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2023西遷精神感悟_弘揚西遷精神心得體會(通用22篇)

2023西遷精神感悟_弘揚西遷精神心得體會(通用22篇)

2023西遷精神感悟_弘揚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1

踏歌西行,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_年前,數千名師生響應國家號召,從黃浦江畔義無反顧地奔向條件艱苦的古城西安,成為西部大開發的先行者。他們用青春和汗水建起了一所享譽國內外的著名高等學府,用激情和奮鬥鑄就了“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

2023西遷精神感悟_弘揚西遷精神心得體會(通用22篇)

大樹西遷,葳蕤生輝。_多年來,“西遷精神”不僅成為了交大人傳承不變的精神財富,也皴染着西安這座古城的精神底色。

可歌可泣的西遷奮鬥者始終令人難忘。4月22日下午,正在陝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西安交通大學,親切看望西遷老教授代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要堅持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努力培養更多一流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師生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在新徵程上創造屬於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

諄諄話語,殷殷希冀,令交大人倍感欣喜、振奮。“總書記對‘西遷精神’的高度肯定讓我們深受鼓舞。”他們表示,繼續傳承發揚“西遷精神”,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新的智慧和力量,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2023西遷精神感悟_弘揚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2

傳承好西遷精神

《瞭望》:在_餘年的奮鬥征程中,西安交大廣大師生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愛國就要奮鬥,奮鬥為了愛國”。新時代弘揚西遷精神意義何在?西安交大將如何傳承好西遷精神?

王樹國:西安交通大學肇始於1896年由盛宣懷在上海創立的南洋公學。作為中國最早興辦的現代學府之一,目的就是興學強國。1956年至1957年,交大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全校大部分專業及師生遷至西安。沒有中斷任何教學,沒有遲滯一屆招生,創造了中國高教史上的奇蹟,塑造出以“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為主要內容的西遷精神,這也成為交大人的精神血脈和不變底色。這種精神的生命力源於“黨讓我們去哪裏,我們背上行囊就去哪裏”的堅定理想,源於“哪裏有事業,哪裏有愛,哪裏就有家”的崇高信念,源於“始終與黨和國家發展同向同行”的執着追求。

西遷_年來,交大人始終傳承愛國奮鬥的精神基因,超過27萬的西安交大畢業生中,有40%以上紮根西部,為建設大西北而奮鬥,他們用實際行動鑄就了新時代交大人的精神風骨。

遷校以來,西安交大創造了百餘項國內外科研領域的第一,包括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第一個汽輪機、汽車製造、製冷與低温和壓縮機專業,研製出我國第一台大型通用電子計算機、首個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處理芯片,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雙剪統一強度理論等;創造了29000餘項科研成果,其中有237項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大獎項,產生了數以千億計的經濟社會效益。

在人才培養方面,學校落實“品行養成、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維創新”四位一體人才培養理念,建立“通識教育 寬口徑專業教育”、本-碩-博貫通式人才培養體系。20__年,實行了書院、學院“雙院制”培養模式;20__年,學校又成立本科生院,落實“校-院-系”三級教學責任,建立“橫向協作、縱向貫通、教書和育人統籌協調”的本科生人才培養管理體系。

學校還堅持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從1985年開始,先後創辦“少年班”“錢學森試驗班”“侯宗濂試驗班”“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試驗班”“人工智能試驗班”等。獨特的教育理念,寬鬆的學習氛圍,強大的師資配置,良好的教學效果備受學生和家長好評。

20__年9月,西安交大入選全國36所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名單,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等8個學科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

20__年西安交大發起成立“絲綢之路大學聯盟”,截至目前已有39個國家和地區的155所高校加入。

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的挑戰和機遇,西安交大堅持“紮根西部、服務國家、世界一流”的辦學定位,繼續弘揚西遷精神,致力於培養國家和西部急需人才、頂尖人才,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引領“一帶一路”國際教育合作,以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為依託,奮力將學校建設成為一流研究型大學,通過產教融合的“深水區”改革,探索中國21世紀高等教育的新形態和新路徑。

2023西遷精神感悟_弘揚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3

歲月流逝 猶記家國情懷

當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西安交通大學興慶校區的西遷博物館。“習近平總書記走進西遷博物館一樓,我們熱烈鼓掌。總書記向我們老同志抱拳問候,關懷之情溢於言表。”88歲的西遷老教授盧烈英心情激動地回憶説,總書記和我們14位西遷老教授代表親切交談,他深情地向當年響應國家號召獻身大西北建設的交大老同志們致以崇高的敬意,祝大家健康長壽、晚年幸福。

在交大西遷博物館一樓,習近平總書記對西遷老教授來信作出的重要指示鐫刻在最顯眼的位置。

20__年11月,西安交大史維祥等15位老教授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彙報西安交大人“聽黨指揮跟黨走”的奮鬥歷程和弘揚奉獻報國精神的建議。總書記旋即回信,向獻身大西北建設的交大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大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在隨後的20__年新年賀詞中,總書記再次為西安交大西遷老教授點贊。

“讓我們激動的是,20__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對西遷老教授來信作出重要指示。今天又來看望大家,充分肯定了當年西遷的貢獻和歷史價值,讓我們感到無比興奮、無比温暖。”86歲的老教授潘季説出了廣大西遷老同志的共同心聲。

“黨叫幹啥就幹啥,打起揹包就出發,6000多人就搬過來了,從黃浦江畔到渭河之濱,談何容易。”習近平總書記和西遷老教授見面時説的這段話讓潘季和在場的老教授們十分感慨。

“西遷不易,交大人創業者奮鬥的艱辛和奉獻精神令人永遠難忘。”潘季説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時,最年輕的金志浩教授80歲,最年長的史維祥教授89歲。西遷當年意氣風發的知識青年,如今鬢已風霜、發已斑白,有的已長眠在大西北黃土地上。“無論歲月流逝,容顏改變,交大人的家國情懷和奉獻精神一直沒變。”

2023西遷精神感悟_弘揚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4

20__年,西安交通大學15位老教授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講述他們上世紀_年代,響應黨和國家建設大西北的號召,從黃浦江畔來到渭水之濱,紮根黃土地,開啟建設西部科技高地和一流大學的故事。收到信後,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學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安交通大學,重提轟轟烈烈的“西遷”壯舉。總書記勉勵廣大師生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在新徵程上創造屬於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

“輕以待己、重以報國。”西遷的教授中,“中國電機之父”鍾兆琳先生,以花甲之年赴陝,滿懷豪情帶着學生在一片空地上建起電機實驗室;陳學俊教授和夫人西遷前將上海價值不菲的房產捐出,紮根在西北大地,為一事、盡一生……一個個閃光的名字永遠鐫刻在交大西遷的史冊上,成為“西遷精神”不可磨滅的註腳。總書記仔細端詳交大博物館的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實物,並親切會見了西遷老教授們。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代驕子把自己最美好的年華留在了異鄉,奉獻給了祖國。這一場中國高等教育負重前行的西遷,最終收穫了累累碩果。它徹底改變了西部沒有規模宏大工業類院校的格局,為西部振興奠定了深厚紮實的科研基礎,更磨礪鑄造出“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激勵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要做國家和民族的脊樑。

熱血青春,永不凋零。這些西遷背後的故事跨越時空,至今依然讓人熱血沸騰,激勵着當代青年奮鬥前行,在新時代建功立業。今天,重新弘揚“西遷精神”,我們要心懷理想,心繫家國,決不當坐而論道的清談客,要做善作善成的實幹家,堅決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將命運融入國家發展、時代進步的大潮洪流,在實踐理想中實現自身價值。

偉大時代賦予偉大精神以新內涵。在脱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讓我們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大力弘揚“西遷精神”,用活力、魄力和創造力面對逆境和挑戰,在奮鬥中譜寫出新的歷史絃歌,在新徵程上創造屬於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

2023西遷精神感悟_弘揚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5

西安交通大學,1956年從上海西遷而來。西行之路鑄就的“西遷精神”,也成為了交大人不變的精神底色。4月22日下午,正在陝西考察的習近平專門來到這裏,瞭解西遷歷史,看望西遷老教授代表。

20__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對西安交大15位西遷老教授的來信作出重要指示,向當年響應國家號召獻身大西北建設的交大老同志們致以崇高敬意,希望西安交通大學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什麼是“西遷精神”,它又是如何鑄就的?

胸懷大局:到祖國事業最需要的地方去

1896年,交通大學的前身南洋公學在上海創建,1921年改稱交通大學,聲名尤著,被譽為“東方麻省理工”。上世紀50年代,黨中央、國務院從國內外形勢和新中國高等教育、工業建設佈局等方面考慮,決定將交通大學遷往西安。

消息傳來,議論紛紛。儘管困難重重,師生們卻在最短時間內就遷校問題達成一致。時年55歲的電機系主任鍾兆琳先生,雖然年近花甲且身患多種慢性疾病,卻一直是交大西遷最堅定的擁護者。

△ 鍾兆琳先生(1901年—1990年)

留學美國,熟知美國西部大開發歷史的鐘兆琳深知開發西部對祖國的意義。西遷時,周恩來總理考慮到鍾先生年齡較大、夫人卧病在牀等因素,他可以留在上海不去西安,但鍾老卻堅持隻身一人前往西安。

△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懷着建設大西北的理想,交通大學在冊的767名教師中有537人遷到西安,佔教師總數的70%以上。

艱苦創業: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上世紀50年代的西安,發展水平與繁華上海判若雲泥,整個西安還沒有一條水泥路。電燈不明、電話不靈,用水緊張……師生們笑稱,是從十里洋場來到了窮鄉僻壤。

△ 踏勘新址 建設校園

學校雖已初具規模,可以保證基本的學習生活,但因為還在建設中,看上去就像是一個鄉野之中喧鬧的大工地。

△“我記得一村教工食堂還沒有完工,我們就搭了臨時的桌子。草棚搭起來的臨時食堂,大家捧着個碗站在那裏吃飯,那也很高興。”

1956年8月10日,交通大學發出第一趟西遷專列。隨後到1958年間,一趟趟專列從上海開往西安,列車上,舉家西遷、兩三代同遷是最常見的場景。儘管條件艱苦,抵達西安的教授講師們幾乎是一放下行李,就立刻投入緊張的教學工作。

△交大師生

即使在最緊張的遷校期間,交大師生們也沒有少上一節課,少做一個實驗。此後更是在全國率先開設了無線電、計算機、自動化控制、核反應堆等新專業,走在了全國高等教育的前列。

走過荏苒時光,西遷以來,西安交大先後走出了42位兩院院士,近30萬名畢業生,其中三分之一以上在西部工作。這一切,都為西部工業發展奠定了高等教育基礎。

△陳學俊先生演唱《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這是交大西遷教授陳學俊生前最愛唱的歌。1957年,陳學俊夫婦帶着四個孩子,註銷上海户口、房產無償上交後,隨校西遷。在西安艱苦的條件下,他創辦了我國的鍋爐專業、熱能工程學科,開創了多相流熱物理學科,一生為中國工程事業奮鬥到底。20__年,陳學俊在西安病逝,享年99歲。

△陳學俊先生(1919年—20__年)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他好比大松樹冬夏常青,他不怕風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凍,他不搖也不動,永遠挺立在山巔。” 這首歌是陳學俊先生,也是無數像陳老一樣西遷老教授一生的寫照。他們是黃土地的教育拓荒者,也是共和國西部大開發的先行者。

△20__年11月,部分西遷老同志走在西安交大興慶校區梧桐道上

_多年過去,曾經的熱血青年也變成了耄耋老者。但由他們鑄就的“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依然熠熠生輝、代代傳承。

2023西遷精神感悟_弘揚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6

六十多年前,為了國家的發展,西部的開發,一批知識精英從黃浦江畔來到渭水之濱,從吳儂軟語的南方來到粗獷豪放的大西北,他們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便是從他們身上迸發出來的,正如總書記所説:“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正是有了他們這樣一羣“西遷人”的無私奉獻,才有了西部的崛起。

西遷雖是當年事,光輝精神永留史。習近平總書記在西交大的校園裏語重心長地説“重大的歷史進步都是在重大的災難之後,我們這個民族就是在艱難困苦中歷練、成長起來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青年也應如此,從苦難中尋找成長的力量,廣泛參與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在勞動中得到磨鍊。64年前,6000餘人二話不説背起行囊就從黃浦江畔奔赴渭河之濱,這絕非易事,但為了中華民族的未來,他們做到了。他們身上體現出來的“西遷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身為青年的我們理應向“西遷”前輩們學習,為了中華民族的發展而艱苦奮鬥。

我深深地感受到西遷前輩們舍小家為大家,黨叫我們去哪裏我們就去哪裏的家國情懷,如今我們也要在祖國需要的時候,勇於投身社會創新創業實踐,錘鍊艱苦奮鬥的精神。西遷精神不僅生根落地在當年的西遷師生身上,更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學子。作為西郵青年我們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深入學習西遷前輩矢志愛國奮鬥的偉大精神,熱愛祖國,對黨忠誠。

2023西遷精神感悟_弘揚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7

作為一名交大學子,習總書記的關懷和希望讓我感到無比激動、振奮、充滿力量,對西遷前輩們的敬意油然而生,也不禁為前輩們當年走過的道路而自豪。1956年,交大師生員工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克服重重困難、有條不紊從上海遷往西安,在大西北建設起一所多科性的著名大學,60多年來,西安交通大學堅持“紮根西部、服務國家、世界一流”的定位,為西部建設、國家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這是交大用60多年的青春汗水書寫出的一段傳奇,也是交大沐浴60多年風雨之後凝鍊出的精神核心。

風雲兩甲子,絃歌三世紀。交大人從未忘記當年前人的西遷精神,張邁曾書記曾提出的四個主義:

高揚愛國主義旗幟,永遠熱愛我們的國家。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夢的實現而不懈奮鬥,做一個有抱負的交大人;

高揚集體主義旗幟。深刻理解集體的偉大價值。為自己所代表的一切樹立良好形象,做一個有愛心的交大人;

高揚英雄主義旗幟,擁有超越前人的勇氣。為了創新創造而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做一個敢於擔當的交大人;

高揚樂觀主義旗幟,開闊我們的胸懷。用樂觀來感悟人性光輝,激勵前行意志,做一個情趣高尚的交大人!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當銘記“西遷精神”,承繼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和責任,堅定信念,腳踏實地,要有愛國和奉獻精神,緊跟黨和國家的步伐,把“西遷精神”發揚光大,在自己的學習工作崗位做出成績,為祖國的強大發光發熱。

2023西遷精神感悟_弘揚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8

有一種初心,穿越歷史雲煙,卻日久彌新,永產生機;有一件往事,已隨歷史遠去,卻行跡留痕,永久懷念;有一種精神,經用時代風雨,卻日臻厚醇,永放光芒;有一種氣力,穿透歷史時空,卻百折不撓,永久向前。

在那個時期發展卻又瀰漫着戰爭後的硝煙的中國,他們一羣人邁着生氣穩實的步伐,唱着歡快而又激人上進的歌曲,來到了祖國的西北部。他們不畏艱辛,艱苦奮鬥,乃至於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致力於祖國西北開發。

1956年,黨中央為適應國防情勢和國家建設佈局的需要,將交通大學大部份由上海遷至西安。為國家建設衝鋒在前,1400多名教工把實驗器材裝上火車向西行進。有這樣一名巨人,被譽為“中國機電之父”的鐘兆琳先生,妻子卧病在牀。同事勸他留在上海,面對上海的無窮繁華,他還是帶頭遷校,隻身來到西安。老教授率先垂範,更多師生也義無返顧。他們都是如此使人敬佩的人,弘揚發展西遷精神。

如今我們國家已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踏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讓中華民族以更加高昂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實現了幾千年來偉大的中國夢,洗刷了近代西方列強奴役中華民族的屈辱,揚起了實現富強民主文明中華的風帆。雅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當代史,就是一部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突出主題的洶湧澎湃的奮鬥史,我們中華民族為什麼能突起?正是由於我們偉大的中國人民,自古就有一股感天動地的精神,有着不屈不撓的勇氣,一代一代前赴後繼為中華振興而堅挺的脊樑,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在艱鉅險阻的考驗下奮勇向前。

建國早期,國家經濟剛剛復甦,百廢待舉,廣袤的大西北亟待開發,需要大量的財力物力,急需眾多的科技人材。上海交大的科技人材們,胸懷國家大局,為了祖國的前程,響應黨的號令,情願捨棄,東部大都市優越的物資生活條件,拖家帶口,決然毅然,挺近大西北,將上海交大西遷西安。

“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遷校之初蒙受三年自然災害到“文化革命”十年騷亂,任何風風雨雨曲折曲折,都不能阻擋交大前進的步伐。老交良好校風學風得以保持發揚,教育教學質量有了新的提高,人材培養範圍進一步擴大。遷校最初10年間,輸送人材即達萬人之多,接近解放前53年畢業生總數兩倍。科學研究迅速發展,出現出許多人材。在當時那個條件艱苦的大西北,他們照舊奮勇前行動祖國出一份力,並衍生出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西遷精神!這一精神財富是我們民族再騰飛,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強大內驅力。我們不管身在何處,都要珍重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身體踐行,將其發揚光大。

當前,國內外情勢正在產生深入複雜變化,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戰也十分嚴峻。我們大家一定要登高望遠、居安思危,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團結起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奪取新時期中國特點社會主義偉大成功。在工作實際中,我們要胸懷國家大局,以集體全局為重,忘我奉獻,樂於奉獻;在工作中要堅定崇高的人生信心,尋求完善的精神境地,不為物資利益所奴役。宏揚傳統,艱苦奮鬥。真正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沒有國的富強,哪來家的安康。我們要感恩祖國,感恩社會,感恩那些為我們堅強挺起的脊樑。

“西遷精神”被概括為“胸懷大局,忘我奉獻;宏揚傳統,艱苦創業”。翻看西遷的始末,瞭解西遷精神的由來,不由對62年前,數千名交大師生響應國家號令,告別繁華上海、紮根古都西安,為國家建設、為西部的文教事業奉獻出青春年華的最可愛、可敬之人肅然起敬。他們將自己的青春奉獻,將自己的年華蹉跎。但是幸福卻也是創造出來的!沒有這些可敬之人,沒有黨中央的領導,何來本日之繁華興盛。“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開發大西北,向科學進軍”!他們當時喊出那堅定的口號,並也創造出來了幸福。

我們更應學習這類忘我的偉大精神,為祖國建設出一份薄弱的力氣!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雄偉藍圖。古人曾説:知而不行,是不知也。因此我們要立足工作生活實際,認真踐行熠熠閃光“西遷精神”!為祖國的繁華富強而孳孳以求,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2023西遷精神感悟_弘揚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9

“西遷精神”是我國寶貴的精神財富,它的傳承和發揚,是我們不竭的精神動力和源泉。在那樣的年代中,依然能夠堅持這種教育精神,心懷天下,為祖國的事業無私奉獻,是一種大智慧,一種超越個人利益將國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價值觀。

今天我們學習“西遷精神”就是要學習交大人關鍵時刻為國擔當、為國奉獻的精神。把個人的得失放到身後,把個人的發展融入到這個國家命運之中,把對祖國的熱愛、對時代的熱忱,落實到實際行動之中。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同心協力砥礪奮進;高舉英雄主義旗幟,將人生的勇氣凝聚在克服任何艱難險阻上;高舉樂觀主義旗幟,跟着黨走,去迎接中華民族更加燦爛的明天。

“西遷精神”激勵着我們敢為人先,克服創業中困難的勇氣,也激發了我們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奮鬥的使命感,20__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破了國家的寧靜生活,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大考,許多黨員幹部衝鋒在前,成為了義無反顧的逆行者,正是全國人民團結一致,逆行者們舍小我,為大我的犧牲精神,我們交上了令全國人民滿意的答卷。

胸有愛國情懷,幹有強國之力。西安交大為國家、民族而生,也將永遠把黨和國家的發展作為奮鬥目標。身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學習西安交大厚重的治學精神、堅實的創新步伐、用奮鬥擦亮青春底色。作為預備黨員的我,應該立志學習“西遷精神”,努力學習理論文化知識,堅定不移跟黨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切實肩負起新時代的歷史使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2023西遷精神感悟_弘揚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10

20__年9月5日,經過西安交通大學的興慶校區,在南大門內側的東北邊,有一座交大西遷博物館。這裏通過大量的文字、照片和實物,講述了西安交通大學輝煌的歷史,以及老教授們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

20__年12月,主席對西安交通大學“西遷”老教授的聯名來信,作出了重要批示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學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隨後,在20__年新年賀詞中,他再次提到這些“西遷”老教授們。

20__年12月11日,交大西遷博物館正式開放,佔地約940平方米,內部總共有四層,由序廳、放映廳、展廳和多功能廳組成,展覽內容包括溯源、西遷、致遠三個部分。

1、溯源

交通大學肇始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在上海創辦的南洋公學,與北洋大學堂同為中國近代歷史上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大學。其中,“南洋”泛指華東沿海一帶,包括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

當時,刑部左侍郎李端棻上奏《推廣學校》一折,建議自京師以及各省府州縣皆設學堂。1896年10月,盛宣懷向清朝政府正式上奏《條陳自強大計折》,附奏《請設學堂片》,並稟明兩江總督劉坤一,擬在上海開辦南洋公學。12月,得到光緒皇帝批准,標誌南洋公學正式成立。

最初,南洋公學位於上海徐家彙,隸屬於招商局和電報局,設立了師範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19世紀末,天津發生義和團運動,北洋大學堂的師生被迫轉移到南洋公學,這裏地處上海租界,較少受到戰火侵擾。

後來,南洋公學多次更名。1910年,改為南洋大學,不久又改為上海工業專門學堂。1912年12月,唐文治管理學校期間,邀請孫中山蒞校演説,使全校師生了解到孫中山振興實業和富強國家的宏偉計劃。

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北平鐵路管理學校、北平郵電學校和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均歸交通部所屬。1920年12月,北洋政府交通總長葉恭綽以“四校散居各地不便管理”為理由,於1921年統一學制,統稱“交通大學”。

同時,分別稱各校為:交通大學上海學校(滬校)、北京學校(平校)和唐山學校(唐校)。其中,以交通大學上海學校為總校,也就是後來的上海交通大學。

抗日戰爭時期,交通大學的總部內遷到重慶,唐山分部和北平分部也內遷到貴州平越。抗戰勝利之後,交通大學由重慶九龍坡,重新遷回至上海徐家彙。

2、西遷

新中國成立以後,為了配合社會主義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需要,改變舊中國遺留的高等教育佈局不合理現狀,支持西部社會經濟的發展。1955年,國務院決定將交通大學從上海內遷至西安。

1959年,國務院決定將交通大學西安和上海兩個部分,分離成為兩所學校。作為主體的交通大學西安部分,正式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原交通大學校長彭康改任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周恩來總理親自關懷,從中央部委到陝西、上海兩地政府,為“交大西遷”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1956年7月至8月,蘇莊副校長等帶隊,滿載交大師生的火車,由上海先後駛往西安。9月10日,開學典禮在人民大廈隆重舉行,交通大學的歷史掀開新的一頁。

1957年,全校大部分專業的師生遷至西安,在這裏簡陋的校舍中,迅速開展教學和科研。彭康校長和張鴻、陳大燮、鍾兆琳、趙富鑫、周惠久、黃席椿、沈尚賢、嚴峻等許多教授專家一起,為西安交通大學的建設和發展鞠躬盡瘁。

捨棄優越的生活條件,甚至賣掉上海的住房,開發西北,義無反顧。在遷校和新校的建設發展之中,交大師生開拓奮進,千辛萬苦,顧大局,講奉獻,築成“西遷精神”的豐碑。

交通大學主體西遷,意義重大,影響深遠。1959年,西安交大成為全國16所重點大學之一,在機、電、動傳統學科基礎上,相繼創建無線電、原子能、工程力學等一批新興學科。

在歷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座嶄新的學府拔地而起,煥發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遷校之初,任何風風雨雨和坎坷曲折,都不能阻擋交大前進的步伐。

3、致遠

沿着“西遷精神”的傳承脈絡,西安交大走出了一條求實創新、超越自我的開拓創新之路。這裏首次展出西安交大老師們獲得的各種榮譽、科研貢獻和生活用品。

遷校以來,西安交大累計培養25萬名大學生,1/3以上工作在西部;培養出的33位院士,有近一半在西部工作。這一切,為西部工業發展奠定了高等教育基礎。

在西部辦學的六十餘年時間裏,西安交通大學傳承優良的學風,發揚艱苦奮鬥品格,鑄就了以“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為核心內涵,交大和陝西高等教育界獨有的“西遷精神”。

2023西遷精神感悟_弘揚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11

60多年前,為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老一輩交大人揹負着祖國跟人民期望,告別繁華的上海,義無反顧的踏上開往西北的列車,踐行――“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的精神使在場的每個人感動,和對他們產生由衷的敬佩。西遷精神內涵是“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

學習“西遷精神”我深受鼓舞,也倍感自豪,作為西交人,我們有責任、更有義務傳承“西遷精神”,無論是老一輩師生胸懷祖國、艱苦創業的高尚情懷,還是當代優秀的青年人才的遠大抱負,都時刻激勵着我們每一個交大人,立足本職工作,以最精湛的醫療技術和最優質的護理服務,努力創建國家區域診療中心,以實際行動為交大口腔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交大的西遷,改變了中國西部高等教育匱乏的面貌,通過交大廣大師生員工的不斷努力和奉獻,使得西安交大得以發展壯大,從而引領和帶動整個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的發展,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培養出越來越多的高素質人才,鑄造出“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學習西遷精神,我為我是交大的一員感到驕傲和自豪,認識到應做好本職工作,更好地為廣大患者服務。

作為新一代交大人,我們更應銘記“西遷精神”,從老一輩交大人手中拿起接力棒,承繼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和責任,堅定信念,腳踏實地,勇於創新,緊跟黨和國家的步伐,把“西遷精神”發揚光大,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做出成績,把自己的經驗和體會,無私傳給年輕一輩,無愧與我們的時代。

2023西遷精神感悟_弘揚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12

“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它將激勵懷揣夢想的中華兒女,沿着前輩們愛國和奮鬥的足跡,不斷追夢前行。

聯想到前段時間,為了響應國家抗疫的號召,我們的醫生與護士們毅然踏上了支援武漢等疫區的抗戰之旅,我們在他們的身上看到了“西遷精神”,他們積極響應國家、組織的號召,祖國哪裏有需要就去哪裏,這也給我們巨大鼓舞,我們有決心也有能力贏得這場戰爭。

“重大的歷史進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災難之後,我們這個民族就是這樣在艱難困苦中歷練、成長起來的。”4月22日,習總書記的這句話,在交大博物館迴響,經久不散。

五十年代,交大師生懷着一腔建設祖國、建設共產主義的熱忱,從黃浦江畔搬到了渭水之濱。“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大西北貧瘠的土地上,他們將青春奉獻給國家,鑄就了“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為共和國西部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了不起的貢獻。

60多年後,這份“西遷精神”仍然能夠催人奮進。經受了疫情摧折的民族,絕不會服從劫難的安排,千千萬萬的人傳承着胸懷大局、默默無聞的無私奉獻精神,逆風而行、向死而生,把國家的需要,當成自己的責任,當成年輕人的責任,當成知識青年的責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獻。災難洗練了我們青春的底色、愛國的心懷,我們應當有更大的能力去紮根實際、勇攀高峯,在新時代的廣闊天地中,將“西遷精神”延續,創造屬於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

2023西遷精神感悟_弘揚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13

交大西遷博物館坐落於西安交通大學興慶校區。上世紀50年代,一批交大人響應黨的號召,“打起揹包就出發”,從上海遷至西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要堅持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努力培養更多一流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師生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在新徵程上創造屬於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筆者認為,這既是對交大師生的關心、關懷與鼓勵,也是對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深切關懷與精神激勵。

傳承“西遷精神”,高揚愛國主義。“西遷精神”孕育於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交通大學,誕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西遷精神”的基本內涵是“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西遷精神”的底色是為國家和民族擔當、“西遷精神”的靈魂是忠誠黨和人民、“西遷精神”的本質是愛國奉獻。它以胸懷大局的家國情懷、無私奉獻的赤膽忠心、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表現出對黨和人民的深情大愛,對祖國母親的赤子之心,構成西遷知識分子的深層文化基因和精神密碼。“西遷精神”以其顧全大局、把握大勢、與黨和人民同心同向,講求奉獻、艱苦創業、務實進取的境界,體現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胸懷天下、忠心報國的優良品質與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成為中國知識分子愛黨、愛人民、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的生動寫照。新時代傳承“西遷精神”,就要高揚愛國主義旗幟,胸懷天下,放眼世界,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在服務國家、創新創造的偉大實踐中砥礪愛國、奉獻、奮鬥的堅韌信念,在拼搏進取、追求卓越、勇攀高峯的不懈鬥爭中鍛造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的家國情懷。

弘揚“西遷精神”,融入育人體系。回首往事,交通大學西遷是為了整個中華民族、新中國發展,通過教育佈局、工業佈局,拉動西部發展的戰略部署。西安交通大學在60餘年風雨兼程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為國家輸送了27萬名各類人才,其中40%留在西部工作,在西北大地書寫了開發、建設、崛起、奮進的輝煌篇章,創造出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西遷偉業,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在新時代,弘揚“西遷精神”,更為重要和緊迫的是,我們要根據時代變遷、社會進步、歷史使命和發展願景,挖掘“西遷精神”新內涵,培育“西遷精神”新傳人,在科教興國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發揮更大作用。從時代精神高度挖掘“西遷精神”的新內涵,使其與時代發展與社會進步更契合,通過綜合教育改革,把“西遷精神”融入到育人體系之中,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建設高質量教師隊伍,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命職責,以此涵養和滋潤育人工作,激活教書育人體制機制,盤活科技創新體制,着力培養更多的一流人才,創造更多的一流成果。努力把“西遷精神”融入師生血脈,化作精神基因,不斷從中汲取真理的力量、信念的力量、奮鬥的力量、創新的力量、實幹的力量,匯聚起氣勢磅礴的創造智慧與發展動力,就能撐起科教興國與人才強國的宏偉大廈,使其展現新氣象、開闢新境界、完成新使命,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堅定文化自信,創造卓越貢獻。文化自信是對自己文化的自我肯定和自我認同,是一個民族、國家在文化發展進程中堅守自我、知所趨止、頑強進取的精神定力與韌性所在。一個沒有文化自信的民族在文化發展中就會喪失自我、迷失方向,缺乏文化前行的定力、激情、衝動、韌性與從容。“西遷精神”是中國文化長河中璀璨奪目的新星,藴涵着交大西遷人的價值自覺——胸懷大局、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推動社會進步,與祖國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同時,它也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弘揚優秀傳統,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奮鬥精神和無私奉獻的忘我精神,靠勞動和創造實踐實現自己的美好目標,創造出不平凡的人間奇蹟,這種文化自信,是我們民族不斷進步發展的強大精神支撐。

今天,我們所面臨的困難要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多,矛盾比任何時候都要複雜而尖鋭,風險也要比任何時候都要大。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中華民族就是在艱難困苦中歷練成長起來的,越是艱難困苦,越能激發人的智慧與創造力。只要我們善於發掘“西遷精神”中藴藏的精神寶藏,從中汲取思想智慧與文化力量,自覺把它融入我們的血液中,嵌入我們的頭腦中,轉化為從國家和世界大局思考謀劃問題的大視野、大境界、大智慧,就能攻堅克難。堅定文化自信,在迎接挑戰中激發更大的創造力,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勇挑重擔、迎難而上、開拓奮進,以改革創新精神不斷推進教育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就會獲得無窮的智慧與力量,在新徵程中創造屬於我們這代人的傑出功績。

2023西遷精神感悟_弘揚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14

昨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西安交通大學考察調研,勉勵廣大師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西遷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上世紀六十年代,交大人在國家的召喚下義無返顧地踏上了西遷的路,他們或舉家西遷或孤身一人紮根於西部,不畏懼西部條件的困苦,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了光輝的歲月,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愛國情懷,艱苦奮鬥的精神令人動容,令人震撼,他們是西部最偉大的建設者,最崇高的建設者。

“西遷精神”的光輝時時刻刻灑向四方。它激勵着我們敢為人先、克服工作中困難的勇氣,同時也激發了我們為美好生活而奮鬥的使命和責任。作為學生黨員和學生幹部,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黨的事業做出有價值的犧牲,繼承和發揚西遷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新時代作出新的貢獻,擔起新時代青年的歷史責任。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60餘年前一批青年人的集體選擇,從黃浦江畔來到渭水之濱,紮根黃土地,為黨和國家奉獻青春的力量是“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也激勵着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矢志不渝地堅守責任使命和時代擔當。

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是新時代永恆不變的精神底色和內涵,作為一名新時代研究生黨員,應當學習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厚植家國情懷,傳承“西遷精神”,胸懷大志有擔當,胸懷祖國有抱負,到黨和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造福基層人民羣眾,為青春渲染奮鬥的色彩,做新時代的“愛國者”!

2023西遷精神感悟_弘揚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15

20__年4月22日,正在陝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前往西安交通大學,考察交大西遷博物館,親切會見西遷老教授。總書記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3年前,習近平總書記曾對15位交通大學西遷老教授來信作出重要指示,向當年響應國家號召獻身大西北建設的交大老同志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通大學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

經歷20世紀50年代交大西遷的部分師生行走在西安交大校園內。 新華社記者 王曉凱/攝

在20__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又説:20__年,又收到了很多來信,其中有西安交大西遷的老教授,他們的故事讓我深受感動。

習近平總書記發表20_年新年賀詞。

總書記為何多次點贊“西遷精神”?“西遷精神”又是如何鑄就的?

這要從上世紀50年代説起。當時,為適應新中國大規模工業建設需要,支持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央決定將交通大學從繁華的大上海遷往條件艱苦的西安。1400多名教工、近3000名學生義無反顧參與西遷,開啟了一段崢嶸歲月。

“黨讓我們去哪裏,我們背上行囊就去哪裏”“哪裏有事業,哪裏有愛,哪裏就是家”“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幹事創業”……此次遷校,不僅僅是一次空間的轉移,其背後凝聚着愛黨報國的使命擔當與服務人民的家國情懷。

回顧交通大學西遷的歷程,西遷羣體的愛國熱情彷彿就在眼前。

故事一:西遷之時,老校長彭康已步入天命之年。他説:“我們的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因此考慮我們學校的問題必須從社會主義建設的合理部署來考慮”。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他的莊嚴承諾:“要在西北紮下根來,願盡畢生之力辦好西安交通大學。”

1952年,彭康任交通大學校長、黨委書記。1956年,他率領交通大學內遷西安,並擔任西安交通大學校長、黨委書記。

故事二:中國電機之父鍾兆琳先生,遷校時已57歲。他婉拒周恩來總理考慮他年齡比較大,夫人需卧牀養病,可不必去西安的照顧,孤身一人前往西安。他説:我們要到西安辦校紮根,獻身於開發共和國的西部。

鍾兆琳教授在為西安交大電制教研組青年教師舉辦專業科學知識講座。新華社記者 和坪/攝(1961年7月18日發)

故事三:“長安好/建設待支援/十萬健兒湖海氣/吳儂軟語滿街喧/何必憶江南!”這首創作於1957年的《憶江南》道出了無數西遷交大人的心聲。在西遷隊伍中,不僅有著名的教育家、教授,也有講師、助教、管理職員、技術員,還有炊事員、理髮師、花工等後勤服務人員,甚至包括醬菜廠、煤球廠的工人。而這首充滿豪情壯志的詞作者便是西遷而來的滬上名醫沈雲扉,他以66歲高齡來到西安新校的小診所裏為師生服務,一干就是8年。

今天,重新弘揚“西遷精神”,就要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心懷理想、心繫家國,將個人命運融入國家發展、時代進步的大潮洪流,堅決聽黨指揮跟黨走,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在奮鬥中譜寫出新的歷史絃歌,在新徵程上創造屬於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

2023西遷精神感悟_弘揚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16

這場關於“西遷精神”的專題報告會使我瞭解到我們這個富足的年代所瞭解不到的事情。會上,胡奈賽教授用生動形象、簡潔但又詳細的語言給我們描繪出了那時的景象。

1955年初,朝鮮戰爭雖已結束,但國際形勢仍然緊張。中美之間相互對峙,相互沒有接觸。並且當時正值國內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開始,作為鞏固後方佈局,西部地區特別是西安地區的工業建設將有重大發展,在此背景下,國務院決定交大“內遷西安”。於是,交大在西安爭分奪秒的校園基本建設活動,由此展開。

胡奈賽教授説:“交大的成功,不單單是交大自己的功勞。”正當在西安要建設起西安交通大學的時候,月已臨近十一月,夜間的温度最低達到零下十五度。就是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西安市政府緊急集結了兩千五百名工人師傅在此作業,晚上,工人師傅們就睡在自己簡陋的工棚裏,躺在由草所鋪成的墊子。但是工人師傅們毫無怨言,保證着每天的工作質量,如期完成建設,使得西安交通大學如期開課。

西安交通大學是現在的雙一流大學,這所大學所獲得的成就,離不開全體師生的艱苦創業。其中很多教師拋棄家產毅然投身於西部的建設當中。遷校初期,朱城教授已患上了肝炎,於是他把黑板放到了自己的宿舍,每日廢寢忘食,籌建工程力學專業、編寫教材與講義,還在多地講學,最終成為我國工程力學專業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但是,也是因為積勞成疾,朱城教授年僅38歲就離開了人世。但是!“西遷”一定是一個正確的決定!他不光為國家的物質奠定了基礎,還為我們這些後人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愛國不是選擇題。我們要為我們的國家獻出我們的力量,我們要有艱苦創業的精神,將我校“白楊精神”與“西遷精神”相結合,使自己成為紮根在西部的一棵白楊樹,為人民、社會、國家做出我們應做的貢獻。

2023西遷精神感悟_弘揚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17

西遷博物館的二層和三層展廳分別呈現了交大西遷的創業歷程和輝煌成就。西安交大黨委書記張邁曾向習近平總書記介紹了64年前交大人的西遷歷程和如今取得的輝煌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仔細端詳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實物。”王樹國校長回憶當天的情景,“在學校中,工作就是兩條:一條是黨的領導,一條是教師隊伍建設。”這是交大西遷後首位校長彭康的話。在這塊展板前,習近平總書記停留了許久。

王樹國校長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激動地説:“習近平總書記在聽了西安交大發展歷史後表示,實踐證明,交通大學的西遷,為西部、為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建設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西遷精神’的核心就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高等教育,對中國知識分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對教育事業有着深厚的感情。”

“親耳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分外親切和激動。”86歲的丘大謀説,在和西遷老教授見面交談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這樣的評價引起我們的強烈共鳴。”

“黨的決定就是我們的行動”“黨叫我們去哪裏,我們就背起行囊去哪裏”“哪裏有事業,哪裏就有家。”當年西遷時流傳在交大師生中的這三句話,至今記憶猶新。

西遷時丘大謀還是23歲的青年教師,剛畢業留校任機械零件教研室教師。“西遷時不少教師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當時家庭困難的教師可以留下來,但是願意留下來的人很少。70%的人積極報名西遷,尤其是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率先垂範,克服困難,積極響應西遷號召,他們的行為讓年輕教師和學生深受鼓舞。”丘大謀回憶説,“當時我覺得是國家培養了我,現在國家建設召喚我們,一定要積極響應,到西安去參加大西北建設,做西部建設的‘排頭兵’。”

“西遷精神”是愛國主義的赤子情懷,西遷不僅體現了交大人‘工業救國’的使命擔當,也彰顯了交大師生愛國愛校“顧全大局,明大理、識大體,一心為國、不計得失的家國情懷。”丘大謀動情地説。

2023西遷精神感悟_弘揚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18

從上海交大西遷至西安,歷經一年西安交大有了初成型的樣子。而西遷不僅僅遷走了物品,更遷走了精神。

無論在多麼艱苦的環境下,他們都刻苦學習;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鬥。老師們放棄了安逸的生活從而西遷,選擇跟從學生們,其中多位老師還收到了黨的來信,信中説到為了促進西部文化教育,選擇一批同志進行西遷。那時他們的宗旨就是“黨説什麼我們就做什麼,刻不容緩。”這也印證了西遷精神裏的“愛國”。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優秀的老師們,在那種艱苦的環境下,刻苦鑽研科學,一生投身於學習,其中還有老師獲得了諾貝爾獎,就在這一天天的疲勞積攢下,身體備受壓力,最後連生命也奉獻給了祖國,這對任何老師,學生,他的家人朋友,無疑是巨大的悲痛。

後來,20__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對15位交大教授的來信作出重要指示,希望老師們傳承好西遷精神。這裏的西遷精神指“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然而,西遷精神深深感動着每一位西交學子,也感動着我們。西遷精神正是老一輩的交大人在青年時期,響應黨的號召,滿懷家國情懷,義無反顧地將青春夢想投入到國家建設中,為人民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的真實寫照。

西遷精神已成為西安交大獨有的氣質與節操。西交學子將”西遷往事“這一段歷史牢記於心,時刻提醒自己,幸福生活都是奮鬥出來的。老一輩交大人為西部發展和國家建設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高素質人才。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無論是西交學子還是未步入大學的我們,都應將“西遷精神”牢記於心。將西遷精神發揚光大,用於擔負起新時代的重任,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努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2023西遷精神感悟_弘揚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19

西遷精神是知識分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生動體現

1955年,黨中央為適應國防形勢和社會主義建設佈局的需要,決定交通大學從上海遷往西安。1400多名教工,特別是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率先垂範,近3000名青年學生熱血沸騰,交大師生義無反顧登上“向科學進軍”的西行列車,投身祖國大西北建設。60多年來,“西遷人”始終堅守初心使命,奉行“黨讓我們去哪裏,我們背上行囊就去哪裏”的堅定信念。而今,當年的青年教師已入耄耋之年,但仍然默默耕耘在教書育人第一線,無私奉獻着光和熱。回顧歷史,交大西遷肩負的是建設西部的偉大使命,它改變了整個中國西部高等教育的格局,改變了西部沒有規模宏大的多科性工業大學的面貌,是知識分子響應黨的號召、服務國家發展的時代壯舉。一部西遷奮鬥史,見證了廣大知識分子愛黨、報國、為民的自覺實踐,形成和發展了以愛國精神、奮鬥精神、創新精神、奉獻精神為內涵的西遷精神,樹立起不朽的精神豐碑。

一是胸懷大局、心有大我的愛國精神。西遷精神有如此巨大影響,在於其愛國主義的精神內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可以看出,“西遷人”將國家和民族置於最高的地位,“舍小家為大家”,“心有大我”,這是心繫祖國的深刻體現。

二是艱苦創業、玉汝於成的奮鬥精神。西遷精神藴含着艱苦創業的豐富內涵,是對傳統知識分子“為萬世開太平”高遠境界的生動詮釋。在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譜系中,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頑強意志,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執着追求一直備受推崇。艱苦是一種客觀條件,創業是一種奮鬥姿態。從這個意義上講,西遷知識分子身上體現的艱苦創業,藴含着破除守成思維、創業再起航的寶貴精神品質。

三是紮根實際、勇攀高峯的創新精神。“西遷人”以自身的實際行動詮釋了紮根實際、勇攀高峯的創新精神。遷校以來,西安交通大學創造了百餘項國內外科學研究領域的“第一”,在搶佔科研製高點方面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為改變西部地區的落後面貌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進入新時代,西安交通大學開啟了西遷後的再次創業——建設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在大西北創造未來中國最具創新活力的科教高地。這種創新精神是新時代知識分子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的內在品質。

四是公而忘私、埋頭深耕的奉獻精神。西遷精神藴含着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集中體現為“西遷人”公而忘私、埋頭深耕的精神品格和不懈追求。自古以來,“為生民立命”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氣質本色。“西遷人”將集體利益擺在個人利益之前,始終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其體現的無私奉獻與“為生民立命”相統一,是為祖國和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為祖國的繁榮發展發光發熱的集中體現。他們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知識分子獻身報國、赤誠為民的生動寫照。

總之,廣大西遷知識分子身上體現的愛國精神、奮鬥精神、創新精神、奉獻精神,是幾千年來在歷史沉浮與激盪中形成的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精神的生動體現,是在拯救民族危亡和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鬥爭中鑄造的革命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在社會發展中不斷推進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先進文化的深刻體現,始終圍繞着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展開,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深刻體現。

2023西遷精神感悟_弘揚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20

當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西安交通大學興慶校區的西遷博物館。“習近平總書記走進西遷博物館一樓,我們熱烈鼓掌。習近平總書記向我們老同志抱拳問候,關懷之情溢於言表。”88歲的西遷老教授盧烈英心情激動地回憶説,習近平總書記和我們14位西遷老教授代表親切交談,他深情地向當年響應國家號召獻身大西北建設的交大老同志們致以崇高的敬意,祝大家健康長壽、晚年幸福。

在交大西遷博物館一樓,習近平總書記對西遷老教授來信作出的重要指示鐫刻在最顯眼的位置。

20__年11月,西安交大史維祥等15位老教授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彙報西安交大人“聽黨指揮跟黨走”的奮鬥歷程和弘揚奉獻報國精神的建議。習近平總書記旋即回信,向獻身大西北建設的交大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大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在隨後的20__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為西安交大西遷老教授點贊。

“讓我們激動的是,20__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對西遷老教授來信作出重要指示。今天又來看望大家,充分肯定了當年西遷的貢獻和歷史價值,讓我們感到無比興奮、無比温暖。”86歲的老教授潘季説出了廣大西遷老同志的共同心聲。

“黨叫幹啥就幹啥,打起揹包就出發,6000多人就搬過來了,從黃浦江畔到渭河之濱,談何容易。”習近平總書記和西遷老教授見面時説的這段話讓潘季和在場的老教授們十分感慨。

“西遷不易,交大人創業者奮鬥的艱辛和奉獻精神令人永遠難忘。”潘季説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時,最年輕的金志浩教授80歲,最年長的史維祥教授89歲。西遷當年意氣風發的知識青年,如今鬢已風霜、發已斑白,有的已長眠在大西北黃土地上。“無論歲月流逝,容顏改變,交大人的家國情懷和奉獻精神一直沒變。”

2023西遷精神感悟_弘揚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21

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視察就像一劑強心針、一顆定心丸,我相信只要我們穩定軍心,各方攜手,堅定信心,我們一定能夠變壓力為動力,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

總書記在參觀交大西遷博物館的講話催人奮進,勉勵廣大師生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新時代有新機遇,就需要我們青年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在新徵程上和全國青年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歷史功績。

總書記提出的“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其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作為共青團幹部、作為高校教師,為黨和國家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們的職責所在,立足學校發展定位、服務校院中心工作,弘揚西理工“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學校精神,培養一批批優秀的西理青年。

對輔導員工作而言,我深知作為青年學子的大家長,肩上擔負着呵護學生成長的重要使命。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和領路者,一方面,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以更加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躬先表率、身體力行地弘揚傳遞西遷精神,讓更多青年學子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對於先輩們這種精神,我非常敬佩,西遷時代雖然過去了,但是這種“胸懷大局 無私奉獻”的精神永不過時。不論是從國家大局,還是單位企業,甚至個人的長遠發展來説,西遷精神都非常值得我們傳承與發揚。

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畢業生輔導員,眼下正是大學生春季招聘的黃金時期,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我們更要把學生就業擺在突出位置,通過深入瞭解學生就業動向,整合就業資源,確保實現“一生一策”的精準施策,努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

要認真習“西遷精神”中各位先輩們對事業、理想的熱愛,以及胸懷大局的家國情懷,以更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繼承和發揚西遷精神,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學習本領建設祖國。我們將始終鼓勵學生堅定就業信心,相信“中國力量”,樹立“中國信念”,同時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增強自身就業競爭力,早日就業為國家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在今後工作中,更要堅定理想信念,弘揚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踐行羣眾路線,堅持始終圍繞學生、關愛學生、服務學生,為學生成長成才服務,做好大學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2023西遷精神感悟_弘揚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22

“西遷精神”是愛國主義的赤子情懷

西遷博物館的二層和三層展廳分別呈現了交大西遷的創業歷程和輝煌成就。西安交大黨委書記張邁曾向習近平總書記介紹了64年前交大人的西遷歷程和如今取得的輝煌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仔細端詳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實物。”王樹國校長回憶當天的情景,“在學校中,工作就是兩條:一條是黨的領導,一條是教師隊伍建設。”這是交大西遷後首位校長彭康的話。在這塊展板前,習近平總書記停留了許久。

王樹國校長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激動地説:“習近平總書記在聽了西安交大發展歷史後表示,實踐證明,交通大學的西遷,為西部、為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建設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西遷精神’的核心就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總書記對中國高等教育,對中國知識分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對教育事業有着深厚的感情。”

“親耳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分外親切和激動。”86歲的丘大謀説,在和西遷老教授見面交談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這樣的評價引起我們的強烈共鳴。”

“黨的決定就是我們的行動”“黨叫我們去哪裏,我們就背起行囊去哪裏”“哪裏有事業,哪裏就有家。”當年西遷時流傳在交大師生中的這三句話,至今記憶猶新。

西遷時丘大謀還是23歲的青年教師,剛畢業留校任機械零件教研室教師。“西遷時不少教師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當時家庭困難的教師可以留下來,但是願意留下來的人很少。70%的人積極報名西遷,尤其是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率先垂範,克服困難,積極響應西遷號召,他們的行為讓年輕教師和學生深受鼓舞。”丘大謀回憶説,“當時我覺得是國家培養了我,現在國家建設召喚我們,一定要積極響應,到西安去參加大西北建設,做西部建設的‘排頭兵’。”

“西遷精神”是愛國主義的赤子情懷,西遷不僅體現了交大人‘工業救國’的使命擔當,也彰顯了交大師生愛國愛校“顧全大局,明大理、識大體,一心為國、不計得失的家國情懷。”丘大謀動情地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kvlx7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