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2023黨員學習西遷精神心得體會(通用3篇)

2023黨員學習西遷精神心得體會(通用3篇)

2023黨員學習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1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知識分子的囑託

2023黨員學習西遷精神心得體會(通用3篇)

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作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知識分子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支重要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視知識分子,做好知識分子工作,發揮知識分子的聰明才智,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與知識分子有關的重要講話,涉及教育、科技、文化藝術、哲學社會科學等多個領域,特別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一系列關於知識分子的重要論述。新時代知識分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要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

一是肩負使命、求真務實。這是廣大知識分子應有的責任。在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90多年的歷程中,廣大知識分子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勛。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廣大知識分子“肩負起自己的使命,立足崗位、不斷學習、學以致用,做好本職工作”,強調各類知識分子要秉持求真務實精神。廣大知識分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首先應當立足本職。例如,當老師,就要心無旁騖,甘守三尺講台;做研究,就要甘於寂寞,或是皓首窮經,或是紮根實驗室;搞創作,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思想,深入實踐、深入羣眾、深入生活,努力創作出人民羣眾喜愛的精品力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一個知識分子,不論在哪個行業、從事什麼職業,也不論學歷、職稱、地位有多高,唯有秉持求真務實精神,才能探究更多未知,才能獲得更多真理,也才能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二是勇立潮頭、引領創新。這是廣大知識分子應有的品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關鍵是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他強調,廣大知識分子“要把握創新特點,遵循創新規律,既奇思妙想、‘無中生有’,努力追求原始創新,又兼收幷蓄、博採眾長,善於進行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既甘於‘十年磨一劍’,開展戰略性創新攻關,又對接現實需求,及時開展應急性創新攻關;既尊重個人創造,發揮尖兵作用,又注重集體攻關,發揮合作優勢。要堅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面向人民羣眾新需求,讓創新成果更多更快造福社會、造福人民”。這揭示了,廣大知識分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要不斷增加知識積累、強化創新意識、提升創新能力、攀登創新高峯。

三是天下為公、擔當道義。這是廣大知識分子應有的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些思想為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所尊崇。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為我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有的甚至獻出寶貴生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蹟。當代社會快速發展、各種社會矛盾疊加,知識分子身處其中,面臨着很多誘惑和挑戰。廣大知識分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在這一時代境遇中堅持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終胸懷大局、心有大我。堅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國國情,放眼觀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實事求是、客觀公允,重實情、看本質、建真言,多為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獻計出力。這是沉甸甸的民族責任,也是神聖的時代使命。

2023黨員學習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2

4月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安交通大學,走進學校西遷博物館,參觀交大西遷的創業歷程和輝煌成就展,親切會見了14位西遷老教授。習近平總書記説,從黃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濱,你們打起揹包就出發,舍小家顧大家。交大西遷對整個國家和民族來講、對西部發展戰略佈局來講,意義都十分重大。

將時針撥回到60多年前——1955年,黨中央經過慎重研究,作出了交通大學由上海遷至西安的重大決定。此後,一場轟轟烈烈的“西遷”行動開啟,據報道,1400多名教工,特別是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率先垂範,近3000名學生熱血沸騰,義無反顧地登上“向科學進軍”的西行列車。從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到枝葉擎天,今天的西安交大名滿天下。西安交大不辱使命,不負重託,先後為國家輸送了27萬名各類人才,其中40%留在西部工作,為改變西部落後面貌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20__年,西安交通大學15位老教授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彙報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體會和弘揚奉獻報國精神的建議,總書記在回信中除了向當年響應國家號召、獻身大西北建設的交大老同志們致以崇高敬意,還對西安交大師生提出殷切希望:“希望西安交大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

何謂西遷精神?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今天,不僅西安交大有責任傳承西遷精神,所有高校都有責任弘揚西遷精神。一想到西遷精神,人們就會想到西安交大波瀾壯闊的歷史,想到一代代西安交大人的愛國情懷。西遷精神是屬於西安交大的,也是屬於我國高校的,它具有恆久的輻射力和生命力。

高校要弘揚好西遷精神,就要寫好愛國主義大文章。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黨讓我們去哪裏,我們背上行囊就去哪裏”,這是西遷羣體共同的心聲,更是堅定的行動。無論歲月如何變遷,愛國主義始終是不變的主題。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紮根是弘揚西遷精神的使命。

高校要弘揚好西遷精神,就要胸懷大局、無私奉獻。當年的西遷征程,那些細節至今讓人動容。媒體披露的一個細節,值得一提。上世紀50年代的西安,發展水平與繁華的上海判若雲泥:學校處在田野之中,馬路不平、電燈不亮,晴天揚灰路,雨天水和泥,夏無大樹遮陽,冬無暖氣禦寒。由於車身蒙塵太厚,第一次到西安的學生走出火車站,甚至認不出近在咫尺的公交車。如果沒有大局意識,沒有奉獻精神,交大師生不可能遠離繁華走進條件較差的西部。另據報道,學校領導、學術帶頭人身先士卒,17位黨委委員中有16人遷到西安。西遷的教授、副教授、講師和助教等佔教師總數70%以上。什麼是率先垂範?這就是。這種大局意識值得禮讚,也值得我們的高校體味。

高校要弘揚好西遷精神,就要弘揚傳統、艱苦創業。1956年西遷伊始,一位名叫趙智成的學生寫詩抒懷:“為了祖國,為了黨,決不吝惜自己的一切力量。我們誓用勤勞而智慧的雙手,從祖國的邊疆到邊疆,自滾滾的黃河到寬闊的長江,掀起一個震撼世界的建設海洋!”這是一名學子的心聲,也是所有西遷師生的心聲。西安交大能有今天,離不了西遷羣體的艱苦創業。今天,我們的教育條件大為改善,教育環境更趨優越,但艱苦創業的精神不能丟,弘揚傳統的意識不能丟。

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肯定西遷精神,對全體交大人是莫大的鼓舞,對所有高校師生也是莫大的激勵。正如一名高校教授所稱,“在新中國成立前,我的老師輩辦學就是為了救國,到了我們這一代,包括我們的下一代人,辦學是為了建國。現在的學生,他們的任務就是要強國。不管是救國、建國,還是強國,都是愛國,咱們都是為了國家,這就是我們的愛國情懷。”赤子之心,溢於言表,讓人深受觸動,更生髮出無窮的力量。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西遷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融入為國家發展、時代進步的行動中,我們便能把國家建設得更美好,擁有更斑斕多彩的明天。

2023黨員學習西遷精神心得體會 篇3

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上世紀50年代,出於社會主義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需要,黨中央決定將交通大學遷往西部--陝西西安。6000多名交大人義不容辭,響應祖國號召,背上行囊奔赴大西北,紮根黃土地,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了交通大學這所高等院校的大轉移。儘管條件艱苦,交大人卻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在這片黃土地上辛勤耕耘,播撒了知識的種子,培養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學子,為建設大西北事業定向輸入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60多年來,西安交大本科生超過45%、研究生超過60%留在西部工作,不僅在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領域都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也始終“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西遷精神”也被一代又一代人傳承和發揚。

改革開放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脱貧減貧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20__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也是全面打贏脱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正如“脱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此言所喻,我們廣大的基層幹部不僅要關注農民的“生活富裕”,還要發揮才幹賦能於民,激發產業活力,推進鄉村治理新變,持續鞏固扶貧成果,結合地方發展實際,切實轉變廣大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愈發艱鉅的工作任務更要求我們廣大的基層幹部弘揚“西遷精神”,紮根基層,不畏艱苦,秉承“功成不必在我”的無私奉獻精神,投身於脱貧攻堅工作中,投身於鄉村振興戰略中,投身於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中,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在新徵程上創造屬於新一代人的功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ejn9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