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2022年教育理論學習心得(精選12篇)

2022年教育理論學習心得(精選12篇)

2022年教育理論學習心得 篇1

學習,是我們瞭解自然的必要前提;學習,是我們適應和改造社會的必要手段,更使我感到教書,它的核心和本質是育人。育人的真正內涵就是教給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創造。而教師“教”的核心就是奉獻一片對學生的愛心和關心。因此,教師要進行思想教育的學習,才能在思想教育中,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要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去感染和影響學生。而作為教師自身,為適應現代課堂教學的需要和提高教學效益,應自覺加強理論學習、業務進修,自覺地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大膽地探索和嘗試新的課堂教學方法和模式,虛心向別人學習,博採眾長,教學中形成自己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風格。學無止境,教無止境,實踐讓我深深體會到:只有不斷學習、思考、實踐、研究,才能不斷進步,促進自身觀念的不斷轉變和更新,從而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質,也才能在實踐中真正擔負起培養新一代人才的重任,正是這樣的責任感,促使我更加奮發努力地探索和追求。

2022年教育理論學習心得(精選12篇)

回顧昨天,所取得的點點滴滴進步,是那麼不易。人生道路不是平坦和一帆風順的,只有崎嶇山路上不畏艱險的人,才有達到光輝頂點的希望。人只要有了理想之光,就會獲得巨大的精神動力,支撐你去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在我國基礎教育面臨着前所未有的來自國內外的傳統與現代的巨大挑戰面前,我深感自己與時代相差甚遠,仍需繼續學習,矢志不渝地去探求,在大膽實踐,開拓前進中不斷去鍛鍊,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創新實踐的能力。

追求永不休,奮鬥永無窮期。“晴空一鶴排去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我要在新的起點,新的層次上,以新的姿態,展示新的風采,創造出新的成績。所以今後還要積極參加學校的培訓學習,使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提高以適應教育的飛速發展。使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復新,復明,以便更好的投入到教學改革之中,為祖國、家鄉的教育事業貢獻畢生的光和熱。

2022年教育理論學習心得 篇2

最近一段時間學習了楊九俊先生主編的新課程教學問題與解決叢書《説課、聽課與評課》一書,收穫頗豐,對如何説課、如何聽課、如何評課從理論和實踐方面都有了系統的認識和學習,而且經過前半段青年教師研修班的學習,我們也相應的進行了聽課、評課和説課的學習和訓練,再加上對本書的研讀,從理論和實踐方面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説課、聽課與評課》一書共分為五章,第一章是介紹説課、聽課、評課的相關理論,背景、平台和橋樑,第二、三、四章分別介紹了説課、聽課、評課,第五章為案例精選,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來對前三章的理論知識進行評析和檢驗。

青年教師研修班前一階段進行了説課比賽,當時只是從實踐方面操作,本書從説課理念、説課內容、説課評價、説課形式四方面對説課進行詳細解説。研讀完這一部分內容,我首先明確了説課和備課、上課的關係,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無論是備課還是説課,其目。的都是為上課服務,都屬於課前的一種準備活動,但是説課和備課在內涵、對象、目的、要求方面存在差別,尤其在兩者的要求方面,必須要牢記:備課一般只要寫出教什麼、怎麼教就可以了,而無須説明為什麼要這麼教。而説課就不一樣,教師不僅要説出教什麼、怎樣教,還要從理論角度闡述為什麼這樣教,要説出為什麼,這就需要教師加強理論方面的學習。

關於説課的內容,包括説教材、説目標、説學情、説教法、説教學程序五部分,其中對於説學情,由於剛剛從教,對學生的學情掌握情況很不好,本書對這一方面介紹的很詳細,學情應關注以下三方面的內容:已有知識經驗、學習方法和技巧、個性發展和羣體方面提高,並舉出了具體的案例,通過學習,就可以明白想要很好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應該總哪些方面着手,而且也可以借鑑書中的案例來分析本班學生的學情情況,使教學效果更加實用有效。説課形式,即分享教學技術的經典智慧。本書主要介紹了三種説課形式:預設驗證型説課,及時反思型説課,普適推廣型説課。其中,對於現階段的我來説,及時反思型説課最重要。對於一名新教師,當完成每一次教學活動後,總會有各種各樣的體會和收穫,有的是成功後的喜悦,有的是失敗後的沮喪,但更多的是對教學不足之處的惋惜。吾日三省乎吾身,則智明而行無過矣。反思説課的成功和失敗之處,虛心聽取各位老師的意見,爭取每天進步一點點!

聽課是教學生涯的一項最重要的活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聽課中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如何聽課,怎樣才算真正的聽課,在研讀了這本書以後,有了深層的瞭解。聽課具有目的性、主觀性、選擇性、指導性,理論性和情境性。聽課不僅使複雜的腦力勞動,而且是一種方法和技能。聽課主要有檢查型聽課、評比型聽課、觀摩型聽課和調研型聽課。任何聽課都是一個主動或被動的學習過程,但是在觀摩類型的聽課活動中,學習性 的特點最突出。聽課者的學習目的是非常明確的。有位中學老師説:“我聽完一堂好課,常有這樣的體會:就如深山挖寶,心頭甜滋滋的,講課者的思想激情、藝術魅力,給我留下了長遠的記憶。有時即使是不理想的課,某一方面也會有深刻的啟示。對於新教師來講,參加最多的應該是觀摩型聽課,對於提升自己有很大的幫助。在觀摩型聽課課堂中,我應該態度端正,要虛心,要認真仔細地、全身貫注地去聽和看,要認真的記錄。即使課上的有爭議,也可以從中知道差的原因以便自己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避免這些情況的出現。要認真仔細的記錄有特色,有創新的地方。

聽課者在聽課過程中共要特別將與眾不同的地方記錄下來,可能是教學方法、教學設計、教材處理、教學手段等宏觀方面、有時候可能是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句話等微觀的方面。對於自己的課堂,也可以在這些方面有所創新。每一節課都有自己創新的地方,日積月累,就會有非常巨大的收穫。要將觀摩課與自己的課進行認真的比較。比較方法是學習和提高自己的有效方法。在聽課中,我們可以比較思考一些問題,比如他為什麼要這樣處理教材、這個問題為什麼可以那樣理解、這樣提出的問題好不好、學生在這個地方為什麼會出現學習困等,這時候思考問題的角度要儘可能小,要與自己的教學結合起來思考,並記錄下來,此時的思考往往是創新的火花、自我提高的關鍵。聽完課後,要整理聽課記錄,對有關的記錄應結合自己的教學進行比較性的思考,比較一下自己如果上這屆課會怎樣,會是個什麼樣的結果?有哪些東西是值得自己學習的,自己的課有哪些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從而在比較中學習和借鑑別人的經驗,改進和提高自己的教學。

我的師傅陳韶東跟我講過:“評課時教學實踐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會評課,才能講好課。評課是打開教評相長的通道。”特技教師徐世貴老師認為:“評課,是指對課堂教學的成敗得失及其原因做切實中肯的分析和評價並且能夠從教育理論的高度對一些現象作出正確的解釋。科學正確的評課能較好的發揮應有的功能。但是自己對評課的方法和步驟,掌握的並不牢固。書中指出,現實評課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聽後不評。這是評課大忌,也就失去了聽課的的意義。二是不痛不癢。有些教師評課較隨意,別人聽後毫無價值。三是抓不住關鍵,雖然評起來頭頭是道,卻沒有深入關鍵與實質內容等。所以我們在評課的時候,應該本着實話實説原則、心理零距離原則、突出重點原則、激勵性原則、因人而異原則和藝術性原則來進行評課。評課要根據學生學情,評教學目標是否合理,表達是否準確;要評價教學過程中是否強調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要評教師的專業素質是否過硬;教學成效是否突出,在書中,每一方面都有具體詳細的可操作性指導。

《説課、聽課與評課》一書,既有深入的理論指導,不僅包括新課改的新理念,還有國外教育理論布魯姆的目標分類學,還有具體的可操作性指導,最後還有詳細的案例剖析。讓我們不僅在理論層面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因為有具體的可操作指導,可以直接運用在課堂教學或是課下的學習,説課評課中,有了目標和方向。最後的案例舉一反三,還可以拿自己的課與之比較,在比較中得到提升。

2022年教育理論學習心得 篇3

隨着時代的發展,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師,這是值得我用一生去思考的問題。合格的教師不是終身的。過去是“不進則退”,現在是“慢進則退”,不進將會很快被淘汰,昨天的合格教師,今天不一定合格。只有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不斷的學習、探索,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教師必須做到愛崗敬業,加強師德修養。學校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地,學生只有具備完善的人格,勇於面對壓力,才能成為適應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還應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由於教師所從事的職業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因此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一言一行,都會通過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對學生的各個方面產生影響。因此,我們時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養,通過言傳身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做人的道理,幫助學生完善人格。

教師必須做到博學多才。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師博學多才,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所以教師必須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它表現在精通與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對所教學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論,瞭解學科的歷史、現狀、發展趨勢和社會作用,掌握重點、難點。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知新,就是要學習新知識,講課要有新意。當代科學知識分化急劇,新陳代謝迅速,應用期越來越短,知識的創新性越來越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論,不斷充實自己,完善知識結構。專業知識的精通與知新,要求教師自覺堅持接受繼續教育,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

教師必須拉近與學生心靈的距離。愛生是教師的天性。教師愛自己的學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學生身上的可愛之處,這樣的愛才會是發自內心,持久的。基於這一點,教師更應該不斷縮短與學生的情感距離,以滿腔的熱情關愛學生。教師的教育對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師的愛和關心,需要教師像父母一樣在生活上關懷備至。當然,愛生不僅僅是一種情感,而是一種活動。黨員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的心理變化,要設身處地為學生着想,體諒他們的難處與痛苦。黨員教師首先應與學生交朋友,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拉近與學生的心靈距離。其次黨員教師要以心換心,與他們溝通情感,成為他們的好朋友。

教師必須做到與時俱進。“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時代的日新月異就是我們面臨的第一挑戰,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專業知識、業務能力都必須緊隨時代車輪,不斷地更新、拓展、充實、提高。要勇敢地擯棄舊事物,勇敢地接受新事物。要敏鋭地瞭解新思想,認真地研究新理論,迫切地學習新技術,不斷地提升自身素質。大浪淘沙,真金百鍊,去除外在約束之後,更需要的是心靈的準繩,這種準繩,對於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職責而言,不能一概而論,但我認為,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我們只有將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社會、黨的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樹立民族意識、社會意識、責任意識,這樣個人才不會迷失方向。而今天,我們要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內涵,並貫徹到教學工作中去。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信而有做出自己的貢獻,是其先進性的具體體現和要求。

我們要時刻按照優秀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確立創新意識,善於動腦,勤于思考,開拓進取,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自己的工作上一個新台階!

2022年教育理論學習心得 篇4

4月13日到14日,我們一行八人蔘加了全國職業教育“新階段下的工學結合一體化有效教學設計與評價”專題研修班,由北京師範大學趙志羣教授做了一天半的報告,通過這次報告,我受益良多,也學習到了很多,我體會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1 全面發展的學習目標

着眼於持久的職業生涯發展和職業成熟,確定包括相關知識、技能、工作方式方法和職業經驗成分的學習目標,完成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成為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實踐專家

趙老師指出,學習目標是教學活動所追求的,學生在學習過程結束以後應實現的最終行為,它是預期的教學效果,一個有效的學習目標能夠説明:

學習的主要意圖的什麼

學生要想達到要求必須做什麼

怎麼知道何時學生行為已經達到了要求

2 專業能力與職業認同感相結合的教學內容

幫助學生獲得工作世界中所需的知識,並將技能天賦與職業生涯發展聯繫起來,同時促進職業認同感、職業和企業忠誠度以及工作的道德發展

3 學習任務(問題)引領的教學情境

按照建構主義的情境認知學習理論,創設與真實工作情境儘量一致的學習情境,學生經歷結構完整的工作過程,在與學習情境要素的交互中,主動建構學習的意義和企業中的社會身份

趙教授指出,情境學習理論具有參與性、邊緣性、合法性和職業的實踐共同體等特點,教育的目的是將學生帶入到其職業共同體中去,所以應先想法使其參與,然後帶入到該領域的邊緣,再合法地將其帶入到核心,最終成為實踐共同體的一員,以語言的學習為例,應該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而目前的英語學習卻出現了一些問題,一開始就是語法、句型等比較觸及到核心的知識,而失去交流與溝通的學習,這才導致英語學習出現這麼許多的問題

那麼如何才能設定一個所謂職業的工作情境呢

沒有一個企業是按照學校教育而設定的,也不可能按照學校教育而設定,同樣,學校也不可能為企業而全部量身定做,教育應該為學生的職業生涯,最起碼是未來十年內作鋪墊,這才是教育的應由之路,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要能適應不同崗位的需要,而不應為某一具體的崗位而培養,基於此,趙老師指出了職業培訓與職業教育的區別

4 理論實踐一體化的學習方式

在真實在工作情境中對技術(或服務)工作的任務、過程和環境進行整體化感悟與反思,通過特定的教學載體,實現理論與實踐學習的統一,行動、認知與情感的統一,人格發展與職業發展的統一

5 行動導向的教學

通過師生共同確定的行動產品引導的教學,學生通過主動和全面的學習,達到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統一的學習,這裏的行動不僅僅是日常生活中的行動、活動或勞動,而是為達到學習目標而進行的一種有意識的行為

行動導向不等於行為導向,這是不同的兩種教育理論。行動導向教學是整體化的教學,教學針對具體的工作任務展開,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情境教學,學習過程在教學中佔據核心地位,專業能力和跨專業的能力同時得到發展,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和設計的空間,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主持人和伴隨者,學習成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證,學生有自我評價的機會。行動導向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實驗導向性學習

問題導向性學習

項目導向性學習

其中項目導向性學習是按照完整的行動模式,全面培養技術、社會、經濟和政治等方面的能力,促進創新精神的發展,典型的如項目教學法和引導課文教學法

6 科學的學業評價

有效職業學習學業評價的基礎是建立在先進職教理念基礎上的能力模型,包括功能性能力、過程和策略性能力以及整體化的設計能力,從而區分“從初學者到專家”的職業能力發展階段,並實現教學過程控制與結果和評價的相結合

學生通過對技術(或服務)工作的任務、過程和環境進行整體化的感情和反思,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的統一

通過此次學習,我感受很大,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必先教育自己。只有自己不斷的學習,掌握新的知識、技能、方法,才能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學生。因此,我們更要不斷加強學習,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業務水平,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識,不斷地提高和更新知識,才能更好地適應教學的需要,培養出更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把所學到的知識、技能、理念應用到教育教學過程中去,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2022年教育理論學習心得 篇5

《數學教育概論》這本書是由張奠宙、寧乃慶主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數學系列教材之一,它帶附帶有一個光盤,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這是一個關於數學教育基本理論與實踐的概述,目的是幫助具有數學專業知識的學生獲得有關數教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它不再只是“教材教法”的説明書式的記敍,而是闡述數學教育的規律,具有自己怕學科體系。全書分為實踐篇和理論篇。首先從觀賞、分析大量的數學教學案例入手,幫助學生編制教案,走上講台。然後概略地介紹當代數學教育的基本理論,探討數學教學的目的、學生應具備的數學能力、數學教學模式、數學教育的德育功能等基本課題,同時研究數學思想方法的價值,以及數學史、數學教育技術、數學教育心理等有關問題。書中設專章介紹和研究《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制定和實驗,並就數解題和數學考試、數學教育研究等問題進行闡述。

數學是人類文明的火車頭。古希臘文明時期的數學著作——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成為人類理性精神的典範。它在西方國家的印刷數量,僅次於聖經。當歷史經過中世紀的漫漫長夜之後,是笛卡爾、費馬、牛頓、一萊布尼茨創立的微積分,宣告了資本主義文明的科學黃金時代的來臨。19世紀發現的非歐幾何、高斯---黎曼建立的微分幾何進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締造了物理學革命,成為20世紀文明的標誌之一。現在,當人們在普遍享受信息文明的時候,自然會想起為它奠基的數學家的貢獻:馮諾依曼設計的電子計算機,連同維納的控制論、仙農的信息論,人類終於迎來了航天飛行和手機普及的時代。

數學無處不在,數學無往不利。人類的進步一時一刻也不能離開數學。就單個個人而言,由於數的嚴謹與抽象,經過烽學的學習和訓練,人的思維能力就獲得一次昇華。學習數學,不僅為學習其他學科打下了紮實基礎,而且能夠培養人們不迷信權威,不感情用事,不停留於表面現象的思維品質,甚至從數學這無聲的音樂、無色的圖畫中,領略到美的崇高境界。也正因為如此,在世界的所有國家,數學都是主課,學生從一年級入學到中學畢業,一直不有離開數學。重視數學,是一個國家文明的象徵,也是一個國家教育進步的標誌。

中國的古代數學曾經有過輝煌的成就,以劉徵、祖沖之、秦九韶為代表的中國數學學派,建立了與實踐聯繫緊密且以算法見長的數學體系,但是12世紀之後就漸漸地落伍了。20世紀以來,中國數學家急起直追,努力為世界數學文明做貢獻。在當代的數學史上,可以看到陳省身、華羅庚、許寶祿、吳文俊等中華數學家的名字。20xx年8月,國際數學家大會在北京舉行,這表明中國數學已經進入世界數學的主流,向着21世紀數學大國的目標挺進。

但是,中國還不是數學強國。中國數學離國際先進水平還有較大的距離。在數學研究一線上中國數學家還要繼續努力,便更重要的是培養數學後備力量,提高我國公民的數學素質,加強科學技術領域的數學支撐。為此,就要從加強數學教育着手,從娃娃抓起,從青少年的數學培養抓起。

我從事數研究和數學教育幾年,對數學教育的重要和艱難,有深切的體會。1993年,西南師大的著名代數學家陳重穆教授親自到中國小第一線進行數學教育改革,使我十分欽佩。他提出“淡化形式、注重實質”的口號,一時成為國內數學界和數學教育界討論以至爭執的熱點。數學的一個特點是形式化,陳重穆教授自然十分清楚。他之所以提出“淡化形式”,並非針對數學本身,乃是對人們認識抽象規律過程,尤其是對兒童青少年學習數學而言,因此我認為他講得有道理。數學和數學教育是彼此聯繫又互相不同的學科,數學界應該更加重視數學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張奠宙教授和寧乃慶校長主持“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數學教育概論》的編寫,當是21世紀中國數學教育的一項有意義的工作。

2022年教育理論學習心得 篇6

根據自已制定的教科研骨幹研修計劃,我認真讀了《沒有辦不好的學校》、《現代教育思想專題》二本教育理論書,從這兩本書中,我認為普通教師可以讀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讀出管理理念、辦學方向;而思想者讀出的更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迴音。作為一名平凡教研工作者 ,這兩本書讓 我感動,更讓我深思。 通過學習使我體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俱進。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應是“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僅是教師的特權。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了。

我們的教育必須正視現實,要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一線的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理念的創新,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瞭解先進的教育理念,並把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這樣,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來指導實踐;理念更新了,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時代的要求。新時期,作為一個帶領學生進入新世紀的的教師,我深深地感覺到學習新的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的必要和迫切。時代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融合東西方教育模式,培養既有西方人才模式:知識面寬、有創造力、有適應性、有獨立性、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又具有東方人才模式: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較高的知識深度、較強的理解水平以及統一規範和集體主義觀念的人才。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培養出了一部分的高分低能的所謂“人才”。通過與西方人才的比較,我們發現,應吸收傳統和西方教育理論中的精髓。既要肯定傳統理念中的優秀的部分,還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既要認識到西方教育理念中的精華,又能去蕪存菁。

這樣才能培養教育出未來的強者,我們的民族才能更豪邁地屹立於世界東方。新形式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世紀的教師需要有高尚師德修養、專業素養。提高師德修養要做到“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更高的專業素養不但包括要有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 還要在知識結構上不再侷限於“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的傳統模式,強調多層複合的結構特徵,還要有較強的人際交往、管理、教育研究能力;同時具備1-2門學科的專門性知識與技能。社會賦予教師更多的責任和權利,同時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新時代的教育事業發展發展很快,教育工作如何跟上時代的步伐,我想這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只有用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才能使我們在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中認清前進的方向,才能與時俱進。

2022年教育理論學習心得 篇7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作為一個從事多年教學工作的我,認真拜讀了《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等教育書籍。一本本教育書籍,一句句教育同行真誠的話語,使我很受啟發。現就學習過程中感觸較深的談點自己的感受。

首先,"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應該是作為一個老師的首要條件。老師上課的方式是否能被學生樂於接受,關鍵要看這堂課是不是一堂好課。嚴謹的治學態度,風趣幽默的話語,新穎的授課方式,化繁瑣為簡單、死板為生動的能力必將使學生聽起來輕鬆而易掌握。這是大多數老師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種境界。"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不能簡單理解為傳授道理講授知識解答疑難問題,而是除此之外,更應注意學生的思想教育。

傳道授業解惑的問題是作為一個老師的根本,不具備這些能力的人當然不應該走上講台的。關心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學生思想道德工作的必備條件。按理説現在的學生在家裏是小皇帝,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與其父母相比,我們再去關心他們的生活豈非多餘如果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生活在學校裏的學生當然希望得到老師的關心和愛護。時常關心學生的衣食住行,會讓學生感覺到長輩的關懷,集體的温暖。不關心學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現在犯罪低齡化,大多是因為其心理沒有受到正確的引導所致。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教育就得尊重、理解、貼近他們;還要建立正確的學生觀,瞭解學生的需要,做一個服眾的威而有信的老師。讓我們大家一起來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老師的心理健康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一個心理有問題的老師我們怎麼能寄希望他把學生教好。近年來的大量調查資料表明有相當多的老師有心理疾病。資料表明,老師把學生打成殘廢有之,讓學生互相打耳光有之,罰學生抄作業幾十遍者有之,等等,這些都是心理疾病的表現。老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失聲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老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老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會使其在智力、情感、一直等方面機能都得到正常的發揮,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我們應該帶着輕鬆愉快的心情去上課,不應該把絲毫對他人或領導的不滿情緒帶進課堂。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時刻調整自己的心理,維護和提高心理健康,從而保持自身良好的心理狀態去影響學生。

第三,為人師表,注重身教重於言教。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師的思想感情、處世哲理、人生觀點、道德境界、品德修養甚至言談舉止、音容笑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學生有着薰陶誘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言教、身教,並且做到身教重於言教。孔子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往往被學生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模仿在行動上。教師的人格影響,不僅對學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後在社會上還會長時間起作用。所以,教師需要處處為人師表,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

教師要把學生造就成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要學生刻苦學習,自己就必須學而不厭,手不釋卷;要學生認真勞動,自己必須熱愛勞動;要學生將文明禮貌,自己必須談吐文雅,遠離粗俗。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教育無小事,事事見真理。因此,教師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去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去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去引導人,以博大的胸襟去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2022年教育理論學習心得 篇8

通過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培訓,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理論得到提升,觀念得到轉變,我深感肩上壓力的沉重,更感責任的重大。我要不斷地思索,不停的探討,永不停止的實踐,把自己的工作落到實處。

一、教師應具備學習精神、敬業精神、奉獻精神和創新精神

1、學習精神。知識經濟的到來,學習型社會的形成,新課程改革的上場,不得不促使教師們參加到學習中來,繼續教育,終身學習。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勤奮地鑽研,要使自己的觀念能夠與世界教育發展同步。

2、敬業精神。教師要把辦好教育作為自己的一項事業來做,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篤學,團結協作,為人師表,以高度的責任感做好本職工作,對教學工作精益求精,並能夠與時俱進,根據學科的發展,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提高專業發展水平。

3、奉獻精神。奉獻精神是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們傳授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向學生們傳承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不僅要教會學生們怎樣學習,更要教會孩子們怎樣做人。教師承擔着培養各種能力、塑造完美人格等許多重任。因此,教師的工作是沒有止境,也無法用尺寸計量的。他們必須具備一種特殊的精神,默默無聞的勞動來自於對教育事業的執着和對教學的熱愛,源於看到學生成長的喜悦,並由此感到個人生活的充實和價值。

4、創新精神。教育改革是學校的生命之所在,是學校發展的必由之路。教師要開展創新教育,首先必須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這種創新包括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等諸多方面協調一致、相輔相成的創新,也包括教師自身的創新素質。

二、轉變教育觀念,營造良好氛圍

觀念轉變是課程改革重中之重的問題,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和內容,是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條件,新課程倡導“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學生、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的理念。站在學生學習的角度進行教學設計,把教學過程變成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過程。教師要精心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在鑽研教材中,儘量發掘教材中的情感和情趣因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和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教學方法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根據不同的教學活動製作不同的教具和道具、圖像和幻燈片,以最佳的情景、畫面、音樂、色彩和語言效果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改變評價觀念,注重課後反思

在指導學生學習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及時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給予及時評價,使評價成為教學過程的一部分,以評促學,以評促發展。

課後教師要對教學效果進行反思,要善於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不斷改進和提高。積極撰寫反思型教學案例,不斷地記錄和積累教學工作中的體會、經驗和資料,有利於教學工作的深入進行,有利於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每教完一節課後,教師記下本課的創新“亮點”;找不足之處,寫出改進之法;想應做之法,留下瞬間感悟,不斷積累成功的經驗。

2022年教育理論學習心得 篇9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在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後,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學者的關注。

有效教學,通俗地説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業上有所收穫、提高和進步。具體表現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從厭學到樂學。

那麼,如何才能使學生樂學且有收穫呢?

首先,教師要“活用”材教。我們在解讀教材時要有課程意識和教材意識,撰寫時要有目標意識和年段意識,上課時要有生本意識和訓練意識。教師要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教科書不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老師可以根據教與學中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拓寬、重組,或添或刪,靈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開放性,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如此“活用”教材還會怕學生不樂學嗎?

其次,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眾所周知,教學是“教”與“學”雙方面的活動,要進行有效的教學,在思考如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同時,更重要的還要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學生是否能夠接受、掌握、應用。這就需要教師在對學生的認知發展需要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有足夠的瞭解的基礎上,採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全面而充分地考慮到課堂上學生可能的發言,可能遇到的困難,對課堂有足夠的預測。有備而來,有備無患,這樣做可以有效避免教師在課堂上為了實現教學預設而越俎代皰。

再次,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積極的態度傳達給學生,進而達到感染學生的目的。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有幽默感,同時又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温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

2022年教育理論學習心得 篇10

新世紀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使我們在教育戰線工作的人感到欣慰的同時,更感到了壓力。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要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在自己認真研讀以後,真的感到這一決定是非常正確的,的確如前言所説,選取的文章是目前全國教育理論專家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方面的精華,既有超前意識的思考,也有從現實出發的呼喚。作為一名教師確實應該全面掌握本專業知識及發展動向,同時還必須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師德修養。否則就很難適應新世紀的教學需求。

教師、教書育人,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勞動的知識性、專業性、藝術性、創造性、複雜性、長期性和示範性的特點,決定了教師素質構成的特殊性。教師的素質包括身體素質、文化知識素質與心理素質等。諸項素質缺一不可,實際工作讓我深切感受到道德素質的力量,這一力量常會發揮意想不到的功效。我體會到你對學生付出真誠、付出了愛,學生總有被感動的時候,一旦他們從心底裏產生震撼、自發的產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這時再加以引導,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覺。在讀《新時代教師的法制觀念與師德修養》這篇文章時,有很多感觸,更有很多收穫。“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是對師德的高度概括。“師愛”是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是師德的核心即“師德”,實踐證明教師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才能去精心的培養學生,只有情誼厚,才能認真耐心、細心地對學生進行教育。熱愛學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教師的愛就更加困難,所以在愛的教育中要注重藝術,掌握方法,把握時機。作為班主任我經常講做人的道理、學習的方法、集體的形成。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學習中我體會到以下幾點:

一、樹立信心,與生同樂。在《充滿自信才能享受教育快樂》一文中提到“要讓教師感受到教育的快樂,關鍵是要幫助教師樹立對教學的信心。”確實,作為一名新教師。最害怕的就是管不住學生,上不好課。不是懷疑自己的能力,而是怕對學生的把握不夠,我願意教,他們會願意學嗎?文章中提到“只有讓學生覺得學習的快樂,課堂的快樂,教師才能教的快樂……只有步入了上述的良性循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才能享受到教育的快樂……與學生快樂相處,是教育成功的關鍵!”看來,只有樹立信心,才能自然發揮,與生同樂才能成功教學。

二、端正角色,循序漸進。在《是什麼讓教師不斷進步》一文中,有一段文字給了我很深的印象:“只有我們這些教師不再將教學看成工作或職業,而是積極成為道德典範的時候,我們才會認識到對職業生涯中一些小故事的持續性的反思是多麼重要》。”學校總會佈置很多文章任務。很多教師覺得苦不勘言,每一篇論文如同難產。我想在以後的工作中自己也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吧。但如果我能持續生活中的小反思。那麼我的論文也就迎刃而解了。真愛自己的職業,在學習上循序漸進,在教學中循循善誘,但若不聯繫實際,紙上談兵,那一切也只能是空話,痛苦的是自己。

三、“讓素質教育看得見”。鮑寅初的講話中説“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人。”藝術課也是素質教育的重頭戲。作為音樂教師也是責任重大。自從提倡素質教育後本來人人可以搶,不被家長學生重視的藝術課就一下明朗起來。但還是存在偏見的,我個人認為偏見的本身還是在於藝術課的本身。“加強素質教育”口號是喊出來了,但總要看到效果吧。沒有效果就得不到社會的認同,也就永遠只能停留在口號、分析、推想的表面工作上。怎樣能效果?要靠教研領導班子和一線教師還有學生的配合,最好是全社會的配合。“理解萬歲”,我希望家長們能真正的理解素質教育,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出效果給他們看見。

2022年教育理論學習心得 篇11

新世紀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使我們在教育戰線工作的人感到欣慰的同時,更感到了壓力。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要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在自己認真研讀以後,真的感到這一決定是非常正確的,的確如前言所説,選取的文章是目前全國教育理論專家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方面的精華,既有超前意識的思考,也有從現實出發的呼喚。作為一名教師確實應該全面掌握本專業知識及發展動向,同時還必須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師德修養。否則就很難適應新世紀的教學需求。

教師、教書育人,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勞動的知識性、專業性、藝術性、創造性、複雜性、長期性和示範性的特點,決定了教師素質構成的特殊性。教師的素質包括身體素質、文化知識素質與心理素質等。諸項素質缺一不可,實際工作讓我深切感受到道德素質的力量,這一力量常會發揮意想不到的功效。我體會到你對學生付出真誠、付出了愛,學生總有被感動的時候,一旦他們從心底裏產生震撼、自發的產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這時再加以引導,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覺。在讀《新時代教師的法制觀念與師德修養》這篇文章時,有很多感觸,更有很多收穫。“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是對師德的高度概括。“師愛”是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是師德的核心即“師德”,實踐證明教師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才能去精心的培養學生,只有情誼厚,才能認真耐心、細心地對學生進行教育。熱愛學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教師的愛就更加困難,所以在愛的教育中要注重藝術,掌握方法,把握時機。作為班主任我經常講做人的道理、學習的方法、集體的形成。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學習中我體會到以下幾點:

一、樹立信心,與生同樂。在《充滿自信才能享受教育快樂》一文中提到“要讓教師感受到教育的快樂,關鍵是要幫助教師樹立對教學的信心。”確實,作為一名新教師。最害怕的就是管不住學生,上不好課。不是懷疑自己的能力,而是怕對學生的把握不夠,我願意教,他們會願意學嗎?文章中提到“只有讓學生覺得學習的快樂,課堂的快樂,教師才能教的快樂……只有步入了上述的良性循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才能享受到教育的快樂……與學生快樂相處,是教育成功的關鍵!”看來,只有樹立信心,才能自然發揮,與生同樂才能成功教學。

二、端正角色,循序漸進。在《是什麼讓教師不斷進步》一文中,有一段文字給了我很深的印象:“只有我們這些教師不再將教學看成工作或職業,而是積極成為道德典範的時候,我們才會認識到對職業生涯中一些小故事的持續性的反思是多麼重要》。”學校總會佈置很多文章任務。很多教師覺得苦不勘言,每一篇論文如同難產。我想在以後的工作中自己也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吧。但如果我能持續生活中的小反思。那麼我的論文也就迎刃而解了。真愛自己的職業,在學習上循序漸進,在教學中循循善誘,但若不聯繫實際,紙上談兵,那一切也只能是空話,痛苦的是自己。

三、“讓素質教育看得見”。鮑寅初的講話中説“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人。”藝術課也是素質教育的重頭戲。作為音樂教師也是責任重大。自從提倡素質教育後本來人人可以搶,不被家長學生重視的藝術課就一下明朗起來。但還是存在偏見的,我個人認為偏見的本身還是在於藝術課的本身。“加強素質教育”口號是喊出來了,但總要看到效果吧。沒有效果就得不到社會的認同,也就永遠只能停留在口號、分析、推想的表面工作上。怎樣能效果?要靠教研領導班子和一線教師還有學生的配合,最好是全社會的配合。“理解萬歲”,我希望家長們能真正的理解素質教育,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出效果給他們看見。

2022年教育理論學習心得 篇12

職業道德是規範教師的育人行為,是社會責任感的具體表現,它要求老師的職業理想--忠誠教育事業,教書育人;職業情感--熱愛學生, 誨人不倦;職業規範--團結協作、為人師表。因此,作為一名人人民教師,面對跨世紀的人才培養所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們應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時刻對自己提出嚴格要求,積極參加職業道德學習,培養高尚道德情操。

一、當我們選擇教師這一職業時,意味着我們的工作時間是無界限的(1)要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盡職盡責,教書育人。(2)要認真上課,認真批改作業,不敷衍塞責,不能傳播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3)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注重身教,所以,教學工作中,我們應做好“等堂”、“管堂”、“活堂”,以保證學生既有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又能積極參與課堂的學習,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作為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在教育教學中,要妥善處理師生關係:(1)要給予學生特殊的關心和愛護(2)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因為體罰學生往往給學生的心靈留下傷痕,造成性格殘暴,不服從教育,因此,教師必須充分認識《教師法》,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尊嚴,不得對學生進行體罰或者侮辱人格的行為。(3)不得歧視學生,對於班級個別調皮、成績差的學生,老師要積極進行幫教,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而不是有意進行歧視,造成學生退學。

三、教師在育人的同時,不要忘了自身的繼續學習,要知道,"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所以,在教學之餘,教師應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新的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自己教育、教學和科研的水平。

四、職業理想是人們從事職業活動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推動人們朝着職業生涯的高層次不斷攀登的強大動力,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二者相互關聯,密不可分,職業理想中的方向意識、價值意識、責任意識,本身就是人的道德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一個人全部職業道德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從調查中我們看到,青年教師中絕大多數是愛崗敬業的,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是積極向上的,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是正確的。但在部分青年教師中存在一些問題,與素質教育的氛圍不夠相稱,將有礙“以德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必須給予及時糾正並加以正確引導。那麼在實施素質教育的條件下,當代的中國教師應當樹立一種怎樣的職業理想呢

總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應在團結協作的基礎上,共同努力,將自己的“光芒”照向每一位學生,發揚奉獻精神,同時,應對學生充滿希望,要做到“尊重與信任,有耐心和愛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mq3jx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