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基層黨員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13篇)

基層黨員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13篇)

基層黨員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研三學生李章權對記者表示,“學姐奮戰在脱貧攻堅的第一線,在基層工作一干就十年,對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是我們青年一代的榜樣,我為有這樣的學姐感到自豪,我會像她一樣去服務基層,用自己的所學幫助家鄉脱貧,她是我前進的不竭動力。”

基層黨員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13篇)

“很難過以這種方式瞭解到張小娟學姐為扶貧工作所做的貢獻。她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回報家鄉的熱忱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這種精神貫穿着她工作過程中的每一刻。我在悲傷的同時,也提醒自己更應該勇於投身實踐,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和生活,用這種方式更好地記住她,記住她是我們的師姐,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榜樣。”中央民族大學20__級歷史文化學院李羽謙説。

張小娟好似山間的格桑花,經歷着風吹日曬,堅守着困苦的山崖。即使香氣註定要隨風飄散,即便花瓣兒最終會零落成泥巴,但她在青春的年紀默默地在藏鄉綻放,為這片貧瘠的土地奔向小康留下了希望的芳華。

基層黨員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

張小娟同志是中國共產黨黨員,生前為甘肅省舟曲縣扶貧辦副主任。20__年10月7日晚,她在下鄉扶貧工作結束返回縣城途中,因車禍不幸殉職,年僅34歲。

兩部門做出的決定指出,張小娟20__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20__年6月主動放棄北京工作,毅然回到深度貧困地區的家鄉工作,歷任駐村幹部、副鄉長、鄉紀委書記、縣扶貧辦副主任,在舟曲泥石流搶險救災現場火線入黨。她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決貫徹黨中央關於脱貧攻堅的決策部署,遍訪全縣208個村,遍訪87個貧困村所有貧困户,瞭解羣眾需求,解決羣眾困難,幹部羣眾稱她為“藏鄉好女兒”“羣眾知心人”。

她熟練掌握扶貧政策,被幹部羣眾稱為扶貧“移動數據庫”和“活字典”。她採用漫畫、微信語音播報等多種形式宣傳扶貧政策,不斷推動各項政策落實落地,幾乎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脱貧攻堅事業。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號召全國扶貧戰線廣大幹部羣眾和青年同志向張小娟同志學習,咬定目標,一鼓作氣,堅決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着力補齊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安全飲水短板,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確保高質量打贏脱貧攻堅戰。

基層黨員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3

全國婦聯日前作出決定,追授甘南州舟曲縣扶貧開發辦公室副主任張小娟“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

張小娟20__年9月參加工作,常年奔波於脱貧攻堅一線。20__年10月7日,時任縣扶貧辦副主任的張小娟在完成曲告納鎮上大年村脱貧攻堅縣級抽樣調查工作後,返程途中所乘車輛不慎墜江,因公殉職。

決定指出,張小娟被當地幹部羣眾稱為脱貧攻堅的“活字典”“移動數據庫”、藏區羣眾的“貼心人”、黨和人民的“連心橋”。她深入研究貧困識別、貧困退出、扶貧資金管理、項目建設等工作,成為各鄉鎮、各部門24小時在線的“業務聯絡員”;她遍訪建檔立卡貧困户,提出深度貧困村發展建議;她創辦舟曲扶貧微信公眾平台,以簡明易懂的形式向羣眾宣講各項扶貧政策。她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全國廣大婦女學習的優秀榜樣。

全國婦聯號召廣大婦女向張小娟學習,學習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忠於黨和人民的高尚品格,學習她擔當實幹、在條件艱苦的基層一線揮灑汗水、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拼搏奮鬥的崇高精神,以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創造不凡業績,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巾幗力量。

基層黨員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4

全縣扶貧幹部在遇到政策疑問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打電話向張小娟諮詢,正因如此,張小娟總有接不完的電話。家人給她打十次電話,基本有七次都顯示“正在通話中”。即便是晚上回到家,張小娟也是手機不離手,往往在做飯時還要接着電話,以至於一頓飯要等很久。

在舟曲縣民政局工作的弟弟張建平,見到二姐張小娟最多的地方,不是在家裏,而是在縣上脱貧攻堅的會議上。由於工作繁忙,週末時,張小娟也經常帶着年幼的女兒來辦公室,自己加班,孩子就在一旁寫作業。而翻開她的朋友圈,90%以上都是與脱貧攻堅有關的內容,或者是政策解讀,或者在加班,或者是去哪個鄉、哪個村。

如今,走進舟曲縣的村村鎮鎮,家家户户門口牆壁上,都張貼着一張漫畫圖——舟曲“精準扶貧政策圖解”。近幾年,貧困人口到户政策力度不斷加大,但不少農户在政策理解上存在偏差,一些貧困户由於文化程度低,對於自己享受的政策並不清楚,遇到生病就醫、娃娃上學的事就會一籌莫展,也不知道有政策扶助。

為此,縣裏將各項到户到人惠民政策進行精簡整理,梳理出48條,配以形象的漫畫圖片製成政策圖解,發放到農户家中。這樣,享受了哪些政策、哪些政策還達不到享受條件、將來還能享受哪些政策,都能按户情實際看得一清二白。一張圖文並茂的掛圖,就讓所有農户深切感受到了黨和國家的關懷,大大提高了扶貧政策的知曉度和滿意度。

基層黨員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5

“幹部重心要下移,力量要下沉,支援社區工作,構築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值此舉國上下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親赴北京疫情防控一線,看望慰問一線職工,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發表重要講話。堅強有力的指導,温暖人心的話語,讓廣大奮戰在疫情一線的同志們倍受鼓舞。基層幹部紛紛表示要再接再厲、英勇鬥爭,以更堅定的信心、更頑強的意志、更果斷的措施,緊緊依靠人民羣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你説他是基層幹部,其實他是小區門衞,為羣眾安全保駕護航。“怕嗎?我也怕。上嗎?必須上!”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可總有一羣普通人,用生命為我們擋住了一座座大山。基層幹部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員,疫情面前不辱使命、挺身而出。疫情來襲,他們立即上崗、全員出戰,第一時間奔赴各個社區報到,當起小區門衞,對居民小區實行封閉管理,每天起早貪黑進行輪值,對出入人員“一查核兩詢問一登記”,讓羣眾真正“靜下來”。他們沒有救援服、隔離衣,只有一隻簡單的口罩;他們沒有執法證、資格證,只有一張百姓熟悉的面孔。他們用小區門衞的新身份,充分發揮示範帶頭作用,踐行初心使命,為羣眾安全保駕護航。

你説他是基層幹部,其實他是快遞小哥,為羣眾採購提供保障。這句“我是黨員,我先上”不知温暖了多少人心,這句“越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越要衝鋒在前”不知觸及了多少人內心的柔軟。在這場戰“疫”裏,不少基層幹部主動變身為“快遞小哥”。不懼疫情、不辭辛苦、不怕危險,為百姓採購和配送日常生活所需。有的幹部每天統計所負責小區的羣眾生活所需用品,逐一對照採購,免費安全配送上門;還有的幹部變身為居家隔離居民的“生活管家”,為隔離居民送去蔬菜、水等生命用品。他們用快遞小哥的新身份,不僅為居民生活需求提供保障,還把温暖送進大家的心裏。

你説他是基層幹部,其實他是村屯保安,為羣眾平安用心守護。“疫情不退,我們不退!”按照上級黨委的統一安排部署,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馬鞍山鎮新風村黨支部書記陳相國帶領村黨支部迅速上崗,設置村屯卡點,落實值班值守。全國各地無數像陳相國這樣的鄉鎮幹部、村幹部在村裏堅守崗位,當起村屯保安,在村口街邊站崗,在重點卡點24小時輪值,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築起羣防羣治的嚴密防線。迎戰疫情,他們甘做村屯保安,讓銅牆鐵壁硬起來,用心守護羣眾平安。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大海里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讓我們繼續堅守在戰“疫”一線,勇挑重擔、勇擔重責,堅定信心、同舟共濟,戰“疫”迎春到吧!

基層黨員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6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表示,激勵我們要向先進學習,向榜樣看齊,守初心,擔使命,展現新時代新青年新擔當新作為。

20__年的她,剛剛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放棄了大城市優渥的生活和工作機會,依然選擇回到家鄉,回到百色老區工作。20__年的她,積極響應組織的號召,前往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活躍在脱貧攻堅一線。20__年的她,永遠定格在30歲,留在了人生最美的年華。黃文秀同志在脱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章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給我們樹立了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

命,前行路上,總有優秀的人因為一種力量敢於奉獻、甘於堅守。

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裏,我們不缺埋頭苦幹、拼命硬幹的人;缺的是以民為本、含身報國的人;缺的是以不忘初心、馳而不息的精神狀態,以實字當頭、以幹為先的奮鬥姿態,幹事創業的人。黃文秀同志不忘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不畏艱難,迎難而上,把希望帶給更多父老鄉親,為改變家鄉貧窮落後面貌盡綿淳之力。作為青年人,我們要學習她青春奮鬥、回報鄉土的為民情懷;要學習她飲水思源,反哺家鄉的赤字初心;學習她心繫羣眾,公而忘私的使命擔當。要做黃文秀式的青年幹部,能主動肩負新時代賦子的使命擔當,把自己的理想同國家前途、人民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不忘為民初心,牢記時代使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是國家的來,也是世界的永來。一代人有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我們站在歷史風口浪尖上,要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以“滴水穿石、繩鋸木斷”的韌勁,以“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的魄力,以“氣可鼓而不可泄”的堅持,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追感,做一名勇於擔當、甘於奉新的弄潮兒。

基層黨員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7

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辦公室幹部屈申,從1999年國家取締“法淪功”邪教組織後到現在,一直堅守在教育轉化工作第一線,用一腔熱血感化特殊的羣體,用一片忠誠鑄造平凡的事業。

默默堅守,十年如一日幫助邪教痴迷者只為一份信念

4月的武漢天朗氣清,春風和暢。江漢區中山公園裏老人們正悠閒地散步交談,孩子們跑來跑去嬉鬧。很多人已經忘記,這裏曾是武漢市傳播“法淪功”的練功點和聚集地。

1999年,國家取締“法淪功”邪教組織後,屈申從江漢區檢察院借調到區委政法委工作,成為教育轉化“法淪功”痴迷者的第一批幹部。

一米八八的個頭,説話做事風風火火。年輕時的硬漢,從那時起在這個崗位上,極盡耐心、春風化雨般地一干就是20xx年。

“眼睛鼓鼓的,看上去蠻兇的,其實他特別有人情味。”曹某帶着記者一邊看他乾淨明亮的家,一邊講述屈申對他的幫助。每天,他都從家裏按時出發,到崗工作去送外賣餐盒,“快遞老哥”的生活讓他充實又有保障。

“現在的一切都要感謝屈申,他對我的幫助,我忘不了。”曹某的話樸實而充滿感情。

10多年前,曹某痴迷“法淪功”,因受到邪教思想的控制,對家庭不管不問,對社會充滿偏見,還用手機發送非法短信。妻子為此和他離了婚,他的生活居無定所。

10多年裏,為了讓曹某迴歸正常安穩的生活,屈申不斷地勸説他,幫助他。幫他辦理低保、申請廉租房,不斷地看望他問候他……“他不跟我講太多大道理,就是問我身體怎麼樣,生活怎麼樣,讓我過好每一天。”10多年的關心幫助和思想教育,曹某最終醒悟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在屈申的工作裏,這樣十年如一日傾注心血幫教的邪教痴迷者還有很多。這裏的辛酸苦辣,只有從事過這項工作的人才能體會到。

學員在轉化過程中病了,屈申就趕緊帶他們去治療;有的堅持不去看病,身體疼得在地上打滾,屈申就苦口婆心地勸説;有的家庭困難,屈申就跑東跑西幫他們申請低保……

原“法淪功”骨幹人員吳某曾經非常頑固。為了轉化她,屈申連續1個多月沒有回家,耐心勸説,又先後4次遠赴吳某的老家黃石進行調查走訪,終於找到吳某的女兒。女兒哭着喊着,“我想媽媽,媽媽快點回來。”屈申把女兒的思念原原本本告訴了吳某,吳某哭了3天。在屈申的努力下,吳某幡然醒悟。

“你只有多去了解他們的身世,瞭解他們的父母妻兒,觀察他們的言行,才能體會到邪教對人性的腐蝕對家庭的危害有多嚴重。”杜忠曉是屈申以前的同事,4年前退休後返聘到江漢區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辦公室工作,在這裏他深深體會到了邪教的危害,體會到了屈申工作的不易。

基層黨員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8

5月5日,拜城縣工商局駐村工作隊組織村“兩委”班子學習了《各地積極開展反邪教宣傳教育厚積反邪教土壤》通稿及屈申同志先進事蹟。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吳多平強調,各幹部要積極學習《各地積極開展反邪教宣傳教育厚積反邪教土壤》通稿及屈申同志先進事蹟。確保學好學懂,只有自身在學好的基礎上,才能向基層羣眾宣傳好遠離邪教組織和邪教思想,讓各族羣眾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村黨支部書記塔伊爾·努爾要求,村幹部要抓緊學習,提升自己的素養,在自己深刻認識邪教組織本質的情況下,引導好全村村民反對邪教組織和邪教思想。

學習結束後,村團支部書記阿不力孜·託乎提説道:“身為一名少數民族幹部,我要認真學習,讓自己明辨是非,積極與邪教組織和邪教思想作鬥爭,更要向全村村民宣傳好,積極倡導大家團結起來反對邪教。”

工作隊隊員蔣海峯説道“學習完《各地積極開展反邪教宣傳教育厚積反邪教土壤》通稿及屈申同志先進事蹟,使我清楚的認識到邪教組織的本質,我們要積極發動和宣傳好基層羣眾,一起反對邪教組織和邪教思想。”

基層黨員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9

8月9日央視《焦點訪談》節目報道了一位76歲的老黨員在無人區守邊52年最近成了“網絡紅人”的事蹟,講的是魏德友老人1964年從北京軍區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至今,在塔城地區裕民縣中哈邊境屯墾戍邊52年的故事。魏德友的事蹟報道出來後很快引爆網絡,人們紛紛將他的事蹟轉發到朋友圈,不到30小時,H5的點贊量就超過62萬次,總閲讀量高達590萬次。

老魏叔(魏德友的暱稱)做了什麼驚天動地的事嗎?沒有。他每天都重複做着一件簡單而普通的事——放羊、巡邊,他做的事情容易嗎?不容易。因為那是一片無人區,與他為伴的,除了他的老伴和一百多隻羊,就是茫茫的草原,冬天大雪過膝,夏天“十個蚊子一盤菜”,除了手電筒和收音機,沒有任何電器。昔日戰友陸續返鄉,邊防戰士一茬接一茬地來,又一茬接一茬地走,就連世世代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了條件更好的定居點。而魏德友卻選擇留下來,獨自生活在空曠的草原深處。52年來,魏德友義務巡邊近20萬公里,堵截臨界牲畜上萬頭(只),勸返臨界人員千餘人次,至今未發生一起涉外事件。看到這,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力量讓他如此堅定、義無反顧地留守邊疆?

慢慢在他的事蹟中我找到了答案。當記者採訪老人,問他成了“網紅”之後有什麼感受,他説,自己什麼也沒做,成名不成名無所謂,當有人帶着東西來看他,他説這些都無所謂。可是有一樣事情對他是有所謂的,那就是當有人破壞國家財產、侵犯祖國的邊境時,那是絕對不行的,因為“大沙漠也是祖國的一部分。”我忽然明白了,是保衞祖國疆土的執着信念和強烈責任支撐他留下來,他把這份“工作”當做一生的事業來經營,把它看得無比崇高和偉大、比做什麼都更有意義、更有價值。他説,我不會離開這裏,我要一直守下去。

“一輩子為祖國戍邊”,這就是支撐老魏叔不為都市繁華所動,和老伴苦守無人區的信念,這是一種極其強大的精神力量。憑着這種信念,他戰勝了一般人難以承受的寒冷、寂莫、簡陋、單調,做了一件別人難以做到的事情。這種信念至高至尚,因為它摒棄了“小我”,彰顯了“大愛”——為祖國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大愛,他用無聲的行動踐行了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這種信念至善至真,因為它摒棄了世俗的金錢、地位、權勢、名利、安逸,彰顯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唯不爭,方無人能與之爭”。老魏叔的身上充滿了正義、無私、善良、樂觀、奉獻、淡定等各種優秀品質,充滿了使社會風俗向好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這就是一位又老又土的老人為什麼能迅速“網紅”的原因所在,因為這個社會什麼時候都喜歡這種正能量,什麼時候都需要這種正能量。

反之,和老魏叔比起來,現在一些人包括一些共產黨員,不是和別人比做了多少有意義的事,而是比誰穿名牌、開名車、住豪宅,還有一些人工作不累、生活安逸,卻每天都在報怨,報怨工資拿得不如人家多、家庭條件不如人家好、晉升提拔不如人家快等等,和老魏叔比起來,我們是否感到汗顏呢?捫心自問一下,從老魏叔的身上,我們是否醒悟到了什麼?是否應該改變點什麼呢?

基層黨員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0

在廣袤的土地上,農民看天吃飯,如何提高水稻的育種品質?這是盧永根畢生科研的命題。

他像普通的農民一樣,挽起褲腿,赤腳走在農田裏,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尋找水稻的祖先“野生水稻”,跑遍了廣東、海南和江西。

野生稻的收集十分困難,要麼在山區,要麼在荒蕪的沼澤地,但盧永根從不放棄。有一次,已經70多歲高齡的他帶隊去清遠佛岡一座荒山的山頂採集野生稻,爬到半山腰已經體力不支,但他仍然堅持要上山。

好不容易才爬到山頂,大家都累壞了,學生們也想讓他先歇一歇,他卻堅定地説:“找!趕緊找!”

幸運的是最終找到了寶貴的野生稻。他俯下身緊緊地握着稻穗對學生們説:“作為一名農業科學家,你必須把根深深紮在泥土裏,一定要親自察看現場,不能遺漏一絲一毫的細節。”

盧永根一生致力於水稻的遺傳育種研究,長期奮鬥在科學研究和高等農業教育第一線。他保存下了丁穎院士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稻種,後來逐漸擴充到10000多份水稻種質資源,成為我國水稻種質資源收集、保護、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寶庫之一。

盧永根在水稻遺傳資源、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雜種不育性與親和性等方面的遺傳研究中取得了很大進展,特別是提出水稻“特異親和基因”的創新學術觀點以及應用“特異親和基因”克服秈粳亞種間不育性的設想,被業界認為是對栽培稻雜種不育性和親和性比較完整和系統的新認識,對水稻育種實踐具有指導意義。

基層黨員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1

“一位老人,戍邊半個多世紀,義務巡邊近20萬公里,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懷啊!”7月29日,在微信朋友圈裏瞭解到魏德友的故事後,喀什市第28中學教師迪力木拉提·阿不都艾尼感慨地説,“我要把老魏叔的故事講給更多孩子聽,同時,也要像老魏叔那樣永遠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魏德友是一名老黨員。1964年,他從北京軍區轉業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161團。52年來,他和妻子劉京好一直堅守在毗鄰中哈邊境線的一片無人區,守護着祖國的邊境線。“家住路盡頭,種地是站崗,放牧是巡邏”,半個多世紀,這樣的生活從未改變。他們的家被駐地邊防派出所官兵稱為“一座不換防的夫妻哨所”。

這幾天,魏德友的故事,經過《現代快報》製作的h5專刊《無人區·52載守邊人》推出後,迅速引爆網絡。h5專刊閲讀量超過600萬次,點贊量超過90萬次,76歲的魏德友一夜之間成了名人。很多網友轉發相關報道,並積極參與到現代快報社發起的“我陪老魏叔一起巡邊”網絡活動中,以自己的方式為老魏叔點贊,向老魏叔學習。

“魏德友像一棵樹,把自己深深‘種’在邊境一線,他的生命堅守與熱血擔當令我們崇敬。”吉木薩爾縣老台鄉黨委書記樊衞強説,一諾無悔,不改初心,魏德友以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理想信念堅定、甘於吃苦奉獻的時代精神,為大家做出了榜樣。

在烏什縣依麻木鎮庫爾幹村,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老幹部局住庫爾幹村工作組成員在工作之餘,用手機閲讀了h5專刊《無人區·52載守邊人》,大家都為被魏德友深厚的愛國情懷和甘於奉獻的精神所打動。“在新時期新形勢新任務下,共產黨員特別需要發揚這種精神。”大家表示,要向魏德友學習,沉下身心、紮實工作,把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深入推進“去極端化”、持續保障改善民生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魏德友52年戍邊的故事,也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北塔山牧場廣大牧民中迅速傳播開來。大家深受鼓舞,表示要以魏德友為標尺,立足自己的家鄉,把祖國的邊境線、綿延的北塔山守衞好。

在位於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三塘湖境內的老爺廟口岸上,常年工作在這裏的哈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各族幹部職工也紛紛點贊轉發了h5頁面《無人區·52載守邊人》。“每看一遍他的事蹟報道,就為之感動一次。魏德友淡泊名利、吃苦耐勞、不計得失、甘於吃虧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哈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惠俊紅説,“我們要學習魏德友老人的這種精神,立足本職,加快推進老爺廟口岸向多渠道、多領域、多元化綜合型口岸邁進。”

“魏德友老人對黨忠誠、遵守紀律、服從安排的政治品格以及熱愛家鄉、保衞祖國、寸土不讓的國防國土意識,讓我們肅然起敬!”得知魏德友的事蹟後,新疆公安邊防總隊昌吉邊防支隊庫甫邊防派出所副所長努拉哈曼·阿合江深有感觸地説,作為一名邊防官兵,更應該像魏德友一樣,紮根艱苦地區,用“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守好祖國的每一寸土地。

雖然成了名人,但是每天清晨,魏德友起牀後的第一件事仍然是升起家門口的五星紅旗,然後,趕着羊羣去巡邊,他説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會在這裏一直幹下去。

基層黨員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2

張小娟同志是中國共產黨黨員,生前為甘肅省舟曲縣扶貧辦副主任。20__年10月7日晚,她在下鄉扶貧工作結束返回縣城途中,因車禍不幸殉職,年僅34歲。

全國婦聯號召廣大婦女向張小娟同志學習,學習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忠於黨和人民的高尚品格,學習她擔當實幹、在條件艱苦的基層一線揮灑汗水、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拼搏奮鬥的崇高精神,以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創造不凡業績,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巾幗力量。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號召全國扶貧戰線廣大幹部羣眾向張小娟同志學習,堅決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着力補齊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安全飲水短板,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確保高質量打贏脱貧攻堅戰。

基層黨員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3

1984年,他在給全校學生作的一場題為《把青春獻給社會主義祖國》的報告中,曾深情地説:“我為什麼摒棄比較安逸的生活,放棄個人的名利而回內地?主要是日本侵華戰爭的現實教育了我,使我覺醒到當亡國奴的悲慘。我是炎黃子孫,要為自己的祖國復興效力。回內地30多年來,有過一帆風順的日子,也有過身處逆境的時刻。但我堅信,是中國共產黨指給我有意義的人生之路,只有社會主義祖國才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我打心底裏熱愛自己的祖國。”

他還曾改編過一首詩,表達了濃濃的愛國之情——“生命誠可貴,愛情價亦高。若為祖國故,兩者皆可拋。”

濃濃的教書育人情懷,也一直伴隨着他。20__年5月,他將廣州花都祖輩傳下來的兩家商鋪贈予當地羅洞國小作為永久校產,商鋪租金收入全部用於學校獎教獎學;20__年3月,他將畢生積蓄880多萬元全部捐贈給華南農業大學,設立教育基金。

對於自己的生活,他卻非常淡然。

盧永根始終保持着節儉樸素的作風,辦公室設施簡單,滿室皆舊物,家中使用的是上世紀80年代的舊沙發、舊鐵架牀、舊電視。

他一直住在沒有電梯的五樓居室,雖然年事已高,平日仍然常背個挎包、頭戴遮陽帽,坐公交車出行,一旦遇上大雨,就挽起褲腿,蹚着雨水回家。

患病期間,盧永根又親手簽下了遺體捐贈志願書。盧永根逝世後,已經按照他本人生前遺願,喪事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他的遺體已無償捐獻給醫學研究和醫學教育事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8zze3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