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2022關於《國家監察》專題紀錄片觀後感心得感悟(精選19篇)

2022關於《國家監察》專題紀錄片觀後感心得感悟(精選19篇)

2022關於《國家監察》專題紀錄片觀後感心得感悟 篇1

《國家監察》是反映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成效的五集紀實專題片,通過案件當事人現身説法,進行深刻剖析和懺悔,又針對這些案例進行深入點評和分析,警示教育黨員領導幹部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築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引導廣大人民羣眾堅守對黨的信心和信任,為全面從嚴治黨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2022關於《國家監察》專題紀錄片觀後感心得感悟(精選19篇)

20__年9月1日,總書記在中共中央黨校秋季學期開學典禮的講話中指出,“理想信念,是世界觀和政治信仰在奮鬥目標上的具體體現。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樹立和堅持明確的理想信念。如果沒有或喪失理想信念,就會迷失奮鬥目標和前進方向,就會像一盤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會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如果從專題片中反面典型看,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

通過聽取深刻懺悔,我深刻意識到堅守理想信念是每一位黨員同志永葆黨員先進性、純潔性的強大根基。革命戰爭年代,有的黨員經不起“血與火”的考驗,叛黨投敵,成了怕死鬼。和平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也有一些黨員和領導幹部經不起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考驗,變成腐朽分子,究其原因,是由於理想信念不堅定或者喪失理想信念,精神上“缺鈣”,患上了“軟骨病”。現實中有的黨員對政治信仰含糊其辭、語焉不詳;有的黨員不信馬列信鬼神,從封建迷信中尋找精神寄託,熱衷於燒香拜佛;有的黨員是非觀念淡薄、原則性不強、正義感退化;有的黨員甚至崇尚西方價值觀念,對社會主義前途命運喪失信心。這些現象和問題都值得我們高度警醒和深思。

當前,從我們黨的幹部隊伍狀況看,大多數幹部理想信念是堅定的,政治上是可靠的,但千萬不能掉以輕心,還得從學習和實踐兩方面着手,不斷培植我們的精神家園,讓理想信念成為永遠的燈塔。一方面,我們要老老實實、原原本本地學習馬列主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學習老一輩革命家、先進典型、模範人物的崇高精神和道德風範;另一方面,我們要將學習的精神付諸於實踐,聯繫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聯繫個人工作實際,努力在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努力做一個理想信念堅定的人。

2022關於《國家監察》專題紀錄片觀後感心得感悟 篇2

近日,觀看了《國家監察》專題片,給了我很深的感觸,很強的震撼。通過片子,不僅瞭解了更多的關於黨和政府的工作內容,更是增強了對黨和政府的信心,樹立了明確的思想路線。相信在黨和政府的指導下,“四個全面”一定會取得好的成效,從而更好地為人民謀福利,送福祉。

黨對反腐的力度逐年增大,取得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反腐,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需要持之以恆的決心與力量,同時也是一項循序漸進的過程。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或看到一些批判黨腐敗的言論,的確,腐敗是存在的,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黨的努力與效果,支持黨的事業,用自己的力量去使得我們的黨更加優秀。

尤其是通過《國家監察》這一專題片,更是生動具體地向我們展示了反腐的成果,向所有人敲響了警鐘,用活生生的事例來警示人們。並且通過這樣的方式,讓那些違紀違法的官員更深刻的瞭解明白腐敗的危害性。我覺得這個點的意義是非常巨大的,它不僅警示後人,更是給這些落馬的官員改過自新的機會,讓他們真正的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改正錯誤,重新做回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我覺得反腐敗這件事不僅僅是針對政府官員,我覺得它同樣適用於我們每一個人,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們都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堅持原則,守住底線。就像王曉光等人之所以墮落為腐敗分子,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不注意改造自己的思想,沒有堅持原則,沒有守住底線,以至思想蜕化變質,最終走上了腐敗的道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所以,我們都要認真學習,認真反思,好好做人,實在做事。

我相信我們的黨能夠全面建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也一直在路上。就像太陽的光芒,永遠照耀大地,永遠奉獻自己。

2022關於《國家監察》專題紀錄片觀後感心得感悟 篇3

昨天晚上,央視播放的《國家監察》第二集《全面監督》中,揭露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原副主席白向羣的貪腐過程。他説,收受的第一筆賄賂,是在第一次當上“一把手”之後,第一筆賄賂就高達105萬元。金錢來的如此容易,導致他對金錢的胃口越來越大。

當上“一把手”就貪,恐怕不是白向羣一人。現實中還有許多“白向羣式”的人。有的人在生活會上剖析自己,開玩笑地説,自己手中沒權,想貪污也沒條件。有這種思想的人,應該説,大多是“白向羣式”的人。這種人,一旦當上“一把手”、主政一方,就會露出“真面目”。

想一想,如果白向羣第一次貪污後,組織上就對他作出處理,既是對他本人負責,更是對組織負責。可是,有多少人會想,白向羣當上“一把手”,就那麼膽大,就開始伸手呢?

我們設想一下,白向羣在走上領導崗位特別是擔當“一把手”之時,黨委上會研究過沒有?組織部門考察過沒有?紀檢部門查過沒有?肯定研究過、考察過、檢查過。但為什麼就沒有發現白向羣的“真實面目”?可見,研究是走過場,考察是走程序,檢查是走形式。這“過場、程序、形式”一走,黨委上會自然而然就是“水到渠成”,自然也成了“走過場”。現在,各個地方每年要選拔大量的幹部,如果都象這樣走過場,又有多少“漏網之魚”?

從白向羣身上,我們可以吸取的教訓有三:一是講政治,要看實質,不要只看表象。相信白向羣也經常在口頭上“講政治、守規距”,組織部門、紀檢部門,特別是黨委不能只看表象,不看實質,要真正把幹部的真實面貌識別清楚。二是幹部監督要真監督,不要等出現問題了才上手。常言道,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幹部送到位之後,不要撒手不管,而要經常監管。特別是上項目、動幹部、開工程之時,更要加大監管力度。切不可平時放手不管,出了問題才管。到那時,最多就是“亡羊補牢”,但損失已然造成。三是幹部真正能上能下。現在,有一個不好的導向,就是幹部只能上,不能下。政治過硬了,能力強了,自然能上。但是,一些幹部在上去之後,發現“政治不硬、能力不強”,也沒有哪個部門讓他下來。誰都不認為是自己的事,已然是“不犯錯誤不下,犯了錯誤才下”。應該形成一種新的導向,就是“政治不過硬者下、能力不夠者下、幹不了工作、幹不好工作者下”。就象教育上一樣,老師教育不好學生,可以調整到後勤部門,絕對不能濫竽充數、誤人子弟。幹部工作也一樣,絕對不能尸位素餐,佔着位子不幹事。要騰開位子,讓政治過硬、有才能的人上。努力形成“人盡其才、才適其用”的局面。

2022關於《國家監察》專題紀錄片觀後感心得感悟 篇4

在觀看《國家監察》專題片過程中,看到金融、民生、扶貧等領域的官員走着走着就忘記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將羣眾的信任、利益、幸福都拋到了腦後;走着走着就忘記了黨員幹部肩上的責任和擔當,將職務變成了自己謀取私利的平台。

我作為一名“國企人”,一定謹記要堅守初心,永葆廉潔的政治本色,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利;要牢記使命,認真履行“國企人”的社會責任,忠誠履行黨章賦予的監督職責,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守廉潔自律,為共建“清廉國企”貢獻青春力量。

2022關於《國家監察》專題紀錄片觀後感心得感悟 篇5

首先,加強思想教育,實施事前監督。

我們不應該就監督而監督,而是應從根源着手,把“功夫用在詩外”,做好廣大幹部的政治思想教育:一是突出黨性教育。充分利用革命教育基地,定期和不定期組織幹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不斷增強理想信念、宗旨意識和政治意識。二是加強廉政教育。專門組織培訓廉政建設和幹部監督內容,並通過召開警示教育大會,公開曝光典型違法違紀案件,強化警示教育。三是實行談心談話。主要領導不定期地與幹部進行談心談話,並及時提醒他們加強選人用人工作,以身作則,從嚴要求,不跑官要官,不優親厚友,注重公開、公平、公正,做到經常提神醒腦,警鐘長鳴,防微杜漸。

其次,嚴格選拔任用程序,實施事中監督。

一是建立了擬提拔幹部任前預審制:在選拔任用幹部之前,組織部門要對擬調任的人數等情況進行審核和任前預審,防止超職數配備幹部、違規提高幹部職級待遇等現象的發生。二是堅持考察預告制。除了聽取考察對象所在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同級和下級幹部的意見外,還聽取其工作對象、服務對象的意見,深入瞭解其在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的表現,力求使考察結果客觀、真實、全面。三是建立對擬提拔幹部檔案審核制度。堅持對擬提拔幹部實行檔案查看,對不符合任職條件資格規定的堅決不任用,進一步規範幹部選拔任用工作。四是建立幹部任用提名聯審制度。將提名的考察人選名單提交紀委、計生、信訪、審計等部門,對其廉潔自律、計劃生育、遵紀守法等情況進行聯合審查,有效防止“帶病提拔、帶病上崗”。

最後,加強幹部日常管理,實施事後監督:一是公開述職考核。每年提拔的幹部都要讓其定期述職,接受單位內部、社會各界的監督評價,對綜合考評不合格的將予以免職。二是建立提醒談話制度。通過平時溝通談話、提醒幫助談話、職務調整談話、批評誡勉談話等方式,有效掌握幹部的思想動態,對一些苗頭性的問題及時提醒告誡並督促糾正,幫助幹部解除思想負擔和精神壓力,充分體現了組織的關心和愛護。三是建立幹部任期內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及時對領導幹部任中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對發現問題及時回訪跟蹤問效,並將審計結果作為提拔使用考察幹部的主要依據,加強對領導幹部履行經濟責任的經常性監督。四是實行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領導幹部每年都要向組織報告當年本人的婚姻變化情況、配偶及子女出國境情況、家庭主要成員及重要社會關係經商辦企業情況等有關內容,自覺接受組織審核和有關部門監督。

2022關於《國家監察》專題紀錄片觀後感心得感悟 篇6

監察法是繼憲法之後,又一部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其中的法律。習近平總書記對監察法立法方向、思路、原則和重大制度安排等提出明確要求,指出監察委員會就是反腐敗工作機構,監察法就是反腐敗國家立法,要建立監督全覆蓋的國家監察體系,對所有公職人員行使公權力情況進行監督,促進國家公職人員依法履職、秉公用權。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和制定監察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我國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建設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制定監察法的根本目的是堅持和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集中統一領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懲治腐敗。這有利於鞏固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成果,為新形勢下反腐敗鬥爭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這是中國特色監察道路的創制之舉。

進入新時代,反腐需要新武器。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這是反腐敗鬥爭最明顯的特徵;“打虎”“拍蠅”“獵狐”,這是反腐敗鬥爭緊盯不放的目標。這幾年,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籠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築。有權力,就要有制約,有監督。在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優勢已經形成的今天,通過制定監察法,就是要堅定以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維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推向深入,樹立起依憲執政、依憲治國的標杆和典範,這充分彰顯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決心和自信。

2022關於《國家監察》專題紀錄片觀後感心得感悟 篇7

1月12日,反腐電視專題片《國家監察》首播,掀起了一陣觀看熱潮。“老虎們”現身説法,在鏡頭面前深刻反省自己的違紀違法行為,深刻進行了自我剖析和懺悔,令人惋惜。反觀這些反面典型,如何做好當下黨員幹部隊伍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工作,如何讓廣大黨員幹部旗幟鮮明講政治、清正廉潔知敬懼,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要用好用實制度管人。要不斷完善從嚴管理和監督幹部制度體系,對於幹部的管理要有章可循。要用實用好乾部管理制度,對幹部的日常管理嚴格按照規矩辦事,對幹部的獎罰做到分明有據。“不立規矩,不成方圓”,對幹部的問責要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當前,隨着廉政、紀律的進一步壓實,許多黨員幹部存在的安於現狀、工作不在狀態等問題,要切實用好乾部管理制度,讓不作為、慢作為的黨員幹部受到提醒,讓能幹事、敢做事的黨員幹部得到提拔和重用,真正用身邊人、身邊事來警醒幹部,在幹部隊伍裏真正營造起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二是要優化選拔選優用人。優化幹部隊伍,打造一支能幹事、敢擔當、清風廉政的幹部隊伍,尤其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要“選好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選人用人要“突出政治標準”,這對我們的幹部選拔和使用提出了明確要求。新形勢下,幹部的選拔使用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政治導向,堅持“任人唯賢、優中選優”的原則,切實落實新形勢下的幹部選拔標準,並且對幹部的選拔任用工作要實行“全方位、無死角”的監督,確保抓住幹部隊伍的管理核心不鬆,確保幹部隊伍的來源可靠。

三是要做到問題及時提醒。問題的產生都是“由小到大,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從《國家監察》中不難看出,一些黨員幹部最開始的初心是好的,但是漸漸的就抵制不住誘惑,逐漸走向違紀犯罪的深淵。因此,對於幹部的日常管理監督要做到“早教育、早提醒”,監督要體現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批評與自我批評要經常性開展。一旦發現“苗頭性”問題,抓早抓小,防微杜漸,第一時間開展提醒談話、批評教育。讓幹部知曉監督就在眼前、組織就在身邊,杜絕小毛病發展成為大問題。

2022關於《國家監察》專題紀錄片觀後感心得感悟 篇8

20__年3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監察法共九章69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的出現標誌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歷經數年黨和國家反腐敗鬥爭偉大實踐塵埃落定、終告有成。亦如大眾所言,《監察法》的出台和正式實施更是“開啟了國家反腐敗立法大踏步向前的新徵程”。

通過學習監察法,我們要明確黨員、幹部、職工的職責與權限。做為黨員和職工要按章辦事,守紀律、講規矩,要知道那些事能做,那些是不能做。要依據黨章黨規、憲法法律、認真履行職責,做廉潔從業的執行者、維護者,營造風清氣正,勇於擔當的良好氛圍,所有黨員領導幹部要自覺接受監督,確保懲惡揚善的利劍永不蒙塵。

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的目的在於依法辦事為民,維護人民羣眾合法權益。在於自覺規範行為,提升素質,接受人民監督,做受人民歡迎的工作者。自覺維護監察法的權威,堅決與違法違紀行為着鬥爭。監察全覆蓋,就要求每個同志勇於舉報打擊違規違紀行為,自覺維護監察法的權威,淨化政治生態環境,社會環境。

通過實施國家監察法,全面依法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反腐。開展紀檢監察系統專題培訓、業務學習交流等,增強依法履職、秉公用權的能力。堅持以法治的思維和方式,在法律的框架內開展工作,確保每一起案件都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按照監察法的規定打造“紀律部隊”,堅持在上級的領導下開展工作,自覺接受監督,強化自我監督,嚴格執行監察法的規定,堅決查處執紀違紀、執法違法行為,防止“燈下黑”,建設讓黨放心、人民信賴的紀檢監察隊伍。

2022關於《國家監察》專題紀錄片觀後感心得感悟 篇9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站在以黨的偉大自我革命推動偉大社會革命的戰略高度,對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從嚴管理監督幹部,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做好新時代幹部監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不折不扣貫徹落實。

一是把準政治要求,突出抓好政治監督。選人用人要堅持把政治監督擺在首位,突出政治標準,樹立政治導向,強化政治信仰,體現政治擔當;要健全機制強化全過程監督,嚴格執行幹部選拔任用有關事項報告、“一報告兩評議”等制度,落實“凡提四必”,杜絕“帶病提拔”;要通過監督引導黨員幹部旗幟鮮明的講政治,補鈣壯骨、強身健體,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二是樹立鮮明導向,推動執行履職監督。在幹部管理上也要加強履職盡責、擔當作為情況的監督,一旦發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類的問題必須立即處理,對幹部實施跟蹤考核、年終考核、多維考核,量化考核標準,強化履職監督,用嚴管加厚愛激發幹部幹事創業動力,督促幹部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

三是目光轉向身邊,加強日常監督。幹部管理也要“做實做細日常監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漸”,要抓在經常,嚴在日常,監督幹部的政治作為,看是否嚴格落實請示報告制度,是否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是否把忠誠老實融入日常學習和工作。要加大對幹部的提醒力度和提醒頻率,抓苗頭抓預防,以問題導向倒逼黨員幹部有所作為。

2022關於《國家監察》專題紀錄片觀後感心得感悟 篇10

近日,五集電視專題片《國家監察》在媒體熱播,引起全社會巨大反響,學校黨支部要求大家認真觀看學習,帶着幾分好奇,我觀看了這部影片。看完影片才知道,這是一部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為主題的紀錄片,片中曝光的有關國企、金融、教育、醫療、扶貧等不同領域的系列腐敗案件讓人觸目驚心,涉及的人物眾多,既有郭海、賴小民這樣的國企老總,也有王曉光、艾文禮、馮新柱這樣的省級領導,易利華,胡經緯,杜曉陽,黃細飛這樣的基層幹部,他們的落網,讓人拍手稱快,同時,也讓我們對國家紀檢監察工作有了進一步認識。

一、紀檢監察體現了黨和國家反腐的決心。正如一個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對於一個政黨來説,能否保持黨的作風和紀律,關係到民心向背,關係到黨的存亡,這一點,蘇共失敗的歷史教訓已經證明。十九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提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基本方針,從根本上治理腐敗問題,老虎蒼蠅一起打,掃黑除惡如火如荼,這些反腐舉措無不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反腐決心。

二、紀檢監察體現了全面貫徹依法治國戰略。法治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標誌之一,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就不能沒有法治,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無論你職位多高,無論你多麼富有,任何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犯法,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法治體現的是人民對公平、正義的呼喚。對於普通百姓如此,對於共產黨員、國家幹部更是如此,我們黨絕不允許少數人將自己的權力凌駕於法律之上。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也明確提出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國家紀檢監察機構的完善、制度的健全,就是要加強對國家公職人員濫用權力、以權謀私等違規行為的監督,本質上則是全面貫徹依法治國戰略的具體體現。

三、紀檢監察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十九大以來,黨中央提出在全國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號召,初心和使命成為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熱議的話題。什麼是初心和使命,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崗位,它有不同的內涵,但從根本上講,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國家謀發展,為民族謀復興。堅持羣眾路線,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一切依靠羣眾,一切為了羣眾,這是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當中優良的傳統,也是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革命戰爭的勝利、進行改革開放並取得舉世成就的重要保障。將來,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仍然離不開羣眾。一些黨員幹部脱離了羣眾,將自己凌駕於羣眾之上、漠視羣眾利益,甚至欺壓羣眾、魚肉百姓,人民羣眾對之深惡痛絕,加強紀檢監察,打擊懲治腐敗官員,體現了黨和國家維護了人民羣眾的利益,對初心和使命的堅持。

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雖然我們職位很低,不腐敗問題或許不一定會發生在我們身上,但是,影片中的腐敗案件仍然值得我們警惕,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它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如果我們放鬆了警惕,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那麼,最終將會在工作中產生失誤,甚至產生工作作風問題,對此,我們提高政治覺悟,時刻保持警惕,不斷加強自身工作作風建設,老老實實做事,本本分分做人,牢記初心和使命,關心愛護學生,立足學校教育教學本質工作,端正工作態度,轉變教育觀念,不斷提高教書育人和立德樹人的工作能力,做符合時代要求的四有好老師,這樣,才能無愧於人民教師的神聖職責和使命。

2022關於《國家監察》專題紀錄片觀後感心得感悟 篇11

權威的視角、生動的細節、精良的製作,電視紀實專題片《國家監察》作為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的“新年大片”,一經播出就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

全景回顧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通過一個個深刻、生動的事例,既震撼心靈、發人深省,也生動展現了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取得的豐碩成果,反映出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形成的制度優勢不斷轉化為治理效能,推動標本兼治取得顯著成效。通過《國家監察》,觀眾窺見到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前後的明顯變化,感受到了反腐敗更強勁的“動力”。

一路走來,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從全面從嚴治黨、強化自我監督出發,走深化改革、創新體制的路子,將改革成果載入憲法和監察法,納入法治化軌道,實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有機統一和協調推進。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從組織形式、職能定位、決策程序上進一步豐富完善,對權力運行的全覆蓋、全方位、全過程監督進一步強化,充分體現新時代反腐敗工作特徵、契合新時代要求。改革前,紀委對吉林工商學院張國志案“鞭長莫及”,改革後,很快就被“打撈上岸”,就是最好的例證。

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是深化監察體制改革的根本原則,也是根本目的。改革後,黨對反腐敗領導更加堅強有力,由原來側重“結果性領導”真正轉變為“全過程領導”,確保黨牢牢把握反腐敗工作的領導權、指揮權是尷尬了,因為“九龍治水”,就是拿他沒辦法,“有後台”“平安着陸”等小道消息開始流傳。改革後,省紀委監委迅速對郭海採取了留置措施,這隻靴子,終於落地了!

紀法貫通無障礙、法法銜接無縫隙,推動制度優勢進一步轉化為治理效能。改革後,監委被賦予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案件調查權,並與紀委合署辦公,執紀審查和依法調查可以同時啟動、同步進行,監察機關依法收集的證據材料,可以在刑事訴訟中作為證據使用,紀法銜接更順暢更有效。不僅消除了“黨員帶着黨籍蹲監獄”等問題,還對輕微違紀違法、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進行監督檢查和監察調查。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既是實踐創新,也是理論創新,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監察道路,為深化標本兼治,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不”機制,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和鞏固反腐敗壓倒性勝利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由此開創“中國之治”新境界。

2022關於《國家監察》專題紀錄片觀後感心得感悟 篇12

反腐永遠在路上,要加強領導幹部理想和信念。領導幹部一旦在理想信仰的關口失守,一旦仿宋對自己和身邊人的要求,就有極大可能被腐敗細菌所吞噬,淪為國家和人民的罪人。反腐敗是一場攸關政黨前途的持久戰,而加強領導幹部的理想和信念,是這個持久戰的重中之重。觀察梳理多年來腐敗案件,理想信念喪失都是根源。因此,全體黨員幹部都需要以長征精神凝聚信仰,擁抱奮鬥精神、永懷赤子之心、真正做到敬畏人民、敬畏組織、敬畏法紀、公正用權、依法用權、為民用權、廉潔用權,才能保持共產黨人拒腐抗變的政治本色。

反腐永遠在路上,要着力淨化政治生態,營造廉潔從政良好環境。要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下大氣力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使領導幹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要加強對幹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的監督管理,徹底改變對幹部失之於寬、失之於軟現象。

反腐永遠在路上,要把制度的籠子紮緊一點。習總書記説:“要把籠子紮緊一點,牛欄關貓是管不住的”。沒有健全的制度,權力沒有關進制度的籠子裏,腐敗現象就控制不住。在反腐中,建章立制非常重要,要把籠子紮緊一點,牛欄關貓是管不住的,空隙太大,貓可以來去自如。

反腐沒有休止符,反腐永遠在路上。作風建設只有開始沒有結束。只有長期淨化黨的肌體,黨才會不忘初心、不變初心,民族復興的偉業才能如期實現。

一朝入黨,終身入黨。很多共產黨人幾經考驗,得到黨的認可和信賴,成為黨這個大家庭的一員。一朝入了黨,終身是黨的人。不管身處何處,不管幹什麼工作,不管什麼環境,我們都要不忘黨的教誨,不忘的初衷,而是敢於扛起肩上的重任,敢於帶頭先行,樹立模範,保持黨的良好形象,做好人民滿意的公僕。特別是在當下的“中國夢”的建設,我們共產黨人更要發揮己長,堅守崗位,發揮不怕苦、不怕累的民族精神,合眾之力,攻堅克難,共圓美好夢想,堅持初衷,不忘使命,永遠在路上。

2022關於《國家監察》專題紀錄片觀後感心得感悟 篇13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這是我觀看《國家榮光》後想到的第一句話,英雄,是一個民族最厚重的底色,是一個國家前行的關鍵力量。崇尚英雄精神、弘揚英雄主義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鑄魂。

學習《國家榮光》中英雄們胸懷天下的大志情懷。“一個人的痛苦與天下人的痛苦相比的話就不再是痛苦……”,電影《英雄》裏無名終究是悟出了殘劍所説的“天下”二字,最終也為了天下而捨身。英雄,究其為英雄並非唯有超世之才亦或萬人難擋之勇,而是在任何艱難之際都胸懷天下不忘救世濟道之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以天下興亡為己任,兼濟蒼生,置個人禍福於度外,為天地立心。而英雄那為天下謀太平、為天下人謀幸福、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也讓中華文化、中華歷史在歲月之後愈發得耀耀生輝。

學習《國家榮光》中英雄們以身許國的精神氣概。“以身許國,精忠報國”。翻開中華民族的歷史錦卷,那最鮮亮最璀璨之處必定是用鮮血染成,無論是千年之前的擊匈奴滅突厥保疆土完整而出塞不歸長眠於大漠的將士,還是百年之前心懷民主和獨立,為民族獨立高呼的革命志士,每一位都是以身許國的精神氣概,用生命與鮮血為民族鑄魂。進入新時代,這英雄氣概更是愈發濃烈,從孤身守島的王繼才,到排雷英雄杜富國再到木裏縣捨身救火的31位英烈,每一位都刻畫着“奮不顧身,國家安危為急”的光輝形象。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中華民族延綿數千年,雖歷經磨難卻依舊昂首挺立於世界東方,就是因為有英雄以是以身許國的精神氣概撐起這民族脊樑。

學習《國家榮光》中英雄們為民謀福的服務精神。服務於民,為民謀福是英雄本色。有這麼一羣人,他們或是穿梭於大街小巷幫扶羣眾“小忙”的“紅馬甲”,或是置身於荒山大漠中的“一抹綠”,或是奔走於鄉村田野致力於“脱貧”的“扶貧戰士”,亦或是在實驗室裏搖晃的每一滴“科學希望”……太多太多的地方,太多太多的身影,一點一滴皆為人民的幸福生活,他們大多默默無聞,可他們為民服務的精神響徹山谷。“樂民之樂,憂民之憂”,他們把為國為民立為肩上之責,時刻流露着憂國憂民的情懷。近98年光陰歲月,無數共產黨人更是將這種英雄本色演繹的淋漓精緻,“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一刻不敢忘卻,俯下身去,靜下心來,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解羣眾之所難,而也正是因這種為民謀福的服務精神,讓英雄的光輝更加耀眼,讓人民羣眾的生活更加幸福有盼頭。

2022關於《國家監察》專題紀錄片觀後感心得感悟 篇14

近日,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攝製的五集紀實專題片《國家監察》在央視綜合頻道晚八點黃金檔播出,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全媒體推送,愛奇藝、芒果TV、優酷視頻、騰訊視頻、嗶哩嗶哩等新媒體平台跟進播出。

憑藉權威的視角、生動的細節及精良的製作,《國家監察》一經播出便引起關注。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各商業網站等數百家媒體進行了報道和推送,同時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今日頭條、百度百家號等新媒體平台也進行了大量報道。據CMS時段收視率顯示,《國家監察》在央視綜合頻道24小時收視率排名第二。在網絡平台上,《國家監察》高居愛奇藝紀錄片熱度榜單第一名,芒果TV紀錄片推薦榜單第一名,騰訊視頻上線2小時播放量超過24萬,《國家監察》迅速成為全網最熱紀錄片。

“茅台往下水道倒也倒不盡”的貴州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長王曉光、“兩億贓款堆於家”的華融資產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賴小民、“貧困鄉為刷白牆竟花799萬”的安徽阜陽“刷白牆”等《國家監察》中的短視頻進入抖音熱點榜。“《國家監察》治理效能,我們都能感受到”“誰動羣眾的扶貧奶酪,紀委監委就動誰”“監委把這些自以為管不住的人管住了”“監察體制改革給所有公權力戴上‘緊箍’,保障公權力永遠為人民謀幸福”“反腐無死角,讓貪官無處可逃”……《國家監察》引起網友熱議,而在嗶哩嗶哩網站推出後,更是引起年輕網民的關注,紛紛留言點贊,“《永遠在路上》《巡視利劍》刷了2遍,現在《國家監察》來了”“紀委出品,必屬精品!”從廣大網友的留言可以看出,人民羣眾對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信心和擁護。

《國家監察》引起如此強烈社會反響,生動地印證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定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取得了歷史性、開創性成就,產生了全方位、深層次影響;證明了全面從嚴治黨真正深入人心,真正得到了人民羣眾的擁護;也再一次彰顯了人民羣眾對紀檢監察機關的殷切期許。

剛剛閉幕的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一以貫之全面從嚴治黨,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脱貧攻堅提供堅強保障。這既是黨中央對紀檢監察機關的要求,也是紀檢監察機關更好迴應羣眾期許的具體舉措。

2022關於《國家監察》專題紀錄片觀後感心得感悟 篇15

一提到英雄,我們就可以馬上聯想到明朝中期抵禦外侮、抗擊倭寇的戚繼光、俞大猷,清朝道光年間虎門銷煙、強我體質的林則徐,我們更容易聯想到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千千萬萬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而浴血疆場、馬革裹屍的革命將領和無名戰士們。當然,我們也會聯想到和平年代保衞國家領土完整、主權獨立,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共和國衞士們。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他們是頂天立地、當之無愧的英雄,他們值得我們永遠敬仰和學習。

正如戰士奮鬥的陣地不只是槍林彈雨的戰場一樣,英雄也不單是在與敵人你死我活的拼搏中才能產生。《現代漢語詞典》對“英雄”是這樣解釋的:“不怕困難,不顧自己,為人民利益而英勇鬥爭,令人欽敬的人。”由此看來,任何時代都可以誕生英雄,每個人自己也可能成為英雄。

習總書記説:“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我們現在的物質生活富足了,但是有些人的精神世界卻空虛了。好逸惡勞、貪圖享樂者有之,盲目追星、三觀模糊者有之,目空一切、妄自尊大者有之,因此,記住總書記的諄諄教誨,把握英雄精神的正確內涵,紮紮實實向英雄學習,就很有必要。它可以使我們的思想更純潔,精神更充實,前進的動力更足,步伐更堅定。

習總書記將英雄精神概括為四個方面。

首先,英雄精神是“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20__年7月,習總書記在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7週年儀式上敍説了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故事。北京密雲縣一位名叫鄧玉芬的母親,把丈夫和5個孩子送上前線,他們全部戰死沙場。華北平原上的一個莊户人家寫下這樣一副對聯:“萬眾一心保障國家獨立,百折不撓爭取民族解放”;橫批是:“抗戰到底”。這是中華兒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怒吼,是中華民族抗戰必勝的宣言。這也是在延續岳母刺字中所包含的幾千年來的中華兒女的血性。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説,向英雄學習,就是要做到把祖國裝在心中,“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

其次,英雄精神是“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思想信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是共產黨人夏明翰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發出的錚錚忠言。他在獄中給他母親的遺書中寫道:“親愛的媽媽,別難過,別嗚咽,別讓子規啼血蒙了眼,別用淚水送兒別人間。兒女不見媽媽兩鬢白,但相信你會看到我們舉過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可見,夏明翰不僅是一位豪氣干雲的大英雄,更是一位意志堅定、黨性純潔的偉大的革命者。我們向英雄學習,就是要傳承他們身上的紅色基因,牢記使命,不忘初心,不迷失前進的方向和道路。

再次,英雄精神是“死在戈壁灘、埋在青山頭”的奉獻精神。共和國建立不久,聶榮臻元帥領命,帶領鄧稼先、錢學森、錢三強等眾多科技專家,抱着“黃沙百戰披金甲,不斬樓蘭誓不還”的堅定決心,來到終年陰風怒號、蓬斷草枯的戈壁灘頭,在一窮二白、孤立無援的條件下,硬是製造出了屬於我們自己國家的原子彈、氫彈,人造衞星,大大增強了我們的綜合國力。我們學習英雄,就是要學習他們隱姓埋名、默默耕耘、不求回報的奉獻精神。

第四,英雄精神是“卧薪嚐膽”的奮鬥精神。英雄是歷史中的傑出人物,有着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孔子“發憤忘食、樂以忘憂”,越王勾踐卧薪嚐膽,漢使蘇武飲雪吞氈,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逐而賦《離騷》……長征路上,英雄的紅軍正是靠着鐵的精神跨越了“雪山”“草地”,征服了“婁山關”“臘子口”,這些無不體現中華民族剛強堅毅、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我們向英雄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們不向困難低頭的樂觀主義思想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總之,我們學習英雄精神,就是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甘於吃苦,樂於奉獻,在學習中養成好的思想品德,將來能夠更好地為國出力。

2022關於《國家監察》專題紀錄片觀後感心得感悟 篇16

在央視熱播的《國家監察》推出第二集《全面監督》,聚焦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級黨委書記當好施工隊長,持續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的一路征程。專題片娓娓道來的講述,既展示了將監督制度優勢充分迸發治理效能的生動實踐和重大成效,又為廣大黨員幹部深化對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背景意義的思想認識提供了學習載體,引起了廣泛而強烈的反響。

事之當革,若畏懼而不為,則失時為害。為什麼要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專題片給出了明確答案。隨着反腐敗鬥爭的不斷深入,監察範圍過窄、反腐敗力量分散、紀法銜接不暢等問題日益凸顯。身處監管真空地帶,針大的窟窿斗大的風,不行,九龍治水,各管一段,也不行。必須不留死角、全面監督,收攏五指、重拳出擊,紀法貫通、法法銜接,探索走出一條黨長期執政條件下強化自我監督的更有力有效途徑。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後,監督的範圍全面“擴容”了,監察法明確六類監察對象,將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都納入監察範圍,填補了過去黨規黨紀和行政監察之間的空白地帶,像專題片中出現的吉林工商學院張國志案,就是原來“鞭長莫及”的“漏網之魚”,改革後無處可逃,被“打撈上岸”。同時,“留置”取代“兩規”,監委管轄的88個罪名條條都是腐敗分子頭上高懸的利劍,在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持續鞏固發展的震懾下,那些違紀違法人員放棄僥倖心理,越來越多地選擇向組織坦白交代。

2022關於《國家監察》專題紀錄片觀後感心得感悟 篇17

在接到中鐵置業集團公司要求各公司組織收看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專題片《國家監察》的通知後,中鐵置業山東(西海岸)公司迅速行動,分別在黨羣工作羣、公司黨員學習羣發佈通知,提前部署安排全體黨員收看專題片的相關工作。

收看《國家監察》專題片得到了公司廣大黨員的熱烈支持,1月12日至1月15日,紛紛通過電視、網絡等方式進行收看,並和家屬、子女、父母一同觀看,實現了黨員全覆蓋、家庭成員都關注。同時,為了保證黨員幹部觀看《國家監察》專題片的質量,公司還利用午休時間,組織因事未進行觀看或想重複觀看的人員進行“補課”,重播系列專題片,並在公司微信公眾號轉發視頻鏈接,鼓勵大家談觀後感,進行互動交流。

專題片《國家監察》通過生動形象的案例給廣大黨員幹部以警示和提醒,提高了黨員幹部思想覺悟水平,增強了黨員幹部的廉潔意識。同時,部分家庭“組團”觀看的方式,又促進了“送廉潔進家庭”工作的開展,引導家庭成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權力觀,家庭成員深受教育,增強了黨員幹部家庭成員的廉潔意識和風險防範意識,為黨員幹部營造了清正廉潔的家庭氛圍。

2022關於《國家監察》專題紀錄片觀後感心得感悟 篇18

何謂英雄?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

英雄者,有凌雲之壯志,氣吞山河之勢,腹納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義,救黎民於水火,解百姓於倒懸!

英雄者,擁有藐視一切之能力,傲視羣雄之氣勢,世人對其不但敬畏,而且難以捉摸。古今中外,可稱之為英雄者,寥寥可數。

隨着時光的年輪劃過一圈又一圈,那個戰火蔓延硝煙瀰漫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我們跨步走進了新時期。有人説,這是一個缺少英雄的時代,沒有戰爭,沒有;還有人説,這是一個很少需要犧牲的時代,奉獻是英雄和模範們的事情,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其實這是對英雄的誤解。奉獻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種平凡的精神;奉獻既包含着崇高的境界,也藴含着不同的層次。哪個時代都有見義勇為、捨身救人;哪個時代都需要樂於奉獻,勇於犧牲的英雄。

魯迅曾經説過,真的英雄,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個時代遠去了衝鋒陷陣的機會,拋去了鬧革命促生產的蠻勁兒,不見了革命小將的造反有理舉動,能有的僅僅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慵懶生活。習慣了安逸與漠然,如何在內心裏激起那種一呼即應的使命感,如何在簡單的生活裏保持高尚的操守卻成了一件難事兒。

10月24日,為救兩名落水少年,湖北長江大學10多名大學生手拉手搭成人梯撲進江中營救,兩名少年獲救,而3名大學生不幸被江水吞沒,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他們都是19歲。他們的生命永遠19歲,他們的青春永遠19歲。

且不必説他們是八零後,亦不必説他們是大學生。僅僅他們站出來的這個舉動我們就該為他們鼓掌,吶喊。而他們不僅站了出來,還用生命向我們證明這代人,並不盡如世人眼中所謂垮掉的一代。我們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靈魂的人,我們的身上也留着英雄的血,英雄的精神。

鮮活的生命已經化作塵埃,他們用生命做出的吶喊卻久久迴盪在我們耳邊。喚起我們心中沉睡的真神。

真愛大愛,不只是掛在嘴邊,寫在紙上的。浮躁與喧囂可能會模糊我們對於夢想的堅持,挫折與磨難可能會阻擋我們邁向成功的彼岸,唯有道德的底線和靈魂的救贖不能放棄。

英雄,從來就不只是活在歷史和記憶裏的。真正的英雄,就在我們身邊,默默地為這個世界奉獻他們微不足道卻舉足輕重的力量,讓我們得以安生,倍受感動。

2022關於《國家監察》專題紀錄片觀後感心得感悟 篇19

“紀委出品,必屬精品”,作為中紀委的忠實粉絲,我也在無限期待中第一時間觀看了《擘畫藍圖》《全面監督》等五個專題。《國家監察》這部記錄片憑藉權威的視角、生動的細節再現了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生動實踐,講述了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鞏固和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的案例,彰顯了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初心和體制機制創新取得的成效。記錄片中王曉光“茅台往下水道倒也倒不盡”、賴小民“兩億贓款堆於家”、艾文禮“帶着三個箱子去自首”、黃細飛“兩面三刀”村委會主任等案件中的情節引發了我的深思。

作為基層的紀檢監察幹部,“兩面三刀”的村委會主任的基層腐敗案例讓我感觸最為深刻。在監察體制改革前,對基層一直存在監管乏力的問題。以鄉鎮“七所八站”、學校、醫院等事業單位以及村兩委、村集體經濟管理人員為代表的基層公權力體系,一直處於監管弱化的狀態。特別是村一級非黨員村幹部難以得到有效監督,脱貧攻堅、“三資”管理等工作中,基層“微腐敗”問題依然存在。而在鄉鎮,基層行使公權力的羣體人員數量龐大,更重要的是,這一羣體直接與人民羣眾利益相關,如果監管不到位,基層矛盾將很難化解。監察體制改革向基層延伸後,將非中共黨員基層公職人員、羣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納入監察範圍”,着力解決了基層鄉村“誰來監察”“監察誰”“怎樣監察”的問題,打通了監察全覆蓋在農村基層的“最後一公里”,給“我不是黨員、我不犯罪,你們就拿我沒辦法”的這類人戴上了“緊箍”,把之前想管又管不上的人管起來了,實現了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3m033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