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語文培訓學習心得體會(通用5篇)

語文培訓學習心得體會(通用5篇)

語文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新課程走近我們已有五年的時間了,五年的講授經歷使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感觸很多,上週教育辦又進行了為期一天培訓,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語文培訓學習心得體會(通用5篇)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繫,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通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主動的學習,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在實踐工作中,應不斷總結反思,經常撰寫教學日記、教學案例、教育隨筆、教學心得等;並和同事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積極探討,總結經驗,積極推廣,魏書生的教學法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時代賦予我們的是機遇、是挑戰。我們要不斷學習,積極進取,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

語文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篇2

通過此次暑期培訓,讓我對於新課標新課改又有了新的認識。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從識字寫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整合知識與能力的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把多讀多寫提到重要位置,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要求通過朗讀、誦讀、背誦等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通過整體感知、感悟、積累和薰陶,培養良好的語感,豐富語言的材料,增加文化的底藴。為加強閲讀,語文課程標準還明確規定了背誦篇數和課外閲讀量。

對識字與寫字的評價,要求從音、形、義的結合上,全面評價學生的識字能力,重視評價學生識字和寫字的興趣與習慣。對閲讀的評價,要求閲讀評價要綜合考查學生閲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考查其閲讀的興趣、方法與習慣以及閲讀材料的選擇和閲讀量。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閲讀的評價。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在口語交際方面,重視考查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感態度,評價必須在具體的交際環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對於寫作的評價,重視對寫作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如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對有創意的表達應予鼓勵。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在此次培訓中,我們還觀摩了兩堂優秀教學課。其中一篇詩歌《漁歌子》的教學讓我記憶深刻。在教學中,教者把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接觸文本,抓住作者所描繪的景物,重點通過朗讀品味,感知這首詞表現的美好畫面。抓住“西塞山、白鷺、桃花、鱖魚、流水、斜風、細雨”等景物進行交流,體會文本內涵,不僅用眼睛看文字,還在腦海中構成相應的形象:鬱鬱葱葱的西塞山、振翅翱翔的白鷺,爛漫開放的桃花、肥美悠閒的鱖魚、戴笠披蓑的漁翁……再借助課文插圖,使學生在腦海中形成色彩鮮明、富有動感的畫面。然後讓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想象出的畫面。當學生的情感被激發,想象的翅膀展開以後,又引導學生誦讀、品讀、想象讀等等,帶領學生以讀悟情,以讀生思,在讀中品,品中讀。經過學生自己的朗讀體會,無聲的文字轉化為了有聲的鮮活的語言。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江南,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將平面的文字變成了立體的畫面。在學生充分入境後,再來討論:漁翁為什麼“不須歸”? 他們各抒己見,有的説漁翁已經陶醉在了江南水鄉春天的美景中,有的説這樣的季節吹點兒微風淋點兒小雨不用回去,還有的認為鱖魚肥美正是釣魚的好季節,捨不得回去……這樣的品讀,使學生感悟到了作者所塑造的悠閒自得的漁翁形象,以及作者所透露出的淡泊情懷和對自然景物的熱愛。

語文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篇3

市級骨幹教師遠程培訓即將結束,回顧這段學習的日子,有暑天高温的煩躁,有網絡連接不通的焦急,也有仔細思考獲得結論的喜悦。通過聽教育專家的講解以及與同行的互動,有了新的認識。

一、進一步明確了語文課程的性質。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新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觀點的提出,擺脱了長期以來關於語文學科性質的爭論,正面論述了語文的學科性質和地位,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二、進一步明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在已往的教學中,我們只是將學生的大腦作為一個簡單的容器,把課堂作為灌輸和填鴨的場所,將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課堂就成為了一潭死水。而《新課程標準》則強調:現在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地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創造性的活動。因此我們要把學生的大腦看成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想方設法去點燃這把火把,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地活動起來。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真正體現了在樂中學、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

三、進一步提高了對新課程課堂的認識,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

1、語文課堂是讀書的課堂。閲讀實踐是學生獲取閲讀感悟,提高閲讀能力的根本途徑,因為要想使閲讀感悟和閲讀認識得到內化,只有讓學生在閲讀實踐中去體驗,只有經過自身體驗的東西,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教師的引導不過是為學生閲讀體驗指出一個突破口和方向。因此,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一定會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朗讀的課堂,成為教師導讀的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朗讀、共同體驗的課堂。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真正想要的課堂,才是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課堂。

2、語文課堂討論、交流、合作的課堂,討論合作是學習小組成員完成學習任務的手段,課堂上的討論、交流、合作,首先有利於學生培養自主、自信和學習的主動性,許多平時內向、不善言辭的同學有人會活躍起來,勇於發表個人見解,學生個性得到張揚;其次,有利於創造自由、輕鬆、愉悦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這也是愉快學習的一種形式;最後,有利於培養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這正是21世紀每個人生存的必備條件。

3、語文課堂是承認差異的課堂,傳統的教育模式中,課堂目標是單一的,要求所有學生都達到同一個目標要求,忽視學生的個體的差別。而新課程的理念承認並肯定人的差異性,認為不同的人在學習會有不同的效果,每個學生只要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就是巨大的成功,同時新課程又認為教育必須是“面向全體”的教育。每個人都要學習知識,根據能力大小可多可少。這種理念下的評價機制,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持久保持,每個人都學到自己想學的知識。因此,老師既要學習先進的課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適當改革教學;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或情境。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這樣的去做:

一、鑽課程標準,領會課改精神。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語文素養內涵十分豐富,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因此本次課程改革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放在首位。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感受、觀察、體驗、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二、研究學生,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讓每一個學生髮展。

更多地關注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的一種發展。而以前的評估是橫向的,往往以為傳統意義上的主科不好,就會讓一個學生在班級裏抬不起頭。因此,課程的改革,需要學校、家長評價觀念的轉變,需要每一個人思索我們用什麼樣的評價觀念才能有利於下一代更加健康地發展。許多新課程包括綜合實踐課的開設,對學生的發展有獨特的價值,這種價值有很多方面是沒法考的。實際上,考試應該伴隨着課程而發展,而不是課程改革追隨考試,絕不能本末倒置。新教材突出教學方法的轉變,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接受科學文化教育的一開始,就運用親身體驗與親身實踐的新型方式進行學習。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的主角是教師,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而此次課改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題,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三、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素質。

這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特徵之一是綜合化,強調每個學科彼此建立聯繫,跟科技發展及日常生活建立聯繫;同時強調跨學科的、建立在各個學科之上的綜合實踐活動。這是對傳統教育的極大挑戰。傳統的課程體系偏重於書本知識傳授。課程的綜合化,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用他們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導他們,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綜合實踐課的開設,對於傳統“應試教育”的教育觀也是一個挑戰。

四、研究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和文化生活氛圍,爭取能夠創造性地選擇和運用各種民族傳統文化來改進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親切感中增添新的體驗。

五、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係。課改是在以往教學的基礎上醖釀產生的,不是對以往教學方式的簡單否定,而是對以往教學方式的繼承和發展,十幾級的揚棄。我們只有揚長避短,才能真正讓語文教學煥發生命活力。

我深知,實施素質教育任重道遠。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更新觀念,創新思想,總結經驗,開拓進取,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而不懈努力。

語文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篇4

我有幸參加了國小語文骨幹教師第5期培訓,培訓的主題是:如何上好習作教學指導課。培訓分三部分:主題講座、課例觀摩和觀課議課。

整個活動安排得有序完整。對於此次活動,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習作指導課,激發興趣尤為重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是習作的小主人,如果學生都無興趣參與,習作指導課將是一個空殼。課例老師非常注意激發學生興趣,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説話、寫話的興趣。我最欣賞她課前創設情境導語,結合身邊真實的情景,靈活的引入課堂習作內容。

學生一下子找到自己説話寫話的方向,情緒高漲地進入課堂,不像我們平時的作文課,老師簡單枯燥地讓學生讀一讀習作要求,自己講一下要求,學生就動筆作文,結果許多學生覺得無話可説,有的學生胡編亂造幾句。時間一長,提起作文,學生就“頭疼”。課例老師的教學機智非常靈活,大膽放手,將説話寫話的權利放給學生,給予激勵性評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參與度達到了百分百。

二、習作指導課,應重視方法的遷移和運用

反思我們平時的教學,老師分析了不少,也講了不少的表達方式。可是,怎樣真正應用到作文實際中,達到學以致用,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今天,課例教師結合課本片段認真指導學生讀片段,分析片段,自主性發現片段的表達方式,再模仿片段寫法,真實地表達。

從指導寫作到評改作文片段,始終沒有離開方法的遷移應用效果的分析。發現學生的寫作漏洞,老師及時引導,點撥,使學生作文一步步達到生動具體的程度。我想,以後的作文教學,要注意閲讀與習作相結合,要結合課文表達方式,鼓勵學生大膽應用。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本體性教學目的。

三、注意詞語積累與習作相結合

平時的課堂教學、課外閲讀中,學生積累了不少好詞佳句。學生寫作文之前,如果老師根據需要,給出部分好詞語,讓學生選擇性應用到作文中,作文詞彙豐富,加之表達方式的遷移應用,學生作文就不會幹巴巴,語言表達必然優美動人。課例老師重視提供詞語,讓學生選擇應用。

其實,我覺得更應該重視平時的閲讀積累,鼓勵應用平時知道的詞語,學生才不會那麼死板地只會用老師給的詞語,應該提醒學生大膽應用平時知道的詞語,可以讓學生説説哪些詞語適合這一方面的描寫,儘量應用。

通過這次培訓,我受益匪淺,今後的習作指導課中,我應當多一些鼓勵性評價。在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每一塊的指導中,要儘量做到具體到位的指導,注意課文表達方法的遷移應用,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還要注意平時多練筆,讓學生有語言表達的機會。

語文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篇5

通過此次學習,我心中感觸很深。首先,增強了我的責任意識。俗話説:責任重於泰山。作為一名教師,學生是我們直接的教育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到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要想教育好學生,增強責任意識是至關重要的,沒有強烈責任心是無法教育好學生的。教育是一個長期發展過程,同時又是環環相扣的過程。

一個環節出現缺陷會給其他環節構成困難,從而影響學生的正常成長。我們教師應該立足現今,着眼未來,以苦為樂,甘於寂寞,勤勤懇懇,充當人梯,負起我們這個光榮而艱鉅的任務,為後代着想,為家長負責,為學生負責,為我們祖國千秋大業負責。其次,要提升教師的素質,懂得尊重和激勵學生。尊重和激勵學生,可以啟發學生的心靈、思維。著名的心理學家雷耳評論説:稱讚對温暖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他,我們就無法成長開花。但是我們大多數的人,只是敏於躲避別人的冷言冷語,而我們自己卻吝於把讚許的温暖陽光給與別人。

這也是一次難得的教育培訓,我體會到教學應該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親自去體驗、嘗試,來逐漸打下學會生活、學會學習的基礎,從各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中心,為重點。上課的教師自身素質要高,駕馭課堂能力要強,對於學生錯誤性的認識,教師能夠及時予以講解。另外教師要善於運用啟發,提問題時要有針對性,讓學生有的放矢;幽默、流暢、優美的語言也很有吸引力。教師要注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等等。”每一節課,都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我逐漸明白:語文姓“語”,語文教學要體現“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一箇中心”即以語言練習為中心,特別是要加強語言的運用。“兩個基本點”即培養語文能力,提高人文素養。要由“教教材”變成“用教材教”;由“教課文”變成用課文學語言、用語言。閲讀教學重視“表達”,最好的方法是結合課文教學,設計各種形式的表達練習,讓學生在表達過程中加深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促進學生對課文語言的積累,使理解和表達、積累和表達獲得多贏。

我們也深深地意識到:從事教育工作的每位同志都是一顆螺絲釘,擔負着自己的職責和責任;工作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任何失誤,都可能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影響,造成學生終生遺憾,甚至釀成事故。為此,對待每一項工作,學校每位教職員工都要努力做到小心示範,認真育人。永遠記住:學校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師無小節,樣樣做楷模。

我們還應學習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觀念,聯繫各界教育力量做好各方面的協調發展,也只有這樣,我們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才能得到健康和諧、又好又快地發展,我們才能夠早日造就我們宿遷教育的“高山”。教育改革的浪潮正向我們湧來,我們將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我願意在國小教育這塊充滿生命力的園地裏努力耕耘,為教育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用自己的愛心去關愛每一名學生,讓他們學會做人,學會交流,快樂成長。有人説,教師是太陽底下最神聖的職業;有人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説,教師的工作是最需要良心的。這顆良心就叫責任。我們將永遠憑着這顆良心,把無私的愛和無限的責任奉獻給學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dnedq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