動中去。平時要學會垃圾分類並且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實現資源的回收和循環利用,真正地做到珍惜資源。平時生活中也要節約用水,如關緊水龍頭。再着就是要節約用電,離開教室,宿舍的時候要隨手關燈,及時切斷電源等。這些事情看起來貌似很小也很瑣碎,但是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認真做到的話,對生態文明的建設真的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時,平時在學校還可以多做一些環保的宣傳工作,增強同學們的環保意識。其實,建設生態文明,只要我們每一個人用心並且堅持去做,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養成保護生態環境的好習慣,讓藍天、綠水、青山重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裏。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17

在我們周圍環繞,大自然給予了我們美麗的環境,而我們並沒有很好地去保護這篇大自然,而在無畏地浪費。

人類的發展史越來越快,而我們提倡的“低碳生活”卻幾乎沒有人理睬,而在一直破壞它的本質。人類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而大自然的綠色又在哪兒呢?

我們應該知道地球是唯一一個適合人居住的地方,但隨着人類的破壞,再過幾百年後我們應該去哪兒生存呢?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來保護我們的家園。

我們應該少用一次性物品;出門不用塑料袋,自備環保袋;把洗拖把的水可以用來衝馬桶;洗米、洗菜之類的水可以用來澆花澆菜;不隨意扔垃圾,要把來及進行分類。少開汽車,多騎自行車;家裏儘量備用無磷產品……其實我們能為環保做的事情有許多,只是看你平常在不在意。讓我們做好環保,為環保貢獻出我們的一份力量。環保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共同為環保出一份力,你出一些,我出一些,她出一些,相信吧,我們的環境會越來越好,讓我們擁有這樣的環境而自豪吧!讓我們為這大自然共創美好的明天,一起來為大自然母親貢獻力量吧!

我們為這大自然也許字獻出了單薄之力,但全世界都能這樣做的話,我們的明天將會跟美好!相信吧,美好的明天將會來到!讓我們手拉着手一起迎接嶄新的一天吧!加油!一起來吧!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18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第一次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樹起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里程碑。20__年1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從塞罕壩林場、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還林、阿克蘇荒漠綠化這些案例來看,只要朝着正確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幹,一代接着一代幹,生態系統是可以修復的。”今天,在右玉縣舉行“兩山理論與右玉綠色發展”峯會,浙江安吉、河北塞罕壩林場、陝西延安、新疆阿克蘇和山西右玉,圍繞“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主題,進行深入研討,達成廣泛共識,共同發表綠色宣言。

一、踐行“兩山”理論不動搖,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的辯證關係,是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核心價值觀,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範式。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大力學習和弘揚右玉精神,艱苦奮鬥,久久為功,一年接着一年幹,一代接着一代幹,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讓“兩山”理論在中華大地化為生動實踐、結出豐碩成果。

二、厚植綠水青山不懈怠,不斷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綠色與繁榮昌盛相連,荒蕪與衰落貧窮搭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植樹造林是實現天藍、地綠、水淨的重要途徑,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我們要攜手倡導、自覺踐行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動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大力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工程,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全面加強世界自然遺產地、自然保護區、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重要水源地和重要濕地的保護和建設,持續構建生態安全屏障體系,着力形成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進一步鞏固和擴大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讓我們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美好。

三、堅持綠色發展不鬆勁,形成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格局。堅持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我們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互促共進、深度融合,嚴守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三大紅線”,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着力打造綠色產業、綠色製造、循環經濟、清潔能源、低碳經濟,積極鼓勵和支持綠色技術創新,全方位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實現大地山川綠起來,生活環境美起來,人民羣眾富起來。

四、推進共治共享不停步,營造綠色和諧良好社會風尚。同在藍天下,共愛一個家。生態文明建設同每個人息息相關,人人都是踐行者、推動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我們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綠色行動體系。我們要攜起手來,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多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少開一天車、少使用一個塑料袋,讓綠色低碳、環保文明的生活方式成為一種風尚、一種習慣,共建生態文明,同繪美麗中國,讓人民羣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19

如今,“綠色”成為時尚,綠色食品、綠色發展…。我們須意識到,全球惡化的生態環境形勢已不是單純的科學技術就可挽救的,要靠政策、靠政治,更要靠全社會覺悟的生態道德文化觀。否則,如何拯救“瀕臨失衡的地球”。通過對xx大報告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深入學習,結合保護區工作,就生態文明中的生態道德教育談點體會。

加強生態道德教育,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認為要以“綠色通道”中特殊先行的“綠”來為生態道德教育開道。

一、生態道德教育意識的“綠”

人類對社會的依賴性與其對自然的依賴性,構成了自己生存與發展的兩個相輔相成的方面。生態的破壞、環境的污染、沙塵暴、霧霾天氣、經濟發展中的透支等現象,並非主要出自科學上的無知或技術上的缺失,而是與人們的道德水平直接相關。確立新型的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是生態道德這一觸及人類的道德規範的必然要求。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德育教育特別是學校德育教育的內容,主要是圍繞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集體、社會、國家的關係而展開,相對忽略瞭如何處理人與自然,包括人類與其他生命之間關係的教育,沒有把生態道德教育作為其中的重點來進行。針對目前我國生態道德教育的現狀,提高全民對生態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很是必要。

二、生態道德教育制度的“綠”

學校在“生態教育”的統領下,用生態教育思想關注每一位孩子,關注孩子的每一個方面。學校通過建立並完善相關的制度將生態道德教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及管理結為一體,利用制度來約束學生的行為,促進學生形成節約資源、愛護環境的意識,從外部環境促進學生把接受的生態教育內化為自己所認可的價值觀,再外化為學生的生態行為。

三、生態道德教育目標的“綠”

生態道德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要使其目標得以實現,就必須選擇和運用與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相適應的方法和途徑。生態道德意識教育的目的,在於使生態道德思想轉化為人們的生態道德實踐,並且使其真正成為公民的一種素質,其中,開展自然價值和生態美意識的教育,進行綠色消費和適度消費意識的教育,以及實施生態保護和生態創造意識的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幾個方面。從生態道德規範教育的作用來看,主要在於使人們尊重生命、尊重生態系統和生態過程,正確處理控制人口與合理消費、適度發展與維護生態平衡、消除貧困與反對奢侈之間的相互關係。只有持續、有效地提高人的生態道德素質,才能使人擁有保護自然和生命的道德意識、道德能力與道德習慣,才能自覺遵循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

四、生態教育行動的“綠”

生態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幫助人們樹立綠色的消費理念,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的消費方式。學校要讓同學們從利用身邊的廢物做起,從而提高資源的使用率。在手工製作中,要引導同學利用廢棄物製作精緻的小作品。

五、生態道德教育心靈的“綠”

在進行生態道德教育時,要通過繼承傳統美德教育的合理內核,通過創設情景、誘發道德體驗、引導反思等方式,以心理體驗的形式促進德行的生成和發展,比單純的説教或灌輸要更有效。學校的“環境愛護,從我做起”活動讓學生走進大自然,感悟大自然,欣賞大自然,培養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感與欣賞之情,來消除人與自然對抗的情緒,從而積極地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努力營造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環境,培養起人與自然積極健康的生態道德情感。學校通過各種途徑:如環保講座、知識競賽、徵文等來傳授生態和環保知識,並注重校園的綠色環境和綠色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接受綠色環保教育的氛圍。還要通過組織學生野外實地參觀考察及在“地球日”“愛鳥周”“世界環境日”等特殊日子裏參加校內外環保宣傳和環保行動等方式開展環境教育。

六、國家生態安全教育中的“綠”

要把國家生態安全作為生態道德教育的重點。全球環境的變化,國民生產、生活方式的狀況,跨越國境的污染,生物的入侵以及軍事衝突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國家的生態安全。如今我國面臨着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為嚴峻的生態安全問題,如果對國家生態安全不及時予以高度重視並採取相應的嚴厲措施,就會給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帶來難以預料的負面影響。因此,我們一方面要積極建立國家生態安全預警與防範體系,改變經濟增長和資源利用方式,開展國家生態安全的國際合作,形成區域性和全球性的生態補償機制,實施環境戰略影響的評價等;另一方面,要把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相關舉措作為全民生態道德教育的重點,並且通過各種現代傳媒對有關案例適時加以披露,使人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對一切導致生態惡化現象的危害性引起高度警覺,進而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化為全體國民的自覺行動。

保護區應充分發揮生態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以學校為主陣地;積極有效地開展生態道德教育,引導人們運用科學理性和道德規範來指導、約束自己的需要,提升公民的綠色發展理念,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協調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20

當代表們聽到“我們一定要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中共報告中這一充滿激情和期待的號召,響起了人民大會堂內雷鳴般的掌聲。

所謂的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 而在20xx年的黨xx大報告中也已經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而現在在再一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議題,並將此列入了重要議題中,可見中央高層對中國生態環境的憂慮與重視。

我們可以看到,歷屆人民代表大會中,環境問題都是重中之重,黨的xx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黨的xx大以來,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黨中央相繼提出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生態文明等新的發展理念和戰略舉措。黨的xx大報告又進一步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新要求,並將到20xx年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要求之一。黨的xx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綠色建築、綠色施工、綠色經濟、綠色礦業、綠色消費模式、政府綠色採購不斷得到推廣。“綠色發展”被明確寫入“”規劃並獨立成篇,表明我國走綠色發展道路的決心和信心。

另外,黨的報告提出了,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報告此次將生態文明建設列入重要議題,這在中共歷次代表大會政治報告中尚屬首次。

“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我們想要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就必須要愛護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黨的報告提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而且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而所謂自然恢復為主,就是強調要求我們尊重自然界的規律,不要再發展的同時忘了自然界的規律,必須順其自然,儘可能恢復原有生態的面貌與功能。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黨的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總體佈局的高度來論述,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佈局認識的深化,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五位一體的高度來論述,也彰顯出中華民族對子孫、對世界負責的精神。要實現真正的國富民強,必須守住“綠水青山”。那麼,如何實現“美麗中國”?即我們必須着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這不僅是當今世界的主流觀念,也越來越受到我們黨的重視。

而在自然環境保護之後,建設生態文明另一個重要的部分便是生態產品。在黨的報告中,在提到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時也提出要“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作為公共產品的良好生態環境,包括清新空氣、清潔水源、安全食品——這些都是人類生產生活的必需品,是消費品,而各級政府理應成為第一生產者、提供者。“生態產品”的概念首次亮相黨代會報告,體現了黨對人民羣眾渴望優質生態產品、優良生態環境迫切需求的積極迴應,同時也對各級政府加大環保投入、保障基本環境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歷經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提供物質產品的能力有了大幅提高,文化產品的生產能力也在快速進步,但相對而言,提供生態產品特別是優質生態產品的能力實際上卻提升得較慢的。在黨的xx大報告中談到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時,把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列在第一位。而在黨的報告提到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時,“資源環境約束加劇”仍然位列其中。這足以表明,資源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我們黨的重點關切。要真正實現“三大發展”,建設好“美麗中國”,任務仍然艱鉅,需要我們高度重視,一步一步攻堅克難,在今後的工作中把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向前進。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21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個美麗的星球,它的名字叫做地球,從遠處看,它只不過是茫茫太空中的一葉扁舟,而從近看,它則像一個藍氣而又充滿夢幻的水晶球,這裏也是一個生命的搖籃,搖籃中的生命也有我們人類。

地球母親慷慨的將那些優美的峽谷,美麗的森林氣勢磅礴的山河與那些可愛的動物夥伴們送到我們身邊,他的願望是能讓我們更好的生存。

而我們又是怎麼樣做的呢?

自從我們有了大大小小的工廠,這些工廠嚴重的.向外排放那些污水,臭氣從而破壞了那清澈的溪水,藍色的天空,讓魚兒沒了自己的家,讓鳥兒沒有了翱翔的天空。自從我們學會了造紙,造一次性用品,就不顧後果的砍伐森林,誰知道那些與我們一同生存的動物朋友們還無家可歸……

看看這些!這些就是我們對地球母親的回報嗎?這時我們是否對自己的所做作為進行反省呢!是的,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態度,應該有自己心中明確的選擇,應該去改變這個被我們所破壞的環境!去保護這裏的生態平衡,把原本屬於它的色彩,恢復它的本來面貌!

當然,我們雖然只是人海茫茫中的一個,是不可能做出那麼多的發明去節約能源,也沒有那麼多的能力去種植森林,但是我們可以從生活中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我們自己做起!我們種一棵小樹,讓一隻小鳥有了它的家,我們可以不用一次性用品,讓動物們有它的家,我們可以少開一天的車,減少碳排放,讓低碳的城市可以還小鳥一片遨遊的藍天!而這樣一個簡單的行動雖然不能有很大的改變,可是如果每人種一棵樹,少開一天車,這樣一來的改變可能會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而我們自己的力量雖小,可是成千上萬的人呢!所以我們只需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説不定又一天能有所改變,只需從我做起就一定會有美麗的星球!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22

泉州,素來有着“生態文明·美麗泉州”之稱,而泉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一座風景秀麗的名城,一座多元文化的僑鄉,一座我深深愛着的城市。

記得我第一次遊覽泉州,就被她獨特的風采迷住了。那是一種古典美,一種現代美,一種自然美。

爸爸告訴我,泉州的名勝古蹟可多了:千年古剎開元寺,塗門街的清淨寺,靈山的聖墓,長壽的老君巖,美麗的洛陽橋等等,泉州的名俗文化也是享有國際聲譽的,其中泉州木偶藝術就擁有“中國一絕”的美稱;媽媽告訴我,泉州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在宋元時期就是我國和世界各國友好往來的重要港口。“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交流貨物之路,更重要的'是交流思想,意識,情感,信念之路。如今,梨園戲,高甲戲,打城戲,提線木偶,南音演唱,花燈和別具古城風情的文藝踩街,給來到泉州的客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每年到泉州,她每年的變化都不一樣,一年又一年,取而代之的是經濟發達帶來的繁榮興盛。一座座美麗的公園錯落有致,那可是大家清晨鍛鍊的好去處。改革開放以來,泉州進入了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中心市區的科技電訊產品,晉江、石獅的鞋帽服裝、南安的建材、惠安的石雕、安溪的茶葉、永春的蘆柑、德化的瓷器、肖厝的石化產品馳名省內外,並已出口國外。石油化工、電子信息、旅遊服務已成為泉州的三大主導產業。泉州基本實現寬裕型小康的目標,成為富裕,文明、安定的現代化工貿旅遊港口城市。

我愛泉州,泉州是我的家鄉,她像母親一樣養育着我,激勵着我,我要努力學習,打好基礎,繼承泉州人愛拼才會贏的精神,為將來建設古城奉獻聰明才智,為美化古城增光添彩。

為構建“生態文明·美麗泉州”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pe36g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