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的心得體會(精選18篇)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的心得體會(精選18篇)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的心得體會 篇1

29歲的夏思思是協和江北醫院消化內科住院醫師。1月15日,科室一名70多歲的老人病情加重,肺部CT發現異常。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的心得體會(精選18篇)

當天,夏思思剛下夜班,交接班後準備回家,臨時接到任務,便通知丈夫改變行程,折回醫院參與救治,協調專家會診、檢查。隨後幾天,夏思思擔心老人病情,主動留在病房。儘管有做防護,沒想到還是被感染了。1月19日,她突然發起高燒,經檢查,發現肺部CT磨玻璃影改變,高度疑似,便在協和江北醫院隔離治療。曾與丈夫商量康復後一起上一線。“剛開始病情比較平穩,我們還商量,等她好了,我倆一起上一線。”夏思思的丈夫、武漢市普愛醫院骨科醫生吳石磊哽咽着説。2月7日半夜,夏思思病情突然加重,呼吸、心跳驟停,醫院連夜組織搶救,命雖然保住,但人一直處於昏迷狀態。

專家組決定,先上ECMO(人工心肺)、立馬轉至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在ICU,夏思思病情、血壓波動大,各大醫院專家都在為其想辦法。無奈,2月23日凌晨6:30分,搶救無效離世。夏醫生,一路走好!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的心得體會 篇2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們或奔波於定點醫院,參與督導救治;或堅守工作崗位,織牢基層一線疫情防控網;或奔赴疫區,運送抗疫物資……日前,省委宣傳部“最美河北人發佈廳”發佈了河北省“最美抗疫先鋒”的先進事蹟。田英平等11名“最美抗疫先鋒”把疫情當命令、把防控當責任、把人民羣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衝鋒在前、甘於奉獻,為奪取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作出重要貢獻。

“雖然疫情防控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但防控工作不能有絲毫鬆懈……”從2月21日至今,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省級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田英平一直堅守在唐山市定點救治醫院,在救治一線踐行着敬佑生命、甘於奉獻的職業精神。

白衣執甲,逆風而行。廊坊市人民醫院檢驗科副主任、主任檢驗師陳玉蘭,大年七年級義無反顧奔赴廊坊市定點救治醫院,母親離世仍然忍着悲痛堅持工作,展現了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疫情發生後,唐山遵化市凱歌兒集團總經理邱凱及時跨界轉產,3天完成800平方米的車間改造,7天設備和原材料到位,10天建成口罩生產線,15天口罩送檢合格正式生產……第一批口罩成功下線後,邱凱將首批8萬餘隻、價值20餘萬元的口罩全部捐贈。

奉獻愛心,志願服務。河北省消防救援總隊石家莊市支隊西柏坡消防救援站消防員毛帥,回老家湖北荊門期間,志願堅守防疫一線;石家莊志願服務基金會志願者李昆,積極組織愛心企業為湖北重疫區捐款捐物400餘萬元,舉行捐贈活動70餘次。

忠實履職,織牢防線。香河縣看守所所長李向國,堅守公安監管第一線;秦皇島市交警支隊六大隊邊牆子中隊中隊長張海峯,帶領中隊夜以繼日地守護在河北東大門;河北建工集團省安裝二分公司工作人員董立彬,和團隊一起參建了江西版的“小湯山”醫院——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象湖院區;蔚縣交通運輸局路政管理站路政執法員周永軍,在最低接近-20℃的環境中堅守執勤,不幸犧牲在崗位上。

離軍不離黨,退役不褪色。邢台縣退役軍人返鄉創業園創始人陳建,先後三次奔赴湖北疫區運送抗疫物資,5天6夜橫跨9個省市,行程6000多公里;國網廣平縣供電公司辦公室主任嶽金棟,作為一名退伍老兵,第一時間請戰,衝到抗擊疫情一線,連續奮戰不幸因公殉職。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的心得體會 篇3

20__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春節本是全國歡慶的日子,可禍從天降,全國人民全都進入空前緊張的狀態。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肆虐武漢,蔓延全國,形勢危急。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團結一致、迅速行動,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悄然拉開……

抗擊疫情,眾志成城

我每天都要查看國家發佈的新冠肺炎病情的最新動態表,瞭解全國確診人數、疑似病例人數及,當我看到新型肺炎確診人數在不斷增加時,非常擔心、害怕。但是看到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連續召開緊急會議,全面部署,統一領導時,我稍稍鬆了一口氣,是的,有我們黨中央在,有我們一心為民的白衣天使在,我們真的不於緊張。為了阻止病情大範圍肆虐蔓延,黨中央忍痛做出武漢封城的決策。全國人民同心協力、團結一致開展各種有效的防控措施。舉國上下齊心協力,不畏疫情,火速行動,僅用9天時間創建了一座面積為5萬多平方米的火神山醫院,又緊接着用一個星期創建了設施完備的雷神山醫院,增加了1300個牀位,讓感染患者能及時得到救治。如此的神速,難道不足以表達我國人民在困難面前高度的凝聚力和抗擊疫情的決心嗎?你們看,科學家們日以夜繼、廢寢忘食地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效藥,醫務人員不畏病魔傳染,不怕犧牲而奮戰在抗疫第一線……這一幕幕,就是最美的畫面!

疫魔無情人間有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在電視新聞上看到:習總書記三番五次召開緊急會議,瞭解疫情,全面部署落實措施;總理心繫人民、情繫武漢,不畏疫魔,二次奔赴武漢指導工作。懸壺濟世的醫學研究者們不放過任何疑點,追根求源,誓要滅絕病毒。中國工程院士鍾南山臨危受命,84歲高齡的他義無反顧奔赴武漢前線親臨指揮作戰;73歲高齡院士李蘭娟奶奶帶領團隊火速趕往武漢,各地區無私奉獻的白衣使者自願寫下請戰書奔赴武漢,不喊累、不怕苦,每天堅持十幾小時地工作;英勇無畏的子弟兵火速奔赴武漢,海陸空三軍用戰機急送醫療物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國各地還有國外籌集的物資源源不斷送往武漢;企業家們慷慨解囊,捐錢捐物。人們聽從安排自覺自律不出門、不聚會、不給國家添亂,密切關注疫情,相互提醒防範。還有許許多多的無名英雄都在默默地用各種方式支援武漢,是啊,武漢不是孤城,隔離病毒不隔離愛。疫魔無情,人間有愛。我深信全國人民萬眾一心,齊心協力,一定能戰勝這場抗擊疫情的戰爭!

立志報國從小做起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能如此,國也如此。我相信這次戰勝疫魔後祖國將更強,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今天以偉大的科學家和醫生們為學習的榜樣,認真學習、強身健體、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明天我們將盡全力為祖國服務!

抗擊疫情,眾志成城!疫魔無情,人間有愛!武漢加油!!中國必勝!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的心得體會 篇4

60多年前,中國航天事業正式起步,每一次航天發射任務的成功,都是中國航天不斷努力奮鬥的真實體現。未來,隨着新一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不斷髮展,我國運載火箭能力將再一次實現新跨越:長征六號甲、長征七號甲、長征八號等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正按計劃開展研製,以實現運載火箭整體的“更新換代”;長征五號火箭將先後執行多個重要發射任務,支撐我國探月三期月球採樣返回、20__年火星探測器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建設等重大工程項目的穩步實施;重型運載火箭有望在2030年實現首飛,使我國航天運輸系統水平和能力進入世界航天強國前列……

與此同時,中國航天空間運輸的方式也將實現由一次性使用向重複使用、由單一航天運輸向航天運輸與空間操作相結合等重大突破。不難想見,隨着中國航天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必將承載着中國的航天夢,凝聚着中國航天人的奮鬥精神,一次次飛向太空,開啟中國航天事業的“新長征”。仰望星空,征途漫漫。300次發射,僅僅是中國航天事業“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還有500次、1000次,甚至更多次的突破,等待着我們去不懈奮鬥。

相信在未來,我們必將能創造更多的航天奇蹟,實現新的更大的“航天夢”,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為精彩的中國印記。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的心得體會 篇5

為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向學生普及航天知識、弘揚航天文化、感受宇宙奧祕,12月9日15:40時,新右旗各中國小組織全體師生收看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共同主辦的“天宮課堂”第一課。參與觀看的師生及家長達3500餘人。

此次“天宮課堂”第一課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體現了空間站為國民教育服務的理念,彰顯了我國強大的國力,同時也表露了我國教育的温情。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空間站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浮力消失實驗、泡騰片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他們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物理原理,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同學們對種種物體在太空中表現出的現象驚歎不已,每一項科普實驗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吸引了更多孩子仰望星空,使偉大的航天精神、科學精神在學生們心中生根發芽,同學們將觀後感同家人交流,與小夥伴分享,寫進日記,畫在紙上,流露出了他們崇尚科學、熱愛航天、探索未知的熱情與夢想。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的心得體會 篇6

期盼了很久的《天宮課堂》太空授課終於和我們見面了,在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裏,三位宇航員為我們帶來一堂特別的“太空課”。

陀螺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浮力消失現象……讓我知道了原來在失重環境下能做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水膜張力實驗了!首先,用一個類似放大鏡大小的環,伸進飲用的自來水袋裏,拿出來時竟成為了一個水膜,再往裏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放入一朵紙花,紙花居然在水球上綻開了!這對我們來説,簡直是一個奇蹟!觀眾們都看得目瞪口呆。

王亞平老師還給我們展示了企鵝服,它可以對抗肌肉萎縮心血管功能下降,讓我們安全地在太空艙裏活動和工作。葉光富老師向我們展示了失重條件下細胞生長髮育的研究,在顯微鏡下,細胞一閃一閃的,不停地跳動着,好像在説:我們在太空裏活得好好的呢!葉老師還為我們演示了在太空艙裏行走、轉身和旋轉,這些動作都跟在地面做有很大的差別呢,真是神奇呀!

太空真奇妙!作為祖國的下一代,我們要不斷地學習知識,相信終有一天,我也可以親身上太空,探索更多太空的奧祕。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的心得體會 篇7

20__年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射,約582秒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是日拂曉,喜訊傳來,國人振奮,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英雄被送入太空,將對接天宮,開啟半年征程。中國航天事業,又上一層。

航天事業,科技巔峯,羣體作戰,眾志成城彰顯國力,引領未來,造化蒼生。其所耗人力物力財力甚巨,然着眼未來,乃深遠之計,關係國計民生。非下苦功夫,焉得幸福夢。若夫拘於小家之見,則航天與我有何干系,則漠不關心,反怪勞民傷財,真乃愚見。非也,航天事業,人民與共。一者,其事關人類大局,發展之高度,彰顯國力,引人尊敬。二者,其於太空探索,科學研究,造福人民,大有裨益。三者,事關國家安全之大計,搶佔科技制高點,方能不受制於人,乃和平真保障。故對內可科學研究,以成果來造福國民,以榮譽來增強民族自信。對外可服務大家,提高安全,促進人類共贏。如是者,方是航天事業之使命。

由此及彼,探索無止境,上天入地,國之英雄。時代呼喚英雄,唯有敬重英雄,方能民族復興。航天英雄,寄託億萬人之夢,敢於擔當,勇作先鋒,時代之楷模,國人之春風。民族復興,始於兒童。航天薰陶,點燃夢想,去娛樂之浮躁,還高尚之信仰;樹高遠之志向,去物慾之平庸。如是者,少年有夢,理想初衷,非精緻之利己,非利益之蛀蟲,乃民族之希望,民族之光明。

重科技,敬英雄,樹新風,利蒼生,如是者,乃長征精神之延續,兩彈一星精神之傳承,民族有望,中華復興。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顧炎武曾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林則徐詩云: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諸如此類,方是民族文化浩氣之風。

航天事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人人有關,人人受益也。故可知,光陰逆旅,點燃夢想,不負使命,造福蒼生,是為航天事業之初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助力民族復興。向航天英雄致敬,上九天攬月,遨遊太空。着眼人類未來,是為格局;立足國家實力,是為務實;弘揚探索問天之精神,是為信仰;以太空為舞台,科研豐收,造福人民,是為果實。如此者,既有戰略之高度,復有高尚之使命,則知人人有責,國家與共。

故可知,宇宙為家,上天真英雄。勇者無畏,大愛利蒼生。重塑信仰,民族復興。誠所謂:心無國膽人無根,人有擔當國有夢。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的心得體會 篇8

20__年1月春節前後,新型冠狀病毒在武漢爆發,一場全國性的抗疫戰正式打響,在全民抗疫奮戰之時,卻有不少冷嘲熱諷的鍵盤俠出現,在網絡上為武漢加油,在現實裏卻對武漢人甚至湖北人惡語相加,冷漠相待。實際上,在這特殊時期,我們更要做到阻疫不阻誼,共守同胞情。

當然,這些人的做法確實事出有因。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居家不外出是阻疫控疫最有效手段之一。可正值新春佳節,走門訪親又是中國人的新年習俗之一。在傳統與疫情的矛盾之下,在渴望團聚卻又不能出門的糾結之下,他們便將矛頭轉向了武漢人。但這些鍵盤俠的做法未免過於偏激,在這場疫情中,武漢人不是主導者,而是受害者。我們要做到地域關懷,絕不能地域歧視。我們都是中國人,都是大地母親的兒女,在抗疫關頭我們更應守望相助,阻疫不阻誼,共守同胞情。

其實中國之前也有過許多傳染性疾病爆發的案例,那為什麼偏偏這一次會有那麼多網友將話鋒戳向武漢人呢?仔細想來,其中原因無非有二。一是病毒爆發的時間,這次冠狀病毒的潛伏傳播正是在春節前,而爆發時正是年初,在節日的歡慶氣氛裏收到這樣的消息無疑讓人倍受打擊。二是病毒爆發的空間性,春節附近,許多來武漢打工學習的人都會在這時候春運返鄉,導致這次疫情蔓延的範圍極廣。加上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極強,潛伏期甚至有十四天,這次肺炎疫情無疑比以前任何一次傳染病都要嚴重,所以引起了如此大的關注。“人在家裏蹲,疫從天上來”,每聽到一例確診病例,我們內心都無比緊張,但是把每例肺炎病例都貼上“武漢生產”的標籤,實在不可取。

在緊張的抗疫局勢面前,我們也看到了很多温暖真情的場景。各地的援鄂醫療隊和救助物資在短短七天內全部到齊,各省市都為湖北的抗擊疫情獻上自己的一份力;歌手韓紅,不顧網絡上“作秀”“擺拍”的輿論質疑,堅持為湖北捐獻物資,甚至快到了傾家蕩產的地步;武漢金銀潭醫院的護士,一句“穿上了防護服就什麼都不怕了,畢竟這是我的職責”感動了無數網友;還有武漢市民,自行成立愛心車隊接送護士上下班,社區居委會成員和許多居民鄰里相助,為有困難的家庭做好愛心便當送到門口。武漢人自覺足不出户,他們耐着寂寞,只為疫情早日結束,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抨擊這些受害者,抨擊我們的同胞?領導説到:“我們集中力量控制重點地區的疫情,而不能地域歧視。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講好抗疫故事,眾志成城抗疫情!”阻“疫”不阻誼,共守同胞情。武漢加油,我們一定行!

我們雖然不能與奮戰在一線的醫生、護士等醫務人員並肩,與奮戰在一線的救援人員並肩,與奮戰在一線的志願者們並肩,但我們可以做好自己的一份事:不聚餐不串門,勤洗手,多通風,出門帶口罩,加強防護。我們今天的忍耐就是為了疫情早日結束,為了幸福的未來更快到來!

有同情心,才能利人;有諒解心,才能容人;有忍耐心,才能做人。讓流言消融,共同迎接更美麗的明天。阻疫不阻誼,共守同胞情,武漢一定行!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的心得體會 篇9

我是第一次在電腦上學習,今天就要開始上課了,我特別得高興,很早就起牀了。第一節是語文課,我打開電腦,在一個叫釘釘的app上打開進入直播間,等了一會兒,熟悉的聲音出現在了我的耳旁,電腦上出現的是王老師的課件,通過看課件,配合老師的講述,我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的狀態。有時老師提出問題讓同學們回答時,我們可以通過語音、連麥、在對話框中輸入自己的答案和老師、同學進行互動,但是總有一些同學在對話框裏發一些不該發的東西,嚴重影響了老師上課的心情,還影響了同學們的專注力,希望他們能聽取老師的教導認真學習,不再亂髮。

通過一週的網上學習,我覺得在教室裏上課和在網上學習各有各的不同,因為在教室裏有許多的同學和我一起,和老師同學都可以面對面交流,很親切、很真實;在電腦上學習,雖然也有交流、互動,但感到有距離感,也沒有在學校的那種學習氛圍。

總之,我還是想在教室裏和老師面對面的上課,和同學們搶着回答問題,希望這場病毒大戰早點結束,這樣我就可以重返校園。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的心得體會 篇10

你們瞭解宇航員嗎?我猜你們肯定不瞭解,今天我們在視頻中看到了宇航員在太空中有很多麻煩的事情比如宇航員睡覺還要在睡袋裏睡覺……

我覺得宇航員在太空,有各種不方便的事情。我也相信他們一定可以平安歸來的。

我祝福宇航員們身體健康!平安歸來!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的心得體會 篇11

20__年的開端,正在大家歡天喜地迎接着新年,興高采烈地準備着闔家團圓時,一場疫病從武漢出發向神州大地席捲而來。我們還未搞清楚它姓甚名誰時,它已像一陣突如其來的龍捲風,捲走了一些人寶貴的生命,使這本該充滿着闔家歡樂歡聲笑語的美好時節裏,人們的內心變得壓抑、恐慌。“它”就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我和所有的同學們一樣,為了避免為國家添亂,天天宅在家裏時時刻刻關注着疫情的實時情況,為那些不幸患病的人們而揪心。即使必須外出時,也帶好了口罩,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兇殘的病毒侵犯。窗口看出去,路上的行人們沒有一個不帶着口罩,都行色匆匆、臉色凝重。

在這種危機時刻,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們都站在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眾志成城為我們打開了綠色的保護傘。在人們紛紛避讓不及的時候,他們逆行的身影是最美的風景線,是寒冷冬日裏的一股暖流。

我很驕傲的説,我家也有一位這樣的“戰士”。我的媽媽十七年前在三甲醫院急診工作,抗擊過同樣兇猛的非典病毒,現在雖已成為社區醫院的護士,卻仍然恪盡職守。雖然她和同事們不需要去武漢為患者們治病,但他們有一個同樣重要的任務——穿着隔離衣,在城市的高速公路入口對出入人員的身體進行檢查,守住我們上海家園的第一道關。媽媽告訴我,他們站崗一站就是六七個小時不能休息,不能上廁所,在半夜的凜冽寒風中瑟瑟發抖,進來的每一輛車都要檢查詢問,堅持為司機們測量體温查看有沒有異常。有些高的大卡車,還需要爬到車窗邊,一手拉着反光鏡半懸空着工作,第二天手都抬不起來。有一個醫生還因為天太黑不慎掉入了崗亭邊的一個坑中,他爬上來之後拍了拍身上的灰塵泥土就繼續工作,不願浪費一點時間。當我為媽媽擔憂時,她卻説:“每個醫務工作者在疾病面前就是一個戰士,召必回,戰必勝,不能做逃兵,打退堂鼓,一旦國家和人民有需要,我們都會站出來的。所以,你也跟同學們説,別太緊張,保護好自己,你們有咱們呢!”

是啊!有這些千千萬萬像媽媽這樣的叔叔阿姨英雄們的保駕護航,我們不會害怕,我們一定能共渡難關,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的心得體會 篇12

曾經流行的一個熱門詞語“逆行者”最近再次流行,逆行者是什麼呢?逆行者就是在有危險的情況下,所有人都在撤離,而他們卻把生命置之度外,逆行而上,去危險的地方幫助別人。

最近武漢的疫情極為嚴重,新型冠狀病毒來勢兇猛,可是仍然有許多人選擇幫助他人,逆行而上。到目前為止,已有多名醫護人員感染,而這些感染的醫護人員不計回報,不論生死,只為了幫助那些有生命危險的人羣,他們與病毒作鬥爭,與死神作鬥爭,他們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最美逆行者”。在與病毒抗爭的這些醫護人員中,年齡階段各有不同。有的已經為人父母,但是為了幫助有危險的人,不得不離開家庭;有的是90後,正是人生中最好的年紀,他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在他們朝氣蓬勃的時候,選擇與死神抗爭。他們身上的責任與勇敢,讓我們看到了身為一名醫護人員該有的精神與品質。他們不像別人一樣遠離疫情重災區,而是勇敢的衝上去,哪裏有危險,哪裏就有他們的身影,他們永遠衝在最前面,擔起重任,他們是“最美逆行者”。

在這次的疫情中,無數的人感染也有一部分人死亡。因為這次的疫情,全國各地延遲開工與開學,四處瀰漫着緊張的氣氛。而逆行者不同,他們衝在疫情的最前線,不畏生死,只為了讓病人痊癒,只為了消滅病毒,只為了讓生活恢復以往的安寧。一位病人的痊癒,往往需要多名醫護人員的付出與努力,他們的付出是我們體會不到的艱辛,稍微有一點差池就有可能導致病人與他們都有生命危險,他們是我們的守護神,每一位逆行者都是在用他們的生命安全來保障我們的生命安全。

在我眼中,逆行者是勇敢的代名詞。他們不計回報,無私奉獻;他們犧牲自己來保全他人;他們向着危險出發,有着最堅定的背影。逆行者永遠衝在最前線,他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勇敢。他們有着無畏的大愛,有着最熾熱的情懷,有着最可貴的品質。他們無私奉獻只為了幫助他人戰勝病毒,只為了讓他人痊癒,只為了生活的安寧。他們在搶救病人的情況下極有可能被感染,可他們仍然衝在最前面,為了挽救他人不怕犧牲自己,他們是逆行者,最美的逆行者,最值得我們尊敬的逆行者!

每一位逆行者都需要我們去學習,需要我們去尊敬。他們用他們的執着與勇敢詮釋了醫護人員的品質,他們不辭辛勞,廢寢忘食,捨己救人。讓我們向每一位逆行者致敬!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的心得體會 篇13

面對高山,你不得不感慨它的氣勢磅礴;放眼大海,你不得不驚歎它的洶湧澎湃;仰望青松,你不得不讚美它的高大青翠;俯瞰小草,你不得不稱讚它的堅韌不拔因為,在它們身上,孕育着中華民族千年不屈的精神;在它們身上,隱藏着中華民族數百年頑強的意志!

愛國 ,如此簡單的兩個字,但你能看出它隱藏着多麼深刻的意義嗎?

愛國是什麼?其實它只是身邊的一些小事。列如:洗完菜之後的水,你通常拿它來做什麼?我想你是直接把它倒掉,如此浪費了一盆水。不過,你有沒有想過,中國已經嚴重缺水了,如果沒每人節約一滴水,那全國就能節約13億斤水,這樣節約幾年,那我國就能擺脱缺水國 這個稱號了。

還有些同學竟然做出侮辱祖國的事情。

一些同學幾乎不把紅領巾當回事,似乎它只是給你擦汗用的紅毛巾。雖然不是真的用鮮血染成的,但你們有沒有想過,你們之所以能在學校裏幸福的讀書,快樂的玩耍,不都是那些為國捐軀的先烈們用生命換回的嗎?既然那些先烈們給我們創造了優越學習條件,那我們就應該好好學習,來報效祖國。

愛國,是每一箇中華民族的人都應該做到的事情。愛國。也可以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只有愛國,國家才可以重用你,只有好好學習,長大了才能報效祖國。

再簡單不過的兩個字:愛國。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的心得體會 篇14

通過觀看今天的同心戰疫節目,讓我學到了許多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的知識。

由於疫情的到來,大家可能去藥店買的最多的一個就是口罩和酒精,還有一個就是現在常聽到的雙黃連口服液,蓮花清瘟膠囊等中成藥。

張偉教授説中成藥在實驗室有抑制作用並不代表在臨牀試驗有抑制作用。

張教授告訴大家不要過度恐慌,保持平常心,放鬆心態才是對免疫功能最有幫助的方法,我們大家在家要做到不傳謠,不信謠,不聚集,勤洗手,出門戴口罩。所有人都在努力,相信這也一切都會過去。

看到一線的醫護人員們每天沒日沒夜的與死神搶人,情不自禁對醫護人員更加的崇拜與尊敬,同時也替他們擔心,他們隨時也面對被傳染的風險,但他們還是奮不顧身,一心搶救病人。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醫護人員成為最美的逆行者,而越來越多的患者出院,讓我們看到戰勝疫情的希望。

感謝那些在抗擊疫情一線工作的醫生,護士,勞動工人,正因為有了你們的存在才讓這個世界更加美好!

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我們與你們同在!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的心得體會 篇15

“辛苦了叔叔!”一個小男孩兒一邊向青年突擊隊的郭外問好,一邊從懷裏掏出兩瓶“紅蘋果”軟飲迅速放到他的手裏,然後飛快的向他家的方向跑去……還不等郭外婉言拒絕,小男孩兒已不見蹤影。94年的郭外説,有很多這樣熱心羣眾的暖心反饋,給了他很多力量和前行的動力,讓他更加堅定了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工作的信心。在沒有成立青年突擊隊前,郭外就已經踴躍加入到所居住社區的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工作中,得知所在單位也要成立突擊隊後,他毫不猶豫地再一次加入到防控工作中來。一次值守夜班,清晨6點半左右,一位年長的女士在小區進出口門前佇立等候,他便上前詢問,她説她是來給姑娘照顧孩子的,她的女兒和女婿都在本地醫院上班,疫情期間每天都要很早到單位,孩子太小沒人照顧,她知道現在有規定是從晚20:00到早7:00小區實行宵禁,因為還沒到可以進出的時間,所以就在門口等等,等到了規定時間再進小區。聽到這些,他深受感動,很感謝這位羣眾對我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於是把她請到搭建的帳篷裏,雖然帳篷裏沒有那麼暖和,但足以抵擋清晨刺骨的寒風。到了解除宵禁的時間,按照規定檢查了這位女士的證件,“孩子,辛苦了,把衣服穿厚實點,別再感冒了”,臨走時她留下了這句暖心的話語。還有一次,有位居民跑來值班車上詢問:“我兒子是從鄭州回來的,現在已經過了隔離期,而且沒有發熱的現象,能不能解除隔離?”郭外認真負責地向居民解答,“好的,非常感謝,你們辛苦了,這樣嚴格的管理,我們住在這裏都很放心!”郭外説,雖然疫情用一層口罩把人與人之間隔離開來,看不清每個人的表情,但大家並沒有因為這樣就變得疏遠和冷漠,居民羣眾用最樸實的話語和自覺的行動給我的反饋,就是對我工作的最大認可,在疫情肆虐時,有這樣的羣眾能夠和我們共同面對、共同抵抗,懷揣理解和支持,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這個冬天雖然很冷,但心卻很暖。

站好每一班崗 守護每一個人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的心得體會 篇16

我喜歡掛在“天宮”空間站的美麗奪目的中國結,它正對着鮮豔的五星紅旗。這樣的空間站是太空中最靚麗的風景線,也使我們倍感親切。

在太空裏要控制自己的身體以適應失重感,像一條魚兒一樣四處遊走。吃的飯菜原來是在地球上事先做好的。培育太空植物,是飛行任務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在太空中,雖然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樣衝熱水澡,但是洗臉洗頭髮都沒有問題。科研人員專門研製了分解洗髮液——不僅可以把頭髮洗得很乾淨,還十分節約水。空間站的水非常寶貴,所以要儘可能地節約用水。

在空間站睡覺就更有趣了。只要一個睡袋就可以,睡袋一般要求固定在艙壁上,但只要你願意,也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上。

在空間站也有許多休閒活動,可以和家人打視頻電話,可以從舷窗邊欣賞日落時美麗的地球,還可以進行晨練,晨練項目是中國傳統健身項目——太極拳。

最重要的也是最激動人心的就是出艙活動了。穿好“飛天”服,通過氣閘艙來到艙外,通過地面調度人員和艙內同伴的共同努力,成功地在艙外完成相關任務。

在太空也有許多喜事:種植的.水稻抽穗了,迎來了太空快遞員,也迎來了新夥伴來進行工作交接。在太空駐留了三個月,很快就要告別“天宮”空間站返回地球了,想到很快就能見到地球上的親人,非常激動。

太空本身已經非常迷人,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每每出現帶有五星紅旗的一切,都愈發使每一位中華兒女倍感親切與自豪!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的心得體會 篇17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挑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感體驗,出生在新世紀的我,見證了新時代中國的發展:我看到奧運會上中國健兒矯健的身姿,為祖國感到驕傲;我看到“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成功,掩飾不住對祖國科技發展的自豪和喜悦;我還看到互聯網已經觸及千家萬户,鼠標一點,指尖一觸,便無處不達……

我在這個發展迅猛的社會裏,回首過去,又展望着未來。如何在這大時代的浪潮裏求得發展,是我,更是未來的你,我們每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

首先,抓準時代脈搏,根據時代需求來完善自我,才不會落於時代。世界的發展用“一日千里”來形容也不為過,這個時代正在走向智能化,講究高效,正在從注重簡單的實用性到滿足多樣化的精神需求發展着。身處科技人文發展不斷登上新台階的你我,唯有不斷學習本領,掌握高精尖知識,才不會淹沒在時代大潮中。

與時代同行的路上,我們需要一顆強大的抗挫折之心。人生實難,作為青少年的我們,面對着生活中的風浪,又何嘗不應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昂揚姿態去面對呢?

然而,與時代同行並不是做一顆隨波逐流的海草,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樑,我們有着自己自由的精神、獨立的思考,不會人云亦云,更不會迷失自我,誤入歧途。待到你們18歲的時候,也希望你們在斑駁陸離的社會裏能夠明辨是非,守住底線的同時,更要擔起引領時代風向的大旗。

“後之視今,亦尤今之視昔”,無論時代如何變幻,總有一些東西值得追尋,總有一些東西值得堅持,總有一些東西值得堅守......當我們都明確自己的使命的時候,當我們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達到統一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在時代浪潮中奔湧向前了。

2022年觀看“燈塔大課堂”的心得體會 篇18

今天下午老師帶我們觀看了神舟13號飛天的直播。裏面講述了教室和老師的不同、老師的太空家園、細胞的神奇變化、乒乓球放入水杯的現象以及水膜張力實驗等。

其中水膜張力實驗最令我印象深刻。首先王老師和葉老師在一個尖的東西上面滴水,在尖的東西上面形成了一個薄薄的水球。接着,王老師往這個水球裏注水,這個水球越來越鼓,越來越胖,越來越大。然後放入一朵在地球上摺好的花朵摺紙,花朵在水球上順時針轉,花瓣緩緩的向外打開,向一位芭蕾舞者點着腳尖,翩翩起舞。轉了兩三圈,花瓣全部舒展開來,變成了一朵盛開在太空的花。同學們不約而同的露出了驚訝的表情,發出了“哇---”的尖叫聲。

緊接着,王老師拿着一根細針管,伸進大氣泡裏推了兩下就出來一個小氣泡。這時王老師躲到氣泡的後面,我們從氣泡的正面看,我發現小氣泡裏面是正的老師,而大氣泡是反的老師。我覺得真是太神奇啦!

老師再繼續往氣泡裏注水,她放進一點深藍色的顏料,顏料慢慢的向四周散開,最後盛滿了整個氣泡,藍藍的氣泡像我們的地球。

最後就到了最驚奇的時刻,老師往水球裏放進了半片黃色的泡騰片。一開始泡騰片還沒有動靜,慢慢的泡騰片融化了,盛滿了整個水晶球,還不停的往上冒氣泡,這時的情景很美麗,同學們都傾着身子向水晶球裏望,生怕錯過了這精彩而美麗的瞬間。

通過看這次直播,讓我明白了科技的強大,科學的有趣,明白了科技真的能引領未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7vpez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