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通用28篇)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通用28篇)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1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呷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樣的兒歌,唱出了端午節的習俗,也唱出了屬於端午的味道。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通用28篇)

中華民族的很多傳統節日都與吃相關,譬如元宵節的元宵,譬如中秋節的月餅,又譬如端午節的粽子。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端午節吃粽子,這是傳承千年的文化,粽子的香氣裏既是民俗風情,更是濃到化不開的家國情懷。

除了粽子之外,端午節還有其他一些關於吃的講究,儘管因為地域差別這些吃食略有不同,但是煮雞蛋、飲雄黃酒等風俗還是比較普遍的。尤其是關於飲雄黃酒,看過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的人,一定會對這種讓白娘子現出原形的酒印象深刻,進而也就對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印象深刻。

當下,早已經不是物質匱乏的年代,不管是粽子、雞蛋還是雄黃酒,都可以隨時買來吃喝。不過,這些東西的味道,只有在端午節裏才更獨特,因為那時候我們不只是在吃一種食物,更是在吃一種文化和傳承。那一刻,端午的吃食在滋養着我們的胃,更在潛移默化地滋養着我們的心靈。

香甜的粽子在滋養着我們的胃與心靈,端午的習俗和活動更在滋養着我們的心靈。求吉、納祥、辟邪,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普遍主題。端午節的最初只有仲夏入暑時節祛病強身的意味,後來加入的.祭祀和紀念屈原的元素,實際上傳説的成分更多。熱播劇《思美人》中,有屈原過端午的場景,對此很多人口誅筆伐,説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本人怎麼可能過端午呢?事實上,這還真不是編劇在戲説,在先秦古書《穆天子傳》等古籍中,就有關於划龍舟、吃粽子等端午習俗的記載,可見端午節要比屈原的出現更早。

紀念屈原説之所以廣為流傳,其實是中華兒女對愛國主義精神的認同。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卻一再遭到佞小人的陷害排擠,更被楚王趕出朝廷流放他鄉,當秦軍攻破楚國都城郢都,屈原悲憤交加,毅然投江殉國。正是因為屈原對國家赤誠忠貞的愛,後世才願意相信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且將這樣的紀念延續了20__多年。注入愛國主義精神的端午節,藴含着中華民族正直磊落、憂國恤民、浪漫詩意的人文理念,也凝聚起了中華民族的“根”與“魂”。這樣的民族精神和情懷,是最為寶貴的一筆財富,也最能滋養人的心靈。

有人説端午節已經淪為了“粽子節”,這一點我們不能迴避和否認,和其他一些傳統佳節一樣,端午節的確存在“瘦身”的現象。可是關於端午節的保護,國家一直在努力,民間也始終在發力。20__年,國務院將端午節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_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_年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這些努力和措施,都是在讓端午的習俗和傳統恢復,都是在讓端午的文化傳承和延續。

民俗專家馮驥才認為:“節日就要按節日的方式過。”現在過端午節,很多地方包粽子、賽龍舟、辦詩會,不就是在恢復傳統嗎?不就是在繼承和創新嗎?讓端午節不只有粽子飄香,更有民族精神、家國情懷和愛國精神,這樣的端午不僅滋養着我們的胃和心靈,更滋養着偉大的不斷前行的中國!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2

今天是端午節,又是外公的生日,我和姐姐早早起牀,一起認真地製作了一張漂亮的生日賀卡,姐姐又把她平時變魔術的用具裝進書包。

中午到了外公家,外公家準備了豐盛的酒菜,舅舅買了一個兩層大的生日蛋糕,那生日蛋糕比我們畫的還好看。舅舅把生日蛋糕放在客廳的桌上,我插上蠟燭,姐姐用打火機點着,表弟樂樂把燈關上,又拿出他帶來的手風琴,我們一起合唱“生日快樂”,唱完後外公許願,吹滅蠟燭,這時屋裏的燈突然全亮了,我們邊跳邊鼓掌,逗着大人們都笑了。

外婆在餐廳裏喊:“快過來,吃飯啊”,我們又跑到餐廳裏,圍着桌子坐好。在大人們舉杯祝賀之前,我和姐姐拿出我們準備的生日禮物遞給外公,一起念道:“祝外公生日快樂,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外公看着我們畫的生日賀卡,説:“這麼好看的生日蛋糕,還有彩色的蠟燭,這生日禮物太好了。”

飯菜很豐盛,有魚,有雞,有火鍋,還有我叫不上名字的菜。我們小孩吃了好大一會兒,不見菜少,都已經很飽了,就跑到樓上玩去了。

下午在客廳休息時,姐姐開始變魔術,我們全家都圍着看,只見姐姐熟練地把兩個硬幣放在桌面上,在上面並排放二張撲克牌,然後把外面那枚硬幣往外推推,讓第二張撲克牌蓋住這個硬幣,再往裏推一下,慢慢地吹一口氣,翻開撲克牌,只見第一張牌下的硬幣也跑到第二張牌下面來了,大人們都覺得奇怪,誇姐姐真行。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我們該回家了,今天我們玩得可真高興。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3

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就做好粽子。先要準備粽子的餡子,餡子各種各樣,有豆沙餡的,蜜棗餡的,肉餡的……;要準備好芭蕉葉子,洗淨葉片,並將它剪成勻稱的葉條。媽媽將糯米洗了,將芭蕉葉一卷,放入糯米,用手稍微一壓就緊了,拿出餡兒按入米里面,隨後纏成一個菱形,用絲線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媽媽的手中誕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來就可食用了。撕開葉片,此時的粽子,不但有飯糰的味道,還夾雜着芭蕉葉淡淡的清香,吃在口裏清涼還帶點微微的甘甜。  端午節的早晨,媽媽要去買那些鮮綠的艾葉掛在門楣上。今天,每家每户的門前,必定都要插上艾草辟邪。其實,懸掛艾草,還可以驅蟲蟻。用完餐,媽媽會燒那艾草給我們洗洗,聽説它有去寒濕消炎等作用。這時候,滿屋都是淡淡的藥香,沁人心脾.令人神輕氣爽。

在端午這天,必定是要賽龍舟的,可是爸爸説我們這已經好久沒劃了。於是他給我們講往年的龍舟競渡。“端陽的下午,小孩們都穿上新衣服,佩帶“香囊”和“蛋兜子”,高高興興地跟着大人們觀看龍舟競渡。他們都會擠去碼頭或者河邊,掌聲,吶喊,尖叫,口哨,鑼鼓讓你聽不見你自己在説什麼。旌旗,浪花,赤裸的黝黑的臂膀,破浪的龍舟讓你目眩神移。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沒有親眼目睹的人是沒有辦法體味當中的激動和振奮的。”

在這天,人們可以放肆地歡笑,小孩可以放肆地玩耍,不用像過年一樣擔心明年,也不用考慮明天的打算,它就是一個平民的節日,一個沒有約束的日子。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4

粽葉飄香,雄黃酒濃,又是一年端午到。傳承千百年,歷久而彌新,這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今天仍有着濃郁的傳統意、文化味。在湖北秭歸,一年一度的端午詩會、龍舟比賽如期開場,吸引了海內外遊客的目光;在安徽合肥,“益起讀”公益活動進入社區,和孩子們在閲讀經典中尋找端午節的意義。這些活動,讓人們在吃粽子之外,體會到節日更豐厚的內涵。

近年來,擔憂“端午節成為‘粽子節’”的聲音不時出現。的確,端午節吃粽子,這是千百年來的民俗傳統,但如果把端午節等同於吃粽子,則可能在“除了吃還是吃”的單調活動中遺忘了文化內涵、丟掉了精神價值。飲食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卻絕非是載體。端午承載着我們這個民族相沿不廢的集體記憶,這其中的歷史傳承與文化韻味,比粽子更加芳香,也更值得品嚐。

一個傳統節日,就是一杯歲月的陳釀,也是沉澱着厚厚文化土層的歷史河牀。端午節,吃粽子只是其中內容之一,它更是除驅病的衞生節,也是詩人節、運動節、女兒節,除了吃粽子,還要掛菖蒲、賽龍舟、祭屈原。傳統中,在端午這天女兒回孃家探親,家人喝雄黃酒,備艾葉、菖蒲和大蒜,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戴香囊……祛病消災、祭祀祈福、回家團圓、強身健體,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從這些美好的生活願望出發,為端午節創造出許許多多美麗動人的習俗,這是應該繼承的文化財富。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民俗起源説法眾多,但屈原無疑是端午節最醒目的文化符號。每逢端午,人們彷彿總是能穿越時空,遇見這位行吟澤畔的大文豪。“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愛國情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民本情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着剛毅,“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的高尚品格……這些精神如同黃鐘大呂,穿越時間仍然在現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響。文化是端午節的靈魂,在這一天,正可以重温時間的厚重、文化的韻味,築牢民族精神與家國情懷。

節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託於生活的體驗來領悟。有詞人寫道,“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端午節要在胳膊上纏一個虎符,還要出門放風箏。詩人陸游也很有雅興,“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包完粽子以後,頭上還插了艾草。這些小細節,讓日常的生活有了更多儀式感,也因此讓端午節增添了更多雅趣,讓人體會到其中天人和諧的態度與美感。今天,講故事,遊勝地,讀經典……在端午節我們同樣可以有更多儀式感,為日常生活注入文化雅趣,在細品時序更替中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從歷史深處深情回望,端午節的文化內涵一直都在不斷豐富和發展。這本身也是傳統文化隨着時間在不斷生長,並在現代社會獲得了“新生”。不論過節方式怎麼變化,只要傳統文化根和魂還在,我們的傳統節日就會不斷接續傳承,聯通一代代人的心,為人們提供心靈的滋養和精神的慰藉。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5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億兆同歸壽,羣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吟誦起李隆基這首膾炙人口的《端午》,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又要到了。這個具有20__多年曆史的中國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而設,之中藴藏着豐富的文化內涵。

我們為什麼要過端午節?如何過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若問不同的人,或許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深究不難發現,端午節背後,是國家和民族長期積澱的歷史和文化,是一以貫之的精神內核文化內涵,是深刻藴含着的民族情感和精神智慧。文化傳承,正是端午節之魂。然而,隨着時光流逝、社會變遷,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等傳統的過節形式與現代生活漸行漸遠。網上有段子調侃,除了幾個粽子、三天假期,端午這個“最熟悉的陌生節日”就是吃、喝、玩、樂,很多人早已淡忘了端午背後的歷史文化內涵。倘若時光倒流,先賢們會怎樣看待今人的這種悲哀呢!

怎樣讓端午節傳承好悠久、厚重的傳統文化,擺脱只見“粽子”、不見“屈原”的尷尬?筆者認為,節日的儀式感非常重要。我們之所以需要節日,是因為它是形塑認同的一種文化符號。過去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氛圍濃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相關的儀式活動。比如説,以前中國人重大節日一定要祭拜祖先,宏大的場面、莊重的氛圍,能夠增加一個家庭、一個家族成員的凝聚力。因此,比把傳統節日設定為“假日”更重要的,是如何恢復、設置一些與傳統節日相關的儀式。今天,我們過有意義的端午節,不妨舉辦各種以愛國為主題的集體活動,比如組織詩歌朗誦、故事比賽等,讓傳統節日多一點時代的積極元素。

另一方面,重塑“家”的概念非常要緊。如今,我國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現代生活的節奏不知比古代快了多少倍,但家的觀念也在消解、弱化。然而,家始終是我們幸福温暖的港灣,始終是牽着風箏飛的那根線。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_,我們每天都會碰上這樣那樣的煩心事,學習工作生活中也總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個時候,在靈魂深處最渴望的就是家的温暖。端午節,一個激盪着家國情懷的節日,不正是讓無處安放靈魂的遊子,重新尋回歸家之路的載體嗎?當節俗被時代改變,節日的內涵就需要我們用新的形式來不斷激活。端午節,遊子們不妨回家看看父母,和長輩們一起祭奠先人,帶着晚輩一起包粽子,參觀歷史景點,給他們講講屈原投江的故事。或許,在快速擴張的城市和飛速發展的科技映襯下,這些“家庭瑣事”顯得很平凡,但傳統節日本身的價值內核不正在於此嗎?

端午節如此,其他傳統節日亦如此。“路漫漫其修遠兮”,真心希望包括端午節在內的每一個傳統節日,都不只是作為一個標本,塵封在檔案館、博物館的櫥窗裏,都不只是一個“浮在空中”的圖騰,而是成為我們更好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契機,重新綻放曾經的生機與活力。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6

在歷史長河中,一個節日的形成,是歲月和人們長期打磨的結果。端午節,祭祀只是其中內容之一,它更是除驅病的衞生節,也是詩人節、運動節、女兒節,除了吃粽子,還要掛菖蒲、賽龍舟、祭屈原……聞一多先生考證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很多考古發現也支持此説。然而,要是一直拘泥於節日發端的初衷,那後來的端午紀念曹娥、伍子胥、屈原,都無從説起了;這個節日也不可能流佈到大江南北,甚至超越國境,擁有廣泛的影響力。

端午,和春節、中秋一樣,是中國文化的醒目符號之一,承載的是融入民族骨血的天人合一、活力賁張與家國情懷。我們的祖先,用一種輕鬆、活潑而健康的心態,設計並享受着端午等節慶帶來的中國式精神生活。豐富的節日文化信息,飽含着生機勃勃的通達理念和娛樂精神。端午,可避邪可食粽也可盡情打扮明麗的小女兒;清明,可祭祖可踏青亦可浣足放風箏;中秋,那月亮更是可祭可拜,可玩可嚼……

節日的真意,常常在生活的體驗與回味中浮現出來。蘇軾看到的端午,是“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歐陽修則陶醉於“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而今的端午節,列入世界非遺名錄,又是法定假日,仲夏時節,扶老攜幼,吃粽子,説故事,遊勝地,讓中華文化的遠香,絲絲縷縷地滲入膝前兒女純淨的心田。

新時代的標誌,就是每一天都洋溢着多元與多變。如同剛剛過去的這三天,既有傳統的端午與夏至,也有舶來的父親節。傳統節日流傳至今,附麗的各種意義早已重重疊疊,如同被包裹得緊密的香粽,內裏或有糯米、棗泥、豆沙甚至蛋黃、火腿、五花肉等多重滋味,然而用“端午”這鮮亮的粽葉一包,稜角分明又百味雜陳,可以拎着無盡的滋味遊走於長江黃河,穿越於遠古今朝,讓我們既享受當下的天倫之樂,又追懷祖先的盛德、美好與憂傷——這不正是節日於我們的終極意義嗎?

如此佳節,云何不樂,道一聲“快樂”又何妨?當然,節日的百般滋味,又非一句“快樂”可以了得。它是一個鄭重的提醒,讓我們從庸常生活中抬起頭來,有了回首傾聽先祖叮嚀的機緣,有了從紛繁世相中感悟人生道理的自覺。文化的薪火,或就在這一抬頭、一省思的機緣中,漸漸傳承了下去、熾熱了起來。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7

吃,固然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如農曆春節裏的餃子,中秋佳節的月餅……這裏面,不乏中國從農耕社會演變過來的飲食記憶,還有季節和自然中的特殊定格。不過,如果在端午這樣的中國傳統節日中,我們的參與熱情僅僅是吃,的滿足感只是來自於味蕾和胃,甚至連端午常識都只是來自於商家店招信息時,也就失去了端午節的“初心”。

端午節已經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汨羅江邊,詩人末路悲憫放歌,忠心一片慷慨赴死,只因愛這個國家愛的深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端午的詩被屈原寫滿,其藴含的以愛國為主題的豐富內涵是我國巨大的精神財富,既有政治性、社會性,也有文化性,既縱貫古今,又跨越山河。

端午節的節俗更是“千姿百態”,傳遞出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飲雄黃酒、佩香袋、懸艾草、插菖蒲、掛鐘馗像等民俗活動,都與驅邪祛病、養生保健有關。進入盛夏各種疾病多發時段,利用雄黃、艾草、菖蒲等礦植物的藥性來解毒、殺菌、去風寒,以達到健身和淨化環境的目的,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古老智慧。更有龍舟競渡、蓄蘭沐浴、驅逐五毒等傳統節目,反應了古人對生者生存健康狀況的高度關注,體現了關愛生命、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節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獨特的民俗生活意境如果只是被食物取代,被各種商業促銷打斷,不僅讓人意興闌珊,恐怕還會讓我們大失所望吧。

端午節既代表過去,也代表未來,是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民族凝聚力的典型象徵。讓民族節日傳承下去,讓民族文化代代傳承下去,是我們的責任也是端午節應被賦予的含義。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8

一、活動背景

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唱響“我們的節日”這一主題,結合上級文明辦活動要求,計劃在端午節期間利用端午節特有的民俗特色,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活動。

二、活動時間

20__年_月_日

三、活動地點

__居民家

四、活動組織單位

__社區

五、參與人員

社區工作人員、黨員幹部、社區志願者

六、活動內容

(一)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

要精心組織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通過端午民俗詩歌、屈原詩辭和歷代經典愛國主義詩篇等誦讀,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活動的始終,引導大家在活動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二)組織開展“三關愛”志願服務活動。

端午節期間,社區工作人員積極組織各類志願者進社區,為道德模範、留守兒童、孤寡老人、貧困户、空巢老人、送去慰問金、粽子等禮物,陪他們共度端午佳節。開展吃“愛心粽”、“連心粽”等活動,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共度端午佳節。

(三)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民俗體驗活動。

積極開展包粽子、踢毽子等各類民俗文化活動,活動中融入衞生保健知識宣講內容,從科學角度分析懸白艾、佩香囊、戴荷包、系綵線等端午傳統習俗,普及日常衞生保健知識。

同時要結合我區“清潔營口”工作,深入開展衞生整治活動,大力整治庭院居室、辦公場所的環境衞生,清除衞生死角,增強人們的生態文明意識,創造整潔優美的環境。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9

一、指導思想

利用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深入挖掘端午節的深厚文化內涵,廣泛開展羣眾性民風民俗、體育健身、愛國主義、綠色環保和科普宣傳活動,引導民眾,尤其是社區青少年進一步瞭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全面動員社區單位員工、居民羣眾,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身到人民滿意城市創建活動中。

二、活動形式

1、“粽子傳愛心”主題活動。在社區黨總支的帶領下,以社區志願者為活動主體,親自為社區的孤寡老人、低保人員、殘疾人和老黨員送去節日的祝福與問候,並帶去了自己買的粽子、皮蛋和鹹蛋,與他們一起提前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2、節日民俗宣傳活動。社區將通過市民學校、“座談會”、宣傳板報等多種形式宣傳端午節的來歷,通過包粽子等活動讓人們親身體驗節日習俗,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3、“經典誦讀”主題活動。以社區黨總支和社區關工委為中心,組織黨員和社區青少年,開展吟誦屈原詩歌、屈原詞章的活動,從而弘揚愛國精神,讚頌美麗星城。社區將以吟誦古今經典名作為主要表現形式,掀起緬懷屈原愛國主義精神,歌頌和諧盛世的熱潮。

三、活動要求

1、高度重視。社區將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活動方案,努力營造和諧、祥和的節慶氣氛。

2、信息報道。社區會第一時間把“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文化活動的相關活動信息上報街道,做到宣傳到位。

3、創新形式。社區將開展廣泛宣傳,充分發揮羣眾的主體作和主動精神,把羣眾發動起來,參與進來,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使羣眾成為節日活動主角。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10

除了春節,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為什麼呢?請大家把耳朵湊過來,我悄悄告訴你——端午節吃的粽子是我的最愛。

媽媽早在幾天前就買好了包粽子的材料,準備好了五色線。今天一大早,媽媽就開始包粽子,我也想學一學。媽媽説:“好哇,只怕你學不會。”

説幹就幹,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起兩片粽葉,捲成一個漏斗狀的小筒,從水中撈起一些糯米放進去,再按上一顆蜜棗,用剩下的一截葉子包住,再繫上一根細細的尼龍塑料繩。咦,我包的粽子怎麼和媽 媽包的不太像呀,媽媽的稜角分明,我的不如她包得那麼好,每個角還有些圓乎乎的。看着我手中這個“怪東西”,媽媽“撲哧”一聲笑了,還斷斷續續地説:“你這個……這個是粽……粽子嗎?”

我的臉紅了,只好跟媽媽請教“高招”。媽媽忍住笑,説:“包粽子的時候,其實沒什麼祕訣,只要把粽子的角折尖,米不要放得太多,往住包的時候要另附一片葉子才行。”

哦,原來是這樣,我趕快按媽媽説的包起了粽子。呵,這回我的粽子比上一個好看多了,我又開始,包第三個、第四個……

中午,要開始煮粽子了,我等啊等,一秒鐘似乎變成了一年,我終於知道什麼叫“度日如年”了。隨着媽媽的一聲“粽子出鍋啦”,我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跑到廚房,不顧燙手的開水,迅速挑出自己包的 不太好看的粽子,打開“包裹”,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媽媽笑着説:“慢點,沒人跟你搶。瞧你這副饞吃相!”

這個端午節最難忘,因為我吃到了自己親手包的粽子。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11

粽葉飄香,雄黃酒濃,又是一年端午到。傳承千百年,歷久而彌新,這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今天仍有着濃郁的傳統意、文化味。在湖北秭歸,一年一度的端午詩會、龍舟比賽如期開場,吸引了海內外遊客的目光;在安徽合肥,“益起讀”公益活動進入社區,和孩子們在閲讀經典中尋找端午節的意義。這些活動,讓人們在吃粽子之外,體會到節日更豐厚的內涵。

近年來,擔憂“端午節成為‘粽子節’”的聲音不時出現。的確,端午節吃粽子,這是千百年來的民俗傳統,但如果把端午節等同於吃粽子,則可能在“除了吃還是吃”的單調活動中遺忘了文化內涵、丟掉了精神價值。飲食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卻絕非是載體。端午承載着我們這個民族相沿不廢的集體記憶,這其中的歷史傳承與文化韻味,比粽子更加芳香,也更值得品嚐。

一個傳統節日,就是一杯歲月的陳釀,也是沉澱着厚厚文化土層的歷史河牀。端午節,吃粽子只是其中內容之一,它更是除_驅病的衞生節,也是詩人節、運動節、女兒節,除了吃粽子,還要掛菖蒲、賽龍舟、祭屈原。傳統中,在端午這天女兒回孃家探親,家人喝雄黃酒,備艾葉、菖蒲和大蒜,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戴香囊……祛病消災、祭祀祈福、回家團圓、強身健體,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從這些美好的生活願望出發,為端午節創造出許許多多美麗動人的習俗,這是應該繼承的文化財富。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民俗起源説法眾多,但屈原無疑是端午節最醒目的文化符號。每逢端午,人們彷彿總是能穿越時空,遇見這位行吟澤畔的大文豪。“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愛國情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民本情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着剛毅,“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的高尚品格……這些精神如同黃鐘大呂,穿越時間仍然在現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響。文化是端午節的靈魂,在這一天,正可以重温時間的厚重、文化的韻味,築牢民族精神與家國情懷。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12

端午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教育機會,為引導學生過好端午這一傳統節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我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化教育活動,簡要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了濃厚的宣傳氛圍。

少先隊大隊部要求各中隊在開展“心連心,話端午,揚民族傳統文化”活動之前,先向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通過查閲圖書、互聯網以及向長輩和他人請教等多種途徑,蒐集有關端午節的由來,瞭解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學校還利用週一朝會、校園廣播、宣傳欄、黑板報等多種方式進行了廣泛宣傳。

二、開展了“端午節、離騷頌、愛國心、民族情”等中華經典誦讀活動。

利用學校例會、國旗下的演講、主題班(隊)會,舉行不同形式的誦讀活動。通過開展誦讀活動,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真正把誦讀活動變成了一次學生潛移默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

三、豐富了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

(一)、五、六年級各中隊開展了“屈原詩歌頌”、“我心中的屈原”演講等多種富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活動。

通過這些活動,我們讓學生懂得了:我們在端午節紀念屈原,並不是因為他投江自殺,而是因為在他身上體現出的那種精神:面對着國家、民族的災難,而起身抗爭,始終保持一種民族的氣節,一種清白。而且透過屈原,讓他們看到,中國還有千千萬萬的屈原。這就是一種對國家、對民族的熱愛、維護。所以,孩子們通過參與這次活動,真正懂得了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什麼要紀念屈原,為什麼要把一個端午節人為地和屈原聯繫起來。

(二)、三、四年級各中隊開展了“傳統節日故事大家講”活動。

各中隊利用班會、閲讀課等時間,在班上舉辦故事會。有的中隊輔導員大膽啟用了班幹部,充分發揮他們班幹部的職能,鍛鍊了他們團結協作,共同組織策劃的能力。孩子們也沒有讓我們失望,他們精心組織策劃、準備着,把“屈原故事知多少”知識競賽開展得有模有樣,還把同學們精心製作、準備的小巧手工作品頒發給知識競賽中的佼佼者,我覺得孩子們真能幹!

(三)、一、二年級開展了“背一背屈原詩歌”、“畫一畫屈原”、“紙粽子製作”等有趣而有意義的活動。

這些孩子年齡雖偏小,但在經驗豐富十足的輔導員們的耐心組織和引導下,“心連心,話端午,揚民族傳統文化”活動也開展得有聲有色。各班輔導員還根據本班實際,讓孩子們以大組為單位,進行了“背一背屈原詩歌”、“畫一畫屈原”、“紙粽子製作”等比賽活動。該活動讓孩子們在動口、動手等有趣的活動中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形式非常棒!

四、開展了全校安全、衞生運動。

由於天氣炎熱,我校在朝會、各班(隊)會廣泛開展了安全、衞生健康知識宣傳,不準學生私自下河堰洗澡,不準未經家長許可而私自離家出走、到同學家串門、玩耍,還特別強調,要求家長在節假日注意學生校外安全及個人衞生。另外還普及了日常衞生保健知識,從科學角度為全校學生講解了懸白艾等端午傳統習俗,引導學生講文明、講科學、講衞生,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我校充分利用傳統節慶日對全體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我們教師有責任去弘揚傳統文化,而這個責任,就賦予給我們下一代,讓我們從傳統節慶日教育做起,使我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13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每當小朋友唱起這兒歌時,人們就知道端午節要來臨了,

一轉眼,端午節來臨了,一大早起來。吃過早飯後,就匆匆忙忙地出門去看賽龍舟了。剛來天鵝湖(賽龍舟的現場),就看到了“人海”。原來是就要開始賽龍舟了,“好險來得及時”我想着。突然,觀眾沸騰起來,只見從遠處划來了十幾條龍船。龍船偏長細窄。龍頭有黑。灰。紅等顏色。很快,比賽開始了。選手們爭先恐後,不甘落後。觀眾們也在一旁加油鼓頸。就要接近終點了,選手們敲鑼打鼓,唱着打油詩。到終點了,來自荔灣區的選手獲勝了。接着就是最有趣的“搶鴨子”遊戲了。資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許多鴨子仍進水中。選手們從船上跳進水裏抓鴨子,抓到的歸自己。圍觀的觀眾也不甘落後,紛紛跳進水中。場面一片混亂。

比賽結束了,我回到家中,吃着香噴噴的粽子,一家人説説笑笑,開心極了!端午節也將隨着笑聲一直留傳下去,成為全世界人民的節日。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14

端午吃粽子作為全國性風俗最早始見於西晉周處撰的《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到了唐、宋時,粽子已 經成為端午節的必備食品。隨着時代的變遷,如今端午節的粽子品種繁多,在黔西南州最受歡迎的是肉粽、板栗粽、 火腿粽等,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調節,如加入桂圓、蜜餞等甜口味的粽子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對於端午節 吃粽子的由來,向來都説法不一,有些人將它視為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在我州民間,還有一種説法是紀念一位藥 王,因為民間説法五月是“毒月”,這位藥王就將藥材包裹在粽子裏分發給羣眾們吃,人們吃了粽子後都一直平平安 安,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每個端陽節的時候包上粽子,除了具有紀念意義,更是希望自己及家人都平平安安。

掛艾條和菖蒲。艾,又名家艾、艾蒿,它有一種奇特的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而菖蒲是多年生水生 草本植物,它也是一味中藥,能提神醒腦、殺蟲滅菌。每年端午節,黔西南州家家户户都會在門頭上掛上艾條和菖蒲 ,菖蒲可以驅魔祛鬼保平安,艾條則代表招百福,更可使身體健康,在安龍等地,尤其是婦女,在端午節這天都會隨 身帶上一兩片艾葉,據説能僻邪驅瘴。

飲雄黃酒。神話傳説《白蛇傳》中,白娘子飲雄黃酒,現出蛇身的原形,因此,黔西南州民間認為雄黃酒能讓蛇 、蠍、蜈蚣等毒蟲畏懼,於是在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讓身體健康。

“遊百病”。“遊百病”是黔西南州端午節一種很特別的習俗,就是端午節當天人們總要到中草藥市場逛一逛, 看看各種中草藥,聞一聞滿街的中草藥味道,順便帶上一些菖蒲和艾葉回家掛在門口,據説這一聞就能驅除百病。

佩戴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在冊亨縣者樓河流域中下游一帶的 布依族,每年的端午節,大人們就縫製一些小動物掛在孩童的胸前,以祈求驅邪避災。在香囊中有的塞入艾葉,有的 撒上一點雄黃,以避除穢惡之氣,因此民間有“帶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之説。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15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棕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文學家與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我親人在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在每年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在商州地下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她對我哺育與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範圍,在她精心呵護與愛撫下,快樂考試吧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回憶,尤其是端午節棕子與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年輕女子。

是她在一個幼小生命需要奶水時候向我敞開了温暖懷抱,我在她懷中貪婪地吸允着、索取着我需要,在她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與上學,城中與鄉下距離把我拉離了她懷抱,但我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為她把母愛種子深深種在了我心中。於是,週末就成了我每天期盼,通往鄉下小路與小橋,奶媽家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圖畫。

那時候每年端午節,我在睡夢中就能聞到棕子清香與香包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着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煮了一夜,走完十幾中路還温熱棕子,中面各種豆兒與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吃起來軟軟,甜甜,香香,我小肚皮也被棕子撐得溜圓。

每年這幾天,我主食就是奶媽棕子,我一直到現在都認為奶媽棕子是最好吃,誰都比不上。

裝棕子藍子上還掛着奶媽親手做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小棕子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在脖子上在學校向女同學炫耀着,高興着,美着……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也有那麼幾次趕上在奶媽家過節,於是,包棕子就成了我最高興事,儘管我不會包,但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邊上,拿着棕葉包着米與豆兒,拿着草捆紮,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一邊包着手中,一邊教着我,還把我包棕子也放入鍋中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棕子不是找不着,就是中面成了稀飯,儘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在盆中撈來撈去繼續搗亂。

親愛母親,女兒現在仍然不會包棕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母親棕子與香包永遠永遠留在記憶中,那是什麼樣棕子與香包都無法替代美記憶,美味道,美感受。

就要過節了,不知道天堂中有沒有棕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在這中為母親送上一份節日禮物,願與您在夢中相會,親手為您剝棕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把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一起列為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定為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節日步子已經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因為您愛這個節日。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16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午節。關於端午節還有一道兒歌呢:“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每年我們都要吃粽子,傳説是:“屈原投江,老百姓怕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用竹筒裝好米食投入江中,後來演變成用竹葉包好投入江裏餵魚、蝦。”我們還要把菖蒲綁成一束,掛在門前,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去除不祥的寶劍,用來避邪驅魔。

我們端午節最隆重的活動就是划龍舟。他的來歷是: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我們現代人以划龍舟來紀念屈原。

我知道的端午知識還可以吧!你們知道嗎? 不知道就來看看吧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17

往年的端午節,我都是稀裏糊塗地過了。今天,又是端午節,早上,媽媽激動地説:“周昱,你先別寫作業了,我們趕緊去市場看看吧。”我一聽,心想:市場有什麼好看的?我懷着好奇的心情和媽媽一起去市場看個究竟。

走出家門,我就聞到的一股淡淡的艾香。方才想起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户户的門上都要插艾來避邪。

我和媽媽來到市場,那兒的人真多呀。不過,與往常不一樣的是:有許多人的車上、手裏都有一把“草”。一問媽媽,才知道那是艾。我立刻興奮起來,央求媽媽給我買一些艾,媽媽同意了,我十分高興。

走進市場大棚,一股濃濃的艾香撲面而來,我和媽媽順着氣味往前走,找到了一家賣艾的。我問媽媽:“這是艾嗎?”“是。”媽媽回答到。我又問賣艾的人:“這些艾是在什麼時候挖的?”“早上太陽還沒有出來的時候去挖的,只有在端午節這個時候去挖的艾才有藥效。”“這艾是在哪裏挖的?”“嶺上。”賣艾的人答道。緊接着,買艾的人還給我講了艾的作用和特徵,如:把艾葉曬乾以後可以泡腳、把艾插到門上還可以避邪……聽完賣艾人的講解,我對艾有了新的認識。媽媽也實現了她的諾言,給我買了一把艾葉。

咦,這不是貓貓眼嗎?它可是有毒的呀,怎麼跑到菜市場裏來“害人”呢?後來,聽賣貓貓眼的人講,貓貓眼只有在五月端午這天太陽還沒有出來的時候挖,才是沒毒的。而且他還能消炎、解毒、治嗓子疼……聽到這裏,我才知道我錯怪了貓貓眼,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走出大棚,我看見了一輛“紅車子”,這是賣香包的車子。只見有的香包上有“一生平安”四個字,有的香包上繡有各種各樣的屬相……在端午節這天,大人們要給孩子佩戴上香包,保佑平安。

奇怪,今天賣菜角和糖糕的生意怎麼變得格外紅火?我連忙去諮詢媽媽,媽媽告訴我:當地有端午節吃菜角和糖糕的習俗。我這才明白了。

回家的路上,媽媽又買了幾個粽子。回到家,我把艾葉插門上,掛上媽媽送給我的小香包,吃了一個香甜的粽子。今年,我過了一個真正的端午節!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18

七年級吃糕;

八年級吃粽子;

九年級吃螺;

初四持艾草;

初五吃一天。

唱着這首不很和諧的童謠,又迎來了端午節。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麼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七年級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七年級開始,家家户户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粽子比家裏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19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有兩千多年來的風俗習慣。端午節同時是一個可以和親友團聚一起度過的節日,端午節也可以舉行許多活動,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節日。今天我們就來過一個特別的有意義的端午節。

活動日期:端午節,也就是農曆五月初五。

活動地點:

活動目的: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過端午節來進一步瞭解中國的傳統節日,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藴涵的意義。端午節的來源之一是紀念屈原,我們也要通過端午節來懷念屈原——這位可歌可敬的愛國詩人。

活動內容:

1. 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具體內容如下:

(1)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端午節)

(2)那麼,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3)學生講述端午節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節各地的風俗習慣視頻

2.包粽子

(主持人):,在端午節吃粽子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粽子的味道不用説了,是十分美味的。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包粽子的。今天我們就自己動手一起來包粽子,看誰的手兒最巧,包的粽子最漂亮。

材料:糯米、去皮綠豆、肉粹、粽葉、粽繩。

方法:

1. 將粽葉折成漏斗形

2. 在漏斗形的粽葉裏放入適量的糯米、去皮綠豆以及肉粹。

3. 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葉的兩邊把那個比較長的粽葉向糯米這邊壓成一個三角形。

4. 將粽葉包好後用準備好的繩子把它綁緊。

5. 蒸煮。

三)詩歌朗誦

(主持人):,你們有誰知道端午節也是什麼節?不知道吧,告訴大家端午節也是詩人節,詩人寫了很多讚頌端午的詩歌,下面請看詩朗誦表演。

第一:朗誦。

第二:小組朗誦。

第三:女生齊誦。

第四:男女朗誦。

第五:大家齊誦

(詩歌內容附後)

四)觀看賽龍舟錄像。

(主持人):,你們到過汨羅江嗎?看過“龍舟競賽”嗎﹖端午節賽龍舟不單是傳統慶祝活動,也是一項國際體壇盛事!端午節起源於詩人屈原因不滿朝廷腐敗而投汨羅江自盡,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鑼鼓聲把江中魚蝦嚇走,而同時又把粽子拋進江中喂飼魚蝦,以免它們啄食屈原的軀體。

賽龍舟可以説是端午節的高潮。龍舟長10米多,以龍頭和龍尾作裝飾,船身還特意雕上麟狀花紋,唯妙唯肖;每隻龍舟可容納20至22人, 二人並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領下,以及圍觀人羣的吶喊聲中划向終點。現在,我讓我們一起加入這一行列。

(播放賽龍船慶端午的視頻。)

(主持人):看了剛才的錄像,我們來談談自己的想法吧!

踴躍發表自己的觀點。

七.吃粽子

請評委根據粽子的樣式,口感評價。並且評出最佳包粽子大王;最好吃的粽子;以及最會吃粽子大王。

八、領導講話:

,今天的端午節過得很有意義。高興地看到同學們心靈手巧的一面,感受到學生的參與的熱情,強烈的表現慾望以及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少年對信息、資料的蒐集能力。同時也非常感謝家長對我們活動的熱情參與。通過本次活動,我們近距離接觸了端午節,對它有了更深的認識。

七、活動結束

附活動資料:

1、故事概況。

(1)屈原投江

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裏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並且競相划船(賽龍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

(2)曹娥尋父屍

東漢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僅十四歲的她沿江豪哭,經十七日仍不見曹父屍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後兩屍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蹟,鄉人羣而祭之。

(3)伍子胥的忌日

傳説伍子胥助吳伐楚後,吳王闔閭逝世,皇子夫差繼位,伐越大勝,越王勾踐請和,伍子胥主戰,夫差不聽,卻聽信奸臣言,賜伍子胥自殺,並於於五月五日將屍體投入江中,此後人們於端午節紀祀伍子胥。

(4)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同學們交流從各種渠道瞭解的有關於端午節的各種習俗。)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20

盼望着,盼望着,端午節終於到了!每到端午節,大家都會想起古代愛國詩人屈原,這一天,是他懷才不遇,憤憂國難投江的日子。因為他,也流傳下來了一些美麗的傳説,吃粽子就是為了祭奠這位詩人。

這一天早晨七點,我們早早地起牀,穿好衣服準備到宋家溝去趕集。我們坐着一輛公交車,車上擠的人山人海。中處非常堵,大概所有的人心情都跟我一樣,急着去趕集。好不容易來到會場,媽媽卻被一件衣服給吸引了,我抱住胳膊,眼瞪的大大的。這時,媽媽看到我生氣的樣子,便説:“好好好,我先帶你去遊樂場玩。”突然,耳邊傳出一陣陣遊樂園的聲音。這時,我回想起原來玩碰碰車時,開車的情景,便忍不住大笑起來,因為我總是撞來撞去,東西南北都分不清了。

我先玩了一會兒跳跳牀,玩的時候,我像是一下子飛到了天上,真是太好玩了。

然後我又玩了一下鏡子迷宮,我和妹妹進去之後,卻怎麼也找不到出口,忽然我看到妹妹已經超過了我,我便一下子衝了過去,突然,“撲通”一聲,我摔了一跤。慢慢的,終於找到了出口。

接着,我們走出了遊樂場,來到了賣吃的地方,那裏香氣撲鼻,有蛋糕,有餅子……

到了八點,我們只好依依不捨地回家了,真希望下一個端午節快點到來,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21

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人到酒店吃飯。吃到一半,我和姐姐到包廂外面去玩。突然,我們發現了一隻狗,白白的可愛極了!那應該是隻寵物狗,在桌子下面走來走去,都沒拴住。

我拿着蛋袋,在它前面晃來晃去,像施展催眠術一樣,就不知道它到底有沒有真的被我催眠?然後,我就去包廂拿了個小骨頭,想給它吃,可它不為所動,就縮回主人的腳下,好像很害羞的樣子。姐姐對我説:“不要碰,有細菌的!”“沒事!”我不怕。它的主人是個小朋友,她低頭一看,發現小狗在和我們玩,就把它抱回去了。

之後,我跑回包廂對媽媽説:“我和姐姐在大廳看見了一隻狗,它可乖了!我都能逗它了!”我就領着媽媽去看這條狗。媽媽説:“小心點,有細菌!”我想,姐姐和媽媽怎麼想得一樣呢?小狗看見我又來了,於是就又鑽了出來,但依舊是一聲不吭的。如果它是我的狗就好了,那我就要把它抱回家去。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22

提起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中華民族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有悠久燦爛的文化,連外國人也驚歎不已也!就説説豐富多彩的端午節吧。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人們彷彿過春節一樣,早早的起了牀,便做起了美味可口的粽子來吃,而且下午還要去江邊觀看每年一次的賽龍舟比賽呢!

中午,我匆匆忙忙的吃過豐盛的午餐,便飛一樣的跑到江邊。哇塞!江邊早已是裏三層外三層的人了,真的是人山人海的呢!有的揹着小孩;有的端着凳子;有的拿着小的五星紅旗;有的手中拿着無數的氣球;有的......;我深怕自己看不見,就擠到了最前面。江邊早以停着九條漂亮精緻的龍船,每艘龍船上面都坐着身着鮮豔服裝的賽手和鑼鼓手,他們有快樂隊,有前進隊,有小康隊......。突然,一聲槍響,大家開始了激烈的龍舟比賽。你看:快樂隊和前進隊都並駕齊驅的劃在了最前面,不一會兒,小康隊像箭一樣的衝了上來,他們的手法整齊,指揮有序......。人們的掌聲。加油聲。吶喊聲。尖叫聲響遍了整個河岸,傳向了祖國的大江南北,使全國人民都在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歡呼!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小康隊取得了第一名,人們歡呼的叫了起來,高興的跳了起來,五彩繽紛的氣球飄向了的藍藍的天空!

啊!這真是美好快樂的一天,更是豐富多彩的一天!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塞龍舟是端午節的一種傳統習俗,傳説是為了紀念我國愛國詩人屈原的哦!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23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一詩是唐代詩人文秀寫的《端午》。

端午節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我們學校迎端午的活動就在今天下午舉行。下午,我一來到校園,那撲鼻而來的粽葉味香得不得了。我迫不及待跑到了我們四年一班看,哇——在我們的課桌上早已擺放滿了粽葉,繩子,豬肉,冬菇……包粽子的材料非常豐富啊!

同學們找到自已的小組坐好,我們開始學包粽子了。包粽子是一件看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很難的事情。我看着阿姨們很輕易就把粽子包好。同學一邊看着,學包着。我也拿起了粽葉學包了起來,首先卷粽子時這一關讓我手忙腳亂的,好不容易終於卷出了尖角,倒米又把我難倒了。這是,剛好管老師在我身邊經過,我趕緊叫管老師教我,管老師手把手教我包粽子在,好不容易,學包了一個粽子出來!哈哈哈……。把我樂翻了,特別的開心。

同學們都在優美地音樂聲,快樂地討論聲,歡快地笑聲和咔嚓地拍照聲下開開心心的學包粽子。沒過多久,我們共同努力和勤勞下成果出來了,粽子堆滿了一大鍋。包好的粽子有的像春捲,有的像一個金字塔,有的像一個三角體……雖然粽子包得不怎麼好看,但粽子裏面全包着同學們祝福語。

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的快,一節課的時間過去了,端午節活動圓滿的結束了。期待下一年的端午節活動!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24

6月20日下午,在我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到來之際,河北友愛醫院工會舉辦了“濃濃粽香情,粽暖患者心”職工包粽子送患者活動。

活動吸引了醫院各科室的22位包粽子能手參加,她們中既有年過古稀的老專家,也有剛參加工作的90後。大家熱情高漲,利用晶瑩剔透的糯米、新鮮紅潤的紅棗、墨綠鮮翠的蘆葦葉等原料半小時之內就包出了336個形態各異的粽子。這些粽子煮好後,送給端午節期間不能回家過節的患者品嚐,給他們送去節日的問候。

舉辦這樣的活動一是揚民族精神,承中華傳統,使廣大職工在活動中感受節日的快樂,體味美好生活,更重要的是充分展現了河北友愛醫院“傾注真情,追求滿意”的精神,處處體現“一切以患者為中心”。對待患者醫院不僅有精湛的醫術和優質的服務,還有從生活、精神方面的關心與照顧。

活動受到了河北電視台、石家莊電視台、《燕趙晚報》等媒體的關注,新聞報道將在端午節當天的河北電視台《都市報道》、石家莊電視台《石家莊新聞》和《民生關注》欄目中播出。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25

沙灣甜品食館

小巷子裏的純粹甜品。

詳情 ↓

推薦理由:小巷子裏的沙灣是廣州的老字號甜品店之一,和其他甜品店一早把糖水做好再冰凍起來不同,他們都是即叫即做,因為這樣才能保證奶的純味,難得的是這麼多年始終如一的堅持。香港著名美食家蘇施黃也曾在這裏採訪過。

開放式廚房能讓你觀看一碗糖水製作的全過程:爐子裏煲着一早從順德運過來的水牛奶,廚房阿姐這邊將薑片放入研磨機中打磨,再用紗布將姜渣包起扭壓出汁。

那邊舀起水牛奶從上至下快速拉制,最後將處理好的水牛奶往薑汁一倒,靜待2分鐘,一碗新鮮滾熱的姜撞奶就完成了。

推薦:姜撞奶、雙皮奶

地址:越秀區西華路第一津33號101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26

家鄉的端午節有着二千多年的歷史,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產生的。這天農曆初五,這一天有着濃濃的節日氣氛。它能和家鄉的春節、清明、中秋節一樣熱熱鬧鬧,處處洋溢着人們歡歌笑語,歡度節日的快樂。

家鄉的端午節更加隆重,端午節前幾天家家户户就準備迎接它的來臨,後幾天準備划龍舟慶賀。這天人們買好箬葉、棕、糥米和肉等物品包粽子。今年的端午節更加具有節日氣氛,你看此刻離節日還有四五天,挨家挨户都在緊鑼密鼓地包粽子。原先單調的粽早有了改善,此刻有豆沙餡的、板栗餡的、蜜棗餡的……真是五花八門,口感好極了。滿街都能聞到粽子飄香,真是猴得人直流口水,提前帶來節日的氣氛。

端午節這天,每家每户早餐桌上都擺放着各式各樣的早點,讓你看得眼花繚亂。但是最不能缺少的是包子、麻圓、粽子、茶蛋和大蒜,這是家鄉傳統的佳餚。大家歡度在一齊,團團圓圓,吃得熱熱鬧鬧,津津有味,但對我來説到沒有什麼新鮮感,因為這些東西我早就吃厭了。聽外公説,他們小時候多麼盼望節日這一天的到來,因為只有過節才有這樣的幸福生活,平時那有這樣好的生活呢

想想此刻,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幸福呀!這真要感謝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我們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27

我愛春節、中秋節、重陽節,但我最愛的是端午節,因為在這一天裏可以吃上香甜可口的粽子。

在端午節的這天,一大早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全都開始包粽子了,你看我們家也忙開了,只見媽媽和二姑在做包粽子的開始準備。她們把一把把的已經曬乾的荷葉浸到放好水的鍋裏煮,然後媽媽去洗紅豆、糯米,而二姑拌肉餡……這時荷葉煮熟了,放到了一大盆冷水之中。經過一番忙碌後,幾小盆糯米、紅豆、肉餡……和幾個小凳依次排開。

開始包粽子了,媽媽選了三片寬寬的荷葉,依次排開,捲成一個圓錐體,放幾勺糯米,用筷子夾了幾塊肉,又放了幾勺糯米,再用指頭敲了敲粽子的肚子,只見粽子裏的糯米一個勁地下陷,再用荷葉的尾巴把口封起來,又再繞了幾圈,用繩子把它捆了起來。這樣,一個個漂亮的粽子就“誕生”了,放到鍋裏煮好後,吃了讓人還想吃。

真想每天都這樣。對了我還知道過端午節,不僅是為了吃粽子,還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懷念他那“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大義凜然的英勇氣概。

端午節心得體會及感想 篇28

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來了,我跟媽媽一起學包粽子,品嚐了美味的“五黃”,一起品味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這天我起了個大早,首先跟媽媽插菖蒲艾草。媽媽告訴我,過端午節傳統有菖蒲艾草、吃粽子、品五黃等其他風俗。端午節這天,家家户户須在門窗上插上菖蒲艾草,它的作用是不讓蚊蟲進入屋內。迷信的説法是可以辟邪。

接着,我和媽媽一起包粽子。材料媽媽早就已經準備好了,有棕葉、糯米、肉等。準備工作是這樣的:把粽葉放在清水裏浸泡5~6天再洗乾淨;把綁粽子的繩子剪成大約兩尺長的一段段;把洗乾淨的肉切成2、3釐米見方的肉塊,放在醬油裏浸泡一個晚上。包粽子之前,先把糯米淘洗乾淨,把水瀝乾後倒入盆中,放上調料拌勻;把粽葉和繩子用開水浸泡起來。下面我們就開始包粽子了。首先我取出兩張粽葉一頭一尾重疊,在一端葉子正面朝裏折成一個漏斗狀,放入一小碗糯米和肉塊,把它們壓實壓緊,右手先把外端粽葉向後折去,包好一端後再用同樣的手法完成另一端。然後用繩子把包成的粽子捆綁結實。這樣,一個粽子完成了。

包粽子的時候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政治家、大詩人。當年他屢被放逐,便於農曆五月初五這天自己怒沉汨羅江。人們心想為了保護屈原的遺體不被小魚小蝦吃掉,便向江中投放食物。漸漸地便演變成包粽子紀念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這個節日我過得很快樂。今天我品嚐了美食,關鍵還學會了包粽子,增長了民俗知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lqw6y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