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培訓心得體會 >

有效教學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4篇)

有效教學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4篇)

有效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1

有效教學,不是看教師是否教得認真或是否講完了課時教學內容,而是看課堂三維教學目標是否達到,看學生有沒有真正學懂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多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

有效教學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4篇)

今天,聽了居文進老師主講的“強化六認真規範,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專題講座,使我對教學 “六認真”工作又有了新的認識。

居老師説“教學六認真”是“有效教學”實施的前提。的確,“六認真”既是衡量一個教師能力的標準,也是反映一個教師工作熱忱和態度的風向標。我們只有做好六認真工作,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而要做到並做好這幾個“認真”,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非得投入十二分的熱心、愛心、專心、耐心、決心才行。下面對 “認真佈置和批改作業”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繼續和補充,是整個教學環節中的重要一環。如何設計作業,既能減輕學生負擔,又能達到有效訓練,讓學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温故知新?

首先,教師佈置作業要有講究。由於學生之間存在着差異,教師對學生的作業要求可以分層次,這樣有利於學困生對自己的學習樹立信心,也能滿足優等生的學習慾望。我們要控制作業的總量,提升作業的質量,拓展作業的形式,統一作業的批改,一方面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另一方面讓學生養成課堂作業當堂完成的好習慣。

其次,教師批改作業首先要做到及時、認真、細緻。及時認真細緻地批改學生的作業可以讓教師及時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對學生進行分類輔導,同時更能及早地發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及時反思,及時改進,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再次,教師批改作業後除了給學生打等第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寫上不同的激勵性的評語,以此給學生指出不足,或提出新的要求,鼓勵學生大膽學習。同時 教師工整地批改也能給學生起學習示範作業,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另外,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要重視對口頭、思考、調查、觀察等作業的設計,以及對這些作業的檢查與評價,並及時地反饋。設計綜合性的作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性能力。

應該説,看似普通的“教學六認真”其實不普通,這是一門藝術。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應該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腳踏實地,努力將“六認真”工作做得更好。

有效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2

牛亮亮,曾獲澤州縣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等榮譽。從事教育工作以來,“用心對待教育,用愛温暖學生”是他不懈的追求與目標。

——讓學生愛上科學

剛帶上國小科學課時,我以為國小科學課就是引領學生自己隨便談一談,説一説,做一做。可是一段時間的教學下來,我發現自己的感覺是錯誤的!因為科學課有很多實驗、許多知識點,還需要老師絞盡腦汁地去設計每一堂課去激發學生的探求熱情。這就要求老師要很好地組織學生,讓他們自己去動手實驗、自己去發現問題,然後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在閒暇時間,我還經常在閲讀一些教育文章,明白了一節完整的課其實是建立在師生之間的信任中的,學生信任老師,他們相信老師會引領他們走入探索的殿堂,老師也信任學生,他相信每個學生都是精彩的。可是達到這樣的境界,我還需要長久的經驗積累,因為真正的課堂享受並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達到的。許許多多的名師也都經歷過一些困惑,然後經過不斷自我總結和積澱,抱着不斷前進的心態才有了後來的成功。雖然現在遇到了一些困惑,但是我能急着一步到位嗎?顯然一時半會是不能達成與學生之間的信任,我想我應該不斷總結,不斷享受走過的每一步。

記得我在講授《聲音的產生》這一課時,在設計教學時準備選擇用尺子振動發聲,聲帶振動發聲,音叉發出聲音在水中產生波紋等實驗證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這一結論。上課後第一個實驗剛剛結束同學們正興致勃勃地討論時,只聽到林某某的同桌大叫,“老師,林某某把水灑到抽屜裏了!”我趕緊走過去,可是這時他早已嚇得藏起了“作案工具”,怯怯地趴在桌子上。我輕輕地詢問原因,張某某一看我沒有批評他,這時他的膽子大了起來,説:“老師,我不是故意灑水的`,我在做實驗呢。”聽他這麼一説我大概明白了,心想正好這個實驗我沒有設計不如讓他來講一講,於是微笑着對他説:“那你上台給同學們展示一下你的實驗,我們來當學生。”

他走到講桌前,給我們師生當起了臨時的小老師。他一邊講解,一邊操作,説:“其實剛開始我也沒有想做實驗,我只是口渴了。”林某某説着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頭接着説:“可是我發現把水倒到杯子裏時也會有聲音,於是我就多實驗了幾次,發現每次倒水時都會發聲而且水也會產生波紋,所以我想倒水聲也是水振動產生的。”説完,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隨機鼓勵他,“你的一次倒水,讓我們每個同學,包括老師都明白了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我們還得向你學習這種精神呢!你知道嗎?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就是敢於突破常人的思維,你很有科學家的天分呀!”

在今後的教學路上,我依然要保持這份熱情,與孩子們快樂的學習、探索,共同進步。

有效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3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綜合學科。科學實驗常常以獨特的魅力,吸引着學生步入奇妙的科學殿堂,能激起學生的創新潛能。它對於培養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都具有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實驗材料的選擇是重要的環節

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材料,因地質宜筆者在教學“油菜花開了”時選擇了黃瓜花,原因是學生了解和熟悉這花而且容易收集。

選擇具有趣味性的實驗材料筆者在教學“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時選擇木頭、紙、塑料等幾種玩具型的材料,讓學生在愉悦中學習。

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材料代表性的材料不僅決定了學生實驗的有效性,而且可以提高教師教學的目的性。如筆者在教學“種子的萌發”時選擇玉米種子作為研究對象。

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要充分體驗

在教學“蝸牛”“蚯蚓”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充分觀察這兩種動物。為了達到“充分”的'目的,筆者準備了捱餓的蝸牛、菜葉、蘋果片、火柴、放大鏡、蚯蚓、潛水碟子、樹葉、記錄紙等。學生在3個課時的充分活動中,瞭解了蝸牛不吃有蠟質的樹葉,會游泳,怕煙火,運動時腹足如波浪般前進;蚯蚓不能生活在水中,運動時身體伸縮前進。

充分利用實驗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科學興趣。

有效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4

2月3日我參加了“如何提高國小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研活動,在教研中各位老師各抒己見談自己的想法和實踐經驗。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也認識到要想打造高效益的課堂,要從以下幾方面來落實。

一、做好課前充分準備。

有效的教學,始於期望達到的目標。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我們首先要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深刻理解教材的重點、難點,應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有利於學生做探究為原則,選擇實驗操作的材料,設計恰當的課堂形式。教學內容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我們利用導學案的優勢指引學生自己去找適合課堂中所需要的實驗材料。對於學生不常見的比如像《細菌和病毒》這樣的課,我們可以利用課件來輔助學生學習。不同的學習內容我們要設計恰當的課堂形式,讓學生貼近科學,不感覺生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改進科學探究措施,保證有效課堂。

增強課堂教學中的探究性是實現科學探究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攻堅戰。如何通過有效的教與學的手段促進學生科學探究力發展的措施尤為重要:一是依據探究程序,明確課堂探究的重點。探究教學的一般過程是“形成問題——建立假設——制定研究方案——檢驗假設——作出結論——交流評價。”雖然不必環環緊扣,或在一節課中讓學生經歷所有的步驟,但內在的程序不能顛倒;二是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探究時間。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學生需要有時間提出問題、有時間作出各種猜想、預測、假設、需要有時間進行設計方案、計劃、實驗、需要有時間進行表達與交流、需要有時間相互評價……與此同時,教師應合理分配時間,規劃好小組學習、個別學習和師生互動學習的時間之比,策劃好每一單位時間學生做什麼、學生有什麼問題、教師從哪裏入手予以幫助和支持。三是把握好探究的開放度,實現由扶到放。實際上,學生不可能一開始就能獨立從事探究學習,年齡越小越是如此,學生的探究與教師的大量指導是分不開的,它的開展需要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

另一方面,我們應引導學生抓住主要的問題進行探究、步步為營層層深入、把一堂課的重點定位於探究的某一環節上,教師倡導“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因勢利導,及時疏導學生思維盲點,促使學生的思維泛起層層漣漪,教學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最終達成理想的目標。

三、課堂中要培養合作探究的協調性。

新課程理念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教師在剛開始,就要重視學生科學學習常規的養成,讓學生討論制定探究、合作、交流等各種活動的規則,讓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有章可循;做到細緻入微,( )放手而不是放任,自主而不是自流。

1、不過分強調合作,提倡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必須建立在個體思考的基礎上,否則往往會產生個別思維活躍的.學生包辦或掩蓋了其他同學,“陪客”現象自然產生。課堂中能夠自主探索解決的問題不一定要合作探究。如:小遊戲活動時,讓學生獨立思考,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潛能。

2、小組合作探索中,既要分工又要合作。

首先要有分工,國小科學強調分工,這有利於探究活動的有效性。分工中要有必要的合作,在探索中“觀察結果”應該是每一個學生共同的任務,也是第一任務,是建立在個體任務之上的。

3、對於小組內得出的結論要得到小組內一致的認同,有異議的要反覆論證,這樣就凸顯了科學課的文化現象特點。同樣,全班學生得出的結論也須全體同學的認同,對於結論概括不能老是停留在口頭上,更多的要考慮讓每一個學生動口説、動手填一填、寫一寫,這樣有利於學生理解科學知識。

這次教研活動告訴我對於新課改,我們需要足夠的熱情,但我們同樣需要足夠的理智和冷靜,把學生的一切放在首位。課堂教學的有效和高效的真實標準在於能否建立起一個促使所有學生參與學習、獲得發展的系統。需要我們教師仔細琢磨,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加以探索和實踐。

有效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5

聽了金戈校長關於《有效教學管理和有效教學管窺》的講座,讓我獲益匪淺。這次講座不僅讓我知道了有效教學的含義,同時也意識到有效教學對於我們教師來講在新課程教學中有着很多實際的意義。

回顧這麼多年的教學歷程,備課無疑是經歷最多,變化也是最多的。從教學初期的盲目抄教案,到現在汲取別人的教案精華,融合自己的特點備課,這變化的過程中經驗起着很大的作用。總是認為自己能夠把握住語文教學,還是在一些環節上出現失誤,從而使有些課堂出現重複講解的現象。

近幾年國家教育部一再強調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但如何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一直困擾着我,這次師德學習使我知道了有效教學就是在課前做足準備,在教學活動中,採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那麼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呢?以下是我的一點體會:

一、備而能用並備而有效

大凡成功的課必定是充分準備的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備課應該備而能用,減少無效備課。課前有效的備課要制定明確、具體、科學的教學目標。目標是方向,只有方向正確才會使課堂收到良好效果。

有效的備課還要把握適量、適度的教學內容。一節課的教學內容並沒有明確規定,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不能貪多失效,也不能求少圖方便。

二、導之有“方”並導之有“效”

新教材最大的特點和優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開的。設計有方的導入能緊扣學生心絃,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將學生帶入課堂的情境中,水到渠成,導入方能有效。

教學過程是教師向學生傳遞教學內容,並使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教學過程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因此,一個教師,課堂上一定要組織好教學語言,做到清晰精煉、重點突出、邏輯性強。不僅如此,課堂上的時間也要把握好,各個環節的時間分配要調控好。雖然有時候因為課堂上的`突發因素,或許是非重點內容佔用了一些時間,教師一定要從整堂課的角度來安排時間。可是,教學組織要面向全體學生,課堂教學應使全體學生都受益,即使不能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也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寧願減少教學內容,也不能因為要完成教學任務而忽視了學生接受能力。

三、題不在多而在精

練習設計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它起着監控、鞏固、反饋的作用,是教學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必須服務於教學,不僅對學生有意義、有價值,還要有趣。練習設計要有梯度,數量要適當,目的要明確。以後我還要做到有練習教師要先做,有練必選,有練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改。

教學的藝術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有效教學給當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課堂上靈活的應變能力,熟練的駕馭能力,爐火純青的教育藝術,都有賴於教師各方面持之以恆的鍛鍊。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關注學生,力求每節課的教學都是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6

一堂有效的教學課程,是老師課前的精心準備,一堂課的內容豐富多彩,又能吸引學生的興趣,那麼蔗糖堂課就是有效餓,學生們學到了東西,結合實際,那麼這堂課就是成功的。

(一)有效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的充分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成敗、有效性與否。備教材要備教材的編寫思路、教材的呈現思路、教師的教學思路、學生的學習思路。備課程標準,要充分利用教學參考書,將本節課的考點抓出來。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從而以標靠本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入手,確定要教什麼內容,讓學生掌握什麼知識,訓練什麼技能,教給什麼學習方式,都要心中有數。這樣我們才能做到節節有所教學生堂堂有所得。另外課堂要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知識與生活相聯繫。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有效課堂教學

1、有效講授。

講授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在一上課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我們要般把學習目標告訴學生,在他們頭腦中提供可以掛靠要點的鈎子。此外,還可以讓學生知道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在上課開始時就要引導學生了解本節課的“關鍵”部份。在課堂教學的進行中,結束時強調相應的關鍵部份,以免學生關注形式的多樣熱鬧和參與的開心,卻抓不住核心內容。採用易於學生喜歡的語言,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因此,需要藉助一些技巧。其次,上課時少講,扮演好引導的角色而不是主演的角色,我們在上面眉飛色舞了一通我們是很條理了也明白了,但學生究竟會的並不多。通過問題情境環環相扣將本節知識以學生的學為主要過程進行而不是老師的講,多用啟發式教學進行。另外,要考慮的是在講授中要提供鼓勵性的即時評價。課堂上善於發現和總結,及時地作出有效評價;同時要“師出必有名”,評價必須是建立在客觀事實基礎上的,即表揚確有值得表揚之處。

2、有效提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這説明我們要充分重視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所提問題的內容應包括學習的重點、難點。一節課就這些問題認真設計問題,巧妙提問,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針對班內的全體學生進行反覆提問。

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聽到教師這樣引導學生髮言的,“你把剛才的回答再説一遍!”“你再來説一遍,”“誰的想法與他的不一樣?”類似這樣的問話,幾乎沒有一句引導學生相互溝通的話,更沒有引導學生對各種方法進行整理,這種交流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教學中,教師是這樣引導學生的,用“能説説你的想法嗎?”來引導學生表述自己的思維過程,用“誰聽懂他講的意思了?”來引導學生表述自己的思維過程,用“你能解釋一下嗎?”來引導學生彼此的溝通和相互的理解,用“你有新的想法嗎?”來引導學生與同伴比較異同的方法,培養學生優化的意識,用“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問?”來引導學生再次提出問題,把學生最不容易掌握的難點反饋出來,再次引起學生的質疑。這樣引導學生相互間的學習,啟發和取長補短的交流過程就是有效交流的過程。

(三)有效課後反思

課後反思不在多,貴在精。可以記錄這些內容:

(1)記課堂生成。在課堂學生表現如何,學生的討論有哪些精彩的成果,課堂上生成了哪些有價值的問題,這些都能夠為教師的下次備課提供可借鑑的素材,使備課中的“備學生”有據可以。

(2)記下規律。課堂教學中教師總會有所感悟,應該及時地將這些感悟記下來,從中發現點滴的教學規律,並思考提煉出實用而有創新的課堂教學方法。

(3)記下精彩。在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之處應該在備課中有批註或勾畫。這些記號可以用固定的色彩做上醒目的標記,並在旁批上做上點評,這樣不但可以為下次備課提供捷徑,還可以通過集體備課的形式進行資源共享。

(4)記下敗筆。有成功,就有失敗。失敗並不可怕,但須及時發現並總結,避免下次重蹈覆撤。對課堂教學中的敗筆進行回顧、梳理,並探究剖析其根源,有利於教師自身快速成長、迅速成熟。

(5)記下靈感。在課堂教學中,隨着師生思維火花的碰撞,有時教師會從那裏得到靈感,甚至產生頓悟。這是一定要將這些“智慧的火花”記錄下來。

(四)有效佈置作業

作業不在多在精,一天十個選擇或者五六個選擇一個大題認真做完,有希望做完。太多了他就一二一一點也不做了或者胡弄你。“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有效的教學,不僅在於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於科學、高效率的練習。科學合理的練習是學生髮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新課程下的教學練習應成為一種生活,一種活動,應着眼於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複。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從而實現教學知識的鞏固和應用,使學生的得以薰陶,學習習慣、思維品質得以培養,思維方法得以訓練,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有效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7

我國古代《學記》上説:“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後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學記》這段話實際上批評的是“好為人師”的兩種錯誤表現:一是自己沒有領悟經文義理,只記住一些別人觀點,到上課時只一味照本宣科為學生解説。這種“照本宣科”式的課堂教學,危害極大!他也許就是個半桶水,甚至就是個不學無術的南郭先生!或者就是個“會抄先生”!死搬來別人的教案,硬搬來別人的參考書,不考慮學生對象的感受,一堂課下來,課堂沒生氣,學生被強制,活生生的語文教學被搞死!二是學生沒有問就給學生談自己的見解,文學閲讀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千人哈姆雷特”的個性化閲讀過程!但是,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總有些老師,總喜歡在學生面前耍小聰明,以自己的閲讀代替學生的閲讀,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學生的感受,誇誇其談,只談自己怎麼怎麼閲讀……還有,就是把探究式考試題當成唯一答案模式,活生生的'語文教學被搞僵!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是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於學的法子。”那麼“為教而教”的好為人師可以休矣!

有效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8

一、課前準備是關鍵,教師在充分的準備中教學。

教師的課前準備包括:備課、教具準備、實驗器材、相關課件等。備課時要深挖教材,找準知識點、重點、難點。教學思路清,有藝術性吸引學生,使學生樂學好學。豐富的網絡資源,信息容量非常大。網絡技術的崛起,不但給現代教育帶來了極大的衝擊,也給現代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使其產生了一次重大飛躍。很多困惑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問題都可以在網絡資源下得到解決。

二、引導觀察,讓學生在豐富的情感體驗科學觀察是學生獲得情感體驗最有效的途徑。科學教學應通過觀察實驗製作活動進行探究,要通過使學生對身邊的自然事物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要指導好學生觀察活動,應該注意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準備:

1.觀察活動前,要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標要求,使每一位觀察對象都帶着問題去觀察,知道自己在觀察活動中應該觀察什麼,不應該觀察什麼,重點觀察什麼,通過觀察活動應達到什麼目的,以防止觀察過程中的盲目性。

2.從實際出發,選準正確的觀察方法。最基本的觀察方法有三:

一、觀察動態變化的事物,要按時間順序進行觀察;

二、觀察靜態事物或比較分散的事物,可按空間順序由上至下或由遠至近進行觀察;

三、對複雜的單體事物進行觀察。教學過程教師要根據不同的觀察類型選準科學正確的觀察方法。

3.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教學過程中可結合講解中外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的例子教育學生觀察時要有“毅力”,“毅力”是養成良好觀察習慣的必要條件;觀察要“手勤”,要善於及時記錄,積累資料;觀察要“多思”,五官並用,手腦協調,要好求甚解,善於質疑。

三、激活思維,讓學生在大膽提出問題中學科學問題是引發思維的動力

愛因斯坦説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洞察力敏鋭的.一種表現,也是具有創新意識的表現,因此,教學中應十分重視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激活思維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應積極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創設民主、寬鬆的教學氛圍,使學生都踴躍發言,大膽提出自己要研究的問題和理論假設,並造成學生在認識上的衝突,引發其強烈的問題意識,這樣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由於學生是自己帶着問題去學習和探究,因此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指導實驗,讓學生在真正動手動腦中學科學

1.學生實驗前,教師要為學生準備好有典型和有結構性的材料,讓孩子們帶着疑問,按自己的想法去選擇材料做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和假設是否正確,在這一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同時又使他們體驗到科學課學習的樂趣。

2.學生實驗時,教師應使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材料的名稱及在動手操作時應注意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再組織引導學生獨立設計實驗,並精選出最佳的設計方案,進行學習研究。同時,學生在實驗活動中教師還要做好巡迴指導,當學生實驗成功時,教師應給予積極表揚,和他們一起分享實驗成功帶給的喜悦,當發現學生實驗失敗時,教師還要給予學生適時的引導與鼓勵,同他們共同分析查找實驗失敗的原因,使所有的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科學中來。

有效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9

2月11日,在實驗國小進行了今年的國小科學教材分析暨期末試卷分析,我有幸參加了這次培訓。這次培訓,分為兩個階段,先由實驗國小的五位教師解説五六年級的科學,然後是教研室的許老師解説,我認真傾聽並記錄了每位教師的説課指導、演示過程,這次培訓,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受益匪淺。

一、這次培訓

我真正體會到科學就是要有嚴謹的態度,只有教師的態度嚴謹了,才會影響到學生,學生才會有嚴謹的態度。

二、一節好的科學課,新在理念、巧在設計、贏在實踐、成在後續。

一節好的科學課,要做到兩個關注:一是: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關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是一節成功課堂的必要基礎。二是:關注科學,抓住科學的本質進行教學,注重科學思維方法的滲透,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推理、驗證的過程中有機會經歷科學化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真正體驗到科學,樂學、愛學科學。

三、教師在新課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變化,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

通過學習我讓學生變傳統的接受學習為探究學習,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裏,思維處於積極狀態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為愉快的學習活動。科學課堂教學的成功的重要表現是,面向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就要認真設計和安排活動形式。要安排好實驗活動的內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設疑點,激發學生靈感,促使人人思考,各個踴躍發言。

四、在學習中

我既為那些一線的科學教學“專家們”對教材的理解、教學的研究感到深深地折服,同樣是兼職科學教師,自己花在教學、教研上的時間要少得可憐,在教學、教研上的.努力顯得是那麼渺小,也讓我對同行們的豐富的知識感歎。很多老師是從常識、語文、數學、美術甚至是英語專業轉到國小科學行業中,有些甚至和我一樣兼顧着其他的課程教學,但是他們能真正與學生一起研究科學、學習科學,這讓我頗為感動。今後一定要好好研讀教材,做好課程資源的研究,真正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會探究的樂趣,與學生共成長。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我學到了很多,也看到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使我深深體會到要上好科學課,課前教師必須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教師的演示、示範,一定要規範,來源於教材,又不侷限於教材,上課時的細節問題一定要注意,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

有效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一堂有效的教學課程,是老師課前的精心準備,一堂課的內容豐富多彩,又能吸引學生的興趣,那麼蔗糖堂課就是有效餓,學生們學到了東西,結合實際,那麼這堂課就是成功的。

(一)有效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的充分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成敗、有效性與否。備教材要備教材的編寫思路、教材的呈現思路、教師的教學思路、學生的學習思路。備課程標準,要充分利用教學參考書,將本節課的考點抓出來。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從而以標靠本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入手,確定要教什麼內容,讓學生掌握什麼知識,訓練什麼技能,教給什麼學習方式,都要心中有數。這樣我們才能做到節節有所教學生堂堂有所得。另外課堂要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知識與生活相聯繫。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有效課堂教學

1、有效講授。

講授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在一上課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我們要般把學習目標告訴學生,在他們頭腦中提供可以掛靠要點的鈎子。此外,還可以讓學生知道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在上課開始時就要引導學生了解本節課的“關鍵”部份。在課堂教學的進行中,結束時強調相應的關鍵部份,以免學生關注形式的多樣熱鬧和參與的開心,卻抓不住核心內容。採用易於學生喜歡的語言,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因此,需要藉助一些技巧。其次,上課時少講,扮演好引導的角色而不是主演的角色,我們在上面眉飛色舞了一通我們是很條理了也明白了,但學生究竟會的並不多。通過問題情境環環相扣將本節知識以學生的學為主要過程進行而不是老師的講,多用啟發式教學進行。另外,要考慮的是在講授中要提供鼓勵性的即時評價。課堂上善於發現和總結,及時地作出有效評價;同時要“師出必有名”,評價必須是建立在客觀事實基礎上的,即表揚確有值得表揚之處。

2、有效提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這説明我們要充分重視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所提問題的內容應包括學習的重點、難點。一節課就這些問題認真設計問題,巧妙提問,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針對班內的全體學生進行反覆提問。

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聽到教師這樣引導學生髮言的,“你把剛才的回答再説一遍!”“你再來説一遍,”“誰的想法與他的不一樣?”類似這樣的問話,幾乎沒有一句引導學生相互溝通的話,更沒有引導學生對各種方法進行整理,這種交流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教學中,教師是這樣引導學生的,用“能説説你的想法嗎?”來引導學生表述自己的思維過程,用“誰聽懂他講的意思了?”來引導學生表述自己的思維過程,用“你能解釋一下嗎?”來引導學生彼此的溝通和相互的理解,用“你有新的想法嗎?”來引導學生與同伴比較異同的方法,培養學生優化的意識,用“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問?”來引導學生再次提出問題,把學生最不容易掌握的難點反饋出來,再次引起學生的質疑。這樣引導學生相互間的學習,啟發和取長補短的交流過程就是有效交流的過程。

(三)有效課後反思

課後反思不在多,貴在精。可以記錄這些內容:

(1)記課堂生成。在課堂學生表現如何,學生的討論有哪些精彩的成果,課堂上生成了哪些有價值的問題,這些都能夠為教師的下次備課提供可借鑑的素材,使備課中的“備學生”有據可以。

(2)記下規律。課堂教學中教師總會有所感悟,應該及時地將這些感悟記下來,從中發現點滴的教學規律,並思考提煉出實用而有創新的課堂教學方法。

(3)記下精彩。在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之處應該在備課中有批註或勾畫。這些記號可以用固定的色彩做上醒目的標記,並在旁批上做上點評,這樣不但可以為下次備課提供捷徑,還可以通過集體備課的形式進行資源共享。

(4)記下敗筆。有成功,就有失敗。失敗並不可怕,但須及時發現並總結,避免下次重蹈覆撤。對課堂教學中的敗筆進行回顧、梳理,並探究剖析其根源,有利於教師自身快速成長、迅速成熟。

(5)記下靈感。在課堂教學中,隨着師生思維火花的碰撞,有時教師會從那裏得到靈感,甚至產生頓悟。這是一定要將這些“智慧的火花”記錄下來。

(四)有效佈置作業

作業不在多在精,一天十個選擇或者五六個選擇一個大題認真做完,有希望做完。太多了他就一二一一點也不做了或者胡弄你。“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有效的教學,不僅在於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於科學、高效率的練習。科學合理的練習是學生髮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新課程下的教學練習應成為一種生活,一種活動,應着眼於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複。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從而實現教學知識的鞏固和應用,使學生的得以薰陶,學習習慣、思維品質得以培養,思維方法得以訓練,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有效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11

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方式之一,反思活動應當從哪裏入手?這無疑是決定反思活動成效的重要問題。在此,筆者希望藉助下面的案例來談談反思活動其中一個最為重要的切入點──教學活動中的問題,而許多時候,這些問題又是通過學生的學習效果暴露出來的。因此,我們在教學活動過程中,不僅要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而且還要深刻分析影響師生課堂行為的內在原因,並針對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夠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加以改進。那麼,隨着反思活動的不斷進行,自身的專業素養就會不斷得以提升,同時自我反思能力也將不斷得以提高,良好的反思習慣也將逐步養成。

下面是在教學《白天與黑夜》一課時的幾個教學片段:

片段一:在導入環節,教師通過大屏幕向學生出示了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現的錄像資料,讓學生進行觀察。在接下來進行班級交流活動時,有學生回答説:“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傍晚在西方落下。”

片段二:在探究新知環節,授課教師首先引導學生猜測白天與黑夜的形成的原因,結果同學們在自轉還是公轉的問題上各執一詞,議論紛紛。

為此,授課教師讓兩位同學分別代表太陽和地球,來模擬演示地球圍繞太陽運動時的情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指導作為“地球”的學生要按照自西向東的公轉與自轉方向“運動”,而沒有對運動方向進行必要的解釋説明。當然,通過模擬演示活動同學們一致認為是地球自轉的原因最終導致了地球上白天與黑夜現象的交替出現。就是説,演示活動在達到了短期目標的同時,也為以後學生錯誤的出現埋下了引線。

片段三:在探究新知環節,授課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模擬實驗時,仍然沒有對地球的運動方向作出必要的解釋説明,只是強調一點:手電筒要儘可能做到與地球儀處於同一高度,並做到照亮半個“地球”。也就是説,學生對於地球運動方向的操作完全處於一種自發的狀態。這無疑又使得學生在錯誤的道路上滑行得更遠。

片段四: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活動,一致認為地球上白天與黑夜交替變化的原因是地球自轉的結果。接下來,授課教師開始着手解決地球運動方向的問題,儘管通過種種努力告訴學生,地球公轉和自轉的方向都是自西向東的。然而,當同學們按照老師的要求在地球儀上用箭頭表示地球的自轉方向時,有許多同學都出現了錯誤。

學生不能按照要求在地球儀上正確地用箭頭表示出地球的自轉方向,這便是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也是我們進行教學反思的切入點。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錯誤呢?回顧案例中提及的幾個教學片段,那麼學生在地球儀上標明方向時出現錯誤的原因,也就顯而易見了──對於地球自轉方向的教學活動安排為時過晚。或者説,在教師正式講解這一知識點之前,學生已經接觸到了,甚至還以錯誤的方式保存到自己的頭腦當中。

就是説,應該在學生剛剛接觸到地球自轉這一問題的時候,或是稍微提前一段時間,比如在導入新課環節,當學生回答出太陽的東昇西落之後,教師就應當採用適當的方式讓他們知道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的。那麼,學生在後來猜測白天與黑夜成因時的模擬演示活動,以及後來的自主探究的模擬實驗過程中,自然也都能夠按照“地球”正確的運動方向──自西向東來進行相關的演示與操作活動。那麼,最後讓學生在地球儀上用箭頭表示地球的自轉方向時,也就是一件水到渠成、輕而易舉的事情了。

學生之所以出現了錯誤,或者是因為他們對於地球的自轉方向沒有進行更為深入的思考,或者是因為他們在先前的模擬演示或是模擬實驗活動中已經進行了錯誤的操作,由此而形成的'錯誤經驗對他們後續的學習活動產生了誤導。

不僅如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模擬演示地球圍繞太陽的運動時,也應當採用適當的方式告訴他們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西向東的。否則,學生的演示活動就有可能出現錯誤,或者即使是演示的同學動作正確,但並不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而且還會使其他那些觀看的學生對於地球運動方向的理解產生錯誤。這樣,也就必然增加了他們以後學習活動的困難。

這一案例帶給我們的啟示至少有以下兩點:

第一,在教學活動過程中,作為教師,既應當關注學科教學內容本身所具有的知識體系,又應當關注學生的知識經驗、思維特點和認識規律,並做到能夠根據學生各方面的具體情況及時恰當地調整教學內容,以保證課堂學習活動的有效進行。

第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包括聽課老師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表現,特別是學生的思維出現了斷層,或是學生對某一問題的理解出現了偏差,我們便應當探究出現這一問題的潛在原因是什麼,弄清了其中的原因,那麼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也就能夠做到有效避免,自然就會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了。從這個角度來看,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應當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這也是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意義所在。

有效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12

《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科教版國小科學五年級上冊《生物與環境》單元的內容。本單元主要由“掌握食物鏈”與“認識食物網”兩個主要部分構成。它是為讓學生了解有關生態羣落中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關係的重要內容。作為這單元的關鍵知識點,該如何把握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牽繫到整個單元的知識生成,以及後續學習的鞏固,特別是培養學生愛護大自然的良好品質。

在授課完畢之後,我有以下幾點感想:

1、上課時,可利用課件輔助教學,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簡單的'遊戲中激發情趣。為了讓同學親身感受熱帶草原的生活場景,可以讓同學扮演動植物,“小草,小白兔,狐狸,狼,獅子”,模仿動植物的靜態和動態生活。讓學生感知動物的生存需要食物,它們之間存在一種吃與被吃的關係,初步形成食物鏈的概念,以及得到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關係的啟示。讓學生在輕鬆娛樂的環境中,獲取知識。

2、可讓學生們觀察記錄的文字信息,發現它的複雜性和繁瑣性,無意識的想到簡化記錄方法的念頭。引導學生運用:“食物鏈”當中的“箭頭”;統計表格;柱狀圖;網狀圖等圖形符號開展科學記錄和學習記憶。

3、通過分析資料,可讓孩子們知道自然界中的生物有着非常密切聯繫,他們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制約,此消彼長,交替生長,這樣才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引導學生聯想到身邊的事物都會彼此聯繫,有利於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

有效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13

5月21日,我們幾位數學教師隨同學校領導到海南瓊中思源學校參觀學習,瓊中思源學校以激發學生潛能、提高課堂效率為目的的有效教學,使我收穫頗多。

有效教學是指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後,教師幫助學生完成了學習任務,獲得了預期的進步和發展,實現了教學目標和促進了學生內在的發展與全面發展,包括知識、智力、情感、創造力、思維與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發展。也就是説,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通過學習,我覺得有效教學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1、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全人”的發展。每位教師都要樹立“雙全”意識,既要確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的思想,又要樹立“全人”的理念。所以教師千萬不要過高地估計自己所教學科的價值,更不要僅把學科價值定位在本學科上,而應當定位在對一個完整的人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上。

2、注重教學效益。教學效益不同於生產效益,它不是取決於教師“花最少的時間教了最多的內容”,也不是取決於教師事先計劃的教學任務完成了沒有,而是取決於在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學習過程的進展情況,學生的智力與創新思維能力以及社會實踐能力的發展狀況。

3、注重目標的落實與測量。每節課的教學目標要儘可能地明確與具體,應當科學地將目標、過程與結果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生成績和老師的工作實績。

4、啟迪老師實施反思性教學。有效教學迫切地需要老師自覺養成經常反思與總結的好習慣,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不斷地追問“自己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今天的教學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成功在何處,失敗在哪裏?原因是什麼?等等。因此,沒有反思性教學,就談不上是有效教學。

5、注重學生參與實施有效的學習過程。學生參與包括行為參與,認知參與和情感參與三個方面。學生的情感參與和認知參與是成正比例的相關影響,而且二者對高層次思維有着極其顯著的影響;學生的廣泛參與,將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得到啟發、激勵,從而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這樣學生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6、有效教學也有一套策略與技術。它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的知識,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策略和選擇,以至於提高隨機應變的能力,它並不要求教師掌握每一項技能。不過教師還應當按照新時代新課改的要求儘可能的去充實和提高相應的新教育教學技能,譬如:課程開發的基本功、教學策劃與設計的基本功、瞭解學生與學生溝通的基本功,幫助與指導學生積極進行“意義構建”的基本功等等。

有效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14

3月下旬到5月下旬,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有效教學,高效課堂”遠程研修培訓。本期雖然擔任了兩個畢業班的英語教學,閒餘時間較少,但我還是堅持收看視頻,記錄筆記、認真完成作業、勝利完成學習任務。

這次培訓不但全面,而且細緻,有專家對教材的精彩解讀和分析;有課堂實錄;還有耐人尋味無窮的經驗之談。本次培訓,給我們創建了網絡交流平台,也給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充電機會。本次培訓學習讓我收穫頗豐!

專家引領在教育科學理論方面的闡述簡要精闢,為我們的教學實踐起了提綱挈領的作用,為我們的教育科學理論注入了源頭活水。多位教育名家的講座給我們帶來了心智的啟迪、情感的薰陶和精神的享受,讓我們飽享了高規格的“文化大餐”。讓我走出以往口語交際教學的誤區,讓我也明白:口語交際教學不僅要激發學生交際的興趣、選擇合適的交際話題、營造交際的氛圍,還要讓學生“能”交際,創設交際情景需要做到模擬真實情景、提供典型案例、設計問題情景等。為我今後可以交際的教學指出了方向。

本次培訓,每位培訓教師都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的外部條件也非常相似。因此,我們不僅聆聽專家的講座,以及對我們作業的點評,而且學員之間的互動交流也成為每位培訓人員提高自己教學業務水平的一條捷徑。在培訓過程中,我積極嘗試與其他學員之間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瞭解到各學校的新課程開展情況,並且注意到他們是如何處理新課程中遇到的種種困惑,以及他們對新課程教材的'把握與處理。在培訓中,我們不斷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間的“相長”,這對於我們今後的教學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我覺得這次培訓是非常有效的,是一次對自己“教育潛意識結構”的深層改造,它讓我們的業務水平不斷地提高,雖然培訓結束了,但思考沒有結束,行動更是沒有結束。我們將帶着收穫、帶着感悟、帶着信念、帶着滿腔熱情,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汲取專家的精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更上一個台階。篇二:有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peixun/p9ykjw.html
專題