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傳統端午節心得體會感想(精選22篇)

傳統端午節心得體會感想(精選22篇)

傳統端午節心得體會感想 篇1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傳統端午節心得體會感想(精選22篇)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户户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在這天,村裏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説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湧湧。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悦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粽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傳統端午節心得體會感想 篇2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説,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説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今天我家的風俗就是傳統的北方特點,我媽媽今天給我們包粽子、煮大蒜等等。

今天姥姥和媽媽都在我家包粽子。見姥姥拿起一片粽葉,卷呀卷,卷呀卷卷成一個漏斗形的,然後就把糯米放到了裏面,一疊,用細線一裹,就扔進了鍋裏。我也蠢蠢欲動,想試試怎麼包粽子。我也拿起一片粽葉,卷呀卷,卷呀卷的,捲成一個漏斗形。我把米放進去,可是,我放進去的米一會兒就漏光了。姥姥説:”楠楠啊,你都沒有把粽葉卷好就把糯米放了進去,你不漏光誰漏光啊?”我一看媽媽,真的,下面一點都沒有縫隙,再一看我的,一個小洞。怪不得咧!我又拿起一片,卷的好用力好用力。終於沒有了縫隙。我終於自己做了一個粽子,吃起來一定很香!

媽媽又在煮蒜了,我一看就沒有了胃口。蒜那麼辣,怎麼可能一口氣吃下去一個蒜呢?姥姥、爸爸、媽媽、姥爺,甚至我那可愛的弟弟——笑笑吃的也那麼香。我嘗試性的拿起一個,小心翼翼的剝開,放進嘴裏一嚼,嗯……面面的,甜甜的,還有一絲辣味。真好吃!我吃了一個又一個,總是吃不膩,真好!

姥姥往笑笑受傷掛香包,一會兒也給我做了一個。姥姥説:“你必須戴完今天,不然就不吉利了。”我順從的點了點頭,説:“遵命!”姥姥和大家都笑了。

我們又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傳統端午節心得體會感想 篇3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逢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棕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艾葉、有些地方還舉行划龍舟比賽

關於端午節,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中國古代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在公元278年,農曆五月初五的那天,屈原在絕望、悲憤之下,投入舊羅江,當地的百姓聞訊後,馬上划船去打撈,一直行止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就變成為龍舟比賽。百姓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從家裏拿來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形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根據以上故事來看,這些都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形成一種風俗習慣。我國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平時還要更多地去了解這些燦爛古代文化。

中國有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由於我從小非常愛吃粽子,所以對“端午節”的印象非常深刻。

傳統端午節心得體會感想 篇4

星期六是端午節,爸爸一大早就叫醒我們一家五口人吃粽子,有豆沙餡,蜜棗餡,八寶餡······

吃完粽子,我們去寫作業,過了一會兒,我們才把作業寫完。我和弟弟姐姐在外面玩遊戲,玩的遊戲是捉迷藏,我們的虧定是定崗石錘,誰輸了誰找,第一局是姐姐輸啦!我和弟弟藏在鐵門後面 ,姐姐一下子就找到我和弟弟啦!第二局,弟弟輸啦!我藏在簾子後面,姐姐藏在車後面,弟弟看見車底下有腳,想:姐姐的鞋子就是這個顏色,於是,弟弟走在車後面一下子找到了姐姐,我出來啦! 第三局,我輸啦!姐姐和弟弟都藏在樹後面,我走過去説:“出來吧!”她們出來啦!第四局‘''''’中午,我們去吃飯 ,吃晚飯,爸爸給我們錢去買香包,是十二生肖的形狀,姐姐屬蛇,買蛇的形狀, 我和弟弟屬羊,買羊的形狀。我開心極了!

今天端午節我過得很快樂。

傳統端午節心得體會感想 篇5

近幾天,上學經過一片蘆葦地時,我總會看見幾個爺爺奶奶在採蘆葦葉,一問才知道,原來是採來包粽子的,這讓我不由想起了端午節。我的家鄉在湖北荊州,那裏住着我的爺爺、奶奶和很多親人。家鄉的端午節很熱鬧,包粽子、掛菖蒲、艾草,還要賽龍舟。

每年端午節,爺爺會在門上掛上菖蒲和艾草,然後買來蘆葉,包好各種形狀的粽子。我最喜歡一種叫美人腳的,細長的尖角,配上圓圓的頭,不光好吃而且好看。粽子煮好後,除了我們自己吃,爺爺也會送一些給親朋好友。我們小孩子端午節時可好玩了,吃東家的粽子,扯西家的菖蒲,跟大人一起去採艾葉,學着包棕子,還要用艾葉煮水洗個澡。大人説端午用艾葉水洗了澡後不容易得皮膚病,真有意思。

而龍舟賽事在我的家鄉更是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201_年還舉辦過國際龍舟賽呢,201_年的龍舟賽也非常熱鬧。爺爺説他年輕的時候還是一名龍舟賽手呢。去年爺爺帶我去看龍舟賽,看到幾十條裝飾非常漂亮的龍舟在護城河上一字排開,隨着裁判員一聲令下,選手們爭先恐後,個個奮力當先,比賽非常精彩,讓人驚心動魄。

聽爺爺講,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但是在荊州,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人,因遭到奸臣陷害,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而死。當地老百姓得知這個消息,紛紛劃舟去救他;他們用竹筒貯米,投入江中,以免水中動物吞食屈原的屍體。為了紀念屈原,食粽和競舟的習俗從此就流傳下來。

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雖然我現在跟着從軍的父親身在昆明,但我還是想念家鄉,想念家鄉端午節。

傳統端午節心得體會感想 篇6

端午又將臨近,街上到處瀰漫着粽香。連日的陰雨,預示着又將要漲“端午水”了!聞着粽香,漫步資江河邊,又想起了小時在老家過的端午節來……

小時候在家鄉老家,正值上世紀中國農村改革初期,過端午時,剛好是青黃不接的時日。在我們那小山村,鄉鄰們填飽肚子都成問題,也沒有粽香,能呷上一頓白米飯就不錯了。平時的飯中總摻和有幹薯絲、蠶豆、“大頭蘿蔔”之類的雜糧,這季節裏,呷“洋芋”、“桐籽葉麥粑”是每餐的主糧了。

所以,村裏的孩子們特別盼望着過節、過生、過年什麼的。

端午節這天,大清早的天空中就下起了大雨,母親好高興,説是風調雨順的日子真好!薯又可扦下去了。因為是過節,我和姐也起得早,一看天氣我也好高興,下雨就不要出門去扯豬草了,聽母親這麼一説,心想,今天又得累上一天了。

果然不出所料,母親對我姐説:“今天下雨,我帶你弟在家扦薯藤,你擔30斤麥子和隔壁的三妹姑姑她們去街上縣糧站兑麪條回來過節吃”。好像當時整個隆回縣城也就只有縣直屬糧站的大米廠加工麪條,麪條每2斤、3斤一紮,又黃又粗,用粗土紙把麪條攔腰捆好,但能吃上這樣的麪條也夠舒服的了。

姐高興地答應了,雖然是要走30多裏遠的山路的,但總算有機會可以上一回街。我本不高興,但有30斤重的擔子,路途又遠,無可奈何,也只好作罷。

母親給姐準備好挑擔,本想拿30斤麥子去兑麪條的,裝好後,母親又從每邊的袋子裏減了些出來,説是一怕我姐擔不起,二是呷麪條划不來,吃麥粑合算些。過了一會兒,三妹姑姑她們幾個大姑娘就來我家約隊了,母親一再叮囑她們幾個要照顧好我姐(我姐比她們小很多)。

目送她們遠去後,母親要我在家辦早飯,説是辦早飯,其實就是把“洋芋”切片煮湯吃,她去種薯地裏割薯藤回來。

不一會工夫,母親就擔着滿滿的一擔薯藤回來了,吃了早飯後,就開始剪薯藤了,母親要我搬一根小凳子過來先看她剪幾根,她邊剪邊教:一般4個葉節一截,下面第一個節的葉片要剪掉,儘可能沿靠葉柄基部處剪下,剪時要斜剪,這樣容易成活些。道理反正當時我不懂,試着剪了幾根,動作也就嫻熟起來,把剪好的薯藤一把一把地用稻草紮好,放簸箕裏碼好,只等雨下小些或雨停歇時,就可去扞了。

雨一直下着,母親很着急。待雨小一點兒時,母親説不能再等了,如果再等下去,怕薯藤扦不了,錯過了季節就會錯過了“陽春”。母親挑着剪好的薯藤,我跟在後邊,冒着雨往我家的黃豆地裏走去。

來到地邊,放眼望去,地裏黃豆苗長勢喜人。母親早就在晴天時把黃豆地裏的每行間的地翻好並開好了“行子”,只等下雨時機來時來扦了。母親利索地在地邊向每行之間拋下些薯藤把,然後要我看她扦幾蔸試試,告訴我每扦一蔸要用手指捏一下週圍的土泥巴,讓濕泥團和薯藤靠緊些,間距不可太寬也不可太窄,並一再叮囑不能損傷黃豆苗,母子倆都把鞋脱了,打着赤腳彎着腰在地裏順着黃豆苗的行距一行一行地扦着……

待扦完工時,才挺起腰子來,再看一眼自家的黃豆地,在朦朦細雨下,鬱鬱葱葱的一片,景色甚是可愛。雖我們一身全濕透了,但看到母親臉上滿意的笑容,我也忘了沒同姐去上街的不快,心情也舒暢了起來。回家時,母親説把鞋子放簸箕裏收起算哩,打赤腳回去還好些,估計母親是擔心怕鞋子沾泥巴太多,走起路來費勁,同時也怕把鞋弄壞了。

回家後,隔壁的二祖母對母親説,上午時有個打屠的到院子裏來賣豬肉了,她看到我家的門鎖着,就給我家代秤了一斤豬肉,要母親去她家拿,二祖母是我家同宗近房長輩,一向對我家關照有加。還説她也在等三妹姑姑她們的麪條了,三妹姑姑就是她的女兒,帶着我姐一起去縣城街上兑麪條去了。

到下午3點多時,姐她們幾個一路笑語地回來了,也都全身濕透了,都滿身是泥,但麪條都保護得很好。

母親馬上去準備豬肉燉麪條,我就在聽姐和三妹姑她們説着街上的趣事:縣大米廠排着長長的兑麪條的隊伍啦、街上的人怎哪有那麼多啦、包子店裏的包子怎那麼白啦……然後姐才脱下鞋去擠腳上打起的血泡。

待吃飯時,滿院子是豬肉燉麪條的香味。

現在想來,人呀,不在於你吃什麼,穿什麼,擁有什麼,關鍵是你曾經歷過什麼。

傳統端午節心得體會感想 篇7

端午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據説端午節是為紀念屈原的,唐代的文秀説的正是這樣的“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我喜歡端午節是因為這一天可以吃到我最喜歡的粽子,還可以看賽龍舟比賽,這對於小朋友來説是最開心的了。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有着特殊的意義,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艾節”“五日”……端午節小孩子們都會佩帶香囊,端午節大家都會在家裏團聚,一起吃粽子,在這一天,我們都很開心。

前年,奶奶還在家裏自己做粽子,我在旁邊看着,聞着極香的糯米味、攪拌着盤裏的豆沙,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吃到這美味的粽子,奶奶説:“看你饞的,等好了再吃,生的可不能吃,再等一會吧!”我聽了一臉不高興,吃不到了,“好了之後,先給你吃。”小時候,我一聽到有人大聲叫喊:“賣粽子了,一元一個,絕對是純手工,”我就吵着讓奶奶給我買,奶奶沒辦法,只好給我買我拿着粽子十分高興,不知怎麼,長大之後一聽到那個叫賣聲,我還是那麼幼稚吵着讓媽媽給我買。

我只是認為,粽子是一種吉祥和安樂的象徵,認為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端午節還要賽龍舟,説起賽龍舟我是很在行的,賽龍舟在我國南方是很流行的,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直到20--年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我喜歡端午節,不僅因為可以吃到我喜歡的粽子,因為我覺得我們還應該向屈原致敬,為他對國家做出的貢獻。以後我也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傳統端午節心得體會感想 篇8

雨狂落,風狂吼,惹多少行人匆匆,卻無奈,恨不能,無力扭乾坤.縱有萬般風情,更與何人説?一朝心願難了,唯寄來生,千腔熱血萬腔憤,淹沒浩瀚江中.

花開花落幾度,春鳥報春到.浪花淘盡大江英雄,豐碑世間永存.人道是,史家之絕唱.遙想當年才華橫溢,難奈睡龍盹.興衰成敗,幾陣干戈,君似有無限愁.心幹淚倦該如何?惆無言,悵更無語,故國怎堪回首?只能離去,飲恨終!

傳統端午節心得體會感想 篇9

端午節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陽節,有很多奇特習俗,接下來,就讓我來為你們介紹介紹一些習俗吧。“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一首有關端午節的民謠。全國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如今的粽子多種多樣,璀璨紛呈。

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至於內含的東西,則根據各地風俗而定,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等等。到了端午節,我們可就能一飽口福了。端午節的許多習俗與“五”這個數字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比如説端午節那一天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

端午節小孩要佩戴香囊,傳説有辟邪之意,實際是用來當佩飾用的,以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扣成索,做出各種不同形狀,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南京過端午,每家都會準備一盆清水,在裏面加兩枚鵝眼錢和一些雄黃,家裏的大大小小每個人都要用這種水洗臉,稱為“破火眼”,據説可保一年沒眼疾!看了我的介紹,你們知道一些有關端午節的習俗了嗎?

傳統端午節心得體會感想 篇10

這次學校為了慶祝端午節這個傳統的節日特地舉辦了一場活動,這場活動是我至今參加的意義比較重大的活動了。老師和同學們都在一起為着這個節日慶祝,是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在活動結束之後,我有了一些體會。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這個節日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這次學校舉行的活動,正好應了“繼承傳統”這一主題。活動一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寫一篇關於端午節的作文,寫得好的用作學校展示牆上展示,也有獎品,我也參加了,雖然沒有得獎,但是還是很開心,畢竟優秀的人真的挺多,我的作文還是有欠缺的地方,在整個展示牆貼出來的作文,都是很優秀的了。第二部分就是朗讀詩詞,每個班都會在學校的操場上進行詩詞朗讀,這場面可是學校裏比較盛大的了,朗讀端午節相關的詩詞,不僅是對端午節的紀念,也是對詩詞文化的傳播。同學們能在那麼多師生的面前進行朗讀,也是需要勇氣的,而我也是其中之一,更是能體會其中的感受,特別的激動和緊張。第三部分,就是在學校禮堂進行的晚會表演了。同學們在一個月前就為了這場晚會做準備了,可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晚會上,各種形式的表演美輪美奐,格外吸引人的目光,我坐在場下欣賞,不自覺的就帶入到表演中去了,為這個節日準備的節目,都是很精彩的。

此次的活動,於我是一場很特殊的活動,讓我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氛圍,即使是活動結束了,我依舊還在回憶它。最喜歡的莫過於在這一天裏學校發的粽子了,都是學校的食堂阿姨自己包的,不僅大且量足,真的是很喜歡呢。活動雖然結束了,可帶給我的震撼卻一直在,它的意義還在,活動的結束不是節日的結束,這個節日會一直伴我們成長下去,還有明年的端午節。我在活動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很多在節日裏會做的事情,學校竟然都有展示。比如掛艾草、撒雄黃酒等等習俗,我們都有見識到。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了端午節這天都會做的事情,有了一個深刻的記憶。

在這次的活動,我覺得是對傳統節日的一個宣傳,更是大家重温過去快消失了的習俗。進入現代,所有的東西都在發生改變,而這些傳統節日裏的習俗卻漸漸在被人遺忘,只因為很少有人再去傳承,所以這種活動應該多舉行,才能有讓更多人去記起,尤其是新一代的人。

傳統端午節心得體會感想 篇11

針對學生們這樣對端午假期的關注,校方決定通過這次的端午活動來激勵同學們的努力意識,一改最近這懶散的風氣。在經過周密的計劃之後,___中學端午節活動,在端午的前一週正式開始了。

一、活動內容

為了弘揚節日精神,讓同學們不是光是為了假期才記住這個節日的名字,在活動當天,在各班舉行端午節故事、知識演講會,有各班語文老師或班主任主持或點評。

本次的演講活動非常的熱烈,在班級的演講中,面對自己的同學大部分學生們都能勇敢的站上台發言,這不僅宣揚了端午節的傳統知識,還鍛鍊了學生們的口才、交流能力、敢於上台的勇氣。讓同學能在各方面積極的發展。

要求各班的黑板報在放假之前準備好,以端午節為題,以屈原的愛國精神為主要內容。由宣傳部學生去檢查和評分。

以屈原的愛國精神為主題的黑板報在教師後面掛着,當同學們閒下來欣賞黑板報的時候,不經可以感受到端午的氣氛,還能感受到到愛國的精神。對同學們的精神成長非常有幫助,也為學校端午節增添了一番風味。

在放假離開校園前進行例行的假日大掃除,這次的到掃除更為嚴格,要求每個學生都認真參與,對於發現的沒參與衞生的同學進行記錄和扣除操行分處理。

本次的大掃除抓的比平時更嚴格,同學們對這次的掃除也更加的認真,基本每個人都能積極的參與到學校的打掃中。這不僅讓我們的學校變得更乾淨整潔,也讓同學們一改之前只想着假期的慵懶氛圍,好好的認識到勞動的意義。

二、總結和不足

本次的端午節活動舉行的非常成功,既改良了之前的不良氣氛,有帶動了同學們的精氣神,讓___中學更加散發着活力的氣息。

但是在關於這次的活動參與方面,依然有許多同學沒能參與其中,其中沒能參與勞動而是躲懶的同學最為嚴重,校方在徹查以後對這些同學進行了嚴厲的教育和處罰,希望他們再之後能夠痛改自己這種懶惰行為。

傳統端午節心得體會感想 篇12

每當想起第一次包粽子是的情景,我就會忍不住笑出聲來。

記得那是我六歲那年的端午節,我和媽媽來到了姥姥家。一進姥姥家門就看見地上都是大大小小的盆,裏面裝着各種各樣的食材和綠綠的葉子。我好奇的問姥姥:“姥姥,這些都是幹什麼的呀?”姥姥笑着對我説:“今天是端午節,這些都是包粽子的原材料呀!”

“我也包!我也包!”

看我那興奮勁姥姥答應了。

只間姥姥從一個大盆裏拿出了兩片粽葉,一疊就成了一個圓筒,往裏面放上兩勺米,幾個棗,又來回折了幾下,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興致勃勃地拿了兩片粽葉照貓畫虎的包起來,左邊折一下,右邊疊一下,折來折去,終於疊成了一個歪七扭八的圓筒,往裏面放上了兩勺米,幾個棗,把剩餘的葉子往圓筒上一鋪便繫上了草繩。哎?怎麼餡露出來了?白白的江米就像淘氣的小孩子不老實的探出頭來,好像很好奇外面的世界。我使勁把粽葉往左拽拽,江米又在右面露出來。這下可怎麼辦呢?我望着盆裏的粽葉忽然有了主意。我又拿了幾片葉子左一片,右一片的把露出來的江米包了起來。現在小小的粽子就像穿上了一件厚厚的綠棉衣,胖胖的。

粽子下鍋了,媽媽指着鍋裏的'一個最大,最胖的粽子説:“這個粽子最大一定餡最多,一會兒誰都不許跟我搶。”開飯了,媽媽打開那個最大的粽子,剝了一層又一層,邊剝邊説:“哎?這個粽子是誰包的?怎麼只有葉子沒有餡呢?”我聽了笑着對媽媽説:“這個粽子是我包的,因為老露餡,所以我又給它包了一層又一層的棕葉。”一家子人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

這就是我第一次包粽子的經歷,是不是覺得很有趣呢?

傳統端午節心得體會感想 篇13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去姥姥家過節。

來到姥姥家門口,我看到門上已經插上了艾蒿,聽姥姥説艾蒿在端午節天亮前插在門窗上可以驅蚊殺菌。姥姥已經將糯米淘洗乾淨浸泡了五六個小時,姥姥又把洗乾淨的粽葉放進鍋裏煮十幾分鍾,這樣 可以除去葉子的青氣,增加葉子的柔韌度,在包粽子的時候才不會破。一切準備完畢,開始包粽子了。姥姥把兩片粽葉稍作重疊放在左手中,用右手撈出適量的糯米均勻的攤在粽葉中央,再放上蜜棗和 花生,兩食指向中間護攏糯米,卷至半圓柱型,兩邊葉子向中間摺疊再卷,用線纏緊,一個圓嘟嘟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學着姥姥的樣子包了起來,包粽子真是看着容易做起來難啊!我包的粽子不是這 漏米就是那兒破洞,好不容易才包出完美漂亮的粽子。等到所有的粽子包好後放進高壓鍋中,煮上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吃了。

吃着香甜的粽子,姥爺給我們講起了端午節的來歷:戰國時代楚國偉大的詩人屈原,他為人正直,憂國憂民,一心致力於國家的變法圖強,但是卻屢屢遭受小人的讒言攻擊和迫害,再加上楚懷王昏 庸無道,不辨忠奸,滿懷忠君愛民熱情的屈原最終在悲憤絕望中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投江後,老百姓為了防止魚蝦啄食他的屍體,駕着龍舟把粽子扔下江趕走魚蝦。從此以後每到端午節人們 為了紀念屈原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

這個端午節我吃着親手包的粽子,聽姥爺講端午節的來歷,收穫真多啊!

傳統端午節心得體會感想 篇14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呷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樣的兒歌,唱出了端午節的習俗,也唱出了屬於端午的味道。

中華民族的很多傳統節日都與吃相關,譬如元宵節的元宵,譬如中秋節的月餅,又譬如端午節的粽子。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端午節吃粽子,這是傳承千年的文化,粽子的香氣裏既是民俗風情,更是濃到化不開的家國情懷。

除了粽子之外,端午節還有其他一些關於吃的講究,儘管因為地域差別這些吃食略有不同,但是煮雞蛋、飲雄黃酒等風俗還是比較普遍的。尤其是關於飲雄黃酒,看過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的人,一定會對這種讓白娘子現出原形的酒印象深刻,進而也就對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印象深刻。

當下,早已經不是物質匱乏的年代,不管是粽子、雞蛋還是雄黃酒,都可以隨時買來吃喝。不過,這些東西的味道,只有在端午節裏才更獨特,因為那時候我們不只是在吃一種食物,更是在吃一種文化和傳承。那一刻,端午的吃食在滋養着我們的胃,更在潛移默化地滋養着我們的心靈。

香甜的粽子在滋養着我們的胃與心靈,端午的習俗和活動更在滋養着我們的心靈。求吉、納祥、辟邪,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普遍主題。端午節的最初只有仲夏入暑時節祛病強身的意味,後來加入的.祭祀和紀念屈原的元素,實際上傳説的成分更多。熱播劇《思美人》中,有屈原過端午的場景,對此很多人口誅筆伐,説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本人怎麼可能過端午呢?事實上,這還真不是編劇在戲説,在先秦古書《穆天子傳》等古籍中,就有關於划龍舟、吃粽子等端午習俗的記載,可見端午節要比屈原的出現更早。

紀念屈原説之所以廣為流傳,其實是中華兒女對愛國主義精神的認同。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卻一再遭到佞小人的陷害排擠,更被楚王趕出朝廷流放他鄉,當秦軍攻破楚國都城郢都,屈原悲憤交加,毅然投江殉國。正是因為屈原對國家赤誠忠貞的愛,後世才願意相信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且將這樣的紀念延續了20__多年。注入愛國主義精神的端午節,藴含着中華民族正直磊落、憂國恤民、浪漫詩意的人文理念,也凝聚起了中華民族的“根”與“魂”。這樣的民族精神和情懷,是最為寶貴的一筆財富,也最能滋養人的心靈。

有人説端午節已經淪為了“粽子節”,這一點我們不能迴避和否認,和其他一些傳統佳節一樣,端午節的確存在“瘦身”的現象。可是關於端午節的保護,國家一直在努力,民間也始終在發力。20__年,國務院將端午節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__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__年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這些努力和措施,都是在讓端午的習俗和傳統恢復,都是在讓端午的文化傳承和延續。

傳統端午節心得體會感想 篇15

這些天,電腦裏手機上時常收到有關端午節的問候和祝福:“好酒清清淡淡,越久越醇;好朋友簡簡單單,越久越真;好緣份久久長長,地老天荒。真誠的友誼叫人終身難忘。祝端午節快樂!”

還有“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預祝端午節快樂!”

那一個個畫面上用粽葉包着的可愛的粽子躍入眼斂,一絲絲香甜似是穿躍時空穿躍電腦和手機近在我身旁;那一句句問候如夏日清涼晚風,拂過我的臉夾,沁入心扉。

在每一個普通平淡的日子,大家都忙着自己的工作、生活在自己的空間,然,當那些節日的祝福聲起。才發現自己其實一直被朋友們惦記着;才發現左右逢緣的樂趣;才突然發現心與心的距離其實很近。那種感受會讓我莫名感動好久、好久……

感受端午,就是感受友情的可貴!

以前每年的端午節,母親都會安排我們去採艾葉掛於大門上,以避邪。而母親自己總是從端午節的前兩天就開始準備包粽子。她採來許多粽葉,將糯米洗乾淨浸泡一夜,第二天再準備香菇、紅棗、花生、蝦米、綠豆、肉絲,這六種食物加糯米包成鹹粽,還可以用糯米加豆沙包成豆沙粽,糯米加白沙糖做成甜粽。母親還會做一桌可口的菜,以粽子為主食,父親還喝一杯雄黃酒,一家人聚在一起過端午其樂融融。母親自在享受做粽子的快樂而自己吃的卻很少,而我們卻是隻在享受吃粽子的快樂。

接着母親還會吩咐我們把蒸熟的粽子送給村裏年邁的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們。雖然當時在農村粽子不怎麼值錢,但在母親,卻是對家人一份深情的體貼和關愛,對老人和孩子的一滴滴真切的疼惜和一絲絲濃濃的祝福。

今年的端午回孃家時,看不見門上的艾葉黃也聞不見廚房的粽子香了。母親已經離我們而遠去了,再也見不着真實的觸手可及的以往,而母親的細緻與慈愛已定格成記憶的永恆。也開始自己親手包粽子,其實更多的則是為了體驗母親生前所有過的那份包粽子的心境。將做熟的三個粽子置於母親墳前,再敬三杯酒、燒三燭香。對於母親的思念,再一次那樣的真真切切!遠在天堂的母親,過得可好?心臟病是否已治癒?是否可以感受到我這遲來未報的孝心?是否能聽見我的祝福?

感受端午,就是感受母親的關愛!

凝望遠山,凝望藍天,凝望蒼穹。屈原這在名字在我的感受中是厚重、酸楚和傷痛。這個出生於湖北的偉大愛國詩人。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艾葉的黃粽子的香和龍舟的快樂。更多的則是一種臨死不屈的愛國精神的廷續,一種憂國憂民的政治品格的閃光。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曾被流放於漢北和江南。屈原一片忠心不能報國,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被後世千年傳誦。當得知秦軍攻破楚國京都時,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從此,人們便於每年的端午包粽子享親人團聚之樂,賽龍舟表國泰民安的舉國之樂。汨羅江人還將粽子置於江河中,以拜祭屈原的亡靈,追憶他的精神。

感受歷吏感受屈原,我像是凝視着他憂國憂民的雙眸;讀懂了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那種百折不撓,不遺餘力上天下地的追求和探索精神;體味着他因報國無門而痛投汨羅江的千般痛楚的心情。我的兩行清淚不由奪眶而出,為歷吏的無情而流,為屈原的遭遇而流,為今日的感動而流。

此時,那個遠在天國的愛國詩人可好?他是否已經走出了那個君主統治的年代?他是否還在寫着愛國詩篇?他是否知道這世間還有很多人在懷念着他?他是否看見一個愛詩的的荊楚女子在為他寫着憂鬱的文字?

在淚眼朦朧中,在人們慶端午的時刻。我看到的是一種愛國力量的廷續,一種品格精髓的昇華!我想,在這種精神的感化下,我們會更加的的關愛父母、疼愛孩子、理解同事、愛戴老弱;我們會更加深刻地懂得活在世間要感恩惜福,敬業報國!

感受端午,就是感受朋友的祝福;感受端午,就是感受母親的關愛;感受端午,就是感受屈原的温度!

傳統端午節心得體會感想 篇16

端午節,又是我去參加遊學營的日子,一大早,我就期待今天會有什麼樣的特別收穫呢?

果然,出發前集合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端午節插艾葉、掛香包的原因和故事。原來,插艾葉是為了驅蟲,防止毒蟲跑進我們的家裏。艾蒿的莖、葉都含有揮發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老師還説書院院子裏杏樹底下的草,就是艾葉,我們仔細看了看,噢,原來艾草就長這個樣子呀!我摘了片葉子,放在鼻子前聞了聞,好難聞呀,怪不得放在家門口能把毒蟲薰跑呢。還有因為端午節時處於小滿與夏至之間,值陰陽交接時,也正是多種傳染病的多發之時,預防疾病是當務之急。恰巧自然界艾花未開而枝葉茂,其有效的藥物成分便被大家所充分利用起來。看來,端午採艾插艾習俗從衞生學看來也是大有道理的。

掛香包也是端午節風俗之一,每逢五月初五端午節,家人都會為小孩子們帶上香包,以示驅邪惡,保平安。我突然想起來,這段時間大街上總有老奶奶推着掛滿各種各樣的、花花綠綠的香包的小車子,原來是端午節了。回家我也想要讓媽媽給我準備一個漂亮的香包嘍。

在去小河的路上,我們居然還看見了野生的木耳,她雖然跟我們家裏吃的不太一樣,但長的也非常像耳朵,老師還告訴我們了一些關於木耳的知識。他們生長在腐爛壞掉的木頭上,形狀又很像耳朵,就像木頭長出了耳朵,所以叫木耳。我還想着是不是木頭看見我們參加快樂的遊學營活動,想聽我們在説什麼就讓自己長出了耳朵呢!

下午,我們像往常一樣,讀了故事書,下了圍棋,只是回家的時候,我更是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遊學營。

傳統端午節心得體會感想 篇17

今天是端午節,放假啦!

早上,我早早地起了牀,坐在餐桌旁邊準備吃飯。啊,早餐是粽子呀!這粽子還不一樣呢,有燻肉味兒的、有蜜棗味兒的。我一邊吃着一個蜜棗味兒的小粽子,一邊問媽媽:“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呀?”媽媽説:“這是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呀,還有,你知道為什麼端午節很多人不説‘快樂’,而要道‘安康’嗎?”“我不知道。”“因為端午節是一個圖騰祭祀節日,所以一般説‘安康’,而不説‘快樂’。”啊,原來如此!以前,我可都不知道呢。

剛吃完早餐,姥姥就來了。她一踏進門,就説給我帶來了一個好東西。我好奇得不得了,催着她,讓她趕快説。姥姥經不住我催,開口説:“我給你帶了一根五彩繩,因為中國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小孩子戴五彩繩,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佩戴五彩繩可以驅邪除魔,祛病強身。”説完,便拿出了一條嶄新的五彩繩,系在我的手腕上。我仔細地看了看五彩繩,發現還挺漂亮的!

戴上五彩繩之後,媽媽又神祕地對我説:“寶貝兒,我也給你準備了一件禮物!”“什麼禮物?”我兩眼放光地問。“香包!”説完,媽媽便從背後拿出了一個非常漂亮的香包,還説:“端午節佩戴香包,有辟邪祛瘟之意呢!”

今天過得真有意義,我瞭解到了好多端午節的習俗!小朋友,你的端午節是怎麼過的呢?

傳統端午節心得體會感想 篇18

端午節邁着輕盈的步子來到了我們家,昨天媽媽拎回了兩箱粽子,我舔了舔嘴角上的口水,説:“媽媽,今天晚上咱們就吃粽子吧!”“小饞貓!”媽媽滿臉笑容地答道。

今天一大早,我和姐姐就早早地爬起來,大聲地唱:“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媽媽從廚房走出來,手裏拿着一些粽子,讓我們選吃什麼餡的。我選了 三個八寶的,兩個豆沙的。而姐姐呢,和我對着幹,選了三個豆沙的,兩個八寶的。我又想起去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同桌告訴我他們家都是吃豬肉餡的粽子,很少吃八寶之類的粽子。我還沒吃過豬肉 的呢,所以我隨手拿了兩個豬肉的。媽媽突然微笑着説:“要不我們放上一個蜜棗的吧,誰吃上了這蜜棗粽子,今天就可以許一個願望,當天能夠實現!”説完,我們都拍手叫好。

不一會兒,一個個粽子出鍋了,我們就像蜜蜂似的湧上了餐桌。姐姐冥思苦想起來,用手摸摸這隻,又摸摸那隻。我呢,用手摸着腦袋,兩眼目不轉睛地看着桌子上的粽子。最後我決定拿那隻最小的, 我開始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心裏只盼着那誘人的小棗能夠出現在我的嘴裏,可是吃到最後一口,連個蜜棗的皮兒都沒見着。我絕望地歎了口氣,早知道就慢點吃了,沒吃着棗連那個粽子的什麼味道都沒 品出來。“耶!我吃的是蜜棗的!”我們一看,原來“寶貝”在姐姐手裏,姐姐連忙舉起手,説:“我的願望是:給我買漂亮衣服,但是不能買裙子。”姐姐就是這樣的滑稽,我和爸爸媽媽笑得合不攏 嘴!

雖然這個端午節我們沒能去參觀龍舟比賽(因為快期末考試了,作業多),我也沒有得到新衣服,但是今天我們都過得很快樂!

傳統端午節心得體會感想 篇19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幼兒園為了迎接端午節,開展了“濃情端午粽葉飄香”主題活動,讓孩子們更真實地感受到這個中國特有的節日的氣氛,感受端午節傳統文化。

教師們通過課件展示,繪聲繪色地講述了兩千年前的愛國詩人屈原這個歷史人物與“端午節”的淵源,引導孩子們瞭解了有關“端午節”的知識,加深了他們對傳統節日和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的印象。

同時,各班還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的“端午美食分享”活動,大家一邊品嚐粽子、一邊朗誦着端午的兒歌,分外香甜可口。老師們組織了孩子們開展了“賽龍舟”、“包粽子”等遊戲,並將自己設計的香包送給了小班的弟弟妹妹,大家共享傳統節日帶來的樂趣。

活動中,同學們紛紛拿出課前蒐集的資料,有的通過誦讀端午節的相關古詩,來了解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有的通過故事的形式瞭解了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的來歷風俗。還有的通過圖片的展示來解説端午的趣聞。

通過這一活動,讓孩子更加了解我國端午節傳統文化,豐富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操。希望同學們能過一個健康、安全、快樂的端午節。

傳統端午節心得體會感想 篇20

今天我們迎來了一個節日一一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十大節曰之一,因為那天,家家户户都非常熱鬧,家人們會把白天做好的粽子都蒸熟了端出鍋放到桌子中間,放好了後就可以開吃了。

你們知道粽子是怎麼包的嗎?我也包過就讓我來分享一下吧!

首先,我和媽媽去家附近的市場買一些肥肉、鴨蛋黃、綠豆、還有臘腸回來,如果喜歡吃甜的棕子也可以哦,那就在裏面包上冰糖紅棗,就可以了,但是我還是喜歡吃鹹肉粽,滿滿一口油油的想想就香,再去買一些棕子葉和棕繩回來乾淨就好了,現在材料就都齊了。可以開始包粽子啦。照着媽媽説的步驟首先,把粽葉摺疊成漏斗形狀。在這個漏斗中先放一小半米,再放肉、鴨蛋黃、臘腸和一點綠豆,然後再放點米把之前加進去的材料蓋住,米和漏斗口持平即可,米太少了粽子很癟,太多了包不住。話剛説完就看到媽媽包了一條四個角都塞得滿滿的漂亮的棕子,再看看我手中的,什麼都不像的而且只有三個角的”怪棕子”我心想怎麼包棕子這麼難呀。可媽媽説了:其實棕子有很多種形狀,有條形的、有四角形的也有三角形的等,包多了找到竅門你就會越包越好的。聽到媽媽的鼓勵我是"----”一口氣包下十條,想想都開心。

這次包粽子真是讓我回味無窮啊!

傳統端午節心得體會感想 篇2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划龍舟、吃粽子、懸艾草,這是端午節重要的活動。只要到了端午節,街上就更加熱鬧了,賣各種各樣東西的商販們恨不得喊破喉嚨。每家每户也都在忙着打掃院子,採艾草,包粽子。走到哪家都能聞到粽子的香味。我家當然也不例外,到了端午節,奶奶就會把早買來做粽子的材料拿出來,於是,一家人就圍坐在一起開始包粽子。

剛開始,我不會包粽子。奶奶就手把手的教給我。先拿兩片包粽子的粽葉,弄成好像勺子一樣,把糯米用勺子舀進去,但是糯米不能太滿,一些肉或者豆沙之類的材料放在糯米中,然後把糯米包起來,再用繩子繫好。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最後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裏蒸。我按照奶奶説的方法做了起來。第一次,做的不是很好,可到了第二次,我就做出了一個漂亮的粽子。然後把粽子放到鍋裏蒸,熟了之後,只要你一揭開鍋蓋,濃濃的粽子香味就會飄出來,讓你垂涎欲滴。一家人邊看電視邊吃粽子,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晚上,我們一家人去江邊看風景。看着看着,又想起當年屈原投江的時候的情景。我就問奶奶:“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呢?”奶奶笑着説:“是為了不要讓魚吃屈原的屍體,人們就把粽子拋入江中給魚吃。”“哦,那為什麼要賽龍舟呢?”我的問題彷彿總也問不完似的。“因為人們要去尋找屈原的屍體。”奶奶講完後輕輕地撫摩着我的頭。我突然覺得我現在的生活好幸福。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才對。

是啊,其實共建一個和諧的家園,並不是那麼難的事。只要我們遠離硝煙,遠離戰爭,全世界人們攜起手來留下那茂密繁盛的叢林,珍惜那蔚藍無際的大海,保護每一寸空間,使明天的山更青,水更清,天更藍,那我們一定會建造出一個美麗、和諧、温馨的家園!

傳統端午節心得體會感想 篇22

有一個傳統的説法,認為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也有的説是紀念伍子胥,還有的説是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五花八門的説法就越來越多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唱着這段民間的兒歌,我走進了鄉村,我走進了端午節。

還記得小的時候,我和媽媽來到了奶奶家,看見奶奶一隻手裏拿着一塊花布頭,另一隻手拿着一個像勺子一樣東西,把一些蒲公英、野菊花和好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花和草。奶奶把花草舀出一勺放進花布頭裏,再迅速地把花布頭包成三角形、正方形、六邊形……並遞給姑媽。姑媽穿針引線,縫好後,就找了兩根繩子,一根是紅色的,下面還有絲帶;另一根是彩色的。姑媽把彩色的繩子繞了一個圈,並用針把圈固定住,又把紅色的繩子穿過圓圈並打一個結,一個香包就做好了,不一會兒,一個個香包展現在我和媽媽面前。"哇!我要!要!"我伸手就要把香包拿過來,對奶奶説:“寶寶要包,寶寶要包!”奶奶把花布頭和木勺遞給了我,我把一勺放進花布頭裏,然後把花布頭折成三角形,接着穿針引線,可做好的時候,卻活看像一個瘦乾巴,簡直和奶奶做的沒法比。

媽媽接着説:“寶貝,加油!再做一個!”那時我明白了“驕兵必敗”的道理。我長大了,不會因為一點小事而沾沾自喜,我相信,通過一次次的努力,一個個香包會做的更好、更完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6zxm6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