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先進模範事蹟宣傳學習心得感受(精選13篇)

先進模範事蹟宣傳學習心得感受(精選13篇)

先進模範事蹟宣傳學習心得感受 篇1

“張勇同志無私奉獻、痴心為民的精神,值得每一名黨員幹部學習”……一個人的故事,無數人的感動,匯聚成我市黨的羣眾路線教育活動的昂揚正氣歌、時代正能量。

先進模範事蹟宣傳學習心得感受(精選13篇)

張勇,男,漢族,綿陽市遊仙區人,1975年3月出生,199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__年12月擔任綿陽市遊仙區魏城鎮鐵爐村黨支部書記。曾獲“四川省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四川省第三屆道德模範”、“四川好人”、“感動綿陽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20__年11月7日,張勇同志由於操勞過度,導致肝病惡化,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38歲。

張勇同志對黨忠誠,有着堅定的理想信念。他時刻不忘記自已是一名共產黨員。20__年,他為改變家鄉落後面貌,將公司委託給職業經理人經營,毅然回到鐵爐村挑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擔。短短兩年時間,他捐資500餘萬元,出資500餘萬元,用於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主導產業培育。他帶領羣眾修建道路35公里,引進了藍莓、青梅、蘆筍、水產養殖等多個產業,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__年的5600元增長到20__年的9700元。張勇的辛勤付出,家鄉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張勇同志牢記宗旨、有着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他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擺正自己的的位置,真正把羣眾當主人,把自己當公僕。作為一個出身貧寒農民兒子,他致富後,完全可以過上自己的好日子,但他卻牽掛着家鄉的父老鄉親。張勇同志是一個普通的村支書,為了讓羣眾能過上好日子,為了建設幸福美麗鄉村,他奉獻了自己的全部精力。

張勇同志淡泊名利、有着坦蕩無私的高尚品格。他不拿村幹部報酬,個人捐資修建了33公里“環村路”,而他自己家門前的這段路卻至今還是土路,為了家鄉建設,連自已的住房也作了抵押,為引進客商發展產業,他帶領村民鏖戰3天3夜,奇蹟般打通4公里山道;即使在身患重病數次住院期間,他依然忘我工作

張勇同志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尚品質。他雖然走了,但他永遠活在羣眾的心中。作為基層幹部,我們要牢固樹立羣眾觀點和公僕意識,不斷增強同人民羣眾的感情,始終把羣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羣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羣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羣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兢兢業業做好工作,爭做為民、務實、清廉的好乾部。

先進模範事蹟宣傳學習心得感受 篇2

“我就是那一滴水,那一寸陽光,那一顆最小的螺絲釘”,這句話摘自英雄蔡鬆鬆的《理塘結對認親心得體會》。就是這樣一顆平凡樸實的“螺絲釘”,縱身一躍,跳進冰冷的水庫,奮盡全力救起了兩條鮮活的生命,而他自己的生命卻永遠地停留在那一刻,也永遠地離開了自己的妻子女兒。面對這樣的生死抉擇,他沒有遲疑,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回答出了人民警察為人民的答案。

蔡鬆鬆就像這小小的螺絲釘一樣平凡,有自己的家庭,愛自己的妻子女兒,和千千萬萬個國人一樣,過着平凡的生活。但是你不要小瞧這顆小螺絲,只有這千千萬萬的小螺絲,才支撐起了這麼龐大的中國。雷鋒曾經説過:一個人的作用,對於革命事業來説,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機器由於有許許多多的螺絲釘的聯接和固定,才成了一個堅實的整體,才能夠運轉自如,發揮它巨大的功能。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計的。

蔡鬆鬆同志雖然已經犧牲了,但是他的這種螺絲精神,會激勵和感召幾代人。如今,時代條件和社會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然而無論發生什麼變化,螺絲釘精神卻永遠不會變。沒有螺絲釘的聯接和固定,各個部位的狀態將無法正常,整個機器也不能運行自如。一個人,正如一顆螺絲釘,無論處在什麼位置、從事何種工作,對於社會的發展來説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人人恪盡職守、勤奮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社會才能不斷髮展。因此,每個人特別是黨員幹部更應該時時刻刻牢記螺絲釘精神,甘當平凡、永不鬆勁的螺絲釘,把腳下的路走好、把手中的活幹好,只有這樣,才會釋放出活力、創造力和戰鬥力,在崗位上像螺絲釘一樣,擰得緊、站得穩、靠得住,為社會的發展增磚添瓦。

先進模範事蹟宣傳學習心得感受 篇3

學習了張偉同志的先進事蹟,我深深地被他的精神所感染。他用樸實的語言,真切的教育故事,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蹟,這些都源於他無私奉獻於教育事業的堅定信念,這種蠟燭精神讓一個普通的名字響徹中國,傳遍教育界,成為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楷模!我們要在他的先進事蹟的感召下,在榜樣的力量和影響下,鞭策自己,鼓舞自己,自覺踐行高尚的師德風範,牢固樹立育人為本的思想,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不斷加強師德師能修養,不斷提高業務技能。

學習了張偉同志先進事蹟,我深深體會到:教師不僅僅是在奉獻、在燃燒、在蜕變,而且同樣是在汲取、在更新、在昇華。更進一步體會到,在教育教學中,尊重學生,是我們老師必備的道德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友好的對待他們,理解和信任他們,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多和他們交流,多鼓勵和表揚他們,要尊重他們,寬容他們的過失,當學生有不足時,多給予激勵和讚美,對學生精心呵護,尊重學生人格,善待、寬容、理解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感覺到在學校裏比在家裏的還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學校生活的開心和幸福。

有一首詩歌最為動人,那就是師德;有一種人生最為美麗,那就是做教師;有一種風景最為亮麗,那就是師魂;有一種魔棒最為神奇,那就是粉筆;有一種平台最為神聖,那就是講台。

教師這一高尚的職業,就應該勇敢地錘鍊自己。

先進模範事蹟宣傳學習心得感受 篇4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華坪縣民族中學的學生和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的孩子們親切地稱她為“校園媽媽”、“張媽媽”。張桂梅為之苦苦追求的夢想一天天成為現實,她讓偉大的母愛在奉獻中不斷延伸。

她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幸運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與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到肝臟。磨難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台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幾次暈倒講台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她放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毅然出任孤兒院院長。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張老師的話“如果説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説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説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張老師的生命價值觀非常清晰。

我們學習她,首先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作為一個黨員,張老師放棄了進條件好的學校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學校,一身病痛的張老師教學上幾十年兢兢業業,承擔學校畢業班的教學工作,女生工作,婦女工作,語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務工作。除了住院沒向學校請個一天病事假,教學成績突出,她説:“為了民族貧困山區的教育,即使倒在講台上,長眠於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吃苦在前,那裏最需要就到那裏,無私奉獻,張老師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我們學習她,學習她愛生如子。她雖然沒有孩子,可是她卻是許多孩子的媽媽。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中午、晚上看着學生睡覺,給學生蓋被子。學校學生和孤兒院50多個孩子,住院她陪着,給他們送飯,付醫藥費,資助學生讀書,自己連洗衣機都沒有。她將愛播灑進孩子們的心田。

我們要認真學習張桂梅同志努力實踐重要思想,帶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記宗旨、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大家決心認真學習貫徹黨的xx大精神,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打造文化旅遊名市,構建和諧大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要認真學習張桂梅同志努力實踐重要思想,帶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記宗旨、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

我們學習她的精神品質,有利於在社會主義經濟大潮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培養一大批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才,這些人才,首先必須是政治上過硬的,必須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才能肩負歷史的重任。我們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落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培養的人才質量就會出問題!這是很危險的,學習張老師的事蹟,很有現實意義。

作為一名戰鬥在大理市太邑山區的教師,我決心認真學習貫徹黨的xx大精神,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打造文化旅遊名市,構建和諧大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先進模範事蹟宣傳學習心得感受 篇5

“我就是一個會種莊稼的農民”

10月,一場競買會在雲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大塘子村進行,朱有勇院士扶貧工作站科技扶貧項目培育出的首批林下三七成功出土。現場,各企業代表此起彼伏喊出高價,他趕緊叫停,“我們要種的是好三七,是老百姓吃得起的三七。價格太高,不是我們種植的目的。”

發明專利20餘項、榮獲各種重大科技獎勵18項,朱有勇科研成果豐碩;植物病理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農業先進科技工作者,朱有勇頭銜眾多,但他最喜歡村民們叫他“農民院士”。“更準確地説,我就是一個會種莊稼的農民。”

“既然是扶貧,當然要到最窮的地方去”

20_年,中國工程院決定對瀾滄縣開展對口幫扶。這裏貧困面廣、貧困人數多,是脱貧攻堅主戰場。討論會上,院士雲集,環顧一週,當時已經60歲的朱有勇發現自己最年輕,毅然挑起了大梁,“我最年輕,我來幹。”

進村考察,朱有勇連連歎氣,漏風漏雨的籬笆房,放上幾張牀,堆着點玉米雜糧,就是很多人的全部家當。“是真的窮,但是不該這麼窮。”朱有勇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既然是扶貧,當然要到最窮的地方去。”

瀾滄當地主要是拉祜族,大部分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裏,以種植野谷、玉米和打獵為生。在中國工程院進駐之前,這裏的很多村民還生活在絕對貧困線之下。

全面調研之後,雲山村蒿枝壩村民小組被確定為科技扶貧示範點,以此為突破口,朱有勇率領百餘人的教授、博士專業團隊,正式進駐蒿枝壩。

20_年,蒿枝壩就實施了道路硬化、安居房建設等一系列項目,卻並沒有讓當地村民的生活真正得到改善。“這裏不是資源貧困,是典型的素質貧困。”信息閉塞、語言不通、人均受教育年限短,正是當地貧困的根源。這裏的貧困讓朱有勇一股熱血湧上心頭,“越是艱難,科技扶貧就越有大作為。”

“手把手領着老鄉幹,實實在在做給老鄉看”

調研分析當地的氣候、土壤、降雨後,冬季馬鈴薯成為朱有勇及其團隊試點扶貧的第一個重點項目。

但在項目推廣初期,卻吃了閉門羹。院士的名聲,在這個小壩子上並沒有太大的作用,迎接朱有勇的,更多是村民們懷疑和打量的目光。早年間,村裏嘗試種植新品種卻慘遭市場“滑鐵盧”,是不少村民心中的陰影。

“難道院士比我們農民更會種地嗎?”“種地就是掙口飯吃,還能指望着掙大錢?”“冬天種了,賣給誰?院士還能管你賣土豆?”

村民的疑慮,是擺在朱有勇面前最實際的問題。為證明自己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選擇了用事實説話。

在當地政府和雲山村村委會的支持下,100畝冬季馬鈴薯示範種植項目正式上馬。帶着新研發的馬鈴薯品種,朱有勇扛起了鋤頭。每天一大早,就在田裏紮了根,有時候甚至直接跪在田裏,雙手刨土,查看土壤土質和農作物生長情況。

20_年11月,冬季馬鈴薯的種子正式在蒿枝壩種下。從播種、看護、澆水,每個環節,朱有勇和他的扶貧團隊都精益求精。20_年3月,密密麻麻的馬鈴薯破土而出,平均畝產3.3噸,最高畝產4.7噸,產值達90萬元。

劉扎襪是第一批貸款入股種植的村民,這個項目讓他增收上萬元,“沒想到院士還真的管我們賣土豆啊。”過去的冬季閒田,生出了金子,院士小站的門檻快被村民們踏破了。“要讓村民們真正看到效益,我們可以手把手領着老鄉幹,實實在在做給老鄉看!”朱有勇的科技種子在這裏結出了果實。

“能幫農民兄弟解決問題是幸福的事”

冬季馬鈴薯只是當地致富的一塊敲門磚。“冬閒田”變成“效益田”,不曾開發利用的人工松林,成功用於科學種植有機三七,冬季蔬菜和水果種植提升效益……科技成果的轉化,讓朱有勇的理想一點點實現,“這比拿多大的獎項、給多少錢都更讓我高興。”

從20_年駐村蒿枝壩以來,朱有勇一大半時間都在村裏度過。很多當地村民不會漢語,為能順利溝通,他還從頭學起了拉祜話。

朱有勇有晨跑的習慣,繞着蒿枝壩,每天5圈,雷打不動。開始,只要聽見村裏一大早此起彼伏的狗吠,就知道大城市來的扶貧院士又在跑步。慢慢地,村裏的狗不叫了,來蒿枝壩參與扶貧的教授、專家也加入晨跑。

好幾次,每當朱有勇要離開村子,村民就跟在後面,一起唱當地的民族歌曲《實在捨不得》:“最怕就是要分開,要多難過有多難過,最想麼就是你再來,要多快樂有多快樂……”

“能幫農民兄弟解決問題是幸福的事。他們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他們。”朱有勇説。

先進模範事蹟宣傳學習心得感受 篇6

楊漢軍、杜相堂同志先進事蹟學習體會

我們追憶楊漢軍、杜相堂兩位同志,就是要把他們的精神傳承下來、發揚下去。經過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蹟,我覺得在以後的工作中應當做到:

養成勤奮敬業,踏實肯幹的好作風。兩位先進人物在自我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以忘我的境界去幹好每一項工作。為了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他們一心撲在工作上,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辭。正是靠着這種勤奮的敬業精神,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以自我的一言一行為我們樹立起了學習的榜樣。經過學習先進,我覺得我們就要像他們一樣用滿腔熱情,恪盡職守,勤奮踏實工作,以持之以恆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養成腳踏實地,樂於奉獻的好品質。兩位先進人物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工作作風可貴之處在於他們取得一個又一個成績的時候,能夠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考驗,一如既往的踏實工作。這説明他們不是做表面文章給領導看的,更不是為了個人私利,而是能站在更高的利益上,懷着強烈的事業心和職責感去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我們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得養成一種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精神和腳踏實地的作風。缺乏埋頭苦幹的精神,就什麼事情也幹不成。要修煉他們那樣不張揚,默默奉獻的個人品質,永葆艱苦奮鬥的作風。

對照先進的典型、榜樣,他們的人格魅力激勵着我們不斷前進,而他們所產生的精神力量,也必將轉化成我們實實在在的行動。我會以先進人物為榜樣,認真對照檢查不足,切實改善提高工作,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以更務實的工作作風,紮紮實實、兢兢業業做好自我的本職工作,不斷取得提高。

先進模範事蹟宣傳學習心得感受 篇7

通過認真學習過道德模範事蹟之後,我的“榜樣”詞典裏又多了一些_36名這樣閃光的名字!從而有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湧動、翻騰。我十分感動於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的業績;感動於他們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的助人為樂的精神;感動於他們對工作一絲不苟,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感動於他們刻苦鑽研,勇於創新的精神,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和標兵。

1,向道德模範學習,要學習他們工作細緻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

在工作中很多細節不容忽視,唯有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他們業務精湛,兢兢業業,他參加工作後,在基層工作,刻苦鑽研業務,虛心向老同志請教,學習老同志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對工作細緻認真,一絲不苟,受到大家一致讚揚。他們除正常工作時間外,常常中午不休息,夜晚加班,由於長期過度勞累,積勞成疾,他終於病倒了,在領導、同事和朋友的關懷鼓勵下,最終轉危為安,完全康復,創造了生命奇蹟。

2,向道德模範學習,要學習他們堅守忠誠的品質。

堅守忠誠是一種習慣,是忘我的投入,是創新的前奏,是一種道德信念,他們對待工作一直是堅守忠誠的態度,他的工作環境艱苦,辦公條件差,生活清貧、枯燥、寂寞但這些都沒有讓他退怯。他每天在完成本職工作後,都堅持學習水文業務知識和專業理論,記錄大量的讀書筆記。長期的勤奮學習、刻苦練兵,他做出了自己的成績,曾兩次在全國大賽上大顯身手。他勤奮敬業,不懈追求,平凡的崗位見證了水文工作者的奉獻和忠誠。

3,向道德模範學習,要學習他們持之以恆的品質。

“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然而張宗良的事蹟告訴我們,一輩子做好事再難,他也要做!張宗良多少年如一日地照顧一個非親非故的老人回保才,回保才老人是一名受過傷的殘疾軍人,在解放戰爭中失去了左臂。張宗良從小就崇拜英雄,崇拜那些在戰爭時期扛過槍、立過功的抗戰英雄。瞭解到回保才不幸的經歷,他真正的走進了他的家,冬季為回保才老人買煤取暖,夏季為老人做足防暑防雨工作,每次去老人住的地方他都要把所有生活垃圾都清理乾淨,每一個節日都提前為老人準備好過節的東西,數年如一日,成了老人家裏的義務維修工和服務員。

我作為一名教師,在經歷這次精神教育和學習後,像是接受了一次靈魂的洗禮,為我今後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明確瞭如何做好教育管理,我要以他們為榜樣,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儘自己的努力為教育事業增光添彩!

先進模範事蹟宣傳學習心得感受 篇8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中心環節。“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張桂梅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矢志不渝、執着追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落實到平凡、普通、細微的教學管理之中。

為師者高風亮節,動之以情,付之以愛。張桂梅18歲從東北家鄉來到雲南後,當地領導和羣眾在她身患重病時伸出援手,給了她“第二次生命”,讓她堅定了以教育扶貧回報山鄉、用愛心傳遞温暖的志向。在教育方法上,她注重因材施教,摸索出民族貧困山區學生教育的規律,把育人作為教育的前提和目標。在她眼中,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得到平等的關愛,從來不用“貧困”二字形容自己的學生,而是稱他們是“大山裏的孩兒”。正是秉承着一顆單純而真誠的仁愛之心,張桂梅長期紮根紅土高原,為山區孩子放飛夢想,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

“支撐着我的,是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我直面這片熱土時,心中無愧。”年幼時就已“滲入紅色基因”的張桂梅,始終堅持樹人先樹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用紅色教育為師生鑄魂塑形。她創建的學校,經過1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黨建統領教學,革命傳統立校,紅色文化育人”的特色教學模式,確立了“繼承革命傳統、發揚延安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辦學宗旨,“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做黨的好女兒”成為校園裏鏗鏘有力的呼號,誦讀革命故事、傳唱愛國歌曲、開辦法治講座、弘揚傳統文化、組織理論學習成為塑造師德師魂的日常功課。師生們在舉手投足、潛移默化中感受革命精神、愛國情操和紅色基因,不斷激發對黨忠誠、報效祖國、艱苦奮鬥的信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努力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堅持不懈用理想和信念“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是成就張桂梅傳奇的源頭活水,是“讓教育走得更深更遠”的強勁動力。

向張桂梅同志學習,我們就要學習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學習她情繫羣眾、一心為民的真摯情懷,學習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學習她堅毅執着、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把自身前途命運同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將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洪流之中,以家國為己任,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脱貧攻堅,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貢獻智慧和力量。

先進模範事蹟宣傳學習心得感受 篇9

為響應州教育局開展向樸航瑛老師學習的活動,同時進一步提高全校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3月1日,___小組織全校教師開展了學習樸航瑛先進事蹟活動。

樸航瑛老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愛生如子、忘我工作”的先進事蹟深深地感染了我。在這次學習樸老師先進事蹟過程中,我得到了很多啟發,也讓自己深深地思考,決心把樸航瑛老師當作一面鏡子來對照自己,在今後的歲月裏,我應該如何工作,如何作一份讓學生、家長、社會滿意的答卷。

樸航瑛老師紮根農村教育25年,她用心愛學生,用自己患有癌症的身軀和全部的愛,詮釋着教師這一職業的愛與責任,她的事蹟深深感染和震撼着全校教師的心靈。學校收到通知後,積極組織開展學習活動,將其先進事蹟印發人手一份,並組織青年教師學習。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從事的工作本身就是天下最陽光的事業。樸航瑛老師能夠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子女一樣來教育,身為青年教師的我,為何不能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去對待呢?

聯繫到具體工作中,師之愛是師德素養的核心。作為教師要對每一位學生付出愛心、耐心。對學生的愛要一視同仁,教育,首先是教,教會學生什麼是愛,其次才是育,對學生的`育要有耐心。如果對學生的教時刻都充滿着愛,即使是冰凍層封的感情也能被融化,教師對學生的愛的情感,就能轉化為學生接受教育的內部動力,從而贏得學生的愛戴與尊重,激發學生對教師的親近感、依賴感、信任感,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言,信其音、感其切”,這就是教育的力量,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作為青年教師,我會以樸航英老師為學習的榜樣,做一名從滿“愛”的教師。路還在腳下,用心去走……

先進模範事蹟宣傳學習心得感受 篇10

高德榮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22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高德榮曾任__省__族怒族自治縣縣長,長期堅守在條件艱苦的__江畔,全身心致力於家鄉建設發展,被當地羣眾譽為“一心為民的好縣長”。從__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崗位轉任後,他主動返鄉紮根__江,一心撲在羣眾脱貧致富上。

__江縣曾經和許多大山深處的縣城一樣,經濟落後、交通不便,可是如今__江畔草果飄香,“蜜”香四溢;一幢幢別墅式的農家小樓拔地而起,平整的柏油路通向各村各寨;__族人和城裏人一樣享受上網、通話、看數電視,而這一切,與高德榮執着的努力和付出是分不開的。他幾十年如一日,既着眼大局,更深入一線,為獨龍江人民脱貧致富嘔心瀝血。他值得我們敬佩,更值得每名幹部學習。

好乾部造福一方,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黨和人民培養一個幹部要耗費大量的資源,為的是能夠將黨和國家發展的更好,實現國富民強。這就需要我們的幹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搞“形式主義”、“面子工程”,而是實實在在的做些促進國家發展,為羣眾謀福利的事情,不要急於一時,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長遠眼光,真真切切把國家發展、羣眾生活放在心上,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

好乾部造福一方,要有不怕吃苦深入一線的勇氣。時任__縣長的高德榮親自擔任道路搶修組組長,夜以繼日奔波在災區。0多天裏,他跑遍了__沿岸的__年民警,經常性的做好與他們的溝通交流,以便及時掌握青年民警的思想動態;他體察入微,總能於細微之處發現民警思想狀況,並儘可能的幫助他們解決思想上、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困難問題;他淡泊名利、不記得失,從不參與評先評優,也不提待遇要求,表現出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本色。當前,在全市公安機關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點要學習柯善梅同志真誠待人、講究團結的崇高品質,要以組織學習柯善梅同志先進事蹟活動為載體,繼續深化對民警的職業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加強民警的黨性觀念和道德修養,倡導柯善梅同志勇於擔當、樂於奉獻的精神,以團結促和諧,努力打造凝心聚力、共謀發展的良好共事氛圍;

三是牢記宗旨、忠誠為民,促羣眾滿意。__年2月初,廬山連日大雪,給羣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柯善梅同志身先士卒,連續多日戰鬥在應對雨雪冰凍天氣的第一線,確保了廬山交通的順暢和平安,而他自己卻因勞累過度突發心臟病倒下,他用自己的雙手為羣眾扒開了一條安全通道,他用自己的生命做出了“人民警察為人民”的最好詮釋。當前,在全市公安機關開展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關鍵要學習柯善梅同志牢記宗旨、忠誠為民的公僕情懷,時刻謹記“忠誠、為民、公正、奉獻”江西公安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踐於行,按照“熱情服務、方便羣眾”的原則,認真做好值班備勤、接處警、矛盾糾紛化解等基礎性、羣眾性工作工作,以實際行動提升公眾安全感和公安工作羣眾滿意度;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柯善梅同志的一生是短暫而不平凡的,我們要以柯善梅同志為榜樣,學英烈,爭先進,積極投身“為民務實清廉”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常懷為民之心,常思為民之事,常興為民之舉,做一個領導放心、同事稱讚、羣眾愛戴的人民警察!

先進模範事蹟宣傳學習心得感受 篇11

20_年,中國工程院對口幫扶瀾滄縣開展脱貧攻堅,開會商量由哪個院士來牽頭這一重任。當時60歲的朱有勇毅然決然地説:“我最年輕,我來幹!”

朱有勇帶着團隊來到瀾滄縣竹塘鄉雲山村蒿枝壩,在村裏建立科技小院,把實驗室搬到田間地頭,5年來和當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在基地示範推廣種植冬季馬鈴薯等作物的過程中,他發現農村羣眾素質性貧困突出。於是他整合雲南農大教師和瀾滄職中教師團隊,創辦了院士專家科技扶貧指導班。學員是來自全縣各鄉鎮有脱貧致富願望的農民,課堂就設在田間地頭。從選良種栽種,到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從採收包裝到產品推廣,都由朱有勇等院士教授專家親自授課。老師和學員一樣,都穿着迷彩服。

“朱院士對農民和藹可親,沒有架子,很多學員培訓回家後,不僅自己種冬季馬鈴薯和林下三七,還帶動全村羣眾一起種,一起增收脱貧。”竹塘鄉鄉長龔老五説。3年多來,瀾滄院士專家科技扶貧指導班已開展了林下三七、冬季馬鈴薯、電子商務等培訓班,培養了近千名致富帶頭人。

“我們是教書匠,沒有錢,就把科技知識教給農民,教他們發展產業脱貧致富,沒什麼了不起。”朱有勇淡淡一笑説。

先進模範事蹟宣傳學習心得感受 篇12

有一種美,沒有浮華,卻光彩奪目;有一種情,沒有喧囂,卻觸及靈魂。作為一名組工新兵,我每讀一篇李林森同志先進事蹟報道,都會受到一次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洗禮。他用生命詮釋了一名組工幹部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對信念的堅定、對事業的執着、對名利的淡泊。他短暫的一生,平凡而又耀眼,感人至深、發人深盛催人奮進。

他是精彩的,因為他執着追求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名言是李林森同志執着精神的生動寫照。他,一名最基層的組織部長,身體飽受肝癌、肺癌等重大疾病及多次大手術的折磨,依然把病房當辦公室,夜以繼日,一心撲在黨的事業上,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短暫的一生是精彩的,因為他對黨忠誠、孜孜追求、無私奉獻。他把滿腔熱血都獻給他熱愛的事業,他用曇花般生命詮釋了“組工情”的深刻內涵。

細細品味他的人生歷程,我們一點也不難感覺到,他跨出的每一步,都是那麼堅實有力,那麼無怨無悔,那麼執着頑強。這種對黨的忠誠、對事業的執着,源於他那過硬的黨性,源於他那高度的責任心。年初,受組織安排,我加入組織部這個大家庭,與組織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多崗位的工作經歷使我深切地體會到組織工作累、組織工作苦、組織工作清貧,但同時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能有機會從事組織工作又是我的幸運,是我人生中輝煌的一頁。

“生命如同寓言,其價值不在長短,而在內容。”作為一名組工幹部,就面臨比其他幹部更多的犧牲、清苦和奉獻,但是組織工作無小事,每一個崗位都是開創事業的良好平台,每個組工幹部都能幹成大事。經過組織工作磨礪所積累的能力經驗,所養成的作風習慣,所培養的思維方法,都是每一位組工幹部人生經歷中最寶貴的財富,都會讓我們受用終身。

他是崇高的,因為他恪守公正

“治國之道,務在舉賢;為政之道,首在擇人。”李林森同志擔任組織部長期間,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就是“原則性強,敢於為幹部主持公道”。他始終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選人原則,五湖四海選幹部。剛走上組織工作崗位,他就馬不停蹄,深入基層調研,用最短的時間,把萬源市52個鄉鎮、395個村所有幹部的基本資料、德才品質等情況掌握得一清二楚,任內有18名優秀鄉鎮黨委書記被提拔,11名長期堅守邊遠高寒山區鄉鎮的黨委書記被交流,引進人才總數相當於過去8年的總和。“選人用人是黨委的最大形象,是最大的導向”,這是李林森同志常説的話。他把公道正派作為自己工作的根本,做到“要上的幹部,讓羣眾佩服;要交流的幹部,讓社會信服;要下的幹部,讓幹部心服”。我到綿陽上任不久,就投入到了市縣鄉黨委集中換屆中,隨着換屆工作的深入推進,我更真切感受到了李林森精神的可貴,“堅持五湖四海,不唯上、只唯實,合理安排、量才適用”也成為我在工作中堅持的準則。

公道正派是組工幹部的履職之要、正氣之源。當前,正是集中換屆深入推進的重要階段,作為一名組織部長,更應該牢牢把握公道正派這條生命線,當好黨的幹部制度和用人原則的“守門員”;更應該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把那些政治堅定、能力突出、作風過硬、羣眾認可的優秀幹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為綿陽“兩化”互促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人才保障。

他是純粹的,因為他淡泊寧靜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一個人只有保持心靈的純淨,才能樹崇高之志,才能做普善之舉。廉潔奉公、淡泊寧靜的優良作風在李林森同志身上集中展現。他離開五寶鎮時,欠下了1。7萬元債務,直到兩年後才還清。在做肝移植手術的20萬元中,他只拿得出5萬,其他的15萬都是向親屬借來的。直至生命垂危之際,還反覆囑咐妻子“不要對外説病情,不能給組織添麻煩。從鄉鎮最基層成長起來的他,每次住院,病房、走廊、電梯間裏全是來看望李林森的羣眾。

先進模範事蹟宣傳學習心得感受 篇13

某個烈日炎炎的中午,在一個拉祜族村寨的農家小院門口,一位年逾六旬的老人招呼身邊幾位年輕人:“走,鏟地去。”説罷扛起一把鋤頭就往村外馬鈴薯地走去,幾位年輕人也抓起鋤頭緊隨其後。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省科協主席朱有勇,幾個年輕人是他研究團隊裏的博士。

20_年,中國工程院與瀾滄縣結對幫扶,朱有勇院士帶來一支由100多名教授、博士組成的專業團隊,雲山村蒿枝壩村民小組被確定為科技扶貧示範點。從此以後,他們走到哪,村民們就跟到哪兒。“他們可是上面派來的博士!別看我們才國小文化,天天跟在他後面,不都是‘博士後’啦!”就這樣,貧困的小村莊裏有了大批“博士後”。

“房子是新蓋的、路是新修的,但村民的觀念還是舊的。”由於長期閉塞,全村人均受教育年限不足6年,20_年人均純收入只有1200多元。

“這裏並不是資源貧困,而是典型的素質貧困。越是這樣,科技扶貧越能起大作用。”朱有勇和團隊成員深入田間地頭,快速開出“脱貧藥方”——種冬季馬鈴薯。

此後的時間裏,朱有勇14次來到蒿枝壩村,大半時間是在村裏度過的。博士們居住的村民活動室被村民們稱為“科技小院”。

20_年11月,冬季馬鈴薯的種子落進了蒿枝壩的地裏。20_年春天,密密麻麻的馬鈴薯排隊“破土”。一算賬,村民們兩眼放光:平均畝產3.3噸,最高畝產4.7噸,總產值達90萬元。僅用半年時間就讓村民們的收入翻了好幾番,朱有勇和他的團隊被村民們讚不絕口。

豐產的消息幾天就傳遍了附近的村寨。如今,除了冬季馬鈴薯,蒿枝壩還先後建起冬早蔬菜、林下三七、早熟葡萄種植和禽畜養殖等科技示範基地。

“眼見為實,羣眾就看實效。”朱有勇感慨,“扶貧先得扶智,村民們不是不想幹,關鍵要扶到實處,教會他們怎麼幹!”

在過去30多年中,朱有勇團隊的農業科研成果已經造福上億農民。他們研發的“遺傳多樣性控制水稻病害”技術在全國10省區市推廣6000多萬畝,榮獲聯合國糧農組織科研一等獎;他們研發的“物種多樣性控制作物病害”技術,已在國內外應用於3億多畝旱地作物。這兩項技術都可以減少60%的農藥使用,並能增產20%~30%。

成長於土地、根植於土地、收穫於土地,從農民子弟到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將論文寫在了大地上,他最喜歡的稱號也是老鄉們送給他的——“農民教授”。

近年來,國家實施脱貧攻堅工程,朱有勇也給自己定了新目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jr86j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