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財政與金融學習心得_學習財政與金融體會(精選3篇)

財政與金融學習心得_學習財政與金融體會(精選3篇)

財政與金融學習心得_學習財政與金融體會 篇1

王振嶽,1943年出生於農民家庭,1966年入黨,1967年畢業於南開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做過工人,當過機關幹部。1980年開始從事大學經濟學教學工作,擔任教研室主任和經濟學教授。主編出版了《政治經濟學》、《市場經濟概論》、《農村改革解説》、《人口原理概論》、《馬克思主義與改革》等專著教材。撰寫經濟論文40餘篇,其中,獲國家級和省級獎6項。

財政與金融學習心得_學習財政與金融體會(精選3篇)

王振嶽教授説,學習財政與金融,就象一個演員學習演戲。演員要演好一部戲,他就必須得在讀劇本和排戲的時候,將自已從形體到思想感情,完全進入到這部戲的角色中去。我們學習財政與金融,也應該進入到一個特定的角色中去。

在財政金融活動中,有政府管理者,有企業經營者,有市場參與者;有財政局長,有税收監管人,有義務納税人;有經理、會計、出納員等各類人員。這些人都在財政金融這部戲劇中充當着各式各樣的角色,他們有可能是這部戲劇中的主角,也或者是這部戲劇中的配角。

那麼,我們要怎樣學好財政與金融這門課程呢?王振嶽教授認為:“我們要把財政與金融這本書當成是一個劇本,把我們自已當成一個演員,我們要學好財政與金融這個劇本,就必須走進這部戲劇的劇情中去,充當其中的某一個角色。假如你充當財政局一名職員,就必須掌握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基礎理論和知識技能;假如你充當税務局一名收税員,就必須努力學習税法,嚴格執行税收規定,做到應收盡收;假如你充當一名銀行職員或保險公司職員,就必須熟悉金融貨幣理論和業務規定,提高服務水平;假如你充當一名企業經理或財會人員,也必須掌握國家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税收政策、產業政策、收入政策等、”

在最後,王振嶽教授還向我們談了談他對怎樣學好財政與金融這門課程的一點心得體會:“進入角色學習財政與金融,可以使自已從一開始就樹立明確的專業思想和學習目的,對本學科產生農厚的學習興趣和極大的學習動力,不斷增強刻苦學習和認真鑽研財政金融理論的高度自覺性;進入角色學習財政與金融,可以使自已不僅具有較高的財政金融理論水平,而且具有較高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因此,大學畢業後就能夠順利地找到自已滿意的工作崗位,便能夠很快地取得優良工作成就,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與之相反,如果你在學習過程中未能進入角色,就會認為教材中雲山霧海般的理論知識,是為別人而寫的,不是為自己寫的;自已不是劇中人,而是劇外人;自已是一個與劇情毫不相干的旁觀者和旁聽者,甚至認為自已可觀可不觀,可聽可不聽,高興的時候就觀一觀聽一聽,厭煩的時候就不觀不聽。如此下去,對自已所學的課程既產生不了強烈的興趣,又產生不了持久的動力,怎麼能談得上取得優良的成績呢?

總而言之,優秀的學習成績來自刻苦鑽研的學習毅力,學習毅力來自立志成才的學習動力,學習動力來自為國奉獻的學習目的,而學習目的的實現要先從進入角色做起。只有進入角色才能理論聯繫實際,才能學以致用,才能吃苦耐勞,才能百折不撓,才能充滿信心和希望,才能最終實現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進入角色學習財政與金融理論,是我長期積累的成功經驗,我勸同學們不妨一試。

財政與金融學習心得_學習財政與金融體會 篇2

剛剛學習完《財政與金融》,我個人見解有一些。大致學習完,和大多同學們的想法沒什麼不一樣的,滿腦子就是些理論概述,宏觀經濟微觀經濟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及什麼是寬鬆的財政政策和緊縮的貨幣政策,還有政府的宏觀調控有那些形式等等一系列。積極點來説:“哦,我終於知道什麼財政政策是怎麼回事了。”悲觀主義者會説:“這跟我們以後學習工作生活有什麼關係麼?八竿子打不到一起麼。”

下面有3個故事,是我學習《財政與金融》課程後一些小小的感受和體會。

故事1

我記憶很深刻,去年時候我好一陣子沒吃上豬肉,倒不是因為我是女孩子不愛吃肉,只是學校食堂看不到肉。原因很簡單——“豬肉比人肉貴”,連續的10多個月的物價飛漲,普通百姓已經吃不上一頓肉了。怎麼辦?供需失衡了。我記得當時政府是採取很多措施的。.是扶植農業户養豬,那時候一頭母豬的保險費都有好幾千哦,還是納入國家財政的。二是國家財政直接撥款給學生,還有低收入家庭。我當時很納悶學校幹嘛要發錢給我們,後來才知道那是國家給我們去買豬肉吃的。當然不僅僅是豬肉價了,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漲的很厲害,把我們的政府都忙的夠嗆。這些措施用我現在所學的知識歸納起來應該是緊縮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

這會才知道“北大學生賣豬肉是明智的選擇”,哪個北大的學生的金融學一定很不錯。我想這是我學習《財政與金融》後的第一個感知,學習後她能讓我知道生活中的問題現象,cpi ,ppi的上漲,股市的一路飈紅以及人民幣的走強,這些問題我都能從中找到答案。

故事2

如果你是個投資者或者是投機者,你一定會對中國20xx年股市歎為觀止。20xx年上半年那熱鬧場面你肯定會記憶猶新,全民總動員——炒股。大量的閒散資金,機構熱錢都砸向了

股市,各地企業也是一片繁榮景象,用舉國一起瘋狂來形容毫不為過。經濟過熱,一路將上證推向6800點之高。大喜之後便是大悲,08下半年“牛市”轉“熊市”,一路狂瀉4000多點,哪個可謂“哀鴻遍野”慘不忍睹。大喜大悲之後我們不難看出政府採取的一些列政策。先前連續9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多次上調印花税,這一系列緊縮的貨幣政策不難看出政府幹預股市的力度。可是還是沒能阻止悲劇的發生。熊市裏政府又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免去交易税等等一系列的鼓勵措施來拯救股市。效果好不好大家都知道了,現在股市又開始活躍了。

而就在這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一緊一鬆的後面,是與我們國內經濟過熱或是通貨通貨緊縮或是國際金融危機的環境相輔相成。也許在沒有學習《財政與金融》,我真的很難理解,對於投資者來説她使我們更加明智了,不僅充實了我們投資知識也增加了我們理財能力,在我們心中進退取捨之間也就有了那麼一杆稱。

故事3

眾所周知,我們現在還處在一個全球金融危機的環境下。至於罪魁禍首麼,毋庸置疑的是美國了。這一下子美國五大投行就倒下了美林,雷曼,貝爾斯登三個更別談像“通用”

都要申請破產保護了,其威力可見一斑。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你我都受到了巨大的衝擊,更別説咱們國家了。但是我們政府是偉大的,在此次危機種擔當了“hero”的角色,拯救着全球經濟。單單就説説我們4萬億的一攬子經濟刺激方案,緊縮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極大的刺激了中國的經濟,以幫助中國經濟走出困境。我想這些都得意於政府此前的良好的宏觀經濟政策——要發展先修路。也就是我國政府大力主張的基礎建設。還有一些列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是給與補貼增多,減少税收以刺激國內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面對困境,我們政府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冷靜機智勇敢。其效果我們也是看得見的,就單今年GDP就是一個很好的説明,良好的經濟勢頭也是可以確定的。對於政府一系列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也可以説是為我們上了一堂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一課,生動程度還有待我們今後繼續學習。而這些知識也都是我在課堂學習得來。

以上話題也是我們大夥過去和現在比較關心的實事新聞,我個人對他們以前都很感興趣的,但是理論知識的欠缺,導致我理解不是很美好,現在從新感悟別有心得。

總的來説通過學習《財政與金融》,我可以從經濟角度的眼光來分析生活中種種經濟行為,以及可以更好的理解各種國際金融信息 ,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真知的感受和體會。

財政與金融學習心得_學習財政與金融體會 篇3

在中國進行金融學學習最好的地方是如下9所大學,分為兩類,南開、廈大、財大一類,山大、復旦、交大、同濟、北大、清華一類。而復旦和上財相比,自然是復旦更好些。

這樣列舉和分類,是基於正規的金融學的意義上的兩個主要方向。之所以用“正規”二字,是因為中國人對金融這個概念的傳統理解,不論是學術界和實務界,都與國際上所通行的不大一樣。關於這個問題,我發現有很多人都不甚清楚,這裏有必要做一個簡略的説明。

中國的傳統意義上的金融學,除去少量的證券、保險等內容,主要就是貨幣銀行學(Money & Banking)。這歸屬於貨幣經濟學,以學術語言闡釋,就是開放條件下的宏觀經濟學的貨幣演繹。這個意義上的金融學,可以稱作為宏觀金融,是很典型的貨幣經濟學,是經濟學的重要分支,比如研究國際匯率、外匯儲備、商業銀行管理等等。國際上從不把這種東西叫做金融的。大家熟知的米爾頓·弗裏德曼是一個學術史上非常重要的貨幣研究專家,但沒有人會説他是金融學大師,只説他是經濟學泰斗;最優貨幣理論之父、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是著名的國際經濟學家,不是金融學家;謝丹陽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高級經濟學家,也不是金融學家。中國在這個方面最好不用説,自然是上財、復旦等學校,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重建國家金融體系最初的一批人就是從這裏培養的。當然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方不能不説,就是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俗稱五道口。我本科的一個同學去那裏了。説實在話,這裏真正的理論是學不好的,但是能接觸中央銀行金融調控、監管等方面的實務,能搞好人緣,有利於將來的仕途。

那麼國際上所通行的金融是指什麼呢?學術上一種的主流觀點,金融學是研究隨機市場條件下的跨期資產配置。這可以相對的稱為微觀金融。事實上“金融”二字,顧名思義,本就是資金的融通配置(籌資、投資、分資)。經濟學是研究資產配置的,從這個意義上説,微觀金融學也從屬經濟學。當然,微觀金融學發展到後來已經完全超出經濟學所能承載的範圍,成為相對獨立的學科。為什麼?因為金融市場上的資產,完全不同與商品市場。在這個市場中,以看不見的手為基礎的一般均衡理論失效(供給需求兩線豎直平行沒有交點),取而代之的是無套利原理。而且,這個市場的獨特性是資產跨期、條件隨機。這下就有很多事情可做了,比如利率結構、股利政策,又比如資產定價、風險管理。

微觀金融學發展到今天,大體分為兩類。一類研究資產定價(Asset Pricing),主要是在做理論模型的建構和推演,基礎和工具是以隨機過程為核心的一大套隨機數學及相關理論(隨機分析、隨機微分方程、隨機優化、隨機控制等等)。還有一類,研究公司財務(Corporate Finance),其基礎是會計與財務理論(這是我堅持在翻譯Corporate Finance為中文時使用公司財務而不是公司金融的原因),除理論構建外,還大量進行相關數據支持下的實證研究。這類研究涉及的數學理論雖然沒有前一類那麼深,但對數學功底也有相當的要求。這一點從1958年MM股利無關論的經典論文中就能看出來。當然,這兩類研究還是互有交叉的,也是相互支持的。比如,在公司內部風險研究方面可能需要很多金融市場風險計量方法,還可能需要借鑑保險精算的相關方法。

前面言及的山大、復旦、交大、同濟、北大、清華屬於定價一類,南開、廈大,財大屬於財務一派。當然這種分類絕不是説復旦北大的財務不好,南開廈大的定價很差,其實這9個學校兩塊都算在中國很好。當然了,在世界上能拿的出手的不多。具體來説,定價內的學校,都是數學、理工好,容易調整轉型。事實上,南開、廈大的定價做的也不錯,人家的數學本來就牛麼。就連原本是沒有數學基礎的上財都在努力加強這個方面:現任院長黃明在碩士以前是學物理的,博士才轉向金融,在美國都是很有聲望的數理金融學家。這裏要説一下中國金融數學方面的主要導師。首先是山東大學的金融數學家彭實戈院士。迄今為止,他三個主要貢獻(發現一般隨機最大值原理、創立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建立動態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極大的促進了概率理論和數理金融學的發展,也使得他成為世界級金融數學專家。他的學弟復旦數學系的雍炯敏、原來浙大數學系、現在貴大校長陳叔平、上財應用數學系的陳啟宏全是出自中國著名數學家李訓經老先生門下,現在除了純數學方面外都在從事金融數學研究。交大是葉中行,同濟是姜禮尚,北大是戴民。

而財務的三所學校,都是在財務方面本來就很好的,財大和廈大的會計並列全國第一,中國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委員50%以上都是這個兩個學校畢業的。財大的湯云為、張為國、廈大的葛家澍都是權威。廈大和復旦都有專門的公司財務的研究中心,財大是財務與會計研究院(隸屬會計學院而不是金融學院)。而定價派在財務方面做的也是很好的,畢竟都是名校,只要工資高,自然有人願意來。

不知不覺説了這麼多,主要是想闡明中國大學的金融跟國外的有些不同,但正在快速的與國際接軌。在這個期間,各大高校金融方面的老師(未必在金融學院)有搞資產定價的,有搞公司財務的,還有搞貨幣銀行的。面對這個充滿生存壓力的社會裏,你一定要清楚的考慮好上研究生到底是為了什麼:是更好的找工作還是去做學問,至少是在期望上要定下來;然後,你再進一步選擇要學習金融裏的具體哪個方面。如果將來要工作,學習哪個更有利,更適合自己?如果準備做學問,那麼你更喜歡哪個,自己是數學功底紮實還是財務知識廣泛?這些問題在考研之前要過一遍,否則你考上以後也會對自己為什麼學、到底在學什麼一頭霧水。比如你想去當投行(IB, Investment Banking)、私募(PE, Private equity)中的寬客(Quant, Quantitative Analyst),那得選擇學資產定價;如果你討厭外表冰冷的隨機分析,而計算機處理數據的能力不錯,又想做點學問,那麼可以考慮學公司財務。但不管什麼目的、如何選擇,在學的時候要好好學,學紮實,理論與實務並進。否則,僅靠一個學校的招牌是絕不能一直混飯吃的。同樣,如果你現在就發現對金融的三個方面一個都不感興趣(包括功利性的興趣),那就趁早不要選擇考金融的研究生,既然到了來年毫無學習動力,何苦今日拿需要付出青春和汗水的考研開玩笑呢?

最後要説一下的是,作為一個理工科背景的學生,想要轉金融,有優勢劣勢並存。數學基礎好當然是優勢所在,比如學電子信號的,隨機過程基本上應該是過關的,以後學習要比省心省力不少;但劣勢在於沒有受過金融學的專業訓練,缺少長期的薰陶,金融直感不夠。要知道金融經濟都是活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直感。看不見的手是最重要的經濟學直感,無套利原理是最重要的金融學直感。我想,也許在金融學的課堂上睡四年覺的學生,都比一個理工科背景通過大半年考研時間猛學硬灌金融學的學生有更多的金融學直感。前天我還在跟一個到四大國有銀行電子銀行部的同學聊天,他説他們上司把相關需求交給軟件部門的人去做,那些學軟件工程出生的員工根本就做不好。為什麼?決不是那些人軟件編程的技術不過關,而是他們的銀行業務不熟,具體操作層面上的事情他們不甚瞭解,編寫的程序就非常死板,開發的軟件使用起來不夠友好,有的甚至完全不能用。借用這個事情,我們可以認識到金融直感的重要性,儘管這和學習金融學還有些不一樣,但意思是相通的。

還有,要靠金融聯考的話還要要問問人、取取經,怎麼看書、如何做題,在時間不多的約束情況下如何優化配置現有應試資源值得細細思量。我沒有考過,但是我有一個建議可供參考:經濟學的部分的宏觀經濟學應當採用新凱恩斯主義學派的經濟學家如曼昆或多恩布什編寫的教材,因為這些教材中的開放條件下的宏觀經濟理論是經典,把這部分內容進行貨幣演繹,就是貨幣銀行學中的主要內容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當然,弗裏德曼的理論另當別論。至於國際金融等科目也大體類似。

總之,在金融學的學習和考研的事情上,還是韓老先生的一句古話説的好,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只要考慮清楚,多加勤奮,自然成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j3v6x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