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5篇)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5篇)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1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擁有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想。習近平十分重視生態環境保護,頻頻以妙言雋語生動闡釋。(新華網 5月17日)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5篇)

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落實國務院、生態環境部領導的批示精神,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入腦入心、融入血液;進一步建立公開透明、程序嚴謹、制度完善、行為規範的運行機制,鍛造執法嚴格、敢於負責、作風過硬的環保衞士。

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戰略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五大新發展理念,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各部門聯合執法監管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環境問題涉及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生物,要實現可持續發現,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人人都要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堅決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

首先,要建立追責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後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其次,要增強環保意識。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可通過標語、廣播電視、微信平台等手段,結合精準扶貧、送法進鄉村等活動,開展一系列保護生態的法治宣傳活動,讓廣大羣眾充分認識破壞生態環境的危害性,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最後,要加強聯合執法。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部門和司法機關等要加強聯繫,逐步實現對生態環境資源領域案件的實時監督,打通保護生態環境的“最後一公里”。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2

這次大會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會議不僅明確了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好的原則,而且明確了重點任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污染防治攻堅戰進入關鍵階段之際召開這次會議,作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責任、前所未有的動力。

20__年以來,我市結合中央環保督察工作全面梳理環境問題,踏踏實實推進環境問題整改,咬緊牙關爬坡過坎,取得了一次次的突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但是,與人民羣眾的熱切期盼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當前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時期。這次環保大會對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6項原則、5點要求,進一步夯實地方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的生態文明建設責任,為我們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指明瞭方向。

下一步,我們將立足崗位、勇於擔當,以環境問題為導向探索影響環境質量改善的深層次原因,既從宏觀上有針對性地制定大連市生態環境保護總體戰略規劃,統籌解決環境問題;亦立足當前真抓實幹,推動解決影響人民羣眾健康的突出問題。同時,進一步推動相關部門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和責任追究機制,使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考核結果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獎懲和提拔的重要依據,使損害生態環境的領導幹部受到嚴格的責任追究。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3

總書記講話為建設美麗中國發出了總動員,為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總要求,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吹響了總號角。具體來説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是在思想認識上,總書記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了空前高度,旗幟鮮明、擲地有聲,彰顯了黨中央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講話指出,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是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

二是在工作要求上,總書記強調,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為此,我認為環保隊伍要當仁不讓,做好攻堅戰的主力軍,既要當好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的軍師,為黨委政府的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支撐,又要做好衝鋒陷陣、敢打敢拼的主將,確保各項污染防治工作紮實推進。總的來説,就是要堅決貫徹習總書記要求,努力建設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生態環境保護鐵軍。

三是在具體工作上,總書記提出要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保障飲用水安全,基本消滅城市黑臭水體,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以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和20__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為契機,認真排查問題、制定整改方案,加大資金投入,強化指導督辦,建立長效機制,拉條掛賬、倒排工期,確保專項行動取得實效、達到國家考核要求。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4

黨的_大報告將“建設生態文明”定義為中國在20_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之一,並明確提出“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近段時間通過認真學習黨的_大報告,我對生態文明建設有了幾點更深的認識。

一、建設生態文明要轉變重物輕人的發展機制

建設生態文明,必須摒棄傳統觀念。要辯證地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轉變單純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觀念;要辯證地認識物質財富的增長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關係,轉變重物輕人的發展觀念。發展應該始終把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為出發點和歸宿。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生態文明建設,是速度與結構、質量與效益相統一的;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生態文明建設,是以有利於而不是有損於人的全面發展為最高標準的。在發展過程中不僅要尊重經濟規律,更要加倍尊重自然規律,充分考慮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要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要求,切實把建設和發展生態文明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並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

二、建設生態文明要改革幹部政績考核體制

要建立新的發展觀與政績觀,把生態文明建設列入幹部政績考核體系,綜合考核投入和產出、速度和效益、經濟和社會、發展和環境等方面的指標,力求將經濟增長、環境保護、資源節約使用三者結合起來,作為地方政績的考核指標,不斷完善幹部考核和選拔任用制度。

三、建設生態文明要建立反映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機制和環保税收制度

要建設生態文明,建立節地、節能、節水、節材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必須積極推進生產要素和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政府要逐步培育形成對土地、礦產資源的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使價格能夠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建設生態文明,環保要加強徵税的力度。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5

今年,_省委、省政府決定在全國率先開展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重點解決鄉村建設髒亂差、人無廁、畜無圈、飲食不衞生等問題。

為了加快建設生態文明村,全省投資10億多元。隨着這項建設的開展,越來越多的生態文明村得以建成,許多農民的居住環境也因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懷着想要深入瞭解身邊生態文明村建設的心情,我來到了位於海口演豐鎮的曲口生態文明村。從海口驅車20公里左右,沿途就可以看到去演豐鎮的路標。演豐曲口片區,包括環東寨港的演東、山尾、演中、演海、邊海5個村委會、92個自然村、1841户、6163人,在文明生態村的創建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步入這裏,就像進了鄉村公園,連路邊的路牌都花費了一番心思,木頭做成的各種路牌不僅美觀、大方,其造型更有味道,採用的是犁、船舵等造型,將海邊農村的特色展現了出來。

終於到達目的地了,在當地一位村民的帶領下,我參觀了他們的住所。如果不是親眼目睹,我真的不相信該地村民們的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居然這樣好,甚至可以與城市相比較。紅白磚瓦所砌的兩層小樓,樓前種植的綠樹,二者交相輝映,顯得非常協調。進入樓內細細觀看,可以看到幾乎每家每户都配有電視、音響、dvd等全套的家用電器設備。茶餘飯後,三兩人坐在一起看電視便成了他們的消遣方式之一。漫步於村中,我看到有的孩子在盡情嬉戲,有的人在織漁網,而有的人則出海捕魚。從村民的口中得知,出海捕魚是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一年下來,村民們每户年收入約為3~5萬。如此而來,每個村民都成了小富翁。對比於過去,這裏的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過去,缺水、缺電、出入交通不便成了一直困擾人們的問題,但現在,這些問題都得到解決。村民們可以正常用水,可以欣賞到精彩的電視畫面,可以通過筆直的公路來往於城鄉之間。

在演豐鎮,無人不知紅樹林。當我來到紅樹林時,我立刻就被紅樹林的天然美所震撼。一叢叢濃密的樹葉覆蓋在水面上,每當微風吹拂,樹冠的那一抹翠綠便隨波盪漾。當地人親暱地稱其為“海底森林”。據介紹,紅樹林是奇特的植物景觀,是生長在海南熱帶海邊灘塗的一種特有的.植物羣落。紅樹林是熱帶海岸的重要生態環境,能防浪護航,又是魚蝦繁衍棲息的理想場所。由於該地紅樹林生長曆史悠久,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狀態,所以不少遊人聽説紅樹林後都慕名前來觀看。演豐鎮就抓住這個契機結合當地4__年前因地震而形成的“海底村莊”等獨特歷史、自然、文化資源進行挖掘、整合為旅遊資源。遊覽紅樹林、吃着海鮮,看着鄉村美景,城裏人樂了,村裏人腰包鼓了。我不得不佩服演豐鎮人的商業頭腦。

曲口盛產膏蟹、蝦、剪刀貝、泥蚶、石斑魚、牡蠣和黃蟮等多種名優海鮮,“曲口海鮮”成為賓宴上的佳餚,名聲遠播。經過查閲相關資料後,我瞭解到演豐鎮在__年開展生態遊後,海口市演豐鎮接待客人在30萬人左右,海外客人1.5萬人次。旅遊全收入3050萬元,農家樂和漁家樂收入200萬元,旅行社收入500萬元,政府第三產業税收達58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68元,比開發前淨增收達500多元。解決了農村的富餘勞動力500人以上就業,從事旅遊項目經營的農户達300户,全鎮直接參加旅遊就業的人數200人。

經過此次遊覽曲口生態文明村,我受益匪。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6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基礎,體現了更為全面的價值取向和更為深刻的生態倫理。

綜觀人類文明發展史,人與自然的關係經歷了人類依賴自然、畏懼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變化。在原始文明時期,人類本身是自然長期進化的結果,始終依存於自然。在農業文明時期,人們敬畏自然,主張順天應時。到了工業文明時期,人們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強的同時,走向了自然的對立面,宣稱要戰勝和征服自然。這種觀念導致對自然無窮無盡的掠奪,可利用資源日益枯竭,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建設生態文明,則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指明瞭路徑。

在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對於生態文明建設,我從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方面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尊重自然,就是強調自然與人出於對等狀態

在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時,不能絕對化人的主體性,也不無限誇大人對自然的超越性。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們日常的生活、工作都應該限制在保證自然界生態系統穩定平衡的限度之內,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調發展。

二、順應自然,強調人類在日常活動中要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

自然規律具有客觀必然性,我們日常生活、工作都應該遵循自然規律。要尊重自然規律,按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辦事。經濟建設則立足實際,根據自身的區位、資源等特點,選擇合適的產業戰略。推進產業生態化,培育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的生態景觀,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在按自然規律辦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我們人類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三、保護自然,強調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從保護的角度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

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在一定範圍內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絕不能把自然當做隨意改造的對象。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過改造為我們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我們不能對其加以改造和破壞。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生態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現階段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奉行的原則。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形勢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轉、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和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全局的戰略地位。只有樹立起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新理念,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現代化。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7

生態文明,這個耳熟能詳的詞,想必大家心裏都懂,但又有多少人去做過呢?

環境是一個人類生存最基本的條件,如果我們破壞了環境,這等於破壞了我們生存的條件。

目前,生態環境日益惡劣,對我們影響最大的就是水資源。據有關資料報道:排水系統的鋪設和清潔劑的使用有增無減,消耗水中的氧,使魚類死亡,生態系統惡化。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污染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的污水排入河中,污染了5.5萬億的淡水。

這是多麼讓人觸目驚心的事實啊,保護生態環境是人人有責的,為什麼要破壞呢?

記得前主席_強調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

友好型社會。”因此,我們一定要把概念轉化為行動,共同投身於生態保護的大工程中。

在此,我向大家提出三點我的建議:

一、爭做生態建設的宣傳者。

爭當保護生態環境宣傳員,向家人、朋友、社區居民宣傳,形成“我以保護生態為榮,我為建設生態盡責”的良好風尚!

二、爭做生態建設的實踐者。

自覺參與各種生態保護和建設的公益性活動,用我們的雙手去創造優美的生態環境,讓我們的家園變得天更藍、水更清,讓我們國家變得地更綠、景更美!

三、爭做生態建設的志願者。

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精心呵護一草一木,自覺抵制破壞生態環境的不良行為,為營造綠色、生態、和諧、文明的環境奉獻一份力量!

“一木不成林,百花方為春”,讓我們攜起手來,每位同學都為城市、國家增添一份綠,描繪一筆彩,用我們的自覺行動,共同承擔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弘揚北大荒精神,構建生態文明,美麗中國!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8

我國已經擁有五千年的歷史了,但真正能穿越歷史的就只有生態文明瞭。

如今,黨的十八大生態文明建設又進行全面的開展。從原來的四體變成了現在的五體:“生態文明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而其中的生態文明建設又是最重要,這不就又給予我們更深的忠告。

生態文明是一種形態,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存的成果。人與自然是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們應當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觀點,讓我們尊重和愛護自然,進行“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的活動。讓自然遠離破壞,遠離威脅。曾經有人説過:“熱愛自然,親近自然,融入自然為最大快樂,是人類追求的志趣。”對待自然就應該公平,友好。

與生態相聯繫的就是文明,現在,人類對文明的瞭解有很多,文明從遠古到現在一共有三個階段,一:原始文明,是石器時代;二:農業文明,有大量農耕技術;三:工業文明,也就是現在,利用資源生活。文明是人類文化發展的成果,是人類改造世界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象徵。

可是,文明講究的是節約能源,生態講究的是保護壞境,對於人類社會的一步步改革,地球上局部的資源已經接近尾聲,一些不再生資源也可能將消失在地球上,僅僅是局部受破壞,但也對人類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地球上的沙漠化越來越廣泛,植物越來越少。人均淡水資源佔有量僅為世界的14,是少之又少。可別讓我們的眼淚成為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全球氣候變暖,天然氣。石油。煤礦物質等資源急速枯竭,這些都是需要救援的,我們應該儘量少開發,多循環;要節約,少浪費,用生態理性代經濟理性,建設制度,制定標準。一棵樹好栽,一片森林卻難養,我們要同舟共濟建立小康社會,不能等到地球上的資源都枯竭了,你才知道後悔,世上是沒有後悔藥的,等到那個時候,河水乾涸,樹木枯萎,大片大片的沙漠就在眼前,但那是人們的自作自受。要想走的更久。更遠,就得從這一分一秒做起,一起保護環境。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想可大可小,可遠可近,都取決於你自己。在我的心中一直有個願望,就是人類生活在地球上的時間還能比現在久幾千幾萬倍,不讓人類變成下個滅絕的生物!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9

小到一個家大到一個國,再怎麼重視生態文明都不為過,從xx大的“四位一體”到xx大的“五位一體”,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到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我們要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我們要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社會;我們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中去;我們要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生態文明的建設關乎人民大眾的幸福,關乎中國發展的未來,關乎我們的子孫後代,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為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

生態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要建設生態文明首先要處理好生態環境與經濟建設的關係。眾所周知,經濟建設是社會建設的中心,對於處在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經濟建設是重中之重,説到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不得不提到“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思想,它是一種辯證的思想,五大建設之間是有普遍聯繫的。在“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障,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這五個方面是相互影響的。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為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提供和諧的生態環境。經濟的發展不單單只是經濟的增長,簡單的追求經濟增長而忽視對資源、環境的保護,忽視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是對經濟發展的片面理解,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發展模式,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xx大以來,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存在着諸多方面的問題,比如説:霧霾、土地沙塵化、水土流失嚴重、空氣污染嚴重、湖泊面積縮減巨大、森林鋭減、土地退化等等,這些都是出現在我們身邊的逆生態文明建設的現象,並且已經明顯直接的影響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由於利益的驅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疏忽了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平衡,在資源的利用和開發中不注重對環境的愛護,這樣的發展下去的後果會很嚴重的,我們不能把生態文明建設從經濟建設中隔離出來,我們需要做到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又在經濟建設中保護好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只有樹立全面的、科學的、正確的發展觀,才能更好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使自然資源得以長期有效地運用和愛護,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

生態文明的建設要合規律性合目的性,必須做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我國的能源各種各樣非常的豐富,但我們也不能只注重當下的經濟利益,肆意揮霍各種能源,破壞自然環境來換取暫時的發展,國家的繁榮富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高速的發展讓環境的承載能力到達極限,我們不能先發展後治理,不能讓我們的下一代一出生就處在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中,生態環境問題不像經濟危機那樣週期性爆發,它是一個長期累積的結果,一旦出現就很難恢復到原來的樣子,所以我們更應該像珍惜生命那樣去愛護去關心我們的生態文明。

究竟怎樣才能更好的建設生態文明,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生態文明。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生態文明的構成是: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文化、生態制度。在生態經濟方面,要調整產業結構、減少污染物排放、合理利用資源與節約資源等;在生態環境方面,要提高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土壤質量,擴大綠化和環境基礎設施等;在生態文化方面,普及環保知識、宣傳生態文明知識、提高生態素質、開展生態創建活動等。在生態制度方面,應該投入保障、科學執政、信息公開。

作為新時代的研究生,我們更應該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先驅者,我們在學校裏學習了生態文明的先進理念,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生態文明在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所起的作用,主動把先進的生態文明理念運用到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不僅要要認真學習生態文明的理論知識,還要在實際的生活中積極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活動中去。平時要學會垃圾分類並且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實現資源的回收和循環利用,真正地做到珍惜資源。平時生活中也要節約用水,如關緊水龍頭。再着就是要節約用電,離開教室,宿舍的時候要隨手關燈,及時切斷電源等。這些事情看起來貌似很小也很瑣碎,但是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認真做到的話,對生態文明的建設真的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時,平時在學校還可以多做一些環保的宣傳工作,增強同學們的環保意識。其實,建設生態文明,只要我們每一個人用心並且堅持去做,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養成保護生態環境的好習慣,讓藍天、綠水、青山重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裏。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如今,“綠色”成為時尚,綠色食品、綠色發展…。我們須意識到,全球惡化的生態環境形勢已不是單純的科學技術就可挽救的,要靠政策、靠政治,更要靠全社會覺悟的生態道德文化觀。否則,如何拯救“瀕臨失衡的地球”。通過對xx大報告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深入學習,結合保護區工作,就生態文明中的生態道德教育談點體會。

加強生態道德教育,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認為要以“綠色通道”中特殊先行的“綠”來為生態道德教育開道。

一、生態道德教育意識的“綠”

人類對社會的依賴性與其對自然的依賴性,構成了自己生存與發展的兩個相輔相成的方面。生態的破壞、環境的污染、沙塵暴、霧霾天氣、經濟發展中的透支等現象,並非主要出自科學上的無知或技術上的缺失,而是與人們的道德水平直接相關。確立新型的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是生態道德這一觸及人類的道德規範的必然要求。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德育教育特別是學校德育教育的內容,主要是圍繞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集體、社會、國家的關係而展開,相對忽略瞭如何處理人與自然,包括人類與其他生命之間關係的教育,沒有把生態道德教育作為其中的重點來進行。針對目前我國生態道德教育的現狀,提高全民對生態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很是必要。

二、生態道德教育制度的“綠”

學校在“生態教育”的統領下,用生態教育思想關注每一位孩子,關注孩子的每一個方面。學校通過建立並完善相關的制度將生態道德教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及管理結為一體,利用制度來約束學生的行為,促進學生形成節約資源、愛護環境的意識,從外部環境促進學生把接受的生態教育內化為自己所認可的價值觀,再外化為學生的生態行為。

三、生態道德教育目標的“綠”

生態道德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要使其目標得以實現,就必須選擇和運用與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相適應的方法和途徑。生態道德意識教育的目的,在於使生態道德思想轉化為人們的生態道德實踐,並且使其真正成為公民的一種素質,其中,開展自然價值和生態美意識的教育,進行綠色消費和適度消費意識的教育,以及實施生態保護和生態創造意識的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幾個方面。從生態道德規範教育的作用來看,主要在於使人們尊重生命、尊重生態系統和生態過程,正確處理控制人口與合理消費、適度發展與維護生態平衡、消除貧困與反對奢侈之間的相互關係。只有持續、有效地提高人的生態道德素質,才能使人擁有保護自然和生命的道德意識、道德能力與道德習慣,才能自覺遵循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

四、生態教育行動的“綠”

生態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幫助人們樹立綠色的消費理念,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的消費方式。學校要讓同學們從利用身邊的廢物做起,從而提高資源的使用率。在手工製作中,要引導同學利用廢棄物製作精緻的小作品。

五、生態道德教育心靈的“綠”

在進行生態道德教育時,要通過繼承傳統美德教育的合理內核,通過創設情景、誘發道德體驗、引導反思等方式,以心理體驗的形式促進德行的生成和發展,比單純的説教或灌輸要更有效。學校的“環境愛護,從我做起”活動讓學生走進大自然,感悟大自然,欣賞大自然,培養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感與欣賞之情,來消除人與自然對抗的情緒,從而積極地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努力營造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環境,培養起人與自然積極健康的生態道德情感。學校通過各種途徑:如環保講座、知識競賽、徵文等來傳授生態和環保知識,並注重校園的綠色環境和綠色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接受綠色環保教育的氛圍。還要通過組織學生野外實地參觀考察及在“地球日”“愛鳥周”“世界環境日”等特殊日子裏參加校內外環保宣傳和環保行動等方式開展環境教育。

六、國家生態安全教育中的“綠”

要把國家生態安全作為生態道德教育的重點。全球環境的變化,國民生產、生活方式的狀況,跨越國境的污染,生物的入侵以及軍事衝突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國家的生態安全。如今我國面臨着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為嚴峻的生態安全問題,如果對國家生態安全不及時予以高度重視並採取相應的嚴厲措施,就會給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帶來難以預料的負面影響。因此,我們一方面要積極建立國家生態安全預警與防範體系,改變經濟增長和資源利用方式,開展國家生態安全的國際合作,形成區域性和全球性的生態補償機制,實施環境戰略影響的評價等;另一方面,要把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相關舉措作為全民生態道德教育的重點,並且通過各種現代傳媒對有關案例適時加以披露,使人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對一切導致生態惡化現象的危害性引起高度警覺,進而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化為全體國民的自覺行動。

保護區應充分發揮生態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以學校為主陣地;積極有效地開展生態道德教育,引導人們運用科學理性和道德規範來指導、約束自己的需要,提升公民的綠色發展理念,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協調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這次十八大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學習,我們是以問卷調查形式為主的實踐活動,為此我們小組的成員在採訪了校內同學,留學生和老師,在問卷中涵蓋個人關於環保節約的行為習慣,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常識,瞭解到大家對這一熱點的理解和環保意識。

通過這次學習,我們獲益匪淺,我們知道大自然提供給人類可利用的資源是相對有限的。就我國來説,我們的家底並不厚,“老本”並不多。面對近二三十年內面臨包括石油和天然氣在內的各種資源嚴重短缺狀況,一些人大聲疾呼:中國“地大物博”的觀念該改改了。必須把合理開發資源和保護環境,作為我國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樹立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惟一家園的理念,熱愛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

目前我國面臨的日益嚴峻的生態狀況告訴我們:必須擺正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自然萬物是脣齒相依,息息相關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統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員。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我們必須走出天人對立的誤區,迴歸和諧。

“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我們想要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就必須要愛護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而且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而所謂自然恢復為主,就是強調要求我們尊重自然界的規律,不要再發展的同時忘了自然界的規律,必須順其自然,儘可能恢復原有生態的面貌與功能。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強調,必須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踐行黨的根本宗旨,貫徹黨的羣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充分激發藴藏在人民羣眾中的創造偉力,為做好新時代黨的羣眾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密切聯繫羣眾的“神經末梢”,是團結凝聚羣眾的前沿陣地。各級黨組織應充分履行職能職責,把服務羣眾、造福羣眾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組織廣大黨員幹部為羣眾提供精準有效服務,不斷增強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時代密切聯繫羣眾的重大意義

密切聯繫羣眾是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和重要法寶。我們黨從成立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時期,我們黨都注意與人民羣眾建立密切聯繫,形成了一套“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的黨的羣眾路線。可以説,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堅持做好羣眾工作、緊緊依靠並帶領人民羣眾不懈努力和奮鬥的歷史。在我們黨的發展歷程中,之所以能夠始終保持進取精神和強大力量,經歷各種曲折和失敗而愈挫愈勇,最根本的是始終高度重視作風建設,堅持黨的羣眾路線,鍛造出人民羣眾擁護和支持我們黨的基本政治優勢,成為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之一。

新時代密切聯繫羣眾是推進新的歷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密切聯繫羣眾工作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舉,制定並帶頭落實八項規定,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顯著成效,深得黨心民心。實現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必須做好新時代密切聯繫羣眾工作,推動基層黨組織紮實做好組織動員和教育引導羣眾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廣大羣眾團結凝聚在黨組織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真抓實幹、攻堅克難,凝聚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做好密切聯繫羣眾工作是實現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應有之義。我們黨來自人民、紮根人民、造福人民,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羣眾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基層黨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堅強戰鬥堡壘,黨的各項任務最終要靠基層黨組織卓有成效的工作來完成,黨和羣眾的血肉聯繫最終要靠黨組織來保持和發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團結帶領羣眾更加自覺地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

基層黨組織要切實履行密切聯繫羣眾的職責

黨的十九大黨章修正案規定,“黨支部是黨的基礎組織,擔負直接教育黨員、管理、監督黨員和組織羣眾、宣傳羣眾、凝聚羣眾、服務羣眾的職責”,這一表述進一步明確了基層黨組織做好羣眾工作的職責定位。黨的基層組織就要着眼夯實黨的羣眾基礎,聚焦職能職責,堅持黨的根本宗旨,認真貫徹黨的羣眾路線,加強政治引領,自覺做好羣眾工作,在密切聯繫服務羣眾工作中唱主角。

要着力組織羣眾,匯聚推動改革發展穩定的磅礴力量。提高羣眾的組織化程度,是基層黨組織做好羣眾工作的重要途徑。基層黨組織要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的重點任務,全面提升組織力,充分發揮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把社會不同階層、不同羣體的羣眾組織集中起來,實現高效聚合。堅持和完善基層羣眾自治制度,健全基層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機制,提高羣眾的參與度和滿意度。加大黨務、政務、廠務公開力度,創新社會管理方式,羣眾的事羣眾商量着辦,讓廣大羣眾全面參與到基層社會治理中來,提高羣眾的參與度和滿意度。領導和帶動羣團、工會、婦聯等羣眾組織,組織、動員和團結廣大黨內外幹部羣眾,努力完成本地區本單位的工作任務。創新“互聯網+”羣眾工作模式,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推進電子政務,打造網上交流共享、在線服務平台,組織羣眾在網上交流、協調、解決問題,拉近黨羣幹羣距離。

要注重宣傳羣眾,增強羣眾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堅持不懈地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教育羣眾,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引導廣大羣眾堅定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大力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引導羣眾堅定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大力宣傳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成果,宣傳各類先進典型事蹟,引導激勵廣大羣眾立足本職作貢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通過解疑釋惑、溝通協調,統一羣眾認識,激發工作熱情,為改革發展提供思想保證和輿論支持。把青年羣體作為重點對象,瞭解他們的思想工作生活狀態和行為特點,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

要堅持凝聚羣眾,把羣眾緊緊團結在黨組織周圍。基層黨組織要當好羣眾的“主心骨”。要堅持政治引領,引導廣大羣眾堅定不移地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覺在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下行動。堅持組織引領,引導各類組織做好服務羣眾工作,帶領羣眾廣泛參加基層社會治理,使各類組織和羣眾成為黨的左膀右臂。堅持機制引領,以基層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民主協商、羣團帶動和社會參與等機制,全面實行網格化管理等方式,推行村(居)民議事會、村(居)民理事會、民情懇談會,健全基層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機制,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能力,引領廣大羣眾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要努力服務羣眾,不斷解決羣眾的操心事煩心事。基層黨組織是黨聯繫服務羣眾的橋樑和紐帶。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以服務羣眾、做羣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強化服務理念、提升服務能力,把工作重心轉到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羣眾、服務黨員上來。圍繞抓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任務落實,辦好那些羣眾衣食住行、柴米油鹽等具體的、瑣碎的事,辦好那些就醫、就業、就學、養老、環保等老百姓感到難辦的事、煩心的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堅持“好事”讓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來做,推行一站式服務、全程代辦等做法,開展黨員社區報到、志願服務、責任區、示範崗、結對幫扶等活動,為羣眾提供差異化、個性化服務,着力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把工作做到羣眾心坎上。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脱貧,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脱貧攻堅,加快實施交通、水利、電力和網絡扶貧行動,真心實意為貧困人口辦實事、解難事。

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密切聯繫羣眾的堅強戰鬥堡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立足擔當新使命、發揮新作為,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加強基層組織體系建設,把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羣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

要健全基本組織,構建健全的基層組織體系。近年來,許多地方適應經濟社會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的變化,弘揚“支部建在連上”的光榮傳統,積極探索創新黨支部設置形式,不斷擴大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對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的覆蓋,取得明顯成效。要圍繞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按照有利於密切聯繫羣眾、黨組織發揮作用的原則,健全基層組織,優化組織設置,理順隸屬關係,推進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避免出現黨的羣眾工作盲區和“空白點”,做到哪裏有羣眾哪裏就有黨的工作,哪裏有黨的組織哪裏就有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

要建強基本隊伍,打造忠誠乾淨擔當的骨幹力量。黨員幹部特別是黨組織書記是密切聯繫羣眾的領頭雁。要結合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加強教育培訓和實踐鍛鍊,不斷提高黨員幹部推動發展、改善民生、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本領。以村居“兩委”換屆為契機,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重點從致富帶頭人、技術能手、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復員退伍軍人、返鄉大中專畢業生中選拔村居“兩委”班子成員特別是書記。聚力精準脱貧攻堅,選好派強駐村工作力量,選派優秀年輕幹部到貧困落後和維穩形勢複雜的村和社區擔任第一書記、駐村幹部。

要落實基本制度,推動黨內組織生活正常規範、嚴肅認真。基層黨組織是黨員錘鍊黨性的熔爐,組織生活是黨組織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的基本方式。新出台的《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對提高組織生活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規定了“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談心談話等黨支部開展組織生活的基本形式。要嚴格黨內政治生活,堅持“三會一課”、支部主題黨日等組織制度,確保基層黨組織的組織生活能夠經常開展、取得實效。從嚴管理監督黨員,引導廣大黨員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充分發揮黨員在密切聯繫服務羣眾方面的先鋒模範作用。

要開展基本活動,充分發揮黨組織的組織優勢和組織力量。近年來,許多地方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採取建立基層聯繫點、實地調研、民情夜訪、駐村幫扶等形式,走出機關、走進基層、走進羣眾,為密切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要緊緊圍繞改進作風、服務羣眾、密切黨羣幹羣關係,組織黨員開展承諾踐諾活動,組織各級領導幹部聯鄉包村、黨員幹部包户入户,推動領導力量和工作力量下沉基層,組織黨員幹部與困難羣眾結對,更好地聯繫服務羣眾。深化黨員設崗定責、依崗承諾和黨員責任區、黨員示範崗等活動,提升羣眾的獲得感和對黨支部的信任度。

要強化基本保障,不斷夯實基層基礎水平。着眼推動基層黨組織有資源、有條件為羣眾服務,大力解決村和社區基層黨組織有錢辦事、有人管理、有場所議事的問題,推動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傾斜。落實基層黨組織工作經費、服務羣眾專項經費、基層幹部報酬待遇和基本養老醫療保險,推動發展壯大薄弱村空殼村集體經濟,加強鄉鎮“小食堂、小廁所、小澡堂、小圖書室、小文體室”和幹部週轉房以及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逐步改善基層幹部工作生活條件,保證羣眾話有地方説、事有地方辦、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管。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泉州,素來有着“生態文明·美麗泉州”之稱,而泉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一座風景秀麗的名城,一座多元文化的僑鄉,一座我深深愛着的城市。

記得我第一次遊覽泉州,就被她獨特的風采迷住了。那是一種古典美,一種現代美,一種自然美。

爸爸告訴我,泉州的名勝古蹟可多了:千年古剎開元寺,塗門街的清淨寺,靈山的聖墓,長壽的老君巖,美麗的洛陽橋等等,泉州的名俗文化也是享有國際聲譽的,其中泉州木偶藝術就擁有“中國一絕”的美稱;媽媽告訴我,泉州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在宋元時期就是我國和世界各國友好往來的重要港口。“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交流貨物之路,更重要的'是交流思想,意識,情感,信念之路。如今,梨園戲,高甲戲,打城戲,提線木偶,南音演唱,花燈和別具古城風情的文藝踩街,給來到泉州的客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每年到泉州,她每年的變化都不一樣,一年又一年,取而代之的是經濟發達帶來的繁榮興盛。一座座美麗的公園錯落有致,那可是大家清晨鍛鍊的好去處。改革開放以來,泉州進入了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中心市區的科技電訊產品,晉江、石獅的鞋帽服裝、南安的建材、惠安的石雕、安溪的茶葉、永春的蘆柑、德化的瓷器、肖厝的石化產品馳名省內外,並已出口國外。石油化工、電子信息、旅遊服務已成為泉州的三大主導產業。泉州基本實現寬裕型小康的目標,成為富裕,文明、安定的現代化工貿旅遊港口城市。

我愛泉州,泉州是我的家鄉,她像母親一樣養育着我,激勵着我,我要努力學習,打好基礎,繼承泉州人愛拼才會贏的精神,為將來建設古城奉獻聰明才智,為美化古城增光添彩。

為構建“生態文明·美麗泉州”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個美麗的星球,它的名字叫做地球,從遠處看,它只不過是茫茫太空中的一葉扁舟,而從近看,它則像一個藍氣而又充滿夢幻的水晶球,這裏也是一個生命的搖籃,搖籃中的生命也有我們人類。

地球母親慷慨的將那些優美的峽谷,美麗的森林氣勢磅礴的山河與那些可愛的動物夥伴們送到我們身邊,他的願望是能讓我們更好的生存。

而我們又是怎麼樣做的呢?

自從我們有了大大小小的工廠,這些工廠嚴重的.向外排放那些污水,臭氣從而破壞了那清澈的溪水,藍色的天空,讓魚兒沒了自己的家,讓鳥兒沒有了翱翔的天空。自從我們學會了造紙,造一次性用品,就不顧後果的砍伐森林,誰知道那些與我們一同生存的動物朋友們還無家可歸……

看看這些!這些就是我們對地球母親的回報嗎?這時我們是否對自己的所做作為進行反省呢!是的,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態度,應該有自己心中明確的選擇,應該去改變這個被我們所破壞的環境!去保護這裏的生態平衡,把原本屬於它的色彩,恢復它的本來面貌!

當然,我們雖然只是人海茫茫中的一個,是不可能做出那麼多的發明去節約能源,也沒有那麼多的能力去種植森林,但是我們可以從生活中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我們自己做起!我們種一棵小樹,讓一隻小鳥有了它的家,我們可以不用一次性用品,讓動物們有它的家,我們可以少開一天的車,減少碳排放,讓低碳的城市可以還小鳥一片遨遊的藍天!而這樣一個簡單的行動雖然不能有很大的改變,可是如果每人種一棵樹,少開一天車,這樣一來的改變可能會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而我們自己的力量雖小,可是成千上萬的人呢!所以我們只需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説不定又一天能有所改變,只需從我做起就一定會有美麗的星球!

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學習心得體會 篇15

建設生態文明是我們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經濟快速增長中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的嚴峻現實而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戰略任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一定要深刻領會和把握這一重要精神,把生態文明建設擺上十分突出的戰略位置,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尋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共贏的發展模式。環境與經濟之間相互影響,反映出事物普遍聯繫之中的共同性和統一性。恩格斯説過,“勞動與自然界一起才是財富的源泉,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變為財富。”處於工業化階段的國家和地區,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充足的自然資源作保證,自然環境是衡量一個地區“軟實力”的重要標誌,在區域競爭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誰的環境好,誰就能讓更多的生產要素匯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態環境能夠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引擎。同時,經濟發展也為環境保護提供了物質條件。

聯合國發佈的《只有一個地球》報告中指出:“貧窮是一切污染中最壞的污染”,因為環境不可能在貧困的條件下得到改善。保護需要資金,資金需要通過發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開發資源才能有效保護生態,尤其是可以通過使用新工藝、新技術儘量減少甚至避免工業化階段的污染。由此可見,發展方式以人對自然的支配為前提,總量增長取決於對資源的開發以及有效配置,有賴於人類智慧不斷地認識、適應、利用、改造自然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講,環境與經濟二者統一於發展,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如鳥之兩翼,缺一不可。

綠色發展是經濟轉型的趨勢,生態文明是科學發展的標誌。時勢所趨,經濟欠發達地區迫切需要從“非此即彼”的“對抗性”思維中解脱出來,尋求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共贏”。

科技和制度創新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強大支撐。由於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資源豐裕的經濟體更願意通過傳統的要素投入獲得增長,對技術創新意願不如資源缺乏的經濟體強烈。

總體來看,當前欠發達地區主要依靠資源要素投入驅動發展的模式還沒有根本改變。應當看到,造成欠發達地區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的經濟增長方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約束,制度安排與推動綠色發展不相匹配,出現了一面是不斷加強生態保護設施建設,一面是不斷破壞生態環境,且破壞的速度比建設的速度還快。一些欠發達地區為擺脱貧窮,盲目追求增長,許多生態資源被濫採濫伐直至耗竭,資源浪費極其嚴重。這種任由稀缺資源繼續免費使用、廉價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決不能持續下去。

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中,江西省通過實施戰略性新型產業和“六個一工程”戰略,大力發展風電能源、高效農業等生態、清潔、循環經濟,形成了以礦產資源深加工、勞動密集型產業、現代農業以及生態綠色產業為主導的環保型產業體系,並通過生態市場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態市場運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還積極探索建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考評機制,加快推進水、電、礦產等資源型產品及要素價格改革,開展排污費改環境税試點,探索建立水權交易制度,推進生態合作、產業共建等多種方式的生態補償等。20xx年以來開展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不僅有力地促進了林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還對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經驗表明,科技和制度創新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強大支撐。實現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就要根據資源稟賦的特點,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態經濟規劃和相關政策,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重點建設區域性優質農產品生產等傳統產業基地,積極發展生態旅遊、清潔能源等新興產業,將生態經濟發展與農村經濟發展相銜接,利用循環經濟的理念使生態經濟的“涓滴效應”擴散開來,把發展生態經濟與發揮傳統要素優勢相互結合。這樣既可以賦予傳統要素以新的內涵,也可以讓生態經濟在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在制度建設上,要建立健全產權制度和價格機制,因為產權制度有效地促使人們保護稀缺資源,價格機制靈活地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變化。

此外,還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積極鼓勵人們尋找替代資源、節約使用最稀缺的資源,通過推動技術創新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推進綠色發展是轉變發展方式的“路線圖”。欠發達地區往往藴藏着較豐富的原生態資源,同時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貧困人口,面臨着加快經濟發展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雙重任務。一方面,我們不能用停止發展的方式來保護環境;另一方面,發展又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難治理”的覆轍。

新世紀以來,江西依靠區位優勢和要素優勢,成為新一輪產業轉移的最大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區產業的低端環節,賺一些微薄的辛苦錢。江西要實現科學發展、人民富裕、社會和諧,必須要有新的發展模式。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作為引領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龍頭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經濟文明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優勢,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兩年多來,全面啟動了“十二項重大生態經濟工程”建設,包括以生態保護、污染治理為主要內容的6大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和以保護“一湖清水”為重點、優化能源結構的6大基礎設施工程。

再以峽江水利樞紐工程為例,這是江西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水利建設項目,被譽為江西的“三峽工程”,具有防洪、灌溉、發電和航運等重大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該水利工程建成後,將對江西經濟核心區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達7.5億元。在防洪的同時,每年還可增加電量11.4億千瓦時清潔電能,有效緩解江西電力供需緊張狀況。另外,萍鄉、德興等資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繼通過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由“地下”轉向“地上”、從“黑色”轉向“綠色”。

江西在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質量在鞏固提高中保持全國前列。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3.1%,設區城建區綠化覆蓋率和綠地率均列全國第一位,林業產值突破千億,上升為全國第六。

當前,世界範圍內產業變革正在蓬勃興起,與我國的轉型發展形成了歷史性交匯,為欠發達地區推進綠色發展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歷史機遇。探索“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路徑,形成面向未來的新型產業發展格局和經濟增長模式,才能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才能在擴總量、上水平與轉方式、調結構的有機統一中贏得主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8zwl8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