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紀錄片鏡子觀後感心得(通用5篇)

紀錄片鏡子觀後感心得(通用5篇)

紀錄片鏡子觀後感心得 篇1

20__年4月1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國中部和高中部的`部分班級停課半天。9點鐘,在老師的帶領下,三百多名學生列隊進入學校大禮堂,同時,一百多名學生家長也紛紛落座,他們將在這裏觀看一部還沒有公映的紀錄片。

紀錄片鏡子觀後感心得(通用5篇)

這部紀錄片《鏡子》是由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天網》欄目經過十年醖釀與策劃,兩年拍攝和製作才最終完成。該片以代際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以情感教育缺失這一新視角,重新審視當代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係、親密關係等情感問題,這是中國首部深刻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為了讓社會公眾更深入地瞭解家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紀錄電影《鏡子》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開啟了進校園活動的第一站。

“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於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相似”,“我告訴你們,最好不要抓着我,你們抓着我是控制不了我的”,“你讓他跳,你看他敢嗎,他每次説完這句話,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孫子”。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在整整九十分鐘的放映過程中,每一幀畫面、每一段對白都牽動着學生、家長和老師的情緒。

隨着禮堂燈光的亮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創新人才研究會會長,人大附中聯合總校校長劉彭芝首先分享了她的觀影感受:“看完以後真的心潮澎湃,很震撼,很激動,跟我有共鳴。兩會剛完十九大之前推出這個片子太重要了,要引起全社會的關注。我也很感謝中央電視台,能夠在這個時候適時推出這個片子。”這部影片之所以能引起劉彭芝校長的強烈共鳴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片中關於家庭教育的思考與劉彭芝近年來的倡議不謀而合。20__年6月9日,劉彭芝校長在《光明日報》上發表過一篇署名文章《家庭教育,從教育家長開始——尊重孩子,解放孩子》。觀影后,劉彭芝再次強調,“家庭教育首先要教育家長,不要光説孩子。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家庭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有一個“問題”的孩子就有一個“問題”的家庭。而且我們家長有很多不太懂教育。尤其獨生子女家長,有些家長沒有資格當家長,他有資格生孩子,但是沒有資格教育孩子。”在《心理訪談》著名主持人沙瑪阿果的主持下,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副總監童寧,社會與法頻道《天網》欄目製片人、《鏡子》總導演盧釗凱,《鏡子》導演範永東與在座的師生和家長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一名高一的女生首先提問:“我對片子中的一句話特別有感觸,‘人生不止只有學習這一條路’,但是我又在想,我們真的能選擇其他路嗎?”

一位家長對於當下孩子們能夠選擇的路徑較為樂觀:“我覺得社會越開放,選擇機會越來越多。不像我們成長階段,選擇很少。”

社會與法頻道副總監童寧分享了自己把握人生階段的感悟:“合理地把興趣愛好放在不同階段,這是學習最好的時期。”劉彭芝校長把選擇和獲得自由的基礎聯繫在了一起:“全世界孩子都得唸書,那麼唸的書比較多、知識比較廣,將來進入社會就有更多的選擇機會。一個人興趣會不斷提升、不斷變化,所以你會有自由,但是自由也是為了我們社會、我們國家做更好的貢獻,你的人生價值得到更好的體現。”在場的師生難抑觀影后的激動心情,就影片內容積極提問求解。在問答中,主創團隊還就創作背景和創作初心做了一一解答。《鏡子》導演範永東透露了獲取片中家庭支持的關鍵:“拍攝過程中也有很多理解上的衝突,但是我們團隊每一個人在抱着真誠幫助這些家庭的信念上,獲得了家長的信任。”

紀錄片鏡子觀後感心得 篇2

看過這部“大片”人大附中校長一語驚人:有些家長沒有資格當家長

《鏡子》的主創團隊分別於4月1日、5日和11日開啟了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首都師範大學和河北省石家莊二中的校園放映活動,在此期間,家庭情感教育、孩子的自我成長等話題引發了廣大師生和家長的熱烈討論。4月1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國中部和高中部的部分班級停課半天。三百多名學生列隊進入學校大禮堂,同時,還有一百多名學生家長,他們將在這裏觀看一部還沒有公映的紀錄片。在整整九十分鐘的放映過程中,每一幀畫面、每一段對白都牽動着學生、家長和老師的情緒。

覺醒,一場盛大的成人禮

20__年4月11日下午4點,在鋼琴的伴奏下,河北省石家莊第二中學九百名高三年級的學生和九百名學生家長坐滿了主樓前的噴泉廣場。高三學子將在這裏與父母互換家書,宣讀成人誓詞,這是屬於他們的成人禮。在父母為孩子們帶上領花和領帶的時候,他們給彼此一個深情的擁抱,這是一個家庭最温馨的時刻。而就在兩個小時前,中國首部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鏡子》剛在廣場邊的報告廳播映完畢,國內知名實戰派心理諮詢專家張久祥的一句話仍然餘音繞樑。

紀錄片鏡子觀後感心得 篇3

父母對孩子的愛有時卻會造成傷害,這究竟是為什麼?“問題孩子”的背後是否有一個問題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北京國際電影節紀錄單元入圍影片《鏡子》昨天在國家圖書館舉行了首映典禮暨交流會。作為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紀錄片,該片由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出品,經過《天網》欄目十年醖釀與策劃、兩年拍攝與製作完成。

《鏡子》講述了三個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的故事。片中出現的幾個孩子有輟學的,有早戀的,有網癮的,所展現出的“問題”各有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問題。比如有的家長將自己的理想寄託在兒子身上,一切以學習為目標給孩子增加心理壓力和反抗隱患;有的家庭母親的忍讓妥協、父親的冷暴力,讓孩子產生了只有做出一些過格的事情才能得到關注的錯誤想法……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鏡子》總導演盧釗凱介紹,影片以代際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以情感教育缺失這一新視角,重新審視當今時代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係、親密關係等情感問題。

“每一個人都是孩子”。與盧釗凱一同合作執導該片的導演範永東説,這部片子的故事是講述關於家庭情感教育這個話題,但實際上在故事背後融入了創作者對於人性的理解、對於愛和慾望的思考。他和盧釗凱力圖通過影片找到一條線索,一個解決中國人精神層面或者心靈層面問題的線索。

紀錄片鏡子觀後感心得 篇4

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問題”,有輟學的,有早戀的,有網癮的,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問題。

當孩子出現迷失的行為,例如不想學習、情緒不穩定、有牴觸性情緒時,他反映的很可能是父母間夫妻關係的失衡或模糊。

當孩子出現注意力分散、依賴、易結交壞朋友時,他所反映的往往是父母雙重標準、夫妻關係分裂、在家中缺乏歸屬感。

當母親的位置缺席時,孩子容易空虛憂鬱、焦慮緊張、較優柔寡斷,也比較容易發生人際關係問題,難以表達自己,也難與人連接。

當父親的位置缺席時,兒子很容易發生成癮行為,例如沉迷於電玩、抽煙、喝酒、吸毒;女兒則很容易發生早熟、暴食或厭食症、對成年男子有興趣、期待有人保護。

當父母一方或雙方想離開家或死去時,孩子在潛意識裏會接收到這個信息,並以逃家、重病、發生意外危險等方式反映,嚴重者甚至會死亡,因為他們小小的心靈裏幻想着:“我代替你走,這樣你就可以留下來”或是“我會跟着你一起走,這樣我們就永遠不會分開”。

改變孩子,父母就要改變自己

一位媽媽跟我談起她的小女兒。小姑娘已經上國小了,平時聽老師和同學反應孩子很聰明,大家還是很喜歡她的。但是最近一次春遊中,媽媽發現孩子總是“教訓”同學,而且有些刻薄,尤其對班裏比她成績差的學生表現出蔑視。

春遊中,老師表揚一位同學:“某某今天表現很好,一直幫助同學,還幫家長拿東西。”

女兒就説:“什麼呀!我也會,有什麼好表揚的!”孩子表現出生氣而且否認了同學的做法,還不承認自己沒有做到。

女兒這樣的表現,讓媽媽非常擔心。

我由於對媽媽比較瞭解,就説:“要知道孩子為什麼這樣,看看自己平時的言行舉止,你平時對孩子是不是要求嚴格?你對老公的歇斯底里是不是造成了家庭氛圍的緊張?”

媽媽喟然而歎,説最近由於大女兒學習問題以及自己的工作有點脾氣不好,確實對小女兒嚴厲了些,也經常訓斥老公。

無論這是我們平時所説的“模仿學習”還是心理學對應的“鏡子效應”,孩子的言行常常可以反映出父母的言行。這位媽媽有所醒悟改變了自己待人刻薄和愛教訓別人的毛病,還跟孩子進行了溝通,經常跟孩子聊聊學校、學習的事,漸漸地小女兒也發生了變化。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終身的老師。家長的改變也使得孩子發生了變化,教育就在無形中產生了效果。

欣賞孩子內在的純真。

作為家長,我們並不是一定要在所有方面懂得比孩子多,也不是要永遠正確,其實我們需要學習謙卑,對人生、對生活,對孩子,我們可以做一個學習者,在自我的成長中帶動孩子的發展。和孩子做朋友,尊重孩子對事物、對世界的理解和思考、想象與表達。

相信孩子成長的潛力。

沒有必要過度擔心孩子的未來,更不應該去剝奪和干預孩子自主的選擇權力。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重視和鼓勵孩子的獨立判斷和選擇,在他們無力的時候推一把,在他們跌倒的時候給予鼓勵,相信他們自己成長的潛力,給它們足夠的空間和自由去創造和實現自我的價值。

感悟生命存在的意義。

我們應該努力探索和追求自己的理想,活出生命自我的意義和存在價值。父母是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榜樣,只有我們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會受益。事實上,很多的家長不是在孩子身上投入太少而是太多,孩子幼小的心靈上承受了太多的期待、太多的要求、太多的擔憂和太多的恐懼,這份厚重的“愛”壓得他們透不過氣,其實這都是家長缺乏自我價值的表現。

生活的過程,就是孩子受教育的過程,我們隨時隨地都在以自己的表現,為孩子示範我們希望在他們身上看到的品質和言行。如果説父母是原件,那麼孩子就是複印件,家長朋友們只有活出自己的精彩,才能成就孩子真實的幸福。

紀錄片鏡子觀後感心得 篇5

《厲害了,我的國》是以紀錄片的形式,從圓夢工程、創新驅動、協調發展、綠色中國、共享小康、開放中國等方面,以宏觀的角度將黨的_大以來中國的發展和成就,從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鑽井平台“藍鯨2號”等等,到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等中國系列的超級工程,影片展示了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下,中國這五年取得的歷史性偉大成就。

第一艘國產航母的建成,“復興號”高鐵再創新速度,全世界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建成,中國橋、中國路等超級工程驚豔世界......看完了《厲害了,我的國》之後,真的會讓每一位步出影院的觀看者內心由衷的感歎到:厲害了,我的國!尤其是看到像港珠澳大橋的合龍、C919的首飛、FAST天眼的吊裝、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的組裝、藍鯨二號海上鑽井平台的運行等宏大的場面時,那種內心的澎湃感,讓我打心底感到驕傲與自豪,同時也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我們中華民族在與天爭與地斗的過程中,所迸發中的那種驚心動魄的創造力。這種震撼,試問每一位和我一樣看過《厲害了,我的國》之後,誰的內心不是久久的不能平靜。

回望中國的近代史,從鴉片戰爭開始,從不平等的《南京條約》開始,從積貧積弱淪為半殖民地國家,從日寇慘無人道的侵華開始。一個世紀過去了,中國經歷了種.種苦難,從軟弱無力到偉大的新中國成立,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在共產黨的帶領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此刻的強起來。中國一步步的崛起,凝聚着全黨全國人民的磅礴力量,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厲害了,我的國》全面的為我們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繪製的中國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全面的為我們反映了黨的_大以來中國取得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

隨着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穩步發展,隨着“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中國與世界的聯繫越來越多,也有着越來越多的國家對中國產生認同。在《厲害了,我的國》中還展現出了我們國家幫忙和帶動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展現出我們國家正在與世界其他國家共呼吸、共命運、共進步、共發展,而這些也正是我們國家軟實力的代表。

《厲害了,我的國》不僅僅從宏觀上展現了我國取得的輝煌成績,從微觀的個人工作崗位上,也展現了我國人民在全面建設小康征程上的偉大奮鬥。築起全世界最大人工林的塞罕壩上三代人,保衞國家的威武之師,挨家挨户探訪的基層扶貧幹部,以及不同工作崗位上的科學家、工程師等,他們以精衞填海、鋭意進取、兢兢業業的奉獻精神,描述出對理想的執着與追求,對工作的堅守與奮進。也正是有了這樣的一批批看似普通卻不平凡的人,譜寫出了什麼是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堅定信念。

自黨的_大以來,我國人民懷着不畏艱辛、埋頭苦幹,務實進取的開拓精神,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中國奇蹟”。《厲害了,我的國》不僅僅讓我們中華同胞認識和了解到我們祖國的日益強大,更讓全世界認識和了解到在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和百年之前正在發生着天翻地覆的變化。這天的我們已經不是昨日的東亞病夫,而是一輪迎着旭日,正在冉冉升起的東方強國、經濟大國。我們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堅毅性格和用心進取的精神,終將會讓中國成為世界的引領者!

《厲害了,我的國》,不僅僅是厲害了我的國,更是厲害了我們的黨,我們的人民,我們都是共築中國夢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中國夢是由我們中華民族共同完成,而每一個人的夢想是由自己去完成,就像影片中,去西藏扶貧的女孩,在廣州鞋廠的埃塞俄比亞人一樣,每一個人的幸福都是自己奮鬥出來的。作為大唐的一名職員、一名黨員,我也會用自己的力量,譜寫出屬於自己的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無悔人生。同時在我的心底,我也始終銘記着一句話: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xryyz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